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造句子10篇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1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纤细(xiān)酝酿(niàng)根深蒂固(tì)悖谬(bèi)

B.嶙峋(xún)狡黠(xié)惴惴不安(zhuì)秀颀(qí)

C.省悟(xǐng)灼伤(zhuó)坦荡如砥(dǐ)无垠(yín)

D.恫吓(hè)猗郁(yī)引吭高歌(kàng)熟稔(rě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融恰挑衅大名鼎鼎顶礼莫拜

B.阑珊秉烛无用赘言坦荡如底

C.伟岸秀颀纵横绝荡浮想联编

D.澎湃淅沥潜滋暗长瘦骨嶙峋

3.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中国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在流行歌曲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某同学面对老师说:“学生才疏学浅,老师过誉了。”

B.静静的小山村在月光中若有若无。

C.他不听老师和家长亲人的真诚劝告,死心塌地要和那些流氓一起鬼混。

D.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

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我爱洛阳的山水美”一句中,“我”是主语,“爱”是形容词,作宾语。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给‘中国梦’下了一个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⑴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⑶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⑷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⑸《约客》中把约客久侯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约客(4分)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春B.暮春C.夏季D.秋季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二)鱼我所欲也(12分)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⑶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⑵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⑷此之谓失其本心()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孟子》是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如选文《鱼我所欲也》等文章。

C.选文主要运用分析推理的论证方法,从反面立论,再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D.“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4.翻译(4分)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三)组装生命(13分)

⑴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拆散收音机,终于有一天,我们开始购买零部件,尝试自己组装一台与众不同的收音机。科学家们也希望能够“组装”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预期功能的生命系统。

⑵合成生物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911年,而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00年。2002年,科学家制造出了历第一个“人造生命”——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⑶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则是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青蒿素。这种抗疟疾良药一般通过植物来提取,但产量很低,成本也高。科学家将来源于青蒿的紫穗槐(青蒿酸)合成酶基因和一些相关的酵母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成功改造了酵母甲戊酸途径,大量生产出青蒿素的前体。

⑷合成生物学真正引起关注,始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文特尔的实验。文特尔和他的团队合成了草状支原体的DNA,然后将它移植到山羊支原体的细胞中。经过成千上万次尝试,新注入的基因组织终于成功取代了原有的基因组,细胞产物都是草状支原体的产物,新细胞开始生长、繁殖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这一过程,体现了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

⑸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借助“群体感应”来识别同类菌株。绿脓杆菌素是由绿脓杆菌产生的一种毒素,用于抑制同种细菌的大量生长。当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潜伏”到大批绿脓杆菌群体中后,事先安置在大肠杆菌中的大量绿脓杆菌素被释放,杀死周围的绿脓

杆菌,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在新型抗菌药物严惩匮乏的今天,科学家

对顽固的耐药菌几乎已是无计可施,类似的研究似乎能带来新的启发。

⑹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想到了利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能源的办法。《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使之可以生产没药烯——没药烷的前体。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修改细菌使之直接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已经成为更方便且性价比的方法。

⑺合成生物学的各种成就,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能够解决很多目前人类难以处理的问题。当然,在人为改造生命的过程中,这些本不属于自然界的生命和相关技术,万一从实验室泄露出来,人类或许会很难应付。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阻止科学的发展,应该对科学研究予以规范,让科技真正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

1.阅读⑶⑷段,在下面的括号里的横线上补填合适的词语。(每空不得超过6字)(3分)

合成生物学的标准工作模式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基因组将新基因组()使其顺利成为期望的产物()

2.第⑸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实验验证,这种细菌能杀来99%的绿脓杆菌。

答:

3.第⑹段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作为燃料,没药烷不具有与D2生物柴油几乎相同的属性,而且由于特别的分支和循环化学结构,它的冻结点和浊点更低。

答:

(四)积极面对无奈(15分)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本文第②段中A和B两句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2分)

答: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

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三、写作训练(50分)

题目: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

要求:⑴选择恰当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⑶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1.C2.D3.C4.B5.C6.C

7.⑴长河落日圆商女不知亡国恨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⑸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

(一)

1.C

2.B

(二)

1.⑴践踏食物的样子⑵增加,指带来好处⑶由于这个原因⑷天性、天良

2.D

3.D

4.翻译(略)

(三)

1.合成;植入异种细胞

2.示例一:不可删去。因为“实验验证”交代了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来杀绿脓杆菌的效果这

一资料的来源,突出了资料的可靠性、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运用的科学(准确、严密),

所以不能删去。

示例二:不可删去,如果删去“实验验证”,那么经过改造的大肠杆菌来杀绿脓杆菌的效果这一资料的来源可靠性就会受到质疑,所以不能删去;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运用的科学(准确、严密)的特点。

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没药烷和D2生物柴油从能效方面进行比较,突出没药烷有冻结

点和浊点更低的优势,说明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能源方面的研究、应用极具意义。

(四)

1.我们要积极面对无奈(我们只有积极地面对无奈,才是真正的强者。)

2.不能。因为这段开头作者就对人生中的无奈先写“消极”态度,再写“积极”态度,A、B

句的顺序应该与此对应。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有力(具体、突出)地论证了面对无奈,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成功。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2

1、警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走了。

2、他看见亚瑟先生高踞在桌子上,不觉一愣,露出了无可奈何的伤心脸色。

3、老百姓在官吏强夺面前惜之不得又无可奈何,还要强作欢颜的可悲境况。

4、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状。

5、小明这种顽皮的学生,老师对他无可奈何。

6、妹妹的考试成绩真是让我无可奈何。

7、她争执一番後,无可奈何地缴纳了罚金。

8、小明的妈妈无可奈何的对小明说:“好吧你去玩吧!”

9、弟弟很淘气,妈妈拿他真是无可奈何。

10、我无可奈何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11、哎,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放弃我的实验了。

12、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好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13、等车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

14、当一切已成往事,文字也无可奈何成为一个个符号。

15、她无可奈何地得出结论,承认我是对的。

16、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好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17、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无可奈何的事,但都要坦然面对。

18、遇到这么蛮不讲理的人,()我也是无可奈何。

19、正是因为这种无可奈何我才感到非走不可。

20、她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21、萨姆举起双臂作了个无可奈何的姿势。

22、对于小明这种顽皮的学生,老师对他无可奈何。

23、猫无可奈何地坐在鸟笼前,眼看着鸟儿近在咫尺,可怎么也够不着。

24、她的表情是将信将疑而又无可奈何。

25、时时光总是在一天天的无可奈何中过去……

26、一个人会强求其他的欲望,但对于自己的梦是无可奈何的。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3

