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10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1

1.学生对长篇新闻的结构把握不太准确。

2.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不完全了解。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关注中国航天,感受到航天人员的敬业、诚信,学习航天人的执著、拼搏、奉献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分析整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课型】

导读课、合作讨论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PPT 1,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神五飞天”)

PPT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但大家可曾想到,这伟大梦想终于成真的背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挥洒了多少智慧与汗水,付出了多少牺牲与奉献……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向学生展示“飞天”组***

(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 龙在九天 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 万户飞天 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片七)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

你能从本则新闻的标题中看出什么?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虚实):

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喻指中国飞天梦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2.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现实―历史―现实

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让人印象深刻。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和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主观评价)组成;而主体部分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而《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体部分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概括一下。)

3.筛选信息。

课文主体部分按照怎样的顺序回顾了中国航天发展史的重大事件?有哪些重大事件?

明确:时间顺序。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体部分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过渡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4.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梦想将变为现实,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欣喜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说说“神五”后期的航天发展概况。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总结: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无到有,从航天弱国到航天较强国,彰显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展示出中国跻身太空强国的雄心壮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2.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航天英雄获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集体奖。

从2003到2013,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十年路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让我们向载人航天英雄群体致敬。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爱岗、敬业、诚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

五、课堂总结

为实现中华民族载人飞天这一瑰丽梦想,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永不言弃,铸就了“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航程远未结束;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正向着更远更深处迈进,太空行走、交会对接、绕月登月,甚至飞向火星。(师诵)

让我们和中国航天人一起,和全体中国人民一起,和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起,在中国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万众一心,与时俱进,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我们无比瑰丽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生齐诵)

六、布置作业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2

近50年来,已有57名女航天员参加了太空探险活动,其中美国46人,俄罗斯(苏联)3人,加拿大和日本各2人,中国、英国、法国和韩国各1人。这些为世人仰慕的太空巾帼英雄,为载人航天史绘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1963年6月16日,苏联姑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在70小时50分钟的太空飞行中,捷列什科娃环绕地球48圈,航程200万千米,虽然飞行期间她一直恶心想吐,却坚持着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我是海鸥,飞行正常”,完成了预定的生物医学和科学考察任务,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妇女完全能适应太空的工作和生活。

6月19日,“东方”6号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地面。在离地面7000米返回舱跳伞着陆时,捷列什科娃头部重重地撞到设备上,几乎失去知觉,经过一番抢救后才脱离生命危险,好在脸上未留下伤痕,否则这位美女航天员的形象就只能留在照片里了。

艾琳·柯林斯是女航天员群体中一位名声显赫的人物,她不仅参加过4次太空飞行,而且还是航天飞机的第一位女驾驶员、第一位女指令长。

1995年2月,39岁的柯林斯首次飞向太空就一鸣惊人,她作为世界第一位航天飞机女驾驶员,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在STS-63飞行任务中,实现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历史性对接。

1997年5月,柯林斯驾驶“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再度进入太空,执行STS一84任务。经过两次驾驶航天飞机的实践,柯林斯的太空飞行经验已经十分娴熟,具备了担任女指令长的资格,1998年3月,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白宫宣布了对柯林斯的任命。

1999年7月23日,已经是一个孩子母亲的柯林斯,作为世界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3次飞向太空,指挥机上的4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STS-93任务,成功地把价值15亿美元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送入轨道。

2005年7月26日,柯林斯再次名扬世界。那是美国继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两年多后的首次飞行。当时,“哥伦比亚”号失事的阴影未散,其他航天飞机又进行了多项改进,飞行中充满风险,成败难测。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柯林斯不畏艰险,第二次充任指令长,率领机组人员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圆满完成了STS-114任务,重振了美国载人航天飞行的雄风。

当“发现”号进入大气层重返地球时,地面控制中心特地播放了一首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流行歌曲《来吧,艾琳》,向胜利归来的柯林斯致敬。

科尔曼:美女博士

说来也巧,参加1999年7月航天飞机STS-93飞行任务的女性除柯林斯之外,还有一位美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博士。两位美女航天员同机飞向太空,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极大兴趣,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赶到肯尼迪航天中心观看发射。

1995年10月,科尔曼作为STS-73的飞行任务专家,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进入太空,完成了材料科学等多项实验。1999年7月23日,科尔曼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二次进入太空。

与捷列什科娃、柯林斯不同,科尔曼的音乐爱好,使她后来成为一位太空演奏家。2010年12月16日,科尔曼作为第26长期考察组成员,乘坐“联盟”TMA一20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这一年,科尔曼整整50岁,已经不像第一次进入太空时那样年轻漂亮,但却风韵犹存。在国际空间站上,每当空闲时,科尔曼就拿出笛子自娱自乐。她说,“在失重状态下演奏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在这里吹笛子真是棒极了”,“音乐让太空旅行更加美好”。

2011年5月24日,科尔曼安全返回地球。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159天里,这位美女航天员将优美的笛声传遍宇宙,同时用一个美丽的快乐天使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山崎直子:日本第一位航天妈妈

山崎直子是日本宇宙探索局的航天员。这位美女航天员长得水灵秀气、温婉贤淑,生就一种东方女子大家闺秀的容貌。

2010年4月5日,山崎直子作为美国航天飞机STS-131任务的一名飞行任务专家,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日本继向井千秋后第二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同时成为日本的第一位航天妈妈。

4月7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山崎直子与常驻国际空间站的一名日本男航天员野口聪一胜利会师。第二天,山崎直子在七岁的女儿为妈妈特意挑选的《鸽子与少年》的歌声中迎来了她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第一天。

完成任务之余,山崎直子还进行了一项来自女儿的研究。在地球上吹出的肥皂泡,一般情况下是无色的,而在太阳光的反射下却会五颜六色。于是,人们将果汁等一些彩色染料加入肥皂水中,希望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吹出彩色肥皂泡。可是,这些彩色染料由于重力的作用总是聚集在肥皂泡底部,而肥皂泡的其他部分仍然是无色的。山崎直子的女儿优希琢磨,如果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能不能吹出彩色肥皂泡呢?凭借着在空间站工作之便,山崎直子替女儿进行了这项有趣的实验。结果,她用果汁和肥皂混合的水吹出了红色的肥皂泡。

安萨里:美女太空游客

阿努谢赫·安萨里并非职业航天员,而是一个平民,一位美国女企业家。2006年9月18日,她乘俄罗斯的“联盟”TMA9飞船完成了一次太空飞行,因此创造了多项第一:世界第一位太空女游客、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伊朗人。另外,她还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富女”。

2006年9月18日,恰好39岁生日这天,安萨里如愿以偿地开始了太空之旅。和她一起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还有第14长期考察组的成员——一名俄罗斯航天员和一名美国航天员。为了这次太空旅游,安萨里支付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高昂费用,并进行了7个月的训练。

为了迎接安萨里的到来,国际空间站内原有的3名航天员不仅认真地刮了胡子,穿上了喜欢的衣服,而且把站内彻底清扫了一遍,还精心布置了一间单独的卧室。安萨里来到后,站内的伙食变得格外丰富,花样是平时的两倍。

在空间站上,安萨里第一次从太空看见了地球。后来,她激动地说:“当我在太空上第一眼看见地球的时候,它太漂亮了,是那么的平和自然”,“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看到它的话,所有人都会竭尽全力来保护它。”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3

“飞天”曾是神话中具有超凡能力的仙人才能做到的,如嫦娥,但是今天普通人也能做到了,这其中就包括职业和非职业航天员,前者包括执行专业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技师和航天研究人员,后者则是以旅游为目的的航天(太空)游客,或称航天乘客。但是,对于所有进入太空者都需要有特别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严格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飞天”成功以来,全球已产生了900多名航天员,其中女航天员90名。中国有航天员21名,其中女航天员2名,她们便是河南的刘洋和山东的王亚平。

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选拔航天员都有一系列的条件,包括资质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由于条件严格,航天员一般是从空***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选拔淘汰的比例大约是1∶100。

一个人要上天,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因为在航天过程中要经历多种特殊环境,如超重、失重、低压、缺氧、高低温、振动、噪声、辐射、隔绝等。因此,航天员应当是对这些特殊环境适应和耐受能力最好的人。

