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素材10篇

美育素材篇1

关键词:中学物理 美育素材 审美素质 教学策略

美育是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激发提高学生研究欲望、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学生智能和空间思维想象力的作用。美育主要指将美学原则与各科教学相整合的教育,其不但注重知识理论,也重视发展,以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为宗旨。物理学能够揭示自然物质存在构成簦规律,是自然界本质美的真实反映。尽管物理理论体系有别于感性事物,并缺乏形象特征,但其内在体系对称简单,极具理性科学美。

一、中学物理美育的内涵

物理学是一门魅力与生机无限的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美育教育,实际上就是利用物理学的科学美引导同学们去感受、创造、欣赏美,进而达到塑造健全同学们心灵、提升科学美创造力、欣赏力,并使其实现“单纯物理境界审美境界道德理智境界”过程的目的。只有增强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发现物理学科的科学美,才能激发我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增进物理学习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美育,重视物理教材中美育素材的挖掘,通过美育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通常一个事物要将自身视作审美对象,以最合适的手段将自身内涵美本质呈现出来,这样方可起到美育作用。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点来看,符合目的性与符合规律性保持一致才是美的本质。故而,任何成功的物理理论均要达到美育理论的要求,方可使物理学科兼具美的本质。物理学作为一门物质运动、空间位移及其形式规律研究的科学,其包含的物体结构、物质三态等均直接联系着自然界的审美对象。比如海市蜃楼、苍穹彩虹;各种温度下“水”的不同形态,如雪花、水蒸气、液体等,这些都极具审美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和谐美、平衡美。物理教材往往以抽象形式美呈现美育素材,其主要特点有:符合规律、和谐与平衡整齐、对称统一。

二、中学物理美育教育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

中学物理教学要充分渗透美学,因此要必须加强教材中美育素材挖掘,并利用这些美育素材,带给同学们良好的物理美体验,进而激发我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不断增强物理学习效果,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一章时,先引导观察自然光通过三棱镜的现象,通常光会被三棱镜色散为7种可见的颜色,对于刚接触光学的同学们而言较为新鲜,且具有极强的视觉美感,这样就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学,让同学产生强烈物理学习兴趣,深刻理解“光的色散”概念。再如,在学习关于“声”的知识点时,也可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合理联系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将其融入物理知识教学中,并借助物理学现实美感帮助我们区分“声音”与“光”的特征,归纳出音速比光速慢的概念。总之,物理教学中拥有许多极具美学价值的美育素材,这还需要积极合理的去挖掘。

(二)积极丰富物理教学手段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均充满美感。例如,在学习关于“速度”的知识点时,特别是对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的差异和联系教学中,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使整体教学设计富有美感及艺术性,可将F库=K(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与F万=G(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通过类比法来进行学习,以使同学们能理清两个公式中不同物理量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而加深同学的深刻理解和记忆两个定律的内容。总之,将富含美学价值的美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赋予教学探究过程一定的艺术美感,必定能起到增强物理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加强物理学史教学比例

中学物理教材中拥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素材,而实质上,物理学史就是对科学家精神的赞扬。为此,同学们应当加强对物理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还应去深入了解科学家,发现他们身上的人性美,突出他们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通过美来感染、激励自我。比如,居里夫人耗费长达两年时间研制“铀”,甚至从中成功提炼出放射性元素,更为纪念她的祖国将某一元素命为“钋”,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当居里夫人名利双收后,其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仍旧坚韧不拔。当同学们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将得到美的升华,同时还能启迪自我心灵,教育熏陶自我思想情操,大大提高自我审美能力。

三、结语

中学物理教材中富含大量具有美学价值的美育素材,除了要求教师积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外,我们学生自己也要合理深入地挖掘利用这些美育素材,不断去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后面的美,进而发现物理的美艺术,进而成为激发自我学习兴趣的利器,增强物理学习效果,真正实现物理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萍萍,王较过.试论中学物理教育的美学要求[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12).

[2]高安云.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07).

美育素材篇2

一、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的本质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育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笔跃众于它的准确性、抽象性。这种本质的美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美育,必须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从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千变万化的美。如在《混合运算》一节课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脱式过程、脱式方法,可以说有了知识迁移的基础,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两组口算题。

第一组:⑴ 16+18

⑵ 48-36

⑶ 20-11

第二组:⑴ 2×8+18

⑵ 48-9×4

⑶ 40÷2-9

口算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联系?学生找到第一组题中的每题的其中一个数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就变成第二组题,老师继续让学生把每题中的第2个数也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算式会变成什么样的呢?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点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编题,如:2×8+9×2、2×8+36÷2……等,学生既找到了一步题与多步题联系, 也发现了多步题的计算方法。在课后的练习中则可以设计安排这样两道题 × + ÷ 、 × - ÷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试在中填上数字并考考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再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利用竖式计算10÷3= 70÷33=,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余数和商中有关数字闪动或用彩色粉笔突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可在这些无限循环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字的有序美。简写循环小数的教学,则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字的简洁美。

