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替儿子相亲篇1
1983年3月7日凌晨,赵兰茵降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赵建文是出版社编辑,母亲裴启华是中学美术老师。
时年25岁的裴启华,抱着心爱的女儿,看着与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满眼都是幸福。“建文,咱俩一定要照顾好女儿,教育好女儿,不让她受一点点的委屈!”她温柔地看着丈夫。赵建文拍着胸脯:“当然,让女儿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追求!”
虽然只在中学任教,但裴启华却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为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书画插***,为多家专业杂志撰稿,还举办过个人画展。她的油画和漫画,都是出类拔萃的。可为了女儿的幸福快乐,从女儿出生的那一刻起,裴启华就放弃了个人的追求。她谢绝了所有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约稿,专门照顾女儿。
裴启华每天至少骑车跑回家看女儿3次,细致地教保姆如何照顾女儿。她求校长给她安排的课,都方便回家看女儿。
兰茵3岁时,才被送进幼儿园。进幼儿园的当天,她就受到了公主般的礼遇。原因很简单,她的母亲对幼儿园有承诺。
为了给女儿找幼儿园,裴启华可费了许多周折,最后才找到这家规模很大、很正规的幼儿园。女儿去幼儿园之前,裴启华就找到园长,把一大堆自己的作品和证书拿出来。园长早就听说过她,自然很高兴接纳一个女画家的女儿。这时,裴启华很认真地告诉园长,她可以每周两次免费来幼儿园教孩子们画画,条件是不能让她的女儿受半点委屈。园长当即表示:“你放心,我保证你女儿不会受一点委屈。”
因为裴启华来教画画,幼儿园多招了40多个孩子,园长乐得合不拢嘴。兰茵来时,园长抱着兰茵向老师交代:“不管谁的班,都要照顾好这个孩子,谁出差错谁走人,没商量!”
兰茵5岁就上小学了。只要没有课,裴启华就跑到女儿的教室外,偷偷地看女儿。中午,嫌食堂的饭菜不好,她就跑回家专门给女儿做饭。
裴启华还把更多的心思用到了女儿的学习上。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被母亲送进英语班、奥数班、作文提高班等,当然,绘画、音乐更是不可少的。母亲送她去学什么,她就热爱什么,因为这样母亲会高兴。更让兰茵开心的是,母亲会陪她做一切,也就是说,她所有的事,都是母女俩一起做的,而所有的主意都是母亲拿的。
读高中时,母亲陪着兰茵一起做作业,这时,裴启华和女儿一起做高中作业已经非常困难了。兰茵看母亲做作业慢,就放下自己的作业,耐心地辅导起母亲来。裴启华想放弃与女儿一起做作业,可兰茵说什么也不干:“妈妈,我一个人做,会没有劲头的。好妈妈,你陪我吧!”无奈,还得陪着女儿学习。
高考,兰茵考得非常好,估分时,老师们都劝她报清华北大。可兰茵的决定又让母亲为难了。她的决定是,绝不离开沈阳,原因是离不开母亲!高中毕业了,她连头都没自己洗过,一头飘逸的秀发披散在肩上,曾引来多少女孩子的羡慕。可有谁知道,她从小到大都是妈妈给洗的头发呀!
裴启华赵建文反复做女儿的工作,可兰茵就是不同意,最后竟以不读大学相威胁。夫妻两人只好让女儿在沈阳读大学。无奈的裴启华为女儿选择了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本硕连读。读大学是应该住校的,可兰茵却每天都跑回家住。理由是,一天看不到母亲,就会心慌。就这样,2010年夏,赵兰茵博士毕业了,在一家大型外企搞金融自动化开发工作。女儿已经27岁了,裴启华开始操心女儿的婚姻大事。
女儿一夜未归,母亲疯狂,结束初恋只是悲剧的开始
其实,读大学时,就有许多男同学追求赵兰茵。她长得漂亮,学习又好,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可母亲要她工作后再谈恋爱。母亲的话就是圣旨,她真的在读大学、硕士、博士期间都没谈恋爱。
博士毕业后,赵兰茵还是与父母住在一起。母亲开始替她相亲。终于在2011年1月初,母亲替女儿相中了小伙子刘晓冲。小伙子比赵兰茵大1岁,金属加工博士,在一家研究所工作,父母都是机关干部。第一面两人互有好感,从此便开始约会了。
这时的裴启华,心情非常紧张,周末女儿被男友约出去,回来就问长问短,生怕女儿有什么闪失。不仅裴启华如此,赵兰茵也是心情忐忑。长这么大,所有事情都是母亲替她做主,现在谈恋爱,她还是离不开母亲这根拐杖,有一点小事都要问母亲。刘晓冲意识到有个艰巨的工作要做,就是要教会兰茵自己做主自己的生活。抱着这样的念头,刘晓冲开始有意做一些让她意料不到又不好拒绝的事……
