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篇1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
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不严,使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
2.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
3.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外部会计监督包括***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府部门会计监督方面,***府部门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府部门监督中***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了***府部门***形象。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执业质量较差。
5.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绩,一方面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
6.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
2.全面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作出必要规定。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应顺应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如衍生金融工具、商誉、人力资源等尽快加以研究,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新晨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首先,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位。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财***、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信息失真篇2
首先,审计工作能够在被审计单位并未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之前,主动的向单位管理人员给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借助于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采集更多的一手材料,进而真正及时找出其中的风险隐患,借助于风险分析才能够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审计计划,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其次,借助于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更好的发现与纠正问题,让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坚持遵纪守法,贯彻落实相关制度规范,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实施客观的会计核算,同时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确保财务报表中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在此,对内控管理系统是否完善予以更加科学的评价。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依靠采集相关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借助于流程***法、调查法以及记述法等手段,对内控管理体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之处,及时发现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并最终给出改进的建议。全面性评测一般来说是为了验证单位内控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1]。
最后,审计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真正参与其中,对会计风险予以有效控制。在现代管理理念下,单位建立了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机制,审计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承担风险控制职能。
二、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对策
(一)完善会计监督
第一应当强化内部管控,构建由会计工作人员行使的,对单位领导直接负责的,确保本单位资产安全的内控管理机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予以严格控制,完善财产物资、财务收支,对财会人员实施定期审计;第二必须要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府监管的重点是强化中介机构的管理同时借助于中介机构来了解与监管企业的内部控制;第三应当充分发挥出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会计监督功能,健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营造出更加和谐公平的环境,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让会计人员能够对单位的财务和纳税行为予以监督。另外还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会计人员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二)强化法律责任
首先,从责任承担着角度出发,企业董事会以及管理者能够对外承担责任,包括内控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进一步发挥出审计作用的责任。国家《审计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审计人员应当获得被审计单位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所以,国家审计的特殊属性也决定了要进一步发挥出国家审计工作的价值,就应当强化责任承担着的责任。其次,从国家审计职能角度而言,国家审计职能主要是是服务。国家审计不仅是代表国家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监管工作,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财务报表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策法规的遵守情况予以合理评价,从而为被审计单位领导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决策支持,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出现。最后,应当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让财会工作者可以真正认识到提供正确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三)确保审计***
审计部门必须确保自身的***性,审计回避是保持审计***性的重要防线。审计机关应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需要回避情形、申报渠道、审核流程、回避方式以及违规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规范,指导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审计人员也要充分认识??计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审计中遇到直系亲情、直接利益、自理业务等有可能损害审计***性情形的,应主动向审计机关报告,并自觉执行审计机关决定。审计机关还应建立审计人员交流制度,实行人员定期轮岗、单位定期轮审等审前预防性措施,避免审计人员长期审计同一家单位,保持审计的***性[2]。
(四)创新管理体制
首先,应当积极推行落实单位会计人员委任机制,如此才能够确保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可以***行使自身职权,会计人员的委任和调动必须要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负责,从而确保会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不会因为受到单位领导的影响和干涉。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委任机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确保会计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其次,应当对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考评,确保会计工作者能够主动自觉的规范自身工作行为,让他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职责,进而在制度与组织的双重保障之下促进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提升,防止会计人员存在滥用职权的现象出现。
会计信息失真篇3
一、问题提出
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建设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伊始,人们责备的目光就投向了属于企业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以及用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然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和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却末能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站在理论研究的角度,科学界定会计信息“具真(具有真实性)”与“失真(失去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是认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从不同经济层面分析制约、左右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二、理论前提:会计信息“具真”与“失真”的判断标准
1.主要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
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并试***界定“真实性”标准的含义。
为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该公告中,FASB正式将“反映真实性(representationalfaithfulness)”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并确立了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以下观点:①认为真实性“就是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②认为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立性”等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之一。③反映真实性存在“反映真实性的程度”、“精确和不肯定性”“偏向的影响”、“完整性”等问题。该公告分别进行了阐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在1989年7月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真实反映”作为“可靠性”质量特征的首要内容,并认为: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②由于“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信息的计量和列报技术的设计与运用,存在内在困难”,所以“大多数财务信息都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所拟反映情况的风险”。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正面界定会计信息“真实性”之所指。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其并未解释会计核算所要求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含义。
