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意义篇1
【关键字】教育成本 核算 理论基础 意义
1958年,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的约翰•维译(J.E.Yaizey)出版了名为《教育成本》(The cost of Education)的专著。自此,教育成本就成为教育经济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始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成本?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 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一般是不计成本的,所以,高校的会计也不要求进行成本的核算。但是,随着高校的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报账式”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对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的需求。
1998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原来的“三大”会计核算要素统一规定为“五大”会计核算要素,并将将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并确立高校为***的会计主体,要求高校的会计工作应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这为高校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使高校成本的核算工作成为可能。
二 教育成本核算的社会意义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希恩认为:“***门,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要使用一部分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如不用于***门,就可以用于别的部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即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因而,学校只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讲成本核算,不讲办学效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利用率极其低下。
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可以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跟踪考察人、财、物的消耗情况,为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和方法,使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国家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资规划。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确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行***部门会同***其他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 1996 年12 月16 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共同作出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可见,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依据,一所高校如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就无法确定生均成本,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收费多少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
(三) 教育成本的核算是建立合理的负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
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社会、用人单位、个人都是受益者,因此,他们都应该合理的分担教育成本。1999年*********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要尽快建立起一种由国家、学校、学生家长和个人共同合理分担的机制。”建立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要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
三 教育成本核算对学校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非物质生产领域,它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购买者和消费者,这样高校就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把竞争机制引进高校,必将促使高律财务管理由拨款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管理需要相关相关的数据进行规划和控制。为了满足学校决策的需要,就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对教育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和描述。也就是要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从而提供预计性和分析性的信息。
(二) 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依据
提高办学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耗费,实现较多的教育成果。
只有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充分利用高校
的资源,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由原来的国家包办转变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高校之间有办学方式、发展规模、招生分配、科技成果转让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高校面临着调整、联合、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办学风险。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
四 教育成本核算对学生和家长的意义
随着学生缴费上学的普遍实行,学生(或其家长)已成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对于教育服务价格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自然非常关心。1998年海南大学的自费毕业生就提出,学校应对他们两年来的各项费用进行结算,对不合理及超出部分予以退还。他们认为,既然是自费,学生就有权知道自己的钱用在哪里(《南方周末》,1998.7.3)。
因此,核算教育成本,有利于学校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大众对学校财务的监督,也能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2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内涵
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指对医院整个经济运行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分类、记录、分析、考核、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和方法。
从目标看,就是国家卫生部提出的,医院要走开“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从机制看,就是促进医院实现“三个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依赖传统经验向依靠现代科技转变;从重点看,就是提升医院“三个效益”,***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对象看,就是达到“三个满意”,部队官兵满意、社会群众满意、医院自身满意;从发展看,就是推动“三化进程”,医院管理要逐步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发展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一,在原理上,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方面,落后的核算管理方法影响医院的公益性质。医院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经济来源本应以***府财***补贴为主,医疗收入为辅。而实际上,***府财***补贴的全国平均值还不到5%,医疗收入成了主要来源。但核算方式却没有跟上这一变化,及时把收支核算改为成本核算,使确定医疗收费标准的物价部门无法采用比较公平的“成本定价法”定价,医疗收费和药品加价越来越高,增加了“看病贵”的因素,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另一方面,落后的核算管理方式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增收节支是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节支就是增收。全成本核算管理与传统核算管理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加精细化,更加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效益。过去的收支核算管理,属于粗放的“吃大锅饭”方式,不利于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既影响经济效益,也严重制约发展,不改就不会有出路。
第二,在实践上,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具有长远的实效性。医院建设发展面临着国家医改制度冲击、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新增医疗投入有限的严峻挑战,走科学管理、节支挖潜的内涵式发展路子,已成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必然选择。
一是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把“模糊账”变成“明白账”。由于医院在成本核算上,对象比较单一,层级不够清晰,虽然有院级成本核算,但科室成本核算基本流于形式,难以形成完整的全院成本消耗,直接影响了管理决策质量,使科室消耗过大、影响效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既能全面反映医院总体财经运行情况,又能实时掌握科室的医疗收入、成本消耗、补贴补助等,有效解决成本不实、收益不准的问题。
二是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把“粗略统”变成“精细算”。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只是简单地将科室直接支出计入成本,仍有许多应计入的公共消耗成本未计入,造成统计数据不完整,影响了成本分摊和归集的准确性。实行全成本核算,把医院各类成本费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既算有形的,也算无形的,既算直接的,也算间接的,完整反映了各科室在医疗活动中的各种消耗,降低了成本划分、费用分摊和消耗归集的失真率。
三是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把“静态管”变成“动态控”。 由于医院核算仅仅是事后数据的归集统计,往往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和在用设备等核算的比较准确,但对建设投入、设备购置和科室消耗等动态支出却缺乏及时掌控,难以发挥核算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作用。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对成本费用消耗在发生或尚未发生时就能进行有效、合理控制,增强了成本预置控制的能力。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功能作用
一是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是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的必然选择,方向正确、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二是全成本核算管理,符合艰苦奋斗的***治要求,符合勤俭建院的重要方针,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远目标,应当站在讲***治、顾大局的高度,正确对待利益调整,积极参与支持改革。
三是全成本核算管理,涉及传统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改变,操作流程的再造,具有较强的渐进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3
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有着其特殊性,电力企业的产品是电力,其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是通过电厂和输电网完成的。和其他的行业相比,电力企业的成本具有其特殊的地方。电力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可控供电成本和不可控供电成本两大类。其中,按工作性质分,可以将可控成本划分为人工成本、生产技术成本、信息管理成本、行***管理成本和管理咨询成本五大类;而不可控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费用、各项税费、保险费、摊销费以及财务费用等。
一、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所谓成本核算,就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其产生的各种费用根据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价,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需要全面考量产品的成本、效益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等多重因素。如果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没有做好,得出了错误的成本信息,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了误导,使得产品价格确定的不合理,无论定价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
