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的名言篇1
1、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2、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科学发明。——谚语
3、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4、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5、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6、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7、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书摘
9、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10、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2、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13、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吴晗
14、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金缨
15、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16、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7、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黄庭坚
18、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19、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0、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2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2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3、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24、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陈字自
25、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鲁迅
26、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向警予
27、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闻一多
28、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29、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2
2、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笛卡尔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4、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5、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6、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3
五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入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勤问勤查的习惯)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l
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勤问勤查的习惯
l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l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l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的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
词句段运用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热水)
④学生试着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完成课本第91页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②学生交流。可以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交流。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谈话引入: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①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引用的好处。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l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l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师归纳总结。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你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谈体会。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如何让学生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呢?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设计了“联系实际谈体会”的教学环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书法欣赏
1.***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l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l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l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l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 阅读理解 名词障碍
[中***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04-01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它也成为英语阅读理解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在阅读理解当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词汇障碍问题,有些是简单的生词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和其他的因素相关,比如:词形的转换、句子的复杂性、修辞的插入使用、语法位置的置换、短语的插入、某些部分的省略、含义的延伸、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的习惯表达模式,等等。这些障碍不一定是清晰明了地存在于阅读材料当中,但是它们对于阅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名词是词汇学习的基础,这里我们就专门探究有关阅读理解中的名词障碍的问题,本文将会展示一些名词障碍以及相关因素的探究。
在阅读中,我们从下面五个方面来探究名词及名词短语:
一、专有名词
Twenty years earlier another husband and wife team,Richard and Cathy Hayes,had tried,with an almost total lack of success,to teach,a young chimp, Vikki,to talk..
句中的Vikki是专有名词,作为a young chimp的同位语,而多数学生会把它误认为是一个地名。
二、名词派生
一些名词实际是来自其他词类,但派生后的搭配对多数学习者来说,并不熟悉。
比如说:reliance来源于动词rely,我们都知道rely on的搭配,但是换成了派生的名词reliance,一样搭配介词on,学习者就有点陌生了。
三、计量单位
Though Britain and Australia are oceans apart physically, their relationship remains strong.
本句中,距离的单位表达没有使用mile、meter、kilometer 这类的字眼,而是用了ocean这个名词,ocean apart这里就指远隔重洋。
四、短语长度
如果一个名词短语过长的话,它就使得学习者从句子的主体结构中脱离出来。
Running the cursor over a picture of a tennis racket let the user feel the tautness of the strings.
这个句子的主语由动名词短语来担当,它的过长阻碍了学生阅读整个的句子以及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五、习惯表达
很多时候,学习者去判断一个词汇的含义,仅仅是依靠自己以往的学***验,而不是通过仔细阅读获得的。那么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
In the elderly, suicide is sometimes chosen as an alternative to future suffering.
此句中,-ive通常被学习者记忆成是一个形容词的后缀,因此他们误将alternative认定为一个形容词,而无法找到介词as的宾语。
在此,我们简单列举了名词及名词短语的阅读障碍探究,名词及名词短语是语言组成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理解障碍的部分。为了提高我们在阅读方面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多加关注以下的三个方面:
1.英语名词的构成,比如前缀、后缀和词根,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2.前置和后置,比如定语从句,使得学习者能够适应英语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
3.培养学生熟悉特定的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则,比如用英语进行思考,而不是以汉语的逻辑进行思维。
【参考文献】
[1]Ellis,Ro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2000.
[2]He Mingzhu.“Writing English the English Way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Chinglish”.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0,Vol.23.
[3]Liu Runqing & Hu Zhuanglin.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5
五班:
班 名:绿色书香班
班级目标:营造书香乐园,锻炼强健体魄;你我努力,塑造一流班级。
班级宣言:拥有绿色,拥有书香,拥有一切,世界因我而精彩。
班主任寄语:人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一事行不等于事事行,一事不行不等于事事不行;今天行不等于明天行,今天不行不等于明天不行;做事不行不等于做人不行。虽然成功未必在我,但努力一定有我!
六班:
班 名:远航班
班级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同学在学习面前有乐趣,在成绩面前有竞争,班级面前有荣誉。
班级宣言:以微笑面对每一个人;以微笑面对每一天;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班主任寄语:愿七年级六班的每位同学,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九班:
班 名:扬志班
班级目标: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人
班级宣言:爱劳动,勤锻炼,讲礼貌,好读书,勤思考,善学习,为我们的明天加油!
班主任寄语:即使再难,也要做好每一件你应该做的事。
八年级:
一班:
班 名:博毅班
班级目标:勤善博弈,为明天的梦想而奋斗;未雨绸缪,为今天的理想而行动。
班级宣言:拼一载春秋,博一生无悔
班主任寄语:带着顽强的微笑,去赢得志在必得的辉煌!