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检测1、下列各组词中加横线字音、形全对的一组是()(2分)A.聒噪(guō)   灼伤(zhuó) 倔强(juè) 与日具增(jù)B.豢养(huàn)   衰落(shuāi)   瞩目(zhǔ) 摩天大楼(mé)C.尴尬(gà)  四角酒(jiǎo)  异花受粉(shòu)  针砭时弊(biān)D.殉职(xùn) 机械(xiè)  咄咄逼人(duō) 分道扬镳(b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聒燥 勤能补绌 按步就班 杳无音信 B. 炫目 无动于衷 尾尾动听 风度翩翩C. 肆虐 大相迳庭 循规蹈距 不言而喻 D. 喧嚣 劫后余生 矢志不移 见异思迁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地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从而让自己的心海同作者的心海一起扬波。B. 每当展望未来,我就会浮想联翩,仿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在眼前,祖国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繁荣景象。C. 中学生活五光十色,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拨动过你的心弦,也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不能忘怀。D.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络绎不绝,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道”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4、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的一项是( )(2分)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海这样的事故出的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A.删去②句 B.删去②③句 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2分)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二、文言文阅读能力检测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选出下列各项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其境过清 过故人庄 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C.全石以为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近岸,卷石底以出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7、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俶尔远逝(忽然) B.凄神寒骨(使……凄凉)C.隶而从者(随从) D.犬牙差互(狗的牙齿)8、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选文的写作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面来描写水清澈。C.选文中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D.选文在第③段透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的感情。三、语言运用能力检测9、请准确翻译上文中划线句子。(4分)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10、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近日,由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的巡山队已到达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全面开展2015年春季反盗猎大搜捕特别行动。春季是盗猎案件多发期。怀着幼仔的母藏羚羊开始集群,雄性藏羚羊也处于体质较差的时期,行动相对迟缓。以往盗猎分子经常疯狂猎杀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近日向记者介绍说,主力巡山队将从南线长江源头地区到达可可西里腹地及青海、***、西藏3省(区)交界地带,在藏羚羊集中的重点区域进行反盗猎大搜捕。您所拟的标题是:11、阅读下面的小品,然后回答问题。(4分)田埂上。一中年男子扛着犁耙,牵着一头半大水牛往田里走,一老年男子双手抓住牛尾巴使劲往后拽。中年男子:爹,你拽牛干啥呢?老年男子:真是胡闹!这牛还不会耕田,你怎么就让它下田呢?中年男子:爹,你不让它下田,它咋能学会耕田?父子俩的对话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请根据对话简要归纳。中年男子的观点:老年男子的观点:请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12、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2分)13、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事态势的严峻。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本词中名句之一,试从所描写内容和情感进行赏析。(2分)四、背诵情况检测15、①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 , 。②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 的人。③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 , ,盖竹柏影也。⑤俄顷风定云墨色, 。⑥虽有嘉肴,弗食, 。⑦ ,松间沙路净无泥, 。⑧文天祥《过零丁洋》里,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 。”五、语文综合能力检测(一)不容忽视的“镉大米”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 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公众群情激愤。“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研究,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16.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镉大米”进行了介绍?(3分)答:17.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给“镉大米”下定义。(2分)答:18.文章里加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答:19.下列推论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A.按照我国对大米的镉含量标准,只要长期食用镉含量低于控制标准线以下的大米,就不会造成镉中毒。B.长期接触剂量为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不仅可能导致消化道障碍,还会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系统有危害。C.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预防 “镉大米”危害的可行途径有:要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保证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D.中国人主食大米,只要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都会消失。(二)积极面对无奈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21.本文第②段中A和B两句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2分)答:2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23.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3分)示例:韩愈面对不被重用的无奈,凭着坚毅和豁达成为一代文坛的领袖。面对 的无奈,。备选人物: 袁隆平 贝多芬 邓稼先2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六、写作能力综合检测。(40分)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4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翻译策略

中***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135?05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兵学著作,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在语言文学方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具有词约意丰、朗朗上口的文学特点,其句式结构独特,内容言简意赅,带给读者阅读美感。该书几乎运用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所有的辞格(最典型的有比喻、对偶和排比等),并且读起来酣畅得宜,自然妥帖。但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许多译者仅仅视之为标准的***事议论文,为了迎合英语读者的理解需要,选择的也多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传最广的翟林奈(lionel giles)译本(1910年出版)。直至2002年,丹马翻译小组(denma translation group,后文简称丹马)才在辞格的翻译策略方面作出显著性变化,他们选择以断句分行的散文体来译介源文,甚至部分段落采用的是散文韵体形式,以期再现该书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李运兴教授看来,翻译时有五种处理文化成分的模式,即文化直入(go-ahead model),即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文化融合(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目的语表达形式相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目的语;文化诠释(annot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提供文化语境信息;文化归化(adaptation model),略去源语表达形式,代之以目的语表达形式,使得源语文化意义丧失;文化阻断(block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消失,文化意义未进入目的语语篇[1](123?124)。借鉴这五种模式,我们可以勾勒

出《孙子兵法》各英译本针对源文辞格所作出的翻译策略选择。

比利时语用学家杰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他以综观视角和适应论观点来理解语用学现象,深刻地阐释了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维索尔伦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原因就在于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2](59?61)。语言可供选择的一系列可能性即为变异性,而协商性指出高度灵活的选择策略是人类对语言选择的基础。顺应性则是语言使用的核心,它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根据相关语境,从许多可能选项中作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发挥出主体性,以满足交际对象的需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语言和语境互动的过程,不同的语境左右着语言的选择,并改变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语言选择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交际的顺畅性。

语言顺应论常用于指导对文学翻译的探讨,笔者拟尝试在该理论框架下,结合李运兴教授的文化成分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翟林奈和丹马两部译本为研究对象,针对比喻、对偶和排比这三种典型辞格,考察译者在翻译策略方面所作出的顺应性选择,最终揭示典籍英译活动中处理源文辞格的译介规律和原则。

收稿日期:2012?03?1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地委托项目(2010jd03);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专项资助项目“翻译本体研究”

作者简介:屠国元(1964?),男,浙江宁波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吴莎(1976?),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两译本在比喻上的顺应性选择

比喻是增加文章形象性最常用、最有效的修辞方法。它可以将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增加读者对文章的形象感。《孙子兵法》中妙喻迭出,句句精密,曾被认为“庄子妙于用虚,左传妙于用实,兼之者孙子之论兵也”。丹马在《导言?应用孙子兵法》中写道:“《孙子兵法》松散地组建起一套观察结论和模式,却极少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孙子没有通过逻辑实证来形成其学说,而是采用类比(analogy)和隐喻(metaphor)。”[3](xix)显然,丹马已经意识到比喻辞格可以使得议论透辟晓畅,

也让概念呈现得爽利俊洁。随后,让我们比较一下翟林奈译本与丹马译本是如何就“势”这一核心概念来译介复杂微妙的比喻辞格的。

《势篇》中“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上,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一段中,孙子所指的“任势”即为“造势”——造成有利的主动态势。他以木石“可方可圆、方静圆动”来比喻“造势”的诀窍——掌握规律,因势利导,其关键在于掌握和运用好***队,因敌变化地运用战略战术。作战指挥如果能够做到机动灵活,就像将沉重的圆石从高山上滚下,用力小,却战果丰。此后,他又谈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矿弩,节如发机”。其今意是:“激流的快速奔泻,以至于冲走石块,这就是‘势’啊;凶猛的鹰鹞搏击小鸟,以至于猎物毁骨折羽,这就是‘节’呀。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他所造成的‘势’是险峻的,突击行动时节奏短促而猛烈。‘势’,就像拉满的弓弩;‘节’犹如扣动弩机。”这段文字生动地表现出“势”和“节”的文化意蕴,而巨石、激流、雄鹰、强弩这样一些力与美的形象突出了战争要素“势”与“节”的重要意义。 在阐述“势”这一抽象的***事学概念时,孙子摒弃了直接采用文字定义的方法,而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平易——通过间接的比喻(“转木石”“激水”“矿弩”),如同绘画般描摹景象。丹马在分析“势”时就指出,“该书通过隐喻和意象(image)来说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如矿弩’,‘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这些意象留在我们脑海中,无意识地形成思想;采用直白的散文体(in linear prose)却无法复述出这些思想的力量”[3](75)。而翟林奈译本则先后采用“onset of troops”和“energy”两个译名来指称“势”[4](24)。若是不看源文,英语读者根本无法认识到它们源自同一个概念——“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概念的统一性,制造了理解上的湍流。

丹马则深刻地认识到孙子阐释“势”的表达形式是“隐喻和意象”,于是他们选择了“以隐译隐”的翻译策略,通篇采用原音(拼音)译名“shih”来译介“势”,随后又通过详加评论来进一步注释。这颇具“无为而治”的风范,也属于“文化直入”的翻译选择策略。事实上,这种明显的异化翻译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应:丹马以“文化留白”的方式保留了“文化分歧”,强调了文化差异,唤起了西方读者极大的兴趣。而此前,所有的译者都采取的是“化隐为显”的译法,正如翟林奈,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个或多个近义词在译文各处中解释“势”。

