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1
摘要: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中译名《当幸福来敲门》传达了原作的神韵,成功地勾勒出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意象。译名在传递影名所蕴含的主题和信息的同时,实现了其票房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的功能。本文拟从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韵味和美感十足的中译名着笔,探究其对中西文化意象的成功重构。
关键词:当幸福来敲门 文化意象 重构
作者简介:黄婷婷 女 1985年出生公开3篇 在读硕士 中南财经***法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刘松涛 男 1981年出生公开3篇 在读硕士 中南财经***法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随着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走进中国的电影市场,其文本翻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影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活动,而片名的翻译毋庸置疑成了一个关键的任务。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要具备文化交流、商业广告宣传和艺术欣赏的功效,更要为目的语观众所熟悉的文化意象来翻译。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以小人物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成功地在银幕上展现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译名“当幸福来敲门”关注了电影故事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积淀,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体现了中西文化意象的成功重构。
一、英语片名中的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有非常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谢天振,1999)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该电影名称如果没有故事本身所蕴含的主题,可以直译成《追求幸福》,然而影片传承的不仅仅是生活中普通民众对幸福的追求,而是通过小人物的自强不息、奋发,成功地实现了人生梦想,以此展示美国文化的内涵,激励更多的美国民众在经济低迷、市场萧条的社会背景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电影名称ThePursuit of Happyness是来源于杰弗逊起草的《***宣言》,该文本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当美国观众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的标题时,便会想起《***宣言》中关于追求幸福的描述。这种经典的语言,在美国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中,其独特的文化意象已在民众的思想意识上根深蒂固。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成语、谚语、典故,即便是某个数字等,在不同的国度中也会有特定的文化意象。那么“追求幸福”在美国的文化氛围中应该是有典故来源的。片名中happyness的拼写是不正确的,它的拼写错误是影片主人公克里斯送儿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现的,他还向一位打扫卫生的人说明:There is no“Y”in happiness,there is“I”,观众可以理解这一句话中有两个谐音,一是将“Y”理解为“why”(为什么),另一个“i”理解成“I”(我),事实上,克里斯作为一个普通黑人推销员,他的奋斗史,他的成功说明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只要努力奋斗,梦想就可以实现,幸福就可以追求到。这也是影片的主题所要表达的,幸福是没有“why”(为什么的),必须要有“I”(我)的参与,追求幸福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具体的追求过程。与此同时,这恰恰也是这部电影在文化意象上所要反映的美国民族文化心理***像。向影视观众所传达的感情意念。
二、中译名文化意象的重构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从《***宣言》中体现的美国民族历史文化。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存在的差异,该部电影名若不能把影片具有的文化意象、承载的文化信念和情感任务及时恰当在翻译中表现出来,势必影响目的文化观众的艺术欣赏和影片本身的文化传播。因此如何把The Pursuit 0fHappyness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在译名中体现就必须对其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重构。文化意象的重构是指“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使英语电影片名的中译名与中国观众沟通,达到令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其片名翻译要受限于中国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情况对英语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中国文化色彩,把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注入翻译中,重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这就是文化意象重构。(李成,2007)重构“是保证目的语可读性的最佳手段,显然最便于发挥译文的优势”(刘毖庆,1999)。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若是直译便是“追求幸福”,这种翻译会让影片本身的光彩失去,也无法达到文化意象在中国的正确传达。好莱坞号称美国的梦工厂,它不断地在银幕上制造“幸福”,像这部以小人物的奋斗史为主题的电影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译名不能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要,给人以美好的想像和联想空间,就会影响影片的收视率、票房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
著名翻译家奈达曾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的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同。”(金缇・奈达,1984)。电影名称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如何被翻译成《当幸福来敲门》的呢?这还要从电影的文本语言方面来说。影片的故事取材于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人生经历。克里斯・加德纳是一个普通推销员,妻子因家里经济危机的影响离他而去,妻子去后的时间里,克里斯相依为命。经过一番努力,他争取了在一家投资证券公司无薪实习。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克里斯以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智慧迎来被公司录用的“幸福”,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投资专家。影片的最后,克里斯和儿子手拉手走着,说着:Knock,knock!Who’s there?Happiness…,这可能是影片片名的翻译启示。中国文化里有“敲门砖”的说法,鲁迅曾在《准风月谈・吃教》写到:“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这里的敲门砖是来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旦达目的,即可抛弃。另外还有“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说法。在中国文化里“幸福,敲门”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而且一提到“幸福”或“敲门”依如中译名就会让人产生联想,让观众置身于一个氛围中,幸福是什么?幸福敲门的时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那么片名《当幸福来敲门》,就可以为观众重构中国文化中幸福敲门的文化意象,激发他们的想像,使译文能与观众及时沟通,达到思想上的心领神会。
结语
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中译名《当幸福来敲门》紧扣了影片的主要内容,保留了原名中蕴含的信息和文化特色,采用了与原片名最相似、最贴近、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词语进行文化意象的翻译和重构,使片名具有较好的信息、表达、审美和呼吁功能,同时又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现和重构原文语盲的文化意象,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参考文献:
[1]李成,从中西文化意象的重构与转换视角解析电影片名的翻译,牡丹江大学学报(J).2007(11)。
[2]刘毖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金缇・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2
《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美国著名的股票经纪人克里斯的故事。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1《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就是这样偶然被看到,又感动了我的电影。黑人克里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妻子忍受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离开了他,留下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和他相依为命。克里斯银行帐户里只剩下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被撵出了公寓。
费尽周折,克里斯赢得了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期间没有薪水,而且最终只有一人可以成功进入公司。
学妹曾经告诉我一个故事,让我每次想到都觉得莫名恐怖。她说,她硕士毕业去广东求职,一个中学要招几个老师,结果南来北往的硕士博士挤了快有一个礼堂。可想而知,竞争有多么残酷。看来,中外求职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但是克里斯和许多“80后后”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他更加的坚韧:为了节省时间,上班时候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以疯狂地速度给客户打电话,打完一个,直接按挂机键就拨下一个电话。白天,克里斯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的失望,带着微笑在公司和客户之间穿梭。回家,则要带着儿子穿过污秽的街道,忍受房东的咆哮。
终于,交不起房租的父子俩流落街头。克里斯和儿子在午夜地铁里相对无言,儿子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回家住,爸爸却开始玩游戏:“我们通过时光机,到达古代了!”儿子立刻兴奋地配合起来,环顾左右。父子俩在“恐龙”的追杀下,逃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是什么呢,其实是一间男厕所。克里斯搂着熟睡的儿子,坐靠在厕所的墙面。午夜的灯光很惨白,这个消瘦的,营养不良的父亲,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父子俩依旧为了幸福到来而努力。他们开始住收容所,而面对有限的床位,这个奔跑起来像猎豹一样的人,有时候得把草原上的爆发力运用到打架上面来。儿子在简陋的收容所床上睡着了,父亲还在埋头修理推销的医疗器械,或者翻那本厚厚的笔试全书。
钱包磨损得厉害,而且,太瘪了,每张钱都很熟悉。老板要借5块钱,犹豫再三,摩挲着纸币,最终还是把钱送了出去。。鲜血在塑料袋里面渗开,那是一个男人所能奉献的最后。拿着的钱,克里斯仍然去买电子元件。一点点的希望,都要去坚持。
对于父母,最心酸的事儿是什么呢,就是子女的一点可怜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克里斯托夫的唯一的玩偶,“美国英雄”,在一次挤车的过程中掉到了地上。5岁的男孩悲伤欲绝,克里斯坚硬的表情下,读出的是面对困难的凶狠和惨痛。但是,无论多么深切的无望,都并没有摧毁父子间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他们相信幸福总会落到自己的身上。“你是个好爸爸”,克里斯托夫跟着爸爸四处流浪,可是孩子的心灵,衡量的砝码和天使是一样的。
克里斯最终成为了投资公司的员工,看似冷漠的白人老板们,此时显出他们的些微温情。他忍住了泪水,颤抖着拿起自己的物品,走入了茫茫人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克里斯举起手,为自己鼓掌,那无声的,一下下重重的掌声,是在为自己喝彩。其实,克里斯托夫的“美国英雄”并没有失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梦”: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往往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确实是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我相信,这是导演对于逆行者的一点鼓励。
那个香港的匿名毕业生后来博士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了漂亮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这个咳嗽谔永锼担惺裁醇岢植幌吕吹哪?只要有梦想……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2影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乐观,他的执着,他不放弃的人生,与他追求的小小幸福。在他饱尽生活的失意,困难,艰苦,黑暗的同时,他也开启一扇叫《***宣言》中生存权,自由权,幸福权的门。
“记得那一刻,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幸福,而我为什么不能呢”?一辆红色的法拉利停在他的面前,嘿“哥们,能问你两个问题吗?你是做什么行业的,你是怎么做到这么有钱的?”换成是我,只会心眼里羡慕人家的成就,可是对于他来讲,这是他幸福的转折。迪恩,威特公司成为他梦想的舞台,哪怕这个舞台是多么的艰辛,他也会伸手触摸它并郑重承诺他的信念,他的勇气,去捍卫他的梦想。
他的机智,他的幽默,他的努力让他赢得面试的成功,可这只是他困窘生活的开始,奔跑,傻冒气,缴税,卖血,带着孩子住地下铁,厕所,收容所,礼堂。总之孩子是他精神的支柱,儿子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快乐幸福。他的乐观带给了儿子,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是:“别让人告诉你成不了才,做不了任何事,哪怕是我也可以,你有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它,有一件你想追求的事,你就不要放弃”。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会激烈我,一个刚进入吉美的我,以前有过的茫然,彷徨失措,顿时消失,让我感到希望的是我的工作,我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走,怎么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我的答案是我想历练一个SEOer该有的技能进步,语言进步,职场进步。渐渐的让自己融入吉美,融入电子商务,把小风扇等产品的推广做好,我想我得不断的碰壁,拿得起,放得下个人的荣辱,我不想半途而费。或许当抬头看天空中有飞鸟掠过的痕迹时,便能想到自己一路荆棘走过的路途,我会俨然一笑,这是当初的我。直到它出现,让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前途,让我可以放心的把自己交给它,我想我会利用在这里的每一天,同时我的想法是还能挑起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任务量,来充实自己。
朝阳的电子商务,朝阳的自我,明天依旧灿烂,该是启程的时候了,把根留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来年会有好的收成。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3今单位组织观看一部励志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非常经典的,也是非常感人,但我就觉得应该叫《当苦难来敲门》更贴切,里面写满了一个穷途潦倒的单亲爸爸,因为事业失败,妻子离他而去,却还得担起抚养儿子的重担,生活充满了艰辛,让我一次一次为之动容,当他无家可归时怀抱着熟睡的儿子独自流泪睡在卫生间时,我跟着男主人公一起流下眼泪,真的我能理解一个男人生活的窘迫,无法给儿子以安全感的痛苦,不能为儿子挡风遮雨的痛苦,当一无所有时他鼓励他的儿子要乐观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相信爸爸。当他爸爸把卖不出去的机器说成时间机器,对儿子说我们回到了恐龙时代,被恐龙袭击,找到一个洞口就是卫生间时,太乐观了,还有童趣,让我感受他父爱如山的伟大。当儿子“爸爸,我相信你”。我又流泪了。说实话,我现在就做不到乐观面对生活。
我们平日里抱怨上天的不公,可是我们又做了什么,男主人公执着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管失败过多少次都坚定的坚持,我自问我是否能做到,有点心虚,这是一记实篇,真人真事的记录。原型主人公是克利斯·嘉德纳(Chris Gardner),美国著名的股票经纪人。他从一无所有发展创建到以他名字为名股票公司,因为他的勤奋,实现了价值回报,就是他的坚持,抓住了幸福,也获得了的幸福。
看完后给了我力量,想想前段也就豁然了。我想知道年幸福来会敲我的门吗?
