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不齐造句10篇

参差不齐造句篇1

[关键词]广告口号形式美句式选择整句散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成为一个遥远的过去,现代人已离不开广告,而广告又离不开有冲击力的视觉形象,那么就需要更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的语言,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广告艺术的宗旨是表达广告主题,依靠视觉形象表现主题容易产生多重性、模糊性而影响“告之”效果,因此,广告所推销的产品,其视觉形象依附于既非常具体又十分有针对性的物质属性,没有语言文字的诱导,广告所推销的商品形象或宣传指向很难显现出来并为人所领会。因此,语言是表达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或媒介。

作为语言这个物质外壳的一个因素,句式在语言表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众所周知,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用整句能起到一种均衡美的效果,而散句却能起到参差美的效果。为了增强广告口号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广告效果,好的广告口号常常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

一、整句的均衡美

均衡美是语言艺术的原则之一,《马氏文通》中说:“凡有数句,其字数略同,而句意又相类,或排两句,或叠数句,经典中最习用也。”其实,岂止经典,广告口号中也常用。

1.以并列、对偶的形式体现对称美

广告口号以并列两句的形式最常见。如:

[1]脚痒脚臭,穿袜可救。(趾袜)

[2]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3]我的色彩,我的语言。(化妆品)

例[1][2]是一般的并列句,[3]是对偶句(是两个定语相对“代+助+名”),这三个例子,每两句的音节数目相等,词语布局匀称,念起来琅琅上口,显示了广告口号的对称美。例[1]如说成“脚痒臭,穿袜可救”,例[2]如说成“维维豆奶,乐开怀”,对称美就破坏了,念起来也就不和谐了。

2.以排比的形式体现齐整美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可达到增强语势的作用,广告口号常借排比格式来体现齐整美。如:

[4]放心,安心,开心。(药品)

[5]质量好,工艺精,色泽美,款式新,成色足。(珠宝行)

[6]总裁为你服务,领袖为我安排,***民众包装。(制衣厂)

例[4]是词语的排比,[5]是五个主谓短语的排比,[6]是句子的排比。这些排比结构相同,句意相类,句式整齐,琅琅上口,富有气势。

3.以蝉联的形式表现回环美

蝉联是指前一句的句尾与后一句的句首相同,利用蝉联可在形式上造成一种语势流畅、连贯的美感,因而在广告口号中也常被使用。如:

[7]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电扇)

[8]家家用加佳,加佳进家家,家家赞加佳,加佳满天下。(加佳洗衣粉)

以上两则广告利用蝉联,造成一种回环之美,尤其是例[8],极尽回环之能事,如绕口令般,令人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4.出现频率和表义效果

整句的出现频率最高,约为26.7%,在总共3000例中出现了802例。这说明运用整句而达到的均衡、齐整的美感效果为大家所认同。它能使广告口号显得韵律整齐、铿锵有力,让人易读易记。

二、散句的参差美

广告口号除了使用上述结构相同的整句力求形式上的整齐匀称之外,还使用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散句来求得其参差美。如:

[9]别克,当代精神当代车;别克统一了大马力与低油耗,让你轻松享受浑身动力。(轿车)

这则广告共三句,其结构均不同:第一句是名词性谓语句,主谓之间有停顿;第二句中一般主谓句;第三句是含兼语的非主谓句。它们虽然句子的结构不同,但念起来顺口,能适应语义的需要。

整句和散句各有好处。正如金兆梓在《实用国文修辞学》里所说:“偶句之妙在凝重,奇句之妙在流利。”“然叠用偶句,其失也单调而板滞;叠用奇句,其失也流转而无骨。”因此,“必也参互错综而用之,则气振而骨直,且无单调之病,而有变化之妙。”整句、散句“参互错综而用之”,就形成了广告语言的参差美。例如:

[10]谁说老夫只能“聊发”少年狂?有巨能钙相伴:腰不酸,背不疼,腿不抽筋,老夫身板硬朗,气宇轩昂,天天都像少年郎一样风光!

