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篇1
1.药物的选择纳入案例分析教学的药物可以是各章节中重点和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如解表药中的麻黄、泻下药中的大黄等;也可以是与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或比较熟悉的药物,如消食药中的山楂、解表药中的生姜等;也可以是功效主治较多、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便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补气药中的人参、活血化瘀药中的丹参等。案例的选择合适的案例(病历)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切实对药物的教学有帮助,过于晦涩难懂的内容往往曲高和寡,使学习者反而失去兴趣;答案或结论的不唯一,可以启发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案例的综合性、交叉性要比较强,便于学习者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思考问题;要选择简练、简洁的案例,短小精悍即可,不可过多过滥。案例选择与教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2.选用单味药***疾病的案例此类案例可以使学生对药物的功效与应用有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认识,避免了多味药同时应用带来的干扰和授课时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例如,在讲解虎杖利湿退黄功效时,可引入虎杖单味使用***黄疸的一则验案,由此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本例患者如何诊断?辨证要点是什么?结合虎杖的药性特点,解释其为何能***此种疾病?通过学生讨论发言,就可以使其深刻理解虎杖药性微苦,微寒,主归肝胆经,善治湿热黄疸的特点。选用名家验案此类案例可以使学生在领略大师高超技艺的同时,加深对中药功用的认识。例如,在《石室秘录》中以白芍、当归***血痢,取其“滋肝而平木,则肝木得养,不来下克脾土,则土亦得养,而血痢自痊矣”。又如国医大师朱良春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无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肝肾两亏等各种证型恒以桑寄生30g为主药***,效如桴鼓,以此加深学生对桑寄生降压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3.开展病案式习题练习此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功效相似药物的认识和掌握,巩固了学习效果。例如,患者头痛,以两侧为重,连及双耳,伴有往来寒热,脉弦细,应选用的药物是:A柴胡,B羌活,C藁本,D葛根。此类习题可以体现***相同疾病(头痛)药物功效的横向比较,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药物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辨证思维能力,熟悉了鉴别用药。选择其他材料案例的选用不应拘泥和局限于单一的病案或病历,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取,如影视作品、传说典故、文学诗词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还可增强学生的“中医敏感性”,有助于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此外,也可以选取反面教材,比如中医药误诊误治案例、有毒中药致害的实例等,使学生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人文情怀和严谨认真的诊疗态度,对学生安全合理用药起到警示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引入及实施
1.引入技巧对于单味药的案例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机引入,如讲授三七时,可以插入云南白药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其止血功效的认识。对于案例中设计多种药物的案例,可以在相关药物讲解结束后,单独利用1~2节课时间引入案例,即以案例分析课的形式呈现。如在讲完清热药、理气药后,可以引入中药***痢疾的典型案例;在讲完泻下药、补虚药后,可以引入中药***便秘的典型验案等。
2.实施流程按照“呈现讨论表达评述”的顺序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将典型案例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再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案例教学的讲评应与传统课程较为枯燥的讲解有所区别,务必将药物回归于所展示的病例中,在病证和用药的讲解中注重学生整体辩证思维体系的构建。对于能力层级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渗透病案中体现的药物配伍原则和要点,以加深中医对遣药组方原则的认识。
三、讨论
1.案例教学的优势案例分析法又称为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过程,使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或理论,着力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方法。目前已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开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学生发言的积极评价,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在中药性能、功用认识上偏颇之处的及时纠正,比如单味药治病固然有效果甚好者,但切不可一概而论,引导学生明白了临床上多是利用药物之间的配伍而发挥协同作用来***疾病的,激起其对后续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技能,增强了记忆效果,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正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使其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实战模拟”的真实感和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案例教学的引入有助于帮助学生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经典和中药等理论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教学案例分析篇2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它的本质在于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系统性的总结,经过提炼后形成典型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授课中供学生分析、思考,以巩固并加深自身的理论知识。具体到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是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已经传授一定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用较为典型的会计业务实例,并与学生一起对这种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会计业务的内在规律性,提炼出会计理论,使学生掌握应用理论指导会计实践方法的一种教学思维。[1]由于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探索教育理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后,它在我国被广泛地运用到诸如法律、管理学、会计学等诸多学科的教学中。
二、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其自身的优势进行说明,会计案例教学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引入案例教学可促进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既注重会计理论性教学,同时又注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授课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战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判断,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思维、主动接收知识,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知识的最佳途径。随着会计案例教学实施所获得良好效果的不断显现,高校老师必然会更多地使用会计案例教学,从而促进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二,会计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当下的会计学科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记账员,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会计信息,为各种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丰富完整的信息内容。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更为全面的能力,而实践证明,会计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会计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教学案例是根据会计实际工作具有代表性的素材总结而来的,是会计实际活动的真实体现。这就使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在实际案例讨论中发现自己理论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查缺补漏和及时弥补。其次,会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分析讨论环节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完之后撰写分析报告的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使学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掌握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力。[2]第三,会计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校中的会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一毕业就开始教学,根本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在封闭的环境中,他们大多表现为是理论知识有余,而实际的会计操作不足。会计案例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会计实务资料并加以加工、整理,提炼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各种会计教学案例,同时还要依据会计实际业务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这个过程可促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教导学生分析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本身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