我想让儿子也看看,受受教育,就是没有中文版的,他字还认不全。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4无意之中打开了一个可以不用会员看电影的网页,于是,开始回顾优秀的电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01
主人公的家庭现状:一家三口,儿子上幼儿园老婆上班,自己创业卖医疗器械。租房,有一台车。
主人公一个月必须要卖出去两台医疗器械才可以基本维持生计。
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家的现状大致如此吧。也是要夫妻两个人工作才可以基本维持一家人的支出。甚至是要借助信用卡才可以勉强维持下去。
02
普通的生活,普通地过。但是,大家都向往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老生常谈的话就不说了,这一次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主人公对他儿子的教育。
由于经济状况,送他儿子到了一家幼儿园,连幼儿园外面墙上的happy的字母中的y写成了i,可知他的经济实力。但是主人公多次提出叫他们改正,都无动于衷。更重要的是,这家幼儿园每天就让孩子看电视,还看一些少儿不宜的电视。主人公由于经常迟交那150美元的学费,他的话也完全不起作用。从主人公与他儿子的交谈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教育真的很关注,也很想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很无奈。
为人父母,肯定都想要给自己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一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即使没有足够的条件,也一定要有意识地教给自己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最好的教育。
其实,教育真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或许还是存在教育无用论。但是,说实在话,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学到的那一点文化知识,还有生活中的常识,为人处世的方式。所以,这个父亲对他儿子平时的教育也是很到位的,教给了孩子正确的三观。即使孩子在学校学不到那么多的文化知识,但是正确的三观也足以让他的人生过得坦荡,明亮。
03
爱情。
从主人公的婚姻来看,得到了以下感悟:如果两个人的结合仅仅是因为爱情,不考虑任何的物质条件,到头来的结果也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所以,有爱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保障,真的,再好的感情也会变没了。
想要幸福来敲门,是要不停追求的。不管生活有多糟糕,都不要放弃机会,不要放弃自己,不放弃人生。
愿你我都能等到幸福来敲门的一刻。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5这部影片是以坚持不懈的毅力来反抗生活的的不幸,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来改变命运的方向的一部家庭生活类影片。
“命运这种东西生来就应该被踏在脚下。如果你还未反抗,那么,就怀一颗勇敢的心,等待它被颠覆的那一刻”。男主人公克里斯,面对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一厥不振,而是抗起了生活的重压,把握每一次崛起的机会,虽然过程很痛苦、很压抑,有时也会很绝望,可是克里斯永远都是那个不屈的、努力的克里斯,哪怕含着泪,哪怕无人愿听他的倾诉,也要坚持奋斗,将生活中的困难一一击败。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3
或者说最需要的就是小金人。
威尔・史密斯拍片有个规律,每年不会超过两部,而且档期分明,暑期档一部商业大片,圣诞档一部文艺小作,当然目的明显是奔着票房和得奖去的。2007年,他的《我是传奇》《当幸福来敲门》走的就是这个路子。2008年史密斯重拾旧技,科幻英雄片《全民超人汉考克》于7月推出,全球票房已达6.2亿美元;12月19日,他另一部温情励志片《七磅》在全球上映。
当幸福来敲门
2007年,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在他的第一部英语片《当幸福来敲门》中给了史密斯一个回归正经的机会,让他扮演一名接近而立之年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不愿庸碌一生,决定投身股票投资业,却遭受严峻的经济危机。老婆抛弃了他,房子也被银行收走,圣诞夜前夕,只剩下小儿子与他一道颠沛流离。最终在儿子的鼓励下,他迸发出惊人的斗志,并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这部温馨暖人的励志片靠父子亲情感动了无数观众和评委,票房过亿不说,还让史密斯第二次得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很显然,巨星和导演对这次合作都相当满意,这为两人在《七磅》中的第二次合作打下了深厚基础。这次合作,这个意大利人玩得更狠,不仅把史密斯从《我是传奇》《汉考克》的英雄位置上拽回陆地,还在他身上浇灌起抑郁的种子,终于导致其顺利跻身抑郁症候群。如果说《当幸福来敲门》遵循的故事风格是幽默催泪齐上阵,那么《七磅》则可形容为是忧郁煽情共比肩。
《七磅》在上映之前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状态,在影片的***网站上,对剧情也只有粗略的描述,我们只知道史密斯扮演的是一名税务局职员本・托马斯,妻子离世后始终无法摆脱悲痛,生活也令人失望透顶,他决定在帮助7个陌生人改变人生之后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结识了患有心脏病的艾米丽之后,他的情感和生活发生了改变,艾米丽的出现让本燃起希望,学习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2008年11月,发行方索尼公司在美国举行了影片的试映。通常情况下,好莱坞发行公司会安排将试映放在洛杉矶或者纽约等大城市,但《七磅》却打破惯例,在达拉斯、丹佛、圣路易斯、迈阿密和克莱文德五个中小城市进行了一次巡回试映活动。史密斯说:“这更像过去那种音乐巡回演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舞台,和不同的观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感想和意见。这样的活动更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鉴于电影仍处于保密阶段,那些看了试映的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和反映目前仍无法得知,但通过此前的几款预告片,能看到史密斯在短短两分多钟的时间里,情感从压抑到爆发的过程非常强烈。据说索尼公司对剧情严加保密是因为有一个极大的悬念将在片尾揭开,而这个悬念又与片名有关。
《七磅》的奥斯卡前景
史密斯有着比其他巨星更宽广的戏路,他不仅是个类型片明星,他在一些电影中的表现证明了他同样可以像演技派巨星那样具有不寻常的深度,《拳王阿里》和《当幸福来敲门》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有种观点,一个票房巨星最好对表演奖的挫折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奥斯卡最喜欢残酷地捉弄人了。
作为好莱坞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史密斯过去也拿过无数奖杯,水星奖、儿童选择奖、人民选择奖、MTV电影大奖等等,但与奥斯卡奖相比,都不值一提。史密斯最想要或者说最需要的就是小金人。然而,要赢得奥斯卡提名,关键的当然是影片的品质。只有在那些品质上乘、艺术性突出的影片中,演员才能得到一个性格丰富而又有层次的生动角色。《七磅》则为史密斯提供了相当深厚的地基,他扮演的角色平凡普通,经历了从对人生绝望到重拾信心自我救赎的命运转折。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4
在美国本土的观影者中,有近四分之一的黑人观众,但一直以来,电影中的黑人形象却一直处于被异化的塑造呈现之中,黑人导演和黑人演员在美国好莱坞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在美国电影开始发展后的半个世纪中,无论是电影中的黑人形象,还是电影外的美籍黑人导演、演员,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白人主流价值观念的排斥,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也从未得到过真正的认可。在美国电影开始发展的几十年中,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形象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他们被不断地丑化或被刻意回避,这与当时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的思想存在直接关系,电影的制作者为了迎合白人主流价值观念的需求,在影片中将黑人塑造成白人的陪衬,他们或是智商低下、行为粗鄙,或是穷凶极恶,威胁着白人的正常生活和美国社会的稳定,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影片有《雷斯突斯获得火鸡记》《一个国家的诞生》等。即使是名噪一时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未能免俗,虽然在其中的黑人主人公汤姆叔叔品性善良,但却是愚忠于白人奴隶主的软弱黑奴。[1]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黑人电影发展史中也出现过个别特例之作,如《肉体与灵魂》《围墙之内》等,但却无人问津,无法广泛流传,也没有改变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失语状态。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的历史学者琼斯在一个报废的电影仓库中发现了近百部黑人电影,从此,黑人在美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得以确立,对美国黑人电影或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形象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增多。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美籍黑人逐渐挣脱了黑奴的束缚,在美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数十年来美国黑人电影发展的社会原因,加之美籍黑人导演、演员的群体崛起,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形象塑造也逐渐走出了被异化的藩篱,甚至出现了许多黑人英雄形象。本文就将在充分了解美国好莱坞电影及其中黑人电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展现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变迁,以20 世纪中叶、20 世纪90 年代、新世纪为时间节点,解读三个时代中美国电影里坚韧反抗、情感融合及追寻自我价值的黑人英雄形象。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谈论的英雄并***型意义上的智慧超群、英勇过人或拯救苍生的伟人,而是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美籍黑人中的先锋,他们突破白人主流价值观念的束缚,或是追求尊严,或是追求情感,或是追求自我,是美籍黑人群体崛起过程中拉响号角、扛起战旗的英雄。
