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篇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海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业)越来越多,而且与国内的金融业的行业结构非常相似。在1998年,我们国家营业性的外资金融机构有178家,各类金融机构的代表处有678家.到如今对外金融机构海外机构的设立已经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不断前进,我国的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还有我们不断提高的中资银行的实力,不断加快的中资银行的步伐,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多方国内银行的海外机构已经遍布了世界各国的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初步估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以及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经济的开放程度还有我们国家银行实力的不断增强,跨国经营的中资银行的步伐会越来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的监管力度还有相关条例以及规定安排要跟上中外合资机构的步伐。假如我们的力度没有把握好,监管不到位,这势必会给我国的经济还有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回溯历史,即使我们国家在海外机构外汇管理局、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东道国监管局的压力下和挑战下,在此压力下却还是有许多违规、违法乱纪的案例发生。然而这些案例相对于总体来说还是会低于国内分支的机构。所以,只要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加大力度,逐步完善体制,未来的前景将会是十分可观。目前为止,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中国的金融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并且早就在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相关法律例如《证券法》、《信托法》以及《证券投资基金法》也在制定和完善中。在国际合作监管这一方面,银监会在遵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框架下:提高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市场利益相关者在促使银行拥有充足资本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与30多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我们和双方的合作从此建立了双边监管合作的机制。另外,在针对海外的机构发展的情况下,以及海外的机构在对我国的监管现状下,我们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资金机构海外机构的监管进行改善,并扩大我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第一,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全力支持对中资银行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们国家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业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并且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承诺并开放了对外资保险公司、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而且证券市场上已经特别针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开设了,在此基础上还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更为重要的是允许中外合资企业进行市场融资。截止在2014年底,一共有13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成立,这些银行的设立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69个国家,并且他们还在我国设立了410家营业性机构。除此之外,还开放了汽车融资金融服务,加大了对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比例,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引入了国际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在汇丰、花旗等国际一流金融集团的比较下,在风险管理和培训项目这两个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监管当局在面临我国“走出去”这一跨国战略的环节下,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谈判,争取利益最大化,推动我国的经济市场向前进步。在此时,按常理来说应该为海外机构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东道国监管安排的服务以及信息业务等多方服务。第二,加紧缩小国内与国际的监管标准差距,努力提高我们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局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走势逐步上升并且日趋于良好,但是我们的监管人才以及监管标准远远不足。我国金融业有许多监管力度失控导致违法违规的案件非常多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此惨痛教训下,发展监管人才以及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对监管人员的建设的基础上,培养出自己的高素质的监管人才,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完备的监管层系统。
二、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问题
外资金融机构经过试点实践证明后,形成了以外资银行为中心和主导的架构格局。截止2012年12月末,有42家法人、95家分行和197家代表处在我们国家设立,还有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还有900家营业网点是外资银行支行所设立的。外资银行在华主要经营业务领域有信贷业务、中小企业融资、大小商品贸易、资产管理、托管和清算服务等。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外资银行初步完成了在我们国家的经营格局,而且经营的格局的基本面健康,本土化的程度也在慢慢提高,在此基础上,渐渐熟悉并且融入了整体的经济环境,外资银行来源的广泛性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已经成为我国银行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参与者,在此基础上给我们国家提供了多层次的有益补充。在全面开放的环境下遇到的问题如金融结构的多样性、金融的创新性、金融工程的复杂性和金融交易的国际性等因素大大增加了投资的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以及对外资银行监管原则不明确;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不完善;在监管内容上,只重视合规性监管,轻视风险性监管;在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上也极度缺乏。在面对这样的挑战与风险时,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健全监管法规、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在对外资银行的兼管时首先要确立好监管目标。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已近30年,在金融立法滞后于金融发展的要求下,我们的监管机关需要有强硬的态度和制裁手段。在对外资银行的设立与登记、高级管理人员资格、业务范围、业务监管以及银行的清算等进行具体的解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下,把握其宗旨,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同时在“重引进、轻管理”的监管方案下,更要集中于市场的准入方面。在对业务经营的监管力度上加强,重视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经营***策、资本流动性状况、资本充足率的变化等等,以及对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在我国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上,我们国家并没有实行“综合监管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国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引进外资银行时的国别***策布局问题出现的时候。并且在国内外监管机构交流信息比平时更多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方式也要多样化的发展。第二,适应混业经营趋势,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我们国家的金融业在走上混营经营之路时,在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弱化分业管理从而强化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前提下,建立起社会监督配合、行***监管为主、金融机构内控、行业组织自律的大系统监管体系。从而更加完善建立好的高层定期会晤制度,实现高层监管机构的相互信任以及资源信息共享的监管机制。在良好的内控机制监管下,督促行业各会员认真执行金融法律、法规的同业竞争关系。在发现问题及困难时,及时解决金融风险隐患,确保金融行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金融机构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宽松的信贷条件
美联储***格林斯潘在其任期内带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辉煌成果,他果断采取宽松的货币***策,使美国经济在面临科技股泡沫和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得以迅速摆脱萧条状态。美国***府一直实施低利率***策,这就是导致宽松的信贷条件,经济困难的人也加入到投资房产的队伍中。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期望过高,导致房价持续上涨,形成巨大泡沫。他们没有考虑房价不再上涨的情况会是怎样。当房价不再像预期那样飙升,贷款者也就无法偿还银行债务,这样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以及存在激进的财务***策和侥幸心理
美国近几年的金融衍生品发展很快,其复杂程度日益加剧。一般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把按揭贷款作为一种优良的资产赚取利息及银行资本成本之间的利差。这样获取利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然而这类产品并不是一开始就适合在华尔街运作,直到按揭款通过证券化产生担保债务权证(CDO)后,它们才开始受到华尔街青睐。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因CDO的出现而更加细致。华尔街为最大化利益,对原始产品进行分拆组合,创造出了多种新的金融衍生品,并根据不同投资偏好将其销售给了个人及金融机构,但在此过程中风险并没有被降低。后来的投资者只能根据投行的数据了解这些金融产品,难以判断其质量如何。投行、商行以及保险机构都大量持有CDO 债券。无论是海外还是美国本土,都对此疯狂追逐。美国房地产泡沫也通过此类衍生品蔓延全球范围。
(三)监管机构的失职和***策失误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没有监控和限制次级贷款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其对监管的松懈和对金融市场潜在风险的忽视都体现出其监管不力的问题。美国向来都主张宽松的监管***策。美国央行将抵押贷款标准降低,使得部分生存状况不佳或信用较低的人得以用低成本贷款买房。又由于美国监管机构没有严格监管市场评级机构,使得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金融产品进行评级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次贷相关产品评级的大范围降低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而使投资者更加恐慌,并最终蔓延到了全球范围。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次贷危机之前,标普、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对次贷产品评级过高导致了次贷市场的过度发展。由于评级机构不需投资者负责,其收入完全来源于证券发行商,这便造成信用评级过高。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能够提高其自身的使用率,而其定价及交易则依赖于准确的市场评级。一旦市场评级出现问题,则会立刻导致信用危机。对信用评级的信任使得投资者买入大量次贷产品。但是没想到曾经3A级的债券一夜之间变成了垃圾。
