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故事篇1
女孩毕业于名牌大学,然后又读了研究生,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那种。
女孩很聪明,活力四射的样子。女孩爱笑,于是很多人说女孩是个开心果,无忧无虑的。没有人知道女孩的忧伤。女孩不漂亮,从来不是目光的焦点,所以,女孩的心事深埋,无人知晓。
女孩有一个爱了十年的人。从上大学的第一天,第一个凝视,女孩就知道这是份生生世世的缘,知道自己将万劫不复。十年的感情付出。然而,没有承诺,甚至没有一份真情的回报。十年的岁月,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他对她象一个情人。众人面前,他始终如路人般冷漠。女孩以一种无法解释的执拗,固执的等待一个结局。十年的岁月蹉跎,女孩苍老了,不是容颜,而是心境,似乎很看破的样子。
然后,就是这一个岁末了。元旦前夜,照例的,他是不肯陪她的。女孩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办公室很大很大,女孩的脚步声都有回音,空空的,响着寂寞。打开计算机,女孩让自己沉入网中。第一次,不再做网上的旁观者,而是在一个名叫"绝情网"的论坛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下意识的,她留下了自己的E-mail帐号,也许,女孩太寂寞了,而岁末特有的哀伤,击破了她坚强的伪装,太想有人可以陪她聊聊天了。可是,等了很久,论坛上无人响应她。除旧迎新的日子里,大家太兴奋了吧,忽略了别人的悲伤。
第二天是元旦了。女孩梦游一般的在大街上逛了一天。繁华不是她的,热闹不是她的,她只是个孤魂而已。好在,她习惯了。回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忽然见信箱里有一封署名为happy 的信。很热切的劝着她,看开一些,诸如此类非常温暖的话。女孩很感激,虽然这么多年来隐藏自己太深,她已不习惯于别人的关心,但是,这一次,她感觉温暖。
于是,开始了这网上的交往。开始时,女孩并不热烈。她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人懂她,只是寂寞的原因吧,将那个不见面的人当作自己的日记,说出很多面对时不想说的话。
而 happy的信总是很准时的回复。渐渐的,她了解了一些happy的背景。
happy 似乎是个大集团的董事,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成功的事业,辉煌的经历。于是,女孩惊讶了,她不知道,这样一个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怎么会那么懂她的心思,不曾见过面,却对她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
happy 的信写的很有文采,而字里行间,有浓浓的关心和爱护。女孩感动极了。
从很小的时候,女孩就被认为是很***自主的,一直以来,她扮演了一个强者的角色,从来没有人想过,她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她是多么渴望被呵护。
不知不觉中,女孩开始对这份网上友谊放入感情了。女孩是个很激烈的人,只要投入,就绝对是全心全意。渐渐的,每天读 happy 的信和给 happy写信,成了最重要的事。
是不见面的缘故吧,一网相隔,让人去掉了许多的伪装。女孩和happy 的信渐渐的热烈了起来,彼此都说过很多很温情的话。女孩骨子里很浪漫,对爱情失望后,她选择了友谊,一厢情愿的,相信友谊会是天长地久。
happy 要求见面,女孩如受惊的兔子般逃避。她对自己太缺乏自信。happy 很无奈,却原谅了她。春节到了,女孩必须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她有一个长长的探亲假。但是,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太平淡了,虽然有亲情,但是不能上网,不能和happy 聊天,她总觉得少了什么,于是,假期还没有结束,她就回到了北京。
然而,她刚刚回来,happy 就出差了,到上海开董事会。还是无法和 happy谈心,女孩心中空空的,每天每天,都在等待中度过。
happy 离开的日子里,女孩遭受到巨大的打击,爱了十年的人,终于弃她而去,但是,女孩努力的支撑着,因为知道,happy 会关心她。happy 迟迟未归,女孩几乎要绝望了。情人节前夜,女孩孤独的在计算机前坐到了深夜,忽然间,发现了happy 的消息,他刚刚回来。女孩的悲伤终于可以倾诉了,而happy ,除了一如既往的安慰,还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他要见她。
这一次,女孩无法逃避了。因为,happy 没有给她机会。留下了那几句话后,happy 就去了天津开会,而他约定的见面时间,就是从天津返回的当天晚上。女孩不安极了。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happy。她很怕自己平凡的容颜会令这份浪漫的友谊褪色。
且喜且忧中,女孩终于等到了那个日子。那一天,从早晨开始天就阴阴的,女孩心中忽然有了不祥的预感。她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只是非常的恐惧。
见面的时间到了,女孩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了四十分钟,春寒料峭,天空中飘着小小的雪花,女孩冷极了,从心底向外的冷。
happy 没有出现。
女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莫名的,心痛极了。一连几天,她天天向 happy的信箱中发出询问的邮件,却一直没有回音。她知道他在北京,每一封她的 e-mail 他都读过。然而,他始终沉默,甚至,面对她只要一个回音的请求,他依然无动于衷。渐渐的,女孩开始明白。细心的回想约见那天晚上的情景,女孩几乎可以想象发生了什么事:happy 曾经来过,那辆从女孩面前驶过的车里,坐的就是他。在汽车的前灯照射下,happy 看到了她,平凡的,不美丽的她,与 happy想象中美好的形象相去万里。
happy 失望了,他也曾斗争过,女孩见到那辆车开走又绕回,在黑暗中停了好久好久。但是感情终于代替理智, happy无法面对浪漫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于是,他走了,并且以他从商多年来的决绝,彻底的斩断了与女孩之间的联系。
happy 曾经说过,他不会以貌取人,这句话曾点燃过女孩心中的希望之火,而今,这火熄灭了。女孩不知道,她的容貌,甚至可以妨碍她和 happy 的友谊。再次到网上转,珠海BBS上有人写着 简.爱理直气壮的话: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女孩笑了,苦笑。笑容很短暂,昙花一现般,而女孩的容颜,在这笑容过后,迅速的憔悴了。
这份网上友谊,用尽了女孩最后的一点真情。如今,她已精疲力尽,没有人知道,她伤得有多重。
同时失去爱情和友情的女孩,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她可以相信的。她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不会说,也不会笑了。太阳还照样升起,而女孩心中,再没有阳光。
情人节故事篇2
20xx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的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地区,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青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栝”、“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和民间少女在灯火***歌载舞,称为行歌、踏歌。
元宵节的爱情故事
元宵节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陈后主是南陈最后一个皇帝。他有一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才貌双全,嫁给了一个叫徐德言的舍人为妻。徐德言看到南陈***治腐败,灭之指日可待,便对乐昌公主说:以您的才貌亡国后必将落入权豪之手。到那时倘若我们姻缘未绝,如何相见?于是夫妻两人商量,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并约定一旦亡国,两人离散,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到卖镜子的街市相见。果然,时隔不久,南陈被隋所灭,乐昌公主落入隋朝大将杨素之手。由于乐昌公主才貌绝世,颇受杨素宠爱。而她的丈夫徐德言却颠沛流离,千里寻妻到京城,乐昌公主也日夜思念丈夫的安危。正月十五日,她派人以卖破镜为名,到镜市寻夫。派去的人与持破镜的徐德言相见,将破镜合在一起果然重圆。乐昌公主得知其夫还健在,却无法与之相见,连日茶不思,饭不香。杨素知情后,也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所打动,于是,召来徐德言让他们夫妻团回、一就是成语“破镜重圆”的故事。
这一故事发生在元宵节,正反映了当时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所以,元宵节又是亲人、情人相会的时节。
元宵节关于爱情的诗句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传统戏曲里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定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女冠子·元夕
宋代:蒋捷
情人节故事篇3
【关键词】新闻 故事 评说
近几年,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异***突起,发展迅速。它把视角聚焦在平民身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随之而来的还有较高的收视率。分析整个制作流程,从选择故事、调查采访、后期制作到播放,这个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的新闻类节目,有着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当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世间百态 精筛细选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之所以受观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吸引人的故事。每天都有故事发生着,而选择故事制作节目却不能信手拈来,随便一个故事就去采访报道。一期好的节目,笔者认为在故事选择上要考虑两个因素:新闻价值和影响。
(一)注重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有价值才能进入媒体和受众的视野。对于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选对了故事,等于该节目成功了一半。①新闻学者弗莱德・希伯特认为新闻价值最重要的5种要素是:事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的故事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找出一个合适的故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值得讲述的新闻故事,新闻价值当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预见影响