二、坚韧不屈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暂时停滞了美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在战争过后,美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在内的社会文化也开始朝向兼容并包的方向快速发展,针对有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想有所衰减,黑人群体也开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其中马丁路德金等人也引领着黑人群体的追权运动不断蓬勃发展。[2]就文学、电影领域的变化而言,自20 世纪中叶开始,反传统二元对立观念逐渐被打破,文艺创作者们越来越关注传统二元对立中的弱势群体,为这些处于边缘化地位的群体摇旗呐喊。就美国电影而言,黑人形象的塑造也不再处于失语的状态,开始出现了一些融入白人社会中的良民形象,他们不再生活在社会底层,而是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医生、教练、***人等职责,但总体而言,这些黑人良民尚属于黑人群体中的少数人,他们不再处于全然失语的状态,而是在善良白人的帮助下开始争取自身自由、平等的权利。在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奖的《萍姬》中,导演就讲述了一个品性良好的黑人在获得不公待遇之后力***反抗,但值得注意的是,黑人反抗的成功是在思想开明、品性善良的白人的帮助下得以实现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塑造的局限性。但相比于二战之前美国电影中全然失语的黑人形象,此时影片中的黑人已经开始了坚韧不屈的反抗,代表了当时美籍黑人群体中的先锋力量。与《萍姬》中所塑造的具有反抗意识的黑人形象相似的还有影片《勇士之家》《掘墓人》《猜猜谁来吃晚餐》《像我一样黑》等。[3]其中《猜猜谁来吃晚餐》和《像我一样黑》还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其中品性优良、坚韧反抗的黑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美国社会的认可。在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开启黑人影片中暴力美学的经典之作,即《可爱臭小子之歌》,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位健美、英俊的黑人运动员形象,男主人公被认为是性感和力量的代言,影片在黑人社区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如果说《可爱臭小子之歌》中的黑人英雄的影响力更多地局限在美国黑人社区,那么《神探沙夫特》中的黑人英雄侦探沙夫特则获得了全美民众的喜爱,他不仅为自己和自己的种族争取权利,而且还成功解救了黑帮头领的女儿。这部影片在热映之后还追拍了多部续集,体现了电影中黑人英雄和电影外黑人演员的魅力。
三、真挚情感的融合
在美籍黑人导演、演员的集体努力下,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形象不再失语,也出现了敢于反抗的黑人英雄形象,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美国影片中的黑人形象塑造进一步发展,凭借出色的表演而涌现出的美籍黑人演员也越来越多,如摩根弗里曼、威尔史密斯、丹泽尔华盛顿、哈莉贝瑞等演员也成为被美国大众广泛认可的影坛明星。在美籍黑人导演、演员的继续努力下,美国电影中的黑人英雄也不再是受助于白人的反抗者,所展现的白人与黑人的关系也趋向于平等、和谐。在著名影片《阿甘正传》中,男主人公阿甘是一名白种人,他在部队中的唯一挚友就是黑人巴布,在巴布战死沙场后,阿甘倾心尽力地完成了他的遗愿并在巴布母亲的帮助下走向婚姻的殿堂,白人阿甘与黑人巴布之间真诚的友谊是美国电影黑人形象塑造过程中的巨大突破,白人与黑人以平等为基础构建了真挚的友谊,表达出了黑人与白人乃至白人社会进行情感融合的意愿。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5
[关键词] “美国梦”;奔跑;追求幸福
“美国梦”是一个被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一直是美国文化研究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传统的“美国梦”激励着不计其数的普通美国人依靠个人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向事业的成功,也吸引世界各国的移民憧憬着“美国梦”的理想涌向美国,成为这个世界文化大熔炉的一分子。尽管它的内涵随历史不断演变,但获取财富、实现人生财富自由、追求幸福似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依靠个人奋斗、个人的聪明才智也成为实现美国梦的最主要的途径。这是个人实现 “美国梦”的不二法则,也是好莱坞励志电影创作的主线。 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态影像艺术,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多的直观感受,更能唤起观众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是语言文化与生活的一扇窗口。通过一部电影,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国家和民族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感受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广泛。很多人对美国的认识都是从观看美国大片开始的。凭借其独特的美国文化元素、普泛性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好莱坞电影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和票房,强力渲染了一种所谓的“美国梦”文化,加速和深化了人们对“美国梦”的理解。小小的银幕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依靠聪明、勤奋与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种种困难而实现事业成功的“美国梦”典型。《当幸福来敲门》就是展现这种现代“美国梦”的代表影片,奔跑中的克里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断鼓励着在成功之路上深受打击的人们去努力奋斗,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空间。
一、“美国梦”的内涵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美国梦”的内涵理解不一,尽管说法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共同点。广义上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家理想:即宪法保障公民机会均等,从而使每一个公民都可能凭借个人才智、通过自我奋斗实现成功。从狭义上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理想。“美国梦”既是宗教的、理想的,又是世俗的、物质的,同时它也是多元的、兼容并蓄的。它在美国1776年的***和短短200多年的崛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历史也被深深打上了“美国梦”的烙印。
“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公元1607年,第一批深受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在北美新大陆建立起了第一个殖民地。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广袤无垠的肥沃土地可以自由耕种,蓄积丰富的原始森林可以自由采伐,气候的多样性使新世界的移民发展起不同的经济形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现实使人们意识到机会似乎是无限的。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他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能够在北美扎根并幸存下来的都是一些非常能干、勇敢、坚强、有进取精神的人。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举世闻名的《***宣言》奠定了移民们的理想信念: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总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的颁布更使“美国梦”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成为人们要奋斗实现的“美国梦”。宪法的颁布、西进运动的开展及对财富永无止境的追求逐渐在新大陆形成了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传统,“美国梦”的观念深入人心。
源于英国清教徒宗教理想的“美国梦”成了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核心凝聚力和美国文化的核心。启蒙运动和超验主义的思想构成了“美国梦”中***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刻内核。美国梦的重要的观念是一切靠个人奋斗,比较强调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聪明才智、勤奋努力与坚韧不拔是实现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规模巨大的社会阶层流动,尤其是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纵向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凭个人能力,而不是家族关系而取得成功,而美国的***治、经济、法律制度的确为这些人的成功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在美国,因为土地投机、金矿和石油的开采,一批一穷二白的美国人迅速凭借自己的个人奋斗和聪明才智发家致富,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便是富兰克林。他的自传成了“美国梦”的教科书,成了青年人追求“美国梦”榜样;富兰克林自己也变成了有志青年的精神领袖。经济和***治上的成功成为美国人追求“美国梦“的目标,而先辈们的努力奋斗成了他们实现“美国梦”主要的途径。
二、影片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简介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一个以追求美国梦为主题的励志电影,影片改编于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出版的同名自传,讲述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成长为股票经纪人的艰辛历程。在艰辛的生活中他不断地奔跑,一次次与时间、与金钱赛跑,越来越坚强。凭借自己玩得烂熟的“魔方”游戏和出色的交际能力,他赢得了在一家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实习工作中充满了艰辛:上司的刁难、衣食无着、无家可归,但为了通向幸福之路,克里斯义无反顾地奔跑。坚强的体魄、乐观的精神、父子间的亲情坚定了他追求幸福的信念。凭借过人的智慧、勤恳的努力,克里斯终于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专家,最终赢取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影片中一次次地出现了克里斯奔跑的镜头,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他的奔跑,不仅仅表现在追嬉皮女孩、赶着去面试的场景中,还表现在起早看书、边实习边兜售骨密度仪地与时间赛跑中。在不断的奔跑中、在不断的追求中、在不断的奋斗中,克里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三、《当幸福来敲门》主题分析
影片主要描述了克里斯由失败到成功、由失落到幸福的奋斗历程,由此,对影片主题的分析也就变成了对主角克里斯成功地实现“美国梦”的分析。什么才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幸福是主动“敲门”的吗?克里斯一次次地奔跑似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克里斯处境艰难,他面临的环境虽然与当初清教徒面临的新大陆的环境形式上差异巨大,但实质上是相同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正处于低谷,国家财***赤字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失业率居高不下,黑人处于社会底层,生活捉襟见肘。微薄的收入使克里斯一家生活艰辛,妻子时常工作16个小时,还得抽出时间来照顾家庭,儿子的入托费用、房租也一再拖欠,账单成堆,二人的口角不断,最终导致妻子离去,克里斯一人带着儿子生活。生活居无定所,工作朝不保夕,吃饭靠救济,成了克里斯生活的真正写照。
同清教徒一样,克里斯生活节俭,他和儿子吃饭非常节省,出门只搭公交车,但他从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他体格健壮,记忆能力超强,思维敏捷,这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他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善于捕捉一丝一毫的机会,珍惜时间,工作认真执著,任劳任怨,学习努力刻苦,这些品质都是他实现“美国梦”的重要因素,也最终促成了他的成功。
