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泵站肩负着一定区域内灌溉、防洪、除涝以及供水、调水的工作,在城市给水、排水和农田灌溉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工作当中起到合理调度与管理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可见,作为泵站施工主体的泵房施工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下面就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健全展开进一步讨论。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概述
作为泵站施工的主体,泵房施工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程序通常会按照下列程序开展:一是对道路和场地进行修筑和平整;二是将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设置出来,并进行测量放样工作;三是布设用于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四是开挖基坑,并将挖出的土石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堆放和利用;五是若遇到需要进行必要处理的松软土和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这类地基,则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认真处理。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气候、材料、人员、设备、技术、环境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内容都要在施工方案当中有所考虑和体现。可见施工方案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影响着整个泵房,甚至是泵站与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健全水利工程建设中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
(一)基础工程施工与地基施工的协调
1.施工程序在水利工程泵房基础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考虑到实际作业需要,往往需要按照施工规范协调好地基与基础工程这两者间的施工程序,具体施工程序如上文所述,先是对道路进行修筑、平整施工场地,然后着手施工平面的设置工作,同时开展高程控制网点工作与放样测量作业。在此基础上开始布设用于降低地下水位与排水的设施、开挖基坑、处理特殊地基等。2.施工排水系统泵站施工的前提是要具备干地施工条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排水性的良好,将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升上来,起到有效保护地基的作用,并在减少开挖工程量的同时,使岩基与建筑物基础二者有更为良好的结合。一旦施工排水问题处理不好,既会增加施工难度,又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给工程的运行管理留下问题隐患。施工排水同地基地质与开挖的程序、深度和外水位高度、地下水位高度、施工季节等都关联紧密[1]。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中规划与设置泵站施工区排水系统时应将施工地地形、地质条件与水文、气象以及排水量大小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其与场外排水系统的协调性与适应性;基坑要设置有截水沟;渠系上提水泵站建设中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地下水排除。基坑的排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初期排水,一种是经常性的排水,初期排水时排水量的构成有基坑或围堰范围内积水量与可能降水量以及抽水过程中围堰与地下渗水量等,需要通过一定计算才能将其确定下来[2]。在经常性排水工作开展中,要分别对渗流量与施工弃水量以及排水时的降水量进行计算,同时,降水量不能与施工弃水量叠加在一起;设备的选定需要将最大抽水强度确定下来,而最大抽水强度则要根据施工弃水量和降水量中数值较大者与渗流量相加之和来确定。此外,基坑的排水或降水要以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状况为依据选用不同的排水方法,如集水坑、井点法等,其中集水坑排水、降水的方法适用于无承压水地层,井点排水、降水的方法适用于砂、砂性土以及砂卵石这类有压承水地层。
(二)基坑开挖及相关问题的协调
1.基坑开挖在开挖基坑的时候,开挖断面必须同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以及基坑边坡稳定性要求相符合,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实际土质与气候情况以及施工情况为准在基坑底部留有保护层,厚度为0.1m-0.3m为宜,等到基础施工之前再将其分块,依次挖除掉。同时,基础底面部分不可超挖,也不可欠挖,当有局部位置出现超挖现象时可使用混凝土进行填筑;当基坑开挖过程中有异常现象或意外状况出现时要及时处理。另外,当气温低于0℃时,挖除基础保护层之后还要立即进行必要的防冻处理[3]。2.地基处理在泵房基础工程建设当中为使工程对于强度和抗渗性、整体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应对地基进行一定处理,以改善地基性能,且不同地基要以工程实际状况为依据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常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有换土夯实法和砂井预压法、振动水冲法、高压喷射灌浆法以及混凝土灌注桩法与强夯法等。其中若地基的软弱层并没有很厚,既可将其全部挖除,然后用黏土、砂土、砂壤土等进行回填,并做夯实处理,又可使用配置有缓冲装置与自动脱钩器与夯锤等部件的履带式起重机进行强夯处理。此外,当岩基与工程要求不相符合时,适宜采用的处理方法有回填混凝土、灌浆等。
(三)施工质量的控制
首先,做好地质勘察与设计工作。在确立项目的初期,一定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对地质层单位面积对力的承受强度进行估算,进而将整个水利工程的总吨位计算出来,为泵房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有力参考依据[4]。同时,泵房设计也是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工期、效益的主要因素,要注重设计人员的培训与筛选,在材料运用和施工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这些方面要从经济和质量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设计,力求在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在施工现场实行领导责任制。具体来说就是将质量责任逐级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需要提出的是,多人管理的制度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管理混乱的现象,既不利于团队建设,又不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所以,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中要采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的施工管理制度,在领导模式上要指定专门、唯一的负责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以及方案的统一策划与实施,助推施工队伍的团队建设以及施工人员专业性与责任意识的提升,给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基本管理保障。最后,贯彻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只实行领导责任制度并不能使泵房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为进一步降低管理难度,确保工程能够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还要重视个人的作用。所以,在认识到个人在岗位中作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将个人在施工当中的职责与权利、任务明确下来,并不断强化个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对工程施工的参与感与责任感、使命感,通过责任制度创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监督和人人奉献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在岗前、岗中和岗后分别针对质量问题采取培训、严查、审核三种管理方式,以保证每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实现逐层管理与考核。
三、结束语
泵房施工是泵站施工的主体部分,泵站施工又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泵房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视,尤其是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健全,统筹兼顾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基础上协调好各方面、各环节间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水利工程中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健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0):130-130.
[2]叶光华.水利工程泵站施工工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1471-1472.
