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鸟读后感篇1
《根鸟》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根鸟的男孩坚持他的梦想旅程——去遥远的西方找到大峡谷,救出困在那儿的女孩——紫烟。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根鸟》读后感[300]字寒假里,我读了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根鸟》,觉的这本书十分引人入胜,于是便想介绍给大家。
一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大家有可能会问:根鸟是什么东西?他是人还是什么?大家接着往下看,看完了之后,我相信大家心中的迷团就会被一一解开的。
根鸟是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有一天,他在林中打猎,可忙了一上午根鸟连一只飞鸟也没有打到,终于打到了一只鹰,可他突然发现鹰爪上有一个求救信,原来是一个叫紫烟的人掉进了一个大峡谷。于是他便踏上寻找紫烟的道路……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的好词好句有很多,随便翻一页就能找到,比如:“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照下来,犹如利箭一支一支地直刺阴晦的空间,又仿佛是巨大的天河,千疮百孔,一股股金白色的流水正直泻而下。”我喜欢读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是一本梦幻般的书。
我希望大家来看这本书。
《根鸟》读后感[300]字我的太阳啊,无力穿透这层层雾霭,我看不见方向。当我失足跌落。白色的鹰,没有为我求救。我惶惶的蹲坐在荆棘丛中。不哭不闹,不求救。等待他人的救赎是一种可悲,可我却救不了自己。心之所向,苦与没有道路通向远方。我的远方,不是罗马,那只是我——只有我一个人想要朝圣的地方。我将孑然前行,我要去到远方。像那个十八岁的少年,在白马上孤傲的眺望,徘徊在生疏的地方。那里,有熟悉而真正的自我。
“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对过去有多不舍,对未来就有多恐惧。于是,我抖落一身黑,把旧时光的伤口整理打包。爬起来,踏上朝圣者之路。
“遥远的旷野就在眼前,请屏住呼吸向天空倾听,天上突然下起一场暴雨,那是景仰已久的神灵的声音。”
终有一天。我会看到阳光潮水般倾泻到山谷中。
勇往直前。以梦为马。
如朝圣者一般虔诚地追寻。
《根鸟》读后感[300]字前几天,我从书店买了几本书,这几本书很快就被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了,于是便写下了几本书里其中的一本书——《根鸟》读后感。
《根鸟》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菊坡少年根鸟在第一次的打猎时,遇到一只白鹰,它身上绑着一个白布条,布条上写着:“一个叫紫烟的13岁女孩在一个长满百合花的峡谷采花时不甚掉入峡谷中。”于是借助一只白色的鹰来传信,告诉人们她现在的处境,来救她。根鸟回家后当晚也做了一个和布条上相符的梦,根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于是他就准备出发帮助这个叫紫烟的13岁女孩。沙漠、山谷、荒原、小镇、村落……根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个长满百合花的美丽大峡谷,完成了他自己的愿望。
根鸟读后感篇2
《根鸟》读后感
何浩楠
主人公根鸟在一次外出打猎时,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鹰,并从白鹰脚上取下了一封求救信,落名“紫烟”。当晚,根鸟与父亲寻遍了附近的山谷毫无收获后,根鸟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西寻紫烟之路。途中,根鸟结识了板金,板金在十八岁那年当梦离他远去后,舍弃了荣华富贵,也踏上了西寻梦的旅途。这两个人都是为追寻自己那渺茫的梦而西行的。途中虽然艰难险阻层出不穷,但他们凭借着那坚持不懈的意志,心中那不达到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的艰险,竭力寻找着自己可能一无所获的梦。但板金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他在莺店的郊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告诉根鸟:“要坚持不懈地去寻找梦中的大峡谷、紫烟。”根鸟凭借梦中的记忆,虽然是在漫无目的地寻找,但他依然义无返顾地努力着。在鬼谷,根鸟虽然在做苦力,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一次次地逃跑,直至成功。在米溪,他又一次忍痛舍弃了荣华富贵和秋蔓,毅然踏上了西去的行程。在莺店,根鸟面对自己一贫如洗,再一次显示了自己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往西直走,终于来到了大峡谷。
这一切,不都标志着根鸟心中那永远不断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吗?根鸟的事迹深深地感触了我,使我受益匪浅。他使我想到,根鸟那种永不放弃的恒心不就像那一簇簇爆发的礼花吗?其实,礼花在升空和绽放时是一样漂亮的,若不是在升空的压力下,礼花能绽放出那么光彩夺目的色彩吗?人生如同礼花,都需要向上腾飞的决心和恒心。正如英国诗人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一件事情,一旦着手,不达目的,决不罢手。”这句话再次显示了坚持不懈的意志是多么重要,它蕴藏着的动力将是无穷无尽的。它激发着一个人将要着手一件事时,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也要一办到底,绝不半途而废。这样,我们才可以像绽放着的礼花一样,迅速冲顶,最后获得成功。板金虽然没有找到自己那失去的梦,但他却为了自己的梦想耗尽到最后一刻。他的行动也向我们蕴予着要在荆棘丛生的艺术大道上闯荡,常人可能会望而却步,但生活的强者,那种意志坚强的人,他们也许会得到史无前例的成功,欢欣鼓舞地来品尝成功的乐趣。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根鸟读后感篇3
小学生《根鸟》读后感1
我一直很爱看书。在我家中的书柜中,有一本崭新的《根鸟》,看完了它,觉得领悟到了很多。
