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篇1
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办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8498
国内刊号:11-2831/TU
邮发代号:2-75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施工技术篇2
关键词:桩基;桩基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地面空间显得越来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人们不得不将眼光投向高层空间和地下空间。桩基础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送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沉降速率缓慢等特点。它能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以及机器的振动或动力作用,已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一、桩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打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桩沉入深度不足。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最终贯入度过大。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桩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其原因,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打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二、土建施工前的具体准备工作
1.在进行土建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建设***纸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确定相关的组织结构和机构人员以及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规划要用到的材料和机械,同时对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施工的进度也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2.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提前做好各项材料的进场以及施工前的质量检查工作,保证所有的材料可以在使用之前顺利进入施工场地并且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就是要根据在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做好钢筋、模板等材料的现场加工工作,确认现场放线的位置,检查已经埋设的设备是否正确运转,同时跟前期的施工人员进行联系,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
三、桩基础技术的探究
1.桩基础技术的选择原则
在土建项目的前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类型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的土建工程周边环境与现场环境,桩基础的选择对象也不一样,因此,可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条件,按照以下选择原则来确定桩基础的选择方案,具体原则如下。
(1)基础荷载量的有效控制。施工前,估算建筑上层部分给予基础的荷载大小以设计出对应的桩,因为基础荷载量是影响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根据土层条件制宜。由于建筑工程场地的实时地质条件,比如地下水位情况、桩端持力层深度、土壤成分等,会对桩的实际功能产生影响,故可依据各种桩结构的技术指标和参数,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类型。
(3)机械化设备制宜。对施工单位可用的桩基础设备进行评估,如果不能不足现有项目的需要,可就近调用,实在不行那就得考虑选购新机械。
(4)周边环境影响制宜。建筑工程的设桩操作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泥浆护壁的钻孔桩的实施,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泥水、沙石的有效处理。
(5)造价控制。结合建筑项目的建设投入成本以及建后回收利润,选用的桩型应即实惠又好用。
(6)工程进度控制制宜。土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工程进度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质量已是常见的难题,当工期短暂而环境允许时,可采用施工速度快的静压桩策略;当条件再宽松些,可利用应用范围较广、速度较快的人工挖孔桩。
2.桩基础技术对建筑周边环境的影响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在当前影响和未来潜在的影响:
(1)近期方面,其影响主要泛指短时期内对周围地基的挤压破坏以及对周边生活环境造成的生态破坏,甚至可能发生大气污染。桩基础在实际施工时,受到桩基的巨大机械压力的土层会产生定向位移和形变,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地基稳定,地基的变形加上施工中产生的晃动极有可能造成周边建筑物的墙面开裂、涂层脱落,严重的话还会致使城市地下管网的损坏,影响城市正常生活。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也是污染源之一,其管理不善后果很严重,另外建筑物的施工现场也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地。
(2)长远方面,桩基础对环境的影响是指对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即影响了新施工工艺和新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施工难度、施工期限、成本造价等方面的要求。其具体影响体现为:一方面,城管建设的加快缩短了一些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因而二次开发甚至多次开发的土地会显得极为特殊、稀有。不仅如此,建筑物附近的地下管道网、交通网的建设规模与更新速度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这时如果不加以研究和实地勘察,桩基础的草率使用会对整个建筑物周围经济的发展蒙上一层灰影。另一方面,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国,桩基础技术施工不当会破坏深埋于地下的未知珍贵文物,应该慎重。
结 语
本文介绍了桩基础的类型和土建施工技术,而对于在建筑中,如何具体选用,还应该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地基条件、设计要求以及材料供应等方面综合考虑,本着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的原则,科学的选用合理的处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还有更多更高科技的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等待我们去研究和开发,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新技术,力求更完美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跃川.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第12期
[2].潘祝伟.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
施工技术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灌浆技术;方法简述
中***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141-02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事业蓬勃发展,各地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于祖国大地之上,在水利工程为地方民众造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很多由于水利工程质量原因产生出来的问题也给了我们一定的警示,在我们肯定水利工程对于地方经济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它危害性,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为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一个有力的保证。