会计案例教学具有卓越的实施效果,其实施需要强大的科技及信息支撑,比如建立必要的会计教学案例库,不断对会计教学案例进行扩充和更新。再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室使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这些条件的具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都已不再是问题,这就实现了会计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三、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会计案例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领会案例,达到客观分析、准确判断的效果。还应考虑到会计案例教学毕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可在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熟悉案例,从而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准备工作还包括老师应做好案例的收集工作。一般来说,结合会计理论的实际案例可分为三类,即教学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和实习案例。教学案例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主要让学生参与谈论分析,以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案例的目的主要是对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复习和训练,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二)在课堂教学中对会计案例的分析讨论与总结
在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案例的基础上,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是学生开始***思考的重要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会计案例可使学生们的不同思维得到碰撞,使集体智慧得到集中,从而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筛选比较,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总结归纳会计案例是会计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个阶段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总结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的理论学习,明确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通过对分析讨论过程的回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
四、案例教学应用在会计教学中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理论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案例应兼具实践性、典型性、针对性及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透彻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选取出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恰当案例。
(二)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理论教学有其固有缺陷,但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答重点、难点问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脱离了理论教学,就会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以至于停留在表面现象而不能抓住事物本质。因此,会计案例教学并非一味注重实践教学,而是强调必须以理论教学提供的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为基础进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谁也不能替代谁,而是通过相互配合,合理分配达到相辅相成的良好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精心预备,准确把握。[4]
(三)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作用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很可能要花费较多的学时,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分析讨论就容易盲目。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讨论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每个学生各项能力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5]
(四)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应完善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现代化教学。在案例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增加知识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案例分析篇3
(一)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兴趣
47%的学生对地理课程案例教学是十分感兴趣,33%的学生感兴趣,15%的学生感觉一般,只有5%的学生没有兴趣。
(二)学生对活动的看法
在学生中,喜欢案例教学形式的占25.3%,希望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的占24.7%;也有部分同学觉得活动数量太多或者内容较为抽象的。
(三)学生认为活动实施情况
47%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全部实施,23%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基本实施,24%的学生认为活动是整合实施,6%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基本未实施。
(四)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活动类型
7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野外考察类的活动;5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参观调查类的活动;3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观察观测类的活动;5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动手制作类活动;4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专题讨论类的活动。
(五)学生希望开展的教学活动类型
学生希望开展的教学活动类型依次有:野外考察类活动、动手操作类活动、参观调查类活动、专题讨论类活动、观察观测类活动。
二、教师案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态度
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地理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构建地理思维,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把握,突出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特色。调查结果表明,有4%的教师认为中学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32%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有64%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可见,大多数的教师还没有清楚认识到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认为地理案例教学可能会占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间,或条件有限难以顺利开展等。还有小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少量的事例即可,还没有完全理解地理案例。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
地理教学应由最初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理念转变为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媒介,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性。通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具体的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理性认知上升为感性认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结果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50%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偶尔开展案例教学,35%的教师没有开展过地案例,只有15%的教师经常开展。而且在经常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师中,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可以看出,年轻教师接受新观念较快,而年龄稍大的教师却还是停留在只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上,用老观念及旧的教学模式,较少开展实践活动。
三、结论
(一)通过对学生调查所得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
1.学生对地理课上案例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
2.学生喜欢师生合作、探究的案例教学方法。
3.通过在地理课上开展案例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也了解了地理学与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通过对教师调查所得结论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
