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篇1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卷;语言知识教学
中***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38-01
首先,从题型来看,2011年语文知识类试题因其内容鲜活、视野开阔、形式多变成为各省市高考命题创新的新星。纵观今年19套高考试卷语用题,可以用生活和实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考题贴近时代,靠近生活,让语文学习的现实情境更加真切。也更加注重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考生发挥的空间较大,让语文学习的实用功能更加突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扎实的语文知识基本功恰恰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因此今年各地的语文知识类试题在体现运用上显得更切实际,更有效果,也更加多样。
当然,语文运用部分的考查主旨是要考生展现自己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和能力,综合性应该是这个部分各种题型的基本特征。高考语文知识类试题应服从选拔的需要,从常模参照考试的特点出发,追求命题、测试的科学性、公平性。
语文知识类是有关语言的基本知识。因此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文化属于语文知识,不属于语言知识;而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阅读与写作属于语言的运用,不属于语言知识部分的考查。
由于高考语文试卷把现代文与文言文划分得泾渭分明,因此本文为清楚呈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试题布局,把语言知识的考查分为文言文中的语言知识和现代文中的语言知识两大部分;文言文中的语言知识分为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读音及句式三个部分;现代文中的语言知识又可分为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四个部分。
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中语文知识类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标型试题、传统型试题、综合型试题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出题方式,分别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1、新课标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注重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以最切合新课标的命题方式,达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
2、传统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注重夯实语文知识能力,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出题方式,验证学生的基础能力,在教育引导的作用上一直目标明确,也颇有成效。
3、综合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加符合新课标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结合的要求,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语文融入到生活中,突出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无论形式如何,考试的目的在于为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高水平素质和能力的学生,《说明》中详细说明了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所以考试充分的体现出其选拔性。
通过分析试卷的适切性得出对高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语文高考知识类试题的命题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高考语文试卷篇2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重庆高考频道《2019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栏目》查看重庆高考语文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高考语文试卷篇3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福建高考频道《2019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栏目》查看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高考语文试卷篇4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好范文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二文科语文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①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②,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③。”
(选自《静观人生》,有删改)
【注】①留连:留恋不舍。②轧:拥挤。③永劫:佛教中指永无穷尽之时。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圆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在岁月的冲刷下,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渐渐失去了棱角。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的。
C.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法挽留。
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5.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请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
(6分)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引用两处诗句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办公厅转发国家***、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府主体责任,坚持***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是错误的。
D.针对一些地方***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策措施。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不知项王所在,乃,分***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故汉追及之
B.谓其骑曰亡其两骑耳
