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文化范文精选

风俗文化篇1

摘 要:风俗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文化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风俗的概念也不断变化发展。至近代,风俗一词已经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对象。风俗具有社会性、地域性、传承性和可变性等特点。此外,风俗还具有多种文化功能,这些文化功能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风俗的定义、特征着手,重点论述了风俗的文化功能。旨在通过对风俗的探讨来进一步了解风俗并挖掘出风俗的价值,从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风俗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风俗 文化功能 民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地域辽阔的文明古国。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风俗的影响。

此外,风俗的自产生以来就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有着众多共同的特性和内容。所谓“民俗者,风俗也”。我们可以将已有的民俗研究成果应用到风俗的研究上来。本文便是运用此方法来对风俗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

一、 风俗的定义

风俗是我国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文化概念,自其产生之日起便与我们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有着独特的起源,发展与传承历史。

“风俗”“民风”等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此外,《诗经》《管子》等文献也有许多记载有关风俗的记载。至汉代,“风俗”一词则已普遍使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关风俗的文史资料,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风俗通义》等。这些资料不但记录了当时的风俗,而且对风俗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讨,使得风俗的研究进一步发展。汉代以后,我国有关风俗的著作更是不断出现,如《岁时广计》、《东京梦梁录》、《清嘉录》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风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联系的,风俗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进行文化规范的作用。综合中国古代的风俗观,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学者对风俗有两个典型的概念:一是如《周礼》所说:“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一是如《风俗通义》所说,:“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风俗的这两种解释都有其合理之处,他们 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风俗的特点。前者主要从文治教化的角度出发,是就风俗形成的社会动力而言;而后者则主要是从自然和 社会两个方面对风俗的产生作出解释,认为风俗兼具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在近代社会,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风俗的内涵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近代学人对风俗的研究也更为关注。1910年张采亮写成中国第一部风俗史――《中国风俗史》,它以风俗为线索,将***治文化,典章制度,文人风气,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融为一体,以历时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体现出中国固有风俗概念在接受西学的影响后,发生的独特变化。1922年胡朴安著《中华全国风俗志》,他通过对中华各地风俗的详细记载,既突出了我国风俗的整体性,体现出风俗中的国家意识,又显示出了我国各地风俗鲜明的个性特征。1923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也在旨趣中写到:“风俗为人类遗传性与习惯性之表现,可以觇民族文化程度之高下;间接即为研究文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之良好材料。”

而现在,我国对风俗的定义则主要集中在各类学术著作以及各类辞典中,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辞海》为代表,说:“风俗:历代相传积久成习的风尚、习俗”;另一种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代表,说:“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

简而言之,风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共体中,人们普遍公认的,积久成习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二、风俗的特征

风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这些征主要表现在:

(一)风俗具有社会性

风俗的产生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结果,是得到特定群体认可、接受和传承的文化事象。任何单个人社会行为是不能称为风俗的,只有当这种行为得到其所处社会群体的认可和接受,它才能成为一种风俗。风俗的社会性也可理解为群众性。

(二)风俗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

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风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必然深受地域的影响。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便是对风俗地域性的形象说明。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风俗。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民族的居住习俗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另外,我国的风俗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风俗,甚至同一地区,民族也有不同的风俗。风俗的地域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风俗的多样性。

(三)风俗具有传承性和可变性

风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承,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连续体。同时,风俗还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便不会轻易改变。然而,由于风俗是与***治、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相联系的,所以风俗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变异。“时异俗易”“移风易俗”等词就体现出风俗的这种可变性。总之,风俗是在传承与变异的统一体中不断发展的。

三、 风俗的文化功能

关于文化的功能,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根本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为满足人类需求而存在。”风俗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并把握它的文化功能,才能有助于它的传承和发展,才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增强我国文化的活力,从而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具体来说,风俗具有以下的文化功能:

(一)风俗具有塑造共同的民族心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功能

风俗具有社会性,任何一种风俗事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习俗。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与社会习俗相结合,社会才会给予承认,才能融入到社会的风俗之中。由此可见风俗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文化,它是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个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与民族精神。另外,由于风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它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不断强化每一个国民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我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强调“精忠报国”,教育子孙后代要热爱祖国,珍惜家人。顾元明先生也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待人处事无不反映着民族精神”。