按照阐释学观点,无论是《孙子兵法》源文本,还是英译本,它们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自洽的整体,其内部存在很多“未定点”和“空白处”,而这些“文化空白”正是带给西方读者阅读乐趣的源泉。因此,译者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选用多个近义词来阐释某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性概念,这样容易让读者感到思绪不清,扑朔迷离;而且隐含意***被显义译出后,也造成“信息浅薄化”,让读者无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体悟比喻,自然也无法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效果。有时候,像丹马这样刻意经营好某些“文化留白”,反而能让西方读者参与其中,激发出兴趣来慢慢品味、细细解读。西方读者的阅读可视为一个不断向译本提问的过程,译文则在不断提供答案;适当的问题会不断激发读者去追根穷源,这就顺应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让比喻造成的审美意象交叉、重叠、缠绕,逐步推进阅读进程。所以说,阅读“文化直入”法处理的译文可以让读者的文学审美体验融入新的文化语境,经过再次整合,将呈现出潜在意蕴。所以西方读者经过细心阅读和回味隐喻,往往可以逐渐发现“未定点”和“空白”中所隐藏的微言大义。

因此,丹马译介“势”时避免选择近义词,也就规避了产生文化歧义的可能性。他们适当“留白”,不去追求在译文中进行“最终”的阐释。这样就让西方读者保持了心灵的开放,使之自行寻觅豁然开朗的阅读喜悦。此外,丹马还结合了文化诠释法,而不是一味“留白”,他们在第三部分的评注中特地交代了“shih”的来龙去脉,给出了详细注释:“势是形态(***事布局)的内在力量。势并不单单依赖于力量要素。正如老子所言,水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此水

力源于其特殊形态,沿沟壑而成瀑 布。”[3](154)该翻译小组还评论道:“随着条件的变化,任何特定形势下的‘势(shih)’会持续改变;正如我们沿着秤杆挂上砝码,其平衡点总在移动。通过‘计’获得认识后,更容易找到支点。”[3](132)于是,西方读者在阅读译文正文时虽然心存“悬疑”,却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阅读;在激发出联想和审美愉悦之后,读者被诱导着深入思考,然后通过“评注”中与译者的理解“协商”,最终探寻到“shih”的真意。

二、两译本在对偶上的顺应性选择

《辞海》将“对偶”定义为“采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类的意思”。因此,“对偶”这种修辞格是将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相互比较,来描述和说明它们的性质。对偶的灵活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英文修辞中,“对偶(antithesis)”通常是指“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或对比强烈的意思骈置一道并处于持久的张力中”[5](151)。从英汉语中对“对偶”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汉语严格要求“字数相等”,在古汉语文学形式中的骈文和律诗中尤其如此;而英语只要求“对偶”做到短语、从句或句子在长度上大致相当,并不强求字数相等。其原因就在于,英语属于多音节语言,并且在语法上也富于词尾变化。从拼写形式来看,即便是单音节词,其拼写字母的数量也有可能不同。而汉字在语音上具有单音节性,一字一音,声调也可资区别;在语法上,汉字也具有孤立性,既无词尾变化,又书体方正。因此,将两个英语单词骈置一道,不太可能产生像两个汉字那样“结体方正、两两相对”的对偶效果。不过,英汉民族在文学领域中都具有共同的追求——要求文章在视觉效果上呈现出形式整饬的美感。

(1)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虚实篇》)

孙子将“先敌到达立即部署”与“后敌到达仓促部署”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事行动置于一处,形成鲜明、强烈的比较,让读者易于鉴别,明辨利害得失。

翟林奈译为:“whoever is first in the field and awaits the coming of the enemy,will be fresh for the fight;whoever is second in the field and has to hasten to battle,will arrive exhausted. ”[4](27)

在这一句中,“awaits the coming of the enemy”与“has to hasten to battle”,不论是句式结构、还是从句长短,其属性均有所不同;而从译文“be fresh for the fight”与“arrive exhausted”,我们无法看出源文“对偶”的辞格特质。所以说,翟林奈的译法属于典型的文化归化法,他以“文化聚合”的处理思路,采用英语读者常规的表达形式,从而顺应读者的理解 需要。为:“one who takes position first at the battleground and awaits the enemy is at ease. one who takes position later at the battleground and hastens to do battle is at labor. ”[3](20)

细看丹马的译文,我们隐约可以看到翟林奈译文的影子。但该译文采用分行断句的技巧,凸显前后两句在结构上的工整对称,三对核心词“first/later” “awaits/hastens”和“at ease/at labor”之间的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特点,体现出源文“对偶”的文学特质。不过遗憾的是,以“awaits the enemy”对“hastens to do battle”,这在结构和单词数目上并不完全匹配。

(2)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争篇》)

源文中存在“正正”与“堂堂”这样的叠字形容词,要译成英文,追求在外形与音调上与源文对等几近不可能,而要实现这十二字的“对偶”也极为困难。

翟林奈译文是:“to refrain from intercepting an enemy whose banners are in perfect order,to refrain from attacking an army drawn up in calm and confident array:——this is the art of studying circumstances. ”[4](36)显然这句话完全无法再现出源文的“对偶”特征。

丹马的译文则为:“do not engage well-ordered pennants. do not strike imposing formations. this is ordering transformation. ”[3](28)

在此,丹马以“engage well-ordered pennants”对“strike imposing formations”,他们尽力让句子的长度保持大致相当,并让句子结构呈现均衡平行。不过,即便是这样,“对偶”仍然不太彻底,从

译文中很难看出源文的文学特征。事实上,英语在修辞中的“对偶”远不如中文那样严格,并不追求绝对工整。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文的“对偶”在译介为英文时,往往沦为排比。

三、 两译本在排比上的顺应性选择

“排比”是《孙子兵法》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之一,源文中不下二十余例,篇篇皆具,通贯全文。大量巧妙地应用排比,再加上文采斐然,使得《孙子兵法》的语言节奏鲜明,和谐流畅,条理清晰,气势贯通。《辞海》定义“排比”为:“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用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构成。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陈望道先生指出:“排比与对偶颇有类似处,但区别有三:一是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二是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不拘;三是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况。”[6](437)在《文学百科全书》中,“排比(parallelism)”被定义为“英语诗体及散文体修辞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短语、句子或段落中安排相互并列、协调的意思,以使重要性相等、措辞相似的各成分间平衡、匀称”[5](153)。详细的译文分析如下:

(1)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计 篇》)

翟林奈译文为:“hold out baits to entice the enemy. feign disorder, and crush him. if he is secure at all points,be prepared for him. if he is in superior strength, evade him. if your opponent is of choleric temper, seek to irritate him. pretend to be weak, that he may grow arrogant. if he is taking his ease, give him no rest. ”[4](9) 从这段译文中可以看出,翟林奈并未重视源文的排比辞格形式,也并未努力促进译文的齐同性。这些译文的句式各不相同,根本无法再现排比辞格的气势。

而丹马的译文则是:“thus when he seeks advantage, lure him. when he is in chaos, take him. when he is substantial, prepare against him. when he is strong, avoid him. when is wrathful, harass him. when he is humble, make him proud. when he is at ease, make him labor. when he is in kinship, separate him. ”[3](132)

丹马曾对此评论道:“前四句以四言(in four- word)、韵联(rhymed couplets)体行文,措辞为中国最古老的诗体,也具有战国时期文体的常见特征。”[3](132)此处的韵联指的是“两行一韵”,但丹马译文并未完整体现出源文用韵的特质;不过,他们让译文的句式保持了一致——“when he is(adj.),verb him(ad.). ”,以期再现出排比的文学特征。

