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动不了你篇1
镜头里,是他们的新房: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洋楼。进到屋里,到处还充满着婚庆的气息——艳丽的插花,漂亮的家具,崭新的组合音响,客厅里一面满墙的大镜子上面还贴着一个大大的红双喜字。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副精心装裱过的婚纱照——碧蓝的天空,小桥流水,新娘一袭粉红色的婚纱,温柔的依偎在高大英俊的新郎怀里,两人深情的对望着,从两人幸福的微笑里,我们仿佛看到了爱情正潺潺流出。
正在播出的是我们市电视台的一档《民生视线》栏目,一档真实反应民生,为民办事的栏目。本期栏目的主人公,就是小楼的男女主人——婚纱照里的新郎和新娘——何永强(化名)和李艳(化名)。
三年前,何永强和李艳经人介绍认识,男的英俊威武,勤劳朴实,女的温柔娴慧,漂亮大方,两个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爱河,并与当年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互敬互爱,日子也是过得红红火火。第二年,儿子小武(化名)的降临,更是给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带了许许多多的欢声笑语。
日子好像就要这样继续幸福下去,可不幸的魔爪却让他们的笑声戛然而止。半年前,屡感身体不适的何永强意外的查出得了鼻癌。这无疑是晴天里的霹雳,生生的将他震入了无底深渊。对于一般人来说,患了癌症,就好像已被宣判了死刑。那些日子里,何永强真的感到了绝望。无数个深夜里,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儿,何永强仿佛感觉自己已经死了,是他的灵魂正在看着他们,也看着躺在床上的自己的身体。
父母年纪都大了,头发都白了,可他们从来不在何永强面前悲伤痛哭,反而一再劝慰他看开些,加之李艳也一再对他说他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再看看满地乱跑叫着“爸爸”的儿子小武,求生的欲望再一次占据了何永强的心头。“对,我一定会好起来的,我要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让我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可爱的儿子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何永强无数次在心里对自己说。他开始乐观的看待自已的病,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几个下来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可意想不到的打击再一次将这个坚强的男儿彻底击垮。
几个月前,何永强由父亲陪同到医院进行化疗,晚上回到家时,却不见了李艳和儿子小武的身影。“平常的这个时候,李艳总会做好饭菜等着我回来一起吃的”何永强说:“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因为刚刚做完化疗很累,就直接回房休息了”。现在我们已看不到何永强英俊而梭角分明的脸——他戴着一顶深褐色的线帽,怕受感染,嘴巴和鼻子被一副白色的口罩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屏幕上的他依然高大,却已显瘦弱和单薄。“刚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带孩子到娘家住几天,可一连二十几天她都音信全无,我只好到她娘家去找,结果去了好几次都被拒之门外。后来我就托人去说,结果得到的却是:李艳和孩子不会再回来了的消息和一纸离婚协议书。说到这里,何永强显得有些激动,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了他双眼里已夹了泪花,可他还是强忍着没有让它流下来:“她很好,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快,我只想再看看孩子。”他的声音显得有些颤抖,说完他进入了良久的沉默。我知道,他是在调整自己的情绪,他不想让观众看到一个男人的弱点和伤痕。最后他说:“我的父母年纪都大了,可他们还在为我的病奔劳,为我花钱治病。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通过你们这个栏目去看看她。如果她不再爱我了,我只想让她让我看看儿子,尽我做父亲的责任。我一定会活下去的,为了父母也为了儿子。”他始终没有流泪,可此刻,我已流泪满面。
镜头再次开启时,已带我们来到了李艳的娘家——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门开着,何永强和记者便走了进去。院子当中,正有两个小孩子在玩耍,何永强一眼就认出了其中一个正是自己的儿子小武。何永强几步走过去,将小武抱了起来,隔着口罩在孩子的脸上亲了又亲。“想爸爸吗?”还没有等儿子回答,他便急切的说:“爸爸可想小武了”。可能看到有这么多的陌生人在,小武显得有些害怕,什么也没说,只是乖乖的让何永强抱在怀里。这时一个烫着卷发的女人从屋里走了出来。她正是李艳,只是相比婚纱照中少了许多的光彩。
“你怎么又来了?”她显得有些生气。
“我来看看你们。”
“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很好。”
“跟我回去吧?”
“回去干什么?”
“那让我把儿子带回去吧?”
“儿子回去谁照看?”
“我照看”
“就你那个样子能看得了吗?”
“……”
“你就这样忍心让他们父子分离吗?”记者问。
“快走吧,关电视台什么事啊?连电视台的都来了,快走!”李艳愤愤的说。
说完李艳便推着何永强和记者往外走。可能是鉴于记者在场,李艳并没有强行将小武夺回,只是她将何永强和记者推出门外后,将何永强做为礼品的一箱鲜奶和水果也扔了出来。
何永强抱着儿子小武回来了,可最终等待他的却是李艳的一纸离婚协议和争夺孩子抚养权的诉状。记者告诉我们,鉴于何永强的病情和抚养能力,估计胜诉的可能性很小。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始终以读贯穿如终,通过情境体验、角色互换、情境表达、语言补充、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形式,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启迪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体会“我”的沉着冷静与坚强勇敢,体会全村人民的团结一致、关心他人的精神。
2.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3.边读边联系实际进行想象,加深阅读的情感体验。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勇敢坚强、沉着冷静,体会在全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来找“我”的那份感动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回顾全文
(一)师:昨天我们初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词语积累得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指名说)
(二)引导学生回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板书(坠井、得救)。
设计意***: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回顾课文的重要内容,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一)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的慌乱与无助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并根据自学提示思考: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当时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2)“雨幕”是什么意思?
(3)“我”是怎样坠入土井的?找出具体的语句读一读。
(4)坠井时,“我”又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用心体会“我”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1)读读这个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如果是你坠入土井,你会怎么做?你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带着想象的画面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陷进土井中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设计意***:引导学生品悟重点词句,融文本于情感体验中,设身处境地体验当时的心情,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入。
(二)品读第3、4、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与坚强
过渡语: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多么让人揪心的一幕啊!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快来读读课文。
三、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全班交流“我”是怎么想的句子。从小作者的心理活动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学生交流“我”是怎么做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坚持”的意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板书:坚持)
(4)小组讨论:从小作者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5自然段。
设计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注重创设情境表达,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此外,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自学第6、7、8自然段,体验“我”感动与感激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并思考: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与同学交流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全班交流:
(1)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①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
②从“急切渴望”你体会到了什么?“渴望”能不能换成“希望”或者“盼望”?为什么?
