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1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改革;实用性
一、优选教材,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内容繁杂,集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身,加大了教材编写的难度。目前,市面上供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有一个弊端,即缺乏针对性,纯文字的教材内容抽象,工程类专业知识及法律专业知识都是浅尝辄止,对需要探究的问题并未深入讨论。工程类《建筑法规》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缺乏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的工科类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有公式、计算、***形的教材才是理科专业的重点,纯文字的《建筑法规》会给工科学生产生误导,认为该门课程只是副课,并不重要;另外,工科类学生缺乏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法规》教材几乎没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整篇都是专业法律知识,学生课前看不懂,课上就会听得云里雾里,从而降低课程学习兴趣。因此,一本好的《建筑法规》教材是课程效果实现的关键之一。针对市面上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未考虑到工科学生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缺乏的弊端,***学院在优选教材之后还应该根据学院工程类专业特色编写辅助教材。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开设《建筑法规》课程的对象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辅助教材内容应以购买的《建筑法规》教材为基础,从中梳理出与造价工程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配套相应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了解法与道德舆论、公权与私权、罪与非罪等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后,结合自己专业,结合实际案例,主动学习,从而学以致用,达到课程开设目的。
二、双重考核,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学院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虽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同时也被列为考查课,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造价工程专业开设的《建筑法规》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么是课后案例分析,要么是论文写作,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难度不大,这种考查方式无法让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掌握,无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本应是一门专业应用较强的课程因考核难度的降低被学生误以为是不重要的课程,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把精力都放在其他需要应试的课程上,降低本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笔者建议实行双重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五五分成,平时考核以考勤和案例分析为主,期末考核采取应试方式,让学生既要重视平时课堂的学习,也要掌握重要知识点,以备遇到真实案例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及所学案例处理方法解决问题。
三、健全培训机制,夯实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影响课程实效性的另一关键因素便是任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建筑法规》作为一门集工程类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课程,仅靠一本优选教材和短短32个学时的课时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和运用实践。因此,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对于***学院来说,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师资力量本就薄弱,承担课程任务繁重,像《建筑法规》这样的考查课程一般是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并未从事相关工作,不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要么是工科类专业未受过法学知识教育,要么是法学专业老师兼任并未受过工程类专业知识教育,这类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抓住课程重点,只能照本宣科,案例讲解也只能浮于表面,本就对纯文字教学不感冒的工科类学生更是失去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建议***学院重视《建筑法规》课程,对造价工程方向教师进行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律师给做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学习、多去挂职,努力夯实自身知识水平,提升授课能力,促进课程实效性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蓉.关于<建筑法规>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04.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2
关键词:建设法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分类号: D922.297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法规课程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法律平台上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既具有法规类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又具有工程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课程的交叉复合性导致教学难度较大,因而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迫在眉睫。
1、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要性
建设法规课程以市场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工程建设过程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线,对我国建筑领域的法律体系作了简洁而全面的介绍。在建筑活动日趋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基于法律的视角重新认识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和掌握建设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时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增强作为建设领域的当事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从社会及建筑市场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建筑领域法制化建设不断加强。建筑工程具有生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性大、价值量大等特点,建筑领域的劳动成果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的必备场所,因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行业及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建设法规课程涵盖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所有法律环节和内容,将教给未来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这对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而言,本课程是各种土建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建设行业从业资格“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等标准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当前建设法规和建筑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及法律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我国建筑领域的最新法律、法规知识和操作实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提供法律知识支撑,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打下基础,并能与专业资格注册制进行更好的衔接。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因课程内容相对庞杂、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课程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难等与其重要性倒挂的不均衡的现象。
2.1课程不受重视