水利工程较比于其他建筑工程项目,其较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工程当地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对于水利工程,尤其是对于水利工程基础施工影响很大,很多水利工程都是由于基础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整个工程质量受到很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水利工程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而近些年来国内普遍采用灌浆施工技术来进行水利工程基础环节的施工,这种技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基础环节施工难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也间接保证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1 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与地质条件的制约性阐述
1)灌浆施工技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成基础施工难度,但是灌浆施工技术的优势要想得以充分发挥,除了需要施工人员有着较高专业素质和丰富的施工经验之外,也需要将该项技术与当地地质条件完美结合。例如在岩溶地区,目前国内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基础处理技术,现场施工人员多半还是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施工经验来指导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很难保证基础施工环节的质量。使用高压灌浆技术能够使得岩溶地区底下填充物变得更加密实,提高基础抗压强度,也能够使基础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渗性。
对于岩溶区域基础处理也可以使用高压旋喷式,该项技术是利用机械钻头旋钻深入地下,向地基内部喷射水泥浆,这项技术虽然能够更加高效的填实基础,但是也会在泥浆喷射过程中破坏原有的土层。而对于岩溶深度较小的岩溶地区,若使用灌浆技术则要首先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排出,然后再正常使用泥浆灌注;
2)灌浆施工技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限定在1h至3h,而岩缝灌浆要求每平方米至少有22至120Kg的水泥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般要对泥浆进行限流,灌注速度也应控制在15L/min之内,限流是为了让进入岩缝的水泥砂浆能够有足够的沉淀和凝结时间。同时也要对灌注泥浆的压力进行一定控制,降低水泥砂浆的流动速度,让砂浆能够倚靠自身的重力来引导其进入到指定施工部位。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灌浆施工中,水利砂浆的灌注数量,往往采用多次灌浆方法,有间隔、有步骤的完成灌注,间歇时间最长不应该超过8个小时。
上述灌浆方法在应对一般情况下的基础使用较为合适,但是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则显得适用性不足,在特殊情况下灌浆过程中的实际压力要比正常情况小,甚至有很多时候实际需要的灌浆压力要比预想的设计压力小很多,这个时候施工人员就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灌浆压力,确保水泥砂浆能够顺利进入到基础内部,并能够有充分凝结时间,避免由于灌浆压力不当而导致水泥砂浆达不到凝结要求,如果在进行的同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么就要按照设计的压力进行灌浆,这样才能够保障灌浆压力的合理应用,能够不断满足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
2 特殊条件下基础灌浆技术的使用
水利工程所在地往往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经常遇到的基础问题就是漏水问题,这是长久以来困扰和影响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的一个重大难题。而基础灌浆技术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一难题对于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国内在建水利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模袋和填充级配料方法。
模袋灌浆处理方法是使用由尼龙、聚丙烯等材料制成的模袋,在其中装入水泥砂浆,由于模袋具有较强的耐磨性,模袋在进入到基础内部的时候,相互之间由于挤压而产生激烈摩擦,在摩擦过程中模袋内部灌注的水泥砂浆水分逐渐流失,砂浆凝结速度也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逐渐提高,由于模袋对于内部水泥砂浆的限制和束缚作用,模袋内部的沙土会完好保留在模袋之中,从而起到阻塞溶度作用。
填充级配料技术顾名思义是采用能够作为填充物的水泥、粗砂或者是砾石等材料作为填充配料灌注到基础内部,在以往经常使用的填充级配料中,砾石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材料。在使用砾石作为填充材料时候要注意砾石的直径,选用适当颗粒大小的砾石作为填充物,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基础的整体性和抗渗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基础的抗压强度,节约施工成本。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单纯以砾石作为填充材料的配料没有起到良好的阻断漏水效果时,施工人员可以考虑使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的配料,这种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基础的抗渗能力,在基础内部形成反过滤层。
3 结论
随着近些年来水利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质量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施工人员给予了高度重视。灌浆技术在这种条件下得到了广泛使用,其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很多地质条件下的施工仍是凭借施工人员既往工程经验,这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水利施工技术人员,我们要通过努力来完善各项水利施工技术,在对基础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灌浆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基础的质量,从而为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合格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施工技术篇4
水利工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是我国最为基础的一项产业,其不仅在水利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修筑程序比较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或者质量方面的问题,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实际的操作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把握住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将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1.1不确定性
在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管理质量非常容易受到人为、自然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都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掌控,这也就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不确定性特点的重体现。
1.2管理范围较大