(2)“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3)当乡亲们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此时的“我”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板书:泪如泉涌、爱,并画心形)
(4)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①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②指导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动的句子;通过词语“渴望”的调换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遗词的准确性;同时在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进行文本补充,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一次洗礼。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假如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3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首歌,以为推进全国精准扶贫,走访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与苗族大妈石爬专亲切交谈的细节为素材,讲述了小康社会建设中动人的中国故事,抒发了苗族乡亲对***的真诚赞美与感恩之情。歌曲幕后“总导演”是中共湖南省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他曾先后26 次深入湘西调研,在重走访问湘西之村寨考察后,萌发创作一首反映十八洞村、反映三湘人民脱贫奔小康歌曲的想法。他将省文联的负责同志请到办公室,交代了这项“特别任务”。词作者之一的金沙和曲作者孟勇,亦曾多次深入十八洞村采风。以张文雄同志为“总导演”的创作团队对***中央力求尽快增进民生福祉,以精准扶贫为战略,感悟殊深。他们被***中央民本情怀所感动,决心掏真心、讲真话,以诚挚之心为民立言,为民抒情。为创作好《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首歌,接生活地气、抒民生情意、挖音乐富矿,身入、心入、情入生活,问艺于民,从百姓肺腑之言中深掘生活本真,以真诚之笔饱蘸生活原汁,致力于升华其向真崇善的审美精神。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歌词,在思想境界真与善维度中彰显其深刻的哲理性。词作者站在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阈下,一字千钧地抒写道:“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里。”这极富哲思美的诗句意蕴丰厚、朴实而真诚,乃醒世箴言化作情意出,客观、辩证,生动、精妙、情爱甚笃地讴歌伟大的***将亿万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为他们服务”,对民族贫困地区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其无垠无疆的大爱情愫,可谓融人融心;亦以最真切、最鲜活的感受,将亿万人民群众爱***、为***、护***的深厚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意味着***群手拉手、心贴心的感人情景,通过“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里”这“十个字”,抒写得入木三分!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词作,在诗与歌词艺术分野理解程度上突出其音乐性。词贵明朗,诗重含蓄;词贵本色,诗重文采;词重意象,诗贵意境。《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一词,意象鲜活、生动且单纯,雅俗兼融,曲直相生。其意象的再现性、情感的指向性,能使音乐更加通俗化、明朗化,可唱性与可听性融为一体,而且既具有传唱性又富有传听性,其节奏错落有致,语态情调刚柔适度,汉语言的逻辑重音上下对置,与音乐的强弱节拍互为对应。在整体立意与布局上,力求“单纯齐一”“均衡对称”“调和对比”“抑扬顿挫”等上品位,真正成为了“诗的五线谱”;同时,这首歌词的结构就是其歌曲音乐的结构,在既讲究规范与严谨的前提下,又为音乐曲式上有所突破,在句式与语势的节点上注重创新。其首句“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看似寻常显奇崛的探问句,其语意、语势亲和而平易,为孕育出亲切感人、真挚动人的核心乐思,既深化了作品主旨又自然天成。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一词,在情感表达的思维深度内追求其生动的审美性。歌词中抒写的在苗寨百姓家中,“摸铺盖,看米缸,一条松木板凳连着我和你”等生动感人的细节,既看重“形态”,更注重“神态”,力求在此境形神兼备中凸显“神”之本质特征――民本情怀的美学意蕴。其空灵感与亲切感,撩人心扉,和悦温馨。词作者仅以133个字的篇幅,在音乐腾飞的时空中追寻主流艺术的大美,以真切怡人、娓娓道来的艺术口吻抒写深情大爱,并留有闳阔的空间让作曲家更有用武之地:力求在音乐发展艺术逻辑中求美;在悦耳动听的整体歌唱性中求美;在词曲结合自然天成的和谐性中求美。这种致力于大境界、抒发大情怀的词章中运用以少胜多的表现技法,能如此拿捏到位,能如此轻而易举地进入到歌唱的核心与本质,能如此给人以人生至理、歌中波澜的震撼与回味,没有真正把握好歌词的艺术规律、摸索到歌词的人文意蕴的艺术表达,是万万不可能臻于此情此境。“铁匠难打钓鱼钩”“歌词难写,难如在头发上雕刻万里长城。”足见《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词作者,有着能与苍穹比阔的精神与大美于心!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的音乐,可谓立足“本来”放眼“未来”,用心用力用情,深掘民族民间音乐富矿获取素材“化”而创新。
曲作者在创作《不知该怎么称呼你》音乐时,既敬畏传统又敢于超越传统,力求作品既有底蕴与根基,又富有前瞻性与开放性。其基本素材吸取了湘西苗族民歌的特性音调,如“3 6 6”,并融入现代气息的律动特色与节奏型。其核心乐思即音乐主题,以丰沛情感的问答式艺术口吻,平中见奇,俗中藏雅,含而不露,真切近人:
第二乐句,采用同头换尾、模进与重复手法发展而成,与主题乐思一脉相承。
人们在哼唱《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旋律时,不难发觉其蕴含着湘桂边境苗族、侗族、瑶族民歌的优美典雅、热情奔放、隽永清丽的韵致;当然更多的是湘西苗族、土家族民歌的深沉、质朴、委婉、平实的特质与品性。曲作者匠心独运地将诸多民族民歌的风格元素与特色因子神融,并得益于多个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审美的功能性,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了音乐主题,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遂使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音乐,既增强了人民性、当代性与创新性,又彰显其民族性。就《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音乐立足传统创新,坚守中国精神而言,可为当下克服某些歌曲数典忘祖、“唯洋是从”、盲目西化“转基因”的现象,提供学习范本。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的音乐语言,注重于艺术表达,秉持着作曲是艺术绝非技术的原则,致力于将来源于生活本真的旋律艺术化,既不转弯抹角,也不卖弄技巧。词曲结合基本上是一字一音,不夸不饰,质朴、平易地直陈胸臆,音域适度,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比如,在黄金分割点上的高潮乐句,节奏的张与驰,色彩的朴与丽,音调的高与低,逞其高昂挺拔之势,扬其激抒并融之情,形象鲜活突出,生动感人: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的整个音乐结构,是作者灵动地以“情感”为发展主线,凭藉“情”的动势,凭藉艺术直觉与悟性,以“情”串“珠”,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其艺术而科学的结构这首有着突破意味的二部曲式的歌曲音乐,在“情”的意脉动律下由“理”性科学规范,2/4与4/4节拍变化交替使用,与歌词赋予的音乐逻辑性与韵律融合得体,且于理于情。曲调中“闪拍”即休止符的运用可谓精妙无比,无声胜有声。
