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1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激发;探索
语文教学只有大胆地给学生创造可能和机会,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走出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困境。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汉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代载体,这就决定了语文训练必然是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形成“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语文教学最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 激发创造新兴趣
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这、促进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围绕所要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语境氛围的创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探求问题做好准备 :在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从形式上是在创设情景,从心理上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具体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去思考每个相关的问题,要敢于让他们去“想”;只有***学生的“嘴”,才能真正说出他们的想法;只有***学生的手,才能真正写出他们的思路;只有***学生的身体,教者才能让学生体验他们真实的想法,让学生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让学生切实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进而积极主动地面对他们所要接触的问题,共同讨论和研究,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充分开发。
2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倡导质疑求异,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挣脱“束缚”,改变学生思维不活跃的局面。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单一性的,因而我们没必要用条条框框把学生的思维限制起来,而应敢与放手,鼓励学生在适当条件下说出不同看法,树立自信心,重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重新认识和感知语文,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效果有明显起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思之源,思是疑之本,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创立新理论。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2
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等。创造性不同于模仿,模仿只不过是在相同的情境中重复别人的行为或反应罢了。
[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著名的“智力结构理论”中提出他对创造力因素的分析,认为创造力是由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明确化等能力组成的。流畅性是指对某一特定问题做出反应时所产生的意见的数量。如问儿童“砖头有什么用途?”,“砖头可以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砌围墙”,说出的用途越多,表明儿童的思维的流畅性越好;变通性是指能产生不同类型的意见和办法来解决问题。与流畅性不同,它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即意见、办法的多样性、互异性。变通性好的人能迅速改变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办法。比如,对“砖头有什么用途?”回答出“造房、打狗、溺猫、研成粉末做颜料、顶门、镇纸”等用途的人,说明他的变通性较好,也就是说他能够不拘泥于某一种用途类别之中,而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独创性是指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新颖性。独创性的答案一般具备三点:新颖性、间接性和机智性。比如,当问到“如果人类全部变成盲人会产生什么后果”时,“走路跌跌撞撞”“没人能够阅读”等回答,只是一些直接的后果,不能体现思维的新颖性,而“以前的盲人将成为领袖”“照明公司和影视公司濒临破产”等回答却具备了新颖性、间接性和机智性。创造力的另一个要素是明确化的能力。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或制定出远景规划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等均需要这种能力。
少数超常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年期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如大音乐家莫扎特和大数学家高斯,在幼年时就各以其优越的音乐、数学才能获得神童的称誉。但创造力不只是这些儿童的专利,一切学前儿童已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他们的创造能力。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但他们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迫使他们一方面竭力模仿成人,一方面则求助于创造性思维。研究发现,整个学前期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在稳定地向前发展,在入学前达到高峰。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他们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过着轻松的生活,他们的观点、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都受到鼓励和强化,即使错了,大人也不会加以严格纠正,从而导致幼儿头脑中的压力和限制较少,创造性思维更能够得到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创造性思维表现就跌落下来,这是由于他们的主导活动变成了学习,学习强调的是必须掌握科学知识,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训练,从而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更具逻辑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3
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缤纷灿烂的创意果实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即创新思维之树。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产生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灵感产生创意(稳定可以感知创意之果);创意聚合为想象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之树)即创新思维。
因此,通过少儿科幻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兴趣基础上产生的灵感之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关键词】科幻画 灵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少儿科幻画创作,是一项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亦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以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特点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通过对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以及三者关系的论述,探索了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学生创造性即想象力思维的机制,同时借助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作品实例加以论证。
一、对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再认识
(一)少儿科幻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颜色、形体甚至物件的外观等***像视觉来传导信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在其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绘画题材和画作内容缺乏大胆想象、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缺乏新颖性与独特性、作品大同小异、创作思路相互模仿了无新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等。上述现状亟待改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时代需求。