C.项王嗔目而叱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为诸君快战吾为若德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B.亭长: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建制长官,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C.名、字:“籍”是项羽的名。按照古代称谓习惯,名一般用于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D.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后来项王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让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能力有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把骑兵分为四队,让他们从四面突围,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B.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意象,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C.下阙词人描写的是眼前边塞的恩怨情恨,表达了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
D.此词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15.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高考语文试卷篇5
试卷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主要依据,以2012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为重要参照,确保了由“旧”向“新”的平稳过渡。全卷六个大题23个小题,考查内容、题型和赋分以及试卷排序的变与不变都在预期之中,既延续了“旧”高考试卷的特点和优势,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共15分,5小题。
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难度较低。其中包括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灵”“磷”“玲”“聆”;多音字的辨析,“担”;平翘舌音的辩证,“宿”“诉”“夙”“素”,“咨”“滋”“芝”“孜”。平时复习注意多音字及近音字的正确读音,答对这道题并不困难。
第2题,考查的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词语、成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渺茫”“寥廓”“萧索”都源自课本,且生活中常见,难度较低。熟记词语、成语的意思,从词源的角度来辨析,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对于选对这道题很有帮助。
第3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从词语搭配、感彩、语法、语境等角度来分析。该题主要从词语搭配、语境的角度分析。第1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就可以排除A、C、D三项。第4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第4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病句题,高考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本题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种类型。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C项缺少谓语“有”;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第5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是今年《考纲》中的新题型。
2012年湖北卷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无论是从题型还是从题量来说,都沿袭了历年高考的传统,可以说变动不大。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的文学常识题,也在大家的备考预料之中,因此对基础题,考生们可以说是有备无患。
同时,基础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都没有偏僻字、陌生字,考查的都是常用字;词语选择题迷惑性较大,但只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就能较快得出答案;病句的考查也是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难度较小;文学常识的考核有一定难度,不少考生可能对意识流小说把握不准,但《孔乙己》是考生熟悉的篇目,对其内容应该熟稔于心,从而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设题时,注重增强与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古都的秋》,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共9分,3小题。
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善于准确地筛选、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第7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材料、弄清文章的结构,能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8题,考查的是归纳、分析、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能归纳内容要点,能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依据等。
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学术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类,湖北卷2010年的《中国古代天文》、2011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都是学术论文类,今年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仍然是学术论文类作品。选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又特别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对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文言文考查,选文由刘义庆《世说新语》选段和刘孝标的注解组合而成。《世说新语》为古记小说的范本,鲁迅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所写人物性格独特,气韵生动。刘孝标注亦为传世之作。命题文本选取二者组合为一,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相得益彰。
第9题,考查的是实词解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文言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要能把文言文实词放回原文,确定其符合上下文意思的正确解释。
第10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筛选能力。此题先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注意查找信息要求,有效排除。题目要求找出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全部选项,②④是家人对王湛的了解,⑥为武皇帝的玩笑话。
第1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把握文章要点要注意逐字逐句查找比对。
第12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注意翻译规范。
高考语文试卷篇6
一、现状
然而据笔者观察,目前的试卷讲评课都不太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不重视、少准备
长期以来,不少高三老师都觉得试卷讲评课最轻松,它既不用像新授课那样考虑整体框架思路,寻找突破口切入点设计好教学过程,也不用像复习课那样注重前后知识的内在衔接和融会贯通。很多老师只是自己把试卷看过一遍,也不写教案,到班上把试卷一发,从头讲到尾。因为有参考答案这根拐杖,照着答案讲肯定不会有什么知识性的错误。
2、费时间、乏趣味