另外,风俗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群体相联系的。因受同一种风俗观的影响,这些社会群体便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民族观。因此,像春节、端午节等对全国都有影响的风俗则更容易使中华民族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风俗具有教育规范功能

风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统,它有着教育大众,规范人们行为的双重功能。它的这种功能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例如,一个人出生以后便要接受“诞生仪礼”,成年后则要经历“成人仪礼”,紧接着又要经历“婚姻仪礼”,人死后则又有“丧葬仪礼”。此外,在人的一生中,他还会受服饰风俗,岁时风俗,村落风俗等的规范和影响,从而不断实现人的“社会化”。因此,我们认为风俗既塑造和影响我们的人格,同时又规范我们的行为。风俗的教化规范功能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互为补充,对人的成长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风俗具有历史功能

风俗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创造和积累,是活的社会“化石”,它记载着人类社会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功能。其次,风俗本身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出各个时代的时代特征。例如,我国历史上很多有关记载风俗的著作在今天已经成为研究各个朝代***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另外,对于那些依靠口头传承的社会风俗,其历史功能更是体现的突出。例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世纪》以及各类神话叙事诗不仅反映出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观,而且还记叙了这些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四)风俗具有文化认知和审美功能

通对风俗事象的考察研究,我们对特定时代和特定领域里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及其文化心理将会有更深的理解。风俗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事象,其文化认知和审美功能是十分突出的。例如,我们通过传唱各种民谣则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再如,我们通过写春联,画年画则可以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感受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心理。由此可见,风俗是我们认识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五)风俗具有娱乐功能

风俗既是人民物质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的娱乐活动,从而达到放松消遣,愉悦身心的目的。风俗的这种娱乐功能又以节日风俗和竞技风俗表现的最为明显。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等。另外,风俗的这种娱乐功能也使得其生命力更强,影响更大。至今天,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正是因为其娱乐功能才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为大家所熟知。

总之,风俗的内容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同样,风俗的文化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风俗文化功能的深入探讨,我们进一步发现了风俗的巨大作用与价值,也发现了风俗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待风俗,我们应采用辩证的观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面对传统风俗不断消失的现状,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使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从而使风俗的文化功能得以继续正常发挥,使我们及我们的子孙能在良好的风俗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使我国的文化更加和谐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徐杰舜.汉族风俗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3]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陶立.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5]胡坤生.社会风俗三百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萧放.“风俗”论考.《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论文集》2003

[7]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8]苏蔓;李美娟.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社会功能.《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学术交流》.2009

[10]王晓葵. “风俗”概念的近代嬗变.《文化遗产》.2010

[11] 喻湘存. 论民俗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

作者简介:李勇毅,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本论文有幸得到了本院民俗学吉成名教授的指导。

风俗文化篇2

摘要: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与多个国家相接壤。在自然的、社会的、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俄罗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无论是在社交礼仪、生活习俗、传统饮食方面俄罗斯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俄罗斯;传统风俗;民族文化

俄罗斯联邦,简称为俄罗斯或俄联邦,俄罗斯与十四个国家相互接壤。俄罗斯被太平洋和北冰洋所包围,可经波罗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储藏量也名列世界前茅。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其在经济、***治、文化、***事、科技等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充满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中,俄罗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内,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在独联体内的俄罗斯人就占有总人数的79%之多。因此,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多样化、色彩化。

