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质量分析篇1
下午悄悄地参加了中高年级语文月考分析会,昨天进行的数学学科,我没有参加。很多人告诉我教研会的时候如果我去参加,气氛反而不好,我于是就“退缩”了。今天实在憋不住,只好做“悄悄状”。“悄悄状”并不悄悄,进去的时候反而打断了老师的谈话。
大家分析的比较中肯,有理有据,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会议结束时下班铃声已经响起,简单的说了几句话,承诺给老师们把没说的整理到博客里。
会上最活动提了几个建议,一是整个时间把握不好,这是一直以来的通病。我想一切活动要以时间为第一标准,要精心策划,确定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严格执行。二是领导要后讲,先听问题,再做总结,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三是每个人要精简自己的发言,说的每一句话是否都有意义,都有逻辑,都有调理。
综合所有教师发言,大家对月考的形式还是认为必要和认可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马虎潦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率不高。三是阅读和作文问题突出,失分现象严重。四是差生较差较多,抓不过来。五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明显。
自己计划的发言如下:
今天是第一次月考的质量分析会,我是十分认可月考这一形式的。每次考试结束,并不表示工作结束,要认真分析,通过考试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给自己的教学提个醒。但是无论成绩好坏,不能仅仅把眼光盯在成绩上,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更要注重日常积累,注重阅读写作,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落入“做试卷,多抄写”的直接做法,反而与月考的目的南辕北辙。
做一名语文教师不容易,尤其在三小就更不容易,需要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自从新教育实验实施以来,把更多的任务给了语文教师,很多时候语文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感谢大家一年多来的付出。针对语文教学,简要谈几点:
1、要坚持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继续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操作模式。加强对整册书、整个单元的规划和理解,让各个课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任务,淡化内容的分析和讲解,扎实的进行语文训练,强调一课一得。在课上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脑动、嘴动、手动,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要承担相应的角色,尤其在课上要关注后进生。后进生在课上认真听二十分钟,就好过课下拿出一个小时来补差。
2、重视晨诵、午读、暮省。从我的学校语文课程规划来讲,晨诵、午读和幕省承担着重要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学习语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天早晨,看着学生们感受文字,在诗歌。中穿行,他们是幸福的。这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虽口不能,心向往之”。做好这三个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会差。我很欣赏两位老师上的晨诵午读课。赵雪老师发明了一种很好的方式,每次晨诵总要找四个朗读最好的孩子,做引读,不知不觉孩子们就被这四个孩子带入情景,声情并茂。这个时候,教室里满是温馨,绝对找不出一个差生来。这个时候,赵老师也是最美的时候。另一位是石会老师,她和孩子们并没有太多深情激动的朗诵,但是却在课堂上流淌着一种沉思和睿智,就像她的人一样。
3、认真对待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我的计划里,用单元整体教学很好地解决课内学习,用晨诵午读暮省解决语文情感的问题,用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让学生走入阅读的广袤森林。今天上午听了刘维娜老师的阅读指导课《夏洛的网》,真的是被刘老师沉稳而有感情的课堂所感染,学生们深深的被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动,谁能说这样的一节课的能量小于一节课文分析呢。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很多种类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4、写作的训练要有技巧。在这次测试中,很多老师谈到了学生作文写的不好,有的学生作文仅得了个位数。其实按我了解到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面临这个局面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对于语文学科很重要的习作教学方面,我们的方法和做法都少的可怜。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文训练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学生的作文在一两个学期就会变样。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在我看来,作文训练,要有量的保证,一学期就写八篇作文,很难让学生作文能力提升,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对于作文教学是最糟糕的。保持兴趣很简单,不断地去鼓励,哪怕一个词用得好,一个标点用得对都可以表扬。不断训练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要大作文和小练笔相结合。这么多小练笔的素材,比如学校的活动,校园的美景,班里突发事件的评说,周围的朋友老师等等,都可以作为练笔的素材。为什么学生言而无物,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训练。
5、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抓长期。其实学生的语文能力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写作,一是阅读。读书能力和做阅读题的能力不是一码事,但又不是完全没有联系。读书的训练时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而做阅读题是学生考试的保障。我不反对每周有两三篇阅读题的训练,用速印机印好后裁开,隔两天发一张,第二天利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讲评,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是拓宽了学生阅读渠道和数量,二是培养了做题能力。
不足和希望都很明显,不要抱怨学生,不要抱怨时间,任何抱怨都是无能的表现,寻找方法和解决问题才是能力的体现。祝愿月考成绩越来越好。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二)
一、命题的原则
本次试题的命题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试题的内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多元性、开放性、情趣性;力求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接轨,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题量适中,难易结合。
二、试题分析
1、将知识考查融于情景之中
2、将能力与知识考查有机融合
(1)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主要成绩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第一大题“字词大观园”考查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在看拼音写字、组词、词语搭配上失分很少,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6%左右,这说明字词句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学生的积累能力在提高。从第二大题“知识万花筒”看,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寓言和课文题目掌握比较扎实,同时也看出学生对成语、寓言、古诗等的积累面在增宽,个别学生还写出了课外的古诗和寓言, 1、3、4小题正确率达到98%。
四、存在问题
1、尖子生还需提。
2、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夯。
3、知识运用还要灵。
4、作文指导和讲评不够到位。
