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1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2
秋天的树叶
在这个果实累累的秋季里,我喜欢树叶。①
秋天的树叶不像春天的树叶那样小小的,嫩嫩的,也不像夏天的树叶那样生机勃勃,然而它的颜色却是五彩斑斓的,②给秋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同一种树叶,在秋天里与其他季节是有些不同的。银杏树叶虽说还是扇形,但颜色却有了明显的变化,③冬青树上的嫩叶少了,④香椿树叶变成了鲜艳的黄色,⑤柳树的叶子已经掉了不少,⑥松针倒是还有不少⑦……树叶的变化可真大!
秋天里,几乎所有的树都免不了会掉叶子。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是有灵性的,它们懂得感恩。⑨
看到秋天的树叶,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⑩我们不能白来世上一趟,或多或少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11}
【问诊就医】
“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的具体描绘和摹写,使所描写的对象给读者以具体印象。它是写文章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运用“描写”描述能把人物、景物的状态写具体、写生动,能让文章更加出彩。写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来描写,那样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上边这篇习作,明显缺少描写,如,①这样点题来得太突然,若加上对比的话会增色不少。②到底有哪些颜色?应该详细写出来,否则太空洞。③④⑤⑥⑦这五处应该对五种树叶的变化进行具体描写,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⑧树叶怎么掉的?这里缺少动态描写。⑨怎么感恩?不具体,应该说明一下。⑩它们二者有什么联系?是怎么联想到的?应该描写一下,否则太生硬。{11}结尾太仓促,读者不易接受。同学们试着改一下,加上描写,看习作是不是更加出彩了。
【康复出院】
秋天的树叶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小学 四(4)班 张沁彦
在这果实累累的秋天,有人喜欢甜美的果实,有人喜欢凉爽的秋风,而我却对秋天的树叶情有独钟。
秋天的树叶不像春天的树叶那样小小的,嫩嫩的,也不像夏天的树叶那样生机勃勃,然而它的颜色却是五彩斑斓的:有黄色,有红色,有棕色,有橙色,有黄绿色……每一种颜色都十分漂亮,给秋天增添了色彩。
同一种树叶,在秋天里与其他季节是有些不同的。银杏树叶虽说还是扇形,但颜色却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鲜亮的绿色,变成了浅浅的绿色,还带了点儿黄色;冬青树上的嫩叶少了,大部分都是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深绿色;香椿树叶变成了鲜艳的黄色,再也不是原来绿油油的一看就想吃的样子了;柳树的叶子已经掉了不少,剩下的叶子,叶尖也开始泛黄了;松针倒是还有不少,但是它们变成了深绿色……树叶的变化可真大啊!
秋天,几乎所有的树都免不了掉叶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轻盈地飘落下来,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舞蹈一番,然后轻轻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是有灵性的,它们懂得感恩,就算枯死了,也要报答大树,把自身的营养贡献给大树,让大树长得更加茂盛。
看到秋天的树叶,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那一棵棵大树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而我们则像一片片树叶。我们不能白来世上走一趟,或多或少都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我们才是幸福的,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3
【关键词】教材分析;解读教材;质疑教材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这篇文章是通过对故乡美丽景色的描写来反面衬托作者内心痛苦与孤寂的。所以学生在对作者描写的景色进行欣赏的同时,还要更深层次的思考景色描写之下作者的心境,充分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
一、教学顺序
先对作品时代进行了解,更容易融入文章。这篇文章是在民国被创造出来的,所以文章里面所写的地方是在北平。作为当时的首都,北平应该有着自己的特色,而它特有的秋自然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所以要对这方面进行挖掘,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人文色彩。
对景色的特点进行了解,把握主作品的整体基调。大部分文章都会有中心议题,这个议题是全篇的思想主旨。比如说这个作品,它的主旨可以概括到作者写故乡的秋天静、清、悲凉。作者对这三点的描写都在文中的景物里表现了出来,比如说早晨的秋色,城市里面的闲暇之人,秋天树枝上的蝉鸣。作者在描写这些景色的时候,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切入的,带有大量的主观色彩。北平的繁荣与他无关,只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是他看到的。