2.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净利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就是企业的净利润。其中,企业的总收入相对而言易于统计,通常不会出现什么偏差,而企业的成本由于其内容繁多、变动性比较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核算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成本数据对企业的净利润有相当大的影响,单位成本轻微的调整都会导致企业的总体利润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3.成本核算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正确的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分析的前提和依据,从数据中发现和查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是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核算和管控,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抓手,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的内涵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的内涵
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同,电力企业没有产品,这就对其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电力企业逐步抛弃了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朝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迈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本核算作为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点工作,将彰显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面对国家控制电价的局面,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利益,企业在努力提升电能销售量的同时,需要加大对成本的控制,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因此,成本核算一直都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成本核算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控制生产经营耗费。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首先需要补偿成本耗费,加强可控成本的核算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耗费,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2)电力企业成本核算有利于总利润的提升。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经济利润。提升经济利益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产品单价或者控制产品成本。而国家控制着电价的制定和调整,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成本核算的途径,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避免电能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才能充分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创造空间。
(3)成本核算能够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效得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全面掌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信息以及费用情况,从而为各生产部门的开支以及物品耗用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通过标准的执行控制浪费行为,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成本核算是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成本核算工作的逐步展开,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疏通了资金链的运转渠道,并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有力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成本核算有利于电力企业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展开成本核算工作,企业能够获取真实的成本信息,为各项资源的统筹调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使得***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有了一套合理的标准,并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电价提供了成本方面的参考。一举多得,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满足了国家对电价行监督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提供电力支持的重大任务,只有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才能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在电力企业的内部树立起成本的观念,加强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度,把企业较为被动的成本管理转变为主动的成本管理。第二,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成本核算也需要专业人才支持。电力企业要重视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以确保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要按照与成本核算有关的***策、规范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要真正贯彻落实成本核算的相关的制度,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成本核算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部分都落实到具体人员,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4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服务水平
全面成本核算是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打破医药弊端的重要措施,对合理医疗资费制定控制医疗成本意义重大,对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以及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全面成本核算也是保障医院既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从会计制度开始进行责权体制改革,对医院收益和成本控制全面整合,实现最终成本控制的目标。同时,进行全成本核算对医院成本分配的精确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基础确立底层核算单元,并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益于医院低成本运用的实行。全成本核算是一种会计核算手段,指的是在对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全面记录和计算,并通过分析计算实现资源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新形势下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全职工的管理意识,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并为国家医疗投入提供数据支持。
一、当前医院全面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改革的背景下,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形势下医院实行全面成本核算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医院管理和成本核算上暴露出很多弊端,严重制约了医院的持续发展。虽然有医院施行全面成本核算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竞争需要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这是导致新形势下全成本核算受阻的主要原因。众多医院管理者认为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单位,要将***更多的病人作为管理的侧重点,没有必要去进行成本控制。传统意识使医院管理者只重视社会效益,并不注重经济效益,没有充分重视医疗改革,将成本意识放在管理首位,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全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成本核算内容失真
在改革进程中,医院形成了众多成本管理核算体系,但是均各自为营,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和制度。当下各地医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将成本核算的任务交给财务部门,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因此,数据可信度差,准确性低,不具备实用价值。此外,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还中存在造假行为,目的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导致实际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三)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全成本核算方法并未普及
控制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需要进行全面成本核算,而高素质专业人才对该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现实等因素导致全成本核算并未受到医疗机构的足够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不足。这种现状也导致了医院成本控制不力,竞争力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使医院整体效益下降。同时,相关专业素质高的从业人员的缺乏也会使医院工作陷于被动,缺乏创新力和前景的动力,对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新形势下提升医院全面成本核算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
鉴于实行全面成本核算的意义重大,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有必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措施落实全面核算方针,推动医疗体系深入改革。
(一)加强重视,增强医院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
经过多年的改革,包括基层医院在内的医疗单位形成了基本的核算方式,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医疗设备和科室,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医院经营有效,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当下实行的成本核算多与奖金制度相结合,成为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核算体系下,各科室物资领取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医疗成本增加,成本控制效果低。而这些费用大多由患者间接买单,导致了医疗费用上升,医患矛盾进一步升温,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传统医疗体系和市场化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医疗机构加大了对全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全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和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此,应加强培训,转变医疗人员的传统观念,增强成本意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同时还应该转变经济分配模式,避免以药养医等弊病的出现,减少医患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为患者着想,降低医疗负担。
(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体系,真正实现成本控制
医院资金流的准确把握需要全面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为实现资金合理利用,确保医院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全成本核算,对医院各项费用进行监督,对医院真实的成本和收益状况进行分析,为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当下,虽然医院施行成本核算,但是仅仅停留在奖金制度上,是在内部进行的分配服务,以医院的收支为基础进行奖金数量的确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医院面临的最大难题,导致医德丧失、医患关系紧张,诱发社会问题。成本核算意识的缺失导致医疗人员唯利是***,对医院形象产生消极影响,对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不力,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医院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医院全成本核算涉及医院各部门和多方面,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与简单的财务工作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因此,全面核算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是不恰当的,应该与后勤人员、行***人员、科室负责人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多方面参与的全面核算体系。
(三)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化核算平台
人员素质提升是确保全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医院应成立专项小组,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联合医务部和后勤部等,确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成本责任落实到人,对医院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此外,定期进行成本控制相关培训,提升人员成本意识,对医院各成本环节进行适时监督,制定专职人员对各科室进行成本信息调控和核算。
