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心得体会10篇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1

各位领导、同事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的朋友们:

非常感谢市行中间业务部、个人银行部与保险公司的举办的这次保险业务知识培训课,也非常荣幸能够给我与大家共同研讨如何作好保险业务的这个机会,我十分珍惜这次能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以及保险公司的朋友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和沟通。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作为一名一线员工在银行保险业务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想法。希望借此机会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也希望能够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能通过我的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我行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多提宝贵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行保险代销工作能够迅速开展。

一、分析一下我行保险代销工作的现状:

我个人认为:我行尚处于银行保险营销的初级阶段。为什么是初级阶段,而不是发展阶段或加速阶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行现阶段的表现就知道了。

表现一:销售额度小,市场占比小。

引用市行有关资料显示:保险业务开展几年来,在我行虽然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行中间业务中最具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业务品种之一。但是在XX年###市各家商业银行及邮***储蓄保险保费总额近1.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销售7652万元;农业银行销售1536万元;中国银行销售1683万元;邮***储蓄销售5600万元,而我行只销售了407万元。占比还不到2.4%,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今年的形势仍不乐观,上面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我行保险业务存在的差距非常巨大。

表现二:保险代销的投放入力度不够,专业客户经理的队伍尚未建成。根据我的了解,工行和农行的网点都专设了一个柜台,由专人进行保险业务的营销,而且是开放式的营销模式,即在柜台外面增设个柜台,可与客户近距离、手把手的接触,当面交流和沟通。而反观我行,则多是由前台储蓄人员,隔着厚重的防弹玻璃、通过对讲机与客户讲解,连具备保险人资格的营销员都凤毛麟角。这样,无论服务水平还是营销效果上看,都明显落后,很难取得客户的信任。并且由于营销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和缺乏专门的营销队伍,而造成因人力不足而导致需要投保的客户资源流失的现象,在我行屡见不鲜。前面提到的与其他专业行的销售情况所显示的数据进行比较,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表现三: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尽管市行领导为我们员工极力争取到大幅度提高保险销售的奖励费用的机会,但目前尚未在我行员工中起到理想的效果,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我们员工当中仍存在不少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员工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并且加之销售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都是造成销售额度上不去的原因。另外由于我们的dcc业务刚刚上线,大家在此方面的业务还远不够熟练,就更加加剧了目前保险代销工作停滞不前的阻力。

所以,根据以上表现,我个人以为,我行的保险工作目前的现状就是尚处于银行保险营销的初级阶段。现状是这样的,我们作为建行的一员,该怎么办呢?等、靠、要显然不行,那么怎么办?要想办法解决!怎么解决问题呢,我觉得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在那?

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我认为,我们对待银行保险的认识上尚存在误区。银行柜面销售的保险和普通的保险存在本质的区别,即普通保险是保户由于担心发生意外而作出的一种保障行为。而银行保险的保户的心态是为了获取更多、更稳定的收益而进行的一种投资行为。

其次,研究每日与我们所打交道的客户都是什么类型的,那种会是银行保险的潜在客户,那种不是。

(一)研究什么样的储户才能成为银行保险的客户?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客户群体才能给我们带来保费收入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类型的客户供同志们参考:

1、有一定风险意识或遭受过重大损失的客户群体,他们的保险意识强烈,是最佳的人选,这个的客户你不需要多废话,只需要告诉他,我这里也能办理你需要的保险种类,就可以达成这笔生意。有的员工一定接待过主动来投保的客户吧,这些人就是最佳的保险推荐人选。(可惜这样的人太少)

2、有定期储蓄倾向的客户群体,他们的资金多数长期不动,放在银行主要是为了保管,其次才是得点利息。这样的客户也是推

荐保险的优质客户。因为:首先,有闲钱,可减少退保的几率。其次,有一定的投资意愿,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又不想承担风险,最后,非常信任银行,你说的话,他基本都认可。这样的客户群体将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银行保险客户群体。也是我推荐的最佳人选。

那么,什么样的客户不大可能成为银行保险的客户呢?也推荐两种类型客户与大家商讨:

1、活期储户,保险说白了还是有钱的人才能买的产品,对穷人来说(—也就是说最需要做保险投资的人)来说,由于没钱,保险只能是一种奢望。另外,保险是一项长期投资的产品,时间越长收益才能越高。作为短期投资者是不大可能成为保险公司的客户的。这是保险的本质决定的。

2、闲钱不多,但又贪***高收益的客户。有人说,这样的客户也不错啊,可以利用他的贪财心里,诱惑让他买保险。可是就是这样的客户退保率最高,给银行和保险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大。对待这样的客户,我们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夸大我们代销产品的收益,你极有可能会惹祸上身,并给建行带来麻烦。我建议你,接待这样的客户要慎重。

三、解决的办法: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00亿元,而国家号召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其中,重点就提到了保险业务的拓展,说明:我国银行资金大量闲置,增加了银行的利息负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资源配置的能力还很低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代销保险业务是个重要手段。而“代销保险业务”又是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增加网点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保险还是代客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建行的新兴业务产品和未来的中坚业务品种,我们只有切实提高网点代销保险业务的销售能力,促进保险费用收入快速增长,才能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力,这不论是长远规划还是近期要求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应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

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首先应使网点员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营销保险业务是利国、利民、兴行的优质业务品种。可以使客户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意外保障和新的投资渠道;可以使银行网点获得低成本、高收益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效益;还可以使保险公司获得资金,使之投入到资本市场,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其次是应克服员工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很多网点保险业务营销开展的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员工有畏难情绪。应使员工要树立信心,银行精选的保险业务品种是针对银行客户的需求特别推出的,首要的就是保障客户的利益;自己也应该喜欢上自己营销的产品。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产品,如何去说服别人。在做保险业务的时候,要给自己树立三心:即对自己营销的产品要有信心,对客户推销的时候要有耐心,对任务指标的完成要有决心。

二、应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营销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咱们网点前台保险营销的员工中,还普遍存在专业性不强,缺乏对自己要销售的保险险种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营销手段单一,很难满足投保户需求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自觉进行保险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非常重要,因为保险代销业务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们的主营业务之一,如果能很好的掌握保险的销售技能和营销手段,无疑给我们自己的饭碗加上一道保险。并且你的个人收入也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还能从而避免因为无知而造成的违规营销,还能完善我行的售后服务功能,将银行柜台变成保险公司的前台,使客户真正享受到银行特有的增值服务。

熟练掌握dcc业务的操作技能,具体工作方法是:保险收据应视同重空凭证管理,实行现用现领的管理方式。并通过7002和7003内部帐户记帐,在内部帐保险户273000002中进行领入和支出。客户的投保现金入柜员尾箱,并挂入3140的保险费科目。再由储蓄柜员发起,会计人员记帐,通过同城交换系统转入到保险公司帐户。并随时登记《保险销售登记簿》以便备查,《登记簿》的必备要素:序号、日期、保险单号、保险收据号、销售金额、份数、险种、保户姓名、联系电话(本文章来源于“kt250)、住址及备注等11项内容。并且按照保险的单位不同,可分别做帐。

三、应加大宣传力度,解决销售手法单一的不利局面

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那,何况现在人们的保险意识单薄,不加大宣传力度,指望客户主动找你买保险,显然不现实。并且保险也不是你跟客户一说,客户就都立马掏钱就买的,很多的客户还是需要我们反复进行宣传加说服,方能奏效的。我们在开发进行保险业务宣传的时候是这样的。首先,在营业厅的最明显的地方,立上一张业务宣传板,在上面用

极其精练的几句话写上要宣传的保险种类(下岗职工不用愁,银行保险解您忧。万能险种新上市,让您月月把红收。)旁边还附上该险种的宣传单,下面把各个个月的分红情况用红粉笔标明。让客户一进来就能看到这个保险宣传版。见有的客户在宣传版前仔细看,就主动跟客户搭化,同志,这是我们新推出的平安保险,是个分红产品,免利息税,还有意外保障,有感兴趣的,您就塞给他一张宣传单。在保险业务宣传上最忌讳说话“罗嗦”,组织语言一定要精练,那叫“上赶着不是买卖”就是这个意思。真感兴趣的客户你就把他拉到一边再跟他详细谈。还有在营销产品的时候要主次分明,你要想推销他产品就重点讲解一种产品,切不可在他的面前弄了一堆的业务宣传单让他挑,那他十有八九,会挑昏头脑,然后说,我都拿回去研究研究,就一去不副返了。开始阶段只给他推荐一种产品,如果他提出各种要求的话,你再顺着他的意思,拿出其他产品,如说孩子你就给他看“世纪栋梁”,说老人,你就给他“##康鸿”,给爱人就是“国寿鸿丰”可以三倍意外保障等等。随机应变。营销技巧很多,但都不一定马上成功,需要有耐心,这个不成我做下一个人,10个人中成一个,你就赢了。但是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营销技巧就是一个字:“快”。业务手法要利索,当客户同意签约的时候,你要马上把保险单递到他面前,并将表样一起给他,让他自己添,同时,我们要迅速的拿出保险收据进行填写,他填完保险单你就应该把保险收据递到他的手里,并告诉他,这笔业务办完了,等3天后我通知您,来换正式的保单。至于其他的业务等客户走后你再补充就是了,一定要让客户觉得办份保险就跟平时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才行。否则,一磨蹭就容易跑单了。