[3]曹志勇,万春和.水利工程敞口式雨水泵房建筑结构设计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778-778.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施工方案;基础混凝土工程;砼的浇捣
【中***分类号】TU13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65-01
一、基础砼工程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砼基础施工前,会同有关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砼施工。基础砼施工中不得留施工缝,确保每一层砼初凝前就被上一层砼覆盖。墙板砼浇捣前用水泥砂浆套浆,施工中要做到“两个充分”、“三个可靠”、“四个畅通”。“两个充分”即:劳动力组织充分,材料、物资准备充分;“三个可靠”即:脚手平台可靠,机具设备可靠,技术措施可靠;“四个畅通”即:调度指挥畅通,浇捣下料畅通,电气水源线路畅通,现场道路畅通,以保证砼顺利浇捣,防止出现意外冷缝。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人员分三班制施工,人员配套在砼浇捣前列出详细名单,责任落实到人。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棒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施工。严禁通过振捣钢筋的方法来促使砼密实。基础浇捣时由中间向两侧分路浇捣,确保两个班组之间的新老连接。采用信息化施工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关键措施。为及时了解和控制砼的温升情况,在浇捣混凝土前,事先预埋测温设备,考虑在底板布置2个测温点,1个在砼中部,1个在表面。测中间温度的传感器在砼浇筑时埋入构件内。构件表面的测温点留Φ25深100mm的圆孔并灌入水,具置现场情况定,用JDC-2型电子测温仪测温。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随时检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采用覆盖草包及塑料薄膜等措施,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浇筑后三天内每隔4h测一次,以后每隔8h测一次,同时测出大气温度,共测7天。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差不超出规范要求的25℃。
1、对砼的要求:工程基础砼拌和机搭设位置见总平面***,砂石场隔墙用砖砌,加做砼腰箍和压顶。A、砼坍落度:控制在3~5Cm,并随季节适当调整。B、砼配合比:事先应向试验室申请级配试验,由试验室提供砼级配单,砼施工前应根据现场集料实际含水率等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经监理批准,形成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称量。C、水泥要求:水泥必须选用品质优良的品牌,水泥进场必须有质保单,并按品种、级别、出厂日期等进行检验,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他必要的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D、骨料要求:必须选用产地合适、品质优良的骨料,进场时必须按检验要求及时进行复试,并按品种、规格分开堆放。
2、砼试块制作要求: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 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每一楼层、同一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且根据施工需要适当留置拆模试件。
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并应用铁笼上锁固定。
4、C10砼垫层施工垫层混凝土层厚100mm,垫层连续浇筑。浇筑顺序:每个施工段均为单向退浇,不设施工缝。A、垫层砼施工紧跟土方工作之后进行,土方验收后及时进行砼浇筑B、砼浇筑前应先设定好标高,砼浇捣时采用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待收水后用木蟹打抹平整。
5、基础砼的浇捣①砼浇筑时应遵循先边角后中间及由下至上分层浇筑的施工原则。具体施工时均由西向东逐轴施工,昼夜不停,连续施工,直至完成。②砼的振捣方式:基础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面层再用小型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并表面木蟹槎平。振捣器振捣时,要掌握好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时间过短,将不能使混凝土振实,时间过长则可能使砼产生离析(即石子下沉,水泥浆上浮);各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间的距离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厘米,混凝土分层浇灌时,分层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振动器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施工现场施工期间如遇突然停电等特殊情况时,砼应采用人工插捣。③砼浇筑标高控制:在浇筑基础砼时,事先在基础梁模板上,柱插筋上设置好标高控制点标记,在砼浇捣过程中派专人负责基础梁面砼收头工作。④施工缝留置:基础浇砼过程中,如遇断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免不了要留施工缝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留设。施工缝留设位置原则上应该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即承台之间的基础梁的1/3梁长部位,施工缝留置时,应使施工缝垂直于结构件的轴线。
二、基础模板方案
所有模板支撑做到牢因稳定,横平竖直,上口标高用水平仪复测准确。剪力墙板采用木制九夹板,60*80方木龙骨加Φ48钢管固定,Φ12对穿螺栓间距600*800拉结,钢管支撑。柱模采用钢模,钢管抱箍,间距不大于600。顶板支模采用九夹板,梁用钢模,承重架采用Φ48*3.5钢管,立杆间距1.2m,水平方向牵杆步距不大于1.5m,另设扫地杆、剪刀撑。基础剪力墙板模板采用对穿螺栓固定,为防止此部位渗漏水,对穿螺栓均需满焊止水钢片。螺杆两端按墙厚位置设小木块,拆模后凿除木块,割除外部螺杆,用与砼同标号的防水砂浆补平。墙板封模前,必须先将水平施工缝清理干净,除去松动的石子,并整理好被移动的钢筋,严格复核预埋件、预留孔及安装预埋的各种部件。
三、基础钢筋工程
各种规格的钢筋进场后,必须有质保单,并进行外观检查,做好钢材的机械性能试验,做到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钢筋焊接做到先试焊,试验合格后再施焊。底板钢筋采用双面电弧焊,柱子钢筋采用压力电渣焊。
四、钢筋制作、运输及绑扎
基础钢筋全部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堆放时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钢筋严格按施工***和规范要求加工制作,保证对焊质量和接头位置。钢筋绑扎时采用塔吊运输到位。底部钢筋绑扎前应先在垫层上弹出排列控制线。柱、剪力墙插筋按垫层面上弹出标记绑扎,然后在上排钢筋面拉线调整,最后插筋与底板主筋电焊固定,柱插筋在承台、梁内按规定套箍筋,避雷接地按设计要求布设。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均由现场的操作棚加工,施工现场布筋并绑扎。①垫层砼达一定强度后,在其表面上划线,支模、铺放钢筋。②基础梁板钢筋采用搭接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复试。③钢筋绑扎按***纸要求进行,所有规格、尺寸、数量、间距必须核对准确。④上下部垂直钢筋应绑扎牢固,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构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砼保护层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⑤钢筋绑扎时应及时配合验收,以减少或避免返工,影响施工进度。⑥柱插筋按照垫层上所弹轴线及模板线排列绑扎,为确保位置正确,将柱主筋与面层筋点焊,并设定位箍、定位筋。
五、土方回填: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基础土方待基础工程验收完毕后进行,回填时须同一基槽两面同时回填,并且分层压实。土方回填严禁在水中回填,回填时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土质。
六、结束语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施工过程中应对症下药,加强管理,把基础混凝土施工作为一个特殊工序来控制。以上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提供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顺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孙文奇,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分析与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48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前期档案 管理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单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不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的先进经验,但对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现象伴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出台而得到了很大转变,各个单位也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也叫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是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前期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只有规范前期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前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的观念和认识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4.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和经费的原因,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不健全,档案人员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如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单位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应用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联合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竣工验收。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发挥最大效益。
