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10篇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1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800字左右

每年,总是盼望着生日;每年,我都是在欢乐中度过生日。

“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告诉我。该如何度过呢?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生日宴会,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参加。我的生日也这样过?让我有些为难,妈妈早几天就在张罗了,爸爸还问我喜欢什么礼物。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爸爸妈妈请来外婆她们就麻烦了,我嗫嗫嚅嚅地开口说:“我想请同学到家来热闹一天,你们那天能不能不参加啊?”爸爸妈妈一脸的愕然,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僵了好一会儿,爸爸叹口气说:“好吧。”生日那天,妈妈还是为我准备了许多荤素小菜,但大家都有些沉默。不久,爸爸和妈妈早早地出门了。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整理房间,一边摆出准备的食物。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有几分得意,也有几丝不安,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直到同学进门,一切才冰消雪融。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大大小小的礼物堆了一沙发,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着歌声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当十五根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生日,真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十点,爸爸妈妈准时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高兴地吃了蛋糕,高兴地与同学打了招呼。我送走同学回来时,他们已关灯睡了,以后几天,爸爸妈妈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我也很难解释。我知道,这样的生日也许伤害了他们。

不久后的一个下午,夏叔叔夫妻突然来访。一进门,他们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女儿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你招不招待?”在一旁的杨阿姨也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嘴边老是挂着代沟,过生日请了同学,就不要爸爸和妈妈了。哎!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的,好不容易盼到她长大了,想同她过个生日都不成了。”说着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妈妈跟着长叹了一声,爸爸朝我眯了眯眼睛。我鼻子一酸,差点哭了。我知道,他们是在悄悄地提醒我:“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啊!”我暗暗决定,明年生日,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800字左右

时光的河水向前流淌,老先生的声音像一朵朵浪花,拍打着时间的河岸,也回响在我的心海深处。

家旁有一个说书馆,老先生便是那里独一无二的“名嘴”,小时候爱听故事的我自然是那里的常客。

记忆中,推开那扇黑油木门,里面定是座无虚席。一坐下,我会与老先生的“粉丝”唠叨上回的内容,有一番猜测甚至争论也是常事。

帷幕拉开,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先生探出头来环视全场,然后缓缓踱步到台前。只听惊堂木“啪”的一响,故事开讲了。

老先生穿一件深蓝马褂,头发花白,脸上的皱褶像是细浪一条条排开。只见他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便将我们带进了如梦如幻的世界:同唐僧西天取经,随岳飞挥兵北上,与孔明笑分三国,看包公巧破悬案,看黛玉葬花观园……老先生的讲述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忽听得惊堂木又“啪”的一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如梦方醒的我们久久不愿回到现实,怔怔地看着老先生微笑着得意地踱回后台。许久,我们才怏怏离去。

现在的我,当然已经不是当年无忧无虑的孩童模样。太多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似乎从山巅跌人海底……我还该坚持吗?

那个周末,我又来到了那儿时常常光顾的说书馆。

推开那扇掉漆的木门,里面早已不是当年的盛况,十座九空,寂静萧条。

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安静地等老先生出场。

帷幕拉开,老先生先探出头来环视四周,眼神隐隐透出一丝失望。随即,他又面露微笑,踱步到台前,只是步子没有了当年的轻快。

“啪!”惊堂木一响,老先生依旧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开始了“下一回”的讲述。舞台上依旧演绎着昔日的精彩:大漠孤烟依旧飘直,长河落日依旧红圆,金戈铁马依旧壮烈,红楼一梦依旧凄凉….“啪!”惊堂木又是一响,老先生缓慢踱回后台,踱步时竟然有些蹒跚,却仍然不忘给我们一个微笑。

容貌不再,步履已改,“声”是人老。

“啪”“啪”之声,叩击我那重压下开始软化的心房……“啪!”“啪!”……这一种声音叫敬业,这一种声音叫执着,这一种声音叫坚持。我把这种声音珍藏在记忆深处,让它慢慢发酵,酿出自己跃出海底、重登山巅时的庆功美酒。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800字左右

我相信自己只是一只蚕,被白色的恐慌缠绕,每天都做着许许多多的梦,然后静静地等待羽化成蝶的那一天。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时光流转,年华瓣瓣如雪飞落。逆转时光,回到曾经的我。

七岁,我随父母从老家来到珠海,开始了小学的生涯。幼年无知的我对一切事物都感到稀奇,以致于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儿童唱歌大赛。我上岁数丰当我换上绚丽的衣服成功地演唱完一首歌后,站在颁奖台上的风光。那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我第一个登上那诺大的舞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引吭高歌时,那不着调的声音引发了台下的阵阵嗤笑。我卖力地唱着,力求让我的声音盖过全场,却换来了突发的哄堂大笑。我强忍着泪水,争取哼完了最后一个音符。然后冲下舞台,彻底地痛哭了一场,结果是得了一个最次的鼓励奖。

“哼!以为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就是蝴蝶了?”“还不是一只丑陋的蛾!”同伴讥讽道。哦!原来我是一只蛾!梦想破灭,我恐慌——恐慌我梦想的季节从指间滑过,竟未留过一丝痕迹,一点涟漪。

十岁。我再一次登上了舞台。那是一次演讲比赛。我刻苦地背稿、读稿、再背稿。载着老师与同学的深切期望。踏上了“梦的舞台”。我在心里暗暗自问:“三年后,我的季节该来了吧?”然而现实又跟我开了一个可恶的玩笑。当我不知迈着怎样的步伐走上舞台后,张了张口,却又忘词了。只听到心跳声震摄天穹。我努力地回想,嗑嗑吧吧地完成了我的演讲,跑下台去。用“泪眼迷蒙”来形容我那时的表情最合适不过了。但没有让泪流下。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2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3

广大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告诉我们,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散文是他们最钟情的文体之一。作文教学漠视散文写作教学的行为,已严重背离了学生作文现状与作文实践,违背了新课程精神,必须给以矫正。作文教学应该重新给散文定位。