选择故事时,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事件的影响性,预见事件的影响性就需要慎重地选择故事。大多故事都是受众或熟悉或关注的话题,事件通过荧屏报道出来,加上光影画面的加工制作以及主持人的解说,对特别是有着故事中当事人相似经历的受众来说,心理冲击力更是不容忽视。有的电视台选择家庭纠纷、邻里争吵、夫妻矛盾等所谓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故事来制作节目,这样的选择也许有时会给观众警醒作用,让他们结合自身、反思自我。但也有适得其反的时候,对于没有结果的新闻,没有得到法律公正判决的新闻事件,往往会带给观众更加偏激的思维和行动。
所以,故事的选择,对故事的影响一定要有预见性,负面的影响太多,不但会危害受众,危及社会,还会危害节目自身的发展。
二、调查采访 细节思量
选择了故事,下一步当然就是对故事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采访。在调查采访中,细节不容忽视,不仅包括采访者与观众都想了解的细节、还包括观众没有想到的细节。这样的采访而制作出的节目才更显真实,更能紧吊观众胃口,增添节目的韵味。
(一)采访全面 另眼相看
深入全面的调查采访是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故事类新闻节目,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因为故事的当事人往往会过于激动打断采访或根本拒绝采访。还有存在的问题是,在采访当事人的过程中,有时即使是现场的同期声也很难保证事情的真实性,因为当事人有着明显的主观感。所以这就需要全面的进行采访,对于在当事人那里得不到答案的问题,可以采访其他知情人士,即“另眼相看”故事真相,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然,对于旁观者的采访也要理性把握,选择客观公正,认真对待采访的旁观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能够让当事人真实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事与愿违”的时候选择通过他人的眼睛看故事,只要采访到位,调查深入,故事同样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给观众。
(二)把握细节 凸显真实
大致概括的故事情节很难牵动观众的心,具体细致的描述才能让整个故事充满立体感,更加生动、形象地走进观众的心中,造成情感上的波动。新闻故事不仅要吸引观众,还要给观众真实感。真实感的获得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展现细节,通过对故事细节的交待,让观众更加了解故事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从而给观众一个判断是非的依据,认清故事中的谁是谁非。那么,新闻故事如何展现细节呢?把握细节,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故事当事人的话语往往会把故事中最凸显的矛盾体现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寻找故事的细枝末节也就会相对容易。其次,在“倾听”的同时,要有思辩的能力,注意把故事当事人说的话有机联系起来,经过细节的对比,寻找有出入的地方,调查事情的真伪。
故事类新闻节目,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要以情动人而且要情真意切,细节的把握和展现不仅能让受众体会到故事中人物最细腻的感情,还能给受众最真的感受。
三、后期制作 全面把握
节目能否在观众看到的第一时间就抓住其注意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的后期制作,即它以怎样的形式搬上银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整理素材后期制作过程中,一是叙事技巧的巧设,二是画面效果的把握。
(一)叙事技巧 慎重斟酌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首先是要讲述一个故事。讲述故事就要考虑叙事的技巧。找准一个切入点是关键,是主持人拉开故事的帷幕,还是故事中的某个画面作为故事的引子?当然要首选最引人关注的方式进行叙述。讲故事要吸引观众,不能只设置一个悬念。一般一个完整的故事起码要有一个总悬念。总悬念在故事伊始就要提出,且贯穿故事始终,是整个故事主要矛盾冲突的焦点②。如何提出一个可以贯穿故事始终的悬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剪辑出来放在节目的开头最先展现给观众,进而由主持人对画面进行解说并向观众提出此时已在观众心中形成的疑问,即画面中的主人公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既可以引起与观众的共鸣,又可以统摄全篇,进而展开故事的叙述。
一个好的故事上映到荧屏上,好的叙事技巧才能给故事锦上添花的效果。慎重斟酌叙事的切入点,才能迅速抓住受众的视觉和听觉。
(二)影视技术 补充效果
节目采用电视画面讲述故事。观众通过画面感知形象信息,突破语言符号,逻辑思维的限定并随着画面的运动和事件的发展,获得一种亲近感和参与感③。对于一些已经发生但又有向观众展示价值的故事情节,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环境或其他手法制作出过去的场景来满足这一需求,当然这必须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利用影视技术补充故事细节部分,既可以让观众最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又可以渲染场景,让观众对故事有着无限的揭发欲。在后期对拍摄画面进行筛选补充的过程中,画面的色彩,同期声的处理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色彩能发挥象征、隐喻的功能在故事中运用阴郁的色彩表现疑云重重的故事情节,用明亮的色彩象征打开心结、明朗乐观的结果。同期声的运用是最能让观众感受故事真实和人物真情的技巧。
故事虽需要真实性,但前期的拍摄采访很多时候毕竟是冗杂、粗糙的,在节目制作中运用影视技术对画面进行补充、修饰,对于节目的质量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四、节目出彩 重在评论
对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来说,论是出重头戏。主持人在故事讲述完毕后的评论往往是观众从情感的漩涡回到现实中的一个跳板,理性、睿智的评论是节目出彩的的重中之重。
(一)拿捏语言 情理相融
该类节目是要通过一则故事向观众揭示其蕴含的道理,语言的把握是评论是否精彩的关键。精彩的评论并不是非要谈吐不凡、妙语连珠。这类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根据故事的内容,拿捏语言、用心评论。是用简洁的词句,鞭辟入里,直接道明故事背后的真真假假?还是应该委婉含蓄采用反问语句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很明显,对于众人批判,社会愤怒的事件,评论时就要简洁明了指出症结。对于引起观众怜悯或反思的故事,主持人用语就应当委婉含蓄,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当然,故事基础之上的评论如果不结合故事而是纯论理,也不免有些单调、乏味。主持人在评论的同时带领观众回顾故事,特别是故事中的细节部分,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故事的感情基调,确定评说时的语言、语调,语言准确到位,在观众心理才能恰到好处,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评论走进观众心中被观众认可的目的。事与理结合才更显得评得到位、评得在理。
(二)舆论引导 关注人文
透过故事看世间百态,不一样的故事蕴含着不一样的道理,这就要求该类节目要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观众在故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故事的选择往往避免不了揭人伤疤的尴尬,让痛苦减到最低,这就要求在调查采访时要时刻有种人文关怀在心中,尊重当事人的尊严,揭发隐私适可而止而不是刨根问底。当然,对故事当事人充满着人文意识对于该类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发现生活中的人文故事,多些人文精神的报道,才能温暖受众的心,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找出问题 完善节目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发展至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该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一)模式呆板 缺乏创新
该类节目大都是首先讲述故事,然后就事论理。这样的模式从节目创办伊始就固定了下来。④这种围绕故事做文章的套路,致使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方式都出现了雷同。所以节目模式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只要适合该类节目的模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灵活变换,给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故事庸俗 缺少品位
该类节目在选择故事注重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但如果只选择家长里短、婚外恋等一些满足观众猎奇、寻乐的故事,然后刨根究底地暴露隐私。那么,久而久之,节目也就不免显得庸俗、低下。时代在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在故事选择上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目光选择一些立意较高的题材。如反映时代潮流、催人上进、顽强拼搏等一些能够鼓舞人心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的进步,也能使节目长远地赢得受众,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①刘墨非,《谈故事化新闻叙事》,《新闻知识》,2009(1)
②③都海虹,《一样的故事 不一样的讲述》,《中国电视》,2009(1)
④东臻懿,《民生新闻问题之思、定位之辩和发展道路》,《新闻知识》,2009(5)
情人节故事篇4
[关键词] 纪录片;情节;特征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纪录片内涵发展与创作手法、作品形态互动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C031)。
