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电影需要音乐,音乐也需要电影来扩大其表现力和影响力。电影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其创作与功能的发挥、欣赏都离不开一定的主题。作为一种艺术题材,它具有音乐风格,体现着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本文对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电影中出现的小提琴音乐和以小提琴为题材的影片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与分析,试***阐述小提琴及小提琴音乐在我国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小提琴;电影音乐;民族性;时代性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中国的电影音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的电影音乐创作风格单一,与电影画面结合大多不够融洽。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西方先进的电影技术手段,风格多样的蒙太奇手法和富于民族特色的叙事语言启发了中国电影创作者们,也激发了众多专业作曲家加入电影音乐创造行列中,他们植根于传统文化,汲取民族音乐的精华,吸收国外多种作曲技法,借助高科技的数字化音乐制作手段,生动细腻地展示出风格各异的音乐色彩并不断锐意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创作群体专业化、创作风格多元化、制作手段数字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最大特点。我国的电影及电影音乐,自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是得到了很大发展。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电影作品层出不穷,大量来自国外的和国内的电影不断涌现,其中与音乐有关的故事片更是一个亮点,尤其是与小提琴的关系。
电影中小提琴音乐的民族特征
所谓民族性,就是音乐的民族特点,它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是一个国家音乐艺术的标志之一。我国各个历史时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杰出音乐家,都善于运用本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音乐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下面几部国产影片中充满了浓浓的民族气息。
198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心弦》,讲述的是1951年硝烟弥漫、战火熊熊的朝鲜战场,一位朝鲜阿妈妮营救一位已奄奄一息的志愿***文工团战士的故事。其中的主题曲《母亲的歌》由小提琴奏出,较好地诠释了小提琴在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性特征。电影刚开始的画面,在皑皑白雪中竖着一把小提琴,伴随着***声、炮声的背景声响,一下抓住观众的心,为什么小提琴在雪地里?小提琴手在哪里?他还活着吗?种种猜测随着电影情节的变化,慢慢解开……《母亲的歌》优美抒情的旋律温暖着主人公那颗烦躁而痛苦的心,正在涉水的阿妈妮听到琴声,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又仿佛看见自己的儿子在拉琴。影片始终伴随着小提琴那悠扬的旋律,让人们沉静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面对外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概。通过小提琴的悠扬旋律,我们体会到了伟大的中朝友谊,也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歌》中流淌出的不同民族所共有的伟大母爱……
1999年由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电影《黄河绝恋》,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电影将镜头对准了一批人,这是一群生活于这片美丽土地的人。无论是安洁、黑子,或是寨主、三炮,每个人都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气质,纯真、朴实、刚毅或是在死亡面前的无畏,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本源的气质,民族的伟大,源自于每个个体的伟大,而生活于这个民族中的个体,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伟大所感染,而有了对这份优秀气质的继承光大。因此我受到了来源于民族伟大气质的感染,体会到了民族情感带来的震撼。
而影片的高潮,无法避免地触及了主人公的死亡。主人公太美了!安洁儿在黄河边的最后记忆,一张充满着青春的笑脸和民族生命力的象征黄河的结合,将人们对于生命之美的阐释推进银幕,而我们的整个身体则不自觉的融入那一片生命之中。那时我们才真正找到震撼的来源。无论是古老安详的长城,高高的大行山脉,或是生活在黄河边的寨主三炮们,景物古老的存在的千年与他们生命最后的爆发,一种漫长与一种短暂都只是为了这份生命之美的阐释,只是为了安洁儿伸向天空的双手与美丽的最后的笑容。
主题曲《夕阳山顶》就是由小提琴演奏的。电影中女主人公站在悬崖边上,背后是波涛汹涌、执著不息的滔滔河水,映衬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画面,这时音乐缓缓响起,和着奔腾向前的河水,仿佛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和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曲调醉人,百听不厌,经常被电影频道CCTV-6作为颁奖晚会的背景音乐。那悠扬醉人、凄美摇曳的小提琴声,蔓延着一种震撼的情愫氛围。那婉转悠扬具有穿透力的音符,仿佛是穿行在半空中绵绵不绝,不断涌出的感动和共鸣,沁透我们的心扉,是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的难以忘怀的梦境,是心底里那根柔情的弦在触动,而小提琴的演奏更是淋漓尽致,带给我们一种强有力而震撼人心的温柔。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静静地聆听。尽管“夕阳山顶”是电影《黄河绝恋》主题曲,但我们不必知道电影音乐的创作背景,也不必清楚音乐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和意境,却依然会被感染驿动、会心神荡漾、甚至会簌然泪下。当然,如果看完电影《黄河绝恋》再来听“夕阳山顶”,你将更能感受着那嫣红的夕阳,滔滔的江河,绵绵的山顶,轻轻的爱语,一次又一次地让你在音乐声中忘我流连……这就是电影音乐的魅力,这就是小提琴音乐在民族性上的体现。
电影中小提琴音乐的时代特征