一 社会生活养育散文、需要散文

社会生活养育了散文。可以这么说,生活有多广阔,散文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广阔。宏观微观、***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艺术、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均可作为散文的题材。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社会生活是散文的源头活水。

社会生活更需要散文。散文具有艺术上的隽永性、思想上的启悟性、效果上的潜在性、应用上的普遍性;散文可以不拘形式,信手拈来,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我心写我口,只要内心有话要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作。如此灵动、朴素的写作形式,符合文学作品生活化的要求,可以满足当前社会生活中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散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二 文化传播、传承有赖于散文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中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从而产生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了。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散文的文化传播、传承作用功不可没。从先秦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到现代诸如朱自清、冰心、梁实秋等采撷生活服务社会,更有张爱玲、柏杨、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生活散文。可以这么说,散文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史的一条主线。缺少散文的文化必然是残缺的、病态的文化。

三 学生作文钟情于散文

学生作文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散文都占有半壁江山。学生钟情于散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他们正经历着青春期的萌动,比如在感情上想得到异性的爱恋,尽管他们明白可能不会有任何结果,但他们只是凭一种感觉,曾经走过,曾经拥有,足矣!再如,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与渴望,虽然有些希望是无根的、不切合实际的,但在他们看来,结什么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开出漂亮的花。诸种情结反映在他们的文章中,就是纯洁、自然、唯美、浪漫、充满情调。而这种文章也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这就是中学生的散文。

第二,正是中学生思维的不成熟、不定型,才赋予他们更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他们不会被窠臼所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充满叛逆性,不怕别人的议论。中学生的创作,由于其特定的经验与阅历,注定他们的写作内容很随意。散文无疑是他们的首选文体。

第三,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是任何以往同年龄段的孩子所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不一定只是纸质阅读。这为他们的散文写作创造了无比丰厚的条件。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4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主要有两种类型: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

怎样写人:

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怎样叙事

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如事件通讯,事件特写、叙事散文,史传记载等等。叙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总体或局部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叙事记叙文虽然也离不开写人,但它写人主要是为了交待事件,而不是为了刻画人物。写好叙事记叙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意要把事件的发生、发展、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交待清楚,使整个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完整、清晰。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5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友善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美好美德。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友善成了一种赢得好人缘的好办法。有一次,在餐厅里吃完饭,我走到洗碗的地方,正准备处理一下碗中的残汤剩菜时,前方的一个初一的女生对我来了个“回眸一笑”,导致她碗里的剩汤泼在我的校服上,形成一幅奇特的“中国的泼墨山水画”。我当时正想开口骂她一句,但看见那女生满脸通红,手足无措的站在我面前一个劲的说:“对不起”。让我想起之前一不小心将水泼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场景,当时我也和她一样,但那个人却没有责备我,只是接过我手中的纸巾自己擦拭起来。想到这里,我低声道:“没有关系,反正星期五都要回家洗的”!看见她如获重释的样子,我仿佛也见到了之前的自己。

当我回到教室,同学见到我手上的汤十分吃惊的问我怎么了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我一边用纸擦拭一边说,有个人说:“你怎么没跟她发火呢!”我说:“我跟她发火,万一把她给点着了,那还不得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啊。”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的发生都可以避免,比如:斗殴事件。如果当时他们能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在斗殴之中不小心失手伤人的事件便不会存在。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朋友友善相处,可以使你们的友谊更加长久;与父母友善相处,可以使家庭之间更加和睦;与邻居友善相处,可以使邻里更加和睦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文章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7篇!。所以,在生活之中对他人友善一点,也就是对自己的友善!友善在以后的生活之中会更加重要,更加让人们觉得不可缺失!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6

关键词: 记叙文 叙事 写人 故事 人物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或叙事的文章,把生活中让人或欢笑或落泪的凡人小事,以及想象中的传奇故事演绎为以情动人的精彩华意。

一、写事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像那个人

记人和叙事,人物形象的刻画必须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物实现。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写得像那个人,那个人是故事中活生生的那一个。记叙文写作,关键是由故事营造和人物塑造决定的。这是记叙文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很多同学没有渗透其中的道理,将记叙文中的事与人写得不完整,文章缺少故事,人物单薄,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一学生习作《我的父亲》原文和修改升格片段。

原文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所以放学后留下来。我打电话回去,却没有人接。打爸爸的手机,也不接。不过我想爸妈看到我没有回家就知道了我留在了学校,也没有去多在意什么。

当我正努力快速地在黑板上写着的时候,我妈来找我了,她告诉我爸爸工作的时候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难受而又特别温暖,仿佛看见了那个等待我回家的人。

升格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放学后留下来了。天晚了,下起了雪,当我正努力完成最后的任务时,妈妈来找我了,她说爸爸工作时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这会儿还在家门口等我回去呢。雪正越下越大……雪花纷飞中,路灯的朦胧光下,父亲在家门口不停地徘徊着,他不时看看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好像念念有词,见我们走近,父亲大步跑来说:“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要去找你们娘俩了。下回不要这么磨蹭,让人等得心焦……”

我静静地端详着父亲,他脸上写满了喜悦,好像已经驱走了伤口的疼痛,融化了正越飘越大的雪花……

技巧: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记叙文中怎样记叙好一件事情呢?首先要学会没事找事,选择和主旨有关的、自己熟知的、可以写好的事。生活里总有故事,故事可以平凡,因为平凡孕育伟大。故事也可以不平凡,因为不平凡体现独特,但要注意的是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本段选取父亲担心“我”,让妈妈接“我”并等“我”回家的事,意在凸显“父爱”主题。其次要有所事事,把事写好。不可泛泛而谈,空空而论,以免冲淡记叙文文体特质,更不要根本没事,文体落空,我们要就事写事,写事成事。本片段写了“我”,父亲,母亲三个人,用母亲的言行衬托父亲,写细写活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加上环境的烘托、映衬,用环境点染人物的心情,点染人物的形象,点染故事氛围,点染故事的性质,用环境使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父爱主题感人深化。