一个人的生活像一条路,幸福就是终点,为了到达终点,影片的主人公克里斯需要不断奔跑。 影片一开始,克里斯便自述 “这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疲于奔命”。克里斯提着重重的骨密度仪奔跑的情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每个月的生计,推销和追回被不守信的嬉皮女孩和流浪汉拿走的骨密度仪,他需要奔跑。推销骨密度仪的收入是一家人维持生计的保证,克里斯每月至少要卖出两台才能支付房租、幼儿园的入托费及全家的伙食费用。实际上,通过影片的短暂讲述和克里斯夫妇满脸笑容地在仪器前面的合影留念,可以看出克里斯对于幸福的最初寄托、对幸福的期盼全在这些仪器上面。但市场无情,医生对其的评价是又贵又毫无价值,为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四处奔波,仪器一次次失去,又一次次地在奔跑中复得。他不断地追逐嬉皮女孩、追逐流浪汉,他追逐的不仅仅被别人拿走的骨密度仪,而是本应属于他的幸福。当克里斯用卖血的钱修好从流浪汉手中取回的仪器时,黑夜中散发出的光芒预示着幸福的来临。
为了做好儿子的教育工作,他不得不与儿子的成长赛跑。孩子的教育不能因为经济的拮据而延误,克里斯尽其所能,随时随地对儿子进行教育。克里斯疲于生计,陪儿子到篮球场上玩耍时的对白闪烁着他的教育智慧:“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你追求梦想的权利,如果你有梦想,就要用心去呵护。”这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毫无疑问,他是一位负责的父亲,儿子必定感触良深,也正是这种自信和坚持才使他抓住了成功的钥匙。克里斯对“幸福”的更正是教育儿子的另一个例子,他想借此告诉儿子,幸福没有“为什么”,只有“我(应该做什么)”即强化了儿子的观察能力,又富有教育意义。
为了在20个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克里斯需要用奔跑来克服白人的漠视及主管的轻视。作为黑人的主人公虽没有受到种族歧视,但种族意识在影片中的渲染却相对比较强烈。一辆跑车驶过排队住进收容所的黑人队伍时,欢声笑语的白人一定使克里斯的内心在流血、挣扎,同一蓝天下,但在两个世界的人在同一条街道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克里斯在追逐流浪汉时被车撞到,路过的白人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公司的白人同事也仅仅围观而已。面对上司的刁难,他也只能通过奔跑来克服。但在影片最后,在大多数表情漠然的白人人群中,作为一名黑人的克里斯跻身于白人的队伍显得特别引人注目,算是影片对克里斯的补偿吧。
为了成为一名股票的经纪人,他需要不断地奔跑争取时间。他从警察局通往公司面试及从公司到客户办公室,都在不停地奔跑。当然这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但是克里斯时间观念的确极强,他在打下一个客户电话时从不放下话筒,工作期间尽量不喝水,由此他可以节省宝贵的“8分钟”。他争分夺秒挤出时间学习,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克里斯挑灯刻苦学习的镜头,在教堂昏暗的走廊上、吃饭时,黎明时分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回家的地铁上,都留下了他刻苦学习的身影。
可见,影片的主题在于积极努力的“追求”幸福,而不是盲目地等待幸福来“敲门”。当克里斯和儿子在海滩漫步时,脸上自信的笑容向我们展示出幸福感觉不仅仅在于幸福生活的获得,更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克里斯正是通过一次次地奔跑,通过一次次地与时间、与金钱赛跑,凭借自己的个人奋斗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自己“美国梦”。
[参考文献]
[1] 钱满素,汝信.美国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旭辉.评美国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2).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6
看完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片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看到了主人公的乐观、坚强、自信和永不言弃,同时也体会到了人世的冷漠、无奈和不易。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1这是一部让人想奔跑的电影,一个追逐幸福的真实故事,一个不是传说但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当幸福来敲门,当有一天你终于把幸福逼到角落,逼到它无处逃遁,幸福也就在叩你的门了。
当你累的倦了的时候,当你觉得生活一团糟的时候,当你对现实已经开始怀疑开始绝望的时候,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午后蜷缩在阳光中,打开电脑看一看《当幸福来敲门》,这时你会对生活有一种新的解读。
困境是弱者的深渊却是强者的起点。当现实吧你逼到绝境你敢不敢和它一决高下看看谁是最后的胜者?当故事的主人公克里斯四处推销自己因投资失误而无法卖掉的医疗器材时,当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贫穷的看不到尽头的生活而离开他们时,当他拖欠几个月房租而被房主赶出家门时,当他为了生计去卖血的时候……是困境吗?感谢困境吧,正是因为这些磨难才让他后来成功地卖掉了所有积压的医疗器械,才有了在迪安&维特实习的机会,才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走到最低谷的时候,他和儿子没有地方住,他们睡在车站的厕所,他用脚抵住狂敲厕所门的人,他搂着她的儿子,身边的行李箱是他全部的家当,除了这些他什么都没有,他下班后就带着拼命赶往救助站,在那里他们有住的地方。他们永远在奔跑,泪流满面、风尘仆仆地奔向目的地:或是救助站,或是客户的办公室,或是一个迷茫的未知……此时,他什么都没有,他和儿子像两个在大都市踽踽独行的蜗牛一样,身上背负的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而他拥有最可贵的就是他的乐观坚强,他的永不言弃,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永远在奔跑,他很少停下自怨自艾,他很少抱怨生活的不公,他只是坚定地向前跑,追赶着幸福。
主人公的经历坎坷辛酸,但整部电影却并完全没有笼罩在压抑和憋闷当中,他爱说爱笑,他爱他的儿子,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同妻子和儿子开玩笑。他追偷他器械的贼被汽车撞倒后丢了一双鞋,他在满身油漆的时候被警察从家中带走,而后又一身狼狈的去参加面试,似乎他每次见到他的上司是都是一身狼狈,他在自己已经穷的没有地方住的时候遭遇了上司向他借钱……这些画面让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又有那么一丝的痛心——小人物的快乐以苦难为基点。
同时贯穿整部电影的还有主人公不时的旁白,甚至在主人公克里斯一再陷入窘境时穿插的却是一种很温馨的曲子和一首略显戏谑略带蓝调忧伤的歌曲,而极少出现那种令人绝望的急促而又生硬的背景声音,正是这些技巧与道具的运用把观众从一种压抑的故事情节中一再的拽出来,让人走出绝望的情景不至于陷在一种抑郁之中。是啊,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糟,他还和儿子在一起,他们依旧深爱着对方,他对儿童收容所的人说他们不能分开,而在另一家收容所中他的儿子在他们身无分文也是最艰难的时候对他说“你是一个好爸爸”,因为还有爱,他们守着这份亲情天就永远不会塌。
那段岁月伸开它温暖的一面包裹住两父子让他们相依为命,让他哄骗着儿子说那个医疗器械是一个时光机并且两个人真的玩起了回到远古恐龙时代的游戏,他们都说自己见到了恐龙,而为了躲避恐龙的追捕他们跑到了厕所过夜,他们真的看到了恐龙了吗?不知道,但是他们一定都看到了爱。因为有爱所以不伤悲,因为心里中有一个惦念所以一切的奋斗都有动力。虽然生活已经逼近绝境,但他们还在一起。姑且就把那些窘迫当做一种自嘲吧,那只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
在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在于,幸福的意象一直牵引着我们,在主人公的旁白中总是会间断性的穿插一段《***宣言》中对于幸福的诠释,恰巧主演正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的黑人演员WILL***ITH,这穿插其中的对于幸福的一种解读恰巧正是一个群体对于幸福追求的解读,其中的蕴育只有让人自己品味。
在影片的一开始故事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主人公克莱斯送儿子去那家条件极差的民办幼儿园,他对于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其实并不满意,但现实却是他没有办法送儿子去更好的幼儿园,当他看到幼儿园屋子外面的墙上涂鸦似的涂着***,而HAPPINESS却被写成了HAPPYNESS,他告诉门口打扫卫生的工人涂掉***,把HAPPINESS该成正确的写法,可那个人却是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根本不懂英语。这个情景的所表达的意象:HAPPINESS一开始就错了,主人公期盼幸福,可等来的却是日益窘困的生活,而追逐幸福的路似乎十分遥远艰辛,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清洁工听不懂他的话,其他人则认为他很多管闲事,他得到的只有白眼,这和他后来的生活形成了一种映衬,妻子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下离开了这个家,而他则背负着这个家庭的重担像一只蜗牛一样默默地向自己地幸福爬去,甚至不曾有人理解他。尤其是在他决定要重新谋取一个职业,而这个职业却是股票分析师时,甚至他的妻子都在奚落他,可是最终就是他成功了,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了那个公司唯一的一个录用者。此时他含着泪花跑到了儿子的幼儿园,将儿子接了出来,剧终。
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恰巧是对整个剧情的一个最好的映衬与暗示。正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时在片中出现的另一个幸福和希望的意象大概就是那个他怎么推销也卖不出去的医疗器械,投资的最初他和妻子满怀希望,但最后事实证明,这次投资他的眼光出现了问题,虽然他比普通的医疗检测仪器更精确,但价格也是普通器械的两倍,所以很少有医院愿意出钱买他的东西,他每天就拎着这四十多斤的医疗器械穿梭于城市之中,这梦想把他带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二就是这把他的生活搞的一团糟的东西被偷过,被他迫不得已得遗弃过,可到了最后推销的这些钱这却成了他在那家大公司实习期间的唯一经济来源,因为实习生没有薪水。而最后当他已经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居然又发现自己曾经不得不“遗弃”的那台机器,他修好了它,当机器在收容所的夜里发出明亮的光亮时,他笑了,那束光很亮很亮,那束光是希望照亮了他未来的路。机器是希望是理想,把他带到股低谷,也给他带来过温暖,告诉人们只要不放弃,一定能够成功。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教会人们在逆境中生存的电影,让人感动让人垂泪,也让人切实地感受到了追逐的幸福,艰难却温暖。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2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男人;一个普通的丈夫;一个普通的爸爸,一个走在大街上都不会让人认出的人,却真真切切的感动了我,震撼了我,眼泪在那不经意间流淌。
chris的不屈让我震撼;chris的坚持让我佩服;他是执着的代名词,是不屈的代言人,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向世人证明他能行。当苦苦守候一个月医疗仪器仍卖不出去的时候,当妻子受不了苦日子最终选择离开他的时候,当仪器丢失的时候,他没有被打倒,他没有气馁,在他身上似乎没有一蹶不振这个词,只有不屈,只有坚韧,只有对明天的坚持,对儿子深深的爱。
“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行,就算是我也不行”这是他对他儿子说的,但更多是对他自己说的,在没有钱交房租的时候,在被逼无奈带着儿子只有睡公厕的时候,他终于流下了无奈心酸的泪水,当时的我亦如此,但是就像他对他儿子说的那样,他认定自己会成功,即使在公司被人瞧不起,即使每天为了工作5小时而必须相当于他人9小时,为此他不去上厕所,不去接水喝,就为了节省时间去接儿子然后跑去收容所排队过着如此的生活,试问当今的你我能行吗?甚至一天都不挂电话这样就一天可以节约8分钟了,写着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是沉重的,此时的我好惭愧,看看现在的自己,不禁想到一词“自愧不如”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是给不屈的人;成功是给检查的人;成功是给自信的人
在他身上得到完美应验
因他让我坚信不幸最终会过去,幸福最终会来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3什么是幸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看了《当幸福来敲门》,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快乐!