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对医院成本控制意义重大,但是当下在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体系落后,导致成本监管不力,对成本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不利。建立指导门诊和住院患者就诊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意义非凡,同时对缓解医患关系意义重大。信息化平台对全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医院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保障。全成本核算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协调医院各部门工作的有效措施和确保数据准确的必然途径,能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建立以科室为单位,全面记录科室收支,注重成本细节管理,对成本节约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全面成本核算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保障。合理的全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对医院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关到系医院生存和发展 和每位员工的根本利益。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形成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财务制度,并将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为适应市场需求,医院应建立全面核算体系,以财务审计为指导,促进优质管理的形成,为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和成本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玲.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10 年版
[2]齐淑艳. 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3(09)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5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与管理 现状 对策
医院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机构,现代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定位在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上。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成本核算就是成本管理,而实际上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一、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
1、缺乏足够的重视
医院领导对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不够重视,而且组织机构的设置也不科学。从当前情况看,大多数医院没有从主观上给予成本核算与管理足够的重视,财务部门得不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开展工作的难度较大。成本的核算管理是由医院财务部门组织进行的,但由于体制上存在疑义,目前的一般做法是医院单独成立经济核算管理部门,由该部门全权负责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忽视了财务部门应发挥的作用。财务部门与成本核算管理部门不应相对***,而应是相互协调与包容的部门。
2、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很多医院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成本核算,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为员工奖金的发放提高依据,或者是以增收医院收支为目标对各科室的收支状况和工作量进行检查测算。科室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其收支进行盘点核算,计算出科室的经济收入;奖金分配则是建立在对科室收支状况的核算基础上,根据科室的可控成本情况分配奖金。而实际上,成本核算管理不仅要考虑各科室的可控成本,还要考虑医院成本分摊在科室的间接成本。主要表现有:在实际操作医院服务成本核算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摊后勤、行***等部门的成本。分摊的方法比较多,但基本上都缺乏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不统一
医院与其它单位不同,其成本较复杂,服务的项目种类较多,各科室、各病种的分配标准和费用归集不同,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这些因素导致了医院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了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不规范。比如,现在一些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经常与科室的分配收入相联系,由于科室的分配形式存在差异,动机和目的也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统一,成本核算的范围仅涉及直接费用,没有覆盖医院的全部成本费用,这样一来,科室的分配收入就与医院的实际经济收益不一致。而且,由于各医院的成本开支范围不同,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采用的费用分摊方法也不同,分摊方法较随意,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比如,有些医院采用的是不完全成本核算,不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计入在成本范围内,而有些医院较先进,采用的是全成本核算,这就导致了各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一致,不能真实地反映消耗的成本。
二、解决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现状的对策
1、按市场规律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应遵循市场规律。市场经济讲究的是效益,所以医院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管理也是应当的。医院是经济实体,但有别于企业。医院提供的是医疗服务,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医院不能采用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成本费用核算,因为医院有时候要付出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本费用,也就是说要做一些公益事业,如果将医院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那进行完整意义上的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建立双向成本核算管理体制,既严格按照成本核算控制管理进行工作,又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2、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医院作为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其经营过程需要大量的成本,每个月对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实行科学经营和现代管理的基本保障。医院领导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必须要树立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理念,掌握成本分析、评价的方法。只有领导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必要性及现状等不同角度进行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还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利益和医院的发展。发动全体员工加入到成本管理当中,比如,注重加强对医院的各种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采购新物资前做好财务预算;主动清理并合理使用闲置设备;注意节约水电;注重管理医院材料等。医院只有从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做起,才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该科学化和规范化,***府相关部门应对此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统一成本核算的口径,并符合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各科室成本核算应采用全成本核算,确定核算的基本单位,目前医院的科室部门较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过大,因此对职能类似的科室应加以归并,按发生地点可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科室由门诊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统计科室员工的薪酬、材料费、水、电等。将医院成本按性态划分,比较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的关系,为医院的资源配置提供具体的量化数据,降低医疗成本。
三、结语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在提供一流的服务和技术时,还要兼顾病患的经济实力。因此医院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以较低的成本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医院的正常有序运营。
参考文献:
[1]范超.新形势下医院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2, 33(05)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6
【关键字】教育成本核算理论基础意义
1958年,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的约翰•维译(J.E.Yaizey)出版了名为《教育成本》(ThecostofEducation)的专著。自此,教育成本就成为教育经济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始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成本?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一般是不计成本的,所以,高校的会计也不要求进行成本的核算。但是,随着高校的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报账式”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对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的需求。
1998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原来的“三大”会计核算要素统一规定为“五大”会计核算要素,并将将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并确立高校为***的会计主体,要求高校的会计工作应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这为高校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使高校成本的核算工作成为可能。
二教育成本核算的社会意义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希恩认为:“***门,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要使用一部分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如不用于***门,就可以用于别的部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即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因而,学校只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讲成本核算,不讲办学效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利用率极其低下。
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可以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跟踪考察人、财、物的消耗情况,为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和方法,使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国家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资规划。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确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行***部门会同***其他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1996年12月16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共同作出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可见,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依据,一所高校如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就无法确定生均成本,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收费多少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
(三)教育成本的核算是建立合理的负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
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社会、用人单位、个人都是受益者,因此,他们都应该合理的分担教育成本。1999年*********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要尽快建立起一种由国家、学校、学生家长和个人共同合理分担的机制。”建立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要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
