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篇1
基因编辑技术是由一位英国科学家在二零一六年获得国际相关管理机构审计批核,同意用人类胚胎基因进行修改编辑,二次操控dna的蓝***构想。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技术不断改进后,更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
(来源:文章屋网 )
基因编辑技术篇2
关键词:影视制作;非线性编辑;影响
引言
对影视节目而言其核心环节就是编辑制作,当今是影视制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非线性编辑技术因其自身优势在节目制作中较为突出,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更是对过去传统线性编辑的深度创新。非线性编辑就是借助计算机平台为前提而实现的一种新兴的编辑方式,在影视制作中以硬盘作为存储的媒介。如今,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制作已经成为一种联动关系,对于我国影视制作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第一,编辑手段灵活。在对节目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时,可以应用几百种多媒体软件,进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影视效果,不会被影视自身所带的效果所限制,使得影视节目制作可以更加灵活。另外,由于非线性编辑的对象是一些数字化的视频信息,所以在进行编辑时不会将这些信号的质量给减弱。第二,存取素材方便。在影视制作中应用非线性编辑对于影视素材的存取是非常方便的,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这是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影视素材是以文本的形式储存在硬盘媒介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址码,对于影视素材的存取主要就是利用硬盘上的磁头依据非线性的手段来存取信息。因此,访问不同的信息所消耗的时间是一致的,可以对素材进行随意调用,以此来增加影视编辑的效率与质量。第三,降低制作成本。非线性编辑只需要一个含有视频卡与编辑软件的计算机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影视编辑过程中应用设备的成本。并且非线性编辑所需的软件在升级方面是十分方便的,甚至还可以对多台计算机进行联动处理,给一些直播类或是异地采访类的节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非线性编辑还降低了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非线性编辑的储存时常受到硬盘的制约,对于储存成本要求比较高,同样也增加了性能需求。非线性编辑在完成编辑之后以及在素材读取时都要耗用很长时间,因此,导致影视制作的时间有所延长,这对影视制作的流水作业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在人力应用上也是一种浪费。非线性编辑是一种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影视编辑,对计算机的要求比较高,计算机的稳固性对于整个编辑过程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技计算时,因为影视编辑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一般的数据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所以若是计算机的内在运行满足不了实际处理的数据,就会造成电脑出现死机或是卡死的状态,从而造成整个编辑系统出现崩塌,这对于影视制作的整体流程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影响。
2在影视节目制作中运用非线性编辑的意义
2.1非线性编辑满足了影视数字视频的输出
首先,在对影视进行制作时,可以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视频对象完成透明或是不透明之间的叠加,当视频的对象完成多层叠加以后,才可进行对其因级别来划分层次,同时,每一层次的视频对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以及特技功能。其次,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对多个视频进行多样化的编辑,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所要编辑的对象合成为数字视频,将静态化的***像呈现动态化的效果。
2.2视频特技的实现以及视频素材的剪定
对视频素材的剪辑是影视制作中极为主要的环节。在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时,需要应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来实现视频特技的出现,以此确保视频出现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当今的人们对于视觉效果的要求逐日增加。除此之外,非线性编辑系统还能以计算机技术为前提条件,对视频实现三维立体效果的制作,进而满足观众对影视节目的要求。
3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运用对影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
第一,在影视节目制作中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使影视节目的展示达到最佳效果,使其不单单拥有传统编辑技术的功能,还具有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达到的编辑效果。通过对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影视编辑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还突破了传统的编辑技术带来的制约,对影视节目的制作起到了推进作用。第二,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对影视节目的声音部分进行有效处理,将影视素材中的多种声音进行结合,以此达到在影视节目播放时的画面与声音的有效融合。因此,在对影视声音的素材进行整合之后,务必要对影视画面进行匹配。有效的音频处理一定是根据处理音频的程序而进行的,基于此,才可以确保影视后期在节目制作中录音的质量。第三,在传统的影视素材进行编辑时,很难对其完成编辑的重复化,若是多次对影视素材进行编辑,还会对影视资源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则可以对影视资源进行重复编辑,还不会影响影视资源。非线性编辑技术通过对影视作品中不同的地方进行多次调整,进而优化影视节目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影视编辑人员的编辑效率。第四,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为影视资源的剪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辑人员在影视处理中的失误率。所以,非线性编辑技术对影视制作而言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与革新,在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发生变化有重要作用。比如,当前我国影视节目编辑应用的技术最为广泛的是压缩算法,但在我国影视市场内,应用压缩算法已经渐渐地呈现出了饱和的趋势,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计算机上将实现数字化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容易完善的基础下,对非线性的技术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影视节目应用非线性编辑是要基于网络化为发展的基础,以此来实现影视节目制作的稳固性与有效性。最后,提高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全面发展,不单单增加了对影视制作的编辑质量与效率,也对影视节目制作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影响,开辟了我国影视产业走向高效数字化的发展道路,进而保证了我国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
5结语
非线性编辑具有联网能力强、集成度较高的特点,其基于计算机的平台来与影视节目制作相结合,是将影视资源放进硬盘中实行存储的方式,也是对过去传统线性编辑的深度创新。非线性编辑不单完成了数字化视频的输出,其对于视频素材的剪辑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视频特技的生成上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节目制作人员的失误率,将非线性编辑技术为影视节目制作带来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基于非线性编辑软件EDIUS6.5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应用探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5(07):42-43.
[2]…邹静静.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技术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211-212.