四、应改善目前代销保险业务的运作方式

由于银行在收费和出具正式保单,收费和入账,入账和资金划拔之间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这一系统环节均容易出现差错,带来风险,易引起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三方面的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和责任纠纷。应开发出一套完善、实用的操作规程。要使客户在办理投保时,像在办理正常银行业务一般的方便与快捷,包括退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客户的各种需求,不能等出现问题就把客户当“皮球”踢给保险公司。这样既不利于业务的开展也有损银行的形象和信誉。

五、应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由于我国的银行保险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保险正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效益的客观,银行需要成立专职的保险代销客服部门,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解决目前营销人员专业性不强,不能协助客户做好理财的问题。要知道,我们前台的工作人员给客户提供的是标准式的服务,而保险业务是属于差别式服务的范畴。所以前台人员很难、也没时间去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更不可能为客户去量身制作保单,而做不到这点就无法真正使银行成为客户金融服务的中心,这是今后建行有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六、应与保险公司携手开发出具有银行特点的客户需要的保险险种是当务之急

当前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对客户来讲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大多是储蓄替代型产品,应根据不同投保客户的需求,开发出真正属于银行客户需要的险种是抢占客户资源、占领银行保险市场的战略需求。

以上,是我个人作为一名一线员工对银行保险业务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位领导、同事以及保险公司的朋友们:

非常感谢市行中间业务部、个人银行部与保险公司的举办的这次保险业务知识培训课,也非常荣幸能够给我与大家共同研讨如何作好保险业务的这个机会,我十分珍惜这次能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以及保险公司的朋友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和沟通。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作为一名一线员工在银行保险业务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想法。希望借此机会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也希望能够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能通过我的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我行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多提宝贵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行保险代销工作能够迅速开展。

一、分析一下我行保险代销工作的现状:

我个人认为:我行尚处于银行保险营销的初级阶段。为什么是初级阶段,而不是发展阶段或加速阶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行现阶段的表现就知道了。

表现一:销售额度小,市场占比小。

引用市行有关资料显示:保险业务开展几年来,在我行虽然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行中间业务中最具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业务品种之一。但是在XX年###市各家商业银行及邮***储蓄保险保费总额近1.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销售7652万元;农业银行销售1536万元;中国银行销售1683万元;邮***储蓄销售5600万元,而我行只销售了407万元。占比还不到2.4%,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今年的形势仍不乐观,上面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我行保险业务存在的差距非常巨大。

表现二:保险代销的投放入力度不够,专业客户经理的队伍尚未建成。根据我的了解,工行和农行的网点都专设了一个柜台,由专人进行保险业务的营销,而且是开放式的营销模式,即在柜台外面增设个柜台,可与客户近距离、手把手的接触,当面交流和沟通。而反观我行,则多是由前台储蓄人员,隔着厚重的防弹玻璃、通过对讲机与客户讲解,连具备保险人资格的营销员都凤毛麟角。这样,无论服务水平还是营销效果上看,都明显落后,很难取得客户的信任。并且由于营销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和缺乏专门的营销队伍,而造成因人力不足而导致需要投保的客户资源流失的现象,在我行屡见不鲜。前面提到的与其他专业行的销售情况所显示的数据进行比较,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表现三: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尽管市行领导为我们员工极力争取到大幅度提高保险销售的奖励费用的机会,但目前尚未在我行员工中起到理想的效果,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我们员工当中仍存在不少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员工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并且加之销售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都是造成销售额度上不去的原因。另外由于我们的dcc业务刚刚上线,大家在此方面的业务还远不够熟练,就更加加剧了目前保险代销工作停滞不前的阻力。

所以,根据以上表现,我个人以为,我行的保险工作目前的现状就是尚处于银行保险营销的初级阶段。现状是这样的,我们作为建行的一员,该怎么办呢?等、靠、要显然不行,那么怎么办?要想办法解决!怎么解决问题呢,我觉得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在那?

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我认为,我们对待银行保险的认识上尚存在误区。银行柜面销售的保险和普通的保险存在本质的区别,即普通保险是保户由于担心发生意外而作出的一种保障行为。而银行保险的保户的心态是为了获取更多、更稳定的收益而进行的一种投资行为。

其次,研究每日与我们所打交道的客户都是什么类型的,那种会是银行保险的潜在客户,那种不是。

(一)研究什么样的储户才能成为银行保险的客户?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客户群体才能给我们带来保费收入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类型的客户供同志们参考:

1、有一定风险意识或遭受过重大损失的客户群体,他们的保险意识强烈,是最佳的人选,这个的客户你不需要多废话,只需要告诉他,我这里也能办理你需要的保险种类,就可以达成这笔生意。有的员工一定接待过主动来投保的客户吧,这些人就是最佳的保险推荐人选。(可惜这样的人太少)

2、有定期储蓄倾向的客户群体,他们的资金多数长期不动,放在银行主要是为了保管,其次才是得点利息。这样的客户也是推荐保险的优质客户。因为:首先,有闲钱,可减少退保的几率。其次,有一定的投资意愿,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又不想承担风险,最后,非常信任银行,你说的话,他基本都认可。这样的客户群体将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银行保险客户群体。也是我推荐的最佳人选。

那么,什么样的客户不大可能成为银行保险的客户呢?也推荐两种类型客户与大家商讨:

1、活期储户,保险说白了还是有钱的人才能买的产品,对穷人来说(—也就是说最需要做保险投资的人)来说,由于没钱,保险只能是一种奢望。另外,保险是一项长期投资的产品,时间越长收益才能越高。作为短期投资者是不大可能成为保险公司的客户的。这是保险的本质决定的。

2、闲钱不多,但又贪***高收益的客户。有人说,这样的客户也不错啊,可以利用他的贪财心里,诱惑让他买保险。可是就是这样的客户退保率最高,给银行和保险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大。对待这样的客户,我们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夸大我们代销产品的收益,你极有可能会惹祸上身,并给建行带来麻烦。我建议你,接待这样的客户要慎重。

三、解决的办法: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00亿元,而国家号召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其中,重点就提到了保险业务的拓展,说明:我国银行资金大量闲置,增加了银行的利息负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资源配置的能力还很低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代销保险业务是个重要手

段。而“代销保险业务”又是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增加网点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保险还是代客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建行的新兴业务产品和未来的中坚业务品种,我们只有切实提高网点代销保险业务的销售能力,促进保险费用收入快速增长,才能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力,这不论是长远规划还是近期要求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应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

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思想认识,首先应使网点员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营销保险业务是利国、利民、兴行的优质业务品种。可以使客户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意外保障和新的投资渠道;可以使银行网点获得低成本、高收益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效益;还可以使保险公司获得资金,使之投入到资本市场,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其次是应克服员工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很多网点保险业务营销开展的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员工有畏难情绪。应使员工要树立信心,银行精选的保险业务品种是针对银行客户的需求特别推出的,首要的就是保障客户的利益;自己也应该喜欢上自己营销的产品。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产品,如何去说服别人。在做保险业务的时候,要给自己树立三心:即对自己营销的产品要有信心,对客户推销的时候要有耐心,对任务指标的完成要有决心。

二、应提高网点员工代销保险业务的营销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咱们网点前台保险营销的员工中,还普遍存在专业性不强,缺乏对自己要销售的保险险种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营销手段单一,很难满足投保户需求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自觉进行保险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非常重要,因为保险代销业务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们的主营业务之一,如果能很好的掌握保险的销售技能和营销手段,无疑给我们自己的饭碗加上一道保险。并且你的个人收入也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另外还能从而避免因为无知而造成的违规营销,还能完善我行的售后服务功能,将银行柜台变成保险公司的前台,使客户真正享受到银行特有的增值服务。

熟练掌握dcc业务的操作技能,具体工作方法是:保险收据应视同重空凭证管理,实行现用现领的管理方式。并通过7002和7003内部帐户记帐,在内部帐保险户273000002中进行领入和支出。客户的投保现金入柜员尾箱,并挂入3140的保险费科目。再由储蓄柜员发起,会计人员记帐,通过同城交换系统转入到保险公司帐户。并随时登记《保险销售登记簿》以便备查,《登记簿》的必备要素:序号、日期、保险单号、保险收据号、销售金额、份数、险种、保户姓名、联系电话(本文章来源于“114wm”!)、住址及备注等11项内容。并且按照保险的单位不同,可分别做帐。

