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篇1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保持心灵睿智最为长久的学者,每年有更多的报道在他生日前后出现,就像一种习惯性反应,多半匆匆一掠,难以深入。因为他是“名人”,有很多光环,而且如此长寿,自然会吸引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唯有非常理性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异于常人之长寿,或如寂寞花开的过程。
有救国抱负,但保持***治上的疏离感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很早他就与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受到中科学和民主思潮的熏染。周有光先生自己说,17岁他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
抗战时期,是周有光先生精神极为振奋,投入精力最多的几年。1937年周有光先生带着全家离开上海,经过长沙、成都,最后到达重庆。这一时期,他主要为南京国民***府设立的农本局工作,“因为跟日本人打仗,要有后方经济的支持”。抗战前夕,鉴于“复兴农村工作”和“加强农业金融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农本局,在以重庆为大本营的抗战后方起到了流通农村资金、调整农产运销、支撑后方经济的巨大作用。按照周有光先生的描述,就是要尽快解决从东南沿海转移到重庆几十万人的吃穿问题。
1949年以前,周有光主要从事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在被新华银行派往美国的这段时间,他享受了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美国的进步与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晚年,他对罗斯福提倡的“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之自由和免于恐惧之自由仍念念不忘。
1949年前后,经历了大约一年的思索与游历,周有光最大的热情仍在于报效祖国。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了香港,等待中国历史上最大也最持久的变革到来。
在拥床话驳哪暝吕铮知识分子还能有所作为吗?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后来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以后,实际上周有光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建立一个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这个时候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有趣的是,周有光《字母的故事》似乎给当时的***留下的印象很深,他们最终同意让罗马字母成为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成功的拼音字母的最终选择。
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有人曾经暗示,周有光对***治运动具有的免***力可能来自他的胆小谨慎。但这并不是一个很站得住脚的理由,对于周有光漫长的一生来说,最难以接受的是无所事事。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头脑处于停滞状态,但又不喜欢做徒劳无益的事情。这时,他找到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他的业余加之专业精神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当***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语文现代化和思想现代化
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成功,以此敬仰这位年事已高的学者,这并没有错。但周老自己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这个拼音方案是许多人的工作,他从来没有夸大自己的工作成果,也不喜欢“汉语拼音之父”这个含糊不清的赞誉。但他对这个方案的用心,是在具体而微的细节研究和制定上,这个方案的成功更多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鉴别其中合理及最为有效的成分加以运用。
从拼音文字研究和对世界文字发展史的探索,使周有光考察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的角度也在不断深化。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正词法的使用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的研究不脱离社会,更不孤芳自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令人惊叹的是阐述这些思想成果的文字是如此精湛,称之为隽句格言毫不为过,因此反过来又有很多人忽视了他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作品,更多阅读的是他80多岁以后的作品,
汉语拼音之父篇2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 汉语拼音字母表 自然拼读规则
所谓“自然拼读法”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发音学习方法,它是根据“字母”本身代表的“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发音,找出相同的音源,做有条理,有系统的整合,学生可以通过认读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其所代表的发音。训练学生看到任何单词立即直觉反映如何发音,锻炼孩子的正确发音,锻炼学生的立音感,达到听音辩词,见词读音的一种超强能力。汉语拼音与英语音素之间的发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根据知识迁移理论,学生完全能运用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来学习自然拼读英语单词。不需要借助音标,就能够读出80%的英语单词,把枯燥无味的背单词变成一件简单容易而有趣的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汉语拼音字母表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二、汉语拼音字母和音素之间的关系
1.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就对应英语中的音(sound),其中声母就对应辅音,韵母就对应元音。区别仅仅是,英
语(美式英语有44个音,英式英语有48个音)的音更多一些;英语的音和字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2.汉语中的“拼”音,就对应英语中的 blend(拼读):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后,怎样来读,区别仅仅是英语的 sound 更多、不同的 sound 组合起来更加自由:一个单词可以有好几个音节,元音和元音可以 blend,辅音和元音可以 blend, 辅音和辅音也可以 blend。
三、 运用汉语拼音学习自然拼读法步骤
1.汉语拼音要先背声母、韵母,Phonics 就要先背音,44个音太多太复杂,那就先背 26 个字母的常用发音 (Letter Sound,); 26个字母中的5个元音(a, e, i, o, u),除了发 Letter Sound 中的音外,还会发他们的 Name 的音(比如 Name 中 a 的发音,还有 Like 中的 i 的发音)和一个半元音字母(Yy),很简单吧?