从高校角度来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这种偏文科、少操作的课程不太重视。同时对课程的定位也有很大差异,很多学校只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从学生角度来讲,建设法规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文科”课程,学科知识比较抽象,与其他课程经常出现的公式、数字等不同,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2.2 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建设法规课程内容庞杂,法条枯燥,传统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会令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为了加强课堂的丰富性增加了相关案例,如何充分的利用案例也相当值得考究。倘若仍和理论知识采取完全一样的讲授模式,满堂灌和自圆其说,缺乏启发式的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师授课难度较大
建设法规课程既具有法规类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又具有工程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一方面要求教师熟练运用法学理论来阐释建筑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结合工程实践来分析建筑市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而从事建设法规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未系统接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同时自身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这导致授课难度较大。相关教师必要的交叉性知识结构尚需完善,业务知识素质和授课水平有待提高。
3、对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针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众多生涩的理论,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学生乐于接触、感知,从而融于自身知识体系之中的内容就成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探索。
3.1充分应用多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无疑改变了过去传统板书式授课的单调枯燥,多媒体的普及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课件制作上文字表述与***片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更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另外,课堂上还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往往是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不失为一种生动形象而吸引学生的案例方式。如《今日说法》、《大家看法》、《法律讲堂》这类节目,有些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时间通常是15~20分钟左右,比较适合课堂教学。节目中针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探讨,并邀请专门从事建筑法律事务工作的律师及顾问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方式一方面弥补了相关教师在工程实践领域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使法律问题更加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3.2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
案例是学习法律类课程的生命线,没有案例,一切法律课程都将了无生趣。建设法规课程毫无疑问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应当是一种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应当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强调学生的思考、合作与总结。
3.2.1 案例的精心选择
案例教学首先得充分掌握有关案例材料,这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案例的甄选过程中,应当遵循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等原则。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学生抓住该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启发性则充分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现有知识结构和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能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可以从多渠道来获取,一是教师在网上进行搜集和选择。教师平时要开阔自己的视野,经常登录各类专业网站浏览信息,如法律快车的工程频道、筑龙建筑论坛等,注意课程相关案例平时的积累。二是相关的注册执业资格考试都有涉及建设法规的科目,如全国的注册造价师、建造师考试都设置案例分析科目。这些案例通常来源与工程实践,而且比较典型。我们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三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教师选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比如《建筑法》是该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章节,涉及到发承包、施工许可、安全、质量、监理等多个方面,可以将各部分案例的搜集作为平时作业布置给学生,还可以从中选择比较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堂讨论。
3.2.2 案例的课堂设计
有了合适的案例,怎样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若仍采取教师讲授的形式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和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案例教学中,学生应居于主导地位,应充分给予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空间,而教师则居于引导和辅助地位。
案例的课堂设计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一是作为新内容的导入案例。比如在学习勘察设计法律制度这一章时,先给出一个案例,然后针对案例提出几个简单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比如勘察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程序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勘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案例背景中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地方?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课程内容。二是作为已学内容的巩固案例。比如学完了招标投标法之后,给出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三是可以针对建筑领域里的热点问题及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设置案例。比如安全问题、拖欠工程款问题等。
3.2.3 转变学生的角色
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是课堂教学中追求的一种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妨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进行观摩、总结和点评。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可以是案例,如在案例的搜集阶段某个学生提交的成果比较好,可以让其参与到讲课中来。当然讲解的学生要提前进行准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事先进行设计。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也可以是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比如学生去准备关于建筑领域发生的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然后其他学生讨论安全生产的各方当事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安全工作。学生讲解可以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设置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讲解、提问等环节,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演讲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定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平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同时,采用何种方式的案例教学都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案例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之,要提高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可芳.《工程建设法规》的案例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2] 王宏丽. 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学院学报,2008.6.
[3] 佘立中.建设类专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第1期.
[4] 杨松森,刘文锋,徐菁.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两阶段案例教学法[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6月.
[5] 黄洁丽.《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法制与经济,2012年12月.