(2)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势篇》) 现出“三句一组”的结构,其中有两种排比句式:(1)“a生于b”;(2)“cd,e也”。翟林奈译本写道:

“simulated disorder postulates perfect discipline; simulated fear postulates courage;simulated weakness postulates strength. hiding order beneath the cloak of disorder is simply a question of subdivision;concealing courage under a show of timidity presupposes a fund of latent energy;masking strength with weakness is to be effected by tactical dispositions.”[4](25)

丹马的译文则是:“chaos is born from order. cowardice is born from bravery. weakness is born from strength. order and chaos are a matter of counting. bravery and cowardice are a matter of shih. strength and weakness are a matter of form.”[3](18)

针对源文,翟林奈选择了两种排比句式来作出合适的应和:“①simulated a postulates b;②doing a +介词+ b is a c。丹马则分别采用两种排比句式来译介源文:①a is born from b;②a and b are a matter of c。其译文完整、充分地反映出源文意旨,将“文化融合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3)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形篇》)

这三句话属于典型的并列式暗喻,孙子连续采用三个排比,形象地说明:不可能轻而易举、真正高明地预测出战争的结果,而实施完美的全胜战略也并非一般世俗之辈就可以达到的,并且强调了预知

胜负以及争取全胜的重要性。丹马针对第一个比喻“举秋毫”作了以下注释:“根据中国古代传说,秋天来临后鸟兽的柔软羽(皮)毛十分纤巧。”[3](148)

他采用“verb+ing a does not mean adj. b”的句式来译介源文:

“thus lifting an autumn hair does not mean great strength. seeing the sun and the moon does not mean a clear eye. hearing thunder does not mean a keen ear. ”[3](14)

而翟林奈译本则写道:“to lift an autumn hair is no sign of great strength; to see sun and moon is no sign of sharp sight; to hear the noise of thunder is no sign of a quick ear. ”[3](20)

以上观之,译介排比辞格时,翟林奈没有特意去保持译文句式的齐同,他所采用的是典型的“文化归化法”,以顺应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丹马则应用“文化融合法”来突出源文排比句式的并列感,以期达成形式上的对称之美,其结构工整、使得译文增色不少,并且平添了一定的权威感。不过,终因英语语言文字特质的制约,译文在“形对”和“义对”的工整程度上仍然逊于源文。

四、结论

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译者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尽量让译文展呈出源文的文学神韵,既适应同时代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又顺应文化语境的动态变化。于是,译者会根据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采取个性化的翻译选择策略,以顺应读者阅读目的以及文本的外部制约因素;这本身也是一个对译文语言的动态选择过程。译者在辞格方面所作出的取舍,集中体现出译者如何与孙武以及英语读者进行“协商对话”,并彰显出翻译活动的主体创造性。在英译《孙子兵法》这一动态选择过程中,译者选择的方式是协商,选择的目的是顺应。其具体的顺应选择模式可以表述为:译者解读源文本《孙子兵法》,选择源文本意义(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归化或异化),选择英语表述的意义(明确翻译目的,在词汇短语、句子辞格、篇章文体方面选择相应翻译技巧),实现顺应性选择。

就《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的嬗变来看,由于翟林奈是一位具有扎实汉学功底、治学态度严谨的汉学家,因此其译文严谨通顺,行文流畅,还富有一定的韵律,至今仍为经典之作,并且在译文的文学性上颇受世人推崇。不过,他的译文并未着意去再现源文辞格的文学美感。而丹马不同,他们经过历时十年的《孙子兵法》研究,选择典型的异化翻译策略,力争让译文在形式上更为接近源文。其文笔简洁,甚至有些晦涩,文体上也介乎诗歌体与散文体之间,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留源文本的文学风貌。正如上文例句所示,为了较好地再现源文的辞格特色,译者理应力争采用文化直入法来保留源文的语言形式,选择异化性的翻译策略;或是运用文化融合法来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表达形式之间的交融。而文化融合中新形成的表

达形式必需具有独特性,句法辞格这一文学语言特征则可以为英语读者提供理解上的“交际线索”。格特(ernest-august gutt)在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指出:“译文之所以要保留源文风格,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还因为它们提供了交际线索,这些交际线索能够引导读者获知作者的交际意 ***。”[7](98)若实在无法再现源文中“交际线索”,也可以像翟林奈那样,多采用文化诠释法来补充足够多的文化信息,例如撰写大量的评论、注释和附录,以消除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当以上三种处理模式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顺应性译介效果时,还可以考虑文化归化法和文化阻断法这两种模式。在《孙子兵法》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具有历时性特征,而不同译本的辞格处理模式也顺应了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在典籍英译活动中,译者应当去探索如何让译文尽量保留源文的风貌,并予以相当程度的文化补偿,来凸显出源文的文学特性。 :

[1]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123?124.

[2] 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9?61.

[3] denma translation group. the art of war[m]. boston: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02: xix.

[4] lionel giles. the art of war[m]. new york: barnes & noble classics, 2003:24.

[5] 汪洪章. 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4: 151.

[6] 陈望道. 陈望道文集(第二卷)[a].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437.

[7] erne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nd edition), 2000: 98.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figures of speech in the art of war from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based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tu guoyuan, wu sh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5

香奈儿女士的珠宝设计中,有些经典***像是她十分钟爱的,比如彗星、狮子,和我们所熟知的菱格纹等。香奈儿女士一直很迷恋占星术,在1932年,她设计了彗星系列珠宝,她说:“我要为女士披上一身星辉,就似天上繁星。”而香奈儿女士是典型的狮子座,自我意识强大,对于迷恋占星术的她来说,狮子是她最好的代表。另外,狮子也源于威尼斯――那个为她疗治失去一生挚爱亚瑟・卡保时的伤痛,并让她在悲恸中苏醒过来,获得创意灵感的地方。香奈儿女士认为她在威尼斯与狮子的首次邂逅绝非巧合,而是命运的主宰,及重新整合自己破碎人生的途径。她在这里找到新的力量,再次振作,所以狮子成为了她的守护纹样。而MATELASSE――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菱格纹,对于香奈儿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香奈儿女士曾对骑士夹克上那钻石形的菱格纹线条深深地着迷,之后菱格纹的元素便深入到了CHANEL的各类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为了突出SIGNATURE DE CHANEL系列展览主题,美术馆内特意设计了菱格纹造型的超大镜子,展厅内摆放了48件全新臻品珠宝作品,展现出唯美的几何线形,钻石璀璨耀眼。

看点一:跑马场马童的制服造就灵感

菱格纹***案是香奈儿女士创作语汇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之一,其灵感汲取自香奈儿女士钟爱的马术运动,尤其是跑马场马童身着的制服。在缝制过程中,菱格纹***案不易变形,香奈儿女士也因此得以使用Jersey针织、小羊皮和真丝等柔软材质制作经典2.55手袋,并赋予它们挺廓、饱满以及坚韧的质感。

看点二:优雅在于线条

“优雅在于线条”是香奈儿女士着力创作更加流畅自如的廓形时,总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香奈儿高级珠宝创意工坊此次设计的48件全新臻品珠宝作品展现出唯美的几何线形,不仅是对菱格纹***案的纷繁演绎,更是向这份珍贵灵感的致敬之作。每一处细节都精致细腻,对纯粹的线条与简约的极致追求亦是对香奈儿风格的完美诠释。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6

【关键词】旅游资料 游客 翻译

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拼写错误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非常普遍。这种错误往往是由于翻译者的粗心造成的。例如:

例1:成功模拟基地环境的圣亚海洋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翘楚。

Sunasia Ocean World, vividly recreat (recreate) polar environment, is among the biggest tourist projects across China, even in the world.