生理机能选拔主要是挑选人体各脏器和系统基本生理功能优秀者。选拔内容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以及内分泌和免***功能检查等。而在身高方面,由于各国的航天器大小并不一致,因而要求也不一样。如俄国的航天飞船空间较小,航天员的身高一般都在170厘米以下。但美国的航天飞机座舱空间较大,航天员的身高在162.5~193厘米之间。

优秀的前庭功能是选拔航天员生理适应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前庭功能好的人可以有

效减少在失重状态下患航天运动病(太空病)。航天运动病是人体不适应失重状态而产生的,这与晕车和晕船非常相似。这种病起初是上腹部不适,随后面色苍白、流虚汗、头晕、眼花、恶心,严重者会呕吐,但吐过以后症状会明显减轻。航天运动病一般在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就会发生,持续2~4天后症状自动消失。

航天史料记载表明,有将近半数以上的航天员入轨后都会患上航天运动病,这是因为前庭功能失调所致。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位于头部的颞骨岩部内。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又称迷路),前庭位于人的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前庭负责感知人体空间位置,人即便在行进的车中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能感知车的加速、减速和转弯。前庭这种感知器官如果发生故障,会影响人的感知能力,产生眩晕。70%的眩晕病都是由于前庭系统不协调所致。

如果航天员因前庭功能不好患航天运动病,就不能正常操作和工作,严重者还会危及航天员的安全。这就需要选拔有较好前庭功能的人担任航天员,从而有效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生,保证航天任务的完成。选拔时一般采用转椅、秋千或对耳部器官的温度刺激等手段来检查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如果稳定性强,则可以视为在这一生理功能上过关。

另外,对航天员生理功能的要求还细化到更多的细节上,如体表无疤痕,牙齿洁白无瑕,无身体异味、蛀牙、脚茧,更不能有皮炎、哮喘、耳鸣等。因为疤痕在太空中容易裂开出血,龋齿在太空特殊环境中容易复发,密闭舱室会加剧身体异味等。在太空环境中,这些生理上的细小瑕疵均可妨碍航天任务的执行和完成,甚至还会造成灾难。

由于航天器乘员舱的大气压力设计为低压状态,对航天员优秀生理能力的选拔也体现在是否能耐受低压氧上面,也就是进行低压缺氧检查,以排除低压易感和缺氧敏感者。方法是用低压舱上升至5000米高度检查一个人对缺氧的敏感性,用低压和压力改变检查一个人对低压和压力变化的易感性。

在太空,航天员处于封闭、与世隔绝和恶劣的环境中,还会在太空中遇到很难预测的风险和意外,这就需要航天员有超强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考评和选拔有多种方法,包括多种问卷调查,当面心理访谈,对个性心理、智力、认知和心理运动能力进行测试等。此外,还要测试航天员彼此之间的适应性及协调工作的能力。

对航天员还有一个最为普通的心理要求,就是需要能忍受在狭小空间生存和工作的耐受力。在实际的航天飞行器中,空间是比较小的。然而,在太空的时间越长,一个人所需要的可活动空间越大。但是,由于技术和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航天飞行器中的实际空间却比较小,如美国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飞船舱内空间分别为1.53立方米、1.25立方米和3.03立方米。这就需要航天员对狭小的飞船空间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普通人也能上太空

严格的生理和心理条件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有身体和心理条件特别好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航天员进入太空。但是,近年来普通人上太空的现实纠正了这种观念。不过,普通人也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艰苦培训,才能达到“飞天”的要求。

迄今,已有多名普通人成为航天游客到太空潇洒走了一遭,时间一般是8~13天。这些太空游客虽然年龄大的50多岁,小的29岁,但却有几个共同点。一是他们都是富翁,支付得起一般为2000万美元以上的太空游的费用;二是身体条件都比较好;三是经过了7个月至1年多的训练。

例如,第一名太空游客丹尼斯·蒂托接受了8个月的飞前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目前所有进入太空的游客并非身体条件都像航天员一样非常优秀,但训练能帮助他们达到畅游太空所要求的最基本的身体和心理条件。

无论是职业航天员还是普通太空游客,都要接受进入太空的训练,包括体质锻炼、理论

知识培训、心理训练、特殊环境的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航天器技术训练、航天医学工程技术训练、空间科学及应用知识和技术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等。但是,对职业航天员的训练要求更严,时间更长,需要3年以上,而对一般太空游客则训练1年左右。

人进入太空的一个基本身体要求是,要经受得起冲击性加速度产生的过载作用。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借助火箭起飞,在起飞时加速度很小,随着火箭不断上升,推进剂逐渐消耗,加速度会越来越大,在火箭熄火瞬间达到最大值。而在飞船返回时,飞船脱离轨道再进入大气层,又会遇到巨大的峰值减速度。在加速度或减速度值超过一个重力加速度(g=9.8 米/秒平方)时,因惯性力加大而产生过载作用,人会变重,称为超重。过载作用可引起疼痛、意识短暂丧失,造成各种机械性损伤,如组织器官变形、撕裂及破坏等,严重时可致人死亡。所以,普通人上太空的一个基本生理要求就是要有一定的承受过载的能力,这就需要测试。

蒂托等人进入太空之前也测试了过载能力,即采用离心机测定他们的横向(胸-背向)和纵向(头-盆向)的超重耐力,一般要求航天员和太空游客的纵向超重耐力不应低于3g,横向超重耐力应为纵向超重耐力的3倍。

但是,过载能力也可以通过训练来逐步提高,蒂托也经历了超重适应性训练,目的是让他适应航天器发射和返回再进入大气层时的超重环境,增强抗超重的能力。训练方式是采用离心机模拟航天器起飞和返回过程中的超重曲线,进行胸-背向对抗动作训练和头-盆向耐力维持训练。与此相联系的是失重训练,是利用失重飞机完成。失重飞机有不同的类型,法国的A300失重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失重飞机,俄国用伊尔-76改装成大型失重飞机,其微重力时间大约有30秒,美国的小型失重飞机有T-33和F-104飞机改装的失重飞机。中国则利用歼教-5改装成小型失重飞机。

失重飞机可以完成抛物线飞行,形成15~40秒的微重力时间,使航天员和蒂托这样的太空游客感受、体验和熟悉失重环境,并在失重的时间里训练各种生存技能,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以及训练他们在失重的情况下从舱体爬出来,也即在太空中的出舱活动。

对航天员和一般的太空游客也可以通过训练来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这就要进行前庭功能训练,例如,对蒂托就采取了这样的训练。方法是,采用转椅、秋千等旋转和摆动设备产生线性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或在失重飞机上让航天员头部运动,对受试者的前庭器官进行刺激,以提高前庭器官的耐受能力。当然,还要对航天员和太空游客进行特殊环境适应性训练,如跳伞训练,振动、噪声体验,乘员舱大气环境体验以及隔离环境体验等。

对航天员和如蒂托一样的航天乘客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有适应性训练、放松训练、强化自信训练、强化记忆训练、强化心理相容性训练。例如,在航天员和太空游客没有上天之前,先模拟太空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心理适应训练,如抗噪音和抗寂寞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极大减少航天员因在太空环境引起的不适感而致的心理变化,如焦虑、厌烦、抑郁、思念、记忆力衰退、对工作失去兴趣等。训练就是要增强他们的心理稳定性,并训练他们协调配合的默契度。

蒂托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过载耐力,而且提高了其他在太空中需要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并掌握了一些航天技能。

在训练结束时,蒂托甚至可以在25秒钟之内就穿好宇航服,也知道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当怎么做,甚至掌握了在失重状态下扑灭火灾的方法。

女性上太空

女性职业航天员上太空较难,普通女性作为太空游客“飞天”就更难。

美国的研究提示,女航天员在心理素质上具有独特优势,对失重等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但是,女性特殊的生理对于航天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女航天员不适合出舱行走等体力消耗大的任务,女航天员有月经,虽然在飞行中不会有异常,但如果在月经期间出舱活动,会因全身血容量减少而容易得减压病。当然,女性上太空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正如在现实中男女配合容易完成任务一样,男女团队配合在太空中完成航天任务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太空环境对生育的影响现在人们还知之甚少。现有的航天史表明,未婚女性上太空返回后对其婚育并无多大影响。例如,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苏联的捷列什科娃回到地球5个月后,与一名男宇航员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孩。1984年在太空行走的第一名女宇航员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返回地球一年半后也怀孕生子。但是,为了避免对女性未来生活的影响,现在能够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一般都要求女航天员和航天女乘客是已婚和生育了孩子的。

