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10篇

林清玄篇1

关键词:林清玄;童年时代;菩提智慧;生命体验;禅理散文

关于林清玄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散文家之一,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天才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二十岁出版他生平的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三十岁之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秀读物。

林清玄的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国华语材及大学国文选,他的《光之四书》(《光之香》)一节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其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具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

林清玄的童年时代

一、对林清玄的潜移默化

童年时代的林清玄生活在一个有十几个孩子的农民家庭里,但这个大家庭却是一个气氛极为浓厚的家庭。父亲以上三代,对寺庙事物都非常热衷。为了回答先辈们的这种举动,如云: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如此为宗教活动忘情忘身地参与?我想有两点,一来是基于崇敬祖先的心理,因为寺庙所供奉的神明,大部分是我们的民族伟人。二来是那些层出不穷的神奇现象,确实带给了民众强烈的鼓舞力量。①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不得不让林清玄学着去感知、体味宗教。林清玄说:从小,我便经常随着父亲四处区参拜。 正是这种宗教思想的潜移默化使得林清玄从小就对有着强烈的崇敬。然而,在这些言之凿凿的神迹及浓烈的宗教气氛之外,我也开始有了些反思。[1]

二、林清玄与同龄孩童的现实世界

童年时代的林清玄有吃母亲烧的红心番薯的欣喜,有看父亲放鸽的乐趣。可以为了得到一块糖果而和母亲弄别扭,可以为了一直丧生的小松鼠而抱头痛哭。它的童年在物质上虽然是贫穷的,但他在精神心灵上是富足的。 如云:“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知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②与同龄孩童相比,林清玄拥有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追求的是心灵世界的富足。他比同龄孩童更懂得如何去感知,去体味。真如林清玄所思:“宇宙天地是怎么形成的?人又从哪来?我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的我?在我们身心感受到的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世界?或许林清玄孩童时代的思索与领悟也是他后来取得惊人成就的一个缘由吧!

林清玄的菩提路

一、心灵的空虚

林清玄在开始学佛之前,曾一直担任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后来又升为主编、主笔。但是在林清玄的眼里,职位看似越来越高,但心灵却愈来愈空虚,工作量很大,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如云:“随着年龄日渐增大,志趣愈来愈小,不知道将来的日子要如何过下去。于是,我心想,如果我能重新回到青年时代,不知道自己会用什么态度来面对社会?”③正是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才导致林清玄的头发快掉光了,人发胖,肌肉松弛,这种情形不禁让林清玄陷入了沉思。

二、文章的意境

确实,在生活上,林清玄并没有遇到什么难题,遇到的困难都只是内心的关卡,那就是如何突破生活的层次,文章的意境。在写作问题上,如云:“最初写作,我也总是围绕着自己的朋友、爱情等零碎的琐事上大做文章。一段时间之后,我写不下去了,你一直告诉读者你自己、家人以及你的朋友在干吗等等,这有什么意义呢?”④当林清玄意识到自己的文章是很平淡的时候,他开始反思写作的方向。因为童年时代受到过宗教的熏陶,所以林清玄对佛经还是有一些知识层面的了解。如云:“信佛之出,我曾很积极地想传扬佛法。后来知道该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别人来信,要在别人因为你的改变,主动询问时,再告诉他佛法的殊胜,否则,你还没来得及把菩萨道的观念传播出去,别人已经被吓跑了。”⑤

三、感情的破碎

根据林清玄的自白,自己走向佛学道路,与自己的婚姻也有密切的关联。如云:“在我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就好像走入泥泞之地,或者陷进流沙,愈走愈荒凉、愈来愈深陷,我感到非常的痛苦和恐怖。”⑥林清玄以此想通过学佛来寄托其婚姻的痛苦,渴望能从菩提的智慧中,探求自己生命的身心安顿之法。如云:“在我生命最困苦的时候,也曾寻找过万灵丹,向天求告:‘请给我一帖灵药吧。’我曾乞灵于宗教,探寻生命的终极安顿之方;也曾炼丹于文艺,追求情爱的平息烦恼之法。”⑦经过感情的挫折,对情爱的描绘,也从往昔的迷醉痴情,提升至一种晴朗明净的境界。[2]

林清玄禅理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对人强烈的好奇和热情

有人认为林清玄的多产是某几部宗教典籍,其实更重要的是他对人强烈的好奇和热情。林清玄曾说,小时候,他家在林厂里,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看到另外的人家,因此总是盼望能见到人,对人非常敏感。直到写了很多书之后,他还是每天在发现人的奥秘,其中包括对自己的发现。读书的时候,我是有点仙风道骨,腰围只有二十四英寸,现在的腰围是三十二英寸,这么胖,不做菩萨也不行了。[3]林清玄在弘扬佛教教义的时候,把自己对人的种种发现连在一起,因此也反过来发现了佛教与人之间的活泼关系。这是这种发现,决定了他在表述方式上作出必须与人亲近,然后让人觉悟的选择。由此他提供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写作生态。

二、对佛学思想的独特体验

在“身心安顿系列”和“菩提系列”等禅理散文著作中,林清玄大批量的引用了“智慧”、“菩提”、“心性”等佛学词汇。这些词汇的引用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加深了文章的通俗性、哲理性与可读性。我在学佛以后,读了许多佛书,发现很多书都把佛教说的太深奥、神秘,或者复杂,使人读了很担心自己不能接受或学习佛教,这样不但无法起信,反而使人畏惧佛法。尤其有一些书把佛教说成一门学问,失去了佛教实践修行的特质。[4]林清玄把佛学深奥的经典转化成平常朴实的语言来探寻娑婆世界的现象,又通过自己对佛学思想的独特生命体验来阐发佛典。所以林氏禅理散文是集佛典、禅道与自我反观于一体的。林氏的禅理散文中,到处都充斥着人的心性与人的智慧。读之使人若捧香茗,久久回味。