这则广告是借用宋朝词人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名句而来,其中的“腰不酸”等三个主谓短语及“身板硬朗”等两个主谓短语,都是整句,其余都是散句。这一例整句与散旬的交错使用,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显出了语言的参差美。

运用散句或整散结合达到参差美的有143例,约占总数的4.8%,运用散句能够避免句式的单调呆板,让广告语参差错落,富有生气。

综上分析可见,同一般的应用文比较,广告语言在句式的选择和运用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出于创新的目的,人们在运用语言制作广告时,常常对原有用法加以突破和发展,产生一些特殊的用法,使广告口号在形式上更具美感,更吸引人的视线,这是广告中的必然现象,是广告语言艺术化的要求所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涉及的方法和实例大都只是我所能收集到的,并不十分全面。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广告口号运用实践的必要性来讲,使广告口号具有形式美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当原有的方法不能满足需要,或令人厌烦时,新的方法又产生了。

广告口号的形式美使得广告口号产生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广告口号不能忽视这一点,但广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实现了推销,因而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了内容,不能为形式而形式。我们强调广告口号要锤炼语言、注意形式的同时,更强调广告口号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文情并美才是应当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李维琦:修辞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语文出版社,2001

[3]谢伦浩:绝妙广告[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参差不齐造句篇2

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 折叠(zhédié) 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 大踏(tà)步 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  前仰后合 资质平庸 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参差不齐造句篇3

1、原句为“赛制制定的很好,让你们看到世界的参差”。《创造营2021》加入了很多实力突出的国际学员,网友用这句话形容本土学员和国际学员有一定的差距,实力参差不齐。

2、源于邓超在《创造营2021》中的采访。虽然听上去略微有些突兀,但换到邓超当时在场内的角度来看,似乎已经没有更合适的形容词了。也真是难为他能够急中生智,找到这么一个不至于打击内娱选手自信的回应。

3、虽然话说得漂亮,但是真实的表情还是出卖了邓超的真实想法,他reaction表情可以让人笑到明年。而赛后不少网友也开始针对这个名场面进行调侃,高情商和低情商的说法随即应运而生。

4、当然,《创造营2021》首期节目的名词还不止这一个,还有像宁静的“默契”以及周深的呆滞都是非常有趣的镜头。

(来源:文章屋网 )

参差不齐造句篇4

一、音乐美

所谓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全诗的韵脚有i(来、彩)、ng(娘、漾)、o(摇、草)、ng(虹、梦)、u(溯、歌)、io(箫、桥)等,每节内部用韵基本相同,这样错落有致,诵读时,也就自然有一种旋律感。再有“轻轻”“悄悄”等叠音词的反复使用,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音节和谐,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另外,全诗回环复沓。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诗歌开头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结尾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全诗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一种回环呼应,读来意蕴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绘画美

所谓绘画美,是指诉诸视觉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再别康桥》这一首诗歌,描绘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景物,几乎每节都是诗中有画。语言上多采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具有色彩的词语,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幅清新明快的画面,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阴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而且通过“招手”“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使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动感,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给人以立体的视觉效果。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充满诗意的境界中去。

三、建筑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它主要指的是诗的排列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造成有规律的匀称或参差。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位,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字,间夹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同样给人以形式的美感。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参差不齐造句篇5

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凡,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读了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的开端。想一想,如果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

这四句话,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气魄多么雄伟,意义多么重大!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这四句是帽子,扣得紧紧的,然而卷轴展开了宏伟壮丽的画***。规模这么大的一座宫殿,怎样去写它,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类似“宏伟”、“壮丽”、“巍峨”、“高耸”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相反地,如果仔细描绘,又难免繁琐,失之于罗列现象。《阿房宫赋》作者的艺术概括力就从这里表现出来,他既不作自然主义的铺陈,又不流于空疏,笔墨不多,却把阿房宫的形象、规模、气魄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了出来,给读者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请看他的描写是如何的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是概括全貌的写法,读者会从这六句中,想象到这座宫殿的高度和它幅员之广大。先给人一个雄伟的感觉,然后作者就展开具体的描写,参差错落,用十个句子写出了阿房宫里楼阁之胜:“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接下去,作者凭他的如椽大笔,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极尽描绘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两句连接,一连写了六句。……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颖,音调铿锵,就像流着的泉水一样淙淙作响。在这里,作者分别用两句话状写一个景,而写法又都是第一句写实,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来写,以加强第一句的印象。最后两句还以感叹抒情的意味对前四句作了一个小结。再往下当我们读到“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这样的一些句子的时候,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一齐涌来,令人心胸开阔,精神爽快,忍不住要为它拍手叫好。

参差不齐造句篇6

一、自由散读

所谓“自由散读”,就是全班同学各自***的自由低声朗读。它的优势在于不必与他人配合,不拘速度,可以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因此适用于每篇文言文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时我会要求学生边自由散读边圈画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解决。同时将仍有疑问的地方圈点,在质疑环节中进行交流。当然,我还会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提出其他要求,如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等。