细致的分析文章,将景色融于感情。在作品里面,作者看到的秋天是悲凉的。但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词本来不是什么赞美之词,所以可能会产生疑惑。所以我们要将作者的背景带入其中,以作者的思想分析作品,郁达夫所在的时代,社会极不安定,人生愁苦,所以他觉得整个社会是悲凉的,所看到的景色大部分也都是悲凉的。我们之前写的静、清在秋天其实并不少见,我们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但悲凉,却必须要结合郁达夫的生平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作品,才做到了情景交融。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以平常民居为视线切入点的。比如说槐树、胡同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的景色,而这些非常常见的秋日景色恰恰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秋天真正的热爱,还有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可以侧面反射出作者对社会的担忧与自身的孤寂。
二、对文章进行分析还有欣赏
分析比较能触动人的段落。例如说,早上起来……十分的秋意。作者在描写这些景色的时候,调动了身上所有的感官,比如说视觉、听觉还有触觉。所以我们在读到这些片段的时候,能够很快的了解到作者想要描写的东西。这些景色并不是刻意打磨出来的,而是存在于作者内心深处,信手写出。
作者十分的喜欢故乡的秋天,有些时候会直接抒发这种感情。比如说在文章开始和结束的地方,都用南方和北方进行对比,突出北方秋天的美感还有不可替代感。不但如此,还做到了首尾相接,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三、优美语句要用心分析加以牢记
文章里面有很多的非常经典的句子和段落,比如说“北国的秋……来得悲凉”。如果把这一句做出改变,可能里面的味道就大不如前了。还有文章里面有着大量的排比句,这些看似简单,其实都表现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现出作者对故乡深层的爱意。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可以加以牢记。
四、与作品有关的其他方面
作者所写的景色几乎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东西,而他选择这些东西进行写作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他有着深刻的平民意识和审美水平。郁达夫的一生并不平顺,他有着非常多的坎坷与忧愁,幸运的是,他在面对这些忧愁的时候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依旧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追求世界上各种美的事物,用美的眼光还有心态对待他所看到的一切,所以他看到了景色中最美好的一个侧面。他对于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宫殿楼阁并不太关心,而对于普通人民的生活却十分在意。他所写的,基本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随处可见的景色,写出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缩影,这表示作者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也很具有平民意识。
作者描写的都市闲人到底有何意义。一阵连绵秋雨过后,有两个穿着夹袄还有青布单衣的人相伴聊天,他们都咬着烟管,声调缓慢悠闲,从头到脚都散发着“闲”的意味。从他们一来一回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听出他们对生活的感伤。作者用这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平民来反映社会悲哀,不但能更加让人感同身受,还让北平的秋天呈现出另外一种意味。
丰富的文化气息以及人文气息。这篇文章里面包含着很深的文化气息。字句之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文学素养。郁达夫一直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刻的研究,这些在他的文字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这篇文章里面描写的秋天,不但有着很深的文化气息,还有着很深的人文气息,它连通了历史,让读者可以在里面体会出历史与秋的隐性关系,让这篇文章被赋予史深层的意义。
五、让学生积极思考,文章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郁达夫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文章无论是文笔还是内容都能够让人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也因为如此,大多数学生都会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阅读,对里面的东西全盘接收,而没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敢于发现文中不足。包括句子里面有没有什么不符合逻辑的,比如说“我不远千里……故都的秋味。”这句话里面“饱尝”如果换成“饱览”会不会更好;语句之间字词是不是有错误;标点符号符不符合规范,有些标点符号应不应该运用等等。