三、应加大宣传力度,解决销售手法单一的不利局面

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那,何况现在人们的保险意识单薄,不加大宣传力度,指望客户主动找你买保险,显然不现实。并且保险也不是你跟客户一说,客户就都立马掏钱就买的,很多的客户还是需要我们反复进行宣传加说服,方能奏效的。我们在开发进行保险业务宣传的时候是这样的。首先,在营业厅的最明显的地方,立上一张业务宣传板,在上面用极其精练的几句话写上要宣传的保险种类(下岗职工不用愁,银行保险解您忧。万能险种新上市,让您月月把红收。)旁边还附上该险种的宣传单,下面把各个个月的分红情况用红粉笔标明。让客户一进来就能看到这个保险宣传版。见有的客户在宣传版前仔细看,就主动跟客户搭化,同志,这是我们新推出的平安保险,是个分红产品,免利息税,还有意外保障,有感兴趣的,您就塞给他一张宣传单。在保险业务宣传上最忌讳说话“罗嗦”,组织语言一定要精练,那叫“上赶着不是买卖”就是这个意思。真感兴趣的客户你就把他拉到一边再跟他详细谈。还有在营销产品的时候要主次分明,你要想推销他产品就重点讲解一种产品,切不可在他的面前弄了一堆的业务宣传单让他挑,那他十有八九,会挑昏头脑,然后说,我都拿回去研究研究,就一去不副返了。开始阶段只给他推荐一种产品,如果他提出各种要求的话,你再顺着他的意思,拿出其他产品,如说孩子你就给他看“世纪栋梁”,说老人,你就给他“##康鸿”,给爱人就是“国寿鸿丰”可以三倍意外保障等等。随机应变。营销技巧很多,但都不一定马上成功,需要有耐心,这个不成我做下一个人,10个人中成一个,你就赢了。但是这里最重要的一个营销技巧就是一个字:“快”。业务手法要利索,当客户同意签约的时候,你要马上把保险单递到他面前,并将表样一起给他,让他自己添,同时,我们要迅速的拿出保险收据进行填写,他填完保险单你就应该把保险收据递到他的手里,并告诉他,这笔业务办完了,等3天后我通知您,来换正式的保单。至于其他的业务等客户走后你再补充就是了,一定要让客户觉得办份保险就跟平时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才行

。否则,一磨蹭就容易跑单了。

四、应改善目前代销保险业务的运作方式

由于银行在收费和出具正式保单,收费和入账,入账和资金划拔之间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这一系统环节均容易出现差错,带来风险,易引起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三方面的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和责任纠纷。应开发出一套完善、实用的操作规程。要使客户在办理投保时,像在办理正常银行业务一般的方便与快捷,包括退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客户的各种需求,不能等出现问题就把客户当“皮球”踢给保险公司。这样既不利于业务的开展也有损银行的形象和信誉。

五、应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由于我国的银行保险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保险正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效益的客观,银行需要成立专职的保险代销客服部门,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解决目前营销人员专业性不强,不能协助客户做好理财的问题。要知道,我们前台的工作人员给客户提供的是标准式的服务,而保险业务是属于差别式服务的范畴。所以前台人员很难、也没时间去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更不可能为客户去量身制作保单,而做不到这点就无法真正使银行成为客户金融服务的中心,这是今后建行有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六、应与保险公司携手开发出具有银行特点的客户需要的保险险种是当务之急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2

保险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而渐渐成为我国国民消费的核心之一。保险业近年来飞速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本文对传统保险业与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现代保险业的发展策略,出现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传统保险业与现代保险业

传统保险业在我国推行较为困难,受消费水平,消费理念等的影响,保险业在我国发展较为片面,针对于特殊的消费群体,及中高层消费群体。平常的百姓是很少在保险方面消费,因此,导致我国保险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另一方面的原因便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不成熟,内容分类较为简单和单一,不能满足某些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也造成了我国传统保险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传统保险业,现代保险业在宣传方面有所提高,对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使得保险业逐步平民化,消费额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再加上现代保险业的自我发展,推出了许多创新的内容,满足较大部分群体的消费需求,给保险业带来了较大的改革。

而针对现代保险业下的经济新常态的保险业又是保险业的一大变革,其发展顺应了经济的发展,成为一股潮流。经济新常态下的保险业出现了三个特点经济以中高速发展、发展方向更为平民化、由发展驱动力向创新驱动力的转变。

二、新经济下的保险业发展状况

1.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现代保险业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影响的不只是经济,同时在人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保险业要抓住这些可能会使保险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机遇。

(1)保险业的消费方向的变化:在这种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保险业应该减少传统保险业在交通,房地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而更多的倾向于民生化方面的发展,人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势必给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因此要紧抓民生关注点和新时期的需求,围绕着社会财富如何保值增值去开展保险行业[1]。

(2)保险的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对着互联网的全面步入,势必会给保险市场带来冲击。作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之一:交易成本。互联网的介入将会使保险业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保险也更加透明化和简洁化[1]。

(3)保险市场格局的变化:保险市场在经济新常态的冲击下,互联网的影响下,朝着互联网保险方向发展,这种降低成本的发展策略势必会带来收益的上升。保险公司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消费者实行一站式,点对点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系统的保险保障系统[1],这也将会对传统的交易佣金的保险市场带来冲击,甚至造成其灭亡。

2.保险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错误认识:我国的保险行业起步并不晚,却难得以发展,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便是百姓对其的抵触心理,百姓客观的看待保险,并曲解了保险的本意使得保险行业发展困难重重,同时也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一部分的影响[2]。

(2)保险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保险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便更加看重利润,高额利润也使得百姓对保险行业丧失信心。在保险企业内部,部分工作者私自牟取利润,以及部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不高等都是保险公司在员工方面所要整治的。[2]同时人才的缺失也是保险行业呈现一潭死水的原因之一。

(3)健全的监管体系的缺失:我国的保险行业一直难以规范主要的原因便是缺失健全的监管体系。从两个方面来说: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监管体系,但不足以全面的覆盖到每个保险行业的每个方面,使得部分保险内容监管体系缺失,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其次:企业过度的看重利益,[2]从而出现了谎报,隐瞒真实状况的发生。这两个原因都是造成我国保险业监管体系缺失的原因。

三、对我国保险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1.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

?F代技术是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辅助工具,适当的使用将会给保险行来带来创新的血液,无论从保险消费者的后期服务,保险的形式,保险的监管等方面都带了创新和便利。因此:保险公司要抓牢现代技术这一工具,积极改变公司内核,实现收益的合理化增长。

2.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

人才是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教育的推进,相关专业的开设使得保险行业更加科学化和严谨化。保险公司积极引进人才,将会推动保险公司的改革,使得其呈现质的飞跃[2]。

3.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

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于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保险公司要加大宣传力度,刷新百姓对保险的认知,提高人们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为保险市场带来新的消费群体,势必也会使得保险行业受益呈现飞速发展。

4.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服务行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自身的消费者和相应的消费需求。把握保险消费心理,积极开展保险商品的营销活动,是摆在新老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拟分析商业保险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有效地进行保险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保险及保险消费

在保险理论界,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保险下了定义,较为普遍适用的定义是:“保险是结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

商业保险以保险作为经营的对象,在这里保险取得了商品的形态,它具有经济损失补偿的功能或者说能够提供经济保障,从而满足人们转嫁危险损失的需要。保险是一种纯粹***形态的保障性商品,它的体化物即为保险单。保险的消费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是商品交易的关系,保险消费的前提是支付代价(保险费)。进行保险消费必须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商业保险消费也即投保人交付保险费购买保险单,接受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在保险标的发生约定事故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损失补偿,或当约定事件发生时,得到保险金的整个过程。基于保险自身的特性,保险消费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行为的特点:

1.存在危险是保险成立的条件。因此,保险消费的前提是消费者有着潜在危险;

2.保险消费必须是多数人的共同行为。保险是根据大数法则、不确定性风险损失率、概率论等数学手段对经济损失补偿的部分或全部进行平均分摊,保险消费的过程也是多数人的互助过程,因此必须有多数人参加;

3.保险消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保险是事后补偿经济损失,保险合同履行的结果建立在合同规定条件下,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基础之上。因此,消费者在进行保险消费决策也即购买保险单时,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消费结果;

4.保险消费具有个人性。保险合同所保障的是遭受损失的被保险人本人,而个人的禀性、行为等将极大地影响到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因此,保险人根据不同投保人的条件及其投保标的的状况决定是否接受抑或有条件地接受其投保。

二、保险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其心理动机,它是人体内在的主动力量,能够驱使、促使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消费活动。投保人参与保险活动,同样也是受一定心理支配的。

