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0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1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界的影响极大,本文从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出发,探讨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传播以及儿童教育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普及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界多年来研究的重要素材,陶行知的生平活动、教育理念以及人格魅力都对我国教育界有着深刻影响,成为广大教师实践教育价值、彰显教师人格魅力的典范。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的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历程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倾力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建设中,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陶行知的一生中,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教学新理论、新理念以及新方法,特别是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更为世人所知,被现今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借鉴。与此同时,生活教育理论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仅如此,陶行知还一位意志坚定的民主***战士,他将人民教育事业建设与民族民主***运动相结合,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不但在国内的国统区和***区普及,而且跨洋影响到了国外。陶行知一生的成就受到世人的赞扬,***评价他为“一个无保留追随***的***外布尔什维克”,***赞颂他是“万世师表”,***更是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研究及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国人能够真正意识到国内基本状况,以国情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的事业。

二、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则是生活教育理论。起初,生活教育理论是运用于平民、乡村教育中,后来陶行知将其发展成系统化的教育理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逐渐融入了新元素,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重要教学理论。针对传统教育中老师死讲,学生死学的现状,他倡导老师教学方式的确立应该依据学生学习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要联系老师的教学方式,要高效化的将“教法、学法以及做法”结合起来。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件事时,学生应该依据怎样做好这件事的方法就做到怎样的学习,老师需要根据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就做到如何教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教和学作为主体,这一事例清晰说明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两两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老师制定教学方法的前提与基础。与此同时,陶行知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需要依据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特点展开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普及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毕生愿望就是将中国教育普及化,实现全民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全民化的教育学习,才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在陶行知的教育事业生涯中,他起初发展的平民教育,接着又投身于乡村教育建设中,后来则着重发展大众教育,也许或有人对此不理解,为何他不执著于一种教育发展,总是花样百出的发展各式教育,但是事实上,这正是陶行知所追求的,因为他想普及教育思想,实现全民化学习,从而民族教育得到发展。他不畏艰难险阻,将自己一生默默奉献给了中国的普及教育事业。从1931年至1935年,历时五年间,陶行知开始了普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提倡要将文化思想和科学知识全面普及给人民大众,要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有所学识。对于普及教育的教学方式,陶行知提倡到首先要在城市和农村同步执行,儿童教育要与成人教育相衔接;其次需联系劳苦大众的实际生活,设立乡村教学点,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也能学到知识;再次要建立起相关教育类的法律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普及教育,对于阻碍他人学习的组织或个人,需根据法律规章严格处理;与此同时,还需加强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以及争取民族***与***三者之间的联系,确保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最后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给予中国教育发展的资金保障,并且要加强对人口的控制,推动普及教育的发展。

教育发展是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体制也随之不断更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存有许多有益性、主张性以及价值性的思想理念和见解,为我国的现代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和知识指导的基础。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极具缺陷性,学校教育一味的重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偏离,尤其是脱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与此同时,学校教育还注重科学发展而忽略人学发展,严重缺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意识,所以改变这一现状刻不容缓,国内要加强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重要的理论指导,联系实际情况,健全并完善我国的现代教育体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陈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甘肃科.2009(03)

[3]翁冰心.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课改的启示[J].福建陶研.2008(03)

【作者简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2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墨家思想 对比分析 渊源关系

谈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大家往往会想起孔子、王阳明、杜威等人对他的影响。其实,陶行知在他的著作中,还多次提到墨子,并且十分推崇“墨辩”。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墨家思想的痕迹。因此,我们推断墨家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源流之一。本文对墨家思想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旨在说明两者的渊源关系。

一、“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与儒家并立的显学。他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反对儒家靡费民财,讲求繁琐的礼,就背弃了孔子所宗的“周道”而用“夏***”。墨家弟子分布广泛,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当时墨者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平时一律短衣草鞋,“以自苦为极”。他们平时从事生产劳动与发明,战时作战十分勇敢,“赴火蹈刃,亡不旋踵”。孟子虽然反对他的思想,但不得不承认他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精神,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典范。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来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就刻苦兴学的精神而言,他与墨子是一脉相承的。在晓庄师范艰苦创业时期,陶行知为乡村教师题写下一副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副对联既阐明了乡村教师对人民负有的光荣责任,又歌颂了乡村教师在低劣的环境里,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和不求索取的崇高品质。陶行知本人说到做到,躬行实践。他脱下西装,穿上布衣,头戴瓜皮帽,不怕风吹雨淋,和师生一起耕田种菜,一起建设学校,虽然与“牛大哥同铺”,却“一闻牛粪诗百篇”。为了表示与农民同甘共苦的决心,他把***、夫人和孩子也接来农村,盖了几间茅屋,取名“五柳村”。陶行知在实践中碰到的困难、辛劳与苦楚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以难为乐,以贫为乐,以苦为乐,百折不挠地去战胜它。这种献身精神贯穿陶行知的一生,也渗透在他的全部教育思想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唯有从这一高度来学习才能得其精髓。