大多数学生在明确生字读音、了解句式停顿之后,我会组织第二次自由散读。 读前,明确提出要求:出声朗读,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尽量读出感情;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划分结构层次或提出疑问。这样,既巩固了之前在字音、句读上取得的成果又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脉络结构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和把握。当然我也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尽量做到“面向全体”。

二、集体齐读

第一种情况是在第二次“自由散读”之后,课文新授之前。此时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自我意识的把握,但这种自我意识是否正确呢?我往往在集体齐读中迅速的判断学生有无误读、丢字、加字等错误,有无重音、停顿的缺陷,从而对全体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个别学生自我意识中的偏差,当然大多数时候不需要我的指正,学生们就能从集体的声音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书中做补充记录。

例如集体齐读《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一句时,“干”字很明显被读出了两种声调:一声和四声。但部分读成四声的学生立刻就拿起笔在书上做了标记。还有《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wú),《虽有佳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强”(qiǎng);《伤仲永》一文中“余闻之也/久”的停顿。可以说,这时的“集体齐读”为那些阅读能力欠缺、课上听讲注意力差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第二种情况是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语句我常采用“集体齐读”的形式提示学生引起重视。例如在讲授《伤仲永》一文时,第三自然段以议论的形式既总结了全文又点明中心,作用举足轻重。对于这一段,我要求学生反复齐读,感受王安石对仲永的“哀伤叹息”之情,对后辈他人的警示劝勉之情,希望他们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第三种情况是在文章学完之后,不论长短,我都会要求学生在课上集体齐读,再次整体把握,同时深入品味作者借文字传达的鲜明的爱憎情感,以求给这一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三、表演式朗读

所谓“表演式朗读”就是指个人、小组或集体借助表演的形式对文章进行朗读。我在课上用到的“表演式朗读”形式主要有“分角色朗读”、“接力朗读”等。

以记叙为主的文言文大多利用人物对话突显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旨。遇到此类文章,我多采用“分角色朗x”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孙权劝学》时,我请学生分别饰演孙权、吕蒙、鲁肃,并要求学生根据人物对话的语境,各自的身份和故事情节,读出不同人物所表现的相应情感。学生们在反复练习后,自然地将孙权的“语重心长的苦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鲁肃“惊讶却由衷的赞叹”(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自得却诙谐的调侃”(“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接力朗读”就是以接力的形式让学生轮流朗读。它适用于结构层次分明的文章,像《〈论语〉十二章》《陋室铭》《木兰诗》等。朗读时可一人一句也可一人几句按座位前后衔接,接力式轮流朗读,还可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接力朗读”的好处就在于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表达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表演式朗读”还包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快慢读”。例如,以极快的语速朗读《口技》一文的“火起,救火”的场景,借此突显火场的紧张气氛;以极慢的语速朗读《愚公移山》一文中愚公对智叟的驳斥,借此展现愚公的坚定执着、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参差不齐造句篇7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7-02

在汉语言的日常应用中,只要稍加留神,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还是广告、公文、启事等应用文以及我们的日常说话,其语言都有着一定的音乐性。其中尤以语文课本中作品的音乐性最为突出,它所表现出的优美性、生动性,充分展示出汉语言的迷人魅力。

一、语词的音乐性

学习语文,首先要学习语词,因为词是代表一定意义的、能***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每个词有固定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韵母本身就有音乐感,而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说出来时,便更富有音乐性。而用普通话来说时,词的音乐性就比一般方言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因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读得最完整、圆润,且声调清晰,极富音乐的美感。

语词音乐性在古诗词中有典型表现。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押韵,如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二、四句押韵,就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但为什么不四句都押韵,就是为了避免单调的旋律。当然古代诗歌也有连续押韵的,曹丕的《燕歌行》就是一韵到底,韵脚分别是凉、霜、翔、肠、乡、房、忘、裳、商、长、床、央、望、梁。然而除了散曲唱词等,为什么这种连续多句押韵的诗没有被后人广泛效仿呢?笔者以为,就是因为人们觉得它单调,缺少变化,仿佛音乐都是单一的旋律,机械呆板,缺少美感。所以大凡诗歌,多隔句押韵,或隔几句押一个韵,显得自然而和谐;而完全不押韵,就减弱了音乐性;而减弱了音乐性,即减弱了艺术性。

语词音乐性的另一个显著表现形式是四声和平仄,它使语言抑扬顿挫,造成高低起伏的音乐效果,富有美感。比如七言律诗,首联声调多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颔联、颈联、尾联多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句里平仄相错,每一联里平仄相对,声调有上扬,有下降,读起来富有音乐的效果。

