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情话10篇

最感人的情话篇1

1、想你,寻不到你;追你,赶不上你;原来,你在我心里。

2、手机在声声呜叫,好象你我心儿在欢唱,真诚的祝福、深厚的感情、相连的心,不是距离能隔断的,想你!

3、在一个人的天空里欣赏寂寞的美丽;在两个人的距离里享受思念的精彩!你是上天赐我的礼物,我将收藏一辈子!

4、我是你的港湾,在你累了、烦了的时候,我会张开双臂拥抱着你。

5、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会有不安的情绪,每个莫名的日子里,我想你想你好想你。

6、轻轻地,一片落叶飘进我的心里,占满了我全部的心。慢慢地,我的心随落叶飘去,我再也无法找回。

7、我愿化作一缕清风,悄悄来到你的身边,把你那如瀑的长发轻轻撩动,为你唱一曲风的恋歌。

8、在这个只有两个人有份的特殊恩赐之中,相互间有一种特别甜蜜的爱,是不能用笔、言语来表现的。

9、与你相遇的那一天是我们一生幸福的起点,和你相爱却是我一生的幸福!

10、今夜寂寞如海,今夜相思成灾。对你的爱已化成这片寂寞的海。想你的心已让你的影子在脑中泛滥成灾!

11、愿,化为小小的种子,落在你的心田之上,生根,开花,沁出醉人的花香,萦绕着你的美丽人生。

12、我心灵并不空虚,但我的心里总有一个空的位置。没有人可以使用,因为那是你的专用座椅。

13、海蚌未经沙的刺痛就不能温润出美丽的珍珠,于是我让思念不断地刺痛我的心,只为了给亲爱的你所有美丽的珍珠。

14、茫茫人海,凭你的名字导航。凄凄寒夜,拥你的名字取暖。漫漫人生,携你的名字同游。

15、在一年的每个日子,在一天每个小时,在一小时的每一分钟,在一分钟的每一秒,我都在想你。

16、如果要我说个谎言,我会说:我不爱你。如果要我许个心愿,我想说:让你开心。如果要我一句诺言;一生爱你。

17、想再躺在你怀里,想再让你为我擦干眼泪,想再让你抱紧我,想再吻你的脸,想要你说声爱我!

18、总在夜深人静想起了你那一双温柔的眼睛,这种感觉不知该说给谁听怕听见脸红的声音。

19、当清风吹起你的发稍,那是我的思念在你的身边围绕;当雨滴在你的窗前轻跳,那是我在为你的幸福祈祷。

20、与其在无望的单相思中熬受着长期的痛苦,不如采取一种干脆爽快的行动。

21、与你相识相恋,温馨而又美妙,你就象天使,为我带来无限快乐;你就象彩虹,()为我的世界增添缤纷色彩。

22、有个人想我就好,像被月光拥抱!你悄悄住进我的心灵城堡!我们有彼此可依靠。

23、在野草青青的季节,满山遍野的疯跑,去寻觅星星的落脚点,渴望拾起你眸中--最晶亮的那一颗。

24、情愿一生追随只为梦能圆今生共相伴把我的心画在写给你的短信中,希望明天能够看见你会心的容颜。

25、如果我的一生可以用两(三)个字来代替的话,哪就是你的名字,因为你是我唯一的爱!

26、在雨里望着你,在风里惦着你,在夜里想着你,梦里念着你,在心里爱着你,在眼里埋怨着你,无法把一切忘记。

27、在一起的日子很平淡,似乎波澜不惊,可是,这种平凡的日子是最浪漫的,对吗?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28、你知道我有多幸福吗,把所有的思念都想带给你,化作流星雨来到你床前,带走你的心。

最感人的情话篇2

情人节最感人的话大全1. 我们这一生,谁没受过伤,谁没感到痛?伤痛是我们的影子,总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若无其事地咬你一口,让你心碎神伤却又无能为力。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别人的理解关心和帮助,可是别人也会自顾不暇,就算他会同情嗟叹和怜悯,又有什么用呢,谁也不会看到你的伤口溃烂到什么地步,心伤还需自己治。

2. 你离开了,永远也不会明白,最难熬的日子我如何熬过;永远也不会明白,最炙热的感情我如何熄灭;永远也不会明白,最苦涩的伤口我如何掩埋;永远也不会明白,最空虚的孤独我如何用血与泪一点点地填满。人山人海总有人先离开,所以我又何德何能,奢求你明白。

3. 学会适应,让你的环境变的明亮;学会宽容,让你的生活没有烦恼;学会奉献,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连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用情感看世界是一场悲剧,用理智看才是一场喜剧!

4. 曾经,我们都曾是别人生命中的插曲,可能彼此相爱过,激情过后伤害过,也许被伤害,或伤害别人,我们曾经热烈喜欢过的人,有谁不曾被别人捧在手心疼爱过,但,我们笃信,他也许不是最好的,所以,分开,那么分开也该是最圆满的幸福的,我们终于不在属于彼此了,谢谢你曾给过我的最温暖的幸福。

5. 我们的爱过了期,我会把所有的回忆收藏在心底,折叠得整整齐齐,包括曾经任性喜欢过的你,甜蜜的,悲伤的。

6. 有种疼你不懂,我可以用微笑掩盖,用冷漠包装。这种疼你不懂,因为我们殊途末路,你放纵在你的世界,我固守在我的心里。有些人陪你走很远,但那只是表面交集,心灵从未有过碰撞。错过的人与事,不必频频回首;结痂的疤痕,无须反复触摸。很多东西就是一种游戏,没有必要当真。

7. 有一种声音,再也不可能回旋;有一个人,再也不会相依相偎;有一双手,再也握不住,那掌心的温度;有的东西,即使再喜欢,也不属于你;有的人,即使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与其在别人的生活里跑龙套,不如精彩做自己;不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欠下的债。

8.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9. 有些伤害,永远无法原谅。有些伤痛,永远无法平抚。有些伤口,永远无法愈合。有些伤疤,永远无法褪去。有些亏欠,永远无法弥补。有些痛楚,永远无法忘却。哪怕再努力再用力地逼迫自己不介意,哪怕口中的不在乎说得再大声,会痛的,始终会痛。

有关情人节最感人的话1. 当你对一个人有感觉,你会不会期待与他像恋人般相处,你们一切都很合拍,唯一不适合的,只是你们无法在一起一辈子,他有他的事业,你也要完成你的学业,所以以后的日子,你们再也没见过了,那么,明知道的结局,还会格外期待你那个他与你的相互温暖的几夜么?怕只怕,再也忘不掉那种在一起所有的温暖与感觉了。

2. 学业,年龄,距离,所以,找个适合的人不容易。适合的人,他刚好不喜欢你,所以没得选择了,你只好离开他,因为真心喜欢他,所以想他幸福,不成为他的负担。永远的离开,永生永世不见了。

3. 一念执着,冥冥之中,飞蛾扑火,注定悲情错过,所以,伤过真的成长了,而,痛与幸福都是TA赋予你最好的礼物。

4. 那些看见的,看不见的,甜蜜的,悲伤的,温情的,欺骗的,也许我们都知道,这都是我们无心的,谁会想要去伤害谁呢,所以,爱情上,我们都不坏,为什么要恨人或被人埋怨呢?最亲密的你成为最亲爱的陌生人了。

5. 幸福的前提与基础当然是爱与忠诚,而最终能否真正获得幸福则取决于夫妻之间良好的情感习惯。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幸福婚姻。

6. 夫妻间彼此相爱着,彼此忠诚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首先必须做到,但婚姻质量的高低更多地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细节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关键是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要见而不管。

7. 相爱是一门艺术,爱是两个人一起成长,这就必须得有交流,有交流才有了解,有了解才有更深的爱。交流必然会有争执的可能,但这不是坏事,暴露矛盾相比掩盖矛盾来说,最终更有利于婚姻和谐,沉默不是解决问题,而只是隐瞒和回避问题。

8. 当我们怨天忧人抱怨婚姻的乏味或不幸时,其实我们都在犯着同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们将婚姻不幸的根源指向婚姻本身而非我们自已,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区,也是我们的可悲之处。是谁制造了不幸的婚姻?是我们自已,幸与不幸,全在自已。

9. “忙只是借口,因为爱得不够。”那么,有些人连借口都不愿说给你听,ta就是真的不喜欢你了。

10. 最悲哀的感情:是我们都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某某,旧情人都算不上。于是我们学会擦干眼泪,随时准备好抽身离开。

11. 与你共享,我懂得了快乐;与你分担,我明白了温暖;与你谈心,我懂得了温情;与你相守,我理解了幸福。亲爱的!我还想与你一起,鉴证一生的含义。

12. 因为真心,所以诚信;因为诚信,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轻松;因为轻松,所以长久;因为长久;所以成功。事业如此,初恋亦如此。

13. 以前我一个人,觉得很幸福。后来我认识了你,开始有了思念,开始有了牵挂,开始有了痛苦。因为我无法时时刻刻和你在一起,但我的爱,却一直存在。

情人节最感人的话集锦1. 有一种感动叫相亲相爱,有一种感动叫相濡以沫,还有一种感动叫理解与包容。婚姻犹如大海行舟,同心协力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2. 永远不知自己有多爱一个人,除非你看到她跟另一个人在一起,才知早已不能自拔。爱她的人很多,但能在雨夜陪她回家的人只有一个,爱是用行动来捍卫的!

3. 遇见你,遇见暖暖的爱,身边萦绕暖暖的气息;感受你,感受暖暖的意,心底里再没有孤单的痕迹;亲爱的,我将永远沉醉在这暖暖的爱里汲取甜蜜!

4. 用春天的风折一只风车,在温暖里旋转,用春天的雨撑一把小伞,在浪漫里滋养,用春天的眼照一张相片,在你的世界里盘旋,人间四月,花都开好,爱你,继续。

5. 因为有你,所以不同。梦中因为有你,变得香甜无比;心中因为有你,变得常有欣喜;生活中因为有你,变得充满诗意。有你真好!

6. 雨点轻敲窗,风吹散梦想,唯有你的模样,依旧在脑海徜徉。夜阑静心房,月明思念长,舍半生轻狂,只为拥你人生路上共翱翔。亲爱的,祝福你思念你。

7. 太阳是你的笑颜,月亮是你的眉弯,空气中弥漫着你的味道,时间里沉浸思念。自从认识你,生活已完全改变,甜蜜爱情是唯一的唯一。

8.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有多少短信可以重发,有多少词语是废话,我无非是想告诉你,此生我已经把你认定,赶快举起手机投降吧!

9. 天边的色彩是想你的云霞还是你流转的火焰,为什么我总是让时间在哪个方向发呆到整点,然后将心情一点一点蔓延到爱情的世界等你出现,亲爱的,想你。

10. 因为想你,手指不会动了;因为爱你,眼泪不会流了;因为盼你,时间不会走了;因为等你,话敢说出口了,爱上你已经很久很久了!

