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被剥夺,但有一样东西是不能被剥夺的,那就是在一个境遇下选择自己的态度。说这话的是维也纳医科大学心理精神病学终身教授维克多・弗兰克尔。一位二战期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艰难岁月的犹太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或病死于集中营,或被送进了毒气室、燃气炉。这位纳粹铁蹄下的幸存者,奥地利心理学家,一生著有32部著作,先后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67岁时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到1997年以92岁高龄辞世。从他的经历中你就能理解什么叫态度决定命运。或许周遭的境遇是无法改变的,但你依然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
糖尿病不可治愈也许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能够选择我们自己的态度,是对立、对抗,还是和平共处。面对可能是不速之客的糖尿病,变换一种态度,改变敌我矛盾的僵局,依然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学习着与它和平共存。
通常我们会觉得,一个人的情绪、行为反应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引起的,而在心理学认知行为ABC理论中认为,某个诱发事件并不直接导致某种情绪或行为结果,而是借由人对该事件的态度和信念而产生某一结果的。
在这里,A并非直接引起了C。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态度、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态度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态度就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果糖尿病是一个诱发事件,我们怎么看待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是听之任之、悲观沮丧或是积极面对、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与它和谐共存,是每个糖尿病病友都会面临的问题。
管理学大师戴明博士给亏损多年的福特公司开了一剂药方就是:每天进步1%。对于我们的生活1%,也许微不足道,但如果每天对我们的饮食、锻炼、作息等生活习惯只是改变那么一点点,无需多久,可能就已经是焕然一新了。
试试看,从现在开始,每天改变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