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10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1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意识;思想***治教育;价值观

1 思***教育在就业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在***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评判标准也日益成熟,更多是强调综合素质,讲究“德才兼备”,因此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既要注重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强调思***教育,确保我们培养的是真正的人才。

1.1 思***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在载体上的合一

目前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事思***工作的辅导员兼任的,思***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也因此融合为一体,对思***教师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可以使两者更加完美的结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外,对思***教师也应进行就业创业教育,解决思***教师的意识问题,如有的思***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学习,不提倡,或反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严重的,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极其不利。

1.2 思***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在目的上的合一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和集中之地,教学的目的包括发挥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教育、科研与就业创业的互动发展,推动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同时,包括思想***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人才。思***教育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这些教育蕴涵于高校教学的各个层面,同样包括就业创业教育。目前高校的创业培训课程,笔者接触到后感觉这些教育中既有创业的理论知识,也涵盖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有一位老师就把自己从一个基层的员工成长为一个工厂的负责人,进而自己创业的人生历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她给学生们一个启示,在她的每一次人生转折期,她都会有丰富的思想活动,通过她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价值观在她的成功之路上作用是决定性的,价值观决定了她对事物发展的态度和选择。因此,思***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看似无关,实则息息相关,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2 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治教育内容

2.1 就业创业中的思***教育首先要解决意识问题

在中国,就业教育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大学中就业创业教育主要以各种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会、就业创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出现,目的性较强,却失之于浮躁。例如在创业指导课的授课中,有部分学生缺乏重视意识,对创业教育观念模糊,认为只有想去创业的人才需要创业教育,却不知道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就业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关键。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因此,要搞好就业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思想教育归属于思***教育的范畴,当前的大学生思***教育,在内容上已与前些年的思***教育大为不同,从学生的日常管理、价值观引导等内容已拓展到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更加宽泛的领域。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因此,我们现在的思***教育应涵盖就业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内容。

2.2 就业创业教育要通过思想引导,教育学生摆正义利观

就业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了解更多创业知识,进而增强自身相关能力和知识。有的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目的是为了多赚钱,功利性很强,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对实际操作的具体过程更感兴趣,对一些法律、道德等知识比较忽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摆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同步发展。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注重功利、期望过高、盲目从众、眼高手低、缺乏恒心等,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绊脚石。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思想教育和情商发展弱化的表现。***提出的“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加强“三观”教育,转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勇于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创业创新教育在校园内已开始掀起潮流,但很多大学生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做事因循守旧,无法突破陈规,不敢怀疑和批判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需要外界环境的力量。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将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因此,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应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会受到社会上形形思想的诱惑,一旦因价值观的不完整、不科学,而接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利用一些不良手段实现其商业目的,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时,一定要重视思***教育,如创新成果方面的著作权保护,竞争手段的合法意识等教育内容是不可忽视的。学术界屡屡爆出抄袭丑闻,就是缺乏知识产权合法意识的后果。

2.3 就业创业教育中的技术指导的实施

专业技术支持对未走出过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他们大都不了解如何争取资金,如何办理相关注册手续,税收、优惠、大学生创业扶持***策等,因此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指导是重要环节,思***教师是工作在学生工作一线的主力***,对思***教师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可近距离指导学生创业,且培训一人可辅导几百人,效果很实在,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的相关知识,即便不参与创业,对就业也将产生极大推动,更易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也更容易发展出成绩。

3 小结

综上所述,思想***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既不可忽视思***教育而单纯谈就业创业,也不可只谈思想不讲理论。随着世界发展的开放性越来越明显,思***教育因为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如果能把思***教育做好,培养大学生稳定、完整、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重视技术传授而忽略了思想***治引导,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轻者可能无法在创业路上走远,严重的极有可能为利益出现道德偏差,危害社会。所以,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的思想***治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鲍振兴,曾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亟待转变的几种方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9799.

[2] 葛海燕.论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1(1):5052.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2

[关键词]创新实践高职院校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作者简介]袁志华(1972-),男,山东济南人,常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11)和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34-03

20世纪50年代,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就开始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自主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起源于拉丁语,原意大致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更新的意思;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5年,高职院校招生数已达268万人,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之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何定性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就业创业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往往倾向于培养“技工型”操作人才,不注重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事实上,随着高校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大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纯粹“技工型”操作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整体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转型,培养树立以创业为核心、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的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实现由就业教育守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到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诸如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理论功底相对薄弱、高学历师资力量相对偏低、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平台建设相对完善等。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实践创新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

一、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维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生成、演进的基础和根据。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运行的。创新教育同样也必须遵循实践的基础地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以实践为基点较之一般高校更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对理论创新缺乏兴趣,加之理论知识功底不深,如果以一般的高校基础理论层面上的理论创新作为重点和基础,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较好地在实践教学中学到新东西。从学校师资力量而言,高职院校往往也具备很多具有良好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一定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些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创新条件。因此,需要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维度。

1.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实践操作中摸索和创新经验,把实习平台的第二课堂建设发挥重点作用,促进其与基础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相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于操作型技工型实干型技术人才,因而对于在实习平台的第二课堂教学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实践层面的技术操作,往往更能促进创新的成效。

发挥实践平台的第二课堂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务必确保一批具有实干技术的技术专家型人才。这批师资队伍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能深入浅出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娴熟地指导大学生们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动手能力。与普通高校更注重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技工型应用性。在此理念下,师资队伍的动手能力往往不可缺少,如有可能尽量要采用一批有过企业技术履历或至少在企业锻炼过的技术性人才。