三班:
班 名:静竞书屋
班级目标:拼一载春秋 搏一生无悔
班级宣言:胜不骄败不馁,全力冲刺不后悔
班主任寄语:愿同学们在成长的每个瞬间都被这世界温暖
四班:
班 名:凝水班
班级目标:严于律己,责任心强;学习争先,谦虚谨慎;关心同学,宽以待人;勇于奉献,合作学习。
班级宣言:我们像一滴滴的水凝聚在一起,可以汇成气势磅礴的大河:我要用最响亮的口号迎接朝阳;我要用最勤快的双手洒扫家园;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还要用最自信的微笑应对挑战。
班主任寄语:一天一丁点儿进步,会凝聚出巨大的成功!今天你努力了吗?
五班:
班 名:自强班
班级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班级宣言: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理由
班主任寄语:请关注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可以化为你的言行;请关注你的言行,因为你的言行可以化为你的习惯;请关注你的习惯,因为你的习惯可以决定你的一生。
十班:
班 名:耘梦班
班级目标:努力做优秀的班级,争取考理想的成绩,坚持秀高尚的文明,保证好安静的纪律。
班级宣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我们的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我们的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相信,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班主任寄语:愿你们在飞逝而飞的时间波涛上,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九年级:
一班:
班名:鹏程班
班级目标:手牵手,肩并肩,争一流,创佳绩。
班级宣言:历沧桑,搏初三;看今朝,奋行进;成与败,拼一时;永不懈,创辉煌。
班主任寄语:起步-奔跑-飞翔,起步固然重要,但飞翔是最终结果,加油吧,最终的胜利属于你们!
二班:
班名:宏志班
班级目标:拼搏与快乐同行,梦想在六月如花绽放。
班级宣言:久有凌云志,今朝上青云。
班主任寄语:同学们,人生因奋斗而激越,因拼搏而飞扬,因超越而厚重。今天,面对人生的关口,让我们拿出勇气与热情,书山奋足,带着自信与从容,亮剑而上,放胆一搏!
三班:
班名:
班级目标:
班级宣言:
班主任寄语:
四班:
班名:扬帆班
班级目标:尊师重礼、互助学习、健康发展
班级宣言: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无论前面是暗礁、险滩,我们都是掌握生命的舵手。
班主任寄语: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五班:
班名:弘毅班
班级目标:人人进步,人人成功
班级宣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未来
班主任寄语:三年苦读磨一剑,气定神闲战犹酣,势如破竹捣黄龙,千帆竞发齐凯旋。
六班:
班名:非常61
班级目标: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拥有广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班级宣言: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告别“三闲”(闲事、闲思、闲话),要静专思注,刻苦学习遵守班规,加强锻炼、全面发展。
班主任寄语:你去仔细观察,那些成绩进步快的,或者那些能稳定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绝大多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能***完成作业,考试结束后能认真总结和反思等。
八班:
班名:思贤班
班级目标: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班级宣言: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班主任寄语: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九班:
班名:启航班
班级目标:做好每件事,创造理想班级;过好每一天,实现理想人生。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名词 语义学理论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 we need above all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The command of vocabulary is based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s of words. Since English noun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key part of English vocabulary with its large number and flexible usage, it is even more difficult for English learners. Therefore, on the foundation of semantic theories, this thesis explores some method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nouns and hopefully it can further act as a clue for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nouns, semantic theory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91-02
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的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Wilkins 1972 48)。可见,词汇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系统中占重要部分。而英语词汇里,动词和名词占着非常重大的比例,不掌握一定量的动词和名词绝不可能学好英语。“到目前为止,人们通过对英汉语言的横向对比,在宏观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这就是汉语动词用的多,而英语语言中则是名词占优势”(《英语名词的表达与理解,24》),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中一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准确表达其他动词意义就要借助其他词类尤其是名词来体现。因此,对英语名词的掌握尤为重要,而理解名词的意义是掌握和正确运用名词的前提。因此,本文试***以语义学理论为指导,以名词为例,来探讨中职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名词及词汇,为英语学习打好词汇基础,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
一、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尽管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地位至关重要,我国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却不太乐观,尤其高职学生,他们大部分英语基础差,词汇量严重不足,缺乏学习自觉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约束及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对英语学习不重视,若非学校开设了英语为必修,需要考试,很多学生压根直接放弃,即使有些同学有心学习,也常因英语单词问题力不从心,心生气馁。
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经历及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院高职学生英语词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词汇量少,对表达各类事物或事件的名词的认识和了解少,不少学生对简单日常名词用语都很难识别。这与平常不注重词汇积累,投入到英语词汇学习时间有限,英语词汇学习方式等有关。据了解,除了平常上课、为应付英语等级考试、期末考试外,他们平常很少花时间进行英语学习,甚至没有。此外,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方式单一,主要靠死记硬背,有些学生记单词时不是根据发音,而是将单词分成一个个字母去记,这样只能“事倍功半”,效果差;(2)无法正确运用词汇。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词成句,无法灵活运用到日常交际中,究其原因有对基本语法掌握不熟,也有对词汇本身的理解不深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些问题诚然跟学习主体学生密切相关,但英语教师也应自我反省,反思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是否在具体教学中忽略了某些重要内容的教学,如学习方式的教学,语言知识的运用方面等。以下以语义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高职学生英语名词教学的方法,抛砖引玉,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词汇,促进英语教学。