最感人的情话篇3

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茬完媄啲彼岸剛剛仩演叻場悲劇,所洧啲血與淚茬枯萎啲荊棘蘊育絀個婲蕾,咜將經曆輪囙啲七場雷雨,然後綻放茬潮濕啲涳気。

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已,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任何跟人磨擦的机会,。有时候搞得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行了。

风,吹起破碎的流年,我看见远方的寂寞,泪流满面。

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

恋爱是我们第二次脱胎换骨。

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你应该这么做,我也应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些。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你走了,带着我全部的爱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着眼泪看着你的背影,好想最后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对你说一次“我爱你”。

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

其实那些人是没有思想的,执着的想法。

若笔写于此,来来往往人看的是那么匆忙。

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

未经失恋,不懂爱情;未经失意,不懂人生。

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取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取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朱砂痣。

一个思想可以用几个小时,甚至一夜的时间。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最感人的情话篇4

关键词: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真实性;窥探隐私;人文关怀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定位为服务类节目,但又和以往生活服务类节目完全不同,它针对现实中人们面临的人际危机和心理变迁,通过主持人、被访者、专家的讨论,调解矛盾、调适关系,由此对受众给予启示与帮助,是将现实中的人际传播放大至银屏上的大众传播。曾经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有着家庭般温馨的现场布置,主持人扮演着倾听者和调节者的角色,现场及电视前的观众无不以感同身受的收视心理去同谈话主人公一同经历感情的起伏,谈话节目一度成为人们的心灵鸡汤、精神家园,人们也乐此不疲的选择这种方式作为情感的宣泄和出口。

但现如今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在传媒伦理领域的边缘,在众多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能真正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节目并不多,有学者提出,这类节目“从思想文化的传承上看,徘徊于‘庸俗’和‘通俗’之间;从谈话情境来看,行走在‘模仿’与‘造假’之间;从话题危机来看,游离于‘和谐’与‘中庸’之间。”[1]谈话类节目,尤其是情感类谈话节目走向僵化,缺乏美誉度,缺乏深度与真诚,游走在传媒伦理道德规范的边缘,这些情况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一、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真实性的质疑和缺乏

关于真实性,对于大众传媒的工作者并不陌生,新闻界对于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对于情感类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是同样的适用,先有事实,后有谈话节目,事实同样是第一性的,事实才是引发节目制作的最初始动机,也是触动观众的根本要素。而目前众多电视谈话节目,以离奇的故事情节、曲折的人物经历,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时间内,向观众呈现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经历”,来吸引受众,孰不知这离奇曲折、感人至深的背后隐藏的是传媒对于真实性的亵渎和捏造。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真实性的缺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故事文本真实性的缺失

有人曾说:“也许现实存在,无论是什么,它曾经给过我们感动,而一旦经过媒体就不那么真实了。”网络上也不乏有很多网友质疑各类情感谈话节目中故事情节的真实性,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之于观众是何种地位,大多观众慢慢开始把该类节目作为消遣和娱乐,情感谈话类节目已经慢慢失去了其最初的传播功能。这一切都是由于媒体一味的追求收视,放松了对节目真实性的把关,不惜自己杜撰节目故事,以次充好,以各种骇人听闻的噱头换取观众的注意力。

2.现场气氛真实性的缺失

通过谈话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冲突中将节目推向高潮,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亮点所在。但事实上,如今的谈话节目的现场气氛和真实的受众心理却是大相径庭。编导策划运用各种手段设置情境,渲染气氛,或挖掘嘉宾不为人知的情感故事,或安排神秘嘉宾出人意料地现身,或设计破镜重圆、深情相拥的戏剧性场面,让嘉宾不得不落泪。不明真相的观众被编导策划运用各种手段设置情境,渲染气氛的假象所迷惑,被现场观众、主持人、嘉宾挤出的眼泪所感动,深深的被节目以及现场气氛所感染,这样就达到了媒介所追求的“效果”[2]。让人物伤感落泪成了这些节目追求的最高境界,好像眼泪是高品位、深度、人文关怀的专用符号。

3.节目节奏和情感进程真实性的缺失

在谈话节目制作中,为了追求“好看”,制作者会刻意制造“冲突”和“悬念”,谈话的进程、节奏,对话的情境、结构都会被有意无意的设计,这无形中就给节目制作生硬的设置了框架,以至于谈话者被节目需求钳制,没有真实对话的语境,缺乏交流质疑的机会,从而空话套话、惺惺作态代替了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很多谈话节目是录播,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节目组会因为主持人、嘉宾甚至观众某一方的不配合和“表演”的不够好而叫停,这俨然成了“导演谈话”。

节目的进程完全是设计好的,嘉宾的点评、现场观众提问都是被安排的,人际谈话间自然的情感进程被程式化的叙事结构打破,成为了一场被导演的“谈话秀”,这是对电视谈话节目进程和情感推进的虚假表现,剥夺了受众了解真实谈话情景,抒发真情实感的观赏权利[3]。

(二)窥探隐私、亵渎情感

1.刻意挖掘和渲染节目对象的个人隐私

首先,到场不意味着同意。有的被访谈者尽管到场,但他们并不是主动、自愿到场,而是出于无奈和迫不得已;有的被访谈者虽然到场,但由于主持人掌握节目的话语权,被访者往往陷入被动,对访谈没有设防,在主持人的诱导下,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隐私;为了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一些访谈节目将矛盾双方请到现场,不断刺激当事人互相揭短,从而推进节目高潮,在双方对峙的情况下,一些隐私内容被暴露出来,而这种隐私的侵犯是隐形的且不被访谈者察觉的,而事实是这些隐私基本与违法无关,最多是人品、性格问题。其次,求助也不等同于愿意暴露隐私。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向媒体发出求助,但由于其话语权处于劣势和“有求于人,听命于人”的心理,往往会以暴露隐私为代价换取媒体的曝光率,而此类节目利用弱势群体的隐私来换取收视率,违背了传媒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一些记者往往借助或滥用媒介权利,对他人的私生活强加干涉,由于媒体的参与,有些矛盾往往更加激化。

2.漠视青少年的隐私保护

由于未成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还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此类节目涉及到青少年隐私时要使用马赛克处理,但很多节目忽视了这个问题。很多节目以成年人和家长的立场,媒介以教育者的身份示人,对孩子的权利和人格没有足够的尊重,直接对孩子进行揭露教育,展示他们的隐私。节目传递了强势话语教育青少年的正当性,却忽视了教育权利背后对孩子隐私与尊严的粗暴侵犯,当节目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时,应当以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为原则,媒介职业价值观不能凌驾于伦理价值观之上。

(三)人文关怀的缺失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与自由的追求。传媒的人文关怀则是媒介发展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的关切,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将情感视为维护人际之间关系的存在方式[4]。

首先,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不少媒体拿弱势群体来开掘节目素材,弱势群体因为其社会地位、消费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以及发声机构的缺乏,或者被排斥到服务意识淡薄的媒体的报道范围之外,成为满足受者、传者的卖点[5]。大多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选题上,多以一种同情的视角切入,但是无知的同情与偏见的歧视也是缺乏理解精神和理性精神的,表现出偏见性、假性的关怀,对于弱势群体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帮助。其次,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忽视了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此类节目多以情感纠葛为节目线索,制作方有意放大被访者的内心痛苦,将个体的矛盾纠结作为卖点出售给观众,这除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外,更是助长了社会群体的漠视,对观众、被访者、大众传媒都无任何益处。

(四)媒介把关职能的缺失

谈话节目并不像新闻节目一样直抒观点、意见和立场,它是利用人际传播的方式,拉近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如果不能在选题、导向上把握好尺度,那么受众的“情感”也会随着格调不高,导向模糊的情感类谈话节目走向误区。

媒介把关职能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话题选择低俗化、浅薄化

目前很多电视谈话节目注重选题猎奇、猎艳、哗众取宠,空话、废话连篇,内容低俗,品位不高。纵观目前的多档情感类谈话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节目在选题上都是钟情于婚外情、第三者、二奶、二爷、出轨、不伦恋、畸形恋等题材,完全是低俗地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6]。为满足人们的欲望使得此类节目话题选择的尺度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一个“度”,就容易走向浅薄、走向庸俗、走向一种无聊的狂欢,此类节目题材极端化、煽情化、猎奇化、道德模糊化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舆论引导上的误区

电视谈话节目是利用人际传播的方式,拉近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以看似“平等”的身份来交流,可以避免受众的抵触情绪;一些专家、意见领袖的出场,利用名人效应,现身说法,引导当事人与观众按照预先设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不知不觉靠拢追随着占据主流的观点,最后受众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媒介所倡导的舆论的支持者,这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引导舆论的主要方式,但目前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舆论导向上也存在误区。[7]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借助媒体解决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主动将个人隐私向情感类谈话节目方透露,甚至夸大事实,引发注意。失恋的希望媒体借助挽留爱人,家庭纠纷的希望媒体帮忙调节,有法律纠纷的希望通过媒体舆论造势,利用媒体进行炒作,先发制人。很多媒体一味的追求新鲜、有趣,在没有分辨事实真相的时候轻易下结论,沦为他人利用的炒作工具,对当事人产生不必要的伤害,也浑浊了社会舆论环境。

转贴于

二、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突破困境的对策

针对目前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种种弊症,摆在电视人面前的问题就是寻找出路和突破口,使情感类的电视谈话节目能顺着良性健康的道路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呈现最真实的情感

1.尝试现场直播——逼近真实

对于谈话节目来说现场直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不仅对于主持人、编导的临场应变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现场嘉宾和观众的一种刺激,更是对于真实性的一种高度放大。情感类的谈话节目涉及***治等敏感因素的概率较小,对于情感类话题的把关尺度可以相对放宽,由此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直播的可行性就大大增强。电视直播不仅在于“第一时间“传播信息,还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知情欲望,它可以将传播中的噪音降到最低,使得观众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

2.追求即兴感与现场感的融合

谈话本来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即兴的交流,电视谈话只不过是通过大众传媒手段来展现人际间的传播,无论是在私下还是在电视荧屏上,即兴的、现场的情感交流才是最真实。即兴是人情绪的表达,包括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谈话参与者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这些丰富而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是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即展现了人际传播的魅力也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度。

3.营造和谐自由的“辩论场”

电视谈话节目在前期策划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模式化的节目进程,而应该有意寻找观点上的分歧,邀请来自不同立场的声音发声,这种差异造成的张力、讨论乃至冲突才能迸发出真实的火花和魅力。只有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主持人、嘉宾、观众三方形成自由的谈话场,真实的对话才能展开。

(二)增强媒介自律,保护当事人隐私

1.遵循公共利益原则

在保护被访者的隐私权时,除了要经过本人同意外,也必须考虑公共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必要时个人隐私应让位于公共利益。而当与公共利益无关时,媒体应该对被访者的隐私加以保护。

2.增强媒介自律

媒介从业人员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深切的把握媒介的社会功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媒体工作人员还应提高法律修养,媒体要完善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的管理规范,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隐私,如何取舍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媒介利益三方的平衡,这需要增强媒介自律,提高法律意识,防止滥用媒介权利。

(三)走出人文关怀的误区

1.变“一次性”的关注为“持续性”的关怀

电视谈话节目也可以做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对这些人群进行持续的关注,不仅帮助他们走出当前的困境,更要关注他们事后的情感进程,而不是借用他们的情伤赚取受众的同情心之后就变得冷漠,将媒介的人文关怀延续下去。在对弱势群体的采访中,要以真情实感呼唤社会的责任感,激发观众爱心,将***府、社会、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融为一体,以此改善弱势群体的困境,帮助他们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弱势走向强势。这也体现了对他们心理上的平等和人格尊重,是人文关怀的高层次表现。

2.人文关怀——从微观走向宏观

在节目中我们提到人文关怀往往是直指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外来打工者、山区青年、残障人士等,这也固然能揭露一部分人群的生活和心态,彰显传播的人文价值。然而真正人文关怀的对象是苍生大众,它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和关怀上,对每个人的生存状态的平等体现和理性思考上。一些选题以平庸低俗的内容追求“观众至上”,在善意关怀中随意侵犯他人隐私,这种高高在上的同情和隔靴搔痒的关爱让人觉得更加冷漠,与真正的人文关怀相去甚远。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谈话节目,在选题上,应该符合当前的社会背景,注重传达给受众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话题。

3.提升主持人的人文素养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具备文化功底、新闻素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文关怀情节,言由心生,情感面前更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崔永元就有这么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否则他不会做的那么自然贴切,而这种“情怀”需要主持人等媒介从业者从心灵深处打造。

三、结 语

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在模仿外国此类节目的过程中,应剔除糟粕、扬长避短,将节目资源放眼更广阔的人间大爱上,反映新时代我国人民的意气风貌和心理变迁。电视节目成长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提升竞争力的助推器,随着传媒运营的规范有序,我国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良性格局也终将形成。

参考文献:

[1] 郎劲松,初广志.传媒伦理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潘知常林玮.《传媒批判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汤荔.论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爱好者,2008(7).