二、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数学的形象美

实践证明:凭借直观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因此, 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 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享受到喜悦,产生美感,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数学中的美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触动学生的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几何***形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投影片进行旋转、抽拉、覆盖等操作变化,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案的对称美、操作美。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更可以把情景***等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像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美的情境。真是一幅动感画面激起千层浪,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展开了联想和讨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已呼之欲出,同学们已经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已然写在脸上。同学们的拼和方法层出不穷,最富有创意的是有的同学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菱形。

三、利用数学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学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超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新编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以其内容好、编排形式新、练习安排恰当等让人耳目一新,它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又尽量保持了以往教材的长处。我们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的美育因素,不难发现对数学美的揭示、认识和探讨,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诸多裨益。

(1)数学美的揭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人类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是人的“似本能”的一种心理属性。数学美是一种理智美,它具有简单、统一、对称、有序等特征。数学概念的明确精练,定理的简洁深奥,公式的简明醒目,方法的新奇奥妙,都会使人心灵震撼,心荡神驰。

这些都是激励学习者克服疑难,不断进取的极好动力。陈景润之所以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据说就是在他幼年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听到路过的学者讲到了一个新奇的“1+1=2”。这一新鲜、奇特而简洁的数学命题,使幼小的陈景润知道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这顶王冠上的明珠。一一这王冠上的明珠,成了他矢志不渝的愿望,并为此奋斗终身。

(2)对数学美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学习能力是影响数学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者对数学美的认识有直接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数学美的充分认识,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而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数学美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我把数学美与学习能力的增强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点:1. 充分认识简洁美,不断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2. 充分认识有序美,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归纳能力。3. 充分认识对称美,不断增强学生联想、类比能力。4. 充分认识统一美,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3)对数学美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数学学习质量主要是指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现行教材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而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主要是指对数学概念的准确把握,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对数学规律的自如运用,特别是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实践表明,对数学美的深入钻研和理解,不仅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上安排了这样几道习题:375+861+625+139、25×3×4×7、387-(187+146),如果按照原来的顺序计算就很麻烦,学习了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规律之后,可以进行简便计算。375+861+625+139=(375+625)(861+139)、25×3×4×7=(25×4)×(3×7)、387-(187+146)=387…… 计算教学中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大多数学生会在面临计算问题时注意调节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通过挖掘和提炼,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不足以说明真正完成了美育的任务,重要的是,还必须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创造美,方能达到以美促智、以美育人的最终目的。诚然,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作出尽善尽美的创造。

但是,对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美的追求意向以及跃跃欲试的创造愿望,教师应给以鼓励。例如:在教学求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不直接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用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纸板让学生自己进行剪、折、拼等实践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教师稍加归纳,把学生中的不同方法加以整理,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发现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地把较生疏的梯形转化成自己掌握的***形,从而推出了公式。整个过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师生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数学知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实和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学好了数学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教材中的《设计旅游路线》、《铺地砖》等数学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安排,既可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近两学年的观察、测试与研究,我发现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这里所说的学习品质,是指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有巨大影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由于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他们的情感因素,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习了。随着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也相应地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2. 推动了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

美育素材篇3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189-02

著名的教育家、中国现代美育的先驱蔡元培先生1912年2月发表《对教育之意见》就提出了“五育并重”的主张,其中的一育就是“美育”。陶行知在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把美育放在重要地位,他把美育列为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而语文这门学科,因其文字鲜活而美,因其生活化而美,因其创造性而美,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这就注定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

一、引入意境感受美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景,它是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美常常在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课文中表现较突出。

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只要认真钻研,积极思考,变此景此情为“我情我景”,就能挖掘出课文的意境美,进而在鉴赏中营造出审美情趣。把学生引入意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感知形象,进入意境。

例如,教学《一厘米》一文,先投影《亲情闹钟》,品味这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说明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也可能正发生在我们身边,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再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绘一下自己的亲人对自己关怀的细节,进而引入课文,作者也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表现主人公陶影对人格和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这种手段能刺激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可通过不同文章相同情景的联系进行对比来陶冶情操。

如学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我们可以将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进行对比:开始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后来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却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性格内涵等方面的比较探究,我们就能更深一层地领略到两位文学大师在创作题材、主题基本相同情况下,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学生在内容上通过联系对比挖掘了文章体现的意境之美,而且又使学生对意境美的作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思想情感也得到了陶冶。

3.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心理功能,通过想象使概念化为形象,静止的变为活动的,片断的变为整体的,从而入情入境。

如《天上的街市》一文,诗人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展开想像:试想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和嫦娥,你会怎样说呢?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人间的美好生活:景色优美,人们和谐相处。这说明他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和作者产生了心理共鸣,取得了审美效应。