2.利用汉语拼音教学生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英语单词中的绝大多数的辅音音素的读音和汉语拼音是相似的,汉语拼音的声母都带韵母,而英语辅音音素不带元音,学生在学习这些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时可以像汉语拼音一样读,去掉其中的韵母,读轻一点就可以了,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是最容易掌握的。以big为例,其中字母b和汉语拼音b(be)一样读,只是去掉be中的e,读轻一点,g字母也是一样,去掉汉语拼音g(ge)中的e。在学生能熟练听、读、写26个字母的基础上,开始教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自然拼读法。
3.英语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就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英语单词的元音是由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构成,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英语单词的拼读关系。如big中的b和g是辅音,i是元音,b和i相拼成音,g后面没有元音了就直读;farm中的f和m是辅音,ar字母组合代表一个元音,相当于汉语拼音的a,f和ar相拼成音再加上m字母的音,就是这个单词的读音,让学生明白英语单词是怎么拼读的,英语单词怎样拼读就要怎样写,就像汉语拼音一样。
4. 学习单词的自然拼读规则:(1)先找元音及元音组合;(2)确定音节,有几个元音或元音组合就有几个音节;(3)划分音节,两个元音或元音组合之间,只有一个辅音,辅音归后;(4)写出拼读公式,元音或元音组合+最近的辅音+次辅音(主次以前后为准,前主后次);(5)自然拼读,每个过程都是拼读过程。
四、孩子出现汉语拼音的英语拼读混淆的问题
父母所关心的同时学会混淆的问题其实有两个因素。一是有很长一段时期二者是同时并学并用的,在并学并用的这段时间是否会混淆?二是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学习拼音,所以父母的疑惑是:在这个时期是否同步开展正式的自然拼的学习?其实出现混淆只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阶段,并不可怕,不E因噎废食。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孩子在四五个月之后就能够轻松自如的进行拼音和自然拼之间的相互转换了。不要太把拼音和自然拼混淆的事情放在心上,能避开一段时间更好,不能就勇敢前行,慢慢的就会过去,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之强,
总之,父母要知道拼音和自然拼都是持久战,万不可当作速成内容来完成。二者的学习也是互相促进的,
参考文献:
[1]严盈.如何教学生运用自然拼读法学单词[J].教学博览,2013,6.
[2]汪国萍.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拼读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1.
[3]高敏.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5,7.
[4]黄晓萍.自然拼读法实用英语语音教程,2012.12.
汉语拼音之父篇3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拼音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如在教学单韵母a时,可设计这样的游戏:“有一个拼音宝宝和妈妈不小心走散了,找不到妈妈也找不到家了,他多伤心啊!我们来帮帮拼音宝宝好吗?你有什么办法呢?”继而引导到可以通过播认领启示来寻找妈妈,让学生当小播音员帮拼音宝宝找妈妈。通过这一富有情节性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个争当播音员,争着说出字母a的读音、样子。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轻松学会了汉语拼音的音和形。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语拼音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在教学字母字形时,让孩子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和四肢来感受字母的形状。例如:在区分“u-ü”这对形近韵母时,我建议孩子们用两个小拳头来代替ü头上的两点。当我读到“u”时孩子们的手就不动;当我读到“ü”时,他们就把小拳头举在头顶上,这种练习形式儿童非常喜欢。可见他们小小的躯体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知识表现力,只要教师善于引领、挖掘,孩子的肢体运作智慧就会得到非常完美的体现。我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起来轻松愉快。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汉语拼音之父篇4
百岁老人笔耕不辍
周有光生于1906年1月13日,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时代,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4种语言。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转行,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50岁前,他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之后,他花费3年时间,用26个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基础,主持编写了今天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58岁以后,他将关注的目光从语言文字学扩大到世界史、文化学和人类历史演化规律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迄今为止,他仍然笔耕不辍。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曾经说,“我经常说的两位老人是我现在非常敬佩的,一位是周老,经常发表很好的意见,还有一个资中筠,这是中国特别的现象,就是老一代的人比年轻人更敢讲,更能分析问题。”
被上帝遗忘的“汉语拼音之父”
周老先生的医生***介绍了周先生的健康情况。他透露,2008年,周老先生曾住院,2013年再度入院,但是很快康复,现在的周老先生身体很健康,“我希望他活150岁”。他的亲属毛晓园透露,过去一年,舅舅过得比较辛苦,曾下过几次病危通知书,手和脚因为扎针又青又肿,住了两个月以后出院。出院以后,因为胰腺的问题,吃的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去年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只能喝营养液、菜汁和米汤,一直是无油饮食。
去年9、10月份开始慢慢好起来,毛晓园说:“他开始想吃东西了,我们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烤鸭,从10月到现在,吃过3次烤鸭,还吃过几次大闸蟹,还有我们做的葱油海参,他也特别爱吃,所以他现在脸色也红润起来了,身体也胖起来了。特别神奇的是他的头上长了好多黑头发出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返老还童,没有人不惊叹110岁老人生命力的顽强。”
周有光的养生哲学
走进茶寿之年,周有光总结自己的长寿养生经包含着这么4个颇具特色的词,即“学思、简单、大度、乐观”。
