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10篇

高中教材篇1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材;史料;教学方法

新课改教材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众多的历史材料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接近教材接近历史,会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心理去向历史这门学科靠拢,这也是新课改下的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史料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地接近历史,近距离地感知历史,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理念,进一步拓宽教材讲述内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高中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而历史教材的变化最令人关注,尤其是教材中所出现的形形的具有辅质的材料可谓是***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材料除了传统的文献摘录形式之外,还增添了人物类,文物类,漫画类,地***类,***表类等***片形式的史料,可谓是形式各样,多姿多彩。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始终认为历史是用文字来传承的,但有些历史是文字所不能及的,而这些脱颖而出的非叙述性文字形式的史料的出现必将弥补传统教材内容的单调与不足等缺陷,必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客观形象直接全面地再现丰满完整的历史。可见这样的教材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会更容易更直观地接近教材接近历史,会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心理去向历史这门学科靠拢,这也是新课改下的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这也反映出了编者在编写新教材时煞费苦心和他们的良苦用心。总之,新教材已经完全改变了旧版本那种形式呆板单调的冰冷面目,而是开始朝着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的方向阔步迈进,这样的教材只能让以后的历史教学至善至美,让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愈加浓厚。

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这些达到精品程度的素材却并没有引起一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他们仍然像往常那样,把眼球和注意力放在教材中叙述性的文字部分,在他们心目当中,这些叙述性文字才是最神圣的东西,是教学重点,这也是长期以来教师们的传统观念。这也难怪,以前的教材中也体现了这样的观念,大篇幅的文字占据了主阵地,而***片之类的资料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而且有些材料缺少规范性,所以在教师当中,他们认为这些材料只是点缀而已,没有多大实际作用,甚至还认为是可有可无。而殊不知他们这样的思想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会导致新教材中那些由编者们精心搜集来的资料被搁浅,这不仅是对有效材料大量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对教学效果的重大损失,而这些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适当地运用史料,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地接近历史,近距离地感知历史,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理念。同时通过教师展示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问题,拓宽了教材讲述内容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1]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疲惫感,引不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和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新鲜的史料,如历史***片讲解文中的史实,学生的好奇心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并激发出他们探究的浓厚兴趣,进而将这种兴趣融入到对历史的学生当中。因此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除了完成文字部分的教学任务之外,更要兼顾占有大量篇幅的史料。例如像***片教学,它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感性,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只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插***教学可以发挥教材文字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印象和理解程度。例如,在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里有两幅***片:圆明园复原***和圆明园劫后遗址,通过复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它的确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宝库的一面,让学生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通过劫后遗址又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英法联***残暴罪恶的一面,让他们知道了那段真实的史实,从而既让学生重温了近代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又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特别是遗址是真真正正的事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不必要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而只需对学生加以引导,并用少量的语言做一下内容的补充而已,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史料在历史教学当中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它增强了历史的实证性,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效果,训练了学生们辩证地历史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捕捉信息论证的能力。

除了教材中大量的史料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外选择一些适当的史料以丰富教学内容,但要注意的是,在选材时要谨慎,要辨别真伪,这样才能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治文明历程.岳麓出版社, 2004.

高中教材篇2

关键字:高中语文;文化素材;有效的运用

中国分类法:G633.3

0引言

新课改中明确的规定,当代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让学生学得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得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高中生们从内心感受到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以及高中语文给学生们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全面的、充分的运用好文化素材,帮助学生发现高中语文中蕴含的真善美。这对于学生良好的情操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1简谈文化素材和高中语文教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文化和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首先教育教学的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我国文化的传递的过程,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这从我国的历史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出来,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人文科学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国当时的文史类知识发展比较兴旺所引起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当时的***治体制相一致的。其次,教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于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什么类型的教育那么这个人就是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当中,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教育所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文化所制约。一个国家的文化在教育方面处于核心的位置,文化的内涵也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方向。文化的氛围对于一个学生性格的成型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学习的因素当中,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够使一个学生由被动灌输学习转移到主动的追求学习的状态。

教育对于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一,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对于文化的传递,其二,教育在传播文化的过程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文化的再发展,这是很大程度上实现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教育能够实现对于文化的过滤,因为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剔除不好的文化继承优秀文化的过程。这些其实就是教育对于文化的反作用。

2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运用文化素材

2.1加强学生对于显性以及隐性的文化素材认知

高中语文中的显性的文化素材通常能够被大家直接的感知出来,例如,很多的成语典故在课本中被非常清楚的罗列出来。此外,一些非常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也会详细的标注出来,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国的优秀文章。这些显性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的一些隐性的文化素材教师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挖掘,因为隐性的文化素材相对于显性的素材更能给学生更大的震撼,尤其是一些包含有丰富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素材更能够给学生带来内心深处的震撼,这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生活当中的文化素材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过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高中阶段正处于一个对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的阶段,高中语文又是一个与实际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课本当中包含的文化素材和日常生活当中的文化素材进行细致的整理总结,最后将其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整体。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整理好的内容展现给大家,让大家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大的语文因素的存在,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提高学习语文的动力。

2.3有效的将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高中语文当中的文化素材往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深刻的,尤其对于古代的著名的诗词,其中往往蕴藏着诗人(词人)非常深刻的内心情感,例如,我国古代诗文经常出现的“月、菊、松、柳”等意象,这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色彩。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现代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好这些文学素材使学生能够正真感悟中国文化的真正的精髓所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底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精神气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素材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文化素材的运用必须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到学生,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非常不理想的。

参考文献

[1]章媛媛.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素材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赖娟红.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素材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16.