(一)求平安的心理

保险动机是直接推动保险消费者进行保险活动的一种内部的动力。它是一种对保险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客观要求在保险消费者头脑中的反映,其表现为保险意向、愿望等的产生,对保险消费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五种需要。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会交往需要;四是被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会向另一个较高的层次发展。保险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是安全需要的一种延伸。具体而言,人们对保险这种特殊商品的需要,是源于人们对安全、稳定和秩序的需要。

(二)储蓄心理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型的险种得到了推广,比如当前的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养老保险等都有投资储蓄的特点。一些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考虑这类保险。这类险种一方面具有安全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储蓄保值的作用。这种心理对于保险消费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保险消费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受社会风气、消费阶层、社会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某种与其职业阶层、群体保持一致的心理。一些人听周围的人说保险是件好事就投保。这种人投保具有盲目性,他们往往并不清楚保险的内涵和意义,这种由从众心理导致的保险消费往往不是持久的。

1997年底,保险出现了几近“脱销”的火爆场面。在“抢购风”中,有大批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盲目者,到第二年续交保费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经济实力没有办法承担如此高额的保费,年复一年地续交下去力不从心,不少人被迫退保。退保除了给双方带来损失,一些退保者还常因费用损失与保险公司争论或投诉。

因此,从众心理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保险消费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持久。

(四)自私取利心理

受自私取利心理驱使的保险消费行为往往置保险公司于不利。如上所述,保险消费具有个人性,因为保险标的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危险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保险消费者自身行为的影响。而投保过程中,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

自私取利心理的保险消费者十分清楚保险公司的职能、经营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定,他们把保险当成了牟利的阶梯。他们在保险中不择手段,或超额投保或隐瞒投保条件,故意把预计必定要发生的危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比如私人危房、集体危房投保等等。甚至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来欺骗保险公司的“赔偿”,比如人为制造失窃的假象,骗取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赔偿。这种心理虽然促使了部分保险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随着商业保险相关法规的健全以及经营的规范化,这种心理也会趋于减少。

(五)运气、侥幸心理

在前面的分析中说到保险消费的结果依赖于在规定的时期内,符合合同规定条件的事件是否发生。保险消费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消费者的运气、侥幸心理。

一部分人认为危险可能发生,他们凭着运气心理,指望交纳较少的保费得到一笔丰厚的赔款。但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有保险事故发生,便自认为投保不必要,预防灾害是杞人忧天,这时候他们的防灾性心理就会消失,而侥幸心理却占上风,最终导致退保,这类人的投保动机不稳定,这种心理不能持久地促进保险消费,对保险消费有着阻碍作用。

(六)依赖心理

影响保险消费的还有依赖心理。这类心理部分受到了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他们认为发生了意外,个人可以靠单位,单位可以靠国家财***或是民***救济。同时,中国人传统的朋友互相依靠、父母靠子女、子女靠父母心理也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人们的依赖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一部分人不是采取保险的方式防备危险,而是依赖于亲人、朋友或是单位、国家。这种心理导致了部分人对于保险消费的淡漠态度。

(七)比较选择心理

与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消费者在保险消费时也有着比较选择的心理。他们会根据能够获得的市场信息,对各种保险商品及其可能的替代品(比如投资型的险种和储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其价格和质量,从而选择对他们来说效益最大的。

三、影响保险消费心理的因素分析

不同的保险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保险消费心理,保险消费心理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

(一)个人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个性倾向。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个性倾向导致每个人有不同的风险态度。风险态度是影响保险消费者心理的内在主要原因。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Arrow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第一种“好冒风险的”;第二种是“回避风险的”;第三种“风险中性的”。风险态度不同,面对未来客观存在的危险,不同的人有不同防备危险的需要,也就有不同的保险动机,进而有不同的保险消费行为。

(二)保险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消费行为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追求“价廉物美”,因此,保险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成为影响保险消费心理的因素之一。

保险商品的质量体现在保险企业的服务质量、理赔度、人员素质、职业道德以及经营环境等要素。其中保险企业的服务尤为重要。除了灾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之外,消费者还希望在投保方案的设计、防灾技术咨询等方面得到满意的服务。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保险服务还需要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及时捕捉信息,不断开发设计满足时代要求的险种。

保险商品的价格即保险费。商业保险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支付能力基础上的,所以,保险商品的自身价格对保险消费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般来讲,两者呈反方向关系变化。个人或单位购买保险时是比较理智的,他们遵循的是最大边际效应原则。就是说,他们会根据自己有限的收入和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去选择最需要、最有价值的保单。

(三)社会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等等。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深深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保险消费心理也同样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受勤俭节约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往往是精打细算的,而且通常更为关注眼前节省,而没有考虑长远的利益。

其次,受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许多人把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看是家庭内部必须履行的责任,不接受将这些责任转嫁给外界,从外界寻求保障的保险行为。再次,普遍存在的求同心理也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而致的,人们力求与外界保持一致,也即所谓的“求大同”。

最后,封建迷信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险消费心理,人们一方面忌讳考虑未来的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面对危险,一些人宁愿求助于“神灵”或将一切视为“天意”。

2.社会群体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通常一个群体中的人有着某些相近的客观条件,如年龄、性别、职业、支付能力、文化水准等。每个人的保险消费心理也就受到了自身所在群体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社会群体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不断促使群体信念、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的形成,这就形成了群体之间的一致性。一般来说,个体出于对群体的信赖以及对离群的恐惧心理往往希望保持群体之间的一致性。

面对保险消费,个体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是在其做出决策时,群体就对个体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四)经济因素

1.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保险消费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只有在满足了人们第一层次的需要后,继而引起了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人们收入较低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解决温饱的问题;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第一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考虑安全问题。收入上升的结果将增加其支出,其中的部分支出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房屋等,人们拥有的实物财产也就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考虑的财产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个人开始意识到身体的健康将带来持久的收入,进而为自己和家庭带来幸福,因此也更多地关注身体的安全。因此,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的保险消费行为。

2.社会保障程度

社会保障***策是由国家制定,对公民个人提供某种形式的补贴以弥补他们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损失,并在他们患病期间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策,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因此,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商业保险消费心理。通常,社会保障程度越高,覆盖面越广,消费者的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越强,越不利于保险消费。

3.利率变化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保险文化 文化内涵 传播要素 5W模型

保险文化是一种行业文化,具有保险行业自身的特点,但它也属于文化的范畴,遵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保险文化的传播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加深对文化传播特点的认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运用科学的文化传播方法。

一、保险文化的内涵

(一)什么是文化

汉语中“文”、“化”两字合用最早出现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篇,文中撰有“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定义不断更新,但自始至今,汉语体系中“文化”一词始终保留有“以文教化”这一基本概念。“以文教化”体现出“文化”的内涵由两部分组成,即文化的内容和文化的传播及养成,“以文教化”也透露出文化的培育与养成是一个过程。

(二)保险文化的特质

回顾保险业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保险文化渗透在保险业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民生保障需求的全过程,可以说保险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传递社会关爱、播撒人间温暖、铸就现代文明的写真。从本质上讲,保险是一项传递爱心的事业,保险在防范风险、转移风险的同时,构建了人们之间彼此认同和相互信赖的纽带,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保险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关爱互济的精神和仁爱感恩的普世价值。

(三)保险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

探究保险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还是一脉相承的血亲人伦、修身存养的思想,抑或中国人固有的爱家的传统观念,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扬的文化,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基本理念是促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保险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流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社会公众与保险文化的“距离”并不遥远。

那么,为什么目前仍然存在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又应如何扭转这一局面。笔者认为,解决之道还是要从行业自身做起,一方面需要保险业严格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尽快解决行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将保险业文化建设提升到全行业科学发展的新高度,通过“以文教化”,广泛传播保险文化,使之成为保险业的“育人之本、立信之本、立业之本”。

二、以有效方式传播保险文化

本文借用5W模型,从传播学的视角,阐释如何运用这一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对保险文化的传播流程及其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推动保险文化的有效传播。

所谓5W模型,是指1948年传播学奠基人、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old H.Larswell)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说(to whom)――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后人将其总结为“拉斯韦尔5W模型”。这个模型简明而清晰,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想,提出基于要素分解的传播过程分析,是研究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后也有人将5W模型总结为传播系统的五大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反馈。

(一)传播者是保险文化传播系统中的起点,是传播链条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传播者是传播系统中信息的策划者与提供者,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对传播过程的作用和影响非常重要。从构成来看,传播者可以分为三类: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体。

管理机构一般是传播系统中传播主题的制定者,对传播的内容和传播范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把控作用。社会组织包括科研机构、大学、行业协会或民间协会等,由于其专业特长,以及非盈利的特性,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而社会组织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传播者中的个体,包含保险企业,也包括每一位保险从业人员,由于企业和从业人员站在与客户及社会公众接触的第一线,公众对于保险文化的感知主要来自于与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日常接触,因此保险文化的传播效果最终还是落脚在企业和员工的个体行为上。这也就要求每一家保险企业都要围绕保险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每一个从业者都要持有正确的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只有这样,保险文化的传播才能“由点及面”,最终实现客户和公众对保险文化的最广泛的认同。