女性,尤其是普通女性上太空除了要有很好的生理功能外,也需要更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要从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谈起。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的社会学女教师沙龙·克里斯塔·麦考利夫。1984年,美国***府实施一项“教师在太空”计划,麦考利夫从11000名应征教师中被选中搭乘挑战者号升空,准备在太空向美国250万名中学生讲授太空课,同时挑中的还有另一名女教师——爱达荷州麦考多利尼小学三年级教师芭芭拉·摩根。

摩根目睹了挑战者号的失事。更巧的是,摩根还目睹了第二场航天灾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燃料槽上的隔热泡沫脱落,击中了飞机左翼,撞出一条凿槽,致使灼热的大气穿透机翼,进而引起了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当哥伦比亚号出事时,摩根也像上次观看挑战者号一样坐在休斯敦发射中心。

一个人一生中目击两次航天飞机失事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偏偏这样的极小概率被摩根撞上了,这对摩根的心理打击极为沉重。因此,在重启“教师在太空”计划后,针对摩根的心理调适能力训练主要有放松训练、强化自信训练和心理能量控制训练等。

另一方面,摩根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也离不开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长达4年的坚持不懈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极其枯燥,甚至不堪忍受。

通过培训,摩根成为艰韧不拔的代名词,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描述,没有哪个人比她更偏执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训练后的评估表明,摩根拥有与航天员一样胜任太空飞行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她于2007年8月8日与另6名航天员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那年她已经55岁。摩根圆满完成了13天的太空飞行任务,而且在国际空间站里,她完成了操纵机械臂和检查设备的工作。同时,作为老师,她回答了孩子们向她提出的各种问题。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飞天”,也并非随随便便就能“飞天”。

相关链接

已经“飞天”的一些太空游客

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于2001年4月28日与其他两位俄罗斯宇航员一起乘坐俄罗斯联盟TM-32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游客。

第二位太空游客是南非的马克·沙特尔沃思,于2002年4月25日乘坐俄罗斯联盟TM—34号宇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做客。

第三位太空游客是格雷戈里·奥尔森,于2005年10月1日乘坐俄罗斯联盟TMA-6号宇宙飞船升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4

(编 者)

研究对人体影响

在失重状态下,人体有不断下坠的感觉,甚至恶心、头晕,识别方向能力降低,肌肉动作不灵活,产生感觉和运动障碍。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可以研究人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研究人如何才能经受住飞船起飞、轨道飞行以及返回大气层时重力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在太空环境中长期自下而上所必需的条件与设备。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实现太空航行,以至为实现外星移民积累经验。

进行微重力试验

载人航天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利用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和强宇宙粒子辐射等太空资源,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科学试验,生产地面所不能生产的材料,是人类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一直所梦寐以求的。几十年来,航天员在“太空工厂”里所取得的成果,给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带来了曙光。

做生物技术试验

在载人航天的实践中,美国科研人员认为,在空间能够制备出体积更大、质量更好的蛋白质晶体。到1994年,美国利用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进行了170项蛋白质晶体生长试验,曾多次以比地面高500倍的速率成功地分离了老鼠蛋白和鸡蛋蛋白。比如,美国航天飞机在1988年9月29日的飞行中,获得了可用于抗癌药物的新型干扰素D,可用于研究***肺气肿药物的猪弹性蛋白酶,异柠檬酸裂合酶等晶体。

观测地球和天体

由于克服了大气层的干扰,在太空中对地球和天体的观测效果远优于地面,特别是在地面无法进行的X射线控测和紫外线探测,在空间却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载人空间飞行,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较之卫星观测,能变被动观测为主动观测,因此,能获得比卫星观测更好的效果。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对天文物理的投入越来越大,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航天员对太阳、太阳系行星、X射线以及空间粒子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还将在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继续研究。这些研究将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火星飞行等提供大量基础数据。

为***事行动服务

航天技术首先是为***事应用而出现和发展的,载人航天也不例外。

载人航天的***事活动主要实施***事侦察,地面目标识别、定标、拍摄,利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充当太空指挥所;必要情况下,安装武器系统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还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

苏联的航天活动一向以***事目的为主。据报道,从“和平”号上拍摄的照片十分清晰,其地面分辨率已达6米。海湾战争期间,“和平”号空间站内的两名宇航员拍摄了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及多国部队情况的照片,照片上机场、建筑物等清晰可见。

在1982年6月的飞行中,美国航天飞机专门飞越苏联和蒙古国土,拍摄了大量的苏空***飞行实验中心、导弹基地和苏驻蒙古乔巴山基地的高分辨率照片。

为天地往返搭桥

载人飞船的重要用途是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俄罗斯的“礼炮”号空间站及“和平”号空间站上的航天员都是由“联盟号”载人飞船接送的。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其主要运载工具也是飞船。

(选摘自《大众科技报》

2004年2月3日)

探究练习

1.下列对“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在研究人体失重状态下的作用,理解准确、完整的一项是( )

A.它可以研究人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的反应能力,即如何经受住飞船起飞,轨道飞行以及返回大气层时重力变化的影响。

B.它可以研究人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存,克服人体不断下坠、恶心、头晕等不良感觉。

C.它可以研究人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存,克服识别方向能力降低,肌肉动作不灵活等运动障碍。

D.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实现太空航行,以至为实现外星移民积累经验。

2.下列对“载人航天”科学试验优于地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载人航天”利用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和强宇宙粒子辐射等太空资源,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科学试验,可以生产地面不能生产的材料。

B.“载人航天”在太空做生物技术试验,能够制备出体积更大,质量更好的蛋白质晶体。

C.“载人航天”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较之卫星观测,能变被动观测为主动观测,因此,能获得比卫星观测更好的效果。

D.“载人航天”由于克服了大气层的干扰,在太空中对地球和天体的观测效果远优于地面,特别是在地面无法进行的X射线控测和紫外线探测,可以更方便地进行。

3.“航天技术首先是为***事应用而出现和发展的,载人航天也不例外。”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航天”主要应用于***事侦察,充当太空指挥所,必要时还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空中打击。

B.海湾战争期间,“和平”号空间站内的两名宇航员拍摄了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及美国部分情况的照片,照片上机场、建筑物等清晰可见。

C.在1982年6月的飞行中,美国航天飞机专门飞越苏联和蒙古国土,拍摄了大量苏空***飞行实验中心、导弹基地和苏驻蒙古乔巴山基地的高分辨率照片。

D.苏联的航天活动一向以***事目的为主。据报道,从“和平”号上拍摄的照片十分清晰,其地面分辨率已达6米。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航天”可以研究对人体的影响,进行微重力试验。

B.“载人航天”可以为未来制造从地面到太空的电梯找到科学依据。

C.“载人航天”可以做一系列的生物试验,观测地球和天体。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5

神州八号飞船与在轨等待34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入轨后距天宫一号1万公里左右的神舟八号,跨越了近130万公里追逐历程。神舟八号追上以7.8公里/秒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开始携手邀游太空。它们的太空“双人舞”将绕地球飞行12天。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自此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空间站

空间站(space Station)

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空间站的基本组成是以一个载人生活舱为主体,再加上有不同用途的舱段,如工作实验舱、科学仪器舱等。空间站外部必须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对接舱口,以保证站内电能供应和实现与其他航天器的对接。

空间站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性产物,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作为探索太空和发展科技的全新平台,能够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不仅可供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而且可以提供地球上所不具备的高位置、高真空、微重力环境,对地球科学、外太空探索和材料学、生物学、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迈向太空的征程始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至今已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空间交会对接重大突破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的在轨寿命为两年,有效活动空间超过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神八”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中德两国科学家将在神八上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飞船“零窗口”发射。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 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邀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6

计算机监测仪在黑暗的屋子里怪诞地闪烁,发出暖暖的红光,像是在轻轻地述说着什么。控制仪表后面,一群孩子全神贯注地挤作一团。他们是地面航天指挥中心的人,正在准备发射一架航天飞机,任务是要俘获受损的气象卫星并修复它,还要与美国空间站对接。

“发射时间减去9分钟,暂停,”一个有力的声音传人控制室专家们的头戴式耳机。倒数计秒的第二件重要事情是,地面航天指挥中心所有飞行控制器的发射状况确认检查。

“推进系统?”飞行总监电话中轻快的嗓音向推进系统工程师发问,“发射状况确认?”