高中教材篇3

关键词:高职教材;实践教学;编写人员;出版组织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各种各样的高职教材很多,教材有无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教材的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材从整体上看缺乏特色,有的教材只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明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制约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加强高职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一、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适合高职特点的专门教材

许多高职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要么是中专教材的“增强版”,这些教材往往只是在内容上有所增减,在内涵上并无明显区别,都是注重基础理论,忽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反映高职教材的特色和要求。

2 教材的内容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脱节

许多高职教材的内容反映的是多年前的观点,有的甚至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这些内容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富于时代特征的要求,还有的教材内容反映的是西方的社会状况,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与中国的国情有较明显的差距,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教材内容不合适,使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 教材的编写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当前高职教材的编写,大多比较适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进行课堂记录,这种教材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轨道上来。学生只是起到了记录员的作用,根本不能把记录的内容真正理解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 实践教学的教材严重不足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占有总学时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但合格的实践教学教材缺乏,尤其是优秀的实践教学教材很少,不少实践教学的教材差异较大,规范性不强,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影响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发展。

5 教材的内容没有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衔接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实践性人才,为此不但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这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但目前大多数高职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的考证和今后的就业。

二、高职教材建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严重缺乏优秀的高职教材编写人员

我国的高职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当中不少人的成长道路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从事过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工作,对本专业缺乏感性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了发文章、评职称,他们对专业的研究主要注重纯理论研究,而不是实践问题,这更加剧了高校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长此以往,优秀的高职教材编写人员就会十分缺乏,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优秀的体现社会实践的高职教材。

2 优秀的高职教材回报较低,风险较大

一本优秀的高职教材的编写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它需要常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大量的材料的搜集,反复的编辑和修改,即使这样也常常得不到公开出版,使编写者的劳动付之东流。即使得到公开出版,所得到的报酬也很菲薄,远远不能与其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相称。

3 许多高职教材的出版组织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目光

不少出版社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高职教材编写的固有规律,一味赶时间、抢进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编出的教材,只能是东拼西凑,缺乏创新,甚至质量低劣,内容不当,严重危害了高职的人才教育工作。

4 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与出版组织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手中已经编写了高质量的高职教材,但却无法得到出版。另一方面许多出版组织却苦于缺乏这样的高职教材,不能完成其出版计划。这说明高职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致使许多优秀的高职教材得不到出版,加剧了优秀高职教材的缺乏程度。

三、完善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

高职教材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会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存在,因此希望这些原因在短期之内得到消除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的努力,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完善高职教材的建设。

1 要端正思想

高职教材是高职院校广大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涉及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技能人才的大事。因此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和组织出版人员均应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编写和出版教材,绝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降低教材的质量,损害了广大高职学生的利益。

2 要适合高职教学的特点

与本科偏重理论化的教学不同,高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要特别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编写高职教材时,对于理论部分应遵循“合适够用”的原则,努力增加实训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同时偏重实践。另外,还应该针对国家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号召,在编写教材时适当加入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顺利地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今后的就业创造条件。”

3 要大力提高高职教材编写人员的实践水平

高职教材大多由高职教师编写,许多高职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应努力增加教师的实践活动,使之深入社会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这样才能加深其对专业的认识理解,始终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高职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也应给予支持,要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适当聘请学校之外的专家担任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少社会上的专家往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有的还不乏理论造诣,把他们请来参加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必将使教材与实践的联系大大提高,促进好的高职教材的大量涌现。

4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该总结以前的编写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要注意不断对教材的理论部分进行精选,适时调整教材的体例和结构,尤其是要继续加强教材的实训部分,更好地解决高职教材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例如,实训内容可以按照“市场导向”,“订单培养”的思路进行编写,灵活选择案例分析、参观学习、项目策划、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组建高职教材编写委员会

高中教材篇4

关键词:深度 难度 广度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多的跨世纪人才,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为确保新课程方案试验不变形、不走样,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高一年级地理教师,应寻找新的教育教学规律 ,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思路,首先必须提高教学思想,明确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目的,然后认真学习"新纲"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大纲),领会"新纲"精神,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肤 浅的认识。

一、深度的掌握

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体现了我国高中教育中地理学科的任务及新的要求;二是贯 彻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的性质和任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紧扣"新纲",掌握新教材 特点,完全按"新纲"要求教学,决不能简单地照以前的旧套路进行教学。否则,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转 轨就成了一句空话。