而且大部分老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只是一讲到底,学生则从头听到尾,这样对学生来说实在是非常地浪费时间,因为对优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他大部分都懂了,而对学困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他又听不太明白因而并没有认真地听。如此一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语文的生动趣味性简直被剥夺殆尽!
3、缺互动、低效率
此外,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大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老旧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拼命讲,学生则被动听,很少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因为缺乏师生互动,这样一来,老师越讲越觉得乏味,学生越听越觉得枯燥。慢慢地学生失去了上试卷讲评课的兴趣,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更不用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策
要想切实地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正确认识、充分重视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要促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学好语文。所以,在高三语文教与学中,无论从老师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看,考试都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并不是说一次考试完了就结束了,考试在这里就像一座座小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联系起桥前和桥后的学习。
而做好试卷讲评是试卷讲评则是考试的最终环节,是对更好地实现考试最终目的的必要保障。只有上好试卷讲评课,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才能更有方向地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有效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效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考试的检测、反馈和评价三个功能中,反馈功能具体有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和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其中后者要真正有效地实现,仅仅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教师带着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据此来调整以后的学习策略,这比起学生自己反思显然要高效得多。
因此,应把试卷讲评课当作高三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都应充分关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并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
2、做好准备、及时讲评
要做好试卷讲评课的准备,首先要从改卷做起。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试卷讲评,在批阅试卷时就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哪一部分答得好哪一部分答得不好要清楚,同时也要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是改卷时对学生答题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分析试卷当中的题目,最好教师能自己做一遍,把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归纳,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做适当的总结。这是改卷时对试卷内容方面的准备。
在准备完后,教师应当及时对试卷进行讲评。因为在考试过后没多久,学生对考试的印象还比较深刻,特别是对自己在考试中的答题思路仍记得较牢。教师在这个时候及时进行试卷讲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未能及时讲评,而是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讲,那时学生对试题差不多都已忘记了,对考试时自己的答题思路更是没有了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讲评试卷,大多数学生恐怕都已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情绪懈怠的情况。这样的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3、讲究教法、指导学法
很多教师在上新授课等课型时,都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方法,可是一到试卷讲评课时,好像都派不上用场了,只是简单地对答案讲答案,这样一来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设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时也能多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只一味地听。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讲评试卷中较为典型的题目时,可以让同学就题目来谈谈其涉及到的考点是什么;可以让答得较好的同学和答得较不理想的同学分别展示他们的答案,同时请其他同学对这两种答案进行比较;可以让同学展示完自己的答案后,也说说自己当时的答题思路。总之试卷讲评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尽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试卷讲评中简单地对答案讲答案少些,对知识点的归纳、对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总结多些,让学生知道答什么,更知道怎么答。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和技巧,让其学会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反思以及调整。比如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每次考试各道题目的得分情况统计下来,展开横向(各道题目各种考点之间)比较分析或纵向(同一道题同一考点历次)比较分析,这样学生对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比较薄弱、在多次考试中的进步情况如何等,都会有更明确而具体的感受,也才能更好地调整和提高。
4、创设情境、情感激励
高考语文试卷篇7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第1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此题题干要求选出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经比对、辨析,发现C项与原文不符,其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有误。从原文看,“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与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确实不同,但并不是相反的。另外第4段说“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也告诉我们“二者相反”是错误的。试题答案为C。
第2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此题B项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相关区域在第4自然段,从此段可以看出,伊壁***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命题者都归为伊壁***鲁的观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另外选项“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的说法与约翰・穆勒的意思不符,“只有……才……”曲解了原文内容。