六、结语
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感放入想要描写的景色之中,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写作方法。这种手法非常适合去抒发需要隐晦表达的感情,能够赋予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对于这种文章,读者在读起来的时候,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感触。而这篇文章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让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对文章中心进行把握,了解其主旨,掌握主要的感情进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也能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后在其他文章中也可以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4
习作内容: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一说***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习作指导: 1.写景文章难度较大,把秋天的***画转换成写秋景的作文,也非易事。所以,最好先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色”,按观察顺序把自己喜爱的一处景致画下来。这样,用文字描述起来就胸有成竹了。2.为了使自己的习作条理清晰,写作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可以从远处写到近处,或从近处写到远处;也可以由空中写到地面,或由低处写到高空。3.抓住***中景物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动态及静态。模仿第三单元课文中的拟人、比喻写法,把各种景物写“活”。4.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好词佳句,写出自己对***中美景的喜爱之情。
习作展示:
秋风,轻轻地,轻轻地,吹走了夏天的炎热,迎来了秋天的凉爽。秋雨,悄悄地打开了金色的大门。
田野里,小青菜穿着绿***装,神气地站在土壤里;菜花洁白如玉的鹅蛋脸藏在暗绿色的叶子里;最有趣的要数大豆了,伸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望;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此起彼伏。
果园里,果实累累。苹果像小娃娃一样,笑眯眯地向外望;梨子像一盏盏小灯泡;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梢。
公园里,枫树阿姨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红外套。秋风吹来,枫叶像许多漂漂亮亮的蝴蝶,从树上纷纷地飘落下来;柳树和梧桐树阿姨也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外套;松树爷爷却还穿着绿罩衫;姐姐正迎着秋风开放;地上的小草东一块,西一块,不像春天那么茂密,也不像夏天一样碧绿;旁边的池塘里,荷花妹妹早已消失了;来到公园游玩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毛线衣。
啊!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爱你绚丽的色彩,爱你诱人的景色。
点金石: 首先表扬小作者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把写景课文中学到的“总分总”结构运用得很出色。其次,习作条理清晰,按观察顺序重点介绍了“田园里”“果园里”“公园里”三个地方的景物。不难发现,刘嘉唯同学描写景物特征时,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行文活泼生动,童趣浓厚。不过,以下两点需要改进:1.不少词句给读者以“熟文”的感觉;2.如果不是运用排比方法,词语尽量不要重复。瞧,“绿罩衫”出现了三次呢。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5
一、走近编者――与编者对话
课文将四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编入同一个单元,意向明确:或感受多娇江山,热爱美丽祖国;或品味优美的语言,赏析语言的神异魅力;或运用美的语言,描绘身边的美景。
二、走近作者――与作者对话
四篇课文分别描绘了四季之景。写春天,着重通过描绘五幅春景***,既有抒写春天蓬勃生机、希望和力量的自然美,又有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内在美。写夏天,着重通过描写麦浪、颜色、夏收三幅***景,既抒写夏天紧张、热烈、急促、蓬勃生长的自然美,也表现人们惜时、勤劳、追逐未尽之希望的内在美;写冬天,着重通过描写四幅山水***景,紧扣“温晴”的特点,既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风光的喜爱、赞美、感激之情,也表现出作者乐观进取的内在美。写秋天,着重抓住三峡秋天的山林水枯谷空、悲寂凄凉的特点,同时引用渔歌,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渔民的悲惨生活。
三、走进本文――和文本对话
看着优美的文句,如何有情味地阅读?又如何品味出其中的意蕴?