1、明确新时期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思想。新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 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业 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 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透;而对于"了解"的 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 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 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对于 新教材删去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只要简明扼要的讲清现象,而不再需要过细过深地探究其理,如 "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矿床的形成过程"等。

2、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新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圈层体系"更新为"环境体系",按人们的认知规律, 从"陆地海洋大气宇宙",或增删、或重组、或转变视角。一是教材内容的增删,如"海洋环境"和"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大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而在"宇宙环境"中则删减了有关恒星、行星等属于 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二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陆地环境"对原教材的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 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三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即原教材 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 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如"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等,在这方面我们应加速观念转变,注意新知识、新 理论的学习,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新观念。

二、难度的处理

新高中地理教材在处理教学难点上较之以前有较大的突破,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尽量删减对学 生学习无所帮助的一些内容。如"大气环境"中的"大气的热状况"一节,就删去了旧教材中比较抽象难懂的 "热量盈亏问题"和与初中地理重复的"气温时空分布"等内容;二是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注重分析、推理 ,而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如"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从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就可以看出工业地域和世界著名 工业区域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条件,从而既教育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教育学生学会了适应 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三是注重挖掘新教材的启发性、趣味性和直观性。新教材在知识体 系、文字表述以及***文选择方面较之旧教材具有更多的优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强课堂教 学的实效性。

三、广度的把握

新《课程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要使中学教育从现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教师在应用新教材 、新大纲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新的内容:

1、新教材除了突出旧教材的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外,还着重加强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使人与环境、环 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 重要意义。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增加了许多"资源、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 力求完整地突出这一中心。

高中教材篇5

为此,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新课标教学的实践,就“新课标地理”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

教材设计生动,***文并茂;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增加了地理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增加了地理研究性课题;同时,新教材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调整,把一些较深、较复杂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有重复的知识删除了。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高中教材和高考大纲

这次新课标课程改革使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使原有的一种教材作为“法定文化”的地位日渐动摇;教材的地位也由“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新内容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内容。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应用于课堂。

确立“材料式”教材观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提高教育质量。

2.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高其职业素养。

例如我在讲到《城市和城市化》时,把课本上的案例只作为教学的引子,而将我县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考查、调研活动:了解我县县城城市化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平常的教学实践中。

三、注意师生关系的转换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关系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准确定位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树立起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师表意识和民主意识。通过这几年的课堂实践,我由衷地感到由于师生的平等交往,已使学生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已使教师的上课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与学生的一种分享和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了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四、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换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长期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教师,在讲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对比时,可展示南方和北方普通传统民居***片给学生看。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南方房屋屋顶坡度比北方房屋屋顶坡度大、门窗开得大、墙体要窄?这个问题来自于平常生活现实,又可以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是死东西,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源泉,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怎么去引导。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将关注学习结果误认为是关注了学习过程,这对教师真正掌握和理解新课程该“怎么教”的内涵非常关键。由此看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程和结果的界定一定要清晰。

五、教师角色的转换

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地理思维。

2.由课程的传递者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过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教材、教参、教案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现在,老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新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它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和本地情况对教材实施改革,使教材本土化、校本化,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由教书匠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师生涯中,许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是名符其实的教书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学中的问题多、变得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教育教学的策略。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世纪新课标,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生存、发展自己、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变革。新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自主学习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学习意愿”,也就是愿意学习、自觉学习、喜欢学习;第二个层面是“学习技巧”,也就是学习时讲策略、讲方法、讲窍门。

2.合作学习

美国约翰逊兄弟的研究发现,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有5个: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

