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与2012年考题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和分数设置上基本一致,围绕学科主干知识,以考查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立意,总体难度适中,试题的设置稳中有变,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不回避热点,符合新课标和新课改精神,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教育观念的革新,对于今后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分析
1、稳中有变,关注人文素养
试题在结构形式、内容分布、阅读量、难易程度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客观题仍以***治史、经济史方向的内容为主,没有出现否定式选择题,史学常识和史学方法类题不再单独呈现,而是渗透到整个试题中,主观题突出了***治、经济、文化三个方向内容的整合,以***治、经济为主。主观必做题分为一道材料解析题(40题)和一道比较说明题(41题),第41题打破了近几年常规,是一道脱俗创新的新题型,避免了复习备考中出现的经验性、模式化问题,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和分布比较合理,必做题部分中国古代史30分,中国近代史23分,世界史32分,选做题部分15分,其中的四个选修模块内容,第45题、46题均为中国近现代史,第47题为世界史,48题为中国古代史,试题材料新颖,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难度不大,容易做答。
2、重视基础知识,坚持能力立意
试题围绕主干知识命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史学文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40题中要求“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45题中要求“概括清末新***与的共同之处”,46题中要求“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等,对能力的考查涵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试大纲要求的四个层次目标。
3、渗透情感体验,凸显人文精神
试题中外关联,古今贯通。从历史入手链接社会现实,直面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从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历史思考中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体现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有利于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26题雅典民主***治特点的考查,32题对西欧联合的考查,40题对中国海洋维权的考查,35题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考查,33题对斯大林模式的考查等,都是以历史问题为切入点,直面当今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所学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试题贯穿着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史观、近代史观等史学观点,渗透了当前流行的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史范式等新史学研究理念。
4、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研究性学习
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命题,体现新课改方向和创新的时代精神。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全部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变换新角度、提出新问题。满足了学习不同版本教材的确考生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一种多元民主的新课程理念。试题在设计上增强开放性、答案设计上体现多元化、重视对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如第41题要求学生通过读***比较,任意提取两次汉唐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该题注重史论结合,把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作为考点,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培养创新意识。
二、试卷结构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涵盖***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模块,中国古代史的考察部分,体现在选择题、必做材料题和选修题上,必做题分值为30%,中国近现代史各种题型均有涉及,必做题分值为38%,世界史部分涉及选择题和选做题,其中选择题8个共32分,选做题一个共15分。综合观察,世界史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国近现代史,必做题23分,选做题15分,中国古代史比重最小,涉及必做题30分,选做题15分,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重点关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选择题部分在考题的材料选用方面逐渐简单化,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但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考查方面较之2012年提高了难度,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全方位,多角度、深层的、全面思考与分析。
(一)从选择题命题来看
1、知识分布较为合理,中国古代(24题、25题),世界古代(26题),世界近代(27题、28题),中国近代(29题、30题),世界现代(31题、32题、33题、34题、35题),***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都有涉及。
2、难度层次比较分明,对学生有区分度,史实考查与能力要求并重。
3、从题目的设置上主,与去年考题有明显不同,在题干材料的选择上,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比较紧密,紧扣教材,这是与以往试题的明显不同。如27题: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主威廉为国王,与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 为女王,目的是……32题: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称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这些材料的选择与教材知识点联系很紧密,学生读起题目来不会感觉很生疏,但选项的设置上有些选项疑惑性很大。试题给人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下手,不好拿分。
4、注重对教材中史实的理解以及史实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如27题:对于“光荣***”的知识,但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一史实与当时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35题: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该题重点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
5、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脉络中去理解历史的变化。如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辛亥***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
6、强调时序性,通过提取有效信息判断历史时期。
如34题:给出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根据德国与周边国家疆域的变化,来判断***的先后顺序。这道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历史综合知识,史实必须清楚,考查知识范围涉及到了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的设置折射出历史学习中要有明确的时序观念。