2011年4月初的一天,刘晓冲带着赵兰茵去参加同学聚会,事先他就知道那是个疯狂一夜的聚会。晚上9点,赵兰茵要回家。长到29岁,她从来都是晚上10点前回家。还未等刘晓冲挽留,聚会的女士们都不让赵兰茵走,而且,为了玩得尽兴,规定谁也不许打电话,只能发短信,发完短信就关机。兰茵给母亲发了个短信,焦急中,她把电话号码按错了一位,裴启华并没有收到短信。赵兰茵只好无奈地陪着大家玩,但心里非常害怕,害怕被母亲责怪。
大家疯玩到次日凌晨4点才结束,刘晓冲送赵兰茵回家。看到女儿从车里出来,等候在院子里的裴启华赵建文赶紧冲过去。裴启华非常愤怒,指着刘晓冲的鼻子大叫:“你把我女儿带到哪里去了?还关了她的手机?你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都报警了!”刘晓冲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气得说不出话来,开车跑掉了。
回到家,刘晓冲的父母在房间里等他,他们生气的原因不是儿子带女朋友一夜未归,而是儿子女朋友的父母找上门来责怪,让他们很没面子。刘晓冲当时就下了决心:“这个对象不处了,我不能娶一个没有人身自由而又没有长大的姑娘。”
回到家,赵兰茵才知道,父母一夜未眠,从晚上10点起,他们找遍了她所有的同学朋友,还去了刘晓冲的家,凌晨2点又报了警……母亲几乎疯了……赵兰茵抱着母亲:“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好,让妈妈担心了。”母女俩抱头痛哭。她们也决定,这个恋爱不谈了,这个男人太孟浪,让人受不了。
一场由相亲得来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
但裴启华心里却时刻装着女儿的婚姻大事。她又开始替女儿相亲,这次,因为有了教训,选婿的标准又增加一条,就是必须老实。辛苦了4个月,2011年8月中旬,裴启华又相中了一个小伙子。
男青年名叫俞庆平,是学信息工程的博士,比赵兰茵大3岁,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更重要的是,俞庆平像赵兰茵一样,从小就听父母的话,凡事都是父母做主。
双方父母同意后,赵兰茵俞庆平的恋爱开始了。
母亲无奈帮谈恋爱,女博士在浓浓母爱中跌倒
可女儿谈恋爱不到两个月,裴启华就笑不起来了,她得给女儿打扫恋爱的战场。
裴启华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10月16日的晚上,女儿一走进家门就哭了,边哭边说:“妈妈,你去找那个混蛋小子算账,他欺负我。”裴启华一听女儿被欺负,非常紧张,腾地站了起来:“怎么欺负你?告诉妈妈。”赵兰茵抹着眼泪:“他骂我是小猪,说我窝囊。那天,我从包里往外掏手机,带出了脏袜子。他看见了,说我的包不像是女孩子的包,倒像是个猪窝。”
听女儿这么一说,裴启华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她耐心地劝女儿:“那是和你开玩笑,以后,你也得注意点。”
母亲批评自己却替男友说话,赵兰茵当时就急了:“你必须替我出气,要不,我马上就和他分手。”
裴启华一把抱住女儿,无奈地说:“好孩子,妈妈替你出气就是了。”她先给俞庆平的母亲朱君琳发个短信,简单地说明情况,让对方担待,就领着女儿去了。
到了俞庆平的家,裴启华假装很生气,数落起俞庆平来。俞庆平被数落,就看着母亲,母亲却随声附和,他当时就生气地责怪母亲:“明明是她不对,她妈妈来怪我,你还偏向她,你到底是我妈还是她妈?”
两位母亲非常难受,这时她们才有点明白,这么大的儿女,却还像个孩子。
回到家,赵兰茵与母亲大吵大闹,竟半个月不和母亲说话。更奇怪的是,3天后她就与俞庆平和好了,又开心地谈起恋爱来。好像闹别扭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母亲。
此后,赵兰茵与俞庆平差不多半个月闹一次别扭,每次都得他们的母亲调解。两个年过半百的母亲,忙得焦头烂额,却都让儿女不满意。打打闹闹中,赵兰茵和俞庆平的感情却一天比一天升温。经常是,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父母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俩第二天又牵着手走到一起了。
这样吵吵闹闹地谈了11个月恋爱,终于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那是2012年7月21日下午4点多,赵兰茵泪流满面地跑回家,边哭边喊:“妈妈,你去打俞庆平这个大混蛋,他欺负我,他骂我,他打我……”这次裴启华一点没着急,几个月来这样的事发生太多太多,所谓骂,就是几句恋人间的口角;所谓打,也就是两个人之间的闹着玩。她被女儿折腾够了,也烦了,脱口而出的话是:“他打你,你就打他呗。不用找我,妈妈老了!”
母亲这样一句平常话,赵兰茵却勃然大怒。从小到大,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帮她解决!现在,母亲竟让自己去解决问题,她感觉被母爱抛弃了。怒火顿时满胸膛,她随手抓起拖把向母亲抡去。边打边喊:“你不去打他,我就打你。你不打他,我就打你!”