三、如何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有了工程没有档案将后患无穷。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加强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3.定期召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会议。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汇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布署下步工作。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37
[中***分类号]G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府加大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档案数量不断增长,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成为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1 当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前期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在工程项目档案中,前期档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又称为工程准备阶段文件,主要是指工程开工之前和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立项材料、审批材料、勘察材料、设计材料与投标材料等,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现行前期档案管理体制产生于我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基础之上,并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前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长期以来,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心都在工程建设之上,没有抓好前期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存在的随意、随便性管理,使工程建设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前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工作常抓不懈,水平不断提升。
1.2 前期档案管理与建设速度脱节严重
当前我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前期档案管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存在严重脱节问题。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周期长,涉及诸多部门,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受经济利益趋势或工期所限,管理者一直重视工程建设速度,轻视工程档案,这就导致工程建设与基础设施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同步进行,这不仅影响前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其他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3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工程基础设施前期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工程基础设施前期档案资料需要管理人员及时整理,但是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偏低,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工程基础设施前期档案管理工作很复杂,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实际管理能力是无法胜任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不能满足工程基础设施前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必然会低下。
2 加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提高对前期档案管理的认识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对其认识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前期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档案管理人员应加深对前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了解,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认真研究档案管理规范,才能真正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2.2 完善前期档案管理体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档案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完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前期档案管理工作在精细化、常态化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前期档案管理工作重点,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实现前期档案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依。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对相关单位的前期档案管理进行监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
2.3 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队伍起着主导作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采集、整理、维护都需要管理人员去做。前期档案管理的综合性要求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前期档案管理工作实效。因此,务必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比如:可以采取考核制度、加强培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等措施,实现管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2.4 采用新技术,促进管理数字化
时代进步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积极采用新技术,这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工程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必然会导致前期档案大量增加,造成查阅不便、存贮空间不足、维护困难等问题,这就会增大管理成本,工作费时费力。推进管理数字化能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推行数字化以后,前期档案资料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里,解决了大量档案资料的存储问题,而且可以利用软件技术对前期档案进行归类,提高前期档案查阅的便捷性。
3 结 语
在新形势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只有不断提高对前期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建立完善的体制,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努力促进管理数字化,才能满足当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提高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英.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J].广东科技,2013(8).
[2]李殿波.浅谈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3(19).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渗漏现象;工艺流程;控制措施
中***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房屋、住宅和高层建筑等建筑物数量日益激增,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塔吊作为建筑工地中常见的起重设备,主要用来吊施工用得钢筋、木楞、脚手管等施工原材料的设备,是建筑施工现场必不可少的设备。但在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时常会出现渗漏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可能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加强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渗漏现象的控制力度,尽可能避免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渗漏现象。本文通过优化渗漏处理施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以供同行借鉴。
1 问题的产生
某工程建筑面积32070m2,施工期间有三台塔吊,有两台在基础底板里面,另一台在基础底板外。地下室基础底板顶标高原为-8.22m,据此项目部将塔吊基础顶标高设为-8.85m,在按照***纸施工完塔吊基础后,设计将地下室底板顶标高变更为-7.2m(见***1),变更后塔吊基础与地下室底板有1.65m的高差,项目部经认真研究讨论后决定采用实心砖砌240mm厚×1100mm高的砖胎膜,将塔吊基础部位预留的防水接头粘在砖胎膜上,使之与地下室底板的防水连接闭合,并用实心砖砌120mm厚的砖胎膜做防水保护层的方法施工。
***1 地下室基础
待塔吊拆除后,准备施工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时,检查发现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有渗漏现象。这时基础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降水井已封堵,降水设备已停用,地下水位已回升到-5.0m左右。而塔吊基础与地下室底板连接处渗漏的范围在-7.75m~-8.85m之间,即采用实心砖砌筑砖胎膜的部位,这一区域均在地下水位线以下。假如重新布置降水井,虽然能达到降水效果,但一是降水周期较长,二是成本较高,要在上部结构要求工期节点时间内完成降水施工并进行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渗漏问题的处理,施工难度比较大。
2 原因调查