二、让记叙文的人物立体可观,形象可感

写记叙人离不开写人,写人要让人站立起来,鲜活起来,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是“事中人”这个对象的具体行为,是人具体行为的形象呈现。所以要写好事,就要先写好人,怎样写好人呢?首先要描绘人物自身的肖像、神态;其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塑造更立体;最后必须运用修辞来勾勒人物个性。当然还可通过他人、他物衬托,彰显事中人。这样人物才能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立体走向深刻,故事才能符合逻辑,情理亦能变得透彻。

欣赏优秀片段《拒绝平庸》: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的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在为这些孩子燃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打麻将的先生,不甘于平庸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技巧点拨:想要写好记叙文中的人物,关键在于细化、慢化写人。两个片段都要注意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情绪等各方面细节化,慢镜头地刻画人物,人物语言贴近生活,幽默风趣。无论是叙述交代先生生活状态,还是与先生的沟通交流,无一不神行毕现,如立纸上。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7

不仅如此,“三”的智慧还折射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中国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渗透着“三”的智慧。

冰心先生著名的散文《笑》就是选取了三个不同人物(画中的安琪儿、他、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同一种神情――微笑,描绘了一种充满“爱”的人生境界。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也是选取了三个相同时间――冬天的三个不同场景下的情景,一个是冬天晚上,父亲和孩子们一起煮豆腐的温馨场景,一个是杭州的的冬天,与朋友一起夜游西湖的情景,一个是台州的冬天,自己一家四口温馨相处的情景。三个情景,渲染了一种温馨的心境,正如结尾所说:“无论怎样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借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批判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落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对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先生只是选取了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把人物放到了鲁镇的三次祝福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意***。这样的选材避免了对人物的一生面面俱到,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薄。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作品,他的《人间喜剧》也有着“三”的智慧的渗透。

选入高中教材的《葛朗台》节选部分,通过“抢梳妆匣”“修改遗嘱”“抢金十字架”三个典型的动作来刻画“见到金子,就占有金子”这样一位嗜金如命而终因“金子”而丧命的吝啬鬼形象。

近年来有不少高考满分作文也有意或无意地实践着这种“三”字选材的智慧。

2007年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就是通过“我”这只老鼠在寻死的过程中,面对三个不同层次的代表人物(小姐、老太太、警察)对这一行为的态度,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赢得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

这些成功的文章,在记叙文的选材上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三个特定的动作、三个代表人物、三个特殊地点、三个夜晚(或早晨)、三段对话、三段回忆、三种味道、三种神情……三个围绕中心立意的三个特写镜头,来组织行文。这样就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记叙文写作中的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而导致的流水账问题。

“三”字选材法避开了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人一事的写作模式,选材的视野扩大了,选材的点具体了,在确立了中心立意后,以此来搜寻三个适合的写作素材。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8

一、命题特点

记叙文是高考完形填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文体。体裁主要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时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来展开叙述。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中的记叙文主要以叙事、记人为主,大多数都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给人以人生的启迪或是充满了生活情趣或人生感悟。记叙文型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可归纳为:

(一)句首完整,线索清晰

绝大多数文章作者都会用一句话点明人物的姓名、身份或时间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逐渐深入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最后得出结论。所以通读句首对于学生了解全篇至关重要。

例如:(2008 全国卷玉) After the birth of my secondchild, I got a job at a restaurant. 首句给出作者生完第二个孩子之后,在餐厅找了一份工作,可以推测本文要讲述作者工作的事,根据语气,可以继续大胆推测本文要讲的是一件幽默的事情。

(二)叙述灵活,侧重语境

绝大部分文章是作者在描述事件,较少加入本人的观点或评价。因此,文章往往会出现态度与观点的跳跃变换,或语气上的差异,这增加了情景的迷惑性和干扰性,从而突出了对语境的依赖。答题时,学生要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把握人物各自所做的事情,斟酌推敲不同人物的细想、性格等细节,从而找准作者的记叙方向,正确题解文章。

(三)以一般过去时为主,其他时态为辅

记叙文高考完形填空在以一般过去式为主的同时合理使用丰富多彩的谓语动词时态,使文章所叙述的动作有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记叙文型完形填空的篇幅不长,大约在200-260 个词左右,始终紧扣话题中心,每个小题所给的4 个选项一般都属于相同词类。错误选项也多半可以和空前、空后文字形成某种搭配,从而起到一定的干扰与迷惑作用。为了提高试题难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全面接受信息,备选项多涉及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冠词等虚词的考查相对较少,这样更能体现在语境中考查英语运用能力这一思路。

(五)动词为主,特别是动态强的行为动词

2013 年高考英语新课标试卷完形填空词汇分析如下:

可知,正是由于动词的多方面考查,才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动感十足。

(六)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语言、心理活动选择增多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考生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做出判断,体现“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后置性设空有所增加,在叙述中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考生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二、解题技巧

(一)读透首句,掌握主旨

重视首句,明确短文话题,了解篇章结构,预测全文内容。从历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完形填空首句一般不设题。这就是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的“突破口”,首句句义往往为全文提供中心信息,读透首句可以建立正确的思维想到,据此拓展,争取开局胜利。

例如:(2010 全国卷域) 首句A man who knows how towrite a personal letter has a very powerful tool. 该句也暗含了文章的主旨:一个能写好私人信件的人掌握了与他人保持友谊的有力工具。

(二)跳空速读全文,掌握中心

速读全文要求一气呵成,跳过空格,快速阅读,领会大意,把握中心。重点了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即使有生词或不明白的地方可略过,了解记叙文文章内容、结构、时态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线。

(三)利用语境,推理事件发展

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出信息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关键,近年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逻辑推理判断,所选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隐含信息大都无法只凭字面或单从个别句子的表面理解获知,只有借助于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或限定才能够准确作出判断。因此,考生一定要根据语境,推理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心情、以及观点和态度等,在细节的选择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例如:(2011 全国卷域)We can see there is a lot ofsleeping on the bus or train on the____home from work inthe evenings.