据此可以得出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标准的几点初步结论:①尽管不同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明确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但其各自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含义值得进一步研究。②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者总是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认为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可靠的信息首先必须是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反映真实”特征存在“程度”问题与“风险”问题。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真实程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具有差别,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地“再现”企业经济活动的要求具有“风险性”。
2.“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概念的存在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反映真实”的“风险”问题,因而有必要区分会计信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不同要求。
会计信息"绝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本来面目的"再现"。这种"绝对真实"是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表现。实际上,绝对真实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真实性“。而且,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
“相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其以“不歪曲”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基本判别标准。相对真实是一种现实的“真实性“。在会计实务中,相对真实的判别标准是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是否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来进行,是否符合会计标准的要求。因而,相对真实也可称为“合法性真实“。对于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则达到了”可接受真实程度“。
区分“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标准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于会计学者、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而言,“绝对真实”是其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终极目标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的最高目标,就是制定出在确保实现会计目标前提下,能够产生“绝对真实”信息的会计行为标准。追求“绝对真实”,正是不断优化会计准则,不断提高会计制度质量的动力。
第二,“相对真实”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的最低要求,也是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要求。就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而言,其制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必须能够导致“相对真实”的信息。否则,依据其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信息歪曲了“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
第三,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而言,会计信息“真实性”意味着其必须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要求,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达到“合法性真实”的要
求。实际上,会计人员只要严格而准确地按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报告,其行为和结果都应当被认为是“合法”的,其会计信息也是“相对真实”的。以“绝对真实”信息质量标准来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3.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把握
用量化标准看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它本身不可能是一个绝对数,而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值”。这个区间值的上限是"绝对真实程度",下限是"可接受真实程度"(即合法性真实)。当会计信息质量低于“可接受真实程度”(合法性真实)时,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应当在“合法性真实”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会计信息更高程度的“真实性”,这是由会计学者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等所决定的;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则必须便会计信息质量达到“可接受真实程度”,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这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等所决定的。
三、原因分析: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解剖
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出发,有必要确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以为,区分“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十分必要。前者是指“蓄意造假”或“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这是我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追根溯源”的主要方面。后者则是指“非故意的过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企业会计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与企业、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应将企业会计系统置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将企业置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考察。
从宏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判断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状况,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往往是根本性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判断: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程度。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关系制度的确立,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等等。②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程度。包括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及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③投资者行为理性化程度。包括投资者群体的理性投资理念,投资风险防范与约束机制,等等。④法律约束的有效性。包括对资本市场各个参与者行为的法律约束,对资本市场监管者的法律约束,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法律约束,等等。
从微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判断影响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各个决定性因素是否以合理的方式存在,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现代大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内部产权规制、企业创新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等;从企业会计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企业会计***策选择机制、会计核算规范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等。
笔者认为,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在于:
(1)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主要包括:①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大量存在;②市场管理者及监管者的非理;③市场参与者的非市场经济意识。
(2)“人的有限理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主要包括:①经营者利益与产权所有者利益的矛盾;②经营者约束机制失灵;③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合理;④企业整个管理控制制度失效或虚设,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3)硬性法律法规制度的“软约束”。主要包括:①***不严;②***不及时;③对资本市场各参与者的法律约束失衡和软化。
四、基本结论,建议与思考
对于处于转型期间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刻不容缓。笔者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其主要根源尚不在会计系统与会计制度本身,而是左右企业会计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为此,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以及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
2.以企业作为***的市场主体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3.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4.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规)的同时,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
基于正在逐步建立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末能真正规范运作的市场化企业体系,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也是一种意料之中的结果。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而又敏感的特殊时期。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必须予以正确认识。
1.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制度建设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世界各国会计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低水准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环境中,同样也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正如用质量糟糕的菜刀肯定切不出样式好看的菜来,用质量上乘的菜刀却也未必会切出漂亮的菜样。在美国等会计准则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它们也十分重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往往通过极为严厉的法律法规来惩处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2.评价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其能否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几经风雨,但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其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会计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历史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会计信息失真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改革