有别于剧情片,纪录片的情节在创作中受到排挤而相对淡化,体现了艺术内在因素之间的借让和均衡。除去少数纪录片如《海豚湾》置之于险境、正反双方对峙激烈、矛盾冲突千钧一发、情节架构环环相扣,绝大部分纪录片情节单一、简练,缺少起伏、变化。为了强调精彩故事对受众的吸引力,纪录片不惜在题材选择、叙述视角、结构编织等诸多方面求新变异,大量采用情景再现,甚至通篇搬演,以剧情片手法的借入来提升纪录片情节的观赏趣味。而从平淡、从容、真切的纪录片本体特质出发,谋划淡化情节和单一情节的策略,以淡泊如行云流水的叙事流露出作者面对客观存在激荡起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复杂的心理想象,继而激荡其受众的同类共鸣,取代情节文本的底层消费和简单娱乐,这应当是在尊重纪录片个性的基础上努力作艺术探索的方向。正如纪录片导演张以庆所言:“一是我不大会编织故事,这很有意思。二是我比较注重表现情绪……幼儿园的生活就是碎片,不是我切的,包括《英和白——99纪事》里那么碎的东西,它们都是生活的本来,其中就只有情绪的线索是完整的,是连贯的。”①
情节的界定在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两个维度展开。就叙事结构而言,情节指文本中的按照一定因果逻辑和时间顺序所展开的故事事件;而叙述话语层面上的情节则是施加于事件素材的叙述手法和技巧。“前者指的是对所叙故事的研究,旨在探寻故事情节的逻辑、句法与结构;后者指的是对叙述行为的研究,旨在说明所叙故事表现方式的规律。”②所谓淡化情节,指的是通过一定的叙述方法减少故事事件在作品容量中所占的比重,弱化叙事结构的严谨完整性,降低情节在作品整体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有关故事的叙述方法层出不穷。根据故事事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与文本叙述故事所用时间之间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即时距或叙述步速的差异,情节可以划分为三种叙述类型:其一为匀速叙述,指故事事件的发生、持续时间与文本叙述故事所用时间匀称对等;其二为加速叙述,指文本以较少时间叙述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故事。加速叙述若加速至极限点,就会变成“零叙”;其三为减速叙述,指文本耗用较多时间来叙述发生、持续时间较短的故事事件。减速叙述若减速至极限点,便成为“停叙”,即停下来叙述,故事时间完全滞固不动,而文本仍在表达故事情节以外的种种。时距或叙述的步速决定着特定时间内的故事容量。现今,纪录片美学观念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容许更为繁复广泛的纪实手法,然而现场拍摄和采访依然是纪录片保证影像尽可能切近现实的最有效保障。现场拍摄和采访的记录中,人物、事件、情景所具有的原生的客观实在性带来了与此相关的相应时空的客观实在性,这在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搬演”的再现中,时间和空间的挪移变化,如《北方的纳努克》中纳努克模仿祖先的行为用刀叉捕猎,又如《夜邮》中邮***工人在摄影棚中表演火车上分发信件的场景,间隔了故事发生和纪录片的文本叙述。然而,真实的要求使得纪录片即使在“搬演”中也要力求行为动作或事件段落的逼近原生态的“过程”呈现。因此,匀速叙述在纪录片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而加速叙述、减速叙述及相关的“零叙”与“停叙”作为淡化情节的主要手法和技巧,它们作用于纪录片的故事事件,分别表现为故事情节的留白和故事细节的铺陈,促成了纪录片在忠实叙事之外的更为自由的意义生成。
加速叙述与情节留白
在加速叙述中,几年、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人物经历遭遇和事件发展变化被施以简化的处理、一带而过、点到为止,甚至到达极致的零叙,即对一定时间内的故事发生只字不提。受众在猜谜式的解读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想象和补缀缺失的故事情节。
被缩减或省略的情节往往被认为无关紧要,其缺席丝毫不影响故事进程的贯通,反而使叙事更简洁明晰。纪录片中,常常随着“几年以后”的字幕提示,光阴荏苒,物是人非,其间的事件过程均被跳跃略去,下一段故事则在新的起点上展开。法国纪录片《是与有》中,老师将坐在雪橇上的学生一个一个推下山坡,学生一个一个地往山下滑行,影片将“推动——滑行”这一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拆分开来,省略时间、调节节奏,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生动地表现了可能长达几分钟、甚至数小时的滑雪过程。
情节的缩减或省略能够产生特殊的时间延展感,缺席的时光甚至能够在上下文本不连贯的交错叙事中产生别样的表意效果,引发无穷想象。香港导演张经纬拍摄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分别撷取主人公黄家正2002年和2008年的音乐和人生片段,将时差6年的影像作反复的交叉剪接,岁月流转中表现出黄家正成长的蜕变,令人喟然感叹。“音乐就像彩虹,像丝带,像音乐盒”,11 岁的家正谨记老师罗乃新的教导,开阔了自己的音乐世界,17岁的家正依然尊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人品,却也质疑“罗老师弹琴是为荣耀神,世上有神吗?在facebook 的‘宗教’一栏里,我写上:追寻真理。找到与否不重要,寻找本身就是过程、经验、成长,最后回到音乐。”11 岁的家正时时在父亲的陪伴下练琴,并拉着父亲的手远赴捷克,17 岁的家正因父母决裂与父亲的关系不断疏远、临界冰点。6年的时间空白,使得黄家正对于音乐和人生的诠释和信念的嬗变更为凸显,强调了人性的挣扎思索与自我救赎的力量。
在加速叙述中被简写或刻意留白的故事情节有时候并非无关剧情的重要,甚至是剧情完整必须的元素,是解释事件由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因果关联必要的环节。这些故事情节的轻描淡写,削弱了戏剧性的外在矛盾冲突,降低了普通观众对剧情窥视的好奇满足,却深刻符合了留白的写意精神。纪录片中的情节留白则打碎了逻辑严密的故事构成、弱化了事件的交代,着重勾勒朦胧暧昧而不可言传的瞬间场面,打造意味深长的意境和意象,以的叙事空白来映衬丰满、厚重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穿透人物、事件的表象,直抵心灵深处的情感内核。绵密而隐匿的情感因为情节留白而获得充分蔓延的时空以及娓娓道来、层层细剥的可能。情节的开阖自如、繁简得当,体现了目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黄文海的纪录片《梦游》完全摒弃了故事情节而专注于细节和状态的形式感,出场人物、场景地点不作字幕或画外音的交代,有意减省了人物、人物关系、生活环境、活动场域这些关键的叙事要素,完全弱化了情节发展的有始有终和逻辑线索,遍布时断时续、散乱琐碎、反反复复的生活和场景片段:高谈阔论、喝酒撒野、漫无目的地流浪、赤身地争吵、怪癖的行为艺术,而看似散漫的时空跳跃和混乱影像都经过了导演精心的安排和穿插,力在为《梦游》中人和类似人群的生存困厄和精神恍惚作深度的心理解剖。黄文海说:“《梦游》这个片子,更多的是不讲究故事的连贯性,而是讲究一个一个片段的组接和氛围的营造的。”③“故事肯定会更加淡化,我想进入的是人们内心无意识的精神世界。”④
减速叙述与细节铺陈
叙述速度的减缓在于局部细节的渲染使文本时间延伸,进而超越了故事时间的长度。就故事情节而言,细节可以是故事情节的细小表现和细微环节,也可以不依靠故事情节而相对***地存在。减速叙述达到极致便是“停叙”,即停下来叙述,故事情节被凝固、定格、休止,故事发生、持续的时间出现跳跃式间断,同时剖切出一个横断面,非情节因素的细节恣意蔓延。细节并不依循因果相承的逻辑关系,更强调过程、方式、方法、状态等,更细致、精确地指向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意识闪念。 “当大的情节作为一个背景沉入记忆的黑暗中时,细节却浮上水面,凸显出来,闪着某种特别的光泽。”
碎为细节的叙事,将故事情节淡化为抒情的一种手段或媒介,把最主要的艺术视域于情感意识的内省和外化,使作品的意义超越密密实实的情节网,在诗情画意中弥漫醉人风情,激起审美投入和情感共鸣。纪录片的空镜头在交代时间和空间要素之外,往往发挥渲染气氛、借景抒情的效应。纪录片《龙脊》中那些碧绿梯田、山岚雾霭和漂浮云团,美丽的语境畅怀龙脊人纯净剔透的心灵之歌。纪录片也擅长景别、视角等多变的镜头语言和交叉、并置等丰富的蒙太奇手段,在减叙甚至停叙中铺陈可视可感的细节。纪录片《小人国》中,四岁半的辰辰从进巴学园幼儿园起就每天等待一个名叫南德的小男孩,不同机位、构***、聚焦的辰辰静静等候的镜头随着季节流转被合成不同段落,或站立在院子中、转来转去、四处张望,或攀爬在滑滑梯上、抱着玩具,哪怕留着鼻涕,哪怕下着大雪……时间的流逝、执著的重复强调了守候的主题,痴情小公主的形象感人至深。利用慢镜头的技巧来减缓叙事节奏无疑是纪录片减速叙述的常用手段。张以庆导演的《舟舟的世界》接近片尾处,爸爸知道音乐不能解决舟舟的生计问题,便让他去马路边学习谋生手段——给自行车打气,舟舟茫然地站在马路边,看着川流的人群和车辆,不知所措,音乐声中,舟舟搬起红色的塑料椅凳,跟随另一位同行的残疾人缓缓离开,这一处慢镜头打断了正常故事的流程,给了受众冷眼旁观、悉心体味的人文隙间,思考着舟舟人生十字路口的未来方向以及特殊个体的独特存在价值和生命尊严。
张爱玲说细节可以是“无穷尽的因果网,一团乱丝,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隐约听见许多弦外之音齐鸣,觉得里面有深度阔度,觉得实在,我想这就是西谚所谓 the ring of truth ‘事实的金石声’”⑤。细节不厌其烦地描述,打散了情节的因果链,削弱了戏剧性的紧张激烈,使完整叙事减缓或暂停,将重心于蕴藉其中的情绪渲染、情感体验和跃然情节之上的生命况味、历史沧桑,直抵细节影射的深处——直刺人心,最是关情。
注释:
①③ 刘洁:《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第312-313页。
② 张寅德:《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23 页。
④ 《梦游中的纪录片哲人——黄文海专访》,《DV时代》,2005年第3期。
情人节故事篇5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 叙事话语 叙事技巧
一、中国婚恋型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元素
电视婚恋节目是真人秀节目的一个重要分支,而至今,业内并未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婚恋节目定义,但大致可做以下界定:电视婚恋节目作为真人秀的一个分支,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式,它以“速配”为主要节目形态,通过电视为单身男女提供一个交友的环境和平台。中国的电视婚恋节目虽然在形态上比较丰富多彩,但是其基本元素却相对稳定。婚恋节目一般都是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形叙事模型,这个模型中大致包含了四个基本的节目元素:
1.参与者:故事主体
参与者,是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个体的人物元素。婚恋节目的主体是人。但是,对于任何娱乐节目来说,并不是说任何人的故事都具有同样的娱乐价值。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我们关注、关心和情感好恶的人,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状态、我们的社会认知需要相关的人,那些具有某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的个性从而成为一种平常人的突出代表者的人,才能够成为包括婚恋节目在内的叙事作品的主角。才具有故事主体的所谓的“资格”。
2.悬念:叙事动力