A. way B. track C. path D. road

根据语境from work 和in the evenings 可知是在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虽然四个选项都与“路”有关,但我们知道只有on the way home 这个搭配是正确的,所以21 题选way.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9

摘要 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从主人公的选择到情节的构思都转到校园和学术界之外,转向了社会,着意反映人们对现实与信仰问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困惑和思考。同时,该书在创作中,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本中嵌入了日记、书信、明信片和学术讲稿等体裁。

关键词:宗教信仰 元小说叙事手法 叙事角度

中***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天堂消息》(1991)是戴维・洛奇第九部小说。有学者认为“在传统势力较强的英国文学界,洛奇自称是‘少数’派作家。尽管如此,他的作品却因带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沉淀而缺乏拉美后现代作家的恣意狂放和美国后现代作家的标新立异精神,可说是后现代文学在英国文坛上的一个变异。”的确,《天堂消息》融合了传统与革新,不仅是对社会上宗教信仰的思考,更是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和创新。

在这本书中,戴维・洛奇从主人公的选择到情节的构思都转到校园和学术界之外,转向了社会,着意反映人们对现实与信仰问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困惑和思考。同时,该书在创作中,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本中嵌入了日记、书信、明信片和学术讲稿等体裁。

《天堂消息》的主题

20世纪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上帝已死,天堂不再,这早已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客观事实。然而在洛奇看来,人们并没有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天堂消息》中,不论是人们热衷于去“天堂”夏威夷旅游,还是到教堂做礼拜;不论是人在临死之前对上天堂的渴望,还是对上帝的怀疑和思考,都反映出人们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不难看出,对当今人们信仰危机的思考是小说表现的突出内容。

在《天堂消息》中,作者有意设置了一个神学家――伯纳德。这个人物恰到好处地引出了小说所关注的问题――面对现实中的信仰危机,意识到自己对上帝的怀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基督教的思考。伯纳德对于宗教信仰,实际上像当今多数西方人一样,抱以怀疑与相信的双重态度。他们怀疑上帝的存在,无法相信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因为环境的熏陶,或者多年所受的教育,许多人仍然常去教堂作礼拜,有了问题就向上帝祈祷。可以说这种反叛与祈祷并存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上帝和天堂的既怀疑又不放弃的心态,用目前人们常用的话来说,这种心态的特点是――矛盾而又不确定。正如小说结尾引用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的话所概括的:“没有这个不确定性,我们如何能生活呢?”

然而,信仰的不确定,并不是信仰的失落。伯纳德对宗教信仰的深入思考,以及他身患绝症的姑姑对天堂的渴望,表明了人对信仰问题的执着,对灵魂安慰的需要。对于不久于世的姑姑来说,天堂是“那么一个地方,在那里一切都会得到补偿,正义得到伸张,没有病痛和失落,生活快乐,直到永远”。她希望能对自己的亲人吐露埋藏心底多年的苦楚和哀怨,释解多年的不快和矛盾,真正在死后得以解脱,进入天堂。在基督教传统中,天堂之所以是一个反复咏唱的主题,在于它能给人以美好的希望,让人忍受病痛的折磨,平静地对待死亡。虽然当今的人们知道,死亡意味着意识的消亡,意味着精神的消亡,但人们对天堂的幻想并没有消失,这不仅反映出人性中对永恒幸福的渴望,还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现实虽然不如人意,让人失望,但是如果人们以诚相待,就可以消除误解和怨恨;如果人们与人为善,人们最终会建立友谊,得到爱情,获得“人间天堂”。因而在经历了夏威夷之游后,伯纳德终于挣脱了迷惘沉沦的情感,对信仰、对生活都有了积极的认识。他明确地认识到,基督教的信仰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正如小说结尾他给学生讲宗教课时所分析的:抛开“在天堂将获得永恒生命”的美妙之词,基督教教义所剩下的与世俗的人文主义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所讲的上帝的最后审判,其依据不是人们宗教信仰的坚定与否、虔诚与否,而是看他们在生前是否无私地扶贫救弱、是否积善行道。

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面对当今西方宗教信仰的危机,人们虽然不可能一味坚持基督教的神圣权威,不可能无视《圣经》神话的虚构性,但是人们不能同时抛弃其中的人文主义本质,不能否定人对善与美的追求。现实是人创造的,为此人们不能放弃美好的希望。

《天堂消息》的叙事结构

在这本书的结构上,戴维・洛奇用多种表现手法,瓦解了直截了当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也就是采用充满自我意识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来虚构作品,使读者偏离传统的阅读思维方式。

1、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以第三人称叙述,由一个全知叙事者用全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小说开始时,伯纳德护送父亲杰克从希思罗机场赶往夏威夷,看望他那身患绝症的姑妈厄休拉。在旅途中,伯纳德结识了许多一同参加包办旅行团的成员,也就是小说中大多数次要人物。不幸的是他们刚到夏威夷,杰克就因不懂本地的交通规则而被汽车撞倒,伯纳德也因此邂逅了肇事的女司机尤兰德・米勒。在这一部分,洛奇刻意采用全知的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铺叙,将小说人物尽早地引入作品之中,目的是为以后的叙事作铺垫。

文学理论的嵌入是典型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洛奇在这一部分中嵌入文学理论,通过全知的叙事者讲述了伯纳德在飞行中对航班上播放的影片的评价。在小说其他部分,洛奇也时不时嵌入文学理论,如第二部分伯纳德在日记中对列维・斯特劳斯理论的引用以及在小说最后一章中对叶芝诗句的引用等等。