1.大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意识有待提高。学校应从教学指导入手,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指导。
教学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24-02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构成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基础课教学方法已由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逐步改为CAI课件和网络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在学时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但是,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仅仅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势必造成教师讲课速度加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而疲于记笔记,最终感觉一堂课下来只对其中的动画有点记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仍没有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会如何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科研生产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入社会能迅速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1829年的英国法学界,是指教学者选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制成教学案例,然后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引发学习者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案例作为媒介,辅助学生将学到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地用于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分析问题,在面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时能像一个分析化学家那样思考并解决问题。一个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选择、试样采集与制备、样品分析测定、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几个步骤,而目前以华东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合编的工科分析化学教材为代表的教科书偏重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测定技术,对于试样采集与制备、质量保证与控制方面着墨较少。实际分析工作中,由于试样状态、组成及各成分含量多寡的复杂性,实际试样的分析案例不仅是被测样品的定量分析测定过程,还包括试样的前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后处理。若沿用原有教材内容,学生接触实际分析化学工作后,由于对实际样品分析过程缺少全面性了解,就会出现学无所用的情况,对大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产生落差。所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让学生掌握完成一个试样测定的全面分析流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保证。我们根据实际样品分析程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次序,将最后两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合并,调整至第二章;将分析结果的质量保证和评价调整到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章节,作为第三章;同时增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学时,学时比例由9%调整到18%。在学生掌握了分析方法选择原则、试样采集与制备、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样品分析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案例的剖析讲授各种分析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实践结果表明,教学内容调整后培养的学生接触实际样品分析任务时,不再只会单一地根据试样组成选择分析方法,而是能从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开始全盘考虑分析方案,***完成一个样品的全分析过程,参加工作后能很快独挡一面开始工作。调整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见表1。
二、案例的来源与选择
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分析试样,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给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报告,以指导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原则遵循以下条件。首先,案例内容要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应,借助案例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深化分析化学基本理论。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深度。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如选择在应用化学、药学等相关领域均能涉及到的原材料、生产排污等样品的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掌握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普遍的应用性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特殊地位。案例的选择还要紧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到掌握分析化学技能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如奶制品中蛋白质和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等。这种案例的引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案例讲解型和案例讨论型。我们根据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式。大一化学分析为主的基础阶段,以案例讲解型为主;大三仪器分析阶段,以案例讨论型为主,采用项目参与的体验式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案例讲解型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内容:(1)系统讲解基本理论;(2)用问题式方法引入实际案例,或通过案例剖析进一步讲解重点和难点概念;(3)从实际案例基本理论或从基本理论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其中(1)、(2)两步不分先后,可以在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理论剖析实际案例;或根据教学需要先提出问题,交代案例概况讲解相关概念剖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将所学理论与实际事件有机结合,加快、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记忆。该阶段的案例选择行业性的成熟案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为辅,培养学生在面对科研和生产中的分析化学问题时,能以分析化学家的素质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型为主的阶段,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已进入教师的科研组,有些学生已开始关注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热门问题,所以适宜开展各种互动式的案例讨论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科研课题或感兴趣的行业问题,从拟定案例题目开始案例撰写设计案例实践案例总结。此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导航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融合,让学生在案例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
四、案例教学考核方法
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案例教学的思路进一步引入期末考试中。大一化学分析期末考试减少了概念性考题的比例,增加了“案例剖析”的新型综合测试题,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情况,考核方法不同。毕业后继续读研和继续从事化学化工类工作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他们也是积极配合、参与案例教学的群体。期末以提交案例报告的形式考核,要求一个分析任务要设计2~3个以上的分析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后,在案例报告后附结论性报告。针对毕业后转行和不能认真参与教学的学生,采用以基本概念为主、案例剖析为辅的闭卷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逐渐改变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走出考场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特别是大三的仪器分析结课考核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实践证明,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典型案例-讨论解决方法-建立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出能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本科生。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1996.
[2]李娜,刘锋,李克安.以案例教学教给学生分析化学家的思维方式[J].大学化学,2010,25(5):31-35.
[3]高琳.分析化学教学与实践案例分析关联性初探[J].科技文汇,2011,(9):105-110.
[4]武亚***,孙铁.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25.