3.探究式学习

高中教材篇6

1.教材选择多样化,地方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实验首先就是改变了过去全国使用同一版教材的局面,要求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高考也命题也不再依据某本教材,而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版本的教材争相出炉。现在全国普通高中教材的版本不下于十种。新课程要求每个学校不能只选择一种版本的教材,而是要选择多种版本的教材。广东省在教材选择上就遵循版本不少于三个的原则。而广东省的各个地区选用的版本也不尽相同,都是由各地区相应的教材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教材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投票决定的。必修部分统一要求,选修部分各校参照《广东省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我们考察的两所学校选用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粤教版。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某一学科上,虽然学校选定了某版的教材,但是他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参考指定的教材,而是采取“一本教材为主,多版教材为辅”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每位老师手里都有两三本,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参考。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建议学校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应该让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前拿到多种版本的教材,提前熟悉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和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课程设置灵活化,学生拥有选择权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改革后的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二门科目和若干个模块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按照国家的要求,高中学校必须开足开齐8个领域的必修课,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开设多样化、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各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通,灵活的执行国家的要求。首先,选修课程必修化,由地方或学校代替学生选课,统一上课,采用的这种所谓“配餐制”。这也是现在我国新课程实验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我省刚刚出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选修Ⅰ的内容一是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学生按要求必须进行选择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这些内容的必修的。我们考察的深圳、济南两地的学校基本上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只不过有的是省里规定的,有的是市里统一的,还有的是学校自己选择的。几乎没有学校能达到让学生开放式的选课,上课实行“走班制”。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牵制,以及学校自身资源的限制,采取这种做法也是符合实际的。要真正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学校活动课程化,为了达到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至少获得6学分的要求,很多学校都灵活的将学校活动课程化,例如将运动会、文化节、科技节等学校活动课程化,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学分。这样做,既能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又完成了国家对开设校本课程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再次,研究性学习灵活化,国家规定研究性学习是15个学分,如果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可能效果不会太好,更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所以大部分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灵活话,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分散研究;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个别指导。有的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用几个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选择题目和导师,学生们课后研究,教师进行指导,期末再利用几个课时验收成果。或者是在放假前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假期里进行实践研究,开学来进行验收展示。总之,以上这些都是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的一些做法,对我校以后实施新课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师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更加个性化。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的新的课堂教模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到深圳实验学校和山师大附中的课堂,分别听了语文、***治、历史等学科的十余节课。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下,任课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实验的成功与否。无论教材编排,还是课程设置怎么改革,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授课方式不变革,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空谈。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实验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是我们进行新课程培训的最重要的任务。

4.学生评价多元化,学校拥有选择权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改进传统的校内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是大势所趋。在考察中发现,虽然所有学校都采取了综合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各学校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学分认定上。由于国家规定学分认定权在学校,所以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出本校的学分认定标准。以深圳实验学校为例,他们将学分认定分为考试和评价两个部分,其中考试成绩占60%,评价成绩占40%。考试成绩又分为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成绩又分为个人评价(10%)、同学评价(5%)、家长评价(5%)、和教师评价(20%)。最后他们规定只要学生的学分达到1.7分,就认为这个模块通过考核,给2学分。同时,他们还按照国家的要求给学生建立了成长手册和成绩手册。因为虽然学生学分认定、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理念很好,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复杂,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是课改中多数人较为困惑的问题。

二、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验,虽然广东和山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上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初期阶段。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领导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府行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行动到位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是落实新课改的组织保证。我校已经成立了由符校长直接领导的新课程改革委员会,并指定了具体分管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的副校长。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形成运行有序、功能完善的课改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积极做好课改宣传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支持,因为新课改不仅仅涉及到学校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涉及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学生家长能了解新课改,认同新课改,最后达到支持新课改的目的,学校要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必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学校的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动员,营造课改的社会氛围。二是,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以“家长学校”为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课改新理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制定课改方案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我省出台的《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我校的新课程实验方案,明确我校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内容,对学校的新课程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同时,还要制定各种计划和方案,包括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学分认定方案、学生成长手册制定方案、选修课设置方案、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等各种方案,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有章可循,保证新课程实验在整体框架内稳步、有序的推进。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立项研究,以保障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建议学校选择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实验教师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对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5.精心组织教师培训

高中教材篇7

语文教材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借助于民族语言来体现和传播的。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贤惠、温柔、善良,为什么焦仲卿要休掉她呢?这显然是其背后的伦理纲常造成的,由此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批判地反思文化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文本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兰亭集序》的阅读中,那优美的空间意识、独特的时间体验、俯仰捭阖的和谐关系、在空间中感知时间的徘徊、在时光中变换艺术空间,给人以无限的人文滋养。因此,在语感教学中要把握三点:一要强化对学生自身的言语体验,避免以讲代读,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阅读中感知文化魅力,增强语感和鉴赏力;二要强化阅读实践训练,特别是对于语言文字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从内容、形式上把握语义重点;三是要融入语言审美,要从朗读、吟诵、听读、抄写上感知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融入探究

狄尔泰曾言:“体验首先是人的生命历程、过程、动作,其次是人的内心形成。”体验式阅读是借助于对文本的体悟,从还原作者体验中唤醒自身的言语体验,达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教学目的。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要引导学生从探究阅读中发展思辨能力、想象力和批判精神。在阅读《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让学生从多次诵读中来体味语言的味道,特别是在叠词的咏叹中,要从委曲情感的哲理思考中读出民族文化的神韵。学生要从阅读教材文本中捕捉自己的顿悟,从中体验文本内在的意蕴。陆九渊曾言“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就是要将阅读的情感与文化底蕴的挖掘融合起来,在文本体验中陶冶性情,提升境界。

三、注重师生互动与对话

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既是学生,也是教师,学生作为知识的受动者,要从其个体性上加以突出,尤其是要从对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实践的主动性。教师是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桥梁,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文化挖掘过程中,要善于启发,激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思维。在语文教材的阅读与鉴赏环节,对话教学贯穿于教师、学生、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始终,是激发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任务。对话作为教学策略,利用多重观点的碰撞与转化,可以帮助学生从阅读的探究中激发生命智慧。文学家左拉曾言:“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可见,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文本中挖掘学生的情感,积极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合作,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激感反应,与作者见面,发生灵魂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启发学生从阅读思维中涵养人文情感。在鉴赏《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时,教师可以在文本阅读中实现角色扮演,在情境对话中升华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从中体验那份炽热的、浓浓的母子情深。