二、语义学理论对高职学生英语名词教学的启示
1.语义学理论简介
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语义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词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关于语义学的主要理论,John Lyons在“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一书中说道:“所有的语义学家都赞成,无论包括什么别的意义的研究,语义学都当然地应该对词和句子同事物的联系和过程进行处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同义、继承和矛盾的概念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处理”。
对这种处理John Lyons作了这样的概括:“简言之,语义学理论必须:
(1)用简明扼要的方法阐明语法结构; (2)系统地阐述单个词的意义(或者更概括地说词汇成分的意思,它也包括象习语、***的复合词等的词汇化了的短语; (3)为了对句子进行释义,它要表示出词意结构和语法关系如何相互作用; (4)最后它要表示出这些释义如何同谈论的事物发生关系。”
在John Lyons的研究的基础上,人们把语义学的理论归纳为(1)语法理论。(2)搭配用法理论。(3)结构语义学理论。(4)语义特征分析理论。下面仅就如何用搭配用法理论、结构语义学理论来探讨英语名词教学。
2.语义学理论对英语名词教学的启示
2.1 搭配用法理论
词的搭配用法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词语搭配方式。学习外语,必须了解特殊的词语衔接形式。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发音及词义,也应讲授词语的习惯搭配用法,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名词可以与不同词类搭配,如名词与名词,名词与动词,名词与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等。有些搭配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理解常要跳出常规思维如:a small nature(小心眼), a difficult person(难相处的人),sad bread(拷点半生不熟的面包),green concrete(尚未凝固的水泥)。
Firth认为可以通过与之搭配的词而知晓一个词的意义(Palmer 1981: 76 )。 搭配(collocation )是构成词语意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语的搭配组合习惯往往各不相同,不能机械地把汉语搭配硬搬到英语中。如汉语“羊群”,“牛群”、“狼群”在英语中有不同量词搭配,分别是a flock of sheep, a herd of cows, a pack of wolves.
在实际教学中,若只停留在讲解词义本身,忽视对讲解词语的具体搭配,即使学生掌握了词义也难理解某些固定搭配的短语和句子,更谈不上准确地表达了。如以下例子,若不补充讲解相关习语知识,很难正确短语或句子的意思:
a.When he walked into the office to see the headmaster, John had butterflies in his stomach. 当John走进办公室见校长时,他心里忐忑不安。
b.She deserves a pat on the back for keeping things going when you are away. 你离开期间,她使一切正常运转,这值得表扬。
单独看a, b句子划线短语,讲授了名词butterfly(蝴蝶) stomach(肚子),pat(轻拍)和back(背)的词义后,学生们依然难理解短语的具体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讲解词义时,不妨延伸讲解词的搭配,或引导学生去查询了解所学词是否有固定搭配或相关习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指导学生掌握词的用法,达到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
2.2 结构语义学理论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这样描述道: “结构语义学指的是这样一些语义(Semantics)研究方法:它更关注词与词组之间的‘意义关系’,而不是那么注重研究‘概念’意义和‘所指’意义(Meaning )。”它研究“含蓄”词汇一语义关系(Implicational Lexical Relations)。这种理论的基本点是: 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含蓄的”语义关系,这是一种在词义中的暗示(或包含)的联系。结构语义的理论可帮助学生加深对含蓄语义关系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词汇的语义关系有多种:上下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相对关系。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了解词与词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对单词进行分门别类,有助于学生形成“语义场”,从而扩大词汇量。
(1)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是指上义词和卜义词之问的关系,也叫语义内包(Semantic inclusion),它指表示个别概念的词内包在表示一般概念的词中。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语义的上下义关系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必要时用同类概括词归纳同一类的事物,使行文简练,又可以帮助学生用同类概括词归纳整理学过和没有学过的单词,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可用fruit概括apples, pears, bananas, grapes等单词, 用animal概括dog, cat, pig, deer等,同时可以联想起其他与之处于同一语义关系的词。
(2)反义关系。通过介绍反义关系,可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扩充词汇,
也可以帮助其更好理解词义。如glory(光荣)―shame(耻辱),comedy(喜剧)―tragedy(悲剧)。
(3)相对关系。如wife-husband, interviewer-interviewee , bride-bridegroom, teacher-student.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重点词汇的上下义关系和相关语义场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联想法、归类法、锁链法引导启发学生有系统地扩充词汇量,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兴趣低、基础差的高职学生了解词汇学习有多种方式,词汇学习也趣味多,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目的性。
结语
词汇教学方法很多,语义学理论也还有其他成果可供我们应用,对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我们要根据学生实情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更充分准确地理解语义,更好地进行语言运用。词语搭配理论,结构语义学等语义理论对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词汇尤其是英语名词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让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单个概念上,而能够举一反三,恰当运用,更好地促进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孙勉志. 英语名词的表达与理解[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Evelyn Hatch and Cheryl Brown. 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曾佑***. 运用语义学理论改进词汇教学[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