看着剧中父亲为了交房租和送儿子去幼儿园的学费,整天奔命于各家医院,推销他以为那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财富与转机的扫描仪。可总看见医生无奈的脸。
看着他羡慕地望着一个证券经纪人的背影,然后站在人群中看着过往的人群,每个人都是一张灿烂微笑的脸,他就想为什么人人都那么幸福?除了自己。
看着他为了赢得与一个证券经纪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坐上了同一辆车,回来的路上才发现,自己身上并无足够的钱,于是,他选择逃车费,还好,他逃掉了,可该死的地铁车门夹掉了他手中的扫描仪。
他想成为一个证券经纪人,想得到妻子鼓励与支持。而“他的妻子却嘲笑与嘲讽他。最后不负重堪离他而去。而他没有别的要求,只是希望儿子能留在他身边。
看着他终于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证券公司的实习生,他却犹豫了,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钱,而实习生身份给他的一切中,却不包括这样最重要的东西。但他坚持了下来。开始了六个月的实习生涯。
看着他拖欠房租让房东愤然将他们的东西丢在房外,把房间换了锁,他带着疲惫的心,拖着唯一珍爱的儿子,开始流浪,四处找寻住所。
父亲是儿子的庇护,但父亲呢,唯一能做的只是在厕所里反锁大门,用所有的厕纸铺好地面,小心抱着儿子到天亮。父亲的怀里是天堂!可是越来越响的厕所打门声,生怕惊醒熟睡儿子的父亲,局促不安,悄然落泪。
为了有一个晚上的住处和一顿饭,他带着儿子天天5点钟去救助站排队,为了不错过,他只有拼命地赶着工作,然后及时地到那里去等候。
这就是生存吗?
是的,没有人愿意认输。
所以,我才看到了最后那个光明的美好结局,他真的当上了证券经纪人。
这影片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机会,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遇到困难时不是自暴自弃,沉入失败的大海,而应努力拼搏,才能通向幸福的彼岸。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4昨晚电影频道播放的《当幸福来敲门》一片,看后我和老公心情低落,心潮澎湃,一夜无眠,聊了很久。如果你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前途暗淡时,这个影片不失一部为你点亮前行之路的励志之作。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触而蹴!那些成功者哪位没有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谁没有人生的低潮期?
就像从不疲倦的海浪一样,一波推着一波,不论低时是怎样的无奈,可谁也不能看低它起时的汹涌澎湃!
人生有了最低谷时的无奈与坚辛、绝望与隐忍、踏实与坚持,就永远不会错过高时的辉煌与荣耀!以低时为鉴,前行时还会怕什么呢?
这个影片我忍不住还会再看两遍、三遍……每一遍都会告诉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影片是根据真实的人物改编而成,反映了美国现实社会下小人物追求幸福的坚持与坚强。克里斯面对妻子的离弃,朋友的背信,一无所有的生活窘境,他没有放弃和责怪。每天和儿子背着所有家当疲于奔走在儿子学校和工作地与收容所之间,为了一线希望也要努力到底。剧中当他们在地铁站内流浪时,他仍能和儿子玩山洞人游戏,这种乐观是常人无可匹及的。
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他们居住环境的变化,从破旧的公寓到,汽车旅馆,公共厕所,教会收容所。一步步的落魄,但是由于影片的名字让观者一点都不担心最终的命运。反而更加的留意于各个状态下父子。更加关注主人公是如何一点点找到命运的出口。
影片中有三处克里斯流泪的境头场景,我也深受感动,一处是第一次无家可归,父子都很沮丧,爸爸把卖不出去的机器说成时间机器,对儿子说我们回到了恐龙时代,我们被恐龙袭击,啊,我们找到一个洞口,克里斯与儿子在地铁的卫生间里,儿子疲惫地睡着了,他用一条腿抵住卫生间门的时候,眼泪从他坚毅的面孔上滴落,让人心都跟着他一起碎了。一处是俩人在穷人的教堂内,当所有的人都一起唱“上帝啊,别拿走道路上的绊脚石,教会我们绕过它”。他抱起儿子泪流满面。还有最后的一处是,他被通知录用了,眼里满是激动的泪,然后奔向儿子的学校,紧紧地抱起儿子。也忘不了,小克里斯那迷惘的眼神,还有在追公共汽车时遗失了自己唯一的玩具时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痛!
这真是一部好的作品,一个并不是很出名的意大利导演把小人物地求索、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一起去深思去探讨!
我和老公也有最低谷时候,所以我们在一起观看时,感同身受!并时时以低时为鉴,告诉自己永远不能放弃!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心得5从来都没有留意这部电影,我是在小儿的建议下观看了昨晚CCTV—6的佳片有约中的这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我会永远记住这部电影。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非常现实。著名影星史密斯主演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不安定的生活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妻子忍受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离开了自己,留下他和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这时候他银行帐户里只剩下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被撵出了公寓。费尽周折的他赢得了在一家声名显赫的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期间没有薪水,而且最终只有一人可以成功进入股票投资公司。为了通向幸福之路,主人公决定走下去。为了省钱,每天晚上带着儿子去住收容所,吃饭靠领救济,但这些并没有摧毁父子间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他相信幸福总会落到自己的身上。凭借过人的智慧与勤恳的努力,主人公终于迎来了那幸福的时刻……
电影开始时有这么一话,“我直到28岁时才第一次见到我父亲,所以我一直都对自己说如果将来我有孩子的话我一定要让他过得幸福”。这句话给我的触动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的童年。父母忙于生活,很少体验孩子成长中的感受,好像也很少聆听我的心声,所以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很在意和孩子的点点滴滴,能够和孩子经常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电影中主人公不断的奔跑让我想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现实生活又有几个人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面对困难挫折时,我们中的多数人选择了放弃,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且受不了别人的嘲弄与冷眼,最后,我们只能放弃。主人公的话,告诉我们要自信,要相信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即使你感觉已经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要你继续向前,你一定会赶上幸福的。
主人公讲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生中惟一确定无疑的事是一切都在变化,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路上,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与绊脚石,心灰意冷,畏缩不前让我们不知所措,包括我们感情的变化,投资的失败。青春年少时的茫然,成长过程中的挫折,面对它们的时候,是轻松的回头,还是付出艰辛努力跨越勇敢的面对,在重大转折面前,顽强积极进取的心态让我感受阳光总在风雨后。
想着这些,觉得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生存,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无可比拟的财富,真是一种幸福。一个家庭,即使是寒舍,有温暖充满爱,我也不羡慕皇宫。可是还有深深的自责,生活中的自己又是什么样?面对自己的工作厌倦和乏味应不应该?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为了孩子,都应该坚持下去。这是主人公心灵的写照,也是我个人的看法。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7
【关键词】英文电影;人文主义;综合素养
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化界、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20世纪90年代,在“重建”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口号下,展开了什么是“人文精神”的大讨论,讨论起源于文学界,深化到哲学界,影响到教育界,是一个由批判到建设的过程。在持久而热烈的讨论之后,人们经过沉淀,对其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精神,或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英文电影以其生动的视频材料、广阔的素材来源等优势,吸进着广大英语爱好者,因此,这也为我们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主义修养提供了契机。
1 英文电影对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意义
英语视听课或影视欣赏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的深入进行,提高大学生以听说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都对英文原版电影产生着很浓的兴趣,试***借助于影视材料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在教育的专业化、职业化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之际,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使的学生面队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自私、狭隘、缺少同情心、社会责任感,而形成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是迫切需要的。
2 英文电影材料对培养大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功能
2.1 借助于英文电影材料的内容因素,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陶冶。英语教材中汇集着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涵盖着丰富、深刻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具体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坚韧精神、人道主义、自由精神、美好的生命意识、正确的人生追求、人性美等。如“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老人”的硬朗,“Three Days to See”中海伦的乐观,“Madam Currie”中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探索,“The Last Lesson”中老师深沉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2 多元互动,加强人文主义精神感悟。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的接受人文精神的感悟。英语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它潜藏于教态、教法、语音、语调、板书之中,出色的英语教师总是努力将教学艺术化,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看完《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e of Happyness)之后,对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Christ Gardner)在与现实生活顽强的抗争及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和不懈的追求历程进行简要复述,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进到启发学生对美国的家庭教育观从哲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或结合我国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进行中西教育观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生存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的重要性。
同时,借助于电影材料,寓教于乐。我们还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克里斯加德纳在走投无路之际,在篮球场上,他仍不忘以一个严厉、负责的父亲的口吻正确引导孩子学会自信,为梦想而不懈追求。当前,面临世界金融危机,有些大学生心生困惑,预言他们的“毕业之日就是失业的开始”。对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如何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为广大学子“解惑”呢?教育专家认为自信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自信心就像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因此,我们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从该影片中收到启发,树立信心,坚持梦想。
2.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人文主义教育时空。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的传播媒体发展十分迅猛。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1.6亿,居世界第二,其中宽带网民为1.22亿,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为4430万。这表明Internet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也在迅速发展,引起了外语教学领域的普遍关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于教学软件和网络信息提供的***、声、文并茂的材料,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引导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增强民族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把免费电影网站和一些经典影片、新片介绍给学生,便于他们课外自主观看、欣赏。
无论中国电影还是西方电影都已经意识到了密切关注当代生活的重要性,多视角、多样式地描写当代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活形态和心理状态,使银幕拉近和广大观众的距离。无论是从意识形态的疆域还是纯粹民族化的界定都早已被冲破。励志片更是敢于与命运抗衡、顽强追求人生梦想的“英雄” 形象,使主旋律的道德宣扬、民族价值观的弘扬与传统电影类型得以结合。《当幸福来敲门》正是以其通俗的语言、一向信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与严峻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给观众设置了悬念,再加上史密斯父子日益成熟的演技,使该片在我国广大电影爱好者之中倍受欢迎,并对即将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艰苦的创业历程的青年领悟幸福的真谛必然会有一定益处,收到社会、文艺宣传和市场效益合一的效果。
