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篇1
语言和文字都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是一个名族发展和人们交流的最具魅力的工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需要。
在华夏之地普通话和方块汉字则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在物欲横流,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普通话和方块汉字又被我们淡忘了多少呢?
打开网络,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行语随网页而袭来,今天被人们新定义的名词虽然是代表着一种新文化和新趋向,可是这种乱改乱篡汉字规范的方式,我们可取吗?“今天你‘??rsquo;了吗?”大家都知道“??rdquo;字在辞海的意思是:光明明亮之意。可是他却因为外形长的像一幅人很衰时候的脸,所以被网民恶搞成为了“悲伤忧愁之意”,这种极不尊重汉字规范的行为是有损华夏文明的无知的表现。
我不反对它代表着一种新型文化,可是作为华夏子女的我们应该记住:在发展新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和保护传统的中华文化(汉字)。愿“??rdquo;之风离我们而去。
“女士们乡亲们,你们好”听到这句话大家会笑,觉得这句话很幽默,可是你想过没有,这种方言加普通话的方式是一种对普通话的排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都以自己的方言和对方交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只会使我们之间变得更加陌生而已,我不否认用方言交流能增进彼此的关系,可是在语言日常交际和公共场所中我们必须使用普通话。
使用普通话有利于使中国人更加具有中国味,更体现了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灵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说中国话。
看花红柳绿的都市,看五彩缤纷的广告,有多少错别字如海滩上的沙粒数不胜数,难道用错字别字真的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吗?可是这种乱改成语,乱用别字来增进商业的方法,是标准中国语言又如何在现代社会高效的实施呢?
作为语言文字下的自己,可以做到只有倡议,少一点“乱改文化”,多一些标准中国语言文字。
华夏儿女,信念不可变;华夏儿女,灵魂不能移;华夏儿女,让我们使用标准语言文字吧!
语言文字撞了我的腰,撞出了:我和我们一定要说普通话,写标准汉字;撞出了我和语言文字的火花。我和标准语言文字,我要使用标准语言文字,希望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用标准语言文字来弘扬中华文化。
我爱中国,更爱中华语言文字!
文言文字篇2
长期以来,学界存在重语言、轻文字的倾向,这主要是受了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西方语言理论建立在西方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拼音文字的拼写与语音基本一致或基本相当,因而西方不专门进行文字的教学。
形。口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是“两个王国”。而不是索绪尔认为的语言符号只是心理现象,于是得出口说语言和文字虽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但却是“一个王国”,文字附属于口说语言。在这个王国里,文字连“服装”的资格都没有,只是口说语言的“照片”和“假装”。由此得出的结论:“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是完全错误的。
结构主义的方***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一个王国,分不清口说语言和文字的界限,因而将口说语言和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亦视为同一个,或称之为“词”,或称之为“字”。
1938年,郭绍虞先生已经提出“字本位”的观念:口说语言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文字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徐通锵后来提出的汉语口说语言和汉字都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没有“词”这个单位;印欧语言和拼音文字只有“词”为基本结构单位,没有“字”这个单位——这是徐通锵“字本位”的观念。相比之下,郭绍虞的“字本位”观念是比较接近科学的。我们认为“字”是一切文字(包括“非字音文字”和“字音文字”,包括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不是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方***,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两个王国,因而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不同的。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语基”——口说语言的细胞。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文基”——文字的细胞。“语基”与“音节”“音素”除了在语音形式上不同而外,更主要的区别在于:“语基”是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是语音、语义、语法的统一体。而“音节”“音素”都只是语音的单位,不是语言单位。
文言文字篇3
语文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实际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其它四种能力的基础。所以,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从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初等教育必须教学汉语拼音,尽快消除当前学校中仍有用方言和不规范字进行教学的现象,把学校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再提高一步。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直接输送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应该自觉的肩负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任。而就目前的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却使人不容乐观。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他们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过所谓的普通话和汉字的规范化学习和训练,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学校的素质教育未必落到了实处,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来的学生,他们的老师有好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上课下课还是一口地道的方言。遇到上级来检查听课,只好操着一口“南腔北调”。学生们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当然难以把语言规范化。
其次,中职学校的老师有一部分也未经过普通话的正规学习和训练,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由于他们多数来自企业和工厂,以前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对于自己专业有独到的理解,为了在授课时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于是在表述上有时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坚持使用普通话。
另外,社会影响力也有阻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象。如公交车售票员的语言规范化问题;各职能部门的接待员语言能力的提高问题;各种报刊广播媒体(尤其是娱乐频道)的语言文字的质量要求问题;街头巷尾摆摊设点及企业公司的招牌和广告的用字用语是否规范等问题,都是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及整个社会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阻碍。
鉴于此,我建议:
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实基础。“书同文、语同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当前语言文字领域的重要工作。中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体现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素养。学校应早在学生刚入校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方言的学生们普通话的运用与交流能力进行培养,普通话课程应成为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在一学年后,学校应本着“以测促用”的原则,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测试,学生们也应全员报名参测,普通话等级证应作为与其他专业等级证同等看待的证书。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打好基础,对中职学生普通话水平免费测试也体现了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为落实语言文字工作,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校应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保证语言文字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环境。学校应以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同时,学校还应结合中职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策要求,从提升中职生就业技能的高度充分认识,把语言文字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渗透到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技能大赛、文艺活动的开展、演讲和推普周等活动,开展书法项目、朗诵项目、演讲项目、写作项目等多样特色的形式,培养中职生说话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更多地认识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准确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乐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为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护航。学校应分期分批邀请普通话测试人员和语言文字专家亲自来校与老师们授课交流,领导和语文老师应带头上阵,与各班班主任密切配合,分别在晨会、午会与部分空课下午在班级、办公室或阶梯教室、报告厅等地,对学生们进行各类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学生们一定会积极参与,认真应对,力争取得最好成绩。
文言文字篇4
文言文由于时代久远,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义)、句式、修辞、官名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读”没有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②“满堂灌”解经式的教学,教师自我陶醉,引经据典,逐字逐句翻译,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③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呆板,大都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没有情趣,没有活力。④对《课标》要求领会不深,对教材编排体例理解不够。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文言文学法文言文学法三字诀——“读”“说”“疑”
1、强调“读”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宋代朱喜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凡读书须整顿儿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定,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干遍,其义看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诵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诵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剌激渠道,大大强化了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感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进行研读品味。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
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诗文的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如《曹刿论战》中“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又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语言的美感,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的背诵奠定了基石。
3、诱导“说”:
大多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仍采用通篇逐句串讲法,这种教学法早已陈旧过时,它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习者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住重点。为适应《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者应改变这种教学法,实施重点提示法,让学习者借助文下注释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让学生说,单个说、小组内说,互相探讨,交换体会,教者只需对重点语句进行提示或辅导。
如何引导重点呢?重点要根据文体来确定;根据句式来确定;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例如毛伟华老师教学《童趣》时,设计的扩展对话是这样的:
扩展对话:在以下的活动中任选一项,进行探究。
①、《新遂昌》要出版编辑《闲情记趣》现代版,你有无童年趣事?说给大家听听。
②、如果能通过时光隧道去采访沈复,你会对他说什么?你羡慕沈复吗?你认同他的“趣”吗?你喜欢这篇课文吗?
4、勇于“疑”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变成研究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教者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尽量少用传授式教学法,实施“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法。
文言文的注释工作还需大量提倡怀疑开拓精神,因为教材注脚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现行人教普通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愚公移山》一课,“荷担者三夫”注释是“三夫:三个人。夫,成年男子。”这里的“三”值得商榷,“三”不应是实指三个,而应是言之其多,译作“几个”,古代“三”言之其多是公认的;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与“杂然相许”可知不只三人,而是一大家族。为此,此句应译作“几个成年男子”才正确。其实,教材里还有好些地方值得怀疑并深究。所以,我们不能过于迷信和崇拜权威,也不能崇拜老师。怀疑促进探索,探索找出真理,科学就是求真,创新教育更值得提倡怀疑精神。
文言文字篇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笔者仔细研读“课标”后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既重视基本的古汉语知识,也要注重对古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基于此,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读”,就是读文章。初中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抑扬顿挫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去理解品味,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底子功夫。正如朱熹所说:“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比如教学《三峡》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错读漏读,再读出句内正确的停顿,最后把握句式,读出正确的语音、语速、语调。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另外,读的形式可以多样,领读、男女读、分组读、竞赛读等方式,在不断变化的朗读中,让学生熟悉并走近文本。