整首歌曲音乐,其宣叙性与咏叹性有机结合,口语性与歌唱性二者兼融,可唱性与可听性颇强,既质朴、自然,又典雅、清新。其前奏与间奏音乐中,调式调性色彩纷呈;在平易近人的旋律中,既洋溢着青春朝气,又凸显出抒情、明快,寓深刻于显浅、寓隐约于明朗、寓雅于俗的艺术个性;同时,巧妙地加入了湘西苗族民歌有的衬词“哦咿耶”,尤显神采与韵味,且大大增强了音乐语言的民族特色与音乐文化的地域特性。其前奏、间奏音乐,竹笛与圆号的重奏以大小调交替使用的旋律,更富有苗族音乐风格特征。整首歌曲以快一倍的音乐伴奏,并将苗鼓特有的节奏型“××× 0××”贯穿始终,可谓“打”出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并以与歌唱的主旋律形成了如戏曲音乐伴奏中的紧打慢唱手法,在听觉艺术效果上,更富有韵律美、节奏感与表情性。
歌曲,乃包括词、曲一度创作与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的综合艺术。李思宇的领唱与“五十六朵花”组合的合唱,可谓精采演绎,将词、曲的精魂与情感,科学而艺术地统一于“传情达意”的心灵交响,其高超的拿捏度与把控力,凸显为一种超越自我精神境界的诗意呈现。在其富有穿透力、感染力、震撼力的歌声中,洋溢着生活本真的“地气”与词、曲写作的“元气”,蕴含着整个作品深邃的“人文底气”。
李思宇的领唱,追求着高亢明亮、甜淳圆润、灵巧细腻、温婉柔顺的音色美,其声线设计,真正做到了语气、情绪、韵味与传神,统一于“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一探问句的深邃意蕴之中,且进一步美化其旋律,遂使艺术心境与心态浑然一体;特别是其歌唱语言的吐词咬字,臻于“出声”“引长”“归韵”自然天成,语调与旋律的行腔,做到字正腔圆,富有多彩多姿的语态与语境;其情感处理,李思宇致力于《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一歌民生情怀淋漓尽致的抒发,其审美理想在于“气息塑形”“音色造境”“情思传神”与“韵味诱人”。她的演唱,从容淡定,气宇轩昂,质朴且真诚,“演”与“唱”出神入化,流韵悠长;特别是“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里,你爱我们老百姓,我们老百姓深深地爱你”高潮乐句上,她在这全曲高音区的起伏跌宕中,“气盛而化神”,“深呼吸”“高位置”的安排艺术而得体,可谓“和顺积中,英华外发”,不断提升审美精神。“五十六朵花”组合的合唱,在完美体味整个作品情感、韵致、精神与***品格的前提下,对于声部功能与色彩的把握十分到位,在整个合唱和声“转”与“变”的过程中,声音极富艺术张力;可谓口唱心和,气韵俊逸,味浓纯美,每位歌手嗓音灵活性与优美的质地使歌声丽而不媚、张而不露,绘声绘色地将整首歌曲音乐的意蕴主旨,抒发得荡心动魄,感人至深。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4
有一种爱它叫做放手,有一种爱就坐永不分离,但是两种爱的有些人他们分不清楚,对什么是爱和什么是喜欢分不清楚,他们会见到一个人说,我爱你,其实呢,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喜欢你还是你爱着你呢,一次见面或者,你能认识好长时间那叫做单纯的喜欢,如果两个人是认识了好几年或者更长,这才可以叫你,但是你要了解对方喜欢是什么或者更多才行,这样你们两个才能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有时间的话就多陪陪你所爱的那个人,这样你才是真正懂她关心她,能给她一辈子幸福的人。
作为我来说:我原来也是不懂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但是当我尽力了那么多后,让我才懂得什么是爱和喜欢,如果我不明白,现在我也不回在写这些东西,当我最终没有放弃她的时候,当我心里还是有她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人就是我要对她好,要爱她一辈子的人,在一个美好的八月十六日的那个日子里,当时那个日子是很美好的,也有一个让我很难在能忘记的日子,当天是我的生日,但是呢,当我早上一觉醒来感觉今天好想被这个城市和这城市里认识我的人一样把我从这个城市给删除了一样,没有人记得我的生日没有人记得我这个人,连我的家人都是一样,但是呢到了中午那阵我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我看到电话上面的名字,上面写这,马慧,然后我接起了电话,我说:到歪怎么了,当时电话那边说的王轩生日快乐,我说:哦,然后,说到,怎么样想好生日怎么过了吗?我说还没有呢,现在还在上班呢!可能今天要加班,我说下午吧,下午你等我的电话。当时我把电话挂了以后,我想只有你记得我的生日,只有你,在乎这一天,其他人,他们早就把我忘了,到了下午,我给她打了个电话我说好了,在那,她说:那好,你现在这哪里等着我马上就到,我没有想到她还能记得我的生日,还给我过了这个可能不会过的生日,第二天的早上,我还在睡觉,她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你昨天怎么了,还想不开心的样子呀!我说没有呀!我就是感动,她说感动什么?我说感觉你会给我过这个生日,感动你还记得我的生日。
过了一段时间,她慢慢的开始不接我的电话了,我感觉到好像出事,然后我就问她怎么了,干嘛不理我了,她说:讨厌我,讨厌我在她空间给她留言,我也不知道那前段时间也不是怎么了,只要一进她的空间就像给她留言,她说,我们以后不用再联系了,我嘴上说好,我不会再打扰你了,可是我的心里却忘不了她,放不下她,我有好几次给她说我们结婚吧可是,她说:我还是学生,毕业还早,再说,我不喜欢你,别费劲了,你这样我不会感动,反而更反感,我说:好我明白了,你是学生,没有关系,你还没有毕业,也没有关系,我会有我的行动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那个戒指我只会等到给你带上的那天,所以我会等的那一天的道来,那个戒指是怎么回事,有一天她好想喝醉了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你在那呢,我喝醉了,好难受不知道自己在那,我当时的心都乱了,我不知道自己在干吗,我打了个车,当时我好着急,想赶快到她面前我很着急,给司机师傅说到:麻烦你能开快点吗我有急事,到了那边我看她喝的连路都走不成了,我就打了个车说:我们走那,现在喝成这样不能回家,那我们就找个冰激凌店里坐的走,等你酒醒了在说:过了好长时间她差不多就醒了,她说:我要去找朋友,那好吧我送你过去,走着走着,我说:我们去看看戒指吧,然后去看了看,她看了一个最贵的五千多,看完了我把她送到她想去的地方,就这样了也算是最后一次送她,然后我买了那个戒指,我为什么写这个东西,我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有多么爱她,也想让她,也知道我有多么爱她。
个高三:wanfxuan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5
我通过和他的家人沟通,得到如下信息:他的父母都是重点高中的老师,他们教的学生每年都有保送或考上清华北大的。他家楼上物理老师的孩子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了。
上高三了,家里开了会,定了一个高考计划,要进入年组前50名,考600―610分,进哈工大学习。当时他的成绩在年组是220名左右,能考到490-500分之间,学习也算认真刻苦,晚上要学到11点才能睡觉,一周只能在周六下午做一个小时的器械运动,周日下午打一个小时乒乓球。
从此父母格外重视他的学习状态,他也格外努力,但成绩却反反复复,没有实质性提高,之后,腰椎开始了疼痛……
“英雄救主”的腰椎
经过我的分析,夏凡的腰椎疼痛是当时的一种心理需要,重压之下,腰椎充当了一位救主护主的大英雄,它推迟了悲惨的失败的到来,暂时维护了父母和夏凡的面子。
第一年腰椎的疼痛让他错过高考,第二年尽管他父母已经不要求他考600―610分,不考什么哈工大,一本不行二本也行。按理说现在这个目标是唾手可得的,不应该有压力了,腰椎疼痛应该好了吧。
然而,“拯救者”腰椎痛并没有就此离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怎样让夏凡和“腰椎痛”这个朋友告别呢?我看他身材匀称,像是平时爱运动的样子,前面他自己也说一周还练一次器械,于是灵机一动问他――
【咨询师】 你平时爱做什么运动?
【来访者】打球、单杠、双杠都喜欢。
【咨询师】 过去俯卧撑能做多少?
【来访者】70个吧。
【咨询师】 70个,这么多,不会吧?
【咨询师】 我年轻时最多只做过50个。来,我们俩现在来一个比赛吧。
说完我就离开座位,在地下做起了俯卧撑,他也在一边做了起来。当他数到37时,我停下来回到座位上,这时他已经做了45个。我说,你看你的腰椎好了,腰椎要有问题肯定做不了这么多的。
【来访者】可能现在好了,不过以前真的很痛。
潜意识和腰椎的“双簧”
【咨询师】 我知道以前是真的很痛,你想学好,但腰椎痛,学不了,这倒没有什么,关键是别人不理解,这让你特别苦恼。
【来访者】 你是怎么知道我想法的?好像你是我的大脑似的。
【咨询师】 其实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你的腰椎是怎么想的。他是你最亲最好的朋友。
【来访者】 腰椎怎么会是我的朋友?