2.在教育管理上,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工作的实践平台效应。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实践平台建设。无论是日常学生基础工作还是团委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工作,务必确保大学生创新的实践平台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让大学生身心愉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和具体专业特点,发挥第二课堂的后续效果。例如机械类的院校可举办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性的车工、钳工、CAD等比赛,既达到了学生工作的娱乐效果,又达到了实用的专业锻炼和动手操作能力效果。再比如,团委等社团组织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专业的技术性优势与相关企业开展暑期实习和资助办学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可节省企业人力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创新相关的实践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方案的特殊性,学生工作的实践效果要尽量覆盖到全体学生。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如果学生工作中实践创新的辐射不能到位,将会影响其专业兴趣与第二课堂的操作技能,进而影响第一课堂的基础学习,并最终影响其学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各种原因,仅使学生群体当中小部分人受益,远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始于创业之类大赛,有较强的精英色彩,竞赛成了少数人参加的活动,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连贯性工作,异常重要。只有从大学入学阶段开始就把创新思维、创业思想教育传递给大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工作系统当中,并且贯彻于始终,创新创业教育所辐射的范围才不会偏窄。

3.在就业工作上以实践为平台,促进实践创新与现实就业创业相结合。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就业问题与实践技能操作技术往往一进学校就联系在一起。许多高职院校从培养方案开始与特定企业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企业实习、录用。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往往与实践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较快进入到企业技术型工作角色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和学生工作的专业综合素能锻炼上为其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相对对口的模式。

目前众多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高校,对于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更是如此。一般而言,普通高校在纯理论方面科研优势要较明显于高职院校,但高职院校在实践操作技术层面和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产学研实训基地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可以加大在人才、实用技能方面与企业间的合作。一方面,加强其科研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帮助高职院校解决时下的部分就业问题。

不仅如此,实践创新还为高职大学生由就业向创业发展提供了便捷。创新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实业承载,即创业。创业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就业,就在于一个“创”字,因此创业与创新教育应该结合起来。只有培育了创新意识,在创业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同样,创新和创业在本质上之所以有统一性,就在于开拓性、开创性与新颖性和变革性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在实践创新中、创业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融合“创新、变革”的核心因子于其中。事实上,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实践创新层面动手能力较强,不拘泥里于纯理论,敢于拼搏,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成果可以转化为创业成果,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创新研发成果,由于在实践中产生,与实践技术运用靠得很近,一研发出来就直接投入生产,一些参与研究的毕业生一毕业就直接以本产品成果去注册公司创业。同时,这些创业的成果又会反馈回来促进高职院校实践创新的进一步研发,这在一批成功的校友企业回母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中体现得很明显。

二、弘扬大学生实践主体性,激活实践创新主体

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中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实践的主体首先具有能力结构。在主体的能力结构中存在着三种基本要素:第一,“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性、自然性因素。第二,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技能因素,即进入实践活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第三,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即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它对主体实践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对主体实践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社会构成来看,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形式。在这里主要代指高职大学生个人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教与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应该发挥其固有的主体性,主动地吸取教育知识,并能够有效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分离较重,尤其在高职院校的第一课堂体现得特别明显。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往往在第一课堂上与教师教学很难配合。一方面,理论教学本身枯燥无味,相对晦涩难懂;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知识基础本身就弱,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往往不知所云。这样,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很难展开。为此,务必发动学生实践主体性,在教学当中极力调动学生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只有调动了学生热情和兴趣才有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其次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灵感。在教学当中以实践的现实模式克服抽象的纯理论模式。高职大学生往往是在“行”的体验上促进“知”的丰富性,在实践教学之中促进教与学的科学融合。

在学生工作层面,要在团委学生会等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学生在学生工作中彰显主体性而取得的综合素能也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就业的职业发展空间。据2011年6月9日公布的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86%和84%。而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有61%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9%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4%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24%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可见,大学期间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锻炼的学生在毕业后会更便捷地走在职业道路前列。

在就业创业层面,发动实践主体性,带动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新局面。一方面,学校作为平台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联系起来,推进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就业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方互动和双向选择,因而毕业生自身的主体性异常重要。大学生要创新就业机会、在就业创业层面打开局面必须在实践层面创新自我主体性。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专业技能的对口性,往往较强依托高校就业平台,但缺乏自我主体性的就业,被动地等待就业,而这一点在高职院校创业工作层面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提升理论创新力,夯实实践创新科学认识论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研究是以实践为基点的,以实践创新为基础。但是创新以实践为基点并不是以为认识活动不重要。实践创新同样也少不了必要的理论创新为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创新理论建设,才能提升实践创新的高度。

在实践创新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理论总结的基本理论创新活动。如前所述,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教学、学生工作还是就业创业工作,实践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实践层面的成果务必以理论的形式给予总结。只有在理论总结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给予改进,从而变成最基本的创新形式,进而变成“实践出真知”。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强调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进而让其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带动第一课堂的基础理论教学。相反,如果仅停留在实践层面的动动手,没有得到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升华,高职大学生尽管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也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难以做出大成果。

在实践创新活动中以实践需求建构创新理论。除了基本理论总结外,理论创新还必须在实践需求当中稳步发展。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形式也必须在实践需求的动力中发展。高职院校由于实践的基础性,也产生众多的理论创新需求,因而理论创新在高职院校也势在必行。比如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活动当中,企业的产品在哪一方面的需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职院校在哪一方面理论创新的成果。再比如在教学活动当中,众多计算机技术发展网络实践的模式下,CAD,Pro/ENGINEER等理论创新教学成果蓬勃发展。

实践创新离不开实践的基础作用,也离不开理论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在实践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夯实“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科学认识论模式。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过程本身也是实践作为基点与理论作为补充的统一过程,而实践的主体性把实践基点和理论创新有机地结合,进而推动科学认识论模式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陈浩凯,万学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刘平娥,唐骏,蒋爱民,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

[5]王传中.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学院学报,2007(9).

