《三角洲》杂志开辟一个《天下・水蕴名城》专栏,约我这个在濠河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土著”写点东西,这让我犯了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为赞美和推介濠河,该是写过多少宏篇美文?要我这个没有文学细胞的辁才末学之辈,为这本志存高远的文学刊物撰写濠河文章,岂不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
直到拿了《三角洲》的改版试刊,读了上面的“致读者”,才晓得《三角洲》的办刊分类已从“文学”变更为“综合性文化”,意识到撰写关于“濠河”的稿子,恐怕不一定强调形象思维、写景抒情,或是追求文字华美、笔下生花,能有点儿新的角度、新的含意,也许就能符合刊登的要求了吧?
有了这样的思路,也就壮着胆子动了笔。近期以来,作为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的一员,参与了南通濠河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对濠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一些思考,特别对濠河的功能及其演变有所兴趣,所以想就此谈点个人的见解。谈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意在抛砖引玉,企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课题。
千年濠河,本是通州古城的一道屏障――护城之河。但勤劳智慧的先人,却把这条河流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从航运到渔猎、水利、供水、养殖、休闲……使之成为了恩泽通城人的生命之水、生存之河。
尤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华丽转身,更谱写了濠河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在众多城市的护城河因建设性破坏而日渐消失的时候,南通的濠河却在精心的治理和建设中,打造成了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成为南通人的骄傲、南通城的靓丽名片。
我以为,濠河历史上的这种“以人为本”的功能演变,值得人们深入地发掘和研究。因为濠河的自然形态和周边文化现象十分独特,是城镇居民***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集中表现的典型区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证范例,具有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特征与条件。
城防功能的缺失
如果以城市防御的功能来考量,南通的濠河在历史上也许是一条不太称职的护城河。为什么呢?
需要谈点有关护城河的历史。“濠”字在词典上的解释是“护城河”,就是城墙前面的一道水域防线。远古时的人类,为了防御外来敌人的侵扰,会在部落聚居地周围掘堑挖濠。挖出的泥土形成的带状高堆,给了人们就地取材、构筑土城的启示。建起了土城,又有积水的濠沟,则成了敌人难以逾越的防线,“惟城围民、惟池围城”,这就是“城池”的来历。据说,西方的古代城堡没有水沟一类的防线,“濠”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事防御构筑的一种创造和特色。
不过,我国古代城池的濠,大多只是城墙前面数丈宽、几尺深的河沟而已。而南通的濠河,却是一条又宽又长,兼具河道、湖泊特性的大河。它的挖掘与形成,与长江三角洲新生成地区的特殊地貌有关。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攻占胡逗洲,在这个江海要冲设立了州治。建造“方圆六里七十步”的通州土城时,需从四周开挖的濠河中,取出泥土垫高地势和构筑城墙。然而,胡逗洲具有新生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城址周边有许多水泊沼地和天然水道,将它们截弯裁直、开塘串连即可形成濠河。但这样就挖不出建城所需的大量泥土。只有不断的拓展河面、深挖取土,才能满足需要,这样就开掘成了水面浩荡之环城濠河。州志记述:“濠广二十九丈深一丈二尺”。到了明万历年间,通州向南拓建新城,濠河的面积与长度进一步增加,成为一条绵延十余里的“特深广”河流,“望之,足称巨观”。
如此宽阔的濠河,按常理应有更好的城防效果,其实不然。古代的长江三角洲上,水网密布,沼泽遍布;陆路不畅,水路发达,濠河便有着和江河湖海畅通的水运格局。通州建城前后,古通扬运河就从如皋白蒲经平潮延伸到了濠河,并以此为枢纽出江入海,贯通了沿海各大盐场和重要城镇,连接了长江、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水系。冠名“通州”,也许就出于濠河水运之便利?水上交通的便捷,对城防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本来开挖濠河是要阻挡敌寇于沟濠之外,而濠河的四通八达岂不是方便了敌寇从水路的长驱直入。
事实上通州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改朝换代时的攻城掠地,也不会激烈到争夺这个偏僻的东南一隅。就是发生战事,濠河不仅没有御敌的功能,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史载明代嘉庆年间,数千倭寇分乘海船百余艘,大举侵犯通州,很快就抵达了南城门下,或许就是通往濠河的水道帮了贼寇们的忙。
依我看来,濠河在重大的战事中是不能发挥实际的防御作用的,她只是名义上的一条护城河。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濠河的城防功能就彻底的丧失了。但是,对于南通古城里的居民来说,特别是那些富庶人家,濠河在阻止流窜的土匪强盗进城打家劫户,维护地方的社会治安,大概还是有点用途的。
多元功能的施展
“濠河”的又深又广,虽然影响了城防功能的发挥,却给通州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提供了良好的水域条件,造就了这条河道功能的多元化。
首先是航运的功能。从宋元至明清,通州沿海盛产海盐,大量海盐要通过通扬运河运往北方广大地区。濠河是通扬运河东端起始段,承担了沟通盐运河和中转运盐船的枢纽作用,也是运盐船户靠泊和补充给养的地方。盐运河上曾有船舶数十里不绝相随而行的盛况,濠河船运的繁忙也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大批漕运的船只要经过濠河。江海平原是鱼米之乡,历代地方上要从农村征收大量漕粮。部分漕船需从分支河道汇入濠河,再经通扬运河进入京杭大运河直发京都。濠河的水运,还有通州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周边地区商品的流通集散,以及人们水上出行等。所以,有人描写濠河上呈现了一派“东西南北往来不绝如织”的景象。