三、对佛学经典的深入探究

对于佛学经典,林清玄曾明言:“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注重学解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5]由此可见,林清玄的写作行为首先是道义行的,而不是技术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使林清玄对佛学经典的阐述发人深省。林清玄以获得身心的终极安顿的理性境界制造了一个动态的实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以积极有效的行动,把个人、群众与社会从问题丛生的状态中,转变到佛法共证的神圣境界中,用来消除或改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窘困状态。[6]林清玄自觉认识到身为作家的责任而不单纯是佛家宣扬者的身份,所以在阅读佛经,审视现实生活时常常有火中慧影的发现。

“林清玄现象”的思考

从“菩提系列”、“人生对话系列”到“现代佛典系列”、“禅心大地系列”,其许多作品一版再版,由此他也成为了各界争聘演讲的对象。他是台湾学生心中的“青年导师”,并被评为“对青年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人物”。确实很难避开他,在辽阔的海外华文阅读圈内,林清玄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有些学者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林清玄现象,而有些学者则将林清玄现象视为宗教现象来研究……为什么林清玄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为何其作品会风靡整个海外华人圈呢?

对于“林清玄现象”,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认为:学术界谈论精神需求和生存意义的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著作早已不少,但大多数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成果,艰涩枯燥,不可能直接渗透到社会。林先生要交待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美好的心情,他把这些专业区一一打通,而且坚信自己与读者是“同一种人”,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存在,因此可以凭着自己的生命体验,把读者自身的生命点燃。这种诚恳态度,使广大读者找到了一个亲切祥和的交谈者,而交谈的范围又必然会快速扩大。⑧一个作家在写作时怀着感恩的心,燃香祈祷,读者应该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样的心情。而东海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对“林清玄现象”这样揭示:林清玄现象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在解决生存为题之后,必然会开拓谈论生命意义的空间。为解决生存问题,大家冲锋,拼搏,无暇顾及精神领域,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群体性的心理残缺,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始在生命意义上的反省、觉悟,变成了一种广泛的自然需求。

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其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在当代文坛散发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试***寻找一种思想来满足人们的的精神需要,而林清玄的作品很好的抓住了人们心灵的这种渴求,把寻找自性、开启清明的禅宗智慧融入如画的描绘之中,为在万丈红尘中空茫挣扎的万千灵魂洗涤着心灵的尘埃和负重,引导他们回归自性,融入天人合一的智慧境界。如云:“寄情,不是在外面寻找寄托于慰藉。寄情,是在转动的世界中,有自己不变的内在风格;是在世俗的花草中,有自己一片清朗的天地。⑨

由“林清玄现象”引发的思考,笔者认为中国一批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变成布袋戏里“秘雕”和“怪老子”这种的人物,其文字也不要深奥难解,而是应该关注现代人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与思考。(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注释:

①释果淳:《林清玄星月菩提―神迹.文学.菩提路――林清玄的蜕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第209页。

②林清玄:《星月菩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第65页。

③林清玄:《天边有一颗星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第35页。

④释果淳:《林清玄星月菩提―神迹.文学.菩提路――林清玄的蜕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第217页。

⑤释果淳:《林清玄星月菩提―神迹.文学.菩提路――林清玄的蜕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第221页。

⑥林清玄:《生命中的龙卷风》,圆神出版社,1998,第14页。

⑦林清玄:《生命中的龙卷风》,圆神出版社,1998,第245页。

⑧余秋雨:《林清玄寻找心灵的故乡之大陆版序》,知识出版社,1999,第109页。

⑨林清玄:《心的丝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第102页。

参考文献:

[1]释果淳:《神迹.文学.菩提路――林清玄的蜕变》,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一月《人生》杂志。

[2](港)罗乃萱:《七情略影――林清玄印象记》,香港《突破》杂志。

[3]秦情:《愿是芒花,或是和风――林清玄的文学与菩提》。

林清玄篇2

【关键词】林清玄 乡土散文 散文特质 佛学意识 情景交融 意境

在当代华文世界,林清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散文创作在华人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声誉极高,有“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将佛学哲理融于平常生活之中,散文风格清新,语言朴素自然,又有情景合一的创作手法。此外,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呈现出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灵动唯美。

一、平常生活中的佛学意识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多写平常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同时,乡土散文中有着大量的文化意象,意象亦多为平常之物且范围广泛,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平常的生活和意象展现了林清玄平静安详的心态,平静安详的心态让林清玄能够冷静地观察当下的都市生活。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浓郁的佛学意识。

平静安详的心态即是佛常说的“平常心”,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之心。林清玄以“平常心”对待当下的都市生活,从中感悟到强烈的“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这正是佛家所倡导的“慈悲仁爱”。出于宗教人文情怀的道德关爱,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平凡之美。

在《木鱼馄饨》中,作者在深夜的巷口偶遇了一位卖馄饨的旧人。“虽然抵不过岁月的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但“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当被问及为何要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时,老人的回答“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这令读者产生一股敬意。虽然平凡弱小的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但仍考虑他者的感受。他以淡定的节奏边敲木鱼边卖馄饨,走过了一个个寻常巷陌,温暖着一个个迟睡者的心灵,有一股默默的温馨之感。在《卖茶老妇》中,林清玄用静默的安详展现了老者的温暖。

