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践第1篇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试***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
管理会计实践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症结剖析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试***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推动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开展过一些工作,如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举办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的有奖征文,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的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逐步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总之,要使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更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探索,以找到能够解释、指导、应用于我国企业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这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推动研究成果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波:《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上海会计》2002年第8期。
管理会计实践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管理会计实践第4篇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管理会计也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难以形成一套严谨的、完整的体系
现代管理会计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有许多新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经济的规模化,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新的条件和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管理会计脱颖而出。使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个新的相对***的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运筹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由于新兴的相关科学本身仍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加之引入的时候没有考虑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运用时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许多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具体的经济体实践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管理会计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实务运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西方管理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为了牟取最大利润的需要。追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使他们认识到,那种单纯靠提高劳动强度和广告宣传等手法已不能满足其扩张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产生。管理会计的理论假设是依据其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而确立的,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背离,特别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利率等管理会计理论基础性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运用上,如年金的计算、现金流量等的计算问题,针对经营问题产生的方法,在现实中难以运用。
(三)与企业管理会计所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存在着问题
1.会计管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管理会计、责任会计、会计检查等工作难以开展,基础会计资料不完整,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工作有待于加强和完善。2.企业管理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配置都不完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难以有效开展财务分析,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3.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单位领导人负责制下的管理体制,使得单位领导人权利过于集中,左右会计工作,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其***治、经济待遇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制约了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管理工作积极性。(
四)经验式管理和传统的核算方式制约着管理会计的发展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企业生产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水平仍滞留在过去的经验管理上,要么独断专行,要么柔弱寡断,没有现代的管理科学理论做支撑,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大多认为会计工作是“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不到位,缺乏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能力。
(五)现代的会计操作软件难以适应管理会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目前在市场上难以发现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
二、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反思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期解决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1)加大现代管理知识理论的宣传,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工作者的科学管理水平。只有管理到位,思想认识清楚,使科学管理根植于管理者的头脑中,才能使企业经营长久不衰,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要加强分权管理,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起适合我国的思想文化、能够真正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的业绩评价制度。因此,应当加强企业领导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使他们在百忙中不断为自己充电,扩展其视野,丰富其才识,才能为管理会计的实际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一批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会计人员人才队伍,打破过去那种只有核算人员的单一会计队伍状况,使之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具备多种深厚理论功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造就一种符合时代需要的企业化知识型人才,解决实际运用中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服务。
(2)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研究传统会计理论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符合企业具体需要,确定管理会计研究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展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学理论,进行科学的价值分析,使形成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可行的方案。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从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提炼出新思想和新方法,以例证的方法推动理论的界定和完善,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为管理会计实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托。使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3)尽快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鼓励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操作软件。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管理会计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美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约翰逊和卡普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大可今非昔比。管理理论也日新月异,但为管理服务的会计理论则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就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来看,都偏重于方法研究,很难说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与核算型会计理论相比较,管理会计至今都没有形成框架性的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也鲜有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汲取中西方先进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拨付专项经费资金,鼓励开发与我国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操作软件。
管理会计实践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探索;问题;对策
1管理会计学概念
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了会计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构建了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目的是通过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计量、确认、归集、分析、编制、解释、传递等等,其内容信息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2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2.1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对于经济管理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新形势下,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这也是企业对于当前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近些年来,高校扩招情况比较普遍,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毕业生数量也在增加,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不仅企业提升了准入门槛,人才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种情况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提升自身要求,以学生良好的发展为要务,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在教育教学方面顺应时展的要求。管理会计的应用性很强,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相结合才是当前管理会计教学的出路,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更好的择业和就业。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管理会计的学习是从理论开始的,由理论逐渐过渡到实际操作中去,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会计学科相对而言是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讲解是较为枯燥的,学生也难以对纯理论课程提起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掌握情况也不理想。因此,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学习提高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可行性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还不够成熟,但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条件是具备的,在管理会计教学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可行性条件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