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现象有,标点使用不正确,有的学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结尾处用上一个句号。标点的书写位置欠规范,一般情况下,标点符号占一个汉字的单位格,有个别学生使用的标点只是紧缩在汉字的右下角;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的情况也是有的。还有没写题目的。看出我们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讲评做的不细。
5、审题能力和学习习惯还要加强
另外从卷面上看,有3本卷学生完全用铅笔答卷,还有三本卷个别学生也用的铅笔。还有的卷纸中出现两种颜色笔答卷,有黑笔还有蓝油笔,卷面较乱,勾勾抹抹,字迹也不够工整。我们三年级学生是刚刚学写钢笔字,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用钢笔书写习惯,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打好扎实写字基本功。
五、改进建议
1、关注课堂,讲究实效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二是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三是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巧妙设计好教材中的训练点,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2、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素养。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把读和写并重,让学生在写、读、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提高正确用字的能力。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此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3、重视习惯养成,培养非智力因素
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熟读背诵的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等。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三)
一、试题特点
高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正处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他们正在逐步熟悉了解高中语文的课程,摸索语文学习的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让学生了解高考题型,本次高一语文质量检测试题体现了如下命题特点。
1、目的是督促学生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2、重视语文能力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现状,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3、重视学生古文的积累,考查他们阅读浅近文言文、翻译文言短句的能力,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在摆正能力与基础关系的同时,突出日常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各个语言材料中,分步骤地设计考查筛选、仿写能力的题目,突出平时语文教学的考点。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的阅读,设计有梯度的题目,突出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题型上和分值的设置上,力求体现高考的精神。
4、针对学生实际,命题难度适中。
二、年级成绩基本情况统计
*******
三、试卷分析
(1) 1—3题为小阅读,是对学生的筛选信息及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考查的是课外阅读,突出分析教材的重要,突出知识点在课本内容,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4—7题是文言文的考查,包括实词解释、内容的分析理解、句式辨析和文言翻译。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检测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8—9题是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文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在考查中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通过分析意象及典型艺术形象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表现技巧对诗歌分析、鉴赏的重要作用。
10题是背诵默写。本试卷的背诵内容全出自课本,难度不大,但学生的背诵默写中,因别字、错字、漏字而扣分的情况仍很严重。
(3)选考题,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及实用类文本中选做。
11题考查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对诗文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考查学生从掌握文章结构入手分析理解所选材料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整体把握文本材料,关照全文内容,特别是能否从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进而准确地把握文本信息,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准确概括
1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材料中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快速有效的泛读和细致有针对性的精读能力,训练学生摆脱解题时先入为主的干扰,明确阅读必须回归文本。
考查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理清思路,这样才能准确概括要点。
通过开放型试题鼓励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解读,培养学生比较鉴赏、思辨论述的能力。
(4)13—17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是否能使语言表达具有实效性。课内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语音、词语、成语、语病、语序、修辞等内容。重点评价学生阅读应用文能否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其文本进行准确排序;掌握恰当语境,选择准确词语,简明、得体表达,在考查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17题是考查学生仿写及发现能力,在考查修辞手法知识掌握的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句式及语境的能力。
(5)18题是考查学生写作水平及写作态度。重点评价学生对熟悉却又没有进行过理性思考的事物的认识,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能否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思考后解决现实问题。本题考查关键不在写什么,而在于怎么驾驭文字,怎么运用材料及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写作时要写出真切感受,要贴近生活,以人为本,但又要在感受的同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培养善于感受,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问题分析
①课本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例如第10题,很简单,完全出自教材,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同学答错。第13题也是如此。
③题干审读不清,缺乏应考能力的问题。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因题干审读不清而造成的失误是严重的。审读题干,一是抓不住关键词语。如第9题第12题,对能完全表明没有深入的研读;二是对题干的意思理解有偏颇。
④语文的表述与人文素养的问题。阅读中的开放题第16,17题,是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表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从答题中看,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深,理解能力不强。再者,开放题的表述语言零乱,错字别字多,在整体影响了要表达意思的清晰和正确。
⑤背诵、书写的问题。本试卷的背诵内容大多出自课本,难度不大,但学生的背诵默写中,因别字、错字、漏字而扣分的情况仍很严重。