那位老妇人只有一只眼睛,她沉默的冲好了茶,就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里面,沉默地坐着。……最好的是雨大的黄昏,一个人独自在龙山寺,要一壶乌龙茶,一碟瓜子,一小盘绿豆糕,一只脚跨在长条凳上……更好的是到黄昏的最后一刻,雨忽然停了,斜斜映进来一抹夕阳,金澄色的,透明而发光。

老妇人衬着那一袭金澄色的夕阳,仿佛笼罩着一层光辉,她默默无语,只是用心冲好一杯茶,再缓缓的踱回去,用一只眼睛看着你,看着这个世界,淡定的步履和温暖的眼神展现了其心灵的安详,营造出一种静默的肃穆之美。而作者在寺庙中,一人、一茶、一碟瓜子足矣,“一”字有“纯”之意,简简单单就是人间至美,平平淡淡就是最好。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展现了平常生活中的美,挖掘了人性的美好,揭示了佛教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景、事相融的表现手法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大多有一个相似的模式:他将眼前的景物与记忆中的事物相联系,将现实的场景与历史上的某些文物事件相联系,引出下文后再用散文的笔法和诗的境界,将其一一收入艺术的品味和美好的冥想之中,熔铸在抒情的淡雅风格之中。这类模式因为有了虚实相生、时空交错与多元文化互动,而让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显得内容翔实、生意盎然,大大丰富了其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使散文艺术面目一新。林清玄所创造的散文模式,更被许多评论者称为“林清玄体”或“林清玄风格”,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境生于象外。而虚实生辉。

这种特色文体的创新。与林清玄的人生经历、创作观念密不可分。首先,受林清玄深刻的童年经验影响。《现代心理美学》指出: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童年的林清玄,虽然物质生活过的比较艰难,但有手足之情与亲情的滋润,精神上并不空虚。林清玄在《长途跋涉的肉羹》中写道: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成年后的林清玄,更是熟谙此理,常用也爱用微小的事物来表达深邃的情感、哲理。

其次,林清玄的审美视角非常广阔,审美立场比较完整,折射出其对时代宏观审美的良好把握。在《随风吹笛》中,写道“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净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在《雪中芭蕉》,写道“以《雪中芭蕉》来说,那裸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林清玄热爱阅读,涉猎广泛,茶道、音乐、书画等艺术内容都能信手拈来,各类典故在其乡土散文中的交错让散文显得内容充实、内涵丰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林清玄对情景交融的拿捏也更加到位。

再者,林清玄的整体性立场十分全面,不仅有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分析,更有主观与客观等诸多范畴中明慧而清晰的辩证联结。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是一种整合,他先用客观的语句来描述自然风景、人文事物,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辨证分析引出自己富含哲理的主观见解。最后,受东方美学和佛家宗教情怀的影响,林清玄注重所描绘对象的内在意蕴,情景交融的散文形式更能够展现出乡土散文的深厚文化内涵。

三、清新空灵的意境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熔铸了丰厚的东方美学和佛家宗教情怀。风格清新。笔触清新淡雅。清新自然的散文语言流露出婉约含蓄的美感,散文显得典雅又不失灵动,更具有冲淡之美。同时,林清玄非常注重乡土散文的节奏感,清新淡雅的文风配上一句一段的分段风格,使散文有了合适的停顿,有了诗的韵味。林清玄坦露无遗、昭然若揭的叙述加上诗歌的韵味,再配上男人最清简最空灵的胸襟底蕴,从而创出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

在《秘密的地方》中,林清玄写道“在我的故乡,有一弯小河。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小野花的田原……响着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林清玄用清新的词汇、简短典雅的句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小河流水、岸芷汀兰的美景。而“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田原……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的句式有着朗朗上口之感,河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空静而不失灵活的气息,能穿过一切直至永恒。在《月光下的喇叭手》中,喇叭手站在寒凉的街头,从冬天一直吹到了春天。“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老人吹着乡愁小曲,抑制不住的落泪。喇叭手的生命是“伸缩喇叭凹凹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长音不高,笔触平淡,但节奏分明,喇叭声充塞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凹凹扭扭”四字更将曲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笑春风》中,林清玄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苏轼的《赠刘景文》,先塑造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此外,更在文中用诗的形式写道“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林清玄巧妙化用诗句,唯美的笔触配上诗意的情境,将“分离”和“相约”这如此伤感的事物写的清新空灵,写的唯美释然,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慰藉。

林清玄认为散文是最适合他的,是最自由的。他以自由的方式进行散文的叙述,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空灵,大大提升了乡土散文的审美价值。

林清玄篇3

光是人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阳光、灯光、目光、霞光、月光。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间种种的现象。有多少人因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阳光下展示出一副虚假的外壳;从古至今,所有的诗却从未有过写过正阳的,也许是因为人在正阳下会感到害怕吧。现在的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把真实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

现在,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一块块珍贵的土地被人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盖楼房、盖商铺、做景点,失去了土地原来的价值——生长植物。城市里再也难觅土地的踪影,才会引发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例如你不能买一点感恩,只能买一些礼物作为感恩。俗话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这么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买、能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真情流露,怀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说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对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欢喝茶,也喜欢品茶,但没有人去尝试新的品种,满足于现状,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人。他曾在房子里实验把乌龙和铁观音合成一味,想做出“乌铁茶”;在寒冷的早晨采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鹰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灯采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于他的创新,才能做出这么多新品种——我们不也要有这种精神吗?