(二)信息是保险文化传播的价值理念和内容,是传播得以有效进行的内在基础

信息是传播系统中传播者希望受众得到的思想或资讯,对于保险文化的传播来说,信息既包括保险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对保险实践中的经验、行业个体的精神、及能够反映行业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认同的特色文化的提炼。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5

2007年重庆保险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重庆保险业以“124”发展思路为指引,市场主体、业务发展、服务大局和外部环境实现了新的跨越,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体现为“四个同步”。

第一,市场主体与保险总部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 0 0 7年,重庆本土保险公司――安诚产险走向全国;美国利宝成为第一家将中国总部设在重庆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新大东方人寿作为合资寿险法人机构开始“发力”,中国人寿中西部地区产品研发中心、太保寿险西南片区培训中心和天安保险西部新产品试验基地相继落户重庆。以领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保险总部经济建设为实质内容,保险业正在成为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截至2007年底,重庆市已有3家保险法人机构,1家保险公司区域总部,23家保险分公司,42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区县保险分支机构达到363家,保险从业人员由2007年初的3.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6万人。

第二,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在2006年重庆市保费增幅全国第一(27.56%)的基础上,2007年保费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增幅达到33.7%,位居全国第6位。保费规模实现124.7亿元,位居全国19位。重庆市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3%和390元,同比分别提高0.38个百分点和96元。

产险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财产险保费收入实现3 5 . 9 亿元, 同比增长3 6 . 8%,高出全国平均增速约5个百分点。人身险业务实现速度质量“ 双提升” 。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保险中介以提升软实力促发展。保险营销员人数达到3.6万人,同比增加0.6万人,持证率达到99.5%,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第三,环境建设与服务大局同步改善

2007年,重庆保险业“4+3”工程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2007年4月5日,在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王鸿举市长在讲话中36次提到保险。12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保险机构受到市委市***府表彰。

***府出台的一些***策更加重视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在136号文件的基础上,2007年重庆市委市***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意外伤害保险为补充,探索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要求“积极推动农业***策性保险试点,大力开展针对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的各种保险业务”。市***府《关于改善和强化库区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库区推广“城口模式”。

市委市***府对保险业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充分说明重庆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已得到明显提升。

市级有关部门对保险业的支持也越来越实在。去年,通过重庆市安监局的争取,保监会和国家安监总局将重庆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推进高危行业责任保险试点省市, 重庆保监局还与市安监局联合向市***府上报推进“安全与保险互动”实施意见的请示,市***府已经批转执行。市财***还出资在全市农村推广“农村孕产妇和新生儿保险”,为每位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农村妇女生育全额提供50元保费补贴。

第四、坚持做到科学监管与严格处罚相结合,行业发展秩序和规范程度继续保持较好态势,自律成效、诚信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年来,重庆保险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保费收入保持年均22%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年均增幅高出约4个百分点。2007年的保费收入规模全国排名由十六大前的25位上升到19位。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相继提高。五年来,新兴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市场活力不断迸发。保险法人机构实现突破,市场主体成倍增加,已初步形成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并存,中资与外资公司共同发展,国有控股、股份制、***策性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保险市场新格局。

强化保险监管确保科学发展

2008年是重庆保险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工作意义重大。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保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保会要求,强化监管力度,严格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率,通过“三个从严”,即从严审批、从严检查、从严处罚,抓好“三项建设”,即诚信建设、内控建设、文化建设,推动全行业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服务于全市中心工作,确保重庆保险市场科学、规范、健康发展。

第一,在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产品创新方面,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注重发挥基层公司贴近市场、熟悉业务、了解群众需求的优势,发挥现有产品研发中心(基地)的功能作用,提高产品创新的有效性。大力发展保障性产品,探索发展小额保险,让人民群众信得过、用得上、买得起。

在服务创新方面,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便捷服务贯穿到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快推进保险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积极推动网上保险、远程理赔等新的服务方式。提高理赔及售后服务质量,推行“限时”服务,快速回应客户服务要求,真正做到“从找不赔的理由变为找赔的理由”,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二,完善“124”发展思路,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更大成效“ 1 ” 仍是要积极争取保险业创新发展试验区这块牌子,“2”仍是要建设保险总部经济和保险资金运用“两大平台”,“4”就是要服务四大重点领域,即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社保体系完善、社会风险管理和城市建设与管理。

要积极稳妥地开展***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重点业务,确保规范健康运行。要大力开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积极开展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补充保险和企业年金等业务。要借重庆“安保互动”***策出台的东风,在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推广责任保险,增强风险隐患排查和识别能力。要响应中央将重庆确立为特大型中心城市、市委市***府建设全国“畅通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号召,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大型工程保险、物流保险、旅游保险、科技保险、拆迁保险、环境污染保险等业务,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服务。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6

1、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时代难题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导致风险是因为竞争。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本身不是把对手击败,而是比对手领先。但当前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恶性竞争就好像一个险恶的漩涡,大家都往里跳,谁都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和费率市场化,导致可供竞争主体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行业内相互抵毁,违背价值规律高抬手续费、降低费率。

保监会从今年四月开始在广东、湖南试点打击三高:高回扣、高返还、高手续费,以维护市场有序和行业形象。同此,“诚信危机”已成为道德伦理之外的商业景观,“失信”已经是中国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很危险的事实、很可怕的后果。人们惊呼保险不保险。

2、失信惩戒已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诚信危机的出现,尽管已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但终究不能被道德伦理所接受、不能被人们良知所接受。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从风险机制建设和行***方面的态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保监会吴定富***在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为了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现保险业做大做强,保险监管已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监管体系框架[1].其中之一就是市场行为监管,其核心内容就是诚信有为、失信惩戒。

3、诚信建设已成为共同主题

商品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品质问题要求当事人能否按照最大诚信原则在法制建设机框架下自控、在伦理价值下自主、在风险机制下自省,否则导致契约品质问题出现。尤其是保险业,由于契约的附合性和射幸性,更容易诱发这问题的出现。诚信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诚信建设评价标准已纳入监管的常规检查内容。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天的诚信、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品牌。

二、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

1、解决保险经营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一方对自己的认知远远高于另一方对他的了解。保险经营尤其如此,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且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却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实地勘查,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却最为清楚;因此,保险人主要也只能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来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于是要求投保人基于最大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对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一般难以理解与掌控,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难以了解。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于是也要求保险人基于最大诚信履行其应尽的此项义务[2].

2、解决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

由于保险合同是附合合同,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典型的射幸合同。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的保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标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因此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已远远高于其所收的保费,倘若投保人不诚实、不守信,将引发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无法承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后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人利益[2].

3、基于保险产品特殊性的需要

尤其是寿险产品它是无形产品,是将无生命的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永续经营永续服务是其特有的职能,诚信便是其生命意义的组成部份。

4、满足客户购买的心理安全需求

保险是客户不需要时购买为需要时使用,寿险购买的还是一份期望、一份尊严、一份生活品质。特别需要保险人用诚信满足客户的心理安全需要,以减少客户的心理成本。

三、最大诚信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最大诚信原则产生初期主要是约束投保人的工具,保险人往往以投保人破坏此原则而拒绝履行赔偿义务。为了平等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现代立法已予修订,即最大诚信原则同时适用投保人和保险人。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增加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3].所以,保险诚信原则运用的主体应当同时是保险活动当事人即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同时涉及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目前,虽然《保险法》对当事人双方的诚信行为提出了法律要求,但保险理论的阐述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较为全面,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关系人的要求则不够,而在现实中保险公司存在的诚信问题较多,它产生的负面影响辐射较广。

一般理论认为,最大诚信原则由三条重要的法理组成,一是告知,二是保证,三是弃权与禁止反言[4][5].最大诚信原则主要针对投保人或被保人而言,为了保持合同的公平原则,后来才产生了对保险人具有约束力的自动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4].这一内容明显与社会现状相违背。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投保行为规范是保险活动的开始。新《保险法》对投保人这一主体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前,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合同是典型的诚信合同,最大诚信就是告知。实践证明,保险人危险负担的有无或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人能否恪守诚信原则。因此,为避免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就首先要求投保人在合同订立之前,如实、准确、无保留地向保险人告知其投保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其次,投保人必须履行通知的义务。《保险法》第22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另外《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的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也有明确规范要求。《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工作人员、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应自觉遵守诚信原则,不得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不得“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归纳起来,《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诚信要求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如实告知义务,二是对保险合同内容如实说明、解释的义务。

1、诚信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一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三是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2)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2、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信息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造成遵纪守法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绝大多数,这支销售大***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6].