二、品味语句发现美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诗文的语言艺术风格多姿多彩,极富于表现力,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幽默美,词约而意丰的凝炼刻美,近乎白描的相互自然美,色彩缤纷的华丽丰富美,各有千秋的变换句式美,颇具魅力的修辞艺术美,还有准确严谨美和音乐节奏美等不胜枚举,都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对那些能表情达意的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挖掘出富有美感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角度有很多,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首先,可以从字词挖掘美。作者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融融;写春草,用“小”“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偷偷地”“钻”等词语,细腻贴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小”“嫩”“绿”“软”等特征。整篇语言清新活泼、朴实、隽永,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其次,可以通过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来感悟美。如文章中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那火的燃烧炽烈、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脑海,给人以生活的实感。

最后,可用诵读理解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人的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可否的评价,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春》一文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全文到处洋溢着春的活力,带给人希望和力量,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恰当朗读,时而轻快活泼,时而激情高昂,时而深情鼓励,在情感的交流体验中,激发学生抓紧春光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感情。

凡是美的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句,学生会从中发现美、体会美,并很自然地接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美的心理共鸣,教学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剖析结构理解美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向。美学家休谟认为,合理的秩序和结构是一种美,因为“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作者的感情往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浓烈和深化。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美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如在教《枣核》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是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故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但在文中却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和浓浓的思乡情。在剖析了文章的结构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情感也随着情节发展而不断发展,进而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物精神之美。

四、因势利导创造美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我们在将学生引进美的境界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随着情感的不断升华,必然会产生一种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这时,教师要以情激情、因势利导,引导他们造句说话、朗读和复述、练笔习作,使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得到满足。

美育素材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并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接触美学、了解美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日后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虽然审美教育历史悠久,但到目前为止,在教育理论体系中,关于审美教育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审美教育是一个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美、感受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美、了解美,最终创造美的过程。

二、审美教育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一)教材中的语言美

语言是组成语文教材的基础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的基本特征。诗的工整、词的洒脱、散文的随意、寓言的含蓄、小说的深沉,无一不体现了语文课本中丰富的语言美。

(二)教材中的构思美

在文学作品中,构思美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布局结构上。初中语文教材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全诗短短28字之中,罗列了“枯藤”“老树”等众多深秋萧索的场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由景及人,借悲凉的秋意展现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堪称绝妙。

(三)教材中的自然美

教材中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对自然事物的赏析,上至万里星空,下至高山深壑、万里黄沙、风雨霜雪,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众多描写万里山河的文学作品都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沁园春 雪》就为我们展现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色。

(四)教材中的情感美

情感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选入教材中的众多优秀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羚羊飞渡》一文讲述了为保证族群延续,大量成年羚羊自愿牺牲帮助幼羊飞渡深涧的故事,凄凉而悲壮,死亡中又充满了对生命的希望。

(五)教材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主要是指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意蕴之美。如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之中烟孤且直,河长而日圆,巧妙地借大漠荒凉的意境表现了自身的孤寂,呈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体系的编排发生了重大变化。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的抒彩以及深远的文学意境已经成为当今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初中语文教材体系已经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这些美学因素已经成为审美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从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引导学生接触并感受教材中的美学因素,逐渐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审美教育要联系现实生活,以生动而真实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不同的现实生活中感悟的体现。针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情节,联系实际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材中,切实有效地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从而得到更为真实的审美感受。

第三,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美学潜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因此,诱导学生主动发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帮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向前行进,而不是替学生规划出前进路线。

第四,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自身审美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才能对不同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中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备无患,从而确保审美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选用更丰富、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情,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激励作用。

最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审美尺度和标准,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诱导学生对其中的积极因素产生共鸣和认同,对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深刻的探讨和分析,既要避免学生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又要保证学生不会陷入消极因素的影响之中。

四、结语

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是一个在结合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共同感受、了解、评价并作出判断的整体。审美对象所具备的具体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书本知识融入现实生活才能有进一步的感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欣赏美学不应该是最终目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将目标定为帮助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德的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雷李莺.初中语文教学审美的手段[J].学园,2014(12).