【咨询师】 你想想,那个时候你再怎么努力,高考也实现不了你们既定的目标,你楼上还有保送上清华的,也是老师家的孩子。不参加高考吧,和父母没有办法交待,和自己也没办法交待。就在这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之时,腰椎站出来,用自己的疼痛来缓解的你忧愁,让自己承担责任,让你保全面子。你说它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
【来访者】 这些我真没有想到。
【咨询师】 不是你想的,是你潜意识想的办法,潜意识想到这个办法后,和腰椎一商量,好朋友腰椎就答应了。潜意识什么时候感觉到你承受不了,就告诉腰椎,腰椎马上就疼痛,帮你解压解围,潜意识和腰椎两个人演了一个双簧。患难见真情,你说腰椎是不是最好的朋友?
【来访者】 是的吧。
怀着感恩的心和问题告别
【咨询师】 如果我没有猜错,高考之后,你的腰椎慢慢好了不少。
【来访者】 是的。
【咨询师】 不过后来,又要面对高考,腰椎又开始帮助你。它是你的好朋友,一年多来为你背锅,你感谢过它没有?
【来访者】 没有,再说我过去也不知道它是帮助我,我还经常生它的气。
【咨询师】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人为你做好事,你不光不领情,还时常责怪他,他有什么感受?
【来访者】 生气。
【咨询师】 按理说腰椎帮你度过高考危机之后,疼痛应该消失。可是你不光不领情,还时常责怪它,它一生气就不想走了,继续折腾你。
【来访者】 是吗,那么怎么才能让它离去呢?
【咨询师】 (送上纸和笔)你把对它表示感谢的话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我替腰椎听一听,好不好?
【来访者】 (写完后)好朋友腰椎你好!你一直在帮助我,替我背黑锅,但我过去不理解你,还嫌你给我添乱,可你这样一直默默无闻为我做奉献,我心里充满感激,今后我要更加爱护你,不让你承担过多的压力,有什么事我自己面对,不去转嫁于你。腰椎我的好兄弟,我真心感谢你。夏凡。
【咨询师】 作为腰椎的我,过去有许多委屈,可听你今天的感谢,感觉好多了,是要考虑一下离开的事了。
【来访者】 老师,听你这么说,我还真对腰椎有些内疚……
【咨询师】 你现在把眼睛闭上,放松地坐好……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腰椎上……和它在内心里做一个对话,把感谢它的话告诉它……
(等待他睁开眼时问他)现在你是什么感受?
【来访者】 好了许多,身体好像轻松了不少。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6
[关键词]积极语言;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心理学;愉快体验
积极语言是什么?积极语言是一种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的语言交流模式,其关注的核心是普通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发现人们的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激励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1]
一、积极语言能够增加学生“把事情做好的经验”
[案例1]:学生上课睡觉,什么话有助于学生“热爱学习”?
武新上小学四年级了,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时常犯困、打瞌睡,有时还说话、做小动作,课后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批评武新:
“你怎么就对语文没兴趣呢?一上课就睡觉,作业也不会写,什么什么都不会。这样下去,你以后怎么办?”
“每次考试都是班里最后几名,你怎么就不争点气呢?再这样下去,我可管不了你了。”
“道理没少给你讲过,一点儿不见起色。明天把家长叫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上面这些话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品质有用吗?说怎样的话才会有效?
埃里克森认为,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尤其是学习任务)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这种快乐和满足感能使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自豪感(自我感觉良好)。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快乐是指人感知到的愉悦,包含一系列积极的主观心理状态,可能是欣喜或狂喜,也可能是满足或宁静。换句话说,快乐是拥有“经验”的数量和质量,做事的经验越多,尤其是把事情做好的经验越多,人会越快乐。快乐的感觉是很棒的,当它来临时,大多数人会深深体会到它并力***维持或强化这种感觉。快乐的人通常更优秀,他们在学校和工作中都更成功,与他人关系更融洽,寿命也更长。[3]既然快乐这么重要,我们想不想让孩子们更成功、与他人更融洽、生命更长久?但是,如上例中的语言:
“一上课就睡觉,作业也不会写,什么什么都不会。”
“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最后几名,你怎么就不争点气呢?再这样下去,以后我可管不了你了。”
“道理没少给你讲过,一点不见起色。”
这些是否促进了学生产生快乐体验或感到满足?哪句话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哪句话使学生能获得自豪感?没有。“你作业不会”、“你什么都不会”、“你不争气”、“你不见起色”都没有增加学生“做事情的经验,把事情做好的经验”,而“你上课睡觉”、“你考试是最后几名”倒是增加了学生“做事情的经验”,但却是把“事情做得更糟的经验”。那么,如果没有让学生增加“做事情的经验”,更没有让学生增加“把事情做好的经验(上课认真听讲、考试考得好、非常争气)”,学生自然不会快乐,更不会在心理上或精神上感到满足。
满足感是人的大脑中反映出的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美好感受,通常是在获得快乐、幸福、满足后的强烈积极感受,它来源于欲望或需要获得后的奖赏。这种奖赏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那么,案例中的话让学生获得了什么呢?获得了被指责的感受(我不够努力)。“被指责”是学生的欲望或需求吗?如果是,学生理应感到快乐、满足,觉得这些话都是奖赏。然而,学生“上课睡觉,作业不会,考试不理想,不见起色”不是学生想要的,学生本质上是想“上课专心,什么全会,考试理想,进步快”,因此说,教师这些话没有“奖赏”学生,而是指责学生。
指责是有必要的,但现实中不能过多指责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赞美。“你怎么没有兴趣呢?这样下去你以后怎么办?把家长叫来!”这话会让学生非常厌烦,甚至愤怒(教师对我没信心,不相信我能进步和成功),还容易引起学生“反指责”。反指责就是以牙还牙,你指责我不是吗,你觉得我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又能怎样,你有多大能耐,还不是拿家长吓唬我,结果心理非常抵触教师,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僵。“指责”是一块硬伤,学生越被怎样指责,就越容易向着被指责的方向发展,“上课犯困打瞌睡、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成绩不理想,不按时完成作业、没进步”这些伤就越难治愈,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情境中的话丝毫没有帮助学生增长“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情做好”的经验,反而强化了学生不爱学习的特点,造成学生出现“破罐破摔”的情况。所以,教师最好讲讲学生已经掌握了此阶段的哪些内容,考试中的重点是什么,帮助学生列出掌握这些内容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种指导性、建设性的积极语言模式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知道改进什么,怎样改进,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代替。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反过来又受学生情绪状态、信念、兴趣、习惯的影响。教师的积极语言在学习的动机和情绪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引发积极的情绪反应,提高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被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将会大大提高效率。
二、积极语言从“方原作过表态新”七个维度,有效鼓励和引导学生
习惯于运用积极语言的教师,都非常了解“方原作过表态新”七字诀。“方”代表方法,“原”代表原因,“作”代表作用,“过”代表过程,“表”代表表现形式或结果,“态”代表态度,“新”代表新技能。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会、做对的;为什么会做对、做好;做对、做好或没做对、没做好,都会给自己或他人产生什么影响和作用;做的过程都经历了哪些思考和努力;结果怎样;学习过程中是否努力、态度怎样;最后引发学生产生新技能,或坚定学生能够越来越好的信心,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案例2]:学生哭了,承认错误了,但就是不改,怎么办?