项目部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针对连接处渗漏问题展开调查,找出造成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渗漏的主要原因:1)砖胎膜为120mm厚、1100mm高的实心砖,实心砖周围没有任何支撑加固措施。2)在施工过程中工人频繁过往,未采取有效的防止踩踏的措施,致使局部防水保护层砖胎膜倾倒。3)工人在清理塔吊基坑中的三钢工具及各种材料的过程中有磕碰到防水卷材的情况。4)由于工程地下水位在-5.0m左右,而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的防水在-7.75m~-8.85m之间,因此时的降水井已经填埋,致使处在水位线下且防水层局部受损的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受到地下水侧压力的挤压而渗漏。
3 处理方案比选
检查中从防水卷材背面可以看出,地下水从砖胎膜的砖缝里流出,出水点分散,出水量大。在地下水位高,出水点分散,出水量大的情况下,要做好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的防水处理及后续的混凝土工程,并保证基础不渗漏,必须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管理,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项目部提出了四种施工方案:
1)方案一:管井降水后处理。有利因素:降水效果好,为常用的施工方法,施工经验丰富,保障系数大。不利因素:受到施工场地的影响,在已浇的地下室底板上施工难度大,而且施工周期长,成本相对较高。2)方案二:利用高压注浆机注入特种防水涂料处理。有利因素:利用高压注浆机注入油性聚氨酯发泡止水剂,遇水膨胀,适用范围广泛。不利因素:渗漏处是防水层背面的砖缝,出水点分散,出水量大,钻孔量大,每150mm~200mm一个孔,止水效果不一定能保证。3)方案三:凿开砖膜布放抽水管,分步堵漏方案。有利因素:在砖胎膜上剔凿积水坑,布放抽水管,资金投入少,施工周期短,风险小。不利因素:剔凿砖胎膜、布管抽水、防水施工和混凝土浇筑需要及时,工种之间交接稍有延误,容易出现返工现象。4)方案四:分层浇筑,采用堵漏灵封堵后再浇筑。有利因素:操作简单,投资少,周期短。不利因素:出水点分散,出水量大,质量不易保证。经综合对比分析,从质量、经济、工期等角度出发决定采用方案三———凿开砖膜布放水管,分步堵漏方案施工。
4 施工工艺流程
确认方案后,项目部就有效凿开砖膜布放水管,分步堵漏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本着“经济、保质、保工期”的堵漏原则对原有的堵漏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并确定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剔凿砖膜下管抽水防水施工混凝土施工。
1)剔凿砖膜:项目管理人员查阅施工资料及设计***纸,结合分析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在连接处-8.85m处剔凿长宽深均为200mm的集水坑(见***2)。确定剔凿位置及尺寸后,挑选精明能干的操作人员,并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监督指导,以确保剔凿尺寸,为下一步的下管抽水打好基础。
***2 剔凿砖膜示意***
2)下管抽水:用1000W的自吸泵配套30mm钢管,在水管的端部加一网篦子,防止杂物进入抽水管内,影响降水效果。在水管距地下室底板底部300mm左右设置一备用丝接接口(在浇筑混凝土前拧上堵头),将水管贴着砖膜伸入预先剔凿好的集水坑内。安排专职人员24h轮流值班,保证自吸泵正常抽水。同时备用一台自吸泵与发电机,如遇见停电或泵发生故障的情况,及时调用备用的发电机与自吸泵。
3)防水施工:派防水作业技术过硬的操作人员,认真交底后,及时用汽油喷灯烤干基层,将原磨损的卷材重新粘贴牢,并将水管包入防水层内。满铺一道防水层:将原磨损的防水修补后,再在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满铺一道防水,同时在水管丝头位置预留SBS卷材接头(见***3)。从地下室底板底部到塔吊基础顶用实心砖砌240mm厚的防水保护层。
***3 防水施工示意***
4)混凝土浇筑:与商品混凝土厂家协商好,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膨胀剂,然后进行浇筑,浇筑到-8.0m处。浇筑混凝土48h后,将丝接接头上部水管拆除,用水泥基渗透型结晶防水粉料灌入水管中,并振捣密实,将麻丝缠上后安装堵头,最后再把水管堵头部位的卷材防水与地下室底板的防水层粘贴牢固。调整并绑扎地下室底板的钢筋,将原地下室底板接槎部位的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干净,然后将水泥基渗透型结晶防水涂料涂刷在接槎部位,一切就绪后开始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见***4)。
***4 地下室底板浇筑示意***
5 结语
本工程通过进一步优化渗漏处理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工程参与方联合对连接处防水及混凝土施工情况进行检测,并未发现任何渗漏现象,并且施工工期较原定计划提高了5天,后续的分项工程建设项目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施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中***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收入水平有所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安全提高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控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探索科学、有效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由此,本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主要分析。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一)地理情况复杂性
由于我国地理面貌与地形的复杂性,不同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也具有复杂性特点。淤泥质土、实现性黄土、杂填土与季节性冻土等不同的地理情况下,增加了地基施工的困难程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也应当制定相应不同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应用专业型技术,严控复杂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1]。
(二)施工处理困难性
地基工程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建筑结构复杂,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救援与处理工作会非常困难。而由于不同土质的影响,建筑地基处理又非常容易由于土质问题,出现地基受力不均导致的塌陷等问题[2]。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的考察与测量,避免由于地基问题影响整个建筑施工效率。
(三)施工故障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基础施工程序,建筑施工后续环节会在施工时覆盖住地基基础工程,有些细微问题质量检查部门难以检查出来。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致使建筑施工无法继续,则要返工整个建筑工程,从地基基础部分重新施工,浪费大量的建筑施工材料,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水平[3]。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谨慎化
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复杂性的特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确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土质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调查,分析综合性调查数据谨慎制定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绘制成施工***纸,详细标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求,防止由施工环境土质等问题引起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障碍或后期问题。
若遇到较软土质,为避免塌方事故应注意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牢固性,采用软土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加固技术,采用表层排水法、垫层法、稳固剂表层处治法等方法处理地基表层,并施以排水砂垫层、碎石桩等方法予以软土地基加固,严格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固性。若遇季节性冻土层地质,建筑施工人员应当仔细测量冻土层深度,计算基础最小埋深标准,首先测算东夹层消融时间,并在施工计划中加入强夯施工、场地土方回填等施工措施。观察施工环境的土质与地理情况,更能有效预防施工方案疏忽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免施工企业出现返工情况,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4]。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智能处理技术优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主要指的是施工环节应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严格监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情况,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与实际施工情况,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核对,更加精确掌握建筑地基及处工程的施工情况,能够更加有效的发现地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
智能化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中,建筑地基的施工地质、地理环境的测查结果,将绘制出的平面或立体***纸扫描到信息系统中,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缜密勘查,记录每天的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数据情况,并将实际施工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与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比对,发现有严重差别应立即采取解决措施。此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可以对每天的建筑地基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观察,降低施工完成后的返工情况,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强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对建筑地基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一大要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较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大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基工程施工效率。