美育素材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情景创设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树立人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辩美丑善恶的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对美产生了朦胧的意识和热烈地追求,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就成了美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担。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目前,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离不开美育的熏陶,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意义主要是:

1.有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和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改变民族的精神面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面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转变不良风气,美化全民族的心理有重大意义。”提倡精神文明就是要消除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思想浸害,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形成高尚道德品质。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只有在发展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同进强化美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理解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完善审美理论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是与审美教育最为直接、密切和广泛的学科,《中学语文大纲》中指出:“语文教育要在语文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把审美教育明确规定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审美教育是有利于中学语文整体性目标的实现,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把美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实施美育

综观职高语文教材,有赞美祖国山河的“自然美”,有歌颂崇高风尚、美德的“社会美”,有表达语文文字的“艺术美”,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美学特征和美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实施美育。

1.要挖掘教材蕴含的自然美因素实施美育。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诗歌、散文是以自然景物为对象激起学生美感体验的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美的情感,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2.挖掘教材蕴含的社会美因素实施美育。中学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散文,它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崇高思想境界和社会新风尚。在教《风景谈》时,紧紧围绕“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是伟大者!”重点名句子的理解,通过清晨霞光中号兵和哨兵,赞颂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美的,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因素实施美育。中学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以语言精湛,文辞优美,结构严谨而引起学生美的感受,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故都的秋》等,其中的语言和想象之美,是向学生实施艺术美的好教材。我在教《荷塘月色》时,让学生注意抓住荷塘的月色的句子,通过想象来观察月下荷塘的***画,欣赏小提琴轻柔的音乐,身临其境的想象,以景托情的朗读等,让学生借塘面的水气感受出月色的飘逸美,借叶子和花感受出月光的色彩美及梦境般的童话美,借淡淡的云写出月色的朦胧美,借斑驳的树影写出月色的神秘美。最后用听觉感知的名曲旋律来描写视觉感知的光和影,突出月色的和谐美,通过这些美的感受,体验作品表现的艺术美,对学生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达到美育的目的

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多方面的审美陶冶,使学生沉浸在审美的境界中,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1.在朗读和吟诵中体验美。叶老曾经说“叙事抒情的文章好还是美‘读’,就是把作者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情动于中,而声发于外”。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读中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达到美读。

2.在美的情境中,陶冶美的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就是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相象的语言文字,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器官共同参与思维活动,创设一个悦耳、悦目、悦心的审美环境,陶冶学生美的情感,让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3.在形象再现中表现美。在学生初步理解教材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形象再现中表现美,有利于学生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丰富的想象中创造美。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应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创造美。古诗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没有写出的内容,体会到弦外之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实施审美教育的语言

1.直白。直白即直接说服,坚持正面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直接用语言向学生展示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使学生在教师讲解中接受美的教育。

2.渗透。渗透即潜移默化。美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欣赏美的时候,直接的效果是感情的体验,无论是对美的热爱或憎恶,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理解。美育的渗透并不是靠一两次美的欣赏活动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陶冶”、“熏陶”,经常的影响,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使学生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吸收,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美育素材篇6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已久,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并没有将美术教育真正的重视起来。为适应农村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并开拓适合农村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从加强美育,转变观念,注重个性化发展,加强师训等几方面来提高农村美术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情况依然存在。美术等课程只是课表中以备检查的摆设。由于条件落后,美术课所需的教具学具欠缺,美术课变得很枯糙乏味。又很少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很多时候便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挤占,从而极大的限制和人为地取消了艺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作用的发挥。这种学生迫于“应试”的现象急需切实的解决。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环节的各个环节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思想的改革和观念的转变,要真正转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现就美术学科教学改革谈点看法。

一、加强美育教育,重视美术课程

美术学科是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素质的基础学科和专门的学科。它承担的任务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活跃的想象、创造思维。美术学科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个学校必须按国家的规定开足课时,不能随意挤占和取消。必须让广大美术教师认真学纲要求,学习新课程标准,专研教材。不断专研教材,农村学校教师在教材偏差于实际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弥补在教具学具上的相对不足。学校也应该尽可能的为音、体、美等学科创建良好的教学条件,使其课程能够生机勃勃的开展起来。

二 密切美术与各学科联系

美术学科,是一门***的艺术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象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象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象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改实验中,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科教学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是拓宽审美教育的一条良好的渠道。比如,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教师通过诗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密切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历史故事会等,绘制了大量的***表、历史人物肖像,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拓宽了审美教育的渠道。

三、转变观念,重在育人

在传统的观念中,美术学科是一门技术学科,强调的是绘画技巧。把掌握美术技能当作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因而放弃了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审美文化这一根本任务。美术课程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而是需要培养学生通过美术课程陶冶情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注重个性化发展

在传统观念中,美术学科就是按照教材“依样画葫芦”,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范画”整齐划一的进行美术实践。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师艺术学科,艺术失去了创造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灵魂。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这种状况在一步一步的转变,但是在农村学校依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思想,转换方式,转换地位。教师要变主体为主导,主导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想象力,不能“依样画葫”,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而且地域辽阔的大国。各个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各有特色。各个地方也有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所以教育水平也有差异。就像我们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差异就很大。在美术学科来说,城里学校有专门的画室、静物、模型,有美术馆、文物馆、博物馆、风景名胜……。学生也有画板、画纸、画笔……。但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这些都是渴望而不可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的美术学科就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了。比如带孩子到田野山间、农舍小院、小溪池塘……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利用一些现成的材料完成美术作品,比如让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花草树木等拼成喜欢的***画等。这不也算一种特色的美术教育吗?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选择美术素质较好的老师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分管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就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竞赛、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六、加强师训,强化管理

