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10篇

女娲造人篇1

就在这时,一位名唤女娲的貌美神仙从天而降。她刚一落脚,便对眼前景象赞叹不已!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女娲不禁驻足观赏。而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只见一群动物狂奔而来,围绕在女娲身边不停地叫道:“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更有甚者,竟拿来瓜果佳肴招待于她。女娲感到有点受宠若惊,忙与他们打招呼,话感谢。

可就在这时,女娲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一群黑乎乎的猿猴不同于其它动物在迎接自己,而是只在远处凝望自己。女娲不禁有些疑惑,便朝它们走了过去。

可是,当女娲朝前一步,那些猿猴便往后退一步,女娲前进,猿猴就退。就这样反复了几次,女娲终于忍不住了,但她没生气,只是微笑着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一开始猿猴没吭声,直到女娲问了几次,一个稍大胆点的猿猴才回答道:“女娲娘娘,不是我们不肯理您,而是我们的样貌实在丑陋,声音也粗犷无比,我们怕吓着您!所以……”

听到这儿,女娲算是明白了,但女娲没说什么,只是叫他们下午来这儿,她要送他们一个礼物。

到了下午,这空旷的土地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了。只见女娲让他们在那儿整齐地排队,便施展法力给每一只猿猴整容。只听“倏”的一声,猿猴们的皮毛开始脱落,前额也在变高,同时出现了下颏……

过了许久,终于,一个个黄皮肤、黑头发的生物出现了。而女娲却已疲劳不堪。“女娲娘娘,您……”,不知是谁,叫了一声,震惊了大家,这声音甜美清脆,很是动听。有人起了个头,便是许多的声音接踵而来,有的温润爽朗,有的婉转轻快,有的细软悦耳,有的声如洪钟……

还有些已跑向河边,查看自己的模样。大家见到河中的美人样,不禁欣喜若狂。

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满是倦容的女娲不禁会心的笑了。

但是,现在又有一个难题出现了,就是,他们的名字——猿猴。这二字不仅复杂,还极是难听,所以必须要换一个名字。

终于,经过了女娲的日思夜想,给他们取了一个新名字——人。这是根据他们的外形所造,简单易懂、优美易念。

女娲造人篇2

女娲造人: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上帝造人:造天地和万物后,在第六日造人。

(来源:文章屋网 )

女娲造人篇3

这时,从天上来了一个“旅游神”,她的名字叫女娲。她游玩了地上的所有地方后,将要回到天庭中去了。她想:我将要离开这片土地了,应该要留点什么东西给这土地把。

留什么东西好呢?

这时,她看见了几只猴子在那里抢香蕉,虽然有动作,但发出来声音却是“吱吱!吱吱”她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猴子一样,会动,会思考,还会讲话的生物呢?说干就干,只见她伸出左手,对着树上嬉戏的猴子只一点,一只猴子便成了一个会动,会思考,还会讲话的人。只见这个人看看女娲,低着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忽然头一抬,对着女娲甜甜地叫了声“妈妈”。女娲听到这响彻山谷声音,便欣慰的笑了笑。

看到纪念品已经完成了,女娲刚想走,还没踏出一步,他就想:猴子是会死的,人既然是猴子变过来的,也就一定会死。如果他死了,我留的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她只好又思索起来,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东西一直延续下去呢?想着想着,她看到自然界的动物们都可以一代代延续下去,那动物们是靠什么延续下去的呢?她想,这个问题还得问当初创造他们的。于是,他便打通了地狱的电话,跟通起了话来:

“是吗?”

“我是,你是谁?”

“我是天界的“旅游神”女娲,请问,当初你创造动物的时候,是怎么让他们代代相传的?”

“这个简单,我把动物分为了公的和母的,当公的与母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了新一代”

“原来是这个样子啊,那好,谢谢你了”

“不用谢”

女娲造人篇4

摘要: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缩影,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体系。中国和希腊是两个文明古国,两者都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审美是对文化的一种阐释,女娲和普罗米修斯虽说都是用泥土造人,但是两者还是有差异的。两者不同的民族心理、审美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体现出了审美高度的不同,认识不同类型神话,有助于认识不同的文化,有利于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造人神话;审美心理;审美差异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府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什么是审美?在美学理论中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审美是主观的精神现象,康德主张审美是与主观、情感相联系的。中国学者潘知常所说:“审美活动绝不是一种对美的把握方式,而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本文以中希泥土造人神话为例,从女娲造人和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形象、内容、特征、人格、命运等方面出发,探索两者在审美上的差异及其根源,并在差异上的基础上寻找共同之处。

一、审美的差异

(一)对于神的形象的差异

中国的造人神话以女娲造人神话为代表,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庄召力所撰的《风俗通义》明确记载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K(绳)人也。”中国造人神话以女性为主。希腊的造人神话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他的名字有“先见之明”的意思。他知道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他使用河水把泥土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人类赋予灵性,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虽说两者都是用泥土造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这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女娲神话主要是由于生产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女性居于主导地位,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人类充满了恐惧与敬畏,而且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手足无措,人们由此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与魔力,祈盼通过神秘莫测的未知力量来寻求保护。远古人们对女娲产生了***腾崇拜,”蛇的蜕皮意味着重生,对“蛙”的崇拜,蛙在水中繁殖能力非常强,这反映了中国远古人民对生殖的崇拜,对死亡的恐惧。其深层含义是对物的崇拜,以及衍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儿孙满堂”、“祖先崇拜”等。

关于希腊神话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荷马的《伊利亚特》。而且他最早造出的人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对于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他身材健美硕大,刚劲有力,反映了希腊人渴望征服自然的心理特征,这和希腊的地里环境有关,希腊濒临海洋,耕地稀少,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进行航海,在航海过程中必然充满各种困难,必须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因此拥有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所以希腊人非常注重体育竞技和体育锻炼。

(二)对社会地位的态度

一方面从女娲造人的过程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K(绳)人也。我们就看出了阶级观念,“富贵有别”、“生死在天”的思想,这就造成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顺从、和谐、敦厚的品格。普罗米修斯虽说是神,但是他被赋予了人性,古希腊的神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普罗米修斯因为违背了宙斯的意志遭到了惩罚,这都体现了希腊神重视个人权利,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冒险精神。一方面他帮助宙斯取得了主体地位,他对宙斯是忠诚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为了帮助人类,不得不违背宙斯的意愿,最终他受到了宙斯惩罚,在面对宙斯的威逼利诱下,他没有屈服,坚持自己的意志,最终得到了***。从普罗米修斯身上体现对“神”的挑战与抗争,这种神话观念既造就了欧洲中世纪时人对于“神”的敬畏,导致中世纪漫长的宗教统治。

(三)对待命运的态度

女娲和普罗米修斯虽说两者的命运结局都是悲剧的,但是两者的命运存在很大的差异。

女娲的命运结局反映了中国的“乐感文化”,这种乐感文化是建立在“悲感”之上的,女娲造人之后,教人们各种生存技艺,最后女娲补天与天合为一体,她的结局给人们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追求生命的永恒,喜欢完美结局。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中庸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人做事不走极端主义。

普罗米修斯的悲剧一方面在于他是神,却因为为人类做事受到了长达三万之年的肉体痛苦,另一方面他的悲剧在于他知道别人的命运,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何时被***。他的命运让人们感到同情和怜悯。普罗米修斯的悲惨结局,让西方人觉得人一生都在受罪,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在女娲神话中,我们看出神是神圣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们没有滥用手中的权力残害人类,反而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神虽说没有“人性”,但是他们身上都体现出道德美,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都体现出他们的高尚。因此,中国人在处理事情时,经常从道德层面出发,另一方面,女娲的无私奉献,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些思想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

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则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性的思想,崇尚自由,正是这种意识,催生出了希腊的民主意识,中国神话宣传神的不可侵犯,人的命运完全是由神控制的,人只能听命于神,在受到灾难时人还是祈求得到神灵的庇护,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而在希腊神话中,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神具有人性,他们具有人的形美与精神美,但是神对他们而言没有那么神圣。因此,希腊人不迷恋权威,而是注重自我意志,自我发展。

二、审美的共同点

(一)崇尚美

女娲和普罗米修斯两者的内容来看,都强调他们高尚的品格,他们被人们赋予了精神和力量美。显示出了他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征服自然的渴望。但是能力有限,女娲和普罗米修斯的出现体现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对土地的热爱

女娲和普罗米修斯都是用泥土造人的,这体现出了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中国古代人民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希腊濒临海洋,土地狭小,正是因为土地的稀缺,使希腊人对土地充满了热爱。从这些看出人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

探索两者审美意识,进而了解中西方的人格差异,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美学体系,也有助于我们反省自己,在与别人交流中尊重差异,吸收优秀文化,让多元的文化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绽放。(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连元《中西审美差异之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2月第27卷第4期.