实际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可以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级别,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业绩评定记录。一级表示质量较好,客户对工程信誉度与质量水平均比较满意,在建筑施工企业年检评定中加分;二级则表示质量一般,客户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信誉度无较大意见,企业应当针对地基工程施工组予以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施工组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三级则为质量较差,施工环节中发生重大事故,施工过程不遵守施工规则,企业应当针对三级地基施工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在后期施工中加大监管力度,以免再次发生重大安全性事故,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整体建筑团队素质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与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对企业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管理加强,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达到较高标准的安全稳定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地基施工技术的要点与核心进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智能化的地基工程处理技术,加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07):114.
[2]黄光琼. 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7(2):270.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工程施工
要想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要抓住施工过程这项基础,而地基基础又在整个工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整体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工程施工时对地基基础的质量要求更高一些,严密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由此来为地基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以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
1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的特点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设高度越来越高,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法必须综合考虑,选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施工方法,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切实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跟一般中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工程造价更高。由于高层建筑的负载比中、小层建筑要大得多,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更准确更深入地全面分析地基的地质情况,采用最科学的方案来建造,才能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二是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更高。高层建筑不仅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也要承受水平方向风力的影响和地底地质活动的影响,因此,它对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很敏感,对地基基础的要求更高。三是地基基础处理的深度更大,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才能满足它的使用要求。
2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选型条件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进步而快速发展,给建筑工程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中,经常有地基强度不足,抗压抗震性不强的,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设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地基基础。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范围,在施工中要注意施工方法的局限性和优缺点,每个工程都要从地基的实际情况、处理要求、技术难度,工程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地基的处理。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地基的负荷不应超出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避免地基土剪切和稳定性的失衡。其次,在控制好翻地的变形量,把变形量控制在地基可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好因地基引起的上部结构损坏,或因此影响建筑物功能上的使用。最后,要对地基基础做强度和耐久性、刚度的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确保地基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结构。
3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优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建设工程人员必选选择合理正确的地基基础,在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地基基础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及地基土条件工程要求。
3.1 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
高层建筑在扩大现有空间范围的同时,地下空间面积比较大,如果利用不合理则直接造成空间应用不当,进而对建筑地基的合理利用造成影响。JGJ3-2002规定,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可取建筑高度的1/18~1/15,考虑到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必须对抗碱性、移动性进行分析,如果出现密实度比较大的情况,为了满足施工基本建设要求,必须立即进行填土。确定建筑基本高度后,要求专业工作人T在现有的计算基础上对结构应用方式和类型有确切的了解。考虑到基层岩石对高层建筑整体性的影响,可以以锚杆为应用基础,在现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造价管理程序。
3.2 沉降缝的合理设置
沉降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时,为了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错动或开裂,通常在差异处设施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单元。但高层建筑的工程实践效果表明,高层建筑基础却不适合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将对地下室在土层中的嵌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高层建筑本身对地下室的结构压力,会使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复杂,并造成额外的压力负担,不利于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3.3 合理选择地基基础类型
在进行地基基础的选择时,需要考虑综合的条件,运行相应的方法进行管理,以实现其的最高效益。一般情况下选择地基基础方案都要首先考虑浅基础的施工,这种浅层埋置,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施工设备,节省原料,开挖基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排水以及支护坑壁,对地基进行及时的处理维修,针对其具体的上部结构荷载、构造程度,运用合适的地基类型,确保施工过程效率质量的实现,实现管理规划的优化。建筑物如果有防水的要求,可以选择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都建有地下室,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筏板基础。假如地下室设有隔墙,建筑物可以选择箱形基础。如果地基比较差时,为保证地基的强度与沉降达到满足的要求,也可以选择桩基或人工地基。不管选择那种基础类型都要把基础底板和地下室的外墙处理好,以防地下室底板漏水。剪结构的房屋若没有设地下室,地下水位较深,地基条件相对比较好,荷载力比较均衡,也可以选择单独柱基或者墙下条基,在抗震设防地区内,柱基下要设拉梁,并且拉梁、柱要和墙下条形基础相互连在一起。
3.4 合理设计桩基础
一般低层和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尽量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但是当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可采用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方案。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沉井基础、箱桩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几种类型,其中以桩基础应用最为广泛。桩基础具有较大的整体性和刚性,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便于机械化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桩基础能适应高、重、大的建筑物的要求。
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高层建筑地基方案的选择有了新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建筑基础为研究点,结合建筑场地的实际需求,确定优化方案。高层建筑的地基是建筑结构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涉及到整个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汪志坚,吕化春.试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2010(34).