2.4 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国内外教育专家提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民主氛围是在教学中师生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一种氛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罗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水瓶座女孩》(What a Girl Want)中,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感人的情节,更深刻的是和西方***治体制相关的家族观念,看完该片,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此不太明白,老师不妨就此鼓励他们质疑,然后展开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当幸福来敲门》中,以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形式,多次提到《***宣言》,我们可以就该文献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对后来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它与该片名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贫民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之所以能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横扫8个奖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何在?它是如何反应印度的社会现实的?就这些问题,我们可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培养其***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就是根据情景的需求,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克服对老师的畏惧感和焦虑感,既调整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人格的完善也有着重大影响。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主义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培养他们人文主义精神的途径也灵活多样的,而借助于影视材料,则更为直观、生动、深刻。当然,教师还应加大正面引导的力度,避免极少数学生单纯地追求故事情节而沦为“电影迷”,或禁不住***影片的诱惑而“中毒”。
参考文献
[1] 倪震.电影评论对电影创作的期待[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4
[2] 宋云峰.The Pursue of Happyness[J].英语学习,2008,11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8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以励志为主题的电影。影片通过主人公的对白向观众传递着这样的讯息:要是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努力去实现它;想要拥有幸福,就要勇敢去追求。影片以主人公的奋斗史为主线,展示了主人公在逆境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他获得成功的历程。主人公的故事对处在竞争压力较大的当今社会的人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影片主人公克里斯的经历也诠释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个人主义的不同表现方面。
关键词 :追求幸福;西方文化;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
中***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43-03
一、影片主要故事情节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片,根据金融投资家克里斯的真实故事改编,该片讲述了一位事业失败、妻子离他而去、只剩儿子和他相依为命的落魄医疗器械推销员克里斯是如何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奋发向上、一步步成为股票交易员,最终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故事。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未知,有的甚至充满坎坷,这点在克里斯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无论命运怎么捉弄他,他始终怀揣梦想,坚持不懈,相信只要付出就总会有所收获。该片由著名影星威尔史密斯和他的儿子倾情演出,影片中克里斯那种在任何危难面前都表现出的不卑不亢、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既向我们完整还原了故事原型人物的奋斗史,又给我们很多正在努力追求梦想的人以很大的启示。本文主要从克里斯在困境中对待亲情爱情以及人生和事业的态度入手,分析了克里斯追求幸福的坚定信念和他努力奋斗的历程,克里斯的经历所诠释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个人主义在影片中也得以体现。
二、影片主题——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是影片的主题,也是影片的英文名字(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直译的意思。克里斯在任何时候都相信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这一点从他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一)对待亲情和爱情的态度
克里斯对儿子克里斯托弗那份浓浓的爱贯穿电影的始终。克里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是28岁,由于从小缺少父爱的缘故,他从小就下定决心,将来自己要是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知道父亲是谁,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就是自己会一直陪伴儿子长大。当妻子告诉他自己不再幸福时,他说:“那就去找幸福吧。但克里斯托弗要跟我过。”这是他反复多次的话语,也一直在坚持,不管多难,都带着儿子在身边,绝不与儿子分离。对待爱情,克里斯始终努力维系着这家,努力尝试挽留住妻子的心,保住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虽然努力争取,妻子还是弃他而去,这对处于人生低谷的他而言,可谓雪上加霜,剩下父子二人苦苦相依,生活更显杂乱无章。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克里斯托弗也很爱他,在得知爸爸被车撞了,就很关切地问他撞在哪儿了,并告诉他以后不要在街上跑,避免危险再次发生。儿子的懂事和陪伴一直是支撑克里斯前进的动力。
(二)对待事业的态度
夫妻俩一开始也曾对事业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认为全新的美好生活就要来临。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巨大的,随着机器的滞销,现实的残酷一步步摧残着他们的梦想,最终把他们拉回到实际生活的种种艰辛中,妻子也选择离开了他。但是,即使已经无家可归,濒临破产,已到了真正的山穷水尽的地步,克里斯依然还是坚持梦想,努力奋斗,奔走于各大医院之间推销着他的机器,并坚信在6个月的实习培训结束后自己会是那幸运的,也是唯一幸运的一个。当然,要得到这个机会决非易事,他付出了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得多的努力,如在公司坚持不喝水以节省上厕所的时间,一个电话打完不挂听筒接着打下一个以便节约出每天八分钟的时间打出更多的电话,寻找更多离成功更近的机会。
(三)做好准备,抓住机会
在证券公司门口,看到别人开着豪华跑车,脸上满是自信的微笑,克里斯十分友好地问他们是干什么的,是如何做到的。对方告诉他,自己是股票经纪人,“得上大学才能做股票经纪人吧?”克里斯问。“不用,只需要精通数字,会做人处世,就这么简单。”自认为算数还不错的克里斯便有了一丝念头:要当股票经纪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这个梦想当即遭到了妻子的否决,对于妻子而言,这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克里斯却始终不为所动,没有放弃,去证券公司寻找机会。他等在人事部主管托斯特尔的办公室门口,把自己那份看似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履历表交给他,并试***让他知晓,自己精通数字且懂得待人之道。后来,在得到难得的机会和托斯特尔同坐一车的路上,通过讲解魔方的工作原理,结合自己的算数能力,拼好了原本一团糟的魔方,让托斯特尔对他另眼相待,也为自己的成功带来了契机。而在几经努力赢得机遇的同时,他也面临更艰难的抉择:公司每半年招20个实习生,但最后只有一人受聘,自己受的高中教育和其他申请者一比,差了一大截,而且实习期间没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说,如果半年后不能被雇用,那么这半年的努力就全部付诸东流了,而且这半年内生活的艰辛克里斯也是大致能预见的。所以,对他而言一旦选择前进,就完全没有退路。尽管如此,他依然选择坚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信幸运之神一定会垂青于他。
(四)主人公豁达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人公的豁达与乐观的人生态度贯穿了整部电影。在粉刷墙壁的时候,因为没有及时缴纳汽车罚款单被警察从家中带走并拘留了一晚,第二天一出来他就直奔公司面试,穿着粉刷时的衣服和裤子,头发和全身都沾满了灰浆,令所有面试官都感到惊诧,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或退缩,而是主动诚实地说明了这身打扮的原因,让大家释怀。在看到取得实习机会的希望不大时,他坦率地告诉所有人,当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他会诚实地说自己不会,但是他知道如何寻找答案,而且一定会找出答案。当面试官弗雷姆问;“克里斯,如果有个人连衬衣都没穿,就跑来面试,你会怎么想?如果我最后还雇了这个人,你又会怎么想?”这个问题是让克里斯换角度来思考此刻面试官心中的顾虑,因为在正式的面试中,整洁的衣着是对双方最起码的尊重。克里斯的回答让所有人不仅开怀大笑,而且令他们相当满意:“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这份机智、自信和诚实为他带来了进入公司实习的机会。当他在街上为了追赶捡到自己医疗器械的流浪汉被车撞并丢掉一只鞋后,他就只能一拐一瘸地走回公司,同事友好地告诉他:“老兄,你少了只鞋。”他既无奈又幽默地回答:“哦,是啊,多谢提醒。”完全对撞自己的人没有表现出一点生气。这也体现出了克里斯为人的豁达。
(五)主人公的无奈
作为父亲和家庭的顶梁柱,克里斯一直在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状况,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的无奈。推销屡屡失败,但是始终坚持如一,忙于奔波于各大医院之间,每月至少要卖三台才够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但是实际情况却常常是:“我很久没卖出一台了。”但是,即使有一点希望,他也会挤出时间赶去推销自己的机器。当他卖掉所有剩余的六台医疗机器时,觉得生活似乎又出现了希望,然而,当扣税后银行账户只剩21美金时,一切又回到原点,甚至更糟。这一切,都是克里斯不想不愿去面对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境遇。这恰好也说明生活中有很多无奈,你不一定愿意选择,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去解决。
(六)主人公最终的成功
当上帝为你关上门的时候,他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是,很多人在看到这扇门关闭的时候就觉得希望破灭,选择了放弃。在面临困难时,有的人坚持,有的人放弃,选择放弃的人常常会多于选择坚持前行的人;坚持的人不一定胜利,但获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坚持到最后,努力到最后的人。克里斯就是那个坚持到最后并取得了成功的人,克里斯的奋斗和人生就正如影片中祈祷词所描绘的那样:“自由列车之行,如同翻山越岭,我们都得面对险山砾石,山,有险峻也有低谷,我们知道生活中的那些险峻是什么。”确实,生活中的艰难对克里斯而言也是处处存在,如培训主管所说的那样:“最终只有一个人能真正成为个人物,为了保险起见,就考满分吧。”为了“保险”,克里斯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在6个月后的考试中脱颖而出,争取到了那1/20的机会。此时,曾经的磨难和心酸都融汇在了弗雷姆的一句话中:“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吧?”从此,克里斯告别了过去的自己,迈向了人生的辉煌。在影片开头,克里斯看到许多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开心的笑容,他们看上去都超级幸福,他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和自己曾经羡慕的那些人一样拥有幸福,因为他已经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能够开始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了。
三、美国文化价值观在影片中的体现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看到了克里斯的奋斗史,同时,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即个人主义也在影片的情节和主人公的话语中得以体现。
(一)个人奋斗
克里斯在磨难中的积极乐观,努力坚持的精神正是美国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体现。美国个人主义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存在的重要性。克里斯就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但他和其他人一样拥有梦想,而且他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转机。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和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克里斯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现的就是美国的个人主义精神:在行为和思想上都不受制于人,自己一旦认定目标就不为他人所动,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二)人人平等
电影中克里斯多次想起《***宣言》中所提及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镜头中还多次出现美国国旗,这些都给予克里斯追求梦想的希望。克里斯相信幸福获得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影片中的面试官并没有因为克里斯衣冠不整就歧视或拒绝提供给他工作机会,正好相反,人的能力是选择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克里斯的坚强毅力、勤奋和良好的工作与沟通能力是让幸福降临的关键。美国文化价值观倡导民主自由、人人平等,只要你努力,不论职位高低,你都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点也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展示。
(三)捍卫梦想
虽然克里斯在追求幸福、实现梦想的路上遇到了太多的坎坷与阻碍,但是,不管是在无家可归,不得不住厕所和教会收容所的时候,在分无分文,只能靠卖血才能换取买修理医疗器械灯泡钱的时候,还是无以对儿子言表的心酸、委屈、尴尬、愧疚和无奈时候,克里斯都不曾表现出一点沮丧或是失望,而且还不忘时时告诉儿子要坚持梦想。比如在打篮球时,他告诉儿子:“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如果你有理想,就要努力去实现。”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儿子听的,也是鼓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当幸福来敲门》为我们了解美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主人公克里斯的励志故事更对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予以了启示。同时,这部影片也告诉我们,与其等待机会,不如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因为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的。而克里斯就是那个一直都有准备的人,他的执着、坚持、豁达和真诚都是决定他成功的要素。
参考文献:
〔1〕邓家齐,杨燕.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西方文化价值观[J].科教导刊,2011,(5):247-248.