[4]徐密娥, 李炯英. 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瞻[J]. 外语界. 2007(3)
[5]李筑萍.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15)
[6]刘强. 语义成分分析与英语词汇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20)
[7]孙建东. 英语名词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J].扬州师院学报. 1993(2)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策略
一、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对大纲和教材进行优化,使其符合名量词的交际需要
教学大纲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极其重要,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们发现大纲在制定过程中,没有把各阶段学习者学习汉语量词的规律考虑在内,导致大纲中的名量词不是学习者最迫切要求学习掌握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尽快制定出一份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需求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者会按照大纲的要求设置教学难点和学习重点。名量词的教学既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必然会以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划分名量词的难点等级,确保教学内容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
(二)根据名量词的交际需要分层次进行名量词教学
1.以名量词本身的难易程度为依据
大纲以及教材里词汇表中的词语是按照难易度进行编排的,词的使用频率大多决定了词的难易程度。多意义、低使用频率的词一般较难习得,反之则较易掌握。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名量词的最终目的是会用,至于能否明确区别这些名量词,母语是汉语的人尚不能达到,因此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作具体要求。
2.根据对学习者的不同要求
应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高低来教授汉语名量词。为此,要把名量词分成两大部分来进行讲解:即必须学会在说、写中使用的和应该在阅读和听说中逐步理解的。对于抱着不同学习目的而来的汉语学习者,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明确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具体目的,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目的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根据名量词的交际需要分阶段教学
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能够掌握汉语中部分常用的名量词及其语法的结构,这一阶段教学要使汉语初学者在学习中留有“数词+量词+名词”这一搭配的印象。中级阶段的名量词教学经历了初阶阶段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已能够初步掌握汉语的基本名量词及其语法方面的知识,具备进一步学习现代汉语名量词的基础。所以,中级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及任务就是传授“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汉语名量搭配,重点在于辨析汉语同音异形的名量词及依照语境对名量词进行准确选择。中级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名量词偏误的阶段,因此分析并归类名量词的偏误现象并且帮助学习者进行记忆是教师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因学习者的接受度较弱和使用的频率不高而经常出现偏误的名量词,可以在中级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可适当以语义、语用、来源、色彩差异、修辞等为切入点对名量词进行多角度分析的教学方式,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正确恰当选择名量词的能力。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听、说、读、写能力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名量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最强,这一阶段最难的是抽象事物的名量词。教师可以对名量词的起源作较深入的解释,帮助学习者认识抽象事物同名量词之间若有似无的联系。名量词的修辞作用是这一阶段量词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帮助学习者领略名量词的修辞作用。
二、对外汉语名量词语境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个使第二言语学习者能够理解如何准确使用名量词的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这一语用环境的设立,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并接受名量词,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在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时,更高效率地传达名量词教学的目标。语境的合理设计对名量词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要进行透彻讲解和严格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和熟练掌握,可以设立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语境。要经常给予不同的语境下的刺激,用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尤其对巩固已学名量词的学习效果很有帮助。但语境设置一定要以交流的需求为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及训练的效果。
三、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要学习好语言必须学习好相应的文化。汉语的每个名量词都深深地植根于汉文化的历史背景之中,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要想真正掌握汉语名量词的用法,不能脱离文化单纯学习名量词,必须采用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地方法。教师应该以文化和认知为切入点向学习者讲解对某一汉语名量词的认知的过程,以使学习者能够了解这个词的本源义,使其能够理解这个词,切忌安排学习者以背诵的方式记忆名量的搭配。以文化为切入点进行名量词知识传授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名量词的词义,而且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习者对文化差异方面的敏感,提高学习者跨越文化差异进行交际的能力,以达到学习者综合进行汉语应用的能力。
四、对外汉语名量词对比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母语对名量词的习得是有影响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使学习者通过汉语与母语的对比能够真正掌握汉语名量词,规避偏误。汉语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可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方式和关注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以上提到的这些主要的、比较重要的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方法之外,还可配合使用***像法、翻译法、顺口溜法等这些辅助教学方法进行汉语名量词教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名量词。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蒋雪.对外汉语名量词专题教学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5).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8