张鹏自幼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他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奶奶包办代替,只要稍不顺心,张鹏就发脾气,或一天不吃不喝,或自己靠墙站着。弄得两位老人哭笑不得,只好又说好话,又给买好吃的才算解决问题。
在学校,张鹏很不适应。一天,张鹏和同学打了架,我把张鹏叫到办公室,我是这样说的:“你这样做就是不对,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然谁愿意和你玩呢?”“这是学校,不能你想怎样就怎样。”“你看你现在多孤独,就是因为你脾气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你。”“你这样做是破坏班级纪律,你要明白。” 张鹏慢慢平静下来,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也主动向同学承认了错误。
可好景不长,没过两天,同学收作业时不小心碰掉了张鹏的铅笔,张鹏拿起同学的书包把东西扔了一地。课下经过我再一次耐心的说服教育,张鹏哭了,低着头又承认自己错了。
但我一点成功感都没有,因为类似张鹏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犯错、批评教育、改正,再犯错、再批评教育,周而复始。我感到很困惑,真不知该怎么才好?
这个老师的困惑很有普遍性。老师们在分享教育教学体会时常常这样表述:经过我的批评教育,经过我多次家访,经过我耐心辅导,学生泪流满面,终于在我面前低下了头。这种教育不免让我们为学生捏了一把汗,甚至为学生感到痛心,也为教育的无法、无助和无奈感到哀凉。当把学生搞得落下了心酸的泪、低下了可爱的头,这个教育到底“成功”不“成功”?当学生落着泪、低着头,能否说明学生从内心深处与老师保持一致了?他真的服从了吗?他是真心体会到老师的“爱”了,还是更“烦”和“恨”老师了?学生们是弱者,当他们没有办法说服老师时,当他们没有话语权时,他们会不会假装服从?
哭泣在一定程度上有益健康,是因为哭泣能让人发泄情绪。但什么情绪会让人哭呢?伤心、委曲、悲伤;而头低垂,眼朝下看,通常是感到羞愧、羞辱、羞耻。
乔纳森・罗滕伯格是美国坦帕市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发现,哭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表达。罗滕伯格说:“哭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的生命历程一直有哭相伴,从婴儿降生到重要的情感大事,如结婚、生儿育女和死亡,人们都会哭。”
他的调查中发现,大约60%~70%的人称哭泣有益健康,而其他的则是哭过后感觉更糟。在这60%~70%的人中,也只是当哭泣的原因得以解决时,哭泣才会有帮助。如恋人之间的争吵经常会以哭泣和亲吻相结束,小孩子的哭叫经常以被爸爸妈妈抱起来而结束,也就是说哭泣的原因被解决后“伤口”才能愈合。
如果哭泣的原因没有得以解决,哭泣会不会让学生感觉更糟?所以,如果教育不能知道学生为什么而泪流满面,比如,学生是被教育得喜极而泣?还是被说服得感激而泣?还是有说不出的痛苦又不敢言而流下委曲的泪水?还是被压抑得痛不欲生的绝望泪水?这些如果不搞清楚,就说“我把学生搞定了,因为学生已经泪流满面,在我面前低下了头,承认了错误”未免有点荒唐。我们只能把教育学生时学生的哭泣作为教育的新起点,下一步是否真的成功,就要找到学生为什么哭了,哭过之后,我们还能怎么做,把学生哭的原因搞清楚并加以解决,这时才能说,学生的哭是有用的,教育也才是有效的。否则,如果我们仅是把学生批评、教育得哭了,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更不能说明教育是成功的。上例这位老师的困惑就很典型,她每次都以为学生承认了错误,低下了头,就解决问题了,其实没有,是因为没有解决承认错误之后如何改正错误,眼泪流了,头也低了,错误也承认了,然后呢?没有然后,所以,就出现犯错、批评教育、改正、再犯错、再批评教育,周而复始。
当我们调查那些自杀“未成功”,就是还活着的学生们时,大部分学生都说,我完全是在被羞辱中长大,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被家人语言痛骂,被老师语言羞辱,而来自同伴的则是语言冷漠,部分学生还伴随着身体上不断遭受伤害,这些都让他们无力、无颜、无心再活下去。这些学生的“呐喊”让人听了心痛。
“耐心地说服教育”通常是批评得多,肯定得少,如上例中老师语言表达出来的是:“你这样做就是不对,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然谁愿意和你玩呢?”“这是学校,不能你想怎样就怎样。”“你看你现在多孤独,就是因为你脾气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你。”“你这样做是破坏班级纪律。”这些话学生无言以对,知道自己错了,但如何改正,如何和同学和睦相处,如何让同学喜欢我,学生搞不清楚。学生哭,会不会是他内心在想:我也想和同学和睦相处,想和同学玩,我希望同学们喜欢我,我不想孤独,不想有个坏脾气,不想破坏班级纪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老师不批评我,好吗?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好吗?
如果老师能够换个方式或角度批评教育学生,有效应用七字诀“方原作过表态新”,并明确知道在这样的情境下更适宜培养学生什么积极的心理品质,也许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老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自律”的品质,尝试这样做,把张鹏叫到办公室。
(平静地问)什么原因?(让学生说)我能理解。(与学生共情,探讨“原因”)
我相信你是想控制自己,很少或不发脾气的,要不要试试?如果你想做某事,但目前不被允许,你是可以控制自己不做的。(相信学生会“表现”越来越好的)
如果你做到了,同学们会愿意和你玩的(说明改变后的“作用”)
咱们商量下,看怎样能做到控制脾气。我们一起来找三种方法,好不好。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试试看。(寻找“方法”)
第一种方法,咱们做……天,第二种方法,咱们做……天,第三种方法,咱们做……天。(关注学生改变的“过程”)
只要你努力,你慢慢会做到的,加油。(肯定“态度”,并让学生觉得“我可以越来越好”,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7
2011年9月30日,在重庆江津五中的操场上,很壮观地排开了300多个洗脚盆,让孩子们“感恩重阳为父母洗脚”。在江西、海南等地,一些学校也曾组织小学生们“洗(为母亲洗脚)迎母亲节”。有媒体惊呼:“感恩教育变身‘洗脚课’!”
这种追求孩子的一时感动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感恩教育,实际上已经沦为形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它甚至会玷污原本淳朴美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孝敬父母,这是本该有的正常亲子关系。为什么现在需要专门来做感恩教育?为什么孩子们不感父母恩?
当前所做的感恩教育,没有找到孩子们不感恩的原因,只是武断地认为孩子们就是不懂事,得教育他们懂事,知道孝敬父母。凡事都有一个因果关系,找不到因(原因),乱求果(结果),往往是白费力气。
因果关系:“父慈”才能“子孝”
《礼记・礼运》里说:“父慈,子孝。”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父慈子孝,既是一个对应关系,又是一个因果关系。
“慈”,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情感上来说,做父母的内心对孩子十分慈爱,悉心呵护。二是从智慧和能力上来说,父母能够在具体的事情上给孩子以帮助。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慈”是有分工的。母爱一般侧重于情感,更多表现为对孩子的抚养、体贴、关爱;父爱则重在对孩子的理性引导,突出智慧和能力。这两点,如果父母都能做得很好,家庭就会给孩子温暖、安心的感觉,也会成为孩子在智慧和能力上的一个强大支撑。孩子会爱父母、崇敬父母,父慈子孝便成为自然。
当前的感恩教育主体错位,舍本逐末。感恩教育应该是针对父母来做的,而不是针对孩子。
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当前的现状是父母跟孩子的沟通非常差,父母往往很强势,自身的修养又有限,只是在基于本能去爱孩子。这种爱往往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常常很反感父母的许多做法。如果不从这一点去改变,而只是追求孩子的一时感动或者流于形式地给父母洗一次脚,这种感恩教育所换来的孝不但是表面和暂时的,甚至可能造成杀鸡取卵式的严重后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家长身上是有诸多毛病的,自以为是,一说话就带着非常大的偏见,情绪化,经常对孩子发火。有如此多缺点的家长,不是值得孩子尊重和爱的家长。如果家长不改正自己的缺点,而只是单方面要求孩子崇拜、孝敬自己,是强求不来的。
有个孩子叫李华,他的妈妈就是一个毛病很多、非常情绪化的人,经常生气发火,李华很讨厌妈妈。李华所在学校组织感恩报告会,会场上大家哭成一片,李华也感动得和妈妈抱头痛哭,说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孝敬妈妈。但平息下来,回到平常的生活中,李华发现妈妈还是那么讨厌,在很多事情上依然是偏见很大,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指着他的脸骂。这时,他就又开始尽量躲着妈妈。妈妈见状,问他:“你那天不是哭着对我说,以后要听我的话、好好孝敬我吗?”李华一听就急了:“你以后再也不要提这事!”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看到妈妈就觉得很讨厌、很烦,你让他怎么听话、孝敬?一些家长不是有智慧的人,而是很愚蠢的人,还想让孩子崇拜自己、爱自己,这根本不可能。孝敬是需要孩子真心觉得你好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如果你不能让孩子觉得你好,而只是要求孩子孝敬你,这就像一个人明明一点都不可爱,还非要别人对他说“我爱你”,勉强让别人说了一次后还不满意,对人家说“你爱我不真心,你要真心爱我”。你一点都不值得爱,人家怎么可能真心爱你?