3.1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
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与高等数学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例如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线性规划、运筹学等等,管理会计中包含多方面高等数学的知识。以往传统的手工模拟实践是很难实现教学效果的,相对于手工模拟操作,较繁琐,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结果易出错。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软件和程序,使工作流程更加简便,结果更加精确。
3.2建立会计电子实验室
目前各大高校都建立了各种会计实验室,这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会计管理教学实践的效率,例如,会计手工实验室的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为会计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的硬件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3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虽然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并不普及,但仍有一些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走在前面。如天津科技大学的苏万贵教授在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以全面预算为核心,将预测、决策和预算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设计了一套实验教学内容,每学期均安排8至10课时的时间给学生上机和手工实验,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毕业后很受企业欢迎。江苏盐城工学院的张思强提出了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应加入全面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思路。
4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4.1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缺乏
就目前而言,会计教材的种类较多,品质良莠不齐,但总体上看精品较少。会计的教材编写主要是由教师或从事会计事业从业人员编写。而这两种编教人员,前者重理论,后者重实践,两者不能很好的结合,这样的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培养。
4.2会计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准确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往往把实践环节作为补偿课程或附属课程,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在开设课程中分配的学时较少,不能给学生以实践操作足够的时间。较多的高校会计教学培养中,只注重了对学生对会计知识体系的理解,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会计核算的真正含义,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3毕业实习走形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毕业实习期放在最后一学年中,但最后一学年对于学生,有部分为考研做准备,有部分忙于找工作或写毕业论文,对于实习来言就只能是走过场走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即便是有实习环节,但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些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机密,因此,对于实习生根本无法解除到实实在在的企业账务,以及更不可能操作会计核算。所以,这样的形式实习,对学生对会计实践意义较小。
4.4师资力量的不足
在会计教学中,往往很多教师是读完本硕博后直接入学进行教学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没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因此,这样的教学会重理论轻实践。而较为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在教授课程中的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等又不够熟悉。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衡,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较少,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4.5实践内容及设计不完善
基于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会计实践课程是目前许多高校所社里的主要会计课程,例如,财务操作软件课程,模拟手工帐等。而这些课程的开设仅是能够使学生会记账等操作,很少有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操作和理解,学生技能培养缺乏,无法将会计实践运用于课程实践中。
5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需要以学生为本,培养能够直接入职无需更长时间的岗前培训的专业人才。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是会计核算的基层干工作,因此理论知识要扎实,同时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要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和改进。
5.1统筹各科实践教学
目前管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划分有重复的情况,而在进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企业的实际岗位情况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某企业情况为基础,通过对企业中经济业务的模拟训练,通过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自己动手实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数据的采集、账套的初始设置、登账、期末会计处理事项到期末的会计报表编制等等。通过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使企业决策能够有据可依。统筹各科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不同企业财务岗位中实现职业技能的综合性提升。
5.2校企合作编写精品教材
目前高校教学与实际企业岗位情况有一定的脱节,这是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理论的学习并不能都反应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并且时代在发展,企业财务部门的架构、信息技术水平、综合能力要求也都在不断发生这变化。因此,可以设想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编写精品教材。教师通过对企业情况的调研了解,归纳总结企业当前对于会计岗位人才的实际要求,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也进行了解,教师与企业精英相互合作编写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的精品教材,不失为提升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能够从教学内容方面及时的进行改革,逐渐以实践能力水平为具体人才培养方向。
5.3加强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强化会计实训软硬件建设
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探索与思考更需要一直先进的师资队伍。对于当前在职教师,也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根据校企合作情况,将教师派遣到企业中进行会计实践操作,对企业岗位情况、能力要求、操作要点等等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同时积极组织培训学习,系统的将企业情况和要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师资队伍的培养。鼓励任职教师进行会计资格水平的不断提升。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会计精英进行实践教学。
5.4重视企业反馈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主旋律,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策的变化、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企业的变化。校企之间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和联系,及时掌握最新信息资源,根据信息反馈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提出指向性要求,同时制定更加灵活的实践教学计划,为企业培养出更加符合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5.5改革课程考评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考评方式需要更加客观和全面,考试并不能够作为知识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加具备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建立更加符合当前人才能力检验的考核方式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在实际的考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以考试为基础,拓展实践考试、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多方面内容,综合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建立更加客观全面的考评制度。
6结语
管理会计实践第6篇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
我们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的近十种国际性会计期刊上面所登载的介绍各国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章,发现许多国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管理会计方法,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CVP)、盈亏平衡分析(BEP)、内部转移价格,投资评估技术(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净现值法)等在各国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99%的企业采用全面预算,86%的企业运用CVP.东欧转型经济国家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管理会计技术,至今47%的企业使用BEP分析,50%以上的企业进行成本与财务预算。
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在经济发达国家所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即ABC、目标成本法即T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即LCC、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与标杆制度、产品属性成本计算等)、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法(平衡记分卡即BSC)以及品牌价值预算与监督(brandvaluebudgetingandmonitoring)、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positionmonitoring)、战略定价(strategicpricing)等,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如今已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被各国企业普遍效仿。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在1996年已经或计划采纳ABC法的企业为74%,1994年英国达到69%,比利时达70%.1998年澳大利亚ABC使用程度达56%,BS达88%,LCC达70%.LutherandLongden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南非管理会计实践的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仍然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BSC,ABC,ABM(作业基础的管理),ABB(作业基础的预算)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CVP的运用程度达68.5%,标准成本法达30.1%,全面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国外行之有效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方法在我国企业并未普遍采用。从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我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来看,则不容乐观。除了ABC、TC在我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12.7%,TC21.2%)之外,其它如BSC4.3%,LCC3.3%,显示出我国企业对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实务界对这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据孟焰(2002)调查,在冶金行业企业中,对ABC或ABM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的为58.7%,BSC为91.3%.