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到水利施工、建筑施工以及电力施工等多项内容,且在施工现场,还会涉及到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文化氛围、经济水文、法律法规以及利益分配等条件,管理的范围相对较广,难管理度也随之提升,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整个工程技术管理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采用对症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质量[1]。
1.3差异性
在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各个地区均有分布,且各个地区之间因为经济发展与地质条件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难以与统一的管理标准相适应,使得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难度增加。
2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意识较低
就我国而言,在大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技术意识淡薄的现象,虽然现在多数施工单位都在调整和要求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但是在施工进度和技术要求出现冲突或是资金紧张时,施工单位就会选择放弃技术的中心地位与主导地位,更注重施工的进度。
2.2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
技术管理不到位是当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都是工程的包工头掌握着技术管理的所有权利,因此,在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检查验收时,只需要包工头应付好了技术工程师就可以,而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控制工作却并未得到重视[2]。
2.3设计的方案变更过于频繁
在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或者施工人员会随意变更设计方案,虽然这些变更在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起的以优化工程本身的作用,但是也可能会因的为变更误差或者错误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加上设计方案更改后,与原方案对应的设备配制也需要进行调整,进而出现资源浪费或者技术无法跟方案相适应的问题。
2.4技术水平较低
先进的机械设备、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是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因素。而训练有素的施工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是施工单位的骨架,若施工单位没有完整的骨架,在实际的施工组织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的问题,而且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常识性错误,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工程的费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部门的人员配置造成影响,费用缺乏容易导致人力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最终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现多种漏洞,影响到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3]。
3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对策
3.1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承包商的技术水平是确保整个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整水平,就需要施工单位针对技术部门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因此,在正式的工程施工前,相关单位应该严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对技术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让其充分发挥检查监督与指导的作用,全方位考察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具体的运行情况,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如果发现违规操作,应该马上制止。此外,技术部门还应该将确保技术保证体系能够顺利进行的建议告知给承包商,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得到科学的指导。
3.2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1)在工程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填写《开工申请表》,在报表中附上具体的施工计划、方案、机械设备配置、进场人员以及材料准备情况等内容,并将表格交给到相关的部门审核。(2)施工单位在某个分部工程施工前,应该把具体的施工布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交给工程师,在得到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始施工[4]。
3.3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责
施工单位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就需要构建出一套与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内容都相关的制度。在工程施工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对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工程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与施工过程安排的合性。施工时,对于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和参加施工的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管理的内容需涉及到施工人员具体的技术能力和各个部门开展的综合技术活动等,并在竣工阶段,对各个施工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总结。
3.4严格监控各个工序的具体施工情况
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同多个不同的施工环节组成,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施工的最后一关进行严格的把关,更应该对每一道施工工序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可以正常的运行,并对施工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行阶段性检查,对所有的值班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及技术工程师的到岗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保障水利工程的每个施工每个环节技术管理工作做到位[5]。
3.5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服务已经成为各类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但就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而言,信息化服务却并未得到重视,因此,施工单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在提高信息化服务的的水平。例如,利用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与通信资源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效率等。此外,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还应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度,提高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4结束语