一、俄罗斯的传统礼仪以及风俗习惯

俄罗斯的传统礼仪以及风俗习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在俄罗斯,你会被他们的热情、豪爽、大气所感染与温暖。俄罗斯人在日常的交际场合,他们语言习惯上颇有讲究。俄罗斯人的站姿和坐姿规范得体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您”和“你”不可以随随便便使用。面对长辈或者老师等年龄大的人都要以“您(вы)”相称,就算是在街上遇到了年长的陌生人,为了表示你对他的尊重都要以“您”相称。仅仅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好朋友,或者同学,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才可使用“你(ты)”。俄罗斯人等候朋友不管时间长短,着急与否,他们都不会蹲着或者坐在地上随便乱逛,都会端正举止而且耐心的等待。与朋友接触交流谈话时,挠耳朵、呲牙咧嘴、抠鼻子等不雅的动作绝对不会出现,这是他们非常忌讳的。面对初次见面的朋友,俄罗斯人先鞠躬,习惯行握手礼。握手时,身体直立或者上体微微向前倾斜,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如果自己带着手套,他们会礼貌的先脱掉手套,再行握手。握手时不会摇对方的手,一般的关系,轻轻地握;关系很好时可用力,显得较为亲切自然一些。若是许多人同时互相握手,不要形成十字交叉形。与自己不大认识的女士相见,与对方主动伸手握手是不礼貌的,更不可以过分的亲热。但是如果陌生的女士主动伸出手来和你握手,你就可以接受了,再说上几句赞美这位女士很漂亮、很年轻的、很有气质方面的话,就一定会得到这位女士的赞许和对你的好感,熟人见面时,不要用左手握手。久别重逢之后的老朋友他们会选择与对方热情的拥抱或亲吻,以表激动兴奋之情。当然,亲吻在俄罗斯也是常用的重要礼节之一,一般是拥抱举动结束后,双方互亲吻脸颊3次,先是亲右边脸再轻轻亲吻左面最后重复亲吻右面脸颊。如果你去参加较为大型庄重的宴会活动等,男士为了表达你对女士的尊重或者欣赏等,男士要颇具绅士风度地端庄地弯下腰,轻轻的亲吻女士的右手背,礼貌而不失风度。

俄罗斯人在参加正式场合的活动中文明得体。他们从不大声喧哗、怕妨碍他人谈话。他们低声细语,文明有礼貌,在与人交谈时,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俄罗斯人不会打断他人说话、不会东张西望做小举动、他们会认真耐心的听对方讲话,并给以应答。谈天说地过程中,他们也不会冒昧的去问对方得隐私、生活细节等问题,特别是妇女的年龄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问津,否则就是对女士的不尊重。

二、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说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色,不得不提的就是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俄罗斯饮食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早自远古时期就已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谈到饮食,一定要返璞归真,最简单的菜都寄托着最深的民族文化印记。最能代表俄罗斯的三样美食众所周知:面包、红菜汤和鱼子酱。面包,俗称大列巴,是俄罗斯人的主要食物,为了表示对来家做客的朋友的欢迎和尊重,俄罗斯人通常会用面包和盐作为食物招待客人,这是对客人的热忱和欢迎的最高待遇。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易于消化、调理对肠胃。其实最好吃的黑面包,当属老祖宗流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用温度均匀适中的炉坑微火慢慢熏烤出的黑面包,烤好后轻敲底部梆梆做响的才是质量口感最佳的面包;俄罗斯人特别爱喝红菜汤,也称罗宋汤,它是用俄罗斯特产的圆白菜、洋葱、胡萝卜和甜菜加上牛肉做成的红菜汤,滋味醇香,口感新鲜,红菜汤稠密纯正,所以在俄语中通常用“吃”表示享用汤的动词。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的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鱼子酱为上品。上佳的鱼子酱颗粒饱满圆滑,色泽透明清亮。从对鱼子酱高标准的要求来讲,世界上唯独有鲟鱼的鱼卵才能说是真正的鱼子酱,伊朗和俄罗斯的里海里盛产出的鱼子酱的质最为纯真,算是极品。不是所有的种类的鲟鱼卵都可以用来制作鱼子酱的,世界范围内在二十多种品种的鲟鱼中只有三种鱼卵能制成,最上等的高级的一年也不到100尾,由此导致了鱼子酱价格不菲的现状,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有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俄罗斯传统的饮料是“格瓦斯”。它是通过谷物发酵后酿制而成的,类似于不含酒精的啤酒,弥漫着独特的麦***清香和啤酒发酵后的耐人寻味的醇香。酸甜适度,醇香浓郁、清凉而且爽口。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当然了,说道饮品,还有俄罗斯人情有独钟的“伏特加”。 可以说伏特加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元素的又一写照。在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长河里,那些留下不朽成绩的诗人、作家、歌唱家、戏剧家、画家几乎都与伏特加拥有着不解之缘。一个民族的文化性、地域性和种族精神都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饮食、传统习俗等特征。