[2]朱超威,李君兰《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25卷第5期.

[3]张建梅《从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5卷第2期.

[4]吴童.中希神话审美特征寻异[J].重庆师范学院哲社版,1994(1).

[5]商智茹《浅析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悲剧美学特征的差异》[J].黑河期刊,2011(9).

[6]何琦《以神话视角反思中西文化差异》[J]读与写杂志第11卷第2期.

[7]董雅莉中西方神话文化的内涵比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年6月第3期.

[8]王念选中国与希腊神话美之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7月第14卷第4期

[8]张文杰.中国古代神话悲剧性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3.

女娲造人篇5

论文[关键词]汉水文化;圣母女娲;形象形成;文化英雄;冠名权;冠名权权属

马克思曾说,要认识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文化真正的本性,最好从他的神话开始[1]。因为,任何神话都是一个民族作为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只有神话才是最深厚、最本源的东西,民族文化的根在这里埋得最深、最远。同样,要认识汉水流域人民和汉水文化真正的本性,就必须深入到汉水神话,从汉水神话开始。汉水流域最早的神话人物应该追溯到伏羲和女娲,尤其是圣母女娲在汉水流域竹山县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遗存。

一、女娲形象的形成

自从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的。也就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为三皇;五帝呢?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女娲时代属史前时期,是我国上古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七千八百年的历史。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女娲形象有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屈原《天问》和《山海经》为代表,主要强化女娲的造化功能:“女娲有体,谁制匠之?”[2]即追问女娲的身体是谁造的,说明在先秦战国时代女娲造人的故事就在流传了。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女娲之肠”化作十个神人的记载,已经显示出女娲造化万物之神力。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作注道:“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许慎《说文解字》释“娲”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在《太平御览》中说她一日造鸡,二日造狗,三日造羊,四日造猪,五日造牛,六日造马,七日造人。可见在汉代民间传说中,女娲已明确具有了化生万物的始母神神格。

第二个阶段以《淮南子·览冥训》为代表,强调女娲造化万物之外的历史业绩。对女娲形象作了轮廓的勾勒和内容的丰富:“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焰不灭,水浩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青、黄、赤、黑、白)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3]——炼石、补天、斩杀猛兽、治理洪水。

第三个阶段以《风俗通义》中进一步具体化、世俗化(阶级化):“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给,乃引绳绠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绠人也。”女娲形象被赋予浓重的阶级色彩[4]。

第四阶段以南阳汉画砖、唐帛画和明清仕女画为代表,对女娲形象进行修复。由人首蛇身赤发到清雅秀丽的窈窕淑女。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刻和四川新津汉石棺画像均如此(与伏羲在一起,女娲手托月),在明代肖云的《离骚***》中为窈窕仙女,清代任伯年的《女娲炼石***》中又画为楚楚动人的仕女。

这个过程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复杂、由同体、险恶陌生到神人同体、亲切熟悉的过程。这是一个对女娲逐渐认识、丰富,逐渐圣化、美化和世俗化的过程,也是女娲形象逐渐强化普及、深入人心的过程。

二、女娲作为文化英雄的历史业绩

女娲的崇高地位取决于她所建立的齐天盖地的丰功伟绩。对此,《淮南子·览冥篇》云:“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考察她的伟业和影响,上冲云天,下入九泉,比天高,比地深;名声可以覆盖千秋百代,光辉可以普照宇宙万物。这个评价简直是无以复加了,有如曾经有过的对伟大领袖的迷信和崇拜:最最最最,伟大伟大,万岁万岁。但是对女娲来说一点也不过分。女娲的功业在于:一是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三是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四是制定了婚姻制度,教化了人类;五是创造了笙簧音乐,娱乐了人类。这五大功劳,旷古烁今,无一神一仙可比,无一皇一帝可比,都是空前绝后的创造、空前绝后的义举、空前绝后的功德,都有空前绝后的影响。正因此,她得到了中华民族广泛而长久的崇拜和尊敬,被炎黄子孙公认为创世神和始祖[5]。

三、女娲圣地命名权的当代之争

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普及、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杨利慧博士统计,在全国各民族、各省份中,明确有女娲出现的神话和故事有247个,女娲文化遗存1439个,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各个民族,甚至世界各个民族对她都有认识和了解。可以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制度,什么***治观点的人都对她充满了钦佩和仰慕之情,给予了普遍而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时至今日,在中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全国各地都在争抢对女娲圣地的所有权,都想将女娲圣地据为己有。争得最凶、喊得声音最高的是六家:一是陕西平利,平利县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这个县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二是河南周口女娲城。文物部门根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经过长期勘探,发掘了该古城址。该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层,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宽8米,挖掘出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壮伟,居民殷盛。这一珍贵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山西省,认为女娲氏的重要活动区域,是在山西太行山上的黄土高原,因此,太行山又以“女娲”或“皇母”命名。据《地理通释》记载:太行山连亘河北诸州,为天下之脊,一名“皇母”,一名“女娲”。经笔者实地考察发现,在山西太行山地区,已发现之家的女娲活动的著名遗迹就有八处:长治市东南天台山,有女娲“炼石补天”处“望儿台”;晋城市东南的浮山北谷,有女娲“炼石补天”的“娲皇窟”;长子县西发***山,有女娲氏所化“精卫填海”的遗迹;黎城县西南广志山,有女娲足迹所至的“娲皇庙”;平定县东南40里东浮化山,有女娲补天的“补天台”;平定县西70里“西浮化山”亦有女娲“炼石补天”遗迹;临汾地区吉县西60里清水河畔的柿子滩,更发现了距今一万多年以前的中石器时期的“女娲补天、造人”岩画……四是女娲陵在山西赵诚侯村。他们有3000—5000年历史的猴头柏作证的女娲陵庙。五是甘肃天水女娲庙。地处天水秦安县城北45公里的陇城镇,相传为女娲出生地,“女娲,风姓,生于城纪,长于风台,是伏羲的妹妹,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据《水经注》记载:秦安县城北面,北有女娲洞,此地有以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谷、风台、风茔等地名,还有娲皇、凤尾、龙泉等,传说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在风沟悬崖上至今还有一处深不见底的女娲洞,城北门外有一口大井,也称龙泉,据传是女娲捏土造人用水之泉。镇南门有一座气宇轩昂、画栋雕梁的女娲庙,大殿正中有女娲氏塑像,生动地再现了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的情景。现陇城女娲庙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访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六是山西晋城泽州:宣传较弱,建有“华夏女娲文化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关键问题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资源已由一种软性资源变成了一种紧俏硬性战略资源而已。较之从前,文化名人的资源价值已身价百倍。一则可以借重,使地方成为名人的家属、亲属和乡邻,抬高地方的门第、血统,神化地方的文化出身,二则可以张显,创造名人效应,带来丰厚惊人的广告价值。三则可以贵卖,既然高贵闻名,就要贵货贵卖,就能够、就可以、就应该卖出高价。广元市一张***纪念陵园的门票卖到80元,面积小,建筑少,投入不大,每年门票收入几个亿,一个贫困小县很快因此升格为地级中型城市。陕西黄陵县凭着一个黄帝陵,每年净得10亿元以上的门票收益,等于十堰市所有县区税收的总和。四则可以长利。历史人物是姓历史的,历史延续到什么时候,历史人物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会延续到什么时候。而且,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利益只会有增无减。一年两个亿,十年、百年呢,再加上利上滚利,简直不可想象!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全国各地争夺名人、名胜之战已经蔚然成风,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假乱真者有之,捕风捉影者有之,无中生有者有之,见缝插针、以斑代豹者有之,明抢暗夺、巧取豪夺者有之,总之,荒唐滑稽,不一而足。这种带有很强***府色彩的见利忘义、弄虚作假、颠倒黑白,不仅是对学术历史的亵渎,更是对诚信和社会风气的污染,值得文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警惕和深思。但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并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各地对文化保护与建设的热潮,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说,既是一种不妨一试的策略,也是历史学术所面临的不幸中的大幸[6]。

