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大全篇1
周帅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者》
李雅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湘离》
陈妍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附中 《黑色寂寞》
奇良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 《爱你,如生命》
吴华超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天黑黑》
朱紫嫣青海省大通县第六中学 《珊瑚与海不相逢》
千 行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 《最后的仪式》
施晨扬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中学 《棱角》
凌媚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 《涉江》
韩青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在河岸》
二等奖(25名)
陈安徽芜湖 《自然卷与强力发胶》
马之***安徽阜阳 《农民工》
高强安徽繁昌 《无关他人》
李钊山东新泰 《蚁语》
杨林山东聊城 《无题》
袁飞山东枣庄 《一个人看海》
肖安琪山东肥城 《命运在欲望中悲鸣》
李晨曦浙江衢州 《床》
雷雯山西晋中 《我还是孩子》
宵莫言山西大同 《暮炷》
李旭琦山西太原 《倾城之光》
槿溪山西太原 《淙界》
孙雪颉湖北孝感 《老店记忆》
陈桂菊湖北神农架 《我读〈回望两河〉》
谭泽月湖北宜昌 《青春忆旧录》
何婧婷河南洛阳 《化为深秋露水的紫葡萄》
舒婷甘肃华亭 《望祉宸》
倪莹江西九江 《8分钟的温暖》
南隅江西瑞昌 《古》
曹峥内蒙古包头 《十年》
宋振霆内蒙古乌兰浩特 《花语梦缘》
陈妍湖南龙山 《I really miss the old days》
曾焘福建龙岩 《旅行札记》
李天琪江苏苏州 《***书馆夜话》
朴隐河北张家口 《锁雾山》
三等奖(100名)
秦萌山西晋城《春节故乡行》
王箫阳山西太原《叹荆轲》
刘郝山西太原《抱着金碗要饭》
徐久山西太原《"神"不可测》
杜毓婕山西太原《龙城岁月》
庞雅丽山西太原《我们都会幸福》
张进豪山西太原《黄色格调》
王文娟山西太原《哭泣的国魂》
高楠山西大同《流逝的夕阳》
张丽芙山西大同《涅》
白玉丹山西大同《我和他的故事》
冯捷山西太谷《对生命的敬畏》
张文佳山西晋中《伤过一季秋》
温日山西吕梁《流年过往的伤》
朱贺斐山西吕梁《亲爱不再》
李艳梅山西吕梁《锦书万里》
郭潇然山西吕梁《永不褪色的友谊》
任宇轩山西古交《年华不陨落》
董晓星山西阳泉《我怀念你》
李健山西高平《雪候鸟》
吕超山西朔州《直到临别时》
赵婧山西朔州《往事留芳亦成伤》
高瞻茹山西洪洞《当私奔成为败笔》
李梦婷山西忻州《过往随风》
苏苗苗山西忻州《哀的断章》
崔宣萱山西孝义《左手牵右手》
秦晨阳山西孝义《回望》
席鹏琦山西高平《西风中,斯人独憔悴》
李辉山西汾阳《美》
魏森山西长治《冬天,写给自己》
陆易江苏泰兴《任凭梦里三千落花》
朱铭江苏泰兴《寂寞梧桐》
朱鑫娟江苏南通《谁能看清一个人的背后》
高晴江苏南通《After 17》
孔澎敏江苏南京《海边的薰衣草》
邢琦江苏南京《单人舞》
王琼江苏南京《我和你,一个也不能少》
施捷江苏靖江《黑白彩虹》
徐俐文江苏苏州《消失的旅程》
陆昱颖江苏海安《恍然如梦》
金灿江西鄱阳《淡绿中的微红》
胡清江西高安《越南迷情》
陈雪菲江西南昌《二月路,不知人间烟火》
李海燕江西万年《远方的警钟》
何钰辰江西抚州《彩虹天堂》
江思强江西上饶《沙若有情沙亦老》
王***河南南阳《七月,阳光偏北》
潘智勇河南孟津《咏雨录》
李丹钰河南南阳《住在那个季节的我们》
童雅欣安徽无为《光与影》
林凯芹安徽无为《古沉荒》
曹若兰安徽池州《琳琅》
马静雯安徽池州《雪国》
佚名安徽安庆《远方》
顾俊琰安徽阜阳《青春症候群》
倪众印浙江宁波《胭脂江南》
张一浙江宁波《长乐未央》
葛颖浙江宁海《大人・孩子》
朱玲玲浙江金华《雨打尘》
朱毅娴浙江金华《岁月是朵两生花》
毛望星浙江常山《琐记》
倪嘉琦浙江绍兴《一个人,两个世界》
赵雪珊河北无极《寄往天国的情书》
王泽樊河北石家庄《坏孩子》
胡鑫磊河北张家口《时光琴弦》
闫越琪河北沧州《小孩,安好》
孙家琨河北沧州《我的前高三时光》
马玉彬河北黄骅《心雨寒》
黄晓辰广西平南《笔恋》
梁思诗广西南宁《我们的诗篇》
黄宇鑫广西南宁《朱槿》
韦婉广西贺州《最是那回眸的一瞬》
刘雨鑫广西桂林《馨香年华》
陈晨广西桂林《最天使》
邓涵湖北宜昌《寻》
汤玉妮湖北十堰《走》
程学琴湖北丹江口《记得要幸福》
何梦洁湖北荆州《最后的电影》
黄成龙湖南郴州《三年复三年》
李崛湖南新化《时光雨滴》
陈丽秀湖南怀化《夜太黑》
亓冉冉山东莱芜《青春我已输不起》
蔡昊韦山东烟台《千万留春住》
陆江文上海浦东《纪念一个人》
张湘宁上海宝山《那双眼睛》
张玉学甘肃白银《被遗忘的背后》
陈琦甘肃兰州《笑着流泪》
黄文宏福建漳州《错位》
江琳娜福建永定《梦殇》
谢世涛福建将乐《从63到36》
潘岳黑龙江大庆《海边,月光倾城》
孙凤国黑龙江绥化《感恩日记》
盖特内蒙古霍林郭勒《彼岸花开》
王轶韬内蒙古呼和浩特《花与少年》
陈烈奎贵州大方《记忆成长》
张程辽宁北票《琴音》
江尊陕西汉中《止不住的流年》
陈明慧广东中山《鹰》
谭茗心四川巴中《向文字致敬》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2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构建;大学生参与;必要性;有效途径
中***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14-02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为了维护安全而创造的校园安全物态文化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有关安全的意识、理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物理环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平安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明显,已成为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领域的一项主文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大学生既是校园安全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如何发挥大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两地办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社会网络化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安全凸显出新特点:消防和治安仍然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头戏”,公共卫生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场所和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社会交往安全、求职安全、消费安全以及健康问题(特异体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多层面、宽领域的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2]。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猛,但安全保卫部门的力量相对薄弱,大量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和培训,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治敏锐性不强,使得安全保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安全工作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推广安全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必须从事后处理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安全管理转变,化被动为主动,用安全文化去塑造、影响每一位组织成员,把理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和非理性的安全意识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安全稳定的思维模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安全舆论和习惯,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组织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自发意识,才能确立长效的安全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文化发展的需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大学校园建立一个文明、健康、安全、开放、进步的人文环境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安全素质形成导向,是近年在大学校园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现象和理念。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因此,安全文化应在长期的实践中精心培育,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是一个易对新的文化产生猎奇心理的群体,大学生个体参与新型文化建设有强烈的、内在的精神需求。他们既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又将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推动校园安全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实施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内化其安全素质,使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之中,开展群防群治,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以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良性发展。
3.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业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知识。校园安全文化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是以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与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具有受众率高、创新性和持久性等特征。高校是一个承载和传播科学和文化的场所,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学生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因此,大学教育要教导和培养大学生自身具备安全意识,并培养他们用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其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应侧重于对大学生的观念、意识和态度的转变,使他们由被动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到主动防范安全隐患、自觉提高安全意识的转变。高校应在营造浓厚氛围、创新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
1.加强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治工作、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融入安全文化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如通过组织治安、消防、交通等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安全技能、避险自救、生活安全、公共安全等知识教育;利用网络的宣传功能,分析经典案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和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将安全文化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把安全文化素质教育普及每个学生,深化教育效果,使安全理念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2.建立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机制是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大学生参与机制,为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搭建舞台;要探索建设互动机制,为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开辟多种渠道;要探索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力量;要探索建立理论研究机制,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要强化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活动效果的产生和目标的达成;要建立目标激励制度,不断总结取得的成绩以及与达成目标的差距,用一定的奖评方式促进活动的长效发展。
3.创新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文化的表达形式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直观的文化信息,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如果没有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还是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大学生不感兴趣,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受众群体,就会是空中楼阁。因此,要大胆创新,尤其要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载体,鼓励大学生群体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具有很强参与性的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内容上既要切合深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工作的实际,又要确保学生在该项活动中自我服务目标的实现。如采取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艺演出;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对策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90-03
高校文艺演出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和大学生的青睐。近年来,高校文艺演出活动空前繁荣,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节目也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危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一、高校文艺演出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文艺演出具有意识形态传播功能,必须遵循***的教育方针对意识形态的传播要求。