[5] 高平平,黄富峰.传播与道德[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6] 陈思.流行的背后——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透视[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最感人的情话篇5

关键词:情感因素;儿童;说谎;道德选择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9-03

最早对说谎概念做出界定的是皮亚杰。他认为6岁以下儿童尚不能考虑意***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直至10~11岁时儿童才认识到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1,2]。儿童说谎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因素、儿童自身认知机能、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等。本研究主要考察儿童的情感因素对道德选择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取淄博市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从五个班中随机选取了100名学生被试,其中54名男生,46名女生。平均年龄为9.34岁。采用调查法,请这100名学生填写调查表,给每名被试的诚实度打分。所有被试者互评诚实度,采用10分制,10分为最诚实(孩子相互了解较多,并且不容易出现老师对儿童评价的印刻效应),被试者也评价自己。所有的结果求平均数,按照得分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求标准分数,取P值为正负0.15之间的部分,Z值在正负0.39之间的学生,为第三十六到六十六名,这些被试者参与实验四,其他的参与实验二。选取的这30名被试者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

2.方法。实验材料:苦瓜,臭豆腐,辣萝卜,酸苹果,苦蛋糕,生西瓜,柠檬,记录卡,圆珠笔,本子(作为儿童配合实验的奖励)。实验一:每人发一小块贴着标签的材料,有苦瓜,臭豆腐,辣萝卜,酸苹果,苦蛋糕,生西瓜,柠檬,生柿子等材料。请所有的被试者品尝实验材料,并且按照好吃程度打分,10分为最好吃,求平均数,选取得分最低的五项,作为实验三的实验材料。最后,苦瓜,生柿子,苦蛋糕,生西瓜,柠檬得分最低,被作为实验三的材料。实验二:所有的100名被试者,评价自己的10名任课老师,填写评价表,第一栏老师的代号,填每个老师的名字,由于保护隐私需要,这里将姓名用代号代替。实行5分制,第二栏5分为最喜欢,第三栏5分为最害怕。所有老师的得分求平均分,第二栏分数最高的为最害怕的老师,分数最低的为最不害怕的老师;第三栏分数最高的为最喜欢的老师,分数最低的为最不喜欢的老师。选取这4名老师参加实验,再加上随机选取的一名陌生人,总共5人作为主试者参加实验。实验三:指导主试者用很平静的语气说话,表情自然,递给被试者生西瓜,等被试者吃完,问:“你喜不喜欢我给你的吃的这个?”然后,记录被试者的反应,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说假话(好吃),记为A,一类是如实说(难吃),记为B。将被试者分为五组,分别标为A、B、C、D、E,采用ABBA设计。随机分配各组的实验材料,五组的实验材料各不相同,陌生人分配生柿子,最害怕的老师分配苦蛋糕,最不怕的老师分配生西瓜,最喜欢的老师分配柠檬,最不喜欢的老师分配苦瓜。被试者进入办公室后,主试者递给被试者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语气平和地问:“你喜不喜欢我给你的吃的这个啊?”由主试者记录被试者的表现,并填写记录卡。按照或A或B记录。

二、结果与分析

1.情感因素与说谎状况。现场实验的结果是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来系统分析数据。经***性检验表明,X2=1.31(P=0.25),X,21(0.05)=3.84,X2

2.儿童说谎状况与性别的关系。研究显示,在最害怕情感下儿童说谎与性别的关系,经2(性别)×2(是否说谎)的检验表明,X2=5.59(P=0.015),df=1,经查X2分布数值表,X,21(0.05)=3.84,X,21(0.0,1)=6.63,X,21(0.05)

研究结果显示,10岁儿童在对说谎和说真话进行道德选择时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强烈的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倾向于说谎,即使是10岁的儿童,仍然有一部分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以原型理论中事实成份为依据。这一结果与徐芬的对不同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与说真话的道德评价的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3]。儿童说谎在实际情景中是本能的直接的反应,当时可能儿童下意识的反应是不能惹老师不开心,不能驳老师的面子。所以即使是在特意选出很难吃的实验材料的前提下都吃下去了,并且说好吃。我们把皮亚杰研究的被试年龄提前到了10岁,出现了与他的研究中11岁的儿童相同的结果。说明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超过了皮亚杰研究时对儿童道德水平的估计。不同情境中小学儿童说谎和说真话的总人数差异并不显著,说明部分10岁儿童已经开始考虑人际交往中他人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固守他律的道德标准。在陌生人情境下,更多儿童倾向于说真话。在最害怕老师作为主试的情境下,更多的儿童倾向于说假话。这说明在害怕情感因素的实验处理下,儿童可能会更多的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自己行为的后果,怕对自己产生不良的负面效果。在最不害怕老师作为主试的情境下,儿童说谎和说真话的差异并不显著,儿童选择说谎话和说真话并无区别,这种情景下氛围比较宽松,借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来说,儿童也是“认知吝啬鬼”[4],所以就可能不会占用自己的认知资源考虑后果,也不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感觉,而是实话实说选择说真话。在最喜欢老师作为主试的情境下,更多的儿童倾向于说假话。儿童可能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喜爱,使儿童选择压抑自己的感觉。在最不喜欢老师作为主试的情境下,儿童选择说谎话和说真话并无区别。儿童可能不再考虑老师的感觉,甚至出现了故意使老师产生负面情绪的感情。所以,不会去刻意的说假话。性别与说谎的关系,该研究验证了前人多次的研究成果,性别与说真话与否无关。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但研究发现同样儿童道德选择时在不同情感因素作用下有时存在性别差异。在无情感因素掺杂的时候,女孩子也倾向于考虑他人感受而说假话,男孩子则不考虑他人感受而说真话。在性别与情感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个维度上,性别和说谎的关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傅根跃,陈昌凯,胡优君.小学儿童集体主义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5):612-613.

[2]王炯,辛自强.儿童说谎研究的进展与方向[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2):68-71.

[3]Strichartz A F,Burton R V.Lies and truth: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J].Child Development,1990,61(1):211-220.

最感人的情话篇6

摘 要:“没有比X更Y的(了)”是现代汉语口语常用结构之一,而且是主观性极强且具备主观大量(程度量)的结构。本文对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解释。

关键词 :“没有比X更Y的(了)” 构式 主观性 主观量

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是指语言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语义是主客观的结合,在人际交往当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态度、立场和情感。

“主观量”是语言主观性在数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本文对主观量的考察主要指主观评价自身所显示的程度的量级,即说话人在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自我表现的量性的程度的大小。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很强,它所表现出的主观量是主观程度大量,量多且超过标准。

一、“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主观性

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

(一)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沈家煊,2001)。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会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或认识,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不同“视角”的产生也是由于我们对事物抱有不一样的情感态度或认识,所以说视角、情感和认识互相影响,对“视角”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语法形式来实现。

(1)他跑了。

(2)他已经跑了。

例(1)和例(2)表达的客观事实是一样的,都是“他不在这儿,跑了”的意思。但是我们从两个例子中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第一个句子只是说明发生一个动作结果“跑了”,第二个句子中用时间副词“已经”修饰“跑”这个动作,不仅表现出动作结果“跑了”,更涉及到说话人的“视角”。以“现在”基点来看这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他什么都来不及做就跑了。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的主观性程度比第一个句子强。

在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没有比X更Y的(了)”的构式一般用于主观评价的极限程度量,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是言者主语与句子主语不同,即使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统一时,也会表达出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主观评价性。所谓“言者主语”是在语言主观性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个句子除了它表达的命题意义之外,还包括说话者表达对句子命题的主观态度认识。如果表达者没有在句子中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么这就是存在于句外的“言者主语”。

(3)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

例(3)中,说话人对“什么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做了评述,是站在角度对这一事物的性状程度义进行评价。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是说话者自己的主观评判,主观性很强,但是在话语中并没有出现“我认为”或“我觉得”之类的字眼,这是因为站在的角度去评判,传达意义明显,使话语接受者对说话者说出的信息接受度增加。

综上,说话人的视角在“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始终存在,大部分是说话人站在角度评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二)说话人的情感

“情感”一词从广义上说,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前两种是指称功能和表述功能,第三种就是表情功能(Halliday,1975;Lyons,1977)。人们话语交际时,往往要借助说话语境中的情感成分参与语言交际。

人们用语言表达一个命题时,或多或少会带有感情。“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所表达的感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构式整体结构带来的。

(4)他是个可靠的人。

(5)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

例(4)说明一个客观事实“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个可靠的人”。例(5)用了我们研究的构式,表达出的意思除了“他最可靠”之外,还带有说话者对“他”的相信与赞赏。

(6)没有比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例(6)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说话者对“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方式的强烈赞同。

对“情感”研究比较深入的是“语用移情”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成功的“语用移情”不仅能使交际正常进行,还能加深说话者和听话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使交际顺着气氛友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当听到有人说“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时,听话人就会意识到说话者对“他”的是十分信任的,下面如果想接着话题继续说下去时,就要考虑到说话者的感受,不应该说“他不值得信任”,即使真的认为“他不值得信任”也应该用委婉的方式,避免破坏交际气氛。

(三)说话人的认识

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有所认识。“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主观程度最高,语义所表达的量是极值。一般来说,说话人对程度量的评判标准一定是主观的,对同一事物的评判不同人会有不同认识。所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所表达的主观评判标准体现了说话人的认识。

二、“没有比X更Y的(了)”主观性的表现形式

(一)否定比较句的主观性

比较句本身就表达出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性,说话者用比较句表达时体现出他对客观事物的某种主观认知。否定比较句表示比较的语义属于差比,比较的主客体在情感表达量上存在差别,这样比较才能进行下去。

(7)没有比职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

例(7)中,是用“别的任何事情”与“职工对企业有信心”这件事进行比较,其结果“更重要”把情感表达量展现出来,这种差比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

(8)对他来说,没有比看到一代新人超过自己更高兴的了。

从视角认定上看,例(8)中比较的前提语境是“对他来说”,说话人从“他”的角度看问题,最让他高兴的事情是“一代新人超过自己”,也就是说这个情感量是对于“他”来说,对于别人来说最高兴的事可能是别的好事。说话者视角的不同表达的事情状况不同,我们看出比较句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9)一位明智的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勇气更温文尔雅的,也没有比怯懦更冷酷无情的。”

说话人的认识产生于说话人看问题的视角和他情感的相互作用。例(9)出自“一位明智的作家”说的话,所以表达的是这个“作家”自己的认知。这种认知的产生首先基于说话者的视角,这个“作家”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是从人的性格出发,这样限定比较的范围,比较才会有意义;然后带着说话人的“情感”出发,听话者可以感受出“作家”觉得“勇气”对于他自己来说十分有意义,且“怯懦”不可取。

上述的比较句都是否定比较,即否定词“没有”+比较句,表示说话者认为不存在比X更Y的事物或现象存在,这种看法的产生都是有特定的视角和情感,从而产生极强的主观性。

表现“差比”的比较句,比较的主客体在情感量的表达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这三方面表现出来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二)程度副词“更”的主观性

构件“更”作为相对程度副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表达了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们知道“更”是相对程度副词,所谓“相对”就是有所比较。

(10)你比他来得晚。

(10′)你比他来得更晚。

例(10)说明一个事实,“你比他晚到目的地”,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例(10′)增加了程度副词“更”,句子的感情色彩立刻丰富了,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法可以体会出说话者的画外音:说话者认为“他来得已经很晚了,没想到你比他还要晚”,话语中带有一定的“责备”意味。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种主观情感的出现是程度副词“更”带来的,所以“更”是个有主观意义的词。

(11)我比你美。

(11′)我比你更美。

例(11)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情感,说话者觉得自己比对方美;例(11′)在比较时增加了程度副词“更”所表达的主观性含义更加丰富,说话者认为“对方已经很美了,但是自己比对方还要美”,这种“移情”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说话者对自己的赞赏之意。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两个都带有主观情感量的句子中,如果用了程度副词“更”,主观性会明显加强。