四、女娲在汉水的文化历史遗存及女娲圣地冠名权属汉水流域的依据

都想给女娲定位归宗,都想使女娲圣地落地生根、归为己有,但女娲究竟应该花落谁家呢?由于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因此有女娲传说的地方有很多——这也说明女娲得到广泛的认同、爱戴和崇拜,但神话和传说往往有中心和发源地,要确定这个中心和发源地,必须要有王国维所主张的二重证据法(即将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相互参证)和当今的三因素法(即典籍记载、物质历史遗存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佐证。

1.从古代典籍文献看,支持女娲炼石补天在竹山的证据有十:一是唐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记》。二是五代蜀杜光庭著《录异记》中:“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民之所,古迹存焉”。按上庸即今湖北竹山县,与陕西平利相接,以上诸说实指一地。907年-97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北方相继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南方及山西则有吴、南唐等十国。本书作者为五代蜀人,无论是前蜀还是后蜀,都在十世纪上半叶,因此可以说这是最早记录女娲庙的文字之一。三是《郧阳府志》明正德版称:“俗传女娲炼石补天即此,山下有女娲庙”。四是清陈梦雷、蒋廷锡著《古今***书集成》的有关记载为证:“女娲山,去县(竹山)西九十里俗传女娲炼石补天处,下有女娲庙”。五是清人王象之诗:“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六是明徐道的《神仙全传》,其中涉及炼石补天细节:“共工头触天柱,倒倾缺坏,山南一带行人不能周匝,故曰不周山。其旁百姓为共工怨气结滞,阳和不达,一望空黑,常有凄风惨雨,难以存活,乃奔告女皇。女皇因想郁华有言正气亏缺,炼石可补,即同众往竹山中,仍见巨石累累。令人运至山顶,按色分五方排列,聚本植于旁,候东风起,纵火烧之。令童女、男各一,持巨扇鼓扇,不时添木助火。炼一七日,气成五色缕,随风散布空中,西北不和之气,得阳气冲去,阴翳消灭,依然覆帱无垠(今郧阳竹山县有女娲山,其上最平,故秦曰上庸)”。七是“竹山是传说女娲造人、补天圣地”之说也得到当代女娲研究权威杨利慧、康丽、吕微等专家的认同。八是清代的《康熙字典》以及现代神话学权威袁珂的《中国神话大辞典》,特别是《康熙字典》(可信度最高和最严肃的国家典籍),都明确标明了女娲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的地方是竹山宝丰的女娲山(《康熙字典》丑集下·女部·娲字条下曰: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又女娲始制笙簧。《史记·五帝纪》:“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九是《郧阳府志》(康熙版)、《竹山县志》(同治版)均有记载,“娲山青锁”为竹山县的八景之一。十是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公元354年)“又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刘林注:“作道”在今陕西平利县东。而平利与竹山仅只50公里之遥。

2.从物质形态看,女娲神话在竹山有其广泛的物质历史遗存形态流传,它所依托的物质形态极具代表性的有八:一是竹山县女娲山地处古老的汉江流域。生命缘水而生,文明缘水而兴。汉水早于长江和黄河七亿年诞生,也是最古老的生命诞生地,这里考古发现有65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有距今180万年前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从逻辑上讲,最早产生生命的地方,应该是最先关注生命、最先追溯和回答生命起源的地方,当然,也应该是最适宜女娲造人神话产生的地方。二是竹山县地处古地质青峰断裂带,四周断壁冲天、山高谷深,群峰连绵,是地壳剧烈运动、火山爆发过的突出特征。而在女娲山附近四周则是赭红色的火成岩构成的丘陵和略显赭色的黄土。这些地质地貌特征与女娲造人补天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一一对应。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剧烈的火山爆发,引发强烈的地壳运动,一时间,天昏地暗,山摇地动,天塌地陷,给人世界末日的感觉。巨大的地质地理变化,也打断了自然界的生物链条,长期蛰伏在深山密林中的老虎野猪、巨蟒老鹰因为惊恐,四处奔腾而出,为害生灵。三是以竹山宝丰的女娲山为中心的一系列女娲自然社会文物遗存。这些遗存既有实地和实物,又有后来的建筑,如双龙井:双龙协助女娲造人处、高望山:女娲遥望伏羲归来的山岗、打儿窝:当地人们投石入穴向女娲求子处、打儿庙:当地人们虔诚献祭向女娲求子处、圣母山:圣母女娲显圣处与藏宝处、花栗树是当年女娲砍木燃炉的木材场、凤凰堰是女娲为炼石补天的同盟***凤凰吹笙奏簧的地方、摇钱树是女娲上天之前为防儿孙冻饿而植下的可以摇下铜钱的宝树等[7]。四是有建于晋代的女娲庙遗址和保存至今的“女娲炼石天真”古碑。五是在竹山县武陵峡里发现了尚待坐实年代的伏羲传经洞和伏羲女娲双修摩崖石刻。六是在女娲山及其周围存有大量被传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绿松石,这种宝石晶莹玉润,玲珑剔透,荧光闪烁,真像是经过了冶炼一般,被称为东方圣玉[8]。七是与绿松石矿毗邻,发现有大量米黄玉矿石,其晶莹剔透也堪比天边的云霞。八是在同是汉水流域、据竹山县女娲山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的陕西省平利县也发现了女娲山和伏羲山,而且有碑、有殿、有庙。据传据证,无论是在包括夏商的史前时代或先秦时代,还是在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汉六朝,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竹山和平利都隶属于上庸古国和上庸郡,而上庸古国和上庸郡的国都、郡治都在今日的竹山县。

3.从女娲神话流传的精神形态看,竹山有大量的关于女娲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风、民俗以及对女娲娘娘的祭祀活动。一是发源于堵河流域,流布于鄂西北各地的,被誉为汉民族创世史诗的民间丧鼓歌《黑暗传》。在其第四部分“人祖创世”中,唱女娲的诗有500多行。从女娲出生到逝去一一铺叙,几乎包括古代典籍中有关女娲神话的所有内容。“抟土造人”叙述得精细传神:“女娲出世一美女,身高一丈有余零。出世学会观天象,又察地理手段能。……九山九海无人住,需要传衍子子孙孙。起个念头心中喜,不如挖泥做泥人。比着自己一般样,泥人泥手泥眼睛。有牙齿,有眼睛,有腿有脚无灵性。……女娲要用自己血,一点一滴做成人,有血有肉有灵性。比自己,画人形,先画眉毛并七孔,五脏六腑画完成,画上三百六十人骨节,又画血脉身上存。九十画得四肢出,汗毛十万八千根,顶头额角都画尽,十指连肺手连心。”《黑暗传》对女娲伏羲兄妹合婚诞育人类也有铺叙:“说起女娲哪一个?她是伏羲妹妹身,洪水泡天结为婚。之后她为尊,兄妹二人已成婚。统天统地统三光,包天包地包乾坤……阴阳会合真造化,造化天地产贤能。结胎原是卦爻定,胎漏产出众黎民。”女娲炼石补天,在《黑暗传》中写得尤为精彩动情:“共工撞倒不周山,上方倒了擎天柱,下方袭了地与井,洪水泛滥又混沌。好个女娲有手段,忙炼彩石去补天。一把彩石手中拿,口水喷在彩石上,一把一把补天漏,又吹冷气冰固凝。……哪里天穿哪里补,哪里缺了哪修整,彩石片片随心意,北边天地才补成。彩石补天止天漏,止住天河往下淋,天柱折了来接住,昆仑山高作磉礅。多亏女娲易变化,一双巧手补天庭,时化大鹏飞上下,时化巨龙绕昆仑……造土造人多辛勤,劳累而殖民多地平。女娲逝后化地母,后土载物养黎民。土生万物也生人,世代不忘地母恩。”[9]对女娲神话的完整保存和广泛普及,说明女娲神话和女娲神话传统在此流传既是古老久远的,又是深入人心的。