(二)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所谓“科幻画”中“科”指的是科学常识、科学知识;“幻”指的是幻想、联想和其他符合科学逻辑的想象;“画”则是指美术技法和技巧。总之,科幻画是把科学元素渗入到美术创作画教学中,它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幻想和美术表现能力三大要素,是三位一体的艺术结晶。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平面艺术展示创造性思维和绘画表现技术有机结合的科学和艺术的教育,也是一种倡导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科幻画来表现对未来世界的种种憧憬,以及对困扰人类种种难题出于科学角度的解决方案。因此,一方面想象空间不能局限于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又不能毫无科学性的漫无边际地把绘画变成科学神话。就教师或科技辅导员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创造力,而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和发挥来自于对科学和美术的双重热爱以及把科学融于美术的冲动。但是光有内心的创造冲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使其外在化的美术语言。而科幻画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探索出符合少儿兴趣的把科学和绘画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思维规律和艺术表达形式。
基于上述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纳出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如下要素:第一,受教育对象是中小学学生;第二,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科学题材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第三,教学途径是积极启发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想象,随之用各种美术技法加以具象化地表现;第四,教学目标和重点不是绘画作品本身的优劣和奖项的层次,也不是美术技法的娴熟和艺术性,而是着眼于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科幻美术具体化的创造力的不断挖掘、激发、发现、催成、培养和成熟,即内在的创造力的培养。至于绘画作品所使用的美术技法、技巧,是否得奖等都是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参数,绝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目标本身。
(三)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特点
科学幻想绘画是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遐想而形成的绘画作品。以科幻画为媒介的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教育特点:
第一,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美术心理特点。受教育对象一般为7岁至 14岁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美术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从“画内心自己”到“画外部世界”,从“无目标地为玩而画”到“有目标的题材创作画”,各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此外,学生们富有无边无际的幻想而常常缺乏合情合理的科学,要把“幻想”和“科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变成科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的。
第二,要十分关注丰富多变的绘画技法对学生的美术心理的影响。正如现代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年龄、着装、打扮十分敏感,这对教学效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样,美术技法的表现力对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加上科幻画题材的迷幻神秘性,绘画技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这样说“简单的一只蜡笔虽然可以成画,但成不了科幻画,正如自行车的快慢无法表达飞机的速度,何况是光速”。
第三,要耐心地启发和期待并小心翼翼地关照和呵护学生流星掠空般转瞬即逝的科幻灵感。而科幻灵感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
二、对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探索
在指导少儿科幻画创作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幻灵感、科幻创意以及科幻兴趣的研究。灵感一词有点玄妙难以捉摸,在心理学意义上解释为作者在独创性活动中,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的极富创造力的意念;从上述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出发,科幻灵感则可以解释为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具有科学幻想内容的意念。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是彼此关联、作用的,是创造性思维机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的钥匙。
(一)科幻灵感与科幻画创意
就科幻灵感与创意的关系而言,科幻灵感是科幻画创意的起点,一种主题创意的产生首先来自某种灵感意念,灵感如流星掠空,耀眼夺目又转瞬即逝,活跃灵动但不够稳定,要形成真正的创意则必须善于感知灵感,抓住灵感,并不断强化和放大灵感,使它最终成为可以感知的东西,成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
(二)科幻灵感与美术兴趣
就科幻灵感与兴趣的关系而言,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灵感的产生奠定基础,灵感的基础是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和滋生土壤。
要让学生对科幻美术创作产生灵感,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让科幻画真正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近他们的心灵,诞生于他们的笔下。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用其带有童稚的美的原则,把心中的世界再造成为眼中的艺术世界。这会让学生在科幻画的创作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欢乐,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他们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可能来自学生自然禀赋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但比兴趣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兴趣的维持。兴趣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兴趣的鼓励,特别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即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鼓励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具有显著的作用,这也构成了现代美术教育以及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
科幻灵感产生的依据来自科学的引领。科幻灵感不是胡思乱想,应该遵循科学规则。少儿科幻画不是神话或童话故事的绘画作品,它是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少儿幻想绘画作品。中小学生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是丰富的想象则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而不能漫无边际。笔者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十分注重想象力的科学化引导,即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趣的科幻知识的基础上再进入科幻联想,同时对科幻联想也还要加以积极引导,不能随意放鸭子,否则联想的效果也可能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的关系
如果把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一并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简单的关系结构:
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由此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
上述三者的逻辑关系是:
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创意(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
因此,在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对科幻画兴趣基础上的科幻灵感的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三、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实证探索
(一)从作品“奇特的树”看对科幻灵感的敏感、捕捉和提炼
“奇特的树”这幅画获得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画的诞生在于小作者有感于马路上的电线杆极难看又影响行人走路,于是灵感闪现,要用树来代替电线杆,后又想把电话亭、售货亭、商店等都搬进树里面,但这显然不科学,一棵树心怎么能容纳一个商店呢?怎样才能把商店压缩进一棵树呢?经过对幻想的科学整理,小作者只把售货亭搬到树里面,从而确立了 “奇特的树”的创作主题。
在创作过程中,小作者还产生过要把行道树用作公共汽车站牌的灵感,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她这个不科学的灵感,而是带她逛马路,让她仔细观察公共汽车站牌和行道树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作者对自己的科幻灵感经受科学和常识的选择。无数个与树有关的科幻灵感在不断得到提炼、升华,最后诞生了具有公用电话亭、售货亭、广告招牌、街头地***、交通指示牌功能的奇特的树,树叶白天收集太阳能,晚上用于树上水果灯的照明。