[6]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全程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管理 能力素质模型

欧美高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全程;二是结合学制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三是通过求职门诊为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奠定基础;四是对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进行具体细致的培训;五是导师既授业也指导就业,如美国经导师推荐帮助就业的毕业生约占30%。人力资源专家、心理学家对职业发展研究做了突出贡献,总结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职业指导理论,梳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对我国高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演进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是设计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理论基础。

所有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者都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进行未来职业生涯决策的关键时期。Ginzberg(1951)重点考察了青年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Miller和From(1951)推广了毕生发展模型,职业转变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Holland(1995)按职业区分性格,Schein(1975)的“职业锚”理论将心理测量引入了职业生涯管理领域,性格和职业锚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实现人职匹配。不同的职业发展观决定了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视野,人职匹配理论决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方法选择和任用。以上理论研究,启示应基于毕生发展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立足于大学期间运用心理素质测评工具探索认识性格特征和职业锚,并为将来诊断和转化职业生涯提供理论框架。这一脉络是构建大学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

当前职业指导研究的重要趋势是创业指导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对创业个体或团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传统经济学里的企业家理论。Knight (2005)将企业家定义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承担风险并进行决策的人;Schumpeter (1990)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生产要素的“新组合”。Knight和Schumpeter对于创业者的界定只是一种宏观质性的界定,没有涉及如何在微观层面识别和发展创业主体能力素质的问题。最早的创业主体能力素质研究试***总结成功创业者的共有特质来解释创业现象,Kirzner(1979)提出了“创业机敏(Alertness)”概念,认为创业者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机会的特殊素质;Shave和Scott(1991)强调了创业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归因理论的重要性;Woodward(1988)认为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他在建立和发展企业过程中获得充足而及时的资源。Shane(2000)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存储和使用信息的心智结构,Sternberg(1999)提出成功创业者需要分析智能、创造智能和实践智能。理论界提出了创业过程理论模型以识别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与规律,Timmons模型最有影响力,Timmons(1999)认为,创业过程是创业机会、资源和团队之间三者适当配置的高度动态平衡过程。创业指导研究的最新动向之一是通过构建和运用“创业胜任力”模型识别和发展创业主体的能力素质。Clelland(1973)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Chandler和Hanks(1993)在其研究中首先提出了创业的核心能力―“创业胜任力”,并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

二、国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理论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表现为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在就业形势和就业关键影响因素诊断方面,开始尝试建立量化模型

万明国(2005)尝试运用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和就业质量等3个统计指标,构建了综合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指数模型,以评估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田仲林(2007)建立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经管类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与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每天学习时间等多个因素有显著关系。

2.开始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以为全程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坚实基础

彭剑锋等(2005)较早介绍了管理者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和FPEB管理者素质模型等。荆小娟,孙雪飞(2006)具体探讨了管理者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与步骤。他们的文献在国内进行素质模型研究时广为应用。

在就业创业能力素质模型方面,国内学者冯华和杜红(2005)提出的“创业胜任力”概念表现为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识别、追求机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仲理峰、时勘(2003)建立了创业胜任力维度模型,试***识别在不同背景条件下创业者具备的不同创业胜任力,并研究了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刘帮成、唐宁玉、陶祁(2003)主张应该从个人和组织层面的两个层面上来界定创业胜任力。

在界定创业胜任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确认高绩效创业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对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冯华和杜红(2005)提出了创业胜任力应包含机会胜任力、组织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概念胜任力、情绪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等8个维度,并把这些胜任组成要素划分为创业竞争力、创业执行力和创业素质持续改进能力三个创业行为范畴。木志荣(2008)根据511个样本的抽样调查数据提出最重要的创业胜任力分别是:创新能力(30.5%)

,领导能力(29.5%),经营管理能力(27.8%),人际交往能力(25.4%),专业技能(6.1%)。康荔的硕士论文(2006)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设计问卷分类进行调研和数据处理,获得不同人群的创业者人格***、人格类型及创业动机***并进行分析。康荔研究证明大学生创业者和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在人格品质、创业动机上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范畴下的创业教育必须考虑到大学生创业者与众不同的品质,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更有针对性。以上关于创业胜任能力方面的典型研究对于指导设计创业教育课程大有裨益。

以上研究都重点关注了创业者群体的个人特征以及相应的创业教育措施。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中还需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如何筛选甄别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如何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才能为最终不选择创业的学生也提供较高的价值。以上两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构建就业和创业融合型的能力素质模型,通过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流程来同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最终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各得其所。关于就业创业融合型的就业创业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当前还非常缺乏,只有少数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李伟(2002)认为,除依据行为特性区别创业管理者与一般管理者之外,还应该另辟蹊径;李华晶,嵇安奕等(2006)研究分析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三种认识及其历史背景和理论假设,认为二者之间尽管存在差异,但边界日益模糊化,呈现出融合的态势。陈娟(2006)探讨了公司内创业背景下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这些相关研究的实证研究方面都非常缺乏。

3.尝试结合环境特征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周培松,邹小荣(2007)提出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四化”运行模型,以提升就业指导整体效能有所。雷育胜(2005)提出了递进式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模型,并提出了实施递进式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模型的相应对策。李艳、李国章等(2007)将服务管理领域的“差距模型”引入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差距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服务体系的建议。北森朗途职业测评系统被广为应用以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三、国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实践进展

国内一些高校近年来推进了多种改进职业指导工作的改革活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南财经***法大学。

清华大学已形成了“以课程为基础,讲座为目标,网络课堂为延伸”的就业指导体系,为毕业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服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训练”和“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体系;启动了“Career Coaching Program(职业生涯教练计划)”;还专门每年分春、秋两季开展了“职业辅导月”活动。北京大学建立了大学生“职业指导”专业化模式―学生职业指导体系(CDSS),该体系是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团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结合、校级指导和院系指导结合,并具有法定标准流程的体系,从新生入学到其走上工作岗位,CDSS都全程发挥作用的就业模式。西南财经大学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中心,该中心具体协助大一、大二学生选择专业,制定学习计划,有效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学生了解自身特质,辅以切实可行的培训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总结国内外理论发展趋势与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创设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潮流所向。构筑该体系能帮助学生分阶段构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了解专业性质和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高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仲林.影响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的实证分析.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荆小娟,孙雪飞.管理者素质模型构建之道.