二是在民间文化中,女娲神话也在竹山留下了深重的痕迹。如,在竹山民间有吹打《皇祖点子》的习俗,凡是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乔迁祝寿都以吹打《皇祖点子》为荣为乐。关于《皇祖点子》的来历是这样的,天地人有三皇,女娲是公认的人皇,是人类的始祖,竹山人合二为一,称女娲为皇祖。竹山人的祖先对女娲的感情特深厚,在女娲补天献身以后,竹山人为怀念和纪念女娲,编创了以竹山民间锣鼓敲打点子为主,并辅以笙箫丝竹形成套曲,专门用于祭祀女娲的活动,是专门献给皇祖的点子,所以称为《皇祖点子》。由于竹山人对这个点子的特别喜爱,后来则逐渐扩大了演奏范围。《皇祖点子》听起来,既有宫廷音乐的韵味,又有道家音乐的遗风,最鲜明的则是民间特色。年节时候演奏《皇祖点子》,还辅以一大四小一组花灯相伴,大灯是莲花座灯,小灯是四条鱼灯,而这鱼灯则是固定下来的鲢鱼、鲶鱼、鲫鱼、青鱼,象征着和和美美,连年吉庆。这种对乐队的装饰实属罕见,它充分证明了竹山人对女娲的特殊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女娲民本思想的光环,为民祈福、造福正是女娲的意愿[10]。

女娲造人篇6

关键词:神话原型;泥人;生育

在西方的原型批评家们那里,最基本的文学原型是神话。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中把“”神话学研究称之为‘母题’……。”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说过“文学产生于神话”。中国的神话尽管没有像西方形成系统,但是留存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的神话却有独特的魅力,千年来流传不衰。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女娲造人家喻户晓,其中蕴含的精神更是沉淀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而这个女娲神话原型,如荣格所说,“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了创作过程,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的意象”[1]。作家莫言在小说《蛙》中以其独特的笔调塑造了民间泥人大师郝大手,以及关于求子娘娘的几次描写和作品关于生育的主题都是深受女娲造人这一神话的影响。

一、女娲造人原型意象在莫言《蛙》中的具体化和强化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

在这个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中,女娲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将生命与大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地无私地源源不断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宽厚仁爱。这个神话原型是深深的沉淀到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在莫言在小说《蛙》中的塑造的泥塑艺人郝大手和秦河的故事就是女娲造人神话的外化和强化。作家在小说中是这样描写郝大手,“他的泥娃娃是用手捏出来的,他的泥娃娃,一个一模样,绝不重复。都说,高密东北乡所有的娃娃,都被他捏过。都说,高密东北乡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泥娃娃里找到小时候的自己。都说,他不到锅里没米时是不会赶集卖泥娃娃的。他卖泥娃娃时眼里含着泪,就像他卖的是亲生的孩子”,[2]郝大手如女娲一样用黄土捏泥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如女娲一样可以给予生命,“慢慢地大家认为,买他的泥娃娃,就如同从他那里预定了一个真孩子。越说越神。说他卖给你的泥娃娃,如果是个女的,你回去必定生女的。他卖给你的是男的,你回去必定生男的。如果他摸出两个孩子给你,你回去就生双胞胎。这是神秘的约定,说破了也就不灵了。”[3]在此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很明显地被作家具体为民间艺人捏泥人,并且这些泥人与普通百姓的生儿育女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对于郝大手的塑造只是女娲造人这个故事的具体化,那么小说中另一位工艺大师秦河的塑造,则是对于这个神话原型的强化。如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中说:“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4]作者通过王肝之口这样描写秦河造泥人,“我们秦大师用的泥土是专门从胶河河底两米深处挖上来的,这是三千年沉淀下来的淤泥,是文化的淤泥历史的淤泥。挖上来这淤泥,放在太阳下晒干,放在月光下晾透,让它们接受了日精月华,然后放在石碾上碾碎,再用太阳冒红时取来的河心水和月亮初升时取来的井中水和成泥巴,用手揉一个时辰,用棒槌敲一个时辰,一直将那泥巴团弄到面团一般,这才能动手制作。――而且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秦大师,每捏好一个泥孩,都会在它的头顶用竹签刺一个小孔,然后扎破自己的中指,滴一滴血进去。然后揉合小孔,将泥孩放置在阴凉处,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这才拿出调色上彩,开眉画眼,这样的泥孩,本身就是小精灵”。[5]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此地将人类的创造者女娲如何用泥造出一个人这个神话原型美化和强化了。本来寥寥几笔的“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作者却用神奇之笔写出了诗意,将人类始祖女娲抟黄土作人的辛苦化为了美妙的艺术创造过程的神秘和享受。这两位民间泥人大师的塑造是对于女娲造人神话原型的的具体化和强化。而这部小说关于“蛙”,以及小说中关于娃更是对于这个原型的另一种外化。

二、小说《蛙》体现出的蛙崇拜与女娲造人原型的关系

整部小说《蛙》可以说是女娲神话的外化。除了上面论述的泥人工艺大师的塑造,还从其它方面应用了女娲神话这个原型。自古以来民间的生殖崇拜与女娲造人神话有关,很多地方有女娲庙,在小说《蛙》中就有关于娘娘庙的女娲形象的描写,“她面如圆月,发如乌云。细眉入鬓,慈且含情。身着一袭白衣,项配珠宝璎珞。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斜扣肩头;左手摸着一个骑鱼童子的头顶。在她的身体两侧,拥挤着十二个姿态备异的童子。这些童子面貌生动,童趣盎然,确实可爱极了。”[6]渴望拥有自己孩子的信女们匍匐在女娲的脚下,祈求赐予孩子。在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蝌蚪和小狮子更是听到这样的说法,“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作家明白无疑的表明了对于神话原型的应用。其次,小说以蛙来命名,并且也有牛蛙养殖场的描写,这也是女娲神话原型的一种外化。何星亮在《中国***腾文化》写过,“娲即蛙当无疑义,而女与雌义同,所谓女娲,其实就是‘雌蛙’。大概雌蛙原是某氏族部落的***腾,后来***腾演化为神,雌蛙也演变成女娲”[7]。小说中写到姑姑遭遇蛙群袭击,因为蛙代表生命和繁衍,而姑姑执行计划生育与此是相违背的。“但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姑姑说她原本是最爱听初生儿哭声的,对于一个妇产科医生来说,初生婴儿的哭声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啊!可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姑姑遭到蛙群袭击后,与姑姑放弃堕胎手术是有密切联系的,小说中的姑姑最终回归到用泥土造人赎罪的道路。在她身上体现出女娲精神,承担着繁育后代责任重担的女性,骨子里还是具有母性的情感。

《蛙》多处应用到女娲神话这个意象,无论是泥土造人的直接呈现,还是女娲与生殖崇拜的渊源,作者将这种沉淀在我们民族精神中的集体无意识深化和再创造。使这个神话获得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4]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女娲造人篇7

摘要关于人类起源问题,世界上各个民族流传着不同的神话传说,其中有关泥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尤为流行。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国的女娲造人与希腊神话的普罗米修斯泥土造人等神话中关于泥土造人传说的异同,进而揭示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泥土造人女娲

中***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人类起源于哪里?这是很多人曾经追寻的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通过科学研究论证,找到了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答案,但在各个国家的神话中,依然保留下来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其中泥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尤为流行,本文拟将中国的女娲造人与希腊神话的普罗米修斯泥土造人进行比较。

女娲造人

关于女娲神话最早的记载,是先秦时期的《楚辞》和《山海经》,但二书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娲是在“众神”的帮助下,才完成“造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这样的社会背景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我们从母系氏族社会这一大背景下思考相关问题。比如这则神话中,造人的神是女娲这位女性神明。