当程度副词“更”出现“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这种语用预设义和程度加深义更加显著。

(12)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例(12)中没有“更”字,这句话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当你站在6000米的冰峰上时,不存在比你高的”,也就是说“在这附近最高的山峰就是你脚下的这座6000米的冰峰”,这个句子表达的是客观事实,没有主观感情;例(12′)“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表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感受“站在这个山峰上你已经很高了,不存在比这更高的”,用了“更”所表达的语用预设义是“已经很Y,不存在比这还要Y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相对程度副词“更”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在一般差比句“A比B更Z”中,“更”的语用预设义是“B已经很Z,但是A还要Z一些”,并且用了“更”句子所表达的程度义加深。在我们研究的“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更”也具有语用预设义,表达的预设义是在说话者心目中“X是最Y”的,所以该构式是一种极比,表现出的预设义的量是极值,表现出的程度义是最高的。

(三)构式变项Y的主观性

现代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是否充当句法成分,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只具有语法意义,所以它们基本不包含主观情感量。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和加词,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加词由区别词和副词组成,在这些小类中数量最多的有三类: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程度副词“更”修饰,也就是可以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能够充当变项Y的词语,数量最多的是性质形容词,其次是心理动词、能原动词、有无动词和一些表示量度义的双音实义动词,还有一些谓词化的名词。

性质形容词本身就具有感受性、评价性,如“美丑、冷热、勇敢与怯懦”等都具有感受性,一个人是美还是丑、是勇敢还是怯懦,天气是冷还是热,这些都会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人的体验不同、视角不同得出的主观感受也就不一样。还有一些性质形容词,如“高矮、胖瘦”等,这些词虽然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但主要依据还是人的主观感受,从而做出评判,所以主观性也是很强的。综上,这些具有主观感知和评价性的性质形容词,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之后,表达出说话人主观上对其所描述对象的主观情感态度和认知。如:

(13)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江先生的事更重要的了。

(14)没有比她更胖的人了。

例(13)中,在说话人“我”的情感角度上看“江先生的事是最重要的”,例(14)中的“她”体型上客观上说应该是胖的,但具体是不是“最胖的”不同的人看是不同的。

能够进入Y的动词最多的是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如“爱恨、喜欢和讨厌”等,具有主观能动性。比如现在也许“我喜欢你”,经过一些事情后很可能就是“我讨厌你”这种感情了。这种心理感受不仅有性状义,主观性也很强烈。如:从“没有比我更喜欢你的了”到“没有比我更讨厌你的了”从喜欢到讨厌都是人的主观情感,都可能随着时间随着事情的发生有所变化。

还有一些谓词化的名词也可以进入Y,这些谓词化的名词已经具有其本身名词所带有的特点。如:

(15)没有比他更娘的男人了。

“娘”在这里指的已经不是“妈妈”,而是“女性的特征”,说的是“这个男人的行为特征像个女人一样扭捏”。

这类名词在语义语用上更像性质形容词,同样表达出说话者对其描述命题的主观性认识。

综上,能够充当Y的成分所表现出的主观性,是使用这些成分的说话人所赋予的评判标准,这种程度性的评判标准是主观的。

三.“没有比X更Y的(了)”主观量的表现

关于什么是主观量,我们采用李善熙博士的理论: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人类认知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量,而是经常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使客观量带上一定的主观性。

主观量具体表现为说话人对量大小的掌控,即说话人对客观量的夸大或者缩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李宇明指出,主观量的表达有语表手段和语境手段,语表手段指结构本身带有主观量标记,语境手段指结构本身不带有主观量的标记,但通过一定的语境可以把握。我们研究构式的主观量主要从语表手段出发,语表手段包括数量标、副词标、句末标、框架标。

(16)这个包竟然一万多元。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语气副词“竟然”表达说话人对这个包的价格“一万多元”的认识,认为非常贵。

(16′)这个包要一万多?

这个句子则是通过语气语调来表达说话人主观认识“一万多的包”很贵,认为这个量是主观大量。

现代汉语形容词有一定量性,比如: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是在量的程度上是有差别的。由于状态形容词的量性比较强,它们本身已经包含表示程度的成分,所以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白、冰凉”等词本身表示的量性就很强,有“很白、很凉”的意思,所以状态形容词不能进入我们研究的构式(Y受到副词“更”修饰),只有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Y,这些性质形容词也是具有量性的,只是它们的量性没有那么强且是弥散、隐形的。除了性质形容词,能充当Y的还可以是心理动词、能愿动词、有无动词、一些双音实义动词和一些谓词化的名词,这些词语或短语都具有性状义,性状义有量性特征,而它们所具有的量性特征和性质形容词具有的量性特征是一样弥散、隐性的。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的量性主要隐含在变项Y中,其主观大量主要通过副词标、句末标和整个否定比较的构式整体来表现,除此之外,语势语调也对主观大量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一)程度副词“更”的主观量

现代汉语副词的意义很多都已经虚化,基本上不再是单纯地传达客观、具体信息,而是用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是主观量的标记。人们描述“量”一般有数值计量和非数值计量两种方式,“更”表示主观量时用的是非数值计量,即以自然语言中其他词语为值的方式来表示量。

程度副词“更”在句子中修饰谓词,前后句又表示递进关系。性质形容词单独使用时表示基本量,当“更”修饰性质形容词时表示较高级的量性。如:

(17)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小涛的病更厉害了。

(18)明***容易对付,暗箭的中伤则更恶毒。

例(17)、(18)中的“更厉害、更恶毒”是表示基本量的“厉害、恶毒”较高级量性,基本量和较高级量性之间有差量,即较高级量性是基本量上的一个增量。

当“更”修饰一些动词短语时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某个维度上量的增加。如:

(19)人们在旅游时已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感受,而更在乎对深远意义的探寻。

(20)他除了会拉小提琴,更喜欢引吭高歌。

例(19)表明说话者主观判断出人们对旅行的意义的在乎程度增加,句子(20)表示说话者在喜欢程度的增加。

程度副词“更”所展现出来的增量也包括言语情感的增量,即语势增量。语势是说话人的情感在语言中的反应。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情感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情感,从而造成不同的语势。语势所反应出的是言语情感的“量”,语势不同言语情感也会不同。

(21)上海比北京漂亮。

(21′)上海比北京更漂亮。

例(21)、(21′)中语势逐渐增高。第一句只表明说话人对上海的喜爱,觉得上海漂亮,语势不强,反映主观情感的“量”也不强;第二句首先表明出说话人喜欢北京,觉得北京漂亮,但是在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中,更喜欢上海,觉得上海更漂亮,语势增高,言语情感量饱满。可见,使用程度副词“更”使后一分句的言语情感量增强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程度副词“更”表示增量。其修饰形容词时表示较高级的量性,修饰一些动词短语时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某个维度上量的增加。“更”所展现出的增量,也包括言语情感量的增加,即语势增量。

在“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更”的这种表示增量的性质亦是如此。

(22)担任这个职务,没有比她合适的人选了。

(22′)担任这个职务,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例(22)没有“更”,主观情感量级较低,可以说是在表达一个客观事实“她很适合”;例(22′)加上“更”修饰“合适”,首先把基础量“合适”的量性增高为表示较高量性的“更合适”,然后在语势上将主观情感量加深,使句子带有较高的情感量,表示“合适的人有很多,但是我(说话人)认为她是最合适的”。两句对比,第二句明显语势增强,主观情感表达得更加明显。

(二)构式变量Y的主观量

能够充当Y的成分无论是形容词、动词还是名词,都具有性状义,这性状义都有量性特征,有的是词语本身就带有性状义,有的是特定语境赋予这些词临时的量度义,能够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被程度副词“更”修饰,其表现出的量性为主观大量。主观大量指的是对量的评价为多或超过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言式大量,表示量多、量级强;在我们研究的构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大量属于第二类目标式过量,表示超过原有量。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最重要的构件是Y,因为整个构式的语义都是通过Y这个词或短语的语义表现出来的。张国宪认为量性是形容词的典型特征。构式框架有主观程度义的约束,可以充当Y的词语一般具有量性特征,这些量性特征的状态是弥散、隐性的,表现为无界特征。事物的性质状态有“有界”和“无界”的区别,比如“甜”,表示事物的性状(味觉),“有点儿甜、很甜、最甜”都是表示事物的味道甜,“甜”是对不同程度的甜的味觉的概括,所以“甜”在甜这一性状表示的范围内没有一个量点,是无界的。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中的程度副词“更”限定其量点,使“甜”的量度义变为有界的。

充当Y最多的是性质形容词,其次就是心理动词。心理动词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具有描述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也可以展现出不同量性差别,这些心理动词是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比如“讨厌”,有“有点儿讨厌、很讨厌、太讨厌了、没有比你更讨厌的了”,这些“讨厌”在有程度“量”上的差别,所以能够进入此构式的状态心理动词如“喜欢、爱、恨、开心”等都有量性特征,这些词语进入“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后,其性状的量性固化,呈现出主观大量。

整个构式框架的作用是确定Y性状义的量点,通过主观大量的语势,用强语势迁移影响Y,使Y表现出主观大量。

(三)句末语气词“了”的主观量

句末标“了”是语气词,语气词是一类主观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词,是说话人表达自己主观情感量的重要手段。因为语气词不会影响句子的实体意义,但是它影响句子的语气程度,所以有时候可以省略,省略后句子的真值意义不变,但是句子所表达的主观情感量会减少。

(23)这个包一万多元。

(23′)这个包一万多元啊。

例(23)没有句末语气词,表达了一个客观事实;例(23’)加上语气词“啊”表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上认为“包一万多很贵”,表示“一万多元”是一个主观大量。

李善熙认为语气词“了”用在句末一般表达主观大量,“啦”是“了”的变体,发音时“啦”开口更大,表达大量的程度更高。

(24)现在晚上八点。

(24′)现在晚上八点了。

(24″)现在晚上八点啦。

例(24)客观地叙述了一个事实;例(24′)末尾加上语气词“了”表示认为“晚上八点已经很晚了”,所以说话者认为“晚上八点”是一个主观大量;例(24″)句末用的是比“了”程度量更深的“啦”,表现出的量级也进一步加深。

(25)在目前的中国,没有比一部奋斗史更吸引人的了。

(25′)在目前的中国,没有比一部奋斗史更吸引人的。

例(25)中有句末语气词“了”,所表达出的主观情感量更明显,可以更好的感受出这句话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例(25′)则删去了句末语气词“了”,句子的真值意义没有改变,仍然是说“在中国,奋斗史最吸引人”,但是没有了语气词“了”句子的主观情感量就降低了,但是由于构式整体框架也是有主观情感量的,所以例(25)的主观情感量仍然存在,只是量性降低。

(四)构式整体框架的主观量

李宇明认为,主观量表达的一个主要手段——语表手段包括数量标、副词标、句末标和框架标。上面我们已经讨论了该构式中的副词标“更”和句末标“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整个框架结构是如何表达主观量性的。

“没有比X更Y的(了)”构式是“否定词+比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否定比较句,整个构式所要描述的对象是X,构式表达意义的重点在于修饰X的Y,整个构式的语义都是通过Y这个词或短语的语义表现出来的。构式所表达出的语义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X某种性状程度上是最Y的”,量性特征是极限型主观量和夸张型主观量。

极限型主观量是说构式中虽然没有出现量的极值“最”,但是整个构式所表达的语义却是量的极值“X最Y”,这种认为“X最Y”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量的表达。如:

(26)没有比毁掉这样的传统构架更危险的事了。

(27)没有比它更好的理论,也没有比它经受住了更严格检验的理论了。

例(26)表达的语义是“毁掉这样的传统构架最危险”,句子(27)表达的是“(这个理论)它最好、最能经受住严格检验”,这些都是量的极值的表现,而且这种极限量的表达都是说话者主观情感上的认识,也就是说“最危险的事情是不是就是毁掉传统构架”“最好的理论是不是就是它”这些都没有定值,只是说话人在一定语境下主观情感量的表达,所以我们说整体构式表现出的第一个量性特征是极限型主观量。

夸张型主观量是指整个构式所表达的量的极值带有说话人主观夸张情感量。如:

(28)***全部压力的英勇战士们以鼓舞,对于这种重担,在贵国以外,谁也没有比我知道得更清的了。

例(28)中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贵国以外,我最知道最了解这种重担”,这种意思只是说话人自己的想法,是说话人的主观感受,说话人想通过这样的说法获取听话者的相信进而被委以重任,事实未必是这样。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说话者通过夸张放大了X(我)在某方面(对这种重任的了解)的特点。这种夸张表达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给听话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夸张型主观量只存在于双方都接受的具体语境中,保证交际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小荷.主观量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4).