(一)文艺演出具有意识形态传播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治法律思想、道德、文艺、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显然,文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艺不仅包括文艺观点,也包括文艺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文艺观点创作的文艺作品,它与***治、法律、哲学等其他意识形态不同,“是通过塑造具有美学意义的典型形象,具体、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1],因此,文艺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如此,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作品,不是为了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而是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将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融为一体,赋予塑造的艺术形象一定的感染力,并通过一定的载体,“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包括、道德情操、***治信念等)”[2],从而产生认识、教育和娱乐等社会作用,因此,文艺本身具有社会传播性。文艺演出作为一种综合性文艺活动,既有文艺信息的传播者,即组织者和导演等,也有文艺信息的接受者,即观众,同时还有传播文艺信息的载体,即文艺节目等,完全具备文艺传播的三大要件,无疑具有传播意识形态信息的功能。
(二)文艺演出传播意识形态具有双面效应。文艺与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相联系。同志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3]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文艺与***治和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文艺受一定***治和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并存。不同的文艺工作者,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以此为支配,创作出了不同性质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文艺为一定的***治和经济服务。文艺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文艺为统治阶级服务。西方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有忘记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侵略,以实现其“和平演变”的战略***谋。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念,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下,大有迅速蔓延之势。个别别有用心和少数***治敏锐性、***治鉴别力不强的文艺工作者,主动或被动地迎合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编造出了一系列反对改革、抹黑领袖、篡改历史、丑化英雄,甚至宣扬***主义、恐怖主义等作品。总之,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治和经济的反映,受一定社会***治和经济的影响,具有不同***治观念、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的文艺作品性质不同,积极的、先进的文艺作品,往往从实际出发,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本质,具有鼓舞和教育人们积极向善、为国效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消极的、落后的文艺作品,往往脱离实际,歪曲事实,甚至追求低级趣味、散布敌对思想,使受众离善取恶,甚至丧失意志,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当不同性质的文艺节目被搬上舞台,势必对传播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的效应。
(三)高校文艺演出中的意识形态安全诉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用好、管好阵地是关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高校文艺演出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必须保证意识形态安全。与此同时,文艺演出本身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就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对高校文艺演出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质量与品位高雅。大学生不仅要接受思想***治教育,审美与艺术修养也是其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一场融思想性、审美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高水平、高品位文艺演出,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一场文艺演出主题不鲜明、缺乏思想性,质量不高、品味低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演出实效,反而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会使观众感到乏味。二是内容与形式健康。文艺演出是由搭载包括***治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信息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文艺节目,通过艺术编导设计编排而成的综合性文艺活动,其内容和形式是否健康向上,直接关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一些高校文艺演出的组织者和身为大学生的演员,因缺乏***治敏感性和***治鉴别力,为了引人耳目、烘托夥眨致使一些文艺演出充斥着低级庸俗的节目及表现形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二、高校文艺演出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各高校对意识形态安全总体上是高度重视的,高校绝大多数文艺演出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都是健康向上的,但就意识形态安全而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文艺演出中不良意识形态信息的表现内容。在高校文艺演出中,鲜有直接违反***治纪律的节目,但在一些以引导学生正视社会问题为目的的语言类节目中,因内容把握和艺术处理不当,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结果违背初衷,更加激起学生对社会的不满,不利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坚定“四个自信”。高校文艺演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三俗”,即庸俗、低俗和媚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张,加之不良社会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一些文艺工作者丢弃了对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追求,为金钱而创作,走上了“三俗”之路,致使一些文艺作品充斥着低级、粗俗,甚至的内容。比如,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收视率,打着“戏说”的幌子“恶搞”历史,甚至宣扬***和暴力;一些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不吝“揭露”社会问题;一些流行歌曲也以直白低劣的***言秽语来释放情感。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三俗”文化不断向高校蔓延,并受到一些大学生的热捧,不少大学生成为“三俗”文化的支持者、传播者乃至创造者。而作为组织者和演员的他们,因缺乏辨别是非和美丑的能力,为了追求纯粹的娱乐,也将“三俗”文艺节目搬上舞台。笔者现场调研发现,某高校一学院在欢送毕业生晚会上,三个语言类节目中,都将爱情当作大学生活的收获尽情表白。这本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一些庸俗和粗俗片段,比如毫无艺术性的搂抱亲吻、跪地求婚、男扮女装、打情骂俏,实不该登大雅之堂。而越是如此,越能引起观众共鸣,致使场内掌声、呼声肆起。中青网评论文章《高校演出量多质低究竟谁娱乐了谁?》评论道,“目前高校高数量的演出中难得一见高质量的节目,‘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节目占了大头,在此起彼伏的尖叫及鼓掌声里,暴露的是高校里病态的审美水平及错误的价值取向问题,让人担忧。”“三俗文化”败坏社会风气,消解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早已引起***和***府的高度警惕,2010年7月,同志就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二)高校文艺演出中不良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形式。高校文艺演出,一般都是由声乐、器乐、舞蹈和相声、小品、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辅以串台词和舞台背景构成,而不良意识形态信息即包含或隐含其中。一是语言传播。包括声乐类节目中的唱词、语言类节目中的台词和节目主持人的串台词等。比如,《香水有毒》中的歌词:“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实在粗俗露骨,一旦被搬上文艺演出的舞台,将会在大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语言传播更多出现在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中,且屡见不鲜。《北京晨报》都市新闻栏目于2014年9月24日刊文《李金斗痛批校园低俗相声》,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评论道:“时下在大学校园里说相声挺流行,但是一些低俗的相声也充斥着校园,这种现象很普遍。”“黄色段子,涉及伦理的一些东西,一些在老艺术家看来是肮脏的东西,却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姿态传播。包括舞蹈类节目中的舞姿和声乐、语言类节目中演员的形体语言等。某高校迎新晚会上,几名女大学生表演“冷艳热舞”,秀臀、扭腰、提裙等不雅“舞姿”引起学生热议,被吐槽“尺度太大”“火辣性感”“夜总会里的预备队”。三是舞美传播。包括演出服饰、背景设计等。某高校迎新晚会上演“T台走秀”,男生脱得只剩内裤,女生脱得只剩比基尼,不足五分钟的表演便将晚会推向“高潮”,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四是乐曲传播。包括歌曲中的曲调和乐器演奏的乐曲。特别是一些低迷的流行音乐,低俗的歌词配以沉闷的乐曲,沉迷其中会使人情绪低落,甚至丧失意志。
(三)高校文艺演出中存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高校文艺演出中,之所以存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原因。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西方不良文化不断向大学校园渗透,为大学生不加辨析地崇尚“多元文化”提供了土壤;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大批糟粕文化产品,为作为组织者和演员的大学生不加甄别地选择或模仿创作包含不良意识形态信息的文艺节目提供了食粮。二是学生原因。大学生的理论修养、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决定其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选择上束手无策;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其面对“俗文化”而产生好奇心,进而不自觉地选择和模仿;一部分受社会影响较深的大学生,因思想偏激,可能故意选择或创作包含不良意识形态信息的文艺节目以宣泄情绪。三是学校原因。高校文艺演出类型、层次、数量较多,但普遍缺乏专业队伍,对文艺演出活动的艺术指导不力;作为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的部分学生***工干部缺乏***治敏感性和艺术修养,对文艺演出节目疏于审查把关;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审核审批机制也是当前高校文艺演出活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高校文艺演出中的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高校文艺演出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笔者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管理。
(一)加强学生教育引导是根本。大学生作为高校文艺演出的活动主体和客体,其思想***治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如何,直接决定文艺演出节目的品质,进而影响意识形态的安全程度。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一是要加强思想***治教育,特别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决定价值取向。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正确的价值标准去辨别是非、区分美丑,作为组织者和演员,才能选择和创作品味高雅的文艺节目;作为观众,才能提高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度,为文艺演出活动提供价值导向,引导组织者和演员适应观众需要,编演出高品位的文艺作品,以保证文艺演出的意识形态安全。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艺术教育,特别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4]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高雅艺术才能在高校占据一定地位,并不断扩大市场,以逐步消解校园“三俗文艺”,增强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是基础。提升高校文艺演出的质量和品位,保证文艺演出活动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文艺演出管理与编演队伍。一是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以学校音乐学院(系)、艺术教育教研室等艺术机构或校团委为依托,以学校现有或引进部分专业教师为基础,并培养一部分对文艺感兴趣、有特长的兼职教师,组成一支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建立指导管理体制和制度,对文艺演出活动的设计编导、节目选择、创作、排练进行专业指导。二是建立一支具有文艺素养的管理干部队伍。以专职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为主体,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其文艺素养和指导文艺演出的能力。三是建立一支积极向上的学生文艺骨干队伍。加强大学生文工团等学生文艺团队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学生骨干队伍。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是关键。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守土有责,绝不给有害的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5]文艺演出作为高校重要的文阵地,必须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建立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宣传部、校团委、保卫、后勤等管理部门及音乐学院(系)参与的高校文艺演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运行机制,综合协调指导和管理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为加强文艺演出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要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要围绕文艺演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艺术指导、审查审批、责任追究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为文艺演出管理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要建立健全审查审批机制。按照切块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等方式,和申报、审查、审批等程序,建立健全审查审批机制,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做到演出必报、严格审查、不批不演。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遵守“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文艺演出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基本要求,对因组织管理失控、审查把关不严,造成文艺演出质量低劣,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主体给予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2]梁胜明.文艺的社会属性是什么?――评朱光潜教授的“文艺非上层建筑”说[J].社会科学,1980(4).