1.从写法角度赏析
(1)讲究炼词造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围绕一个“妙”字,突出一个“小”字。“温晴”的特点,决定了雪是“小雪”;由于要突出“妙”字,下文描写时分别用山上松树的“矮”、雪花的“顶”,用山尖白雪的“镶”,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山腰光色的变化来一一照应和体现雪的“妙”不可言。匠心独运,可见一斑。
(2)活用表现手法
写景状物的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较多,本单元运用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①对比衬托,主题突出。“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通过历代文人对春、秋的态度与作者对夏的态度对比,从侧面衬托了作者对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主题。
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实写桃树、杏树、梨树的多、艳、甜的特点,虚写了眼前树上的果实,一种喜爱、期盼之情油然而生。
(3)巧用修辞手法
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景物人格化,想象丰富,富有生命力,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点,在写景散文中运用最广泛、最突出。“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有暗喻,有明喻,将夏景的美,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巧妙地融合起来,真可谓妙笔生花,妙不可言。
②运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突出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内容上强调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结构上为下文具体描绘春景***作了铺垫,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爱和激动之情。
2.从内容角度赏析
(1)从含义角度赏析
从词句的引申义、比喻义角度赏析:“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既表达了春天有充足工夫、充满希望的特点,但写在文章接近结尾处,还由景及人地启迪所有人:时光匆匆,即使时间充足,也要抓紧春光,努力奋发。恰似一位老者,意味深长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2)从作用角度赏析
有的词句在段落中间,往往少有作用,而在段首、段尾,大多有结构上的作用。如:
①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并引出下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也为下文具体描绘五幅春景***作铺垫――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②承上启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既总结上文济南有阳光从而“温晴”特点,又引起下文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是怎样的出奇。
③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结尾首先从颜色上照应前文“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其次更进一步突出了夏天在作者心目中分量之重、价值之大。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3.从感情角度赏析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喜爱、赞美之情,且都是主要的感情,都值得好好赏读。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6
【名家佳段】
例1 暖融融的朝阳就从湖水中探头了。怯怯地睁开眼睛,世界是如此新奇,如此令人神往。沾着露珠的生命,抑遏不住地伸展身体,丰满肌肤。滚烫的血液在充满弹性的脉管里涌动。分不清是阳光镀亮了双眸,还是春风使脸颊平添酡红,每一个细胞里都开始洋溢蓬勃的生气……
――陈益《三月,绿色的信笺》
例2 从一清早,这温暖的蒸气,宛如热气腾腾的奶汁,化作点点水滴,又返回大地,那么温暖,那么稀少,如果有一滴水珠落到你的身上,那么它是等不到另一滴的;在另一滴落下来之前,它就又蒸发了,又在飞腾了。
――〔苏联〕普里什文《一年四季》
例3 过了山头, 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陈国华《初冬月》
例4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迟子建《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借鉴点】
晨昏之景,是景物描写的一方面,但是因为时间季节的变化,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写作中,除了要遵循一般写景文章的特点外,还要根据写作需要突出晨昏之景的鲜明特点。
一、抓住季节表现景物。不同的季节,在晨昏所呈现的景致特点,大有不同,如冬天早晨的寒冷,夏天早晨的凉爽,秋天夜晚的萧瑟,春天夜晚的蓬勃,等等。在例2中,抓住的是雾气水珠的迅速升腾,借此表现春天到来天气渐暖的特点。例4中,借霜花在早晨的阳光下的变化,突出的是冬末春初的早晨,阳光慢慢升起,霜花渐渐融化的情景。