第3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此题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相关的区域在第5自然段,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陈述了中国哲学中的两大派别道家、儒家的主要观点。题干中“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从原文看“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的应该是道家,而不是中国哲学。另外,题干中“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与原文“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的意思也不符。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第4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此题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相关的语句为“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从此句可以看出,“战益厉”与前面的“中六矢”的主语都是“赵立”,即陈述的都是赵立的情况,“战益厉”应释为(赵立)作战更加勇猛,“厉”,勇猛。另外,“战益厉”是补充陈述(赵立)“中六矢”后的情况的,将“厉”释为“激烈”则不妥。
第5题考查考生根据中心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从上文看,此事应是“壮士”所为,而非赵立。④立斩其使。此句表现了赵立誓与兀术决战到底的决心。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此句交代了赵立在家庭遭遇不幸后独自离家前往楚州的情况。
第6题是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着重考查对相关语句句意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B项相关的区域在第2自然段,选项中的“也不扰民”没有相关信息,属无中生有。
第7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此句中有难度的词语主要有“窟穴”“绝”“梗”等。“窟穴”在这里显然被动用了,译为“建造窟穴”或“建造巢穴”。“绝”,在这里是副词,表示“坚决”的态度。“梗”,前面的主语为“粮道”,译为“阻塞”“堵塞”。另外,注意这个句子有省略也是顺畅翻译的关键,如“贼张敌万窟穴(于)其间”,“立绝不与(之)通”。此句的正确翻译为: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此句中的“趣”“会”“讫”几个词翻译有一定难度。“趣”在这里是动词,同“促”,催促的意思。“会”,会合,聚集。“讫”,最终,终究。另外,“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是一个主谓句子,主语为“以书趣光世会兵者”,谓语为“五”,但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将“五”翻译到状语的位置上。此句的正确翻译为: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第8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卷帘尽放春愁去”,从“放……去”看,作者把“春愁”已经物化,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学生答“比拟”也对)。“春愁”是无形的、抽象的,被作者卷起帘子从屋里放了出去,显然,这里的“春愁”成为有形的、形象化的东西,表达更生动、具体。此题参考答案为: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第9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关于这首诗是表达了“愁”还是“喜”,直接从诗中的语言看,是表达出作者的愁情,“卷帘尽放春愁去”,说明作者有过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则表现出了愁情。当然,仔细挖掘,也会发现有“喜”的情愫,既已“放春愁去”,暗含“喜”的要素,而“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等则表现出了喜情。学生只要善于发现并言之成理即可。此题的参考答案为: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第10题考查考生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对于名句名篇的考查都是比较基本的和最常见的,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材,所以学生比较容易解答。只是在平时要加强积累和记忆,尤其是将考试大纲规定的名句名篇熟记、牢记,然后做到正确书写。此题答案为:(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第11(1)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涵、分析作品艺术表现力等能力,能力层级C级。C项“小说题目匠心独运”和“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表述有误。“匠心独运”是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用在这里显然言过其实。这篇小说的题目较为朴素而耐人寻味。“调侃”,是指用言语戏弄、嘲笑。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明显的批评意味。D项的“肖像描写”概括不当,小说中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属于无中生有。“环境描写”在本篇小说中也体现得不明显。E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表述不当。“跌宕起伏”是指情节曲折,富于变化。这篇小说的情节基本上是平缓的线性结构。“扣人心弦”是指作品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篇小说基本上没有这种艺术效果。此题答案为:A B。
第11(2)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此处女老板的两次“看看”,颇耐人寻味。从“这位先生算得对”和“我为什么要说谎”看,似乎“看看”是在做出一个决定前的考量和选择;从小说的结尾“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等看,似乎“看看”又含着女老板的某种情感因素。“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此处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作者已经言明她“气愤不已”,从“一句话没说就走了”的结果更明显表现了她的不满和愤怒,尤其对男友不理解。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第11(3)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小说把女老板一开始就知道数学家算错账的情节放到最后交代,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离不开小说的几个要素的角度,首先从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看,它使小说的情节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平中有奇;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样的描写表现出女老板的狡黠、数学家的偏执;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揭示了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婚姻中情商的重要性;从全篇的艺术表达效果看,它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此题参考答案为: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第11(4)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第一个问题要求分析数学家赢得爱情又失去爱情的原因,实际上也是分析挖掘数学家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数学家总共经历了三段恋爱,赢得爱情与失去爱情主要指的是他的第三段经历,即他与女老板的爱情。