2、小说第二部分由两章组成,第一章是采用日记形式进行叙述,也就是从伯纳德的视角来进行叙述。日记记录了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五天,也就是12、13、14、15、16号这几天伯纳德在夏威夷的经历以及他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洛奇通过日记形式来转换叙事视角,达到叙事的目的,同时日记还可以为小说情节发展提供更多细节,也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悬念。无论是尤兰德的生平故事,还是伯纳德的生平故事,都是故事中的故事。

在第二部分第二章中,洛奇运用了后现代文学中常常使用的碎片艺术作为叙事策略,在文本中拼贴了明信片、短信、请帖以及注释等不同文类。这一章并不是采用固定的叙事视角,而是展现了多重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这些明信片是小说中那些次要人物对夏威夷的感受以及他们旅途、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写照,而本章中的注释则是从学术和科学的角度对夏威夷风土人情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有关天堂夏威夷的很多信息。

3、小说第三部分以全知的叙事角度为主要叙事形式,但文本中穿插了报纸上的新闻、伯纳德在神学院的授课讲义以及伯纳德在回到英国后收到的来自尤兰德的一封长信。

这一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从全知叙事者的角度看尤兰德与伯纳德之间的恋情。在第二章厄休拉向伯纳德透露了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她七岁时受到哥哥肖恩的性***。第三章主要还是用全知叙事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了伯纳德与包办旅行团成员之间的来往。第四章是《天堂消息》的最后结局,伯纳德带着父亲回到英国,他已经开始在他所在的大学讲授神学课程。伯纳德的神学课程讲义被洛奇直接嵌入文本之中,表达了伯纳德对神学问题的看法,也就是叙述者用伯纳德的眼光在看待神学和宗教。小说快要结束时,洛奇又嵌入了尤兰德写给伯纳德的一封长信,讲述厄休拉最后弥留之际的生活以及她那天主教式的葬礼。在此,叙事者是借用尤兰德的眼光在看待事物。

神学讲义和长信的直接使用是嵌入式写作技巧,说明洛奇在自觉运用框架策略进行叙述。洛奇用全知叙事者在叙述,但采用了不同人物的眼光来看事物,因而在文本中实现了几次叙事视角的转换。乍一看,不同的第一人称叙述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情节上大幅度跳跃,显得故事凌乱无序,但是仔细阅读就能看出,作者试***表现同一时间里小说诸多人物各自的故事。这种不同的第一人称相组合的叙事方法,既简练经济,又烘托出小说快活风趣的格调,调节了小说中有关道德及宗教问题的议论所形成的沉重感,增强了小说的娱乐特色。

从整部小说来看,戴维・洛奇通过拼贴和嵌入的方式,对全知叙事者进行干扰或打断,构成小说文本多维视角的元小说叙事框架。戴维・洛奇小说叙事角度的转换、拼贴手法及故事中的故事式的叙事策略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奠定了元小说叙事的基本风格,演示了一个典型的元小说框架。

参考文献:

[1] [英]戴维・洛奇,李力译:《天堂的消息》,作家出版社,1998年12月。

[2] 童燕萍:《怀疑与希望――浅谈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外国文学》,2000年第3期。

[3] 童燕萍:《语言分析与文学批评――戴维・洛奇的小说理论》,《国外文学》,1999年第2期。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篇10

关键词: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课本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03-11-20

作者简介:方武,池州师专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学和文章学研究。

与过去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删掉了体现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与所有其他课程标准相比,唯独语文课程标准没有体现基础知识的“内容标准”。有人由此断定新课标主张弱化知识。但笔者认为,从新课标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强调看,从新课标“可以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提法看,从新课标对“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探究能力”的整体强调看,新课标对知识不是进行弱化处理而是进行了新的策略性处理:在弱化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的原则下,将知识的选择和建构的自下放给课程的执行者──课本的研制主体和课程的教、学主体,即强调课本的研制者和教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建构。由于“知识获得是个体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经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又是师生多个视界的经验融合过程”[1]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过程又具有更多的个体经验性和情感体验性的课程学习特性,这就使得这种处理策略是正确的:一方面可以抑制过去业已存在的死记硬背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课本研制者、教者、学者因文制宜、因教制宜、因学制宜地主动参与课程知识的建构,为课程知识的建构开拓无限的空间。为促进课程知识的建构,本文拟对课本对课程知识的建构问题略作论析。