由于有关女娲造人的早期记载都比较简略,所以后人在解读这些记载时,都不同程度的在这些记载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构思,其中现代人的一个版本《中国神话故事》中关于女娲造人是这样记载的:

女娲是一位蛇身人首的神女,是一位化育万物的神。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尽管大地上已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便仍然显得死气沉沉的,因为大地上没有人类。一天,女娲行走在荒寂的大地上,心中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应该给天地之间增添些更有生气的东西。

女娲想了想,便来到一个水塘边蹲下身子,在塘边掘出一些黄泥,用塘水和好,仿照水中自己的影子,用揉好的泥团捏出了一个黄泥人。她刚把小泥人放在地上,那小东西竟活了,欢天喜地跳着。女娲便叫他是“人”。

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神的工作似乎就可以停止了。但她又有了新的考虑:怎样才能使人很好地生存下去呢?人总是会死亡的,死去一批,再造一批,那就太麻烦了。于是,女娲神就把男人和女人配成对,叫他们自己去繁殖后代。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娲造人的原因是她自己觉得孤单;女娲造人的方式是她用塘水和着黄泥,按照自己水中的样子造人,其中“塘水”、“黄泥”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地理情况。尽管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塘水”这一信息,我们大体可以推知“塘水”是后人所加,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一信息看作是一个文化符号,折射出中国的黄河文化,而黄土则让我们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气息。女娲让人类繁殖下去的方式,是她想到了让这些她用泥土造好的人按照男人和女人的配对进行繁衍。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泥土造人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曾有一个神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这个神统管天空、人间和地狱,主宰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对他十分崇敬。

《希腊古典神话》中记载:普罗米修斯应运而生,降落到大地上。普罗米修斯是古老的神族子第的后裔,是地球之母与乌拉诺斯的后代,可惜乌拉诺斯后来被宙斯废黜。

普罗米修斯知道大地上孕育着天神的种子,因此就用河水调和黏土,按照天神,亦即世界的主宰模样捏塑成一种形体。他为让这团泥块具有生命,便借用了动物灵魂中善与恶的两重性格,将它们锁闭在泥团的胸内。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人。

雅典娜十分赞赏提坦神伊阿珀托斯的儿子的杰作,于是便朝具备一半灵魂的泥团造物上吹了一口仙气,让泥团获得了灵性。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希腊神话中创造人的具体过程,告诉我们锁闭在泥团胸内的有“善与恶的两重性格”,是“动物灵魂”所具备的内容。

中西对比

首先,有关泥土造人的原因方面不同。中国神话女娲造人的原因是女娲自己觉得孤单;而希腊神话中造人的原因是因为普罗米修斯知道大地上孕育着天神的种子。也就是说,二者造人的动机是不同的。

其次,造人时使用的材料不同。中国神话女娲造人时是用塘水和着黄泥,而希腊神话中造人时用的是河水调和黏土。“塘水和着黄泥”与“河水调和黏土”有鲜明的差别,反映出来的是地域的不同。其实神话也是根据具体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的不同而创造出来的,并且它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女娲造人的神话折射出的,是当时中国人生活的黄河流域的环境特点和中华民族肤色的特点;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神话故事,折射出的是希腊半岛的地域特点。黄河流域和希腊半岛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必然存在地域差异,而这又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创作神话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差异。

所以,中国的女娲造人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必然的。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惊人的最大的相似性――也就是泥土造人,人类都是用泥土塑造成的,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关注。造人时使用的是泥土这一信息,折射出的是当时的人们十分依赖土地,土地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他们创作神话时,才可能不约而同的选择泥土作为造人时的材料。

正是因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这种泥土情结,才有可能产生出相似的文学创作内容,包括泥土造人这样的神话传说。虽然世界各国在地理位置、民族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但他们创作的文学中还是多了一份相同的地方,潜在多的是一种“共同语言”,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产生的结果,从小的方面说是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则是有利于我们最终达成世界共融。

参考文献:

[1] 《中国神话故事》,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1月。

女娲造人篇8

汉族也和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创世纪历史。汉族先民是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等,传说时代的历史历经久远地口耳相传之后,再由后世的历代文人,记载并保留在有关汉文古籍中的。在汉族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就是反映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在创世纪之时孕育后代、开启黄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历史踪迹。

本文透过汉文古籍中一些零星记述,试***解读具有东方色彩的,古代华夏先民创世神话传说之一斑。希冀窥视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在黄土地上繁衍后代、开启农耕文明的早期历史。文章标题和论述所用的“始祖夫妇”之称,是借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一书,对“亚当和夏娃”释文的提法[1] 。目的是在陈述粗浅陋识之时,稍具不成熟的简略比较之意。鉴于学力和见识所限,谬误浅显,在所难免,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伏羲和女娲是孕育华夏先民的“神人”

汉文古籍关于伏羲和女娲的记述,大多是经历华夏先民长期口耳相传之后,再由后世历代文人加工载录的。所以在有些内容上,存在不少怪谲、重复和难解之处;还有一些内容则有着明显的虚构、梦幻和错谬的地方。但是,这些古代华夏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绝非是全然的荒诞和虚幻性的骗言。事实上,正是这些神话和传说,蕴含着华夏先民对自己创世纪历史的深邃认识和浅近质朴的表述。

关于伏羲和女娲传说的记述,在汉文古籍中显得比较凌乱。根据《世本·帝系篇》的记载称:“太昊伏羲氏。”由此可知,华夏先民早就明确认为,伏羲即为太昊伏羲氏。而在汉文古籍中,太昊又被记作大昊、大?、太?;伏羲也可记作包羲、庖羲、疱牺、伏牺、宓牺、炮牺和伏戏等。

值得一提的是,伏羲的事迹有许多是和女娲的事迹,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如五代蜀杜光庭,在《录异记》卷八便记载了:“陈州不太昊之墟,东关城内,有伏羲女娲庙。”根据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大约是在唐末之时,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繁衍后代的传说,就已经在华夏民间广泛流传着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民族学的解释,实际上这正反映出传说时代华夏先民,所经历的氏族内部兄妹互相婚配的社会发展阶段。

1?伏羲是“神”和女人所生的“神人”

在华夏先民的神话传说中,举凡建奇功、创伟业,被后代敬奉为神明的伟人,一般多是其母亲与神结合后所生的。而这样的妇女与神结合的方式,通常就表现为妇女践踏了神的大足迹,或者是妇女吞食神鸟所生的大蛋,感孕而育。按《太平御览》卷78引《诗含神雾》所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则明确地指出了,伏羲正是由其母华胥,践踏了神的大脚印,从而怀孕育生的。

《山海经·海内东经》又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华夏先民历来以传说中的“龙”,作为自己的***腾崇拜。因此,汉族和古代华夏也被称作“龙”的传人。在华夏先民心目中,雷神是一位有着巨大力量的神祗。于是,他们便将自己的始祖伏羲,描述是龙身人头、有着巨大力量的雷神,与世间的妇女结合后所生的,有着神奇力量的“神人”。

在这里我们有趣地看到了,华夏先民在自己的创世神话和传说中,不仅创造出了为后人累世敬仰的始祖。而且还创造出了“龙身而人头”,以“大迹”与华胥氏结合,从而生下始祖伏羲的的“神”。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华夏先民,源远流长的“造神”之渊。

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伏羲是和女娲一起,还是一个代表着依附“神力”,孕育华夏先民,肇启农耕文明的时代。成书较早、被华夏先民奉为“六经”之首的《周易·系辞下》,就有这样的记述:“包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禹作。”这实际上向我们指出了,注重人文传承的华夏先民,早就已明确无误地,将至高无上的伏羲始祖,位列于炎帝神农氏,以及开创人文的黄帝始祖之前。

2?伏羲是华夏先民脱离神界的始祖

在华夏先民的早期神话和传说中,神是不同与人的。神是有着巨大力量,并与人分界而居的。神都是生活在天庭的,神能够下到人间;而人是不能上达天庭的。传说众神是在一个名叫,都广山的地方上天下地的。这就是《淮南子·??形训》所记的:“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因为伏羲是神和女人交合后所生的神人,所以伏羲也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经·海内经》记述说:“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大?爰过。”这里所说的“建木”,是众神用来登天专用的。所以“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而“大?爰过”说的就是始祖伏羲,也能像神一样,攀缘建木、上下往返于天地与神人之间。”