四、在教材中挖掘审美元素

文学鉴赏是提升学生审美旨趣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明确了审美教育在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艺术性、文化性浓郁的精品文学,其丰富多彩的情感魅力,优美隽永的文辞修饰,以及逻辑严密的说理议论,都是增进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的重要媒介。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源自于作者对生命的追逐,对精神的超越。特别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表象与深层次的审美理解,在色彩、节奏、韵律、结构等形式美中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从文字中体味韵外之致。在《再别康桥》阅读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对情景的审美刻画,以音乐伴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拓宽对美的想象,在饱含深情的美学境界中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接受、学会鉴赏。

高中教材篇8

【关键词】高中 英语 教材 运用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使得不少教师把教材当成了“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英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了“圣经”,不敢增删,盲目地遵循着其规定的教法。其结果是:扼杀了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英语学习的热忱度下降,即使内心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对教材中的问题产生了疑问,也不敢大胆提出,失去了灵活学习的空间。与此同时,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即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并对教材进行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正确对待高中英语教材,确保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教师运用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做到对所教教材了如指掌;认真研究学情,做到因材施教;认真规划课堂各个环节,并使之和教学内容的传授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课前成竹在胸,课后不留遗憾。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运用教材的原则,具体如下:

(一)以课程标准为本

高中英语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时,一定要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相吻合,保证计划使用的材料在词汇、话题、语法项目等方面与其目标和附录相符,以保证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方向。为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前不但要将教材与课程标准对照,还要把即将补充的材料与之对照。

(二)紧扣教材主题

教材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还代表着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现实教学中,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量删减教材中训练学生能力的内容和活动(如warming up或speaking),将大量应试题取而代之,忽视了教材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巩固作用;二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过多与话题无关的材料,让学生如走马观花般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教材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材主题与宗旨,克服随意性、主观性。

如人教版Module 6 Unit 3主题为“健康饮食”,那么,无论教师想要怎么调整结构,都一定要围绕“健康饮食”这个主题展开,而不能“另起炉灶”,选几篇有关汽车引擎结构或木材砍伐的文章。

(三)确保难度适中

教师在运用教材时有充分的自主性,可以对教材进行材料补充,但是教师要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处理教材,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来补充和调整课本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材料难度过大,即生词量超过3%,听力材料超过1%,就不要选用;如果材料非常优秀而又有使用的必要,就要将其简化——采取用同义词替换或给中文提示的方法。另外,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多媒体资料等都属于教材,而在编写过程中,材料本身就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应有水平的要求进行筛选的。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分析和参照教材的难度,不宜盲目地拔得过高或降得太低。

(四)突出重点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按照语言技能交叉分类,平衡、整合输入技能(听、读)和输出技能(说、写),如听说类、听写类、读写类等。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分析内容的重点,突出重点,如果是阅读课,就要看教材的重点是材料理解还是思维训练,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如果是理解,可要求学生从所读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系列任务。

(五)增加背景知识

经过三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处理教材宜以调整、整合和适当补充为主,各个单元都可以补充适量的背景知识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各个话题都能找到大量适合学生水平的相关文章。因此教师在每教学一个单元时,都可以选择一到两篇适合的文章,并加以整理,久而久之,这些文章很可能会成为校本课程的教材,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让他们乐意沉浸在英语中。

二、教师有效运用教材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教师要加强主动性。首先,由于新教材在词汇、结构等方面都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备课,教师也要花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教辅资料的“售后服务”日趋完善,常常提供一些课件(这些课件往往是将教材的活动输入后附加一些***片制作而成),可以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再次,教师的合作日益增多,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源共享也很普遍,这使得英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与借鉴。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对这些课件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在研究教材重点和了解学生实际后,灵活地进行调整,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忌生搬硬套。

第二,对教材的处理要讲究策略。以课后练习为例,新教材提供了充足的课后练习,一方面,教师可以按“必做”“选做”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做到因材施教,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挑战选做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必做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课后练习要进行有选择的点评。其好处在于:让学生重视课后作业。因为任何作业练习都存在时间投入的问题,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同时教师的点评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运用)”这样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高中教材篇9