(二)从作品“仿生鱼”看对绘画创意的鼓励和放大
画作“仿生鱼”曾获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画面中三条环保鱼,一条鱼专吃垃圾,一条鱼专喝污水,第三条鱼给其他鱼看病。该画在构思上把被保护动物变成了具有环保能力的动物,这种动宾颠倒的奇思妙想充分再现了儿童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和打破常规又合情理的童趣。该画的构思起先来自于国外画有鱼的装饰画,画面装饰性很强很漂亮但没有任何科技成分,笔者引导学生由鱼想到了大海和海洋污染,再想到清除海上污染的机器,再想到可以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的机器鱼,最后想到可以治理污染的仿生鱼,该画的创意就这样产生了。
该画在绘画技法上也非常具有创意,是在色布纸上使用了固体水彩笔、珠光立体笔、珠光笔,甚至修正液,画面效果非常特别,有些部位的颜色即便是成人也难以理解其形成的机理效果,几乎无法复制。许多看过该画的儿童画专家对其绘画技法惊叹不已。当作品最后完成后,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弄不明白这幅画究竟用了哪些材料。
学生的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内在的构思,同样也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外在的艺术表现,这种兼具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造机制恰恰是科幻美术思维机制的特点,也是科幻美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美国).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2]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育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key poin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each of us a mathematics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e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mat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conscious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曾说过,“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他还说:“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同于一般思维的是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数学创造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突破性、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也体现了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者,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遗传密码破译、宇宙探测等,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培养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加强“双基”教学,为创造性思维奠定物质基础
“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只有掌握好“双基”,才能更好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双基”掌握不好,创造性思维就缺乏必要条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形成空中楼阁。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法使问题的提法新颖,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去,使这种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变为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创造性也充满快乐,充满自信。
3、实施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创造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②数形结合,培养想象力
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在中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知识、问题比比皆是,培养学生由数想形,由形想数,可使好多问题变得简单。
③分析、类比,提倡联想
类比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一种类似事物的启 发中得到解题思路的方法,类似事物是原形,受原形启发推陈出新。类比和联想紧密相连,联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就是从过去已经掌握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中找到接近于当前问题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数列这一章的学习中,学完等差数列,可以用类比、分析、联想的方法去学习等比数列,包括研究通项公式,等差、等比中项,前 项和公式及常用的一些结论、性质等,可让学生去探讨,去研究,教师给予指导。
④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教学对象作为发散点,进行多种方式发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数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数学中的变量替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等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创新精神。
⑤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努力培养思维方法
华罗庚教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并着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一类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学习,还是解题、证题的训练都要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以此让学生领会思维的方法,让学生为完成一个数学问题养成一个反思的习惯,反思问题的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受到何启发,特别是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由此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有利于思维品质和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⑥发挥群体智力,广泛进行研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5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严密的学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角落。因此数学学科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每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课,仔仔细细练习,根本就没有对学生注重过能力等方面的的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没有给学生在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说话的机会,根本谈不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其中一些辨证关系,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发言,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实践”的思想,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六大***”:***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儿童的嘴,使他能谈;***儿童的空间;***儿童的时间。“六大***”的核心是还学生自由。人身自由了,心理自由了,他们就会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有了这个条件,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因此从课堂环境来讲,应该结合各种有利条件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业互评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6
一、用事例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数量大、基础参差不齐,加上环境、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思维呈现多样性。
运用事例解决农村中学生各种思维问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事例可以不受知识体系的约束而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契机。汕头大学教授王伟廉认为:对于创造来说,人的思维还必须具有***性,或叫***思考,也就是不迷信权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事实。(2)事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能力。特别是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3)运用事例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运用恰当的事例能够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避免及矫正学生的怪异和偏激思维。