出身在菊坡的少年根鸟,意外地发现一个叫紫烟的女孩掉进了一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里,出现在了根鸟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
他在青塔遇见了寻找丢失的梦的行者板金,让他懂得了很多。根鸟用挣来的钱想买一匹马,可却被黄毛偷走了。在根鸟绝望之时,他被一位老僧人所救,得到一批具有灵性的白马。他在鬼谷中了长脚的圈套,沦为一个被矿石的奴隶。他在独眼老人的帮助下,终于逃出了鬼谷,也一把火烧掉了罪恶的红珍珠。他在米溪遇见了少女秋蔓,并在那里挣足了钱。但根鸟已经深深陷在了米溪中,无法忘怀。他又到了莺店,可已经没有了以前往西去的毅力,他每天与金枝在一起,忘了一切。这时,与根鸟离别时的板金先生出现了,他唤醒了根鸟,使他出发了。翻过一座座山,终于,那长满百合花的峡谷出现在了根鸟面前……
根鸟时一个善良、坚强、勇敢的人,他寻找着自己的梦,令我感受到了它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寻找紫烟的过程中,他经历了重重磨难,酸甜苦辣,度过了他成长的阶段,寻找到了自己的梦。
我读完了《根鸟》,体会的了人世间的善恶,感受到了人们的梦想无穷。他让我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让我回味无穷。
小学生《根鸟》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看了曹文轩写的小说《根鸟》今年使我深受感触,赞叹不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叫根鸟。有一次,他一个人独自出去打猎,看到了一只白鹰。于是,他发射出一支锋利的箭,不一会儿,他发现了鹰的脚上有一封求救信: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去摘花,掉进悬崖,根鸟的梦之旅开始了。
根鸟来到了青塔,遇到了一个人——板金先生。板金先生的家族得了一种超级奇怪的毛病,凡是这个家庭的男子,一到十八岁,便突然不能做梦。板金先生为了追随梦,一直向西走。板金和根鸟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断努力,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要达成目的。板金和根鸟就在一个地方离别了!他们相遇时却在莺店。
板金在莺店是人生就要走到那尽头了,他告诉根鸟,要一直往西走,要坚持不懈,一定要找到那个大峡谷。板金先生说完就与世长辞了。根鸟经历了各种困难,这些困难磨练了他,终于,他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峡谷。
比如说,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他却自强不息,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读完了大学。创造这一奇迹,完全靠她那不屈不饶的心啊!使我深受感触,赞叹不已。
小学生《根鸟》读后感3 今天,我读完了曹文轩的《根鸟》,深笔记触。
根鸟走入了茫茫沙漠之中,骆驼队为他的寻找增添了一丝生机。可是骆驼队里没有一个人相信根鸟,一位老者对他说:“别管其他人说什么,只要走你自己的路就行了。”正是老人的鼓励,使他增添了勇气,继续向前走。
是啊,生活中的我们不也如此吗?每次自己定的目标低或高时,自己说的话坚定或犹豫时,别人总喜欢来评价你,在你听后,自己的信念也便就动摇了,之后全然否定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应该要在别人的谈论与评价中学会坚定自己,肯定自己。
一次体育竞赛中,她报名参加了自己不擅长的长跑,别人都说她跑不好,她不行。她最终坚持不住,还是选择了放弃。
别人的评价是好还是坏,我们不用在意,要用行动去说服别人,要在他们的闲言碎语中坚定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小学生《根鸟》读后感4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总有回报,回报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是要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在《斑羚飞渡》中的老斑羚与年轻斑羚恰恰扮演了付出与回报这两个相反的角色,老斑羚用自己生命的付出让年轻的斑羚得到了回报,这是多么伟大的一次付出啊,是的,是有一大半斑羚跳过了悬崖,可又有一半老斑羚失去了生命。每一只年轻的斑羚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根鸟读后感篇4
根鸟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一不小心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快乐。西去的路上,根鸟被叫长腿的叔叔骗到了鬼谷去拉矿,后来在独眼老人的帮助下才逃走了。但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烧了自家的茅屋继续西行。他又碰见了板金,但板金也永远闭上了双眼。根鸟最后就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这是一部迷人的梦幻般的小说,它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它让我感到快乐、恐慌,还有悲伤。但最重要的是根鸟坚强的斗志令我十分感动与佩服。
浙江杭州萧山区萧山体育路小学三年级:孙艺榕
根鸟读后感篇5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品味词句,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理念。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掌握把课文读通、读懂、读中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准备
大树和小鸟***片,搜集树木带给人类的好处;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出示多媒体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树木茂盛,空气清新,一只可爱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用清脆婉转的嗓子为一棵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她那茂盛的枝条,入迷地聆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那么今天,我们也把小鸟和大树请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你想说点什么?