二、“爱满天下”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学说。儒家主张“爱有等差,施由亲始”,而墨子提出“兼爱”,主张没有差别地爱。墨子同情庶民因战争而遭受的损失和痛苦,提出反对侵略战争的“非攻”主张。他认为战争皆起源于不相爱的缘故,要彻底消灭战争,只有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兼以易别”。但是在阶段社会里,“兼爱”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思想根源于墨子的“兼爱”学说,但又高于墨子的思想,两者不完全相同。墨子的兼爱学说,是在承认人们有贫富贵贱等级差别的前提下提出来,并不试***消灭这些差别。而陶行知的博爱精神则充满了阶级性和斗争性。他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陶行知甘愿抛弃高官厚禄和城市的舒适生活,立志到农村去与农民同甘共苦。对于***派则是憎恨无比,就连夫妇亲临晓庄参观也不屑一顾。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遭到***派的恐吓、利诱、通缉以至暗杀的威胁,最后是在随时准备“迎接第三***”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志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志称赞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的***外布尔什维克”。

三、以教人为己任

在教学态度上,墨子认为“不强说人,人莫知之”。他反对儒家所主张的“君子若钟,击之则鸣,弗击不鸣”,认为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本着“为义”的精神进行“劝教”、“说教”而不能“怠倦”,不独要有问必答,并须“不叩必鸣”。孔子教人是“来者不拒”,墨子则进一步主张对来学的人固然要教,对不来学的人还可自己去教,送教上门。

陶行知继承了墨子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积极态度,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的“大事”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他把教育作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制定了普及教育,改造中国的伟大计划。他说:“我们已经下定决心来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要把乡村学校办成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使乡村教师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使乡村的农民都受到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成为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的新生活的主人。陶行知在他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都在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伟大计划而呕心沥血、顽强奋斗。

四、关于知识的来源

墨子在认识论方面,具有唯物主义因素。他把知识构成的来源,分为三种类型。他在《经上》中说:“知:闻、说、亲。”闻知是别人传授进来的;说知是自己推想出来的;亲知是自己经验出来的。又说:“名实合,为。”是说名实相合而成为行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墨子不同意孔子“述而不作”的保守思想,主张“述”而且“作”。

陶行知在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观点。他完全赞同墨子关于知识分类的主张,说:“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的来源,并不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和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他把直接知识的间接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关系,生动地比喻为“接知”如“接枝”,一切间接知识(闻知)与理性知识(说知)都是扎根于亲知中。陶行知反对单纯劳心,认为它不能算作“做”。只有“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陶行知十分重视这一发现,他认为“劳力上劳心是真的一元论”、“是一切发明之母”。这样,陶行知就赋予“做”以新的涵义,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五、重视生产知识和应用技术

孔子使用的教材是经他整理加工过的“诗、书、礼、易、春秋”,他轻视体力劳动,不重视生产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传授,斥骂询问学种田、学种菜的樊迟为“小人”。而墨子则是劳动实践家,他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初步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他主张的教育目的是要对“农与工肆之人”授以实用的知识技能,在分工合作的原则下“各从事其所能”,培养成“为义的兼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为了实现“为义”的理想,对弟子所用的教材,很重视与生产有关的实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墨子试***通过“上说下教”的方法改善劳动者、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重视生产知识和应用技术,使墨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独具光彩。

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也明显具有墨家这方面的特色。一九二七年三月,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举行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之一是开荒。劳动完毕,陶行知兴奋地对他们说:“今天的考试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你们的劳动成绩很好,足足可以打上一百分。”后来,他把自己动手建成的圆形大礼堂命名为“犁宫”,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向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他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中,把文牍、会计、庶务、烹饪、缮写、招待和洒扫整理列为分任院务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从乡村生活内容的实际出发的,所以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就能够成为农村需要的比较全面的教师。陶行知是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魄力将学生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他使得直接经验进入学校课程,获得正式地位,与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分庭抗礼。在陶行知的实验学校中,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开创和形成了教育史上能够与传统的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科课程相对立、相抗衡的活动课程体系。在今天世界范围的课程实践中,各种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已经成为现代课程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现代课程的主流。

六、从创造实践到创造理论

墨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明创造。他与当时很负盛名的公输班(鲁班)齐名,擅长制造生产工具和守城器械(据《鲁问》记载,公输班在楚国九设攻城机械,墨子九次挫败他的进攻,公输班技穷智竭,投械认负)。墨子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在***事器械设计上,他发明了木鸢、赣车、连弩车、籍车、听瓮、云梯、悬门等攻守器械;尤其难得的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倒影的原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至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取得了使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初成果。《墨经》中具有比较丰富的科技知识内容,涉及力学、光学、几何学、***事学、逻辑学等方面,被誉为中国的《几何原本》(古希腊欧几里得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

陶行知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创造性,并逐步把创造实践上升为创造理论,成为我国创造教育的开辟者。他说:“今日教育家必须具备两种要素:一是‘敢控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他认为:“生活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向创造之路迈进的人,“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发一条生路”。他在批判了那些视创造为畏途的观点之后大声疾呼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他还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理论,同我们今天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是完全一致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其中的墨学因素,是他对墨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今天,我们遵循同志关于“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展的进步精神”的指示,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墨家渊源,就是要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科学体系来,更好地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主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3][清]孙诒让.墨子闲诂.中华书局,200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3

    1、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 “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 最有效力的法子。”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 的法予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 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生物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 强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 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我们的做法是:

    (1)以身示范,严格操作,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教人求真,学 做真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就是要亲自“做 ”。不仅要求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的“做”是示范, 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例如,显 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放、对光和观察三个环节,共有十几个具体步骤,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我 们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操作要领 ,进行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取放”这一步,就是由教师先示范讲解正确的取放方法,然后让学 生按教师的要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桌的适当位置上),在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 按“取放—对光—观察”的顺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强化训练,加强记忆,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完成 教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实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是否规范、准确。所以,在实验中我们还 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让学生规范地、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每一 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教师的示范也力求做到规范,做好学生的表率。实验中还注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 实验的结果,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不弄虚作假,不说假话;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也做到客 观、科学、实事求是。

    总之,以身示范,严格操作,坚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 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了实处, 深化了素质教育。

    (2)坚持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通过“劳力上劳心”,获得真知。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 书》一文中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 )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验、观察,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验 、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够“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在指 导学生实验和观察的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科 学的结论。例如,在“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第一个演示实验,教师不 仅亲自做,还提前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在布置实验时,还给学生明确一些要求,如瓶子一定要清洁,两个瓶 子中种子的数量要相等以及瓶口不能漏气等。课堂上,教师边演示实验,边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边问学生 :为什么燃烧的火柴放进甲瓶中不会熄灭而放入乙瓶中会立刻熄灭呢?(学生答:因甲瓶中氧气充足,而乙瓶 中缺乏氧气)乙瓶中的氧气都到哪里去了呢?(学生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由此可见,这个实验说明了什 么呢?(学生答:说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要吸收空气中的氧)紧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回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 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充足的空气的道理。坚 持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通过“劳力上劳心”,就使学生切实地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 ,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真理。学生通过:“劳力上劳心”获得了真知,学 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更高了,兴趣更浓了,主动性更强了。

    (3)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进一步实现“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 物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生活,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做去学去创造,去增长知识和才干 。有位名叫何雷的同学,在课外活动中经过长时间对植物叶序的观察,有了新的发现,他发现叶序除了互生、 对生、轮生外还有簇生,并发现叶序有混生现象,银杏的新老枝有不同的叶序,于是写出了《叶序的再认识》 的小论文,这篇小论文不仅发表在学校的《新风》报上,还荣获了首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小论文评选优秀奖。 还有一位名叫黄河的同学,长期坚持制作琥珀标本,取得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写出了《制作琥珀标本》的小论 文,《成都晚报》“苗地”栏目组还专门编发了这篇文章。我们还带领学生去参观考察距学校10km外的成都植 物园、动物园,并且坚持结伴而行,步行而归,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扩了眼界,还锻炼了意志,增进了 团结和友爱。有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不认识水稻、小麦、油菜等。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 常见的大田作物,还了解到了它们的生长过程、管理程序,明确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 知道,传统教育是教育与生活分离,劳力与劳心分家,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则强 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定书不可尽信,书不可尽言,问题要在生活里发现、研究和解决,大力提倡“生活即 教育”“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而课外活动,正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实现“教学 做合一”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使学生在人生里程 中又向做“真人”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2.实行“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互教互学

    在教学中,我们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 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 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 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 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 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 。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这就是后来陶行知 提出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受陶行知这 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们在讲授某些内容时,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 ,上台讲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讲台上,学生态度认真,板书工整,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楚、准确, 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被抽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窘态。记得有一位名叫周敏的女同学,她 讲《啄木鸟》时,声音清脆,略带童声,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得声情并茂,非常感人。刚一讲完,教室里就 响起了整齐而又响亮的掌声,也令前来听课的教师惊叹不已。后来,我校的《新风》报还刊登了她的这篇讲稿 。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撰写讲稿,精心备课,然后上台讲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 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读一段课文,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更全面,学生的记忆 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为教而学” ,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陶行知说:“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播真理的义务。”要“即知即传,自觉觉人”,又仅自己知道了,还 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觉悟了,还要去觉悟他人。因此,把讲台让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讲课,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让学生把在课外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拿到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以达 到传播生物科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开展的“课前5分钟生 物知识大放送”。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小先生”在台上讲解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台下认真听、认 真记,而后给予中肯的评点,及时表扬,纠正错误,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到更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当学 生,也当先生”,教师“即当先生,也当学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还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 奇之感,而且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 动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4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生命力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反思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陶行知(1891---1946),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实践家。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回国后,即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从20世纪20年代始,他抱着救国救民之心,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他是当今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J.杜威(1859---1952)是美国19世纪末20 世纪初最伟大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当时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大工业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劳动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适应生产大变动的多方面的才能。然而,当时美国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是承袭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学校传统,形式主义的,呆板的教育占统治地位,杜威的实用主义即在此种背景中产生。

杜威的教育思想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张“教育即生活”,反对传统的“课堂中心”。①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宣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他主张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搬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小社会”。(2)主张“学生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杜威说:“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他说:“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场***,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3)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学生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感受新知。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的知识 。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1919年和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杜威来华访问和讲学,在他的学生如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人的大力宣传下,极大的推动了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进而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热潮,陶行知便是其中的一员。然而,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实践,陶行知深感处处碰壁,进而觉悟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要有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理论;同时,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他认识到不应该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应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还将自己的名字“陶知行”改成“陶行知”,以字示志,也表明自己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翻版,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一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教育观,“社会即学校”是领域论,“教学做合一”则是方***、是核心。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又指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以前有人说,礼(即行为习惯)是养成的,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②