一、从安然公司造假案透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公司做假账案,最终导致了这个能源行业龙头企业的破产。再一次,把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也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治理敲响了警钟。当然,会计信息失真,并不是安然公司一个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美国企业的问题。2001年,审计署对我国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竟有高达68%的企业存在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我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弱化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理想条件下,当社会上信息充分时,资源总会被投入到最有利于其增值保值的地方。然而,当信息失真时,可能会误导资源的流向,从而不能使资源投入到最合适的地方。
(二)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破坏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向社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因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会误导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降低公众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任度,造成整个经济社会的不稳定。
(三)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府通过会计信息,了解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策和税收***策。一旦会计信息失真,将有可能使***府的***策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法可谓是千变万化,但主要从会计原始资料,收入费用核算,资产的计价计提等几个方面做手脚。再一次回到安然公司造假的案例,透视安然公司一些典型的舞弊手法,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安然公司,主要通过空挂长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利用股权的回购和转让,操纵企业的利润;实施不具有经济实质的对冲交易,掩盖真实的投资损失等手法来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误导广大的投资者,从而虚假的实现企业预先设定的目标。
二、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会计信息,是从财务会计视角来看,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指导性的信息。对于企业来讲,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以及其他相关的补充性资料来呈现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评判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进而为制定下一步的经营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依据不同的标准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如果从失真的造假主体来看,分为主观性的失真和客观性的失真;然而如果从失真产生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会计处理过程失真和会计成分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企业产权中,各利益相关者存在利益冲突
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管理者,所有者,债权人,***府,甚至是广大的社会公众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这些群体中,管理者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薪酬待遇和职位的晋升;所有者关心自己投入的资本是否能够得到保值和增值;债权人关心自己资金的风险和收益;***府关心整个社会的产值和财***收入;广大的公众关心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和追求的经济价值不同,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冲突。然而,企业的管理者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群体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因而在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群体之间,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这就为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制造会计信息的失真创造了前提条件。更严重的是,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者的惩罚力度相对还比较小,使得管理者会计信息造假的收益远大于成本,因而作为经济人之一的企业管理者就会选择会计信息造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法律和监督机制的薄弱激励了企业管理者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2、监督与约束体系的不完善,使某些胆大妄为的造假者无“后顾之忧”
当前,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内部监督主要通过企业内部各行***结构的相互制衡和约束,而外部监督主要通过***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存在诸多弊病,企业内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甚至成为了一种表面的形式,而形成不了对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培育了滋生的土壤。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税务,财***,审计等部门彼此各自为***,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而且***府部门在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时,只从自己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很少关注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细节。个别注册会计师,本身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时,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甚至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自身利益,为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保驾护航”。另外,缺乏对会计监督部门的再监督,也是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识不强
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更好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也不可避免的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不良风气。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等一些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抬头,削弱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有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诚信意识,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假账;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信息优势,大肆捏造会计事实,侵吞公款,最终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和我国当前的改革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国内外学者提供了许多可行性的措施。本文主要想通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几点改革动向,引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措施,以期能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提供裨益。
1、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今年4月30日举行的中央***治局会议就指出;“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明晰产权,对企业中的产权进行界定,是解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方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到企业的产权结构中,使我国企业的产权结构多样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有功必奖,有错必罚”的企业环境,最终形成一个产权明确,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企业。尤其是,我国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产权被架空,同时又缺乏对企业管理者有效的监督,使得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权利极大。由于不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企业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有可能实施会计信息的造假,从而干出违法犯罪的事。
2、为了赢得***心,民心,进一步巩固***的执***地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前中国社会正进行着一场反腐***。未来反腐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套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使广大官员不敢腐,不能腐,直至达到不想腐的***治目标。乍一看上去,反腐是***治领域的问题,而会计信息失真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其实不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计信息的造假也是一种腐败。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看,会计信息造假是一个企业的问题,然而会计信息是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大环境中,它与腐败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信息失真,是造假者为了自己一己的私利,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永远在路上。因而对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一要看法制,二要看监督,从这两方面着手,二者有机结合,相信会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形成致命打击。
3、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新一届***府上台以来,也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氛围。2008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拷问着业界的良心,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部分企业信用链的薄弱。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兼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失真的会计信息,就如同假冒伪劣的商品,其对经济社会的危害,不亚于问题食品。建设会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教育,法律,内控等方面构建企业会计诚信体系。
五、结语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能够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单红茄.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防范[J].宁夏大学学报,2009.