林清玄篇4

关键词:林清玄散文;生态意识;分析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多篇文章编入了大陆、台湾,甚至新加坡的中文课本中,尤其是他的“菩提系列”和“身心安顿”系列散文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他的“菩提系列”散文以文笔清新自然,平易而感人著称,给现代人以心灵的抚慰。本文拟从当时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入手,表达了作者强调生态意识的原因,由此追求淡雅的生态意识,并探求其散文中平和的生活状态。

一、现实的生态危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正处于工业化***时期,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污水横流、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河水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小生活在恬静无染乡间的林清玄,像所有忠实的环保者一样,通过散文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现实的忧虑,所以他的“菩提系列”散文中有很多对现实灾难的描写。比如《清欢》中描写的油烟爆起,卫生堪忧的啤酒屋,不见天日的卡拉OK,人们以污浊放逸的生活为欢乐等等,表现了人们生活空间的混乱不堪。

现实社会的生态危机除了生活空间的杂乱污浊,还表现在人们内心精神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错位导致的人们精神上的生态危机。比如在《金片子》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用黄金制作名片的商人形象,由于精神世界匮乏,贫穷的精神层面跟不上物质的暴涨,导致了这些暴富的商人一味把金钱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于是想到用黄金名片来炫耀自己的价值,但是在作者看来,黄金名片的价值并不会增加自己的价值。所以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导致了人们精神上的空洞。此外,金钱社会造成了一种物质生态的危机,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空洞,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林清玄都用起平淡的表达手法为读者一一呈现,这也恰恰是林清玄散文中的精神追求。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中描写的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生态危机,都是对当下社会的真实反映,这也恰恰反映出作者对淡雅生态的诉求。

二、淡雅的生态诉求

面对着生态危机的社会现实,林清玄更渴望纯美的生态环境,所以更强烈的追求生态审美,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山水之间。由于受佛教的影响,他的“菩提系列”散文蕴含更多的是“雅致恬淡”的韵味。比如《一只毛虫的圆满》中,所有人都觉得毛虫丑,见了它都会恶心尖叫,但作者只是淡淡的告诉读者,正是这最丑的毛虫将来会变成最美的蝴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丑也是一种美。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事例,告诉大家:淡然面对一切,优雅从容生活。

相对于有生命的物体,林清玄描写更多的是无生命之物,尤其是对花的描写,比如:兰花、梅花、茶花、莲花等等,当然描写更多的是莲花,其中以此命名的就多达六篇,比如:《灵山上的那朵莲花》、《水晶石与白莲花》、《清净之莲》等,他之所以喜欢莲花,是因为莲花是佛教的花,象征着纯洁,他希望自己像莲花那样清净、淡雅,这也恰恰印证了他散文中淡雅的生态诉求。

除了像兰花、莲花、梅花等本身就蕴含着淡雅、高洁外,林清玄对其他花的描写也透着淡雅的气息。比如在《愿做自由花》中,当作者看到大片金黄的青菜花时,就像进入了金色的梦里,自由自在的生长在大地上,成为最耀眼的风景。就是这普通的青菜花,在作者笔下就那么的超凡脱俗,不与时令花争宠,自由自在的生长,反而增添了青菜花淡雅之气。林清玄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编织成文章,并用理性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揭示了这个浮躁社会的不看,告诫我们,只有以简单的生活作为目标,才能够在这个金钱社会中无愧于心的生活。

三、简和的生活状态

林清玄散文中体现的淡雅的生态诉求,反映到生活中必然是简和的生活状态。作者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更加提倡简单朴素的生活观念。突出表现在“口舌之欲”上面,用自己的话说,有时候生活清淡的自己都吃@了,每天的早上大多煮一些粥,放些青菜,然后配着腐***和豆腐吃,而且他把青菜米粥看作璎珞粥,把腐***和豆腐比作黄玉和白玉,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简单朴素。

在生活中追求简单,从心态上更多的体现在平和宽容。因为他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圆满的,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把心态放平和。在《拈花菩提》自序中,他提到有次抽到一个下下签,由此悟出当我们遇到困难,如果一味抱怨、消极,就会使情况越来越糟,索性不如放平心态,坦然面对。

林清玄正是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并用理性的阐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获得哲理般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刘小兵.于“一花一世界”中感悟人生欢愉――读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J].劳动保障世界.2016(13).

[2]汪苏娥,王晓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解读林清玄《有生命力的所在》[J].写作.2005(03).

林清玄篇5

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30岁前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他写过30多本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与教育有关的书,文章数度被摘录进入小学语文课本,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与时间赛跑》、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等,被誉为“当代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林清玄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由于家境贫寒,孩子们连阅读都是一种奢侈。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似乎是不利的,但林清玄却“意外”地成长为著名作家。他著作等身,其中有30多本儿童文学作品,对家庭教育更是有独到见解,常常语出惊人。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他以自身成长脉络为线索,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秘密。

何苦逼孩子考第一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写了那么多本书,拿遍了台湾的所有文学奖,小时候一定是个早慧儿童吧?

林清玄(以下简称林):不,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考不及格。

记:那后来怎么会有如此出众的成绩?

林:因为长辈一直鼓励我。有一次考试,我好不容易考及格了,很高兴,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在吃饭,看到我的成绩单,马上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们很奇怪,考得这么差还如此高兴?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心想坏了,爸爸是农民,向上三代都是农民,我可不要做农民,所以后来就用功读书了。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饺子,我很开心。饺子端到桌上,老师说:“我教书50年,看人很准的。我用我的性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我非常感动,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因为从来没人这么赏识我,还用性命向我保证。后来我知道,全班每个同学都去他家吃过饺子,他对每个孩子都说过同样的话。但我没有失望,老师的肯定确实影响了我的人生。

记:后来您的学习成绩就变好了吧?