作者简介:
李珊,1983年,女,湖北天门,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建设法规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3
关键词:建筑物 安全鉴定 问题 思考
从近年的情况看,建筑物的检测、鉴定与加固已在各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吸收众多从业人员,有利于开辟就业渠道,缓解社会上的失业压力。***府部门宜因势利导,及时制订相关的管理与技术标准,研究确定成立专职的安全鉴定工程师注册制度,并与制订建筑物定期检测、鉴定的强制法规相配合。本文通过对建筑物鉴定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探讨了建筑物鉴定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其根本意***在于要警钟常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然作者的工作经历和学知还是有限的,若此文能起抛砖引玉之作用,也就达到了作者之目的。
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使用方法、使用年限、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建筑物的安全性有待评定;特别是一些已完工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必须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由于建筑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建筑物鉴定工作直接与各相关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也导致了一些法律问题,做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单位在鉴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检测、鉴定工作的资质问题
表面上看资质不是问题,其实不然。任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开展均依赖于检测数据,若检测数据全面、详细和准确,其鉴定工作的科学性也越强,然而什么样的检测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府计量行***部门对其鉴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也就是经计量认证,取得检测资质、具有CMA章的单位,用经计量认证的检测仪器经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检测的试验数据,在其出具的检测数据上盖有CMA章的检测数据方具有法律效力,其它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数据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的资质问题似乎不完全明确,经有关行***部门认定的专家组进行的鉴定工作和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提供的鉴定报告也具有法律效力,但问题是盖有研究机构、相关学术团体印章的鉴定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则不完全清楚,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则不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二、检测、鉴定项目的科学性问题
首先是材料强度检测问题。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检测工作中对所检测对象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如在砌体结构建筑中砂浆强度等级的准确评定是较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其影响抽检数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抽检部位、灰缝厚度、已使用的时间等),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又如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的现场检测问题,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经常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检测数量、检测部位的不同,同样也会影响检测数据。其次,目前有关规范并不完善,相关数据处理的可操作性不易把握,尽管规范采用了数理统计理论,但由于问题性质的不同,其统计处理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岩体抗压强度检测样本数量的要求,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就不同,相同地点的不同检测单位对同一工程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同时按不同标准统计出的设计强度也不同,特别是样本变异性较大时更是如此。总之,这类问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例出,但应该指出的是检测部门提供的检测数据应该是科学的、公正的,每一个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存在的问题是鉴定工作的依据问题。设计规范有国家和地方的规范,也有不同行业的规范,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对同样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抽样标准和评定标准,有时其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差异很大,问题是最终以那一本规范作为评定依据呢?在已建建筑物受到损伤后,需对建设工程的许多环节进行检测、校核,其中包括对原设计文件的校核。在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用什么计算手段对原设计计算内容进行校核呢?有些科技人员用PKPM程序、有的用TAT程序,有的用手算,随着不同检测部门的不同科技人员其校核结果均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最后在对设计文件是否正确进行判断时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复核结果同原设计文件相接近,而工程又有一定问题时,其判断更为困难(已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对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通常是由委托方指定的。实际上由于某一具体的工程项目包含许多相关子项目的检测,如对某一具体构件的有关项目的评定并不能最终保证构件(或结构)的安全性。由于检测工作本身也是市场经济,检测费用是和检测项目相关的,为此甲方在委托任务时,一般是进行少数项目的检测,而被委托方也只能根据委托内容展开工作,从而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
(1)、检测内容无法完全解决甲方所需解决的问题。
(2)、检测范围内的有关检测项目可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而检测范围以外的相关检测项目不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从而造成委托方对检测单位的误导作用。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检测鉴定单位和鉴定人均会承担较大的风险。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4
在建筑节能方面,目前我国己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既有《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等基本的法律,也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等行***法规;既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等行***规章,也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技术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节能主体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我国,建筑节能主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无论是建设各方,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是建筑节能的主体。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建筑节能主体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相关的建筑节能法律知之甚少或者不求甚解,导致法律履行过程中的不规范与不合法。在现实中,违反建筑节能法律的行为屡见不鲜,恰好了反映了建筑节能主体法律意识的淡薄。因此,要想将相关的建筑节能规定内化为建筑节能主体的自觉行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二,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是建筑节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指实施建筑节能的具体的、量化的指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建筑节能标准尚未形成***的体系,还分散在不同专业的标准体系当中;其次,建筑节能标准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限制了节能标准的编制效率与编制效果;最后,在建筑节能实施方面,产品支撑相对医乏,影响了实施的质量;最后,建筑节能过程控制以及评价反馈不力,导致标准体系内容得不到有效贯彻。
二、建筑节能法律的完善举措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法律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完善路径:
第一,要加大建筑节能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节能法律价值,深入地、全面地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首当其冲是要增强广大民众的节能意识和法律意识。为此,全国各级***府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借助于互联网、报纸、电视传媒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让广大民众意识到建筑节能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并纠正其不合理的建筑节能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增长建筑节能知识,增强建筑节能意识,调动广大民众参与建筑节能事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要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关于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多,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还不成体系。针对这个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完善:首先,应进一步修订《中华人民和国建筑法》,改变其约束力不强以及滞后性突出的问题,以此来增强该部法律的配套性、协调性、权威性;其次,应尽快颁布实施《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改变当前建筑节能行***法规支持力度不够的现状,使基本法律、行***法规、行***规章以及技术标准相互交错,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网络。