好的翻译是由正确而有效的句子组成。遵守语法规则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然而,语法错误是旅游翻译的主要错误之一。语法错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结构不完整、时态错误和主谓不一致。

例2: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是大自然和人工智慧的文明结合,是滨城大连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

Dalian Laohu Ocean Park i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t is a beautiful scene in Dalian, can receive more than two million visitors at home and abroad every year.

英文中,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应该以大写字母开头,以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结束分号用于并列句中。在译文中,分号后的句子结构并不完整,缺少一个句子最主要的主语。要是句子完整,则要加上主语“it”。

例3:剧幕徐徐拉开,一群快乐的水兵出现在甲板上,身着艳丽服装的姑娘们会走到你的身边,送上一份精致的礼物。

The drama curtain is drawn slowly, a group of happy seamen are appearing on the desk, and the girls in gorgeous clothing will go to your side and give you an exquisite gift.

在英语中,谓语动词的时态需正确使用。该例子同时采用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来描绘一系列的动作,完全不符合语法规格。正确的方法是统一用现在时态来描述。

译者的粗心是导致旅游资料的译本中出现拼写或语法错误的主要原因。语法错误并不会给读者造成严重的误解,但却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译者端正态度,这种错误是可以轻易避免。

(二)不忠实于原文

a.用词不当

英语语言中的词汇丰富。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新的词汇也不断涌现。这也为译者如何选择正确的词汇提出了考验。如果不仔细分析上下文,则很容易造成用词不当。

例4:缤纷的节日为其(大连)搭建了一座座通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梁。

Colorful events “open” for her a wide bridge to the world outside.

桥梁应该是“built”,而不能“open”.

例5:辽宁已成为国内与国际旅游的热点地区。

Liaoning has become a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 spot.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的解释,“hot spot”是指常发生打架的地方,尤其是由***治因素引发的打架。因为,翻译为“popular destination of tourists”显的更为合适。

b.信息缺失

翻译资料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提供更多信息。而译者应该完整呈现原文的所有信息,从而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然而,很多旅游资料的翻译包含了目的地所特有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翻译对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很容易造成漏译。

例6: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也成为全球华人欢度新春的向往。“东方槐城”举行清雅别致的赏槐会,联络了跨国家人民间的情感友谊。新兴城市节日中国啤酒节和大连国际沙滩节更让人充分领略到大连缤纷多彩的海岸魅力。

The Spring Festival Fireworks marks the country’s biggest festival—Spring Festival. The beer festival and beach carnival are the city’s newly born galas.

再现原语中的所有信息在翻译中非常重要。信息的缺失则无法为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量和背景知识,从而无法实现翻译旅游资料的目的。

(三)不“达”于原文

亚历山大·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提出: 译文应该是原著思想内容的完整再现;译文的风格和手法应该和原著属于同一种性质;译文应该具有原著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P12)泰特勒的原则强调了译文要在内容与形式上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语言须通顺易懂。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以目的语为导向的,因而翻译时需特别注重译文的通顺性,否则会使译文显得冗长刻板。

例7:他们(砖雕)经历四百年风雨,至今仍壮美如初。

Although the carving has experienced wind and rain for hundred years, it is as beautiful as the original.

汉语中“风雨”是指一段时间,并非真正的“风和雨”,因而无需字对字的直译。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与剖析,很难实现通顺的翻译。

二、翻译策略

鉴于目前旅游资料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改善旅游资料翻译的现状。翻译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考虑到旅游资料的独特特征和功能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旅游资料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原则。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不再是“信息的转换”,而是侧重于“接受者的反应”。因而,奈达强调了接受者的角色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在奈达看来,判定某一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不应仅仅比较原语与疑问之间形式上的对等,而应该比较“接受者”的反应是否相同。如果目的语接受者理解原文的程度“能够基本与原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成绩基本相同”(Nida, P24),那么这样的翻译才可以称为“动态对等”的翻译,也就是说,翻译批评家不应仅以原文与译文的字字对应来判定某一翻译,而应看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态度。

奈达将“动态对等”的理论与市场研究联系起来。当判定某一产品是,应该建议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因为“无论这个产品在理论上有多棒,如果人们的反应不好,那么改产品无法被文明接受。”(Nida, P162)同理,评价某一翻译时,当大部分人误解或者说难以理解,那么批评家就无法说他是合格的翻译(Nida, P2)。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目的语接受译文的重要性,从而避免了批评家的主观性评价。

三、动态对等理论的应用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1984)“最贴近的对等”指的是原语与目的语之间最大程度的接近。(奈达翻译理论研究/马会娟,183)奈达所说的“最自然的译文”是指译文在语法和形式上都没有任何“拙劣的”痕迹(奈达翻译理论研究/马会娟,183)“自然对等”指的是“形式上可以接受的”翻译。自然对等的原则可以帮助抑制有意识地避免“翻译腔”,改进译文的质量。

例9:大连是蓝色的,蓝在她湛蓝的天空,蓝在她蔚蓝的大海。

Blue sky and blue sea…the city of Dalian is colored by diamond blue.

在该例中,汉语文字非常优美。译者意识到若遵循原语的结构,译文则无法达到自然,难免会有翻译腔。因此,译者改变了原语的句式结构,使译文达到了自然贴近。

四、翻译旅游资料的具体方法

(一)重组句式结构

遵循动态对等原则的译者为避免翻译腔,经常会采取结构重组的方式。在翻译旅游资料时,译者可以改变原语句式结构,使之更易于为读者接受。

例10:大连广场多。在市区,大小70多个广场星罗棋布。一个个精心规划的广场,一处处通透开敞的空间,一块块碧草如茵的绿地,一群群展翅飞翔的飞鸽,一道道欢快跃涌的喷泉,一座座古朴典雅的雕像,一盏盏流光溢彩的街灯……作为“城市的客厅”,广场是人民的,广场已完全融入了大连百姓的生活,人们到广场上放松、休憩、交流、欢娱,广场文化以深深植入了大连人的血脉……海之韵广场的勤修,星海广场的雄浑,中山广场的电影,人民广场的隽永……一个广场是一道音符,一段乐章,共同奏响了这美丽滨城浪漫如歌。

The Urban area of Dalian have approx. 70 squares which form the striking feature of its town planning, which outshines any other major city in China. The numerous squares can be compared to inlaid pearls, or resemble musical notes written in one’s imagination. The comeliness of the Sea Melody Square, the manliness of Xinghai Square, the elegance of Zhongshan Square and the meaningfulness of Renmin Square, all present a galaxy of pleasure to one’s heart and crystallize into dulcet memories. As the city’s drawing rooms, the citizens flock to these squares to relax, to communicate, and to exercise. Similar to a cosmopolitan European city, many of these squares are frequented by dives and have beautiful fountains, some even have Greek sculptures and Parisian lamps in them.

在上例中,译者在疑问中座了很多句式调整和变换,使译文更为自然,更易于激起译文读者与原语读者相同的翻译。此举可以极大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二)省略

中国旅游资料的描述中善于使用丰富多彩的修饰词,而英语旅游资料则倾向于具体直接的表达。如果将这些丰富的修饰词全部翻译成英文,会显得繁冗,译文读者很难接受。因此可以采取“省略”的翻译方法。但是须注意哪些内容可以省略,而哪些内容不可以省略,否则会造成漏译现象。通常说来,与目的地无关以及花哨的描述性词汇语句可以省略。

例11:不像中国其他旅游城市,那里或有引以为傲的历史,有重重叠叠的宫殿,气宇轩昂的庙宇和闻名遐迩的人文古迹,或具绮丽迷人的风光,富小桥流水的园林,诗情画意的庙宇和文人骚客潇洒挥毫所留下的墨迹。

Dalian is unlike many other heavily tourist areas of China and offers you a very different experience. Cities such as Beijing, Xian and Hangzhou feature numerous palaces, temples and museums emphasizing their long history and rich, ancient culture. In contrast, Dalian is a modern, vibrant and dynamic city emphasizing its exciting future.