二、借助写法丰富内容。景物描写可以借助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调动感官、视觉角度等。晨昏之景因其特定的时段更易用动静的结合和色彩的冲击来表现景物特点。如例1中的“探头”“伸展”“涌动”“镀亮”等一系列动词,把太阳升起的静止景物全部化为动态,充满活力,用色彩“酡红”给视觉形成冲击。例3中用“橙黄明净”“黑森森”表示色彩的强烈对比,突出了初冬月夜的景致特点。例4中“殷红变成橘黄”“橘黄变成了鹅黄”表现了色彩逐渐变化的过程。
三、运用修辞增加生动。运用修辞是写景文章增加语言生动性的必要手法,同样在晨昏之景的描写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例1中用拟人写出了勃勃生机,例2中用比喻写出了雾气蒸腾的情态美,例3中用比喻勾画出了山的轮廓,例4中用比喻、拟人写出了霜花的漂亮以及渐渐融化之美。
【快乐仿写】
No.1 黄昏,日落之时,那刺目的阳光也柔和了下来,散发着暖人的橘红色光芒。飒飒的秋风吹过,高大挺拔的杨树奏出“沙沙”的乐响。那橘红一片的天空下,这群挺直的骑士正屹立于天地之间,庄严肃穆得令人震撼。天际的红霞围绕在夕阳身边,缓缓地浮动着,仿佛是那古典贵人的纱裙,轻柔动人。橘红色的光辉与火红的枫林交织相融,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红色。
――黄鑫《最美不过夕阳时》
No.2 当太阳还在睡梦中,清晨却早已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看吧,鸡儿、牛儿、羊儿、鸟儿都活跃了起来。鸡儿“咕咕”地叫着,啄着空空的食盆;牛儿不时用头碰碰那食槽想寻点昨晚剩下的草料;羊儿用灵巧的鼻子蹭着地上吃剩的青草棒棒;鸟儿站在枝头梳理着自己凌乱的羽毛。接着,听到了打着呵欠的妇人起身给鸡儿喂食的声音,清着嗓子的男人给牛儿添草料的声音,旁边的羊儿因为饥饿“咩咩”叫的声音,站在枝头上、屋檐下的鸟儿亮开清脆的喉咙鸣唱的声音……
――辛晨阳《秋晨》
No.3 天还没有亮,树林里静悄悄的,能听见小溪水轻轻流淌的声音。小露珠像一颗小小的圆圆的水晶,在嫩叶上滚来滚去,一不小心摔了下来,碎了一地珍珠。睡梦中的小草被猛然惊醒,它们脱去枯黄的外衣,换上嫩绿的新装。太阳露出了她小半边脸,染红了东方的天空和几朵漂浮的云彩,几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唤醒了万物――瞧,小鸟从窝里探出头,眨眨眼睛,整理好自己的衣装开始高歌;看,小野兔从洞里爬出来,揉揉惺忪的眼睛,摸摸自己长长的大耳朵,开始在草地上蹦呀跳呀!
――臧淑鲛《怀恋初春》
No.4 夕阳的余晖洒了下来,映在了几个正在河边玩耍的孩子的脸上。那胖乎乎的脸蛋被夕阳洒下的金色给染得毛茸茸的。他们在玩什么呢?原来是在玩童年经典游戏:跳房子。孩子们在空地上快乐地蹦着跳着,夕阳把他们欢快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这一群可爱的孩童也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毕茹《农村风景》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秋天的夕阳,比起春天妩媚的夕阳显得更庄重,比起夏天暴躁的夕阳显得更温柔,比起冬天凝重的夕阳显得更轻快。一直都感觉秋天的夕阳能把整个天都染红,仿佛是涂了红色的蜡笔。而那云哪,却绽放出淡然、悠然的闲情逸致。风吹得是那么自在、那么不拘小节,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了,肆无忌惮却又轻柔地吹拂着这个世界。
――刘锡涵《秋韵》
升格建议
此片段描写了秋天的夕阳,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秋天夕阳的独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
1.缺少细节的描绘。作者在片段中虽然写出了秋天夕阳的特点以及云和风的特点,但只是大笔渲染,缺少细致的描写,整个片段给人的感觉只有一种静止之美,缺少一种动态之美。所以,文字就少了一份灵动与曼妙。内容上可以加入对夕阳变化的细致描写,以及夕阳下秋天景物的色彩变换,以突出夕阳的美妙。
2.景物特点不突出。片段写的是秋天的夕阳,但是描写的事物以及描写角度比较模糊,不能明确看出是秋天以及秋天的夕阳下的景致,季节分界和景物特点分界不明显。可以在文段中加入能表现秋天夕阳特点的景物,加以具体描绘,来增强文段的美感。
3.层次衔接略显混乱。片段先通过对比突出了秋天夕阳的特点,然后又写到了云,写到了风,景物之间缺少层次感,显得自由散漫,并且都是一笔带过,使整个片段缺少一种秋天的韵味。可以在景物的层次安排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进行修改。
升格展示
秋天的夕阳,比起春天妩媚的夕阳显得更庄重,比起夏天暴躁的夕阳显得更温柔,比起冬天凝重的夕阳显得更轻快。秋天的夕阳仿佛是涂了红色的蜡笔,能把整个天空染红。当阳光在天空中一点点晕开,如泼墨挥毫,西面的半边天空,如小姑娘害羞的面庞,慢慢地爬满了红润。而那云哪,却在这一片红色中依然保持着悠然的闲情逸致,附着一层薄薄的金色,依旧随着风儿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整个田野似乎也被这满满的红色晕染了,小草的草尖顶着一点红光,摇曳着身子;绿中泛黄的树叶带着一圈圈的红晕晃晃悠悠地飞向了大地的怀抱。夜晚的秋风啊,吹得是那么自在、那么不拘小节,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了,肆无忌惮却又轻柔地吹拂着这个世界,慢慢地把依依不舍的夕阳吹回了家。
――刘锡涵《秋韵》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7
春天把小山坡浇绿了,绿色的水,绿色的树,绿色的土壤……就连飘过来的雨丝也被染绿了!微风一吹,柳枝摇摆,又使人感受到一个个新生命在颤动。小鸟动听的歌声,小树挺拔的舞姿又展现着春的魅力。(动态描写)那寒意犹存而又不乏暖意的春,是它轻轻抚醒了小山坡。睡了一冬的小山坡欣然睁开双眼,然后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的小山坡)你瞧,那摇曳的柳树上的嫩芽不正是春的希望吗?