总之,施工技术管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单位应该依据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分析与研究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补救效措施,确保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作者:罗媚 单位:清远市启源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存梁.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4):115-116.
[2]高晶莹.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5(22):132-133.
[3]董加桂.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46):268-269.
施工技术篇5
关键词:铁路陡坡路基抗滑桩,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及特点
本段路堑处在山区,自然坡度为30~450。表层(Q4el+dl)粉质粘土夹碎石;下伏泥质灰岩,解理裂隙发育,岩心破碎;地下水不发育。为保持堑坡稳定,左侧设桩板墙加固。抗滑桩间距5m,桩径2*2.25m,桩长13~23m,桩顶2m以下设上下两排锚索,锚索长17~22m,单根锚索吨位750KN,锚固段长9.5m,孔径130mm。
2.施工方案
1)施工中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人工挖孔的控制爆破技术、T形桩护壁施工、成孔后护壁处理、钢筋笼加工安装、混凝土的浇筑、锚索安放与张拉技术等。
2)总体施工方案分为6道工序:施工准备、桩孔开挖、护壁施做与处理、钢筋笼加工与吊装、桩身混凝土浇筑、锚索施工与张拉。
3.各工序施工技术
3.1施工准备
①尽量安排在旱季施工,先施工桩,然后开挖土石方,严禁先开挖土石方后做桩,路堑施工前应平整孔口地面。
②测量放样要准确无误,引出护桩。
③要设置对滑坡变形、移动的观测桩。
3.2桩孔开挖
①桩孔采取人工跳桩开挖,分节施工。
②孔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或孔深超过10m时,均应设置通风设备。
③孔内爆破既要保证桩孔自身安全,还要保证周围人员、房屋树木等物品的安全。为此采取以下措施:采用浅眼爆破,炮眼深度,硬岩层不得超过0.4m,软岩层不得超过0.6m;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3,达到使岩层松动即可,尽量不让岩渣飞出,孔口用竹排覆盖,竹排距孔口面要留高度不小于20cm的空隙,为使爆破瞬间的产生大量气体能及时排出。炮眼采取正方形布置,距孔壁不小于35cm,孔与孔间距应为孔深的1.5倍,且不小于60cm。所用炸药应为防水管状炸药,每个炮眼用药量严格限制在1/3管长以内。爆破采用导爆管、导火索、火雷管起爆。每个炮眼放一枚导爆管,然后将孔内所有导爆管汇集成束,引到孔口外面,再用一只(或两只)火雷管配上导火索与成束的导爆管捆在一起,这样在孔口点燃导火索就可以了。经过多次试验,该爆破方案安全可行。炮眼装完炸药后一定要用粘土捣实封牢。
④爆破前,对炮眼附近的支撑应采取防护措施。护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爆破作业。一个孔内进行爆破作业时,其他孔内不得留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至安全地带。
⑤挖孔时,能不爆破尽量不爆破,爆破后如有边角部分确有人工无法开挖到位的,可采用微量炸药爆破即可。
3.3护壁施做与处理
①护壁要高出地面20~30cm,采取每节1.0 m的C15混凝土护壁,厚度不小于15cm。
②护壁应安设牢固,滑动面处的护壁应予以加强,承受较大推力的护壁和锁口的混凝土中应增加钢筋。挖孔和护壁必须交替连续作业,以防坍孔。
③护壁模板制作 桩身截面尺寸为:2.0*2.25m,靠路基侧两端另设0.3*0.4m的挡块,因为挡块部分和靠近路基侧的一面要必须是平面的,而另外三面才可以采用适合采用方桩通用模板(上口小下大的结构形式)。在挡块部分要加工成一块倒梯形模板(尺寸为上底宽0.4m、下底宽0.3m、高1.0m)和一块矩形模板(尺寸为0.4*1.0m),在每块模板上部分别预留一个大约0.20*0.20m的开口,在靠路基侧的模板尺寸为1.0*2.6m,在模板上部预留二~三个宽*高=0.25*0.20m的开口。
④安装模板时在底脚要预留一排孔眼,便于固定模板,在模板与孔壁之间要设置临时内支撑(短木棍),在模板之间要设横向支撑。
⑤由于每一节护壁混凝土用量少,采用人工现场拌制混凝土,现拌现浇。分层捣实,收尾时将预留开口处混凝土补平。
⑥护壁浇筑一般安排在下午进行,浇完混凝土后可以有一个晚上的凝固时间。
⑦因为护壁的施工是分节进行的,接缝很多,必须另行处理。分两步进行处理,第一步,对不平的地方进行粗略整平,重点处理接缝;第二步,在需要拆除护壁的部分铺设一层宝丽板,用钢钉固定,接缝处用胶带纸封牢,以防漏浆,达到表面整齐美观的效果。
3.4钢筋笼加工与吊装
①由于钢筋笼太重(最重的达14.3吨),配筋又密,而且护壁有的部分还铺设了宝丽板,这给加工和吊装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②钢筋笼加工吊装方案:桩身下部钢筋笼采取在钢筋加工场做,竖向主筋采取三根或两根焊接成束在桩孔内安装,上部钢筋笼采取先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在桩孔内进行焊接安装。
③方案优点:可以保证不会破坏铺设的宝丽板保护层厚度,更重要的是钢筋笼不会变形。缺点:桩孔内安装时间较长,吊机使用台班较多,孔内作业环境较小、时间长,焊接时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
④针对该方案的不足处采取以下措施:把必须使用吊机作业的项目尽量集中,尽可能缩短使用吊机时间;采取空压机通风换气,保持孔内空气良好,另外在孔内搭设临时工作平台,定时换人作业,一般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2小时。
3.5桩身混凝土浇筑
①浇筑方案:采取集中场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到现场,吊机吊送到桩孔口,串筒辅助下滑到孔内,分层浇筑。
②桩身浇筑前要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在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采取容量大约1立方的料斗从运输车接混合料,用吊车吊送到桩孔口,沿着预先设置好的串筒下落到浇筑面。要求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采取分层浇筑,层厚不得大于40cm。
③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依据有关规范和规程进行无损检测。
3.6锚索施工与张拉
①由于锚固桩上部设有两排锚索,要等上一排锚索施工完成后,方可开挖下一层的桩前土体。开挖土体后,在桩身进行锚索孔放样定位。
②锚索孔采用风动钻进,严禁采用水冲钻进,严格按照设计倾角(15°)、深度、孔径钻进成孔,钻至设计孔深后必须采用高压风吹孔,以清除孔内岩粉余碴。
③成孔后立即安放锚索入孔。在锚固段,每隔1.0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张拉段每隔1.0m用细钢丝绑扎,并将张拉段钢绞线放于内径46mm的波纹塑料软管内,管内注满黄油,以便进行张拉及防止钢绞线锈蚀。
④放入锚索束后应及时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压力注浆,一次注满锚固段和自由段,注浆压力为0.6~0.8MPa,要确保砂浆饱满、密实。
⑤外锚头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锚头顶面必须与锚索轴线垂直。
⑥锚索张拉施工时应先进行抗拔试验,以便取得岩层与砂浆体锚固体间的极限抗拔力,调整锚固段的长度。锚索张拉必须在孔内砂浆、外锚头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张拉应分级进行,每级按设计值的25%递增。每级稳定5分钟后,下一级才能进行,最后一级张拉120%,并稳定15分钟,间隔6~10天后再进行补偿张拉,然后锁定。
⑦封孔注浆时,注浆管必须插到底,注浆必须饱满。
4.结语
1)桩身开挖是施工技术的难点,控制爆破技术最难。为了解决该技术难题,查阅了许多有关文献资料,反复检算,又经过多次试爆,才定下方案。经过实践验证,所采取的爆破方案安全、高效、可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2)护壁处理、钢筋笼安装、混凝土浇筑、锚索张拉和封孔等工序也是桩身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序。宜万铁路这段抗滑桩施工方案严谨可行,施工控制严格,不仅保证了安全、质量和美观的要求,而且提高了效率,该项工程原定十个月的工期,结果只用了八个月就完成了,整整提前了两个月,节约机械台班、人工及管理费等成本大约50万元。现在该工程已经完工好几年了,抗滑桩非常稳定。由于质量优良,外表整齐美观 ,赢得了业主和参观者的多次好评。
【参考文献】
