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科学第1篇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5-5843
国内刊号:22-1339/G4
邮发代号:12-32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现代教育科学第2篇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Science(Primary School Headmaster)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语
种:
开
本:
国际刊号:1005-5843
国内刊号:22-1339/G4
邮发代号:12-32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现代教育科学第3篇
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维逻辑支点及实施原则
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1995~2006
对教育收益率与教育需求关系的研究
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本科师范院校为例
高职院校实施英语项目课程的师资要求及其对策
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教科研工作
要用高教科研成果指导高教改革实践
2009年吉林省高教科研工作会议纪要
大学章程:落实高校办学自的制度保障——对大学章程制定主体的思考
建构“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新模式
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财***资金管理研究——以财务管理为视角
拓展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创新空间
具有系统性的充实的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生态化模式建构——基于网络约课的教学模式建构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方法探讨
论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六大问题析谈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训导的实施途径
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
歧视消除:和谐社会 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浅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高校英语教育改革
刍议高师院校的角色实践教学
为教育智慧而训——对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的思考与研究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艺术
艺术设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方高校定位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新升本科院校科学发展
高校办学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研究
对完善我国高校教师申诉机制的若干思考——美国经验的启示
日本教职研究生院的出现与教师专业化
澳大利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启示
地方高校“大四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从儒家孝道思想解读大学生自杀现象理解、尊重、引导—主体间视阈中的高校德育实践
论德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权威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意义
当代人格危机与大学生人格教育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大学自治的内涵与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分析
对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策的分析与思考
略论大学的知识管理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
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比较研究及借鉴
中外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
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保障的制度分析
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外语课程知识观的后现代解读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女毕业生就业 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从高考女状元谈起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与违约行为防范
本科生国际交流活动与领袖特质开发
高等学校“第四职能”研究述评
论优质高等教育之尺度
现代教育科学第4篇
2.提高大学生就业力之我见王建美,WANGJian-mei
3.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胡桂兰
4.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的法律思考陈***,路海峰
5.大众化后期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研究陈鹏,CHENPeng
6.改革考试机制提高思想***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张艳慧,张济林
7.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探微李文兵,LIWen-bing
8.教会大学对中国近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性贡献岳爱武,熊小燕,YUEAi-wu,XIONGXiao-yan
9.对我国建国初期院校调整的回顾与反思李国良,赵俊芳
10.教育公平研究综述袁敏,YUANMin
11.中国高等教育产品的差别定价机制研究袁蕾,孙琪瑛,YUANLei,SUNQi-ying
12.国学与大学生古典文化素质培养骆兵
13.PDCA循环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李波
14.师范生免费教育***策实施的风险预测喻娟娟,苏中文,YUJuan-juan,SUZhong-wen
15.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财******策分析岳武,YUEWu
16.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探析王帆宇,WANGFan-yu
17.从思想***治教育方法实施看方法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艾红梅,王平,任志锋
18.90后大学生民族意识的研究分析宋洁,潘苏苏,李艳刚
19.对大学生***治观教育的思考门瑞雪,常有余
20.论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周晓虹
21.以落实《纲要》为契机推动吉林省高教科研工作刘勇兵
2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刘永芳
23.2010年吉林省高教科研工作会议纪要刘新财
24.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摭谈姜振宏
25.抵御金融危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吉林省为例李生京
26.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正确定位和科学构建王典
27.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模式与途径丁志斌,李茂莉
28.整合·本土·拓延: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文化学思考李崇爱,刘小群
29.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传统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反思——从中国特色谈起吴振韩,顾媛媛
30.从需求分析视角探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卓新光,王晶
31.论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战略王荣德,刘爱生,沈钢
32.本刊公告
33.新升本科师范学院学科建设的意义、阻力与策略张爱珠,贾长胜
34.国外教育机会均等观举要张国强
35.感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特质——以美国佐治亚大学为例童猛
36.中、美、日三国高等教育主要指标统计分析——基于1999~2007年UIS的数据肖月,房巍,李万龙
37.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论杨吉春
38.自我更新: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新视点于四海
39.中国特色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AP课程体系的建构梁砾文
40.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邱忠信
41.高校规模扩张中的财务风险探析刘义荣,刘静娴
42.我国高校教师权益保护研究述评金劲彪,刘斌
4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任春梅
44.关于现代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王立国
4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延娟,田波
46.论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四个维度"及其基本原则——以《教育研究方法》为例***亭***
47.基于"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的"物质的量"教学实践与研究王友兵
48.潜在课程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张秋红
49.英语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视角武英杰,赵义泉
50.高校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岳慧
51.浅谈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治理论课的兴趣潘国臣
52.对高校思***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再思考王新