《论语》中说:“父父,子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儿子要像儿子的样。)“父不父,子不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儿子不像儿子的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致力于根本性工作,根本确立了,正道就随之产生。)
感恩教育,需要父母首先对孩子形成“恩”,然后才能“感”得孩子报“恩”。
感恩教育,“恩”从何来?
什么是恩?
父母生孩子、养孩子,就对孩子形成了恩吗?
请大家思考一下:作为父母,我们生孩子、养孩子是不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这是自私的行为,还是伟大的行为?
我问一位母亲:“你生孩子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她说:“当时是自己想要个孩子,就要了。”我又问她:“你生孩子时,是想着为了这个孩子将来怎么着,还是为了自己有个精神寄托,或者说得难听点是为了将来老了有个依靠?”她想了想,说:“为了自己有个精神寄托。”我再问她:“那生了孩子之后,如果有人不让你去爱孩子,不让你为孩子付出,你会很开心吗?”她马上坚决地说:“不会!”我相信绝大部分母亲都是这样想的。
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再也找不到一个人能像父母那么爱他了。但对于父母来说,生孩子、养孩子,这更多是出于本能。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鸡都会做的事情。***鸡在抱窝时会变得非常厉害,它可以拼上性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因为生养了孩子就觉得自己对孩子有恩,孩子应该报恩。
生养孩子不能对孩子形成“恩”,恩是要超越于人与人之间一般的关系水平才能产生出来的。
有人会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怎么就形不成‘恩’呢?孩子并没有对父母这么好啊!”
我想提示的是:即使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情超过孩子对父母的好,也形不成“恩”。因为天下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都很好。生孩子、养孩子,天底下只要是正常的父母,几乎没有不这么做的。有的母亲经常对孩子说:“我天天起早贪黑,给你做饭,辅导你学习,我多忙、多累、多不容易!”说着说着还会掉眼泪。这种话不要说的!孩子听了会很烦:天底下哪个妈妈不做饭,怎么就你累了?这种自我表白“感”不得孩子报“恩”。因为你做的,只是平常父母所能做到的事。说得多了,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烦死了!如果离开你能活真想离家出走,再也不要听你唠叨这些了!
当我向家长们讲这些道理时,他们无法接受,说:“唐老师,你说的话太让我们伤心了!”我说:“我一个外人,说的话再重,能怎么伤你们的心?如果你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不孝敬你们,那才真正伤你们的心!我***们的痛处,是为了帮助你们养出真正孝顺的孩子来。”
怎么才能“感”得孩子报“恩”?就是你要超越一般家长的水平去爱孩子。一般家长做不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帮助孩子,让孩子每天开心、幸福地学习和生活。你能做到,就自然会“感”得孩子报“恩”。
我们可以对比同一事件家长的不同处理方法。
初中生林明比较喜欢同班同学小娟,两人约好星期六早晨8点一起出去玩。林明的妈妈知道此事后,将林明训斥一番:“不行!约女孩子出去干吗?小小年纪就早恋!”她把林明关在家里不让出门,还打电话给小娟的妈妈:“你女儿一点儿都不自重,勾引我家小明。怪不得小明这段成绩下降了呢,都怪你女儿!”如此处理,林明的妈妈当然是出于好心,是为了林明好,但林明是什么感受?他会感谢妈妈吗?也许恨死她了。
而同样的事情,张帅的妈妈是这样处理的。她先问张帅:“你说明天和杨雪一起出去玩,你和她关系怎么样啊?”张帅一听有点慌,忙解释说:“我们只是一般同学关系。”妈妈就不再多问了,只是提示一句:“和女同学交往要注意分寸,不然会影响学习的。”然后开始准备出去玩需要的食品、物品,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是一式两份,还特别准备了一把小折叠椅让张帅带着,说女孩子爱干净,不能坐地上。如此处理,张帅是什么感受?他会觉得妈妈真好,想得真周到,有这样的妈妈真幸福!杨雪能不感激张帅的妈妈吗?张帅会从杨雪的感激中由衷地生出对妈妈的敬爱。这个时候,妈妈的爱就能对孩子形成“恩”。
智慧和能力,是“慈”的重要方面。比如孩子们搞某项小科研活动,到了一个关键点,怎么也进行不下去了,大家商量后,决定向家长求助。同一个小组里的孩子,赵强的爸爸帮不了他们,而孙亮的爸爸就帮他们解决问题了。赵强很羡慕地对孙亮说:“你爸爸真厉害!”孙亮听了特别自豪:“我爸爸不光会这个,他还会修表、拉二胡、唱戏……”这时孙亮是非常开心的。尽管爸爸对他很严厉,但他还是由衷地尊重、敬佩爸爸。这个时候,爸爸的智慧和能力就对孩子形成了“恩”。
现在社会物质条件比较好,一般来说,家长从物质上对孩子好形不成“恩”,从心理上接纳、理解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帮助孩子是形成“恩”的关键。这里我给家长提出三点建议:一、学会接纳孩子;二、学会理解孩子;三、学会帮助孩子。
感恩教育,重在身教
当前的感恩教育基本上浮于表层,大多是通过语言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如何感恩。我们都知道,所谓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家长想让孩子感恩,让孩子孝敬自己,那么,家长本身是否懂得感恩,是否孝敬父母呢?据我的了解,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往往是不够好的。
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孝敬母亲的。”我问:“你怎么孝敬母亲?”他说:“过年了,他们都是给母亲买1000块钱的营养品,我买3000块钱的营养品。”我说:“你拉倒吧!老人能吃多少东西?你给她买3万块钱的营养品又能怎样?这是你亲妈啊!你忽悠谁呢?”