⑥写作问题。①不善于观察生活。此次作文题,偏重观察思考,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考的内容,内容简单、空洞,缺乏丰富的生活题材,因此也就不能有其思考的深度和认识的高度,只局限于作文题所提供的内容。②优秀作文缺乏的问题。令人眼睛一亮的好文章不多,多数作文在3类卷的档次。得分在46分以上的作文不多。③阅读积累贫乏的问题。词语的积蓄,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名家的哲理的语言,学生明显缺少积淀。在表达上,不是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是作文中语言口语化,或是没有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思想深度、认识能力,亟须提高。④语言干瘪的问题。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松散不简洁,以叙述语言为主,少有精辟的议论和动情的抒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语病,标点符号不会使用,通篇只有逗号,错别字较多。
四、教学建议
1、深入研究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对新教材的“梳理探究”部分一定要重视,这是语文知识点的积累与归纳,是运用能力的基础,而且还应补充教材不足的部分,并增设一些训练题,让学生真正把握好。
2、注重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表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训练,开阔视野。不仅有力于学生的考试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质量分析篇2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期终测试已经结束。本次测试卷面分析如下:
一、数据呈现
本次语文测试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100%,优秀率100%,平均分95.04,高出镇平均2.47分;
二年级:合格率92.31%,良好率69.23%,优秀率92.31%,平均分86.85,与镇平均相差5.35分;
三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93.75%,优秀率56.25%,平均分85.44,高于镇平均3.33分;
四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72%,优秀率48%,平均分82.2,与镇平均相差2.01分;
五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100%,优秀率66.67%,平均分87.92,高于镇平均6.03分;
纵观全校语文学科,有3个班级高于镇平均,有1个班级略低于镇平均,1个班级由于客观原因,与镇平均略有差距,但总体都呈进步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个别学生拼音不过关,字音上前后鼻音分不清。
2.学生做题不细致,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本次考查的内容涉及内容广,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还测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否掌握牢固。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4.学生学得太“规范”。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存在。
三、改进措施
依据此次考试的命题导向,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依纲扣本,深入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继续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2.紧扣训练重点,以教材为主,教给学生方法,多提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汉语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引导学生去探索,正确理解,多积累。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正确处理因材施教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继续扎实基础知识教学,严格把关,绝不放弃一个差生。
4.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
语文质量分析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职高
众所周知,职高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基础差的特点,然而,语文是一门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使用的基础性学科,是联系其他全学科知识的重要桥梁。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成为职高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地分析如何提高职高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高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其教学目的从传统的重视学生技术的培养,转变成既重视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高技术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实际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索欲,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实际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抓住职高学生基础性差、自控能力弱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设出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职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语文是职高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表达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以及使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质量分析篇4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我们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也已经揭晓。最高分是:99、5,最低分是51。基于本班的语文考试成绩,我对这次的期中考试情况做了一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查试卷以教材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重视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说话能力的考查,试题灵活,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尤其是看拼音写字、多音字注音、组词和第六题的“减一减变新字,再组词”第九、十二题等,这几题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答题。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多音字注音掌握不够扎实。
学生失分较高的内容是第八题,我会填中的第三小题,有三四个孩子把问题的“题”和提问的“提”弄反了,第十一题:把下列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由于个别学生读句子的语感训练还不到位,造成错误。第五题: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个别孩子失分较多由于他们平时懒于背诵,对反义词掌握的不够好。十三题:让写一段话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大部分孩子都写得较好,只有许家辉小朋友一个字也没写,只考了66分。由于许方哲这个孩子一年级的基础知识就比较差,好多生字都不会写,但是近一年来,他学习很认真,似乎还没有掌握到学习的窍门。以前他都是三十多分的成绩,这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考到了51分,的确出乎了我的意料。
二、整改措施
针对这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个别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较差,和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采纳以下措施: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吃透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及时进行阶段检测,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抓好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及片段,一定要严格把关,力求每个学生都会背,都会写。