林:起色不大。高中毕业,我参加高考,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分,我考了361.5分。终于考上大学了!我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就用红纸写了一条标语,“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我家的大门上。上大学的时候,我想,那个考361分的考生是谁,他比我还要幸运哩。一番调查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幸运儿。他叫张毅,后来跟朋友联手创建了“琉璃工房”公司,现在公司名列世界500强,他仍是老板之一。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孩子不要放弃,家长更不能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那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孩子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把他们教育成一个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记:在大陆,应试教育仍是主流,家长们不得不格外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排名。

林:我读过一个科学报告,研究人员访问了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看他们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否都名列前茅。结果出人意料,这些成功者小时候的考试排名大多是班里的7~17名。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可以称之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秘密。首先,考第1名的孩子压力太大了,为了保住第1名的宝座,他要牺牲许多玩耍时间,这样,课本以外的知识就得不到积累,成了书呆子;其次,考7~17名的孩子,人际关系普遍较好,他可以和考第1名的同学做朋友,也可以和考倒数第1名的同学做朋友,而且他压力小,生活更轻松,脑子更活络,更有创意,长大以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由此可见,家长朋友们不必逼孩子考第1名,让孩子轻松一些,自己也轻松一些,岂不是两全其美?

记:您上小学的时候调皮吗?有什么趣事吗?不妨讲一个与大家分享。

林:趣事太多了。上小学时,我的同桌是一个高大、泼辣的女孩。她在桌子中间画了一条线,警告我,如果超过这条线,会产生严重后果。有一天,我睡午觉时不小心跨界了,醒来时发现右臂半截袖子不见了。我连忙问同桌:“有看到我的袖子吗?”她漫不经心地从抽屉中拽出半截袖子,扔给我,说:“没把你的手臂剪掉就不错了!”我恨她,一心要报仇。我曾把一条蜈蚣放在她的书包里,可她不怕。后来,我趁她睡午觉时剪断了她的一条辫子。她醒来就哭着问我:“有看到我的辫子吗?”我马上从抽屉里拿出剪断的辫子扔在桌上,说:“没有把你的头剁掉就不错了。”我的快乐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重点培养七种能力

记:您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林:我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实施教育,唤醒孩子内心爱的种子。有出息的孩子内心爱的种子已被唤醒,他们认识到了自我,没出息的孩子内心爱的种子仍在沉睡,他们认识不到自我,只是浑浑噩噩地活着。家长要明白,除了学习,孩子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具体来说,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以下七种能力:

第一,面对挫折的能力。家长保护孩子是没错的,但让他适度了解世界的阴暗面,适度经受打击和挫折,他会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强。打击和挫折能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且能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第二,向往美好的能力。所谓美,有三个层次:物质与欲望之美、文化与艺术之美、内心之美。前两个层次孩子都能很容易接触到,而内心之美需要从小培养。如何培养呢?家长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大家看,“善”字与“美”字的字形相似,不妨这样理解:“善”长大了就变成了“美”。

第三,爱的能力。想想看,我们下班回到家,把爱人抱起来转一圈,爱人大约有50公斤吧,但我们感觉不重,因为我们心中有爱。如果我们找一块50公斤的大石头,要抱起来转一圈,我们感觉很吃力,因为我们心中对石头没有爱。这说明,爱的感觉可以减轻人生的负担。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和朋友,这样才能更轻松地面对人生。

第四,理解生命的能力。台南有名高一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父亲每天都要用手指敲击凤梨,以鉴定凤梨甜不甜,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儿子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击凤梨以鉴定凤梨甜度的设备,后来这套设备得到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学习成绩好,而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程度,心疼父亲是珍惜生命,发明更需要了解凤梨的生命规律。

第五,逐步形成世界观的能力。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外读书,以培养孩子世界观,这样的想法很好。孩子只有认识到世界的广阔,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我在与读者对话时说,人的一生中,世界观是逐步形成的,20岁时,你是站在桥上看风景,30岁时,你是站在楼上看风景,40岁时,你是站在山上看风景,50岁时,你是站在云上看风景,80岁时,你是站在天上看风景。人生的风景其实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你看风景的视野和心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见解会更深广,体会也会更深刻。

第六,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学生上课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下课不敢请教老师难题,这就是缺乏表达能力的表现。我发明了一个“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害怕表达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三遍,慢慢地就能克服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第七,提炼观点的能力。培养孩子有主见,写文章时善于提炼观点,家长首先要有创意,不能因循守旧。我给我的孩子讲睡前故事,从来不讲《白雪公主》,太老套了,我自己写了365个故事,一天一个讲给孩子听,一年讲下来不重样儿。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个独生子。有一天,国王叫王子搬把椅子到阳台上,王子不肯,说自己身份显贵,怎么能搬椅子?椅子是下人搬的。后来国家战败,王子流落街头,被一个做椅子生意的人收留,每天的生活就是搬椅子。这个故事的观点是,人不能懒惰,否则必受惩罚。先有观点,再讲故事,肯定是好故事。

记:勤奋学习也是孩子必备的能力吧?

林:只要内心爱的种子被唤醒,孩子会自觉地勤奋学习。我算是内心爱的种子被唤醒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当作家,小学每天写500字,中学每天写1000字,高中每天写2000字,大学每天写3000字,一直坚持下来。我17岁时开始发表作品,20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了。我算勤奋吧?但我并不觉得苦。

陪伴孩子细致生活

记:您认为亲子关系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林: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不理想的亲子关系。有一天,电影明星成龙从外地出差回来,突发奇想,要当一当体贴人的爸爸,于是赶到学校去接儿子。他站在校门口等啊等,学生都走光了,还是不见儿子的身影。他很奇怪,就去问老师。老师查了半天才弄清楚,对成龙说:“对不起,您的儿子两年前就毕业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成长得很快,如果家长不用心陪伴孩子,不和孩子细致地分享生活,那就会错过孩子,不认识孩子,更别说得到孩子的心。现在回答您的问题,我认为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像朋友那样,平等、相知、互勉、无话不谈。

记:您和孩子们的关系好不好?