关键词:温室效应;海水盐度;陆地自然带;化石燃料;地球年龄;自然环境整体性

一、温室效应

问题1: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中,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刻意回避了与温室效应相关的内容。为什么?据《辞海》“大气保温效应”词条介绍,大气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透入大气低层,并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大气层的作用。因可使大气温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故称大气保温效应。20世纪初期前,人们曾误认为玻璃温室(不经人工加热的花房)保温机制与大气保温机制相同,因而将它称为“温室效应”。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伍德(RobertWilliamsWood)分别用岩盐(对长短波辐射都透明,不会截留长波辐射)和玻璃(有透过短波辐射而截留长波辐射的能力)做成温室(花房)试验,结果两个温室内的温度一样高。这表明温室的保温作用,主要不是它是否阻截或吸收长波辐射,而是玻璃或岩盐壁阻止室内(暖)外(冷)空气以对流或湍流方式的热交换。据研究,这种阻止空气在室内外热交换作用,比大气保温气体吸收长波辐射致暖作用大3~4倍[1]。综上所述,温室效应与大气保温效应的意义并不相同,请地理老师们在教学中加以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海水盐度

问题2: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前半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后半句话该如何解释呢?需要注意的是,该段正文阐述的是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的盐度偏低,与该海区结冰、融冰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海水结冰,主要是纯水的冻结,会将盐分大部排出冰外[2]。海冰密度比海水小,它总是浮在海面上,融冰过程可稀释表层海水盐度。问题3:从本节教材中的“海洋表面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看出,60°N比60°S处的盐度低,而从“大西洋表面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看出,60°N比60°S处的盐度高。两幅***的表达完全相反,是不是***像绘制有误?为什么?教材中的两幅***没有问题,均参照《海洋科学导论》中的相关***像绘制。第一,需要注意的是,两幅***表示的空间尺度不一样,“海洋表面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是针对全球海洋各纬度的平均状况而言的,而“大西洋表面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是针对大西洋各纬度的平均状况而言的。第二,大西洋东北部盐度较高,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挟带高盐水输送的结果。第三,全球海洋的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就平均盐度而言,北大西洋最高,南大西洋、南太平洋次之,北太平洋最低。其形成原因是:大西洋沿岸无高大山脉,北大西洋蒸发的水汽经东北信风带入北太平洋释放于巴拿马湾一带;南太平洋东海岸的安第斯山脉,使由南太平洋西风带所挟带的大量水汽上升凝结,释放于太平洋东部的智利沿岸;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的干燥气流,则加强了南大西洋的蒸发作用[3]。

三、陆地自然带

问题4: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及新西兰南、北二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湘教版教材中的“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上,这些地区的自然带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什么?澳大利亚东部湿润山地地区是该国主要森林分布区,北部为热带雨林,南部为亚热带潮湿森林。从海岸到海拔1000~1200米的东坡布满森林,山脉西坡降水较少,林地稀疏。山地上部生长的树木较矮小,海拔1600~1900米的地段,森林变为曲树群落和矮生灌丛。塔斯马尼亚岛主要是森林植被,以常绿树种占优势,特别是喜湿的桉树和常绿栎树。新西兰北岛北部为亚热带森林,由一些松、棕榈、月桂树等组成;北岛西部丘陵地和南岛山地西坡是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区,是由红松、黑松等针叶树和假山毛榉等树组成的温带混交林。在欧洲移民到来之前,新西兰森林面积广大,占全境土地面积的2/3。由于大量砍伐,很多林地辟为牧场,森林面积大大缩小。由于人类活动,新西兰的自然植被已有很大改变。北岛中部和南岛一些地方多人造林,人工牧场和草地主要集中在北岛[4]。上述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按照地带性分布规律,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发育的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不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关于这个问题,应该从非地带性因素进行分析。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的特征,是在纬度位置与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和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冬季并不寒冷,7月份,除东南部山区在0℃以下外,纬度最高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中部为8℃,其他地区均高于8℃。因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森林冬季不落叶,发育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不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新西兰地处34°S~47°S,冬季并不寒冷,7月均温北部为11℃,南部为5℃,山区为-2℃,再加上上面所说的新西兰的自然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有很大改变,因而,地***将新西兰大部分地区划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只在纬度较高的南岛划出两小片区域,分别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原因:纬度较高,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和温带草原带(原因:地处背风坡,受燥热的焚风影响)。

四、化石燃料

问题5:“化石燃料”是一个常用术语,但仔细推敲,真害怕学生提问啊,难道说这些燃料是由化石演变而形成的,应该怎么向学生解释这个术语呢?我们应该从“化石”的原义来理解这个术语,“化石”一词源自拉丁文,原义是“掘出物”,代表所有从地下或地表掘出的东西。从其原义来解释,逻辑上说得通,就不用害怕学生提问了。又如,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了解“气候”一词的原义,教学时就可以准确把握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的“地球形状与气候”的编写思路,否则,就有可能将知识盲目加深,将高中地理知识下放到初中阶段来讲解。从这个术语切入,建议扼要讲点学科思想史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的课堂更富哲理性。人类对化石本质的认识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之前,人们对化石形成的原因以及化石的涵义争论不休。随着博物学的发展,生物形成的化石与其他类型的掘出物之间的区别愈来愈明显。直到19世纪初,“化石”一词才被限于代表古生物的遗体及其活动的遗迹。“化石”概念的嬗变,反映了早期古生物学在概念方面的一大进步。地层层序这一概念与人类对时间和地球历史的认识紧密相连。地层的排列顺序反映岩石形成的时间顺序,为地层中的化石材料提供了“时间矢量”,化石进而为重建地球史和生物进化提供了时间尺度。对化石与地层层序的认识,必然涉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地质时代的更替,即生物的进化。在神创论统治西方学术思想的漫长岁月中,进化概念的发展和传播更是扣人心弦。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诞生,使化石和进化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古生物学带来理论框架的革新。进化的概念使古生物学不再限于对化石的描述与比较,也不再仅仅作为确定地层年代的工具。古生物学从此获得自身发展的***使命,成为20世纪兴起的进化生物学的重要支柱[5]。