然而,也正是伏羲能攀缘上下,反映在华夏先民心目中伏羲,只是一位“绝地天通”时代,与神有着区别的人。伏羲是一位脱离神界、有着神力进行发明创造,带领人民开创农耕文明、实行社会变革的始祖。所以,始祖伏羲才能被华夏先民推崇为传说时代的神人,并以其所获得的空前伟业,历经久远地铭记在华夏文明殿堂上。

3?女娲是用黄土孕育华夏先民的女始祖

女娲造人传说对华夏先民影响深远。《淮南子·说林训》对此的记述颇具神化色彩:“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按汉末学者高诱所说:“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所以,《淮南子·说林训》是说明“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2] 这不仅较客观地折射出了,女娲是在“众神”的襄助下,才能完成“造人”这一社会进化大业的。同时,也科学地反映了,伏羲和女娲时代的华夏先民,正处于母亲氏族社会的历史实体。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所载的女娲造人传说,是这样记的:“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于泥中,举以为人。”这个记载虽然较晚,但其起源或许更早于《淮南子》所说。它最浪漫和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女娲“抟黄土”造人。女娲用“黄土”孕育了华夏先民,既浪漫而生动地揭示了女始祖,孕育华夏先民的社会发展踪迹;也科学而经典地反映了华夏先民,与滋养他们和农耕文化的黄土地,有着生俱来的、不可分离关系的历史根基。

《风俗通》还记有一个传说:“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这个传说所反映的内涵,既耐人寻味,又令人发思。它一方面固然是女娲造人后,社会进化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伏羲和女娲时代的华夏先民,正在发生着的婚姻,以及由婚姻而引起的,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那就是,处在由女始祖率领“祷神祠”的母系社会,正在逐步向“为女媒,因置昏姻”的父系社会过渡。

伏羲和女娲时代的母系农耕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伏羲和女娲时代的华夏先民,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先民,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进行传承的,所以就在汉文古籍中便说他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只是当时华夏先民,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于是他们才会推举出像伏羲那样,被后世敬奉的男性始祖来,并且将这位男姓始祖描绘成,是“神”和女性结合后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按《云芨七?》卷100辑《轩辕本纪》所云:“黄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也。”注“伏羲生于此国。”可见,传说中的华胥,不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还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一个国名,或者说是一个氏族、部族名。所以,诞生伏羲的华胥国,实际上就是现在民族学家们说的,实行氏族(部族)内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

在这样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里,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内,辈份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因此,我们就看到了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彼此既是兄妹、又是连为一体的夫妇。当时的华夏先民,不但清晰地知道其母华胥氏;同时也由于社会的发展,促使他们能够推测,或者说杜撰出其父系始祖之父,乃是留下“大迹”,却又无可追溯的“神”。

1?伏羲和女娲是自相婚配的兄妹

《楚辞·天问》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汉代学者王逸对这段的注文是:“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又据《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这就是华夏先民所描绘的,伏羲和女娲作为夫妇的,两位一体的形象。近代在南方一些地方发现的,伏羲和女娲双头连体蛇身的***像,也是对夫妇两位一体形象的印证。

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下又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这就是对兄妹议为夫妇的较详尽的记述。

无独有偶,清代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也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由此可见,华夏先民关于伏羲和女娲是“同母”所生兄妹,以及他们自相婚配、繁衍后代的传说,乃是流传广泛、确凿有据的。从而也就反映出,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确曾经历过,氏族内部兄妹互相婚配的社会发展阶段。

2?女娲补天折射出母系农耕时的早期治水

在华夏先民的传说中,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个伟大的功绩就是补天。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淮南子览·览冥训》是这样记载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f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鹰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然而,从这则文字记载来看,女娲补天的最后目的,主要乃是“积芦灰,”“止。”

在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其实都是被华夏先民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足和杀黑龙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所以说,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女娲为补天所炼的五色石,与其说是为了补天,还不如说是为了治水。对于从事农耕华夏先民来说,水患和水利是历来是首要关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芦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娲补天的传说所折射出来的,应该是母系氏(部)族社会时的华夏先民,在自己女性首领带领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止”的治水历史。同时,这样大规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娲时代的华夏先民,母系氏(部)族社会农耕文明的繁荣情景。

3?伏羲发明创造反映了父系农耕文明出现

事实上,伏羲和女娲时代,也正是华夏先民从母系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的过渡时代。因而,华夏先民也就认为,自己跨入文明门槛的脚步,应始于父系始祖伏羲。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所说伏羲:“师蜘蛛而结网。”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皇王世纪》也指出:伏羲:“取牺牲以充疱厨。”这些记述反映了伏羲之时的华夏先民,由于发明结网罟“以教佃渔,”不仅使攫取生活资料的手段,及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明显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

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明显改变的基础上,于是就有了罗泌《路史·后妃一》注引《古史考》所说的,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为标志的,婚姻礼仪上的变革。这就说明了伏羲时代的华夏先民,业已完成了由母系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的过渡。所以,就要在两性关系和社会家庭生活上,出现以父系为主导的,男婚女嫁的迎娶礼仪。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巨大的社会变革。

较早的汉文古籍《楚辞·大招》说伏羲:“作瑟,造〈驾辩〉之曲。”这是反映华夏先民在农耕生产和农耕文化,获得了安定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农耕文明程度的提高,所必然产生的音乐和乐器的出现。

《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还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学者们历来认为,八卦反映了华夏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最初认识,华夏的文字、占卜和许多文化源流,都和八卦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伏羲“画八卦”,实际上是说明伏羲时的父系农耕文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值此略微说明,在华夏先民的传说中,太昊伏羲的活动地域十分广泛。《淮南子·时则训》记:“东方之极……太?、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不仅这样的记述比比皆有。而在华夏先民传说中的五帝,伏羲乃是居于东方天帝。然而,现今在华夏的东部,还有中原的河南淮阳,留存有“伏羲陵”;位于西部的甘肃天水,也保存着“羲皇故里”。这种许多地方分布着伏羲的遗址,广泛流传着伏羲踪迹和业绩的事实,真好说明了以伏羲为代表的,华夏父系农耕文明起源上的多元。

维系华夏人文传承的始祖伏羲和女娲

应该指出,在东方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伏羲和女娲既是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同时还是历史上的中国的巴人、越人和南蛮后裔苗人等,许多少数民族所认同的先祖。[3]在较早成书的《山海经·海内经》中,曾明确地指出了:“西南有巴国。大?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是伏羲为古代巴人先世的明证。

而伏羲和女娲所具的,人首蛇身的蛇形象,正好是与古代越人***腾崇拜中的,蛇的形象是互相一致的。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也记有:“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由此可见,这些生活在东南和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对伏羲和女娲崇敬和尊奉。

不仅如此,活跃在历史上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诸如匈奴、鲜卑等古代民族,往往也都将自己的先祖,追溯到华夏人文始祖黄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应当是包括汉族和有些少数民族先民在内的,中华共奉的始祖夫妇。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应该看到,汉族古代的华夏先民先民,不仅有着自己的创世纪,而且还无可置疑地,将自己优美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世代流传并保留下来。只是,华夏先民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依照东方农耕民族的独特方式,来流传、保存和表述的;而不像西方民族那样,将创世视为神的行为,仅仅存见于宗教经典之中。

同样,我们还可以看出,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妻,伏羲和女娲的传说,与西方民族在宗教经典中,载录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相比,明显地展现和突出了,华夏先民不惧鬼神的人文传承。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轻鬼神、重人文,遂使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妻传说,洋溢着华夏独有的人文色彩。于是才在一些中外学者中,造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汉族,没有创世纪神话传说,这样一个不该有的误解出现。

1?华夏先民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始祖夫妇

中国历史上的华夏先民,向来是个注重人文精神的民族。很早以来,华夏先民就提出并主张人和人的价值,是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的。因此,反映在华夏先民的创世神话和传说中,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兄妹,都是人们按照“人”的形象,被描述和创造出来的。他们是经由女人的怀孕和生育,才来到我们这个人世间的。