课本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也即是课本研制者对课程知识的建构。课本之于课程教学的意义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学生和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学和教的主要依凭。课本的研制要全面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知识的建构就应当是不容忽略的方面。“鉴于在教改的大背景下编写并正在使用的有些教材,由于编写者思路的改变,不约而同地将语文基础知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2](37),鉴于语文教育界的确存在淡化知识的主张,有必要首先指出这种做法和主张是毫无道理的。有人把过去语文教育效率低下归咎于“知识中心”,把教学中出现的一切极为可笑的现象(诸如将学生作文中描写老鼠被撞得“不省鼠事”的“不省鼠事”判错,“同心协力”绝对不能写成“齐心协力”,表示“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的成语一定是“惟妙惟肖”而绝不能是“栩栩如生”等等)当做“知识中心”批。恰恰相反,这不是“知识中心”,而是教师无知识的表现,是教师轻视知识积累而结成的恶果。再者,“知识中心”固然不对,但只是错在将知识摆在不适当的位置而忽视了不应忽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反对“知识中心”从逻辑上也并不能由此必然推出可以淡化知识的结论。就过去长期使用以及现在仍在使用的主流课本的知识状况而言,远未达到过分饱和亦即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因而必须淡化的程度:就文艺文体而言,“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诗歌在感知、背诵之外,只有体裁(如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几种词牌名称)、押韵等屈指可数而且极为表面的知识;散文,也只有‘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似知识又似套话的几句说法,以不变应万变;戏剧,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3]就常用文体而言,记叙文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几要素以及顺叙、倒叙、插叙而外,也就没有什么知识可言;说明文的知识更是干瘪得可怜,干瘪得只剩下那几个诸如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喻之类的说明方式;议论文呢,除了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这些并不能全面反映议论文普遍规律的教条,以及“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极为表象的论证方法之外,也就无所谓什么知识了。就汉语知识而言,修辞知识也就那几个辞格,唯一讲得多一些的是语法,而汉语语法又基本不符合汉语的特征(陈寅恪、王力、张世禄、张志公等都是这样持论的)。[4]因此从整体而言,语文课本知识是陈旧的、贫乏的,有的是脱离实际的(汉语语法知识)。正因为课本知识这种不如人意的状况,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知识所能引起的惊异/好奇/求知欲/挑战性/征服欲/欣喜/认同等心理反应不足,动机、兴趣、焦虑感、满足感四个基本的学习心理条件,在知识掌握的过程和结果中,所得到的支持度或满足度,客观上一般不高,换言之,这一知识群本身(在未被教学加工时)的认知含量尚不足以提供各种‘支持’‘满足’的功能。”[2](7)显然,这些更不能成为淡化语文知识的理由,相反,倒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地重新建构课本知识的紧迫感。因为,“对于知识系统的内在规律的把握,总是能够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扔掉基础知识这根学习的拐杖,仅仅以感觉、感悟的思考判断来学习语文”“也很难做到为感觉和思考的内容提供基础,想要做到完全准确的、合理的、到位的感觉就更难了。试想,如果没有理性的、理念的、概念的东西作为学习能力的支持的话,这样的感觉理解能走多远,所谓思辨的、研究的、迁移的学习能力从何而来。”[2](37)因此对于课本知识,回避和淡化都不是办法,关键是既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要对现有的课本知识进行审视和完善,又要放出眼光从相关领域的新成果中吸纳有用且能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新知识。总之,课本的研制者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极强的知识敏感性,使课本提供给学生的知识体系虽允许与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有一定的滞后,以便有一个进一步检验、挑拣的余地,但整体上应与知识的时展大体同步,这样才能从知识的维度保证课本不落后于我们这个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才能负责任地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学习到尽可能多的适应时代进步的知识,而不是尽学习那些早已过时的陈词滥调。尽管这样的知识终究也有过时的一天,尽管终身学习是每个现代人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老让学生学习陈词滥调的借口。这样说也并非是要课本知识一年一个样地变动不居,只是说在目前的课本知识几乎几十年一贯而未变的情况下,的确应该作一次大的吐故纳新式的重构,而当这种重构完成之后,就可以在保持大的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知识的渐进性发展经常地作一些小步子的调整,以不断适应知识发展变化的形势。从语文课程知识的人文性特征看,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即使吸纳的新知识增加了一些难度,只要处理和组织得当,也并不会对学生的理解接受产生多大障碍。“只有新鲜、丰富、有适当难度和有组织的语文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智力和能力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5]

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的建构工作是目前根据新课标研制新课本的复杂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本身也是异常复杂的,需要组织相关领域权威学者和课程专家集体攻关。这里仅就汉语知识、常用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这几个主要知识系统中的主要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聊备参考。

(一)弱化汉语语法知识,引进并强化言语知识。根据广义知识观和知识分类理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可叫语义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主要用来描述事实或陈述观点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则是运用陈述性知识办事或解决问题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则是如何优化办事或解决问题的程序的知识。由于策略性知识也体现了办事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因此,“策略性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基本教学过程遵循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6](296)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应用,理应强化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建构。但程序性知识最初也必须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表征,经过多种条件下的练习,再转化为程序性知识,[6](124-125)故与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关联密切(即经过练习能直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知识也就不应弱化,所弱化的应该只是与形成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关系不大的陈述性知识。根据汉语学习的经验,我们都能体会到汉语语法知识在形成汉语表达能力方面并无实质作用,它并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进行句法的组织以适应实际的言语交际的需要,属于与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关系不大的陈述性知识,应在弱化之列。与言语表达能力关系密切的是言语知识,言语知识本质上是运用语言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尽管它也必须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表征。言语知识的三要素是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言语主体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是言语的人员系统;言语环境是指言语活动得以发生并获得展开的背景因素,是言语的活动条件系统;言语作品包括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任何实际的言语行为都必须是以上因素的综合协调的产物,而不可能是对语法知识运用的产物。据此,有人甚至主张将语文教学直接界定为“言语教学”[7]。如果不考虑篇章表达中的超乎言语层面的谋篇策略、主旨提炼、形象经营等因素,那么这种观点庶几可以成立。虽然言语学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学科,但目前国内关于汉语语用学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成果可资利用,在建构语文课本知识时可以斟酌吸纳,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和特定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适切地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总之,淡化、弱化静态描写且不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法知识,引进并强化动态生成的言语知识应当作为建构课本知识的一个战略性策略。

(二)常用文体的结构知识应该强化和完善。常用文体包括普通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它们的结构知识在各自的知识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属于常用文体内容层面的知识(诸如记叙文的中心、材料,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其主要作用只是在于提示阅读分析的关注点,对于写作则并无什么实质性意义。因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活动形式,它产生于写作者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不能凭空产生,而只能在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感悟的基础上产生。当这种基于生活积累和感悟的写作需要推动写作实践活动真正发生的时候,原来的生活积累和感悟便会自然地转化为记叙文的中心、材料或说明文的对象、性质、特点或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内容。因此,从写作发生的观点看,文章的内容不是从有关文章内容的知识中生发出来的,而是从写作主体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中生发出来的,有关文章内容的知识不能对文章内容的精加工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写过文章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内容的精加工所依据的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是对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事理逻辑的体认。而作为文章形式知识中的重要部分的结构知识,则对文章形成过程中的构思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结构的方式不是从文章的内容中内在地生发出来的,它具有外在的可选择性,体现了作者对形式美的追求。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方式,而选择的结构的方式不同,不但体现了文章整体架构形式的差异,而且能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议论文中若采用“总论—分论—结论”(“总论”是提出论点,“结论”是在分论基础上对论点的归结)的结构方式,则表达了对论点的反复强调。人们一般把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也看做形式因素,但表达方式的选择并没有多大的自由度,对文章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依存关系,本质上也是内在地生成的,而不是自由选择的,所以有关表达方式的知识,实际上也只能对文本意义的阅读分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指导文章写作意义不大。总之,在有关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许多知识中,唯有结构知识对文章的阅读和写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建构课本知识时应该特别关注。