学思 简言之,就是阅读与思考。百岁老人周有光,一辈子都在进行阅读与思考,他年轻的时候学的是经济学,成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后来又改学了汉语言文字,成了汉语拼音之父。晚年的他,放下了专业,投入了另一种学思,要从世界看中国。他总是用一种新锐的目光打量全球,关注世界的共同问题。他大量阅读文化、历史书籍和百科全书,读史读中国读世界,思维的清晰和好奇的头脑,让这位老人在学海里自由畅游。晚年学思最大的好处是,猎取新的知识,不断地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
简单 周有光老人一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每天生活很有规律,从不乱吃补品,他自有简单的“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日常生活十分简单,生活需求也就减少。他每天拒绝荤菜和油煎类食物,鸡蛋、青菜、牛奶、豆腐一样不少。喝的是清香四溢的红茶,穿的是纯棉布衣,住的是狭小房间,用的是破烂小书桌。
大度 大度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周老做得相当不错。可以想象,战乱的年代,百姓生活颠沛流离,打仗把他家都搞光了,炸弹就在他的身旁爆炸,能幸运地活下来就是福气。还有“”的那些造反派把他的房子封了,财产抄走了,他淡然处之。劳改的时候让他和教育家林汉达有了零距离接触,高梁地里,他们一起探讨中国的语言文字,且将劳改变讨论,这就是他的大度。试想,一个人遭遇到这种不平的困境,心情成天闷闷不乐,能有心思去探讨中国的问题?大度,让周老活得如此从容与淡定。
乐观 对于周老而言,乐观就是忘掉烦恼,甩掉年龄,乐观也是一种生命超脱的表现。乐观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妙趣横生。周老先生说过:“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他乐观地把自己曾经住过的狭小住房称为“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光临。”与他相濡以沫70年的妻子离世,难受之时,他风趣地以“人如果都不死,人类就不能进化”来安慰自己。
汉语拼音之父篇5
拼音
āi āi fù mǔ
典故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例子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哀哀欲绝
拼音
āi āi yù jué
典故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例子
那安太太进门,一眼便看见姑娘,的跪在那里……便一直的奔了姑娘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哀感天地
拼音
āi gǎn tiān dì
典故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哀感中年
拼音
āi gǎn zhōng nián
典故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哀毁骨立
拼音
āi huǐ gǔ lì
典故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哀莫大于心死
拼音
āi m dà yú xīn sǐ
典故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哀思如潮
汉语拼音之父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正迁移;***学院
一、 引言
笔者在***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六年来发现,***学院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入学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甚至厌学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学生对目的语英语的陌生感造成的。如一味地以全英文授课,或大部分以英文授课,则会加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感。而如上课前进行汉语相似点的导入,笔者发现学生因陌生感产生的畏难情绪将大大降低,从而为英语学习扫除了情绪障碍。然后在教学中不断通过两种语言的相似性提醒学生注意, 刺激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模仿,并行成英语习惯。这种正迁移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十分有效,能使学生欣然而学,轻松而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以下主要讨论迁移的概念及在教学中总结的部分英语和汉语间的相似之处,及母语汉语对***学院学生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即母语正迁移。)
二、 迁移的概念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热议的话题。母语对于跨语言学习者来说有着不同方面的影响。Odlin认为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当两种语言的差异微乎其微时。学习者的母语及目的语之间的相似之处对于目的语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语言正迁移。相对而言,当母语及目的语之间相差甚远,已有的语言习惯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得负面影响,我们则把它称之为语言负迁移。
三、 英语和汉语间的相似之处
1、词汇
就词义而言,汉语词和英语词之间有相对应之处。例如:生日宴会(birthday party),校运会(school sports meeting),火车站(train station),老朋友(old friends),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等等。
就词的构成形式而言,汉语词和英语词也有相似之处。汉语词由偏旁部首构成,英语词由根词缀构成。如汉语词中,“扌”+“巨”为“拒”,“舌”+“甘”为“甜”,“口”+“向”为“响”等。英语词中,由词根加上前缀可改变词义,加上后缀可改变词性。如:mis+understand=misunderstand.,pre+view=preview, kind+ness=kindness., use+ful=useful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记忆这些词根词缀的意思来猜测词义,这样,对于单词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法
英语的语法结构与汉语之间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在某些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中,词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 SV结构
She cried.(她哭了)
The little boy ran away. (这个小男孩儿跑开了)
(2) SVC结构
The girl is beautiful. (这个女孩儿漂漂亮亮的)
Those days are unforgettable. (这些日子是难忘的)
(3) SVO结构
I love you. (我爱你)
Mr. White has finished his work. (怀特先生完成了他的工作)
(4) SVOO结构
Please pass me the dictionary. (请把字典递给我)
I gave him a book. (我给了他一本书)
(5) SVOC结构
We elected her manager. (我们选她做经理)
They kept the classroom quiet. (他们保持教室安静)
(6) SVOA结构
You have treated me pretty well. (你对我太好了)