“正常,”推进系统工程师扫了一眼监控着所有航天飞机引擎的仪表盘回答。

“仪器和通讯?”飞行总监问道。

“一切正常,”仪器和通讯营报告。

“科学?”

“正常!”任务科学家和飞船医生齐声回答,他们清楚,航天飞机内部状况和航天员健康状况都非常好,可以发射。

“指挥员?”

航天飞机指挥员平静地发出指令:“OK!发射!”

这是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场景吗?不,这里是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美国太空营(航天学院),在这儿,高中高低年级学生正在参加一个模拟24小时“太空飞行任务”,经过为期8天的逗留,把实验、演讲、研究和简单而大胆的玩笑结合在一起。

自1982年起,已有来自全国50个州和越来越多的国家9万多名青年参加到这个太空营计划中来。青年们来到这个阿拉巴马州北部城市――这个科学家和工程师梦中的乐园――设计、建造和试验火箭。正是这些火箭,把航天员送上了月球。而他们,就是要在这里,学习如何投身于科学技术。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据说,其中有的人梦想将来成为飞行员,有的则梦想将来成为航空工程师。还有些人坚守他们幼年的信念不动摇:一定要成为登上火星和更遥远的宇宙的第一人。

做为现实中的梦想者,太空营给高中段的学生们提供了机会,来探索航天科学和工程学从设计火箭到建造空间站的所有领域。他们将利用为各年龄组专门设计的航天器和任务控制中心模拟行动,来参加模拟的太空活动。有的用航天器“飞行”,有的穿上太空服在“太空”行走。他们不仅要学习航天飞机操作入门,自然科学以及航天计划的历史,而且要学习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领导者的责任感。

太空营以教育计划为特征,利用太空探险的刺激,来鼓励年轻人去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高技术学科。这个计划每年要把两万名学生从教室里拉出来(按目前的入学率),然后抛入“太空”。一星期之后,当他们“登陆”时,对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就有了新的兴趣,或者重新产生了兴趣。

火箭科学家的梦想

太空营是德裔火箭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的梦想,他于1950年到亨茨维尔,研制出美国第一枚弹道导弹。1960年,冯,布劳恩被任命为美国航宇局乔治C・米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主任,他来到阿拉巴马州议院上下议院面前,推销自己在亨茨维尔建立航天科学博物馆的想法。冯,布劳恩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和梦想家,而且是一名很棒的推销员。这个州的法律制定者和市民们采纳了他的意见,投入近两百万美元用于建设博物馆。如今,航天和火箭中心成为阿拉巴马州最具吸引力的景区之一,每年拥有60多万参观者。

冯・布劳恩1970年离开亨茨维尔,前往华盛顿特区美国航宇局指挥中心就任管理职务,但他经常回到这里,作短暂逗留,参观航天和火箭中心。在中心主任爱德华.O.巴克比陪同下来到控制塔,冯.布劳恩总会走过博物馆和相邻的火箭公园(那是个功能强大的火箭的模型),他会不时询问一些问题和试验的想法。1975年一个温暖的夏季,冯.布劳恩正在漫步,他注意到有一群学生,大约40名,当他们的老师在讲述火箭的时候,非常勤勉地在作笔记。

“有很多这样的参观者吗?”冯.布劳恩问巴克比。“是的,我们的参观者中占很大的比例,”巴克比回答,“都是白天的学生参观团。这些展览很受欢迎。”

冯.布劳恩回过头对巴克比说:“我们应该有一种计划,计划中有一种不断教育的实验,就像一个训练营。我们有管乐队训练营、啦啦队长训练营、足球训练营、侦察员训练营。我们为什么不能有科学训练营?”

太空营就这样诞生了。由阿拉巴马州太空营拥有并组织的一个部门――非赢利的航天和火箭中心,与美国航宇局的合作,并接受了几家飞机公司和计算机公司以及其他大公司的赞助。

太空营的课程设置

由于年龄的差异,太空营分成几个不同的课程。亨茨维尔的太空营是供四到六年级学生参加的五天的课程。泰特斯威尔的太空营也是一个为期五天的课程,不过它还包括了七年级学生。

亨茨维尔的航空学院一级班是供七到九年级学生参加的为期五天的课程,航空学院二级班是一个为期八天的课程,供高中生和大学生参加。根据学校表现、文化背景和经济需求,可以获得奖学金。成人太空营也位于亨茨维尔,还有教师航天定位,一个为期五天的课程,由航空学院和阿拉巴马大学合办。

每一位参加太空营的人都会学到怎样建造和发射一枚小型火箭。此外,每个人都会熟练掌握用于训练航天员的仪器,而且每个人还将参加一次模拟的太空任务。还有关于航天计划历史、未来航天计划以及航天科学、航天工程学和宇宙飞行领域的职业道路的电影和演讲。所有这些普通的活动都被连接到各个年龄组,因此,其复杂性和变化也稍有不同。

参加太空营和航空学院一级班,所有这些课程需要五天时间。航空学院二级班八天的课程需时更长,也提供了变化更多的活动。航空学院二级班已获亨茨维尔的阿拉巴马大学授权和认可,受训者可获普通自然科学学院三个学分。这个课程强调了与航天有关的职业生涯所需的学术基础。其课程仿照美国航宇局航天员培训手册,分为三个学习组:技术、工程学和航空宇宙。

技术组的学生要设计并完成航天飞机实验,还要接受关于太阳和等离子物理学、太空生物学、天体物理学、遥感、光学和计算机方面的指导。例如,在太空生物学领域,学生们就要研究趋光性(生长在一定方向的植物对光的反应的倾向)。他们要做一个实验,种植树苗,使它们从不同光源不同角度受光。然后这些学生要绘制这株植物朝光线倾斜的***,并把他们的实验结果与航天员在太空所做的类似实验相比较。

工程学组的学生要研究机器人技术、光学、材料科学和热力学。他们要训练戴水肺的潜水技术,并进行航空学院46.2万公升水下航天员训练者实验。为了模拟接近太空失重下的建筑结构,有些实验要求把漂浮在水里的管子一截一截连接起来。在另一项实验中,同学们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容器,容器里放一只鸡蛋,要求经得起从14米高空落下的震动。然后根

据这个容器落下后接近地面目标的距离以及容器和鸡蛋完好程度评分。

航空宇宙组――参加者为潜在的航空宇宙工程师、航天飞机或飞机驾驶员。内容包括:天体导航、气象学、轨道力学和空间领航。比如,在研究天体导航中,同学们就要学习怎样借助六分仪(轮船和飞机领航员曾一度普遍用来在航***上标注其位置的一种光学仪器)获得星球踪迹。

但太空营不仅仅是为年轻人而设的。成人太空营(航空学院)每年从9月份到12月份提供每期3天的课程。这个课程包括了带仪器的训练,这种仪器就像过去常常用来训练航天员,以及执行模拟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的那种仪器。成人太空营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他们对太空计划和航天员训练很有兴趣,并且乐意把他们的余暇花在这两件事情的学习上。此外,许多国外上层人士也访问了太空营,包括来自前苏联的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甚至航天员。

太空营里的“太空生活”

太空营使参加者们永远不会忘记――一刻也不会忘记――他们所经历的,全都是在美国航宇局航天员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每位受训者沉浸于一个氛围,它创造了一个总的,可控制的环境。受训者脱下“平民装”,穿上天蓝色的太空营飞行服,将“便服”的印象留在了门外。

太空居住区的营房可容纳762名受训者和团队领导人,可以提供睡觉的铺位。太空居住地从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设计理念获得灵感,以便增加每位受训者对于如何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理解。这个四层楼高的联合体外部由弯曲的金属板塑造,整个结构像一个圆柱体。六根平卧的管子――每根都比一个足球场还长――被分成六人“睡眠监测站”。这个设备还包括若干顾问室、一个护士监测站和一个可伸缩观察的天台观景台。

太空营的受训者们很快就学会了航天员用的简单必要的行话。浴室里贴上了“废水处理”的标签,而通往加热系统和空调系统的门上都贴着“生命支持系统”的标识。有一间船上医务室,甚至还有第一星际银行分行,在那儿,可以兑换他们的“绿背纸币”――太空营通用的“航天币”。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去找“空间站指挥官”或居民管理员。