3 品读课文,倾心对话。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课文中是怎样形容大树和小鸟的关系?(好朋友)出现了几次?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好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形同姐妹、亲如兄弟),有这样的朋友,让人感觉幸福,那么如果你们要是分别时,你会怎么样?(难过、舍不得、盼望再见面、想念、伤心、难舍难分)
小结:正因为大树和小鸟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难舍难分,因此它们有一个美丽的约定——明年春天再相聚。
4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又来了,鸟儿兴冲冲地回来,它这样急匆匆地回来干什么呢?(找好朋友大树)它找到了吗?春天又来了,鸟的确又回来了,可是它只看到了孤零零的树根,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小鸟寻找大树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读中感悟,体会鸟的真情
1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把握第一次对话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及小鸟保证时的坚决与肯定)师:第二年,小鸟终于回来了,但小鸟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读出惊讶的语气。出示:春天又来了。鸟儿又飞回树林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师:假如你是此时此刻的小鸟,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急切寻找大树,想知道大树的下落)
2 指导读第二次对话。第一次寻找没有结果,小鸟继续寻找。
3 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树不见了,小鸟到处寻找。(出示三次对话。学生找伙伴读一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想象小鸟寻找过程中的心情——再读(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次说话应是一次比一次更焦急。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语言因为身份不同,朗读时应有所区别,树根是同情、伤感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了,语气比较平淡,小姑娘的声音应是稚嫩的)。
(二)拓展想象,体会树的真情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表演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小鸟对大树的关心,小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飞越千山万水,找寻着大树,但大树这时已永远无法看到小鸟了。那么大树在他被伐木人无情地砍倒之前是否也在思念着小鸟呢?(学生畅所欲言,从中体会大树的情感,体会二者的友情)
通过体验、演读,更有助于全面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因为友情的建立是需要双方共同付出的。
(三)升华情感,体会朋友间的真情
1 师:同学们,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人世间最宝贵的诚信。读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又加深了对故事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最深的感受。
(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感受,允许学生有多元的理解。)
大树和小鸟的友情如此深厚。为了曾经的诺言。小鸟历尽千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树的毁灭呢?是人类的乱砍滥伐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教师应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而略有些伤感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真诚地希望世间的友情都能如此真挚,如此真诚:也希望地球上的人们都能爱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健康。
根鸟读后感篇6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情朗读、师生对话,让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到课文深意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别。个性不同决定着思维方式与深浅度的不同。使学生在愿意思考、主动动脑的情况下,还要给学生更多自,建立开放的教学过程,关注每位学生,使学生乐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下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2课时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流程(一):复习导入,媒体传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同学看大屏幕,来填一填。
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小鸟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明年回来再给他(唱歌)。第二年春天,小鸟飞回来后却发现(大树不见了),它四处寻访,问了(树根)、(大门)和(小姑娘),最后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找到了大树。