三教育成本核算对学校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非物质生产领域,它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购买者和消费者,这样高校就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把竞争机制引进高校,必将促使高律财务管理由拨款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管理需要相关相关的数据进行规划和控制。为了满足学校决策的需要,就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对教育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和描述。也就是要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从而提供预计性和分析性的信息。
(二)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依据
提高办学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耗费,实现较多的教育成果。
只有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充分利用高校
的资源,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由原来的国家包办转变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高校之间有办学方式、发展规模、招生分配、科技成果转让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高校面临着调整、联合、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办学风险。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
四教育成本核算对学生和家长的意义
随着学生缴费上学的普遍实行,学生(或其家长)已成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对于教育服务价格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自然非常关心。1998年海南大学的自费毕业生就提出,学校应对他们两年来的各项费用进行结算,对不合理及超出部分予以退还。他们认为,既然是自费,学生就有权知道自己的钱用在哪里(《南方周末》,1998.7.3)。
因此,核算教育成本,有利于学校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大众对学校财务的监督,也能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7
【摘要】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本文针对医院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弱化,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做了分析,阐述了只有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才能有效地促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取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际上是卫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区域性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医疗机构性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音准会计制度》,结合医院的特点,于1998年11月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新制度明确了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明确医院实行成本核算。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院注重经济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解决了住院难、看病难、手术难三大问题,医院的办院条件也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医院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弱化,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加之材料物资价格的上涨,物耗升高,一些医院为了经济效益,出现了多收费,乱收费、多开药等不良行为,使社会医药费用负担过重,超出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可以综合归纳如下:①医疗服务低成本收费,国家补偿不足,其他补偿渠道不畅,医院等靠要思想严重。②医院管理者和职工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对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主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成本费用意识淡薄,卫生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情况严重。③医院经济核算责任制与成本管理不能有效结合,成本核算不实,信息失真,医院潜亏严重。④重复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设备购置不考虑成本效率,致使卫生资源利用率较低,使医院成本加大。⑤医院自有资金不足,补偿不到位,依赖负债经营,集资、借贷负担的利息支出增加,加大成本费用。⑥医院私收费、私卖药,收取回扣等待业不正之风及财务管理不善,使医院收入流失,造成成本费用增加。⑦院长负责制不够完善,短期行为严重,只负盈,不负亏,只注重经济收入和医疗质量考核而忽视成本考核。⑧医院业务量下降,人员膨胀,人浮于事,医务人员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人员经营支出连年攀升,奖金居高不下,导致人员费用支出增加,医院成本加大。⑨先进的科技在医疗中的广泛运用,一次性用品材料的普遍使用,以及大量进口药品及新特药品,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在医院临床的使用,使医疗服务成本费用增加。住院条件、就诊条件、医院环境美化等使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因此,只有深化医院改革,加强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找出成本管理的关键点,才是提高医疗效益的关键。
2医院成本管理的必然性及意义
2.1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是医疗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民营、合资、外资等不同形式的医疗机构准入医疗市场,现有的医疗机构倍受冲击。谁不降低运行成本,谁必将被市场淘汰。有文章指出***府对医院投入不足,是医院运行困难的原因,同时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调查结果表明,同级医院阑尾炎手术的医疗成本相差数倍。因此,医疗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优胜劣汰势在必行。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区分是***府投入不足造成的***策性亏损还是医院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营性亏损,使医院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1.1控制和审核费用支出,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医疗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在安排支出时,能够保证重点,尤其是要使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支出保持合理比例,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浪费。并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2.1.2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医疗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疗经济效益与医疗费用挂钩,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单位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耗费少,合理地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医疗收费由***府统一定价,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能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员和仪器设备闲置。
2.2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
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干部职工成本费用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节省费用支出,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由外延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转变;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为利用经济手段考核工作质量,实行经济奖惩,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医院、个人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医疗服务成本的测算;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拓宽医院筹资渠道;有利于开展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单病种成本的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促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取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如何切实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
医院作为***经济实体进行成本核算,其开展成本核算的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3.1先行调研,制定***策
成本核算是一项涉及全院职工切自利益,***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为了能够使其有序地进行,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包括学习其他医疗单位的先进经验、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的意见等。在此基础上,由职能部门参考相关***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策,并经院******联席会议和职代会讨论通过,确定院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的试行办法。
3.2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从此项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了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院长亲自负责,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有关的工作,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各有关科室和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实践证明,没有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全院的统筹安排,要想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好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3.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单靠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全体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宣传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和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分批对全院中层干部和科室核算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掌握成本核算方法,为实行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准备工作。
3.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成本核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实行成本核算时,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统一的长远全盘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分步骤实施,切忌急于求成。我们的做法是先在临床科室实行,取得经验后再在医技及其他科室和部门推开,结果表明这一做法是稳妥可行的。
3.5针对问题,不断改进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各家医院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实施。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成本核算不断完善和合理。我院在成本核算的前期运作过程中,由于在科室结余的提成和管理费用的分摊上考虑不够全面,对科室和职工的利益考虑欠周,影响了科室和职工的积极性。后期通过对成本核算方案进行不断的整改,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目前多数医院将核算重点放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科室核算上,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停留在计算科室的收支上,院科两级核算多是“一切向钱看”,导致临床医生过多关心他们的经济收入,而忽略了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切实解决。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作用认识不够,成本意识不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单纯讲求经济效益,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三是我国尚未建立更高层次的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分析它与以往核算结果的异同,不断摸索经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文贞,秦永芳,陈英.医院成本核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2.