二、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逐步提升对外币债券投资的关注度
高风险外币债券正是本次金融危机的传导途径之一。现今阶段,一方面需要择机适当减少高风险债券的持有量以预防和缓解存量债券的投资风险,选取评级在投资级以上债券进行投资,对新增外币债券的风险进行严控;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外币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长效的外币债券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计,对外币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二)不断进行新产品、新业务以及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虽然金融创新能使市场效率大幅提升,并带来新的利润来源,但如果是不加监管的滥用,就会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隐患。所以,金融机构应以此为鉴,在金融创新的全过程中合理安排风险管理,尤其应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销售以及运行等环节的风险评估加以重视。每次推出新产品前,都应先行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及监管措施。另外,还应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注意重点的突出,重点评估高风险领域及其相关环节,并在相应的监管控制方面采取更严的措施。
(三)提高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关注度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者看到的是短期利益,没有考虑在巨大利润背后潜藏的危机。正是因为高层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关注度不高,没有将风险管理安排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导致机构破产或者被并购的局面。因此需要吸引更多对风险管理具有充分认识的专业人员到金融机构来任职,有助于掌握各细节风险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四)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对宏观形势的预测和风险管理的研究
完善的内控体系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金融机构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内控。要合理配置资产,做好流动性监测和风险预警。由于我们正在走向国际化道路,逐渐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对国际环境进行科学的判断,特别要判断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各类宏观***策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影响。由于各种风险不是***存在的,往往是相互转换,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对各类风险相互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匿名.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世贸人才网.2009-06-24
[2]***.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和风险管理的意见.2009-05-31
金融机构篇3
[关键词]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传统金融业的运行环境,进一步的衍生出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引发了资源、风险、运作模式的显著变化。包括互联网渠道运营商、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搜索引擎公司,乃至房地产企业都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利用各自优势,挖掘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联系,对用户的信用数据进行搜集、分析,提供更多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此,有必要分析非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内涵、发展状况,以及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正面、负面效应,从而确定未来的监管方向和重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指金融交双方皆通过互联网网络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可分为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二种。
(一)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指金融机构结合信息通讯科技而提供的***金融服务[1]。以银行业为例,其除于实体银行提供各项金融服务,例如资金收付、转账、汇款、买卖外币、借贷及商品销售等,此外,可再建设网上银行,客户无须亲临柜台,而直接于互联网网络办理各项金融服务。此外,证券业、保险业及基金业所提供的网络证券下单、电子投保及电子票据等服务,亦属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范畴。目前全球各国在金融法规及技术层面上,多已准许金融机构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
(二)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与“投、融资”两大类。1、“支付”类型。支付类型指电子商务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的货款及货物交割。第三方支付与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三方支付仅代收代付,且若消费者对商品不满意,亦可安排退货(退款)或换货,以保证买卖双方交易安全;而消费者若通过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交割货款,则仅单向自消费者的银行账户扣款,并未提供消费者不满意可退货或退款的服务。只有当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客户储值功能,才有涉足银行存款业务的实质[2]。2、“投、融资”类型。投、融资类型指非金融机构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金融商品,主要包括P2P网络借贷、众筹及基金销售等,目的在搓合资金供需双方。(1)P2P网络借贷:指点对点(peertopeer)通过非金融机构建设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借贷行为。交易模式系由非金融机构收取中介服务费,提供平台供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利息收益,但须承担违约风险;资金借入人则负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2)众筹:发起人通过非金融机构网络平台,筹措从事某项计划或活动的小额资金,并向投资人提供收益的融资模式;(3)基金销售:系非金融机构①以客户储值或募集资金,为客户投资基金。P2P网络借贷及众筹的性质较接近民间借贷行为,而基金销售已跨足金融业,若所销售的基金为货币市场基金,则将对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竞争压力。
二、非金融机构经营互联网金融的现况
2005年以前,国内仅有金融机构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由于金融产业过度受到***府保护,获利高,造成非金融机构对金融暴利的觊觎,加上幅员广大,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及普及度不高,且银行资金运用主要于同业存拆、大型国营企业融资等批发金融业务,使零售市场(中小企业及个人)的投、融资需求未获满足,致使2005年开始有非金融机构陆续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至今,非金融机构之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型态有四,即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众筹等。其中又以第三方支付规模最大,其次为依附在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的基金销售。
(一)第三方支付规模最大
第三方支付主要业务为代收代付,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府准许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储值业务,并利用储值金,为客户从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所衍生的商机极为庞大,因此吸引许多非金融机构竞相投入,进而引起***注意,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着手进行第三方支付的监管[3]。自2011年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并未对牌照核发严加控管。截至到2014年7月,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269家,2013年市场交易规模达1.22万亿元。
(二)2013年兴起网络基金销售热潮
鉴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经营储值业务,为客户运用储值金投资。而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活期存款的特性,获利率亦高于银行活期存款,致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其客户的储值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至2014年6月底,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已达8,949亿元。
(三)P2P网络借贷快速扩张,但缺乏监管,倒闭事件纷传
2006年国内开始有非金融机构经营P2P网络借贷,近2年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4年底,网络借贷平台逾1,000个,总成交额达1,058亿人民币,贷款存量268亿人民币。然而,监管当局并未制定P2P网络借贷的相关法律规范,监管基础薄弱,存在道德风险[4]。自2013年10月起,平均每月倒闭30家至40家。
(四)众筹规模仍小
由于众筹道德风险较高,社会接受程度不大,且流动性低,加以投资标的如音乐、漫画及游戏等参与者少,规模远不如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及基金,目前约有21个众筹募资平台[5]P47~57。
三、非金融机构经营互联网金融的双重效应
非金融机构经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国内金融业转型的脚步加快,中小企业及个人的投、融资需求亦从中获得满足,然而,因发展迅速,监管不足,致使网络借贷倒闭事件频传,不利于金融稳定,造成银行存款流失等诸多负面效应。
(一)传统金融机构加速转型,以满足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
1、刺激银行业加快变革步伐。互联网金融加快国内金融业转型的脚步,其中原本由非金融机构经营的P2P网络借贷,逐渐受到银行业注意,民营的招商银行、包商银行与民生银行相继开办P2P网络借贷业务,以争取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业务[6]。2、满足中小企业、个体户与个人的投、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因具备低成本、高效率、高透明与整合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及个人无法自银行取得资金的投、融资等需求[7]。
(二)缺乏监管导致倒闭事件频传,并使银行存款流失