陶行知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即学校”并不是把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等同起来, 而是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培养对象服务于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陶行知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反对派的“学校消亡论”等责难。其实这一观点是承“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要办大众教育。实际上陶行知并没有把无边的社会当学校。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哪一个不是有目的,有制度,有教材,有校舍。③“社会即学校”阐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机械的形式。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一提法实际上就是注重实践。他在办学中一向主张学校既不能培养“人上人”的剥削者,又不能培养“人下人”的奴隶,而只能培养“人中人”,使每个人受到教育后,都能“做工、求知、管***治”,做国家的主人。因此,陶行知在办教育中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在他创办的一系列学校里,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④。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以“做”为中心,“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实学。”倡导学用结合的又一例证是,晓庄学校***书馆的名字叫“书呆子莫来馆”。陶校长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陶行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陶行知与杜威都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去研究教育现象的,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却包含着迥然不同的内容,陶行知曾经郑重声明道:我的生活教育是真的,杜威的生活教育是假的,“拿生活教育来说……可发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主张‘教育即生活’;另一种主张是‘生活既教育’。我……把生活教育的特质指出来;……使大家知道把假的生活教育和真的生活教育分别出来。”杜威宣称,他讲的教育是“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的教育”,认为“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是“有联系的”他的“新教育哲学信奉某种经验的实验的哲学”,他的“进步教育……急迫的需要……一种以经验哲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会的改造”,“办学校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能彻底的改造社会。”⑤他特别赞赏***区文化教育工作联系群众的六个字:自愿、需要、可能。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他撰写了《创造教育》和《全民教育》,把生活教育引向一个更新的阶段。

陶行知认为办教育首先由培养师资做起,进而重视教育行***干部。他曾经指出地方***权领导干部的重要性,说“培养两千位好县长,中国乡村教育,不,中国的建设,可算是干成了一大半了。”

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观是:教育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的发展,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在这种科学的思想知道下,必然为当时的抗击日本侵略、民族***服务。陶行知为***,为抗日而奔走呼号,引起了******派的仇视。1930年4月7日,***密令停办晓庄学校,强加陶行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的罪名,下令通缉之。陶行知不得不东渡日本暂时离开中国。不久后又回到中国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

令人惊叹的是,命运同陶行知开了一个玩笑。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在他谢世后不久,中国人民还沉浸在被***的欢庆日子里,他却被批判了,而且一批就是28年之久,直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昭雪。既说明了历史轨迹的曲折,又说明人类文明先进思想的光辉,是乌云遮不住的。陶行知的人格永存、陶行知的思想、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璐《一个人与一个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现代意义》山东教育7、8期。

(2)《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陶行知论习惯》。

(3)王晖 大庆专科学校学报《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5

时代的今天迫切呼唤人才,然而所谓人才并不意味着有才即称之为人才,才能从来都是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更不容忽视的另一标准是德育。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因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就面临着为社会培养圣人,培养君子的重任。那么作为教师究竟怎样培育学生呢?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那么教学生学什么呢?陶行知进一步说明,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也就是说教育的任务是树人,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主要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行合一,二是生活德育。在陶行知眼里,德育的本质和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真善美人格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应该首先树立崇高的师德,重视自我教育,加强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王夫之曾说过,身教重于言传。因而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信仰心,即认可教育事业;二是责任心,即对自身的教育事业负责;三是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共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四是要有开辟精神,即是破除门户偏见;五是实验精神,即是学会开拓进取。从这五点要求中,不难发现其本意,那就是求真、求善、求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一个具有真善美合一的健全人格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培育出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学生。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积极调整师资队伍,严格教师选拔制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学生应该更侧重于其道德的塑造,教学生做人比教学生做学问更重要,当然明白做人道理了还不算,还要鼓励学生去亲身行动,去实践。陶行知先生很重视道德与行动的统一性,他说:“修身伦理一类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在行与知的关系上,现有行的勇气,后有知的收获。”应试教育体质下,培育了一大批标准化高材生,他们能写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写起文章来慷慨激昂,振振有词。然而学术背景的繁盛背后,我们不能漠视其情感的荒芜,道德的匮乏;高智商、高学历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其低情商、低动手能力的现状。师生同心同德,素质教育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二、教学方法创造之活的追求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由行动而发生思想,再由思想而产生新的价值,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所描述的创造产生的过程。陶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在幼儿教育上充分运用了创造教育思想,针对儿童的创造力提出了六大***,即“***小孩子的头脑,***小孩子的双手,***小孩子的嘴,***小孩子的空间,***儿童的时间。”这六大***的核心所在就是“活”字,让小孩子成为一个“活”的人。我们不妨将陶先生这种创造教育思想运用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改变以往的“老师大讲特讲,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固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用“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全身感官系统,用创造教育思想来点燃学生的求知的渴望,点亮学生的思维灵光。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首先着手点是教师自身创造思想的开发。“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而陶先生所认可的一流教育家应当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强调的正是教育者的创新精神,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则强调教育者的开辟精神。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自身培养出一股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活”用在学生身上。我国教育家季羡林也曾说过:真正优秀的学生,不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由优秀的教师熏陶出来的,只有一流的老师才能熏陶一流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博览群书的同时,积极投身实践,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贯通思想,开阔眼界。其次,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运用创造教育改进教学方法,自然不能脱离生活实践。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融入生活呢?一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观察生活。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有条件的学校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音乐、***片等方式,依照课文文本创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系统。***学生思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是积极引导实践,使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也就是说,***学生的双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如说,书上有关于某人的肖像描写,那么能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出呢?不同画像之间细节的对比,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不同的用词效果呢?再或者让学生能不能试着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呢?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条馆训很能启发我们的思维:我只是听,就会很快忘记;我看到了,就会记住;我亲自体验过,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亲自动手做了,才真正学到了知识。因此,与其让学生听乏味的演讲不如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做笔记,自己写感想,提倡学生自主研发性学习。三是还原生活本身,感悟生活。语文教学,再怎么精心装点课件,最基本的着眼点还是生活运用,它需要有一个阶梯,通向能使学生课外听、说、读、写的神秘殿堂。语文教材和教师的任务,只能是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三、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6