教学案例分析篇5
——一起情绪失控案例处理及启示
摘要:一起学生情绪失控与老师冲突案例处理中,运用承认错误法、换位思考法对双方进行辅导到位,从中找到启示,要求做到严格自制冷静、确保尊严不失、给予理解宽容、学会情绪疏导、增强自信雄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春风化雨不漏,情绪失控不爆。
关键词:情绪失控;换位思考;情绪疏导
在课堂中,老师总是希望学生维持良好秩序,但有时却不得不面对尴尬:学生情绪失控,有伤同学友谊,更甚者伤师者的尊严。在这种境况下如何处理危机,既不扩大事情局面,又使当事学生得到妥当安抚,这是对教师临场应变机智提出的一大考验。可以说,学生情绪失控集中反映了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用心程度和对师生感情的重视程度。此外,学生情绪失控往往是瞬时性的,爆发的原因与方式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我们应该做到事前理顺、事中理智、事后理解,这样才能将情绪失控案件危害控制到最小。
一、案例描述:
英语课上,一名学生涛与旁边人成绩好的同学波说话,老师制止了,他停止了。之后波又做小动作,受到老师批评,他笑出声音,老师很生气,批评他说话,他说没有,与老师顶撞,两人一言来一语往。他说我没说话,老师说你笑;他说我是笑,但我不是说话;他说老师乱说,偏心……整个课堂失控。
二、处理方法:
由于事出突然但声音较大,我在教室隔壁的年段室发现此情况后,为不影响课堂教学,我将涛带离了教室到年段室。由于在教室外面我看到了大概,知道老师有些偏心。我先冷处理,不急着说话,先是倒了杯水给他,让涛坐下来,慢慢喝,拍拍肩说消消气。喝完了之后,他道出原委,跟我看到的相同。他认为老师偏心,对好同学不一样。我说如果班主任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向你道歉。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整个事件让课堂秩序全乱了,没法上课,你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还影响了全班,你愿意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呢?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种突发事情呢?而你说老师偏袒好生,这其实是你自己的想法,你在老师心中也一名好生呀,比如你跑步就特快,你要有自信心呀!你反思下自己行为吧。涛想了一会,对我说他知错了,要 向老师认错。很好,我说。
下课后,我又找到那名好生波,他也一直在惴惴不安之中,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说是他害了涛。我要他与涛一起向老师承认了错误,他答应了。我同时告诫两位同学课堂纪律应如何保持,不可以再发生类似的行为。
我再找到英语老师,先说涛刚才承认了错误的,要向你道歉,波也承认了错误,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同时我还悄悄告诉英语老师,以后课堂上发生这样的突发事件,不要激化矛盾,尽量化解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复杂当堂解决不了的,妥善搁置,留待课后解决,尽量少花费处理时间,保证教学秩序的迅速恢复。英语老师很大度地说:刚才我也是很过火的,只要改正就好的。一起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三、案例启示:
1、勇于承认错误,平息学生怒火
如果是因为你的过错而让对方发了火,那就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承诺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真的很抱歉,我刚才没调查清楚,是我的原因”。有些老师把承认错误视为软弱的表现,是承认失败与暴露不足。事实上,文过饰非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表现,它会使你失去改正的机会,而错误终究会表现出来,那时,你的信誉就会一落千丈。上述例子中我代英语老师向他道歉,是可以达到承认错误的效果的。因为他的情绪失控跟英语老师的偏心有关的,他的自尊心很强又很敏感,认为老师对他存有偏见。而我在处理中的冷处理,不急着说话,先是倒了杯水给他,让涛坐下来,慢慢喝,拍拍肩说消消气。我没有说类似“冷静”的话。对发脾气者所能说的最坏的话就是“冷静”,他们很有可能会对你大叫:“我本来就很冷静!”这些举动就是为了平息学生的怒火。
2、换位思考到位,感同深受理解
案例中,我让那位同学涛换位思考,如果他来当老师,会如何处理这种突发事情呢?这种思考后,他就更会理解当时他的发怒,理解为师者的不易,会理顺心中的怒气。我让他坐下来,就是尊重他的一个表现。我与他试途建立一个合作与平等的关系。这就为自己的说服开辟了一条不会遭到抗拒的途径,有利于对方冷静思考并接受你的想法,从而达到说服他们的目的。
3、严格自制冷静,确保尊严不失
如果他人的坏情绪让你失控,那么发泄自己的不满也许会让你觉得好受一些。但这于事无补,只会损害你的形象。当局面已不在你的掌控之中时,不要留下来做受害者。上述例子中,班主任与之争论有失尊严。局面失控时,更不能待在争论的第一线,只有暂停争论,继续上课,课后弄清事情的原委。这样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尊严,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4、给予理解宽容
面对学生情绪失控事件,就学生自身而言,它是一个心理宣泄与爆发的过程,也是调节心理、回归常态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上述那位学生涛,他的情绪失控跟班主任的偏心有关的,他的自尊心很强又很敏感,认为老师对他存有偏见,是一种积累后的爆发,他认为老师一直针对他。对这种同学要打开他的心扉,解开他的心结,只有足够的冷静与耐心,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才能做到心结解开。
5、学会情绪疏导
教师可以利用心理课或班会课授予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健康情绪的标准,并且因势利导教会他们分析、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宣泄法,哭、写日记、找人倾诉是很好的做法。时常保持乐观心境良好,遇事先给自己暗示与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伤害。预防学生情绪失控,学校最好还要培养专职的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来进一步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把情绪失控的实例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注重这个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热线电话,对学生的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予以专业的指导。设置心理发泄室,让学生把郁积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6、增强自信雄心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客观地评价自己,家长与老师都应当给予尊重、要多鼓励学生。当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孩子最想家长给予他的就是鼓励。有了鼓励,他们才会有勇气继续做下去;有了鼓励,自信心才会增强。上述那位学生涛,如果有足够的自信心,他也不会自认为是差生,认为老师对他存有偏见。
综观学生情绪失控的案例,无论是闪电式,还是蓄积式,均有不考虑后果的“激情爆发”的特点。在行为上,如果针对自己,可能是哭喊、出走、自残甚至轻生;如果针对别人,在程度上依次是骂、砸、打甚至是杀。所以学生情绪失控,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往往给他人或自己的身体和财物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由此可 知,预防比处理更重要。教师要善于把握情绪波动前奏、观察性格变化、分析作文或日记细节,及时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遇事后,我们应该做到事前理顺、事中理智、事后理解,这样才能将情绪失控案件危害控制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段如.当家长的情绪失控时[J].少年儿童研究,20__,1.
[2]朱海燕.学生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及对策[J].广东教育,20__,6.
[3]黄水琴.调整情绪重树自信[J].小学教学参考,20__,1.
[4]潘国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预防情绪失控[J].广东教育,20__,6.