[2]周建龙,包联进,童骏,等.天津高银117大厦基础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12,42(5).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和降水;方案优化;施工监控;成本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普及,深基坑施工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南方某些城市,由于降水充沛、地下水储量丰富,再加上地基本身的不利因素,给基坑施工的支护和降水造成了难题。若施工方案选择不当,将会给该场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之前,合理的方案选择和优化对工程的成败优劣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项目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某省会城市高新开发区中心主干道旁,为12栋高层建筑工程,地上32层,地下2层的建筑,建筑面积约25万O,建筑东面约150m是该地排洪储水湖,东北面紧靠城市排洪渠,西面距开挖边5.0米是城市主干道,南面为大道支路,距基坑开挖边3.0米,北面为大道另一支路,距离开挖边3米,且离开挖边北面25米为另一小区,该小区为高层建筑,已经入住,地下一层,地上18层。本项目为在建工程,现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稳定,两层地下室结构工程已完成,按经优化选择的基坑支护方案施工,确保了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建设成本,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三、项目地质情况
(一)地质概况:
该项目地处市中心,三面为城市道路,地下室二层,场地各侧无放坡条件,基坑周长约 760m,坑边地下管线复杂,位于防洪蓄水湖附近,地下水十分丰富,且水位浅。
场地岩土层分布为七层,由填土、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圆砾及风化岩等组成,分布见下***。其中圆砾⑤全场地分布,为强透水含水层,层位稳定,厚度大,厚度变化相对较小,土质较均匀,评价其均匀性较好;粉质黏土⑤-1 部分地段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性差,评价其均匀性差;风化岩层⑥、⑦层位稳定,顶板埋深变化较小,水平方向力学性质相近,评价其均匀性较好。当采用圆砾为基础持力层时,除场地西侧的部分地段圆砾层中夹粉质黏土⑤-1分布地段为不均匀地基外,其余地段可按均匀地基考虑;当采用深基础以风化岩为持力层时,其沉降是均匀的。
工程地质剖面***(部分)
四、工程特点与难点
该项目基坑具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1)基坑开挖较深,裙楼基坑开挖深度为9.6m,塔楼开挖深度为13.6m,基坑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为一级基坑工程。
(2) 施工场地狭小,场地周边有道路、地下管线及排污水管分布,管线纵横交错。场地四周均不符合放坡开挖条件。
(3) 经勘察,本项目场地内的圆砾层比较厚,最大厚度达33m,承载力比较大,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但该层为强透水含水层,容易发生底层透水。基坑部分区域有一层软弱夹层黏土⑤-1,偏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属不良土层,不可作为基础持力层,当作地基下卧层时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延长了施工工期,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及降水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地下水异常丰富,地下水面为-3.5m至-4.5m埋藏浅,基坑壁岩土层主要为①、①-1、②、③及④层,部分圆砾⑤层,基坑开挖后,地下水对岩土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岩土层的力学强度降低。勘察期间,拟建场地上层滞水水位变化较大,水量小,未测得其明显水位。但若在雨季,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水位可能较明显,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渗流;孔隙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80~5.30m(标高约69.62~71.19m),水量较大,具有承压性;水位埋深位于基底标高67.1m 以上,且基底均为强透水含水层。若在不采取必要的隔水或降水措施的情况下开挖基坑,坑壁极易出现涌土和流砂及管涌破坏现象,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底极可能发生突涌等地质灾害,造成造成工程安全事故。故需要设计周详的降水计划。且由于项目位开发区城市中心区域,周边环境坏境十分复杂,降水时必须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基坑内需要进行抗拔桩施工、地下室施工及抽排水、防水、防潮等施工,工程量大和时间较长,基坑支护稳定性要求高。
(6)本工程为了减少安全风险的发生,要避开丰水期进行基础施工,而本项目所处区域,干水期只有九月到次年的三月,时间短。
五、拟定支护降水方案
在拟定支护降水方案时,根据项目特点、地质条件和场地限制,考滤施工技术可行,保证施工安全的原则拟定了以下三种支护降水方案。在进行优化选择方案时,原则为首先考滤施工技术可行,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同时考滤尽可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原则选择方案。
方案一:采用止水帷幕支护方式
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进行基坑支护及止水,在基坑内四周作好抽水井。做法详见方案***一。抽水井井壁作好过滤措施,在完成钻孔灌注桩和止水帷幕施工后,在抽水井内抽水以降低基坑内地下水水位,以确保基础的正常施工,该方案可有效缓解直抽降水对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场地内分布的圆砾层厚度大,且为强透水含水层,水体丰富,在采用该方案时,如果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组成的支护体发生水平位移,将会造成基坑外向基坑内渗水从而出现险情。该方案实施的过程工期比较长,安全风险比较高,经济成本较高。
方案二:连续墙止水支护方式
在基坑四周采用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支护。做法详见方案***二。在基坑周边采用地下连续墙与基坑围护结构相结合,墙底进入隔水泥岩一定深度,使基坑外侧形成一道隔水边界,基坑内含水层无补给源,经止水处理后的基坑内直接采用常规抽水方法进行降水,可较易地将水位降低。此方法施工可行,水位降深可满足设计要求,效果好,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地下连续墙可以作为地下室外墙,但是由于场地内分布的圆砾⑤层厚度大,为强透水含水层,地下连续墙需要建到深至强风化泥岩层⑥1m以下,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施工难度比较大,故费用较大。
方案三: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降水方式
在基坑四周支护形式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将施工方针由止水改为引水,针对该场地的地质情况。做法详见方案***三。工程不宜采用直接抽水法,如果在基坑内底面直接进行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则场地内分布的粉质黏土④和圆砾⑤层等层中会出现涌土、流砂、管涌,最终导致邻近场地下沉、塌陷。故采用坑内降水坑外补水的办法,在基坑内设置抽水机抽水的同时,在场地周边可能出现塌陷下沉的区域设置灌水井,向该地回灌抽出的地下水以保证该地的地下水位不会下降到危险点,同时设置观测井,早晚观察水位两次,以此确定抽水速度,确保降水在安全范围内。另外因为场地周边地下管道复杂,距道路较近,为了防止岩层松动,满足稳定性要求,故场地各侧采用预应力锚索为支护固定周边岩层,亦要定期对周边的点的位移和沉降进行严密监测。该方案特点:投资费用较低,工期较短,安全性能可靠。
六、三种支护方案的投资费用估算
根据以上三个方案***纸计算工程量,单价采用项目所在地区现行定额及费用计算综合单价,规费与税金按现行标准,不可预见费按10%计,没有定额可套的项目,则采用市场综合单价计算。
以上三个方案,均安全可靠,其中方案三建设费用最低,工艺简单,工期最短,但需要在降水期间对降水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严格按照检测方案做好基坑周边的监测工作。最后选择方案3作为本项目的支护和降水实施方案。
七、 方案的实施与施工的成本管理
1、根据选择的方案,进行深化设计,根据施工***纸计算预算价;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和经验的施工合作单位是实施方案的关键,由于支护和降水方案是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设计,不是永久的结构体,因此选择具有类似相同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险情时能及时的进行排险处理,这是施工过程确保安全的前提;通过公开招标竞价,根据项目特点和各个投标单位的报价进行总价包干的方式,确定合理最低承包价。
此外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监理经验的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监理,现场配备较强的协调和管理能力、责任心强的建设单位项目代表对方案实施进行有效协调的管理,是确保项目安全、按期、按量、按价实施的保证。
2、在施工的过程中,总包单位的土方施工必须按照支护施工队伍的进度要求分段分级开挖,现场监理对支护施工进行跟班监控,确保支护施工按规范和方案进行,同时确保成桩的质量、锚索的张拉力、降水的深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深基坑支护和降水及基础加固处理是个动态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难免出现新的情况和难题,如果反映迟钝、不果断、不及时将会导致安全事故、处理成本的增加和工期的拖延。从本项目的施工组织看,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监理到位、建设单位的组织协调、多方的相互配合,对现场出现的情况及时如实进行处理,是确保深基坑支护和降水及基础加固处理施工能顺利在沽水期完成的关键;严谨的科学组织成本控制,按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合同外的工程量,对现场出现的变更及时核量,使费用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八、效益分析