1、网络借贷平台易倒闭。许多网络借贷平台规模偏小、或欠缺风险管控能力、或经营出现道德风险,抑或出现资金期限错配等问题,自2013年10月起,发生多起倒闭案件。2014年7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于“两岸金融关键议题”研讨会中预估,未来2年内,恐有近8成网络借贷平台将倒闭。2、银行存款流失。受限于国内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因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吸收大量资金,致银行存款持续流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2000-2010年间,每月银行存款减少的月数仅出现7次,平均每次减少金额约1,000亿元;惟自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后,银行存款流失程度扩大,2011年至2014年8月,银行存款减少的月数出现了13次,平均每次减少金额高达6,000亿元。2014年7月人民币存款余额较6月减少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减少幅度并创14年来最大值。3、网络金融易产生流动性风险。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于赎回日取款,即T+0日交易(一般货币市场基金为T+1交易),一旦出现大额赎回,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8]。
四、对非金融机构经营互联网金融实行监管的主要方向
非金融机构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虽可弥补金融机构对零售市场的融资不足,并受到***肯定,但是,发展过快所衍生的诸多负面影响,已迫使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与保监会等主管机关开始加强监管,目前监管方向如下:
(一)研究、制定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
1、非金融机构于网络销售的货币型基金应提列存款准备金。非金融机构于网络销售的基金若为货币市场基金,由于与存款性质相同,应比照传统银行存款,提列存款准备金,以缩小套利空间,并创造公平合规的竞争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已着手研究对非金融机构网络销售货币市场基金提列存款准备金的相关建议。盛松成、张璇(2014)估计,一旦网络货币型基金适用当前的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透过网络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将减少1个百分点[9]。2、严控网络借贷。中国人民银行着手研究讨论,将汽车金融公司、民间金融租赁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纳入征信系统,便利***监管;银监会亦表示,将借鉴英国完备的P2P网络借贷监管规则,要求最低资本限制及信息披露等,据以草拟P2P网络借贷管理办法[10]。3、草拟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基于交易安全考虑,已暂缓虚拟信用卡与二维码移动支付等业务,且着手研究拟定《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作为第三方支付的规范文件,同时要求从业机构加强自律。
(二)准许经营互联网金融的非金融机构转型为银行为有效扩大民间资本投资管道,并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困境,2014年初银监会批准10家私人企业,采用共同发起人方式,两两合作筹建5家民营银行,各于天津、上海、浙江及广东4地试点经营。首批申请的企业有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电子商务公司,显示监管当局有意通过开放民间资本筹设银行的方式,终结当前非金融机构涉足金融领域衍生出的乱象。
参考文献:
[1]刘海二,邹传伟,谢平.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郑联盛.美国为何没有余额宝热[N].中国证券报,2014-03-31.
[3]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11(4).
金融机构篇4
关键词:绿色金融; 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制度
中***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6-0034-06
一、引言
寻求世界经济在重振增长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各国***府为同时解决现经济存在的两个问题,即就业和发掘新增长动力而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为了同时解决就业岗位少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经济动力不足现象,并以追求减少碳的消费为方向的绿色增长在全世界主要国家克服全球经济危机中备受瞩目。金融危机催生了以低碳为代表的绿色***,为世界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绿色增长的意思是把经济系统低碳化和以绿色产业化为基础加速经济成长力。这里所说的低碳化是减少在经济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我国要积极面对和对应温室效应问题。通过绿色产业化环境亲和商业模型开发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绿色金融是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的新经济增长动力。绿色增长(green growth)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所呼吁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即生态环保性的新的经济增长机会。新增长机会包括环境和增长这两个概念。支持这种绿色经济增长的金融就叫做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也是支援绿色经济活动的金融产业的一部分,可把它看成同时追求在金融产业发展的同时改善环境及经济增长综合性目标面向未来的金融形态。 即,支持绿色增长的金融和防止环境恶化的金融。对恶化环境的产业减少支援的结果,就是转换成增加对和谐环境产业的支持。
20世纪后地球的平均温度在持续上升,地球的温室化引起北极冰川融化结果海平面升高,世界气候异常。环境科学家们指出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因为产业化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所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为了持久对应气候变化,从很早以前就开始通过如同全球协议一样的京东协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京都协议书适用时间到2012年结束的以后,将开始新的全球协商,按现状来看我国不会被排除在适用对象国的行列。因我国从2012年开始就被指定,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把碳排放量要减少到特定水准下。届时会对我国的企业按企业类别或产业的类别不同给予不同标准的碳排放量。这样的话可能会把商业模式从以前的一元体系变成要同时考虑货币和碳排放量的二元体系。为了把这种二元模式转换成过去以货币为中心的一元化体系我们要通过交易碳排放量的市场机制来进行。
碳价格模式的转换对企业是把双刃剑。既有机会、也会使企业面临风险。如过去市场占有率高收益好的企业会因碳排放费用而使竞争力下降,而过去因收益不好连投资价值的都没有的项目也许会因这个模式而使其竞争力上升[1]。
低碳化***策加剧了碳排放量限制,因这种限制企业会努力去适应和面对这种模式。这种努力会以绿色市场(Green Marketing),绿色产品设计(Green Product Design),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Management) 等形态出现。为适应气候变化的碳价格决定***策,将使某些产业和企业加剧自身的风险。同时另外一些产业和企业会加以利用这一机会。分析哪类企业和产业可利用这一机会情报,也是下一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收集企业情报时应增加的内容,以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
本论文将探讨在绿色金融体制下海外金融机构控件中有多少是和绿色金融相关联的。金融机构中绿色金融控件构成的决定因数主要是由企业董事会和企业结构决定的。看发达国家支持绿色金融的企业控件基准评价(标杆瞄准),在我国的金融机构控件(公司治理)方面,对比绿色增长时代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要做哪些准备。
二、先进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经营战略
以发达国家先导的金融机构已经对碳价格的投资、贷款和其它相关经营活动制定了决策。发达国家努力开发与温室碳排放相关的新市场,并同时努力向世人明示减少碳排除,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重要性。美国非***的色瑞斯CERES总部在德国的国际认证有限公司。(CERES:Coalition for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Economies, 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联合公司,总部在德国的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1月就对市值基准前40位的大型金融机构从企业治理侧面做了调查研究。他们研究了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对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并对此进行了评价并发表了报告书。这40家金融机构的市值总额占全世界金融机构市值总额的60%。
这40家大型金融机构中由综合性银行(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美国花旗银行Citi 等)29个,投资银行5个,资产管理公司6个组成。中北美籍的金融机构19个,欧洲籍 15个,亚洲籍 5个,再有其它地区籍1个等组成。
为了能说明问题,色瑞斯(CERES)锁定了14项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金融企业机构中主要要件。报告书以被锁定这14个项要件为基准对金融企业机构逐一调查并予以评价。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14项与气候变化关联的调查项目中,主要的金融企业部门包括:监督委员会 (Board Oversight),管理运营(Management Execution),公示(Public Disclosure),碳排放权会计(Emissions Accounting),战略计划(Strategic Planning) 等。
色瑞斯(CERES)的评价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就在应对气侯变化的对策方面,监督委员会(Board Oversight)的部门,优秀的金融机构有, 荷兰银行目前荷兰最大的银行,它的经营范围遍布世界。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000个服务据点。、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汇丰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金融机构。特别是汇丰银行在16分为满分情况下,得了13分。汇丰银行情况是,赋予了企业责任委员会环境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监视责任,积极参与公司的气候变化***策的制定。就管理运营(Management Exection)方面的优秀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农业信贷银行(法国)、高盛银行、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 汇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成立于1869年,是加拿大市值最高、资产最大的银行,也是北美领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公司之一。。荷兰银行的情况是在理事会议程中直接提出制定了减少了碳排放数量。因此,在关于碳排放量的控制指标的项目2中以4分为满分,荷兰银行得了满分4分。高盛银行在最高经营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得到了肯定,在3项目中得了以6分为满分的6分。在环境市场危险管理中加拿大皇家银行、美洲银行(美国)、 美国花旗银行、富通集团富通集团(Fortis)——富通集团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汇丰银行、 高盛银行、 美林集团美林集团成立于 1885 年,是一家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公司,其资本额高达 235 亿美元,在幸福杂志全球 500 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团2000年9月29日由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于2003年1月成立,资本金1兆5409亿日元,为世界金融集团之首。、加拿大皇家银行、 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从1992年就开始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的专门担当部门,得了10分满分的9分。瑞士信贷集团全球知名金融机构, 2001年度全球财富500强排名第38位。把职员的评价成果与能源节约相关联的 5项目中得了2分满分的1分。