语文质量分析篇5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44分)
一、语言积累
第1题的默写题出现的失误有:第4小题和第7小题的"惟"和"唯"分不清,第6小题"髫"较多学生写成"髻",第8小题出现审题失误,很多学生写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平时诗文教学时,要非常注意默写落到实处,而且要注意内容的了解、审题的细心。
第2小题很多学生只得3分,最主要的是第一处的回答较没到位,对于过年团聚的氛围较忽视。平时应多注意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注意扣题。
第3小题的抄词都正确,但走之底写得很不规范,而且卷面如果涂改较多的酌情扣1分。注音与书写的选择做得相对较好,补写句子的基本上都懂得扣住题目要求,但语言表达较差。
二、语言运用
第4小题的名著丢分较多的是"温馨"和"批判","判""鲤"错别字较多,其他答得较好。
第5小题的仿写出现较多格式不对称或者表达不通顺,对联的下半联得分率较高,而诗歌的画面再现普遍得2分,扣分主要是缺少想象、语言不优美,增设新栏目则是缺少"闽台"或者"两岸".
第二部分阅读部分(46分)
三、文言文部分: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亵"回答正确的不超过5人,"直"多数解释为耸立、屹立,表现为大词小用;"绝"只有几个答对,很多人解释为"极点"或"妙极了".
7、 多数人回答正确。
8、 多数人翻译正确。部分同学采用意译的方法,老师应敦促学生以直译为佳。多人对"偕"的意思没理解清楚。
9、 这一题作答较好。多数人喜欢"花之君子",认为本质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四、《老王》片段阅读
10、满分者寥寥无几,多数人只得1分。
11、答得较好。关于"地点",参考答案是——"我"家门口,但很多学生答"我家".因为门框算是家门的一部分,所以算是对了。
12、部分学生因没有写出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而被扣分了。
13、基本上知道不能改,但一些学生说不清原因,缺乏针对性。
14、小部分学生审题粗心,答题没抓住"情感"二字来答题。
五、课外阅读
15、一些学生分不清哪个国家与哪个国家打仗。
16、知道不能去掉"唯一",但理由说不到位的,大有人在。
17、"推动情节发展",几乎写成"为下文做铺垫",也算对。
18、真正最好的标题,应该是"第二次选择",而其他两个虽然可以,但题目太长,且不够含蓄,不好。不过,只要学生说得清理由的,适当给2分。
19、个别学生没看清题目,将续写做成是评价议论,很不应该。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不管好生,还是差生,都能尽量写到500字。可是,暴露的问题很多,比如,对文题出现的词语"分享"和"欣赏",意思理解不到位,所以取材产生迷茫心理。拟题能力普遍较差。取材不当和记叙的详略都存在误区,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目的模模糊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阅读教学建议】学生在审题、理解和表达等方面不足多多。所以,今后,在古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细致入微,既重视课文的整体感知,又要挖掘文章的文化底蕴。学生只有彻底读懂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了,答题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其次,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要改变现状,务必从训练他们对鲜活生活的体味和感悟入手,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这,还可为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好兴趣、价值观、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语文学习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广阔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显得特别重要。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一部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较弱,针对他们,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他们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个别后进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同时,利用好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个教师的评价,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7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天中,学生的心理节律呈现着周期性变化,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下课。在课堂最佳时间里。学生的精力最旺盛,接受能力最快,记忆最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确分配时阀,合理使用时间,傲到劳逸结合、讲练结合,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上课以后,同学们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这一段时间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由旧知引出新知。另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想上得好,开场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想的导人语,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美的情境,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有力地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很快进入课堂学习最佳状态。教授新知是一堂课的最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的思维已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因此是讲授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最佳时间,调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和精心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恰当的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反馈消息。练习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做到既突出学习重点,又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这样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造
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增强学生语文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是问题生成的引导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指导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背景,倡导“创设问题情境。②联系原有知识经验,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③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创设问题情境。④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⑤利用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已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有效地创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次教学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思考,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结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灵魂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李利云,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新课程研究,2008