划线部分的四字成语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谓锦上添花,但对外国读者来说却如画蛇添足。因此这些词汇译成英文诗,读者并不能欣赏。相反,如果省略这些词汇,读者仍清楚地了解文本中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三)显化隐性信息

为达到“动态对等”及相同的读者反应,译者应毫不犹豫地显化文章中的隐含信息。“隐性信息”指的是对外国游客来说陌生或不熟悉的信息。作为一个文化古国,大部分中国景点都与历史事件、名人雅士、浪漫传奇或中国独特的文化相关。而这些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典故对外国读者来说却很陌生。由于旅游资料翻译须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这就要求译文能够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若翻译中不做任何调整,则很难达到相同的“接受反应”。“类比”为翻译此类旅游资料提供了很好的策略。“类比”指的是将外国读者不熟悉的中国文化中某一典故转化为英译中有相同特质的典故相联系,让读者有相同“反应”。***就曾将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联系,由此目的语读者便可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反应”,同样,苏州通常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而济公则被誉为“中国的罗宾汉”。这样的类比不仅可以为目的语添加很多异域风情,也可缩短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致。

例12:如今,这里几乎每个楼前都挂着“XX银行”的牌子,俨然是一座“东方华尔街”。

At present, almost in front of every building, bank tablets are hung. It can be called “Northeast China’s wall street”.

译者在此将大连与美国的华尔街做了类比。外国游客可以很容易由此对大连这一目的地产生形象的印象,从而更加激发游客的兴致。

解释或增译也可以鲜花原语中的隐形信息。此类隐性信息对原语读者来说耳熟能详,勿需过多解释,但是对外国读者来说,需要解释或增译来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7

既然答好题目的第一步是准确理解文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呢?我们一起来解读下面这篇散文。

走近芦苇

♥陈所巨

⑴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天气虽好,但风如刀割。注意作者使用的修饰词语,早春前用“清寒”来修饰,灿烂前用“有些”来限定。读完后,你是不是已被作者带入了一个余寒尤冽的早春?)

⑵滩下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做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主角开始登场,原来是滩下的一片芦苇荡。这般寻常之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作者大书特书呢?身处寒冷之中的芦苇,表面上只能听凭寒冬摆布,但是内里它们仍然在苦苦坚守。划线的句子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起来?生命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注意本段中“人称”的变化,从“它们”到“你”,有什么不同?)

⑶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土地,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此段中作者承上阐发自己对芦苇的钦佩之情。注意划线的关键词句。作者由芦苇引发到一切生命都在采取各样方式来顽强地越过生命的冬天。)

⑷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有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芦苇是如此地褴褛枯衰,令人不忍目睹其衰老。本性虽顽强但仍抵御不了酷寒,风中摇曳的芦花也是这般地无可奈何。)

⑸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作者由物及人,人生如芦苇一般也有很多无可奈何。但人与芦苇一样仍然在执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信心。)

⑹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这一句让人想起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脚下泥土松散,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作者释然后周围的景色也顿时明媚起来,一扫之前的肃杀之气。)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并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人与芦苇在越过生命的冬天后,在明了洞悉一切后,在明白自身的价值和崇高后,才会超然物外,宠辱偕忘。)

⑺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净化解脱后的“我”原来才是真正的“我”,因为这样的“我”没有在红尘中迷失自我,坚守住了自己“善”的本质。)

⑻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苇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新生的芦苇所代表的新的生命、新的思想和新人生方式无可抗拒地来到世间,而旧的生命即将消亡。其实生命永远不会消亡,但新生芦苇何尝不是苍老芦苇生命的延续?)

⑼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选自《品味书香》)

(新旧更替是世间万物的必然。)

阅读策略小结

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于理解文意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我们试试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粗知大意,理清文章脉络。这是我们在第一遍阅读时应该完成的任务。浏览文章内容时速度宜快,把握大意即可,为后面进一步研读文章做准备。

通览这篇文章后,我们明白了作者的走近芦苇,其实就是理解了芦苇的生命本质,并且作者由物及人联想到人也如芦苇一般,面对生命的严冬,守住了自己的本性,感悟到生命世代衍生,生生不息的哲理。

二、精研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情真意切是散文最大的特点,怎样把握作者情感,细心揣摩作者语言是最有效的途径。

哪些语言需要我们着重研究?是文章题目,段落中的关键词句。这些语句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章主旨与作者情感。

三、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你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得有意识地积累散文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

把握文意并不代表你一定能答好题目,我们来试试下面这几道题目。

阅读训练营

阅读《走近芦苇》,完成1-4题。

1. 结合全篇,请你谈谈对文题“走近芦苇”涵义的理解。

2. 第⑸段中写到“我们……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请结合全文思考,作者认为的“人生的冬天”具体指的是什么?

3. 作者走近芦苇后得到了哪些人生感悟?

4. 品析第⑻段,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走近芦苇”不仅指靠近滩上那一片客观存在的芦苇,也指作者从芦苇的外在形象所探究到的芦苇的内在精神。这种走近,不仅是躯体上的亲近,更有思想与心灵的亲近与理解。

2.是指人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保持自我的痛苦和迷惘,或是身处没有荣誉的寂寞中,或是遇到误解和鄙夷的目光等。

3. ①环境力量的强大,感悟到生存的困窘,人生有许多的无奈。②固守人的本性,要有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③领悟到人类的传承与发展,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

4.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那是”、“那就是”两组排比,增强了气势,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的笋尖”比作“宣言”、“生命”、“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揭示了芦苇的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深化文章的主旨,由对人类个体生命的思考,上升到对人类的感悟。

1. 表述答案时应尽量做到准确,简洁与流畅。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8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让教师看到了自身缺失的品质。当我们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付出时间与耐心时,也将收获到最大的快乐。这正如作者题记中所写:“孩子们的善良,照亮所有人脚下的路,引领人们走向未来。这太阳般闪亮的希望,不论多么不幸的人都能够拥有。”30多年过去了,灰谷健次郎的感言,还有小谷老师的故事,“痞子教师”的故事,就像种花人,给予关爱呵护,收获美好与幸福一样,成为可供我们学习和反思的范本。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铁三十分喜欢苍蝇,在小谷老师的引导下,铁三开始了对苍蝇的观察、记录、研究、分类,后来,他竟然解决了肉食加工厂苍蝇多的问题,成为一个“苍蝇小博士”,还上了报纸。我想,小谷老师就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不仅没有扼杀了铁三的兴趣,相反,她不放过任何培养学生兴趣的机会,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铁三喜欢苍蝇,竟然能够在小谷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小谷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和对学生没有偏见造就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果。记得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说过:“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经过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压制了,智慧之水冰封,创造之树枯萎,想象之鸟不再高翔,那才是教育的悲哀。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学生教得没有问题,而是应该像小谷老师那样,使学生产生并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才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最终目标。

铁三爷爷发现铁三喜欢苍蝇的时候,他并没有替孩子辩解,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养苍蝇不是铁三的错,要是能带他到山里,他会养虫子;带他到河边,他也会养鱼。可是,我哪儿也没能带他去呀!他只知道这个堆垃圾的地方。这儿只有虻虫、黑壳虫,最多也只不过是苍蝇呀!我觉得铁三养苍蝇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的确,孩子是没有错的,关键是我们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孩子就会有展翅高飞的时刻,就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平常很多老师都说学生不听话,学生蠢笨,总不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看了《兔之眼》这本书后,我觉得小谷老师就是这句话的有力践行者,他的语言和行动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书中有个孩子叫做美奈子,是个智障儿。小谷老师不仅接纳了她,还引导同学们改变了对美奈子的态度。美奈子给班里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但是小谷老师永不言弃,始终呵护有加。小谷老师的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在第二次全班召开讨论会帮助美奈子的时候,淳一和小谷老师的对话很令人深思。淳一想出一个给美奈子配值日生的办法,还说出了理由:“老师,我为什么会想出这个办法,我说给你听吧。美奈子撕坏了我的本子,我不生气。文具盒还有橡皮擦被她抢走了,我不生气,我还跟她玩电车游戏呢。只要我不生气,就会喜欢上美奈子了。喜欢上美奈子,就算被她麻烦,也只会觉得她很可爱。”淳一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把美奈子当成一个麻烦是不对的,要学着去喜欢上她。小谷老师接受了建议,让大家努力接纳美奈子,最终达到了全班和谐共处。小谷老师就像一位种花人,努力给予那些美丽的花儿呵护与关爱、引导与提升。