悬念,是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为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期待的状态,就必须延宕从始点到终点、从动情到高潮的过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悬念是关键。wWW.133229.cOM叙事的结构关系一般归纳为四个方面:顺序、反差、间隔和比例。对于间隔的定义是:属于同一故事链的各个事件之间相衔接的距离。以此来说,悬念的形成机制就是有意地造成问题与答案之间的间隔,使故事的“设疑”和“解疑”之间产生距离,从而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规则:戏剧命运
规则,是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婚恋节目除了节目的制作者和节目的参与者之外,还存在这第三者的影响——规则。规则是奖罚分明的竞争淘汰机制,电视婚恋节目往往通过多个环节来决定参与者是胜出还是被淘汰。
节目安排的规则合理准确又充满趣味,这使得整个节目过程中出现很多戏剧性的变数,让整个节目颇有情节剧的味道,每三五分钟都有一个小高潮,每十多分钟就有一个中高潮,到了尾声有个大高潮,这种节奏把控能力,确实让观众连广告时段都舍不得离开。但是在叙事中,规则的设定是为了让情境更突出,让文本的走向更崎岖,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规则属于外在因素,不是节目决定成败的关键。
4.时空!情境渲染
时空,是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如果说婚恋节目是一种叙事性的节目形态的话,那么所有的叙事都必须有一个封闭的时间和空间,行动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完成任务和达到目的,封闭创造了故事,或者说创造了故事的紧张、期待和节奏。因此,几乎所有的婚恋节目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构成了一个预设的非常态的情境空间。
(1)时间的规定性
一般来说,电视婚恋节目都会强化时间意识,开始的一天、最后的一天、最后的机会、最后一秒、倒计时、读秒等等。这些时间的标志,在节目中都会成为一种戏剧性因素推动故事发展,也强迫参与者进入一种兴奋和紧张状态。因此,利用时间元素制造假定性是婚恋节目的一大经验。
(2)空间的封闭性
任何空间都会产生一种情感、一种愿望,节目一定要强化这种情境效果。婚恋节目的情境选择就像是一个舞台,一种隐含的场面调度,让参与者在貌似自由的活动中进入戏剧性的安排。一般来说,情境空间的选择有两种,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
还有一类婚恋节目选择了开放的外部空间作为节目舞台,这种环境一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自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环境相区别,与外部世界相隔离而相对封闭,从而构成了有别于现代社会环境的封闭空间。第二是奇观。在这类婚恋节目中,环境构成了节目中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它对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形成障碍,迫使他们更加充分地展现自我;另一方面,环境本身的奇观性也增强了节目空间魅力。
二、婚恋类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技巧
1.故事建构
为了增强节目的可看性,婚恋型真人秀节目往往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设置,努力营造电视剧似的叙事结构,以情感为主线的叙事方式在节目中的展现使其更具人性化的魅力,让观众深深地被节目所吸引,被节目中的故事所吸引。
从故事类型看,电视节目分为系列剧和连续剧两大类,所谓系列剧是指每一集中的主要人物相同,但每集要完成一个不同的故事,然则在另一方面,连续剧的主要公虽然也相同,但是故事情节是连贯的,一般有多条情节线,一集一集地接下去,然而这两类节目的分野已经变得非常模糊。真人秀节目呈现出的是一种既类似系列剧又有连续剧特点,但不同于这两者的连续、系列混合型叙事模型。。
从故事的展开看,婚恋型真人秀节目中出现的故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节预定的,故事的经过都是先定的;还有一种情况事先并不可能完全安排,因而有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甚至参与者与策划者也不知道事情会怎样发展。这两种故事建构混杂在一个故事空间里,呈现出并行的态势。对故事情节的走向具有着引导和强化的作用。
2.情节预设
情节就是指在文本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事件。在一个婚恋型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文本中,都有一个完整情节可以被读者阅读和捕捉,包括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通过对情节中所呈现出来的事件进行排列和分析,进而得出关于故事的结构性特征,因此把握故事的关键在于把握情节。
(1)增强叙事观赏性
增强婚恋型真人秀节目叙事的观赏性,首先要提高戏剧情节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增加情节的生动性,力求以情动人,而且要有数量上的保障,即增强情节的丰富性。一档婚恋型真人秀节目的时空是有限的,情节越是丰富,剧中人物外在的戏剧动作和心理戏剧动作也就越多,节奏也就越快。一档婚恋型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用一系列精彩的情节充实全剧,每一集都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场面,增加信息量。使观众应接不暇来增强节目本身叙事的观赏性。其次,将带有一些仪式感的情节加入节目中会对节目的观赏性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强化叙事节奏感
任何一档真人秀节目都会表现出某种具体的叙事节奏来。叙事节奏“即叙事艺术作品的情节发展与情绪演进中所显示出来的轻重、缓急、快慢的有规律性的变化,并通过观众的生理感知进而作用于观众的审美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叙事节奏的强化主要是依靠情节,舒缓有致,源于生活的情节才可以呈现出“艺术真实”,让观众相信并感动。
3.人物塑造
在叙事性作品当中,事件和情节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物,一般而言,情节、事件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人是真人秀终极关怀的主题,真人秀节目在纪录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展现人在舞台上的心态和情感,关注人的命运和追求,突现人、人性和人格。婚恋型真人秀节目更是构建了一个观看对象。呈现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价值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对观众的心灵产生触动。进一步说,这种对人物的着重表现和强调,才是婚恋型真人秀节目叙事的主要目的,
从婚恋型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文本的角色分配来看,有选手、评委、主持人、现场观众这几种类型。从叙事语法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物角色在叙事中扮演者特定的功能。
(1)选手
在婚恋型真人秀节目中,“每位选手既扮演了‘行动者,主人公’的角色,又扮演着其他‘行动者,主人公’的‘敌手’的角色,因为他们之间处于对立的竞争关系”,主人公则是故事中被叙事的对象,是主角,是行动元。每位选手都是一个叙事主体,他们扮演的都是自己,是一种本色表现,能不能引起关注则是对婚恋型真人秀节目叙事强度大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衡量指标。
选手做为叙事主体,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代表性。作为婚恋型真人秀节目的参赛选手,这种代表性不仅体现在阶级、背景、性别、职业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情感类节目,性格类别也是其选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因为观众观看节目除了寻找最简单的娱乐放松外,更重要的是情感话题的延伸,加深观众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对社会文化思潮走向的认识。异于常人的个性化人物脱离了这一宠大主体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遭受置疑与批评。二是差异性。如果说,代表性强调的主要是节目的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差异性强调的则是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对比、冲突,以强化叙事的感染力。这种差异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可以构成戏剧性冲突,以强化叙事的感染力。“一个人物就是一套纵横聚合的价值观念”。比如性格的刚强与柔弱的差异,固执与灵活的差异,男性与女性的差异,甚至高个儿与矮个儿的差异,外向与内敛的差异,幽默与木讷的差异等等。这样不仅能吸引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观众,更重要的是可以构建戏剧性冲突。
(2)主持人
主持人在婚恋型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文本中,他的角色就像一个故事会的组织者,在这里,主持人负责的客观的陈述立场,他是直接向观众说话,尽管他看起来像是与现场的所有观众和选手进行着语言的交流,而实际上他最关注的还是电视传播出去的现场效果如何,他要负责整个故事的叙述权威并努力使电视机前的观众默许这一权威。
(3)嘉宾
婚恋类真人秀节目选择了不同于其它婚恋节目的主持方式,采用了“主持人+心理专家”的模式,这两大角色以自身鲜明的特点、完美的组合成为《非诚勿扰》这类婚恋节目的独特亮点。把个人情感主持加入了专业婚恋观的分析。
情人节故事篇6
关键词:电视经济类专题 故事化叙事 特征 动因 局限性
当下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个是以碎片化的消息报道为主的资讯节目,另一个是突出人物经历、故事情节的专题类节目。
本文以央视财经频道《理财***》栏目,为主要样本研究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现象。《理财***》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介绍百姓理财、投资致富故事的日播节目,2009年9月14日开播,时长近30分钟。总体上看,这档栏目很好地将“讲故事”的方式运用于经济节目的制作中。