The father loves his daughter like his own life.(父亲爱他的女儿如同自己的生命)
(7) SVA结构
They are leaving for Beijing. (他们动身去北京)
Mr. and Mrs. Bush live in America.(布什夫妇居住在美国)
对大部分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语法一直以来都是抽象难以理解的部分。英语教师如能将英语和汉语之间这些相似之处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那么无疑这一积极作用定对英语语法教学大有裨益。
3、语音
英语与汉语在语音方面也有着许多的相近之处。笔者发现,一个班级中普通话说的标准的同学,往往在英语的语音语调方面也表现地极为优秀。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比较两者的读音,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
(1)辅音
英语中有28个辅音,其中清辅音10个,浊辅音18个,其中有10组互为清浊辅音;而汉语拼音中有22个辅音声母,其中清音17个,浊音4个,零声母1个。两者之间相似的地方,如:英语中的[p]、[b]、[t]、[d]、[k]、[g]、[f]、[s]、[z],在汉语拼音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声母p、b、t、d、k、g、f、s、z。英语中有鼻音[m]、[n], 边音[l]和翘舌音[r]等,汉语拼音中也有鼻音声母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
(2)元音
英语中有20个元音,其中单元音12个,双元音8个。汉语拼音中有39个韵母,其中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当中大部分英语元音都可以在汉语拼音中找到相近的发音,如:英语中的[i:]、[ai]、[ei]等和汉语拼音中的i、ai、ei等发音相似。在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汉字“衣”的发音和英语元音音素[i:]相似,“爱”的发音和英语中的双元音[ai]相似,如I的发音,“累”的发音和lay相似,同有边音[l]和双元音[ei]。
(3)重音
英语词和汉语词中都有重音,这两种语言中,都有通过不同的重音位置来表达不同的词性或词义。英语词,如:conduct,当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时,为名词,意为举止、行为,而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时,则为动词,意为执行、实施。中文词,如:“对头”,如重音在“对”上,“头”轻读时,则表示“对手,仇敌”;如重音在“头”上,则表示“正确”。
4、习语
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的使用基于各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然而,在某些方面,它们又存在相似之处。如: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等。在课堂上或课后,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搜集这些习语,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英语习语的用法。
四、结语
以上,主要分析了英语和汉语间在词汇、语法、语音及习语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如***学院英语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将母语正迁移带入英语教学中,定能取得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
[2]戴炜栋、蔡龙权.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J].外国语,2002.
汉语拼音之父篇7
关键词: 拼音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但是拼音本身就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学生学起来会枯燥乏味,失去信心,不愿意学习。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快乐,有效地学习拼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变枯燥为生动,变生动为具体,把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充满童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了拼音,也喜于在生活中用拼音表达自己的感想。以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呈现:
一、学习形式生活化,由静止画面变成动画形式。
我们都知道,喜闻乐见的动画是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看起动画片往往可以不喊累,不说久,态度也非常专注。由此,我将枯燥的,呆板的书面字母变成生动活泼形象的动画内容,学生乐于学习,记忆深刻,学习效果也较好。
案例一:“b、p、d、q”这几个字母学生最容易混淆,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认读、抄写,学生必然会觉得烦闷。为此我制作了动画课件,并给这些***片编了个故事,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形象。
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先看***片,第一张***片:小鹿第一天调皮地离开妈妈,快乐地到处游玩,当它想回家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迷路了,小鹿不知怎么办,急得哭了起来。第二张***片:见多识广的大树爷爷告诉小鹿,只要找到标有“b:p、d、q”拼音的几个大门,再按“b:右下半圆b,b,b,;p,右上半圆p,p,p,d,左下半圆d,d,d, q:左上半圆q,q,q,读音喊门,门依次打开,闯过一个个难关,看到了自己的家,帮助小鹿回家……
由于我配以学生喜爱的动画形式制成了绘声绘色的动画课件,将陌生的字母以学生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多次课堂教学发现,在运用动画形象时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可爱的动画角色的同时,对字母进行对比记忆,而且记忆深刻,不容易混淆。
二、学习内容情境化,由畏惧变成轻松。
适应孩子心理,以学生的角度设置情景,提高参与兴趣,寓教于乐。由于一年级的新生突然从宽松、童趣的幼儿园进入严谨、规范小学,在心理上要承受因环境的变化造成的紧张和压抑,在生活上要去适应规律的安排。很多孩子在憧憬小学生活的同时,或多或少对小学生活存在畏惧心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高年级学生那样,直接突入。而是给这些孩子一段适应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模仿他们这个阶段的语言和行为,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蹲下身来说话,拉起手来游戏,吸引他们积极加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童趣中消除畏惧感,逐渐摆脱幼儿的稚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为以后紧张的学习排除障碍。
案例二:ai ei ui教学
(A)今天老师发下了第一单元的测试卷,发现自己的成绩退步了,就低下头自言自语地说:“唉(āi),今天回家又要挨(ái)骂了……”
小华不小心摔倒了,痛得他直叫:“哎哟,哎哟……”(你会怎么做?)