[3]彭剑锋等.管理者能力评价与发展.和君创业管理文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5]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6]康荔.大学生创业人格比较研究――以厦门地区为例.2006.

[7]李华晶,嵇安奕,李华昌.替代、分立与融合: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关系演进及其启示.江苏商论,2006,(6).

[8]陈娟.公司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者培训需求分析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雷育胜.建立递进式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4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环,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作者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剖析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关于创新性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关于创新性的矛盾

2.1目标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制定了明确的标准(教高厅[2004]14号,《***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4],还提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高[2007]2号)[5]。因而,从大的方向来看,毕业论文应该属于教学的范畴,而不能等同于创新性科研工作。然而,在目前提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创新性已经渗透在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毕业论文。不同的高校,也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论文题目。彭邦华等人[6]提偈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郭艳华等人提偈提前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完成毕业论文。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不一定适用于基础不同的学生,也不适用于所有的高校。因此,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环节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目标定位,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而不能一味追求创新性。

2.2考核机制

***下发的文件通知(教高厅[2004]14号,《***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4],明确强化毕业论文中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管理,各高校内部也有专门针对毕业论文规范的细化文件,如:选题要求新颖、具有创新性,工作量饱满,论文撰写须严格参照模板等。通常,创新性较大的课题工作量大、周期长,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成果而相对成熟的课题易于执行,可参考的方法和文献也较多,易于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就给论文的评阅和考核带来分歧,如果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论文成绩时,学生在选题时就会避重就轻,反而对创新性的培养带来不利因素。因此,考核机制必须明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能以成果“论英雄”而要更加注重毕业论文过程中思维的培育和能力的锻炼。

2.3时间投入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是在大四的第三个学期末开始,正式开展毕业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占大学学习时间的八分之一。而开展毕业论文的时间恰逢学生找工作,有些工作单位还要求实习、见习,有的学生则从事兼职工作,有的学生还要应对毕业补考,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要考虑考研复试和面试等等,这就使得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精力投入不足[8]。虽然高校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方面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但考虑到学生就业和考研的重要性,通常还是默许。因而,时间的投入也成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3.提升毕业论文创新性的途径

3.1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有利于培养有科研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项目的历练对于他们十分重要,他们在项目过程中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性,并能主动设计、开展实验,还能自主支配部分经费。这些对于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十分具有吸引力,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科研仪器、实验场地,还能解决教学经费有限、资源不足的困难%目前,能提供给大学生的科研项目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如部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还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活动以及结合老师项目提供的科研课题等。通过这些形式科研项目的培育,毕业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课题,也能借助各种资源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3.2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论文

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9],这也迎合了一部分学生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兴趣。企业需要生存,同样要面对创新这一课题。即将要走出校门的学子,他们渴望锻炼,急于将自己富有创意的思维付诸于实现,校企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恰好能提供这样的平台。校企联合指导,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性人才。

3.3 基于导师制的指导模式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CCIR模式

中***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65 -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 年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造就业机会”。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理论性,也要面临实践性。

一、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立足于经济和教育的渗透结合,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组合,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企业、社区等多种渠道,帮助青少年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开创型个性的未来新兴企业、产业和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教育[2]。

创业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开创性个性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不仅包括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还有相关的品质和素养教育,就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业素质培养;其宗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促使其形成创业的初步能力和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3]。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提升自我与社会认知的认知能力阶段;职业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就业创业能力得到发展的职业能力提升阶段;保障就业信息,提升就业应聘能力的竞聘能力提升阶段;进入职场参加择业就业开始职业人生的应聘就业阶段,即是对应了大学四年学习时间。

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CCIR模式,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链接到创业教育之中,有重点开展的整体分层的、符合大学生学习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是以营造创业氛围、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指导体系,此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基础,通过创业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创业理论课程教学,积累一定创业知识;以创业模拟为实践教学手段,认知创业全过程,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品质;最终通过创业的孵化取得创业成果的实现。

二、构建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CCIR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融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部分,强调循序渐进地接触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大学生去尝试新的认知反应方式,培养具有开创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方面。

(一)创业意识自觉阶段(Conscientious)

创业意识包括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以及创业成就感和企业家精神等。此阶段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对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阶段。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形成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此阶段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文化节、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教育网站、创业者培训班、企业家论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想,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组织大学生看创业者传记,到企业实地去看,认识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开办“企业家课堂”,创业者讲创业历程,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强的感召力与示范作用,讲授创业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培养创业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座谈会,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开展研讨、辩论,丰富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与创业者面对面沟通,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感受创业者的人格、信念、精神和情怀,引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消除大学生创业的畏惧心理;组织大学生写创业计划,把创业理想、激情和思想火花变成周密的创业行动方案,增强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信心。

(二)创业辩证培育阶段(Cultivate)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二大三学生,对应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能力提升阶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两个模块,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创业有关的国家***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模块:通过聘请不同专业背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通过创业选修课与培训班,传授创业知识。理论教学课程分为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三是综合性知识。

创业实践模拟模块,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通过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创业设计、企业运营实践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创业实践模拟模块的实现途径包括: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素质拓展训练等实践模拟活动,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计划书、答辩过程培养创业能力。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开展学术报告、研讨进行交流,邀请来自学术界、企业界、管理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方面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来点评和指导,培养创业精神;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精神;模拟性实践,参加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景体现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参赛学生在大赛中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接触了解社会,对创业进行模拟实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创新和创业奖学金”获得者,即可进入创业示范园或校园科技“孵化器”,享受一揽子创业指导,包括知识产权法规、公共关系和营销建议、商业计划和资金申请、良好风险基金的接受等,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

(三)创业验证孵化阶段(Incubation)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三、大四学生,对应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竞聘能力提升阶段。目标在于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实务的具体应用,是主要针对创业方法和方式所进行的分析、研究以及实施的具体试验与模拟实验,包括创业融资、创业策略、风险投资、市场营销、创业管理,企业运作等内容。此阶段的实现途径:创业者联盟,创业者联盟是建立在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活动,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学习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个互动的平台把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获得它们的支持和参与,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窗口教育,开展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它场所进行成果转让,或者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自行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在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让。