这些数据说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等在我国有待普及。而更为急迫的是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改进的环境动因分析
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与我国企业的效率差距
加入WTO使我国真正全面地融入了全球经济,这一方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若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具备与世界各国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企业效率高低是竞争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年对中国企业500强的调查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的资料来看,我国企业效率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74百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的12.06%.当然导致我国企业效率总体偏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之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是十分突出的,如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需要大力提高。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普遍较高,入世后单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亦会被劳动人数总量多所抵消。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当前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呢?中国企业联合会2002年所作的企业家看入世的问卷调查表明,7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应从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入手,应将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注重加强管理培训以及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显然我国企业经营者当前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因而成为了企业经营者迫于环境压力的现实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逐步深化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
实际上,对于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环境压力只是催生了现实需求,而企业是否最终选择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还依赖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也即委托人的职责,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即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委托关系逐步明晰,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现已面临提高其经营业绩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因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了经营管理者自发的、主动的追求,推广和运用现代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理性选择。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十五规划和十六大报告均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亦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根据我国企业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基础,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与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即第一阶段建立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自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三年多来,由于***府的大力推动(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总结推广联想、海尔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少第一、二个阶段性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完成,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了迅速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技术(如FMS、CIMS)也有一定的发展,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这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或正在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前述分析表明,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学习与推广国际上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当前创新与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府相关部门、教育与研究机构、职业团体、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等各方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快速有效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府可组织相关力量来积极推广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育和研究机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和管理咨询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并具体指导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坚持至关重要。这是国外(如澳大利亚、芬兰等)成功推广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的主要经验。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与推广管理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上述合力。并且企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较少利用理论界的知识优势,也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推动和帮助。如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功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2001,林斌等),也主要是由铁道部14个局财务主管自主进行学习引进和研究开发。这种现状应加以改进,思路之一是成立由实务界会计师与理论界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会计师职业组织,当前,在我国总会计师协会下设一个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推广分会应该说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学术界应深入企业实际,去创新管理会计实践并且探索和解决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推广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在积极努力以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了解,进行了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虽然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现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却很少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或者研究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而学术界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管理会计实践第7篇
关键词:导学―案例―实训;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改革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82
1课程性质
《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总课时54学时,是高等院校学生在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忽视了专业技术这一课程性质,所以,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都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如存货管理、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作业成本计算法、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管理会计》课程安排在《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课程之后进行,所以,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相互交叉和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进行教学改革,将会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破坏这些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只注重课堂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循规蹈矩式的讲解,学生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乏味,挫伤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革“灌输式”和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缺乏实践的教学过程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主要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面临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无法体验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2.4我坏目己朔绞叫枰改革
目前,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基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取决于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70%,主要取决于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测试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不能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教学考核要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就要求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最基本的改革思路是加强实践教学。这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顺利及时过渡,努力实现学毕业生就业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采用“运用实验室丰富的实训教学资源,课堂讲授引导学习为前提,以案例教学为中心,实训教学资源和手段巩固学习为基础的‘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的“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具备会计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经过调查研究,***思考,***决策等学习过程,完成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最终达到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践工作。
3.2“课堂讲授+实训指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实训指导”并重的方式,课堂讲授课时:实训指导课时=2∶1,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训软件采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
由于将54课时的授课时间分解为34课时的授课、17课时的实训指导、3课时的期末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重,时间紧。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自学掌握,课堂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中存货管理、全面预算、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预算等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对于这些内容,要适量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加强实训指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
3.3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经济管理学院财会类本科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较榈ヒ黄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为了让考核方式更为合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具体方案为:期末的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70%,其中,期末考核=专题报告60%+实训考核40%。
其中:专题报告成绩=专题报告团体得分+专题报告个人得分,案例分析团体得分为8个组的代表评分的平均数,个人得分是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岗位或分工角色由任课老师打分。
“专题报告”是根据本课程每章知识点,选择典型企业作为背景资料信息,学生进行自愿分组,每小组8人,每小组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案例分析,并利用PPT演讲展示和全部小组代表参加评分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协作分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考核”是利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的实训题库,选择典型的实训内容,较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
4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4.1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能力
通过制定本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编写授课计划和实训安排,设计期末考核方式,确保整学期的教学顺利按进度实施,任课教师对本课程及财会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按照制定的教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由此,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并为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循环双赢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督查改进,不断地反馈信息、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商业会计,2012,(9).
[2]田月红.《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信春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1,(10).
[4]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