关键词:生活教育;六大***;美术活动;运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的一种体验表达活动,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属于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其良好个性、发展生活学习中的观察力、想象力、执行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有效的美术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六大***”等教育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结合教育实践,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灵活、巧妙地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从而提升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将美术教育融入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关注和兴趣

陶行知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新《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该结合生活、将课程生活化的观点。由此可见,幼儿园美术教育应回归幼儿生活。

1.1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要适合幼儿,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幼儿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在选择、创设美术活动内容时,尽可能多地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且贴近幼儿生活、能将幼儿带入体验情境,这样他们创作的灵感和行动的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并通过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兴趣点,个性化的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积极创作,从而达到计划活动时的理想成效。

1.2提供生活化的美术材料

艺术源于生活,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家庭中的生活用品、废弃物品等,将这些物品进行重新设计和利用,就可以直接用于美术教育。如我们可以用树叶进行树叶拼贴画、用废旧瓶子制作小汽车、用稻草制作草编娃娃等等。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幼儿身边的各种美术教育资源和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3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环境熏陶,我们应为幼儿设计和提供生活化的环境,从而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的形式,使幼儿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如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我们一方面可以运用实物、***片的收集和展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幼儿建立体验感强、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学场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进步、自然而然的主动学习。

1.4带领幼儿走进生活

美术不仅是与家庭生活的联系,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联系。幼儿创作的基础主要就是生活经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充分的带到创造中,就为创作作品的个性化建立了基础。因此,我们应多带领幼儿出去,让他们亲自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寻找、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如看看多变的天空、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捡捡树叶、闻闻小花,观察小动物等等。

2教、学、做合一,引领幼儿个性化发展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美术活动应该将重心建立在生活上,让幼儿加强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从而提高幼儿生活实践的能力。如在小班美术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中,先出示了许多不同造型的小包***片,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了解小包的主要特点。接着,我一边仔细的讲解、一边亲自展示制作小包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在做中教。然后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的时候,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设计出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小包。幼儿们先是思考,然后一边做、一边想,这就是一个即有思想又有行动的做中学的过程。做到这样的教、学、做合一,在最后作品展示时,就能呈现出许多非常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小包。

3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各自的能力每个幼儿都是***的个体,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不同能力水平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差异教学,使每个幼儿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材料投放上,要提供相应层次水平的操作材料,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在指导方式和要求上,也应不同,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4“六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7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美术教育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陶行知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于美国,归国后的陶行知先生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虽然几经易职,但是先生对教育的情怀始终不变。陶行知先生选择教育事业为自己一生所奋斗的目标,是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面对西方列强的瓜分,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懦弱、贫穷和落后,民不聊生的情况随处可见;另一个方面,陶行知先生在留学时期受到了美国先进教育思想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认识到中国教育刻板落后的一面。正是这种环境,促使陶行知将目光转向了教育。为创造而教,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创造教育的开创者,同时,创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众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精华所在,他崇尚创造精神,倡导人民培养创造意识。

陶行知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大力倡导创造教育,在这一领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然而,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留学回国任教时期。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919 年――1926 年)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萌芽时期的观点主要是有这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教育与教育的关系。他认为,创造发明是教育的发展动力,是新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是创造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陶行知很早就主张教师应敢于创造发明,要有开拓创新精神。

二、发展形成期(1927 年――1938 年)

陶行知在这一时期逐步提出了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并通过实践来试验自己的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晓庄学校创造教育的实施,侧重于自然的训练,先是手脑并用,进而发展到“科学下嫁”,广泛开展小发明活动,这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三、成熟期(1939 年――1946 年)

陶行知认为创造力无处不在,无时不见,无人不有。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提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在《创造的宣言》中指出,“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人……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到“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着创造力。”“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在陶行知看来,创造能力先天存在于人的身上,而不是说通过教育可以后天赋予人以创造力,教育,就是目的而言,应是立足于使人身上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出来。如是,我们便可以明确创造教育的涵义。创造教育,应是一种教育方式,他本身无所谓创造什么,而是在人自身的基础之上,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培养加强发挥人身上已存的创造力,使其得以成长。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 “要***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儿童的头脑,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出来,使他们能想;***儿童的双手,让小孩子有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干;***儿童的眼晴,使他们能看; ***儿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他们能说; ***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大社会中去……”。