二、“理”,则是理解文意。文言文里稍难理解的句子,教材里都有注释。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此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学生自主探寻、互释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答疑等。理解文意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和文言词语。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句,这里的“河阳”就是文化常识,古代的“阴、阳”是一个地域概念,须让学生识记。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记忆,从而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要能准确翻译出文中重点句子,且落实到具体的重点字词上。日久,学生就能获取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悟”,指悟文理、悟特色。先说悟文理,初中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的优秀篇章。文言文教学,旨在引领学生感悟文理,使其认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品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文章的内涵美。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唤醒自己与文本相似、相关的情绪情感体验,以更细腻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思。联想与想象就如古文学习的双翼,它们能帮助学生走入作者心灵的深处,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意融为一体,形成心灵的合奏与精神的共鸣。比如学习《童趣》,就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充分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唤醒自己内心和作者的情感上的共鸣;学习《愚公移山》,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领悟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则要引导学生去领悟唐雎不畏、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再说悟特色,就是要引导学生去领悟文言文的写作艺术特色,琢磨作者谋篇布局之法,揣摩其运用修辞手法之妙,领会作品言语表达的“秘妙”。如,学习孟子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孟子是如何运用大量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达到说理效果。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则要领悟作者如何以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进而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诵”,指背诵文句。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优美的文言句段或篇章,能有效地增加其语言积累,增强其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文言语感,写作时就可以达到“厚积薄发”。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进一步体会到文本的内涵,升华民族的精神,涵养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此过程,教师可结合文章的特点,给予适当引导。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精巧的板书设计,这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背诵。当学生能熟练诵读这些经典作品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人文精神就会渐入其心,甚至成为其精神底色。
文言文字篇6
一、寻求字词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可避免枯燥乏味
汉民族的先民们,通过对事物的直觉,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汉字表现出来。同时,汉字在发生发展中又反促其创制使用者认知上的深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古汉字正是汉先民原初生活的载体。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中的“兵”字,从甲骨文以至小篆,都作双手举斤的样子。那么这个双手举着的“斤”在古汉字里又是什么呢?古代的斤本是像锄头一般锋利的器物,斤字本身正好是这种器物的象形。开始,斤和斧头是有区别的,后来二者区别日渐淡薄,乃至成为同义词,斤也被看做斧头了。斤既然可以用来砍木头,当然同样可以拿来锄地砍人头了,古代生产工具和武器本无严格区别。斤用于战争,与戈矛剑戟起着同样的作用。这样,古汉字的“兵”意思就很明白了。双手举着武器,冲锋陷阵,杀敌致胜,这就是“兵”,所以,凡是武器都可以叫做“兵”。后来演化为手拿兵器的人“士兵”、士兵的集合体“***队”、***队的功能“战争”等义项。再如《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的“走”字与“行”字,为什么前面用“走”字后面“从郦山下”又用“行”字呢?此时,若能探寻这两个字的本义,学生印象将会非常深刻。“走”字,在金文中,上边是一个人形,并且此人还甩开了双臂,下边为“止”,很像一只大脚。整个字形看上去,就是一个人正在跑步前行。因此,“走”字的本义为跑,是一个会意字。后来,“走”字引申为奔向、逃跑等义,如“走北”,意思为战败而逃。在古代,侍奉主人的仆人常常要一路小跑,因此仆人被称为“牛马走”。现在,“走”主要指步行。“行”,本义为道路,甲骨文的字形像是一个相互交叉的两条大路。后来,也用于代指***队,如学生初中学过的《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不论是在道路上,还是在***队的行伍之中,时刻都离不开行进,所以后来人们还将“行”字进行变音(本义读hang,变化后读xing),用于表示前进、行走的意思。经过以上的讲解,学生就能明白,刚脱离鸿门宴险境时,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用“走”,而到了相对安全的芷阳时用“行”了。一个多义词的各种义项相关联又有趣味,学生可以在对古代先民生活的了解中,有机地掌握词的各项意义,而不用死记硬背。如此追本溯源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得事半功倍。
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谐音而产生丰富的意味,以至在特殊的场合往往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比如学生在学到《鸿门宴》中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时感到困惑,虽然知道范增这是做暗号,但为什么非要举玉玦呢?为什么不能像其它小说中所写的摔杯为号呢?此时教师应当讲明,“玦”与“绝”是谐音,《荀子·大略》有“绝人以玦”的说法。所以范增几次用所佩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讲清楚了这一点,学生就会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当然,从古汉字里还可以读到汉先民们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内容,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二、巧用字词的音义同源现象,可收到举一反三之效
所谓音义同源,是指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一定的语义范畴的时候,新字产生;其音读和字义又常常会宗祖于同一语源,声音相近、意思相关,有一条潜在的线把它们串接起来的语言现象。如《劝学》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的“轮”字,意为“车轮”,而其声符“仑”有“条理”之意,故教师讲到该字,可以做适当补充:声符为“仑”的字,大都有“条理”的意思;如有条理的水为“沦”,有条理的人际关系为“伦”,有条理的言谈为“论”,有条理的辐条做成的可以滚动的即为“轮”。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且相如素***,吾羞,不忍为之下”中的“贱”字,其声符为少的意思,故与“贱”字同一声符的字也都有少的意思。如水少叫“浅”,器皿小而浅者叫“盏”,金属小而便宜的叫“钱”,贝少就叫“贱”了,“贱”字也因贝少没钱引申为低贱、卑贱义。廉颇的“颇”字,是头不正的意思,历史上廉颇是否歪头已不可考,但与“颇”字声符一样的字倒有“不平、偏斜”之意,如山野倾斜叫“坡”,脚不能平衡叫“跛”。另外,上文所讲到的玉玦的“玦”字,意为缺了口的玉环,与其声符“夬”一样的字也有缺口的意思,如器皿有了缺口叫“缺”,堤堰有了缺口叫“决”。教师在讲文言文时,如果能注意到字词的音义同源现象,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言字词上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而且可以加深对此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过程也生动有趣。当然,必须给学生讲明,并不是所有声符相同的字都有音义同源的关系,即使在同一声符的字里,也不是所有的字都与声符字的字义相同或相近。