总而言之,选择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
(二)从非选择题命题来看
1、命题内容:40题、41题,全部考查中国史内容,古代史比重大。
2、40题仍然是明确的主题性命题,选材上有很强的热点倾向。基于近期中国南海问题和问题所产生的纠纷,中国强化海洋权益,而选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关于海洋利用及近代中国海洋利用的试题。总体难度适中,但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答题时要紧扣海洋利用的主题,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联系,并能做出对主题的提升。学生想拿高分很不容易。
3、41题是今年历史题的又一新变化,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说明,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
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宏观来看近三年的考题,41题的变化性最大,考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比较明显。
4、选修题目的设置和材料的选取和2012年试题范式基本一致,仍然以新情境命题,突破教材的限制和束缚,自主选择课外材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试题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评价和概括能力,完整深入地理解材料内涵,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同时,今年的选修题虽然脱离选修教材,但其考查的历史问题是以整体历史或某一阶段的历史作为时代背景和历史主题的。如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对和清末新***的认识。46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在近代中国思想解决进程中的洋务派和维新派的认识。所以,选修题目的答题也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的掌握基础上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三、试题内容分析
四、学科能力考查
1、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如24题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25题对程朱理学的理解,它要求考生能准确解读信息,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
2、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如41题对汉唐地方行***管理区划的分析比较,45题对清末新***与的分析比较等,通过对比,让学生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的特征。
3、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能力。如40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与近代海洋利用与建设的不同阶段特征。
4、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观的理解运用能力。如第29题的近代化史观、第40题的文明史观、第47题的全球化史观等,透过现象抓本质,即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历史地认识历史现象,对历史事件做出综合的、正确的分析,在推理中得出正确结论。
5、历史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如第41题要求考生从汉唐两幅地方行***区域***中提取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考生对全新的历史材料进行解读,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材料以***示出现,沿袭新课标理念,重视考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对今后高考复习教学的思考
(一)在教学中要尽多的引用原始材料,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这一步更显重要。根据今年的高考情况,历史试题材料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引用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可以让学生增加视野,二可以让自己的课堂丰满,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步。现如今,科技发达,原始材料随处可得,一是网上搜索资料,史书、视频、回忆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国课程网等;二是历史专著,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廛》等;三是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历史教材结合讲。
(二)高考能力的要求是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最难落实的。学生在考场最终是通过能力发挥来完成升学的。平时的记、讲、导很难完成学生能力的具体提升。而且高考的能力要求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变幻莫测,甚至错综复杂。系统掌握这些能力,必须进行系统针对性训练。而且这种训练必须是长期的,从高三一开始就要进行;同时这种训练是分类型、分层次的,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要特别做到细致具体;进行这种训练时要结合全国新课标卷命题角度进行设计。
(三)无论是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还是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的复习中,方法指导比讲知识更重要。所以在平时复习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要侧重给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善于把握教学各个环节的规律,也要熟悉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同时,课下是学生知识和能力重要的消化过程,学生能否将课堂探究和学到的知识、规律和方法转化为自身自如应用的能力,关键要看课下的复习回顾、自主总结和理解消化。这一步一定不能放任自流,我们应该建立起学科的检查和监督机制。保证人人都有课下的总结、思考和复习回顾,才能保证课堂效果不被流失。这是我们值得警醒的地方,也是我们课堂引导过很多次,学生为什么仍然糊里糊涂的原因。
(四)在历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使用历史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会使用历史的语言来回答问题。那么什么是历史的思维方式和历史的语言呢?个人认为,思维方式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做到分析事件是因地因而异,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问题。不能凭自己的个人爱好,戴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语言就是尽可能多的使用课本语言和材料中的语言。
总之,历史这门学科,在文科综合考试里,属于典型的难点学科,难就在于,第一,知识面太广,线索太多,第二,涉及时间跨度较大,国家众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高考复习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第一,抓住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第二,以国家为主,分类进行历史史实的整理,第三,多练题,多看书。多练题,各类型的习题我们都见过,不慌张;多看书,扎扎实实的夯实基础,不要一味的追求技巧,要“熟能生巧”,这样,才能满足高考对我们广大考生的要求。
作者简介:胡阳新(1965-),男,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供职于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湖北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