不仅诗的平仄具有音乐性,一些文章的语言也因平仄而具有音乐性。比如《滕王阁序》中“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郡、府对轸、庐,分别是平仄对仄平,同律诗一样也是每一分句里前后相错,上下两句里平仄相对。再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霞、鹜、飞对水、天、色分别是平仄平对仄平仄。

至于对联的平仄,更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上联最后一字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须是平声,这样一是因为平仄相对,二是因为平声放在最后,语调呈平延或上扬之势,便于拖长声音,表达感情;而仄声字的声调因下降而短促,使声音难以延续,在一般情况下既不利于表达感情,也缺乏美感。所以尽管格律诗韵脚早期也用仄声字,但渐渐就不再流行这种形式,而采用平声字做韵脚了。与此同理,诗歌与对联中有的句子只有一个平声字,谓之“孤平”,这样的句子由于仄声字多,读起来困难,音乐性也差,因此人们把它视为一忌。

其实汉语的平仄在词语构成方面是很突出的,如山对水、风对雨、花对草等等,都是平对仄;还有一些词组、成语,平仄也有自然的变化,如高高兴兴、欢欢喜喜、风和日丽、欢天喜地等,都是平仄相错,读起来极富音乐的美感。当然也有平对平、仄对仄的,如乾与坤、君与臣、东与西,但是因为它们往往都是嵌在平仄交错的长句中的,也就不觉得单调了,这一特征,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语流的音乐性

如果把汉语的每一个字或词看成是一滴小水珠,那么,若干字词合起来就变成了“水流”。因此,我们将一句若干意思相关联并且连接在一起的话语称为语流。汉语语流的音乐性是由于语音、语意和节奏三者共同构成的,其中语意是内容基础,语音与节奏是形式基础。一段文章,必须语言流畅,语意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才具有音乐的美感。

如下面这段散文:

当黄昏的余辉从桥边隐去之后,这屋子仿佛就陷入到无比的空漠。夜静静地,像一个脉脉含情的女子,临近你的身旁。你可以偷偷地听见她的呼吸,她的心声。她无怨地伴着你,消磨这没有光亮,也没有温暖的一瞬。

这诗一般的语言如同一道缓缓的流水,抒情地、低声地朗读或品味,读者会联想到淡月和薄雾的画***,更会感到这就是一段优美轻柔的抒情音乐,其缓缓的节拍正和人们读此文时的心律一致。所以人们说,音乐是流动的诗,诗是凝固的音乐,即诗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

再如: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此段文字,前面是蓄势,最后是爆发。“活该”二字如同音乐中的爆发音,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鸣,具有千钧之力。

语流的音乐性,也表现在语句的参差错落上。大凡好的文字、句式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变化,句子长短也随之变换,以呈跌宕起伏之势。如“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激起一滩欧鹭”,“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还有许许多多的词、新诗、文章,都能运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和长长短短的不同句式,使文章具有耐人寻味的情调和生动活泼的旋律。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又会谈到诗与词的区别。律诗讲究对称与整齐,而词则长短不一,所以又谓之“长短句”。诗的对称固然有对称的美,但形式上是一种***案的整齐的美;而词、散曲、新诗则既包含对称的美,又参差错落,长短相间,体现出***画的灵动的美。许多文人喜欢词多于喜欢诗,其实就是喜欢词的音乐性、灵动性。现在的新诗就类似词,歌词更是如此。因而好的歌词在它没配乐之前就已具有了音乐性。如《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泉水”是双音节词,“叮咚”也是双音节词,短促的节奏和象声词的运用使歌词“未谱曲调已成乐”。

三、语群的音乐性

与语流相对,我们把那些意思相关、内容紧密联系的若干句话,或若干段话称为语群。语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而语群则是几句话或更多的话结合在一起。如果说语流的音乐性是一种乐器独奏的话,那么语群的音乐性就是若干种乐器的合奏,它能体现一种气势,产生一种氛围,造成一种意境。语群如同合奏,如果表述得好则给人一种整齐有序的感觉,觉得这篇文字是和谐的音乐;反之则使人感到杂乱无章,觉得这篇文字是使人心烦的噪音。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语言音乐性的效果,使文章优美、和谐而有序。这一特点,适用于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各种表述方式。比如:

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不等它停稳,人们便一齐拥向前门、中门和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了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见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儿的哭声。