初夏,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小山坡的草地上印满了铜钱大小的鳞鳞光斑。各色的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雪白的,像一颗颗嵌在草地上的宝石。(写出了草地的样子)盛夏,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儿风。头顶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无精打采,懒洋洋地站在那里。柳树叶儿打着卷儿,小花儿低着头,他们不会被烤焦了吧?(一句话写出了小作者的所想,天真可爱跃然纸上)夏末的傍晚,一场暮雨,洗掉了夜晚的闷热。远望小山坡,显得格外迷人,格外神秘!
深秋来临,小山坡的树木在瑟瑟的秋风中沉睡了,树叶有黄有绿,还有些红色的!他们混在一起,形成了秋天独有的颜色。(秋天的小山坡色彩纷呈)抬起头来,天空明净得像一块刚擦过的玻璃,我的心情也和这块几乎透明的“玻璃”一样,安静,祥和。(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景中,借景抒情)
冬天来了,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飕飕地飘下来,一簇簇,一朵朵,似白蝶,像梨花,漫天飞舞。(语言文字鲜活灵动)我和小伙伴们在小山坡上又唱又跳,堆雪人、打雪仗,就连麻雀也被我们吸引过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我们喝彩!
我爱你――小山坡!爱你春天万紫千红;爱你夏天绿草如茵;爱你秋天层林尽染;爱你冬天玉树银装!(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老师点评
小作者抓住了公园的一处景物――小山坡,进行有序描写。生动、自然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像小作者所说的,小山坡春天万紫千红,夏天绿草如茵,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玉树银装!每一个季节都各有特点,小作者能够通过多角度细致观察、用心感受,用灵动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所写的景物中去,真可谓情景交融!
同学的话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8
一、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学习、运用资源、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二、巧妙运用四季特点来写景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策的推进,在高山彝族地区已初见成效。学生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山清水秀,可引导学生根据四季特点来写出家乡的风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描写春天的景色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让学生引用一些名句,例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年之计在于春。漫山遍野,穿上绿装。农民伯伯忙于翻地,准备的是来年的温饱。
(二)描写夏天的景色
让学生感受夏天的景色,草更深更绿了,野鸡出没了。在描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棒打野鸡,瓢舀鱼”的美景。也可以让学生想象,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即使摔倒也不用担心,因为高大的树木会把我们抱着,深深的草地也不会让我们摔疼。
(三)描写秋天的景色
天蓝蓝,秋草香。让学生大胆想象: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蓝天白云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为准备过冬,牧民们忙于运草料的场景……
(四)描写冬天的景色
冬天的景色是学生最熟悉的 。朋友们在雪地上滑雪、打雪仗、堆雪人、画画等场景在生活的记忆中,在课本中不少见。也可引导学生感受漫山遍野、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美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
三、放手练习,激发习作兴趣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9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概括这首诗中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这些命题考查的是景物在营造氛围上的作用,或者景物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一般采用“作者描写了……的景象,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的情感”的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在答题时,我们可以分以下两步来赏析诗词的景物形象。
首先,描绘***景画面。写诗如同作画,作者会从各个角度进行描写以尽显景物之美。所以,要讲清楚“作者描写了……的景象”,可以从描写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第一,对于景物本身,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分析。
(1) 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雪似的层层浪花,从形、声、色的角度生动地表现了壮阔雄奇的赤壁景色。
(2) 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杜甫的《绝句》一诗就是典型的动静结合,动景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静景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早春的清、新、雅、静。
(3) 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请看范仲淹的名作《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该词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地描绘了塞外景色,抓住秋景的鲜明特点――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建构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写景之中暗寓思乡之情。
第二,从景物给人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感受入手。
比如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考查的张先的《西溪无相院》:“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颔联的上句着眼于视觉感受,写浮萍,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首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感受,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首联的“静”字。