湖南师大版思想品德课本提供了丰富的事例,现行教材有许多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事例。诸如:“可怕的冰点”、“哲学家与渔夫的故事”、“国王的邻居是个钉子户”、“蜗牛满了吗”等,这些事例涉及道德、法律、心理、生命与健康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思考能力,用事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对创造性思维与其他思维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创造性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美国吉尔福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或者主要是发散思维,并且同直觉思维有关。但是更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包括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也包括理论思维和创造想象。也有人认为在诸多思维的协调发展中,发散思维是主要成分。前述的观点共同肯定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
可以这样认为:各种思维在培养和运用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创新性思维在性质上强调创新并产生新的东西,而发散思维则更侧重多向性和多角度,故培养创造性思维又要依赖于发散性思维。但是,缺少辐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又无法对各种设想进行科学取舍、归纳。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思维为基础的多种思维的有机综合运用。
三、用事例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
1 培养发散思维为主,注意与辐合思维协调。
现以寓言事例说明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笔者运用质疑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点石成金”的故事,学生们结合事例发表不同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得百两黄金也好,甲穷的原因是坐吃山空,如以百金为本,或经商或生产,甲不会穷了;有的学生认为点金术是仙家绝术,难以驾驭,仙术不得,不如得百金解决当前困难。通过对这一故事的讨论,一方面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积极***的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唯教材是从,从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学生讨论发表观点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针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求得点金术最好,但风险最大;得百金又勤劳致富,人辛苦但稳妥些。得百金而坐吃山空不好;仙术百金均不得最差。这样,学生的辐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和一定的条件对运用发散思维得出的多种假设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佳方案。现以法律事例说明如何培养辐合思维能力,笔者在讲授新课“财产的继承权”时运用层递提问教学法,以龚桥诉外婆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协调能力。首先,笔者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列清案例当事人的关系及其位居的继承顺序。其次。要求学生当法官,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判决并说明判决理由。再次,笔者引导学生齐读遗产分配原则,组织学生根据遗产分配原则和案情对各种判决及理由逐个分析。最后,教师进行分析、讲解、归纳,使学生们最终形成一致的观点。
上述两例均使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得到培养,而且是协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
2 巧用事例协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
笔者现以道德事例说明培养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运用道德事例教学,有利于让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结合读读议议中的“盲人打灯笼”部分,笔者让学生以歇后语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观点在归纳总结后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瞎操心,无聊,白浪费蜡,浪费灯油,多此一举等。第二组:双赢;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保护自己,照亮别人;利人利己等。通过讨论,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然后笔者组织学生阅读故事,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分析、论证自己的看法,学生理性地放弃了第一组观点,第二组观点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可。利用事例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活跃课堂,突出主题,既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又使学生悟出人生的意义,较好地达到了教书育人之目的。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7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研发现:首先,部分教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问题,将科学课程教学的目标简单地理解为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根本就不会关心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从而使得科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再次,很多教师都对创造性思维存在误解,以为只有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才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而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则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最后,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教师都没有弄清楚创造性思维的真正含义,有些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些教师则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存在问题,这里所指的能力既包括教师业务能力也包括教师创新能力。现在,很多教师的业务能力都存在问题,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他们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缺少教学经验。此外,教师自身的创作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将创造性思维传授给学生,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学校存在问题。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还是教学资金投入上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会不达到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要求。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科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从下述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一线教师应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兢兢业业,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其次,教师之间应多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同时还可以加深自己对科学课程的理解,以便正确处理科学教学内容。再次,应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前应先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科学课程。最后,要提高教师利用新资源的意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灵感,教师应充分利用新资源,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小学科学教学的形式。例如,在讲解《天气》这一单元时,教师一方面应从网上搜索更多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和当地的气象局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和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太过于死板,从而比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必须要改变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植物》这一单元时,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上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同时又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在完成讨论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