53.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1.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高校招生的省市差异郭延凯,GUOYan-kai
2.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体系下小订单培养模式初探刘黎莉,王艳梅,陈振江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及其对策李宪印,陈万明,LIXian-yin,CHENWan-ming
4.不同类型企业选拔毕业生的主要考量因素的差异研究——基于台州市企业的调研李常香,林朝斌
5.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分析与对策研究李影
6.从线性到域性:高校教师发展制度意义理解的新视角张德良,ZHANGDe-liang
7.改革开放30年来教师教育***策法规浅析徐维忠
8.时代主题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回应卢洁莹,LUJie-ying
9.本质、内涵、路向:高职教育文化发展的三个基点张金磊
10.STP战略在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的应用冯强,蔡春红
11.论公安高职高专院校校警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王彬
12."学评教"机制下的师生合作博弈及其关系研究黄秀海,HUANGXiu-hai
13.英国大学建立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动因分析及其启示汪雅霜,杨晓江,WANGYa-shuang,YANGXiao-jiang
14.2007AQTF框架下澳大利亚海外项目质量评估的实践研究——以澳大利亚海外项目"BHI-SDJU"质量审查为例刘淑芸
15.微型企业: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规模选择与策略张楠,周明星,ZHANGNan,ZHOUMing-xing
16.地方农业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探析由晓霞
17.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创业教育实训基地途径的研究高凤民,许秋奎,雷明
18.女性硕士生学业幸福感及提升策略姜毅超,JIANGYi-chao
19.加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指导——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的生源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调查研究游薇,吕鹏,YOUWei,LVPeng
20.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思考向欣
21.烟台地区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教育调查分析张鹏,白雪,倪晓倩,付露露,王桂芹
22.二战后哈佛大学发展战略马利凯,赵俊芳,MALi-kai,ZHAOJun-fang
23.筑波大学学群制度解读及其启示胡义伟,伍海云
24.中美印日古高等教育投资水平国际比较研究秧志强,吴绍春
25.少子化趋势下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对策及启示吴丽华,罗米良
26.美国大学"教学学术"理念对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周婷
27.我国大学形象的应然、实然与必然苏州,SUZhou
28.试析高校形象广告的理论基础严亚
29.学习之道:新时期大学之道的根本王学青
30.极端中创造平衡构建新型学术范式——论大学教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王晓瑜
31.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功能的新视点陈昌兴,李俊奎
32.论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构建杨建文,郑慧芳
33.中国儒家德育心理学说的有机整合——论蔡元培的大学德育心理学思想与实践王阳安
34.学校道德教育之病态解析赵联,孙福平
35.浅析高校德育中生态意识的培养胡雨霞,孟新宇
36.CIO: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管理机制创新李雅琴
37.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及启示夏颐
38.基于教学过程导向的高师实习指导课程开发曾本友
39.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龙春阳
40.本科教育专科化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分析李俊义
41.刍议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变通策略陈萍,金保华
42.基于现代工程师的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培养杨英杰,邱俊,金星
43.***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谷再秋,于福
44.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及其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王雪燕,戴士权
45.论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秦和
46.对***学院施行层级式教学的探讨孙加工,陈艳波
47.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对内地高校的启示王秦辉
48.英语生命化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样式赵玉民,崔铁刚
49.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的思考王为全,李艳菊
50.法学本科教学应试化现象及其对策刘建刚
51.正在崛起的四平职业大学学校宣传部
1.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生成机制探析——基于"985工程"大学的分析胡仁东
2.试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本体和功能黄厚明
3.生命与生活:大学生对话管理的根基安世遨
4.浅议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的会计委派制朱延辉
5.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秦福利
6.吉林省高等教育资源地域性共享模式研究熊卫卫,李富英,孙忠才
7.论高等教育的宏观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徐德斌
8.大学通识教育的认识障碍及其超越李艳,岳学***
9.高校与学生间之合同关系论要黄忠,薛海明
10.高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李***
11.高等教育质量分析与对策探讨***
12.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纪要刘新才
13.关于高职法律专业困境的思考徐升
14.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类型杨东铭
15.高职院校"课程-专业"双轨制教学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丛文龙,
16."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任爱珍
17.对行***管理专业问题与改革的思考杨诚
18.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研究综述罗雪莲
19.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述评杨吉春,赵丽光
20.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陆国志,杨兆海
21.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校学科发展战略程永波
22.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构取向朱永江
23.广西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兰必近
24.民主治理视阈下大学生***治参与的发展趋向探究吴太胜
25.大学生大众文化的本质及其影响张永华
26.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马勇
27.高校战略评估对战略管理调控机理初探郭必裕
28.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变化研究王鹏,王秋芳
29.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朱立明
30.和谐社会视角下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与反思——以江西某高校和某大型国有企业为研究个案李曦
31.关于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的若干思考杨清溪
32.论高校德育资源及其配置常立飞
33.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叙事取向探究秦天堂
现代教育科学第5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全民素质,精英层
犹太民族曾经濒临被灭绝的苦难,何以重生?犹太民族何以在自然地理条件非常恶劣、地缘***治极为不利的环境下成功复国?何以如此迅速发展农业、工业和先进科技从而做到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犹太民族培育出了开辟人类新时代的马克思,是马克思通过艰苦研究发现了“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秘密,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由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存在而走向衰亡的必然;马克思和众多犹太裔的近现代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治家、经济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出现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追思的结果是因为犹太民族重视教育:适应时代的教育。
现今的世界已经进入社会文明发展第三次浪潮(阿尔温.托夫勒,1980)的高潮期,社会生产信息化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宇航工程和海洋工程为骨干的全球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网络经济促进***治、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的深刻变化,同时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进入末落期。现代科学教育随之提到课程教育的日程。对于现代科学教育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就是科学观,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已经概括了科学的相关性和连续性并且指出无论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唯一正确的认识方法便是唯物辩证法”,没有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指导科学家就会迷失方向和道路(参见《自然辩证法》序)。恩格斯述说马克思的科学观:“对于马克思,科学是一种创造的、历史的、和***的力量”这就是说科学是人类永远向前的动力源。