白天很早就开始了――早餐通常是早上六点钟,虽然晚上10点半查铺,但兴奋的情绪往往要持续到深夜。日常三餐在船上厨房享用,那儿也有快餐。而太空营的营员们都可以取“太空食品”样品,就好像为执行轨道和月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包装的那样。

太空营里的“太空训练”

仿造在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美国航宇局自己的航天员训练设备,训练在像巨穴一样的太空营训练中心开始。训练中心内部,密密麻麻摆放着飞行任务控制仪表板的实物大模型,连同模拟发射、飞行和返回的任务控制的电脑监测;一个空间站指令舱内部的实物大模型、一个宇宙空间实验室内部的实物大模型、还有五个不同尺寸和复杂程度的航天飞机模拟装置。所有五架航天飞机――名为阿特兰蒂斯、哥伦比亚、发现号、奋进号和挑战者号――都有和实物大小一样的实物大模型,包括航天飞机驾驶员座舱和在荧屏上显示计算机生成的***像。其中有一个模拟装置还有一个和实际载荷一样的货舱,带有一个遥控臂,就像过去常常用来发射和回收人造卫星的那种。此外,驾驶员座舱安装在一个水压基座上,以便它们可以移动、翻转、倾斜和向前抛出,来模拟航天飞机发射、回收和着陆的体验。

还有几个装置也安放在训练中心,是航天员训练中用来模拟航天员在起飞、零重力期间、返回和着陆时所遇到的情况。例如,多轴训练模拟装置就首次用于水星计划,该计划于1958年开始,目的是要学会如何重新控制返回地球大气层翻滚的宇宙飞船。这个模拟装置有三个类似大呼啦圈的环,绕着三根套在同一个重力中心上面的轴旋转。受训者被皮带捆在中央的座位上开始旋转,并学会如何使自己适应,以便能够控制住模拟装置,使它停止旋转。

另一个模拟装置,曾被用于双子星座计划的航天员训练,这个模拟装置叫做五级自由训练者。它给受训者好像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行走和工作的感觉。受训者被绑在一把椅子上,椅子连接在一个三角架上,三角架释放出噼啪作响的空气。受训者可以前后左右地移动,甚至纵向或横向地旋转翻滚。

仿造曾用于阿波罗计划中的一种模拟装置的,还有一种设备叫微重力训练椅,用来体验在月球上漫步的感觉。在月球上,人们的重量仅为地球上重量的六分之一,而这种微重力椅就是模拟这种环境的。一个看起来像是把背包和椅子合在一起的设备,被绑在一个弹簧和一个吊升机械上,弹簧和吊升机械又依次绑在一根从天花板上垂下的缆绳上。弹簧、吊升机械和缆绳调节了坐在这个设备上的人的重量,所以,受训者就能够推离地板,并且以他们在月球上所能跳跃的巨大步幅,在训练中心四处跳跃。

在模拟装置上训练、制作火箭、观看电影,以及听演讲,等等,都是为了那个最重要的时刻――一次模拟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次任务要使用除美国航宇局航天员训练设施之外的一些最精确最细致的航天飞机实物大模型。

参加太空营的受训者分成两组,一组是任务控制,另一组是机组人员。他们要进行持续一小时的任务,准备好的“剧本”要把他们从倒数计秒带到轨道运行,然后登陆。模拟任务顾问设计问题来挑战同学们的新知识。参加航空学院一级班的人有机会转换角色,可以轮流参加两个组的活动。

航空学院二级班受训者要经历的模拟任务就严酷多了,任务持续24小时,期间每个人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模拟任务顾问,出其不意地给受训者提出难题。比如,如果一位任务控制组的成员不警觉,他可能就不会注意到飞行器驾驶员座舱里的舱压正在可怕地下降,任务正陷入绝境。这种任务通常包括人造卫星的发射和维修,机组人员也可以像一级班里那样互换角色。

影响深远

有趣吗?的确。“太空营帮助我为将来作了更充分的准备,”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七年级学生,12岁的查得.布伦顿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是在快乐和兴奋中学习的,”完成了航空学院一级班的布伦顿,似乎看见自己正在成为一名商务飞机的飞行员,或者一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在亨茨维尔一周后,他进一步思考了这次训练的意义:“我在那儿交了许多新朋友,因为每个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爱好。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为获奖而竞争,非常有趣。竞争使我更加努力去做我想要做的人――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

16岁的高二学生简・索伦伯格参加了航空学院二级班,参加这个班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名航天员。“我要到太空去,”她干脆地说,“我是非常认真的。”训练周结束时,索伦伯格从这个学院毕业,她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太空营的培训带给她的,就是使她能够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儿,你看到了竞争,”她说,“你发现有谁也想要你的工作。我很沮丧地得知,有数千人在申请成为一名航天员,但只有几个名额。但是,”她乐观地补充道,“我认为很多人并不具备我那样浓厚的兴趣,或者说像我那样执着。”

太空营虽然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学习环境,但不可能解决美国一般学生中提高科学素养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太空营和学院学生部是班里的尖子生。他们可能是学校数学或者辩论队的成员,学校乐队成员或者参加了学校体育运动。中心主任巴克比说,“来这儿的学生都是学校里最忙的孩子。”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7

没有人知道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前的一刹那机舱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即使最终科学家找到了事故的全部原因,我们也无法猜测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宇航员们是在毫不知晓的情形下从容赴死,还是被巨大的恐惧和绝望所笼罩?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说了什么?他们曾试***逃生吗?也许只有在若干年后,会有一部电影告诉我们这一切?

是的,电影。当听说“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消息后,我首先联想到的又是电影。在目睹纽约曼哈顿的双子塔轰然坍塌的一刹那,我曾在心里惊呼:天哪,这不是好莱坞电影的某个镜头吧?我们已经看过太多电影里的灾难性画面,以至于在面对难以置信的现实时不禁会希望那只是虚构的场面。但残酷的事实终究是摆在那里,冷静下来后我们想知道的是:接下来做什么?电影界会如何对待这一事件?

思考一:“哥伦比亚”号事件会被搬上银幕吗?

把重大历史事件搬上银幕是许多电影人乐于接受的挑战,特别是像“哥伦比亚”号失事这种悬疑性极强的事件,本身就是极佳的故事素材,相信好莱坞不会对此熟视无睹。但问题是,创作人员是要等到专家得出科学的结论后来一个还原史实的影片,还是天马行空般地虚拟情节?在这方面,1995年的《阿波罗13号》可算是值得参考的影片。

《阿波罗13号》是众多太空探索影片中比较少见的以史实为基础的拍摄。 1970年4月,太空船阿波罗13号正在执行登陆月球的任务,地面控制中心却突然接获太空船发来的紧急讯息:“休斯顿,我们有了问题。”这句话犹如洪水般冲乱了中心内所有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心,这是他们最不愿听到的消息:在快接近月球时,一场外太空的爆炸导致阿波罗13号失去氧气、动力和导向功能。3位宇航员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必须把握仅有的4天时间返回地球,每分每秒对他们来说都弥足珍贵,除接受控制中心的指挥外,其余一切都要靠自己。他们不愿抛下妻儿成为太空孤魂,勇气、信心和毅力支撑他们奋斗下去。在飞船指挥官吉姆・洛维尔的率领下,三人精诚合作,终于和飞船一起安返地球。这是美国太空史上深具历史意义的真实事件,后来被吉姆・洛维尔写成回忆录。影片《阿波罗13号》正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里面所有的细节完全反映当年的真实情形,宇航员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对话就是用当年的录音,汤姆・汉克斯在扮演片中冷静睿智、临危不乱的洛维尔时也再现了他的许多习惯,如用拇指测量月亮的姿势。影片不止真实记录史实,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成为当年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影片之一。

两者所不同的是,“阿波罗13号”的结局是宇航员安全返回,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当事人均有案可查,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只能是重现历史,发挥想象的空间并不大。但“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目前可谓是众说纷纭,疑点重重,7名宇航员全部死亡,也没有任何***像和声音资料反映失事前所发生的一切,这反倒能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对于影片类型,我们不妨做以下猜想:

一、正面歌颂式:

表现宇航员在危机来临时刻沉着应对、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可能的话还要穿插一些儿女情长,要知道7名宇航员是5男2女,他们都身为父母和儿女,还代表了不同国家和种族。越是有温馨感人情节的铺垫,悲剧性的结局才越有震撼力,越能激发观众对他们的崇敬和对太空探索事业的热爱。其实好莱坞拍摄这种弘扬“主旋律”的影片是一把好手,尽管他们设置的一些情节常常并不高明甚至惹人发笑。

参照影片:《完美风暴》

这部影片虽然是海上灾难片,但也是基于发生在1991年一艘大西洋捕鱼船的真实遭遇,结局也是船毁人亡,包括乔治・克鲁尼扮演的船长在内的海员无一幸免。影片生动刻画了船员与岸上亲人、船员与船员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情谊,以及在灾难来临时屏弃一切成见共同对抗巨浪的勇气。

二、揭露内幕式:

揭露丑闻和被蓄意掩盖的真相不仅是新闻媒体的特长,好莱坞影片也时不时地扮演这样的角色,像《惊爆内幕》就把美国大烟草公司暗地里的肮脏交易抖落出来,可是一向领先世界的美国航天界也有什么内幕可作片商的素材吗?