这段文字写的是人们挤公共汽车时的杂乱场面,可是文章描写的对象不美不等于文章的表现形式不美。这个语群反映的是社会不良现象,但语群的音乐性却是相当优美而和谐的,整段文字叙述层次清晰,句式整齐,像一首乐曲。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二胡协奏曲《赛马》,赛马的场面是奔腾澎湃的,乐曲短促明快的节奏和频繁重复的旋律也和赛马时的场面相一致,能激荡每一个听众的心弦。这种叙述对象不美而叙述方法优美的现象很类似演戏,若演一个坏蛋,角色是丑的,可这种丑是用艺术的美来表现的。说话写文章也是如此,叙述的内容可以是不美好的事物,但叙述的方法却可以是优美的,并且具有与之相应的音乐美。

四、语态的音乐性

任何语言都会具有一定的情态,我们称之为语态,它也会表现出自身特有的音乐性。为什么呢?试想人们唱歌听音乐时激情荡漾,浮想联翩,因为音乐的旋律可以转化为人的相关情感。而语言文字则更直接地激起人的情感波澜,加之语言的韵律、节奏,容易使人产生通感联觉,由文字的内容、形式而感觉到内在音乐性的律动。

语态的美经常表现在修辞手法上:反复是旋律的重复,有强烈的效果;排比使人品味到旋律的整齐;反问句的结尾大都是嘹亮的响音;反语则往往是顿挫的低音;形容词如同音乐的装饰音,使文章更加华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段文字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而且文中有问有答,读来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绵延悠然。这极易使人联想起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该曲使用了类似汉语修辞“顶针”的音乐手法,意境虽与上文不同,而音乐的表现手法却与上文较为相似。

语态的音乐性还表现在各种句式的内容上:敬佩的、愤怒的、赞美的、谴责的……各种语态的句子都能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性。抒情的语言是柔美的轻音乐,速度往往是慢的;愤怒的语言是强烈的重音,速度往往是快的;奋斗的语言使人联想到黄河奔腾般的交响曲;悲伤的语言则使人仿佛听到哀婉凄凉的萧声。

参差不齐造句篇8

关键词:农村;七年级英语;困惑问题;典型

农村各小学普及开设英语课程已好多年了,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这四年的英语学习,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本地区近年使用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来看,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都呈“初始”状况,即其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是将小学阶段英语再进行一遍。由此说来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很轻松,但是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差距大。

问卷调查七年级238名学生,87.2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但是只有48.57%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43.1%的学生不喜欢英语的原因是“考不好”:许多英语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学得好的想快但快不了。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时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增加,并逐渐成为他们的困惑。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这一问题。

一、中学英语教学法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大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而初中课堂中这一教学法逐渐减弱。经问卷获悉,有90.26%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把教学内容翻译成中文很有必要,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动”起来,而七年级英语教学实际是教师在授课中逐步取消这一做法,开始转为大量用英文授课,这一教法使得学生一下适应不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二、“音标”学习对于学生亟待解决

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读相同的英语单词时,发音并不完全相同,既不是英式英语,也不是美式英语;朗读句型和对话时,语速语调呈现出很浓的“中国风味”,和标准的英语读法相差甚远。也时常有许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的确如此,小学阶段最高年级的学生,每周新单词的识记量不到十个,而时间仅隔半年,七年级学生每周单词的识记量大约是四十个。由于教学内容增多,教师没有时间反复领读新单词并多样操练,七年级学生识记单词难度增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音标学习对于学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急需教师运用有效教法教会他们标准的国际音标读音。“音标”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三、“句型转换”答题效果甚差

笔者在习题及检测中屡次发现,学生在“句型转换”这一问题上答题效果很不理想。课文中原原本本的句型,除了极少优秀生能按要求转换出正确答案,大部分学生做这种题正确率很低甚至为零。将此类问题详细地一一来练习,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于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的句式结构的掌握比较混乱。经调查,他们之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问题的系统学习,因而时常成为其学习中的困惑。

四、“写作”能力基础薄弱

七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容无任何难度的情况下,按要求学写作文,能达到作文单词数量,单词书写正确的学生约有70%,但写作内容无语法错误的学生却不到10%。这一现象表明,学生机械识记单词的效率较高,却不会正确运用语法。这些问题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解决,因而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困惑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中小学教材内容、评价和教法衔接上的脱节,使学生短时期内难以适应

“音标”“句型转换”以及“写作”等问题,是七年级检测练习中必考的题型,而小学阶段教材很少有这一内容的安排及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几乎不涉及此问题,自然时常被学生忽视。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如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进入七年级的同时都被轻视了。例如,《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第二级):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七年级为20~30首。但是问卷调查显示,六年级学生达到要求的占到75.2%,而在七年级学生只有16.53%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2.师资力量的制约,造成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农村有的小学至今英语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聘请英语代课教师占一定数量(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或高中),有的学校是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超课时兼职上英语课,他们自身存在英语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和语法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这样无论这些教师在能力上还是精力上进行教学,英语课的正常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自然也时常得不到解决。