[1]实用土木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施工技术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目前,如何通过技术管理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已成值得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求首先要建立一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要使施工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从专业的技术管理角度得到规范,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各项环节的执行都能依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各项标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当中的技术管理还会把现代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与实际施工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更具时代性,能更好的解决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这样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问题,有利于管理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应用是施工顺利开展的保证,能够改进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并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技术管理可以改变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生产面貌,也改变了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由于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不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不能建立健全的与建筑相关的监管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责任制度。在人员配备上,没有很好的将技术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接,或者是在企业内部没能够按照岗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流程多人负责或者是一个环节无人负责的现象。
注意强化施工技术管理的意识
单位技术管理关系到单位的经济效益,必须加以强化。尤其是技术管理意识薄弱的单位,更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宽培训面(含所有技术员)。即要对技术管理人员、技工,进行技术、工艺和施工技术管理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技工熟悉工工艺,材料特性,提高技术操作及施工水平。
施工企业购买劣质施工材料
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性的购买一些低廉的施工材料,尤其是钢结构材料的选择上,因为优质钢材料的价格是劣质钢材料价格的好几倍,如果将这些劣质钢材料运用于普通民房建筑上还可以,如果是用到大型建筑上,则很容易引起质量问题,严重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年限。除了钢材料,施工所用砂子也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施工成本,用价格较低的石粉代替石砂,致使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容易引起建筑桩基的偏位以及建筑房顶的渗漏。
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不足
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含量的技术水平是工程能否定期完成,和质量能否保证的一个重要条件。工作经验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施工熟练程度和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解决等。技术水平则影响了施工人员的速度和创新发展意识。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就是说在我们做某一件事情失败后我们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我们在第二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就不会再失败。经验很重要,它需要我们在现实实践当中去慢慢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技术也是质量的又一个保证,没有高水平的技术,就没有高质量和完美的建筑,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先进的技术水平。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
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应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并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
2、做好施工***纸会审
理解设计意***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纸会审。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和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
3.建立安全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是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作为施工现场的主要监管部门,施工项目部对安全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建筑企业的最上层到施工现场,都应该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安全责任书。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每一级领导都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确保施工的安全。同时,设立一些不可缺少的安全设施,该投入的就应该投入。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当发生安全事故时,造成的损失远远比建安全设施的费用要大得多。同时,施工人员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
4.加强成本及工程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来全面实施进度计划。同时,要随时关注施工能力、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单元工程形象的实际进度等,还要根据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其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另外,为了不影响整体工期目标,要注意协调好分包的工程项目的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在保证质量符合要求以及工期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应。
5.重视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对竣工的项目工程要进行合理的检验与评定,就是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手段对完成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性和特征进行测定,通过对规定的质量标准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凡是与规定标准不相符的有关部位和工程,要在检查完后进行相关的加固补强,凡是与规定标准相符合的有关部位和工程,检查后予以通过,对满足优秀、良好标准的,给予优良的评价。
6、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6.1 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2 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6.3 实行行***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6.4 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施工中的每项工作,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兆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1(17)