第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通过多感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采用情景教学、问题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和《碘酒和淀粉》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洗手,并用碘酒进行消毒处理,为课堂讲解内容埋下伏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点米饭,并让学生触摸,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生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无趣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8
一、创造性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含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未来新世纪的人才不止要学有所长,而且更要拓宽思路,极富想象力、知识量充实,善于另辟蹊径,并且要具有优良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养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为了与时俱进,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迫切需求相适应,创造性思维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理论界说法不一,至今没有确凿的定论。而创造性一词的定义,根据韦氏词典解释,是指“创造的能力,艺术或智力的开发”,如:1.创造,或有能力去创造;2.产生新的,从前没有的等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笼统的反应,是在事物外表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整理、判断、推测等认知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所获得崭新硕果、认识水平得到升华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精髓。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思维是运用不同于老套的方式方法,引导主体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在常规的基础上打破常规,使其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在高师钢琴的教学中,如果让全班的每一名学生都学习同一首钢琴曲,并让其个人***地对曲子进行分析并改编创作,最后每个学生的创作成果也都会是大不相同的。因为每位学生都会根据自身的不同经历,对作品产生不同角度的情感理解。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做到正确引导,并且对学生加以鼓励,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在高师教学中都能充分地得到体现。
2.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思维的敏感性就是能迅速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能快速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它同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对问题的敏感。思维主体能敏感地发现该信息的蹊跷之处,并产生质疑,继而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取得崭新的成果。其次,是指对联系的敏感。思维本体则能见微知著,能敏锐地发现似乎无关紧要的现象,并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窥视其中潜在的意义,从而形成新思想观念,并创作出新的成果。
3.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是什么?就是思维跳跃,可以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迅速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4.创造性思维的多角度性。创造性思维的多角度性就是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法和思维逻辑的综合运用,它需要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珠联璧合和交相辉映。也就是说,多角度性就是思维主体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考虑问题,在认知客体面前,既是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融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交织和统一。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含义。在这个新兴的时代,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过去的填鸭式、只为传导知识而不注重个人性格发展的教育模式,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而要想培养出现今社会所需的人才,就要培养当代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样,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要想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人才,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21世纪是科技、知识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同志曾经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创造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基础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势在必行的、是大势所趋的,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D化的必经之路。
培养高师师范音乐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缺一不可,发散性思维它是思维创造性的主要体现。它是没有固定模式、方向和范围的思维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妙想天开”“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而聚合性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到集合的作用。聚合性思维是用具有批判的选择的功能对发散思维形成的思路加以筛选。当通过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假设和方案、方法时,并不意味着创造活动已经完成,还需从中挑选出最合理、最符合客观现实的思路,这就需要靠聚合性思维承担这项任务。美国现代著名学者库恩在谈到思维的聚合与发散问题时曾经这样说过:“这两种思想形式既然不可避免地处于矛盾之中,可以维持一种往往难以维持的张力,正是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首要条件之一”。
这种矛盾型创造性思维推动着学生思想向前进,实现学生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知识或信息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以新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基础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创新性思维不止是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改变,在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也有所改变。使学生们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实现知识或信息量的增加。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强,自身的素质也会有所提高。最大化地完成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就是创造性思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三、高师钢琴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就是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是高等教育学校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是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自我升华与贡献。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顺应时代的需求