[2]金立鑫.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汉语学习,1999,(5).

[3]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4]李晓.“没有比X更(还,再)Y的了”句式研究综述[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20).

[5]王石蕾.“可X了”构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邢福义.否定形式和语境对否定度量的规约[J].世界汉语教学,1995,(3).

[7]徐燕青.“没有(没)”型比较旬的初步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7,(1).

[8]肖奚强.相对程度副词句法语义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9]杨惠芬.表比较的”没有(没)”旬句型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10]杨万兵.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最感人的情话篇7

与面对面销售不同的是:电话销售中销售人员看不到客户,无法直观地判断客户的情绪与情感,也不能通过肢体语言的互动来营造情境,对客户的购买决策进行影响。

销售是情感的传递,信心的转移。“一线万金”的关键在于客户情绪与情感热键的“一触即发”——“人最怕就是动了情”,电话销售只要能有效调动客户的情绪,就能更有效的进行销售。

一、电话销售人员的自我情绪调动:

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影响人的秘诀在于真诚:“在你能够以情动人之前,你自己心里必须先充满感情。在你能够催人泪下之前,你自己必须先流泪。要使他人信服,我自己必须先相信。”

销售人员想要影响和调动客户的情绪、情感之前,必须要先和自己对话,调动自己的情绪与情感。须知,服务经济中,我们并不是向客户推销我们的产品以获得利润来谋求生存,我们是向有需要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最佳解决方案,为客户谋利益的同时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生存的。这是我们所有销售工作的初衷。

在电话中我们怎样让客户明白我们的立场与出发点呢?以下工具可供借鉴:

1、 调整你的肢体语言

是时候对我们自己平时的状态建立一套的自察系统了。平时有意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语言:当你弯腰驼背的时候、当你愁眉不展的时候、当你把身体蜷起来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内心是如何进行自我对话的?

我很疲乏、很累、我很脆弱……这时,你的喉咙像塞了一块布一样,语速缓慢、声调低沉、说话的内容断断续续、含混不清。试想,如果客户接到这样的声音打过来的电话感受是什么样的?客户看不到你的人,但是通过声音,客户接受到的负面情绪迅速占领了上锋,迅速感知到你的状态并做出判断:这个销售人员好像很累——他们的工作很累很辛苦——很累很辛苦的原因是产品滞销——滞销是因为产品不好——我不会购买不好的产品。

直到现在,我们尚无法得知到底是行为决定心情,还是心情决定行为。然而,我们可以确知的是两者互相影响、彼此作用。改变心情也许很难,但是改变行为却很容易。只需要我们作一两个简单的舒展运动:把背脊挺直、抬抬手、压压脚、放松一下,我们的情绪立即会得到提升和好转。

别呆坐在电话机前,站起来走动一下,把肢体调整到一种更舒适、更积极的状况中,想象客户就在你面前,通过他的声音想象他的表情与心情。同时提升你的嘴角,微笑的声音是可以通过电话感觉到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轮客户的心理动态:这个销售人员让人感觉很舒服——他好像对自己代表的产品很有信心——肯定有不少人买过——似乎也得到过不少肯定——所以应该不错——那我就试试吧。

2、 注意节奏:发挥你的影响力

电话线构建了一个由声音组成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呢?关键在于节奏的掌握。节奏要千方百计地对应客户心理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经验、工具来了解、创造和把握的。

如果是客户主动打进的电话,最好在铃响第几声的时候接听呢?

我们建议的答案是:第三声。

铃响第一声:看来电显示,是谁打来的,迅速调动所有关于这个客户的记忆细胞,进入到与客户面对面的场景画面中。

铃响第二声:酝酿情绪,快速将自己推进到积极正面的情绪中,让客户听到从话筒中传来的第一声的“感觉”就很好、很对。

铃响第三声:接听,传递感觉,将在第一声所创造的面对面场景中加入声音的元素,让画面更完整。

同理,我们在打出电话之前也要对自己进行这样的预热:在打电话之前,把客户的资料放在自己面前,根据客户的资料想象一下对方:样子、需求……把这些在头脑中迅速组成一副画面。然后才开始拨打电话。把电话中的声音跟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对接起来:通过声音想象对方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他/她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怎么样?通过对话,我们怎样才能更快速影响客户情绪,从而达成交易?同时,也不断对自己和对方不一致、不协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以促成交易的发生。

3、 训练你的声音

由于空气传播的原因,我们平常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录音机等其他器材的帮助下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往往大吃一惊:这是我的声音吗?如果我们以电话为惯常的营销工具,我们就必须学会更好地习惯自己的声音,并根据我们声音的实际情况加以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沟通的目的。

自我认知和实情往往是有出入的。而这种出入往往是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成交率,建议在我们的电话上装一个录音机。这样,我们就可以跳出来,对自己的电话销售进行分析和进一步的了解了:原来我在电话中的声音是这样的,这种声音的特质是够真诚/够份量/够柔和/够积极(找出声音的正面特质)。我常用的销售语式是这样的,如果我是客户,我听到这样的声音所传递的信息,我的感受是……这种感受会不会促动我买单?如果不会,这个声音和这个声音所讲的内容需要做哪些调整可以让我更有购买的冲动?

尤其要对自己成功的电话销售个案进行分析:我打这个电话时的肢体语言是什么样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有激情、快乐、喜悦、平和还是其他?我是用什么样的语调、语调和抑扬顿挫来带出这种感觉的?我在这次电话销售中情绪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从哪些方面影响到了客户?客户是怎样被一步步影响最后决定买单的?这次成功的经验我可以怎样应用在其他客户的电话销售上?

二、电话销售中客户情绪的调动

曾经有一家五星级的酒店对内部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发现客户满意度最高的居然是自助餐部门。而席卷全球、炙手可热的体验经济也在告诉我们:客户的卷入度越高,客户越容易得到满足。服务的过程,也是铸就客户独一无二的体验的过程。

在面对面销售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实演、试用等方式提高客户的卷入度,但在电话中,我们怎样通过声音的对接来调动客户的情绪呢?我们如何在声音这样一个虚拟的情境中让客户的情绪发生变化呢?

1、多使用正面词语:

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现在我跟你说“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跳着舞从你背后经过,不要想象这只大象有多么可爱,千万不要想象,不要想象”。

听到这句话,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心理学证明:人的大脑是不接受否定的说法的,在潜意识中,我们往往只听到的了否定后面的内容,并把它当成事实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跟客户说:当你买了产品后,你就会不痛苦。客户听到的是什么?痛苦。如果我们在面对面销售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降低或弥补这种缺憾,但在我们的电话销售中,不再有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工具再和客户正面的情绪建立关系。所以,尽量使用与情绪、相感相关联的正面词语吧,它们包括了:放松、信任、轻松、愉快、喜悦、幸福、成功、卓越、优秀、美丽……

但是,有一个词要引起你足够的注意!——当你听到“但是”时,你的感觉是什么?神经立刻紧张起来了吧?对,客户和你的感觉完全一样,立刻进入到一种戒备的状况中。当你刚刚说完“是的,我赞同你的说法,但是……”客户的感觉是什么?你还是不赞同我嘛。在此,我们向你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更有效的;转折词:后来。“是啊,我完全赞同你的说法。很多客户在刚接触我们产品时也有这样的想法,后来,他们在购买后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改变了这种想法。”

2、多采用赞美、提问的句式

日常生活中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销售中沟通的效果取决于我们销售的成果。电话销售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呢?还是在于客户的感觉。然而,人是复杂的,我们内心往往有多种声音、想法并存,此消彼长。客户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内心往往有着种种的对话:不买是安全的,因为不买就不会错,不会因为自己一时头脑发热买下跟自己的需求不相符的东西,不会买贵,也不会买的太差让别人笑话,但是也想尝试,尝试一下新产品带来的好处,尝试一下与以往不同的感觉……我们想让客户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取决于我们肯定的是客户哪一部分想法。肯定落实在我们的电话销售中,就是不断地用同理心认同客户:认同客户的主张、价值观。而认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赞美客户。我们往什么方向去赞美客户,就会加大客户内心对话中这一方的力量,引发客户相应的感受和行为。

发自内心的赞美是最直接的认同与完全的接纳。

客户在接收到这份认同与接纳的感觉时,他才会放下警戒,在电话中开始与销售人员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所以,尝试着在电话中真诚地赞美客户吧:“张先生,你的声音听起来真威严,相信平时生活中你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认真的人。”“王女士,听你讲话就知道你平时对身边的人都很照顾。我以前也有这样一位好大姐,我们相处特别融洽,我从她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现在也能向你学习。”

如果说赞美是加强认同,那提问的目的就是引起客户的反思。

客户总是对的吗?不一定。但如果是由我们来说,客户一定不会同意。即使心里悄悄同意了,碍于面子,也一定不会承认,纠正自己的行为:进行购买。所以,在电话销售中,学会提问,通过问题引发客户的反省,让客户进行思考自检,将会让我们的销售从“推”进入“拉”的境界。电话销售的前期,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尽可能的收集一些客户的资料,当我们得知客户足够多的资料并判断出客户真正的痛点时,通过问引导型、暗示型的问题取得客户的认同。最后用封闭型的问题来促成交易。

3、聆听是最宝贵的礼物“

学会问问题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暂时免开尊口——记得吗?讲多错多、言多必失。让客户来说。客户说的越多,在他的印象中,他与销售人员的关系越紧密,信任度越好,成交的比例就会更大。

不仅仅是在电话销售中,所有的销售过程,客户说话的比例和我们销售成功的比例是成正比的。

在接触前,我们不知道客户的声音会是怎么样的,客户的表达方式是怎么样的。也许今天正好碰到一个很喜欢讲话但平时没有什么机会讲话的重要的客户。但是这个客户讲起话来前言不达后语,毫无逻辑性可言,而且声调平板,令人昏昏欲睡。又或者,这个客户讲起产品来一套一套的,比你还专业。这些都是可能的。也许我们在潜意识中捕捉到一个有用的信息,但当时我们不知道。备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思考:客户现在的背景是怎么样的,这样的背景下有什么样的需求,他对成交的哪部分比较敏感,这个客户的采购清单上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想要电话销售达到“一线万金”的效果,首先要求我们在电话中对客户的情绪、情感“一触即发”。这就要求我们长期悉心练就对客户情绪、情感的高度敏感,和有意识的自我觉察。

最感人的情话篇8

摘要:

批评语用学视角下,话语权力研究从显性走向隐性,通过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立实现对交际双方观点的塑造和操控,进而获得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一话语权力分析新框架在百万词次TED演讲语料中得到了验证。同时,语料检索还发现了帮助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实现的三类具体的语言使用范式。

关键词:

话语权力;批评语用学;主体性;主体间性;公共演讲

一、引言

以范戴克为代表的社会学家认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话语权利来自于对稀缺社会资源的占有,如社会地位、财富、***府官职等。话语权力的本质是集中的(集中于少数精英手中)、授予的(由其所属的机构授予)、压抑性的(以压制弱势对话方在社会活动中的话语参与为目的)。话语权力是阶级社会中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传统话语权力分析研究正是在这一观点的指引下,将研究聚焦于强势社会主体(即社会菁英)。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话语权力分析在方法上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以社会精英的话语为语料,着眼于发现显性话语权力形式(如打断、命令澄清等)以及它们的使用范式和分布规律。然而,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提升,传统的话语强势方(***府官员、新闻媒体等)也越来越注意回避使用这些显性强势话语形式,努力营造平等、开放的对话环境,而将权力的动作转入更为隐蔽的幕后。这种“隐性化”了的话语权力需要新的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予以诠释和剖析。笔者研读文献后,基于批评语用学理论,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隐性权力话语分析框架;其特点是在方法上采用有“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选择平民话语为语料,通过检视语料中隐性权力话语形式的使用频率和范式,试***讨论隐性话语权力的语言学构建途径。对隐性话语权力的研究在过去长期被忽视,这主要是由于平民在传统社会中的话语空间狭小,在与强势主体(如法官、***府官员等)的对话中常常处于“不问不答”的被动地位,也没有机会在社会公共空间发言(没有机会进行公共演讲,也没有地方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语料不丰富。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我们有机会获得丰富的多模态语料展开对非强势社会主体话语模式的研究,以期找出帮助他们主张自身话语权力的话语策略,更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平等。

二、理论视角

自从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LouisAlthusse(1971)首先提出权力是一种通过语言逻辑加以实现的社会现象后,话语权力一直是人类学、社会学及众多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当然各学科对话语权力的兴趣点不同。批评语用学根源于批评语言学研。它关注社会权力与语言使用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进行批评,揭示语篇背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批评语用学是一种主观性、倾向性语言评论;它试***展现言语交际特别是社会用语中文明的、合理的语用方式,或者揭示言语交际中某种消极或不良的社会观念、做法、说法等等,最后通过评论,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陈新仁,2009)。Kasper(2010:32)的定义更清楚地揭示了批评语用学以话语权力分析为其主要研究内容的本质,他说“批评语用学的目的就是要廓清社会身份、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力是如何局部地通过话语符号资源和范畴化的社会行动构建的”。批评语用学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概念,其中与话语权力的解构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话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这一哲学含义是指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语义学家Ben-veniste指出语言的主体性是说话人在话语中构建自身“主体地位”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使用语言范畴中的“人”,即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一人称)来实现的,尤其认知动词的第一人称现在时的用法。而社会语境中话语权力正是通过强调说话人作为命题的主语地位,从而突显其个人意愿来实现的。包含第一人称的话语很难被受话人忽视或否定,这是因为命题内容中突显了主体身份,对命题内容的否定会涉及对主体身份的否定,进而对话语的人际意义产生负面影响,破坏交际效果。例1中,A、B都是建议对方感冒了就应该好好休息。如果受话方不想休息,否定B比否定A要更难。否定A可以直接说“ButIhavealotofworktodo.”;但要否定B符合“礼貌原则”的说法则为“Youareright.ButIcan'tbecauseIhavealotofworktodo”。否定B必须用比否定A更多话语量,因为B中强调了“haveagoodrest”是说话人本人的意见,如果直接否定就会伤了说话人的面子。因而遵循礼貌原则,必须先肯定说话人的想法是对的,再陈述自己不得不拒绝的理由。例1:A:Thedoctorsaidyoushouldhaveagoodrestwhenyoucatchacold.(医生说你感冒了,应该好好休息。)B:Ithinkyoushouldhaveagoodrestwhenyoucatchacold.(我想既然你感冒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主体间性的哲学内涵是指人与人在语言交往中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的相互“理解”和“共识”。语言学研究中的主体间性是指说话者将听者的观点融入自身观点的能力,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协作过程,在此期间,说话者的角色定位影响听话者的想法、态度乃至直接行为;听话者的角色是发现说话者意***施加的影响,并决定是否接受。Verhagen对主体间性的诠释揭示了主体间性概念与话语权力的联系。因为权力的哲学定义就是“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的能力”。他提出有主体间性的话语形式是受话人推断下一语步的首要线索,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描述外部客观世界,而是一种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具有主体间性的话语形式包括否定形式和语篇连接词。否定是一个单词(或语法结构)否定或颠覆另一单词(或结构)的语法现象。否定的语篇功能有三,其一是否定某一客观事实,如“theearthisn'tflat(地球不是平的)”;其二是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如“Icouldn'tagreewithyoumore(我非常同意你的说法/观点)”;第三是突显与命题表面意义相反的客观存在,进而形成特殊语用意义。如“thereisn'tmilkinthefridge(冰箱里没有牛奶了)”。该句不是简单陈述冰箱里没有牛奶这一普通事实,而意在向听话者突显“therewasmilkinthefridge(冰箱里总是有牛奶的)”,进而促使听话者推理出“someoneneedtobuysomemilk(应该去买牛奶了)”的语用暗示。第三种否定的“语用突显”功能的原理是它会创造两个心理空间:一个否定的命题(“没有牛奶”);一个与之对应的肯定命题(“冰箱里有牛奶”)。而否定命题之所以能合理成立,往往是由于其对应的肯定命题已经是人们心中默认的前提假设。例如“冰箱里没有鳄鱼了”这句话通常是不合理,因为“冰箱里有鳄鱼”并不是人们日常的默认假设。语篇连接词反映的则是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了语法连接副词(如generally“大体来说”)和连接副词(如because“因为”)等。在认知层面上,语篇连接词连接的是两个不同的话语主体(一方为说话人;另一方可能为受话人,也可能是不在现场的第三方)心中的不同观点(推论),而说话人对连接词的选择是在承认对方(往往是受话人)的观点的基础上做出的。以对方的观点为认知出发点的,并在话语形式上把这种“对方优先”的考虑表现出来,会使得受话人更容易接受说话人的观点或提议,因而提高说话人话语的说服力。如“Sinceyouareoccupiedthisweekend,howaboutwegotoconcertnextweekend?(既然你这周末没空,我们下周末再去音乐会吧)”。在该例中since的使用说明说话人的提议是在由于受话人的原因无法完成原定计划而做出的让步。这种以“对方为先”的话语组织模式会使说话人在道德感情上占据比对方较高的位置,因而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力。

三、研究方法

(一)隐性话语权力分析框架

如***1所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隐性话语权力的建立是一个通过策略性的使用某些语法形式,以达成说话人突显自我主体地位,并与听众建立共识的语用目的,最后在社会语言层面实现交际目的的自下而上的过程。在此框架的最底层是本次研究的对象:第一人称、否定和语篇连接词四种语法形式;其中“第一人称”具有突显话语主体性的语用功能;“否定”和“语篇连接词”能帮助增加话语的主体间性。两方面结合提高话语的说服力,使得说话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力。

(二)研究语料

本研究语料由2000-2010年期间在网上的558个TED演讲的演讲辞组成,共词数为1204639;总词形为30861词。之所以选择TED演讲为分析对象原因有三:首先,公开演讲都有强烈的个人观点表达,有丰富的权力话语形式,是话语权力研究的理想语料(正如传统话语权力分析往往使用***治领袖或名人的演讲为分析对象)。其次,TED的主题都为公众关心的公共话题,能满足本研究以话语权力为对象的研究目的;最后,TED具有“平民化”的特点,邀请的演讲人多为在某一领域有一定造诣的普通人,甚至包括儿童和社会边缘化人,因此适合适于进行“隐性权力”的分析。

(三)研究步骤

本研究经过了语料整理、词性赋码、词料检索、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五个步骤。首先,将所有演讲辞编辑整理成单个文本文件;然后,使用词性赋码软件CLAWS4对语料进行词性赋码。词性赋码可以帮助后期的词汇检索(动词和连接词)提高准确度;第三,在语料库软件AntConc中使用未标注语料和加注的语料对四种权力话语形式(第一人称代词、否定式和语篇连接词)在语料中的频率、分布以及使用范式进行检索;第四,对第三部的检索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提取三种权力话语形式的使用特点和范式;第五,在四种权力话语形式的使用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与之相关的人际认知功能与使用机制。其中最重要的第三步权力话语形式在原始语料和加注语料中的检索,因为不同的话语形式需要制定不同的检索式,三种检索式如下表所示:

四、结果与讨论

使用语料库工具Antconc的词表和concordance功能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三种权力话语形式的类符与型符数;还可以发现与它们高频相伴出现的搭配范式和语法范式。这些高频范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语用或修辞功能,通过它们能揭示说话人是如何使用语言来构建意识的。

(一)第一人称代词

不同人称代词在语料中出现的总词次见下表2。第一人称的使用频数远远超过第二、第三人称。在张显说话人话语权力的演讲辞中出现了大量的第一人称说明它所代表的“主体性”特点确实有强化说话人话语权力的作用。因此,笔者从语料中提取了“I”①后跟的谓语动词,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观察;希望籍此揭示“I”在构建主体性的路径特点。在认知语法理论中话语的主体性是通过三种述谓结构来表现的,它们是说话人的感觉(perception)、情感(feeling)和知觉(opinion)(Scheibman,2002)。对它们的分析要通过观察与I搭配的谓语动词来实现。感觉通过感官动词(see,hear,smell等)来表达,用以传达说话人对外界客观世界的感知;情感基于情感动词(like,love,annoy等),用来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而知觉则通过表述说话人个人观点的转述动词(think,say,know等)用以表达。笔者对“I”引导的谓语动词进行语义分类,找出其中感官动词、情感动词和转述动词的种类数量及频次,以此来揭示演讲辞中主体性的构成情况。

1.感官动词

感官动词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的官能感受,是一切认知的基础。在研究语料中,主语“I”后一共出现了12类感官动词,总词次为679次。在所有感官动词中see的使用频率最高。See是说话人的视觉感受,俗话说“眼见为实”,因为说话人看到的信息最为具体,也最容易为听众所理解、接受。这一数据结果暗示我们,视觉信息能更直观地传达给听/观众,因此相比其它感官信息更具有说服力。使用视觉信息能增加话语信息的客观性,从而提升话语的可信度。

2.情感动词

情感动词的认知程度高于感官动词,因为它们是说话人在感知外界世界后产生的主观情感。对情感动词的出现频率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主语“I”后面共使用了11种,112词次的情感动词。其中褒义词2个,贬义词7个,中性词3个;贬义词的词类和词次都是最多的。这可能说明作为非显性特征的贬义情感动词在权力话语中更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因而有更大的话语影响力。

3.转述动词

知觉动词是说话人将前述两种(感觉与情感)信息与已有经验相结合所产生的新认知。与前两者相比它最抽象,认知程度也最高。演讲辞中23901个“I”后总计跟有4553词次,70类的知觉动词;几乎每五个“I”中就有一个使用知觉动词作谓语。在三类主体性述谓结构中,“I+转述动词”的范式的使用频率最高,说明这种范式是最首要的主体性表达范式。在70个转述动词中,总频次在50次以上的有11个,见下表5。如表所示,think有远高于其它转述动词的频次,说明象“Ithink”(“我认为”)这样具有超高使用频次的语块在语料库视角下多具有一定的元话语功能,具有重要的话语组织功能(徐曼菲,2011)。综上所述,在个人话语权力张扬的公共演讲中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使用,说明其所代表的主体性概念确实有强化话语权力的效果。表示“感觉”、“情感”和“知觉”的三类谓述结构是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三者中“I+转述动词”的知觉类话语范式有最为突出的主体性效果,其中又以“Ithink”词块的主体性最强。另外,说话人在公开表达自己的感觉时,多依赖视觉表达(也即多使用see),以向听众传递更为具象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接受已方的观点;同时在公开的情感表达时,为引起听众的特别关注,偏好使用代表负面情感的动词(如worry,trouble等),因为这些词会引起听众的不安情绪,进而加深对相关话语的印象。根据“语言期望理论”,语言是一个规则体系,人们对特定语境下的话语形式抱有一定的期望(这种期望由文化和社会习俗决定);当说话人的话语产出符合人们的语言期望时,话语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反之则没有。公共演讲的选题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与公共利益有关;(2)亟需更多的公众关注和支持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或理想的解决方案。因此,公共演讲的听众多数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抱有关注、焦虑的期望,这种情境下符合听众期望的负面情感动词会更多的引起听众的关注,有更强的说服力。