[3].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5].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4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整体社会经济处于转型阶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原则,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依然数量较高,很多重大安全事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发现,造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的因素有很多,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较多,员工缺乏安全生产理念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下文就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与企业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如何更好的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看法。
2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企业与员工的能力、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并且决定于企业管理风格,与企业的生产作风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需要具有足够的信息交流,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落实与实现。企业安全文化是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真正的在员工生产过程中,将安全生产进行重视,并且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有很多,其中有效的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可以让员工自身安全修养得到提高,改变自身技术水平与思想认识的不足,真正的将被动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安全管理。
3 企业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安全生产过程中,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双刃剑的特点。在以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生产分工更加精细,系统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生产人员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一些安全隐患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
第二,企业处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缺乏全员安全管理的理念。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认为安全培训、工作环境改善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在对运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就会大幅度的缩减安全管理成本,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思想观念上的不足。生产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操作人员的自我意识有关,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难以对安全管理的效能进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环境,并且以生产人员的高度安全意识为重要的执行基础。
4 如何更好的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1 决策层的改变
企业的决策层要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观念。首先,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企业决策层要真正的推行人性化管理,保证员工的自身需求得到尊重与满足,注重培养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承认员工的自身价值。只有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员工才可以更加积极创造自身的价值,并且提高自身责任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其次,要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观念。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决策者要注重实行主动式的安全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以往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效益观念。很多企业由于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不能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效益。有效的安全生产投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来汇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企业决策者要正确的认识到事故的成本,并且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投入重要性的认识。
4.2 管理层的改变
管理层自身的行为,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执行的重要关键,也是落实相关管理流程的重要前提。管理层要认真的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策与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保证日常生产的规范性。管理层要严格的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并且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与促进。在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中,要做好榜样,让员工真正的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了解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管理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与业务技能的结合,将安全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体现出安全文化的实际意义。管理层要对于企业的培训、监督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直接的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明确的分配不同管理岗位的具体职责。企业必须要深入管理改革,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安全管理环境,真正的将安全文化的作用进行发挥。安全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并且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让员工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认同安全管理行为,最终主动的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
4.3 操作层的改变
操作层作为企业生产的最前线,其是安全生产的一线执行者,其自身安全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决定了企业生死存亡。首先,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与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有效的提高操作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成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涵。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受到了企业、社会与家庭共同的影响,需要全员参与。在开展生产的过程中员工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安全对于企业、社会与家庭的重要意义,提高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其次,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操作层员工自身安全意识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能否有效进行。员工要将以往被动的安全转变为主动的进行安全生产,真正的了解企业安全文化,融入企业安全文化,进而实现安全素质的全面增长。最后,要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对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帮助员工解决心理的问题。通过制度的落实,力争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且通过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有效的保证员工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帮助员工更好的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让员工消除心理的不良情绪,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平和的心态,维持良好的工作热情,真正的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5
[关键词] 高校 文化安全 体系建设
高校文化安全是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所坚守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不因受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继续保持创新与发展本国文化的好势头。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化传统逐渐被遗忘。因此,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对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抵御各种文化安全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高校文化安全的内外新挑战以及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的意义,对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提出了一些观点与措施。
一、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正处在“内忧外患”的文化安全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变化着不同方式对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发起挑战,使得高校文化安全防不胜防。此外,我国高校自身也存在着诸多文化安全隐患,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因此,在“内忧外患”的文化安全新形势下,理清与分析高校文化安全新挑战对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是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需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我国高校进行文化渗透。同时,高校自身文化安全建设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高校文化安全队伍的不完整、文化安全机制不健全。此时,加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对抵制西方文化挑战、克服高校文化安全建设难题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是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着大量文化安全挑战,加上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开始发生了改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发挥文化安全教育建设与文化安全环境建设在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方面的作用,对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从校外文化安全新挑战来看,高校主要面临西方“消费主义”文化、西方网络文化以及西方宗教文化的挑战。