关键词:错误分析;英语语料库;名词的数
自第一个计算机语料库BROWN语料库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以来,不同派别的语言学家发现对于中介语研究而言,语料库是非常有用的资源。本文基于CLEC语料库,以Corder的错误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学习者的中介语进行分析。
一、错误分析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往往离不开学习者的第一语言。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对比分析法,这种理论把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的结构系统加以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来预测可能出现的失误。然而,一些研究结果发现,二语习得不仅受母语影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对比分析预测出的失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由于对比分析受到质疑,错误分析理论取代了对比分析法。错误分析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研究,提出了调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错误分析的文章,提出了错误分析步骤、方法及其评价方法,大大地促进了错误分析的发展。错误分析包括五个步骤:学习者语言样本的收集;学习者错误的鉴别;学习者错误的描写;学习者错误的解释;学习者错误的评价。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发展,把学习者言语失误作为一种中介语来研究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
二、语料库实例分析
作者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选择St2,St4和St6三个子语料库分别代表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中国学习者。St2代表中学阶段,词次为208088;St4代表大学英语6级,词次为212855;St6为英语专业3~4年级学习者,词次为226106。本文采用错误分析理论的步骤,即:数据收集,错误描述,错误分析和学习者的错误评价。
⒈数据收集
通过用AntConc检索三个子语料库,我们可以看出一共有2565个英语名词单复数方面的错误。三个长度不同的子语料库经过标准化后,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标准化的错误数据
⒉错误描述
(1)“np3”错误类型。“np3”标注代表“主谓不一致”,即名词和限定词或指代词在数上是不一致的。子语料库中相关错误举例如下:
①This holiday my family go to see a hills [np3,1-]… (ST2)
②But suddenly, his cars [np3, 1-] bumps the other.(ST4)
在①中,不定冠词和名词在数上不一致,正确的形式应为a hill;在②中,物主限定词和名词不一致,正确形式应为his car。
(2)“np5”错误类型。“np5”标注表示名词的“可数性”,即不可数名词被用作可数名词。
①… made it possible that more and more wheats [np5,-]… (ST4)
② …offenders just want to show their braveries [np5,-] ... (ST6)
学生分别将不可数的集体名词用作可数名词,不可数的物质名词用作可数名词,不可数的抽象名词用作可数名词。
(3)“np6”错误类型。“np6”代表“数”。即可数名词前没有限定词或-s/a;或者复数名词后加了-s。
①This is secret [np6, 1-] , please don't tell anybody else. (ST2)
② A women [np6,1-] named Anna Marie Ross ended her baby…(ST6)
例①中,可数名词前没加限定词,正确形式应为“a secret”。例② 中复数名词加了a,应为“woman”。
三、名词单复数错误原因分析
⒈错误原因
Richards(1974)把错误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语际错误是由语言迁移产生的一种错误,是由学习者的本族语导致的错误,是母语的负迁移;语内错误是目标语内部之间互相干扰或者目标语学习不完整而导致的,是已被学习者内化的目标语部分规则系统,但由于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完整而导致不能全面运用目标语的内部干扰错误。
(1)语际错误
①复数标记缺失。汉语作为一种非屈折语言没有复数词素,而英语是屈折语言。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名词单复数时常常会忘记在可数名词后加-s。如:There are two teaching building [np3,2-] …for experiment. (ST2)
②一些不可数名词被用作可数名词。汉语中一些名词是可数的,比如“furniture”(家具)、“work”(工作)、“advice”(建议),但在英语中它们不可数。
Some works [np5,s-] are fit for them to do. (ST6)
③可数名词前没有冠词。汉语中没有冠词,英语中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因此,中国学习者经常省略英语名词前的冠词。
This is secret [np6, 1-], please don't tell anybody else.(ST2)
(2)语内错误
①固定短语中的错误。引起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英语规则学习不完整。如:…shopping centre have [vp3,1-]all kind [np3, 1-] of books. (ST2)
②一些不可数名词用作可数名词。学习者在学习了单数通过加-s/-es变复数形式的基本方法后,他们倾向于给所有英语名词加上复数词素。如:…we should rich [wd2,-] our knowledges [np5,-] about… (ST4)
③错误使用集体名词。有些集体名词形式单数、意义复数。如people, fish等,它们往往被错误地加上复数词素或者在名词前加上不定冠词a。如:As a young people [np3,2-], we should face... (ST4)
④错误使用限定词。a, every, another, such a等限定词只能和单数可数名词搭配。如:
A women [np6,1-] named Anna Marie Ross ended…(ST6)
⑤其他错误表达。错误原因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者对上下文理解有误造成的。“过度概括”可以解释大部分这类型错误。如:After graduation, many students became a famous man [np6,5-0]. (ST4)
⒉数据分析
从三个子语料库中检索出的2565个错误(原始数据),除去无关数据,其中共有1698个语际错误(标准化数据),占名词单复数错误的绝大部分。相比np3和np6,np5语际错误在数量上较少,语际因素不是np5错误的主要原因。由语内因素引起的错误共有591个(标准化数据)。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三种错误类型所占百分比
由此可见,语际因素是造成名词单复数方面错误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为74%,语内因素占26%。这表明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时,很大程度上受母语的影响。
四、结语
很多语言学家和研究家对英语语法上的语际错误率做了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英语名词的数方面的错误,发现其中受母语干扰率为74%。当然,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名词单复数时除了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语内错误也不可小觑。由于目标语内部之间互相干扰,目标语学习不完整,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完整而导致不能全面运用目标语,这部分错误只有靠学习者更深入地学习目标语,掌握其全部规则来避免。
参考文献:
[1] Corder, S.P.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 Middlessex: Penguin Books ,1973.