施工技术篇7
关键词:桥梁工程;顶推法技术;应用
为了确保路桥投入使用后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制定和落实科学、合理的路桥施工技术控制措施,重视对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技术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关键施工技术的控制,以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1 顶推法施工的准备工作
1)顶推牵引装置是 ZL 系列中的自动连续顶推系统,是由主控系统和若干套泵站系统及若干千斤顶系统等构成。主要控制因素有:起顶架、千斤顶安装和调试、牵引索安装和调整等。为了不影响千斤顶的安装,在埋设起顶架时要准确定位;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安装千斤顶和各泵站,并进行调试;
2)桥箱梁的平稳安全滑移是以滑道及侧向限位保证的。主要的控制因素有:平整精确度、滑道标高、侧向限位安装等。在施工时,要准确计算出滑道顶标高,精确控制测量,要把平整度的误差缩小到 0.1mm 以内;及时正确的安装和完善侧向限位系统。
2顶推法的施工方法
按照施工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二种形式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
1)单点顶推。全桥纵向只设一个或一组顶推装置的施工方法充气芯模。顶推装置通常集中设置在梁段预制场附近的桥台或桥墩上,而在前方各墩上设置滑移支撑。顶推装置的构造有两种:一种是水平-竖向千斤顶法;另一种则是拉杆千斤顶法。水平-竖向千斤顶法的施工程序为顶梁,推移,落下竖直千斤顶和收回水平千斤顶的活塞杆。顶推时,升起竖直千斤顶活塞,临时支撑卸载,开动水平千斤顶去顶推竖直千斤顶,由于竖直千斤顶下面设有滑道,千斤顶的上面装有一块橡胶板,所有竖直千斤顶在前进过程中会带动梁体向前移动。当水平千斤顶达到最大行程时,降下竖直千斤顶活塞,使梁体落在临时支撑上,收回水平千斤顶活塞,带动竖直千斤顶后移,回到原来位置,如此反复不断地将梁顶推到设计位置。
2)多点顶推。利用设置在部分墩顶上的水平千斤顶及其自动牵引装置牵引顶推传力索,通过主控台的集中控制,将制梁台座上制好的梁段,在滑道上一节一节地不断向前顶进,直至全联梁顶推到位,再起梁,拆除滑道,安装支座,落梁,调整支座反力,完成整联梁的架设。采用一套液压与电路相结合的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分级调压,保证同时启动、同步前进、同时停止。意外急停措施:各机组和观测点上,触发任一急停按钮,全部机组能同时停止工作,其特点为每个桥墩在顶推过程中承受的水平力较小,可在柔性墩上实施多点顶推,多点顶推施工需要的施工设备相对吨位较小,方便运输,也容易获取,因此,今年来我国使用这种方式较多。多点顶推施工的关键在于同步;多联桥的顶推,可以分联顶推,通联就位,也可联在一起顶推。
3 顶推施工过程控制
1)顶推施工操作是在箱梁预应力束张拉结束后,底模下降,穿牵引钢束,然后利用 240KN 油压千斤顶或自动连续千斤顶来调整牵引钢束的受力,开始顶推。在各墩点上都设置动力设备的水平千斤顶进行分点顶推;利用液压站上安装的电磁换向阀来控制油压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分级调压;通过指挥室电器总控台和各墩液压站的分控制并联,由对话机联系或色灯信号来指挥操作进行集中控制。在顶推前,启动动力摩阻系数按 5%,静阻系数按8%,根据支点的反力预算推力的吨位,各墩位准备就绪后把信号发送到主控台,主控台发出顶推指令,各墩的千斤顶开始同步工作,根据所需的推力加大吨位,梁体开始向前移动,启动后的摩擦系数减小,可以降低各墩千斤顶的出力大小来改变适应摩擦力变化,使梁体平稳前移,各墩也实现了同步顶推。
2)顶推中测量控制的主要因素有:各墩顶与梁体中心线的偏位。在梁体推进中,侧向限位要把中心线偏位控制在 1cm 内,控制每个千斤顶都要同步顶推,各墩顶的偏位都要在设计范围内。在箱梁顶进时,测量人员要随时检测梁体中心线位置和各墩的偏位,在中心线偏离时,要及时的调整并锁定。在顶推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观测墩顶的瞬间偏位,一旦偏位超过设计值,就必须立刻停止施力,重新调整各墩顶的施力分布,把各墩的偏位保证在设计的要求范围内。
3)垫塞四氟板在顶推过程中非常重要,要使梁体平稳顶推,四氟板就要及时跟进垫塞,滑道和梁体间不能脱空。所以,四氟板的质量好坏会影响摩擦系数,和梁体的顶推顺利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4)顶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顺林的施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顶推中,梁体向前移动时要连续用四氟板垫塞移动,要组织施工人员按照标准认真进行,保证黑色面贴紧箱梁底板,白色一面贴住不锈钢滑板,两面千万不可放置错误;第二,顶推时,要测量顶推梁段的中线与各滑道顶的标准高度,要控制在既定标准范围内:导梁中线偏差小于 0.2cm;梁体中线偏差小于 0.2cm;相邻的两跨支点同侧滑移装置的顶面高差 ±0.1cm;同墩支点滑移装置顶面高差 ±0.05cm;第三,顶推中,要是四氟板没有及时跟进,就立刻停止前移,把箱梁腹板顶起来,放入四氟板后再继续顶推前进;第四,四氟滑板的两面要保持清洁,一般用硅脂涂在白色面保持,以减少摩擦,切忌完成后不能用柴油或汽油进行四氟板的清洗;第五,顶推时,不断的进行千斤顶同步的加力顶推,如果箱梁处于不动与动的临界点时,一定要保持千斤顶油压稳定性,防止由于千斤顶的不稳定造成箱梁变速推进中对其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人为的破坏。这一步骤主要是由主墩千斤顶同时进行加力,然后其他各千斤顶逐步的加力,并且保持加力稳定;第六,每一节段的箱梁顶推开始时,要进行稳定性测试,实验性的推进 5cm 后停止下来,回油,然后再推进 5cm 再停止下来,回油,如此反复的进行几次后,检查设备及滑动面是否完好与稳定,确定完好后开始正式的顶推;第七,如果导梁杆件螺丝松动、变形或导梁和箱梁连结处有变形、混凝土开裂等情况出现,要立刻停止顶推,及时处理。
4 顶推过程中的重点控制点
首先,观测位移。墩顶的水平偏移和梁体的中线偏移都会影响到位移的观测,前两段的顶推因为没有侧向限位,比较容易产生偏移,顶推时要用倒链或千斤顶进行调整,在进入到安装侧向限位后,控制位移就简单了许多。相对重要的是对墩顶位移的观测,其主要方法是按照设计允许范围,预测算出最大偏位值,然后换算坐标,观测施力后梁体的移动范围,位移在超出最大偏位值时马上停止,进行重新调整。
其次,施加顶推力。决定顶推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每一工况各墩顶的支点反力,所以要根据总摩擦力来确定千斤顶的数量,千斤顶牵引力大小则由各支点反力与摩擦力两个因素决定,这些都是由油表来反映。顶推采用连续推顶千斤顶,在使用之前,要根据要求进行位置标定,一墩一站两顶,由总控台对所有泵站进行控制,控制其一起作业和分别调整。
5 结论
箱梁结构施工采用顶推架梁法,合理安排了主体工程施工与顶推施工和墩台施工同步进行,缩短了工期。采用此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各桥墩墩顶允许承受的水平力的能力,不用设置大吨位的顶推锚固设施。也可以把现场复杂的制梁架设工作分段进行,使各施工工序周期性的循环作业,不仅不需要大型机械设施,也大大缩短了架梁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佳成.某桥梁工程连续箱梁采取连续顶推法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08(3).
[2]赵克康,刘彦民.并江大桥主桥顶推法施工技术总结[J].市***技术,1997(3).
[3]蔡享继.特大桥箱梁结构顶推法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
[4]刘大洋.顶推法施工工艺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7,03.
施工技术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中***分类号:TU74