目前,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数量不齐,质量不高。相当部分兼职教师都未受过美术专业教育,中师毕业生,高中毕业代课转正教师多,这部分教师所学的知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加上知识老化,已很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掌握教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总之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务之急,要尽快建立一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美术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推进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美术教学已经不是从某个局部进行研究或改革可以奏效的,必须对美术学科进行整体研究,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美术学科教学体系,才能真正使美术学科在培养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健康审美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发挥其育人功能。如何以审美教育为先导,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建体,以美助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美育素材篇7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放大、加工成彩色挂***,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素材篇8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现状

1. 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审美素质不高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数学教师,对美育知识可谓先天不足,后天欠缺。于是数学教师的整体审美素养不良、审美品位不高。年纪大一些的教师,不知何为审美;年轻一些的教师则审美意向偏颇。因此对数学教材蕴含的美,自然难以驾驭。

2.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欠佳

虽说各校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标,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致使许多教师的人文素养较为低下。直接表现为对数学的美普遍缺乏认同感,认为数学中压根就没有什么美的存在。有些教师虽不否认数学的美,但对美的理解十分肤浅,更谈不上美育与数学的融合。

3.数学教材编排缺乏趣味性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材面孔日趋灵活多样。然而,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限于一种形式,其内容还显得呆板、趣味不足。具体表现为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材编排的例题多是一些经过人为处理的问题,失去了生活的原貌。

二、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美育渗透、融合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有效进行美育,首先要提高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明确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全面实施美育的渗透、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提高人文素养,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元素

美不是孤立的,学校美育是借助系列“美事美物”展开的。一切数学教育有关的“美好事物”都是美育的内容。首先,教师应注重“外在美”。数学教师雅致、秀美的形象、热情洋溢的教态、生动有趣的语言等都可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其次,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浸润于浓郁的审美环境氛围中。让美的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最后,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内涵的美育元素,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美。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形组成,乍看简直毫无美感。其实,只要慧眼独具,其中的美比比皆是。例如,最不起眼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无限数目;加、减、乘、除四个最简单运算符号,可以准确描述出客观世界四大基本数量关系……其效应与美术绘画三原色一样,可以描绘出无穷无尽的***画一样。其简洁美令人惊叹!几何***形中的正三角、正方形、等腰梯形、各种圆等,给人以圆满、协调的感觉,充满了对称与和谐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内在美的充分挖掘,让学生既感受到了数理逻辑的严谨,又体验到了其中数学教材的内在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数学视为一种美的享受。

2.深入浅出,为“抽象”数学插上“形象”翅膀

形象性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学科。它以数字、符号精确反映客观世界。然而,它对数的组合和分解、倍数、分数的阐释、加法、减法的意义等一些最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无一不是从形象入手的。即便是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也是从客观世界中一个个具体事物的个体抽象得来的。小学课本中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皆由此而习得。而作为一种形象性的教育,美育自始至终都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并以此贯穿于教育全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渗透,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插上“形象”的翅膀,使小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教育

美育素材篇9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合作;评价

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教育而非以知识的记忆为目的的教育,而美术教育形式恰恰迎合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美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以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情感体验三维目标为整体教学内容的艺术学科。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应当适当加以改革和完善,以此满足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在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众多的现实问题影响着教学的发展,阻碍着教学的进步。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低调情绪、学生美术文化资质的差异、学生美术基础水平的良莠不齐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发展。新课改的推行,替换了美术教材,更新了美术教学理念,规范了美术教学原则。在众多约束条件下,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对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与优化,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资源和内容的融汇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缩短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尺度,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

一、更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艺术形式与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现代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主体的日益发展要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农村高中美术教育要以整体的意识、大局的观念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作为农村高中美术教师,要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本,要关注学生主体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定位于教学活动价值的综合体现上,定位于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发展上,实现教育教学理念与学生主体发展的相适应、相匹配。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一个大视角,是一个层次丰富的涵盖面,集中体现着一定的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等特点。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盲目无标准,不能有形式无内涵,要热切关注学生鉴别和欣赏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的精神发展与思维锻炼,要设定以满足学生主体需求的教学目标,要做到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要做到具体章节具体安排。农村高中美术的课程教学目标,要始终围绕提高学生主体的美术素养与技能设定,要将美术教育作为转变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以此实现学生智慧潜能的有效开发,实现学生健全个性的深化培养。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农村高中美术教材的使用,不能太随意,也不能太墨守成规;不能太封闭,也不能太开放,一切都要以课程大纲为基准,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以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为最终目的。在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生活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以生活素材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以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以生活实景尽现学生的美术技能。教师要以教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依据,要仔细钻研教材之间、美术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理顺教材的主要结构,灵活使用教材,把握好教学方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以生活资源和其他各科知识为拓展美术教学和丰富课堂形式的本源,使美术教学更加富有特色和韵味。