[2]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Richards, J.Error Analysis[M]. London: Longman,1974.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9
言名先■者有疑言之后者校比焉。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
一、 校读
对于此简文首句如何断句,众家意见不一,并直接导致对内容理解的分歧。廖明春先生读为:“〔恒气之生因〕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效比焉。”【4】董珊先生读为:“〔恒气之生因〕言名。先者,‘有’待‘無’言之,后者校比焉。”【5】黄人二先生、林志鹏先生读为:“〔凡〕言名先者,有疑罔,言之后者校比焉。”【6】赵建功先生读为:“〔凡〕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效比焉。”【7】庞朴先生读为:“〔凡〕言名先者有疑,荒言之后者校比焉。”【8】刘信芳先生读为:“〔凡〕言名先,诸有疑,妄言之后者校比焉。”【9】王志平先生读为:“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考比焉。”【10】
笔者赞成第九简不宜与第十简连属的看法。第七简接第十简的意见值得考虑,但这里暂且不考虑这种编联,因为第七简末尾的“凡”只是表总指的指示形容词,【11】并不影响我们对第十简进行断句。
笔者认为,此句当断为:“言名先者有疑 ,言之后者校比焉。” 需要指出,“言名先■者”的墨钉可能未必如李零先生所言“应是表示专有名词的符号”。【12】尽管“名先”在文中确有特定含义,但为什么同样是术语的“物先”,以及更为重要的概念“恒先”偏偏没有类似的墨钉呢?其实此处的墨钉与第七简、第十一简的墨钉都是表示句读的。只不过古人的句读并不等同于现在的标点,这里便是“音节之句读”,【13】意在提示“者”后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可能还兼有消除歧义的作用(与“先者……后者……”句式相区别)。把句读加在虚词之前,这在楚简中有例,如上博简《诗传》第四简:“曰:诗其犹平门与?戋民而之。”过去以为此钩识大概出于书手误植,【14】现在看来很可能只是当时标点的习惯之一。
“名先”,指未有“名”时。“言名先”是说在言语活动中创制“名”,这可与第五、六简的“名出于言”相参看。“”,王志平先生读为“妄”。【10】黄人二先生、林志鹏先生读为“罔”。【6】董珊先生读为“無”。【5】按,“”当读为“詤”。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二下:“慌与同。”【15】而“詤”与“慌”义同。【16】其实参照第七简“恙”读为“详”之例,亦可直接推求。《吕氏春秋·知接》云:“无由接而言见,詤。”高诱注:“詤,读(一本作读为)诬妄之诬,億不详审也。”简文“有疑(詤)”之“詤”,正“億不详审”之义(“億”,度也),这可与第七简的“详宜”相参看。“疑”,或读如本字,训为“不定”,或如赵建功先生所说,读为“擬”,训为“度”。【7】“疑詤”为近义并列,如读“擬詤”则为反义并列。
“言之后者”,“之”是代词,指代“名”。“言之后”意即在后来言之,“后”为后置状语。“言名先者”可以是个体的人,而“言之后者”则主要指群体。“校比”为同义复词,《庄子·天道》云:“形名比详。”陆德明释文:“比,校也。”“形名比详”,即比校、详审形名,则可知简文中所要“校比”的正是指“名”。这亦可与第七简“详宜”相参看,可见第十简与第七简的确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其中“虚属”当参照同简“举天下之作强者”的“强者”、第十三简“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的“无有废者”,理解为后置定语。属,犹合也(《礼记·经解》“属辞比事”郑玄注)。“虚属”之名,即名与实虚合之名,主要指名与实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习”,李零先生认为当通“袭”。【12】按,无烦改读,《广雅·释诂四》:“袭,因也。”王念孙疏证:“袭,通作习。”“习”除“因”之义外,更有、熟习和习惯等义,于义为胜。
二、从语言学角度看“习以不可改也”
一些学者认为,“习以不可改也”即《荀子·正名》所谓“约定俗成”之义。【17】其实二者不能等同。
中国的语言学著作一般都采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名”观点,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18】不难看出,《恒先》中“习以不可改也”着重阐述的是语言符号已经进入使用阶段的情况,这是与“约定俗成”的根本区别所在。笔者认为,“习以不可改也”乃是对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特点作出的精辟论述,这与索绪尔的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所谓强制性,指“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18】索绪尔指出:“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19】“能指……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是不自由的,而是强制的。”【20】
“习以不可改也”体现的强制性思想有三重含义:
第一,因袭而不可改。“一种语言状态始终是因素的产物。正是这些因素可以解释符号为什么是不变的,即拒绝一切任意的代替。”【21】
第二,习以为常而不可改。“语言的实践不需要深思熟虑,说话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意识到语言的,他们既不知道,又怎能改变呢?”【22】
第三,习用而不可改。“语言却是每个人每时都在里面参与其事的,因此它不停地受到大伙儿的影响。这一首要事实已足以说明要对它进行***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23】
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特点,不禁令人赞叹。而《恒先》的作者能够揭示这一特点,是在继承先秦名学,特别是道法家名学的基础上,立足于所处的语言现实并深入思考的结果。