[2]邢斌.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4).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8
【关键词】电算化 辅助核算 林业会计 运用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38-02
林业生产的经营特点决定了林业会计具有核算种类多样、核算内容广泛、成本核算复杂等特点。电算化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林业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技术的进步。但是,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中没能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充分的开发运用,使得林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而繁重,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加强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的运用,是提高林业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更是使林业会计工作由单纯核算向参与管理功能的逐步跨越。
一、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中运用的意义
(一)以辅助档案代替会计科目,简化了会计科目体系
林业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在使用过程中,可设置相关的辅助档案来代替明细科目,从而达到既可简化会计科目体系又可使它变得相对稳定的作用。例如,林业单位进行营林成本核算时,根据国有林场与苗圃现行财务制度核算要求,林业单位营林生产成本是以营林生产中各林种、树种的造林、抚育作业项目以及林木管护的各管护项目为对象,分别核算这些项目的年度费用。林业单位为了便于考核各林种树种营林生产费用水平的高低,寻求进一步降低生产耗费的途径,对营林生产费用的核算既要区分林种、树种,还要区分不同林班或经营班,再按各作业项目来进行归集登记,年终营林成本还需要结转到对应的林木资产账户中。由此可见,林业单位营林成本如果按传统的或现行制度的核算要求设立账户核算,“营林成本”科目下应以林种设为二级科目,树种为三级科目,林班或经营班为四级科目,林木管理部门为五级科目,造林成本和管护成本为六级科目,造林整地、栽植补植、抚育、护林人员经费等11个费用项目为七级科目,这样才能达到现行制度核算要求。假定某一林业单位经营面积有五万亩,分为50个经营班,种植有5个树种的林木,分五个部门进行生产管理,那么,这个林业单位的营林成本至少需要设置550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才能清楚某一树种在哪个经营班及各费用项目的消耗情况。
如果使用电算化的辅助核算,将营林成本定为项目核算科目,设置好部门档案,并将11个费用项目设为项目档案,那么,该单位就只需要设置50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即可,这样大大简化了会计科目体系。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中设置的各档案信息一般不会任意改变,它保证了会计科目体系的稳定性。
(二)可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功能
从上例可以看出,如果使用传统核算方式,要查询某树种某一经营林班年度发生的费用总和,只能通过这一树种11个费用项目逐项累加汇总才能得出,如果需要查询其他树种或经营林班,也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逐项汇总,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会计信息,也只能通过逐项累加汇总,非常费时费力,而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辅助项目核算功能,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将11项费用项目设置成项目档案后,在填制记账凭证时正确地选择相关的辅助核算信息后,便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系统提供的辅助账表查询功能,不仅可以查询某一树种某一经营班的发生费用总额,还可以查询某一费用项目发生的费用总额,实现了纵横两向的信息查询和相关的统计、分析。这样不仅给林业单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询手段,更有利于林业单位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真正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三)项目数据实现共享,简化了会计日常核算程序
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特点是生产类别比较多,既有苗木生产、木材生产,又有营林生产,这些生产项目成本核算内容广,成本费用项目多。特别是林业营林生产成本核算,该科目年度终了需要结转到对应的林木资产科目,以反映林业单位本年度对营林生产的投入情况。这就要求营林成本和林木资产两个账户的明细科目设置要相对应或一致,特别是这两个科目的一些费用项目要实现共享,才能方便期末结转。如果不充分运用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设立项目核算,两个科目电算化的明细目设置有可能达到上千个或万个,既加重了会计人员日常工作量,更不便于会计数据的结转。因此,林业单位一定要充分开发运用辅助核算功能,特别要利用电算化的项目核算中一个会计科目下设置单一核算项目,也可设置多个核算项目的功能,实现一个辅助核算项目能够在几个不同科目下挂接和使用,多个科目对同一项目数据共享,以此简化科目体系和会计日常核算程序。
二、林业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的运用方法
本文以林业单位营林成本会计电算化辅助账设置为例,介绍辅助核算的运用。营林成本电算化一般核算可按林种、树种、造抚成本和管护成本及相关费用项目设置二至五级明细科目,辅助核算以生产林班、生产经营班(或小班)和管理部门进行初始设置,定义项目大类、建立项目档案等,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项目大类
林业单位的林木资产、营林成本和木材生产成本如果需要核算到“经营林班”,那么在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中就可以以“经营林班”来建立普通项目大类。
(二)选定项目核算科目(以林业“营林成本”核算为例)
(三)进行项目分类定义
(四)项目结构设置
(五)以生产经营班(或小班)建立项目目录
以上的初始设置在运用过程中如果树种不变,只是生产经营班发生变动,就直接在建立项目目录中增加即可。
三、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9
关键词:义齿加工企业 生产管理特点 成本对象 成本核算体系
中***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9-02
随着患者对口腔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口腔义齿加工企业繁荣发展,也推动了口腔医疗修复技术迅速进步。但大多数义齿企业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成本管理混乱的现状,对企业持续发展极为不利。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完善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已势在必行。笔者以所在企业为例,对建立该行业的成本核算体系,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义齿加工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成本核算目标
成本在经济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1)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3)经营决策的依据;(4)考核经营成果、评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数据。义齿企业成本核算不仅要满足会计核算需求,更要满足成本管理控制、制定产品价格与销售策略的需求。因此,义齿企业需要建立核算各类别、各品种、各工序的产品成本和各成本明细构成的成本体系,实现产品盈利能力判断,改进销售策略,压缩不合理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生产管理特点与成本核算假设