其次,品读景物意象。对诗词中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所以,在描述了诗词的景物形象后,还要品读景物的意象,点明其所营造的氛围或者表达的情感。这时,如果能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特点和作用,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作者或借助意象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用枫叶、荻花这些典型的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或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将思念之情融入明月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或塑造背景、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前半句的三个意象塑造了镇守之地的苍茫,为后半句思乡情感的抒发作铺垫。
或塑造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或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如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这一类的意象有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
或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一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或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的“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的“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的“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10
走进生活,放眼自然,稻海金浪,老树枯藤,四季更替,物事流转,这一切都浸润着语文的气质,飞扬着语文的才情。为何不让孩子出去走走,听落叶在脚下浅浅低吟,看大雁在天空款款南飞呢?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以“我们认识的秋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一、秋诗――古人秋思浸润语文才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宋代诗人叶绍翁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萧萧……”; 而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到来时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独在……”在老师的引读下,孩子们充满感情地背诵了这两首饱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营造了走进秋诗的浓浓氛围。
接着,秋诗小组的学生展示了他们在课外搜集到的关于秋天的古诗。古诗意境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孩子们先把收集到的古诗抄写在小黑板上,读通、读顺诗文,再寻找诗文背后的故事,读懂诗意。如《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而这首诗后面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秋诗小组的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让全班同学对秋天更是多了一份感悟。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一直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古诗文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以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至关重要。
而“诗配画”的活动是快乐而有收获的。孩子们把秋天的一处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做成头饰,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参与活动,把黑板上描写秋天的诗句与画相配。孩子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读诗、想象画面,参与活动,一气呵成。一场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更积累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诗句,感受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景。
二、秋景――自然之美熏陶语文韵味
大自然是一切知识的起源,是智慧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出发点。在自然中汲取营养,感受自然美的熏陶,是大自然送给语文教学最好的礼物。秋景小组的学生得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去闻闻花香,听听鸟语,放放风筝。他们发现,秋天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在展示汇报时,孩子们的表现真是让大家耳目一新。王炜斌同学带上了他在橘子树旁照的一张照片,并顺口吟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而陈信有同学展示了他登山时的照片,描述了他在登山时的感受:秋高气爽,正是登山好时节!秋景小组的学生还把在查找资料时认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收集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秋天,如此美丽,秋天的词语,你能灵活使用吗?秋景小组的学生还排了一个相声,名为“秋天之最”,把描写秋天的词语用得生动鲜活而又让人捧腹大笑,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问苍天什么季节最忙?秋天,多事之秋;什么季节最公平?秋天,平分秋色;什么季节最简单?秋天,一叶知秋;什么季节最长?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季节最爽?秋天,秋高气爽;什么季节最险?秋天,秋后算账;什么季节最暧昧?秋天,暗送秋波;什么季节最成功?秋天,春华秋实。祝大家秋天各有收获、快乐多多!
三、秋话――文字之美浸润语文学养
秋天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走进秋天,孩子们看到了它,听到了它,感受到了它。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创设了情境,积累了词语和诗句,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这时,孩子们对秋天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正盼着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呢!这时,我抛出了“当堂训练”:
写话练习:借助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画面,运用自己的感官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描绘你感受到的秋天。
秋天到了, 。秋天真美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