首先,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威胁盛行。随着文化经济化不断加深,西方国家通过制造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向我国高校进行文化渗透。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知名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电影等等外来文化产品不断对我国文化市场进行占领。我们随处可见到喝着可口可乐,吃着汉堡,看着好莱坞大片的大学生,可见许多大学生已经慢慢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西方不断进行“消费主义”文化的宣传,向大学生展示着一幅幅享乐主义的画面。这样使得许多大学生滋生了“消费主义”的心理,开始向往着奢侈、富贵的生活。
其次,西方网络文化威胁不断加剧。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它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互联网也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文化传播媒体。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开放性以及使用的广泛性,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平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因此,在网络上各种不良文化开始蔓延,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开始改变,社会道德开始滑坡,理想信念开始丢失。对于文化安全意识不强的大学生来讲,如果长期处在西方网络文化威胁中,将会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高校文化教育的认同危机,严重影响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最后,西方宗教文化蔓延。“由于民族与宗教问题的特殊文化属性,以及它对各国、各地区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和宗教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文化安全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1]P192西方国家利用宗教文化对我国高校文化进行侵袭,使得我国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挑战。例如,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传播平台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西方宗教文化的宣传;利用宗教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培养大学生对西方宗教文化的兴趣,灌输西方。宗教文化往往中间夹杂着西方意识形态、西方腐朽文化。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文化观是不利的,同时也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给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校内文化安全新挑战来看,高校主要面临着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薄弱、高校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缺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的文化安全挑战。
第一,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文化识别能力差,因此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误导。其主要表现在:一、对文化安全现状了解不够。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很少会涉及到文化安全意识以及传统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安全危机意识以及对国家文化安全现状不够了解。二、辨别文化的能力不够。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高校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西方文化。许多大学生逐渐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喜欢吃西方快餐,开始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
第二,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薄弱。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保证文化安全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念,才能在西方腐朽文化渗透下保持清醒的文化安全意识。然而,目前高校更加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以及技能的培养,把大学生就业摆在第一位,从而忽视了文化安全的教育。这对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高校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由于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文化安全管理队伍的不完整,导致高校缺乏长效的文化安全管理机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重点在于构建起高校文化安全的预警防范机制。预警防范机制的空缺将给西方腐朽文化以可乘之机,大大增加了高校大学生接触劣质文化的几率,不利于高校文化安全的维护。
第四,高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目前,高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陷入了“重引进,轻管理,难留住”的困境。具体说来,高校不根据自身实际的文化人才结构需求,以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为条件,盲目大量地引进文化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方面,由于高校缺乏一套健全的文化人才队伍的管理制度以及对人才的晋升、激励缺乏一套公平有效的机制,使得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人才的潜能,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大量文化人才的流失。
三、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内容
通过对高校文化安全新挑战进行全面分析,高校文化安全与“队伍”“教育”“环境”“机制”这四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文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安全教育建设、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是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高校文化安全体系中,高校文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文化安全教育建设和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是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是体系建设的保障。
1.高校文化安全队伍建设。高校文化安全队伍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说过:“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抓方向、抓队伍建设。”[2]P580我们需要根据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与特点,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高校文化安全队伍,来加强对高校文化安全的管理。高校文化安全队伍主要包括文化安全领导队伍、文化安全科研队伍、文化安全网络管理队伍、文化安全宣传教育队伍。文化安全领导队伍主要承担对文化安全科研队伍、文化安全网络管理队伍、文化安全宣传教育队伍的统一管理的任务。文化安全科研队伍主要任务是对文化安全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为高校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文化安全网络管理队伍主要承担对校园网站的设计、规划、运行及维护工作,以及对校园网络的预警、监督、管理的任务。文化安全宣传教育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安全课堂知识教育以及举行一些宣传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主题活动。在文化安全领导队伍的统一管理下,积极发挥科研、教育、宣传、网络管理各支队伍的作用,对于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建设。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在维护高校文化安全中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文化安全体系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的建设全过程。”[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全体师生,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道德的培养。加强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是要在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下,培养大学生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网络是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传播媒体,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教育非常必要。通过网络文化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安全意识,提升网络文化的辨识能力,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
3.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是指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改善高校文化环境,达到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目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有着“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它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广大师生。高校文化安全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文化环境建设的表层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用有形的物当规范,用有形的物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并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4]P132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建筑、景观、雕塑、文体设施等的设计与建设。高校行为文化是指高校文化的行为体现,主要包括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生活、体育、娱乐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文化品味。“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得到学校师生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并由学校的领导体制、组织和管理学校的各种活动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4]P134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的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充分积极发挥各个部分的作用,最终形成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示范的“合力”。
4.高校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高校文化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文化安全体系的健全对高校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拥有完善的文化安全规章制度与健全的文化安全体系才能为高校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高校文化管理部门正常发挥功能,也才能有效抵制来自校内校外的各种文化安全挑战。为此,高校要准确把握自身文化安全形势,科学作出文化安全机制建设的部署,并依托校团委、高校文化宣传部门等文化管理平台,采取定期文化安全普查与不定期文化安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那些可能危及高校文化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及时准确地做出文化安全预警响应,指导大学生在面对新型高校文化安全挑战中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安全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6
关键词 全员育人工程体系 构建 实施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06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ll Staff
Education Engineering System
KUANG Cuifang, LIU Xiaoyong
(Hu'nan Electr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Hunan Electr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build a project and full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ficall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activel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reate full education atmosphere; the second is to broaden the ways of educating people, educating people to build a full new platform; Third,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build the full new system of education.