在公开披露信息(Public Disclosure)方面,丰业银行全球知名金融机构, 2001年度全球财富500强排名第404位。(诺伐斯科西亚银行,加拿大)在项目6中得了以8分为满分中的最高分数4分,在项目7中美洲银行(美国)得了以10分为满分的10分。碳排放权会计(Emissions Accounting)相关联项目中,美国花旗银行实施方案得到了承认并获得以14分为满分的10分,是这个领域的最高分。
在投资商品方面,荷兰银行、 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 是一家私人拥有的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汇丰银行, 荷兰国际集团荷兰国际集团(In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up)是在1991年由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和荷兰邮***银行集团合并组成的综合性财***金融集团。据美国财富(FORTUNES)杂志统计,以资产净值计算,荷兰国际集团位居全球500家大企业的第9位。在提供综合性金融财经业务方面(银行与保险业务),居世界第3位。、摩根大通银行(美国), 美林集团还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零售商品的情况,美洲银行(美国)和英国巴克莱银行巴克莱银行是位于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第三大银行公司。1998年总资产为3652亿美元。巴克莱银行在全球约60个国家经营业务,在英国设有2100多家分行。巴克莱银行经营消费及公司银行、信用卡、抵押贷款、代管、及租赁业务,此外还提供私人银行业务。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全球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获标准普尔评为全球四大银行之一,集团业务遍及全球逾85个国家,在企业及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服务,以及零售银行三方面均稳占重要位置。,富通集团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与碳排放交易关联的金融机构有美洲银行, 巴克莱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综合成绩来看,从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的应对部门所得分数来看银行比证券投资(IB: Introducing Broker)和资产运用公司所得分数更高。这是因为银行贷款给与了暴露在气候变化风险下的产业或企业[2]。
三、对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的启示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强有力的***策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府为了解决由于全球经济低增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萎缩,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新模式。在全世界一同对抗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低碳绿色增长很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再度出现活力的突破口。为了转换成这种经济模式,从资本主义模式的方***上看,金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跟进时代脚步,我国金融机构在市场上供应了多种绿色金融商品并已受人们瞩目。但我们现在的绿色金融产品,从支援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本质上看,其作用还是非常有限。在碳价格决定的新模式中,我国金融机构要确实做好风险管理和增长追求,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绿色金融,特别是碳金融属于新的业务领域,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不仅存在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利率和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且也存在着***策风险、法律风险以及项目建设风险、涉及相关核证机构的道德风险等。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对***策风险和法律风险还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因此,金融机构应主要采取事前性的风险防范手段,降低和转移风险。这就需要我们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做好适应这种模式的准备。我们要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侧面,尽快对应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的测试基准,使我们金融机构得以尽快地建立应对气候的金融法律体系。
虽然最近国内金融机关也准备了绿色相关金融产品及各种制度,还出现了支持绿色增长产业的绿色金融,但因存在内在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未准备绿色企业指定制度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处在还没有制度性基础设施的初级阶段。以银行为中心出现了关于绿色金融的商品,给予对参加低碳经济活动的加入者提供优惠,或把银行收益的一部分转换为支持低碳团体的支援金,或对支持绿色增长企业提供优惠,或新生能源等,对关于低碳企业给出贷款,但还是缺乏在民间银行关于绿色金融的存款,和通过存款连接绿色贷款的银行起引导作用。缺乏以***策金融形态的***策金融公司进出口银行等,对于绿色产业的***策支持。
我国金融机构及以后发展方向应该是:
第一,确立对绿色金融的正确概念并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要正确区分以改善绿色金融环境为中心的“环境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通过绿色技术等支持增长为中心的“绿色增长金融支持”的关系。同时要整个社会达成共识。认识到绿色增长是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为了促进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的建立,有必要设立通过***府和监督机关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首先***府和***府相关各部门要为绿色增长的基础设施的建立,做好充分完善的前期工作。有必要形成***府各部属间的相关数据统一管理。在信贷的审查时,公布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的情报,反映银行信贷管理非财务风险的制度、贷款者责任制度等,为灵活性、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战略措施确立和实行***府部门高效率的团队合作。特别是要确保与其它国家环境制度和金融商品的贯通。通过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来达到对环境制度和金融法律商品的市场信赖性、公正性及透明度。再者,除了***府预算支持外,整个社会的责任投资和金融机关的绿色增长资金也要给予支持。要考虑建立绿色增长的概念***府。***府应该对金融机关对***府所属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流程和分配的方案进行必要指导和监督。
第三,强化绿色金融机构的作用。金融机关通过增大收益、管理风险、采购资金,节约成本等效率的改善,维持可持续经营。即,金融机构要以手中金融权为创立绿色金融实践机会,在规划好金融记过的事业战略前提下,系统化地整合和支持金融机构的绿色增长项目的发展。应通过公开情报信息、对绿色项目的评价等方法,确立绿色金融的投资原则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绿色成长的项目。
要制定支持绿色金融的银行和金融投资公司的有效方案。 银行以抑制企业破坏环境的项目投资。建立可持续的银行信贷系统,以保证银行可持续经营风险和信贷DB(回收率及破产率等)。金融投资公司应开发支持绿色增长、绿色技术为方向证劵,通过证券化过程对环境技术企业供给资金,并且促进绿色产业股票指数和绿色经营指数的开发等。
第四,要积极地培养绿色产业的投资者和绿色专门人才。在国外多数存在能源环境对冲基金(Energy &Environmental Hedge Fund),要专门培养绿色增长内在的风险回报(riskreturn profile)投资者和与环境要素相关环境审查员等专门人才。
第五,为了限制全球温室化的发展,减少温室化气体的排放,建立最有效率性“碳市场”机制[3]。要有效利用“碳市场”减少温室化气体排放,首先要建立排放权制度,确立控制温室气体的体系,国家计划性的改善和运营控制碳排放市场,要灵活应用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派生商品市场,发展CDM事业,鼓励碳排出权利的进出口。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机构在目前的低碳绿色增长时代,应尽快做出反映气候变化的证券资产组合的再评价体系,以便顺势创出对应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工具,并及时对这些金融工具进行恰当的分析、评价、交易和保存,随时对冲(被新的绿色金融工具取代)。
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推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积极开发绿色证劵,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企业中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证券***策可从资金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但这仅仅是从间接融资上来进行控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上市融资。因此,绿色证券***策从直接融资的角度限制了污染,并将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
还有银行要及时与相关企业互动,及时了解相关企业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但是对气候变化,金融机构内部的企业治理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反映气候变化的风险再评价投资组合(portfolio)中,风险管理系统中碳排放风险也应该被考虑进去。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加入碳排放风险也是企业治理中董事会最首要考虑的事情。要形成自我创新和品牌管理及利害关系者的互助,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起着基础作用。商业银行可探索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用于节能减排和碳交易项目,给客户一定的优惠以鼓励其更多使用节能产品。
金融机构不仅要参与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要参与温室化防治。温室效应还可能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证券价格、信用,还涉及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金融机构会应以积极的姿态来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会。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和理事会要树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企业的公司治理原则。为了实现支援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有关金融机构的理事会能动地应对气候变化是最为关键的。在实现理事会提出的长远规划战略指标的同时,金融机构的管理团队应积极响应董事会的战略目标。同时,董事会也要启动为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项目负责人的奖励补偿制度,以促进长远战略目标的达成。
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面对全球标准的公司治理来看,现在我国金融机构正在对怎样应对在气候变化中公司治理采取积极的对应战略。
参考文献:
[1][韩]具真正.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C].韩国.绿色金融协会研讨会资料,2009(5):35-50.