一、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界定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始的。故事化手法制作新闻,使电视新闻报道显现了勃勃生机,迅速成为各媒体的新宠。在电视经济类节目中,节目选题通常具有理性、要求精确的特征,如果就事论事地叙述,会使节目显得枯燥无味,而节目时长在半小时左右的经济类专题节目中,如果也采用资讯节目那样言简意赅的叙事形式,则会使节目缺乏吸引力与趣味性,难以吸引观众。因而,在完成必要信息介绍的同时,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叙事者必须考虑如何把节目叙述得生动、有趣。因而,“故事化叙事”被引入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制作之中。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人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与华尔街日报体在理念上有一定相似性,“华尔街日报体”,是指《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的具体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人新闻主体部分,叙述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欢迎。总体上看,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是一种在节目中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营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强调悬念设置的叙事方式。
二、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特征
1.节目注重突出典型人物
在经济资讯类节目中,叙事空间有限,报道通常只用简短的陈述把核心事实交代清楚便可,对于新闻涉及的人物无法进行过多关注,但在篇幅较大的专题节目中,人物就成为承载故事的载体,是构成单期节目个性和可视性的关键。
电视经济类节目中的人物比较集中,一期节目通常就围绕一至两名核心人物展开。《理财***》是一档讲述百姓致富故事的专题栏目,每期都会向观众讲述一个生动的民间致富故事,如辽宁宽甸县马玉珠养殖林蛙的故事、云南富民县鸵鸟养殖户杨俊洪的故事、广西南宁横县养蛇专业户黄光珍的故事等等。该栏目的节目叙事模式相对稳定,节目由主持人外景采访致富故事主人公,受访对象不仅是已经致富的人物,并且通常有着坎坷的经历和执着的精神与追求。
在经济类专题节目中,人的活动通常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节目既注重报道经济活动,又同时写人,融人的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喜怒哀乐于一体,从而经济类专题节目具有人格化、具体化的特征。其强调让人物的活动成为故事的主导内容,读者看到的是一幕幕人物情节剧,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的经济活动。报道中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让有名有姓的人物现身说法,而不出现“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都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信奉“没有直接引语,是新闻文风的癌症。”
2.节目所报道的事件与经济相关,包括投资理财、致富故事等
《理财***》注重反映百姓的致富经历,讲述致富故事,每期节目都讲述一个生动的致富故事,展现一到两位创业致富中的人物,用鲜活的案例向观众展示节目主人公的致富经验和执着追求。
3.注重设置情境或进行特定情境的展示
在一期题为《养大鱼赚大钱》的节目中,当主持人兼外景记者李晓东在鸭绿江上养鱼的网箱前抱着体型硕大的鲤鱼感叹时,鲤鱼蹦跳着从他手中滑入水里,他搞怪地说:没关系。还有,弟兄们,起!紧接着围在网箱周围的工人把网箱往上收起的时候,成千上万条5斤重的大鲤鱼纷纷越出水面,那场景真的是蔚为壮观。连主持人都一时语塞:这个场面,这个,这个场面太壮观了!这样的场景同样也会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当然,类似的场景虽有一定“导演”的成分在其中,却也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4.讲求叙事技巧,注重讲述各种令观者屏气凝神、唏嘘不止的人物遭遇,强调悬念设置
讲求叙事技巧,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常常使用。如《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就在记者与黄光珍见面之后,利用倒叙的方法介绍曾经是水库灌溉员的黄老先生与毒蛇结缘的故事、他被毒蛇咬伤的经历以及如何服用自己配制的药***毒蛇咬伤的故事。
在电视经济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中,细节的展示与叙述也是常用的手法。当然,对于细节的挖掘,需要节目摄制者花费很多精力,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充分调动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在《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中,摄制者就注重展现一些罕见的细节,如特别呈现了二十年前黄老先生被毒蛇咬伤后留在掌上的伤痕。
节目中悬念的设置也起到吊观众“胃口”的作用。以《理财***》之《千足蜈蚣带来千万财》这期节目为例,无论是在演播室主持人对于这种“小动物”的介绍过程中,还是出镜记者一开始的叙述中,都没有直接点明这种奇特的“小动物”到底是什么,直到记者拿着手电神秘地引领观众进入黑暗的房间之后,镜头才把满地爬走的蜈蚣展现出来。
5.注重节目情节、节奏上的起伏变化,而不平铺直叙
央视财经频道《理财***》栏目每期节目介绍一个致富故事,致富的主人公都是曾经认准了一个项目或者产业,并且倾其所有投入其中,坚持很多年,才最终获得成功的。节目在具体叙述中,并没有仅仅把重点放在他们的项目规模、经济效益、利润、回报等问题上,而是更加注重故事主人公在其创业过程的各种经历,其中既有“波峰”,也有人生和事业的“低谷”。不少节目的情节线索,往往是在故事主人公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当头一棒,常常是发现一个好项目,义无反顾地投入,获得一定的成绩,突遇不测,坚持,多方求助,攻克难关,继续发展,又遇棘手问题,出现转机…节目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逻辑向前推进的,构成一种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最终故事主人公克服艰难困苦,取得成功。
6.情与理并重
在《千足蜈蚣千万财》这期节目中,当说到故事主人公当了几年汽车改装厂副厂长的罗永林把工作辞掉,但在自己创业之初,项目遇挫,家庭里的一些亲戚朋友,他都觉得无法面对,包括他的父亲都骂他。1994年,当他养鸽子赔了十三万时,家里人对他彻底失望,父亲都不理他了。家里不理解,钱没法还,他极其的无奈与痛苦。他把这些事默默放在心里,自己承受。这些都是从感性、情感的角度去叙述的,但当说到为蜈蚣建造立体的窝时,却通过罗永林的叙述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而节目最后的评论,“说到罗永林这个人,凡是他认准的事情,不管亲戚朋友如何反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是自己闷着头一直走到底。其实在创业之初还真是需要这样一种一根筋的精神。认准了路就坚持到底,总会有收获的时候,即便是失败了,也不后悔。”则又是从感性角度去做的归结。
三、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动因
1、软化经济节目,增加可视性,使经济报道视觉化、形象化。由于经济类的报道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商业理念、数据等问题,故事化叙事是出于增加电视经济报道可视性的考虑,是增加节目可看性的路径。
2、故事化叙事可以让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做到人物精彩、故事好看、结构清晰和表述生动。故事化叙事比宏观层面的报道要生动、具体、鲜活,更容易为大众喜闻乐见。
3、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融入了记者现场调查、访谈与口述历史的电视节目叙述形式,既有常人难得一见的场景展现,也有不同寻常的创业故事的回顾。这些叙述手法和策略,是在传媒竞争日趋剧烈,类似栏目和报道剧增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栏目适应普通大众的层次和需求,赢得观众青睐,获得高收视率的必然选择。
四、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局限
1、容易使所传达的信息停留于一般化层面,缺少对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一般社会新闻不同的是,一旦财经新闻失实,如果受众根据新闻故事里的经营理念或各种数据做出经济判断,实施经济行为,将会导致亏损乃至破产等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当故事化叙事把电视经济节目打造得富有可视性的同时,却也培植了潜在的隐忧。
2、使节目具有更多“猎奇”色彩,虽然增加了吸引力,却缺乏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以《理财***》为例,其每期介绍一位致富创业的成功人物,有养蛇的、养蝎子的,这些人物尽管成功了,但其成功模式是难以复制的。因而,运用讲故事方式报道经济新闻,应避免报道的媚俗化、娱乐化,也要注意避免故事缺乏专业水准,局限于个案,缺乏典型性和普遍性。
情人节故事篇7
关键词 电视故事化栏目;全面挑战;平民意识;故事元素;情感力量;融入生活
中***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06-02
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媒体的一个普遍追求。这一追求既有传统文化背景也有时尚的消费文化需求。笔者在故事化栏目《小凤说故事》创办和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情节中展示故事细节、在情节演化中刻画人物、揭示事件本质,传达新闻要旨的故事化栏目,对主持人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动应对这一挑战,积极融入故事化栏目,对于经营好故事化栏目意义非凡。