林:我和三个孩子相处得很好。每天孩子出门,我都站在门口,拍拍他们的肩膀,说:“爸爸爱你们,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还是抱抱他们,说:“爸爸爱你们,今天辛苦了。”我和他们就像朋友那样,我把我的经验说给他们听,同时向他们学习。

记:您小的时候,爸爸也是这样对待您吗?

林:恰恰相反,在我记忆里,爸爸从来没有抱过我,可能是因为他的孩子太多了吧。我记得,我第一次跟爸爸深刻地交谈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到山上去耕种,遇上暴雨,没办法回家,晚上就只好睡在放家具的工寮里。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聊得比较深入。终于有机会跟爸爸谈心了,我感动得不得了。后来我就想,将来我有了孩子,我要每天都跟他们谈心。这是我在内心对自己的誓言。我大儿子31岁了,出门的时候我拥抱他,回来我也是拥抱他。我要把我的誓言传递给他,将来他会爱他的太太,爱他的孩子,爱他身边的人。这个态度很重要,家长们不要吝啬于向孩子表达爱。

记:您小时候学习写作的时候,父母鼓励过您吗?

林:爸爸对我的志向不以为然,不过也没有刻意禁止。说到鼓励,妈妈是我的恩师。小时候,每当我趴在桌子上写故事时,妈妈总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柔声问:“你在写心酸的事还是有趣的事?人遇到心酸的事,躲在被窝里哭哭就没事了,所以你要多写一些有趣的事与别人分享。”妈妈质朴的语言确立了我的写作方向,就是:写作是要与别人分享快乐,交流思想。所以,我就形成了清新、积极的写作风格。

记:现在,不少家长鼓励孩子从小学习写作,您对此有何看法?

林:我当然赞成。写作非常有趣,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感受力。我从8岁开始写作,感觉受益匪浅。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当作家有两件最幸福的事情:第一个是不断往更高的境界攀登,和更多人分享生命的经验;第二个是不断探究自己的内心,做与文明有关的事情,你会整理自己的心,接触到世界的最深处与最远处。

林清玄篇6

别让孩子考第一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不及格。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考了一个超过60的分数,很高兴,把成绩拿回家给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都很奇怪,我考得这么烂,爸爸为什么还笑呢?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所以后来就开始用功努力读书。

我发现大陆家长都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的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里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多最好的。说到这里我真感动啊,终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时候我们那班上只有17个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第七到第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十七名里面。

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他家里吃晚餐,我很开心。晚餐吃的是饺子,等饺子端到桌上,我的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因为从来没人理解我,用生命和我保证。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他家里吃过饺子,他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所以说考试没有考过第一名,也有人用生命保证你会成功。

考大学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361分,我考了361.5分。回到家,我就用红纸写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大门上。

上了大学,我就琢磨起谁是考361分的幸运儿。一番调查后,我发现是张毅,世界五百强企业――“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所以说,如果小孩的成绩不是很杰出,请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的植物适合不同的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每个孩子心底都有一颗种子,那就是他们从小的愿望。愿望过大,或无法实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要唤醒孩子心底的这颗种子,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目标而努力。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里面讲了很多冒险故事,让我觉得文字是这么神奇,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从此下定决心要当一个作家。家里唯一支持我的人就是妈妈。那时家里穷得没有书桌,我就趴在“供桌”上写。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初中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直到现在写了100多部书。

妈妈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小时候写字,她总这样跟我说,伤心的事情,自己蒙被窝里哭哭就算了,不用写出来。别人看你的文章,是希望从里面得到安慰和启发,你要写了伤心难过的事情,万一哪个读者看了更加伤心难过,旁边刚好有个窗口,就想不开跳了下去,那你当作家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从我立志当作家开始,就决定只写生活里快乐幸福的故事,因为我想让别人从中得到快乐。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面对挫折的能力。要锻炼这个能力,除了读书,还要劳动。

其次是爱的能力。我的学生做过一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能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

三是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台南有个高一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为了鉴定凤梨的甜度,在每个凤梨上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这个机器最后得到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所以,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四是认识世界。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这是个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五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孩子学会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一靠近女生就紧张,满脸通红地吓跑了。这时候,我教你们“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个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才能克服内心紧张,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六是有感情后要提炼观点。好文章一定会有好观点。我给我的孩子讲睡前故事,不讲白雪公主,这都太老套了。我自己写了365个故事。比如有个国王,他有个独生子,有一天国王叫王子搬个椅子到阳台赏月,王子说自己身份显贵,怎么能搬椅子,椅子是下人搬的。后来国家战败,王子成了庶民,流落街头,被一个做椅子生意的人收留,每天的生活就是搬椅子。先有观点,再讲故事,肯定是好故事。有感情也要不失浪漫情怀,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爸爸,你知道眼泪为什么是咸的吗?

我和我的三个孩子都相处得很好。每天孩子出门,我站在门口拍拍他们的肩膀,说爸爸爱你们,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还是抱抱他们,说爸爸爱你们,今天辛苦了。现在我的大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我还是会经常抱抱他,拍拍他的肩膀。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最亲密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理想的追求和浪漫的情怀。

我的大儿子上大学时,回家跟我说,爸爸,我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不知道怎么追她。我说那你给她写封情书吧。儿子说,现在大家都用电脑了,写情书太落伍了。我说,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用电脑了,你写的情书才特别嘛。

儿子又说,我不会写情书,怎么办?我跟他说,没事儿,爸爸帮你写。一个月后他就追到那个女孩子了。那封情书,写得很美嘞!