首先,《恒先》看到了语言符号体系的复杂性。由第十三简“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可知,按是否被,“天下之名”有废与不废之分;根据第十简“举天下之名虚属”可知,按名实关系,“天下之名”有虚属与否的区别。马王堆帛书《经法·论》云:“三名:一曰正名,立而偃,二曰倚名,废而乱,三曰强主灭而无名。”【24】以上都表明先秦道法家对语言符号体系的复杂性有着清晰的认识。这是发现强制性特点的前提之一,“一种语言就构成一个系统。……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大众不能改变语言。因为这个系统是一种很复杂的机构,人们要经过深切思考才能掌握,甚至每天使用语言的人对它也很茫然。”【23】中国古人对此有切身体会。他们对语言进行探讨,通常是以文字(实际上对应的是词)为思考的出发点,如郑玄曰:“古曰名,今曰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而中国的文字体系本身纷繁复杂,他们对此有非常直观的认识,不难得出语言符号体系具有复杂性的结论。
其次,《恒先》认识到一些非理据性符号存在的意义。“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正是从这个方面展开的论述。尽管这些虚属之名,在名实关系上存在,但它们都经过前人的创制、后人的校比,并经过人们的沿袭、使用而变得不可更改,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恒先》的这种见解,根植于当时的语言现实。以楚文字为例,其中的不少字其形体同于甲骨文或者仍保留着最初的造字之意。而另一方面,楚文字同其他战国古文一样,也产生了大量异体字、简化字以及讹变字,虽然这些字在形义关系上,已经难以作出合乎理据性的解释,甚至不可究诘,然而却并不妨碍它们被沿袭、使用。《恒先》的作者正是在尊重语言实际的基础上,肯定了某些非理据性符号的价值。这与道法家的有关论述比较接近。道法家主张“名自正也”(《申子·大体》),比较尊重语言演变的现实,并且指出无论名实相应与否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名实相应则定,名实不相应则静。”(《经法·论》)还建议应积极利用某些“名实不相应”的情况,比如“实者示人虚,不足者示人有余”。这些看法可能对《恒先》的作者产生过一定影响。
有关学习的名言篇10
中***分类号:B844.12
儿童早期词汇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儿童1岁之前单词获得非常缓慢,虽然在他们的大脑中对很多物体都有印象,但是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无法表达出每个有印象的物体,但是在儿童1岁半之后,词汇量就会迅猛增加,特别是在3岁之后,儿童可以运用许多抽象词汇来表达自己所见到的。由此可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语言经验对儿童早期词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认知视觉下研究儿童早期词汇习得。儿童在四岁前的早期词汇以实词为主,特别是名词和动词。李宇明曾指出儿童早期词汇以实词为主,并且具有名词倾向的发展。在使用英语的儿童中, 名词的出现比其他词类更频繁。名词和动词的习得是儿童早期词汇研究的一个重点,很多研究者就指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频繁使用名词和动词的现象是受他们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而决定的。
一、儿童语言认知理论
儿童语言认知理论是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人物。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认为,人的大脑本身具有一套认知机制,这套机制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获取语言的基础,语言获得是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起来的,是认知结构的动态建构过程。儿童只有在与客观世界的接触中才会不断的累积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提高认知能力,进而逐步建构对语言这种符号的处理能力。具体地说,认知发展理论更为强调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与儿童说话能力发展的关系。认知理论较之前Chomsky提出的天赋理论和Skinner的行为主义理论更加成熟,因为它既关注了儿童天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将儿童语言的发展纳入到认知发展的组成部分。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对认知发展阶段与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皮亚杰的理论揭示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将儿童语言的发展分成四个四个阶段。这些阶段主要是通过以守恒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运算来划分的。四阶段相互联系,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不可逾越, 只有完成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可步人下一阶段, 每一阶段在整个认知发展中均不可或缺,儿童的词汇量也随着认知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加。
二、认知视觉下儿童词汇习得
目前很多关于儿童词汇习得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原则限制理论仅强调了词汇获得的先天因素,而社会语用论强调了社会语用环境对儿童语言的影响,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儿童获得词汇的差异性,但是并没有说明不同语言中的类似性。有关汉语儿童特定词汇的习得研究不多, 特别是在认知视觉下对儿童词汇进行的研究有更加稀少了,陈萍和许***援曾对儿童最初最初词汇进行研究。直接有关的是李宇明, 李宇明通过对各地和个人搜集的语料总结后发现: 汉语儿童实词的发展自始至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在实词中, 以名词的比例为最高, 其次是动词, 再次是形容词, 且名词的词汇量大于动词, 但是动词的使用频率却高于名词。而另外有学者却认为早期词汇获得与先天的认知关系联系不大,主要还是由于成人语言输入的模式和数量。