21世纪是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时代。经济发展是以知识基础为前提的,我国国民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国民素质,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知识信息的传播。创新是知识传播的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源。很多国家都提出过创造性人才教育的理念,我国同样也提出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提出的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为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法律援助。可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顺应时代教育需求的。
(二)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行
20世纪末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等。在其中不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确定了创新型精神的重要性和与素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同时提出对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指出了明确的前进方针。
(三)高师钢琴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善于发现和创新,并且拥有良好的美育素养是社会对新型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不能忽略的,而是要重点实施的课题。我国***21世纪初在《课标》中指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弘扬以人为教学主体。所以,钢琴教学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学习、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创新性培养的引导对象。把兴趣放在钢琴教学中的引导位置,并积极探寻符合创新性培养的教学方法,而不要一味只要求?W生掌握某演奏技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9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习题的内在因素,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技能,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例1】 比较大小:211 ,1261 ,419 ,631 .
此题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常规的通分方法进行比较,计算量较大.我上这节课时,让学生回头去看后面同学写的数据,有部分学生灵光一闪,惊喜地发现这题先化为分子相同,再进行比较,更为简便.如211 =1266 ,419 =1257 ,631 =1262 ,所以419 >1261 >631 >211 ,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
二、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三、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性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四、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创造性思维是新颖独特的思维过程,它打破常规,不按部就班,***思想,勇于创新.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人的思维积极活跃,能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能够认识到新的知识和发现新的领域,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例4】 4x+2y+z=0,y2-4xz=0,z≠0,求xy 的值.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篇10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创新能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学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范畴,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复杂多端,从思维的结构、形式和方法上看,可以将这些思维活动分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开拓认知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也是以感知、思考、理解、联想等思维活动为基础,以探索性、求异性、综合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活动。创新性思维有着新颖性、多向性、多元性、***性、开放性、批判性、想象性等特征。历史学科是一门有着综合性、具体性、过去性等特征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以史为据的原则。历史学科的突出特点就是对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不惟书”,但是绝不可“不惟史”,这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底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业***有何内在联系?在学习美国***战争时也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有何差异?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中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
(二)动态性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洋务运动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左宗棠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评价左宗棠的是非功过,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适度性原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创新思维,不能“言史必谈创新”。同时,在创新性思维培养时,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策略
(一)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直接决定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知识,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常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历史,导致历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率低下。因而,教师应从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正确对待创新教育,积极探索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
(二)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认真推敲每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教案,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英国工业***时,可以从网上搜集英国工业***前后的各种工业产值,以***表、条形***、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工业***的巨大威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探究历史问题、学习历史知识。第一,创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质疑、提出设想、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古典文化的高峰”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雅典卫城、圆形大剧场、万神庙等西方文化遗产。第二,设计问题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依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思索、探究和讨论问题中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认识现象或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清朝前期资本主义发展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清朝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影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治因素……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四)科学组织课外活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故事演讲、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遗迹、观看历史探索类电视节目,等等。在学习完鸦片战争之后,可以让学生参观禁毒展览,谈谈的危害、禁毒的意义、禁毒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历史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将创新教育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创新性思维培养成为历史教学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郭瑞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才智, 2009(22).
[2] 周成山.浅议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3(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