传统的美术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画什么和怎么画都是教师规定,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我们就应该转变以往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想不想”是幼儿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教师要为幼儿大胆地想,富有个性地表现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在平时课内外的美术教学中,要以此为目标进行积极尝试与探索。

1、***孩子的头脑,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想”

绘画是幼儿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幼儿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欣赏幼儿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氛围,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

2、***孩子的双手,支持他们“富有个性地表现”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的,幼儿美术创作受思维的符号性和自我中心性影响,往往凭直觉表象而进行,因此,具体美术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十分必要。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希望保育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可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

3、***孩子的嘴,提高他们自我表达的能力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我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给幼儿问的自由,让幼儿从问题的解答中,增进有关美术的知识;给孩子讲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孩子的作品,引导孩子继续创造,积极引导幼儿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自评和互评中提高审美能力。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增强创作的自信。总之,教师要给幼儿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

4、***孩子的空间,体验他们美术创作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生活经验是幼儿园进行美术创造的源泉,幼儿进行美术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教学以外的时间,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特别是让幼儿积极地去参与游戏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从而使幼儿受到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直观形象的教育。

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各种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具有个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美术教师神圣而艰巨的职责。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实践的过程。在民国时期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陶行知吸收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有关创造教育的思想,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这些思想都构成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我们也要看到,陶行知虽然“拿来”他人的思想,但不会抄袭他人思想,而是在自己亲身实践的基础之上,借助自己认识的进步,发展和改造他人的思想,使之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这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最有特色的地方,也是他的这一思想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有极高价值的原因所在。(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 王文岭,徐志辉编.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4] 杨素琴,谢循康.创新教育―学校内涵发展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8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师范教育;教学做合一;真人

陶行知是我国二十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即由此形成的“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非常丰富,本文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一、极端重视师范教育

陶行知先生从国外留学回来首先进入的就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更亲自创办了晓庄师范,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对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他立志“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造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陶行知先生深深地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了解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立志救国救民,改造中国,使国家强盛起来。如何实现这个宏大愿望呢?他深知就要靠大量的新国民及建设人才,而人才培养离不开学校和教师,而教师的培养当然就离不开师范教育。因此他说:“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重视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决策,是我们***和国家一贯的教育发展战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靠高水平的师范教育来培养和培训。只有办好师范教育,才能形成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二是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迫切需要师范教育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优秀的人民教师,去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公民。三是迎接挑战,参与国际竞争,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从我国现阶段支撑庞大人口数量的基础教育的实际,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均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其作用不容忽视,也不可替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大量合格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前提条件。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2856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已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6.5%。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功劳。正如袁贵仁部长在《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所指出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师范兴,教师兴,才能教育兴,国家兴。”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更应该看到不足。我国的师范教育还存在投入不足、布局不够合理、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师范教育发展的路还很长,今后还必须在模式开放化、职业专业化、培训一体化、课程综合化等方面下大力气。

二、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得益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等理念的启发,也是对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919年2月24日陶行知先生发表著名的《教学合一》一文,精辟地论述了“教学合一”的思想。他说:“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生卖不尽的。”随着教育探索的进一步深入,陶先生感到“教学合一”尚未触及传统教育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弊端,即“学校专重书本,讲书便成为教,读书便成为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故而在生活教育的实践中又把“做”引入到教和学当中来。于是他进一步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教”与“学”侧重理论,即理论教学和理论学习;“做”侧重实践,即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做”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强调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知识的应用。陶行知先生还在学校实践这一理念,老师学生自己动手盖房,还自己动手烧饭烧菜等。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进了师生的平等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自觉不自觉地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因而是辩证唯物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对于当今深化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毋庸置疑,我国当前的师范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不少不科学现象。比如:过多注重书本教学,很少走出书斋去与社会实践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只停留在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堂听讲这一层面上,有的甚至延续“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

事实上,古今中外提倡实践教学的不乏其人,关键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教育方针就一直坚持“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我国师范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我们的教育长期存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甚至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信条,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最大误区。中国***领导的教育事业,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这种不科学教育方式和方法,倡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是,在***期间,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曾经出现过过分强调实践教育的情况,如以“开门办学”之名行***治挂帅之实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甚至影响了一代人才的培养。如果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这一时期虽然十分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此时的“做”实际上与“教”与“学”是不相协调的,也是脱节的,所以是不科学的。进入新世纪,我们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师范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影响的是整个下一代人。必须高度重视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即教师这一环节,再通过这些教师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培养千千万万个新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因此,在师范教育中适当增加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分量,并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是今后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所取的方向。

三、以培养“真人”为师范教育目标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名言道出了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的真谛。“真人”与“求真”是分不开的,归结到一点,就是一个“真”字。如何求真呢,在他看来,就是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1941年,他在给育才学校副校长马侣贤写信说道:“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把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一日。”在陶行知看来,“真人”决不是人上人,而是人中人。他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文中说道,育才学校“不是培养他们做人上人。有人误会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这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们都是从老百姓中来的,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从这里可以看出,“真人”也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的人。此外,“真人”也是一个“完整的人”。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邀在南开中学做了一场题为《学做一个人》的演讲,他说:“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的思想,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的职业。”而且,“真人”还是一个善于创造的人。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创造主未完成的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他进而提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