语文质量分析篇7
黑龙江省2007年中考联合命题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院有关中考的文件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展现了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坚定立足语文知识素养,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并且通过语文实践探究活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试题总体体现的指导思想与命题原则。黑龙江省2007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在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中,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通过考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2.试题核心反映“课程标准”要求与课程理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切实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课程理念。试题的板块设计上,从5个方面命制试题,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设立板块,这是今年语文试题在推进新课程进程中的一个较大变化。另外,“作文”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章构思过程的考查,并且分值由往年的60分降到了45分。这些变化表达了黑龙江省一贯的考试思想,不仅体现了继承以往命题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思路,坚持了黑龙江省“创新、盘活、求精”的语文学科考试命题思想,而且充分展示了黑龙江省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3.试题内容关注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关注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和谐时代特征和黑龙江地域特色是2007年语文试题的一大亮点。例如:第2题关注了构建和谐社会。第8至第10题关注2008年奥运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10题关注家乡,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写作方面两个试题任选一个,第一个试题,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半命题作文“我拥有”,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成长的评价,有真情实感,同时,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写出新颖别致、立意深刻的佳作;第二个题目以“健康”为话题,相对选择写作的学生较少,它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拓宽了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
4.试题形式创设的学科风格和严谨结构。在试题设计上,既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又创设了新课程风格。题型稳中求变,设计严谨、灵活有创意,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注意从综合化角度考虑。语文积累部分,注意从多方面来考查,巧妙地融注音、改正错别字和修改病句于一体,减少了阅读量。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严谨规范。5大板块组成设计充实简约、科学合理。
5.试题环境表达了人文关怀。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精心的导语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答题。例如:第1小题告诉学生放松心情,增强信心,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情境中开始答题。有些题目在题干中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或情境导入式的语言。例如:第2小题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心与心相通”引入“写出含‘心’的两个成语”,具有启发性,又营造了一种答题情境。再如:“口语交际及互动”等板块的试题都设置了准确而丰富的情境导语,这些导语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试题当中。背景设置具有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写作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来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准。答题空间的预留明晰,利于学生答题。命题技术用语规范、简洁,既符合学生学习水平要求,又亲切温馨,使考生如沐春风,体现了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变焦心为交心”。
二、具体考点分析
1.试题注重了三维目标的合理配置。从整体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结合阅读和写作,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促进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试题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具体渗透和落实在情境中。例如:第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并用准确语言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9题,请学生设计开场白,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并且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0题,介绍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29题、第30题,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落实在考查试题之中。
2.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地方性、开放性。例如:第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并用语言准确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18题,充分利用文本知识的发散拓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且巧妙地渗透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意在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第28题,作文题为二选一,其一是半命题作文,其二是话题作文,文题新颖,不落俗套,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本次试题设计加大了灵活开放度,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自我表达。27道题的“参考答案”中出现了“此题答案开放,建议合理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等开放性要求。作文的构思与自我评价体现了黑龙江省语文试题命题的开放性,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