孩子不只是父母的朋友,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浪漫,有很多值得父母学习的地方。

有一天,小儿子做错事,我让他到冰箱前罚站。站了一会儿,他突然跑过来问我,爸爸,你知不知道眼泪是咸的?不信,你吃吃看。我说,嗯,是咸的。他又问我,爸爸,那你知不知道眼泪为什么是咸的?

我一下子愣住了,摇摇头说,不知道,为什么是咸的?儿子流着泪说,我知道,因为它是从心里最咸的地方流出来的。那一刻,我被他感动了,感动得发誓以后再也不让他罚站了。

我想到一件事,是成龙的故事。有一天,他出差回来想去接儿子,结果学生都走完了,孩子还没接到。他去问老师,老师说,你儿子两年前就毕业了。孩子长得太快,如果不细致地爱孩子,不和孩子细致地生活,就会不再认识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

林清玄篇7

2、人生苦短,缘深缘浅,我们都应该豁达与乐观地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3、当我们活在当下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当我们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4、不管做什么事,在失败的时候如果还有藉口,那就是还未曾尽过最大的努力。

5、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6、我知道,我们走过的每一步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意义。

7、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林清玄篇8

灵玄惊喜地望着手上清旋,又看看仙玄:“好了!好了!仙玄,有办法了!”仙玄红红的眼睛忽然带着喜悦看着灵玄。 说完,灵玄立刻用灵力启动清旋,清旋灿烂而鲜艳的光照在仙旋身上。顿时,仙玄的身体开始快速地恢复!绝望中那滴泪救活了仙玄。

而在同时,清旋发出的光芒照遍了整个木林,木林的树开始抽出嫩绿的叶子,有一点生气的感觉了。只是,地上的骷髅依然布满,从骷髅中,散发着的妖气仍然布满森林……

仙玄和灵玄开心地互望了一下,随即,他们仍然缓缓前进。

仙玄忽然拉拉正埋着头小心翼翼向前走的灵玄,让他抬头:“灵玄,远处那个黑点是不是灵王指的-骷髅精-?”(骷髅精——样貌类似于白骨精,但法力远高于白骨精几十倍。)

“嗯。好像是。它的法力高于白骨精几十倍。而且,能散发出这么多妖气来的一定是骷髅精中力量最高的!不可以小看!小心点~!”灵玄警惕地说道。

灵玄一说完,骷髅精便在快速移动过来,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果然是力量强大的妖。白骨精是白色的。骷髅精是灰色的。而这只妖,却是黑得可怕。 在白骨族中,力量越强身上的颜色越深。

仙玄和灵玄都提高了警惕心。骷髅精来到他们面前。

“两位好运!”骷髅精冷笑一声,出招——冷不防撒下一道紫粉。霎时间,紫粉包裹住了仙玄和灵玄,仙玄的手松开,他们两个下意识地捂住眼睛。缝细间,只看得到紫灰灰的一片。

那“咯吱咯吱”的声音不停地响着,而且越来越快。隐约听见一点响动——

林清玄篇9

玄武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像一片金色的大镜子。小鱼不时会从水里冒出来晒晒太阳,几只野鸭在水上哗哗的游着。

玄武湖的树林也很美,树林里的树都是参天古树,碧绿高大,特别美丽,要把这一林子的参天大树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这个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树林中还有一个木头做的小平台,这个小平台全部都是用木头做的,非常美丽。

玄武湖的小岛也是美不胜收,岛上有壮观的喷泉,一股股的冲出来,岛上的小山丘给小草盖得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大的?蛋糕。

玄武湖的美丽的,它风景优美,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它还有一些小山,非常美丽,这些山被绿色所覆盖,非常显眼。它的城墙也很壮观,像一条巨大的龙,城墙上的弓箭口可真像巨龙身上的鳞片。

玄武湖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这是由湖水、城墙、小岛、山丘、树林等景色构成的一幅风景画,大诗人李白也在这儿留下过身影。

林清玄篇10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李白接到唐玄宗征召其进京的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篷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的他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虽然玄宗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有证据表明,进入宫廷的李白的确是位出色的“供奉翰林”。被任命为翰林供奉的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随侍并且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天宝二年(743年)初春,玄宗在宫中行乐之时亲自作了首曲子,于是急召李白以新词入曲。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被抬进宫中用凉水泼醒,而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十分高兴的玄宗赞赏有加。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奉命跟随并写了《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暮春,玄宗跟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观赏牡丹,一时兴起的玄宗又命李白创作新词,李白又是沉醉之中一气就写了三首专门歌咏杨贵妃的美貌的诗。这组题为《清平调词》的诗歌,词藻华丽,名句琳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艳神韵,每一首诗都堪称名作。夏天,玄宗泛舟白莲池,李白奉命写了《白莲花开序》。除此外李白还写过其他一些应制之作。从玄宗的频繁征召以及命其作诗来看,玄宗对于李白的敏捷诗才十分满意,因而李白也完全胜任供奉翰林一职。

按理说,玄宗李隆基让谁卷铺盖,也不应该让李白走人。但是,卷铺盖回家的偏偏就是李白。天宝三载(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新唐书》传说是李白自己恳求退出朝廷回到家乡的,“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这当然是有缘故的,即李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已经很讨厌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继续待在皇帝身边,待在朝廷了;李白本人也意识到,继续待在朝廷已经没有意义。换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例如杨贵妃、高力士等。