流程(二):小鸟与大树的约定。
师:老师知道有个好朋友可以倾诉烦恼,分享快乐,是非常幸福的事。这棵树和小鸟在一起时生活得快乐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看出来的?(生练读第一段。)
师:从你的表情中露出了幸福,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寒冷的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了,他不得不与大树分别,临行时,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会怎样对小鸟说呢?请你读一读大树的话。想象一下,当你即将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你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种心情读一读大树与小鸟道别时的话,行吗?
众生齐读,用心体会。
师:听了大树的话,小鸟又是怎样说的?以怎样的语气来说?(坚决与肯定)
生:哪一对好朋友来试试读大树和小鸟的对话,好吗?
流程(三):小鸟和树根、大门、小女孩的对话。
师: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可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三组对话,你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如果你是小鸟,这一路上的心情如何呀?合作练读,好好体会。
(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自由组合赛读。)
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小鸟历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生齐说)。小鸟,你找到大树了吗?找不到,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次读——问的三句话。
众生齐读。
师: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次对话是一次比一次更焦急。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身份不同,回答小鸟的语气也不一样,同学们自己试试,体会体会。(分角色读三组对话。)
生1:我体会到树根是同情的、伤感的;
生2:我体会到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语气比较平淡;
生3:我体会到小姑娘的声音是稚嫩的……
流程(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师: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最后部分,一会儿再交流。
生1: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生2:“唱完歌,小鸟为什么还‘看’了灯火一会儿才飞走呢?”小鸟在想:(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好朋友。)
二、改变评价方式——拓展延伸、多向对话,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但如果表现得不到肯定,就会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这种心理容易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应适当把握评价的尺寸,即使有错误也不能轻易全盘否定,要在肯定积极思维的主动态度中让他感到自己勇于当众发表意见的勇敢。同时使他们认识到错误之处,给予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直至获得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养成爱动脑、善思维的好习惯。
承接以上内容: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一位从来不完成作业的学困生王兵同学居然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便不失时机地叫起了他,他满脸通红,声音太小了,我走到他桌前,用手拍着他的肩膀,他吞吞吐吐地说:“大树和小鸟是好……好朋友。”我让他坐下,并且给予肯定表扬的态度。同学们听我这样一说,联想到他平时的学习水平,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接着讲:小鸟力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它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根鸟读后感篇7
一、解读文本——基于儿童的童真童趣
对于文本解读,特级教师钱正权曾有过阐述:教师备课要经历三种角色的转换,首先是文本的一般阅读者,继而恢复为一个语文教师,最后设想自己是一名学生。在这三种角色的转换中,第三种角色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般来说,我们总习惯于“深挖洞”式地研读文本,比赛谁钻得深,谁想得透,以为自己想得多就能让学生学得快。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他们的眼光来解读文本,找准教材中最能引发他们兴趣的点,则能激发他们潜心阅读文本的探究欲望。
《珍珠鸟》这篇课文上的人很多,解读得也纷繁复杂。在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眼里,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第一感受呢?我想既不会是成人读者眼中的人和动物突破了非同类界限的信赖,也不会是语文教师眼中作家语言的精美、写作手法的巧妙。孩子拿起书,第一喜欢的就是小鸟的可爱。虽然这是一个浅表的反应,但我们决计不能轻视它。窦桂梅、薛法根两位专家在教学这课时都以学生对珍珠鸟的兴趣作为落脚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文本对话,以下是窦桂梅、薛法根两位专家教学这课的节录。
窦桂梅:
师:(解题)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鸟怎样?