五、地球年龄

问题6: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推算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被我敷衍过去了。为什么教材的表述要强调一个“约”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学科思想史的角度来阐释。20世纪中叶,哈勃(E.P.Hubble)根据对宇宙的观测,提出宇宙年龄的问题。哈勃计算的宇宙年龄约为20亿年,但当时一批地质学家都声称地球年龄为30亿~4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年龄老于宇宙年龄。这样,地质学家与天文学家之间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这一争论直到1956年克莱尔帕特森(ClairePatterson)通过陨石的Pb-Pb等时线法测定了后来得到公认的45.5亿年的地球年龄而告结束。帕特森的工作是建立在地球与陨石有一致的年龄的基础之上的[6]。然而,关于地球年龄的讨论仍然没有结束。这一讨论集中在当年帕特森“地球年龄”的假设前提上,人们置疑陨石年龄是否等于地球年龄。很显然,帕特森的“地球年龄”是一个间接年龄。随着同位素测试精度的提高,以及陨石年代学的大量研究,重新怀疑帕特森的“地球年龄”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讨论地球形成的精确年龄,直接涉及对地球成因的认识以及地球的演化模型,否则,地球系统科学,尤其是当代地球化学理论体系对地球化学演化的任何讨论,都将建立在一个极不稳固的基础之上[7]。

六、外星文明

问题7: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阅读栏目“探索宇宙中的生命”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学生对诸如此类问题饶有兴趣,能否谈谈这句话背后的相关知识?在银河系中存在多少个具有文明的星球?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于1961年提出一个公式,以一连串的可能性的乘积来计算银河系中现存的能够进行星际通信的具有先进文明的星球的数目,公式为:其中,R*表示银河系中平均每年新诞生的恒星数目;Fp表示拥有行星系统的恒星在全部恒星中所占的比例;Ne表示在这些行星系统中平均说来具备生命起源和进化条件的行星的数目;Fl表示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行星中实际诞生了生命的行星的比例;Fi表示从一般生命进化到智慧生命的概率;Fc表示智慧生命拥有星际通信能力的比例;L代表文明的平均寿命(年)。德雷克根据这个公式预言在银河系中有104个有星际交流能力的文明星球[8]。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取如下数值:计算得到N=106,即在银河系中存在100万个恒星,其行星系统中有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存在[9]。对于这种估算,科学家们有不同的意见。美国天文学家麦凯尔哈特认为,方程式中的预测值太多,不可靠;如果银河系以内还有其他的发达文明存在,那么它们早就把银河系殖民化了,我们不可能至今仍未发现它们。这表明,在银河系内除地球之外没有其他的发达文明存在,但是,银河系外可能有其他文明存在。苏联修克罗斯基认为,如果其他文明的星球拥有核武器,就会因核战争而灭亡,因此,发达文明的寿命非常短暂,银河系除地球之外可能没有其他文明存在。

七、自然环境整体性

问题8: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东北地区。在高考复习中,需要打通初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即运用高中所学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来分析初中所学的地理事象的成因,否则,初高中地理就会变成“两张皮”,导致复习效率低下。运用高中所学的整体性原理,如何分析东北地区冷湿特征的成因?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对位置也有明显作用。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1000米的蒙古高原,源自西伯利亚的冷气流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东北面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气流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东北地区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南面濒临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这给东北地区带来了较多的雨量和较长的雨季。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从而使东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冷湿的特征。东北地区有着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与它的气候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夏征家,***.辞海(缩印本)(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3]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德生,蒋长瑜,贾旺尧,等.世界自然地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高中教材篇10

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运用能力;2.社会文化运用能力;3.语篇运用能力;4.策略运用能力。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表现在口头上,也表现在书面云中。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口头上、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不排斥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正相反,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何以进行听说写?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言语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联系或实践的过程。

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语言知识,而且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为发展学生的延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

扩大语言的输入量,采用循环式教学的方法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一定的语言输入量。输入量要大于输出量,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输出能力。新教材在语言输入量的方面大大超过了旧教材,而且这种输入时立体式的,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丰富的听了和阅读材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自然解除语言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教学方法,区分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让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语言项目。遗憾的是,目前多数教师并没有领会这一点,词汇和语法往往讲得太多,而且要求过高,输入多少就要求输出多少,使不少学生难以对付,造成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感到课时不够用,不免要让学生多做作业或加班加点。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教目标的层次性很重要,一定要贯彻实施。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参与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最终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实践过程必然以学生为中心。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的练习,如pairwork,groupwork,classroom,di scussion,等等,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一定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需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单一的讲解型向教练型或导演型转变,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挑战。