陶行知提倡学做“真人”的思想,实际就是从德育层面阐发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即教育要培养“智仁勇”、“真善美”协调发展的人才。因此,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师范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加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等因素的交互影响,青少年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强力冲击。有的同学理想信念迷失,对前途缺乏信心,导致学业荒废,无法胜任一个人民教师的重任;有的同学信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实用主义信条,以所谓“富二代”、“官二代”自居,不思进取,荒废着自己的青春;还有的在学校不认真学习,而是把时间耽误在其他邪门歪道上;更有的学生道德法纪观念淡漠,沉溺于网络,甚至有的堕入黄赌毒的深渊…… 所有这些现象表明了当今青少年思想领域里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从而凸显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的思想正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另外一个参照,因为他符合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对师范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自己必须做到的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是一个“四有”新人,也就是一个“真人”。

参考文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9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影响着音乐教育。教师应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音乐教学实践,让幼儿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

一、渗透舒适音乐陶冶幼儿性情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艺术,艺术寓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去陶冶幼儿的性情,善于利用音乐让幼儿体验生活的情趣,让音乐走进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学会倾听、鼓励幼儿表达,培养幼儿的自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是最能打动人的,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音乐能够触动幼儿心中最柔软的那根情感之弦,唤醒人类心底最最美好的情感,让音乐在幼儿的心中播下最美的种子。

如果在美丽的清晨,小孩一进幼儿园,就能走进一个有音乐的环境,处处有轻声舒缓的音乐。玩积木时,有美妙的钢琴曲伴奏;娃娃家时,有灵动的儿童歌曲陪伴;连起床、分餐都有不同性质的音乐相伴。包括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如搬椅子、坐半圆、排队做操等,都是用固定的音乐去引领,久而久之,幼儿的生活充满着音乐,他们的倾听兴趣也就会慢慢提高。

二、挖掘多样音乐释放快乐情绪

音乐能烘托环境氛围、培养美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还能调节心理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教师应挖掘不同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如《幸福年》是热烈奔放、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舒缓优美,旋律细腻等;《红绸舞》将喜庆、爽快、俏美的东北秧歌同豪放、粗犷的陕北秧歌有机结合,互存互补,形成了新时期舞台秧歌热烈、舒畅、明快的特色,极富感染力;一些经典的乐曲却如水柔情,如梦迷离,也是优美动人的风景画。教师要区别不同的音乐情绪上的细微差异,让幼儿释放心中的快乐情绪。如唢呐《抬花轿》,教师可以让幼儿说出音乐中高兴的感觉,并让幼儿去表现出高兴的情绪。经过这样的熏陶,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三、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创造欲望

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观点与主张,可以指导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该科学地调动幼儿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乐,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1.听觉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幼儿服务的,可他们长大了都是听音乐的人。”可见,听觉对于幼儿园的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学会倾听是理解音乐的基础。由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应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以此来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能力,提高幼儿通过生活中的音乐发挥想象。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10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学

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义务小学教育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对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所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使用及积累语文知识了解社会文化等,在对孩子实施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挖掘、培养及发展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①。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六大***”的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2]。

一、应该***孩子们的头脑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旧中国时期,“儿童的创造力被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出来”。②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依然阻碍着孩子创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就应该打破、丢弃以往孩子应以教师或者是知识至上的思想观念,应该对孩子实施科学和正确的指导,避免让孩子走进对知识、思想、事件曲解与幻想的误区[3]。

二、应该***孩子们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过,在旧时期的社会中,我们中国对于教育孩子一直是要求孩子们不许动手。其实,所有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非常渴望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办法,特别是需要通过运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体验这个对他们具有巨大魔力的有趣世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充分地满足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应该适当地激励和支持小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和操作,结合实施具体的行为操作更进一步感悟语文教材中所提供的相关知识。

三、应该***孩子们的眼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以往传统的学校教育给孩子们强加了一副有色的眼镜,让孩子们和实际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脱离③。也就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一来,就造就出了许多对社会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缺乏社会竞争力的“小书呆子”。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全面地***孩子们的眼睛,使孩子们通过运用他们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去认识、去探索,从而促进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起到启发孩子思维、养成判断能力及鉴赏能力的作用,同时,这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前提和基础[4]。

四、应该***孩子们的嘴巴

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让孩子们的嘴巴得到***,对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全面地***小学生的嘴巴,引导小学生敢问、善问及乐问[5]。对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应该给予激励和表扬,就算孩子提出来的有关问题没有一点儿实际意义,语文教师也应该做到循循善诱,促使孩子思维活跃。

五、应该***孩子们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以往的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就是一种鸟笼式的课堂教育方式,这样的学校课堂教育模式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巨大的制约④。他曾经大声疾呼,一定要***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感受、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和绿水等。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空间,让自然界和社会变为孩子们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创造源泉。

六、应该***孩子们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我国小学受功利目的的不良影响,致使孩子们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熏陶及人类文明的感化。陶行知先生说过,反对过分提倡考试制度,认为创造性的儿童教育,首先就应该为孩子们争取时间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时间,教师不应该安排过多的课后作业,应该让孩子们拥有自由的时间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探索、发扬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6]。

七、结束语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永恒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一个小学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的非常重要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的教育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注释:

①刘紫亚.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成功・教育,2012(11):122.