四、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以合作探究形式进行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在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相互总结,让学生之间在合作探究形式中展现自身的美术底蕴,让学生之间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切磋、相互勉励、相互递进,以相互促进的合作竞争形式调动学生主体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行多元评价标准

尝试运用全新的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必须示范实行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形式。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全面测评和诊断美术教学中的行为弊端和思想缺陷,以全面的评价类型和评价内容剖析潜在的教学问题和不足,以此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量化和质化,以此获得全新的改进策略,以此实现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新发展。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要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要注重合作探究方式的科学合理,他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与全面,以此推进农村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美育素材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综合知识 综合素养

Research on synthetic culture of PE teachers under new course reformation

WANG Chang-zheng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data, investigation,and logic analysis. It studies and explores synthetic culture of PE teachers under new course reformation by analyzing synthetic knowledge and ability for PE teachers. And it puts forward that PE teachers should extend speciality knowledge ,improve their synthetic knowledge of PE and own culture under new course to adapt to the reformation of PE course reformation , at the same time of mastering basic knowledge of PE and health.

Key words: New course reformation Synthetic knowledge Synthetic culture

一、前言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促进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师的理念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的能力是顺利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全面实施,向体育教师提出了知识、素养方面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传授知识的能力和其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通过培训提高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养,以适应现代教育结构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国内有关新课程的重要文献、理论、研究成果:有体育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

2.逻辑演绎法

在论文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相关学科论,体育专业理论,将相关材料进行了归纳、演绎、比较和推理。

三、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1.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和能力提出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体育教学组织、监控能力和体育教育研究能力。

(1)资源开发能力 体育教师学会使用课程标准,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健康的身体活动的素材,都将成为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开发的对象,体育教师必须提高改造传统运动项目、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扩充体育课程资源能力。使体育课程内容从竞技运动体系走向学生身心健康的身体活动内容体系;从课内、校内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从而丰富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更好的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

(2)教学设计能力 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程序(开始、准备、基本、结束部分),创造性的进行课程设计(情感萌动、进入角色、思想导入、角色推出)。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健康为中心,注重健康价值,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的多学科知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3)体育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 纲要提出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时间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1.体育教师的审美素养

体育教师的审美素养,是指教师将所有的体育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其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审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本身的形象和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等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形体美、行为美,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主动关心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形体美和行为美的典范;教师还应具备心灵美和语言美。这样能给学生树立精神美的楷模,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快乐,进而获得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效果。

2.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美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为核心。任何一项教材都应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教材应使之从运动中发现美,从美中激发运动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1)体育审美教学内容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学内容是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只要是能达成目标的手段都是可取的,这使得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围绕着确定的审美化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设计、制作,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篮球、足球、排球为主教材,其他的为辅助教材,如田径、体操、乒乓球等。

(2)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 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兴趣,要能适宜学生的能力水平,去完成发展并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

(3)教学内容要活化 由于教材内容相对静止,如不善于将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要达到审美化教学则是句空话。要实现教学内容,必须挖掘教材的内涵美,然后组织一些材料加以拓展和延伸,以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

(4)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体育教师应结合美化教学理论,将教学方法艺术化。情景表演法,入情入境的体验、想象、表演可加深认知活动,将认知活动推向创造阶段,实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整体性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即兴表演,如篮球跳投、足球的射门等,让学生在再创造形象中既激发了求知兴趣,又获得内心深处的体验。形象直观法,审美总是从形象的感觉开始的,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如音乐、录像、挂***、模型等)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认知活动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苍白走向多彩,从而极大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强烈美感。情绪感染法,情动才能心动,入情才能入心。在课堂创造一种亲情美,教师体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神情亲切动人,从而渲染起情感化的氛围,让学生沉醉于情的旋律中,产生喜悦和神往的心理态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体育教师实施美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因素、审美情感,运用美育心理活动规律,教学中增加美感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内容上增加健美操、舞蹈、武术、体操等选修教材的比重;教学方法要有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和对美的感受、判断、评价的能力,做到科学的审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1)“以美育体” “以美育体”是指体育教师按照美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广泛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因素,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实现体育与美育的结合,达到“以美育体”的目的。贯彻这一原则时,首先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审美的方式去诱发学生体力的积极发挥,促进学生各项身体机能的协调,使教学活动能在保证学生体质得到很好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其次要求教师按照美的形式去促进学生身体潜能的发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身体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双重建构。

(2)“教师先导” 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的形象和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等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形体美、行为美,要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主动关心学生,进而正确的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形体美和行为美的典范;其次,要求体育教师尽力做到心灵美与语言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从热爱学生出发,以良好的情绪、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公正的评判,给学生树立精神美的楷模,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到运动的快乐。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情感,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美育心理活动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施展“美育”之驾驭功能,牵引着学生渐入佳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于情感美、形体美、艺术美等审美因素中,去尽情享受、挖掘和创造教学艺术之“美”