(二)否定

演讲语料中共有11676次否定使用,其中以语法否定为主(11623次)。因为检索结果众多,笔者采用了等距抽样的方法,每100例检索结果抽样一例,总共抽样115例否定样句,以它们为对象,找出三种否定功能在演讲辞中的使用比率。对115例否定仔细观察分类后,三类不同功能的使用频数如下表6所示。其中频数最高的是反向强调类58例,最少的为表态类21例。如表所示,“becauseIdidn'trealizeatthebe-ginningthatitwouldbesomethingthatIwouldwanttokeeptrackof(因为刚开始我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值得记录的事)一句中的否定“没有认识到”其语用功能是为了反向强调“应该认识到”,也即向听众强调“这件事很有价值,确实值得记录”。而表态类否定只是向听众陈述自己的态度,如下表中的“Hereyoucan'tfindanyanimaltocompareitwith(你再也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的其它动物了)。这只是从演讲者的角度做的论断,是十分主观的。其真实性需要听众自己去判断。而简单否定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如下表中“Ithasgoneinyourstomach.Itwasnotmeantforthat.(它会进入你的胃里。其实它本不应该去那里)。从抽样例句的使用情况看,在张显说话人话语权力的公共演讲中,演讲人使用否定的倾向以反向强调为主,辅以简单否定,主观间接表态使用频率最少。这种使用倾向可以减少话语中的主观性,着重强调话语的客观性。

(三)语篇连接词

使用Warner(1985)制订的英语连接词表,利用AntConc中的“按词表检索”功能,在百万词的TED演讲辞语料库中共检索到93个连接词,总词次为91930;其中频率在1000次以上的有10个(见表7);这10个高频连接词的总词次占全部连接词词次的92%,说明它们具有典型性,可以作为分析样本。逻辑关系词也即我们常说的具有语篇功能的关系副词与关系代词。系统功能理论对连接词的语篇功能的评价主要是从语势和语力两个维度来进行。如果一个关系词所引出的从句能证明主句命题的真实性,则其为正向语势(如because);反之如果某一关系词所引出的从句对主句起证伪作用,则其为反向语势(如but)。语力的概念不仅是“强–弱”两分这么简单,而是区间概念。语力的强弱取决于关系词所引出的从句命题与主句命题真伪之间的必然性,按此可将语力分为“强–中–弱”三种。语势和语力的组合形成对逻辑关系词的语篇功能评价。高频连接词的语势和语力使用情况如下表7。10个高频词中积极连接词有8个(占总词次的80%),消极连接词有2个(占总词次的12%)。这说明在演讲者在个人观点时,以积极、正面的观点为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话语信息更有建设性。另外在语力的选择上,强势连接词有4种(占总词次的28%);中势连接词有6种(占总词次的64%)。这说明演讲人偏好使用语力中等的连接词,这既给予自己观点一定的支持力;又不会因为话力太强,而使听众觉得太过主观。在所有关系词中and的频数最高,使用频率占连接词总词次的45%;but其次,使用频率占全体的11%。因为and作为顺承连词,标志着事件发生的顺序或是指示时间发展的先后。它的高频使用是叙事语篇组织结构的需要。与之相比,频数排名第二的so更能反映说话人的语用与交际意***。笔者使用语料库工具提取了演讲语料中so的四字词块②,以词块为研究单位,揭示so的语义倾向和语用功能。使用Antconc的词块检索功能,笔者发现有so与第一人称代词在演讲语料中共有2037次共现;与第二人称有442次的共现;与第三人称有428次共现。由于“soI”结构的高频典型性,笔者进一步的检索了以其开头的句子,发现其在演讲语篇中能生长出两种具有不同话语功能的词块类型,一是“soI+报告动词”;二是“soI+动作动词”(见下表8)。这两种高频话语模式的使用说明公共演讲人在话语组织上多采用了“认识形成路径”加“决策行动”的语步发展策略。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批评语用学视角,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弱势话语人话语权力构建的语用分析框架,并以实例证明了框架的有效性。较之以往相关研究,本研究使用了批量真实语料,因此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首先在其颠覆了传统对话语权力分析的社会学视角,认为话语权力的理论基础不只是社会物质基础,更是一种对语言意识和策略。这样的话语权力观更具有普适性,可以适用于更普遍的社会语境,应用于更广泛的社会主体之上,同时也更符合当今社会中“平权”的时代追求;其次,本研究采用了“由下而上”的分析方法,使得其分析框架可以适用于任何交际语料(而传统权力分析只以社会精英的话语为分析语料)。当今的网络自媒体时代催生了大量的新语体(如博客、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在传统话语权力分析框架已然失效的情况下,本研究建构的新框架或许能更好地应用于对这些大量的新兴语体的分析;最后,传统的话语权力分析在语言分析层面往往都只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而这种研究视角的单一性也成为受到众多学者诟病的原因之一(武建国,等,2015)。本研究除了使用了系统功能理论的分析的视角外,还引入了认知语法分析视角,探索了话语分析的新途径。最后,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是演讲语料,期待在后续研究中采用其它语境语料,增加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其次因为本研究只以口语语料为分析对象,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目前也仅限于口语语料。在书面语境下,隐性话语权力如何建立,则需要另外的研究加以讨论。

注释:

①提取方法为:在标注语料中,检索在右四范围内,与“I”搭配的所有动词。

②因为四字词块是最能反映语义关系的意义单位,词块的价值在于它们是一些已经具有特定语义倾向,又有着多种语义生成可能的非固定意义单位。词块长度的选择没有统一的规定,以往很多研究都发现四字长度是兼顾语义和交际意义的较理想长度。

参考文献:

陈新仁.2009.批评语用学:目标、对象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2):10-12.

徐曼菲,何安平.2011.中英大学生口语中Ithink的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3):22-26.

最感人的情话篇9

关键词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兴盛原因 问题

现在,在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经常会看到有普通人在镜头面前讲述自己遇到的夫妻矛盾、儿女 教育 难题、兄弟姐妹的纠纷等等,当事人身边的主持人、心理专家或者 法律 顾问以及现场观众则为其出谋划策。我们把这类节目称作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以区别于话题类、人物类谈话节目。

一、情感类电视谈话的界定及发展状况

1 什么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按美国学者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对谈话节目的分类,可将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定义为“人际关系、自助、心理和日常生活节目,包括以个人困境和失调的人际关系为娱乐的节目、更严肃的个人问题和自助心 理学 节目、更严肃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节目。”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是谈话节目的一个分支,它融入了真人秀、心理疏导、法律调解等元素,其显著特点是:平民成为谈话的主角,主题内容也从公共话题领域进入到私人情感领域,大多围绕亲情与爱情来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2 我国荧屏上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我国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倾诉型向寻求帮助型的转变,最初的节目像《讲述》、《鲁豫有约》等,只是单纯地让当事人面对摄像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1998年,湖南 经济 电视台推出一档全新的谈话节目《真情对对碰》,开创了国内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新局面。2001年1月5日《真情对对碰》正式改名为《真情》,并进入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真情》可算是湖南卫视当年的一大创新,它将两性情感问题、朋友间的争执、家庭矛盾、个人隐私公开化,同时又主动介入到这些事件之中进行沟通并进行协调,让许多濒临破裂的关系重归于好,赚取了不***女的眼泪,逐渐成为湖南卫视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

之后,各电视机构纷纷在自己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邀请各方面专家为当事人出谋划策,帮助其尽快走出生活的困境或烦恼。陆续推出了中央12套的《心理访谈》、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江苏卫视的《人间》、南京卫视的《有请当事人》等栏目,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目前,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和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五大地区市场上,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播出都明显走高,收视也有明显增加。以北京电视台为例,当前就有卫视频道的《真情》。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心灵密码》,青少频道的《谁在说》、《情感部落格》等多档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在播出。

二、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兴盛的原因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普通人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为什么观众对于这些婆婆妈妈的生活琐事表现出了异常的兴趣?为什么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各级电视台迅速遍地开花?对于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兴盛的原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满足了公众的倾诉需求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是社会转型期公众精神需求的产物。 现代 社会人们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当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和生存压力。巨大的压力之下,情感纠纷、家庭矛盾、生活冲突出现激增,由此产生的困惑、迷惘、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这使很多人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来缓解郁积心底的情绪。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恰恰满足了公众的这一需求,他邀请一批与当事人没有现实关系和利益冲突的旁观者(包括主持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律、情感等方面的专家)冷静、耐心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并积极地进行现场解读和帮助。

2 迎合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每个人都有窥探别人秘密的欲望,都有想知道别人秘密的好奇心,特别是一些异常的、有悖常理的、耸人听闻的事件更能引起相当一部分受众的探知欲望。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就迎合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竞相把一些母子反目、兄弟相残、三角恋爱等故事,以接近真人秀的形式演绎在观众面前。访谈节目中经常穿插着一些小片。用情景再现或纪实手法展现重要矛盾发生的场面,画面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打骂的场面、痛心疾首的哭诉、当事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些琐碎的市民小事虽然新闻价值并不高,内容也经常相互重复,但是他们能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欲望,刺激人们的窥私欲。

3 有助于观众的自我认知与环境适应

情感类谈话节日的选题贴近性较强,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朋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一些最普遍的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普通人的悲欢,观众在收看情感类谈话节目时,经常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这“让人们知道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挣扎和奋斗,从而使人们平静下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对待现实”。

节目中展现的矛盾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还可以让观众作为对照,来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许多和节目中的当事人一样的普通受众,把节目当做一面镜子,“通过这一面镜子,在解读周围普通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样,观众便可以通过节目中获得的信息,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获得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4 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投入产出比

在节目制作方面,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低投入、高效益使其成为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节目形态,深受节目制作机构的青睐。

谈话类节目以人物的交谈为主体,采访拍摄较为简单。演播室里的访谈主要使用多机拍摄、导播切换的录制方式,一般一期20分钟节目的录制时间只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有时节目中穿插的小片需要外景拍摄或者搜集一些资料画面,但一般也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可完成。此类节目的后期编辑也相对简单,主要工作是处理大量的演播室对话。这样,一期20分钟谈话节目的采制周期一般只需两周左右的时间,这比其它的电视节目形态无疑要省时省力得多。

而且,由于参加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当事人大多是普通人,既省去了邀请明星的周折和资金成本,又使得选题资源非常丰富。令节目一直有源源不断的人物和话题来谈论。

由于制作成本、时间成本都较低,现在很多情感类谈话节目都做成了日播型节目,节目内容更新快,这又进一步吸引并稳固了节目的忠实观众群体,提高了节目收视率。

综上所述,由于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同时满足了社会公众和电视机构的多方面需求,因此这类节目形态迅速占据了很多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三、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刻意回避的问题

然而,就在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迅猛、节目数量和收视率都节节攀升的时候,2008年底,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地方台尤其是各地方卫视下发了一则“整改令”,要求制止情感类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并进行自查。紧接着,各大电视台开始对情感类节目进行改版或者停播,东方卫视的《心灵花园》、湖南卫视的《真情》相继停播,北京电视台的《真情互动》、江苏卫视的《人间》也都进行了节目调整。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其发展最旺盛的时候突然遭遇瓶颈,这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事实上,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兴盛的背后,节目本身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只是栏目策划和创作人员一直在刻意回避,于是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矛盾集中爆发,***府部门要求整治。那么,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其兴盛的背后到底刻意回避了哪些问题呢?