直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濠河上的水运依然十分繁忙,南通地区和市航运公司的总部及修船厂都设在西北濠河,除了大小货船进进出出,还有从城北码头来往于各县城镇的客运班轮。后来,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濠河水系的封闭式整治,濠河的水运方告结束。
渔猎和养殖也曾是濠河的主要功能。濠河的水系与长江紧密相连,长江的潮来潮往为濠河带来了多种优质水族生物。所以,长江里主要鱼类在濠河里都有发现。濠河水面广阔、水域稳定、饵料丰富,非常适合鱼虾、贝类的生长,所以自古就是渔人谋求生计的地方。清末民初,苏北里下河一带的不少船民,拖家带口来到濠河,撒网打鱼、摸蚌捉鳖,还在沿河大量养殖鸭鹅等水禽,并逐渐定居下来,成为了南通城的新居民。上世纪九十年代,濠河水产公司每年要投放数百万尾鱼苗,一年的捕捞收入超过百万元。如今,濠河已是开放式景区,市民可以自由垂钓,这已不属渔猎捕捞,而是体育和休闲活动了。
濠河还具有排捞和灌溉的水利功能。濠河的水面宽广,能蓄积巨量的河水,又与长江、运河等主要水系相通,通过堤坝、水闸等水利设施的调节,可以较好地发挥“旱能灌、涝能排”的效益,减少了周边地区的水旱灾害。自古以来,“崇川无大旱涝,称为福地”,这与濠河的水利功能是分不开的。
为周边地带居民提供优质生活用水,更是濠河延续千年的重要功能。古时因有长江潮水的进出更换,濠河能终年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通城居民赖以生存的活命之水。通州城内用水,主要靠打井,也需在纵横交错的市河里取水,在水位落差的作用下,濠河水可源源不断的从水关进入市河,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曾经生活在濠河周边的老人,都会记得南通城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每天,河边的水踏、跳板上都挤满了淘米洗菜、汰衣取水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备有水缸,从濠河取回的江水,要用明矾沉淀泥沙后饮用。当时有职业的挑水工,有条件的人家可雇其取水,穷困人家都是用水桶去河边抬水、挑水回家。
濠河的自然风光秀丽,自古沿岸人家喜欢种树栽花、扮靓家园。一年四季,人们结伴到濠滨踏青、观荷、赏菊、寻梅;或是文人雅士相互邀约,泛舟游玩、吟风咏月,这确也是在濠河的休闲。但濠河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游览,应在上个世纪初,张謇先生在西南濠河规划并构筑的五公园,那是开了我国市民大众公园之先河,乃是濠河休闲功能的发端。
旅游功能的开拓
然而,濠河功能的根本演变,发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通市委、市***府带领全市人民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力整顿和治理濠河,充分利用濠河优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开发和建设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风光人文景区,使之成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这种史无前例的演变,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观念更新的结果。濠河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一系列功能,在城乡迅速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快速消失,为濠河打造成旅游风景区创造了条件。城市向长江江滨地带和通吕运河岸线的扩展、四通八达公路交通网的形成,使濠河失去了水运的价值;海洋渔业捕捞和农村人工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濠河的水产养殖捕捞失去了意义;城乡自来水的普及、水利事业的成就,更使濠河的供水、排灌功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页……因此,濠河功能的巨大变革,逐渐成为了现实。
演变是从濠河污水的治理入手的。从上个世纪的中叶开始,随着工商企业、船只和居民人口的增加,濠河每天承受大量生产、生活污水的注入,加上与长江相连的水系不畅,河水得不到循环更换,濠河的污染程度日渐严重。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用水灌溉,70年代鱼虾断代”,是对当时濠河水质恶化的生动写照。在濠河成为公害的情况下,全市人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濠河治理好”。
治理工程浩大而艰巨。为了让水变清、岸变绿、城变美,曾搬迁和关闭56家重污染企业,拆除了濠河沿岸的违章建筑,迁移4处大型垃圾中转站,清理垃圾3万多吨,疏浚清淤38万立方米,拆除12个粪运码头,铺设8000多米排污总管,建起20多公里长的环濠河截污管网,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排污总管;还修建多处泵站、涵闸,引长江水进入濠河,实现了常年循环净化……一系列的措施使濠河水质明显改善,达到了旅游用水标准。
与此同时,沿河景观带的建设逐年推进,先后投入20多亿元,在濠河之滨建造了长春园、濠东绿苑、环西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盆景园、濠西书苑、怡园等三十多处园林和生态绿地景观,形成了环濠河十多公里的绿色风光带。 加上环濠河博物馆群及众多大型群众休闲设施的建成,千年古濠河实现了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功能演变。
如今,濠河沿线景区相连、景点绵延,烟波浩淼、绿树成荫,塔亭桥榭、风光旖旎,享有“十里画廊”之誉。人们在景区游览,既可坐在水中的画船上,浏览两岸秀丽的景致;也可漫步在濠滨的长廊,观赏那画船游弋的水中景色,会有一种“城在水中,人在画中”的意境。一位外国友人游览濠河后感慨地说:“濠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市民百姓融入其中,尽情享受美景。”这道出了濠河古今功能的真谛:“以人为本”。
濠河,一条历史悠久而功能独特的护城河,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保护和滋润过我们的先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在继续造福于南通的百姓。因此,濠河蕴含的人文基因,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听说常州的春秋淹城,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难道我们的濠河就不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争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