四、贯彻最大诚信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保险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加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诚信教育与体系建设。现实中,人们感到社会缺少诚信,并不是诚信内容和法律规定不存在,而是缺少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保护。尽管国家在加强法制保障、加大诚信宣传、加大失信惩戒、考核保险诚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对诚信行为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现代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曾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在诚信方面已经加强,对失信惩戒的力度也在加大,已经出台《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行业自律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力度也在加大。但在如何站在维护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方面、***府机关职能部门如何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加大惩戒方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大惩戒尺度。

3、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二是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诚信数据的管理制度,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无法规避。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营销员持证上岗规定的出台,建立保险营销员专用网络,强化了营销员的诚信行为,但各保险公司之间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如公众网站,现场常设咨询台等[7].

4、结合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诚信宣传教育

保险行业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的要求,联系客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员工进行诚信有为教育。

5、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注入活力

目前,各保险竞争主体的营销体制普遍采用保险人制。保险营销员处于“城市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无法在社会中树立诚信形象。同时由于首期高佣回报的利益冲击,使一些营销员没有将诚信植根于保险职业的生命之中,见利忘义。如果采取职员制营销,改变营销员身份,将会大大提高诚信水平。

6、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

目前保监部门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行为考评体系,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与之相对应的考评指标,更没有形成一套常规的考评考核工作程序。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协会应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考评体系与科学的考评指标。在这方面,广西保险行业协会进行了两年的诚信考评工作,考评体系按3大类36项量化成100分制的考评指标,以80分以上作为合格标准,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保险公司将上报中国保监会和相应的总公司,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效。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社会信用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险法》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但这一原则的理论阐述和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差异。分析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背景

1、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时代难题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导致风险是因为竞争。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本身不是把对手击败,而是比对手领先。但当前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恶性竞争就好像一个险恶的漩涡,大家都往里跳,谁都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和费率市场化,导致可供竞争主体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行业内相互抵毁,违背价值规律高抬手续费、降低费率。

保监会从今年四月开始在广东、湖南试点打击三高:高回扣、高返还、高手续费,以维护市场有序和行业形象。同此,“诚信危机”已成为道德伦理之外的商业景观,“失信”已经是中国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很危险的事实、很可怕的后果。人们惊呼保险不保险。

2、失信惩戒已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诚信危机的出现,尽管已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但终究不能被道德伦理所接受、不能被人们良知所接受。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从风险机制建设和行***方面的态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国保监会吴定富***在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为了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现保险业做大做强,保险监管已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监管体系框架[1].其中之一就是市场行为监管,其核心内容就是诚信有为、失信惩戒。

3、诚信建设已成为共同主题

商品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品质问题要求当事人能否按照最大诚信原则在法制建设机框架下自控、在伦理价值下自主、在风险机制下自省,否则导致契约品质问题出现。尤其是保险业,由于契约的附合性和射幸性,更容易诱发这问题的出现。诚信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诚信建设评价标准已纳入监管的常规检查内容。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天的诚信、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品牌。

二、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

1、解决保险经营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一方对自己的认知远远高于另一方对他的了解。保险经营尤其如此,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且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却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实地勘查,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却最为清楚;因此,保险人主要也只能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来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于是要求投保人基于最大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对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一般难以理解与掌控,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难以了解。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于是也要求保险人基于最大诚信履行其应尽的此项义务[2].

2、解决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

由于保险合同是附合合同,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典型的射幸合同。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的保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标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因此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已远远高于其所收的保费,倘若投保人不诚实、不守信,将引发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无法承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后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人利益[2].

3、基于保险产品特殊性的需要

尤其是寿险产品它是无形产品,是将无生命的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永续经营永续服务是其特有的职能,诚信便是其生命意义的组成部份。

4、满足客户购买的心理安全需求

保险是客户不需要时购买为需要时使用,寿险购买的还是一份期望、一份尊严、一份生活品质。特别需要保险人用诚信满足客户的心理安全需要,以减少客户的心理成本。

三、最大诚信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最大诚信原则产生初期主要是约束投保人的工具,保险人往往以投保人破坏此原则而拒绝履行赔偿义务。为了平等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现代立法已予修订,即最大诚信原则同时适用投保人和保险人。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增加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3].所以,保险诚信原则运用的主体应当同时是保险活动当事人即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同时涉及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目前,虽然《保险法》对当事人双方的诚信行为提出了法律要求,但保险理论的阐述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较为全面,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关系人的要求则不够,而在现实中保险公司存在的诚信问题较多,它产生的负面影响辐射较广。

一般理论认为,最大诚信原则由三条重要的法理组成,一是告知,二是保证,三是弃权与禁止反言[4][5].最大诚信原则主要针对投保人或被保人而言,为了保持合同的公平原则,后来才产生了对保险人具有约束力的自动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4].这一内容明显与社会现状相违背。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投保行为规范是保险活动的开始。新《保险法》对投保人这一主体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前,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合同是典型的诚信合同,最大诚信就是告知。实践证明,保险人危险负担的有无或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人能否恪守诚信原则。因此,为避免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就首先要求投保人在合同订立之前,如实、准确、无保留地向保险人告知其投保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其次,投保人必须履行通知的义务。《保险法》第22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另外《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的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

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也有明确规范要求。《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工作人员、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应自觉遵守诚信原则,不得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不得“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归纳起来,《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诚信要求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如实告知义务,二是对保险合同内容如实说明、解释的义务。

1、诚信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一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三是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2)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2、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信息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造成遵纪守法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绝大多数,这支销售大***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6].

四、贯彻最大诚信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保险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加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诚信教育与体系建设。现实中,人们感到社会缺少诚信,并不是诚信内容和法律规定不存在,而是缺少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保护。尽管国家在加强法制保障、加大诚信宣传、加大失信惩戒、考核保险诚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对诚信行为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现代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曾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在诚信方面已经加强,对失信惩戒的力度也在加大,已经出台《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行业自律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力度也在加大。但在如何站在维护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方面、***府机关职能部门如何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加大惩戒方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大惩戒尺度。

3、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二是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诚信数据的管理制度,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无法规避。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营销员持证上岗规定的出台,建立保险营销员专用网络,强化了营销员的诚信行为,但各保险公司之间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如公众网站,现场常设咨询台等[7].

4、结合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诚信宣传教育

保险行业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的要求,联系客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员工进行诚信有为教育。

5、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注入活力

目前,各保险竞争主体的营销体制普遍采用保险人制。保险营销员处于“城市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无法在社会中树立诚信形象。同时由于首期高佣回报的利益冲击,使一些营销员没有将诚信植根于保险职业的生命之中,见利忘义。如果采取职员制营销,改变营销员身份,将会大大提高诚信水平。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8

一、 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利于发挥保险功能和作用

2006年6月,***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意见》明确提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1、有利于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200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2042.1亿元,相应的保险赔款仅为100亿元左右,占灾害的损失比例不到5%,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具体到承保数据,2005年,我国的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为5%,公众责任险投保率不足10%,即使消费者熟悉的车辆保险投保率也仅达到30%,而在发到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都在80%以上;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0.1件,而发达国家为1.5件;我国医疗费用由商业保险承担的比例不到2%,而许多发达国家超过50%。我国保险市场承保水平低、支付赔偿少,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发挥不充分,这其中涉及多种原因,既有保险公司业务拓展能力的问题,也有保险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问题,还有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信任度问题。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规范保险公司的展业和理赔行为,维护保险公司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扩大保险业发展规模,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2、有利于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

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应用余额达到14100.11亿元,比年初增加3321.49亿元,增长36.66%。其中,银行存款5168.88亿元,占资金应用余额的36.66%;国债3591.76亿元,占25.47%;金融债券1806.04亿元,占12.81%;企业债券1206.05亿元,占8.55%;次级债820.7亿元,占5.82%;证券投资基金为1107.15亿元,占7.85%;股票158.88亿元,占1.13%;其他投资212.84亿元,占1.51%。随着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险资金应用渠道还将不断拓宽,非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还将不断上升。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的发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保险资产的投资风险明显增加。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利于形成完整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使保险公司加强对资金应用风险的管理;有利于保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保险公司的投资信息,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资金应用的监管,更好地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

3、有利于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近年来,保险业大力推进责任保险创新,各保险公司已开发了210多个责任保险产品,包括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高危行业雇主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旅游责任保险、建筑工程质量保险、长途客运责任人保险、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保险、校园责任保险、家***服务责任保险。2006年开始全面推行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更进一步扩大了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责任保险的推行,在化解民事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水平,充分体现了保险这一市场机制辅助社会管理的功能。但是,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扩展,在使保险公司部分分解和承担***府公共管理职责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的职责定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公正、透明地核算责任保险费率,有效管理责任保险基金,合理支付各种保险赔偿,是当前整个保险业和各家保险公司共同面对的一道课题。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助于保险公司树立良好形象,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充分发挥辅助社会管理的功能。