(B)带上“ei ”头饰,表演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ei哟ei哟拔萝卜……”(我们来演一演吧!)
(C)带上“ui”头饰,表演打电话。你的同桌漏了一条围巾在你家里,请你打个电话告诉他来拿吧!——“喂(ui),是小围(ui)吗?你的围巾落在我家里了,请你有空过来拿吧!”
三、学习环境宽松化,由严肃变得丰富。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宽松和丰富的环境中,喜欢张扬,表现欲极强,同时好胜性也很强。尤其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更是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为教学活动创造愉悦的氛围。这时我们应利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将拼音教学设计到游戏、谜语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让孩子在充分表现时学会更多知识,在成功后得到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四、巩固方式多样化,由单一变成多样。
及时将所学拼音运用到生活中,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猜谜语,做游戏,编儿歌,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案例三:教学整体认读章节。
整体认读章节教学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刚接触时孩子们很难理解或认读出来,在这个教学中,我运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快乐认读识记。如在教学“yu”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让孩子们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学习“yue”时,让孩子们猜“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学习“yun”时,让孩子们猜“大大一团棉花糖,高高挂在蓝天上。天天飘来又飘去,小小雨滴里面藏。”当孩子们猜出音节时,他们感到很有成就感,兴趣一下子提高,这样在快乐中识记汉语拼音,孩子们学习拼音将事半功倍。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是适合孩子这一天性的最佳教学形式之一。
在拼音教学中创设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学识拼音,能让你的教学轻松快速。
案例四:教学j、q、x与ü的拼写规律。
在教学j、q、x与ü的拼写规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戴上头饰做游戏。请四个孩子到讲台上示范,全班拍唱“小ü弟弟最懂礼,见了哥哥j、q、x,脱掉帽子行个礼,它的读音还是ü。”然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表演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很快掌握了本课的内容,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案例五:精彩1分钟
通过已经掌握的拼音知识,每天为同学、爸爸妈妈人复述读到的1分钟小故事。我将他们的精彩1分钟录下来,大家一起分享,并给予奖励。通过及时的鼓励或奖励让学生积极去阅读,通过对阅读内容由简到难、由少到多安排,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学好拼音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
案例六:写话练习
汉语拼音之父篇8
关键词:家庭英语启蒙教育 兴趣
以前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是大学英语教师,你家的小孩英语教育肯定没问题啦,学的怎么样了?学了多少了?”殊不知,这样的问题总会让我不知所措。因为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我已有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对小孩子的英语教育还真只是一个新手,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其实,对于是否让孩子从小学英语,什么时候开始,怎样进行这些问题我内心总是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看到迎合社会需要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看到很多孩子都接受了早期的英语启蒙教育,再加上自己的语言优势,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似乎又心有不甘;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灿烂的童年,想随她喜欢,不想逼迫她过早学习,害怕适得其反。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我比较随性地、非系统地让孩子接触了英语。
现如今女儿已经六岁,迈入了基础学科的正规学习阶段。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开始回顾、思考和总结之前的种种尝试与努力。我发觉,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在幼儿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父母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参与的真正目的——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抓住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本着开发兴趣、维持兴趣和发展兴趣这一宗旨来进行和展开。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英语启蒙教育才是可行的、有效的。