生:珍珠鸟长得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画)你觉得这鸟怎样?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画之后再读题目的感受。
生:珍珠鸟,好小啊。(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薛法根: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珍珠鸟,真好!现在,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珍珠鸟?可以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以及给你的感受。能说一段话吗?
(生练习后描述)
师: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胆大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悟,注意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体会言中之情。
两位专家的课堂虽然具体的教学手段不同,但因为找准了小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只有从学生出发,找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有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解读,才会有语文能力的训练冲动。
二、有效提问——基于儿童的本位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作为学生要会问,作为教师更要会提问。而目前语文课堂中还存在大量无效提问,如没有指向性的随口提问,缺乏探究性的明知故问,这些问题耗费了大量时间,使课堂成了老师问问问,学生猜猜猜的综艺节目,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怎样问才有效?我想,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问得巧”,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要以学生的本位之疑落脚,推动学生的探究冲动。教学《墨梅》一诗前,我发现新教材与原来的教材出入较大,而学生早在低年级就诵读过这首诗,一下就发现了版本问题。虽然我已了解到苏教版教材是根据王冕现存墨梅***上的真迹选用版本的,但我还是借学生的这个疑问来引导探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只流清气满乾坤”一句中,现在用的“流”与原来流传的“留”哪个好,说说理由。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留”好,体现了梅花要把高洁的品格永远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有的则认为“流”好,体现了梅花的清香是飘溢流动的,很有美感。这个看似早有答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讨论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更加深入,同时也得到了语文能力的训练。
在为学生的感悟能力欣喜的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落脚于儿童探究兴趣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善教者,必善问”,语文教师应该做个善问的智者,设计的问题要出于学生的疑问,但又高于学生的疑问,让问题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三、情境创设——基于儿童的生活体验
创设情境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教学手段。尤其是在现代化课堂中,多媒体为创设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在创设情境中又要注意什么呢?我在自己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有过这样的尝试。
(展示小鸟站在作者肩上的课文插***,观察***画,说说画面中的小鸟在做什么。)
师:回忆小时候,你曾经趴在谁的身上睡觉?有什么感觉?(生回答略)
师:在亲人怀里感觉很舒服,能安然入睡毫不担心,这就是文中说的——(信赖)
(播放摇篮曲音乐)
师:小鸟儿,老师看着你趴在自己信赖的人的肩头,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生回答略)
师:这种感觉是谁带给你的?请你再次回过头来,到课文中找一找。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使用了一幅插***、一段音乐,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寻找其与文本中人文情感的共振点,强化这种情感的交融,从而引领学生靠近文本,靠近作家的情感和心灵。这样的情境创设避免了局限于表面趣味,突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真实化。
四、语言训练——基于儿童的内在需要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也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语言的生长基点,让学生愿意说,主动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三次描写了天鹅的叫声,每次的叫声蕴含的意义不同。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三次叫声,以此为线索分别设置了三段不同的导语启发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听,面对厚厚的冰层,饥饿的天鹅们焦急地叫唤着,那只瘦小的天鹅边哭边在说……
忙着破冰的天鹅们叫声多么响亮,他们在喊着劳动号子:老天鹅喊着……身强力壮的大天鹅喊着……年轻的小天鹅喊着……
吃着鱼儿的天鹅们愉快地叫着,他们在说
三次语言训练都紧扣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兴致高昂的交流中,天鹅们面对困难的焦虑、破冰时的团结勇敢、破冰后的欢快,生动地诠释了出来。对于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不反感,不害怕,都能积极参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巧妙捕捉语言的训练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鸟读后感篇8
[内容]
《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了势态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夕阳下幽美的榕树***;晨光中群鸟奋飞、百鸟争鸣***,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感知美的形象、培养美的情操。
一、紧扣题眼,通览全文,理清层次课文以“鸟的天堂”为题、新颖别致,富有诗意。“天堂”一词道出了鸟儿生活环境的优美与作者对它的赞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紧扣课题设问:
1.什么是天堂?