Key words all staff education enginee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多元文化思潮影响下,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这给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救火队”式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已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湖南电气职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引进CRP高校管理系统,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融入日常各项管理中。
1 积极组织学习,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为了推动CRP高校管理系统的应用,构建全员育人工程体系,我院多次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了CRP高校管理系统模块应用、全员育人理念和典型案例,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在学习文件基础上,创新性提出新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立体体系,即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者全员参与教育体系中,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从而达到高校德育工作最大化。“全员育人”是指高校上下联动,全院一盘棋,齐抓共管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成败与否,不能只靠专职辅导员和学工部门,而是要靠全院上至行***领导下到后勤杂工,人人关心,个个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上下齐心协力,在全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和格局,真正把学生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为了营造浓厚的全员育人氛围,我院***在行***会议上三令五申,从制度制订到监督执行,多渠道、多方法,多管齐下。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清晰地看到全院教职员工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心路历程,从“不愿管―我要管―乐意管”;对学院实行的CRP高校管理系统模块的运用,也从“最初的生疏不懂操作、不愿花心思、嫌麻烦,到现在熟练运用,一天不用闲得慌。”同时,我院大学生自身修养、行为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我院也从最初名不见经传的高职院校到成为省示范高职院校、全国魅力校园等。目前我院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即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浑然一体,全院上至行***领导下到后勤杂工自觉在工作中承担自己的双职责,甚至是多职责。
2 拓宽育人路径,搭建全员育人新平台
全员育人多路径是指育人路径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参与育人机制和育人资源也多元化、全面化,具体来说就是由过去单一的学校路径转变成家庭、社会、学生个人多元路径,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全员参与的育人机制。各育人路径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态势,且各育人路径凭借自己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搭建一体化育人沟通平台,积极对话、交流等方式树立全员育人目标,形成“由内而外、由点构面”发散性式育人路径网络,最终构建共同承担育人责任的统一体。
2.1 搭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个人一体化育人沟通平台
全员育人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德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一体化育人格局,从而避免三者之间德育工作效果的方位抵消,从而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学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发现学生问题及时通报、沟通。如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为了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情况及子女在校表现,我院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放校刊和校报,定期向学生家长寄送学生在校期末考评成绩,从而让家庭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更好地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其次,我院不定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教育阵地和一切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深入生活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
2.2 开辟“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渠道
在全员育人工程体系中,学生既是全员育人的服务对象,也是全员育人实施的主体,因此在全员育人工程体系中至关重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们重点不是“教”,而是如何“导”,给学生必要的体验、尝试和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们将自身的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高校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如班委会、学生会、各种社联团体等能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同时通过创建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自我教育活动载体,让学生在活动策划中、组织中、执行中,不断地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校园管理中,我院在院办公室、后勤服务部门、各系部学工办办公室等部门设立学生助理、副班主任、食堂监督员、宿舍卫生检查专员等岗位,帮助教职员工打理班级事务和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定期对食堂、宿舍进行监督检查,广泛采集学生们对食堂、宿舍等地方建设性意见,从而不断地完善食堂、宿舍管理制度,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物美价廉的就餐和就寝环境。
3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全员育人新体系
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重视资源整合,构建全员育人新体系。
3.1 抓好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首先定期开展辅导员沙龙活动,研讨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和创新工作理念。“个人智慧终有限,全体智慧大无边。”让辅导员们彼此推心置腹,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讲出来,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互动交流中尽情汲取自身发所需营养。改变过去“孤***奋战、单打独斗”工作方式,实行“共同攻关、共渡难关”有效尝试。其次,对辅导员提出了“四要”:一要做到“五勤”,即脑勤、眼勤、口勤、手勤和腿勤;二要做到“一本五心”,“一本”即指以学生为本,“五心”即指细心、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热心;三要树立“四新”意识,即指工作角色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和工作模式创新;四要具备“四意”即指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最后,作为高校的管理者,作为全员育人体系中一员,要改变过去“检查督促”的角色,不再是“专家”“领导”“检查者”角色,而是全员育人工程体系中一员。和专职学生德育工作者站在同一阵线,注重一线调研,制订好工作计划,注重德育工作者之间专业切磋、管理方法改革、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协调与合作等,在全院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之间搭建好信息交流、经验推广和专题研究平台。
3.2 积极开发高校大学生手机媒体教育平台
当今在我国偌大的手机使用群体中,高校大学生所占比重极大。手机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网上学习、获得信息、休闲娱乐等等重要通讯工具,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影响极大。手机媒体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者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曾在他的书《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说到,“手机是一种超越电脑网络的新的***,手机把我们又重新送回了大自然,让我们同时能够走路和说话。”在他的书我们认识到手机的疯狂、神奇和温馨,以及其对家庭、生活、商务和战争的影响。现实确实如此,手机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正负面影响。一方面,其信息量大、知识资源丰富,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快捷通道,另一方面,因其网络资源自身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很难规范手机不良信息、手机犯罪等不乘虚而入,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我们应该积极开发高校大学生手机媒体教育平台。通过主动创建校园手机媒体硬件平台、丰富校园手机媒体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素养、制定校园手机媒体运行机制等措施开发应用好高校大学生手机媒体教育平台。作为一线高校德育工作者,更是要与学生网上网下多沟通交流,做好跟进、引导、规范等工作。让手机媒体成为正面意义上的文化媒介和信息载体,避免它带给大学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3.3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行为约束、情操陶冶、心理因素建构、精神品性的引领、理想人格的范型定位等育人功能。因此我院多年来,一直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正确价值观。
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院每年开展大量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积极策划和组织学术科研比赛,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提炼总结成文字,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达到积极开展活动,研究性学结效果。例如,今年4月份在全院开展的“思想***治理论课研究性小组调研报告大赛”、“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会徽设计大赛”等;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形成独具我院自身风格和魅力的校园文化。每年我院组织开展读书月、寝室文化艺术节、校园文明“拍拍拍”摄影展、蓓蕾文学社征文比赛、“校园之星”评选、师生健美操比赛、迎新足球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等。三是科学指导和建设高水平、高规格的校园社团。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拓展平台,更是校园开展全员育人的重要载体。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我院从物力、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多渠道支持学生社团建设。为了确保学生社团活动场地,我院专门将校园老***书馆改建成学生活动素质拓展中心,共四层楼,专门用于学生各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水平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更是为整个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添光增彩。
总之,我院在全员育人工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显现出很多不足,因此还有待各位同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并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全员育人模式,使学生工作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古桂琴.全员育人多路径探析[J].辽宁行***学院学报,2009(1).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7
为了贯彻落实***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正在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使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今天我们在路北区召开中小学文明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现场会。我想,这个会议非常有意义,***的十七大刚刚闭幕,“和谐”与“文明”联在一起写入了。会议的意义非常重要,请大家认真领会。我们利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参观了4所学校,刚才路北区又作了经验介绍,一会儿市委***、农工委书记徐景田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和教育局讲几点意见。
多年来,我市一直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先后命名了三批文明校园,共计60所。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发《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之后,我市坚持以提高文明素质为主线,以校园安全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为支撑,以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结合实际,强化管理,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和“抢抓新机遇,建设新*”献计献策活动,认真学习***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下发了《*市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意见》、《关于“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落实措施,推动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培育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规模开展了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确定了一批文明礼仪实验校,评选树立了一批省、市文明礼仪示范校,促进了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以迎接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中小学管理现场会为契机,抓典型,找差距,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搞好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全市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内部安全和周边环境治理强化了督导排查,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推动了平安校园建设。五是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科学育人精神,为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提供了队伍保障。六是对照省发和谐校园创建标准,组织力量加大对创建工作督导力度,推荐、评选了一批省和谐校和市文明和谐校园。在创建工作中,路北区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为全市带了好头。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学习路北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把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十七大报告讲要优先发展教育时,特别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要认真贯彻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在接见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十七大报告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将“知荣明耻”变成日常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教处、共青团、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德育工作队伍的作用,继续开展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发展特长,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平安健康
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文明和谐离不开安全作前提和保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安健康的环境。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应当看到,我们的校园内外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各类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外来人员登记,坚持治安巡逻,严防不法分子进入校园;要加强卫生防***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卫生;加强接送学生用车和驾驶人员管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对师生以及学生间矛盾纠纷,要及时予以化解,防止恶性事件和的发生;积极争取公安、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支持,对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饮食摊点、网吧和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治。各学校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周”等,采取讲座、问卷、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这里特别强调要落实学校安全应急预案,而且把预案变成师生的应知应会。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夜间值班和巡查制度,通过全方位规范和精细的管理,确保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努力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平安保和谐,以平安促和谐。
三、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
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我们只有针对师生实际确定主题鲜明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载体,才能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体验教育,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提高文明素质。