[2]尚慧然.浅议会计信息失真与腐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3]蒋泽华.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建设[J].华东经济管理,2006,(5).
[4]周***.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方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7,(7).
[5]张宏禄.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
会计信息失真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原因,也有社会监管不力等客观因素,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的成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一)原始凭证失真。很多企业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审核流于形势,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仍据以入账,还有的甚至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二)财务账目失真。有的企业不按照***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和使用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三)会计报表失真。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这是一种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其危害性也最大。
(四)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表现在少计、漏计成本费用或虚列、多列成本费用。
(五)企业业绩失真。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粉饰业绩,逃避责任的现象,费用、资产损失等潜亏挂账。
(六)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对账外账、“小金库”已检查多年,国家三令五申,仍屡禁不绝,手段也愈加隐秘。形成账外账、“小金库”的渠道主要有:各种手续费收入、房租收入、大额存单的利息收入、资产变价收入、虚列费用套取现金等。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失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三)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信用危机
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投资列入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广大投资者与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延缓了它们的发展。
(四)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弱化了其竞争能力
企业正常经营需要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这才能知道公司的现状,对公司的财务分析是建立在对公司会计资料分析基础上的。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失真的分析结果,企业以其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无疑是危险的。失真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帐目上的漏洞
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是相关的利益集团力量“均衡”的结果。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抑制机会主义行为。而我国的会计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我国的会计准则,法规的制定总是滞后于会计问题的出现,使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明确规定,不同的人对此又有不同的理解和计量方法,给企业的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以可乘之机。
(二)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原因
企业外部的资源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源委托给企业经营人员经营管理,并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称为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同时为委托双方所使用,但是会计信息是由人编制的,人通过向委托人提供会计信息来解除对委托人的受托责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
(三)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弱化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现代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薄弱、观念弱化、监督手段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上,定性检查的多,定量检查的少,工作缺乏规范。另外,会计监督运行体制制约了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四)外部会计监督失效方面的原因
外部会计监督包括***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府监督方法过于行***化,不注重市场化,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行***手段在巨大监督成本的制约下,无法解决信息质量所存在的问题。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业务水平较低,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
有些不具备会计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业务不熟,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认识不全面,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导致会计核算资料不真实。新晨
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和创新会计法规制度体系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利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检验准则体系,以确定哪些准则过时、哪些准则内容需改进、哪些问题准则尚未涉及,并按轻重缓急逐一解决。更重要的是,准则制定机构要允许和鼓励用户参与准则的制定,维护准则的中立性。要继续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的明显特色。
(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
(三)促进相关主体认真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素质不高是众多主体进行造假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
一、继续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年检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着重介绍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第
二、加强学习并全面贯彻和实施新《会计法》。无论是***府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企业教育者、注册会计师,还是一般会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掌握新《会计法》,提高法律素质,做到懂法守法。
会计信息失真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措施
中***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所谓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不一致,包括特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相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其危害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
(一)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制作原始凭证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得以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二)财务账目失真。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内,没有严格按照***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三)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调整报表数字,编报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四)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失真主要的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费用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甚至通过人为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资产不符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首先,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的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实行。最后,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金钱观、物质观发生了极大变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断蔓延。在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会计人员丧失原则、丧失诚信,从而使会计丧失了立身之本。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首先是借款动机。为了获得银行支持,有些企业不得不粉饰会计报告,表现虚假的繁荣;其次是责任动机。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完成任务或体现业绩,在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获利、无法实现目标的情况下,求助于会计。会计则以与关联方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虚构收入,或单向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惜假收入、真纳税,或少转、不转有关的成本、费用,故意混淆不同成本项目、费用之间的分类等手段虚构利润,以完成或解除责任;最后还有纳税动机。为了减少所得税费用,众多企业采取了隐瞒收入、虚列费用、该调整的项目不调整等手段降低应税所得,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监督管理体系不协调。目前,我国对企业会计监督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1)***府监督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2)社会监督质量不高。(3)内部监督缺乏机制保证。