2.快速读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课文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3.听师读文,思考:课文哪几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哪几段写他第二次经过?
4.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板书:榕树、鸟儿)设计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初。
二、围绕训练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妙,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和动态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培养其赏美、爱美情趣。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这样进行: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看到了什么景物?榕树有何特点?(板书:大、茂)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河变窄、不可计数、垂、伸、卧、堆、翠绿、明亮、颤动)
2.让我们来欣赏这姿态奇特的大榕树。放介绍榕树的录像,师做简介。
3.指名读第7自然段。
学生结合画面理解不可计数、垂、伸、卧等词。再小声读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学生结合画面理解堆、翠绿、明亮、颤动等词,再小声读,体会。
5.望着这大而茂的榕树,你想说什么?作者是怎样赞叹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齐读这两节。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
7.默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鸟的天堂”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
小结:我们随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姿态奇特的大榕树。作者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树的大孝枝、干、叶的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对静态的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请根据提纲来自学第二部分。
(二)、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可这样安排:
1.出示自学提纲,以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的方法来自学。提纲: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他看到了什么?②鸟有何特点?(指名回答后板书:多、欢)从哪儿看出?画出有关语句(板书:到处……到处,叫、飞、扑)③“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鸟儿?
2.检查自学情况。
3.“那歌声真好听”只是在称赞画眉鸟叫的好听吗?
4.这部分主要写鸟的什么?(活动)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变化等进行的描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小声读这两节。
5.让我们来欣赏群鸟奋飞、百鸟争鸣的景象。放鸟在“天堂”里活动的录像。
6.这大而茂的树与多而欢的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他十分惊喜,当小船载他离去时,他感到怎样?(板书:留恋)除留恋外还有?(板书:赞美)从哪儿看出?
7.你怎样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氨?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小结:我们第二次随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是群鸟奋飞、百鸟争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美丽的榕树林真是鸟的天堂。
(三)指名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鸟读后感篇9
一、潜心会文悟“情”
文章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是反复锤炼语言艺术的结晶。教学中要让学生潜心会文,于入微处品味,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对语言所描述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所蕴含的意义等有所感、有所悟。如本人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文章写的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见闻,第一次是傍晚时分,作者和朋友泛舟河中时被一株大榕树吸引住,他们沿着河面观察,感叹榕树的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第二次是早晨,看到群鸟活动的景象,对“鸟的天堂”充满留恋和赞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和文章最后一节划船离去时“回头看大榕树”、“我感到一点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等细节处进行深入思考:“作者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从而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细究描写习“法”
阅读与写作的共同点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往往也是写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阅读中要弄清的文章思路,要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要知道内容的详略,要体会作者的情感等等,这些都是写作要落实的问题。因而,可以在阅读中细究描写,习得方法,找准读写的结合点。当然,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在诸多结合点中侧重选择一两个,再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扎实训练。还以《鸟的天堂》一文为例,在学生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大榕树的静态和动态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样,学生就会领悟到,作者描写榕树的静态特点时,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观察的,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与朋友争议株树,侧面衬托榕树的茂盛。再写近观榕树枝、干、根、叶的情态,刻画了一株充满生机活力的大榕树。在写“鸟的活动”时,作者抓住了鸟多而热闹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三、学习表达从“仿”