那如何才能以“兴趣”为中心来展开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 立足于孩子的天性,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所以在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动性”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开心地动脑、动手、动口,大大地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首先,可以在家里买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儿童歌曲等,每天不经意地、不定时地重复播放给孩子听,不要约束孩子,也不要吩咐孩子去听去学(幼儿也有叛逆期)。其实,即便他们在玩玩具,毫不理睬,但这不同于母语的“外来语”足以引起他们的好奇,他们会自发地吸收。可能在一些日子过后,你的孩子会给你偶然唱出一句“外来语”,让你大吃一惊(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孩子对英语并未排斥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采取进一步地方法。每天下班后或者是周末休息时,一定记得抽出时间和孩子亲子互动。互动时,父母就可以将英语的启蒙教育融入其中了。比如,父母们可以利用实物进行对照。公园野餐时,可以边吃苹果边说“yummy,i like apples.”,然后做出吃得很香的样子,孩子是可以领会的。当然还可以创造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可以分别扮演一些小动物,然后藏起来。重复地问“panda, where are you?”, “rabbit, where are you?”,“mama cat, where are you?”,“papa dog, where are you?”等等问题,同时相应地回答“i’m here.”或“here i am”。这样慢慢地孩子也会主动加入来扮演和模仿,“where are you?”的问和答就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轻松了解了。这些英语表达再通过日后不断地听和说,就可以形成孩子的记忆了。
父母还可以利用空闲和孩子做一些手工,不管是用手撕,还是用剪刀剪,只要孩子完成了一样作品,记得竖起大拇指,用英语赞美和肯定孩子,如“very good”、“good job”、“beautiful”、“wonderful”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能听懂,还能在正确的情境中学会用这些词。
所以,千万不要让幼儿“静”下心来背单词,记句子,这样不但违背了孩子的成长特点,而且还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态”中学习英语才更具科学性。
二、 贴近生活,维持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只要围绕生活,贴近生活,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其实简单易行。小孩在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之后,不要急着灌输更多的内容,大部分幼儿在学习中会“遇难而退”。所以,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意不在多,而在于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这份兴趣。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巩固教给孩子的英语,再适当地增添知识。比如,早上刷牙洗脸,可以一边做一边说,“wash my fac
e”, “brush my teeth”, “comb my hair”等等。最初,不要逼迫孩子跟着你说,只要你坚持,孩子就会逐渐领会和开始模仿。记得女儿三岁时经常看外公学跳舞,影碟里舞蹈老师会一边迈步,一边说“quick, quick, slow”,后来女儿也学会在模仿舞步节奏时用上这句话。笔者听见后还故意兴奋地抱起女儿说“哇,宝贝,你知道吗,你会讲英语了。这就是英语。”笔者想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简单的、轻松的。又如,笔者在每晚睡觉时总会给女儿一个亲吻,然后加上一句“good night”,后来女儿也会这样对待家人,十分温馨。有时,还会特意叫女儿帮忙拿东西,然后对她说“thank you”;而在帮助她后她说“谢谢”时,回答“you’re welcome”,这样一来一回,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对话。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家庭英语启蒙的机会。总之,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可以让孩子感觉英语学习很轻松,很快乐。其实,父母只要在学前阶段能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对英语的兴趣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胜利了。
三、 让孩子自然拼读,发展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之父篇9
关键词:姓名 跨文化交际 入乡随俗变通法
一、引言
姓名是中英文化共有现象,然而各自文化对于姓名的理解认识却有差异。中文的姓名概念可分解为“姓”、“姓氏”和“名”;而英文中也牵涉到“name”“surname”“family name”。《辞海》将“姓”定义为“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氏则是“姓与氏的合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至于“名”,定义则是“所起的事物的名称,名字。”《韦氏词典第三版》对“name”的定义是“词或音或各自的组合,用来特指一个人或一类事物”;“surname”则为“加在原来名字或教名上的名字,取自相关或偶然的因素,如职业、居住地或外形”;“family name”是“加在原来名字或教名上的名字,或使个人与家族一致的名字,或来自另一个家族的姓如母亲或者祖母的”。
姓与名是人的一种符号代表,又是人的信息传递主要载体。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的重要性。作为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姓名本身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研究中英姓名的差异亦能发现中英文化的差异。此外,姓名是语言当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忆姓名的能力在事业与交际上的重要性,同在***治上差不多同等重要。人们极重视他们的名字,因而他们竭力设法使之延续,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熟悉彼此的姓名文化,掌握好对方姓名的称呼以及自己姓名在对方文化中的表达,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和谐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二、Hofstede的理论对中英姓名文化的诠释
2.1Hofstede的四个文化尺度介绍