二、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央在综合判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定位未来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保险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样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1、有利于增强保险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入世”以来,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在内的众多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保险机构只有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品牌,才能在保险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必须看到,信誉和品牌是建立在保险机构的诚信基础上的,失去了诚信,也就没有信誉和品牌可言,就难以赢得客户,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因此,诚信已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诚实守信的保险公司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只有树立诚信形象,才能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必须作到以诚相待,遵守法律和市场规则,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才能增强竞争实力,为更广泛地进入市场、扩大交易创造条件。从实践看,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人保、人寿、平安、太平洋等各家保险公司都纷纷打出诚信牌,通过树立保险诚信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和价值。

2、有利于提高保险业的绩效

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企业成长方式已逐渐从依靠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让位于利润和价值的增长,经营规模已不再是决定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客户忠诚度对利润的影响远比市场份额重要。有资料显示,在银行、保险等服务行业中客户的忠诚度每上升5%,企业利润可上升25%~30%,而且这其中80%的利润是由占20%比例的忠诚客户创造的。研究发现,在保险等服务行业,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比保留一个老客户高出5倍以上。尤其是寿险公司,因其销售的产品多为保险期限长的业务,而且新单销售成本较高,往往需要多年才能分摊前期的费用。如果寿险公司的投保人续保期限越长,对公司越有价值。除老顾客的留存成本低以外,客户忠诚对保险企业利润的贡献,还来源于现存客户对潜在客户投保行为的影响。有统计表明,一个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的忠诚客户,可以动员和吸引3~5人投保,相反,一个对保险公司服务不满的顾客的负面影响则多达10人以上(周道许,2006:302)。目前,我国多数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弱,就寿险公司而言,按照国际惯例,平均资产回报率至少应在1%以上,但中国寿险业平均资产回报率2004为0.3%;就非寿险公司而言,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非寿险企业平均股本回报率为11%,而2004年中国非寿险业股本回报率约为6%。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保险诚信还没有深入人心,保险客户的忠诚度还不高,保险企业只有靠价格战吸引客户,加大了交易成本,影响了保险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3、有利于降低保险业的风险

目前,我国保险业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多数保险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偿付能力弱,2005年末,保险业资本金总量仅为1097亿元,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家较大保险公司的规模,却要为全社会提供近110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二是多数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和风险控制能力弱,许多保险公司长期忽视数据管理、忽视核保、忽视精算,影响了持续盈利能力;三是多数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低,在财务上表现为行***费用占用过大,在业务上表现为以成本拚规模,采取降低保险费率、提高中间人佣金等恶性竞争手段;四是多数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差,服务主动性不够,服务效率不高,特别是在体现保险业核心功能的赔偿给付处理方面,多有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问题如果进一步放大,将会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丧失信心,拒绝购买保险产品。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购买保险产品,流向保险业的资金链条就会断裂,保险业就可能面临严重的系统风险,偿付能力将会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助于树立保险公司的良好形象,有助于规范保险公司的管理服务行为,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消费信心,防止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

三、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有利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实现全社会的诚信友爱,需要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协作。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对构建和谐保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并要求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加强保险公司诚信机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保险相关信息的采集,建立健全保险机构、保险从业人员和被保险人征信系统,从而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提供大量的信用信息和有力的系统支持。

2、有利于遏制社会失信行为

依托完善的保险征信系统,有利于健全保险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遏制保险失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保险征信系统将保险公司员工和保险人的失信行为记录在案,方便投保人充分了解保险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帮助监管部门有效实施保险监管,对违规的保险从业人员有很强的惩戒作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险征信系统,充分了解被保险人的诚信状况,将不同诚信水平的客户区分开来,对一些信用程度较低或涉嫌保险欺诈的人员可以通过提高保险费率、拒保、拒赔,甚至提起刑事诉讼的方法予以惩戒。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信用共享机制,将保险失信者的有关情况告知有关行业和企业,进而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局面,促进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培育社会诚信文化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保险文化的基础正是最大诚信。诚信原则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保险合同受到“最大诚信”法律原则的保护。保险业通过对这一原则的正确运用和广泛宣传,将促进被保险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同时,保险公司按照诚信原则进行承保和赔付,通过合法的经济手段来教育和约束被保险人的行为,既激励严格守信的被保险人,又惩罚了违反诚信的被保险人,有助于推动社会诚信文化建设。近年来,保险业通过自身努力,广泛宣传保险诚信理念,一方面逐渐树立起注重诚信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提高,这些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李茂生、李光荣,2006:91)。

4、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9

1 完善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日趋变缓,社会各方面正在进行着深化改革,煤炭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广泛改革,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也是改革主要内容。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所以说,完善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对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巨大的帮助。现在我国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和谐社会建设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就是社会保障,同时它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险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既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也包括失业保险,既包括工伤保险也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此外还包括生育保险。我国社会保险具有显著的特点,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资金分配刚性,不仅利益关系复杂而且涉及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此外资金量大也是它的显著特点。根据社会保险的特点,可知我国社会保险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起来具有很大难度。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保险工作。

1.2 提高财***资金的使用效率。社会保险具有数量巨大的财***资金,这笔资金怎么使用,受到什么效益,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而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供财***资金的使用效率。社会保险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运行情况,这都依赖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在专业人士眼里,财***分配关系就是社会保险的本质。在现阶段,个人和企业主要承担了社会保险所需要的费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社会保险所需费用和缴纳费用不一致,后者不满足前者,这时候就出现了社保基金的缺口,而***府就会填充这一基金缺口,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是因为社保费用一旦被当作列支成本,国家的税收就会被它抵减,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险所需费用最终要由***府承担。所以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财***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保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运行。

1.3 推进企业收支分类改革。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很有必要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收支分类经过改革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收支概念。这样的收支分类,不仅包括了企业预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收支,也包括了财***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不仅包括了企业预算收支科目中的债务预算收支,也包括了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此外还包括了企业预算收支科目中的基金预算收支。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针对不同部门的预算管理必须是一对一的,而且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预算,只有这样企业收支分类才是科学合理的。如果针对不同部门的预算管理不是一对一的,而且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预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收支分类是不合理、不可靠的。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收支分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确保收支分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可以及时反映企业的收支活动,可以正确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

2 现阶段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保险意识不强。社会保险意识不强是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我国针对社会保险出台了一些新***策,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炭企业从上到下,包括职工和领导,社会保险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全面的认识社会保险,没有准确的认识社会保险。比如有的员工觉得现在身体很好,参加医疗没必要。比如企业在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时候,非常不积极,总是一拖再拖,能少交就少交。比如对于社保工作中出现问题,领导采取能忽视就忽视的态度。比如受传统思想影响,养儿防老观念严重,参保不积极。种种这些都阻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他们的社会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2.2 管理比较分散。管理分散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煤炭企业,针对社会保险往往是多部门进行管理,一个险种安排一个管理部门,不仅会安排***的办公设施,而且还要配备全部的工作人员,此外账表卡要***建册。这样的管理非常分散,一样的劳动多次重复,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办公的成本大大增加。

2.3 职工社保待遇得不到保证。近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社会上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工的医疗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而一些煤炭企业存在拖欠职工医疗费的行为,一些经济条件差的职工,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生不起病也住不起院,往往会因生病而陷入家庭困难,由于企业的拖欠,职工正常的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有的企业也拖欠职工的工伤保险,使得伤残人员的基本生活缺乏保障。有些企业会拖欠员工的生育保险,她们的医药费得不到及时的报销。企业种种拖欠保险金的行为,使得职工基本的社保待遇得不到保障,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4 管理方法滞后。我国煤炭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管理方法滞后的问题。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发明大大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社会各种公共服务中都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一些煤炭企业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对于社会保险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职工对社保待遇产生了问题,不能通过有效渠道反映给领导,领导也不能通过一定手段与员工进行快速的沟通,避免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引发不可预料的事件,甚至群体上访。煤炭企业个人账户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查询手段不够全面,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职工,在网上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信息很不方便。

2.5 存在冒领代领现象。冒领代领现象也是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养老金领取,正常情况下,一个职工从退休到去世一直可以领取,去世以后就不能再领取养老金了。由于我国养老金的发放已经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一方面企业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烈,一方面企业的工作热情也不如以前。企业在对退休人员的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不能够准确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信息。导致一些退休人员在去世后,还在继续领取养老金,还在继续报销医药费,从而出现了冒领社会保险的现象,这对社会保险基金是巨大的损失,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保险基金有限,冒领社会保险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不能把资源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