学生学习写作,一般都是从“仿”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的表达特点,选择文章中的某一片断或章节,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进行仿写练习。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非常重要,也很有效。比如可以仿写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仿照文章的表达顺序如按时间顺序、按事件发展顺序、按地点转换顺序、按游览参观的顺序以及插叙、倒叙、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等。可以每次进行某一表达方法的仿写训练,一课一得。这样,仿写练习多了,学生也就逐步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仿写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仿写前先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例段,领悟作者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法;二是要明确仿写的要求,是仿断式结构,还是仿表达顺序,或是仿表达方法;三是仿写不等于抄袭,仿写只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照抄原文,要自己选择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四是仿写练习可以和观察事物等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作者是抓住几部分来写的?每一部分又是怎样描写的?这样,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学生懂得了这一段写的是翠鸟的外形特点;作者抓住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这几部分来写的;在写爪子时着重写它的颜色和动作,写羽毛者着重写它的颜色和形状,写眼睛着重写它的神情,写嘴着重写它的形状。这样,学生领悟了作者主要从颜色、形态、动作等几方面描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等部分的特征,把翠鸟的外形特点描述得非常逼真。课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然后学习《翠鸟》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抓住这种动物的样子、特点进行仿写。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学生就能比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达方法。
根鸟读后感篇10
一、畅所欲言,“读”育自由的人
教师若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则学生可在体验的融汇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并采用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我启发孩子道:“第一次比赛是谁提出来的?谁赢了?”“太阳!”“第二次比赛是谁提出来的?又是谁赢了?”“风!”“这是巧合吗?”一双双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我,很快,聪明的孩子就举起手来:“不是,不是!”还不等我问出“太阳和风是根据什么提出比赛项目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喊出:“他们都是根据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提出来的!”多么聪明的孩子啊,稍微一点拨,课堂上便有了精彩的生成。我又趁热打铁地补充到:“是啊,人,可能更容易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难怪许多人爱拿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孩子们会心地点头,很有共鸣的样子。我还想继续往下延伸,大体无非是告诉孩子们不要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较,但转念一想,这样又变成了啰里啰嗦的说教,孩子们一定会听得没意思。于是,我抑制住了往下铺陈的欲望,改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他们有的说喜欢风,觉得风的本领大,因为风用自己的本领做了一件好事;有的说喜欢太阳,因为太阳最后夸了风,是个好孩子;有的说风和太阳本领都挺大的,只是有时候没用对地方;还有的接着说,对啊,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没什么好比的。听着这你一言我一语,感觉真不应该小看这群小家伙,作为老师,我要讲的已经不能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中再提高一点儿了。尊重孩子们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我觉得挺好。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创设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是培养自由人所必不可缺的。
二、彰显个性,“读”育可爱的人
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应“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语文课堂应是一个生成这种感受和想法的时空。
在上《鸟岛》一课时,为了渗透“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这一教学目标,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来岛上游玩的客人没有人捉幼鸟,也没有人碰鸟蛋。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你会对客人们说什么?”教师预设的答案无非是“谢谢你们人类,正因为你们这么爱护我们小鸟,我们才能够安心在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可孩子们的答案却“不尽如人意”:“如果我是岛上的小鸟,我会问客人你们为什么不拾个鸟蛋回去留作纪念呢?没关系的,尽管拿一个吧!”与保护小鸟大相径庭的回答,却那么童真,我毫不犹豫地评价道:“你是一只好客的小鸟,乐意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客人留作纪念!”在尊重孩子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同时肯定了其热情好客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育“可爱”的人。
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从教材中获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育潜藏在字里行间,我们要用慧眼去发现并捕捉,使阅读变得有情有义。
三、跳出教材,“读”育现代的人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体验的过程,孩子们应该在理性的“读”中学做现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