〔2〕冯恩玉.永不言败 追求梦想——解读《当幸福来敲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4-2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李晓静.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影片《当幸福来敲门》的解读[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43-45.
〔5〕卢红艳.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多重主题[J].电影文学,2014,(7):96-97.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 文化教学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现代社会需要大量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技校要培养出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能进行英语交际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英语课堂文化教学在技校课堂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英语异域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包含丰富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作理解基础。二是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技校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西方文化充满了神秘的异国色彩,能充分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三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尽可能较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有效开展文化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英语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分子,也是负载文化最多的部分。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英语词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由于对语言问题缺乏了解,常常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比如在机械类英语通用教材上,Basic English Greeting里出现的“Give me five!”千万别当成是“给我五块钱!”这样可是要被笑掉大牙的。如果熟知西方文化,就会知道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句话可能很多爱打篮球的男生会知道——five在这里是一个figurative meaning,就是指手,“Give me five!”就是“击掌”的意思。在看NBA的时候,进了球,潇洒的科比常常会和队友“Give me five!”美国人把这种方式看作是一种奖励,同时也是增进感情、表达默契的一种方式。在团队游戏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短语。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着重向学生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英汉比较,从而把许多生动的短语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再如,在中国历史上,牛是主要的畜力,帮助人们耕田拉车,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家畜。于是,“牛”就有了特定的内涵,如用“壮如牛”来描述人的健壮,用“牛劲”来比喻力之大,用“老黄牛”来赞美人任劳任怨,“牛一般的胃口”用来比喻“能吃”。而在西方,马作役使工具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在表达上述意义时,英语中分别用“as strong as a horse”“horse-power”“work like a horse”,以及“eat like a horse”来形容。
让我们再看看数字词。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基督教文化中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避之惟恐不及,楼房的第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等喜庆活动。中国人对13这个数字就没有那么敏感了,甚至在有些地方带上“13”这个数字的事物和东西往往带有吉利的意思,因为3是“山”的谐音,有了13就是家中有了一座大山、有了坚强的靠山的意思。中外文化的这种差异还有很多。因为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意义不同,所以词汇教学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内涵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
二、在教授习语的过程中渗透文化
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后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它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习语读来顺口,听来易记,语言生动活泼,寥寥数字却可传神达意,引起丰富的联想。习语的作用及重要性正如高尔基所说:“它能很好地教我们学会文字的节约、语言的压缩性和形象性等等,把人们所有生活上的与社会历史上的经验都典型地予以具体化了,因此一个作家必须知道这种材料。”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无一不是使用习语的高手,而且习语、俗语也更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不了解习语所依赖的民族环境,是无法理解习语的真实含义的,有时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理解。
如Pull one's leg是个古老的习惯用语,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了。据说,以前的贼通常是两人合伙抢劫的,一个人用手杖或竹杖把人绊倒,另一个人就趁机扑过去把皮夹子或者财物抢走。这个习语的真正含义就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Are you kidding?”(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有这样一个笑话,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一个朋友的舞会,他与一位女性跳舞时,女士说了一句:Are you pulling my legs?这位男士非常的惊奇,说:“没有呀,我没有拉你的腿。”这是怎样的尴尬!
又比如: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是灾祸之源,Cast sheep’s eyes to someone(向某人投羊眼)是向某人递秋波,On the carpet(在地毯上)意为在考虑中,受训斥。
由以上词例看出,尽管可能对习语中每个词的词意都非常熟悉,但是如果单单通过字面的简单叠加来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或引申含义却是走不通的,因为这些形式固定的短语、短句因各种原因已被人们赋予了特殊含义,是无法逐字直译理解的。要掌握这样一些表达,教师就必须传授给学生学习语言的灵魂——文化。
三、在阅读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填补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信息之间的信息沟(information—gap),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一过程中的渗透,可以缩短学生填补这一信息沟时所用的时间,并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技工英语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该主题是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History of the Automobile》一单元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汽车品牌的状况及演变了解甚少,那么这一单元的学习就很难进行。于是,在阅读文章前笔者给学生讲授了各种品牌汽车的标志以及各标志的由来,在讲到法拉利的时候,同学们脑海里浮现的不仅仅是伟大的赛车手,应该同时浮现伟大的赛车,除了舒马赫的名字,不应忘记的还有法拉利的缔造者、“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同样也是一名伟大的赛车手——他持续一生对赛车的痴迷,在赛场表现出对速度的不顾一切的狂热,造就了“法拉利神话”和现代赛车文化。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不但对要阅读的英语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兴趣。笔者再借着这股热烈的学习气氛继续讲解4S店的优势,收效甚好。可见,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产生了催化作用。
四、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文化知识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笔者时常会给学生播放英美电影,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观察各阶层人们如何与朋友交往,怎样进行娱乐活动,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例如,在教授career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观看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对其中传达的文化信息理解得更加透彻。此时,笔者还让学生思考:“当幸福来敲门时,你会去努力开门吗?如果幸福来敲门时,你不去努力开门,幸福会离你而去的。抓住每一个机会,说不定那就是上帝给予你和考验你的。”这就指导了学生的就业观,一举两得。另外,英语杂志、电影、小说、广播和互联网等都是学生接触、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更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搜集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讨论等,这种较为真实的场景和亲身经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
五、引导学生了解差异,提高交际能力
生活习俗和风土民情的差异对词汇蕴含意义的影响,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词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意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与此相反,中国人非常喜欢猫,用“馋猫”来比喻人贪嘴,常含有亲昵的感情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在口语中She is a cat(她是包藏祸心的女人),寓意颇似中国古代的“红颜祸水”。
社交礼节是指某文化或成员在特定类别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与习惯,东西方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greeting中就含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课文中讲到,日本人初次见面时以鞠躬来互相问候;英国人通常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会用身体接触陌生人;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的人则会站在离别人很近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用身体接触对方。讲授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分开向上伸直,提问学生这个手势所表示的意义(答案:In America it means OK. In Japan it’s the sign for money)。类似上述的中西日常交际礼仪的文化差别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能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让学生达到自觉地适应他国文化的境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随俗,入门而问讳。”最终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J].外语教学,1987(3).
[2]崔校平.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山东外语教学,1990(4).