另外,在儿童词汇习得研究中,名词优势一直都是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争论焦点,而Gentner 最早提出了一个自然分割(natural partitions)的假设,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在视觉、知觉和概念上能够区分具体的人和事物,同时也能够具体区分谓语概念,而且儿童天生就具有获得名词的优势,这是Gentner(1982)在比较了六种儿童语言的儿童早期词汇习得之后所提出来的。该理论指出儿童早期词汇习得中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数量上名词都占了绝对的优势。Tardif(1996) 对名词倾向为语言共性提出质疑。她考察了汉语儿童的数据, 证明名词的习得并非总在动词之先。不管名词和动词范畴如何来定义, 她都没有发现汉语言儿童具有使用名词的倾向。随后她在1997 年对英语儿童的早期词汇做了跨语言研究, 确认不管如何定义名词和动词, 在英语使用中,儿童都倾向使用名词, 但是在汉语和韩语的研究中却发现了语言的特异性,因此,不能说名词倾向是一个语言共性。Tardif的这个研究结果对于儿童词汇习得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性。
三、儿童词汇习得的方法
在认知视觉下,很多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提高儿童词汇习得的能力,能够让儿童不仅能从具体实物上习得词汇,还能够从抽象概念上理解并应用词汇。
1. 对名词的范畴和外延进行正确解读。
语用泛化现象在儿童早期语言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对名词的泛化使用。儿童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对于名词的习得速度是最快的,特别是对周围环境常存在的物体表达尤为准确。从整体来看,儿童在对名词的使用更为准确。因此,家长在向孩子解释某个新名词时应对名词的范畴和外延进行正确解读,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关联,从而达到恰当的理解,儿童的认知也会从具体转为抽象,对词类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这样儿童的词汇才会不断增加。例如,在使用“猫”这个词语时,有的儿童会把有四条腿的动物称为“猫”,有的儿童会把所有毛的动物都称为“猫”,很多3岁之前的儿童大多分不清楚猫和狗,这是由儿童的认知差异和所处的语言环境引起的。 因此成人在向儿童解释“猫”这个动物时,不应该仅从它的外表来解释,可以从它的叫声,从它看到人的反应等来加深儿童对“猫”的印象,让他们在语言表达时不会犯错。因此,成人在向儿童解释具体名词时,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a) 相同或邻近概念范畴的过度概括; b) 不同概念范畴的类推延伸; c) 限定到特定的物体上。这样可以让儿童对新词汇有更深的理解,在使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2. 语言输入的难度应与儿童认知能力相符。
儿童与成人的交流是影响儿童词汇习得的另一个因素,儿童早期词汇主要是模仿成人所获得,所以成人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性别以及认知水平。成年人应该避免用儿向语言与儿童交流,如:“猫猫”,“羊羊”,“吃饭饭”等,在与儿童交流是应该用正常的成人语言,在他们无法理解某词汇时,成人可以进一步解释。长期使用儿向语与儿童交流只会导致孩子使用的词汇贫乏且幼稚。儿童在与成人进行交流时,并不是机械地模仿成人的语言,他们会有选择性的接受在他们认知范围内的词汇,而排斥那些他们无法认知的词汇,比如说,词汇“吃”会先于“想”先出现,因为儿童在每天都离不开“吃”这个动作,他们能够很容易习得这个单词,但是“想”这个词汇较抽象,儿童在三岁之前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理解“想”这个词汇,成人可以通过举例或者情景示范,甚至是肢体语言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个词汇,这样在逐步的讲解和训练中孩子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词汇习得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3. 思维训练提高儿童词汇习得能力。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儿童词汇习得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提高儿童语言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儿童习得“车”这个词汇时,成人应该扩展儿童的思维,看见红色的车应该立马让他们习得“红车”,看见白色的车时,他们可以习得词汇“白车”,这样,除了“车”以外,儿童还能够习得表示颜色的词“红”,进而让他们习得更多关于颜色的词,在他们看到其他颜色的车的时候在大脑中马上可以呈现出类似的词汇,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儿童习得词汇,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快捷的语言思维。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认知能力,并且有效地增加儿童早期的词汇量。
四、结论
总之,儿童词汇的习得不仅受制于儿童天生的语言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其认知能力所影响。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探索儿童词汇习得的过程,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下分析儿童词汇获得的渠道,并且提出积极可行的方法提高儿童词汇习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5.
[2]Chomsky, N.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 Dordrecht: Foris. 1981.
[3]李宇明. 儿童语言的发展[ 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学习的名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