(3) 美感语言与科学手段 一堂不成功的体育课,往往表现在整个课堂显得枯燥、干巴,没有那种融洽、热烈的气氛。主要原因是缺乏“美”的魅力,教师缺乏能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的感召力。使学生只能死板地听、机械的练,长此以往,学生向往的体育课也就变得无聊了。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除了要有健壮的体魄,较高的业务水平外,还应具备有美感的身体与教学语言,即准确性、简捷性与权威性。有效地运用体育教学语言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运用多媒体手段或者经常让学生看足球赛、篮球赛或放运动会的录像等,也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审美心理的重要手段。

(4) 美的挖掘与美的提炼 鉴赏是一个挖掘和提炼“美”的过程,每一个优美的动作都给人以思维想象的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登山、滑雪、高尔夫球等运动充满了让人心旷神怡、朝气蓬勃的自然美和意境美。就连收视率较低的残运会、棋类也同样蕴含着“美”,只是我们没有很好的提炼、挖掘而已。残疾人运动,他们的运动项目就具有“残缺美”,其次是心灵之美。他们身残志不残,为了体育运动,为了为国争光,他们付出了更高的代价,更多的汗水,也显示了他们顽强的毅力,体会到了这些“美”。棋类体现了智慧与体能的静态美。可见,“美”处处有,只是需要具有良好的审美心理,独具“审美”这个“慧眼”,才能把“美”的触觉伸至生活和艺术中去挖掘。

(5)美的感受与美的创造 在整个审美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去展现美和创造美,也就是要将教材中的动作,通过具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如体验、感受、想象和联想等),结合自己已储存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造出有别于教材而且比教材更生动、更实用、更优美的动作,并将它展现出来。现在提倡的“快乐体育”的教学正是把教材美化、趣味化。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如看篮球赛,只能从视觉、听觉中去触及“美”,如果让学生去打篮球,亲身去感受,而且可以直接培养学生认识、鉴定美、欣赏美的能力,身体也得到了锻炼。那种“美”是用视、听觉所感受不到的,只能用心去感觉。

五、体育教师的英语素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运用双语教学,为学生构建轻松的自然的外语语言环境,往往能把体育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

1.教学语言中夹入“三文治”英语

“三文治”英语就是汉语对话中加入英语单词或短语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教学中的应用如:师生问好时,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表扬学生时说:“Good! Good! Very Good!”等等。这种经常性反复刺激强化了学生日常用语的积累,教师的讲解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运动知识,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英语。

2.以歌促学,以学促动

在学生做准备活动和身体练习时,利用优美的英文歌曲配合练习,学生们随着音乐欢快乐的节奏,边唱边动。学生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记住了英语句子,同时身体各个部分活动开,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举两得,以歌促学,以学促动。

3.游戏中入英语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不失时机地加入英文游戏。例如:在玩游戏时,输了的学生就出来表演一个英文歌曲、短句、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在课堂游戏时表演英语的节目,寓教于乐。

体育课上进行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身体练习的同时,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了实处。让英语走入体育课堂,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提高英语素养。

六、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多媒体网络技术所特有的交互式、可控性等优点使其对体育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同时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网络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这意味着体育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

1.体育教师由教学中的独奏者转变为教学中的伴奏者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教师应成为学生体育学习建议的提供者、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者。体育教师要努力释放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的角色将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2.体育教师由教材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网络拓宽了教学资源,学生渴望知道教材以外的多种信息,如对重大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的了解、对地域性、民族性运动项目的掌握等。体育教师要从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对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和选择,针对学生的体能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设计和组合搭配出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的角色应该由课程教材的传播者转变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3.体育教师由“复合型”人才转变为“综合型”人才

体育教师的综合形象比其他学科教师更突出,社会形象影响更大。网络时代下,体育教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教师除了运动技术、运动能力上有所专长外,还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体育教师不仅只是“复合型”人才,而应成为能够掌握和应用现代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七、总结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目标,向体育教师提出了知识、素养方面的更高要求,这就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传授知识的能力和其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体育教师的品格。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体育综合知识、能力与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美育素材10篇

学习

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安全监管工作计划,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工作计划。二、工作目标通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计划的实施,对监管的重点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检查覆盖面达到100%,事故隐患整改复查率达到100%,重大危险源监控

学习

英语口语学习方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口语学习方法10篇,内容包括英语口语听力学习方法,英语口语提高学习方法。4、找朋友练习对话,这种模式也很值得推荐,最好是去国际论坛,或者找到母语是英语的外国朋友,对话效果显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家庭教育课堂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课堂10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课堂内容,家庭教育课堂第十二期心得。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教育性的,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教学计划、教材,按计划进行教育,所以现今的家庭教育主