第三,要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激励机制。建筑节能利国利民,但是国家、社会、个体对其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无论是***策支持还是资金支持,都函待加强。因此,在强调法律法规推进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发挥建筑节能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此,各级***府需要出台一些经济、行***性鼓励***策,优化资源配置,繁荣建筑市场,促进节能事业发展。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thorough,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g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bid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idding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management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but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bidding managemen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idd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 analys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tender; management
中***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下,招标在建筑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显现的成绩得到了人们充分的肯定和实行,它是建筑行业中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建筑市场交易方式,能够创造和谐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建筑工程实行招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一、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招标管理是对招标、采购以及相关人员的一种管理形式,但由于我国推行招标制度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招标管理中还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规范和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标法制规范和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招标管理企业没有具体的行业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严重阻碍了招标管理的正常发展和运行,同时还带来了衍生问题的产生,具体如下:
1.招标法律法规不健全。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招标管理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实施细则,一些招标法也不完善和健全,对当事人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招标法律法规不健全。
2.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对于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活动缺乏监督和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在监督上难于实现有效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这样就导致了在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严重,不利于建筑工程招标市场的规范。
(二)招标的理论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招标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致不能够很好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招标管理工作缺乏理论指导,具体来说就是在招标机制上缺乏分析,不能够为招标工作提供合理和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体系。
(三)投资机制不完善
在招标过程中,由于建设方对于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不放在心上,也不负责任,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投资方面的约束,造成行业的不规范和不合理,只一味地片面追求工期短、造价低的工程,也不能合理优化地选择工程建设的承包方,工程建设方追求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腐败歪风现象滋生。
(四)工程标价确定不合理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招标价的确定不合理,都是以统一的工程量来计算标价,形成了统一价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力,招标市场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施工企业能否中标,不是取决于其竞争力,而是预算员水平的竞争,违背了市场运行规律,无法体现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针对以上建筑工程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来避免和解决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建立健全法制规范和体系
由于在建筑工程招标管理中的法制规范和体系不健全,导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招标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法制规范和体系,使得在招标管理中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和健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违法违纪现象的产生。
(二)不断完善招标理论体系
由于我国的招标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致不能够很好地用理论来指导招标管理实践工作,这对招标管理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要不断完善招标理论体系,使招标管理工作有更好的理论体系作指导,从而更好地来指导实践工作。
(三)完善投资机制
由于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投资方面缺乏约束,建筑行业的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增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现象也增多,腐败歪风滋生,因此要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从而更好地来进行投资行为。
(四)合理确定工程标价
由于工程标价确定的不合理因素,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力,无法形成良好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因此要合理地确定工程标价,使建筑工程招标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和发展统一的建筑市场,实现公平竞争和合法交易,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建筑招标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招标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在招标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来预防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的方向前进,同时使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的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笔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使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工作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黄榆凯.建筑工程招标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具体方法
《建筑法规》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是以学生基础建筑法规知识的培养为依据,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建筑法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低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二是教学编写内容落后;三是考核方式单一。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活动时,仍然沿袭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化,过于重视法条的阐释。这样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无法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经费、设备和课时安排的影响,部分教师将该课程作为理论课,无法安排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进行实验教学。此外,教师在对《建筑法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重视,难以科学应用模拟法庭、研讨式、辩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教学编写内容落后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的编写无法及时更新,内容相对滞后。同时部分教材对系统性和理论性知识较为突出,但是无法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合理的基础法律理论知识,导致其内容与实践教学不相符,缺乏可读性和实践性。
(三)考核方式单一
对于建筑法规的考核方式而言,其仅仅只是进行单一的期末考试和理论知识考核,这样只能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加以了解,而无法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全面反映。除此之外,难以将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难以将所学法律知识加以内化,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强化启发式教学