3 完善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措施

3.1 增强企业职工的社保意识。针对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意识不高的问题,要增强企业职工社保意识。为了增强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对职工进行社会保险的宣传,让职工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安排一些社会保险的讲座,让职工了解一些社会保险的知识。一方面要对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置,成立一个矿区社会保险中心,综合管理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在下属的不同矿区、不同单位、不同罕井地区设置经办处,对社会保险开展区域管理。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3.2 完善业务管理结构。针对煤炭社会保险管理分散的问题,应该对保险业务的管理结构进行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经办层、管理层和监督。在经办层,主要负责职工各种社会保险的缴费申报,以及个人账户的具体业务,包括变更、查询等。在管理层,主要负责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分析和管理,分析了解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动态,管理社会保险的各种服务工作,保证一些国家的一些***策能够落实到位,在管理层要成立四个科室,包括财务、服务、业务等科室,这样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监督层,主要负责对社会保险的审计和核查,监督企业对社保金基金的征缴,监督企业对社保待遇的支付,发现了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严厉处罚,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公正性。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

本文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2日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在省示范建设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实现行业企业与专业建设的互相促进,在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程开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社会服务、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总体来说成绩是显著的。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高管、行业协会及***府相关部门专家加入,校企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定专业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调整与建设、研讨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协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与就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就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委员们对课程的开设门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造、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重组对金融保险专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创办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1、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成立。2011年11月4日,学院领导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共同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揭牌,当两位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添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为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为明确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合作双方起草并通过了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章程由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内容与形式、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附则六部分内容构成。

3、企业参与课程考核与评价。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聘请了紫金保险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及销售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高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财产保险、保险基础等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了紫金保险公司实地进行,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地学习表现提供了考核评价意见。同时,紫金保险公司还接纳了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几位高管还兼任了顶岗实习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及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考核评价意见。由于紫金保险公司兼职教师在考核评价上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使金融保险专业借助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这个平台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趋全面系统。

4、青年教师到紫金保险挂职锻炼。在校企合作交流过程中,金融保险专业有数名青年教师在紫金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在实习挂职期间,通过轮岗学习,分别实习了前台业务、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等,提高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

5、开设员工培训班。金融保险专业与紫金公司共同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开展对紫金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讲授风险与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知识,进行保险营销技能培训,培训后紫金保险员工参加的保险营销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2012年11月27日,学院领导、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淮安分行领导共同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揭牌。“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新途径,是为促进青年员工立功建业、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益事,也是工商银行和我院金融保险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以来,淮安市工行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宣传金融知识、释疑解惑,免费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也多次赴工商银行城南支行体验金融产品,熟悉岗位流程,提高职业能力;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近两年来,金融保险专业改扩建了原有的模拟银行、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了“仿真、集成、开放”的金融实训中心。以金融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金融实训中心设有银行仿真实训室、银行综合技能实训室、保险仿真实训室、保险综合技能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等八个实训室,同时在建设规划中的还有理财实训室和货币博览馆。金融实训中心配套了银行柜台综合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保险综合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规划业务等实训教学软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业务流程操作、岗位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金融实训中心同时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培训,集成多种功能,是服务社会的基地,是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的摇篮。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通过成立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密切了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金融保险专业与中国人寿淮安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向中国人寿公司输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暑期工学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寿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拥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

(五)工学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就是说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与职场环境一体化。在金融保险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解,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金融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组教学环境、重设课堂氛围、重设教学评价等,重构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造原有教学情境和场所,将课程教学设置在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场所,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训练的仿真,教学的一体。以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开放课堂,以专题培训的方式请学生走出教室,将操作性很强,如银行柜台业务、产品营销业务、客户服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现场查勘业务等,转移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地上课,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切实做到工学交替。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吻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邀请金融保险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明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证融通,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骨干携手共同开发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金融产品营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证券投资实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校企共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双向使用的项目化教学(培训)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金融企业真实业务,反映“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培养理念。

三、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根据建设行业特点,金融保险专业创新了“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保险专业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校企合作发展,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开展了分段式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放见成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课、优质课、达标课等。

(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为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遵循“校内建企、企内建校”的思想,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资源和紫金保险学院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了多模式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学习性实训基地。如与紫金保险合作建成保险仿真实训室、与工商银行合作建成银行仿真实训室;在紫金保险、海通证券设立驻企工作站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丰华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险行业心得体会10篇

学习

农村小学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小学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农村小学业务工作计划,农村小学工作计划及安排表。一、河南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一)农村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民受教育环境显著改善“十五”后三年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全面消除D级危房;

学习

照明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照明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照明业务工作计划,照明工程业务计划书。“我们拥有近20年工厂运营经验、15年LED研发应用经验、8年大功率LED照明应用经验和亚洲最大半导体照明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我们基于这么多年LED半导体照

学习

保险公司培训体会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公司培训体会10篇,内容包括保险公司团险渠道体会与收获,保险公司业务员工作学习及体会。参加此次培训的同志都是分公司的精英、人才,都是在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回顾这两天的课程,培训的目标和思路非常明确:如何带领好一支团

学习

保险保险培训心得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保险培训心得10篇,内容包括新人保险培训心得简短几句,参加保险培训第一天心得。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首

学习

银行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银行公司业务工作思路计划,银行业务部门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二、培训目标为全面推进我行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板块建设及业务经营转型工作,着力提升我行市场竞争力,20XX年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继

学习

家装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家装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家装业务工作计划,家装设计师工作计划。2、工作表要学会预留出一段时间,不能把时间计算得很紧张。比方说,原定计划上午在小区做业务,下午2:00去见一个客户,中间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而你就不能将时间排

学习

六年级毕业试卷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毕业试卷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六年级毕业试卷人教版。()1.A.cleanerB.cleanC.cleaning()2.A.afterlunchB.afterschoolC.nextweek()3.A.watchesTVB.readsabookC.playsthevi

学习

泰康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泰康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泰康培训心得体会100字,参加泰康培训后的感想。SARS肆虐时,苗总等人如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般冒着生命危险为客户送去救命保单;MH370失联时,理赔团队如同等待游子归家的慈母般守候在理赔一线为

学习

学习保险培训心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保险培训心得10篇,内容包括平安保险培训心得,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银保的****总和合规的****总授课。授课中,****总以他一贯的激情四射的风格紧紧吸引了大家。从他的讲述中,我对公司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

学习

大学档案自我鉴定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档案自我鉴定10篇,内容包括档案自我鉴定怎么写,高中档案自我鉴定怎么写。本人在大学里能做到不早退、旷课,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为人坦诚、乐观、处事冷静,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良好,能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合作。做事认真

学习

医疗保险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保险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医疗保险工作中总结好的做法,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工作总结。2、工伤保险。全市参保人数14.42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13.1万人的110%,其中,农民工参保2.86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6万人的110%;征收基

学习

保险增员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62)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增员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增员心得体会,保险公司增员培训心得体会。1.铁路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现状福州铁路医保中心是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分中心,主要负责经办福建境内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2003年7月

学习

收费员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收费员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收费员个人年度工作计划,收费员一周工作计划。做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我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爱岗敬业是物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做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

学习

高三教师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教师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高中教师工作计划集锦5篇,高三课时工作计划。一、增强开展“特岗计划”紧迫感,充分认识“特岗计划”重大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农村中小教师紧缺。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队

学习

保险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学习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保险代理人的心得体会,保险绩优分享心得体会。创新,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更别提发展和进步了,失去的创新的源泉,也离衰败不远了

学习

学习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学习保险心得体会范文大全集,保险绩优分享心得体会。创新,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更别提发展和进步了,失去的创新的源泉,也离衰败

学习

听保险课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听保险课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第一次听保险课的心得体会感悟,听保险课心得。一、实习日志(简记)月27日:上午申请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学生下午召开实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实习动员会;月30日:早上组织学生乘校车,参观人保人寿公司,听

学习

做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做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保险心得体会,做保险第二天的心得体会。1汽车保险理赔常见问题1.1理赔工作人员专业性有待加强理赔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性缺乏,从而引发理赔过程不顺利或者客户的不满意状况。客户自身由于汽车

学习

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保险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保险培训心得体会。一、严于律已,团结同志;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响应公司各项号召,积极参加公司的各项活动。克服种种困难,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知识,

学习

在社区工作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在社区工作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社区防疫志愿者心得体会,去厦门参观社区心得体会。的讲话回顾了中国***百年历史,强调了***的人民性,我们***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牺牲和创造的主题,他号召全***全国人民“以

学习

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对工作感悟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教师十年工作感悟心得体会,对审计工作的感悟心得体会。摘要:感悟一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出现在新大纲、义教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已见端倪,而且还日益显著而深远。但是新大纲、义教

学习

工作责任心心得体会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责任心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心得体会,如何提高工作责任心心得体会。责任意识是一种认真做事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知难而进的意志和品格;责任意识又是一种机遇,一种期望,一种激情。只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