三、俄罗斯的象征文化

俄罗斯的象征文化也拥有着它独到的特色。在俄罗斯这个古老的国家里有许许多多的象征。

俄罗斯的国旗是横长方形的,他的长和宽的比值大约为3:2。国旗的表面由3个长方形并排组成的,主要以白色、蓝色和红色三种颜色为主。俄罗斯的幅员辽阔,跨越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其国旗用三钟颜色的长方形相连接,就生动的表示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的这一独到特点。其中白颜色表示的气候区是寒带,一年四季白雪飘飘,象征着无限的自由;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则代表温带,象征着俄罗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翻查俄罗斯的悠久历史,书中这样记述:“俄罗斯的三色旗来源于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时期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又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如今俄罗斯的国旗也是这三种颜色,但是它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俄罗斯的国歌曾两次更换歌词而出名。第一次的歌词是在斯大林去世后,更换了歌颂斯大林的歌词。第二次是苏联解体后,更换为对前苏联共和国的赞扬的歌词。《爱国歌》是俄罗斯1991年至2000年的国歌。此曲作者是米哈伊尔·格林卡,这个曲子最开始是无词的钢琴曲子,而且持续了好多年的无歌词状态。俄罗斯直至1999年通过征集歌词比赛的方式才填补了国歌无歌词的空白。不过在普京上任后不久,于2000年12月,又将前苏联国歌修改歌词后订为新的国歌。

俄罗斯现代的国徽沿用了俄罗斯古代的国徽样式,从而取代了前苏联的国徽,新的国徽保留了许多的不平凡的俄罗斯历史的标志。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治涵义。它的背景是红色的,彼得大帝曾加在双头鹰的头上的三顶皇冠被保留了下来,作为俄罗斯联邦的整体团结的象征,权仗和宝球则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圣乔治屠龙的纹章作为捍卫正义、惩处邪恶、保卫祖国和追求自由的标志。俄罗斯古老而又光荣的历史在此凝结,并且将焕发出新的充满生机的活力。在鹰的胸部实际上是一个小红盾,盾中有匹骑着白马的勇士。双头鹰代表着俄罗斯国家的欧亚双重性以及国家的强大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的俄罗斯在文化意义上是罗马帝国的传承。

当然,除以上所述,在俄罗斯还有一些“非正式的”,但同样意义重大的民族象征。俄罗斯把北方的白桦视为“国树”。也许是因为俄罗斯的民族个性很接近棕熊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所以俄罗斯把棕熊立为“国宝”。当然俄罗斯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还有很多的象征,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可以说俄罗斯的风俗文化艺术在世界风俗文化领域中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俄罗斯民族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历经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换来的,更是俄罗斯在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形成和完善的。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密切,特别是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健康向前发展,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确立了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并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互相举办中国俄罗斯文化年和俄罗斯中国文化年等一系列活动,尊重和了解俄罗斯民族的风俗和文化习惯,扩大两国交往,增进中俄彼此的感情,使两国之间长期稳定友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陆嘉琦.俄罗斯民间习俗拾零[J].民俗研究,1993,(1).

[2]王晓梅.俄罗斯人公共礼仪与文化素质散议[J].黑河 学院学报,2011,(4).

[3]代荣.俄罗斯社交忌讳[J].东北亚论坛,2002,(2).

[4]李占荣.建国以来经济法若干争议问题的回顾与反 思[D].浙江大学,2005.