[3]俞碧芳.英语教学与英语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8(1).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篇10
[关键词] 严歌苓小说;改编电视剧;女性形象
如果说严歌苓以凄美奇诡的《扶桑》获得“雅不可耐,高不胜寒”的纯文学之声;以《少女小渔》《天浴》的电影改编向人们敞开了新移民故事窗口和老知青故事的门扉,并与张艾嘉、陈冲联盟彰显姐妹情谊;还以《梅兰芳》《金陵十三钗》的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成为娱乐的焦点。那么,自2009年始根据她的长篇小说改编的4部电视连续剧,却都一致获得了雅俗共赏的认同和赞誉。电视连续剧《小姨多鹤》(2009)与《一个女人的史诗》(2009)一登荧屏就席卷了国内各大卫视,好评如潮;《幸福来敲门》(2011)刷新了央视当年电视剧收视纪录;《第九个寡妇》(2012)也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严歌苓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屡屡成功,得益于她注重“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的叙事策略,遵循小说与电视剧题材的审美通约性;以女性视角塑造浑圆立体化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则是其小说及改编电视剧永恒魅力所在;而她自觉主动地在小说中运用影视叙事元素是跨媒介转换成功的保证。
一、普通人与传奇的相互寻觅
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从根上说皆是草根文化。小说乃“九流十家者之末”,电影是杂耍的艺术,电视剧则是老百姓的精神晚餐。但历经时代的变迁,小说以精英文化身份入居殿堂,电影也变得高深莫测。但随着读***时代的审美倾向嬗变,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已非泾渭分明,严歌苓悟出个中真谛,她自言:“当我不去考虑那些复杂的东西,平铺直叙地去讲故事时,反而受到读者喜爱,就像我最近一些年写的《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这样的小说,写得舒畅极了,根本没有觉得有任何难度”,毕竟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
发表于2008年的小说《小姨多鹤》20万字,写的是日本少女多鹤与张俭夫妇一家的故事。日本战败,满洲开拓团的日本村民被集体杀戮以“殉国”,16岁少女竹内多鹤死里逃生,后被卖给了东北小火车站的张站长(电视剧改成了石匠)的二儿子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家大孩据传被日本人杀害,二媳妇小环受鬼子惊吓流产后不能再生育。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二孩夫妇难以接受多鹤,但传香火的目标还是让二孩张俭与多鹤生下一女二子。为掩饰同一屋檐下的畸形关系与多鹤的日本人身份,张俭偕妻小四处搬迁,并且让多鹤装哑,子女称其小姨。怪异的家庭关系下张俭也曾抛弃多鹤,直到多鹤对小环痛诉身世,到底都属被蹂躏和被损害的普通人,善良的夫妻俩对多鹤产生同情,滋生出亲情,而男性张俭对多鹤也日渐萌生出爱。这卑微乃至卑贱的一家备受煎熬,但种种苦难熬炼出来人性的善与人间的“亲”,延绵40年!战争和***治运动的大历史与底层老百姓的遭际纠结一处,摆不脱,甩不掉。普通人的辛酸传奇,在苦痛的咀嚼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出版于2006年的小说《第九个寡妇》也是20万字。故事发生在中原农村,称之为传奇则轻描淡写了,当是惊心动魄的离奇大案!主人公王葡萄是个只认丈夫而不顾抗日战士的14岁童养媳,几年后偷偷背回***治运动中被错划为恶霸地主遭***毙未死的公爹,藏于红薯窖几十个春秋!作为一个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女人,她先后与几个男人,但一根筋的她,任凭窖外风云变幻始终与公爹患难与共。这个底层女人所做的一切,并非信仰觉悟使然,而是混沌未开的女人的本性本能,凭的是地母的根芽——自己的男人自家的公爹哪有不救之理?这样的离奇故事在严歌苓笔下依仗着世俗化、日常化的描述铺陈,从人间烟火中弥漫出人伦亲情。香港导演黄建勋执导了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仍以传奇故事作为叙述主线,但传奇的背景被改造,王葡萄成了女强人,原著中的男性或强化或弱化或删减。
《一个女人的史诗》就是严歌苓的心语主题,她以新历史主义的观点给大历史中的一个个普通女人作传写史。与多鹤、王葡萄的命运传奇相比,《一个女人的史诗》中小市民家庭出身的田苏菲演绎了一生逐爱的爱情传奇。16岁的田苏菲一时冲动参了***,在情感方面得到旅长都汉的青睐,欲结为夫妻,但她却钟情多才多艺的欧阳萸,虽如愿结为夫妻,但两人情调格格不入。简单质朴的田苏菲却无怨无悔,无论时事发生什么变故,她都始终对欧阳萸不离不弃,终于赢得了大团圆的晚年。正是:相濡以沫,与子偕老。从一个青葱女中学生到年近半百的老妇,将个人婚恋经历镶嵌于30余年的宏大历史风云中,这样传奇又平常的故事,其实更能引起广大百姓心里的共鸣。
36集《幸福来敲门》则淡化传奇性。大龄剩女融入残缺家庭一波三折的婚姻生活,世俗化的题材事件氤氲着人间烟火味,不仅引起不同层次的观众认同,而且发人深省。因为这样的悲悲喜喜,坎坎坷坷,不正是人生的常态吗?
二、伟大之女性引领我们前行
严歌苓的女性写作既不钻进象牙塔玩结构解构,又不媚俗坠入商海,她在雅俗共赏中放低姿态与底层女流对话。扶桑、少女小渔、寡妇王葡萄、田苏菲、多鹤、小环等,无论是久远的还是当下的,海外漂泊者还是本土躬耕者,皆凸显出背负沉重历史背景的地母式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人生轨迹烙刻进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沧桑坎坷中她们坚忍无畏、苦苦挣扎。浸***着几千年中国社会性别压迫的女性生命本体,表现出一种胜于男性的淡定从容和沉稳乐观。正是她们以希望之光为赖以生存的人世间点亮火苗,从而彰显出繁杂生活中不灭的人性之魅力。如严歌苓自己所言:“我只是在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肤色、有温度的、立体的形象,越浑圆越好。”①这些女性的生命力力透纸背令人难忘。当然,这其中有着严歌苓自身经历的女性体验和感悟,智慧的她与她笔下的女性血肉相连。
《一个女人的史诗》飘荡着非常岁月中严歌苓的伤感,她在母辈的田苏菲身上寄托了女性对爱的寻觅之执著,这是另一种“一根筋”的女人,“浑头浑脑”,为“我爱的人”困扰一生却永不言悔,为“爱我的人”欣慰一生又歉疚难言。从豆蔻年华到红颜老去,无论***治运动如何翻江倒海,田苏菲始终守护着爱人与家的一叶扁舟,哪怕千疮百孔。苏菲比“精明懂事”却极端自私的伍善珍幸福,比她的年轻时就守寡、清贫却体面的母亲幸福,但是,田苏菲收获的幸福是否已是千疮百孔的呢?她的善良和单纯,哪怕混沌,亦是弥足珍贵的。这部剧与万方的《空镜子》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幸福来敲门》中36岁的剩女江路与摄影师宋宇生一见钟情,宋的妻子因车祸离世,岳母带着外孙们与江路住在同一个大院里,这本是缘分,却好事多磨,岳母对江路一贯有成见,一对子女也横加阻拦,这其中演绎出多少恩恩怨怨!但江路始终真诚付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出家庭伦理剧并非一部苦情戏,虽然与王葡萄、田苏菲一样一根筋,但正是这份柔韧的执著,而非传统女性逆来顺受忍辱负重,最终让她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闪烁着新女性的个性亮光。
同样,多鹤的温顺隐忍、小环的包容泼辣,都以失却女性***的自我为代价;但唯此方能生存,方能维系摇摇欲坠的家,这是悲剧命运的原点,却也是一种无疆的浑然不分的仁爱,唯此,这两个不同民族的女人才能相濡以沫、生死相依地扶助同行。王葡萄的不可思议的胆大妄为,凭的是天性生蛮的“混不吝”,在男性社会化后,女人的自然本性守住了人伦亲情、人生常态。我们想,严歌苓并非讴歌她们的传统东方女性之美,也非欲树女性英雄丰碑,她只是为这些在边缘夹缝中遭受辗磨的女人写史,在卑微的人生中闪烁出人性的光辉而已。
三、媒介转换的渗透与交融
尽管严歌苓声称做影视编剧在她是爱恨交加,“作家长期从事编剧工作对写小说有伤害”。但是,“随着电影在20世纪成了最流行的艺术,在19世纪的许多小说里即已十分明显的偏重视觉效果的倾向,在当代小说里猛然增长了。蒙太奇、平行剪辑、快速剪接、快速场景变化、声音过渡、特写化、叠印——这一切都开始被小说家在纸面上进行模仿。”②何况21世纪的今天。严歌苓的确深谙影视叙事,如电视剧《幸福来敲门》片首字幕显示是根据严歌苓的小说《继母》改编,但有报道称说是原创剧本,那么从网上的文字来看,分明是小说,当然与电视剧别无他样,她已成功地为跨媒介传播修建了直通车。开篇即充满了日常化生活化的描写,交代了时间、场景和矛盾冲突的各方人物;同样,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的第1章就是电视剧的第1集,开篇即影视化叙事,小城气息、小田个性、借走毛衣、出走***……如她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我非常喜欢小说里能够有嗅觉,有声响,有色彩,有大量的动作”③。电视剧《小姨多鹤》开头也依照小说开篇,虽对战争的残酷有所淡化,从多鹤遇到张家人展开叙事,却依然延续原著文脉,既埋下伏笔又点题。《第九个寡妇》的开篇也非常让人撕心裂肺,但作为电视剧,必须得改,否则会引起误读误解。她做到了:“在故事正叙中,我将情绪的特别叙述肢解下来,再用电影的特写镜头,把这段情绪若干倍放大、夸张,使不断向前发展的故事总给你一些惊心动魄的停顿,这些停顿使你的眼睛和感觉受到比故事本身强烈许多的刺激”④。她又“是个对语言、对中国各种方言特别感兴趣的人,爱听别人聊天,爱琢磨他们的语言”。因而,“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这,当然是影视叙事的特质和魅力。
出于传播媒介的特质和传播方式的差异,不同媒介的转换总会有得有失。小说《小姨多鹤》中多鹤与朱小环的性格虽一柔一刚,但把握适度,而剧中的朱小环却有“醋坛”现象,这种“现代性改造”消解了20世纪中国女人特有的母性光辉。历史的荒谬愚弄中的芸芸众生的悲凉在剧里得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善良与亲情的融洽。
《第九个寡妇》从大众传媒的影响面考虑,已将小说中敏感的历史事件作了修改。原著中王葡萄生命里的男人有琴师朱梅、孙少勇、史冬喜、史春喜和朴同志等,但***治运动或天灾人祸让这些男人一个个离她而去,艰苦环境下的独自担当才更显现非同寻常的立体形象。而电视剧中男性形象所剩无几,孙少勇成为葡萄惟一的精神对象,朱梅则成为集众恶于一身的大反派,使这部女性的农村史诗有失重之感。剧中饥荒年代里也有穿着妖娆艳丽的女人们穿行着,搅混了历史印痕,削减了原著中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性的厚度。
是得是失?见仁见智。
注释:
① 吴虹飞、:《严歌苓 我是很会爱的》,《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13期。
② [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③ 沿华:《严歌苓 在写作中保持高贵》,《中国文化报》,2003年7月17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