过去的课本对文章结构的知识并没有解决好。说明文的结构基本没有说,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结构虽然说了,但存在明显的缺陷。如讲记叙文的结构总是与线索搅在一起,叫做“结构线索”。其实结构归结构,线索归线索。结构实际只是一种外框架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外框架构,犹如建筑物的外框架构,它着眼的是部分的组合。《现代汉语词典》释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语言的~|原子的~”[8]也是这个意思。而线索实际上指文章内在的情意上的前后承续的线性关系,它不是着眼于“部分”的架构,而是着眼于“前后”的关联。将记叙文的结构和线索搅在一起讲,什么也讲不清,多数情况是名义上讲结构,实际上讲线索。对议论文的结构课本一般表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表述虽不能说完全错,但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它并不能揭示一切议论文的结构规律,具有片面性。具体地说,它只是适合中心论点属于行为性命题的议论文的规律,而不适合中心论点属于认识性命题的议论文的规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既可以‘分析’又可以‘解决’的。比如‘学贵谦虚’这样的问题,就是只可以‘分析’,无所谓‘解决’的。如果硬要说什么‘解决’的话,那么‘分析’的本身便是‘解决’。就是说,只要‘分析’清楚了为什么学习贵在谦虚,那么作为‘解决问题’的‘怎么样谦虚’的问题,即谦虚的表现形式的问题,也就必然说到了,因为撇开谦虚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学贵谦虚的问题无法分析清楚。”[9](234)“学贵谦虚”属于认识性命题,由此可见,中心论点属于认识性命题的议论文是无法也无须构建“解决问题”的结构部分的。而以行为性命题(如“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则又是既可能构建出“分析问题”的结构部分(分析“为什么要反对教条主义”),又可以构建出“解决问题”的结构部分(解决“如何反对教条主义”)。但由此而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规律推广为一切议论文的结构规律,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反映的是文章各部分的事理关系,作为结构也只能是事理结构。事理结构是内在的由文章内容的事理关系决定的,选定了一定的内容就意味着选定了一定的事理结构,因而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议论文的结构,除了有利于阅读议论文时对各部分事理关系的把握外,对写作议论文并不具备有利于结构选择的意义。

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对常用文体的结构已经有较深入的研究。吴应天的《文章结构学》将记叙文除倒叙外的本事部分的结构分为“总叙──分叙──结尾”“分叙”几种类型;将说明文的结构分成“总说──分说──总结”“总说──分说”、“分说──总结”“分说”几种类型;将议论文的结构分成“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分论”几种类型。[10]应该说,这种从总分关系着眼寻找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结构规律的方法大体是可取的。不过其明显的缺点是:只注意到文章主体的“首”“中”“尾”三部分,而未考虑到在文章主体之外,有时还存在类似于“楔子”的端絮和类似于“尾声”的余絮部分,它们既超出对所记、所说、所议事物的记叙、说明、议论本身,又与对所记、所说、所议事物的记叙、说明、议论有一定联系。我曾把议论文的端絮部分叫“引论”(区别于“总论”),把议论文的余絮部分叫“余论”。这样,根据“引论”“总论”“分论”“结论”“余论”的隐现,议论文的结构变化就有14种之多。[9](247)说明文、记叙文的结构变化有哪些,也是不难搞清楚的。

(三)文学作品的“叙事”知识应该丰富和拓深。此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一点“叙事”知识,但过于肤浅,仅停留在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和叙述次序(顺叙、倒叙、插叙)等极为表面的层次,体现文学作品的艺术匠心的叙事技巧难以描述,也难以发掘。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关于“叙事学”的研究成果传到国内,使我们认识到叙事技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中学课本中当然不可能全面吸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在较为浅近的适合中学生理解的层面上吸纳其中的某些成果,还是可以的。例如,我们可以吸纳一点简单的“叙事视角”的知识,则可以让学生懂得,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都还存在“内视角”和“外视角”的选择问题。“内视角”的叙述即叙述者从处于事件之中的角度进行叙述,“外视角”的叙述则是从处于事件之外的角度叙述;第一人称“内视角”的叙述即为“主人公讲他自己的故事”(如鲁迅的《伤逝》),第一人称“外视角”的叙述即为“旁观者讲主人公的故事”(如鲁迅的《孔乙己》),第二人称“内视角”的叙述即为“全知”的作者的叙述(如鲁迅的《阿Q正传》),第二人称“外视角”的叙述即为“作者从外部讲故事”式的叙述(如鲁迅的《药》)。[11]可见,吸纳了“叙事学”的有关知识,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的分析便可以清晰得多,这对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创作水平(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选修课程中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显然都很有益处,甚至可惠及普通记叙文的读写。

以上所谈三个方面,只是既重要而又被过去的课本所疏忽,因而是今后的课本知识建构时应当特别关注的几个主要知识板块,它们相互关联构成从语言运用的技能技巧到结构篇章的技能技巧再到选择叙述策略的技能技巧的较全面的知识覆盖网络,对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智慧技能,尤其是书面的篇章的读写的智慧技能和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课本在吸纳这些知识时必须经过为适应学生深浅度的“研发”即再创造性的精加工过程,以便以深入浅出逐渐渗浸的恰当方式在课本体系中进行表达。

除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外,一些文体常识(包括文学文体常识)在编进课本时还应重新审视,并进行一些细化的分类性的特征描述,以便更贴近文体实际。过去的课本在这方面喜欢作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概括,也就难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一说记叙文,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大要素,其实写景的记叙文就可以没有事件甚至没有人物;一说到议论文便是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其实有许多议论文没有论证,有的虽有论证却没有论据(如墨子的《兼爱》,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一说到小说便是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其实有许多小说谈不上有什么情节(如鲁迅的《伤逝》,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一说到散文便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实也有散文神不散形也不散(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如果我们按有无人物和事件、有无论证和论据、有无情节、是否形散等特征对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进一步细化分类,则对提升学生相应文体的读写能力显然很有意义。当然这只是一种分类方法,完全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此外,关于文字、词汇、修辞知识和一些文学史常识,过去的课本处理得比较好,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8):9—15.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9.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58-359.