三、介绍字词背后的故事,可让课堂情趣横生
在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产生常常源于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文言字词时,如果涉及到这样的字词,一定要详细介绍该词语的相关故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而且也能让课堂更加有趣。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在讲到完璧归赵时,对“和氏璧”这个词语就应该讲清楚它背后的故事,方能显示“和氏璧”的珍贵。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同。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历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所以命名为和氏璧。正是因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秦王才愿意拿十五座城池跟赵王交换,赵国蔺相如也才愿意舍身保护。学生只有了解了和氏璧的故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意思。
再比如《鸿门宴》中“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张良为什么称呼项羽和范增为“足下”呢?原来“足下”一词,源于晋文公与介之推的故事。相传,晋公子重耳出逃时,曾经多日水米未进,当此危难之时,随从介之推割肉相献,重耳度过了危机。重耳即位后,为报介之推的大恩,想要重赏他,而介之推隐居山林,不肯下山;晋文公放火烧山,逼其下山,结果,介之推被烧死也未下山,晋文公十分悔恨,用介之推临死前所抱的那棵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上,对着木屐叹道:“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有敬称之意。讲到这学生就明白张良为什么要称呼项羽和范增为“足下”了。
在文言文中,来源于历史典故的词语还有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如能予以适当的讲解,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文言字词的学习自然就能情趣横生了。
文言文字篇7
我们的课程改革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在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洗礼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谓是精彩纷呈。课堂模式多样,课堂花样百出,一时间我似乎不知道要做好语文教学该从何下手了。静下心来,我思考:语文教学我该怎样教?语文课上我该教什么?……于是,我重新翻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品味其中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的能力,无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是口语交际能力,无不渗透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才能展现出这些能力的高低,而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坚信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这一华丽转身的理念。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要学习生字词语,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学习句子、段落、文章的内容及表达方法,并在练习运用中巩固掌握语言文字。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开始走出以前按步就班上课的语文教学模式,现在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去教学生,老师就是引导学生去做。
当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开始琢磨怎样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识记字词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课标对各个学段教学目标的表述当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等,对学习主动识字、***识字等有了更深层的表述,其主要内涵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主动识字,***识字。
1.培养识字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学生只有去主动地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即我们所说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就是要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只要学生对所学课程有兴趣,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紧跟老师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细小行为,发现学生的细小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
2.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简单介绍三种:
⑴快乐体验促进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⑵游戏活动促进法。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最合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点编进各种游戏当中,引导学生边游戏边学习。教会学生后,让学生当老师去教同学、教家长。如此,学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教的过程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一天我上语文课,课上学生似乎没有什么精神上课,刚刚学过的生字似乎并没有进入孩子们的大脑。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怕是要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我想应该有种激励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于是,“孩子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只见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都来了精神。“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的游戏。”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整个猜字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认字的效率大大提高。课堂上我们要时不时地想出一些孩子们没有见过的小游戏来吸引他们巩固知识。