(四)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尚有差距。这主要表现在:(1)有些法律法规内容笼统,可操作性差,甚至存在缺陷。个别企业利用制度缺陷,采用合法但不合理的手段粉饰报表,操纵利润,虚构经济业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处罚力度小。违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的机会成本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3)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实施力度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会计信息失真。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增强敬业爱岗精神。人格的保证不仅仅靠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靠理性自觉,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操守。要确保会计从业人员诚信工作,就必须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会计人员的自我完善。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首先,明晰企业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其次,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加大会计监管力度。这就要求社会公众要加大审计力度,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同时,***府***门、国家审计机关加大监管力度,通过上下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惩处机制。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应该继续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同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补充惩处条款,加大造假成本。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失真篇7
一、国有企业会计失真的特点及其危害
近几年来,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的会计信息规范化管理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中仍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掩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真相,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款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形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而且还助长了虚假之风,腐蚀了干部队伍,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首先,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突出的表现为虚增利润、掩盖亏损;设置账外账;侵占流转税款;财务账目管理混乱等方面,使得国家宏观经济***策制定缺乏依据,导致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其次,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因素导致的失真行为;故意失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帐等所构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和其自身特有的经济性质决定,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企业和经济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会计信息难以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先配置资源的作用,危害股市的发展。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建设等都密切相关。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其经济利益,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
二、国有企业会计失真的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制环境缺陷的具体情况。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会计法规仍缺乏科学性,给会计信息失真留有了余地。现行会计法规部分内容模棱两可,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完善,人们尚不能完全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有法不依、***不严,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微小的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2、委托—关系太长
根据理论,出资者与决策者、经营者存在着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的目标不一致,当委托人无法完全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时,人就有可能做出违背委托人利益的事。我国的国有企业首先是由全体股民委托给国家或***府经营,而国家或***府最终委托给企业,由其负责经营。由于委托授权的层次太多,关系链太长,这就扩大了委托人与人、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的距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在会计信息自下而上传递过程中的扭曲现象,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3、内部会计监督系统不够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系统主要是指单位内部通过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内部会计监督系统的不健全会对企业领导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企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生产、供应、销售、存储的原始记录、计量、确认等会计基础工作得不到保障,各种错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核算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会计信息失真就可能由此产生。而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性,更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其会计监督的职能。
4、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人员之手。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往往不准确、不完整。甚至还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为了局部和个人利益故意违反财经法规,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任意修饰企业财务报表,歪曲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使会计信息丧失其真实性。
三、对国有企业会计失真的思考
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仅无法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需要,从而影响社会公众的微观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助长了虚假之风,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大***力度
法规制度的完善是制约和打击任何不良行为的最有效和规范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3],并规定了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这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了有力的法律保证。同时,要严格***,加大司法介入的力度,严防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任何健全完善的法律,如不能贯彻执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各***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会计信息的造假者及出具假审计报告的审计人员,该罚的罚,该法办的法办,决不能迁就。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作用。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要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从而使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自觉遵纪守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明晰产权,缩短委托—链
国有资产作为全民所有,由国家代为管理。但在实际运作中,所有者被支解、分散到各个行***机关手中。因此,可以考虑在人代会下设立国有资产经营委员会,把分散于各个不同行***机关手中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转移给***,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在保持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出资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授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出资者代表,向国有企业派出产权代表,并经法定程序进人董事会,贯彻出资人意志。***从行***部门***出来,把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通过任免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董事会成员实现其职能。[4]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其他投资主体一样,仅是国有企业的股东,减少行***干预,减少会计信息传递环节和转换次数,尽量减少会计信息生成和传递过程中自然和人为的扭曲,从而有效约束内部人权力,制止内部人利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控制体系