3.试题发挥了语文试题的导向功能。为今后黑龙江省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例如:第2题,填写成语意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第7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围绕话题,面对不同对象进行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意在引导语文教学注重口语交际。第10题,介绍家乡特色,第一,展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家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第28、29、30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以及构思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综合能力。第9、10、28、29、30题的设计意在体现语文课改的理念:将三维目标具体渗透和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综合应用能力,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把握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这些试题的设计,在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也成为黑龙江省语文教师今后总结、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4.试题关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了当前的热点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第7题,在“口语交际及互动”板块中设置了中考之后同学聚会的情境。第8至10题,“综合学习及探究”的形式设置了关于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及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第15至18题,关于《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阅读设置了为控制全球变暖提出合理化建议。第28题,话题作文设置了关于“中学生健康阳光体育运动”等。这些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课程理念。
三、考试效果分析
我们以某市随机抽查10本试卷为样本作具体分析。某市共有6 7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毕业学业考试,平均成绩为73.8分,最高分为112,其中70~8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9%,80~9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8.6%,90~10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8%,标准差为22.7%。(详见附表。)
试题题型与整体难度匹配合理性指标:全卷共五个板块,28至30道题(因黑龙江省各地题量稍有差异,以28道题和30道题为典型)。主客观的比例:客观题共1道,计2分,占全卷的1.67%;主观题共27道题,计118分,占全卷98.33%。总体难度为20%之间,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全卷没有比较特别的偏怪题,基本适应升学与毕业应考学生的实际能力。
第一板块,总体答得比较好,满分为25分,平均得分为18~19分,3、5、6题得分较高,1、2、4相对失分较多。第1题以“加点字注音”的形式出现,意在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起到了净化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第2题注重考查成语的积累。第3题仿写答得较好。第4题读***理解很有创意,可惜的是很多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原因在于画面上那个戴眼镜的人的几滴“汗珠”和姿势,以及地球纹丝不动,误导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无力改变世界。古代诗文默写得分率较高,诗句掌握得较好。
第二板块,得分率100%,满分大约占65%,这个板块的试题学生有生活,回答起来较轻松。
第三板块,答题总体情况不均衡,第8题,归纳题干信息失分较多,平均得分为1分。第9题中没有注重开场白的特点,如缺少称谓等,语言缺乏流畅性与文采,但大都能扣住主题。第10题设计为从各方面关注家乡,宣传家乡,难度不大,得分最高。
第四板块,文言文阅读平均得分为4~5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也有审题出现偏离的,如14题,只谈了“生于忧患”没有谈“死于安乐”;说明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15题失分较多,主要是概念不清晰。16题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不够准确。17、18题回答较好;散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19题简单,得分较高。23题赏析的方面学生不明确,或赏析不够全面,所以,今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分析题型,把握解题思路,注重多角度分析问题。议论文阅读平均得分为4~5分,24题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混淆论点与结论,语言概括能力不强。25、26题的失分可以看出学生有关议论文的基本概念术语不清晰。27题要求“再举一个事例”,很多考生从文中直接选取,这是审题不够仔细,还有语言表述不流畅,表意不清等。
第五板块,学生得分率与2006年相比有所提高,平均得分为36分,充分说明了本次作文试题较为适合学生,写作空间较大,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抒发真情实感。构思和自我评价方面,学生也都训练有素,基本没有问题。特别激发学生对于国家阳光工程的关注,注重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文呈现了异彩分呈的局面,许多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脱颖而出。如文题“我拥有”:《我拥有一棵兰》《我拥有探求古仁之心的心》《我拥有人生的真谛》等感悟历史、思考人生的美文佳作。以“健康”为话题的作文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能从身体健康上升到良好的心态和精神健康的高度,体现了认识的深度,其中出现了《健康的节奏》《健康“保健操”》等很多有新意的文章。作文构思、训练有素,自我评价比较公正、客观。作文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 缺少真情实感,叙事平淡,议论空洞。2.“健康”话题学生理解不够。3.审题不够全面,没有注意到是写“我拥有”,文章没有体现“我”这个主体。4. 文字书写得不规范,卷面较乱。5. 写作构思训练还要加强,自我评价套话较多。
四、课程改革反思
1.继续加大重视基础训练,强化对语文课程与地位的认识,在教学中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2.继续加大重视能力培养,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认识,在教学中拓宽语文实践的范围,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好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要加强教师对知识形成过程、分析、理解、综合能力养成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好语文学习的规律,终身受益。
语文质量分析篇8
为了解我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发现、分析并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调整今后的教学方向,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促进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20__年1月在全区进行了20__-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现对相关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功之处进行剖析。一、检测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检测全区共有46个教学班参加,其中包括区直属小学14所,农村中心小学11所,原中心小学8所,完小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应检测1602人,实际检测1558人,其中弱智生16人,缺考28人。平均分为83.3分。“优”等学生331人,占21.2;“良”等学生1039人,占66.7;及格学生177人,不及格11人,及格率99.3。
区直小学平均分为84.6分,优秀率为26.6;农村小学平均分为82.4分,优秀率为17.9;区直小学平均分最高为89.2分,最低为80.8分,优秀率最高为53.6,最低为7.3;农村小学平均分最高为86.8分,最低为71.4分,优秀率最高为34.6,最低为0。
本次检测班级46名任课教师中,35岁以上的有12人,35岁以下有34人,骨干教师0人;35岁以上的教师任课班级文秘站网-平均分为84.5分,35岁以下的教师任课班级平均分为83.3分。在46个班中,参考班级学生最多的是56人,最少的是15人。
以上数据,说明城乡教学成绩以及发展态势已经基本趋于均衡。但有两类数据相差还比较明显:一是农村学校的整体优秀率还和城镇相差将近9个百分点。二是班级之间学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二、命题的依据和特点