《论语》中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就能够养活父母而言。说到狗、马这些动物,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顺的心意,拿什么来区别孝顺与饲养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保持敬爱和悦的容态最难。)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一般的老人都衣食无忧。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孝是什么?是你回家后好好陪老人说说话。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可能父母都已经很老了,说的话未必很有道理,甚至可能颠三倒四,因为他们有的已经老糊涂了。但是,你要坐下来认真陪他们聊一聊。聊一聊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们开心,而不是你要从他们的话里听到什么道理。父母看到你很尊重他们,在专心听他们说话,他们就会很开心。你不要去判断他们说的话好坏,记住,你这是在尽孝!即使听到他们说一些没道理或者负面的东西,也没关系,要引导他们开心起来。
尽孝要做到两点:一是孝养双亲,二是顺应正理。孝养双亲,当然要保证父母的生活必需品,要尽力给他们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更要顺他们的心意去做事。
有一位妈妈曾对我说:“过年时,别的兄弟姐妹给我妈1000块钱,我给她2000块钱。我妈和别的老太太一起聊天,有人说孩子把年终奖全部交给自己了。她回来就跟我说这事儿,我听了很烦。家里不缺这点儿钱,但她跟我要我觉得很不舒服。”我问她:“你是要孝敬你妈吗?”她说:“是。”我说:“你把年终奖给她,她就会很开心。你想不想让她开心?”她说:“把年终奖给她,我心里不舒服。”我说:“你每年把年终奖给她,她就会很开心。我问你,她这样还能开心多少年?等到她老了要走的时候哭着说你们不孝顺,别人家的孩子把年终奖给妈妈,就你们不给她,你后悔还来得及吗?” 这位妈妈当时就掉泪了,她说:“唐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不差这点儿钱,只要我妈开心就行!”
怎么顺应正理呢?举个例子。有位家长,她小时候家里很穷,爸爸脾气不好,经常喝酒,妈妈含辛茹苦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兄弟姐妹们从感情上都比较偏向妈妈。但现在她发现,妈妈成天抱怨爸爸,动不动就和爸爸吵架,弄得家里乌烟瘴气。她觉得妈妈太过分了,问我该怎么办。我问她:“你妈妈这样抱怨你爸爸对吗?”她说:“不对!”我说:“你要认为不对,那就甭聊了!你改变不了你妈妈!”她问:“那该怎么办?”我说:“首先你妈妈抱怨你爸爸是对的。你应该跟妈妈说:‘对!就是该抱怨爸爸!谁让当年他脾气那么坏,还喝酒,对家庭不负责任……你就应该指着他的鼻子一直骂,狠狠地骂,直骂到自己犯心脏病、他也犯心脏病为止!’”话说到这儿,其实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是该骂爸爸,但你非要搭上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去骂吗?”但是,她说妈妈该骂爸爸,妈妈就会听她说下去,最终会听她的。如果她说:“你老骂爸爸干吗?”妈妈可能马上就要连她一块儿骂。
怎么孝敬父母?得用智慧。就像这位家长的妈妈骂她爸爸一样,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人,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做事并不一定对。这时怎么办?要顺应正理,引导父母走向平和,走向身心的和谐,走向心安和快乐。
所以,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部分家长来说,对孩子,要父慈子孝,以你的爱心和智慧来自然赢得孩子的孝敬;对于父母,不去要求父慈子孝,而是以你的爱心和智慧去孝养双亲,顺应正理。所有的问题,都从自己身上来解决,不去要求孩子和父母。做好了,你的孩子会孝敬你,你的父母也会觉得你真是好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真正的平等思维。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8
一旁的皇上看到离阡的那种表情,就想笑,感觉捉弄离阡很有趣。离阡要是知道皇上是这样想的,肯定会气的跳起来的。想到这里,皇上再也忍不住了,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离阡正在走神壮态中,皇上的大笑让她吓的,跳了起来。“皇上,请怒罪!”
“哦,水姑娘,你说你有什么罪啊?”
“民女有罪,其一不应该在大殿上走神,其二不应该突然跳,吓到皇上。”
“哈哈,不怪你,要怪就怪朕突然大笑,吓到你了。”
“哦,皇上,约定的时间到了,是不是应该回答我了啊?”
“恩,是到了。水姑娘,我想说我很抱歉,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为什么,你刚开始不是说好了吗?会放我和我的妹妹出宫的啊,怎么又要反悔啊?”
“水姑娘,我刚开始好像也没有答应你的要求吧,只是说考虑一下啊?”
“那皇上你要怎么样才能答应我的要求呢?你说,只要我能办着到的我一定去办!”
“好,水姑娘就是爽快!水姑娘,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好,皇上你请说,是什么事?”
“水姑娘,你别一下子就答应了,你回去考虑一下,还是三日后,给我答案。行不?”
“好,三日后我再给你答案。那么请皇上说是什么事了吧?”
“水姑娘,我想让你答应我,你留在宫中,你的妹妹我将她放出宫去。你看,行不?”
当时,听到皇上说的话,离阡顿时感到一种心寒,问道:“为什么?”
“不为什么,只是喜欢,没有理由。”
“皇上,你后宫佳丽三千,为何还要我入宫呢?”
“没有为什么,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没有什么人能够改变的。水姑娘,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之后,还是这个时候,你在给我答复。小李子,送客!”
“是,皇上!”
“皇上,你”
“水姑娘,快请吧!”说着,小李子首先走出了大殿。离阡没有办法,只好向皇上告退。“皇上,民女告退!”就走了出去。
“姐,走吧,我们要加紧步伐了,要不然天黑也不能回宫了。姐,姐……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啊,怎么搞的啊,怎么今天魂不守舍的啊?你怎么了?姐,姐……”离陌见叫不应,便用手在离阡的眼前晃了晃,还是没有反应,于是,弯了弯腰,附在离阡的耳朵旁,叫了叫,姐。
离阡晃了晃神,收起了心绪,抬起了头,看到的是离陌,叹了一声,说,“妹妹啊,麻烦你下次好好的说,不要在我耳边叫,好不好啊?我的三魂七魄都要被你给吓掉了。”说完,还用手拍了拍胸口,白了白眼。
离陌看到姐姐的表情动作,坐在椅子上大笑了起来。“哈哈,笑死我了,就你刚才那样,要是有人来刺杀你,你早就被人给杀死了。哈哈,不说了,笑死我了。”
离阡看到离陌笑成这样,问道,“我刚才怎么了啊,你怎么笑成这样了啊?”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啊?”
“怎么会呢?离陌,你是我的妹妹,我不告诉你,我告诉谁去啊?是不是啊?”