“哥伦比亚号”失事后,随着媒体地毯轰炸式的报道,美国航空航天部门内部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在过去的太空题材电影中,那些制服上绣有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英文简称)标志的工作人员是地球上的顶尖航天人才,给人以无所不能、精诚团结的印象。但据报道,由于近年来NASA经费紧缺,像地面监测摄像系统的维护工作竟大量交给临时工去做,以至于地面监测系统在“哥伦比亚号”一升空就出现故障,无法拍摄清晰的航天飞机的腹部***片。

为了应付频繁的升空任务,航天飞机经常带着被认为是不影响安全的小故障飞行。关于“哥伦比亚号”解体的原因,目前流行的说法就是源于其左翼受伤,即升空时有不明物体撞击左翼,而当时NASA技术人员将其评估为“不影响安全返航”。有媒体把NASA的这种做法称作“能做就做的文化”,不料这次出了事故。

更令人惊讶的是《华盛顿时报》披露的NASA内部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工程师认为航天飞机的成功率应当是99%,而NASA官员认为航天飞机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因为官员要向国会、白宫和公众宣传航天飞行的重要性,这使他们低估了航天计划的风险。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前,航天飞机的承包商们受到来自NASA官员的巨大压力,要求他们按既定日期发射航天飞机,因为NASA官员曾对支持他们的国会议员承诺,在10年中每架航天飞机要完成100次飞行,所以尽管有工程师指出系统存在的问题,NASA官员仍置若罔闻,下令发射,结果“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遇难。目前,对“哥伦比亚号”事故的调查也包括对NASA内部的调查,由***的第三方人士承担。

也许有一天,这一切会成为电影中的情节,或许还会爆出更惊人的内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另类猜想式

还记得小时候曾看过一部叫《魔羯星一号》的美国影片:由领队布鲁贝克等三名宇航员驾驶的宇宙飞船“魔羯星一号”因故障未能起飞,宇航局主任凯洛威为骗取国会的预算强迫宇航员参加了一场在摄影棚内模拟的飞行并进行电视实况转播,为了骗局不被戳穿,凯洛威还决定秘密杀害宇航员并宣布飞船降落时因事故机毁人亡,宇航员冲出摄影棚后两人被打死,而死里逃生的布鲁贝克出现在自己的追悼会上,揭露了事实真相。

敢拿NASA这么编故事,好莱坞的胆子也是够大的。“哥伦比亚号”失事众目共睹,但在正式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人们的猜测可谓五花八门。很多人都怀疑是否是因为美国的“反恐”和“倒萨”招致的破坏,不过这立即得到当局的澄清,说来地面普通火力不可能打到航天飞机,发射基地严密的保安也不可能让人把破坏性物品带入航天飞机。不过据分析,“哥伦比亚号”这次的飞行可能肩负绝密的***事任务,特别是以色列宇航员拉蒙,他本身就是以色列空***的高级***官。另外美国总统布什就飞机失事发表谈话时提到数位宇航员的***衔。好莱坞编剧有没有可能据此进行另类编剧也未可知。

无论何种猜想,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公司一定会非常慎重地对待这类题材,这毕竟是一个悲剧性的话题,免得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好莱坞片商对于突然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向来特别注意,生怕不小心会触怒社会大众而造成负面影响。“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为避免冒犯罹难者家属及哀悼中的全美民众,派拉蒙公司立即宣布取消新片《地心毁灭》的预告片的放映,因为这部预计于3月底上映的科幻片中有一个情节恰好是航天飞机着陆时出现故障。

思考二:事件会否引发新一轮太空题材影片拍摄热潮?

自从1902年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耶拍摄人类历史上首部科幻片《月球之旅》以来,科幻片,特别是以探索外太空为题材的影片就一直是影坛的常青树。从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年:太空漫游》开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异形》《星球大战》系列、《ET外星人》等影片已成经典。这几年此类影片的数量也一直比较稳定,如《世界末日》《天地大冲撞》《迷失太空》《星球大战前传》《星河战队》《全面失控》《火星任务》《太空牛仔》《飞向太空》重拍版等等。而且随着拍摄技术的不断改进,画面逼真的效果也越来越令人赞叹。

同是科幻片,也分喜剧、剧情、恐怖等类型,反映的主题也在不断翻新,比如以前是登月,现在已经改登陆小行星、火星了。在1998年《世界末日》中,布鲁斯・威利斯率领一群石油钻井工人乘飞船着陆在一块正在向地球撞去的小行星上,目的是要用核弹炸毁小行星以挽救地球。经历无数挫折后,布鲁斯・威利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完成使命,成为拯救人类的英雄。而同年上映的《天地大冲撞》则凸显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人人都试***寻找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2000年推出的《全面失控》讲述濒临灭绝的人类准备移民火星,利用尖端技术改变火星的大气结构使之适合人类生存,但负责执行该计划的机器出现故障,需派宇航员登陆火星排除故障,岂料在登陆过程中发生意外,宇航员失去所有装备,他们面临生存的危机。

同样是肩负排除故障的重任,《太空牛仔》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汤米・李・琼斯等扮演的却是年过花甲的老宇航员,他们曾是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首批人选,却因为***府临时改变计划而与登上太空的梦想失之交臂。40年后一枚前苏联制造的卫星因故障即将脱离轨道,这将直接影响全球通讯系统,而能修理这枚老卫星的只有这群老宇航员,于是他们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这部影片的情节有一定的现实依据:1998年美国参议员约翰・格伦以77岁高龄随“发现号”航天飞机再次进入太空,他曾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

2003年,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又推出了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科幻电影《飞向太空》的重拍版本,这其实是部心理片:心理学博士克里斯被派往普罗米修斯号地球空间站,因为被派往空间站的科学家都莫名其妙地与地球失去一切联系,他的好友、空间站指挥官也请求他的帮助,但对那里发生的异状闭口不提。克里斯到达后发现指挥官自杀,其他同事也死了,剩下的两个人举止异常。他们告诉克里斯,空间站附近的行星和人们自己的记忆,会制造出奇异的来访者。夜里,克里斯明白了他们说的:他多年前自杀的妻子突然出现在他床边,并努力说服他相信,她是真实存在的。

看看这些丰富的内容,有理由相信,太空题材的影片将继续是电影界的宠儿,毕竟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还远没有到达尽头,而电影也还一直是承载人类梦想的工具之一。“哥伦比亚号”事件后,各国纷纷表示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顿,美国***府宣布增加5亿美元的经费支持其航天事业,新一代航天器的研制也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影人提供创作灵感。

思考三:何时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太空题材影片?