学习

公共关系实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关系实务10篇,内容包括公共关系实务的原则,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总结。2.1组建模拟公关小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按照学生自愿的方式自由组建模拟公关小组,学生往往只愿意与自己同寝室或交往紧密的同学组成,容易造成

学习

生物试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试题10篇,内容包括生物题库大全100题,生物中招试题。3、确定实验思路。确定:实验因子是什么?怎样设计对照?等等。4、设计实验步骤。要注意充分利用题目的条件,如果给出了实验的材料及试剂,那么要注意所给的材料与试剂要充分

学习

管理实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实务10篇,内容包括管理必读12篇,管理实务与实战案例。说到财务,首先我们会想到一个词,就是会计。那么在企业当中会计是做什么的?财务又是做什么呢?通俗来讲,会计是记账的,就是负责用数据把企业日常的经营状况准确无误地纪录

学习

圣诞习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圣诞习俗10篇,内容包括圣诞节的习俗故事大全,圣诞节前的风俗习惯。

学习

慰问劳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慰问劳模10篇,内容包括慰问全国劳模的话,劳模慰问简短发言。让我们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的***中央周围,在xx大精神的指引下,万众一心,奋发***强,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

家电营销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家电营销论文,内容包括家电营销论文参考文献,如何解决家电营销困境论文。第一节电力市场的现状在国际电力市场的带动下,我国电力市场的近年来有着较为快速的转变。我国从计划用电转为市场开发,当前又实施了电厂电网分开经营的

学习

爱心小天使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爱心小天使10篇,内容包括爱心小天使内容范文,爱心小天使故事文案。一路上,程平显得心事重重,见了谁都没有理睬,只顾一路小跑,他终于来到了银行储蓄所“爱心工程”捐款处,郑重其事地把钱奉了出去,并一再要求把钱款寄到指定的村子,之

学习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10篇,内容包括记一次有意义的义卖活动作文评语,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107字。广西河池都安县安阳二小四年级:唐炳

学习

我心依然10篇

阅读(30)

终究还是空了一如深秋的枯叶任由飘落(散文网:)就连常青树偶尔也会惆怅几片在这不该的季节我心依然。。。。。。我心依然。。。。。。

学习

师德活动总结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师德活动月总结范文,师德教育活动总结范文。二、集中教育活动过程1、学习、提高阶段。我们采取了单周集中学习、双周分散学习、平时自学的形式,并且要求每人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主要学习了**

学习

灵魂的事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灵魂的事10篇,内容包括真实灵魂美文100篇,关于灵魂经典文章。我想强调的是:自身(身体)是不会错,不会病的,错的、病的总是自我,是自我让自身出了错,犯了病。在此我们碰到了汉语语用上经常会出现的麻烦,汉语的“自我”与“自身”是容

学习

作文素材高中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素材高中10篇,内容包括作文素材高中10篇文章,高中最新作文素材。LucyismyclosefriendwhoIcametoknowinJinglingcountyin1999.sheisateacherofonehighschool.Shegavemeasharpimpression

学习

好素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好素材10篇,内容包括经典素材10篇,精彩的素材100篇。原来一向笃信佛教的“流行天后”王菲已茹素多年,她保持苗条身材的秘诀居然是素食饮食。说起她的素食情结,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她的女儿李嫣。年轻时烟酒不离的王菲,数年前为

学习

历史素材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素材10篇,内容包括10个历史典型素材,历史写作素材大全。一、乡土历史素材在具体应用中的问题1.本地乡土历史资源较为缺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土历史,但不同的地区又有其具体的差异,史料的丰富与否以及历史资源的易得程

学习

作文素材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素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重视作文素材积累论文,作文素材论文。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

学习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内容包括试述儒家文化中的美育思想,儒家美育观与理论素养答案。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

学习

个性素材储备之团结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个性素材储备之团结篇,内容包括个人层面团结的素材,团结素材提纲。Ⅰ名言警句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2.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3.人道以合群为义,以合群而强。――康有为4.最

学习

时事评论作文素材:新华时评让每个人梦想成真托起“中国梦”

阅读(28)

临武三中七年级112班黄湘云起步艰难的历史岁月,历经磨难的历史岁月,道路坎坷的历史岁月,浴血奋战的历史岁月,学了历史的我万分感慨,中国是那么的伟大而又坚强,就让我们来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开创崭新的历史岁月吧!由任人宰割到站

学习

“名人素材”解读与延伸运用之一:苏轼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素材”解读与延伸运用之一:苏轼,内容包括苏轼多维素材解读,苏轼和而不同素材。针对2016年的中考作文素材备考,我们特别策划了由深谙考场作文之道并具有深厚古典文学功底的刘德福老师撰写的“名人素材”系列稿件。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