毫无疑问,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施工技术管理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求:(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因此技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表现为:(1)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3)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一)责任化管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是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首要任务。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活动,通过循环技术措施,解决技术瓶颈。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施工***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的基础上把设计***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二)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为了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我们建议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三)确保足够技术投入。施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高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绿色建材”就是要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通常,人们对结构用料出于强度等危及建筑物安全因素考虑,重视的程度会高一些,而对材料的保温、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却有较少的考虑。另外对装饰材料往往忽略对放射性元素和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最终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四)加强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质量检查
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三、结语
施工技术篇9
1土木工程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预应力施工技术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体系之下,实现传统预应力向现代化预应力转变。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内部会涉及到预应力放置问题。一些工程建设跨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采用的预应力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创新。预应力创新主要体现在体外预应力有无粘结体,这种结构方式在施工建设中是一项重要问题,对施工建设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粘结体的体系中,其预应力生成的摩擦程度比较低,造成的损失很小。而无粘结体的体系所使用的是单根张拉技术,其操作起来也相当容易,同时摩擦造成的损失也不大。
2强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适应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这样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选择专业的网络人才对土木工程施工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施工建设主要力量。在现代技术影响下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只有在现代技术影响下才能够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3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完善。在专业知识指导下,实现对土木工程深基坑技术研究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可以逐步建立起桩与锚、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结构体系。在传统施工过程中这种施工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施工效率较低,但是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提升施工效率,强化施工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施工投入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设计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施工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特点提升对施工设备、材料、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使施工现场荷载等方面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要克服施工现场的限制,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突破现有施工技术,实现深坑支挡技术和预应力技术创新。
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使房屋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深基坑支挡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施工建设过程中地质条件较差通常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体系。同时也可以制定针对地下水位上下的不同类型***层宜采用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土木工程施工中,许多临时支挡的加固桩或地下支撑墙或永久性的支挡桩或支挡柱可以实施支挡与承重一体化支挡技术方案,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既能够满足支挡的需要和承重要求,提升施工建设的速度,使施工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支挡技术中,旋挖施工工艺在管控灌注桩施工中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案,但在利用旋挖灌柱桩施工中必须保证成孔质量,较少施工质量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6新型预应力技术在土工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主要表现为体外应力,是一种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在大跨度土木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道桥施工和特种结构施工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粘接体外预应力是体外预应力应用中的典范之一。这种预应力主要作用在管道结构外,这样产生的预应力摩擦相对较小,有利于后期进行施工维护。管道在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体系也是应用较多的体外预应力施工方式,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施工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单根无粘接摩擦损失相当小,体外预应力比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更加科学合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好。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新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技化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造价影响着施工建设的开展,并且能够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是技术提升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实现多元化渗透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自动化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自动化发展,实现了传统流水线建筑向标准化、工厂化的转变,优化了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施工技术篇10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项目;施工;节能技术;意义;应用;研究
前言
