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的边境团场大多是在“伊塔事件”发生后,为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建立的。改革开放后,除少数处于口岸的边境团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外,大多数边境团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远离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目前,边境团场在兵团团场总数中占三成。
兵团困难团场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一部分是兵团成立初期,按照***事、***治和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166万平方公里的16个地州和86个县市的“风头水尾”地带设立的团场。这些团场“先天不足”,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还有一些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经济转型慢,逐步成为困难团场。后一类团场有一定区位优势,脱贫条件相对较好。目前,兵团共有困难团场61个,其中部级扶贫团场19个,兵团级扶贫团场42个。
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主要是在1982年恢复兵团建制时,从自治区接收的地方国有和集体农牧场。以人口超过团场总人口30%作为划分标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共有37个,多数分布在南疆。
上述三类团场部分有交叉现象。有的边境团场,也是困难团场;有的边境团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有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也是困难团场;还有集边境团场、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为一身的团场。无论从团场数量,还是人口数量,这几类团场在兵团都占有相当大比重。加快这些团场的发展,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正如兵团***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的那样,加快这些团场发展,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治责任,是兵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举措,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大战略,是共享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大需要;如果不重视解决这些团场的发展问题,跨越式发展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兵团内部稳定就难以确保,兵团“三大作用”就难以有效履行。因此,兵团***号召“举全兵团之力,争取各方面支持,整合资源,综合施策,通过2年至3年的努力,使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群众基本脱贫,人均收入达到兵团农牧工平均水平。
从自然因素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土地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少,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瓶颈,是这几类团场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严重贫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绿洲生态环境下,水资源贫乏影响土地利用率,也成为这几类团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矿产资源稀少。在***的资源转换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拥有资源就意味着拥有了发展的基本要素。兵团的地缘位置和管理体制及管理职能,导致兵团获取资源的手段少、能力弱、成本高。
气候恶劣。自然环境恶劣,极端温度高,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草场质量差,载畜量低,人居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环境均差。
从人文因素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区位劣势。远离市场,交通线漫长,区位劣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非常困难。产业转移的区位理论表明,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选择区位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距离国际市场和发达地区越远,则越远离技术、信息和服务中心,交易成本随之提高,同时产品运输到国外和发达地区市场的运输费用也提高。因此,产业转移总趋向邻近地区,发达地区的周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明显区位优势。
产业层次低。农牧业是这些团场的经济支柱。而农牧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双重影响严重,加之这些团场农牧业产业加工程度低,产业链短,处于价值链低端,属于典型的农牧业原料基地型经济。
人才奇缺。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经济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流动方向是收入高、环境好、自我价值更容易实现的地方。而边境团场、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完全不具备这些要求,没有特殊***策和特别因素,人才很难留得住。
社会发展缓慢。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不可避免。尽管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边境团场、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科、教、文、卫设施硬件逐步改善,但服务功能却很难提升。
可以这样说,“落后”就是这些团场落后的原因。因为落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都流不到这里,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这种需要通过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行为到不了这里,经济社会发展远没有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贫者更贫,“马太效应”突出。
公益性发展与市场化发展相结合。属于主要提供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团场,应向公益性方面发展,确定其“公益性团场”定位。属于主要提供一般竞争性产品和服务的团场,应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竞争力。介于二者之间的团场,应将提供公益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的管理职能分离,用不同的机构和方法管理。
外部支持与内部发展相结合。外部支持是改变面貌的重要因素,但外部支持只是改变发展环境的一个方面,内生动力才是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果只依靠外部的支持,而无内生动力,支持一旦停止,发展必然停止,甚至因为缺乏运转及维护资金而倒退。
本地发展与“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将本地的要素用好用足,发挥出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是发展的根本。但本地的要素短缺等制约因素会导致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后劲不足。“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成为一个主要发展手段。
首先,我们要分类建设。
边境团场。除少数连队或牧业点处在边境线上、团场的主体部分处在腹心垦区的边境团场外,绝大多数边境团场必须注重其***治任务的履行,应当确定其公益性团场的定位,团、连运行经费及社会管理各项经费由国家足额拨付。要加强预算管理,正确、合理、有效使用财***经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收益,可作为提高屯垦戍边队伍素质,提升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费用支出。待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不断提升,积累逐步增加,生产经营实现良性循环后,可逐步减少预算拨付数额。
对处于口岸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边境团场,应充分利用口岸的区位优势,发展口岸经济。这些团场因为有比较稳定的经营收益,可适当核减预算。
限制开发区团场。属于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的团场,主要职能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应当确定为公益性团场,团、连运行经费及社会管理各项经费由国家足额拨付。在不破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产品生产。
腹心团场。处于腹心垦区的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利用国家扶贫***策,以土地开
发、市场建设、招商引资等手段,坚定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在各方支持帮助下,加快发展步伐。
其次,我们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主要是因为相对区位劣势、资源贫乏等因素导致发展困难。实行“一团一策”固然是帮扶的有效手段,但却解决不了相对区位劣势、资源贫乏等问题,即便是短期脱贫了,扶持一旦停止,必然出现返贫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或许是这些团场彻底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做法是:将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其周边团场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统一规划,把这些团场的比较优势,如人力资源丰富、草场资源丰富或土地资源丰富等,与周边团场的比较优势互补,在外部大量人、财、物的扶持下,实现这些团场与周边团场的集群和同步发展。这里的关键是要由各师制定跨团场甚至几个师联合制定跨师域扶贫发展规划。从兵团层面应当鼓励和倡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
再次,我们要加快推进异地发展。
对于***存在或确实无法与周边团场实行一体化发展的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可以采取异地发展模式。
人口迁徙。将这些团场特别困难的连队或畜牧区,整体迁徙到本团场条件比较好的其他连队或畜牧区,或其他团场,或其他师的团场。可以将迁徙人员编入其他连队或畜牧区,也可以开发建设新的连队或畜牧区。
产业迁徙。指本地特色产业受制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缓慢或发展困难,招商引资困难等,如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文化产品等,可以通过将企业搬迁到市场环境好的区域发展。
组织劳务输出。对于劳动力富余、就业不够充分的团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富余劳动力,由于其就业能力弱,应当采取集体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帮助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加收入。
最后,我们要加大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力度。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创造适应人们居住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环境,集聚产业,拴心留人。这是稳定屯垦戍边队伍的关键。
加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是让全体国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具体举措。对担负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这些团场职工群众而言,能够充分享受公共服务,是***和国家对他们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根本利益的肯定。
对口支援。用足用好对口援疆***策。一是属于对口支援单位***府支援项目的民生工程要尽可能安排在这些团场,为改善生活环境、集聚人口创造条件。同时要用好科技、教育、人才等全面援疆***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援助规划,全面提升这些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二是在产业援疆方面,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市场规则,引导对口支援单位企业来这些团场投资、合作,实现共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加快边境团场\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