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基础。各级***府部门应组织力量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尽快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府部门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同时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加强审计力度,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免***力。其次,会计管理必须科学化、制度化,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同时建立严格的内部制约机制,内部管理制度要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应有授权、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控制、***检查等程序,对象应既包括企业内部普通员工和各级主管,又包括有关外部人员。第三,为了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提高会计报表质量,应当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变突击性审计为制度化、标准化的经常审计,逐步健全企业会计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最后,可实现国有大型企业和派驻子公司监事会、内部审计、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管体系,从而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会计信息失真篇8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1、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Accounting Information)是用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说过:“要有效的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源,在这个变化日益加快的社会中显示出日益趋强的重要性。任何形式的企业对内、对外都要披露适当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包括两个方面: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对外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不需要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一般都是发生在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本文中所涉及的会计信息仅限制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内容。
2、会计信息失真及分类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企业的经济真实是企业客观存在的经济事项及其状况。不管会计上如何反映经济事项,这个经济真实总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一切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投融资决策等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料综合分析上。在会计中,要反映的现象就是经济资源和债务,以及使这些资源和债务发生变动的业务和事项,当会计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就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形式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原始凭证失真失实,主要表现在内容虚假、以少报多、无中生有等现象;其次是帐务处理不规范,比如收入不入帐、不提折旧、乱摊成本等;第三是帐外设帐问题。比如“小金库”等现象;第四是会计报表不真实不完整。目前会计报表漏项、错栏、勾稽关系不对等情况较为普遍,甚至缺报、估报,各报表汇总上去,每到一级调整一次,最后报表上反映的情况与真实情况会有很大差异。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1、企业产权不明晰
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本原因。而只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因而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所以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拥有监督权。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制度转型期的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2、各产权主体信息不对称
公司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过程,只能通过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股东是“外部人”,企业管理层是“内部人”,股东对公司状况的了解程度不可能比得上管理层,股东只清楚管理层大致的经营状况。这样,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管理层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股东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由于这种博弈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股东就不能对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公司获利能力、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等做出可靠的判断,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去比较选择管理层。
3、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扼杀了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本的应有价值,这在经济转轨时期国企改革过程中已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作为企业控制资产的风险决策者,经营者承担了经营中的风险,也参与了利益的分享,但风险和收益是很不相称的,往往风险很大,因为国有企业几乎不存在破产风险,所以经营者承担的经营风险就几乎是全部的企业风险了,而收益只有很少,不比一般的员工多很多,由于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营者就会利用这种不完善谋私利,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因而形成企业外部的资源所有者(委托人)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资本)委托给企业经理人员(人)经营管理,并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这种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称为公司治理结构。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这套制度安排中扮演信息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会计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信息的真实程度。完善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相关性和可靠件的体制保证。
2、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
内部审计制度本质上说也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措施,但鉴于其在信息质量 控制方面的突出作用。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控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产生的基础是一样的,都是基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导致的所有权监督的需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管理、经营的日益复杂,内部审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最终发展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之一。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评价、监督、鉴证和防范功能,其中尤以监督和防范职能最为重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能发挥以下几个作用: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以及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可以发现内部人造假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合理、合法的披露;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对企业内部潜在的舞弊人员具有威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舞弊的发生;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错弊情况予以纠正和查处,能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3、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
结合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首先,严格处罚所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对于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和违规处罚予以更加明确的规定,这代表着处罚力度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会计信息的失真。但其要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还要依靠于指法者的严格程度。只有拥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企业违规被处罚的可能性,即处罚概率,则企业违规的平均利益才会减小,企业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才会增强,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改善监督方式,确定合理的复核范围。由于社会审计机构的专业性,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方式应更加侧重于社会审计监督。而由于目前社会审计机构的***性不够,社会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社会审计规范不够健全等因素的存在,社会审计人员不公正行为的发生概率较高。这便要求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抽查其审计结果,并对所发现的不公正者进行严厉的处罚,降低不公正行为的额外收益,才能提高其行为的公正性,保证监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严琛,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8年03期