“恩,也对!”离陌还若有若无的摇了摇头。
离阡一听这声音,觉得不对了,感觉不对劲。“离陌,你不相信吗?”说完,伸出手来在离陌的腰上抓了几下。
“哈哈,姐,别抓了,痒。哈哈,哈哈……”离陌真的感到悔不当初啊!刚才真不应该和姐姐开玩笑,这下可好,有罪受了。
“好了,离陌,别闹了,我们还要去父亲大人那里呢!不能再担误下去了,再担误下去,恐怕今晚就回不了宫里了。”离阡看了看天上,说道。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9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你,不知道做什么事情会让你开心,一切都是那样的迷惘,更不清楚应该怎样去付出,付出的又是些什么?我没有什么可以为你付出的,我只感觉,感觉你在我生命中的地位,能为你付出的也只有这么多。
爱在我心中也渐渐的变模糊了,在也没有此时的感觉,爱的重量,我已经衡量不出到底有多么的重了。我失去的不只是你.还有更多的东西。也许你失去的比我失去的更多。你离开了我。这个事实我说过要去忘记,忘记一切,忘记回忆,把你从我记忆中抹去,我不想在去回忆,因为每回忆一次,我的心就会痛一次,我原本破碎不堪的心已经难以愈合了。可是我做不到,我不能忘记。
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总是忘不了你,我真的好累,为什么,难道爱也有错吗?为什么你总是给我加深感情的负荷,虽然说你有权利选择你爱的人。但对爱你的人你就可以随意丢弃吗?我恨,我后悔,为什么我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我会认识你,为什么我会爱上你,既然老天让我们走到一起,又为什么会让我们彼此伤害。现在有太多不知道为什么的事情。
其实和你在一起我很快乐,真的很快乐,即使我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能和你在一起看到你开心的笑我真的很开心。想着以前和你在一起开心的日子,那段触动灵魂的记忆。使我不能够忘记,我不愿去忘记,因为记忆中有你,我拥有的只有记忆,只能在记忆中去感受,感受那份开心,快乐与欣慰。而现实中的你却早已远离,我无法触及到你的身影,你走了,离开了我的身边。离开了我的视线。可是你却走不出我的心。
无论我这样去争取,可是我还是无法触及到你的身影,再也无法让你回到我的身边,只有那段触动灵魂的记忆,怎么也无法抹去,可是我又怎么能舍得抹去,我唯一剩下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到此刻我不得不承认,我变了,变的如此可笑,我不想再堕落了,也不想再沉迷于往事之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了,失去了那么多然而幸福又从何处而来,醉了就是折磨自己,醉了倒好,至少可以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就不会那么的难受。
怎么感动不了你篇10
一、目标定位,指向课程核心
在细读这篇课文时,我深深感到,确定本文的语用价值,不是一件易事。其一,因为语言简单,表达形式简单,读者一接触文本就很容易把握“爱”这一主题;其二,一封信,五句话,道明一个易懂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此外既没特别优美的句段值得体味,也没独特的篇章结构值得效仿。反复苦读了若干遍,捕捉到散落文本中的这些知识点:在第三自然段中“只有”“还没有”两个词语的准确运用值得玩味;第四自然段对春天美景的描写;文中仅有的一个比喻句;一组关联词“无论……都……”;一个双关语“美好的东西”;因果关系的篇章结构;回信。
这么多知识当中哪一个才具有核心价值的呢?前面四项知识偏向于中低年级的语文任务,显然不宜列为五年级语文核心目标。因果关系的篇章结构知识可以纳入高学段的教学目标,但因内容简单,在初读环节学生轻易就能读懂。最后,我的目光落在文本之外的课后练习“回信”上。纵观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仅在四年级安排一次“写信”练习,所以,我以为,“回信”应是编者的刻意安排,其意***不仅仅是检查对文中哲理的理解,而在于训练写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我确定“学习写回信”为本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逐级铺设,丰满回信素材
目标一确定,一切预设、一切课堂活动都应围绕写“回信”展开。但是对于写回信,课后仅有这样的表述:“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至于写些什么,如何写,哪些情感需要激发,那些感受需要表达,没做任何提示。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写出来的“回信”内容肯定单调空洞。要规避这一问题,就应解决“回信可以写哪些内容”。为此,我以双关语“美好的东西”切入,大肆铺设,搭起三级阶梯——
第一,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想象儿子“怎么想”的。
出示信的第一段文字。教师说:“高尔基望着鲜花是这样想的,那么他的儿子是怎么想的呢?当他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时,他可能怎么想的?你替他想一下?”这一问,学生的目光从高尔基转向儿子,揣测儿子的内心。教师再推进想象:“他没想到自己曾经栽种的鲜花在爸爸的眼里是——(生:美好的东西)在岛上居民的眼里也是——(生:美好的东西)今天他知道了这一切,你能想象他的心情吗?你还能想象高尔基儿子读着爸爸的话语,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呢?”学生的想象有“心情”和“情景”这两个抓手,表达就会很生动。通过想象“怎么想”的,把手捧着“信”的孩子读活了,触摸到孩子的内心——种花的想法、“看花”的心情、读信的感受,等等,冰冷的文字逐渐变得立体,变得感性,变得温情。
第二,抓第二个“美好的东西”,想象儿子“怎么做”的。
出示信的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又是一个‘美好的东西’,短语完全相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吗?”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双关语”的深层面,教师及时点拨提升:“的确,这里的‘美好的东西’不再只是有形的鲜花,也许是——(生:一个眼神)也许是——(生:一句话语)也许是——(生:一次帮助)”然后加以小结,“说到底,这美好的东西,是博大的胸怀,是无形的爱呀!”教师接着铺垫:“对照你的生活,你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潜藏心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感被唤醒。教师趁热打铁:“在你的眼里,在高尔基儿子的眼里,高尔基有没有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孩子目光被牵引到课后作家卡片,联系作家卡片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博爱。至此,孩子们对爱的内涵理解就更为深刻。教师再引导诵读,“所以高尔基深有感触,他对儿子说——(生接读:要是你无论……)”教师:“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应该怎样读出一个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与高尔基、与他的儿子又进行一次次灵魂的对话。此时教师推出直指核心的一问:“现在你能想象,高尔基儿子读了爸爸的这句充满期待、饱含深情的话,从今往后他会怎么做吗?”让学生想象高尔基儿子的行为后再回扣文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当儿子会这样做了,那时候——(生接读: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
第三,抓“‘给’,永远比‘拿’愉快”,想象儿子“怎么说”的。
出示:信的第三段话。读这段话,每一个读者的目光都会落在那句话上——“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由于语言浅显,学生会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个深刻的道理。不过,对道理的理解不是我的单纯追求:“这是一个至理名言,让我们一起铭记它,请工整地书写在笔记本上。”待学生记住话语,我问:“可是有位读者想改写它,提议改为——‘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因为用‘给’和‘拿’太平凡了,不符合一个大作家的语言风格,你怎么认为?”学生通过对词语难易的比较,对读者年龄的比较,发现高尔基用字的讲究,发现他用心的良苦,我再推波助澜:“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位伟大的作家,却以10岁孩子能够读懂的语言来表达如此深刻的道理,这是怎样细腻的爱啊!这不正照应了开头的一句话——(学生接: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无声的爱,把这深刻的道理传递给他的儿子——读!”这一番渲染,学生自然激动起来,我就紧接着问:“今天,当儿子知道了这个理,明白了这份爱,一定会有很多话语要对爸爸说,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他会怎么对爸爸说?”
通过层层挖掘,逐级铺垫,回信的内容逐渐丰满起来。这样,孩子们“”时,自然就容易做到有灵有肉,有情有趣了。
三、造境蓄势,引发表达冲动
课文读到这里,一纸“信文”,不只是冰冷的文字,不只是单薄的道理,更是感人至深的内心活动,更是一触即发的挂在唇边的暖人话语。此时,教师就要思索如何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因为这是为他人,宛如隔岸观火,隔山望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抒发的冲动呢?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手捧爸爸的来信,高尔基儿子跟你们一样一遍一遍地读着,一遍一遍想着,一股真情在他心中涌动,他情不自禁地提笔给爸爸写起了回信。(出示:亲爱的爸爸:您好!我可想念您了!近来,您的身体好吗?您的信我收到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内心也感动了一次又一次……)这封回信写到这里戛然停住了,应该给爸爸写什么内容呢?”起初,学生可能会一阵茫然,没想到“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可以写入回信,教师略作提示,“如果我是高尔基儿子,我会把在岛上留下鲜花时可能怎么想的、读信的心情怎样?一股脑儿告诉我的爸爸。那么如果现在你就是高尔基儿子的话,你最想在回信中告诉爸爸什么?请你接着往下想,往下写。”这样学生豁然开朗,在乐声中文思泉涌,笔下挥洒自如。当然别忘了提醒:“请注意行款正确工整,尽量少涂改,保持页面整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怎么感动不了你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