基因编辑技术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科技期刊;知识创新
中***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68(2016)02-0072-02
1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创新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能处于什么样的世界地位,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在国际竞争中展现良好的竞争态势,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国科学研究院提出了重大的建议,那就是建立健全我国的创新体系,并且将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的层面上来,这样为我国知识的创新、传播及应用能力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因此,我国以知识经济发展为背景的社会发展,其根本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必然成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知识创新的建设才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2策划创新更能体现科技期刊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里,策划才能激发科技期刊人员的创意,有效地、高超地运用所掌握的资源、设计规划科技期刊的选稿、审稿和编辑、发表等环节,率先把握市场,充分利用信息的时效性、传播性和可增值性,将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现代高科技为核心的。而科技期刊是信息产业传播的主渠道之一,也是现代高科技的推广方式或途径之一。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加快科技期刊对创新的传播速度,及时更新知识,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新为知识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但是说到底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前沿国家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我国开展了人才战略这一重大决策,国与国的竞争最后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创新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应用文化专业知识的能力。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其中,文化专业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应用文化专业知识的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人才素质的第一位是创新素质。因此,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条件是人才的策划创新能力,更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3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编辑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与提高
科技知识与科技期刊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知识经济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从事科技期刊工作的应是高素质的人才,应是真正的学者、专家。质量是期刊的生命,而期刊质量是指期刊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质量。现在所强调的期刊内在质量,是需要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将编辑人员的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出版等环节的工作协调起来,用系统的观念来完成科技期刊编辑。这一系列的工作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专业基础扎实、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广博。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组织报道本学科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编辑人员要能果断地选择有效信息,与他们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只有自身具备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知识,掌握了新信息,才能传播给读者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21世纪,要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精深的编辑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更要具备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科技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而创新首先是技术的创新。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与发展,对稿件处理、编排过程中也体现了编辑的专业技能。编辑应不断具有创新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对科技期刊的编排要求;应缩短编排周期,提高期刊对创新信息的快速传播能力;编辑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掌握操作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计算机编排技术掌握了人类交流的语言。以《贵金属》期刊电子排版为例,现已实现计算机排版和作***,绘***采用Photoshop为主进行***像处理,采用Word编辑、排版:且***形易与文字混排,输出效果精致完美,在***像制作过程中,对***像模式的选择,***像文件的存储格式选择、外设备分辨率的合理使用,都需要贵金属期刊插***制作者首先应熟练掌握的业务技能,对***中的每一点、每一条弯曲的线条都要反复通过多次摸索的过程才能完成,制作出高质量的***像,从而达到版面***文并茂,确保了书版排版格式和***像处理准确无误,实现了排版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技术大大提高了期刊质量和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很好满足现有期刊编排需求。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编辑工作的整体排列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编辑工作的网络服务,诸如***投稿、***审稿、投稿模板,等工作的阶段性开展加快了编辑的信息化进程,编辑工作不再是单一的编排稿件的工作,现已逐渐形成一条信息化产业链,知识经济的创新能力为加快编辑内容的传播起到了带动作用,《贵金属》的所有期刊能够通过网络及时的传播给各位读者,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行业新信息,也就获得了信息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读者接收到期刊之后,能够通过网络快速、直接地及时反馈给编辑和作者,使双方能够达到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了行业知识体系建设,为知识经济的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的促进支撑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型的知识经济模式,信息化提升为新型信息化,促使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相互配合达到良性循环态势;通过双方共同作用实现编辑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不断开拓进取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丰富知识是培养提高创新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具有宽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去粗取精,求新求异。只有这样,科技编辑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做好编辑工作所需的各项业务能力,为了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科技编辑应站在知识经济的前沿,积极拓展思路,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促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编辑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做好其本职工作,为办好《贵金属》期刊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丽娜,曾永珠.论知识经济及其对社会和信息服务业的影响[J].***书情报知识,1993,(3):
[2]邱均平.论知识经济与我国***书情报事业的发展[J].情报学报,2000:19(1).
[3]王启林,郝晋萍.知识经济发展与科技期刊编辑[J].云南科技管理,1999,12(增刊).
基因编辑技术篇4
关键词 数字出版;科技期刊;工作方式
中***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14-02
自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数字出版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速度较快,与传统出版业相比较,数字出版的增长率明显提高。就当前发展形式看来,数字出版已经逐渐成为本行业的领头羊,并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研究中,针对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发展现状,对编辑智能、工作方式以及自我调整方法等展开研究,能够为日后促进科技期刊编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1 数字出版视角下科技期刊编辑职能的转变现状
1.1 内容提供者转为信息的服务者
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工作分析能够发现,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对相关科技论文进行加工,是科技期刊内容的提供者[1]。而在数字出版视觉下,通过对数字信息的利用,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逐渐向信息资源服务方面转化和延伸。在数字出版视觉下,编辑可以通过对知名网站导读、手机播报以及微博等诸多功能,充分实现对读者的引导。同时,编辑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优势,对所获得的相应资源内容加以整合,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由于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对相关科技论文的加工与整合,因此对于传统编辑的要求较少,具有一定的文字编辑能力就能够实现对期刊的出版。数字出版的出现,逐渐提升了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要求,此种环境下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文字编辑能力,同时也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及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占比83.6%[2]。由此能蚩闯觯我国科技期刊对编辑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数字出版时代霞,传统的文字编辑者逐渐向综合性编辑转变。
2 数字出版视角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变现状
数字出版视觉下,不仅转变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同时也极大程度上转变了科技期刊的工作方式。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编辑流程的转变。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编辑出版的流程一般为对题目的选择、稿件的组建、稿件的审核、编辑的文字加工、以及排版和校对等,各环节具有相对***性。而在数字出版的新环境下,上述各***环节之间的明显界限日益呈现相对弱化性,逐渐形成各环节的一体化,并将作者的校对融入到稿件的编辑流程中,提升了作者的责任意识。
数字出版视觉下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在编辑流程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在编辑手段的转变[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文字处理和信息反馈速度日益提升,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中常用的手抄笔录编辑手段,逐渐转为现阶段的电子文档编辑。此种编辑手段的创新,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抄的失误率,同时也提高了稿件的处理效率。
3 数字出版视角下科技期刊编辑自我调整的方法
3.1 利用数字资源提升自身知识能力
由于数字出版环境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加强对自我的调整,首先要利用数字资源,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在利用数字资源时,要加强对现有数字资源的收集和分析,明确数字资源对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知识的再教育,不断更新自身所了解的专业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通过***课程培训的方式,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动态和趋势,占到科学技术的前沿。
3.2 充分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科技期刊编辑在自我调整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要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数字出版环境下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并建立***的网站[4]。科技期刊编辑在自我调整过程中,要明确数字媒体技术对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当前发展现状的了解,为日后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对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利用,加强自身的网络语言组织能力,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常识和相关知识。同时,科技期刊编辑也要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期刊网页的优化。
3.3 提高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力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也要充分提高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力。对于数字版权的最好保护,便是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自我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对数字版权的认识,明确数字版权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重要性,根据对数字版权的了解,充分提升自身的数字版权意识。此外,要明确当前关于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情况,并主动学习法律法规中的内容,关注相类似案例的进展,并通过对国外数字版权保护经验的学习与借鉴,避免数字版权的纠纷发生,从根本上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力。
4 结论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和特性,数字化出版在应用和发展中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和工作方式等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明确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要求,促进科技期刊编辑的全面发展,本文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以及自我调整转变等方面,展开对数字出版视觉下,科技期刊编辑发展的具体转变情况。期望通过本文关于数字出版和科技期刊编辑的相关研究,为日后促进科技期刊编辑的全面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刘秀娟,刘珊珊.站在作者立场做好编辑工作――由科技论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转变的体会[J].编辑学报,2015,1(4):398-400.
[2]王福***,冷怀明,郭建秀.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J].编辑学报,2015,2(5):464-467.