从价值取向视角观察,故事化栏目其实质是娱乐化、从众化、趋众化,即从观众心理认同、探寻新奇倾向、厌倦惯常新闻传播模式感受等出发,让新闻能够以更加鲜活生动、起伏跌宕、更加吸引眼球的方式走进受众,从而完成新闻价值传播。主持人在故事化栏目中的角色较之我们习惯了新闻正襟危坐的传播套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持人赢得自觉的适应、融进故事的氛围与特质,从而完成故事化栏目的追求。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自觉地成为栏目的一个和受众平起平坐的“平民。”故事化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点它关注的是受众的心理感受,关注的是受众接收故事传播的平民化追求,如果主持人依然居高临下,面孔生硬地对着观众“播”新闻,故事化栏目就应该是“新闻联播”了。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有一种平民意识,从普通受众的心理感受来传达新闻故事,让观众觉得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感受新闻事件直包含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主持人的语态、体态、表情、表达等等必须与观众是零距离,体现的是平和、亲切、诚恳、真挚的姿态,具有切近观众、融入观众的亲和力。观众一旦忘却了主持人的身份,感觉主持人其实就和他们一起走进了新闻现场,走进令人牵肠挂肚的新闻事件和人物,那么,栏目就立起来了。这就说明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因其贴近百姓而赢得观众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颗“平等”的心,以平民的视角去感知,正确地表达民生新闻节目所要表达对于百姓的关心与关怀。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重在“讲”、“说”,而不是“播”、“读”。在故事化栏目中,主持人是故事的诉说者、讲述着,应该自觉的成为新闻故事的“引领者”;他(她)不应该告诉观众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引导观众走进新闻故事,在故事的演进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获得个体的感受。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当注重观众容易忽略的、但是又是揭示新闻价值的细节。精彩的故事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细节常常是凸显主题、展示新闻价值的亮点,能够将最能体现主题的场景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主持人就如同新闻故事中的 “导游”,观众作为“游客”能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能不能深入到新闻事件人物的内涵和加重中去,决定于“导游”能不能抓住那些重要的和精彩的细节。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必须成为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和以往主持人面对镜头古板地播讲新闻不同,为了强化故事,营造故事氛围,主持人应当成为新闻故事中一员,而不是游离于新闻之外对着稿子“念”新闻。有时候主持人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在他(她)身上体现的就是新闻的故事,就是人物的真实感受;有时候主持人就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讲解员”,使新闻故事流畅生动有完整地演进、发展、呈现;有时候主持人就是一个新闻事件的场景,主持人把能够体现和揭示新闻价值场景或细节强调、放大,引导观众去感受、去体验。主持人不再是惯常意义上的“指手画脚”的领导者、指挥者、强迫着,而是故事中的一个元素,与新闻故事融为一体的。如果做到在故事化栏目中观众沉浸于故事之中而忘却了主持人的存在,那么故事化栏目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境界。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更加注重情感的力量。法国作家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故事本身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就是情感;只有才能拨动拨动观众的心弦。因此,主持人必须依照新闻本身的特点而调整自己的情感,让情感自然的流淌在事件或人物当中,与观众一起沉入到故事中去。情感是主持人与观众“零距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在节目中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坦率而真诚,甚至于观众达到推心置腹的情感共鸣。唯有动了真情实感而不是只会僵硬呆板读稿的主持人,更能够走进受众,为受众所接受。投入真情实感,受众才不会只“倾听者”的角色,而成为参与者、感悟者、新闻价值的揭示者。
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更加注重语言的锤炼和熨帖。主持人主持语不仅能突出主题,营造氛围、烘托气氛,还创造兴奋点,引导受众。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更是这样。故事化栏目主持人最忌回到书面化、主持腔的套路上去,而是依据不同新闻故事的需要而体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化、生活化、平民化是故事化栏目主持人语言重要特质。口语化既是一种表达的方式选择,同时也是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空间的重要选择。要在剔除自然形态的生活语言不规范成分、不媚俗、不奉迎低俗的基础上,以观众最能够接受的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来说故事、讲故事,避免使用华丽的词藻。语言的自然放松是故事化栏目主持人的一个要求。法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布瓦洛所说:“在一切事物中人们喜爱的只有自然。”只有自然、不生硬、不做作、不怪诞,才能是观众接受你,信任你,从而与你一起完成新闻价值的揭示和呈现。
情人节故事篇8
“新闻故事化”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新闻故事化符合受众的阅听习惯,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心理要求;在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消失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故事讲得生动鲜活,成为媒介竞相经营的重点。新闻故事化倾向已成为媒介生存的一种手段,将新闻选择与制作中新闻价值的判断权完全交到受众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市场理念下的受众导向已成为新闻选择与制作的理念。
如何科学地运用故事讲述新闻?在这种讲述的基础上,融入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的叙事和描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以《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为例,来看新闻故事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真实性
在新近发生的事实基础上的挖掘升华。叙述性写作的起点和基础就是讲故事。新闻故事的前提是新闻,因此,新闻的两个基本要素――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故事的必要前提。新近发生的事实,在这前提下,作者(记者)作适度挖掘,寻找新闻的故事性和真实性的结合点。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路,以身边人说身边理,以生活观折射荣辱观的新闻报道,意在对“八荣八耻”作更为大众化、喜闻乐见的解读。
情节的起伏跌宕。陈述故事与一般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报道着重展开事件的全过程,即新闻的五个W,新闻故事重在事件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戏剧性矛盾冲突中。新闻报道作品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自生活本身,人物是个体生命的体现,是需要讲述的。在《荣辱观的生活解读》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记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无须刻意体现,各种矛盾已经就显而易见。在展示矛盾情节过程中,实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解读。所以,只要注意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无须刻意营造。“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原型来自生活,只要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
注意悬念和细节。构成故事的重要成分是悬念和细节。悬念的功能是要吊住受众的胃口,使之非看个结果来。细节展现着人物的行为和事态的进程,用细节展现的新闻报道才能够再现新闻事实本身的生动性、独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化新闻报道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好的细节不仅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而且增加了故事的现场感和画面感。充分的描写能使读者读起报道来有强烈的现场感。细节的表述绝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为了故事而故事。所有的细节、所有的表达形式,应该是为描述与解释事实本质服务,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简洁流畅、直击人心。
在系列报道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一个职业记者是怎样运用细节描述新闻,去展示新闻产生的环境,去剖析新闻的意义的。你看不到记者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议论,但是你能够被他引向他设定的方向,你会随着他的引导而兴奋,而激动,也会在他的引导下而感叹,而沉思。这一切的力量,就来自对事实细节的精确的描述与展示。
报道角度的平视角。叙事角度是讲述者的观察点,据奈特和米克・巴尔的划分,叙事角度分为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三类。零聚焦即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叙事,虚实者所知,故事人物所知;内聚焦是透过故事中人物来确定故事焦点,叙述者是讲述他所知道的事,叙事者所知,故事中人物所知;外聚焦从见证人角度讲述故事,仅陈述他看到的、听到的,不做主观评价、心理描述,叙事者所知,故事人物所知。在以故事化手法展示新闻价值的过程中,记者不能以高视角去分配新闻素材,做到零聚焦叙事或者内聚焦叙事。作为记者,他必须要站在受众角度,引领受众去发现、挖掘与主题相关的人物经历和真实细节。