(四)创业成果实现阶段(Realization)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四学生,对应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聘就业阶段。在此阶段,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这是学生生存自由的历史客观性和真实存在的蕴意。在这个阶段,高校给予风险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促成一些经过创业教育前两个阶段培训的同学进行创业实践,开创自己的企业,或对新创企业进行管理。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架起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帮助学生作为主体理解创业教育的终极价值和生存自由的真实蕴意,正是通过实践,实现自我改变,改变“把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超越自我,实现全面发展。创业实现注重具体操作,解决了“如何创业”和“怎样创业”的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成功经验。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创业活动本身所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这就使得创业教育与传统管理学教育具有不同的特征,即需要学生更多的在实干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与创业实践的平台,通过支持和促进校内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专业人才,使学校的科技园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基地;建立创业融资机制,积极与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链接,取得相关各方的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建立相关的融资制度与机制,这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启动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创业实现联盟,外借社会力量,特别是争取企业界的支持,可以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创业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创业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自身在科学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各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高校自己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公司,进入市场运作,与社会企业合作,用各种外延计划,获得更多的活动资金资助创业学生,实现创业成功,创业成功的学生反哺学校,并以身做模范,实现创业教育模式循环上升的教育作用,将能形成一个闭合辩证反馈自觉的培养链,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创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链合职业生涯划的创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创业梦想的腾飞,踏上创业的职业征程。(下转第64页)

(上接第66页)

参考文献:

[1]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7-20.

[2]曾昭薰.学术段堂的时代使命——创业与创业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2,(02):48.

[3]王晓旭,高琼,路***.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29卷中国林业教育,2011,(03):1-7.

作者简介: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6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是:“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三层含义:一是该专业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要有电影、电视等剧本创作的能力,三是要有文学艺术方面的基本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要量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不与***戏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又要有自己的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拓宽专业口径,从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上打好基础,造就“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二是密切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确定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有别于其他院校,进而来凝练专业特色;三是戏文专业生源均为艺术生,文化课成绩较差,基础薄弱。而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化现象,如果没有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就很难深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极有必要设置相关加强学生文学素养和创作基础技能的课程。

二.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

戏文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文化课基础薄弱,对理论学习具有畏难情绪。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但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往往比较枯燥单调,因而,传统的理论课讲解并不能充分调动戏文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除了对基本概念理论、重要知识点讲解要详细、深入浅出适当拓展外,还要适时采取案例教学法。比如讲授长镜头的概念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电影中的长镜头作为案例给大家讲解,通俗明了;比如讲授《中国戏曲史》时,由于学生对昆曲的曲牌、宫调等戏曲专业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可以结合戏曲界比较关注的青春版《牡丹亭》中的几出,用抢答的方式数某一曲牌出现的次数,不同宫调和不同曲牌之间的区别,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以声音、色彩、画面等相互配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创新思考的空间,理论课教学时可以留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专题发言,营造自主学习课堂氛围,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四是由课堂讲授延伸到课外研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列出较为丰富的课外参考书目和参考论文,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研究,初步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

三.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考试改革相结合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学生在考前临阵磨***,一番紧张的突击后获得一个好成绩。这种考试方式对于实践性教学较强的戏文专业来讲,并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例如,《剧本创作与实践》是戏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影视剧写作技巧与实践训练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该课程重点在于对学生剧本格式的讲授与剧本各个元素、写作技巧等写作实践的训练。这门课程如果采取传统的一张试卷考试方式来进行理论检验,就无法突出本门课程以剧本写作为核心的检验目标,使得平时授课的讲练环节与现有的考试环节严重脱节,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授课的有效性。因此,基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考试。比如,采取“自创剧本考试”的方式或者“平时成绩+剧本创作成绩”的考试方式,既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自由发挥,又让他们在舞文弄墨之中感觉到学有用武之地。此外,戏文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例如《表导演基础与实践》、《视听语言》、《摄影摄像技术》等都绝非简单的通过一张试卷考试的形式,就能够来检验出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质量。因而,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考试改革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成绩。

四.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戏文专特别注重实践,无论是实践课教学还是在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不具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人才的培养是失败的。因而,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大文科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例如,该专业核心课程《表导演基础与实践》的教学,就不能拘泥于理论讲解,要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搬到课堂,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体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学生自创的剧本,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之排演成DV短剧。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还锻炼学生的编剧能力、导演能力、表演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和兴趣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企业实践;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张建斌(1966-),男,陕西岐山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屠远(1981-),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刘维平(1965-),男,江西吉安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周全法(1966-),男,江苏溧阳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编号: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ZZ16_08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B-a/2016/01/2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57-05

***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以下简称“特需项目”)工作。开展此“特需项目”的目的是“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紧扣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等学校,依托其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优势学科,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特需项目”的实施,激发了试点高校办学活力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有关行业领域在特殊人才需求上的矛盾,适应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m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5年多来,全国63家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改革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为我国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高校的江苏理工学院之一,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动契合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再生”、“绿色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科研格局,在资源再生利用、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再制造、循环经济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为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领域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特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理工学院在开展“特需项目”以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紧密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和相关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

在“特需项目”中设立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背景是国家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量。从201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提升硕士和本科层次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特需项目”设立并实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愈显紧迫。然而,由于大学的行业属性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弱化,企业与高校之间原先存在的行业纽带已经不复存在,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逐渐消失,即使是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也已经出现严重困难,因而在“特需项目”的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的工程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江苏理工学院在3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中,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证书”毕业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所有的工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应知”和“应会”考试取得劳动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工、高级工),工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行业性一直未弱化。借此基础,江苏理工学院提出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必须把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专业(领域)的行业属性定位、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打折扣的工程领域实践和工程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工程硕士培养理念,江苏理工学院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尝试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如***1所示。“四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将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科技创新和就业进行有机整合,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该企业就业,继续从事企业实践与论文阶段未完成的科技创新活动。