基因编辑技术篇5
***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
***校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期刊独具的长期积累形成的、并融入期刊内质中支撑期刊竞争优势,使期刊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校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独具特色和实力的。其一,专业化的办刊理念。据统计,***校科技期刊大多确立了期刊的专业性,如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工程版)、海***工程大学学报(工程版)、空***工程大学学报(工程版)、海***航空工程学院学报(工程版)等,且这些期刊发表的大多是本院校相关专业的稿件,稿源的2/3来自于***校内部,更多的是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员提供处女作或新观点、新发明的发表平台;其二,其学科优势。***校科技期刊是***校教学科研的窗口,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科是地方院校没有的或弱项的,如***事装备、***事训练等,因而也有其特定的读者群;其三,期刊发展的多元化。入选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的***校科技期刊基本上都是纸质版和数字版发行,尽管数字版为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或中国***事期刊数据库(在总参***训网使用),而非***期刊,但已为期刊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方便;其四,期刊的经费保障。***校科技期刊有正常的事业费保障,相应地保证了稿件的高质量。尽管市场机制能够促进期刊的竞争力,但也加大了期刊生存的压力和扩大了期刊质量的缩水,有些科技期刊编辑部存在给钱就发文的现象。以上这些特点是***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实力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与因素
分析***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发现其结构应为:理念(意识)、编辑(人的因素)、学术质量和学术规范(技术因素)、管理和宣传(操作因素)。也就是说,一本高质量、有口碑的科技期刊可由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人、技术和操作。人就是编辑和读者,“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校科技期刊编辑是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一本不为读者服务的期刊不是好期刊,一本没有固定读者群的期刊是短命的期刊,因而要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能力和与读者的沟通能力。人的因素是决定因素,这是共识。同时,人又是依靠技术来执行操作的(理念也可包含在操作的因素之内),所以,本文着重分析***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管理的因素。
学术质量是***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质量是生命线,这不仅是企业产品的至高名言,而且也是***校科技期刊的座右铭,学术质量取胜永远是***校科技期刊追求的最高目标。学术质量可以称为办刊质量的代名词,一定程度上也是***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标尺,体现着***校的教风、学风和科研水平。
评判期刊的学术质量,既有专家、读者的评审,还可以参考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期刊质量评价。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有18项计量指标,既有期刊引用量指标,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程度,表明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来源期刊计量指标,通过来源文献方面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其中,有5个比较重要指标: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率、基金论文比和平均引文数。针对这些指标,***校科技期刊应在提高稿件质量,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交流等方面努力,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首先体现在稿件的学术质量。稿件学术质量是决定论文档次的首要因素,它不是简单的工作总结和经验总结,而是某领域理论性、创新性、前瞻性、客观性、规范性、必然性、系绕性和再现性的研究成果。为此,***校科技期刊编辑应认真审查稿件的学术质量,在把握稿件学术水平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把握好稿件的初审。推荐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初稿给审稿专家,对于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有疑义的稿件,还可另请专家二审,确保初审稿件符合科学研究规律。
二是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及时将审稿专家的意见及文稿编辑规范等问题告知作者修改,对于模糊、歧义、不确定问题要不怕麻烦,反复与作者交流,直到专家、编辑和作者的思想达到统一。
三是重视约稿、荐稿。邀请国内外、***内外、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投稿,尤其是有计划地约请***校主导学科领域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论文,引领专业发展;邀请***校科技期刊主要栏目的高被引作者投稿,及时报道热点问题的研究论文;重视本院校教授专家推荐的年青同志、博硕士有分量的稿件,及时发现新人。
四是关注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因素涉及的稿件。如参考稿件是否出自国家、部委等资助的基金项目、国内和***内重大科研课题项目选稿,建议作者引用本院校期刊的参考文献,适当增加参考文献数量等。
五是重视读者调查工作。读者是评判、引用、推荐本刊的重要成员,没有读者群也就没有期刊的地位。***校科技期刊应经常关注网评、关注影响因子等因素,甚至可以到***校***书馆、教研室做读者意见调查,必要时书函调查期刊读者群,及时调整本刊主要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等,尽量使刊物符合读者的阅读、引用需求。
学术规范是***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所谓学术规范,是指根据***校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编辑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涉及:高层次的规范,如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等;以及期刊编辑的具体规则,如编辑程序规范、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或结构规范)等。前者属于***校科技期刊的学术文化范畴,后者属于期刊的学术编排规范。***校科技期刊应遵循的学术规范一般是指期刊的学术编排规范,也可称为期刊的编辑质量。
对于稿件的学术编排规范,***校科技期刊编辑部要依照国家***策、刊物宗旨及国家与国际有关出版的标准、规范、规定,对文稿进行把关修改(甚至中途撤稿)。***校科技期刊的学术规范要执行中国人民***队标准(G***)、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ISO),如《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3102.11-9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参考《中国高等学报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在遵守、执行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校科技期刊在学术编排规范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是论文结构。论文结构是指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内容的表述形式符合刊物的要求。尽管每本刊物在征稿启示中对论文结构和表述方式均有明确的要求,包括论文前置(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正文主体、参考文献)、与中文文义一致的前置部分的西文信息、文末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学历)、研究课题基金资助来源、联系电话等,但作者在写文章时,并非严格照章而行,需编辑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修改。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中要尊重作者的原意。
二是论文的文字质量。文字质量主要指论文的可读性和文字的准确性。有些科技论文稿件,其选题、结构、推理和论证都很好,只是文字表达不通顺、不严谨、文字错误多。这样的稿件,尽管可读性差,但鉴于论文内容符合科技论文的性质要求,编辑在尊重作者的原本意***上,要慎重修改,使其语言通顺,条理清楚,没有过多的语病和错别字。
三是***表、量符号和公式合理表述。***校科技期刊对***和***注、表与表注以及数学公式的写法和文献的表述形式都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如量符号、变数、函数、表示点线面的字符一律用斜体,量的单位及其词头一律用正体,表格和***都应有序号和名称(表序名居上,***序名置下),表尽量采用三线表形式等,但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以习惯或不标准表述。为此,关于***表、量符号和公式正确表述细节这方面,***校科技期刊编辑经常是要投入较大的工作量。
制度管理和宣传推介是***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倍增器。无论是地方科技期刊还是***校科技期刊,管理和宣传都是核心竞争力的倍增器。也有文章指出,从长远看,期刊业兴衰成败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而期刊业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其本身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的渗透I生越强,就越是能够成为现实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加强管理和宣传的过程中,首先要确认***校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学术文化,其次才是全方位、全媒体的宣传,毕竟新时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那么,什么是***校科技期刊的学术文化?它是指期刊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编辑、作者群和读者群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执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对于编辑要坚持的学术文化原则,主要包括***校科技期刊的编审制度、学科特色、设计风格以及编辑的职业道德等。
一是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校科技期刊的一种无形资源,是***校科技期刊不断创新的动力要素。对***校科技期刊这一刊物编辑工作,编辑要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工作中,一方面要清除稿件中的差错,不让专家、读者看笑话;另一方面要默默无闻地甘于“为人作嫁”,充分地挖掘和发挥稿件中蕴藏的潜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向读者奉献好质量的期刊。同时,还要符合期刊编辑规律,严格遵守编审制度和工作程序,尽量避免“人情稿”,追求刊物的精益求精,保证期刊的特色和质量。
二是期刊内容要体现***校学科特色。期刊是***校教学科研的主要窗口之一,翻开期刊就能明确***校教学科研的主导学科、学科研究热点、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水平。这也要求“编辑学者化”,即就编辑自身而言,需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编辑学知识。