胡超[1](56-59)在《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Hofstede提出的四个文化尺度,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避免不确定性、权力距离、男性与女性。在个人主义文化里,个人的目标重于集体目标;而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刚好相反。避免不确定性是指一种文化的成员试***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避免不确定性高的文化成员比避免不确定性低的文化成员在对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容忍度要低得多。避免不确定性程度高的文化倾向于有明确的规则来指导所有情景的行为,而在避免不确定性程度低的文化则远没有这么界限分明。权力分配距离是指一个机构或组中的权力较少的成员接受权力分配不公的程度。权力分配距离大的文化成员(如上司认为自己不同于下属,下属也认为自己不同于上司)认为权力是社会的一部分,重视强制的权力,而权力分配距离小的成员则相反。男性――女性文化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文化中性别角色的分配,在男性文化社会里,社会角色非常明确,而在女性文化社会里,其社会性别角色是重叠的。
2.1.1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汉族的姓名有一定的顺序:姓在前,名在后。这是一个绝对的顺序,不能颠倒”。[2](324,355,366)“名在英语民族的姓名结构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英语姓名结构中的第一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名’的最主要内容。”从《辞海》和《韦氏词典》的定义中我们得知,姓是作为家族的标志,而名才是个人的标志。汉族姓名中将姓排在第一位而英语民族则将名排在首位,由此也能体现出汉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而英语民族文化属于个人主义文化。
此外,“英语民族的姓的产生要比名晚得多”和中国古代女子大多有姓无名也能说明在英语民族文化中个人重于集体而在汉族文化里集体重于个人。
2.1.2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避免不确定性
“英语民族根据《圣经》中人物取名早已形成传统习俗;人们都以能用《圣经》中的人名为荣,故这类教名为数非常之多。”[3](362,364)“英语民族有用历史名人和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为自己孩子命名的爱好。”还有的则“采用父亲或祖父的名。为了区别,需在姓名之后加注Jr.(小)或罗马数字Ⅰ、Ⅱ”。因此,英语民族有大量重名现象。然而,汉族取名的一个指导性原则就是“不雷同”,鲜有将现成的人名用于新的命名的例子。不同的取名原则反映了汉文化属于避免不确定性高的文化而英语民族文化则属于避免不确定性低的文化。
2.1.3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权力距离
汉族姓名传统命名是用辈分作为名的第一个字。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而英语民族却没有如此显示出等级分明的命名原则,甚至有父子、祖孙同名的现象。同时在汉族文化里,即使对于关系十分亲密的长辈,直呼其名都是很不礼貌的,而英语文化中,这种行为却并无不妥。可见,汉文化属于权力分配距离大的文化,英语文化属于权力分配距离小的文化。
2.1.4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男性――女性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群婚阶段,人们的姓氏,只能根据母亲的属性。”[4](100)中国古代姓与氏有所区别,“‘姓’是从母系社会开始,它是母权社会的产物。氏出现于姓之后,‘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这个变化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标志……后世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无氏。”[5]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从父姓已成为汉文化里千百年的传统。同时中国古代“妇女出嫁之后普遍依附于丈夫的姓,如出嫁前姓刘,嫁李姓丈夫,就改称李刘氏。”[6](334,374)
英语民族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女子婚前一般用父姓并在姓名前冠以Miss(小姐)一词;婚后一般不再用父姓而改用丈夫的姓并冠以Mrs.(夫人)一词。”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民族也不乏男子采用母亲的娘家姓作中间名的例子。
汉文化经历早期短暂的女尊男卑之后便转入长久的男尊女卑文化,英语民族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现象,不过中英的男尊女卑性质并不相同,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三、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姓名的使用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中英姓名的差异,旨在指导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姓名的正确使用。长久以来,对于汉族姓名在英语语境中的使用普遍采用拼音方式,英语使用者一般亦能识别这种表达法,然而2007年10月19日《青年参考》上刊登的题为“中国姓名在美国遭遇尴尬”一文用形象例子说明了使用拼音在英语语境中表达汉族姓名的缺点。“有一位姓尤(You)的中国留学生,为大家介绍两位新来的中国同学。男的姓佘(She),女的姓何(He)。尤同学先介绍女士:‘She is He!’老外皱着眉头跟着重复:‘她是男的。’尤同学接着介绍男士:‘He is She!’老外有点儿糊涂了:‘他是女的。’尤同学最后指着自己说:‘I am You!’老外已经彻底晕了:‘你是我?’……”可见,汉族姓名在英语语境中直接采用拼音的表达法有一定的缺憾,甚至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误会。我们认为要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单纯的拼音表达法不能满足要求。一方面有可能出现上文的误会,另一方面,单纯的拼音表达法对于英语使用者看来是字母的陌生组合,尽管能勉强读出来却完全不懂任何含义。我们建议可以采用“入乡随俗变通法”,即汉族姓名在英语语境中使用是可以参照汉族名的本意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而至于姓则可免去,因为姓作为汉族中家族的标志,对于英语使用者只是一个符号。而依据汉语原名所取的英文名,在英语使用者看来不仅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也具有一定意义。同理,英语使用者在汉语语境中使用姓名之时,也可参照自己原名或其他因素取一个不带姓的汉语名,最好的例子恐怕莫过于加拿大人“大山”了,他为自己取了这个汉语名,其中并没有姓,可是丝毫不妨碍与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顺畅,相比之下,他的原名Mark Rowswell却鲜为中国人知晓。