要想加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应保证师生共同选择教材。对于《建筑法规》教材而言,其应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加以重视,不能完全偏向于其完整性、系统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司法案例应尽可能符合实际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司法概念与技能,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罗列使,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材的选择中。此外,对于新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法规等,应将其纳入到《建筑法规》课程中,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方式,通过知识考评、报告考评、过程考评和成果考评等强化中介性考评。这样能够将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考核活动中,促进过程考核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实现中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融合。此外,教师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模拟操作情况、案例分析、讨论表现和课堂发言等,进行学期教学评价,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情感态度以及思考过程加以全面体现。
(二)加强体验式教学
1、案例和法律热点问题分析
由于法律法规理论相对较为枯燥,教师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典型案例和法律热点问题,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或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加以发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模拟职场
对于《建筑法规》中招投标的相关法律知识而言,其具有记忆量大、程序复杂以及理解难等特征,因此教师可以有效采用模拟职场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监督组、咨询组、评标组、投标组与招标组等。其次让学生对职场招投标工作加以模拟,并且投标组应有效掌握投标的技巧,根据预决算知识对投标书进行合理编写;招标组应招标工作,对招标中存在的疑问加以解答。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职场训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3、现场参观
由于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涉及较多的内容,其需要较大的记忆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参观的方法,对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准备等知识点进行现场的全面讲授。同时让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工程师、安全员等角色,对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加以了解和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编写内容落后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启发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保证师生共同选择教材,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田新国
【参考文献】
[1]郭艳芹. 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研究[J]. 山西建筑,2015,05:222-223.
[2]***金. 关于增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门窗,2015,02:240-241.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管理理念 , 创新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ight now,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focus of many enterprises to explor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architecture enterprise's actual situation, from management ideas,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cost management, law construction, idea innovation, safety, and the unity of qua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even aspects fully analyzed the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idea, the innovation
中***分类号: 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真正的市场竞争已逐渐转化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成了如今提高工程质量、赢得建筑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但是到底应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这一直是众多建筑工程企业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问题。就目前研究而言,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可针对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深入等问题,从强化质量管理、强化成本管理、强化信息化管理及强化法律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占领建筑市场。
更新建筑管理思路
近些年,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但是由于经济和市场的限制,我国的建筑技术和理论仍落后于西方各国,同时,虽然我国古代便在建筑行业有着精湛的技术,但是建筑在现代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在建筑管理和技术方面亦缺乏成功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因此,要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就首先要从强化和更新建筑管理的思路及理论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高尖精技术人才,及时更新和完善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思想和理念。此外,强化建筑工程管理,还需要组织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建筑管理人员同资深的建筑专家一起研究制定出新型的管理思路体系,从而更全面的为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体系保障。
强化质量管理
无论在什么行业,质量永远是企业效益的保证,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要加强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建立完善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人、材料和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使工程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动态的管理之中:
首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行自检自查制度。提高工程质量,不仅仅在于强化监督和管理,还需要施工人员有着主动性和责任心,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项目质量重要性的思想宣传,让施工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理念。同时,实施自检自查的制度,不仅只针对施工人员,还应在建筑企业的整个内部推行自检自查制度,除了坚持行之有效的质检和定期的质量验收以外,建筑企业和员工都要定期对整个项目或个人承包部分进行的质量和施工细节方面的自检自查,通过及时查找、及时改进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提高。
其次,强化监督。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项目质检员和各个负责人要对工地施工进行质量监督、定期巡查和验收,还要确保第三方业主委派或委托的监督小组长期对施工过程、建筑用材等进行现场全面的质量监督,避免施工懈怠、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
最后,要对施工项目中的人、建筑用材、建筑设备进行严格的把关和审核,确保人员技术过关、材料过关、建筑设备过关。
加强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定角度上来讲,项目工程管理的高低是通过项目成本来具体体现的,因此,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劳动定额的准确率。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建筑企业可根据项目的施工量来大概的计算出整个工程的劳动定额,然后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工人的总需求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以计算出的人工总需求量为重要参考数据,更好的控制好人工数量,避免出现人员冗杂、效率低下、费用支出较大的现象。
2、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对耗用较大的材料实行定量包干的制度,并可以建立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不正当支出。同时对于建筑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使用完后立即归还出租单位,减少维修费用和租赁费用。
3、正确选择施工方案、科学高效施工,确保质量的同时缩短施工期,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精简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强化法律建设
众所周知,在建筑行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屡禁不止,多是因为***府在建筑方面推行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建筑市场也常常出现***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各地***府应加强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各个建筑单位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提高项目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