***1 “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

(一)课程学习阶段

在课程学习阶段,相关课程的设置原则是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强化应用,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打好理论基础。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实验操作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在此阶段,每位工程硕士的企业导师必须给研究生开设专业领域相关专题,介绍专业领域新动态、新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工程硕士的工程概念和创新意识。此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未来的企业实践单位、工程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内容、毕业论文(含设计等)选题以及职业规划和就业计划。

(二)企业实践阶段

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中,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和毕业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在企业实践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围绕本领域的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通过岗位实习、工程体验、综合训练、技术研发等环节,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领域专业知识,开展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3]。

(三)学位论文阶段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企业实践之前的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位论文必须在企业实践时完成,学位论文还要与企业实践、科技创新和未来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企业、产业和行业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第一导向,注重技术性、工程性,兼顾学术性。通过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领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工程创新等能力。

(四)毕业就业阶段

从就业角度来看,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以及在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和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和企业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学校通过对毕业研究生、实践企业和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审视、反思学校对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同时获取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信息,进而反馈予学校,优化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完善管理服务。

实践表明,“四结合”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人才招聘易、留住人才难”的难题,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找工作、影响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优质就业的难题。

二、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运行机制

江苏理工学院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的《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紧贴服务需求、培养过程体现能力要求”的培养思路,据此修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高标准制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完善出台了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研究生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毕业质量跟踪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同时,专设了研究生企业实践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经费,从而为“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企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围绕特定的专业领域,以研究生为主体,以企业实践基地为载体,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过程。工程硕士企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制不同,实践时间理论设计为半年到1年不等。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实际运行中,研究生实践、论文和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的时间得到有效延伸。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企业实践过程中,研究生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再因为课程、实践以及论文等环节而分段,而是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进行有机整合,连贯、深入地进行实践与研究,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进行无缝对接。由于企业实践项目能大大激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其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能很好结合在一起,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胆尝试。同时,双导师共同引导研究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设计解决方案,学会通过观察、实验、调研等活动对问题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鼓励研究生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从实践成果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科研成果丰硕,参与申请专利30余项,参与技术研发项目20余项,参编著作2本,50余篇,在上海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的赵洁同学被全国工程教指委评为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共100名)。近年来,“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和企业基地参与的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学位论文质量和毕业质量明显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是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为学生选定的,一般是行业或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保证了学位论文与企业实践具有很好的延续性、融合性。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的应用课题、工程实际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技术改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论文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突出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位论文实行双指导和双盲审,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1〕11号《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要求进行评审。

从学位论文质量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共计44人,其中,21人选题与实践内容选题直接相关,17人在实践企业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其中,毕业论文盲审优秀率29.5%,而按“四结合”培养模式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论文盲审优秀率高达52.9%,占全校优秀率的69.2%。不难看出,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成果丰硕,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研究生。

(四)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校企深度协同,让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很高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企业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论文、科技创新和就业等环节,实现了几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将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育人贯穿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让研究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与实践活动中去。毕业生就业时,由于对实践企业比较熟悉,不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课题,所学的内容也与工作内容高度一致,研究生乐于到所实习企业就业,同时企业也需要这样一个对企业文化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工作,这就形成了企业与毕业研究生就业双赢的局面。

从就业情况来看,江苏理工学院两届工程硕士毕业生70多人中,有23人留在原实践单位就业,通过举办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返校交流等活动,学校得到了双方关于“四结合”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反馈。其中,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了这部分毕业生,认为采用“四结合”模式的研究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明显,在企业中更有干劲、取得的成果更多;而毕业生们在返校交流中也提到,“四结合”培养模式已成为助推自己全面成长成才的“加速器”,在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一到单位便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导师水平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关键因素,实施“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中,一方面,校内导师的遴选除了对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外,还要考察其实践能力以及与行业、企业联络和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行业内的领***人物、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并以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与校内导师交流工程硕士指导经验。此外,设立导师组,由领域内学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导师担任组长,负责小组内其他导师的日常培训与管理,使导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学校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定期组织校内导师到行业内知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进行进企、进站工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根据“四结合”模式的需要,学校加大工程硕士培养经费,增加企业导师的辅导报酬,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专业领域的产业和行业属性得到显著强化

加强研究生企业实践是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学校陆续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联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电梯学院、机械研究总院江苏分院等行业学院,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和人才培养培训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学校行业知名度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行业背景。

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互惠互利樵则,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多途径建设实践基地,有效拓宽了研究生选择实践企业的渠道。目前,学校已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包括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等。其中,已有28家单位成功获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导师和研究生可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在众多实践基地中选定实践企业,进入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和论文阶段。2016年,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江苏省优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该公司每年可容纳5-10名研究生进行企业实践,并可根据学生意愿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

江苏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自2012年以来的四年多探索实践中,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以环境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企业实践、学位论文、预就业、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有机衔接,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选题,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指导下从事企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签订就业意向。从已毕业的两届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跟踪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和企业均对此模式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四结合”培养模式提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解决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研究什么”、“培养什么能力”、“毕业后如何服务特需”和“如何高质量对口就业”等问题,为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硕士层次的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余国江,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9-13.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8

【关键词】文化产业 大学生创业 商务日语专业

随着目前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刻突出。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十报告中就指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开发的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因此,鼓励大学生去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也将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契机。

然而说到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创业,总会让人觉得这只与艺术类大学生有关,而非艺术类大学生却对此无缘。本论文主旨:在文化产业领域,如何对非艺术类的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进行的创业培训研究。

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专攻日语,平时经常接触到日本文化。而日本又是众所周知的文化产业大国,日本的动漫产业更是其中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才选择日语专业的。因此教师更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启示,将它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在文化创意领域进行创业活动。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取得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打造国家形象及本国产业品牌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成为在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治与经济中的地位也越加受到重视。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的文化产业中仍然存在很多有待开发的领域。中国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就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