中国科幻影片的匮乏和制作粗糙是不争的事实,太空题材的影片就更是闻所未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期望有一天也能看到中国人在银幕上征服火星、遨游宇宙。作为全球新兴的航天国家之一,我国正紧锣密鼓地实施自己的航天计划,航天部门权威人士称,我国将要按计划在今年秋季发送首架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我国首个太空人将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目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进入总装总测阶段,搭载“神舟五号”的科研设备中大多已通过验收,整装待发。这本身就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电影是人类的造梦工厂,而许多在电影中制造的梦后来终获实现。乔治・梅里耶拍摄人类历史上首部科幻片《月球之旅》六十年后,人类登月的美梦成真;库布里克在《2001年:太空漫游》中预言人类在2001年就可进入太空时代。片中的宇宙飞船的中枢神经是全世界最先进最精密的智能电脑,具有人的感觉和感情,还会说话,而现在的电脑的确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至于机器人、手机、克隆人等过去科幻片里的新鲜玩意,现在不是已日臻完美,便是呼之欲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幻想和科幻电影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或者说,科幻影片的繁荣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诚然,拍摄一部科幻题材的影片难度相当大,且不说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如何解决巨额投资的问题,光是现实生活中技术的落后就足以制约影片的摄制。也许我们并不缺乏想象力,但把想象的事物变为电影画面,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几乎做不到。为获得逼真的效果,《阿波罗13号》《世界末日》《太空牛仔》等影片均在美国数个航天中心实景拍摄,邀请NASA专家和资深宇航员担任技术顾问,演员穿上真正的太空服接受模拟训练。为使影片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多的电脑特效技术得到运用,使得一些不可能正常拍摄到的场景,如飞船升空的近景、火星表面、太空尘埃坠落地面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些都是成功的科幻片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对我国的电影人来说,***策、资金、技术……这些无一不是巨大的鸿沟。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8

挑战1:离开地球

虽然50余年前我们就已将人类和航天探测器送入太空,但制作飞向火星的载人飞船仍然艰难。现有的火箭无法携带如此重的大型航天器、宇航员、所有供给和燃料,挣脱引力离开地球表面。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火箭通过数次飞行,将供给和飞行器部件散放在低地轨道,而宇航员一点一点“拾取”它们组装成新的飞行器,最终到达火星。

目前,太空中最大的人造设备是国际空间站,其总重量约4500吨,需要31架飞船完成运载。据美国航空航天局计算,一架能带人类往返火星的飞行器会比空间站小,大概重1250吨。

供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中心月球与火星综合研究部的布雷特·德雷克透露,现有火箭需发射七八十次,才能组装一架可达火星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历时10年才建成,组装火星飞行器也要花不少时间。

挑战2:燃料存储

当航天器处于近地轨道时,将以每90分钟一圈的速度环绕地球,在一半时间里经历着酷热,而另一半时间又感受着寒冷。这种冷热交替会引起火箭燃料氢和氧的蒸发。危险的是,若不能定期通风,这些物质还很容易爆炸。

氢格外容易泄漏,大约每月损失4%。如果需要在近地轨道停留1年,就将损失近1/2的推进剂。这是昂贵的浪费,因为每向太空送人1000克氢就需要10000美元。

挑战3:登陆火星

稀薄的火星大气层使降落伞不能迅速打开,为了宇航员的安全,工程师希望增大航天器体积,以便其着陆速度降下来。但实际情况是,火星大气层仅支持某种特定类型的火箭。因此,想在火星大规模降落物体,还需要科学家发明新技术。

挑战4:健康防护

“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来说,太空可能是危险地方。而人类的身体或许是‘最复杂的系统’。”美国航空航天局医疗专家萨拉里说。讽刺的是,为地球上众多生命提供能源的太阳,在太空旅行中却是致命的。

一旦没有地球磁场的保护,太阳辐射就将在宇航员体内累积,增加患癌的风险。美国航空航天局近期的实验数据显示,类似太阳耀斑和高能粒子的大规模爆发,将致命程度的射线发射到了航天器上。

据计算,往返火星一次可能需要2.5年时间。近期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下不仅会使骨骼发生降解、肌肉萎缩,还会造成视觉神经肿胀。如果***不及时,到达火星的宇航员也许已经骨骼脆弱且失明,十分虚弱。

挑战5:污染传播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地方,但由于外星存在生物的可能性,进行航天研究的国家一致同意并严格遵守着星球保护协定。当“阿波罗11”号飞船从月球返回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了确保不携带太空病毒,将宇航员隔离了3个星期。

除了火星可能存在危害人类的物种外,我们也在尽量避免另一种情况的发生——人类将自身携带的细菌和真菌传播到火星上。现在,我们尚无能力阻止人类“污染”火星,但未来的技术将尝试在保护人类远离火星危险的同时,也使火星免受人类“危害”。

挑战6:应对沙尘

“完美太空发展”公司专门研发用于极端环境的生命保障系统。其首席工程师格兰特·安德森表示,火星表面的首要问题是沙尘。干旱的火星环境产生了大量沙尘,围绕火星表面飞扬了数十亿年。在“阿波罗”计划中,月球土壤曾堵塞了航天器,并损害了它的基本功能。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9

2010年,为普及基层航模活动,我协会特别成立了乌兰察布市青少年航模俱乐部(发展规划见表1)。2011年,俱乐部以培训工作为重点,举办了两期航模辅导员培训班。第一期辅导班有来自29所中学的38位教师参加,第二期则面向全市37所小学的38位科技辅导教师。培训班以参观学习和现场制作为主要内容,包括6种自由飞模型、3种火箭模型和3种无线电遥控类模型。76名教师都顺利结业,为今后这66所中小学航模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011年3月,我们又面向中小学生开办了课外兴趣班,数十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这些学生兴趣高,不仅在每周一次的课程里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市五中初二学生赵介甫经选拔参加了第13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获“米奇一号”电动自由飞项目第三名及大会一等奖。

为在全市基层推广航模活动,针对初次接触航模的成年模友,我们以推荐购买模型、组织郊区放飞、举办飞行表演等方法引导他们入“魔”。

经过俱乐部全体成员一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基层航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依托市体育局库存的20世纪70年代的航模器材,凉城四中、商都二中、栋梁小学、明德小学等6所中小学已开设航模兴趣小组;集宁一中和集宁师范学院的航模俱乐部在我们的帮助下逐步建立,前旗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也有与我们合作的意向;俱乐部还有了自己的室内飞行场地――白泉山宾馆健身会馆。

2012年,又有了新的目标:加入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培养部分会员成为国家二、三级运动员;培养部分教练员成为部级裁判员、教练员;到开展航模活动好的临近省市参观访问。我们会愈加努力,并衷心期望更多“魔”友的加入。

更正

2012年第1期《航空模型》34页《2011太阳能飞机竞赛浅析》的***2,***注“在所有的参赛队伍中,只有华南理工队的太阳能飞机采用了较好的裁切封装方式,……”,应改为“……,只有西南科技大学队的太阳能飞机采用了较好的裁切封装方式,……”。

2011年第3期《航空模型》32页《起步》一文5张相关人员照片的说明文字编排有误:

“‘短训班’筹备处主任兼一科(主管航空项目)科长轲犁”应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筹备处办公室主任兼一科(主管航空运动项目)科长轲犁”;

“‘短训班’筹备处一科航空模型工作组组长兼副班主任程之远”应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筹备处一科航空模型工作组组长,‘短训班’副班主任程之远”;

“北京育英中学‘短训班’班主任池去病”应为“‘短训班’第一分班(北京育英中学)班主任池去病”;

“北京四中‘短训班’班主任张国桢”应为“‘短训班’第三分班(北京四中)班主任张国桢”;

飞向太空的航程篇10

 

10月16日0时23分许,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见证历史一刻!