[2]左继男,唐素香,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辽宁经济》,2007年01期
会计信息失真篇9
关键词 企业会计;会计信息;失真;内部监督;法制建设
中***分类号:F23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 (2008) 02-0080-03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主观上讲,受***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客观基础,人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对客观因素而言,主观因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更大 ,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探讨也将重点放在主观原因的分析上。
1. 客观原因
主要表现在会计学本身对事物的定性分析上具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定量分析上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具体的影响因素有:①变换不定的经济因素,使得会计的假设、前提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②在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时,存在一些主观判断、估计和预测,这种会计核算计量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因素,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③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性,导致了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涵不同,出现会计信息的差异。④会计原则的广泛适应性,使得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注入个人的主观因素判断。而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所以也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主观原因
如果说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会计系统内在的缺陷造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合法的、客观的,那么,由于人为地弄虚作假,故意制造假信息则是违规、违法的。这与客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警惕,加强管理控制。 一般而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有:①企业领导人受利益驱动而造假。企业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治资本。②企业主管部门和一些***府职能部门行***干预。一些部门为夸大***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③企业财务失控,内部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内部无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会计岗位的设置缺乏相互监督、内部无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导致有帐无物,有物无帐;有的贷款回笼不及时,往来账项长期不清, 形成大量呆坏帐;有的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财产大量损失,使企业背上沉重包袱。④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如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教育,致使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违规、违法的行为视而不见;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任用管理不合法,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也使会计信息缺乏一致性而失真。⑤监督力度弱化,缺乏机制制约。我国企业还没有普遍实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财***、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甚至对企业管理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部门不能坚持原则和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⑥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不能真正起到经济监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严格监管机制,并且也有部分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或职业道德低下,造成了在会计服务中不能很好地执行***审计的职责而伙同企业联合造假。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①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②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③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④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需要相应地不断提高。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本人认为解决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建立健全会计岗位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体制。强化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杜绝无证人员上岗和随意撤换会计人员的现象。同时,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与本单位有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导致会计人员不敢抵制违法行为。因此要推行会计委派制,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委派到企业任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会计。
3.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 ,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4.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达到净化会计市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业务与质量建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准则。
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普遍偏低,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同时,要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6.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素养明确, ***企分开,管理科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
会计信息失真篇10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多列成本、少计收入、调节利润等方式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事项的处理随意性较大,或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而弄虚作假等等。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那么,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呢?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规的建立除了借鉴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要注意法规制度的本土化与普及,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参加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讨论,努力使会计法规真正成为各方都认可、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法规;努力消除法规制度的“盲点”,使责任、权利、义务、处罚细则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制度性、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首先,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将对外提供真实信息作为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其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修养。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真正与企业共命运。因此,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不仅可以消除技术性原因等造成的非故意会计信息失真,而且可以对故意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形成威慑。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在加大行***处罚力度的同时,加大民事赔偿的力度,不仅对个人进行处罚,同时要对违规企业实行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经济补偿,从而推动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使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
另外,企业还应加强会计控制建设,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改变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公司业务运行则由经营者全权负责,财务总监与经营者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通过财务总监使所有者与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在财务总监制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控制的范围不仅仅是账、证、表的相互核对与审阅,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与控制、业务处理过程不相容职务的控制、事后的复核与分析控制、财产清查核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