1 求助者需求与节目选题原则存在矛盾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来源大量来自观众求助热线,之所以有这么多求助者愿意来参加节目,其实并非是当事人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而是希望通过专家的指点迷津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麻烦。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常出现在这类节目中调解矛盾的专家和主持人成为公众心中信赖的“明白人”,因此,很多打求助热线的观众会提出来,能否不参加节目录制,只进行专家咨询。

而从栏目组的角度来看,寻找当事人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对方的生活矛盾。而是希望做一期好看的访谈节目。因此对于当事人的“不做节目,只做咨询”的要求一般不能满足。栏目组选择当事人的原则全部是围绕着节目需要的,例如:当事人的身份和外形是否吸引人,口头表达能力是否较高,故事是否离奇曲折,矛盾和问题是否能在节目现场得到解决和化解,同时还要考虑到类似的选题栏目近期是否已经做过,等等。

参与节目的求助者希望能够通过请教栏目中邀请的专家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而栏目组则是希望通过有故事的嘉宾做一期好看的节目。求助者需求与节目选题原则存在的矛盾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刻意隐瞒的问题,虽然情感类访谈栏目大多用“解决家庭矛盾,创建和谐社会”之类的语言来宣传节目宗旨,但是事实上真正出现在屏幕上的人和事并不是最急于得到调解的,而是最适合做成节目的。

2 涉嫌侵犯事件相关人员的隐私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大多是有关夫妻关系、婚外情、家庭矛盾等涉及当事人隐私的内容,因此节目在录制之前,栏目组一般会请当事人签署协议,同意电视台播放自己讲述的内容,也就等于录制节目的当事人放弃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隐私权。

但是,节目刻意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隐私从法理上说只能是“特定人的隐私”,他人不可以代为放弃隐私,电视节目对他人隐私的披露必须经过隐私主体本人的同意。事实上。即使是夫妻,当一方随意在媒体上公开谈论另一方时,都有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除非所有的当事人都同为委托人,否则,媒体并不因为一方的委托而具备调查并展示另一方隐私的权利。显然,大部分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企***以委托人的授权将其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合理化。

当然。电视作为公共媒介,具有对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的责任,有些人的私生活如果严重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媒介是可以进行深入调查和评判的,如一些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老人或重婚行为等。但对于一般的家庭纠纷,例如夫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果只有一方希望求助于媒体的话,节目是没有权利将另一方的隐私也公之于众的。在某期情感类访谈节目中,披露了某对夫妻结婚后,丈夫由于不信任妻子。把收入全部上缴给自己的母亲并且阻挠妻子外出工作的做法,妻子无奈求助于电视栏目。节目自始至终都是妻子一个接受采访,丈夫没有在节目中露面,甚至也没有对丈夫的连线采访,很显然丈夫是不希望把这样的家事公之于众的。这样的节目就涉嫌侵犯了丈夫的隐私。

3 为提高可视性会有意加入娱乐元素

电视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栏目组经常在节目中人为地设计一些能提高节目可视性的娱乐元素。包括:热衷于寻找边缘化的人物和选题。极力渲染故事的离奇曲折性,增加小游戏、心理测试或者外景短片的比例,有意在节目中设置、突出当事人的矛盾冲突,鼓励主持人和嘉宾多讲个性化语言等。

例如,某节目在小片中让摄像师跟着来求助的丈夫去找跟别人同居的妻子,使得夫妻二人在节目中大打出手;某节目在演播室中,主持人对着来求助的女嘉宾说:“你就是三个字——狐狸精”,后来终于逼得女嘉宾对男嘉宾说出“分手”后愤然离席;更有甚者,有的栏目为了制造噱头甚至在节目中使用了测谎仪。众所周知,生活中的“真话”或“假话”并不能用简单的是与非来判断,而且测谎试验的准确率在最专业的测试条件下也不能达到100%。很显然。测谎仪在情感类节目中的使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噱头、一种娱乐元素出现的,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2009年3月,广电总局向全国广电系统下发通知,明确禁止在情感类节目中使用测谎仪,终于让用测谎仪判真伪的闹剧告一段落。

娱乐元素的加入会让节目变得更好看,但是很多娱乐元素不仅无助于解决当事人的问题,甚至还会激化矛盾。而且,对娱乐元素的过度追求会让情感类谈话节目一步步滑向造假和低俗。

4 节目会给求助者的生活带来困扰

大多数求助者并不希望自己的隐私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带着墨镜、帽子或者面具出镜的方式,事实上,这种面部的遮挡与其说是为了隐瞒嘉宾的真实身份,不如说是为了在节目现场给嘉宾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感。大多数遮挡出镜的嘉宾,会由于自己的声音、形体或者故事的曝光,而让熟悉自己的人辨认出来,从而给其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困扰。而栏目组为了争取求助者同意录制节目,一般只会提醒当事人可以作某些面部遮挡,很少告知对方,即使遮挡也很可能会被熟人认出,影响其今后的现实生活。

一对因家庭矛盾想要离婚的夫妇求助于电视台的某情感类节目,节目播出之后,虽然夫妻俩都带了墨镜和帽子出镜,但还是被他们的亲友、邻居一眼认出,一时间大家都说他们“两口子闹离婚都闹上了电视台”,夫妻二人面临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困扰。

5 节目能够真正解决的生活矛盾非常少

来参加节目的求助者都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来的,而节目呈现给观众的结果也常常是当事人经过专家点拨茅塞顿开,问题和矛盾迎刃而解。事实上,生活矛盾的形成一般都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并不是录制一两期节目的时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几位当事人在节目现场达成了某些共识,后面仍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某情感类谈话栏目曾经做过一次栏目回访,想看看曾经上过节目的求助者现在的情况如何,结果却是很多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矛盾的端倪:原本已经决心好好学习的孩子又开始瞒着父母上网玩游戏,通过专家劝解和好的夫妻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吵……

最感人的情话篇10

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有了充足、稳定的气息,才能发出响亮持久的声音,而这又离不开正确的呼吸。

2、恰当的语气:语气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当听众指出演讲者语气不对时,可能是用词不当,句法欠妥;也可能是指态度不对,感情失真;还可能是指声音不合,气息失调。

这三方面,在有声语言中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其中尤以声音气息状态为重要环节。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有声语言,通过声音气息表达出来。不同的声音气息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所有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不会是孤立的。在演讲过程中,经常是交错出现或结伴同行的,语气的感情色彩永远不会是单一的。不过,在综合运用中,又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感情造成主要的色彩,主次之间,有交替,有重叠。

4、规范的发音:演讲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发音就必须正确、规范。演讲应该力求发音正确、规范,纠正错误读音的最好办法是经常查工具书。

5、良好的共鸣:演讲时,声带受气息的冲击而发出声音,但音量很小,也不优美。这就要靠共鸣去扩大音量和美化音色。共鸣器官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会运用它、控制它,因此就需要通过训练,加强共鸣,使声音变得洪亮、圆润,传达得更远,蕴涵感情。

6、多留意自己说话的声音:演讲和谈话一样,你和对方的谈话已经开始,那么在言语交谈中,最好分出一部分精神来留心你的声音。“我说话是不是太快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如果话说得太快,别人听不清楚,听不懂,就是白费口舌。

再问一句:“我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太响了?”试想在宁静的黄昏,树下谈心或在温暖的炉边,围炉叙旧,高声谈话是如何煞风景啊?若在客厅里,过高的声音会使主人嫌恶;若在公众场合,更会使你的同伴感到难堪。你说话时要记着,对方并不是聋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最感人的情话10篇

学习

民俗民风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民俗民风10篇,内容包括民风民俗文化大全,民风民俗作文。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六年级:刺

学习

忘了自己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忘了自己10篇,内容包括忘了自己原唱,忘了自己命如草芥。是谁说:爱是生命的启明星,是人生的探照灯?那照亮过你夜空的人,又去了何方?那你曾经照亮过的人,又在何处哭泣?也许已正在她爱的人的怀里缠绵,也许已花落人亡两不知。谁又是最后

学习

忧与爱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忧与爱10篇,内容包括忧与爱观点,忧与爱点评。又想起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小诗:“凝神细细望,篱笆墙下一簇花,悄然正开放。”多么富有诗意,这在昔日的苏州园林中得到很好的印证。昔日的苏州园林,宜坐宜留之地遍布,或槛内细数游鱼,亭中

学习

好想见你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好想见你10篇,内容包括好想见你啊情感文案,好想快点见到你文案。我记得以前,我只要和她碰到一起,那么一场暴风雨就来了,雷鸣,电闪,狂风,暴雨打落在我们彼此的心灵深处,这些,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是我们对彼此的爱——友谊。我想是这场暴

学习

忘不了的你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忘不了的你10篇,内容包括无法忘记你的好文章,忘不了的回忆100篇。你的微笑不仅让缺乏自信的我充满了自信,还让伤心的我得到极大的安慰。那次,我和同学发生了矛盾,那个同学说我偷了她的笔,在和她争执的过程中她打伤了我,伤心的我,

学习

基站维护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基站维护10篇,内容包括基站维护零基础,基站日常维护的内容。1.基站维护的要求所谓基站维护就是基站硬件日常保障与故障处理,包括基站环境、供电设备的日常巡检,更换故障基站硬件,减容扩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网络持续优化等。(1)

学习

护理干预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干预论文,内容包括护理论文干预方案模板,护理干预的论文怎么写目录。1.3抑郁与焦虑的判定标准评分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与抑郁自评分越高,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发放护理满意度调

学习

有为与可为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有为与可为10篇,内容包括有为与可为意思,有为可为的作文。暴力行为可能与炎症有关一项新研究发现,有些人的狂暴行为与愤怒情绪可能与体内炎症存在关联。据美国趣味科学网报道,研究人员抽取了70名被诊断为阵发性暴怒症(IED)患者

学习

夏末初秋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夏末初秋10篇,内容包括夏末初秋的美好时节,初秋随笔100篇。初夏我遇见了你,你知不知道,你总有一种很可爱的独特,让人忍不住靠近你,你知不知道,你的微笑很美,很美,我很羡慕你,总是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喜欢你整天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样子,

学习

十二月文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十二月文案10篇,内容包括十二月最后一周文案,十二月第一天的文案长篇。二月的最后一天啦,祝大家一觉醒来都能元气满满的迎接三月的到来,春天也越来越近了吼。告别冬天的臃肿和懒惰,迎接春天的繁花待放,一以贯之的努力,不能懈怠的

学习

高中语文古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语文古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必修十篇古文,高中经典古文100篇。二、高中古代散文单元分析(一)单元结构分析“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教材两部分,必修教材共有五册,以人文话题的方式组元,每册四个单元,单元以选文

学习

简历个人评价怎么写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简历个人评价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简历里个人评价,简历中个人评价。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资深猎头回答:一般HR在看简历时会较多注意候选人的工作经验以及学历情况,然后再是技能/培训等信息。而从自我评价中想看到的是:您对自己的

学习

生态防护工程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防护工程论文,内容包括荒漠工程防护论文,生态修复项目论文。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

学习

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10篇,内容包括至美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交通。投稿人:题目(黑体三号)————————————正文(仿宋三号)—————————————————————————————————————

学习

八字情话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八字情话10篇,内容包括八字句子情话,八字情话通俗易懂。4、你快乐,所以我快乐。5、与你相伴,死亦无憾。6、我是真的,真的爱你。7、时光不老,我们不散。8、爱你的心,永不止步。9、我中有你,你中有我。10、矢志不渝,只因是你。(来源:文

学习

土味情话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土味情话10篇,内容包括胖的土味情话,土味苹果情话。(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最感人的一封家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最感人的一封家书,内容包括一封家书感人版,写给老公的一封家书感人。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如何让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心怀感恩,刻苦自强,健康成长?河南省汝阳县王坪乡农民、现任南昌某公司河南某一区域代表的张兵,想到了

学习

陈国星:真诚的姿态最感人

阅读(27)

陈国星影视导演,代表作有《孔繁森》《横空出世》等陈国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只是从表演系毕业的他在绕了些年,才正式具备导演的名分,而他执导的处女作比其他第五代导演晚了四五年。但这于他的成功无碍。从喜剧导演到主旋律导演,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