书中的“痞子教师”足立,也是位爱学生,懂学生,并愿为学生着想的种花人。到春川贵美家(她妈妈已经去世,父亲常外出不归)家访,要求春川贵美认识和纠正错误——她给三个孩子补习功课和用移画印花法画画,每个孩子收了二十块钱。足立老师一进门,春川贵美就立刻跑过来爬到了老师头上,且骑在足立老师脖子上,敲着他的脑门唱:“秃头秃头秃光光——”“老师哪里秃啦?你这么说,帅哥老师就不给你红豆饼吃了。”足立老师这么说,贵美才从他肩上下来,但两手仍然绕着足立老师的脖颈。连小谷老师在一旁都惊讶地看着。当春川贵美问小谷老师是不是足立老师的女朋友时,足立老师竟然回答是,但要求她在学校里一定要保密,但春川贵美却要“三个红豆饼”才会保密。从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这对师生之间已经真正没有任何隔阂,俨然就是好朋友、好兄弟。这良好的氛围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贵美吃着红豆饼时,足立老师才用轻松的语气询问情况,当他了解到贵美的爸爸已经离家三天时,他的声音变得有点严厉。而在劝说贵美以后不要再收钱时,足立老师的语气又异常温和。足立老师的变化告诉我们,只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返回学校的路上,足立老师一脸愤怒。我想,他的愤怒应该是来自贵美爸爸的不负责任。进了小酒馆,对小谷老师也不理不睬,只管不停地往肚子里灌酒。小谷老师认为贵美认错了是件好事情,而足立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借着酒劲儿,足立老师的关西口音也浓了起来:“贵美要是能说大人话,她一定会这么说。我拼命地教功课,只要了二十块钱的报酬,有什么不对呢?如果她这么说,你,能有话反驳她吗?”“贵美道歉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是因为她喜欢的老师来了,也不知怎的,要自己别再干了。因为是这个世上仅有的一两个自己喜欢的人劝自己不要再干,所以也没法子了。我想这就是贵美的心情。”足立老师就像一位种花人,总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问题和思考问题,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这样的好老师,哪个学生会不喜欢呢?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课堂不是机床,也不是作坊,更不是流水线,应当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灵性与情感的培养,成为创新思维的工厂;课堂应注重学生悟性与理性的开启,成为创新能力的宝库。”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9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这是一首深秋怀远之作,气象阔大。词中的景物与离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槛菊、幽兰,本是美好芬芳之物,此时却与离人同愁同泣。双飞的燕子衬托出形只影单的离人;撩人的月色,不懂得离别的“恨苦”,固执地整夜地照着无眠的离人。强烈的离愁别恨,使周围所有的客观景物都涂抹上浓烈的主观情绪。下片登楼远眺,水长山阔,书信也无由寄达。离人的愁苦也将无休尽地延续下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则是对此词的另一种理解。该词不单是一首离愁别绪,怀念远人之作。而是可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境界:忍受孤独,耐住寂寞,高瞻远瞩,确定理想的目标。正是晏殊词中表现出的开阔气象,在浓郁的感伤气氛中却有着另一番气象,哀而不伤,积极进取。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表面看,该词无外乎为伤春、悲秋、念远、怀人之类词中所表达的传统情思而已。词的上片写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持酒杯,感叹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回忆去年亭台的美好光景,不由得伤感惆怅。下片写今夕往日的感慨。但到底这种无限的感慨是因何而起,“怀人”?“伤春”?似乎都有痕迹。《中山诗话》云:“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自所作,亦不减延巳。”冯词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意蕴深厚,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晏殊即继承了冯词该特点,故而在词中对所写之事之情,都不做明确说明,因而才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据此,我们可以说该词是“伤春”,“花落去”、“燕归来”可看出是春景;也可认为是“怀人”,春去花落可联想到佳人远去,甚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作者触景生情,情思难托,却又见燕子归来,因去年推杯换盏时曾有燕子飞来,故今之归燕才“似曾相识”。然而燕归来,佳人却离去,于是就有了“落花人***,微雨燕双飞”的孤独冷清的意境。而作者只好在小园香径上独自徘徊,以排遣相思孤寂之情。“香径”让作者回忆起去年那位曾漫步其上的佳人,故留余香,原想在香径上解愁,反而增添了许多情思。这首小令短短四十二个字,语言明白,浅白如话,却营造出了一位小亭晚照,徘徊小径,且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的***销魂形象,蕴涵了深厚的意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永叔,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该词的妙处正在于此,不用典,不作态,不堆砌,却能表现出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

对于这类意境,诗中早已有之,唐崔护脍炙人口的佳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寻常的人生经历道出了人们都似曾有过的共同体验。词中出现这类情中有思的意境,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体会。词之为体,要眇且修,适合言情,却不适合说理,这也是在正统文学中词这种体裁被认为是“艳科”不登大雅之堂的原因之一。所以一般我们所见词多为抒情,而晏殊却能用词的形式表达理性的关照,可以算得上是对词体的一种突破。在传统伤春怨别的内容中,晏殊却通过他诗人独有的敏锐观察和体验,传递出一种圆融温润的旷达之理。

《浣溪沙》中两句出色的对偶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且不说二句工巧的排列,和谐的音韵,单从内容表达上就可看出晏殊词中所传达出的理性关照。作者在表达了对“花落”之“无可奈何”的哀伤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圆融理性的关照。按照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哲学思考,这两句话可以按照“自其变者而观之”的物是人非的感慨,也可以按照“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一种哲理感悟。词人在伤春的哀叹中,隐含了对两种自然现象的对比关照,即事物的消逝无常与事物的循环不休。无论理解该词内容为伤春还是怀人,词中闪耀着的理性光芒足以证明晏词的艺术价值。“诗无达诂”正是传统诗词历经岁月沧桑而依旧熠熠生辉的关键所在。

无可奈何造句子篇10

关键词:英汉翻译;动态对等;形式对等

一、引言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大思想家严复先生就曾经提出了“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其中的“信”和“达”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信息的对等传递。在奈达的理论中,“对等”主要指四个方面的对等,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最重要的是意义对等,形式对等则是次要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语言之间在词法和句法上固有的差异,使得“对等”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如果勉强追求形式上所谓对等的话,源语的文化意义很可能就会被僵硬的形式所掩盖,造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无法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动态对等原则的内涵

意义对等不是对形式对等的否定。动态对等原则并不意味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被忽略。以诗歌翻译为例,诗歌通常都比较注重形式,其译文内容难免受到形式的限制,所以很多译者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往往为了内容而放弃或突破某些形式的限制。比如把抒情诗歌翻译成抒情散文的形式,虽然内容无缺,但是译文就没有了原文的情感和风味。因此,在诗歌翻译中经常运用“注脚翻译”的方式,尽量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辅助以注脚,帮助读者认同原文的语言环境,理解源语的文化风俗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比较好的翻译效果。由此来说,任何一个翻译理论都不是万金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翻译目标和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与“形式对等”相比,“动态对等”更强调译文的流畅和自然,把目标语的文化背景摆在首要位置,力求译文和原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取得类似的表达效果,而往往不拘泥于原文本身的表层文字信息。比如在美国电影《长大后》中,有一句台词“You think he represents Hulk Hogan?”有译者用注脚翻译的方法把译文处理成“你觉得他能代表胡克・霍根(美国八九十年代摔跤偶像)吗?”这样翻译虽然符合源语语义,但是却很难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因为很多观众并不了解美国的摔跤运动,更少有人了解胡克・霍根。