风俗文化篇3

摘要:《酉阳杂俎》中关于风俗文化的记录,主要涉及节日风俗、婚礼习俗两个方面。书中有关于唐代皇帝在节日赠送侍臣礼物的记载,反映出不同的节日文化;介绍了唐代及北朝的婚俗,从中亦可见二者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酉阳杂俎》;风俗文化;节日;婚礼

《酉阳杂俎》内容繁多,包括神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方面,“弥不毕载,以类相聚”。书中也有关于风俗文化的记录,本文将论述其中的节日风俗与婚礼习俗。

一、节日风俗

(一)上巳节

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唐朝时,每年的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上巳节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活动为祓禊。魏晋时期,人们约定俗称地将上巳节的日期定为三月初三,故以后的上巳节又被称为“三月三”。祓禊,犹祓除,指除灾去邪之祭。灾,即灾害、祸患。邪,指致病的因素。祓除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水祓,即斋戒沐浴。还有以器具祓,即通过佩戴草木制成的配饰来去除灾邪。书中提到的“细柳圈”,就属于这一类。

细柳圈,是指用柳条编成的圆圈。虿,即毒虫;虿毒指因毒虫引发的疾病。柳树在古人的观念中有驱邪的功用,因此在三月三这一天选择佩戴细柳圈以祓除***病。唐代时,朝廷对三月三尤为重视。皇帝要在这天宴会群臣,同行祓禊之礼。中宗景龙年间开始赐细柳圈,这在史书中亦有记载:

(景龙)四年春……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群官柳ㄒ员俣瘛#ā毒商剖椤ぞ砥摺罚

戴柳圈有祓除疾病的作用,因此人们还编好柳圈互赠,表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二)寒食节

寒食日,赐侍臣帖彩球,绣草宣台。

寒食日,即冬至后的第103天,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禁火、冷食、祭祀、游艺等习俗。游艺的活动项目也多种多样,有踏青、插柳、打秋千等。

帖彩球,是指用牛皮或布缝制而成的球,并在外皮上贴彩画或绣***案进行装饰。围绕帖彩球的活动主要有踢球、抛球等。寒食节,人们互相赠送制作精美的彩球,一起玩乐,这在唐代诗文中也有体现:

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g儿。(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韦应物《寒食》)

(三)立春节

立春日,赐侍臣彩花树。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迎春、打春、咬春等习俗。彩花树,也叫“宜春花”,是人们用彩绢剪成的工艺品。唐朝人用彩花树来表达迎接春天的喜悦,盼望花朵早早开放。有些应制诗反映了这一习俗,如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四)腊日

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筒。

腊日是腊祭之日,南北朝时将日期定为腊月初八。腊日除祭神祭祖之外,还有击鼓驱***、吃腊八粥、互赠礼物等习俗。

口脂,由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涂在唇上以防干裂,相当于今天的润唇膏。口脂具有香、润等特点,制作时还可以与朱砂等色素调和,以达到着色的效果。蜡脂,是含有蜂蜡的面脂,具有滋润皮肤的功效,相当于今天的面霜。口脂和蜡脂,在寒冷的冬天可起到保护嘴唇和皮肤的作用。碧镂牙筒,是指碧玉镂雕的管状容器。

唐代有皇帝腊日赐群臣口脂的习俗,盛装口脂的容器也十分精美。这种礼物成为百官群臣向往的恩泽,杜甫有诗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腊日》)

二、婚礼习俗

(一)北朝婚礼

1.夫妻交拜之所:青庐

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

青庐,是用青布架设的帐篷或房屋,在此处举行婚宴或交拜仪式。为***吉利,青庐应设在宅院的东南方向。青庐形似游牧民族的帐篷,设青庐的婚俗源于北方匈奴,早在东汉就已在北方民间流行开来,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及,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唐代的“露施帐”,就是北朝青庐的遗风:

又今士大夫家昏礼露施帐,谓之入帐,新妇乘鞍,悉北朝余风也。

露施帐后来被叫做“百子帐”,取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程泰之《演繁露》云:“唐人婚礼多用百子帐,特贵起名与婚宜。”(袁、袁颐《枫窗小牍・卷下》)