我国的社会形势良好,经济实力得到可提升,各个产业的发展十分稳定,社会各界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能源问题成为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国家对于节能方面的情况也十分重视,一再倡导构建节能环保型社会。人口的增长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对的建筑物,开展扩大再生产,建筑行业在快速的发展。由于该行业性质特殊,其对于能源的消耗极大,人们经济收入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建筑物的性能更加良好,功能全面,不仅实用,还需要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等,因此需要将节能技术融入到各项建筑施工中,减少能源的消耗,缓解现代社会能源紧张的情况,促进建筑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该类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设计十分有必要的。
1.工民建施工中运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资源丰富,能源储量大,但是人均资源及资源的占有量十分有限。各项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及时能源及资源的紧缺,其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对于能源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策、法律法规等,促进资源的开发,倡导节约能源,采用技术升级、抓好管理等方式,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行业是社会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其性质较为特殊,在能源消耗方面十分巨大,需要在其中推广应用,使得能源能够实现集约化应用,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共效应,强化社会节约能源的意识。另外,节能技术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其注重细节的把我,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消耗,还能够使得工程的施工活动更加顺利,优化工民建筑质的质量,提高施工各单位的经济效益[1]。
2.各项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节能技术在工民建功臣各种的运用,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将与之相关的自然资源全部加以利用,且建筑本身也具有环保属性。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节能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各种节能技术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利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较为常见的节能技术有以下几种:
2.1外墙围护技术
工民建筑的围护结构一般是只其建筑物的整个墙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建筑物。基于该项功能,面积也较大,需要运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才能实现其基本功能,并达到质量要求。因此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属于工民建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部分,可以在其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保温材料,达到墙体保温的目的。在开展保温技术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维护结构,把保温技术分为不同的类型,即外保温节能技术、内保温的节能技术。二者的性能、特点、使用的材料、施工方法等均有较大的区别。内保温技术是现在墙体中使用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使之与外界隔绝,避免内部和外界的能量交换,实现保温的目的。外保温是指将各种质量良好的保温防水材料运用于墙体的外部,其能够有效减少太阳直接辐射造成的室内温度升高问题,避免暴雨冲刷、水质浸透等情况损害到墙体。另外保温材料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墙体,避免外部的人为破坏、不可抗力的自然破坏等[2]。
2.2屋顶隔热技术
工民建建筑的能源消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环境,屋顶的太阳辐射则是即为重要的方面。太阳辐射使得房屋内部的温度升高,而需要消耗其他能源保持内部的温度,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觉更加舒适。可以利用空气层隔热的方式解决太阳辐射的问题,该技术的原理是阻断热量的传递,实现降温隔热的目标,需要投入的材料少,施工简单,经济效益较好。我国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效果十分显著。首先其能够在建筑物的各个不同部位进行隔热,如建筑的屋顶、大面积的墙体、窗户等,充分发挥出隔热功能。在保温功能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该效果一般是表现在墙体的施工方面。另外楼顶的隔热方式十分丰富,包括倒置型保温屋面、高效保温材料屋面、浮石砂保暖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等,将热量阻隔在外界,达到隔热的目的,且效果,较为显著[3]。
2.3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现代十分理想化的能源,其特点在于无污染、储量、可再生,并能够持续利用等,不仅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广泛的应用于工民建施工中,属于较为先进的技术,对于太阳能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利用太阳能基本上是先采用特殊的装置把太阳能收集起来,在将其连接至不同的设备上,实现其各项功能,并将遮阳技术、散热技术有机结合,降低室内温度,最终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4]。常用设备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其中太阳能热水器是先在屋顶设置装置,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并把能量集中在电能板中,将其连接至热水器,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减少烧热水消耗的电能、煤气或者其他能源等。太阳能发电则是在楼顶设置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把蓄电池和相关设备连接起来,该发电系统则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输出,为建筑设备及人们的生活设施提供电能,减少电能的消耗。太阳能设备一般价格偏高,但是从长远的利益上看,经济效益十分良好[5]。
3.总结
工民建工程作为现代建筑行业中十分普遍的项目,其一般规模较大,投入的资金较多,施工周期长,且涉及到各个部门,并需要各类人员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施工任务,属于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其中运用节能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是加建筑工程技术更加完善,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建筑成本,还能够不断的促进各种环保型材料的研究与推广,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因此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工民建施工中运用该类技术的意义,并提出了几项常用的技术,实践的施工中还需要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工程的情况,包括规模、特点、性质、施工技术水平、人员配置等,灵活的运用节能技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最大化的节能效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劲波,向小玲.四川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四川建筑.2009(05):66-67.
[2]黄传昆.关于建筑节能及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0(01):81-82.
[3]汪峰,周敦辉.浅谈工民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实际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