新闻故事更注重从人物的命运来折射社会背景变化的新闻价值取向。常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新闻故事注重新闻价值的接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新闻的价值取向类似民事新闻,以平民视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平凡生活中挖掘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报道强调实录和客观,尽量减少主观性成分”,参与性的表现;“讲述”注重人情事理,对故事中的人物和行动做出一定的分析评价,评价性的表现;根据讲述者的风格采用较自由的陈述方式,口述性。《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中,刘玉梅,这个普通的女子,能执守23年疏捞生涯,在最"低微"处干出一番事业,源于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一身脏换来万家净,值得!辛勤劳动,光荣! 我们身边这美丽的世界,不都是劳动的结晶吗?不能再平凡了的岗位,不能再普通了的日子,王静快乐而充实。快乐源于她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源于她实践着质朴的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兰贵娥坚守着诚实和善良,利及他人,也成就了自我,折射出这个社会人心向善的主流。
新闻界前辈徐铸成曾言,记者好比厨师,做新闻也是一门讲究“烹饪”的艺术,通过前期采访,有了好的原料,在后期编辑时还要精心选料、设计好菜谱。那么,什么样的菜式和特色最惹观众喜欢呢?答案无疑是细节化、情节化、故事化。
“新闻报道故事化”如今是我国新闻报道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已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被广泛运用,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何谓新闻故事化呢?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所谓:“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契合了受众深层次阅读需求,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另一方面,新闻故事化手法的不当运用,也易造成对新闻本质特性的伤害,使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
故事化新闻的勃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两个基本特征,而真实性更是新闻的生命、最本质属性。对“故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看出,故事是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进行生动的加工创造,适合于口头讲述的、通俗易懂的叙事文学体裁,具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鲜明、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不难发现,新闻与故事,有着本质特性的差异。
传统的新闻报道“倒金字塔”结构,强调的是信息和传达,对新闻作为故事叙述的生动和文学美感侧重不多。随着媒介的发展、受众需求的拓展,故事和新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把新闻事实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新闻故事化报道方式被大量采用,并且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也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今,“新闻故事化”表现手法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竞相运用,因其摒弃了单一、简单的叙述性报道,充分运用了事件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审美理念和深层意味,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好奇心和阅读欲。
故事化新闻,虽带有故事这个定语,但它仍属于新闻的范畴,具有新闻的本质特性,新闻故事化只是采用故事化这种表现手法来对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新闻的本质真实性和时效性依旧不变。
故事化新闻表现技巧。新闻就是报道事实,讲故事应该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离开讲故事,即使是新闻评论,也会艰涩枯燥乏味。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死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变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从而易于传播,更收功效。因此,以简练、生动、流畅又逻辑清晰的语言来讲清楚一个故事,应成为一名记者和编辑的基本功。
情人节故事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化;媒介竞争
如今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电视媒体在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上,很难与新媒体抗衡,于是很多电视新闻类节目便想通过节目形式上的改变,化被动为主动,在激烈的受众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故事化报道、调查性报道、实录性报道等很多形式都开始被广泛应用,笔者此次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故事化现象做一个分析。
新闻采取故事化的报道方式的原因,首先是媒体竞争的结果。电视媒体在时效性上,很难与网络等新媒体相抗衡,势必要在新闻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采用带有现场感、画面感的、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方式,能在保证新闻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同时,大大加强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受众来观看此类节目,从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胜。
其次就是媒体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采取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就可以在纷繁负责的新闻素材中寻找到适合媒体自我发挥的素材加以报道,既突出了媒体的个性,又能借此充分表达媒体自身的声音,达到一定的议程设置和社会舆论意义。同时,故事化新闻的采编、制作、播出等环节形成产业链,使得媒体自身的产业化发展得以实现,方便媒体做大做强。
再者新闻报道故事化,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看电视,已经不仅仅的为了满足对硬新闻的需求,同时也渴望看到轻松的、简单的、趣味的电视节目。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方式,能让受众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余得到一丝放松和消遣,让受众在茶余饭后对社会生活百态有生动趣味的了解和体验。这也就是民生故事类的新闻节目广受市民观众好评的原因之一。
新闻报道采取故事化的报道方式,还可以从“人际关系效用”这一理论上得出解释。人际关系效用是指媒体能够融洽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媒体提供大家都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也就提供了大家共同的话题,在休闲中融洽彼此的关系。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从而对媒体的内容进行能动性的选择。由于受众放松心情、转换心理情绪需求和融洽人际关系需求的存在,决定了对故事化新闻的需求,这也正是故事化新闻大受欢迎的原因。
同时,电视新闻追求故事化,也是新闻传播效果的要求。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同,新闻的传播效果很难达到。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将新闻的思想和意义融于故事之中,受众在接受故事情节之后,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思考,形成态度和看法,舆论和引导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完成,传播效果大大超过传统的严肃硬新闻。
最后,新闻报道节目采取故事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娱乐化结果。随着近几年娱乐节目的星期,新闻节目也渐渐添加进一些娱乐的元素,企***吸引那些喜欢娱乐节目的年轻受众来观看该节目,这也是故事化新闻报道出现的原因之一。
电视新闻近年来出现故事化的趋势,自然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纵观各级电视台的故事化类电视新闻节目,受众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特点。
首先,此类节目关注的焦点是人。因为新闻故事化了,而故事的主人公永远是人。第二,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节目就像讲故事一般,注重起承转合、来龙去脉。第三,故事类新闻注重细节。听故事就是听里面的细节,故事类新闻自然也是细节最引人入胜。第四,大量引用人物对话。第五,叙事结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第六,故事化新闻多体现人文关怀。故事化的新闻为了引起受众的共鸣,引发社会的关注,时常将视角对准生活中的老百姓和一般人,因此这种平民视角的新闻更多的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精神。
故事化新闻报道的优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出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适合电视媒体的新的发展出路,使电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使新闻更贴近观众,以受众的收视需求为主;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视性,提高了新闻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满足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形式了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增加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使电视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新闻故事化丰富了新闻的表现手法;拓展了新闻的表现题材,将电视新闻的视角平民化、民生化;有利于树立节目的品牌和效应,美国的《60分钟》,济南本地的《今晚20分》、《拉呱》等节目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一群特定的忠诚的受众群。