如果应用“动态对等”原则,不去追求原文表层的词汇对等,而是注重译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效果的话,把此句翻译成“你觉得他能代表李小龙吗?”则能更符合说话人调侃和鄙视对方的意***,也同时能够让中国观众更容易接受原文的信息,从台词中得到与美国观众类似的体验。又比如,菲利斯在翻译圣经新约现代译本时把“Greet one another with a holy kiss”翻译成“give one another a hearty handshake all around”,也是在翻译中追求信息等效传递的例子。

动态对等原则要求译者要根据接受者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有些学术论文中,有些作者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目标语中就可能读起来比较粗俗,但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在源语语境中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出在目标语身上,这时就要求译者进行适当的改变甚至删减。由于文化的固有差异,有些时候必须对原文进行删改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等效效果。比如说,在电影《杰克和吉尔》中,一位女演员和一位男演员有如下两句对白:

―“You are sick.”

―“You are sweetie.”

其中第一句翻译为“你有病”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第二句如果按照原意翻译为“你是爱人”则失去了在源语语境中幽默、工整的表达效果。所以,有的译者把这两句对白翻译成:

―“你有病啊。”

―“你有药啊。”

从表面看跟原文仿佛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在实际中取得跟源语语境类似的表达效果。像这样用中国社会当前的流行幽默语翻译这两句对白,既在信息表达上忠实于源语语境和说话人的表达意***,同时也保持了语言整体流畅、自然的效果,中国观众在接受和理解上也全无障碍。

三、结语

总而言之,翻译理论博大精深,译者在实践中绝对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在进行媒体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接受者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对其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准确地传达信息的同时做到让译文“原汁原味”。

参考文献:

[1]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刘汉云,王晓元.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J].华北工业学院学报,2004, (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无可奈何造句子10篇

学习

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10篇,内容包括给爱丽丝的奇迹小说在线观看,给爱丽丝的奇迹衍生小说。一、前言《小无马地奇迹的最后报告》(TheLastReportontheMiraclesatLittleNoHorse)是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Erdrich)的新

学习

幼儿假期在家表现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假期在家表现10篇,内容包括幼儿假期在家表现总结,幼儿园宝贝假期在家的表现。3.1缓解寒假结束幼儿再入园分离焦虑的对策第一,父母在寒假假期中尽量做到“家园同步”,对吃饭和作息时间等,要继续遵守幼儿园里的时间,如果因为

学习

吃一堑长一智的故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吃一堑长一智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吃一堑长一智的励志故事,吃一堑长一智的名人故事。我通过“吃一堑,长一智”,还悟出了另一个道理——白云苍狗。这个词是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不易揣测。对呀,明天股票是涨是跌,我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

学习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10篇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10篇,内容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感想,生命承受不可承受之重什么意思。一、关于生存可能性的探索有人说,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的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是关于

学习

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辩论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辩论10篇,内容包括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赛,科技发展利与弊反方的观点。正方辩友首先向我方发起了“进攻”:“科技发展的好处不必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先进的东

学习

高老头读书笔记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高老头读书笔记10篇,内容包括高老头读书笔记10篇完整版,高老头读书笔记800字10篇。《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它浓缩了时代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我认为是

学习

统计分析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分析论文,内容包括统计分析论文怎么写的,论文统计分析法。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

学习

同学聚会的悲剧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同学聚会的悲剧篇10篇,内容包括重庆同学聚会的悲剧,同学聚会引发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处于和谐整体性的框架下,个人悲剧性意识与生命抗争性并不凸显,但是当我们以微观角度聚焦于中国古代那些中下层阶级,会发现他们的命运、

学习

生日请贴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生日请贴10篇,内容包括生日请帖如何写,生日记录大全100篇。第三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办理个人住房贷款贴息:(一)享受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二)属于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或未曾办理过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尚未结清银行

学习

励志短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短信10篇,内容包括正能量短信励志,励志问候短信真诚简短。3、朋友,不要叹息命运的坎坷。因为大地的不平衡,才有了河流;因为温度的不平衡,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春夏秋冬;因为人生的不平衡,才有了我们绚丽的生命。4、挥别昨日的伤痛

学习

好诗歌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好诗歌10篇,内容包括十篇精美短小的诗歌,诗歌10篇。2、朗读的连贯。连贯与停顿相反。当诗歌中有意义连续或者感情一直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时,朗读需要一读到底,一气呵成。用“~”表示连贯。如:伤痕累累的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

学习

雪中送炭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雪中送炭作文10篇,内容包括雪中送炭作文400字,雪中送炭议论文作文。经过一阵思想斗争,就在我要冲出去时,一只手拉住了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程海蓉,她看了看,立刻说:“你没带伞吧!”我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带伞,回不了家

学习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0篇,内容包括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讲解。杨万里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他的是清新风趣,构思巧妙。一年春天,杨万里到新市游玩,住在徐公店。一天早晨,杨万里到花园散步。在稀稀疏疏的

学习

竭尽全力造句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竭尽全力造句10篇,内容包括竭尽全力的意思和造句,竭尽全力一年级造句简单。3、虽然家里困难,但他还是竭尽全力地供儿子上学。4、我是一名医生我会竭尽全力抢救我的病人。5、跑道上,队员们竭尽全力的奔跑着。6、虽然大夫已竭尽

学习

大惊小怪造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大惊小怪造句10篇,内容包括大惊小怪造句100个字,大惊小怪造句。3、然而她的脸由于经常露出各种大惊小怪,喜怒哀乐的表倩,还是很有人情味。4、当然罗,这样一个晚上,她们大惊小怪是有充分理由的。5、别大惊小怪的闹了,继续***的活

学习

只有才造句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只有才造句10篇,内容包括只有才造句一年级简单,只有才有造句完整版。3、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4、我们只有在假期里,才可以出去旅游。5、只有圣洁的雪莲,才能在珠峰顶盛开。6、只有傲寒的腊梅,才能在严冬里枝头绽

学习

大吃一惊造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吃一惊造句10篇,内容包括大吃一惊的造句,大吃一惊造句三年级。3、继母和她的两个姐妹大吃一惊,当王子把灰姑娘扶上马时,她们气得脸都发白了,眼睁睁地看着王子把她带走了。他们来到榛树边时,小白鸽唱道、回家吧!4、正在捣乱的小

学习

宛如造句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宛如造句10篇,内容包括宛如造句四年级的句子,用宛如造句怎么写。3、十五的圆月宛如一块玉盘在天空悄悄地向我微笑。4、长城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5、夜幕初临,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池塘中,宛如无数条银蛇在游动。6、宛如初生的

学习

就像造句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就像造句10篇,内容包括像造句一年级,就像造句10个字。3、我得到了机会上学,就像黑夜中得到了一盏灯。4、母亲就像明亮的太阳,让我看到了光明。5、三月的春风就像母亲的手一样轻拂我的脸颊。老师的话就像细雨一样滋润我的心田

学习

参差不齐造句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参差不齐造句10篇,内容包括参差不齐造句子10个字,参差不齐可以怎么造句。作为语言这个物质外壳的一个因素,句式在语言表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众所周知,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用整句能起到一种均衡美的

学习

五谷丰登造句范文

阅读(31)

五谷丰登造句范文第1篇一、把“30+10”课堂写字教学制度化“30+10”课堂写字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文课堂分解成“30+10”的模式,专门预留10分钟的时间用来给学生练习写字,规定在课堂上,有新学的字课堂上要写10分钟,没有新学的生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