当今权威的文学史教材,一般认定是凶为朝廷中的权贵谗毁,李白被迫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换言之,是朝中权贵将李白排挤出朝廷的。这也未见得可信。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未见有任何***治上的企***和行动,他的地位根本不能跟权贵叫板,不可能妨碍任何当***者的利益。此外,从李白前后的言行看,他是不可能主动离开朝廷的,他离开朝廷是迫不得已的。无论是皇帝亲近之人的厌恶,还是一般的朝廷权贵的排挤,最后下命令的总归是玄宗皇帝。天宝初年的李隆基,还是能够掌控朝***的。因此,李白的离开朝廷、离开长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欢李白。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误玄宗的事。具体地说,就是喜欢饮酒的李白泄露了宫廷的秘密。范传正说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清人王琦怀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机,明皇因是疏之”。本来,玄宗召李白进宫是为了点缀文采、“润色鸿业”的,孰料李白是一个贪杯嗜酒、口没遮拦的主儿,这当然使玄宗大失所望。

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汉朝的东方朔,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东方朔那样超脱飘逸。《玉壶吟》一诗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认自己由于没有学到东方朔隐藏真实心迹、滑稽调笑周旋于帝王身边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不是司马相如,也不是东方朔,他有较强的自尊心,言语之间难免有锋芒,常常醉酒的他难以做到守口如瓶,不甘心于只扮演“俳优”角色的他忍不住要批判现实。这些,应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主要原因。

(摘自《科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林清玄10篇

学习

身骑白马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身骑白马10篇,内容包括身骑白马的故事有哪些,身骑白马故事。(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女娲造人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女娲造人10篇,内容包括女娲造人真相,女娲造人故事。可是,当女娲朝前一步,那些猿猴便往后退一步,女娲前进,猿猴就退。就这样反复了几次,女娲终于忍不住了,但她没生气,只是微笑着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一开始猿猴没吭声,直到女娲问了

学习

鹬蚌相争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鹬蚌相争10篇,内容包括鹬蚌相争故事全文,鹬蚌相争文字内容。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

学习

好好生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好好生活10篇,内容包括好好生活句子文案,好好生活下半生文案。4、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努力,好好生活,互相惦念。5、给我一场车祸,要么失忆,要么死,要么穿越6、男人仅用了几分钟就做了爸爸,女人却要付出一辈子去做妈妈。(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学前教育实习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教育实习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个人实习自我鉴定100字,学前教育大专自我总结。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学习钢琴、手工、舞蹈、绘画等多项技能。该专业学生要把理论知

学习

审计局实习工作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局实习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审计实习工作总结7篇,审计实习工作计划与实习步骤。二、主要内容(一)落实普法依法治理、依法行***局长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继续贯彻落实普法依法治理,依法行***局长责任制。年度内因人员变动的,要

学习

往后余生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往后余生10篇,内容包括往后余生简短文案,往后余生许巍。4、余生,只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简单,快乐的走完下半辈子。5、有那么一颗糖,可以甜满整个海洋:有那么一个人,需要用尽余生来忘。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7、我知人心本

学习

阳光灿烂的日子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阳光灿烂的日子10篇,内容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文案短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文案。明天,近在咫尺,明天的阳光,温暖柔和一定比今天这样灿烂。绽放过今天的花儿更娇艳;耸立过今天的大树更雄峻;经历过今天的人生更精彩。明天,有多少人和

学习

交个朋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交个朋友10篇,内容包括交个朋友金句,四年级上册写给朋友400字十篇。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每次我回家,母亲都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妈妈烧得一手好菜,风味不同寻常,红烧鱼烧得焦黄,淋了酱汁,撒着葱花,见了使人喉头吞津;萝卜排

学习

书湖阴先生壁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书湖阴先生壁10篇,内容包括书湖阴先生壁典故,书胡阴先生壁全文。

学习

孟母三迁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孟母三迁10篇,内容包括孟母三迁的完整故事,孟母三迁典故。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

学习

伏尔泰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伏尔泰10篇,内容包括伏尔泰的经典故事,伏尔泰简介。伏尔泰这一惊人壮举,被朝廷视为大逆不道,直接触怒了摄***王。当***者宣布将其逐出首都巴黎,流放修利。但伏尔泰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不久,他又发表了一首题为《在黄毛小孩的统治下

学习

研究生报考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报考10篇,内容包括在职研究生报考,报考研究生时间。兹介绍本单位同志,前来报考中央***校***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该同志现任职务,职级。技术职称。于年月日加入中国***,大学本科毕业。请予接洽。此致敬礼!介绍人:xx20

学习

药物设计论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药物设计论文,内容包括药物设计技巧论文,药物设计与合成有关的论文。1.2积极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的具体工作过程不了解,意识不到课程内容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适当

学习

林清玄,做自己的预言家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林清玄,做自己的预言家,内容包括做自己的预言家林清玄阅读答案,林清玄临终预言。20岁时,我是站在桥头看风景,30岁时是站在楼头看风景,40岁时是站在山头看风景,50岁时是站在云头看风景,到了80岁,就是在天上看风景。写作对于人生,就

学习

林清玄桃花心木范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林清玄桃花心木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桃花心木林清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读后感200字。林清玄桃花心木篇1在我的课本中,我最喜欢读《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每次读到这篇文章,特别是这段话,我都颇受启发。《桃花心木

学习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精选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林清玄散文集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林清玄散文集推荐语,林清玄散文集读书笔记600字。林清玄散文集篇1读了《林清玄散文集》后,我内心有着许多感想。在这些散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孝的孩子》。这是一篇简短但意义深刻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