金融机构篇5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宏观调控
中***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因此,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综合协调货币***策与财******策、产业***策的关系,健全市场机制,保持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相适应,同时努力消除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和资本市场发展不规范等因素带来的金融风险,形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金融机构信息透明度
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信息不对称、人们对于预期的逆转及人类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往往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起着关键作用,如由挤兑风潮引起的危机,常常是由于不利信息的传播而导致的集体非理性所引发的。提高金融机构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人们预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按时公布其经营内容和经营状况,以使储户和股东明悉,且便于***府监督,有利于防范恐慌心理的产生;另一方面要求各国加强金融体系、***策的透明度。因为一国的国际义务是与其利益相对称的,地区的合作需要建立在各国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国际间的透明度不仅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且有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各经济体的运作状况。
二、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包括:(1)完善金融体制,提高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金充足率,建立金融机构关闭清理制度,降低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提高经营的稳健性。(2)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必须与其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虽然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金融机构改进质量,提高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但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是有一系列条件的,如健全的财***预算体系、金融体制、国内借贷利率的市场化、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及完善的宏观金融监管体系等。(3)重视外债的规模与结构。利用外资要以直接投资为主,直接投资以生产性投资为主,借入外债以中长期为主。(4)对短期资本的流入及投向要加强管理和监测。应把短期资本的数额控制在可以灵活使用的外汇储备额以内。当一国尚无条件满足全面兑换,但又需要吸引外资流入时,可通过外汇管理形成合理的外汇需求。
三、正确选择汇率制度
在经济运行中,没有一种汇率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发挥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和外国经济***策的影响,降低国际游资冲击的影响。其特点是发挥“市场修正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参与者自己承担风险。但是,汇率频繁、剧烈的波动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问题。固定汇率制给市场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稳定了预期,有利于国际结算与资本的正常流动。其特点是发挥***府主导市场的作用并承担市场变化的风险。但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参与者缺乏抵御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容易诱导大量资本的流入、流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虽然兼顾了两者的优点,但这种制度既要固定,又要浮动,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掌握。因此,重要的是根据现实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选择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具有一定抵御国际金融风险能力的汇率制度。
四、打破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中央***府应积极建立国家***门、央行、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机制,借鉴跨国银行的经营模式,综合考虑地方***府在金融稳定中的收益和责任,前瞻性地设计商业银行改革方案,促进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协调发展,着眼于硬化商业银行的预算约束,并激励商业银行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创新宏观经济***策的传导途径,提高***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地方***府应强化整体观念,维护中央***府***策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地区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在积极弥补市场缺陷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行***干预。我国的历次经济过热似乎都离不开地方***府的推波助澜,离不开地方***府对地区金融机构的行***干预。如何理顺中央***府—地方***府—金融机构的关系,使之朝着激励相容的方向发展,稳定金融,应该是今后***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五、加快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改革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资本自由化、改革外汇体制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由之路。
金融机构改革主要是银行产权改革。目的是解决国有银行产权关系不明、所有者缺位、治理结构缺失、风险管理能力差等种种弊端。目前开展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建立良好的盈利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房地产泡沫潜在的风险,涉及整个国民经济,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体系。从***府的角度来说,中央***府应制定有效的产业***策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房地产***策法规,对房地产业的发展给予战略性的指导。具体到各级***府,要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房地产开发准入门槛,严格土地批租,利用行***手段调节开发行为。
作为信贷供给方的金融机构,应努力提高风险意识,按照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准入门槛,切实加强信贷审查、管理、监管,警惕房地产泡沫出现,利用信贷***策引导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要适度降温。建立并逐步完善个人诚信体系,严格审查住房按揭贷款,防止“假按揭”等投机行为,积极推进住房贷款证券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07(11):29-33.
[2]屈文.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9).
[3]昌忠泽.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创新角度[J].天津社会科学,2010(06).
[4]李雪梅.基于金融创新的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7).