三是刊物设计风格是期刊文化的外在形式。刊物设计风格要表现***校期刊特色。不仅在出版标准方面囊括版面要素、本期基本信息、版面尺幅、卷头卷未等,而且要有***校特色的审美风格和版面美工,文字清晰、***表精美且版面信息密度合理。编辑要经常和排版工作人员交流如何使版面美观大气、科学规范、疏密有度等的经验,合力做好期刊的版面布局。
基因编辑技术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品牌意识;编辑素质;品牌战略
中***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072-02
科技期刊常常能够显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总体发展水平,是开展对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也逐渐成为科技论文产出大国,我国每年出版发表的科技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二,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门类比较齐全、涵盖各个学科、基本能满足科技人员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的科技期刊体系。尽管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不少,然而国际知名品牌科技期刊并不多,我国科技期刊的全球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研究实力极不相称。因此,探索中国品牌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打造中国的品牌科技期刊,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中国科技界及期刊界的历史责任。
一、树立科技期刊的品牌意识
科技期刊是进行知识传播、推广科研成果、探讨学术观点的重要平台。随着国家对期刊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品牌化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树立科技期刊品牌意识是期刊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基础,打造品牌期刊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以来,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变革行列之中。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技期刊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创立自己的强势品牌。期刊品牌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无形资源,是衡量科技期刊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科技期刊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今天,谁拥有了品牌期刊,谁就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打造品牌期刊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最好对策,否则,科技期刊就很难在期刊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因此,加强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办刊人员应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和品牌战略意识,积极挖掘各方资源,吸引并留住作者及读者,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牢固树立起期刊的品牌形象。
二、期刊品牌的基本概念与现实意义
基本概念:期刊的品牌是指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创意策划和特色风格、学术地位和公众形象等多方面的抽象和概括。品牌期刊在本行业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被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广泛认可[1~3]。品牌期刊的价值是一种无形的巨大资产。品牌期刊对于期刊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实意义: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经营正成为学术期刊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法宝。品牌科技期刊主要表现为整体形象的标识性、文化内蕴的先进性、读者群体的专一性、同类科技期刊的统领性和开发经营的增值性。因此,加快实现科技期刊品牌战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科技期刊的品牌战略
一个科技期刊能否成为品牌期刊是长期以来该期刊的学术质量、期刊影响力、受众认可度等诸多因素凝聚和积累的结果。科技期刊品牌对科技期刊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办刊人员必须十分重视期刊的品牌发展,笔者将从六个方面论述实施科技期刊品牌战略的基本对策[4-7]。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科技期刊的品牌地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创建先进的期刊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完善的编辑部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编辑出版程序不仅是创建品牌期刊的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和完善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科技期刊质量,树立期刊品牌的重要环节。期刊社或编辑部应当按照岗位工作性质和编辑业务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合理有序的编辑出版管理制度,分工到位、职责明确,保证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井然有序,使科技期刊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在期刊日趋国际化的形势下,积极组建一支国际化的期刊编辑委员会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定要把那些国内外在本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吸引到编辑委员会里来,他们是影响期刊发展和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些专家、学者专业知识背景深厚,见多识广,具有敏锐的科学观察能力,他们对期刊办刊宗旨及期刊组稿理念、期刊市场定位及期刊发展战略会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例如,《西北地质》编辑部在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中,经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及时沟通,补充了不同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院士及国际编委,同时充分发挥了《西北地质》编辑委员会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西北地质》的学术影响力和广泛知名度。
(三)注重塑造期刊品牌的形象
期刊品牌的形象是读者、作者对品牌期刊的基本印象和总体感觉,这种感觉能在本领域专家学者中迅速形成期刊识别印记[8]。期刊品牌形象的塑造总体要具有简洁性和统一性,在视觉上应当简洁生动、易于识别。其次这些视觉形象应当具有统一稳定的特点,期刊品牌形象长期就会在读者、作者及其他科技人员心目中形成固定形象识别印记, 从而使期刊得到本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读者和作者的认可。
科技期刊要成为品牌期刊,人才战略是期刊品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期刊管理人才、专题策划人才、编辑出版人才可以使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外界声誉不断提高。随着学科领域的不断延伸和相互交叉,编辑人员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编辑业务知识、宽广的科学研究视野、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熟练的现代信息技术、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才能向读者呈现出编排规范标准、具有科学价值的高水平科技论文。品牌期刊的编辑应当具有一种较强的期刊品牌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终身奋斗的思想品格。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对于创建品牌期刊便具备了十分巨大的潜能。
(五)增加期刊选题组稿的力度
提高论文质量是创造品牌期刊的关键,编辑一定要关注行业热点问题。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所撰写的稿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较高的科学价值,他们的稿件将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因而编辑部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选题组稿,聘请某一专业领域权威性的专家撰写稿件,让那些真正代表学术水平的稿件在第一时间发表。编辑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选题策划。
(六)搭建期刊网络现代化平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期刊网络现代化既有利于期刊的广泛传播,充分展示期刊的品牌形象,又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期刊网站可以发挥办公自动化的优势,完成期刊的基本信息以及目次、摘要、全文等内容的***,一些重要的文章在网站上能够很快地与读者见面;建立期刊办公自动化系统,如***投稿、***审稿、***查稿、***编辑;建立读者与作者互动机制,加强编者与读者的网上交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内容丰富和构建完善的期刊网站,既可提高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又可获得广泛的社会认知度。
(七)注重科技论文的质量审查
期刊刊载的科技论文学术水平高低与专家审稿环节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来讲,编辑部都实行两审制度,同时选两位本学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论文进行审查。编辑要认真阅读专家的审查意见,结合编辑的审读将退修意见准确地传达给作者,当作者修改好论文返回编辑部,编辑一定要认真审读,修改不到位的论文退回再行修改。论文审改过程一定不能省略,只有紧紧抠住审改的每个环节,才能使论文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八)加强同行间的相互交流
科技期刊的办刊人员特别是责任编辑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与同行进行相互交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扩展视野,提高学术水平。编辑人员如果不走向各种科研活动的第一线,那么学术思维也就逐渐枯竭,就无法抓住好的稿件。经常到相关的编辑部学习交流,可以开阔思路,促进办刊理念。积极主动与专家学者交谈,可以活跃学术思想,提高科学认知的敏感度,更有利于创办品牌期刊。
四、结 语
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科技期刊的办刊人员应当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专家学者和编辑人才,借鉴国内外期刊编辑出版的成功经验,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筹建国际化的编辑委员会,注重塑造期刊品牌的形象,构建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增加期刊选题组稿的力度,搭建期刊网络现代化平台,打造中国科技期刊品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期刊业的发展将更具活力,中国的科技期刊将会以崭新的品牌形象及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出现在国际出版业的舞台上。
参考文献:
[1]张行勇,李明德,郑柏寿.树立精品期刊意识与形成品牌期刊文化[J].编辑学报,2003(5).