相对于标准化产品生产企业,义齿加工属于连续式多步骤生产,具有规模较小、手工制作度高、产品个性化强、流水线较短等生产特点,存在管理人员较少、管理垂直化与跨度小等经营管理特点。义齿加工企业应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简化、满足管理需求的核算方法,建立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因素与假设:(1)产品个性化强,工序、原材料组合性强,需合理确定成本对象;(2)非标准化生产下,不同质产品的可比性转化,需合理确定同质化折算标准、分摊标准;(3)不同类产品差异较大,需合理确定成本在全部成本对象之间分配的基数、方法;(4)在定制化的生产特点下,半成品无实际经济意义,故不对其进行成本核算;(5)流水线与生产周期较短,在产品所占比例小,且估算结果精确度低,故将其数量假设为0;(6)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机构少且垂直化,期间费用较少,故选择产品制造成本模式,而非全成本模式。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综合分析义齿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宜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核算,其适用于不需提供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复杂生产企业。其特点为:以最终完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各工序归集本工序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并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计算时间较短,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效率。
二、义齿加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成本对象的确定
义齿产品,分为固定、活动两大类;固定义齿病人不可卸带,计量单位为颗;活动义齿病人需每日卸带义齿,计量单位为件。义齿产品没有标准产成品,无法以实际的义齿产成品为成本对象,只能以产成品组合部分为成本对象,并使用对应计量单位。义齿企业会按照病人需求生产特殊产品,应根据该类产品的数量、重要性,确定是否将其纳入成本对象;同时,应根据产品变化调整成本对象,见表1。
(二)明确生产工序与成本对象的对应关系
分析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明确工序与成本对象对应关系,确保成本准确分配。实例企业对应关系如表2、表3所示。
(三)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
1.统计产品数量,将其转化为成本对象数量。成本对象数量,一般由义齿产品数量直接确定;但塑料基托有其特殊性,如以其产品件数为分配基数,既无法反映产品大小之间的差异,也无法反映金属支架产品耗费的塑料基托成本,因此选择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均需使用的树脂牙数为塑料基托的分配基数。以实例企业某期数据为例,转换方法如表4所示。
2.成本分配过程。
(1)按照以下顺序将成本归集分配至对应的成本对象。各成本对象原料成本各生产工序辅料成本①各生产工序人工成本各生产工序折旧费、维修费等制造费用②辅助生产工序的制造费用
注意要点:①氧化锆高值专用辅料,在分配时将其成本计入氧化锆产品。②单一产品专用高值生产设备,其折旧、维修费归集到对应成本对象。
(2)辅助生产工序制造费用的分配说明。义齿企业辅助生产工序的材料、人工、折旧等成本均列入制造费用,按照费用分类,分别在所有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之间差异巨大,加工特点、计价方式均不相同,活动义齿中的金属支架、树脂基托不能***成为产品,须与树脂牙组合为产成品,因此这两大类产品可比性差,在该分配环节需进行相应的修正处理。现以实例数据进行说明。
某期,企业生产固定义齿总量4005颗,活动义齿总量1765件(含金属支架1025件、胶托450件、弹性义齿290件),树脂牙8810颗,辅助生产工序材料费6000元、人工费36000元、折旧费0元、其他7000元,成本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a.将固定义齿产品颗数与活动义齿件数之和作为分配基数,计算费用分配率
辅助工序材料费分配率=6000/(4005+1765)=1.04
辅助工序人工费分配率=36000/(4005+1765)=6.24
辅助工序其他费用分配率=7000/(4005+1765)=1.21
b.根据产品信息计算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单件产品的平均排牙数,计算费用修正分配率
金属支架、树脂基托产品平均排牙数=8810/(1025+450)=6
辅助工序材料费修正分配率=1.04/6=0.17
辅助工序人工费修正分配率=6.24/6=1.04
辅助工序其他费用修正分配率=1.21/6=0.20
c.各类产品的辅助成本分配:固定义齿、弹性义齿以分配率进行分配,树脂牙以修正分配率进行分配,金属支架、塑料基托不分配
固定义齿分配成本=4005(1.04+6.24+1.21)=34002元
弹性义齿分配成本=290(1.04+6.24+1.21)=2462元
金属支架、塑料基托分配成本=0元
树脂牙分配成本=8810(0.17+1.04+0.20)=12422元
注:固定义齿并非成本对象,此处只为简化说明该分配过程。实际成本核算中,以各成本对象为分配对象,按费用明细类别分别分配。
3.成本核算结果
至此,义齿加工企业基于制造成本模式的成本核算体系已完整建立,利用核算结果可对各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也可计算每件义齿的产品成本,见表5。
三、义齿加工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实际意义
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目标。笔者所在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后,深入分析核算结果,发现异常成本消耗和利润空间较大产品,对降低成本、制定合理销售***策、提高企业利润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一)降低成本
笔者通过比较成本核算结果发现,镍铬金属冠辅料成本为其原料成本的1.5倍,远超过同类产品;经深入分析发现,该产品在生产中存在单件产品随机包埋,导致包埋材料浪费,后调整为多批次合并包埋,辅料成本下降50%,每年至少节约成本10万元。
(二)制定合理销售***策
笔者所在企业的成本核算结果显示,国产氧化锆产品毛利率比进口氧化锆高出15个百分点,因此建议将以进口氧化锆为推广重点的销售策略,调整为以进口氧化锆为宣传突破口、重点推广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氧化锆,用以替代传统产品。当年国产氧化锆订单增长70%,企业利润增长超过40%。
综上所述,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应在准确分析企业特点、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完整、合理、适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深入分析核算结果,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足,降低企业成本、改进销售***策,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A630009)]
参考文献:
[1] ***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2] 徐***旦,石人瑾,林宝h,管一民.成本会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3] 周忠惠,张鸣,徐逸星.财务管理[M].上海三联书店 1996
成本核算的意义篇10
【关键词】“校财局管”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管理模式
***、***《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教[2006]3号)明确提出:“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既是一项“群众得实惠,***府得人心,社会得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一项“确保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地位,确保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实,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各中小学“校财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义务教育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和适应当前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理顺教育财务管理体制,规范教育财务管理行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需要,只有实现“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入。现本人就工作中的体会浅谈“校财局管”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一、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前的财务管理体制分析
2007年以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核算,校财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的收入主要是学杂费收入(按小学70元/生·期,初中90元/生·期的标准收取)、财***补助收入、住校费收入和其它收入。各中小学校设有总务主任、会计、出纳等岗位,负责本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学校的财务开支由各学校校长审批,这种管理办法沿用了几十年,也发挥过其历史作用,如正常公业务费报账方便,学校对财务状况掌握及时准确等等,但也现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与现在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的“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管理格局严重相悖。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管理不严