人类的科学水平体现着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与对真理的认识一样没有绝对的顶峰、只有相对的阶段,因此理智的“科学”概念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的,不能固步自封。因而可以具体地认识到旧能源终将被新能源所取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将逐渐改观,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新。
现代科学教育需要打破绝对化思维,确立唯物辩证的思路,破除迷信僵局,才能造就大批先进人才,才能建成现代化社会。
每当我们唱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是否意识到在优胜劣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世界和自然法则下,仅凭勇气、决心和血肉之躯是不能抵挡科学野蛮的。义和团的师兄弟们怎能抗住洋***洋炮的进攻,我们需要培育众多科学头脑、发展先进科技,以色列的成功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怎样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些人以满清帝国崩溃和日本维新崛起为依据力主向西方看齐,主张彻底改革中国的***治制度和在传统文化上的脱胎换骨。这一主张脱离世界现实,脱离中国的实际,脱离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世界上帝国主义阶段的坚船利炮和霸权殖民不得人心,后殖民统治的“民主***体”和“普世价值观”双重标准(欺骗性)也为人民所不齿;西方民主的所作所为掩盖不了强权***治的实质;中国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下必然会被封堵、被扼杀,中国过去被瓜分、受欺凌甚至被奴役的近代史证明了这一切,而新型的大国关系也在于自己有无持续发展的实力。
马克思既然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浪潮也此落彼起地推进着。中国的***先烈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经过曲折的探索又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承认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科学之路,从而得以明确宣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并且不认同“国强必霸”的西式逻辑。
当中国发展的路线、方略确定之后选用干部无疑是决定成败的因素。德才兼备的干部从哪里来?我认为实施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干部实现中国复兴梦所必需的国策举措,马克思已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创造的、历史的和***的力量”这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源泉,而科学是需要通过科学教育来掌握的。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直击国力。当今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科技发展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现实的中国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能力扼制***主义、***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的发展,现实世界中“世界警察”和武力干预仍然横行,这些都是事实。
甲午战争之后我国曾经兴起“改良”“***”的***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之后“实业救国”“科学救国”之风盛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又认为只有***治***才是救国之道。时至今日国人逐渐明白,在***治***之后科学技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已成了“***治”,培育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科学头脑应是国家富强之道。美丽中国需要国民高素质的科学头脑。
发展科技、开发高科技产品能够增强国力,但科技产品在不断地被替代、被更新,如果缺少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科学精神,那么科技发展对于民富国强只能是一时一事地彳亍前行,并没有后劲可谓。
现代教育科学第6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教育事业体育教育科学化教育理念
一、科技产品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影响
伴随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理念中也渐渐产生了新的局势,科学技术也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当代的体育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科学技术产品引入对我国教育模式以及理念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变革意义,是当代教育事业里程碑式的变革。面对这个时代大步的前进,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模式只会导致教学成果的停滞不前,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然不能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求。怎样将新鲜的当代科学技术产品荣誉体育教学当中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管理者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建立一个适合我国体育教育的模式,将先进技术产品带入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科技产品的引入对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全新突破,是一项划时代的意义。
科技产品的引入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将大大提高教学成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科技产品不仅仅可以提高科学性的教学成果,更是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义。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有的人很不赞成这样的变革,但是只有通过实践的经历才能够不断的完善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创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些科技产品在体育教育过程当中的应用价值。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地域性的差异,一些地区在教育上仍旧有着很大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体育这样的非主要科目,所以科技产品的融入显然很难实现,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所以重视当代教育的现状,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到先进的科技产品是我们所有人应当付出的责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科技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因为科技产品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还在发展阶段,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科技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和方案得以帮助科技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科学化教育,是在区别于相对传统单一的模式化教育的环境下提出的,是一种差异化教育、引导式教育。科学化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个性状况和个人优势为依据,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不断完善科技产品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影响
目前由于我国科技产品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模式发展尚未完善,所以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缺憾和不足之处。随着科教兴国与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飞速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也更加重视科技产品在教育上的应用完善和改进。科技产品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最后以便达到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和创新。科技产品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划时代的意义,是由于科技产品其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