教学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永辉 单位:江苏南通市启东南苑中学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观念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历程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然而真正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来研究,并大量用于教学实践的是哈佛大学商学院。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1919年正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商学教育,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MalvinT.Copeland)撰写并集结出版了商学院的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长达一百余年的MBA教育中,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管理学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制度引用了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又受之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与理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应试教育”体制。1979年我国工商行***代表团出访美国,将当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中国,案例教学法从此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生根发芽。经过35年的发展,案例教学已经运用到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中医学等众多领域。虽然案例教学法在中国国内起步较晚,但是三十余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可改进,需要推陈出新的地方也很多。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定义层出不穷,其表述方式也各有差异,但无论如何定义案例教学,它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掌握理论,总结管理的一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了,大学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不一,学生的基础各异,如何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呢?换而言之,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所使用的案例教学观就应该有差别,这种“差别”是为了让学生在适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高职教育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它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等等。在这种情况之下,管理学科的老师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就应该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就需要树立崭新的,适合高职教育管理学科特点的案例教学观。
二、树立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观
笔者曾在《科教文汇》2015年第10期下旬刊上发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现状研究》一文。此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案例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我国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发现现有的高职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固态,管理学科中的案例教学在固态的教育形式下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构架,要进行彻底的修正和改变还任重而道远,例如转变对待案例教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参与的状态,完善基础设施等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脚踏实地,按步奏计划整改才是务实之举。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促进案例的编写和对案例教学观念的理清。在这两项之中理清并树立高职教育案例教学的观念又是重中之重。什么是案例教学观?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案例教学观?所谓案例教学观,就是你想通过案例教学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当下中西方共同的案例教学观就是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决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实用性方向是无可异议的,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案例本身的局限性问题。案例虽然是真实事件的反映,但与实际情景任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它是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实时记录,就算这个案例本身被我们分析清楚了,然而同样的问题又将在什么时间发生呢?换句话说,一件事情的重复出现其几率是比较小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案例自身的实用性大大减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仔细考虑,我们想通过案例分析找到什么,得到什么?换而言之,我们需要的,属于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观是什么?笔者认为,绝对不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总结中国人的人性特征,只有把握住这点,才能够真正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此我们就可以树立一个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观了: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得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并且总结归纳案例中所述事件的文化背景与当事人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观念中了解文化背景总结人性特征尤为重要。因为管理的方法、理念是千变万化的,管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事件背后的文化依托以及这种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人性特征。孔子曾说“智者知人”,能深入地了解人,懂得人,其管理也就会因此而顺利。将梳理文化背景以及总结人性特征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项任务,是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施管理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选择。
三、新观念下的案例编写建议
有了上述案例教学观,再来编写案例就有的放矢了。此时我们会非常明确,案例编写不仅仅是要求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等问题,还要看能不能体现中国文化特征以及中国人性。这里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从中国人文名著中选取片段编写案例。案例教学法其实在我国古已有之,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传道授业之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故事,例如我们今天还常说的“塞翁失马”“暗度陈仓”等成语都是曾经被使用过的教学案例。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已然成了中国传承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渠道。像《论语》、《庄子》、《春秋》、《战国策》、《史记》等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案例库。虽然我国的古圣先贤们并没有把这套教学理念总结归纳命名为“案例教学法”,然而以真实、生动、可听的故事作为例子解析事理并吸纳经验,其本质思想已和西方的案例教学法并无二致了。为什么从人文名著中选取案例是一条捷径呢?它有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人文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承载着华夏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对学生了解固有文化背景铺垫了道路。第二,人文名著之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是其中有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这些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虚构的人物身上却有着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与人性特点,这为总结案例背后的人性特征提供了捷径,为了解中国人的“存在样态”提供了详案。在树立了新的案例教学观之后,有一点也需要正视和面对,任何学术理念,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与劣势,优点需要发扬与利用,劣势需要屏蔽和化解。例如我们讨论的案例教学法,西方的理念是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归纳管理的一般方法上,它是以案例的真实性为前提。我们树立的案例教学观念是以突出人性与固有文化背景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为出发点。它是建立在虚拟的环境中。两种案例教学法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强弱之别,主要看使用的对象能不能接纳,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文化氛围里选取哪一种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分析篇8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法学教育;功能;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66-02