要积极参与“文明*、和谐*”创建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师生人人知晓文明城创建标准,广泛参与“我为文明城找差距、提建议”活动和五项专项治理行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责任意识。同时要结合实际,按照省《关于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通知》和《*市文明校园创建意见》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机制。以迎奥运为契机,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广大师生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牢固树立“在内宾面前,我代表*;在外宾面前,我代表中国”的主人翁意识。讲文明,讲礼仪,讲规范,争当文明服务明星,争创文明服务窗口,全面提升文明窗口的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文明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之中,全市各级教育行***部门和各学校要不定期组织广大师生到社会上开展学***、宣传文明新风和社会服务公益活动。教育师生要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观演、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就餐、文明购物、文明待客、文明过节,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崇尚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师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引进课堂,做到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立足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利用校会、班团队会从服饰礼仪、谈吐礼仪、形体礼仪、课堂礼仪等方面对师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开展礼仪征文、演讲和实践活动等,促使师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全方位提高文明素质。
四、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师德建设是至关重要。在学校和谐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和谐。在师生这对矛盾统一体中,教师是主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建设,用优良的师德带动确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办法》和《中小学教师十禁》,强化师德教育,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学校要在广大教职工中大力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和“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关注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和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广大教职工中倡导建立一种文明、诚信、祥和、向上的同事关系,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竞争、彼此包容、相互欣赏和关爱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亮丽的风景。要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思想,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大力整治校容校貌,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环境秩序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要注重开展对学生的心里疏导和教育,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创造和维护。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要注意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育人环境。
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就是质量,管理就是效益。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把管理放在中心位置。我们要认真贯彻全省中小学管理现场会精神,强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最近,市教育局印发了《*市中小学管理规范》,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指导我们今后加强中小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文件,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当前要特别强调对教学的管理,要严格规范“教”和“学”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促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让孩子们走上操场,走向阳光,确保每天必须锻炼1小时。要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要切实把孩子的负担降下来,使校园真正活起来,使教学质量提上来,促使教学相长,教学和谐。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8
关键词:核安全;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1核安全文化的定义
核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放射医学的发展,形成了4类放射诊疗活动:放射***、核医学、介入放射和X射线影像诊断,使医学诊断学、肿瘤学和循证医学等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疾病诊治提供了有力手段[1]。但在获得医疗便利的同时,放射医学可能带来的辐射损害也不容忽视。电离辐射可对生物细胞造成损伤,还可能会诱发肿瘤、增加罹患遗传疾病的概率。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医疗照射是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最大人工来源[2]。加强医院辐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及公众免受过量照射,已成为放射医学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大力倡导核安全文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均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法规标准,但要切实到达高标准的辐射安全水平,仅有***策上的手段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行为表现[3],这种态度和行为表现即指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词的提出源于对美国三哩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两次严重核事故中人为错误的分析,首次出现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1986年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审会的总结报告》(INSAG-1)中[4]。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安全文化》中对安全文化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安全文化的完整概念,强调只有全体员工致力于一个共同目标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安全[5]。《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这样定义安全文化,“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确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即防护与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6]。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放射源安全和防护实践中,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蓝本,它强调人员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组织的工作方法与优先性。在这一标准中强调“应当反复灌输用以支配所有与辐射源有关的个人和组织机构对防护与安全的态度和行为的安全文化”[7]。核安全文化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是单位内部的必要体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第二,是各级人员响应上述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1是核安全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及职责,核安全文化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的结果,它包括相关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决策层。
2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医疗行业是电离辐射技术应用广泛的领域,是辐射事故的多发行业,医疗照射是公众接受电离辐射剂量负担最大的人为来源.我国的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服务面大等特点,现在最大的职业性受照群体即为医疗行业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大量接受放射诊疗服务的患者或受检者则成为最大的非职业性受照群体。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年鉴的数据显示,在辐射卫生被监督的50196家单位中,医疗机构就有46712家,占93.6%。在这些单位中,疑似放射病的人数是490人,其中医务人员就有481人;职业禁忌的人数有1539人,医务人员占88.4%;个人剂量监测超标的人数有801人,医务人员占88.0%[9]。我国1988~1998年发生的辐射事故中80%以上可以避免,不适当的安全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事故的发生[10]。因此,医院辐射安全管理既要切实实现辐射防护,还须关注潜在照射的问题,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从思想源头上杜绝医疗辐射事故的发生[11],保障医疗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免受过量照射。综上所述,在医院辐射安全管理中,技术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目标,管理和组织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目标,但要从根本上保障安全,最终还要靠自身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核安全文化不会自然产生和存在,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只有提高从业者和管理者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更新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才能不断创造安全医疗服务的新局面。
3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核安全文化概念已提出二十多年,在核工业、煤炭、建筑业、民航运输业、工程管理、电力等企业和机构得到初步的重视和发展,但在医疗卫生行业,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核安全文化体系,从辐射安全管理、辐射防护等角度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也不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3.1核技术的医疗应用专业多,分支细,各专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差异大。放射医学主要包括放射肿瘤学、临床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诊断学等四大学科,每项专业又有很多细的分支。不同的医学工作在辐射防护和安全要求上各有侧重,且有自己的运行体系。因此各专业核安全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在文化建设统一上必然有一定难度。3.2医院等级不同,工作任务量及种类存在差异,核安全文化建设参差不齐。根据我国的卫生法规,医院实行等级制度,不同级别的医院承担不同的辐射医疗服务工作。等级低的医院辐射工作单一,工作量相对较轻,等级越高的医院所从事的辐射医疗服务越全面,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越繁重。因此不同的医院对辐射防护和核安全文化的要求不尽相同,造成医院间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参差不齐。3.3医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存在差异,辐射安全态度和意识水平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教育体制和医疗就业环境,造成医务人员的学历高低与医院级别的高低相对平行,导致不同医院间的从业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其医务人员的再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使得业内员工不能形成统一的核安全文化水平。即使在一个医院内部,医务人员也因职位不同、层级不同、工种不同形成不同的辐射安全态度和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有部分工作人员不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认为“没有用”;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嫌“麻烦”、“不卫生”;进行介入诊疗、核医学等高剂量放射操作时认为“反正就一会儿,时间短,没多大剂量”,持有这些思想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3.4上级主管部门对核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我国目前针对辐射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已基本健全,也已多方提及核安全文化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总105)《中国医刊》2017年第52卷第1期监管部门多把目光放在场所评价、人员管理、设备检测等方面,对医疗机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建设和评价缺乏重视。部分医院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对辐射安全不重视,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和提高。
4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国家大力加强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的大环境下,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正视并积极解决,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解决措施及建议。
4.1建立科学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贯彻核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或明确专人负责相关放射医学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核安全文化是无形的,但其建设水平会直观的体现在医院辐射安全业绩上,科学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是医院建设高水平核安全文化的重要保证及有形考核指标。规范合理的操作规范、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可有效规范约束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减少其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使医院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核安全文化水平。4.2重视自我辐射监测,开展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自我辐射监测是医院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辐射监测能力是做好自身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的前提。辐射监测可分为工作场所监测和个人监测。就放射医学而言,工作场所监测重点关注外照射水平、表面污染及空气污染;个人监测主要关注外照射、内照射和皮肤污染监测。在制订监测方案及计划并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培训相关人员,转变思想,使他们充分认识辐射监测的重要性。医院应配备专业监测设备,定期检定,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客观,并及时记录,做到有据可循。对于异常监测结果,要积极处理,深究原因,切实解决辐射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3加强核安全文化宣传,培养辐射安全管理人才核安全文化属于管理的“软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会对医院发展成败起到关键作用[13]。国际经验证明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保证医用辐射健康发展、减少事故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文化一旦形成将具有导向功能、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达到转变工作人员辐射安全观念的目的,带动患者转变辐射安全观念[14]。加强核安全文化宣传可利用宣传展板、宣传画、演讲、培训、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核安全文化建设对医务人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有很高要求。辐射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的职责,需要与梯队形管理团队进行。建设高文化素养的医院辐射管理人才团队,需要重视人才的筛选,建立规范合理的用人机制[15]。针对专业型管理人才和业务型管理人才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他们各司其职,发挥所长,为医院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贡献力量。4.4转变观念,院领导带头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院领导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着眼于医院效益及业务拓展的同时,带头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积极贯彻国家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及辐射防护工作的***策,狠抓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促进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规范本院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以科主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科室自身的约束机制,提高科室乃至全院的整体素质,减少辐射安全事故的发生[16]。
5结语
核安全文化建设在医院辐射安全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医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科学的辐射管理机构及制度、做好自我辐射监测工作、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核安全文化素养,实现辐射防护目标,保证放射医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欣,邓明卓,刘江.对综合性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31):59-60.