同样的,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也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故事化新闻报道注重戏剧化的情节,可能使新闻流于浅薄,忽视那些真正的有新闻价值的选材;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太多,从而导致虚假情感的泛滥,使受众因感受过多的刺激从而产生厌倦、麻木情绪的危险;新闻的真实性也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为了增加故事情节的戏剧性采取虚构和故意假拍的新闻。倘若电视新闻的制作者将故事化当做电视新闻的万金油的话,很容易陷入为了故事化而去创作的“死胡同”不能自拔;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容易削弱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将新闻引向庸俗化;在时效性上,故事化的新闻报道远不及传统的电视硬新闻节目。
因此综上所述,为了防止故事化新闻节目走向极端,应当采取以下举措:首先,要认清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不同于文学上的故事:故事化只是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式,它还是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因此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不能捏造事实,虚假报道;其次,要认清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节目都适合的;再次,新闻故事化很容易使新闻走上娱乐化的道路,失去其社会价值,因此应该故事化但不娱乐化,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戏剧化。也即是说要把握好尺度,提高新闻节目的品位;另外,对于新闻的选材要严格过滤,剪辑实事求是,保证真实客观;同时扬长避短,一些硬新闻应当避免故事化,做到一个适度原则;最后,新闻故事化还需要掌握技巧:注意平民化的视角,以故事点作为新闻的切入点。
只要新闻工作者正视故事化新闻的价值,并且合理地予以利用,故事化新闻一定能为新闻节目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被受众深深喜爱。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M].中信出版社,2002.
[2](美)罗伯特・赫利尔德.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M].华夏出版社,2002.
情人节故事篇10
摘要: 故事化叙事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出来,故事化叙事是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一种不断发展的叙事手段,在创作中广泛运用的叙事策略。纪录片《匠心》很好地运用了故事化叙事的策略,作品在纪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影视剧的矛盾冲突点、细节、交叉平行叙事等手法,使得这样一部主旋律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本文对故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力***为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 故事化;叙事策略
引言:故事化是1969年苏联形式主义作家托多罗夫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发现或描写结构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一般从叙事焦点、矛盾冲突、格式化效果、细节描述等方面来分析这个节目的故事化。?纪录片《匠心》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叙事策略。
一、关于纪录片《匠心》综述
纪录片《匠心》以镜头的方式将叶老先生制作黑陶的过程记录下来,包括:拉胚、修胚、晾晒、烧制和打磨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计算,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而这些步骤,叶老先生坚守了60几年。曾说过:今天这个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能够不忘初心,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持之以恒,将自己的所有融入到自己的所做的产品当中去,而叶老爷子就是这种工匠的代表,他的匠心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匠心》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主旋律电视专题系列片,除了题材本身具有时代感、意义重大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运用了故事化叙事策略,使作品凸显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细节的运用凸显人物个性
?细节就是细小而耐人寻味的情节,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细微的动作、神情,也可以是人物的语言,甚至是人物的一种微妙的心理。细节是纪录片中最小的表现元素,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故事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一些主旋律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往往是一种“高大全”的模式,人物缺乏个性,故事缺乏感染力。而《匠心》充分运用“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的叙事策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纪录片匠心的细节包括:聚焦于老人制作黑陶的全过程,运用特写镜头将老人对黑陶的专注与娴熟程度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通过多重细节的刻画使老人的形象饱满最大化。
三、矛盾冲突是故事化叙事的关键因素
《匠心》的矛盾冲突是黑陶手工艺制作周期长且作品少与现代快速的工业生产模式相冲突,老人传承黑陶技艺与年轻人不想继承相冲突。通过矛盾冲突给观众提出了故事发展的悬念。老人的黑陶制作工艺还会传承下去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被强调的调动起来了。
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真实地还原事实,其二是使事实变得更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在纪录片的情节化叙事中,要使事实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悬念的营造是一种十分重要和极富表现力的创作手法。悬念是指受众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未来发展、存在状况的一种期待、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激发,就可以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悬念的营造实质上就是激发受众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匠心》拍摄中,家住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冷家村的叶广德老先生,是叶氏黑陶第四代传人,已经70多岁的叶老先生制作黑陶已经快60几年了,叶老先生制作黑陶的过程-----拉胚、修胚、晾晒、烧制和打磨,对于制作过程的拍摄非常细腻,与电视主题《匠心》需要的细致相互印证。并且与之对话更是提示了宣传主题。
四、细节的运用凸显人物个性
细节就是细小而耐人寻味的情节,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细微的动作、神情,也可以是人物的语言,甚至是人物的一种微妙的心理。细节是纪录片中最小的表现元素,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故事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纪录片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一些主旋律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往往是一种“高大全”的模式,人物缺乏个性,故事缺乏感染力。而《匠心》充分运用“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的叙事策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纪录片匠心的细节包括:聚焦于老人制作黑陶的全过程,运用特写镜头将老人对黑陶的专注与娴熟程度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通过多重细节的刻画使老人的形象饱满最大化。
五、音乐和解说词烘托故事氛围?
影视艺术是视听综合艺术,其叙事是由画面和声音共同完成的。画面和声音能否与故事内容密切配合,从而真实表现故事、烘托场景氛围、渲染人物情绪,直接关系着一部作品的成败。在《匠心》中,无论是后期画面色彩的处理,还是音乐、音响的运用,都是十分巧妙的,它成功地赋予画面和声音以情绪的色彩,从而烘托了氛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音乐节奏方面,《匠心》的背景音乐节奏配合故事内容有起伏、有递进、有高潮、有延伸,体现了故事外部节奏与内部奏的和谐一致性。不同节奏烘托出不同的故事氛围,比如片中对老人的开篇介绍运用短镜头快节奏的方式进行渲染,丰富细腻的音响不仅展现出故事发生的客观环境,还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有利于渲染环境气氛、表现故事的主题。《匠心》并没有因为选题的熟悉而让观众感到失去新意,每一次解读都让人感动至深,这固然是故事本身所蕴涵的力量使然,同时也与作品采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紧密相关。
结语:综上,本文对故事化叙事在《匠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于提升纪录片创作广泛运用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任远. 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2] 比尔?尼可尔斯. 纪录片导论[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2.?
[3] 陈国钦. 纪录片解析[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