2011年10月,中国***第十七次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采纳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等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文化产业中引入企业管理体制。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国营文化事业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虽然打破了以往的“铁饭碗”,但是却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遇。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着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全国各地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北京市东城区现在一共认定了10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被称为“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南京、江苏、上海、吉林、枣庄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生们在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积极创业,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借鉴“文化大国”日本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自主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深厚的基础,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二、如何在文化产业领域创业

目前,国内专家对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分成两类:一类是纯理论研究,另一类是实例论证。其中文化产业中包括的表演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从内容上来看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也都很高,这些都让非艺术类学生对文化产业望而却步。但是与中国的文化产业相比,日本文化产业则更加宏观,从事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也不似我国这样强。根据资料显示:日本的文化产业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如今占日本国民经济总产值10%以上的日本文化产业中当然也包括了这些影视制作及放映、展览、音乐及戏剧演出等专业性比较强的产业。除了这些之外,还包括为普通民众提供健身与休闲的娱乐业以及旅游观光业等。

将这些专门为普通民众提供休闲娱乐以及旅游观光的服务产业纳入我们的思考范畴,借鉴日本的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日本的文化产业为实例对非艺术类的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则是商务日语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并且着手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与学生创业课程,进而提高日语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两专业师资队伍的共同建设,达到学生专业课程与自主创业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标。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商务日语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收集并调查日本的文化产业实例,应特别注意所收集的实例专业性不能过强,必须符合商务日语专业等非艺术类学生能够工作的原则。

2.商务日语专业教师与学生创业课教师共同研究所收集的实例,将它与创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且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在孵化器内进行实践与创业活动。

3.向学生讲述日本文化产业实例时,可以两专业教师合作,采用日语授课形式。这样既可以完成创业课教育内容,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日语水平,一举两得。

黑龙江工业学院设有黑龙江工业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孵化器以学生社团自主活动为主。在校学生可以在孵化器内将课堂所学内容以及自己由此产生的创意进行社会实习与实践,从而有效促进高校课堂理论成果向产业化转变。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起理论指导作用。

本论文主张:将以“实例论证”为研究手段,由商务日语专业教师收集、调查日本的文化产业实例,将收集到的实例与学生创业课程的教师共同研讨,将它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创业课程中,以这些实例启发学生,使其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创意,在孵化器内实践这些创意,将它成果化、产业化。

三、商务日语专业在文化产业领域创业的前景

以日本文化产业为实例,对商务日语专业等非艺术类学生进行文化产业领域的创业教育,其前景及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能够转变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创业思维,扩大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范围

在文化产业方面,日本的成功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因此在促进学生学习日语的同时,加强对于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文化产业的学习,增设与之相对接的课程。通过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以日本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为实例,结合本国本土文化,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研究产业与本国文化的关系,加强对在文化产业领域自主创业的理解,转变旧的创业思维,扩大自主创业范围,提高就业率。

(二)能够促进高校的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

当今我国各大高校都在创业领域的教育中加大了授课力度,非常重视学生将就业创业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为了突出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创业特色以及创业能力,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就更加应该积极地与创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努力改变两个专业各自为***、各自为教的现状。本论文的另一价值就在于能够促进专业课程与学生创业课程之间的结合,两课程教师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达到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目的。

四、结论

文化体制改革不但为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还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推向了市场,推向了世界。但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还很小,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学生更应抓住这一有利现状,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开动脑筋,积极创业,大力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将大学生创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因为如今的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巨大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大学生成为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主力***,主导中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将大学生这一新生力量引入文化产业后,必将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蓬勃的生机。而大学生也将在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有广,盛蓓蓓.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J].国际贸易,2008(10):32.

[2]王波,周振伦,周波.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05):1-3.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9

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刘汉朝(1986-),男,安徽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陆璟(1986-),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03-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2]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3]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4]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校面临很多竞争,其中毕业生的质量竞争日显激烈,作为衡量毕业生质量指标之一的毕业设计更成为竞争的焦点。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加大各方面投入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对其他高校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N].光明日报,2008-04-09.

[2]沈常宇.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2).

[3]吴玉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4]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 实践课程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5-02

一、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及网络教学平台多元化

培养市场营销“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市场营销学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践课老师只有成为“双师型”教师,才能有力的增强实践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一,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高校做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参与拟订学科发展计划和实验室建设,联合进行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承担部分教学科研任务。其二,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二、校内实践教育多元化

1.建立高仿真性的职业环境实验实训。校内实训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需要,通过校内实训可以就某一技能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进入职业角色,了解生产经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是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教学和训练的方式。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就有机会运用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从事企业整体运作的经营决策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引进市场营销软件,如世格SimMarketing 营销模拟系统、用友沙盘教学系统、因纳特营销模拟系统等。

2.依托第二三课堂,拓展学生科研和创业能力。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依托第二课堂,训练专业技能;创建第三课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以学术节为平台,开展多姿多采的学术活动。学校现有CI策划协会、“挑战杯”团队等学术社团,每学期举办学术节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CI设计、我行我销、商业策划、企业营销诊断、ERP、管理模拟决策大赛等学术性活动,构成了培养本科生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课外学习体系。营销理论与实战经验论坛。将实战企业家和学院派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通过介绍营销理论前沿为学生提供理论和营销实践经验。

三、校外实践教育多元化

1.校外实习:校企合作形式多元化。学校的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招生数逐年增加,绝大多数高校校内资源满足不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要求。所以应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国家、省、市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学校与地方***府的合作、学校与研究院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根据企业或者社会需求选题,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发挥大学科技人才的优势,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可采用以顶岗操作、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