加强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高的理论基础,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管理思想理念仍较为传统和落后,制约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建筑管理理念上,很多企业直接照搬国外新的管理理念,没有根据国内市场的实际进行灵活加工,常常导致管理措施和实际相脱轨,也并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因此,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不仅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措施,还要使得其能够真正的应用到项目管理之中,实现项目管理的高质高效。
强化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统一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扩大,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频发,针对安全监管难的问题,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合并统一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工程总体的监管水平,亦促进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质量保障和安全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安全监督可以通过确保质量来进行,质量确保可以通过安全措施来保障,安全的达标制约着质量的验收,质量的合格亦制约着安全达标的评定,如此,实践证明,二者的统一精简了安全监督和质量管理的管理层次,减轻了企业管理负担和成本负担,解决了建筑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使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化、科学化。
提高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建筑工程管理的很多工作已被信息化管理系统所代替,事实证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建筑企业要强化工程管理人员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使其在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能够结合项目实际、有的放矢。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有利于对工程项目质量和成本进行及时分析,帮助项目人员清楚的了解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确保项目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05).
[2]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3]孙建春.怎样才能做好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4]任立.降低建筑工程管理成本的途径[J].经理日报,2009.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8
关键词:建设法规;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设计与课程理论紧密相关的工程案例,学生通过参与分析,更容易理解并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这种传授方式,有助于提高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学习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的消极现象,使学生更全面的投入到由案例营造的专业理论学习环境中。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自觉并主动的进入到案例所设置的场景中,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或者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学习。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相互对比、仔细分析,研究各种多样性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继而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能够让学生借助案例中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增加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备。[1]
二、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法规作为一门系统研究工程建设领域中法律制度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应用性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国法治法规进程的发展,以及我国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必将推动着工程建设类法律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与此同时,建设法规理论体系至今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而建筑法规课程在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强《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是高职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其目标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法规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有工程类知识,更多的是法学知识,而且两者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本课程知识点多,系统性不强的特点,而作为教学安排,学时往往非常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
2、建筑法规作为一门理论性质较强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工程类课程,更加的抽象,因此只能靠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所以,学生难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
3、由于近些年,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迫于就业压力,对于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的非常重视,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难免有所忽视,例如实训课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像建筑法规这类这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课程却渐渐的边缘化。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建设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題错综复杂,灵活多变,即便一些身经百战、知识丰富的管理者,在面对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时,若不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有效的组织实施,再丰富的实际经验也很难合理快速的处理。此外,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习惯等待课堂上老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介于此,案例教学法以模拟逼真的案例情境,最大限度的拉近教学进程与实际现场之间的距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设置的案例情境中,***自主的深入思考,充分带入并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给出自己的认知与见解。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真实的建设法规运用过程。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对课程的关键条款进行自主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建筑法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由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对授课学时有一定限制,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合理选用合适的案例教学方式。
由于课堂学时的限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针对每条法律条文选取详细准确的案例呈现于演示文稿中,而口头案例的方式更加简便灵活,所以可以在建筑法规的课堂教学中以口头案例的方式详解重点法律条文。将课本重点理论内容和法律条文列于演示文稿中,然后用口头案例加以解释和说明,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使学生将听到的案例与掌握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口头案例之外,还可采用书面案例加以补充。在实践教学中,某一章节内容课堂学习结束后,通常以书面案例作为总结归纳,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将整个章节的关键理论加以联系和巩固。因此,书面案例较口头案例在设计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以精炼,并且要选择更加经典且优秀的案例。
如若有条件,还可以考虑在建筑法规课程中增设实践课时。但是由于实践性案例耗时长,且需各方配合,所以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针对重点章节进行实践案例设计,例如,合同管理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模拟订立合同,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章节可以引出相关事故案例,分组讨论并分析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法规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勤查资料,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经典案例,案例教学法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此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理解问题、掌握要点并给出合理的实施方案,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提高综合素质。[2]
三、结语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9