伏羲作为创世神话和传说中的主角,不但是一位女人和神交合后所生的,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神力”,做出包括兄妹成婚、繁衍后代在内的伟业,而且还充满浪漫地被描写成,有着异乎常人的形貌特征的“神人”。然而,他最根本的还是华夏先民的第一位男性始祖。

而在西方,我们看到流行的经典则是《圣经》提出的:“上帝照着自己的样子造人”的说法。我们很容易地在《圣经·旧约》第一卷《创世记》中,可以看到载录完整的:上帝以七日创造世界,并且于第六日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始祖夫妇亚当和夏娃。对《圣经》所载录的创世神话,与其说是照着上帝的样子、被上帝造出来的始祖夫妇,在创世纪的繁衍后代和开启文明,不如说是一个向后人传颂上帝力量的宗教神话。

2?华夏先民由妇女“造人”开启了创世纪传说

在华夏先民的传说中,最的人是由女娲抟黄土造出来的。这个浪漫传说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女娲用“黄土”孕育了华夏先民,而且还揭示了女娲是在母系社会,率领华夏先民在黄土地上开辟农耕的女性始祖。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类社会发展之初,由妇女在采集过程中发明农业的历史实体。于是,女娲的传说就生动而清晰地说明了,女性始祖时代的华夏先民,就与生俱来地和黄土地上的农耕生产,产生了孕育于斯、依附于斯的不可分离关系。同时,女娲“积芦灰,”“止”所反映的,母亲社会时进行较大规模的治水,也正是华夏先民,对防治洪水和水利灌溉的重视

而西方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则在《圣经·旧约》第一卷《创世记》中,记录了上帝以七日创造世界,并且于第六日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始祖夫妇亚当和夏娃。然后,再由这对始祖夫妇亚当和夏娃,繁衍了人类。这一西方经典的“神”造“人”的创世传说,更加充满了宗教的神力色彩。

汉族先民是在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之后,再由后世的历代文人加工记录,才把诸如“开天地”“女娲造人”等,反映世界之初、包括男女始祖滋育人类在内的创世纪传说,零乱而分散地记录在有关的汉文古籍中。

3?保留在汉文典籍中的华夏先民创世纪传说

注重人文传统的华夏先民,是将自己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之后,再把诸如“开天地”“女娲造人”等创世纪神话和传说,由后世的历代文人整理记录,分散保留在各种不同的汉文典籍中的。从而,构成了东方农耕民族,对于世界起源、男女始祖和华夏先民早期生活的创世纪时代,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

而在西方,不少民族则是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旧约》第一卷《创世记》内,集中地完整的载录了,上帝以七日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神话传说。[4]

所以,相对于以《圣经·旧约》的《创世记》,集中而完整地描述出世界起源、始祖活动,以及先民早期迁徙活动等,清晰可寻的创世历史的西方民族来说。我们这个以传说中的“龙”,作为祖先崇拜***腾的炎黄子孙,正好是在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创世传说上,确实犹如堕入疑云迷团似的,让人们感到疑惑难解。

现在我们也许可以说,华夏先民将有关世界形成、始祖活动和民族起源的创世传说,散记在不同的汉文古籍中,才使这一产生于“凭想象创造形象”时代的、有声有色的华夏先民的创世传说,竟在不意之中成为诸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是“众盲摸象”式的,学术上的疑难问题。

[参 考 文 献]

[1[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亚当和夏娃[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8)773.

[2[2]高诱.淮南子[m] .北京:中华书局,1988,(7):292.

女娲造人篇9

女娲是自然之神,他在与夸父创造的世界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完善了中华大地的结构版***,在大地的南北分别开挖了两条大河一条是黄河一条则是长江。在没有生机的大地上女娲又用自己的神力升起了一座座高山,一片片丘陵。正因女娲的努力才有了如今中华大地秀丽的风景。女娲没日没夜的干活,因为她在辽阔的大地上感觉到了孤独,于是她用泥巴和河水捏出了一个个小人和动物,女娲一吹灵气小人和动物就有了生命。人类爱思考,劳动,刻苦勤奋。很快就比其他的动物更加聪明了,人类更加得到了女娲的爱戴。

安静祥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但没有人,甚至连女娲自己都没有想到,今天是他们这一生之中最最令人恐惧的一天。女娃和人类们依然沐浴着阳光玩耍,劳动天气好的出奇,但是在所有人都不曾察觉的时候,支撑苍天的四极一点一点的慢慢消失倒塌,天空中的云朵都像见了克星一样溜得远远的。突然!天的一角像被敲击破碎的玻璃轰然坍塌,一个大洞映入眼帘出现在极北之地。大洞像一个垃圾喷射器。洪水,凶猛的鸟兽,熊熊的大火,浩洋的洪水从大洞里喷涌而出。顿时间大地开裂,大火一直延烧到了黄河尽头大水一直延淹没到了长江之尾,凶猛的野兽像一个个绞肉机一样残杀着善良的人民。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有的吓得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女娃看见自己创造的人类不禁落下了眼泪。她用自己的神力在地上打了一个大坑,把人类和其他的动物推进洞里,把洞口一封,这才保护住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一阵突如其来的大水一下子把女娃冲了个无影无踪。

女娲被大水冲了几天几夜在不周山的阻挡下生还了下来。当她醒来的时候,天上的大洞已经越来越大比原先的大了有一倍之多。看着这一切女娲又一次落下了眼泪。但女娲知道哭没有用一定要把天上的大洞补好才行。女娲继续向山上走去在路上他发现了许多五颜六色散发着光芒的石头,女娃于是就决定用这些石头来补天。但这些石头都太小了没办法来补天。女娃三天三夜没睡觉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石头,但这石头在悬崖峭壁之上,女娲的身子十分虚弱连飞起来的神力都没有了女娃又一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在腰间拴了一根绳子下到悬崖峭壁之下去取仙石。有几次她都差点跌落悬崖摔死。在历尽千辛万苦后女娲终于去到仙石。她来到一个阳光还在照射的地方变出一口大锅将仙石一块一块放在锅里用三昧真火来炼制仙石。在炼制仙石的三天里女娲好几次都差点倒下但一个信念在她心中燃烧所以她没有倒下。仙石终于炼制完了,一块五颜六色的巨型仙石呈现在女娲的面前。女娲将自己变大,双手托举着仙石,踩着云朵飞向天空,对准大洞之后女娲全力将仙石扔向了洞口,仙石一下子塞住了大洞。神奇的仙石完美的将天上那个大洞补好了。焚烧大地的火焰一下子踪迹全无想失去动能的机器。猛兽也全部死掉了被杀死的人民也随之复活。但没有人注意,女娲这时满脸是汗双脚一直在颤抖……