从小说的描写看,数学家之所以赢得爱情,主要是他善于数学计算,帮助女老板算账,乐于助人。后来,女老板告诉数学家他的前女友先前算账算的是对的时,数学家则“很意外”“很生气”“执意跟她离了婚”,这些看出数学家的耿直和偏执,没有认识到女老板偏向他的用心,也就是数学家不能理解爱情中情感的作用,暴露了数学家情商的不足。第二个问题可以围绕数学家赢得爱情与失去爱情两方面的原因去思考数学家给予我们的启示。此题参考答案为: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第12(1)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准确解读文本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B项原文内容为“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区或大后方的工作。”从这句话看出侯仁之为抗战做出了贡献,但说他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言过其实,夸大了原文的意思。D项“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错误,侯仁之说:“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目的是提倡实地考察,不是否定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命题曲解了原文的意思。E项“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错误,从原文看,此内容是北京市***府的决定,并不是侯仁之呼吁保护的内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此题答案:A C。
第12(2)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表明了侯仁之与城市密切的关系。文章的前6段未涉及此问题,筛选信息集中在后4段,尤其是第8段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侯仁之与城市的关系,以此为核心整合9、10两段的内容,基本上就能得出结论。此题参考答案为: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③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第12(3)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第1段主要写了侯仁之学习历史的原因,表现了侯仁之欲医治社会的爱国情怀,这一思想情感构成他后来开展学术研究和取得成就的基础。由于是第1段,要从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考虑与后文的关系。此题参考答案为: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
第12(4)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第一个问题需要通过筛选整合侯仁之的有关想法、做法得出,比如从他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可以归纳出他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他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在沙漠研究上,他提出:“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等等,表现了他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第4、5、6段则表现出侯仁之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最后四段则表现了侯仁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第二个问题在前面总结侯仁之取得成就因素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某一个方面谈自己领悟到的道理即可。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13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属于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选项说“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用“空谷足音”形容正确。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选项使用正确。C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选项正确。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选项用于形容书法家书写书法作品,对象不符。此题答案为D。
第14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富有丰富的想象力”重复赘余,去掉“富有”中的“富”。B项将“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中的“是否”去掉,不合逻辑;另外,删除“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成分赘余。C项“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有误,应改为“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这样才与前面的“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并列恰当。此题答案为D。
第15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首先确定领起句,纵观6个句子,只有⑤⑥较合适,在比较⑤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后,就会发现⑥句更适合,且⑥与③衔接紧密(③句陈述⑥的作用),然后与②组成正反的表意关系。①④例举两个事例,能够证明⑤观点,⑤①④组合在一起,然后排在⑥③②的后面,由总说到具体的作法,自然顺畅。此题答案为C。
第16题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中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压缩语段、提炼信息,首先要给语段划分层次,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可以明晰语段的内容要点。然后对每一个层次的内容进一步压缩,找出事件的主体及主要事件。阅读这段文字,全段总共4句话。第①句主要介绍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第②句主要介绍了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多项技术攻关。第③④句则是具体介绍了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哪些技术上的攻关。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③④句从属于第②句,全段共两个层次,①句为一个层次,②③④句为一个层次。因此概括此段的主要信息,压缩①②句即可。事件的主体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主要事件为“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和“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此题参考答案为: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第17题考查学生***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首先读懂***标内容,注意***表关涉的问题,如表一是“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表二是“礼仪教育的承担者”问题。正确补写空缺内容,要注意语境的提示内容,如“相同之处”“存在差异”等。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③学生的意愿比市民更加强烈。