2.催新妇

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怼保至新妇登车乃止。

夫家在迎娶时持续呼喊“新娘子,快出来”,带来了欢乐的气氛。新娘在屋内听喊叫声,直至满意后才会出来。

……其声不绝,登车乃止,今之催妆是也。

北朝的催新妇到了唐朝演化为“催妆”的习俗,迎亲时要行“催妆礼”。女方家门紧闭,男方要通过吟诗催新娘出来,这种习俗体现出唐代诗歌创作的兴盛。

3.打女婿

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

回门那天,女方家人要一起用木杖打女婿,打累了才停止。现今的兰州回族仍保留这种习俗,但并不“真打”,只是象征性地敲打几下。打女婿的习俗,可以为新婚增添欢乐色彩,还可以提醒新郎要疼爱新娘,珍惜两人的婚姻。

(二)唐代婚俗

1.纳彩

婚礼,纳彩有合欢、嘉木、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

纳彩是在男方请媒人提亲,女方同意议婚后,男方准备好礼物去女方家里求婚。作为结婚“六礼”的第一项,纳彩一直深受重视。“昏礼下达,纳彩用雁”(《仪礼・士婚礼》),纳彩的礼物通常是雁。雁是一种候鸟,行为顺乎气候变化、阴阳往来,象征夫妻关系和谐。并且,雁是一种痴情的动物,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而到了唐代,纳彩之礼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数量种类增多,寓意也更加丰富具体,象征夫妻相互磨合、感情牢固持久。

2.亲迎

《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祭,质明行事。

古代婚礼在黄昏举行。到了唐代,婚礼改为早晨迎亲,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

唐代以前的婚礼有撒谷的习俗,谷豆象征着丰收,预示婚后生活富足。唐代用粟米填臼,是撒谷习俗的演变。臼是捣米用具,臼空,意为无米可吃,生活贫困。因此,迎新妇之前要把臼用米填M,摒除不祥之意。用席覆井、用麻塞窗,皆是将家里可能“入邪”的地方堵住,防止邪气进入。箭在古代被视为辟邪镇祟的法器,能令众鬼畏惧退缩。把箭插在门上,是为了替新娘去除恶鬼。

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

新娘蒙面的习俗由来已久。唐代,新娘选用蔽膝覆面。蔽膝是将丝绸面料裁剪成上窄下宽的方形,上面绣上各种***案,系在腹前腰上的装饰品。因垂到膝盖以下,所以称之为“蔽膝”。新娘用蔽膝蒙面,除了遮掩娇羞的神色外,还有阻挡灰尘的作用。

3.拜礼

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

新娘入门要先拜两位神仙:猪栏神和灶神。猪生得肥头大耳,是福气的象征。猪栏神可保佑人们平安无祸,人们杀猪之前都要先祭拜。灶神,又称灶王爷,掌管全家的祸福。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神便上天报告人间功过,因此民间每年都要祭灶神,希冀得到“美言”。新娘拜二位神仙,体现了对婚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新娘作为儿媳,要照顾好全家人的生活起居。

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

夫妇共结镜纽,是夫妻二人共同给铜镜的镜鼻穿上丝带并打上结,取“永结同心”之意。同时,镜子也是辟邪之物,可以用亮光吓退鬼怪,使家人平安。

4.禁忌

腊月娶妇不见姑。

姑,即婆婆,腊月结婚的新娘不能面见婆婆。按照惯例,在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娘就要拜见公婆,正式成为家庭成员。但在唐朝,腊月娶妻被视为不吉,因此新媳妇的身份不能立刻得到承认。

《酉阳杂俎》中对节日风俗与婚礼习俗的记录,虽然是片段式的,但仍可以为北朝及唐代风俗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注释: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

同上。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2.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2.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2.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

同上。

同上。

参考文献:

[1](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

[2](唐)王焘撰.高文铸校注.外台秘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1.

[3](南朝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9.

[4]乌丙安.民俗学丛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5

[5]王永平.游戏、竞技与娱乐 中古社会生活透视[M].北京:中华书局,2010.1.

[6]牛志平.大长安书系 唐代婚丧[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9.