一、积极开展思想和业务教育,提高团员青年的整体素质建筑工程管理局作为全县建筑业的主管部门,局团员青年服务于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岗位,团员素质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为此,局团委立足于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队伍,按照“***治过硬、业务优良”的总体要求,会同建工职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理论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治教育
一是组织团员青年学习***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二是利用“清明节”组织系统团员青年到***陵园悼念革民***,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荣辱观教育,使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团员的法制观念、爱岗敬业。
四是积极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学习践行新时期宝应精神”专题培训班,“国税杯”“城市文明、你我同行”全县青年电视演讲比赛等。
(二)加强业务培训
根据局团员青年各自的岗位以及职能科室的相关职能,针对性的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省、市建筑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组织相关的培训班。今年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了省建设厅举办的“企业资质电子化申报培训班”、扬州市安全监督站举办的“安全监督员”培训、局***和团(工)委组织举办了相关建设工程标准宣贯培训班,“劳动保护监督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青年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对今后的生活、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团组织建设
一是积极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各项活动;二是系统团员月日雪***为民服务活动;三是利用“五四青年节”开展文体活动,如乒乓球、扑克、读书等,不断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活动,促进团员青年身心健康;四是组织团员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向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募得资金57500元上缴县慈善总会;五是把团委活动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局***开展的建筑市场检查的机会,组织团员青年对建筑施工、监理企业、民工进行规范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维护民工权益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六是组织系统团员参加科技论文演讲比赛、工程造价论文竞赛,鼓励青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年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是工作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开展工作和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不足。二是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改制后的建筑工程管理局团员青年人数较少的状况(局机关35周岁以下青年目前4人,28周岁以下的团员无一人)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新时期开展团的工作。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篇10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 课程内容选取组织 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建筑法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以建筑工程“二级建造师”职业岗位需求为技能培养目标,贯彻相关行业标准,以“双证结合”为导向,直接针对企业一线的技能需求和上级建设行***主管部门主办的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有关建筑规章、规定、办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程序和管理、建设工程许可、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招标与投标、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建筑装饰装修、建筑法律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建筑法规,遵守建筑法规、应用建筑法规的目的。
在课程建设中按照“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基于一线工作需求的分析,设计仿真案例实训项目,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
为了实现“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实行“一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两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办学方针。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产学研有机融合,提高行业认可度,把建筑工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吸收,岗位技能也在这种动手实干过程中形成。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工程管理人员一起立足于职业能力分析来选择课程内容,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
2.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
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成立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课程采用仿真模拟训练、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环境中培养职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
3.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理论知识和技能分别***考核、一次性期末考核的方式,采用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知识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内容选取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等。
我们一方面围绕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以真实工程项目的法律任务为载体,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九个教学内容(工程项目建设及执业资格管理、建筑工程报建及许可管理、建筑工程发承包管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各方法律责任鉴定),使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融合。课程的内容设计真实的反应了实际工程建筑法规的内容和工作过程,内容具有典型性且适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
建筑法规课程在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中的建筑工程纠纷处理和建筑工程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内容组织
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在教研活动中提出了基于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组织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内容与建筑工程项目一致性,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一致性,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主要管理环节及其所涉及的建筑许可、工程承发包、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法律等相对较为***的内容系统化、整体化、集成化。结合岗位工作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适度、够用,知识总量不变为原则,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以工程实际中遇到的相应的建筑法律纠纷及案例为引导展开教学内容。
五、教学设计
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围绕就业岗位,基于实际工程法规方面的内容和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设计了九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将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都融为一个“大课堂”,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建筑法规课程涉及知识领域广的特点,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课程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分析、讨论,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教学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就是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发现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技能――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方式,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建筑法规课程设计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我们给定一个拟建的工程项目的任务计划,让学生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征地过程到竣工验收结束,了解其施工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建筑法规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通过思考研究、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技能。
本课程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作者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工程法律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