⑶实践作业促进法。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一些窍门,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往往会发现很多有新意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其主体作用自然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仿写句子、段落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应考为最终的教学目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在广大学生的心里,语文就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写作的时候,学生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弊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此一来,学生作文时怎能有话可说?怎能有文可写?以前我们总认为,写作就是作文课的内容。其实不然。写作随处可见,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的畅通的时代,手机编辑短信是经常的事,这就是一种写作。生活中写作是常有的事。如此,写作不仅仅是写作课的任务。语文课的所有教学都肩负着写作教学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仿写是***写作的前提。教学中怎样教学仿写呢?我认为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我们在语文课上要学习课文的修辞方法,要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我们的课堂要时时、事事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做好准备。备课时,老师要根据所教的课文内容,提炼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知识点。课堂上,老师就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点,带领孩子通过朗读、体会、美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的精髓,然后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笔,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实际加以运用。这样,每一堂课上增加一个小练笔,或让学生根据课文去仿写,或运用文中的知识点去创造,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此,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在这些小练笔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积累写作的经验。所以,语文课堂上两次动笔是必不可少的,即动笔写字、动笔写话。如果我们能够长此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会令我们刮目相看的。当学生能出口成章的时候,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广泛阅读
当今社会,信息随处可见,信息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我们每天处在信息当中,要从众多的信息中搜集到各种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就要进行广泛阅读。广泛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去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字,广泛阅读的直接结果是提高了识字量。广泛阅读不仅仅只是阅读信息、新闻,更重要的是要阅读各种书籍。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辈对后辈的教诲。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读一切好的书就是与众多高尚的人谈话。接触不同时代的优秀书籍,实际上就是与不同时代的名人、哲人谈话,书中的哲理无不让人折服。读这样的书怎能不会让人接受心灵的洗礼?广泛阅读促使人们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启迪了人的心灵,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文言文字篇8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它有一定的底线,当越过那个底线,便可能引发一系列恶性事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发表自己内心想法的途径多种多样,各种贴吧,论坛齐上阵。但人们渐渐开始不顾及那条底线,想说什么说什么,各种言语遍布网络空间。所谓“人言可畏”,一***言语的侵袭,引发一场场“血案”。前段时间传遍网络的乔任梁自杀事件将“网络暴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各种言语键盘鼠标呈现在人们面前,有人伤心,有人惋惜,有人却是借机进行各种言语攻击,连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也不放过,让她们在伤心之余红遍网络,拉到众人眼前时刻关注着,寻到机会便出来吐槽一番。当然也有人对这种做法持反对态度,站出来“主持公道”,于是两种意见,两拨人开始在虚拟的平台搭建辩论台,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各种言语在有形和无形中伤害着他人。
“人言可畏”的同时,“祸从口出”也让不少人栽了跟头。如同乔任梁事件,天台事件也将“祸从口出”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几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字,拼凑到一起却触犯了法律,遭到拘留。这样的事虽然时不时的发生,但人们依然无动于衷,依然管不住自己的脑子,想说什么说什么。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可能在不知不觉见触犯法律。
人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网上对某事件大肆宣扬自己内心的想法,说着当事人如何如何,却从不曾换位思考,当你身临其境,当你是那位当事人时,你还会这么想吗?许多人喜欢八卦娱乐明星,粉丝们宣传自己的偶像多么多么好,黑粉们则编辑各种文章宣传那人素质如何差等等各方面的缺点,有些甚至严重到虚构诋毁,恶意中伤他人了。人们可以用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制造谣言,编纂虚假内容污蔑他人的方法已经对言语形成了一种侮辱。
语言是人们用来沟通的途径,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向他人分享喜怒哀乐,但网络不是人们发泄的平台,在上面谩骂或者诋毁他人的言语让网络环境变得乌烟瘴气。语言是纯粹的,一个个字组合成一句优美的话,人们应该善待它,将它融入良好的环境中,实现它的价值。
文言文字篇9
如果没有对每部分的研究,就不会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过江南岸”的区分了,你只会把它当作一句平凡的诗句,再普通不过,再平凡不过。然而当你注意到小的细节时,它在那一瞬,便会发出异常耀眼的光芒,留传百世。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下面才是我个人的新想法。
说来想法的起源,大概也就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说我作文字迹潦草,稀奇古怪造成的。我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应该的,算是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吧,抱着一丝发现真理的希望,我斗胆说一说我的想法。
先从我的字上说起吧。我不是书法家,也谈不上喜好,但总是喜欢在字上搞点特色。例如,在写“深刻”的时候,我就总喜欢把深写的很浓,而刻则写的能在纸上烙下个印子,以表达情感。再如,我写迷茫的时候,就喜欢把它写的很清淡无力,来抒发那种心情。而写“风驰电掣”的时候,总是加快笔锋,写的很快又显得潦草凌乱。这样各具特色的词和字组合在一起,自我感觉良好的我看着纸上的字,颇有成就感。因为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每一个词都带着一份真诚,每一个句子都蕴含一种感情。只可惜别人不以为然,只会“一览众山小”,不合意便草草了事写下“字迹潦草”的评价,老师毕竟是老师,看事情就是与别人不一样,还要再加个“稀奇古怪”,不过这也说明像点样子了…… 由此,我不禁感想,文字与语言同样重要,为什么没有人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去琢磨呢?古代文人都是追求书法和写作水平的统一,而今这个日骤现代的社会,文字已经完全成了附属品,语言成为主体。这究竟是人类认识上的一种进化,还是一种走向歧途的征兆呢?面对书上死生生,毫无灵气的字儿,像从干涸的土地上找水一样寻找着灿烂,寻找着光辉,困难重重……
语言文字,同样重要!
文言文字篇10
按照区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围绕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深入广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策。我校本着夯实根基,全面渗透,注重实效的12字方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切实提升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普通话、规范汉字真正成为校园内外日常用语。
二、工作目标