3.试题的不同,让学生一时无从适应

农村地方由于迎合家长和学生的“成绩”需求,小学阶段教师自己出的英语试题检测极其简单,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如“音标”“句型转换”及“作文”所占比例甚少,五年级试题中开始检测音标,最多达到10%;六年级试题中开始出现“句型转换”和“作文”,此三者合计所占检测比例最多不超过20%。而进入七年级,考试内容一下正规化,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是同一套检测题,之前基本由教师控制的试题及成绩局面被淘汰了。

总之,农村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上出现的这些困惑,归根结底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上,相关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时找准其根源并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能最大限度地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出版社2005-7-1.

参差不齐造句篇9

学生个性的差异表明一种模式或相同写作教学内容很难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多地发掘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专门、渗透式、有针对的写作策略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并能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在写作难度的分层循序渐进、阶梯上升,为英语写作学困生大面积提高写作质量提供了方法与策略支持。具体分为三个操练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1.训练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结构。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句型造句或者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子自由造句。3.句子种类转换训练。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这阶段以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写周记等形式错综训练。第三阶段:训练学生模式化写作能力。1.配备英语字帖练习书法,分析研读高考写作纲要并辅助印发一些优秀作文套句和框架。2.再分专项、“书信,写景,叙事,议论,说明等”和限时训练,加强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训练。3.最后进行综合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写提纲,打底稿,分析段落结构,段落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方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通过教师对个别学生作品的面批,个别问题个别解决,训练格式化和综合写作能力。

二、研究特色创新及写作教学的目标突破

英语写作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1.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考虑,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发展进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把班级学生编成若干弹性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写作发展情况作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异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小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2.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学生个体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又有分组的或***的教学、自学、合作和个别指导。

3.制定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教师针对同一班内不同个性、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学设计以多角度、多难度、适应性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出了多元性和个性化,使教学目标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质,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设置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层次,相邻目标交叉区间,便于弹性滑动。

4.安排有差异性的写作作业,班级充满着成长气息。布置作业时激发自主参与,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种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向更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全局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共同享受着教学成果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阶梯教学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实现实验班级的差异性多元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营造了和谐的评价氛围。本着激励性、灵活性、严肃性和辐射性的操作原则,把评价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阶梯式写作研究主要成果结论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发展。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摸清了嘉峪关一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扶优转差的开展情况,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英语教师因为忙碌而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

2.阶梯写作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新课程水平,新课程理论得到全面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阶梯式写作的研究过程中,参研实验教师广泛研讨、积极交流,完成并发表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8篇。实验教师掌握了阶梯式及分层辅导写作课堂的引导及课后指导、心理疏导的操作要点,并能熟练运用。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发展,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的发展进步。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每学年任课教师的任教班级甚至年级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个案的研究很难由同一个教师持续跟踪下去。

2.对阶梯式分层式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或在写作成绩上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信任。

3.学生作文困难反弹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有些花了很大精力帮扶才有了脱困起色的实验对象,一旦教师工作重心稍有转移,他们的困难顽疾便又反弹,对写作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十分不利。

4.家长未能充分发挥与教师的配合监督作用:虽然实验学生在校能坚持写作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在漫长的各种假期、双休日及下午回家后,他们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由于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缺失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功能,甚至有部分家长帮孩子开拓或和孩子一起撒谎糊弄教师,使家庭几乎失去了有效监督孩子学习的作用。

五、结束语

参差不齐造句篇10

《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散文体裁的代表作,古往今来被无数仁人志士精评细品,其中探讨最多的是作者通过《兰亭集序》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境界。该文作为高中语文必修篇目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如何在达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感悟王羲之对生命嗟叹,探讨此间透露的人生哲学,是教师应该认真研讨的重难点目标。名师学者对此篇序言散文的解读不胜枚举,本文另辟蹊径,从课文中三个主要的语气助词“也”、“哉”、“夫”入手,引导学生涵咏品味其间妙处,领悟作者在特定时期特殊环境下传递出来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熟读成诵;

2.把握书序的体裁特点,掌握文言鉴赏的方法;

3.通过“也”、“哉”、“夫”虚词的比较探究,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和对语言特点的鉴赏,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想与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

(PPT展示)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宋)曾巩《墨池记》

提问:这主要是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哪位同学能简单概括或者复述一下。(请学生回答,提示难解的字词,帮其疏通文意)