[2]UNSCEAR.Ionizingradiation:sourcesandbiologicaleffects[M].NewYork:UN,1982.
[3]刘长安,王文学,贾廷珍.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发展辐射安全文化[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16(1):54-56.
[4]INSAC.Thesummaryreportonthepost-accidentreviewmeetingonthechernobylaccident[J].IAEA,1986,5(5):403-404.
[5]INSAG.Safetyculture(IAEASafetySeriesNo.75-INSAG-4)[J].IAEA,1991,7(1):121-129.
[6]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7]19-295-1997.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安全丛书No.ll5[S].
[8]范深根.我国放射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J].辐射防护,2002,22(5):277-281.
[9]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年鉴[EB/O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200908/42635.htm.
[10]胡莲芝.江苏地区1960-1993年放射事故调查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1995,4(4):240.
[11]刘长安,贾廷珍,王文学.培育健康的辐射安全文化[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6):457.
[12]张璐.浅谈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以企业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J].大众商务,2009(9):91.
[13]张久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管理绩效[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75.
[14]张亚兵,丁牧原.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59.
[15]戴礼成,刘华琼.论医院管理改革与体现以人为本[J].中国医院管理,2008(6):12.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9
关键词:“精英”;“大众化”;全国统一刊号;校报评估
1999年,***作出扩大高等院校招生的决定,中国高等教育从此改变了适度发展的态势,转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到200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陕西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8年底,陕西省共有普通高校77所、成人高校19所、***学院12所,民办普通高校17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30所,各类在校大学生总人数达120.96万人。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陕西高校校报发展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全国高校校报由“内部准印”变为全国统一刊号。全国统一刊号使校报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权威认证,解决了高校校报在新形势下的生存问题。在步入新世纪之际,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的高校校报终于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身份证”,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高校校报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5年6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出台的第一个关于高校校报工作的文件。《意见》强调,校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要充分认识高校校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明确了校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对提高校报工作水平和质量,切实加强对高校校报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意见》的出台,预示着校报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办报环境将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标志着高校校报工作有了良性发展的“护身符”,是高校校报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8年9月,***社科司委托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启动中国高校校报评估工作。按照《***社科司转发〔中国高校校报协会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于成立了由教工委副书记董祥林任组长的陕西省高校校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陕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按照评估体系分阶段组织实施评估工作。2009年9月,全省符合条件的48所高校校报接受了全面评估。最终,西安建大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西安文理学院报、西北大学报、西电科大报、西安交大报、陕西师大报、西北工大报、长安大学报、西安邮电学院报、西安石油大学报、西安科大报、西安理工大学报、延安大学报、西安财院报、咸阳师院报、西安外事学院报、西安航专报、陕西交院报、西航学院报为优秀校报。在各省初评的基础上,中国高校报协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的全国优秀校报候选校报进行了审读、评选,确定出全国优秀校报54家,《西安建大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跻身其中。
通过评估工作,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校报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了校报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完善了办报制度,改善了办报条件,影响我省高校校报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可以说,新世纪以来,陕西高校校报不仅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证”,有了强有力的***策“护身符”,评估工作又为高校校报做了全面“体检”,并颁发了“健康证”。国家和陕西省的一系列的***策和措施的颁发,高校校报的发展如虎添翼、扬帆远航,进入蓬勃发展、全面繁荣阶段。
在这个时期,陕西省高校校报总数已达六十多家,半月报和旬报数量超过半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率先开办了对开周报。许多校报的开版由4开4版变为对开4版或4开8版,半数以上的校报为彩色印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继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之后,大部分高校还创办了电子版。报、网合一,报、网互补,已成为新时期陕西校报发展的趋势。
在陕西高校校报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校报继续保持优势,整体质量和社会效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西安文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校报也以其特色栏目、新锐风格受到同仁及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面加强和丰富校报新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坚持推行“策划制”、“责任编辑制”,使《西安建大报》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呈现了“加速度”的发展。《西安建大报》通过向师生员工等读者“借智”等途径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校园文化的意蕴。《科技纵横谈》、《时事开讲》、《建筑与美学》、《文学史话》等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的专栏以及《校园虚实谈》、《话题》等评论专栏齐聚于《西安建大报》,风格迥异的文字相得益彰,满足着读者日渐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着《西安建大报》的新闻、学术、文化特质。目前,《西安建大报》期印刷量已达3.5万份,名列全国高校榜首,在每一期《西安建大报》中,约有2.7万份校报广泛辐射到校友校董、新闻媒体、校报同仁等校内外读者及所有的学生家长手中。校报对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建树学校的良好形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从诞生之日起,就注重充分运用新闻规律,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和农林特色。校报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注重围绕这些特点开设相应栏目,《办好新大学大家谈》专栏,引导广大科教人员探索科技和教育如何有机结合的全新办学思路,为学校的科教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栏目,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就如何走这种富有特色的办学道路集中进行探讨;《试验示范基地巡礼》专栏,详细报道学校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的实践和成绩。即使是文艺副刊《绿野》,从刊名、文字稿件内容到***片应用,都注重突出“农林”特色。
多年来,《西安文理学院报》在办报理念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精细化,强调可读性。无论是新闻题材、还是文艺题材,抑或是***片摄影、理论文章,在把握正确思想导向的同时,注重可读性,让师生读者受到思想启迪,又获得阅读愉悦。在校园里知名度较高的教师为校报撰写专栏文章,如李晓昱的《心灵驿站》、李娓的《娓娓道来》、李敏的《热点时评》、魏斌的《渭编乱弹》、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著名的作家、学者陈忠实、肖云儒、李星、***龙等也都亲自为“名家走笔”栏目撰稿,极大地提升了校报的品位。
在新闻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作为***报的高校校报如何寻找并确定合适的“定位”?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平实的大学校报,怎样才能办出特色,办出风格?《西安财经学院报》在办报实践中,以“三贴近”统领“三精心”,努力做到校报新闻与学校发展脉搏吻合, 贴近实际,着眼于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精心策划;贴近生活,全面、准确地挖掘丰富多彩的新闻资源,精心采写;贴近师生,找准新闻事件报道角度的最佳切入点,精心编排。同时,校报还把推出精品文章、打造品牌栏目作为校报编辑工作的重点,全面提升校报质量。
2005年6月《西安财经学院报》副刊创办了《讲书堂》栏目,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欣然为《讲书堂》首期撰稿,著名作家、学者霍松林、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先后为栏目撰稿。品牌栏目是体现报纸整体水平的外在标尺,也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势“广告”。开办6年来,《讲书堂》在省内外高校及文化圈引起关注与好评。2008年,著名作家陈忠实先后为《讲书堂》撰写了八篇读书感悟文章,这些文字生动而又深刻地记录了作家从步入文坛到成为文学大家的读书写作历程。文章在《西安财经学院报》首发后,《海燕·都市美文》杂志以“生命里的书缘”为题集结刊发,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反响,《新华文摘》2008年22期全文转载。2011年,40位作家为《讲书堂》撰写的文章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已集结出版。