2.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方式及考核方式多元化。在实习方式上高校应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2003年系统提出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将该专业按照“一训两段三模块”将“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三类学生实习分别安排。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学院制订周密实习计划与实习指导书,明确了学生在实习中的具体内容、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以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顺利有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式多元化。学生毕业论文形式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术型论文,拓展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营销诊断、案例分析、管理设计五种形式供学生选择。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指导老师的评分占40%,评阅老师的评分占30%,但评阅老师可以否决毕业论文,这样毕业论文就必须修改,答辩小组的评分占30%,三者加总的分数为毕业论文的最后得分。

3.社会实践多元化。(1)认知实训。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大型商贸中心现场观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2)专业调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调研、策划练习,在组织时建议调研主题要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在课程进行中布置一定的案例调研,让学生走到熟悉的公共服务企业,如超市、商场、快餐店等观察体验,将调研成果渗入课堂的专题案例研讨中。(3)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联系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合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从事各项工作,明确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作用;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市场调查;制定项目计划并与企业合作实际操作项目;企业负责打分和方案的应用,并提出运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达到与企业互惠互利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假期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应聘营销职位,进入企业考察与实践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在各级工商企业、管理部门和各类营销岗位上从事市场营销、市场管理、市场策划、市场开拓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5)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周边设立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能为全校师生服务。新建本科院校可借鉴这样做法,建立移动式跳蚤市场,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在学校开辟一条商业街,面向学生招商。为帮助同学稳步经营,学院配备指导老师。(6)建立商业实体。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业园相结合。帮助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创业园,将有助于学生在创业中学习成长。典型形式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业务为纽带的“学生营销公司”,并以该公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建立商业实体、创业园,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产权及可接纳的学生数量等问题。

四、营造创业环境,培养创业精神,手段多元化

1.共同形成一个优越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新经济形势下,***府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策环境、法规保障系统。降低大学生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减免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全社会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激励大学生创业行为。

2.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过程。通过写调查报告、专题讨论和出墙报等,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动机。设置弹性创业教育学分制,使其成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以此来强化创业教育。

3.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金融资渠道,实现***府、社会、学校、家庭四级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目前,国家已经在大学生创业基金上进行了大批的资金投入,社会企业有的专门设立了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高校设立创业基金。***府、社会、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并不是为其提供全部的资金支持,还要学会整合和挖掘校友资源、家长资源,让这些资源发挥优势,与学校合作打造创业教育实践的硬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五、职业技能认证多元化

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认证一体化。构建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1 +N”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文凭+多个证书)。

营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职业资格认证的历史并不久,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与职业技能认证挂钩。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市场学会与***考试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获得认证后,即可享受市场营销学会的会员推荐,为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改革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集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毕业论文以及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整体优化于一体,着力于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着重已有成果的集成和应用,在已有改革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继承创新。该成果解决了管理类专业,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管理类专业办学直接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创了新途径。这项改革,将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10篇

学习

农村学生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乡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农村学生论文。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不仅承担着学校教育的职责,也承担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

学习

大学生学习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学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想法论文,当代大学生学习论文3000字。2.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考评制度。由于缺乏***府立法的约束、***策的优惠和经济方面的补

学习

小学教师个人总结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师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小学教师个人师德总结。二、虚心请教。因为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年龄都比我大,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我利用各种机会向同组老师请教、学习,把握好每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方

学习

年度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个人总结模板10篇,***员年度自我评议总结。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

学习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10篇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创业与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论文选编。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大学生中能真正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必竟是极少数人,多数的大学生即使要创业也会选择在毕业后。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

学习

学生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管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生管理论文范文,大学生管理论文题目。1.1注重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要求是毕业论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文件,如选

学习

教师与学生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与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2000字。(一)教师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教学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着师道尊严的观念,这使得当代的很多声乐教

学习

大学生企业文化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企业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企业文化的毕业论文范文,大学企业文化主题论文。企业文化;高职思想***治理论课;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

学习

贫困大学生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贫困大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论文对贫困的理解,大学生贫困生励志论文。1.贫困家庭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中心报告,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在1978年为0.29,1999年上升到0.397,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学习

当代学生论文10篇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论文精选,适合中小学生的论文。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社会性也意味着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通过社

学习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的意义论文2000字,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瑞文网。一、“四创”型人才培养的提出随着创意产业的出现与发展,要求社会提供最富创造性的创意人才,这是资金、技术、设备等其他因素所无法

学习

安全工程导论论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工程导论论文,内容包括安全工程方面的论文参考文献,网络空间安全导论。1.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的选题原则,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选择上考虑学生去向

学习

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业沟通技巧论文1200字,职业沟通论文100字范文。基于工学结合的沟通技能课程是从“能力本位”出发,以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点为基准,遵循“适用、实用、够用”原则,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实

学习

教育实习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实习论文,内容包括教育实习的毕业论文题目,教育教学实习论文。针对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2.1有效设置课程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参与实习的学生明

学习

农村学生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乡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农村学生论文。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不仅承担着学校教育的职责,也承担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

学习

大学生学习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学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想法论文,当代大学生学习论文3000字。2.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考评制度。由于缺乏***府立法的约束、***策的优惠和经济方面的补

学习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10篇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创业与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论文选编。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大学生中能真正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必竟是极少数人,多数的大学生即使要创业也会选择在毕业后。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

学习

学生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管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生管理论文范文,大学生管理论文题目。1.1注重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要求是毕业论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文件,如选

学习

教师与学生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与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2000字。(一)教师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教学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着师道尊严的观念,这使得当代的很多声乐教

学习

大学生自我探索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自我探索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自我探索小结,大学生自我意识探索论文1000字。[中***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218-01职业探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简单来说,职业探索是个人对自我特

学习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关系营销理论论文,内容包括关系营销策略分析论文,关系营销理论参考文献。1.传统营销理论的发展1.1传统营销理论的产生1923年美国人A·C·尼尔逊为了了解市场信息创办了市场调查公司,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开始有针对性地

学习

大学生管理学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管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谈谈大学生的管理学论文,管理学论文2000字。2.我国“管理—被管理”的传统式学生管理天然地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第一、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都是规则、制度的约束式管理,这种方式束缚了90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