作者简介:陈美娟,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金融机构篇6
县域经济是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是国民经济的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全国县级行***区划有2861个,县级经济的GDP总量达到5.4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56%,全国县域人口总数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固国家***权的基石。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不过,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县级金融发展水平并不令人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促进县级金融深化改革,改善服务,是一定时期内我国县域经济与金融工作的重点。最近,我们对江苏响水县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就此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县域金融机构锐减。近几年来,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实行扁平化管理,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大量撤并。到2005年6月末全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9个,比1997年减少了38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机构10个,比1997年减少了37个。随着农村行***管理体制改革,一些乡镇实施撤并,设在这些乡镇的金融机构也会发生同方向变动,金融机构数量仍存在减少的趋势。有限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分散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2、县域信贷服务日益萎缩。贷款总额增长缓慢,从1997年的128203万元增长到2004年176618万元,年平均增长4.09%,而该县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19%,贷款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信贷服务种类少,且大多集中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尤其缓慢,有的已从县域退出,目前,各县级行均无贷款审批权。至2005年6月末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比1997年末还下降了20733万元。
3、县域金融机构功能逐步衰退。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信贷业务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信贷、融资、结算、房地产金融、代收代付、咨询评估等业务急剧减少,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存款服务所”。久而久之,这些金融机构不仅市场占有率极度下降,而且已有的功能也日益不复存在,其最终退出县域这块阵地也就成为必然。据统计,该县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从1997年的62.49%下降到2005年6月末的42.50%,下降了19.9个百分点,贷款市场份额从1997年的62.36%下降到2005年6月末的34.43%,下降了27.93个百分点。
4、县域金融资金实力不足。在现有的县域金融机构中,邮***储蓄机构除很少一部分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返流农村外,绝大部分都流出农村。以响水县为例,至2005年6月末邮***储蓄余额为74472万元,而支农再贷款余额为零,资金全部外流。国有商业银行存差逐年扩大,至2005年6月末为64327万元,比1997年增加了83003万元,也已成为县域经济的资金“抽血机”。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信贷服务的主力,其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上升到第一位,已从1997年的13.22%上升到2005年6月末的42.27%,上升了29.05个百分点,但其因历史包袱沉重,加之管理水平低下,结算手段落后,吸储能力不强,很难真正成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主力***。
5、县域金融制度安排失当。造成县域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制度安排。(1)由于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小,底子薄,而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县域经济各部门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县域内的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而我们又缺少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客观上削弱了金融机构放贷和信贷人员营销的积极性。(2)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虽然现在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开发方面的业务有所拓展,但其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仍受到很大限制。(3)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包袱沉重,目前仍然承担支持“三农”的***策性任务。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无疑加重了信用社经营的困难程度。(4)受***策性制约,我国县域内民间金融的发展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经营战略。现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股份制改造,在经营策略上较为注重对“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大客户”的服务,也就是追求所谓的“四大战略”;在管理上实行扁平化管理和授权授信改革,这虽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活跃程度差异显着,容易挫伤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分支机构业务拓展的积极性,削弱其市场竞争力,最终也会影响该银行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忽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必将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最终形成整体性金融风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经营方针,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担负起支持县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任,要从面向新兴市场的角度认识县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对县域经济给予充分的关注,把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2、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宽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要重新确定其性质和地位,其信贷支持的重点应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扩大对农业生产环节、科技开发和推广的贷款。一是支持大型农副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既包括加工企业,也包括批发市场和流通中介组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的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带动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二是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农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化、现代化建设水平。三是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支持农业科技重点开发和推广。支持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高效益转化农业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五是发挥农发行机构体系健全、员工素质较高的优势开展中间业务,如国家财***支农资金的拨付、结算,外国***府和国际组织对我国农村的转贷款业务等,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3、农村信用社要加快改革步伐。我们正在进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即花钱买机制。要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法入地位,确立民主管理、专家治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离职审计制、期权激励制等现代企业通行的治理制度,同时增加农村信用社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及透明度。在解决这一问题后,还有三个问题应大力解决:一是增加信用社的实力,这是信用社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果规模过小,资金实力不足,不仅不能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连生存都会出问题。一方面要进行增资扩股,增加信用社的实收资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组织存款,增加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二是提升信用社金融服务的功能和水平。当前需要尽快增加授信业务种类,以满足各方面不同方式的资金需求,要增加结算手段,解决结算难的问题。三是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层次,教育与培训的对象是信用社的骨干员工,通过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并带动影响普通社员。教育与培训能改变农村信用社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从而有利于其向真正具有“造血”功能并为农村居民“自己拥有”的金融组织的目标迈进。
金融机构篇7
关键词:金融机构;自律;监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包括***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储汇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对于从事金融业务的这些机构而言,诸如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机构风险等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对其经营具有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动荡。同时,除了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之外,由于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等主观因素带来的风险也因其极具破坏性,而日益受到监管当局的关注。
一、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现状及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
(一)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监管失效导致的违规。如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如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财***化的现象;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庞大的不良债权,导致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状况;金融机构业务中违反利率***策,采取各种方式高息揽存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此外,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也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违法违规现象,如一些证券机构和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与少数银行机构串通,牟取暴利,将股市的投机风险引入银行体系;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逃避国家监管,违规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上市公司不规范,上市甚至成为扶贫圈钱的手段。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采取相应措施,遏制上述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监管模式
为防范金融风险,各国都通过采取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规避风险。由于不同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以及立法等,各国的***治背景、地域、文化、经济发展进程、法制传统以及***府和有关部门对经济的监管也各不相同,各国金融监管框架和组织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框架。目前有影响意义的金融监管框架和组织结构有两类:其一,以非制度化着称的英国模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即属此类;其二,以规范化闻名于世的美国模式,其监管比较严厉,日本、欧洲大陆国家多属此类。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主要是采取***府监管为主导的监管模式,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比如,在监管体制上,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之间,各监管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监管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明确完善的协调机制;在监管内容上,偏重于合规性检查,风险性检查不足;在监管依据上,法规、规定不完备,监管活动随意性较大;金融业自律机制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监管资源不足,监管漏洞较多。因而,修正我国目前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是本文要研究探讨的重点。
二、自律监管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地位、理论依据
金融机构自律是指金融机构自行制定规则,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监管、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广义的金融机构自律不仅包括每家金融机构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还包括金融业的行业自律,即由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同业公会或会员制交易所,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实行自我约束。本文就广义的金融机构自律进行研究。