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不健全,编制也不科学。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合理安排财务收支,存在学校收多少就用多少,财***拨多少就花多少的现象,有的学校甚至盲目上项目搞建设,造成负债运行,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按照学校当前和发展的需要编制预算,有的虽然也编制了预算,但是预算编制不完整或比较粗放,或者完全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我行我素;有的学校将公用经费用来发放教职工补助,有的将基建专款用来保运转,有的拆东墙补西墙,造成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财务收支过乱
部分学校乱收费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有的票据管理混乱、不使用合规的票据或收费干脆不开票据;有的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收费、搭车收费、扩大范围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教材课本费收费混乱;有的利用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有的对校服费和刊物费实行“一刀切”强制收费等;还有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学校经费支出的无计划性和无预算性,使得部分学校支出过滥、过乱:如吃喝招待、乱送、乱发、乱补、乱购现象严重,有的招待费、租车费超标严重,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较大。有时支出票据“白条”多,有的支出校长一签到底、大金额票据无附件、一件事重复支出、超标准开支、超范围开支等等,造成部分学校债台高筑。
(三)资产管理不实
由于学校经费缺乏计划性和预算性,学校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存在,部分学校盲目的购建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又不登资产帐,在固定资产帐中不反映,使得学校账账、账卡、账物上的资产数据不符,部分学校的财产被盗了、被损了,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存在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现象。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出借、出租、转移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应的手续,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四)财务监督不力
学校的有限经费没有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执行控制制度和系统的分析评价的体系,收支信息反馈迟缓、时效性差,分析数据有限且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中小学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缺乏对经费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法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学校财务没有切实做到公开透明,不能及时方便地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会计核算不准
基于会计业务发生时间、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校采用分散模式进行财务核算,财务数据不能集中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标准和计算口径。由于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一致,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下发的会计科目体系、核算方式、财务管理制度等难已得到具体落实。有的学校会计核算方法随意更改,总、明细账科目随意增减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各学校的财务数据不一致,影响各校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可比性,无法对各中小学校的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财务数据共享。
二、实行“校财局管”的积极意义
鉴于上述原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迎来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东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财务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而有利于规范财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增强***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集中教育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会计监督
1.收费行为规范化
按照省物价局、财***厅、教育厅每学期的收费文件规定:学校除按规定向自愿在校就餐学生收取伙食费外,不得向学生收取其它费用。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经费进行集中核算,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学校的乱收费行为,在票据管理和报账程序中进行规范,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学校收费行为,杜绝学校“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2.支出管理合理化
“校财局管”要求学校的所有支出均需通过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对学校的每项支出从原始单据的审核到最后报账,严格遵守报账审批程序,从而有效地制止学校财务支出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也严格地控制学校新增债务的发生,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3.账务处理统一化
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会计业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统一了会计核算的口径和费用支出标准,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根据审核通过的报账单及相关原始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会计监督有效化
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学校分离,能够有效地摆脱会计人员与学校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为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有利保证。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了会计监督前移,从制度上减少了学校任意支配资金的可能性,防止了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发生。
(二)强化预算编制,促进集中采购