明确: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也正是由于王羲之孜孜不倦的勤学苦练,才最终使他成为一代“书圣”,才创造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PPT展示兰亭集序书法***片)兰亭集序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其内容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兰亭集序》。

二、诵读: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语调,把握节奏,读准字音,结合文下注释把握文章大意。(5分钟)

点拨:癸丑、会稽(kuài jī)、修禊(xì)/事也、流觞(shāng)/曲(qū)水、趣(qǔ)舍万殊,“趣”通“曲”、感慨系(xì)之、嗟(jiē)悼

齐读。

点拨:读后发现文段各段内容区分明显,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有什么不同,我们再细细品读一番。

分段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第一段。第一段是兰亭集会盛况的概要,作者心情较为愉悦,读时娓娓道来。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二、三、四段,并说明该段大意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并用文中的话概括。

明确:“乐也”――“痛哉”――“悲夫”

精读:思想探究

“乐也”、“痛哉”、“悲夫”,我们发现不同的心境,使用的语气助词也不同。“也”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明确:也,在这里放在句尾,作为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表达的是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确定。如“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二)如果我们去掉“信可乐也”中的“也”字,变成“信可乐”,句义上有没有变化?哪里有变化?

明确:句义上没有变化,但是语气上和句式上有变化。助词本身就是起语意表达的辅助作用,对句子本身的意义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说话人是在传达一种新的事情或状态,若去掉“也”,只是一种平淡的叙述,带上了“也”,则是特别地传达出一种肯定的语气,说话人的语气得到了加强,情感也得到了深化。三月的江南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作者与志趣相投的友人会与山川林野之间,饮酒赋诗,抛开尘世的纷纷扰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自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目之所至,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感情美和句式美达到了完美统一。“所以游目骋怀”,这里的两个动词“游”与“骋”极力表现了动作幅度之大和胸怀之宽。所以作者的感慨“信可乐也”。乐的是此情此景,是乐人也是乐事。“也”字在这里不仅加强了作者喜不自胜的情感,也在句式上使行文整齐划一,富有韵律美。

“岂不痛哉”的“哉”的使用又有什么意义,如何使用“哉”表达作者的心境的?

明确:“哉”在这里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或者“吗”,如“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岂独一琴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此处加强了反问语气,表明作者痛之切,难道不悲痛吗?“哉”字含有强烈的语气,且常用在反问句、疑问句中肯定有力。在此段中,作者的思绪由眼前的景物转而至对人世的感慨。由“乐”转“悲”,“俯仰一世”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人们应该怎么度过这短暂的一生?虽然人们选择的生存方式存在差异,但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然自足”。然而一切都逃不过时间的仓促,一切将随着死亡而消失殆尽。此段其实就是在论述一个问题,那就是“俯仰一世”。时间是残酷的,死亡的不可抗拒感和人在生命长河中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心中自是无限慨叹。一句“岂不痛哉”戛然而止,悲痛之情萦绕不尽,思绪满怀!

最后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情绪的句子有哪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夫”字在表达作者情感时有什么作用?

明确:“夫”作为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了”,在一定的语境中含有一定的感彩。在这里,我们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夫”字是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悲叹,也是对庄子“齐物”思想的一个否定。“一死生”和“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生死的看法,庄子夸大了生死的相对性,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种观点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是荒谬的。活着能创造价值,死了却一无所有,一切归零,活着和死去不可能等量齐观,所以作者扼腕而叹:“悲夫!”

史料补充: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植跟于魏晋士人的心中,纵情山水的快乐是短暂的,老之将至的痛苦是必然的,所以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所以《古诗十九首》中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相较于西晋文人对仕途功名的追逐,东晋的王羲之淡化了对物欲的享受和对功名的贪恋,而寄情山水,淡泊明志。既清正为官,又“放浪形骸”。所以他不会有庄子的绝对的逍遥,是务实而不物质的人。所以他明白生的可贵和死的可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提醒世人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多么必要。

三、研读:各抒己见

学习了王羲之对待生死的看法,你持何种态度?说一说你的人生观或者生死观。(学生自由陈述观点)

四、小结

王羲之从人类审美同构的角度,把个体放在历史长河中来看待,由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嗟叹,共同的感叹,使古往今来的人们相沟通,相延续,肉体虽灭迹,但精神之流水滚滚而东,永不停息。王羲之从横向的天地万物到纵向的历史长河,超越了个体生命,而走向了永恒的精神不朽。“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王羲之《答许询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握短暂的生命,驱散浮华之物的遮蔽,使生命放射出本真自然的荧光,使个体获得充分的发展,做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永生。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对照王羲之的《兰亭诗》,比较诗与《兰亭集序》,品味二者的异同,深切体会诗人的旷世情怀。