[2]宋咏堂.论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J].编辑学报,2004(2).
[3]文亚.略论学术期刊的品牌与文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6).
[4]王应宽.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3).
[5]马智,赵建逸.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4).
[6]王窈惠,胡伟.科技期刊品牌及其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
基因编辑技术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广博;精专
一、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
编辑的专业素养对期刊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性是倡导做学者型编辑的今天,编辑专业成长的必然路径和有效策略。也就是说,学术期刊编辑在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化过程,就是形塑其专业素养的过程。之所以将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视为专业人员,一则有利于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工作者对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的认识与尊重,二则有利于学术期刊编辑形成正确的编辑观,从而有利于其专业素养的形成。而编辑的专业化,不仅包括道德的专业化、知识的专业化,还包括能力的专业化。也就是说,从其本质结构出发,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涵盖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以及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内涵。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进了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编辑的编辑素养和学科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知识、技能不同,素养是个体成长的内在核心,因为它更注重内化与养成,并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性、统领性、黏连性和终极性等特征[3]。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编辑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因此编辑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编辑效率,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相关科技领域的知识,更应该具备转型和发展理念,以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一)专业道德素养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道德素养是指编辑在编辑出版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过程中“调整和处理与社会、作者、读者和出版社等各种关系的准则”[4]。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道德素养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道德规范层次的素养,二是道德理想层次的素养。前者强调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道德要求,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对编辑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现有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后者则是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完美职业道德层次的要求与体现,这不仅是编辑个人对理想编辑品格的设想,同时也是从应然层面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专业伦理行为提出的要求。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尺与方向,是外界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伦理行为的理想性要求[5]。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道德,是其正确行使选择权利的重要标尺,规约着其在对来稿筛选中的行为与行动。
(二)专业知识素养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业务知识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编辑的业务知识主要是指熟练掌握编辑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编辑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知识、人文知识、某些专门的学科知识、编辑学知识等内容。换言之,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有编辑学、职业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相关的边缘知识或专业知识[6]。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是其编辑专业的基础,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教育学专业基本知识、职业教育学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教育学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三个层面。之所以要具备教育学专业知识,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教育科学中,就人们在获取就业和生存的资格与能力并使其在社会公众生活中采取对社会和生态负责任的态度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子学科”[7]。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具有教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职业教育专业知识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在采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而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则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具备广博的跨学科及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因为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培养学术敏感性的关键。
(三)专业能力素养
编辑活动是一项***治性、专业性较强的活动,编辑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期刊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编辑学科研究的专业能力和编辑学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对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评判能力和对于编辑活动规律的掌握以及编辑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8]。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编辑的前期选题策划、中期的审俢稿件及与作者的学术交流以及后期的刊物校对、排版、出版等,而这些都直接体现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能力。当然,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就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能力而言,主要包括编辑对职业教育领域问题的认知能力、与职业教育研究者往来的业务能力、对有研究价值及意义问题的选择能力等要素。
二、科学权衡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博”与“专”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理念是对其编辑实践的总结与凝练,而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而言,科学权衡其专业素养的广博性与精专性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始终应当秉持的重要理念。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具备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与积淀及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而且需要对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因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术专长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准确判断来稿文章学术水平与价值的前提与关键。也就是说,良好的职业教育学术素养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有效甄别稿件优劣及提升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前提。作为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学术思量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学术争鸣、展示学术成果[9]。关于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只需要掌握职业教育学科知识,精通职业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及编辑学专业知识即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职业教育学科知识、编辑学理论,更需要掌握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专业知识及交叉学科相关知识,成为教育领域内的“杂家”。事实上,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既“博”又“专”。因为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更新与丰富,唯有紧跟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及新动态,才能提升对文章深度与新意的把握度[10]。因此,虽然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在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素养要求,但广博与精专是对诸多素养在广度与深度上权衡与取舍的直接投射,也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一)广博与精专密不可分
广博与精专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衡量,二者均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但二者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不能只强调广博性忽视精专性,也不可只强调精专性而不重视广博性。因为所谓的广博是精专基础上的广博,而精专也要是在广博基础上的精专[11]。只有既具有广博性、又具有进一步的精专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选择性与判断力。一名称职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一定是既有精专的职业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与编辑学专业知识,又掌握丰富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及职业教育交叉学科、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开拓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这是由职业教育学的专业性、开放性及跨界性决定的。职业教育学的专业性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掌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前沿、历史及热点,了解职业教育学科中的概念及知识点,掌握职业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架构,并对职业教育学科中有争论的地方有自己独到且深入的思考。职业教育学的开放性则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职业教育社会学、比较职业教育等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拓宽编辑的知识面。跨界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学***济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不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教育学层面解读教育问题。