科技产品的引用有效地将个性化教育简单化,生动化,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做到教育个性化,是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的。关于个性化教育,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可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大多的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性化理论的突破和个性化的重要性上,而对中小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对个性化的方法探索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比较匮乏,对于性格习惯更为活泼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更加应当充分利用科技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所以科技产品对于个性化教育和学习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学理论和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应当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增加人科技产品的运用,以便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就我国教育行业的现实状况而言,科技产品的运用普及应用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阻碍。事实证明简单传统的课本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加强科技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用更是需要整个教育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互助。
支持服务是科技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宗旨是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调用各种资源,接受关于学习的全方位服务,以获得学习的成功。建立和维持一个高效灵活、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子系统是有效地开发、管理和实施远程教育项目的保证。但当前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服务并不尽人意,导学和答疑的手段都还十分落后,服务方式也受到诸多限制,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策略性。欲改变支持服务的被动状况,提高支持服务的质量,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引进科技产品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结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作为新鲜事物的教育类科技产品来说其发展趋势也是存在了许多的复杂性,将其投身在教育领域中,发展结果必然是一片光明的。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势头虽说是良好的,但是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基础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刘黄玲子,李向荣.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2, (5) 15-21.
[2]王士同,陈慧萍等.人工智能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5.
[3]赵蔓,何千舟.面向21世纪的《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4):131-132.
[4]刘大有,杨鲲,陈建中.Agent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2000,11,(2).
[5]祝智庭.信息技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2.
现代教育科学第7篇
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首先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纲要》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要点中突出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或是区角里的科学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教育,都要注重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出结果;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幼儿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活动材料,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真正实现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对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能认为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决不仅仅于教育活动,而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认知和经验的发展。[3]
三、与家庭、社区配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活动的外部条件。科学教育环境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作用。提倡幼儿科学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在科学教育活动时间、空间、材料、内容、形式、方法、师幼关系、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特点等随机开展,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是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注重开放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科学活动内容更是广泛,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与生活的万事万物,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最基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体现启蒙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活动在方法上也要灵活,或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或进行主动地探究、或根据观察现象和发现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记录;科学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可以是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在师幼关系方面可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参与者或指导者;在评价方面更要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力求开放性。四、立足于对幼儿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终身价值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终身教育也就是终身学习。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延伸拓展到幼儿园科学教育。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发展的条件,现代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一技在手受用一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条件,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社会,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对生命全程(Iifespan)关照,人的生命是一个历程,幼儿时期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关照。[4]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是积极愉快、健康、真实、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向前进一步延伸到婴儿教育和胎教。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5]
为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激情,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善于分享的行为习惯等目标放在首位,追求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些将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五、倡导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化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5]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整合教育观是建立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观基础上的,也是以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领域的整合。
(一)教育目标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在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其价值追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应将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整合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三)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科学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科学探究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社会性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观察法、操作法、语言法等相结合,重视集体科学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关注区角中的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里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集队时,还要等待其他小朋友,通过有节奏、富于童趣的肢体动作引起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四)与其他各领域活动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