兰亭诗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板书设计

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俯仰一世:岂不痛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参差不齐造句10篇

学习

飘读后感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飘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飘的读后感50字左右,飘读后感。倔强任性,美丽小姐,不择手段,当这些字眼出现在思嘉身上时,思嘉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少女时代,对邻家少年卫西礼的朦胧爱慕,即便一次次的遭到拒绝,还是努力去爱,明明是爱得痛彻心

学习

说课步骤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说课步骤10篇,内容包括说课的十个步骤,说课10分钟范例精选6篇完整版。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形式,虽然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通过说的形式,可以让听者明确说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特色,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和教学探究活动的

学习

年终工作总结开头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年终工作总结开头10篇,内容包括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开头范文,年终工作总结开头优美句子。(二)论证式开头论证式的开头,这是周全工作总结的另一种开头方法。在开头处不写基本情况,而是直裁了当提出上级指示精神,或者有关方针***策,

学习

数学日记四年级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日记四年级10篇,内容包括数学日记四年级下册,四年级数学日记10篇。更多小学生暑假日记:小学1-6年级暑假日记大全(共90篇)一年级暑假日记二年级暑假日记一年级暑假日记:小狗盼盼二年级暑假日记:做家务一年级暑假日记:下雨了二

学习

升职申请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升职申请10篇,内容包括推荐升职申请范文,升职申请模板。再补充两条理由吧,小弟沟通能力佳,肖总曾赞小弟与任何人交谈都投机,这便是小弟练就的"万言"功.另外***湖南省区经理在前几日与小弟进行交易时,也赞扬小弟乃是人才,能

学习

关于书籍的名言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书籍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书籍和花有关的名言,赞美书籍的名言名句。3、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俄国哲学家)赫尔岑4、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作家)卡莱尔5、书籍里珍藏

学习

简短故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简短故事10篇,内容包括简短故事大全100个,节气故事简短。那里秋天一到,果子的芳香扑鼻而来,醉人心脾。且不说黄澄澄的鸭梨压着树枝,红红的苹果像小灯笼挂满枝头,单那绿色走廊一样的葡萄架,就够我陶醉的了。迷人的葡萄架啊,那么芳

学习

思想品德评价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品德评价10篇,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评价怎么写,思想品德评价。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

学习

写景的作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写景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景的作文十篇优秀,写景的作文十篇650字。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特点呢?除了要善于观察,充分调动我们的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外,亲身体验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有些景物,其特点会表现在形状、颜色、声响、气味

学习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中国石拱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ppt。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习

余秋雨经典语录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余秋雨经典语录10篇,内容包括余秋雨信客经典语录,余秋雨爱情经典语录。3、(中国)文艺作品让全世界都承认的几乎没有。我们的文化形象,国内外都承认的是姚明,当然还有郎朗。但文艺作品却是缺席的。我们到处都是人,但是优秀的创造

学习

有屠人货肉归10篇

阅读(27)

有个屠夫买了肉后回家,已经是傍晚。忽然有一只狼,看到屠夫担中的肉就不停的流口水,屠夫很害怕,就将刀拿出来吓它,狼退后了几步,当屠夫再次走的时候,又跟着他。屠夫没有办法,将肉挂到树上早上再来取。屠夫将肉钩着挂在树上,狼就没有跟随屠夫,屠夫回

学习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一件感动的事作文400字,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母爱作文。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学习

象征手法的作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象征手法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象征手法的作文300字,象征手法写200字康乃馨的作文。二.深入浅出的意蕴象征是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特定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有深入浅出的意蕴。王家新的《在山的那

学习

五谷丰登造句范文

阅读(19)

五谷丰登造句范文第1篇一、把“30+10”课堂写字教学制度化“30+10”课堂写字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文课堂分解成“30+10”的模式,专门预留10分钟的时间用来给学生练习写字,规定在课堂上,有新学的字课堂上要写10分钟,没有新学的生字也

学习

遣词造句范文精选

阅读(300)

本文为您介绍遣词造句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遣词造句的角度是什么意思,如何提高遣词造句能力。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为今后作文打基础的。对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四点:

学习

到底造句范文精选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到底造句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到底怎么造句二年级,到底造句短句。学校里没有流浪猫,没有流浪狗,更没有流浪的人。(怎么感觉怪怪的。)

学习

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范文精选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一边一边却怎么造句二年级,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比喻句。一、狠抓一、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