高考语文试卷篇8
1.C( A.“薄”bó,B.“为”wèi,D.“绻”quǎn)
2.D(A.知――支;B.结――节,愁――筹;. C奕――弈)
3.B (A.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与“最感”矛盾。B.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困的生活。C.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D.不绝如缕: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D(A.应为“海外华人聚集区”。B.“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交叉。C.“开放”应在“下一批”后。)
5.B(A.嫩手、白手后用逗号。C.三个分号改逗号。D.括号里的“杂志”后去掉句号。)
6.B(A.原文为,探讨的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C.原文为“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研究。D.强加因果,研究数学本身的局限性与“认识人类自己”无直接因果关系。)
7.B(偷换概念,原文强调数学论点只能依赖“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
8.C(“这种文化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文无据。)
9.C(佐:补充。)
10.C(③救灾手段;⑤对张公评价。)
11.D
12.(12分)
(1)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重点字:徙、戒、恭、常)
(2)中等家庭以下的百姓,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找到自己。(重点字:中家、完、合散、及)
(3)埋怨多了,官吏开始高傲自喜,百姓一同诽谤嘲笑他,官吏却不清楚。当官却不清楚为***之道的,他加重困扰百姓多数都是像这样的。(重点宇:病、相与、而、重)
13.(8分)
(1)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及景,写景生动活泼。表现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4分)
(2)“闭”字语意双关,表面上写诗人乘着晚照进山,关隘之门将闭,而实质表达诗人与世俗断绝交往之意。本诗与《山居秋暝》感情基调不同,《山居秋暝》主要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本诗虽有“空”“寂”“闲”的禅趣,但也流露出孤寂避世的失意之痛苦。(4分)
14.(8分,每空1分)
(1)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2)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
(3)兰泽多芳草所思在远道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5.C(觉新应为觉慧)
16.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时,不听部下担心有埋伏的劝告,自恃勇力抄小路。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3分)
17. (4分)
(1)母亲在坐落于翠竹丛中的吊脚楼里生活、歌唱。
(2)母亲在宽敞明亮的吊脚楼安度过晚年。
(3)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
(4)母亲在吊脚楼辛勤劳作。(每一小点1分)
18.(4分)
绿色是竹子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绿色蕴含着生命蓬勃的生机,也是这个时代的底色。(2分)作者将这三者比作绿色,揭示出竹林里的阳光、鸟儿,母亲和妹妹的歌声也都像翠竹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欢快之情。(2分)
19.(6分)
(1)内容上统摄全文。在岁月流转中,母亲种竹子,建吊脚楼,美化门窗,辛勤劳作,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
(2)情感上表现主旨。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恋,不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
(3)形式上以小见大。作者的家庭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
(每一小点2分)
20.(4分)AD
21.(15分)略
22.(50分)
参见江西省2013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晋陵张公管理信州的第二年,是皇二年,奸邪者服帖,强横者顺从,隐逸者得到启用,冤屈的人得到舒展,既而***策得以施行,百姓得以安宁。农历六月十九,发大水。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半夜,洪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寺庙,把百姓包围在了茅草屋上。张公赶到谯楼上,坐在谯楼下派官吏用小木筏收容百娃,老无所靠手足不便的人和迁徙的囚徒,都得以不死。
农历六月二十,水往下降。张公率领幕客僚佐一起巡行考察核计各县情况。调派有钱人和没有被水淹的人出劳力和金钱,一共七百八十六户,收集建佛寺的木材一千一百三十二方。还不够,就让之前张公命令出钱的富民出粮食周济二十三个贫困的人,自言自语说:“有新的粮食了,希望输送和粮食等同价值的金钱来补充材料的费用。”
高考语文试卷篇9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衣着(zhuó) 果脯(fǔ)
给(gěi)养 揆情度(duó)理
B.蟊(máo)贼 呵(hē)护
湍(tuān)急 模棱(léng)两可
C.载(zài)体 供(gòng)认
涔(cén)涔 呱(guā)呱坠地
D.愠(yùn)色 角(jiǎo)色
畏葸(xǐ) 殒身不恤(xù)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江西卷的字音考查一直在引导师生回归教材。教材中出现的声旁不再准确表音的形声字、音随义转的多音字、读音不同的形似字、典雅书面语中的生僻字是考试重点。
方法指导:本题要求考生选择读音全部准确的一组。因考查的都是常用词,所以在答题时可用排除法筛选,从备选解答中根据自己有把握的读音逐个排除不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中的“呱呱坠地”经常出现在高考成语复习题中。A项“给养”中的“给”和D项中“角色”的“角”都是常见多音字。
参考答案:B(A.给jǐ养;C.呱呱gūgū坠地;D.角jué色)
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驰 回溯 卫戍 皇天后土
B.辨认 影牒 荣膺 残羹冷炙
C.豆蔻 聘礼 修葺 金壁辉煌
D.城阙 编纂 恻隐 亭亭玉立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字字形的识记情况,能力层级为A。江西今年继续采用三个双音节词和一个成语构成一个选项的模式。此考点考查常集中在同音字、音近字、形似字、音形相近字四类。所选词语基本来自生活用语和中学教材。
方法指导:从词语取材看,ABC三个干扰项都是音相同、意相远,易于发现。“松弛是弓,奔驰靠马”,“圆圆的影碟像盘子”,“白玉石做的房子放光辉”。如果能够按照音、形、义三位一体去判断,此题难度其实非常低。
参考答案:D(A.松驰-弛;B.影牒-碟;C.金壁辉煌-碧)
⒊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 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打动。
A.熏陶 青云直上 为……而
B.熏染 青云直上 为……而
C.熏陶 扶摇直上 为……所
D.熏染 扶摇直上 为……所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题所涉及的词汇类型,有一般意义的合成词,也有熟语;从语法性质上说,有实词也有虚词;从词义区别上看,包括概念意义及所指范围大小的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和情感色彩、形象色彩、意义的不同等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方法指导:对于成语,我们要注意识别望文生义、张冠李戴、叠床架屋、误用褒贬、搭配不当、变更范围、变更程度等错误。对于近义词,我们要从它们的适用范围、搭配习惯、语体风格、感彩、语意轻重等角度去区分。对于固定结构,我们要牢记例句,把握语感。