1.预算编制精细化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依据上年度的会计资料和本年度的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的口径和要求进行预算编制,按照“准备和二上二下”的原则编制预算,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准确、精细,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在日常财务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预算指标,从而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促进预算制度的执行,并对预算进行考核评估。
2.***府采购制度化
根据本年度学校的预算编制,对大宗采购项目,必须按***府集中采购程序进行购买,如不按规定执行***府集中采购的采购行为,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可以拒绝受理,对未上报采购预算和超过财***核定标准的采购项目将不支付款项,从资金结算方面杜绝不合规采购行为的发生,对学校的采购行为起到了制约作用。从而防止学校采购的随意性,促进***府集中采购工作规范有序。
三、实行“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
1.按照中央和***关于农村中小学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分校核算”的管理办法要求,以县级财***、***门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县域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是保证“以县为主,校财局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会计业务人员秉着精简、专业化、规范化、提高效率的原则,由财***和教育两家共同派员组成。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内部设置业务核算组、资金管理组和综合组。岗位设置中心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会计、出纳、稽核等岗位。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具备更高的会计职称,其人事任免和人员调动必须征得***门和***门的同意,保持会计业务人员相对固定。
2.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应设立一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报账员工作,办理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账等业务。
各乡(镇)中心学校设立一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本乡(镇)中心学校的总报账员,负责本乡(镇)辖区内的会计复核和财务监管工作。
(二)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工资福利管理、会计人员管理、档案管理、服务承诺管理、首问负责管理、集中支付流程、集中核算操作程序、报销审核操作规程、财务监督与责任追究等内容,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明确规定具体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统一学校的收费行为和经费开支标准。使学校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有关的财经法规知识,熟悉掌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方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学校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保证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编制精细的学校预算体系
***、***《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教[2006]3号)文件规定,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统一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报模式进行预算编制。“一上”: 中小学校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财务人员具体组织实施,成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组成的预算编制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共同研究预算年度内学校收支计划建议,收集资料、审核数据、统计学校基本情况,按照预算编制原则,编报科学精细的预算建议数上报教育行***部门,教育行***部门汇总上报***门。“一下”:***门根据教育行***部门汇总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结合当地财力,统筹安排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编制本县年度预算初步草案报县级人民***府审定,经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教育行***部门将***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分配下达到所属各中小学校,各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结合“一上”阶段编报的预算建议数,编制预算草案,上报教育行***部门。教育行***部门对各学校预算草案进行审核,汇编成***门预算草案,上报***门。“二下”:县级***门对***门预算草案进行复核后,送县级人民***府审批,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一个月内,县级***门向县级教育行***部门正式批复年度预算;县级教育行***部门将收到的年度预算批复,在15日内批复到各学校。
(四)实施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1.经费体制不变,“零”负债运行
一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学校编报,经财***审核后,报经人大批准,,是教育局转发给各单位包干使用;二是学校的理财机制不变,学校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三是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学校的各项收支仍由学校审批,并由学校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保证“校财局管”的全面推进,一定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完全从学校剥离出来,让学校真正做到“零”负债运行。
2.账户统一设置,资金集中管理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原有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设银行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各学校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账户统一核算,银行转账、提取现金、银行汇兑等资金结算业务及资金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结算和资金收付均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办理。
3.财务统一核算,实行集中报账,
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根据各学校年初的预算批复,确定一定数量的备用金给学校,备用金用完后,学校报账员将原始凭证签好字,交本乡(镇)中心学校总报账员复核、校长审签后,到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报账,核算管理中心的会计人员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对学校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审核无误后,按照报账流程开出转账支票,将钱转入由学校以报账员名义开设的账户上(原则上不直接支付现金)。对学校的乱送、乱补、乱发、超标准、超范围、“白条”等 支出及超出预算批复金额的,不予报账,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杜绝不合理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控制学校新增债务,有效地提高资金管理效益。核算管理中心根据学校上报的原始凭证录入记账凭证(数额达到固定资产要求的登记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核算和记账。
4.账目规范保管,财务公开透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成本核算的意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