(二)需要在广博基础上实现精专
掌握多学科、跨学科专业知识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必修课,广博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知识素养的重要特征,但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在广博的基础上以职业教育专门知识为依托,因为练就扎实的编辑专业功底需要以深厚的专业修养为底色。因此,杂志社一方面要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吸收新编辑,比如重点吸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进入编辑队伍。因为只有编辑自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及研究水准,才有能力驾驭各类书稿,明辨来稿质量的是非优劣,从而实现恰当取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其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立足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学科型专家,其教育模式也不能只有思维***式而没有实质内容。而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密切关注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动态,注重与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新变化,达到及时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的效果,从而保持对稿件科学性与前瞻性的正确判断。
三、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作为学术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以及学术思想的传播者与促进者,学术期刊编辑不仅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学术前沿和热点,而且是传播学术思想与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12]。在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作为职业教育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应该发挥好其在职业教育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桥梁与载体作用。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也需要及时关注学术动态,甄选有学术影响力的文章来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质量。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
(一)重视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门二级学科,其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对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意义重大。因为编辑的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知识容量,可以说只有在具有系统学科知识和扎实理论功底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选题、组稿、加工、审稿等一系列工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呈现出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既具有广博的多学科、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本专业及编辑学的专业知识,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科发展趋势。在确保刊物导向正确的情况下,刊***文的学术水平是学术期刊质量的关键。要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学科专业素养,就需要将学术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入编辑学科素养提升的计划。因为如果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功底不够深厚,其对来稿质量及水平的判断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要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编辑人员往往需要具备相当的学科专业素养。
(二)鼓励编辑参与或组织职业教育学术活动
参加培训和各类学术活动是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13]。职业教育学术活动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编辑与作者、读者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因而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需要主动参与或积极组织学术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而且有利于保证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杂志的学术水平。因此,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要组织或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在每一次的学术活动中,编辑交流学术观点,开阔学术视野,了解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动向、前沿与热点,在掌握丰富学术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学术敏感性与判断力。此外,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杂志社也可以通过让编辑组织或参与职业教育相关科研课题的方式,使编辑有机会在开展职业教育相关课题的具体实践研究活动中提升学术素养。
(三)为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交流、社会调研提供条件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之一,应当向着“学者化”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学者不应该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因此,如果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只是局限在狭小的编辑部,而把自己与鲜活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区隔开来,将非常不利于编辑自身学术素养及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也要积极地与外界接触,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专业素养。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调研可以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提供多样的条件与机会,比如通过课题申报、学术会议、实地调研等形式单独完成或与相关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者合作完成相关的学术研究与调研工作,是学术期刊编辑了解职业教育实践、不断充实自身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感知的关键。因此,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编辑提供参加学术交流、社会调研的条件,有利于编辑在不断充实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激发编辑的学术潜质,紧跟职业教育学术发展的步伐。
(四)构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编辑的专业水平
基因编辑技术篇8
关键词 非线性思维 电视蝙辑 节目创新
中***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2006年初,脱胎于电影《无极》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一起重要“媒介事件”。并逐渐从网络延伸到传统媒体,引发了人们的各种讨论。有报道指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胡戈在“迷”上非线性编辑之后的练手之作。从某种角度来说,“馒头”的火爆,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审美取向,同时,也使得非线性编辑及其思维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引发了观众强烈的观赏兴趣和探究动力。正如麦克鲁汉所说,“媒介即讯息”。一项新媒介技术的诞生并投入使用,往往会引起媒介形态和媒介操作理念的***。因此,我们不由得思考: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使用,会给电视编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如何借鉴非线性思维,实现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创新,从而在受众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有效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一、非线性思维的特质
人类的实践方式决定着思维方式。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应用,电视编辑的操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与此相适应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因此,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相应地实现由传统的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理论上讲,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综合认知运动过程。思维活动由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工具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及其变化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表征人们思维活动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一个哲学范畴。它标志着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理性认识的趋势和方向,从总体上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范例性。线性思维就是按照思维客体的线性发展过程来思考、推理其各组成要素中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逻辑性强、便于叙述,缺点是过于简化、创造性弱。而把思维客体作为非线性系统进行思考的方式,称为非线性思维。就是从思维客体运动过程中某一片断或因素联系到其它事物或因素,并思考两者或多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的特点是多元性、开放性、立体性、交互性、整合性、发散性等。实际上,非线性思维是更符合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技实践的进步和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科学思维、管理思维、艺术思维(包括电视编辑思维)等都开始自线性向非线性转变。