(一)地位
金融机构的自律是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其主要基于金融机构的自觉行动,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由于企业存在诸如主观介入较多、灵活、弹性大等特点,易产生负面效应,如滋生腐败,因而不被重视。但作为非***府监管的一种,自律监管又具有监管成本低等优点,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外,自律在金融监管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瑞士主要的自律机构如瑞士银行家协会(SBA),它组织银行自律指南,包括交易期权和金融期货、抵押物评估、交易和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证券交易行为指南等,并协助央行对资本外逃、逃税及类似的违法行为给予制止和处罚,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理论依据
金融机构自律的理论依据就是经济学当中的俱乐部理论。该理论认为,俱乐部成员如按俱乐部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享受会员待遇,如果违规就要出局或接受其他惩罚。其实,违规造成的最大惩罚就是该会员将无法在类似组织中继续发展,享受以前的优待,而且即使从事其他活动也会因其有“前科”而受到歧视。就金融机构而言,促使其自律的压力和动力除了来自法律的威慑,还与这种俱乐部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完善密切相关。
三、激励金融机构自律的因素
(一)前提条件——完善监管立法
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作为金融监管最强有力的手段,其主导地位在现阶段仍是不容动摇的,它也是促使金融机构自律的前提条件,是规范、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的保障。要根据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国际金融监管变化的新趋势、内外资金融机构监管并轨的需要,做好相关法规的废、改、立工作。同时,强化对金融监管***的监督,建议让非金融监管职能部门承担这一任务,如法律部门、内审部门,以防止出现监管漏洞。
(二)根本--提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是金融机构自律水平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而我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远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部分从业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而着力提高其素质已成为必要而紧迫的选择。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
目前,现有的金融业还没有针对从业人员的严格、清晰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求,作为风险较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诸如道德、知识、技能、心理、身体素质,因而要严格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2、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重在让从业人员不想违规,“约束机制”则使从业人员不敢违规。具体说来,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相对比较重视,而对按章操作、遵纪守法者却无相应的激励,以至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有违规经营逐利的动机,而无照章办事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各监管部门要适当转变“禁止违法经营”的监管方式,改为“鼓励守法经
营”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降低为查处违规行为而投入的巨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三)核心——加强内部控制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概念看,其控制对象包括: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其控制内容包括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制约机制三大类别。重视和加强内控建设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关键——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具有双向性:对外能维护金融业的整体利益,对内能改进行业系统管理,加强同业约束。金融同业公会可担此重任,有效地弥补金融监管的不足。其自律监管范围主要是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针对微观操作行为与地方金融活动进行自我协定和约束,尤其是存款经营、贷款发放、结算制度、利率管理、产品开发、业务交叉、信息披露、违约制裁及同业纠纷等,并随业务的发展不断扩充其职能。
(五)重要保障——发挥外部中介力量的作用
如英国实行报告会计师制度,其报告会计师的职责是定期报告有关银行的内控情况,检查监管当局的规定和要求的执行状况,核定银行数据和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并提出分析报告;再如,瑞士借助外部审计师事务所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这些事务所审查的内容包括:账目、***严格程度、内控制度及银行家协会自律监管指南执行情况,如发现违规情况,被审机构要限期整改并上报监管核心机构FBC,费用由银行支付。
就我国目前中介监管机构的发展看,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限于核定注册资本金,因此可借鉴英国、瑞士的经验,适当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采用其收费制度,以提高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效率并降低监管成本,弥补单一依靠监管机构的不足,形成对金融业的社会监督,建立更为全面的监管体系。
(六)粘合剂——完善金融业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和外控机制的有机结合点。我国需要完善有效的金融业信息披露制度。
金融机构就要在国家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练好内功”,完善内控机制。在我国,立法和***一直都重视国家监管,而对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和内控机制的完善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内控和外控的不平衡削弱了外控监管的效果,无益于金融整体安全。而信息披露制度的设立和完善,再加上监管对信息披露的制约,有利于将国家金融监管的外控机制转化为金融机构的内控动力。国家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要求,就势必会给金融机构经营造成压力,使其增强透明度,由于金融机构的经营都处在大众的视线内,经营不善会导致公众对其信心的丧失,他们就会努力完善内控机制,避免违规操作,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
因而在监管工作中,要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以“他律”作为“自律”的有力保障,将“自律”视为“他律”的最终目标,促使金融机构从“他律”向“自律”过渡,从“外部约束”向“内部激励”转变,从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赴英国、瑞士金融监管考察组.英国、瑞士金融监管现状及启示[M].
[2]谢平.自律理论启示金融监管[N].国际金融报.2002.7.2.
[3]冯祯林,李胜华.行业自律:中国金融监管的理性选择[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
[4]刘毅.论金融机构自律的基础[J].北京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金融机构篇8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
(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储汇机构、***策性银行;
(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适用本规定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是***反洗钱行***主管部门,依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应当与***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相互配合。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授权代表中国***府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反洗钱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施跨境反洗钱监督管理。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下列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一)制定或者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
(二)负责人民币和外币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三)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
(四)在职责范围内调查可疑交易活动;
(五)向侦查机关报告涉嫌洗钱犯罪的交易活动;
(六)按照有关法律、行***法规的规定,与境外反洗钱机构交换与反洗钱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七)***规定的其他有关职责。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收并分析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二)建立国家反洗钱数据库,妥善保存金融机构提交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信息;
(三)按照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分析结果;
(四)要求金融机构及时补正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五)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与境外有关机构交换信息、资料;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对外提供。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第八条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制定反洗钱内部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反洗钱培训,增强反洗钱工作能力。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对要求建立业务关系或者办理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业务的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二)按照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
(三)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异常迹象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四)保证与其有关系或者类似业务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并可从该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客户身份信息。
前款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十条金融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等相关资料。
前款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
前款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制定本行业的反洗钱工作指引。
第十三条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四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应当遵循驻在国家或者地区反洗钱方面的法律规定,协助配合驻在国家或者地区反洗钱机构的工作。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提交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七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以及稽核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
第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履行反洗钱职责的需要,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反洗钱现场检查:
(一)进入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二)询问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对可能被转移、销毁、隐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前,应填写现场检查立项审批表,列明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证和检查通知书;检查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证和检查通知书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检查。
现场检查后,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应当制作现场检查意见书,加盖公章,送达被检查机构。现场检查意见书的内容包括检查情况、检查评价、改进意见与措施。
第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履行反洗钱职责的需要,可以与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要求其就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二十条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必要时将检查情况通报中国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发现可疑交易活动需要调查核实的,可以向金融机构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涉及的客户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
第二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可以询问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说明情况;查阅、复制被调查的金融机构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藏、篡改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可以封存。
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证和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出具的调查通知书。查阅、复制、封存被调查的金融机构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负责人批准。调查人员违反规定程序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调查。