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依据方案成功完成了深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事实证明,本深基坑支护和降水及基础加固处理是成功的,产生了明显的效益。
1、在安全方面,整个地下室施工期间没有出现险情,降水效果十分满意,对周边道路管道和房屋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2、在经济效益方面,方案优化为建设单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方案三比传统支护方案一节省投资2500多万元,比方案二连续墙止水支护方案节省投资5000多万元。
3、在施工进度方面,由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的科学严谨组织和有效的协调及相互配合,为工期上赢得了宝贵的基础施工时间:原本估计方案一预计工期为8月,方案二工期为10个月,而现在实行方案3耗费工期仅为5个月,这使整个项目能按计划有效的进行。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简述
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是连接地上基础部分和地下室所开挖的空间,其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地下室的防水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基坑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便要加强对其管理,该种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工艺、使用原材料以及工时等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要从科学高效及其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完善施工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基坑基础设施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因此,为将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用到基坑基础设施施工中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基坑作为高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承载较重的负荷,而建筑物密度较高的地区其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加固措施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一般而言,在建筑物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施工时产生的振动等,因施工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实现该种基坑基础施工的管理,便要从设计入手,保证设计方案合理性的前提下,选择资质过硬的分包商来完成施工等工作,并组织相应的设计审定和施工的监督和验收等,通过一些列的前期工作来保证施工的有序性。而在施工的阶段加强对深基坑施工的管理,从土体止水等要点出发实现一种管理的明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完善相应的紧急处理机制,保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这样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并真正的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时,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顺利开展,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建筑企业所关注,并随现代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机制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基坑基础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当高层建筑物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时,基础施工的质量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其管理的加强不仅仅体现在施工技术上,它对于工期、施工的管理等也要一定的要求,而这也成为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的重点。
在当前建筑企业基坑施工管理中,由于对其认识的不足,在基坑施工管理上仍旧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重要方面。比如在一些工程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的技术、质量等的管理以及施工进度的控制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或者欠缺,使施工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从人才的角度出发,受施工条件等的影响,具备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从而无法保证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将建筑物施工分割为设计、施工等不同的阶段,在管理中只是关注大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完善,而对于基坑等施工细节的管理规则和相关规定等不够细化和完善,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水平。由于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及其结构的复杂化,基坑开挖方式及其支护技术不断多样化,而这也为基坑基础施工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其专业性要求更高,所有这些都对建筑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及其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的完善
为保证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及其进度的控制,加强基坑基础施工成为一种必要选择,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其管理。
首先,以具体的基坑条件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建筑物基坑施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建筑物高度及其结构情况也会对地基承载力等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管理方案制定时便要从基坑条件出发,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等特征确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保证基坑基础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降到最低,同时为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施工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在这种条件下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等。
其次,从设计出发来加强对基坑基础施工的技术管理。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在建筑物基坑基础施工之前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选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物质量及其外观的要求。这种设计的管理从其施工***的绘制、相关数据的测量和计算等入手,综合分析其取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而对于技术的管理则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保证基础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需求、实现施工质量提升及其工期的有效控制。技术管理的另一个点便是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备和调动,将技术管理的职责细化明确并且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使其将施工要点等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其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以人员管理作为基础来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基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一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人员将具体的技术标准等予以量化和执行。因此,在基坑基础施工管理中,加强对施工人员及其技术人员等的管理,使其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工期控制等意识,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将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充分应用于基础工程施工中时,能够实现人力资源与施工管理的有效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等,使其对施工前的技术及其施工质量等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具备相应的知识,从现场监督及其管理的加强来实现其在基础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则是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从施工前的原材料选择及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及其事后的验收等来实现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使其基坑基础施工能够发挥其在建筑物整体中的作用。