淹没到长江之尾的洪水依旧浩洋无比,女娲通过掐指一算,在遥远的东海里有一种名叫黑龙的可怕怪物在召唤洪水淹没大地。听说它身长数十米,是公共水神养的招水神兽,因为偷吃了一种恶果变得极其邪恶,诱发了在人类劫难之日消灭所有人类的念头。女娲二话没说立马奔向了东海,那速度完全可以和如今的火箭相比了。女娲飞到东海上空,将补天用剩下的仙石变作一把开山神斧,任何的生物碰到这东西都一定会伤经断骨,如果被看到一下那就只有一死了。女娲用屏气神功屏住气息潜入水中,用散发金光的神斧照亮水底。随着水越来越深,水底的黑暗一点点消弱着神斧的光芒。突然,女娲感到一阵极恶之气在逼近自己,女娲不禁冒了一身的冷汗。女娲一下跃出水面,溅出的水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全都像是在舞蹈。可是女娲没有察觉这点的心思。女娲在半空中停留了许久也没见有什么东西浮出水面突然间,水面冒起巨大的水泡,水流水顿时变得汹涌湍急。不一会,水面冒出了一只似龙非龙似蛇非蛇披着一身乌黑铠甲嘴边冒着阴气的怪物,这想必就是那条黑龙了。这条黑龙看起来十分的笨拙但却速度极快,它箭一般的飞出了水面,一团鲜绿色的毒液十分快速的从它的嘴里喷涌而出,随即喷到了岸边的植物上,那些都被喷的植物全都立马枯萎,有的甚至化成了灰。可见这黑龙是何其的厉害,凶残。女娲和它大战了几千个回合,黑龙的实力明显比女娲强得多,女娲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迟早会耗不过它的,于是女娲在之后的战斗力更加小心,仔细发它的弱点。有不少次女娲都差一点将它消灭了,但这黑龙的皮特厚斧头根本就看不进黑龙的生体里去。但女娲发现,这黑龙一直在护着自己的脑袋。女娲抓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用大斧将自己的神力聚集在一起,径直全力看向黑龙的脑袋,黑龙立马就招架不住了,只听咔嚓一声黑龙的脑壳瞬间就裂开了,一股绿色的鲜血夹杂着泡沫从黑龙的脑袋里喷涌而出。鲜血喷涌不止,一直喷到了大地上被鲜血喷到的地方一棵棵小树苗从地底发芽,一下子又绿了,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洪水也想失去了指挥官的***队吓得班师回朝一举逃回了东海里。看着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效,女娲有一次流下了眼泪。在刚才激烈的战斗里,女娲失去了太多的体能,浑身开始颤抖,快要倒下了…

洪水止了,但天的四极还没有纠正女娲又想到了老朋友巨鳌他十分的巨大,他的脚足可以用来把天给支撑起来。女娲不由分说的来到南海,用巨鳌赠给她的海螺将巨鳌召唤了出来。巨鳌也知道天塌了,人们民不聊生全都陷在苦痛之中,二话没说就决定了把自己的四条大腿捐献出来救济在困难中的人民。巨鳌把自己的腿卸下来之后只剩下了一个身子,今后在海里也不好行动,女娲就把自己的衣裙一角撕下来,分成了四份变作四条扁一点的腿。从此海龟就诞生了。女娲飞向天的中心,把四条鳌腿变大一根根插入云霄。天和地回到了相同的地方。世界从新变回了以前的模样,而女娲不知多久没睡觉,在看到自己的努力都有了回报,慢慢地合上了自己的双眼带着微笑倒下了……

女娲造人篇10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女娲补天》。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奇米恰瓜造日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神话人物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顾课文内容。

一天夜里( ),女娲见人们生活在( )之中,她急忙( ),又( )。后来决定( ),她先( )、然后( ),最后( )。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设计意***】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知识掌握情况,落实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二、提出质疑,引导思路

提问:你想在这节课上解决哪些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女娲补天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三、学习第一段,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

天地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板书:天塌地裂)

读出可怕的场景。(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设计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天塌地裂的可怕。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出示阅读导航:

读一读: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画一画:画出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

说一说:说说自己的体会。

1.自主学习 。

2.全班汇报。

【设计意***】让学生自由感悟词、句,从中感受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训练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艰辛

请一位同学读第四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小游戏:送动词宝宝回家(挖、找、炼、装、端、泼、放)

五彩石( )齐了,女娲在地上( )个圆坑,把五彩石( )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设计意***】引导学生关注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学习细节描写。

五、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奇米恰瓜造日月》

1.出示《奇米恰瓜造日月》学案,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因为( ),奇米恰瓜见人们生活在( )之中,召来( )变成( ),又召来( )变成( ),从此,不论( )、( )都有( )供给人类。

关注细节:画出描写两位酋长变日月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设计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形式学习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神话故事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写话训练

续编神话故事:

话说,孙悟空西天取经回到花果山, 与他的猴子猴孙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好不惬意。可是,一天凌晨,花果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山上的石头不断地滚落下来,猴子们四散奔逃,许多小猴子都被石头砸死了。

看此情景,孙悟空凌空一跃,大喊一声:“孩儿们莫怕,老孙来也!”只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学习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锻炼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

1.好书推荐:《感动小学生的128个神话故事》。

2.作业超市:

喜欢讲故事的我――把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说一说。

喜欢画画的我――把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画一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女娲造人10篇

学习

鹬蚌相争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鹬蚌相争10篇,内容包括鹬蚌相争故事全文,鹬蚌相争文字内容。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

学习

好好生活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好好生活10篇,内容包括好好生活句子文案,好好生活下半生文案。4、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努力,好好生活,互相惦念。5、给我一场车祸,要么失忆,要么死,要么穿越6、男人仅用了几分钟就做了爸爸,女人却要付出一辈子去做妈妈。(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学前教育实习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教育实习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个人实习自我鉴定100字,学前教育大专自我总结。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学习钢琴、手工、舞蹈、绘画等多项技能。该专业学生要把理论知

学习

审计局实习工作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局实习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审计实习工作总结7篇,审计实习工作计划与实习步骤。二、主要内容(一)落实普法依法治理、依法行***局长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继续贯彻落实普法依法治理,依法行***局长责任制。年度内因人员变动的,要

学习

往后余生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往后余生10篇,内容包括往后余生简短文案,往后余生许巍。4、余生,只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简单,快乐的走完下半辈子。5、有那么一颗糖,可以甜满整个海洋:有那么一个人,需要用尽余生来忘。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7、我知人心本

学习

兵车行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兵车行10篇,内容包括兵车行全文讲解,兵车行简短赏析。

学习

能量计量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能量计量论文,内容包括能量消耗论文参考文献,电能计量的毕业论文。收集到的电能转换为直流后,还需要经过稳压电路才能供负载使用。传统的方法中,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采用整流二极管、存储电容、保护二极管和三端稳压器等分立器

学习

身骑白马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身骑白马10篇,内容包括身骑白马的故事有哪些,身骑白马故事。(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林清玄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林清玄10篇,内容包括林清玄的经典故事,林清玄十大著名文章。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散文家之一,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天才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八岁立志成为作

学习

阳光灿烂的日子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阳光灿烂的日子10篇,内容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文案短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文案。明天,近在咫尺,明天的阳光,温暖柔和一定比今天这样灿烂。绽放过今天的花儿更娇艳;耸立过今天的大树更雄峻;经历过今天的人生更精彩。明天,有多少人和

学习

交个朋友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交个朋友10篇,内容包括交个朋友金句,四年级上册写给朋友400字十篇。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每次我回家,母亲都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妈妈烧得一手好菜,风味不同寻常,红烧鱼烧得焦黄,淋了酱汁,撒着葱花,见了使人喉头吞津;萝卜排

学习

书湖阴先生壁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书湖阴先生壁10篇,内容包括书湖阴先生壁典故,书胡阴先生壁全文。

学习

孟母三迁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孟母三迁10篇,内容包括孟母三迁的完整故事,孟母三迁典故。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

学习

伏尔泰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伏尔泰10篇,内容包括伏尔泰的经典故事,伏尔泰简介。伏尔泰这一惊人壮举,被朝廷视为大逆不道,直接触怒了摄***王。当***者宣布将其逐出首都巴黎,流放修利。但伏尔泰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不久,他又发表了一首题为《在黄毛小孩的统治下

学习

影片《傲慢与偏见》塑造人物的反讽艺术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影片《傲慢与偏见》塑造人物的反讽艺术,内容包括傲慢与偏见中体现了反讽的段落,影片傲慢与偏见观后感。[摘要]19世纪的欧洲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撰写的《傲慢与偏见》堪称文学作品之经典,由这部名著改编和由凯拉·耐特丽做主

学习

大S造人成功引热议――“催孕压力”易成怀孕阻力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大S造人成功引热议――“催孕压力”易成怀孕阻力,内容包括大s谈生育观顺其自然,大s首谈自己生育观完整版。近日,大S配发孕照微博“感谢大家的祝福!我们一家有三口了!”正式宣布“造人”成功。不少网友也很好奇,大S拒绝人工受孕

学习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阅读(46)

各学科一轮复习攻略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因为大部分学校已经在正式进入高三前就将课本知识讲授完毕,高三一整年都是用来复习、巩固和提升的。用“女娲补天”来形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再确切不过,当然,若三轮复习后,能在高考

学习

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塑造人物形象,内容包括怎么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美味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