 

神舟十三号的主要任务

 

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神舟十二号才回来不久,为何本月又发一个?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才刚平安着陆于东风着陆场。可能很多人有这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的再次执行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原因是,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离开后,“天宫”空间站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有一系列技术需要验证。虽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有人提出过为了减少空间站的运行成本,可以采取短期有人长期无人的运行模式。但在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地球轨道上孤零零的驻守着,它面临着空间辐射、失重和温度剧烈变化等“困境”,目前还是不能太久“无人值守”为好。

 

神舟十三号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的影响会容易引起航天员很多身体问题——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视力受损等。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航天员着陆地球后都要被抬着走的原因之一。在太空中上百天的留守,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和考验巨大,因此,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要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的长度。

 

但由于我国未来的空间站计划是半年一轮换飞行乘组,保持空间站中一直有航天员驻守。因此,不得不从此次的神舟十三号任务就开始验证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抵抗措施是否有效。

 

除了与人类的生理、心里问题对抗以外,神舟十三号的技术任务也即将面临多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神舟十三号将采用难度极大的径向交会对接的方式停靠空间站。因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设置了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径向交会对接是迟早都要克服的难点。

 

径向交会对接是神舟飞船以垂直的方式、径向的方式,垂直向上,从下面和组合体来进行交会对接。这项技术的难度非常大,此前,没有在太空当中验证过。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表示:

 

径向交会对接和我们之前采用的后向对接和前向对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它是从核心舱的下方来接近,实际上飞船和核心舱在轨道高度上就有一个偏差,前向和后向对接是在轨道同样的水平面上的,所以它的运动是比较稳定的。由于轨道高度的偏差,不同高度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在这个径向对接的接近过程中,除了在径向方向有速度的位置的改变以外,还要去控制它在速度方向的角度。所以这样的整个对接过程它是高动态的,是控制系统要实时的去敏感核心舱的位置,并且实时进行控制。

 

挑战即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外的,

 

第三种交会对接方式——

 

遥操作交会对接。

 

机械臂将10吨量级的天舟二号进行水平转位

 

航天员在轨时长最长计划

 

这是我国首次由女航天员入驻空间站并执行出舱任务,王亚平也即将开授“太空第二课”

 

综上,神舟十三号任务的

 

难度、挑战性

 

都可谓比十二号“更上一层楼”。

 

女性上太空,有何优劣点?

 

女性的体力确有劣势,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尤其是上半身的体力仅为男性的50%。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也有许多体力劳动,特别是太空行走,需要上半身大量的体力劳动。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这些工作都需要用上肢和手来完成。有些工作如果让女航天员来完成可能就有一定困难。

 

但是,女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失重等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

 

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男性体内铁的含量可能会升高到中毒水平。 另一方面,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罗威廉教授研究发现,在 30 岁至 40 岁期间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大,载人航天可能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 反之女性由于受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不易患冠心病。 大量数据表明,在航天中男航天员比女航天员容易发生室性心律不齐,而且长期飞行比短期飞行更容易患这种疾病。还有,女性体重比男性轻,需要的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也比较少,因此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

 

中国航天,未来可期!

 

在14日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后,将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半年后返回东风着陆场。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空间站便将正式开始建造阶段。而后,第四位“快递小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即将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运送物资,带神舟十四号的客人们到达后,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将会相继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最终,2022年内将完成空间站的建造任务。

 

飞向太空的航程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飞向太空的航程10篇

学习

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内容,小学生女生安全教育内容。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

学习

吊唁词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吊唁词10篇,内容包括去世吊唁词简短,吊唁词范文精选十三篇。司仪:夏伯铎弟兄音乐播放:杨靖弟兄尊敬的李主教、张副主教、李副主教、宝鸡市宗教局、***协凤翔县委员会、凤翔县统战部、凤翔县宗教局、凤翔县民***局、南指挥镇**

学习

寡妇清10篇

阅读(15)

的确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天下工商业主不计其数,而能名传千古记入《史记》的只有七人,包括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以及巴寡妇清,是什么让她立足于这一超级富豪榜呢?嫁入豪门,从事奢侈品行业巴寡妇清,也就是巴蜀之地

学习

徐志摩的爱情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徐志摩的爱情10篇,内容包括徐志摩爱情的十句话,徐志摩的爱情古诗。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

学习

马丁路德金名言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马丁路德金名言10篇,内容包括马丁路德金关于目的和手段的名言,马丁路德金经典语录原文。3、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懦夫会问:“这么做,安全吗?”患得患失的人会问:“这么做,明智吗?”虚荣的人会问:“这么做,受人欢迎吗?”但是,良知只会

学习

宋濂苦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宋濂苦学10篇,内容包括宋濂嗜学感悟,宋濂发奋苦学。手指冻僵,却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博览群书。求学之难。宋濂成年后,学习上有许多问题,没有人解答,就跑到百里之外求师,面对学识渊博,却又目中无人的这种老师,但是他的态度庆诚,一次次请

学习

小保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保姆10篇,内容包括保姆的故事100篇,保姆案例完整版。不知不觉,中午吃饭的时候到了,我打开冰箱,看见里面有一些剩菜,我打开冰箱,看见里面有一些剩菜,我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把馒头放在锅里热了热,又在小炒瓢里放了一些油,放上了两个鸡

学习

普通话绕口令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绕口令10篇,内容包括普通话绕口令训练,说普通话的绕口令。一个胖娃娃,捉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捉了一个大花活蛤蟆,捉了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捉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2、小华和胖娃(a)小华和胖

学习

励志人生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人生10篇,内容包括人生励志语录,励志人生演讲。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你跋涉千山万水时,当你历尽挫折磨难时,蓦然回首,会发现一切微不足道,发现一切如此多姿多彩,领悟到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阔达。这时

学习

忽闻水上琵琶声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忽闻水上琵琶声10篇,内容包括忽闻水上琵琶声下句是什么,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诗前有序:“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诗人先自叙被贬经历,可见,此次贬谪

学习

人口学论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人口学论文,内容包括人口学硕士论文,人口学论文怎么写。1.2模块化课程管理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

学习

快乐的星期天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的星期天10篇,内容包括快乐的星期天作文,快乐的星期天50字二十篇。今天早上爸妈没有早早的把我从美梦的世界中叫醒去上学,而是让我睡到自然醒。当我睁开那朦胧的双眼时,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我刷牙洗脸出来大厅吃完妈咪精心

学习

卫生院后勤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院后勤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医院后勤个人述职报告,卫生院后勤人员年度述职报告。工作中能够坚持原则,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能够经常听取群众对领导工作的意见,正确对待群众批评,接受群众评议。经常和分管科室干部职

学习

调研活动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调研活动总结,内容包括调研活动的总结感悟,调研报告活动小结。一、学院团委学生会换届大会的提案征集工作2011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举行换届大会,提案征集是大会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由我们部门负责。由于当

学习

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10篇,内容包括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内容简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全过程。自主相对测量技术决定交会对接成败自主相对测量技术是决定交会对接任务成败的关键之一。其相关设备需满足精度高、作用距离

学习

太空之旅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太空之旅10篇,内容包括太空之旅之后的感想,太空之旅十个小时左右。空中的东西还有呢!你相信吗?他们的房子是建在空中的,这时候,你一定会问,那它不会倒下去吗?一阵大风来,它不会被大风倒到吗?这种房子是用高科技产品结成的,不易倒塌。

学习

太空课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太空课10篇,内容包括太空课全程,太空课堂内容整理。要上一堂太空生物课可不像地面生物课那样简单,地面生物课的主角是生物老师,他们按照教学提纲的内容备课,最多准备一些课堂演示教具和学生实验用具就行了,接受教育的也只是他们

学习

太空生活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太空生活10篇,内容包括说说太空生活哪些趣事,太空生活趣事多大概内容。洗脸的方法则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来擦脸,或者用浸过润肤液的纸巾来“洗脸”。梳头是用一块纸巾铺在特制的电动梳头器上,用以梳理头发。经过梳理

学习

王亚平: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爱情生活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王亚平: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爱情生活,内容包括首位太空授课教师王亚平,太空教师王亚平的父母。严守“禁爱令”,和刘洋一起领的结婚证“80后”的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村,这里是一个到处长满樱桃的缤纷世界。王

学习

飞向太阳海(下)

阅读(17)

3、逃跑的女巫师女巫师留在镇长家等候自卫队胜利归来。当驼镇长等人沮丧地走进大门时,她像乌云被飓风撕扯着一般冲了出来。“哈哈哈……看你们的样子,一定大败而回!哎呀呀,我去就好了……以我的法力肯定凯旋……”驼镇长脸色十分难看地走进

学习

五种方法游太空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五种方法游太空,内容包括游小浪解说太空狼人杀,太空旅行原文。不久前,私人太空游第一人、美国亿万富豪丹尼斯·蒂托宣布,未来5年内,他将开启一个耗资至少10亿美元、名为“灵感火星”的太空计划,为一对50多岁的夫妻免费提供一次

学习

太空邮递员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太空邮递员,内容包括太空邮递员,太空邮递员的故事。“桑德罗,亲爱的,你好吗?格罗尼雅已经长大成人了,长得真像你。昨天,吉耶果·阿尔瓦列斯向她求婚了,你该记得他吧,卖肉老头儿霍泽的孙子。她要征求你的意见。务必来信。我们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