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要求补充或者更正。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调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调查人员封存文件、资料,应当会同在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调查人员和在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金融机构,一份附卷备查。
第二十三条经调查仍不能排除洗钱嫌疑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报案。对客户要求将调查所涉及的账户资金转往境外的,金融机构应当立即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经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并以书面形式通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予以执行。
侦查机关接到报案后,认为需要继续冻结的,金融机构在接到侦查机关继续冻结的通知后,应当予以配合。侦查机关认为不需要继续冻结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接到侦查机关不需要继续冻结的通知后,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金融机构解除临时冻结。
临时冻结不得超过48小时。金融机构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后48小时内,未接到侦查机关继续冻结通知的,应当立即解除临时冻结。
第二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处分:
(一)违反规定进行检查、调查或者采取临时冻结措施的;
(二)泄露因反洗钱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违反规定对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行***处罚的;
(四)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区别不同情形,建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二)取消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任职资格、禁止其从事有关金融行业工作;
(三)责令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发现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的,应报告其上一级分支机构,由该分支机构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罚或提出建议。
金融机构篇9
第一种模式是金融机构人才培训部门主导培训。在培训实施管理架构方面,将培训部门作为***的职能部门,与该机构的其他业务部门合作,根据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国外的不少银行金融机构大多运用这样的模式充实自身的人才储备库。例如,花旗银行在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的同时,也设立了培训中心,以实现业务与人才输送的同步;瑞士银行通过成立学习与发展中心,以开展全球的员工培养计划,按照该机构业务部门对员工能力的需求,设计和开发相应的学习方案,交由业务部门实施。
第二种模式是金融机构与外部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相较于第一种企业内部的培训机制,与外部机构联合组建学院的方式,不仅是出于金融机构对自身人才输送的考虑,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关注。通常,组建这样的学院是金融机构与合作的教育机构立足于打造将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堪称是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主流金融机构强强携手的经典案例。知名教育机构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府部门或企业培养金融人才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而金融机构的参与使该学院培养出的人才更具实际工作能力,更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带来的巨大挑战。
第三种模式是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企业大学(商学院)。金融机构独自发起设立企业大学的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战应用、商W研修,甚至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相整合。此类模式的企业大学不仅基于对金融机构选拔、培训和孵化高级金融人才,也重视对该金融机构的企业客户培训、输送潜在的优秀员工,为该金融机构的企业客户设计并实施员工培训的解决方案。例如,由招商银行发起成立的招银大学,其现在发展的态势已经完全有别于单纯的银行内部培训部门的定位,成为一家兼具内部教育培训、外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研究、银行发展基础研究、工商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功能的金融企业商学院。
就当前国内金融机构而言,人才培养的职能大多由各自机构中的培训部门来承担并实施,真正意义上已经成立并积极推进的金融企业大学屈指可数,农业银行的农银大学,招商银行的招银大学,浙商银行的浙银大学等已经设立的金融企业大学也正在围绕各自的定位,结合自身企业的需求,逐步在探索中前行。
2016年,由金融科技(Fintech)引发的变革,对金融企业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交易结算等领域整合能力的需求不断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要求日益提升。如何为这类金融企业输送关键岗位人才,及时充实金融科技的人才队伍,是当前金融企业大学区别的其他培训机构,进而帮助金融企业获取先发优势的根本所在。
因此,无论是银行的还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设立企业大学或者培训机构,应当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有必要超脱于现有的内设培训部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三有”:
首先,做“有特色”的企业大学。在“互联网+”浪潮涌动与金融脱媒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跨界参与金融已经屡见不鲜,人员队伍、技术开发、业务创新、产品设计等需求应运而生。对于企业内部来讲,设立企业大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为企业在人力、智力、知识等方面的需求给予资源,提供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
其次,做“有预见”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对人才的塑造和加工,对知识的管理和补充,应走在企业业务发展的前面,引领这个企业,甚至带动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百度金融来讲,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量,这在当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中具有领先地位。但如果要跨界发展金融,势必需要整合金融业务以及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等一系列技术。
金融机构篇10
一、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思想的转型
1、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
目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要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1)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特别是非刚性的资产要指令性地向农业转移;(2)在低梯度的地区信贷重点应以种养业为主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来配置资金;(3)调整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用结构,调整非农贷资产运用结构比例;(4)资产转移到农业要形成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有效的契约约束并加以固定;(5)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转移所造成供给主体交易成本上升要以国家公共资金给予弥补。
2、关于管理者思想转型及处理好几个关系
(1)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对象和服务主体必须是“三农”,其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其资产在充分满足农民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配置到基础农业和现代农业中去,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农村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向其它产业异化和向资产集中度高的城镇企业转移问题。(2)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策、标准不能简单从商业性金融机构移植,除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特点外,必须重视资产的流向、流量、流速和对需求主体的服务性。(3)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失真比信贷缺损的破坏性更强,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者不能只游动在管理的中间层,仅听经营者的意见而排斥服务对象的呼声,应当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拓宽规范的信贷行为所需信息的渠道。(4)依不同区位经济特点实行分类指导。要解决不同经济结构和不同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农民贷款难”问题,应当进行分类指导,实施不同的管理***策。分类的主要相关经济衡量指标有: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种养殖业占农业总量的比重、农民人均收入、经济作物的占比、人均耕地面积、农村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比率、生产周转资金自给化程度、农村金融机构供应资金能力、土地资源利用系数、产业化速度等结构性指标。上述系列指标体系直接反映了不同区位中业已存在的农业信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信贷***策必须实行分类指导,以促进非产业化地区农业产业的均衡和产业化地区结构的升级。
二、农村金融机构管理***策的调整
1、信贷投向***策调整
(1)制定《农业信贷***策纲要》,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产业领域实施重点、一般、限制、禁止投入的信贷***策,并强制性地规定优先支持投入对象的投入总量和增速以及配套***策,使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在运用中迅速向重点农业领域转移。(2)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问题。按照不同区域各个产业比重状况,规定农村金融机构非农业等方面资产运用比例,缩小农村金融机构自用固定资产投资、非农业投资、上存资金、有价证券投入等占比,通过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结构以加大农业产业的投入增量。(3)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这个货币***策工具要成为平衡不同农业比重地区信贷投入的调节器。要改变支农再贷款的供应方式,农业产值占比大、农业信贷短缺的地区要有重点地集中投入,反之可以少投甚至不投。特别是高梯度的已基本完成由农业产业向工业化转移过程的地区,再使用支农再贷款将使这个货币***策工具失效。中央银行从管理上要把支农再贷款投向和收回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2、服务***策调整和服务方式的改造
信用证的发放。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全面发放信用证,对从事农业辅助生产和服务的农户根据生产情况也要扩大信用证的发放范围;要广泛建立农民经济档案和完善农村自然人的经济状况评估体系;要调整农户不良贷款风险权重的评估方法。根据目前农村状况,农村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应提高其标准: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3000元,一般地区5000元,高梯度地区10000元,对发给信用证的农民贷款不能再附加担保或抵押、质押及其他条件。
农村贷款保证制度。广泛调查的数据表明,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从事传统种植业生产的农民贷款,偿还率在95%以上,其诚信度远高于企业。
因此,不能苛刻地把评估企业的风险指标和要求一般企业应当履行的保证条件强加给农民,要重新制定对农民小额贷款的保证制度,对农业生产需要的基本生产要素的小额贷款可采取信用放款;对大额的从事种养业扩大再生产贷款可采取农户联保贷款和村委会保证贷款;对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商品流通的贷款也要降低抵押、质押和担保层次。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根据农业地区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以及渔区和牧区的生产特点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防止把经营性亏损通过缩短贷款期限加大农民借款成本的途径转嫁到农民,这样,一方面可以挖掘农民潜在的贷款需求并遏制高利贷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准确体现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和收益性。农村金融机构职工收入分配与农贷放款质量的利益协调机制。目前考核农村金融机构职工的经营绩效并与其收益挂钩只有两项指标,即:存款额和贷款收回额,但对农户贷款面和贷款额无论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人或职工都没有考核,更没有收益水平的制约。要把对农户的放款面和放款额这两项指标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经营考核指标。要制定信贷员对农户《服务基本职责手册》,包括服务的程序、时间、方式、成效等等,以制约信贷员服务行为的偏轨和遏制“寻租”倾向,重新弥合借贷双方主体相对固定的信贷关系。
拆除人为设置的非规范的贷款屏障。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程序设置不是定位于风险因素,而是无理地增厚了其行***行为强度,借以产生“派生”收益。必须拆除这一贷款屏障,广泛地把农民潜在的借款需求变为现实的借款需求,要拓宽柜***理信用贷款的对象和额度,担保、抵押、质押中的一些非规范又不能平抑风险的规定和环节应尽快取消,特别是对信用度高的村(镇)的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老贷款户贷款更应当做到方便、快捷。
3、内部管理***策调整
建立农业不同领域生产活动的差别利率体系。国家规定了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而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逆向运用这一杠杆抑制农户的贷款行为,从而使农村经济组织、企业法人和农户三个不同主体的贷款利率体系成为“倒三角形”,农户贷款的高利率愈来愈使从事传统种养业生产的农民背上重负。遏制这种行为首要手段是依照《农业信贷***策纲要》,建立农业不同领域生产活动差别利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