一、案例分析法的内涵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也就是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的分析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推论出一般的原理。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律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时,可以针对法律案例的内容和法律案例涉及的法学知识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法律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既能掌握法学理论的精髓,又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纠纷。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应用所掌握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教学涉及的法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法律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功能
当今世界,英法美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种经验材料,学者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念,探究法律的渊源。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法学教育时宜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近年来,案例分析法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应该正视其优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实务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起点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打下较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尚不具备基本的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相关法律课程时,虽然也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但仅是为了证实所讲的法学原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法律教学具有以下功能:①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研究,组织讨论,领会案例中所蕴含的法学理论精神。②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众对象。教师在应用法律案例组织教学时要妥善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等方面;学生作为法律教学活动的受众对象,直接参与法律案例的讨论,发表自己对法律案例的观点,相互讨论学习。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抽象法学原理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法律问题,探求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的目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达到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案例分析法的步骤是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案例比较多,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分析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要点还未真正把握。主要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一是主体分析:涉案主体有哪些?二是法理分析: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三是责任分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四是启示分析:本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具体步骤:一是多渠道收集法律案例。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收集法律案例。教师也可以深入生活实践收集有关法律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编撰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二是对收集的法律案例进行取舍。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对已收集和编撰的法律案例进行筛选。因为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把收集到的所有法学案例都在课堂教学时加以讲授。在取舍教学案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优先选择最典型的法律案例。典型法律案例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探究复杂深奥的法理。所选的法律案例应当围绕法学教学目的,与相关的法学理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选取的法律案例应当具有正面的教育作用。所选取的法律案例要要有针对性,要能够为理解法学理论服务。三是对收集的法律案例合理应用。这一环节是采用案例分析法的关键环节。较常见的应用案例教学的步骤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法律案例加以说明,引出有关法学的基本理论。但在具体开展法律案例教学时,教师对法律案例的应用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应当根据授课对象所面临的具体情形,灵活加以应用。该方法要求教师在讨论中主要是引导讨论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并做好讨论总结。四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报告时,要求报告的内容要精练,注意以中立的态度客观评述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有针对性,要有依据,在报告中应将事实和结论区分开。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首部;二是正文;三是尾部。首部包括报告的标题和作者署名。标题要求能反映讼争的法律问题和理论问题,可以加副标题,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如刑法的案例分析报告标题:“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副标题是对一起刑事案件的法理评析”或“本案被告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民法标题:“对一起抵押担保纠纷的法理评析”或“驴友死亡,同行人应否担责?”正文是报告的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案情简介。这部分可以忽略。二是观点综述。要求介绍讼争双方的观点及理由,案件争议的焦点。三是评析。这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内容。要求针对所给案例,结合法律规定和所学法律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充分,条理要清楚,语言流畅。四是结论。根据第三部分的评析,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尾部要求写明注释和参考文献,署上完成的日期。
教师在法学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应当注意授课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因为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法律教学的效果。学员在法律案例教学中,转变角色,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法律案例中的位置考虑问题,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撰写一份较理想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法律案例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习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知识。案例分析法较好地解决了法律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法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兰璋.对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2]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5).