②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③饶杰腾.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启示――兼及“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J].教育艺术,2012(8):39.

④傅德.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贯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J].考试周刊,2012(65):88.

参考文献:

[1]饶杰腾.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启示――兼及“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J].教育艺术,2012(8).

[2]韩冰清.论“六大***”及其实施――陶行知“六大***”思想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5).

[4]罗惠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0篇

学习

消防宣传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宣传月10篇,内容包括消防宣传月通知范本,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15篇。三、组织领导。市上成立以市***府副市长胡光明任组长,市***府副秘书长康际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永平、市公安局副局长王瑞胜任副组长,市工会、广电、安

学习

好大一棵树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好大一棵树10篇,内容包括好大一棵树相关的文案,好大一棵树唱歌。九岁那年,我被接到无锡。高楼大厦代替了茅草房。被剪的参差有序的灌木丛代替了奶奶的树。繁重的学习使我淡忘了儿时与奶奶快乐的时光,也淡化了我对奶奶的思念。

学习

先发制人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先发制人10篇,内容包括先发制人的经典故事,先发制人有哪些典故。首先,英足总早在司法诉讼开始前就展开了调查,只是因为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为避免妨碍法律公正而暂停调查,7月法庭审理结束后重启调查,这是案件拖了11个月的主要原

学习

论文格式要求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格式要求10篇,内容包括论文正确引用格式,论文排版格式要求。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

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书山有路勤为径10篇,内容包括书山有路勤为径硬笔,书山有路勤为径颜体。他不懂外文,就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将英、法、美、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着翻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

学习

国庆素材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素材10篇,内容包括国庆素材完整版,国庆模板素材。这时才回家。诶!回家上网时候碰到了朋友,我说我心情不好,后来我把妈妈过生日的是告诉了她,说,我没帮妈妈过生日没过总会感到些落寞。我想是吧,不过今天也蛮开心的10月3日,妈妈

学习

生命之树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之树10篇,内容包括生命之树造景,阿里生命之树。我乘坐着飞行沙发火速地赶往地球,来到了生命之树的身旁,眼前的景象真令人惨不忍睹,生命之树的枝叶不断地飘落,然后便迅速变黄,原来坚韧的树皮也变得粗糙无比,出现一道道撕裂的痕

学习

数字贸易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贸易论文,内容包括关于数字贸易论文,数字贸易论文案例分析。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文化的兴盛,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已经表明世界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都在蓬勃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同时又

学习

主体思想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主体思想10篇,内容包括主体思想,主体思想作者。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集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国》,在中国可以上述到《礼记·礼运》。对社会主义思想最明确的描述在中国是《礼记·礼运

学习

企业营销战略论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内容包括企业营销战略管理论文,企业营销战略论文参考文献。3.市场营销目标低、眼光浅。有些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所涉及的范围狭小,同开展市场营销之前的销售范围相比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对打破市场分割,开拓新的

学习

人生如戏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如戏10篇,内容包括人生如戏短文100个,人生如戏散文100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父母……这些事情都源于自己不把人生当一回事,把生活当做一次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因为我们自己是主角,而

学习

出淤泥而不染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出淤泥而不染10篇,内容包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篇,出淤泥而不染名言有哪些。其一:评论方面。评论评论,顾名思义,就是评好坏、论对错。很多荷友没有遵守“评论”的本质。我看过许多作文,每篇作文都有各种评论,然而,遵守“评

学习

隧道施工员工作总结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隧道施工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简短隧道施工个人总结,隧道施工岗位心得体会。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特长隧道施工可以充分满足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足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存在

学习

大草原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大草原10篇,内容包括大草原的简介,大草原旅行的文章。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大草原,一眼望去,因为秋天的关系,草儿都被秋风染成了金黄色,一片的金色上还有一些点缀物,黑色,白色,像是给地球妈妈那漂亮的金色的衣服上添上了几朵小花,显得那

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在***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

学习

网上教育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网上教育10篇,内容包括网上学习教育平台,网上教育正确姿势。在百度搜索:网上教育创新路

学习

职业教育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教育学10篇,内容包括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十篇,职业教育学专论。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喜欢随意打乱教师讲课,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

学习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10篇

阅读(26)

二、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学习1、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结构发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听课,学***验丰富的教师先进之处,运用于教学。2、观摩、讨论、学习,.

学习

农村远程教育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远程教育10篇,内容包括农村远程教育学习内容,农村远程教育平台有多少个。刚才,会议对我州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都匀市、福泉市凤山镇甘巴哨村、贵定县新铺乡新铺中学三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学习

师德师风教育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育论文3000字,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论文。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治建设的影响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各

学习

班主任教育叙事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教育叙事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10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3篇。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务必要有爱心和耐心。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孩

学习

学校安全教育讲话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安全教育讲话稿10篇,内容包括学校安全教育大会讲话稿,学校安全工作主题教育发言稿。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甚至可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