2.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阶段侧重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和情感,互通信息。这种交流形式不仅有口头上的,也有书面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机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在技能培养方面的单一性,重视全面发展。课文以单元形式出现,每个单元都有四项技能的训练。

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只重视口头语言。其实,新教材的读写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步骤进行读写训练正是新教材的特色。比如,pre reading,note making,summary writing,等等,这些都是旧教材无法比的。在初中课本中听说训练的比重大些,它恰恰反映出语言学习的规律,而高中教材加强了读写技能的训练,复合教师大纲所阐述的阶段侧重的原则。

3.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教材10篇

学习

英语教学案例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学案例,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案例分析100篇,以读促写英语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人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

学习

马克思博士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目录,马克思博士论文序言。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题目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篇论文比较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鲁自然哲学的一些差别。肯定了伊

学习

经济学博士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学博士论文推荐,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3.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考察4.中国本土经济学博士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与策略5.我国经济学学科国际发文状况与海外博士学位教师

学习

管理会计实践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会计实践,内容包括管理会计实践及应用案例,管理会计实践教程。(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

学习

心理素质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素质10篇,内容包括心理素质提高感悟,心理素质重要例子。同桌说,他应该压力太大,自尊心过强。其实,这只是心理素质不好而已。全校那么多人就他有压力,就他自尊心过强,就他一个考差了吗?结果是,原本不打算放假的二高放假了。

学习

统计博士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博士毕业论文常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博士论文哪里***。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

学习

统编教材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统编教材10篇,内容包括统编教材解读第280期,统编教材长文有哪些。统编教材单元阅读与单元写作设置之间有无有机联系?有,也没有。有,是指有的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之间刚好能有效连接。没有,是指统编教材写作编排有***的体系,遵

学习

大学数学教材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数学教材10篇,内容包括大学数学教材书答案,大学数学教材题目大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将数学知识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进行排版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

学习

博士生结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博士生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博士在读论文100篇,博士生毕业论文全文。一、问题提出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策的实施,我国高等院校的博士生人数也大大增加。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人数为3.2万人,2010年全国博士生招生

学习

青少年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青少年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青少年素质教育论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论文。2.教学资源缺乏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在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非常短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年长教师过去因条件限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

学习

演讲课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演讲课程10篇,内容包括演讲课程培训,演讲技巧培训课程。一、课程的必要性为了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笔者在授课前对110名上课学生和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

博士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博士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类博士论文选题,博士经济论文。3.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考察4.中国本土经济学博士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与策略5.我国经济学学科国际发文状况与海外博士学位教师表现分析

学习

法律专业博士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专业博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史博士毕业论文致谢,法律系博士论文标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成立,当时全国53所高等院校设有法律系,有在校法学本科生7338人。[1]1952-1953年进行"院系调整",对原有53个法律系

学习

房地产协会工作计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协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房地产公司下一步工作计划,房地产团队工作计划。增加的职能:组织编制本区中、长期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四高”优秀小区的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的指导和推进;贯彻国家住宅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

学习

统编教材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统编教材10篇,内容包括统编教材解读第280期,统编教材长文有哪些。统编教材单元阅读与单元写作设置之间有无有机联系?有,也没有。有,是指有的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之间刚好能有效连接。没有,是指统编教材写作编排有***的体系,遵

学习

公务员教材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教材10篇,内容包括公务员常识书,公务员必读教材范文。公务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宏观判断能力,才能准确理解、贯彻落实***和国家的各项方针***策。公务员作为国家履行管理职能的主体,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和***府的各项

学习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教材教学研究10篇,内容包括教材与教学研究方法案例分享,课程教学与研究论文。主办单位: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3-8787国内刊号:53-1149/G4邮发代

学习

高中生学习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生学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物学习论文范文,高中生学习论文。我们不能认为,只要组建了学习小组,有了一定的议题,学生围坐在一起议论,就会产生合作效应。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组内合理分工,每位学生自愿或被

学习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毕业鉴定报告10篇,内容包括高中毕业鉴定报告,高中毕业鉴定报告1000字。2、要求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填写《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审批表》(接受单位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并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经系批准后,方

学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生物实验设计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高中生物实验设计。1.科学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结果的处理都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随意臆造。高中生物实验科学性的特点是区

学习

高中生社会实践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生社会实践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社会实践范文,高中生社会实践实例。寒假刚开始,我们团队就来到建筑工地进行社会实践。实践中,我们认识了不少领导。领导们是那样的和蔼、亲切,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热烈欢迎,我们开始时的紧

学习

高中寒假社会实践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寒假社会实践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范文,高中寒假社会实践。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工作。打工实践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