所谓时代性,即音乐应是时代的反映,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便有不同的精神面貌。而音乐则应当反映当时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精神面貌。***也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其中,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指的就是时代性。
1979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生活的颤音》,就是电影中小提琴音乐时代性的一个范例。《生活的颤音》是部音乐故事片,是以被誉为“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最迷人的小提琴家”和“中国的梅纽因”的盛中国的生活背景为原型而拍摄的一部音乐故事片。影片通过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几天的遭遇,以及随后所产生的爱情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四•五”运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无限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影片虽然没有惊险抑或繁复的故事情节,但是编导却能够将剧情的发展与小提琴协奏曲水融地结合起来,借助音乐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和传递情感的手法,辅以升格、降格、停拍、延迟和多画面镜头以及声画分离等技术,成功地达到了用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情绪错乱来构建影片结构流程的叙述目的,进而丰富和凸显了影片的浓郁生活气息,还有既真实又强烈的时代感。
这部音乐抒情片主题音乐是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与全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凡音之起,由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即成声。”这就是那委婉的小提琴声音,凄凉迟疑。那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激越深沉的小提琴曲调,轻盈地融进了人们的心魄,浸润着干枯的裂缝,令人痴迷陶醉,近而泪流满面,音乐对人们起到了净化灵魂的作用,变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很好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充满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音乐故事片的形式赋予影片浓郁的抒彩。
《琴童》上影厂拍摄于1980年。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场面:在深山密林的帐篷旁,燃着一堆篝火。镜头拉出,影片的小主角,六岁的晶晶正翘首倾听远处悠悠扬扬地传来的小提琴声。这琴声是他熟悉的《幸福之歌》,是他爸爸生前创作的曲子。“篝火”这场戏虽然只有两、三个镜头,但在整个影片中,对晶晶的成长来说,既是良好的开端,又是重要的启蒙。它描写了在跟随妈妈“下放”到地质队的艰苦岁月里,音乐是怎样注入晶晶的幼小心田,并对其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又表露了年幼的晶晶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而这棵好苗苗是在爸爸的好友李敦厚叔叔的启蒙教育下逐渐长大的。刚刚粉碎“”,还有一些嫉妒思想残留在部分人身上,他们别有用心地想破坏被他们致死的音乐家后代,用个人狭隘思想阻挡想上音乐学院的孩子的愿望,影片最后以坏人不得逞,好人如愿以偿的乐观精神结束。小提琴曲《幸福之歌》也留在了80年代的岁月往事里。
《和你在一起》是陈凯歌去好莱坞归来后的首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拉琴少年的成长故事,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题材电影,虽然没有宏大的场面和史诗般的气质,但这部近距离的动心之作却处理得非常动人,其开放式的结局更加引人遐思。影片将音乐和亲情完美得融合在一起,令观众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随音乐感悟,看亲情落泪。你更可以说这是一部记载少年心路历程的电影,无论是他长久以来对所缺失的母爱的渴求,还是他在梦想与亲情之间的左右为难,都是他这个刚刚想要展翅的雏鹰的心境写照。演奏最后一曲时的空间交错的对接戏,也让整部电影的基调再上一个台阶。伴随着感恩的旋律与情感的真正交融,荒凉的原野越发变得生机勃勃,情感的爆发也越发变得催人泪下。小提琴的悠扬撕扯出一段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音乐。
民族性与时代性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文化如此,音乐也是一样。我们的民族音乐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民族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对外交流频繁的当代创造出既能保持民族音乐的本质也符合现代人对音乐的审美标准的优秀音乐作品,是我们当前民族音乐创作的重点。
小提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其效果和作用已被许多中外电影所证明,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小提琴音乐的作用,更好地彰显小提琴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这是我们今后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的方向,这也是本文进行探讨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 施雪钧.亲吻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 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4] [挪威]彼得•拉森.电影音乐[M].聂新兰,王文斌,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韩春(1966― ),女,宁夏银川人,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小提琴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提琴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论小提琴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