电视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而电视编辑的决定性因素则是电视编辑思维。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电视作品的最终质量。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设备不断被引入电视制作领域,为电视节目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性手段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其中,非线性编辑系统可说是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最新成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引入,给电视编辑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节目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编辑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对来自各方面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加工等处理时大脑所进行的高级意识活动。电视编辑思维的主要对象(思维客体)是视频、音频和文本信息,其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思维工具)是剪辑、组合和加工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引入,给电视编辑思维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非线性思维突破了传统蒙太奇理论中镜头剪辑原则的限制,要求电视编辑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技巧实现视频、音频、文本等信息的重新组合,并能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非线性编辑系统一般由计算机主机、视音频处理卡、大容量高速素材硬盘及视音频编辑软件组成。非线性编辑系统所使用的记录介质是硬盘。与传统的线性编辑从磁带到磁带的操作方式不同,对于拷贝到硬盘上的素材,在编辑时不用考虑制作节目的顺序和长度,可对素材随意进行剪辑和编辑,并能够在硬盘中实时完成。其突出的优点在于:编辑时可以任意剪切素材的顺序和长度,而不影响最终的***像质量,电视节目编辑创作可以尽情自由发挥;集编辑台、字幕机、特技台、调音台等多种设备功能于一身,集成度高,成本节约等等。有研究认为,。非线性编辑的整个工作流程趋向于体现一种微观的、分离的、***的信息个体的确立,从而在技术上呈现出离散性特征。这种技术上的离散性加上当代社会审美心理的离散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视编辑的思维理念,生发出了一种“无意义”的声画结构方式,这对主要基于镜头与镜头之间或镜头元素之间“意义关系”的蒙太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挑战。蒙太奇理论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一般来说,“蒙太奇”这一概念可包括三层含义:一种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即蒙太奇思维;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的技法。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主张在两个镜头的线性组合中产生矛盾碰撞来造成新的意义,强调前后镜头的意义联系与组合。可以说,传统的蒙太奇理论是建立***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前后镜头、场面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在意义上必须一定联系。但是,非线性编辑呈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或离散性的特征,前后并不一定具有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或时空上的顺承关系。此时,传统的蒙太奇理论已不能完全概括和解释非线性编辑的这种离散性。所以。新的蒙太奇理论的产生已经成为电视编辑实践的一种迫切需要。
其次,非线性编辑在编辑意识、编辑思维和编辑操作等层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意识,指编辑主体所持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且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是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也就是编辑对自我角色定位的认识;二是对编辑客体的认识;三是对编辑活动过程的认识;四是对编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认识。由于非线性思维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平面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就要求编辑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和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都要随之变化。具体地讲,编辑主体要树立受众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互动意识、平民意识和贴近意识,而不能高高在上。
编辑思维,是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活动中借助语言或其他符号手段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电视编辑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毫无疑问’,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引入,将会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非线性思维强调思
维的发散性、开放性、多维性、灵活性,这些为电视编辑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发散性就是从一个目标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里,既包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又包含创造性的想象。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将在原作中并不十分突出的一个“馒头”作为叙事的中心线索,由此出发对剧情加以重构,完成了二个新颖而独特的叙事过程。开放性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不设定框架与边界,可以加入与主题有关的各种元素,从而开扩思路,完成创作。观众在解读作品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共同完成作品意义的解读。多维性是相对于封闭的直线式思维而言的,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避免只用一个思维指向、一个思维角度、一个评价标准、一个逻辑线索去进行思考,从而打破思维的片面、封闭与保守。灵活性,也就是变通性,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固执成见和习惯思维,能够随机应变,及时提出各种不同的设想、方法和答案。这些非线性思维的特性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电视节目编辑中,无疑会大大的提高电视节日的质量。
在编辑操作层面。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集成了编辑机、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几乎所有后期制作设备的功能,所以它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赋予了节目制作以更高的技术含量和灵活的创作空间,这样就需要电视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基本的影视制作理论,而且要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构成、系统环境、非线性编辑软件和相关的特技、字幕制作等软件。只有在充分掌握了相关编辑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挖掘技术提供的各种可能,进行高水平的艺术创造。
由于长期采用模拟设备进行电视节目编辑,人们普遍形成了正向思维、求同思维等思维习惯,往往忽视了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等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制作出来的节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但是,随着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技术不断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不少人成为Dv一族,非专业人士制作的纪录片开始问鼎各种专业奖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通过对电影《无极》的解构,成为个人开始加入电视编辑制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电视制作艺术水平,已经成为广大电视人的必然选择。
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扎实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思维则是关键。无疑。非线性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编辑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走出线性思维的定势,注意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镜头与画面意义的多端性,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去组合画面、镜头、句子与段落等,从而形成较为独特而新颖的叙事结构,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要实现电视节目的创新,仍需从编辑意识、编辑思维和编辑操作三个层面人手。其中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电视编辑而言,在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与灵活性,这些是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的必要前提。
基因编辑技术篇9
【关键词】大数据;科技期刊;数字化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 从西方到东方,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概念正被不断地传播与推广,大数据无疑已成为新技术与和产业聚焦的热点。因此,顺应时代形式、力求创新发展无疑是科技期刊的必行之路,以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契机,加快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乃是大势所趋。
1 大数据与数字化出版
1.1 大数据
1.1.1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
“大数据”一词首次被提出是在2011年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驭》之中。这份报告研究了数据和文档的状态,同时分析了处理这些数据能够释放出的潜在价值。此后,IBM、甲骨文、EMC、SAP等全球IT巨头纷纷把长期部署的海量数据设备、数据分析、商务智能等硬件、软件与服务以“大数据”这一概念推向战略前沿。大数据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1.1.2 大数据的涵义
大数据(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或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咨询。大数据具有4V特点,分别是海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价值化(Value)。这些特点预示着大数据将改变目前“IT”架构,将信息界变革的重点由“T(技术)”转向“I(信息)”,以形态多样且富有价值的数据为主体,借助一定的技术,分析得出大量额外的有价值信息和数据关系,帮助指导人们优化自身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1.2 数字化出版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数字化出版定义为:“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用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和文化形式,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应在网上完成,是融语义信息、听觉信息、视觉信息、行为信息、符号信息于一体,突破时空、学科、语言的限制,将期刊带入一个超立体空间和多维的环境。数字出版包括了三层递进的含义,基本上反映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从低到高的演进过程,见***1。
2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
2.1.1 有助于期刊出版模式多元
当前,虽然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已开发打造,但所提供的资源形态一般仅为文字或者***片,相对较为单一,同时也尚未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搜寻与分析,聚合优质资源,并利用数字出版技术、信息技术、知识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了解学术前沿情况,发现研究机构及相关作者的研究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选题策划和组稿,并“协助”各类编辑软件对日常稿件进行筛选、选择审稿专家、、规范基本格式、校对等,快速完成资源的优化,为用户提供多维的资源服务。科技期刊将改变以往以书、文献等为单位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转而强调科研全过程的发表,为作者提供深入的知识服务,实现科技期刊跨学科、跨行业、多角度应用以及多媒体展现。
2.1.2 有助于期刊品牌价值提升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分析能够成为科技期刊质量管理、规划和决策等提供对维度的支持,有助于科技期刊品牌价值的提升。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科技期刊编辑根据对用户行为大数据的全面挖掘和分析,了解用户的关注点和知识需求,预测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展示学术前沿、热电等,为编辑筛选、评判稿件提供学术依据和技术职称,从而进行针对性约稿,开发学术前沿与热点的专栏等,解决科技期刊内容创新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可以了解作者近期的研究方向,推测遇到的问题,实现数字期刊的精准推送,一方面提高期刊论文的引用率,一方面培养作者群,扩大期刊的流通范围,均有助于科技期刊品牌价值的提升。