本次检测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和教科书为主要依据,考试命题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纲本性。这次命题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小学语文京版第7册以及京版课改版第7册教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统一命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查。
2、全面性。此次检测体现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性考查。基础知识占56:其中拼读书写占11,读音占4,词的综合运用考查占18,句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占13,教材内容的背诵积累、理解占6,句段的写法考查占4。阅读理解占14:分别考查了重点句的理解,写法的揣摩,利用字典理解词语,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的运用,对文章思想情感的体味,自然段的概括能力。习作部分占30。
3、灵活性。本次检测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比较少,试题类型做到全、新、活,突出了对学生审题、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考查,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试卷难易程度、新旧题型安排上,较易题和常见题型占85,较难题占9,新题型占6。习作是半开放命题作文,学生比较容易把握。
整体看,试卷命题基本体现了三个导向:注重双基考查,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增加阅读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
三、主要成绩
本次检测正确率最高的8个小题如下:
一是根据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选择在字典里的解释,正确率为97.6。二是写出词语的近义词,正确率为97.5。三是造句,正确率为97。四是默写诗句,正确率为95.6。五是扩句,正确率为95.4。六是加标点符号,正确率为95。七是修改病句,错误类型为用词重复,正确率为94.7。八是看拼音写词语,正确率为92.1。以上八个数据,平均正确率为95.6。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具有如下优点:
1、基础知识教学比较扎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注重”上:一是注重生字生词的正确书写。二是注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的辨析能力训练。三是注重词语搭配、造句、扩句、修改病句等句式训练。四是注重背诵积累方面的训练。
2、阅读能力的培养比较务实。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对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一定认识,对自然段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较好地掌握了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等基本标点符号的用法。
3、学生的习作基本上实现了从段到篇的过渡。这次检测作文平均得分为24.9分,平均失分5.1分,优秀率为28.6。从整体看,学生的作文选材内容比较丰富、表达的重点比较突出、写作层次比较清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不但写出了为什么喜欢,而且写出了怎样喜欢,体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想象、读写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四、主要问题
1、在对语文教材的认识、把握、依托和利用上有偏位现象。本次检测错误率最高的阅读题是选自教材的《神奇的鸟岛》课文中的一个片断,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的错误主要是所问非所答,错误率高达63.8;再如一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寓言“狐假虎威”引伸义的理解,错误率也达到了23.3。认真分析这次检测错误率高的几道题,发现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一是教师由于“小视”教材,导致教材成为学生的夹生饭。二是忽视了教材的能力生成点和能力形成过程的载体作用,导致学生形成的能力处在浅层次;三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失衡,导致学生不能***分析、解决语文问题。四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失衡,不少课堂情感产生了,但相应的语文能力训练却丢失了。
2、日常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字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如检测试卷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端正,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但是学生的写字水平整体不容乐观,比较52.1的书写规范失分率和92.1的书写正确率这两个数字,我们就会发现教师对汉字的书写仅是停留在写对了就完成的层次。二是作文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这次检测作文情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班级整体在表达方法、详略安排、叙述层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三是部分农村学校任教语数双学科的教师还存在语文教学让位于 数学教学等用力不均衡现象。
五、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三个目标同步发展:
(1)、长期性目标重在习惯培养。如在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文章的朗读与背诵、工具书的运用等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方面,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上下功夫。如写字教学,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又要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难写的字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在写好汉字方面培养起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到”:示范到、要求到、评价到,力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端正、写美观。
(2)、能力性目标重在方法培养。针对教材中新增加的训练点,如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等,教师要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搭设台阶,做到抓反复、反复抓,抓过程,抓提升,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与形成阅读能力。
(3)、隐性目标重在兴趣培养。鼓励学生多读,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口语交际活动,及时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鼓励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
2、进一步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一切问题的产生,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目前,不少教师拿到教材后感到语言文字训练没有抓手,因而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如课堂教学经常会出现你说我说、你读我读、你想我想等低价值教学活动,而针对教材中非常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则少挖掘。为此,我们要加强教材中的训练点研究,制定具有可行性、可测性、系列化、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措施,逐步实现写路、学路、教路和考路的和谐统一。
语文质量分析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素质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合工具性、人文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修养个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这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渗透的学科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教好语文这门课呢?