结语:高层建筑及其地下空间的拓展,使得基坑基础施工质量等成为建筑施工所关注的重点。为保证其施工的质量,建筑企业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基础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管理的标准和职责,并积极开展专业人员培训等,为基础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理支持。这种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提高基坑基础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声誉及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10
关键字:基础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
1 前言
在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基建档案管理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以不同载体呈现的声像、***文等形式的资料信息。基建档案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有机组合内容,其质量水平对工程建设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基建档案管理对于整个项目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基建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基建档案记录了整个基建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的真实反映,真实全面的记录的基础工程项目各方面信息资料,为工程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工程竣工验工、日后管理维护、扩建修改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数据资料,具有准确性、综合性、真实性的特点。每个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都会经过设计勘测、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基建档案管理的的工作便是真实记录这些环节并整理成相关文件资料。例如:在项目准备阶段有建设用地审批文件、招标文件、成本预算表、施工合同协议书、可行性方案研究等文件资料;施工阶段时有土地建设工程资料、设备安装工程资料、原材料质量检测表、施工日程表、试验文件等资料;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有竣工***标、施工日志、验收报告、预算核对表等***像及文字资料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还会有相关变更文件等,诸如此类的文件资料都是评析基础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逐年增加,因此亟需提高对基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记录梳理工作,为基础设施项目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3 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基建工程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因此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和工程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负责该工作,随意派遣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执行管理工作会导致基建档案梳理资料不规范、收集信息不及时的后果。领导与档案负责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个人,管理工作出现疏漏难以追究责任。由于建设过程中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会造成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脱节严重的现象,相关部门缺乏沟通交流,使得档案记录缺乏准确性与实时性。
3.2 档案管理流程不规范
部分工程人员对n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延期归档工作等原因会导致基建项目部分环节资料整理出现纰漏,另一方基础项目工程建设由于搬迁、改建等不可抗因素导致部分环节档案资料缺失。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只注重中后期施工监管与竣工验收时期的数据资料整理,而忽视了前期设计勘察、投标立项时的文件资料搜集,因此导致资料搜集不完善,前期资料缺失。
3.3 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起到应有的监察、引导作用。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按照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与规定,导致不符合标准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要求。由于项目工程参建单位较多,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各家单位的相关操作标准无法统一,例如归档格式不同、基建档案质量要求不一致等差异,为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基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对现代管理形式缺乏一定的研究。
4 解决基建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 增强基建档案管理意识
在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时,项目领导与工程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确保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朝向科学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确保工程人员认识到提高基建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各级领导与工程人员应达成共识,致力于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基建档案工作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档案行***管理部门等众多部门,单凭档案部门是无法完成工作的,努力争取各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配合,加强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广大利用者逐步认识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唯一性。
4.2 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逐年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参考国外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基建档案管理模式,根据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哗的管理方法。根据基建档案管理要求与基建工程项目特点,各单位应设立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深化职能改革,加强各部门间的档案管理人员与工程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基建档案工作包括前期设计勘察、立项投标,中期的施工阶段与后期的竣工验收阶段相关资料档案整理工作,在进行各环节档案管理工作时,任务职责都应落实到个人,确保基建档案搜集齐全、归档及时。
4.3 健全档案管理的流程规范
基建档案是由施工文件、监察记录、基建档案、竣工***纸等资料组成的,做药基建档案资料的搜集、归档与验收工作十分重要。工程人员应按照基建档案管理流程进行整理工作,确保归档及时、搜集完备、保管安全、整理规范。基建档案从整理、组卷、编目到保管、利用都有其既定的规律,各参建单位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履行各自的职责,统一基建档案管理标准和操作方法,同时保持档案资料有机联系,使其形成一个系统的、分类明确的整体。基建项目各环节的档案资料应按照不同类型进行搜集归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流程要求完成归档工作,对于工程周期较长的基建项目,应保证分段跟进档案管理工作。
4.4 健全和完善竣工***的管理流程
竣工***作为基建档案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基建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应根据专业类型、工程环节进行分类编制,并附有详细的竣工***纸与编制说明,相关工作也人员应即使对照施工***纸进行更改,确保施工***纸与归档***纸一致,且施工***纸的修改与建设工程同步进行。
5 结语
基建档案能够真实反映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是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有机组合部分,对整个项目工程建设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基建工程项目愈发受到***府、企业的重视,因此基建档案管理应紧密联合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增强员工管理意识,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对于提高项目工程建设水平与发展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建秀.如何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42-43.
[2]关明杰.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3):227.
[3]陈晓伟,吴欣.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9(5):45-47.
[4]田岳海.浅谈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天地,2012(8):49-5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