参考答案:C(“熏陶为好,熏染变坏”,“扶摇直上变化快,青云直上上得高”。“为……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行动;“为……所”,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相应的结果。)
⒋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书馆。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的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本质上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意思、语气等的正确理解及表达中相关问题的标志。标点对阅读和写作都很重要。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强化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尤为必要。
方法指导:本题错误典型,练习中经常遇到,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C(A.去***书馆分三步:“左拐”“左拐”“跨过”。三步之间应该用分号表示并列。B.冒号要管到句末为止,一个句子不能叠用两个冒号。D.“血战长空”是作品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辨识句子正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语病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中学阶段精心地练点、精要地讲点句子结构知识,对学生有效的阅读理解、有效的写作表达及缜密的思维分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方法指导:辨析语病题,要遵循寻标志、辨病症;透现象、抓本质的原则,有人总结歌谣如下:“并列搭配类序悟,两面匹配数冲突。否定不能有三重,是看主宾介缺主。关联主语且看序,副助时态矛盾出。和作介连易歧义,文言词汇堪重复。长宾易缺代明意,多定多状序次述。语境明意很重要,谦敬不当笑话出。”
参考答案:D(A.否定错误。应该表述为“没被我列举的还有不少”或“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B.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包含了“床上用品”。C.语序不当。颠倒了“五年以后”“两年后”的递进关系。)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
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堂吉诃德》)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名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江西考名著,考查意***确定在测评是否真正通读了原著,能否识记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目前还暂时没有涉及教材安排的“背景”和“思考与探究”等理解性、分析评价性的内容。考查目标单一、集中, 赋分也相应较低。由于试题常拘泥于作品的细微情节,导致粗略读过和从未阅读的同学区分不开,挫伤了部分师生的积极性。
方法指导:要答好名著阅读题,只有华山一条道,那就是按照课标要求,真正花时间花力气,老老实实阅读原著,杜绝故事梗概、赏析文章,也不要幻想以观看影视作品来代替阅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猜也猜不出。
参考答案:B(给大卫刮挂牌子的人,是寄宿学校的校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病毒
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表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畴极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7.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C.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D.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文本的核心概念。文本中的所有判断与推理都围绕这种核心概念。或者界定、阐述它,或者由它而生成、而推衍,所以理解把握了它,基本也就理解把握了整个文本。基于这种认识,此题高考必考。
方法指导:认真读懂题干要求。首先排除答非所问的选项。然后把所有选项回归原文,仔细比较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值得提醒的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应该牢牢把握内涵本质,表象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D(A.源自第一段“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选项漏掉了“当它呆在细胞外时”这一限制性前提。B.源自第二段开头“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选项表述为 “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明显的以偏概全。C.源自第二段结尾部分。漏掉了至关重要的“通常”这一限制性条件。)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住处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阅读科技文语段,要着眼于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在把握整体文意的基础上,整理出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关键句和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对原文信息或涉及局部,或指向整体,或概括归纳,或用同义方式表述等,都对选择形成干扰。如有的干扰项故意朝意思相反的方向说,把程度重的说轻,把数量少的说多等等;有的干扰项故意说绝对,说片面,或者说过头,或者说不及;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与题目无关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材料中并不具有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似是而非的内容,有的失之于窄,有的失之于宽。凡此种种,都是辨析筛选时应小心在意的地方。
方法指导:请考生坚信,这道题是全卷最简单的题,答案百分之百就在原文与选项的比较中。答好这道题,需要把所有选项回归原文,仔细甄别。本题要求选择不恰当的一项,只要找到任何一个选项的任何一个对文本原意改变的地方,就大功告成。
参考答案:A(信息源自第三段,原文是“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病毒“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根据概念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基本要求就是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对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方法指导:一个考生根据文本信息推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这个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耐心细致看原文,言之有理做推断。