一、优化教学结构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天中学生的心理节律呈现着周期性变化,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下课。在课堂最佳时间里,学生的精力最旺盛,接受能力最快,记忆最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确分配时间,合理使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讲练结合,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上课初期,同学们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这一段时间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由旧知引出新知。
另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想上得好,开场白尤为重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语常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想的导入语,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美的情境,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有力地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很快进入课堂学习最佳状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最佳时间,选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精心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恰当地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二、注重提问艺术
提问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的想要做好它却很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盲目地提问,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讲求科学的方法。首先,要注意问题的渐进性。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一开始把问题的难度设置的很高,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而是要由易到难,采取渐进的方式,这样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其次,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提问的时候往往要求速战速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回答不出的时候,要么迅速换人回答,要么直接说出答案,这样时间是省了,但却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作用。最后,要注意提问对象的全面性。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更喜欢提问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就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权利,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课外阅读训练
加强课外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导和培养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研究作者的写作意***,揣摩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学生激动之情油然而生。引导学生在提示语中寻找情感,文中的有些语句,特别是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阅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涵的情感,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文章体裁决定了不同的感情基调。如写景、状物类文章可以读得抒情、优美,语速稍快一些;记事写人文章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记叙好人好事的可读得欢快些,反映黑暗面的则读得稍慢、低沉些。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要有计划进行重点阅读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
四、和谐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要想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情和热爱,从而“爱屋及乌”,对老师所授学科产生兴趣。教师要“身正为范”,洒给学生一片爱生真情,带给学生一缕情感清风,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与学生交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得体的仪表,甜蜜的微笑,亲切的语言,火热的师爱,震撼他们的心灵情感,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使他们认为你是一位最好的语文教师,是一位有知识,情感丰富的师长,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学习的榜样,从而唤起学生对你和语文学科的热爱,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多地注意学生的各个层次和情感状态,尽可能多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长处,使他们都有表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环境,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有意识地让那些字写得好的学生示范板书,让朗读好的学生示范诵读,让思维好的学生示范想象、解答问题。更要创造机会让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上台锻炼,展示其长处,增强其信心,消除其自卑。这样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活跃了学习情感,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密切联系生活
课堂讲授的范围局限于课堂的内容,是按部就班的框架式教学,教师讲的内容,学生在书本上都能找到,感到学习没有新意,学生甚至对教师的说教出现反感。而生活中的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让学生眼前一亮,教学会充满生机。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学环境,拓宽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在生活中是很好的印证。
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外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例如,看电视时,学生对照电视剧的字幕去识字;路边的广告牌、标识、家用电器的产品说明书、学生喜欢吃的零食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认知。生活中的学习无处不在,学生可以轻松地学到知识。
结语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研究,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提高,才能真正让课堂成为焕发每个学生生命活力的地方,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王怀林,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建议 [J] ,教育研究,2009
语文质量分析篇10
一、试题结构分析。
此套试题有县教育局统一命题,乡中心学校统一组织测查。试题共有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40分);阅读(30分);习作(30分)。新老结合,无怪题难题出现,注重测查基础知识,但也不缺乏能力选拔题的出现。试题可以说是完美无暇的,它既培养了学生的扎实基础知识的习惯,又选拔学生阅读能力。
二、本班情况分析。
五年级(13)班共有学生人数31人,其中女生15人,男生16人,结合四年级升上了的成绩而言,有7名优生,4名差生,中等生寥寥几人,实属两头长,而中间细的班级。
本人自接这个班以来,结合本班的特点,进行了多次教改实验,在上学期的期末统测中已略见成效,这学期本人也不敢有半点怠慢,在原有的基础上竭力完善和提高。
三、本班统测情况分析。
本班有共31人,实考31人,总分 分,平均分 分,优生
人,优生率 ,差生 人,差生率 ,合格 人,合格率 ,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
根据学生具体的答题情况,总结概括共存有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古诗拿不准春季和夏季。
2、书写古诗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3、看拼音书写汉字,写不出汉字或书写错别字成了普扁现象。
4、书房的对联选择不正确的学生较多。
5、指明点金不懂专懂的格言不知道。
6、阅读丢分较多,主要原因是识字能了较差,读不懂短文的内容。
7、习作主要是书写混乱、错别字通篇。
四、补救方案。
1、扎实基础,一课一练。
2、每月进行一次测查,提高答题速度,能力。
3、每天抽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4、严格书写,规范钢笔字。
5、创办班级作文专刊,成立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