科技论文出版周期长、流通环节不畅、时效性差等问题不仅广被诟病,更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认定、传播和利用价值,以及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流程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论文的出版周期。大数据时代,作者、编辑、专家等的信息传输和决策行为均纳入了数字化管理轨道,并与中外公共文献数据库实现了链接与共享,这使期刊编辑中的数据互通共享、数据计算分析及数字化作业成为可能,将对优化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流程提供帮助。科技期刊编辑智能型办公系统将以多维度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计算工具,以达到减少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提升编辑质量与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从而最终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2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
2.2.1 保密工作更加复杂
当前,科技期刊发展进入数字出版时期,期刊编辑出版的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投稿、审稿均已实现网络化,开放存取平台(如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日益完善,覆盖的期刊种类日益增多,国际检索系统收纳的中国科技期刊类别也越来越多,同时,媒体融合态势明显,网络平台种类增加,普及到数据库、期刊网站、手机平台等,特别是数字优先出版模式的出现,更是加快了科技期刊的出版速度。在学术指标评价方面,论文作者的学术指标往往以文章公开发表数量、原创性以及是否被EI、SCI等检索为职称评定的关键指标,科技期刊则以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反应速率、期刊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等为指标,这些都是以科技期刊能够网络出版、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为前提的。这就直接导致期刊发稿时效加强,科学研究原创性成果上网周期缩短。如果存在科研机构作者保密意识不强,科研成果定密标准认知不一,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保密审查不严,即使单篇发表作品看似没有泄密,但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下,泄密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2.2.2 期刊数字化建设水平较低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产业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的数字化建设水平阻碍了大数据在科技期刊业的应用。目前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网络传播,加快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将有效促进国内外用户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积极向国外同行、国际重要检索机构进行推送,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然而目前,国内很多科技期刊编辑尚对数字技术认识不足,局限于现有的出版模式。同时,科技期刊编辑的数字技术水平也普遍较低,缺乏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与主观愿望。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论文的发稿时效和稿件审稿编辑周期都将大大加快,对期刊编辑和身高专家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各个科技期刊编辑部不仅需要建立一支能适应新环境的具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还需要一批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审稿专家队伍,在新的大数据环境下,需要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协同努力,以适应新的编辑环境。
3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对策
3.1 以发表优质稿件为宗旨,坚持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
中国传统的科技期刊还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在内容、管理等方面实现数据化运作,首先必须彻底推进期刊数字化。科技期刊编辑应主动顺应这一潮流,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推进期刊的数字化改革进程。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应该站在战略高度,认识到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编辑要不断加强建设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自觉意识,主动寻找适应数字化出版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业做出贡献。但主动迎接大数据给予的发展契机的同时,科技期刊的定位应该是做优秀的内容提供商,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认清并巩固自身的核心价值所在,坚持优质稿件的办刊理念。已经起步的数字型编辑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内容质量的问题。对于大数据的分析使用始终无法代替文化产业属于人的精神创造活动,编辑只有对文字内容资源,包括稿件的收集、编辑加工、知识体系的分类等进行整合和管理,坚守角色定位,专注内容质量和价值提升,大数据才能在科技期刊业得到科学利用和持久发展。
3.2 以保密管理为抓手,坚持贯彻期刊保密审查制度
一是,新闻出版行***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据《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原则和要求,加强期刊保密审查和监督工作,促使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落实保密制度和保密责任。二是,期刊出版单位要高度重视。要在日常管理中健全保密管理、严把保密审查、加强保密教育,通过物理隔离和定期检查等做好稿件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编辑人员的保密警示教育,针对保密审查中发现问题的稿件,要禁止编辑或其他人员通过任何渠道获得或传播稿件。三是,期刊编辑人员要高度重视。编辑要从思想上树立会保密、善保密的坚实防线,应在日常业务中学习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牢固掌握保密的相关规定和业务技能,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保密审查制度。
3.3 以传统编辑为基础,坚持提升编辑人员信息素养
首先,科技期刊编辑要搞好选题策划,除了通过参加会议与专家交流获得选题外,还要善于挖掘和借助行业创新库,实现信息的获取、存取、交换、传递和应用,运用技术手段挖掘优质作者、寻找创新点及热点等。其次,科技期刊编辑要搞好稿件审读。编辑虽然不能对工作中涉及的专业领域做深入研究,但应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科技期刊的编辑可以借助各类信息平台为专家提供辅助审读依据。如编辑可以根据期刊自身要求,将是否具有创新点作为投稿必要条件,并借助平台提取稿件的创新点。第三,科技期刊编辑要借助大数据平台搞好期刊营销。编辑要运用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新技术)将出版物中的文字视为信息符号,将文章进行碎片化处理,得到文章的标题、摘要、创新点、关键词、主要内容、潜在用户等信息。期刊编辑按照不同终端用户需求对碎片进行打包和再加工,通过计算机技术完全能够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完成对这些信息符号的不同处理,最后推送给各类终端用户群。
【参考文献】
基因编辑技术篇10
科技期刊承载着科研论文、为研究者的横向学术交流搭建平台的使命,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责任重大,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方可胜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
一、敏锐的***治意识和强烈的保密意识
谈到***治意识,不少人往往会认为主要是人文类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来说,***治意识同样重要。科技期刊涉及的***治方面内容主要有:1.论文中不能将“台湾”与其他的国家并列。作者不一定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编辑千万不可忽略。对于中、英文参考文献中出现“台湾”或“Taiwan”的敏感词,宜改为“中国 台湾”或“Taiwan, China”。2.对于涉及宗教或少数民族方面的敏感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定与校核。3.论文当中的***片如果涉及中国地***,特别是包含我国边界地***的,需要格外谨慎和小心,不可与我国目前公开发行的地***形状、边界线及其他标识有出入。4.著作权纠纷。如果作者投来的稿件存在抄袭行为,而编辑部没有严格把关的话,则后容易受到原作者的追究,编辑部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密意识主要强调保守国家机密的重要性。对于科技期刊的编辑来说,宜重点关注那些***品研究项目析出的论文,这些论文所涉及的项目往往是国家重要基金资助、对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具有基础性或突破性的作用,其型号、实验数据等诸多信息需要保密,防止境外敌对势力获取;因此,该类论文的作者需向科技期刊编辑部提交保密部门的审查意见,保密部门同意发表的论文方可进入后续的审稿及发表程序。
编辑技术包括书写技术、稿面勾改技术、注释技术、时间概念使用技术、数字使用技术、名词术语使用技术、度量衡单位应用技术、确定出版物编著性质的技术、使文稿各部分以及文稿与其他有关文字交织为一体的技术、版式技术等。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能够使文稿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推导合理、符号规范、语句通顺,收到全文前后呼应的效果。期刊编辑应具备系统的编辑知识,对稿件的审阅、选择、修改、配置、确定标题、安排版面、选题与组织、印刷、校对、发行、通讯联络等复杂要素的内容、意义、要求、方法和程序有全面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编辑工作和期刊的质量。
三、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1)对内是指具备团队精神,与同事能够就期刊的组稿、编辑、出版、印制、发行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编辑部内部形成高效、合作的良好氛围,为期刊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2)对外是指编辑在与不同类型的作者打交道过程中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帮助作者完善自己的论文,对于前后需要与作者打交道的所有事宜一一落实,不留隐患或后遗症。另外,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的编辑往往在争取优秀作者、获取优质稿件方面具备更多的优势。
四、科技英语写作能力
科技期刊一般都会要求作者在论文中提供英文摘要。对中文摘要的审核主要针对其结构是否合乎规范来进行,即:论文结构是否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而对英文摘要的审核则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专业词汇较多、较生僻;2.科技论文的英语表述往往语句较长、结构较复杂、语法要求较高;3.英文摘要中的一些语句有着固定的词语搭配和组合。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想真正驾驭英文摘要,最好是自身就具备较强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如此才能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审改作者原稿中的英文摘要部分。
五、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是严谨、规范、客观,有着较为固定的范式,它与人文类学术论文的区别是带有公式、***表、数据、***片等,其研究总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其内容结构一般为“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描述及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仿真结果的分析”、基于仿真结果及分析自然导出的“结论”等。如果科技期刊的编辑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则能够思路清晰地判定出作者提交的论文其结构是否合理、语句表述是否科学、***表和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为期刊的高质量出版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
科技期刊刊载的是科研学术论文,专业性较强。如果是专业性期刊,只刊载某一学科领域的论文,那么,只要编辑是该学科领域的硕士或硕士以上的学历即可胜任;如果是综合性期刊,那么,目前较多编辑部的编辑是跨专业从事编辑工作,这种情况宜改变――最好是相关专业的编辑负责相关专业的栏目,则可增强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大幅提升,以此为基础析出的学术论文也愈加精深,如果是跨专业从事编辑工作,则不具备对相应专业的一定的研究能力,对于手头稿件的加工处理难以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难以使作者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