四、结语
有人说在世界上能始终如一地伴您度过一生的不是父母,不是爱人,不是子女,更不是金钱,而是姓名。姓名充分代表了个人的形象。作为交际中交际双方首先接触的信息,交际中树立良好自我形象,促进交际和谐顺利进行,记住对方姓名至关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中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各自姓名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对这些差异把握不当容易造成姓名称呼失误,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和谐。我们认为,“入乡随俗变通法”兼顾到了两种文化异同,在对于促进姓名理解与减少误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汉语拼音之父篇10
一、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家乡口音比较重,普通话氛围不佳
我查阅了一下学生信息,发现虹桥小学一年级“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老家多来自邵阳各县区、涟源、平江、茶陵、望城或长沙周边地区,这些孩子在家里跟周围人都是说家乡话、长沙话,很少说普通话。因生活中不常接触拼音,家长在家辅导拼音时觉得麻烦,辅导困难。
⒉教师示范不足和读写误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存在着自身发音不准的问题,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读不准音教读音不准”的尴尬。其次,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学会拼和读是关键,但教师对这一点认识不足。
⒊学生年幼,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孩子,就要学习抽象、陌生、枯燥的汉语拼音,困难不小,孩子难免兴趣不高,并产生畏难情绪。
二、推进学生拼音学习的对策
⒈教师把好语音关
首先,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努力在校园内外创建普通话氛围。如利用网络资源和音像资料,推荐孩子们听纯正的普通话发音CD碟,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在校期间早读、课间、午间读报时间都可充分利用这些录音资料,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其次,在课堂上抓住发音规律,及时纠正学生典型的发音缺陷和不规范的语言交流。
有些老师上课时习惯于让学生齐读,总感觉齐读的时候大家读得响亮些,学生得到的锻炼范围更广,其实不然。齐读时听起来学生都读对了,但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无疑有“南郭先生吹竽”,只有认真听个别读,教师才会发现学生读音的种种错误或缺陷。如长沙人把“土tǔ”读成“tǒu”,“租zū”读成“zōu”的发音错误较为普遍;又如普通话中的f和h是很明显的,但在方言中却存在着相混的情况,“湖水”读成“浮水”,“飞机”读成“灰机”。出现这样的发音,教师除了及时发现,还要用相对比较夸张有趣的方法指导学生找到正确发音的唇形和舌位。纠正一个有代表性的读音错误,往往可以纠正普通话中某一个语音系统的错误。
最后,教师自身要把好示范关,在拼音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具有关键作用。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避免自身的口音缺陷误导学生发音。
⒉教师要把好难度关
第一,正确认识拼音的工具性。汉语拼音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推广普通话,它只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但长期的实际语文教学对其要求甚高。如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抄写任务过于机械,考试形式单一,使得拼音这一“拐棍”变成了目的。
第二,降低难度,让拼音学习有趣起来。对于入学前很少接触普通话的孩子来说,学习拼音是否易学易懂,直接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是否有兴趣。教师怎样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可感呢?笔者建议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激趣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乐趣。
⑴拼音课允许孩子的身体“动”起来:游戏玩一玩、动作做一做、火车开一开、儿歌唱一唱。教师在教孩子认识字母时,可以让孩子们上台用自己的身体的任意部位摆字母,让台下的小观众猜字母。孩子们在比赛中兴趣盎然,在游戏中参与学习。
⑵鼓励孩子思维“动”起来:字母猜一猜、故事编一编,***片画一画,口诀记一记。如在学习《dtnl》一课时,孩子们可以自己编记这样的口诀:“小棒打鼓ddd,鱼儿跳舞ttt,打开城门nnn,像个1字lll。”孩子们在头脑中编辑朗朗上口的口诀,一组组枯燥的字母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像,孩子们充分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语言和内心感受,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枯燥的语言学习课堂呈现思维闪现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是最让人享受的。
⒊教师要把好运用关
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汉字注音帮助孩子解决字音问题。学习普通话,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辅助识字。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使用拼音进行语文探索学习的习惯。如阅读注音读物、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