教学案例分析篇9
案例教学要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其中老师的准备任务又和学生不同。具体来说,老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对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举个例子,老师在备课《时间和位移》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选择“操场跑步”的位移案例,然后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有些学生擅长运动跑步,可以提问这些学生,“位移是指物体的位置变化,那么我们假设一个同学说从起点到终点跑了两圈,另一个同学说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四圈,那么他们的位置是否相同呢?”这个案例一抛出,学生们便意见相左,相同意见的学生自动地组成了一组,他们相互讨论,指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务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自身也要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把握教学的进程,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合作是关键
小组合作的方式已经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领域中,但是很多老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少老师只是把小组合作形式化、流程化,以至于学生将小组讨论当作是闲聊,完全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实际上,案例的分析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各种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能够相互碰撞,从而进一步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案例来学好物理。要知道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学生间开展实验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匀速直线运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老师需简单地跟学生交代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要求,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打出小黑点均匀分布的纸带。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学生会先自主地学习课本中的案例,小组内部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点以及失败的可能性,然后内部进行分工协作,从而尽可能地完成这次小比赛。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能使学生懂得在面对教学案例时从哪个方向思考或者寻找突破口,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评价是保障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而且自尊性也很强烈,物理老师应当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得以增强。具体来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错时,老师应当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而不是认为学生的良好表现是理所应当;同样在学生表现不够好时,老师也无需马上指责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打开思路,从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老是在教《能量守恒定律》这部分知识时,有学生坚持世界上会有“永动机”,这时老师切不可指责学生“你没有好好听课”,而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能量守恒,老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通过这种积极有效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更加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教学案例分析篇10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越来越感到高校的体育课要真正上好、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很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难度。首先随着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推行,每个上课班级的学生数越来越多,从过去的30人左右到现在的50人左右。其次,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发达地区的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接触得多,有些还进行过专项选项课学习,但有些地区的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最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些爱运动,有些却很少主动参与运动。过去常规教学步骤通常是:先集体讲解基本技术,再分组练习,再讲解后分组练习,最后分组比赛。总之教学的针对性差,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2运用团队比赛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1比赛教学法与团队比赛教学法
比赛教学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按照比赛的相关要求以及比赛的最大强度来完成平时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鲜明的竞争性。经常被用于演练或实践某一技术或战术,比赛双方一般都为临时分组。团队比赛教学法是按照团队理论通过比赛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相互合作、有若干成员组成的比赛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具备目标、人员、定位、权限、计划五个构成因素。通过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能够使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
2.2团队比赛教学法目标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因此团队比赛教学法的目标除了达到学校体育的目标外,还强调团队成员人文素质的提升,努力形成一个“完美的人”。成功的团队需要成员彼此相互合作、支援、扮演不同角色以完成任务。团队应该是互补性的结构,无论从身体素质、技战术掌握情况还是从个人能力来说,过于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优势非常单一,弱项也很明显。团队的力量就在于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团队比赛教学法实施步骤
把人数较多的俱乐部教学班分组成立长期的比赛或学习团队,让有特长的同学担任队长,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团队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通过教学比赛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展开问题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展开方式:比赛(创建学习情境、发现问题)练习(解决问题)再比赛再练习再比赛。具体步骤为:
(1)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进行比赛,发现面临的学习问题;
(2)明确自己的学习问题,在练习中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练习(小组或个人形式);
(3)若学习出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可与老师沟通解决;
(4)在提高的基础上,进行比赛,再发现面临的新的学习问题;
(5)调整教学形式再联系,直至掌握所学的教学内容。
2.4篮球团队比赛教学案例
我们从最常见的篮球俱乐部初级课程任选一个班进行试点,学生不分男女跨年级自由选课组成,人数52人,经常打篮球的学生12人,偶尔玩玩的26人,从没接触过的14人(女生8人)。具体教学步骤如下:成立团队:将52名学生分成8组即8个团队,每组选派1名打得较好的同学担任队长,然后由教师按每组1名女生、4至5名男生组成实力大致均等的8个队。
3制定比赛规则及各阶段团队比赛目标
(1)比赛规则:进行6对6的全场篮球比赛,多出1人的队轮流派1人做裁判(最终每个学生都必须经过几轮的裁判练习)。女生投进一球算5分。10分钟一节,每次课交叉打4场。赢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0分,课程结束按总积分确定比赛分值。
(2)各阶段的比赛目标:第一阶段:培养团队领导,熟悉篮球比赛基本规则,培养全体队员篮球运动兴趣。第二阶段:能积极参加课内外篮球锻炼,比赛中能运用各种技术动作。能运用简单的比赛战术。第三阶段:每个人均能进行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会进行简单的进攻和防守战术配合。
3.1篮球团队比赛教学案例分析
3.1.1团队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对于有篮球特长的学生由于担任了队长,他们从过去的只注重自己的发挥或表演逐渐成长为整个球队的灵魂。当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场比赛刚开始几乎都是这些队长在进行表演,那些女生和篮球基础不好的学生往往被冷落在一旁。这时教师及时提醒队长们的责任是照顾到每一位队员,要利用他们的能力抢球、分球到那些被冷落的学生,对队长的评价是他的队员是否都通过他的组织与照顾喜欢上了篮球运动。同时一些灵活的队长也逐渐发现规则蕴含的内涵,即帮助和保护女生投篮将获得更多的优势,***策的引导加上教师人文关怀的要求,队长们开始不再嫌弃打得不好的队员并积极主动找机会传球给女生,第一场比赛结束,女生的积极性果然被很快地调动起来了,队员之间的相互关怀、帮助使每个队员迅速融入了团队,通过比赛也帮助大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3.1.2团队比赛教学法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探索、创新的人文精神由于比赛是全场篮球赛,靠少数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强度的比赛成为很好的育人元素,团结拼搏、刚毅执着、顽强抗争、奉献上进的人文精神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通过比赛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被不断激发,队员们开始体会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分工合作即战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体现,队员们开始主动探讨篮球战术,这一阶段教师对于战术的讲解将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贯彻,比传统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3.1.3团队比赛教学法培养更多懂规则、会裁判、传播篮球文化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比赛中去,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规则,课外也会主动学习裁判知识,课堂随时提供的大量实践平台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去举行篮球阳光大联赛缺乏学生裁判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同时由于目前的俱乐部制选课采取了跨班级、年级的方式,因此大学篮球文化在课外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学校28片灯光篮球场每天直到晚上十点都是学生运动的身影。
3.1.4比赛有利于课内外锻炼一体化的推进要想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篮球水平,光靠体育课堂是不够的,团队比赛教学法主要通过课堂的组织练习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并培养篮球运动的兴趣,促进他们课外主动参与篮球运动,只有课内外的大量练习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篮球的技战术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时由于团队的建立也扩大了学生的交友面,便于大家课后锻炼的交流与学习。
3.1.5团队比赛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学生始终处于老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平台。而团队比赛则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商、合作与互动的过程。真正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融入了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无论是学习氛围、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根本的转变。
4团队比赛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4.1教师以引导为主、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等于教师对课堂失去指挥。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放羊式”的学生自由活动或自主比赛的情况。团队比赛教学法要求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适合学生的比赛方式,比赛既要紧跟教学内容,又能产生学习兴趣、掌握篮球技能。在比赛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即要保证比赛连续性活跃课堂气氛,又不能教学内容偏离课程计划,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2避免运动损伤、控制比赛强度
比赛过程中必须明确比赛规则,这是保证比赛流畅的必要因素。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很难在球场上约束自己的动作。所以要按照指定规则进行比赛。而比赛教学又是一项高强度的训练项目,所以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特别要跟学生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目的在于技术和战术的演练。
4.3注重团队建设、全员参与
成功的团队是通过把不同性格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方式组成的,成功的团队必须包括担任不同角色的人。一个团队中,如果没有“组织者”,团队就像一盘散沙。如果没有“评估者”,团队成员的业绩就无法评定;如果没有“实施者”,团队就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应指导比赛团队的建设,如可以经常交换角色,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