参考答案:D(A.信息源自原文倒数第三段。“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显而易见,作者并没有直接判断“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只是说有另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B.题目中“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的能力”的“一旦……就……”说法错了,作者说还要“随着时间的变迁”。C.“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属于无中生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村落嫁娶***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考测的无非就是两点,一是教材词语的识记情况,二是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力。
方法指导:理解并牢牢掌握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汇,重点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感彩。实在拿不准时,可以采用代入法。也就是将加点词的释义,代入原句中,看看是否说得通,与上下文是否接得上。江西卷喜欢让考生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找到一个说不通、接不上的,答案就出来了。将B项中“工”的释义“主管”代入原句中,就成了“主管画画”,显然与上下文不通。另外,如果熟悉“工于心计”这个词语,也很快可以判断“工”为“擅长”之意。
参考答案:B(工: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把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方法指导:应该逐字逐词阅读题干,明确本题题干的筛选要求: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很容易筛选准确。
参考答案:C(A.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B.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报信的小孩。D.前一句写的是迎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
12.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命题意***:这一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方法指导:文言断句,需要以文言语感为基础,以理解文意为前提。操作上,有老师总结了如下歌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高考语文试卷篇10
2.D(A.群英荟萃 蓬门荜户,B.闲情逸致 涣然冰释,C.待价而沽 余勇可贾 缠绵悱恻 偃旗息鼓)
3.B(A.“反对‘假’、和‘空’”中的顿号去掉,连词前无需顿号连接。C.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到后引号内。D.“关于重大事项披露及股票复牌的公告”引号改为书名号。)
4.C(A.虚张声势――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B.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C.褒贬失当。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贬义。D.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5.D(A.语序不当,应为“更加珍视、爱惜、保护” 。B.成分残缺,应在“不归我管”、“不要问我”后加上“的托辞之下 ”。C.“ 被广泛拿出来进行辩论”修饰不当,应为“被拿出来进行广泛的辩论”。)
6.A(应该是“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托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
7.C(浑天说非常接近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是因为“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
8.B(扬雄只是提到了“浑天”这个词,故A错;C.“最常用”无中生有;D.浑天说能逐渐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而D只说了一个方面,因而D错)
9.A(《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代表作,不一定是张衡的代表作)
10.B(愍:哀怜)
11.B(乃:副词,才。A.之: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性。C.为:动词,做/介词,替。D.以:介词,因为/介词,根据)
12.D(②是宣帝询问谁能为将的话。③是指马援为将之后的厄运。⑥是指郭子仪被德宗罢免的事)
13.(1)即使是古代以来贤明的卿大夫,也没有能够知道退止和自我收敛的。(“虽”、“知止”、“自敛”各1分,句意1分)
(2)光武帝笑着说:“这个老者真是精神健旺啊!”(“是”、“矍铄”、倒装句式各1分)
(3)这些人都是人中英杰,还不能免于贪功求名,何况比他们低下的人呢?(“诸公”、“人杰”、“免此”、“下者”各1分,句意1分)
14.(1)①暗示当时社会***不安。(1分)②说明当时家信动不动就长年断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由期待而失望的沮丧心情。(2分)
(2)前两联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暮春特定景物的描绘,渲染了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但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3分)
后两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作者因长期羁旅在外而无法回家的无奈和苦闷之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2分)
15.(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2)士皆目发尽上指冠(3)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4)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6.①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②“印”“飞掠”“揉皱”等词语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③渲染了清冷的氛围,衬托了荆轲刺秦王的悲壮和送行者的感伤。
17. ①燕国的江山社稷。②美妙无比的北国田园景象。③令人甘愿为之歌唱和献身的河流、山川和勤劳的人们。④失去理性的战争。⑤有了英雄的希望。
18.作者对荆轲刺杀秦王持肯定赞扬的态度。同意。荆轲刺秦王体现的是一种不畏、不怕牺牲、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精神,这是一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精神。或不同意。荆轲试***通过刺杀秦王来挽救燕国的灭亡,试***通过暴力手段解决***治问题,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当时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刺杀秦王成功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因而荆轲并不值得肯定赞扬。
19. DE(A.“绝望”错,从文中“铿铿然,铮铮然,如铁骑突出,刀***乍鸣。不堪屈辱的人们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他们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描写看,应该是体现了人们奋起抗争的思想感情;B.“兴奋地陶醉”错,人们的感情是悲伤的;C.意思是,荆轲刺杀秦王的决心不能动摇,故C错)
20.【解题思路】描写对象是人物手脸身体的细节特点,要符合人物个性特点,以凸显人物的人性之美。描法的运用要自如,由描写到抒情议论过度要自然。
【解题拓展】审清题目要求。在下笔前,一要整体构思所写内容,二将题目的多项要求有序地安置在文段的具体的内容与文句中,以免漏掉得分点。适当注意文采。
21.【写作提示】从钻石的角度,至少有以下立意:①善于凭借外物。②学会传承。③提高自身素质是成功的前提。从石头的角度,至少有以下立意:①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②要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