以争创市语言文字规范校为目标,继续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入、细致、有序地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努力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各项事业结合起来,纳入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常规检查与评比活动中,渗透于各个层面、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实际的效果,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主要工作
(一)以争创为目标,夯实规范建设。
1.今年加强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内部建设,认真贯彻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方针***策及工作实施;由教导处及年级组长等牵头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对教师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的日常监督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语言文字监督小组负责对学校用语用字进行日常实时监督。
2.制订完善各项措施,确保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修改完善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并建立与教师、学生考核及评优相联系的语言文字考核制度,并纳入学校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中。
3.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读书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4.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进行全员普通话培训,争取全校教师普通话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5.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本年度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将教师教案书写、使用普通话、批改学生作业等情况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教师量化考核项目中,加强教学监督。
6.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科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全校师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让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教学,深入生活,深入每一个家庭。
7.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筹划,精心组织,使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
8.学生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各小组自查班级、学校的用字规范化情况,然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
9.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并运用以下多种媒介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
校园:学校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推普工作的标语牌,主干道、教学楼、食堂等地方设置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永久性标语牌。
推普角:各班级及时更新内容,并且做到文字规范、字迹端正,***文并茂,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校园刊物:继续办好校刊《扬帆》,增加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供全校师生阅读学习。
教室:各班的推普员负责班级的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诗文朗读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红读广播:诵读经典古诗、介绍古今名人读书小故事。主持人必须使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宣传示范作用。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规范实效。
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活动: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谈、教学中、集体活动、会议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板书用字规范;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字体规范;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教育用语,并将这一系列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和班级常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2.结合我校校本节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3.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公开课竞赛,在说课环节和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5.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
6.教师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语言用字的规范性,对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规范字的培训和测试。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外坚持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将学生使用规范化语言文字的情况列入评选先进班级和个人的条件之一。今年,在学生层面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对学生进行常写错字,易读错字的测试。
2.结合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和我校校本节日(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展语言文字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要有:
(1)各类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比赛;
(2)书写规范字比赛;
(3)各类征文、手抄报、读书笔记比赛。
3.以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的有关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检查、辅导,并扎实开展收集身边的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等社会实践活动。
4.进行黑板报评比,要求美观大方,写规范汉字。
5.一年级拼音过关测试。
6.五年级写规范字过关测试。
7.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
8. 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
(四)突出课堂渠道,提高规范素养。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认真实施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和普通话说话训练,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并认真上好写字课,使学生在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上有切实的发展与提高。
2.继续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各类语言文字相关的比赛及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继续做好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考核工作,以考促练。特别抓好汉语拼音验收工作、写字等级考试等基本功技能达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