作为大学校报,新闻是其本色,育人应该是其应有的底色。作为一所经济类院校,《西安财经学院报》一直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作为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把培养学生记者队伍,当成一项育人的工程来做。在校报编辑们的大力引导和热情关怀下,学生不仅成为新闻采写的行家里手,而且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写作成为他们将来成就大事业的初兆。如今,学生记者队伍不仅是校报编辑们的助手和耳目,也是办好校报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许多同学因此进入各省市新闻媒体继续从事所挚爱的新闻工作。一位毕业的学生曾深情地说:“新闻写作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谋生的饭碗……”《陕西日报》等省内多家媒体还以《学生小笔杆谱写就业大前途——西安财经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招》为题,予以了报道。
陕西不仅是全国高等教育大省,也是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大省,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硅谷”。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民办本科高校43所,陕西民办本科高校占全国同类院校的1/6,居各省区之首。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的成立,标志着陕西民办高校登上高等教育的舞台。21世纪以来,陕西民办高校全面迈进学历教育领域,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7所高校先后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等12所民办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作为中国民办高教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地区,陕西一些民办高校意识到校报对于思想宣传、人才培养、人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性。1995年9月,陕西省第一份民办高校校报《西安外事学院报》创刊;1998年3月,西安翻译学院校报《西译报》创刊;2001年,《西安培华学院报》创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西安外事学院报》为代表的民办高校校报逐步成为这一行列的生力***,为相对沉闷的高校校报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西安外事学院报》经过多次改版,现为4开8版双周刊,全彩印刷,期印量20000份。该报立足学校直接面向市场的实际,充分借鉴社会新闻媒体的办报经验,在办报思路和办报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西安外事学院报》从服务学校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注重学校品牌宣传,关注师生教学与生活。在内容上,新闻、适用信息和师生作品并举,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在报道形式上,以深度报道见长,选题多样,角度新颖,行文活泼;在版面设计上,多用***片和留白,字、线、***用法创新,视觉冲击力强,形成了独特的办报风格。
随着办报质量的不断提高,陕西高校校报整体形象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报重要稿件被中央和省市媒体刊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陕西校报工作者中已先后有3人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陕西各高校先后有400余篇新闻稿件获得陕西新闻奖。
参考文献
[1] 姚远等.西北大学学报的孕育、诞生及其社会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 刘安琴.秦中官报的创办、务实与社会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4).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10
【关键词】水文测验 ;人员和仪器 ;安全保障
中***分类号:P335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众所周知,水文测验工作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它需要长期在各种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对水文资料进行测验收集,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山区暴雨性洪水的测验工作,更加增添了危险性。一旦操作不慎很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本文结合目前基层水文测验工作的现状,来分析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给出合理化的预防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一、目前基层水文测验工作的现状及安全问题
(一)设备落后
虽然近些年国家对水文工作比较重视,投入相对加大,但相对于国外来讲,我国水文工作起步较晚,很多的测验方法和设备都是沿用很早的一些国外技术。加之历史原因,没有投入太多的经费来支持和改良测验设备,特别是一些基层的水文测验工作者,其能够使用的设备和仪器更加简陋。基于此种落后的设备情况下,更加增添了水文测验工作者在操作中的难度和安全风险。
(二)技术落后
在国外很多国家水文测验工作都是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专用测量直升机、超声波、电子测量仪、光电测砂仪等。而我国基层的水文测验工作,大多还是使用缆道作为基本的渡河工具,使用水尺测量水位的变化、转子流速仪来测量水的流速、瞬时采样器来进行水内泥沙含沙量的采集等方式获取基本的数据。
这样获取的水文数据有太多的人为操作因素,偶然误差相对较大,数据的分析精度很难提高。测验后得出的数据也无法全面真实的反应河流水文特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西部山区暴雨性洪水,陡涨陡落,漂浮物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水文测验工作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长期处于野外,远离城市,工作环境艰苦,生活单调,而且风险性很高。尽管如此,国家对此岗位给出的待遇却不高,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愿意来从事此项工作。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基层水文测验工作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
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工作人员不懂得相应的安全风险和处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一旦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无形中增大了在测验工作中仪器设备损坏的隐患,甚至是人员安全事故的隐患。
(四)洪水或暴雨性洪水期间的测验安全隐患
在洪水或山区暴雨性洪水发生时,水文测验工作更是要加紧进行,随时监测,随时掌控水情变化,防止灾害性洪水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而往往在这些时候,天气气候条件恶劣,雷雨交加,能见度低,并且河流水流速度很大,漂浮物多,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测验设备、仪器造成损坏。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发生人员安全伤亡事故。
(五)雷击隐患
山区暴雨性洪水发生时, 测验设施在雷雨天气中操作,很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特别是测验场地仪器、设备众多,测验设备放置在水体中。我们知道水是可以导电的,一旦发生打雷让水体带点,测验设备一旦投入到水中也会带电,对设备造成损坏的同时,也会造成人员安全事故。
(六)交通安全隐患
很多的基层水文测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道路崎岖险峻,过去都是乘公交车或单位派车进、出测站,现在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职工购置了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由于驾驶水平参差不齐,及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为事故的处理埋下隐患。
二、预防上述安全保障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测验技术水平
1、引进先进设备: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测验水平,就必须首先从设备上进行改进。淘汰一些老的、陈旧的设备,配备新型的、适应当地河流特性的高科技测验仪器设备。从而提高测验精度,减少人工的使用,以降低安全风险。
2、改进测验方法:科技在发展,水文测验的设备、仪器、方法也应该不断改进和提高。传统的测船、缆道、水尺、流速仪等人工的测验方式应该得到较大的改进。尽量减少测验工作人员与测验水体的接触,尽可能多的使用先进的测验仪器设备及测验方法。不论自然条件如何,都可以很安全的实施测验工作,并且在减少安全风险的同时提高测验资料的精度。
3、提高人员素质:国家应该相应加大对水文工作内容的费用投入,特别是西部干旱地区的投入,多培养水文专业人才,并提高相关福利待遇。让更多年轻的、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只有有了更多的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将我国的水文测验工作有效的传承和继续下去。
(二)加强安全培训
1、提高安全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对每一位基层从事水文测验工作人员加强安全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安全防控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谨慎和小心,减少安全风险。
2、安全技能培训:对于常见的一些测验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相关单位和部门一定要对具体的操作工人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和类型,并知道如何针对一些初发现象进行有效处理;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应该采取哪些自保和应急措施等。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很多基层的水文测验工作者可能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大型的安全事故,缺少事故发生时的处理经验。面对各种可能预见的安全风险,单位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并结合实际,进行安全预案的演练。只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测验者才能真正了解对仪器设备和自身安全的保护措施,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也知道如何处理,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基层水文测验工作,关系到我国各个河流湖泊的水文监测重任,同时也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工作。为了保障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对其人员、设备、技术各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让其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生作文大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