作者简介:董俊焱(199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元明清文学。

风俗文化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风俗文化范文精选

学习

苌家拳起源考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苌家拳起源考,内容包括苌家拳内功,苌家拳全集。其创始人苌乃周(1724年―1783年)先生,字洛臣,河南汜水(今属荥阳市)苌村人,自幼博学,苦习搏击之术。后潜心周易,洞彻阴阳起伏之理,创拳立派,成为技术精湛的武术实战家和伟大的武术理论

学习

中国汉文佛教典籍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汉文佛教典籍,内容包括汉文佛教大藏经,中国佛教文疏大全。佛教典籍就是人们常说的“佛经”。“佛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佛教的所有典籍,包括经、律、论“三藏”以及各种佛教著述,我国古代称为“众经”、“一切经”,现

学习

河南地方戏“怀梆”起源探究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河南地方戏“怀梆”起源探究,内容包括河南怀梆戏,河南地方戏曲老怀梆。摘要:怀梆,亦称“怀庆梆子”、“老怀梆”,是河南地方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剧种。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怀梆音乐》载:现在怀梆的流行区域为河南省

学习

无领导小组讨论浅析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浅析,内容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附答案,无领导小组讨论评测要点。【摘要】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常用的人才测评技术,具有高度仿真性、人际互动性和功能全面性等特点。在具体实施中,应明确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适用范围

学习

彩陶石的收藏与鉴赏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彩陶石的收藏与鉴赏,内容包括彩陶石的种类,彩陶石的古朴之美赏析。两岸开放伊始,笔者就开始踏访祖国的好山好水,除了旅游拍照之外,就是往河滩、海岸寻觅各式各样的雅石,捡石、赏石是笔者旅游中最大的乐事,也从中获得了心灵上的喜

学习

浅谈护理安全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护理安全,内容包括浅谈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论文,护理安全概念。【摘要】目的:阐述护理安全在护理管理及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详细分析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来说明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结论: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

学习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内容包括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翻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免费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学习

电子商务研究范文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研究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怎么写。电子商务研究篇1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新的时代—

学习

日语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日语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日语毕业论文怎么写才能优秀,日语毕业论文答辩稿怎么写。日语毕业论文篇1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意义与必要性

学习

中国式饭局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式饭局,内容包括中国式饭局完整版,中国式饭局小说结局。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新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学习

每天改变一点点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每天改变一点点,内容包括每天改变一点点的文案,每天改变一点点下一句是什么。糖尿病不可治愈也许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能够选择我们自己的态度,是对立、对抗,还是和平共处。面对可能是不速之客的糖尿病,变换一种态度,改变

学习

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内容包括消费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区别,谈谈你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脚步下,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城市都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且不管是消费方式,还是生活观念都让人们越来越多

学习

“赌王”反赌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赌王”反赌,内容包括赌王劝戒赌完整版,赌王反赌完整版免费。18岁拜师“千王”

学习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外语教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外语教学,内容包括聚焦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关系的探讨。摘要: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学习

日本的畸形文化:女体盛

阅读(16)

也就是在日本,能把一件扭曲的事情做得那么一丝不苟,可以说,女体盛是日本文化的特有产物。

学习

浅析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内容包括浅谈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摘要]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和经济总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然而,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总是这样,有的时候文化发展

学习

湘西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现状分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湘西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现状分析,内容包括苗族芦笙的历史背景,少数民族侗族芦笙音乐。〔摘要〕芦笙不仅仅是侗族人民独特的民族乐器,也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芦笙音乐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本文从侗族的分布、语言文字、芦

学习

丹寨县芒筒文化探析

阅读(26)

【摘要】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北抵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这里有芒筒之乡――排牙村,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丹寨县芒筒文化历史悠久。文章对丹寨县芒筒文化做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地现今仍在吹奏的

学习

创业文化三题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创业文化三题,内容包括创业基础大题标准答案,创业文化与创新思维答案。[摘要]在创业文化发展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三次现代性浪潮,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市场力量主导的形成,创新的奇迹。正是这三次现代性浪潮的到来,最终奠定了创业

学习

都市文化范文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都市文化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都市文大纲范本。都市文化篇1论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