[5]韩雪屏.审视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J].语文建设,2002,(5):11-18.

[6]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7]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6-207.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46.

[9]方武.议论文体新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34,24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10篇

学习

宝宝心里苦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宝宝心里苦10篇,内容包括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的表情图,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什么梗。遇此状况,大人们一定不要大惊小怪,给宝宝充分的理解与宽容,要知道,宝宝出牙期,是痛并折腾着的。同时,多用耐心、真心、爱心,给宝宝最贴心的呵护

学习

社区治理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治理论文,内容包括社区治理论文参考文献,社区治理论文答辩。造成我国公安机关上述困境的社会客观原因很多,比如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尖锐等等,对于这些客观现实的原因我们无力主动改变。因此,在这里没有必要展开讨论。但是从

学习

时代新人说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时代新人说10篇,内容包括时代新人说1000字,时代新人故事。“志之所趋,无远勿界;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新时代,就让我们年轻一代的检察人,乘着浩荡东风,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让我们对每一起案件的认真负责汇涓成海、

学习

世界杯口号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杯口号10篇,内容包括世界杯宣传口号及创意,世界杯马宁中国球迷口号。3、加纳队:“前进吧,黑色之星,世界之星”,站住吧,我是巴西五星。4、西班牙队:“西班牙,一个国家,一个目标”,一流联赛,二流强队,好梦难圆。5、韩国队:“神话尚未

学习

元旦节手抄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元旦节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元旦节手抄报内容大全,元旦节手抄报带字。

学习

带星的诗句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带星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带星的诗句大全100句,带星的诗句。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寄意寒星荃

学习

社会学基础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基础论文,内容包括社会学专题论文合集,社会学基础论文。2.与现代大学生心理期盼一致。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是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眼光,过去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完

学习

审美教学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审美教学论文,内容包括旅游审美案例分析论文,艺术审美论文1500字。一、当代大学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现状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得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以及多层次化的优势特点,继承和弘扬着我国传统文

学习

温度控制系统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温度控制系统,内容包括温度控制系统的实例,温度控制系统别名。0引言控制仪表性能指标对温度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常采用高性能调节仪表组成温控系统对被控对象(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介绍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器件构成的温

学习

我是真的受伤了10篇

阅读(53)

那无邪的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你摘起一朵无名的小花对我说“末儿,以后我们每隔3年都要来这里哦^o^”“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花园,叫蒲公英港.傻傻的呵,我竟信以为真了浩,知道吗?我真的相信勒,那个无知的诺言...

学习

家访计划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家访计划10篇,内容包括家访计划安排表,家访计划完整版。大家访活动要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群关系为目

学习

幼儿手指游戏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手指游戏10篇,内容包括手指游戏亲子互动,手指游戏大全。

学习

关联词练习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关联词练习10篇,内容包括关联词专项练习,关联词练习小程序。在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告诉学生,词语的先后顺序可以打乱任意组合,对写得好的要鼓励,在班上展示,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是片段练习,文章的缺点,如表达不清、语句不顺的地

学习

热情服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热情服务10篇,内容包括热情服务的案例加感悟,热情服务下一句。提着朋友住院需要的东西往里走,护士同样对我点头微笑,我仔细看了一眼,真的很漂亮呢,而且其中一个笑得特别甜,凝视我的目光好像比看别人要深一些。我下意识地理了理头

学习

记叙文顺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记叙文顺序10篇,内容包括记叙文的十种顺序,记叙文文章时间顺序。一、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任何事情,不论简单还是复杂,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任何人物也都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都有着明显的时间顺序,这个过程中不同阶

学习

期中考试试卷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期中考试试卷10篇,内容包括期中考试试卷答案大全,期中考试试卷及内容。二、统计分析,找准问题在试卷评讲前,教师要借助电脑对学生答卷各题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还要收集客观题卷面答题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卷面答题信息

学习

中考数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数学10篇,内容包括中考数学合集大全,中考数学专项汇编大全。

学习

中考百日誓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百日誓师10篇,内容包括中考百日誓师信息稿,中考百日誓师对联。悬梁刺股,意搏今日;蟾宫折桂,志赌明天;珍惜一百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奋斗一百天,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发出光芒;拼搏一百天,让父母恩师在六月畅想期望;挑战人生

学习

中考优秀作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优秀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考优秀作文十篇500字,中考优秀作文十篇700字写景。人说萝岗香雪美,魅力处处闻。到此处一看,方知此言非虚。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

学习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10篇,内容包括中考满分作文你有多重要点评,中考满分作文加赏析点评600字。首先从体裁上看,高中作文主要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两大类,这两大类中又尤以议论文为主,记叙文是为那些“天才”和“庸才”两个极端准备

学习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10篇,内容包括七年级下册期中阅读,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之前的整理。试题参考答案一、1、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影响改变2、达尔文森林古猿非亚欧非洲的热带丛林3、森林古猿直立人现代人4、生殖细胞受精卵5、遗

学习

中考模拟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模拟题10篇,内容包括中考模拟题25个选择题,物理中考模拟题。3.(2014,扬州)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