裴启华被女儿的举动惊呆了,她怎么也不相信,从小就听话懂事的女儿,怎么会向她抡起拖把呢?而且还恶狠狠的。她木然地站着,迎接着女儿的毒打,任泪水流着。
赵建文听到打人的声音,从房间里冲出来,夺下女儿手里的拖把。看着妻子被女儿打得头破血流,赵建文马上送妻子去了医院。
在医院,赵兰茵跪在母亲面前,痛哭、认错。母女又抱在一起痛哭。
虽然赵兰茵对打母亲非常后悔,可她自己也搞不清楚,此后,每次与恋人冲突,她都想动手打母亲。
2012年11月初的周末,相处1年多的恋人终于偷尝了禁果。这让本来已是而立之年却有严重儿童化倾向的这对恋人非常恐惧,尤其是赵兰茵,看着自己身体里流出的血,竟害怕得歇斯底里。她发疯般扑上去照着俞庆平的脸“啪啪”打了两个耳光,然后惊慌失措地跑回了家。
回到家,赵兰茵没有像往常那样逼着母亲去打男友,而是满眼恐惧地扑进母亲的怀抱:“妈妈,我害怕,我害怕!”裴启华搂紧女儿:“别怕,过两个月就结婚吧,女人都得经历这一步。”
赵兰茵眼中的恐惧更强了,她突然跑到厨房,拿着刀站在母亲面前:“你去和他说,我要和他分手。如果你不去说,我就自杀。”裴启华跪在女儿面前:“求求你,好女儿,放下刀。我答应你!”
被逼无奈,也是被女儿的恋情搞得生不如死,裴启华终于找到俞庆平和他的父母,正式摊牌分手。
可俞庆平却跑来对裴启华破口大骂:“你这个惹是生非的老太婆,就是你,拆散我们;就是你,总找我的茬;就是你,让我爱的人离开我……”
裴启华欲哭无泪,她终于知道,是自己对女儿的溺爱和过度照顾,才酿成这样的恶果。
2012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裴启华终于走进了沈阳市一家心理学研究咨询中心。听了裴启华的讲述,全面了解了赵兰茵的病情,并做了相应检查后,专家认定,赵兰茵是由成长幼稚症发展成的强迫症。专家分析:由于裴启华包办了女儿的一切,因此赵兰茵养成了凡事由母亲做主的习惯。她的身体和智力都长大了,情感却长不大,停留在儿童时期。成年和儿童化倾向的矛盾冲突,让她非常不适应。反复的不适应和矛盾冲突,又形成了强迫症……她打母亲,实际上是潜意识里对母亲行为的不满。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2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应多给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留守类型;情绪调节
中***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4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地方高校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310580019),肇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肇庆学院学生学术引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ZB201202)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情绪调节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对情绪反应进行监控、评估、调节,改变情绪反应的强度、持久度等特征的过程,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表现。已有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主要受到养育者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儿童智慧的启蒙者,是儿童情绪的引导者和情感表达的示范者。当父母的引领和示范“缺席”时,祖辈则成为孩子的主要依恋对象,祖辈自身的情绪模式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与调节造成影响,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相对于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隔代教养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和人际交往缺陷,且适应性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而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由父母单方或孩子的长辈、亲戚代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不能与儿童一起生活,造成亲情关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儿童在焦虑、孤独、情绪障碍、自尊等方面的问题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到家长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关乎自身的发展和民族的兴盛。在消极情绪下,他们如何选择情绪调节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指导,国内目前鲜见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提供相关依据和必要的指导策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分为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留守类型问卷两部分。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共有23道题目,包括6个维度,即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自我安慰。问卷主要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留守类型问卷包括儿童年龄、留守者及抚养者情况等。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的部分农村地区,主要有高要市禄步镇、云浮市郁南县、惠州市大岚镇、深圳市罗湖区、肇庆市端州区、广州市海珠区,参加调查的是3~6岁留守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共158人。
3.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者的文化程度,为了确保他们对调查问卷的理解,研究者对抚养者进行个别调查,逐一阅读问卷题目,让抚养者做出回答,由研究者记录回答结果。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以往研究,留守的类型也可以细分为儿童单独留守、儿童与父亲留守、儿童与母亲留守、儿童与父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留守等六种。本次调查发现,6岁以下儿童中基本没有单独留守型,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自我安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均值得分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运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的能力越高;在被动应付方面,3~4岁的被动应付的均值是15.36,5~6岁的均值是12.15,即年龄越大,留守儿童的被动应付越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在发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留守儿童的发泄与他们的年龄关系不大(见表2)。
(1)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来讲,女童选择认知重建和自我安慰策略的机会高于男童,即女童的认知重建和自我安慰策略优于男童;替代活动策略性别差异极其显著,女童在替代活动策略方面显著地优于男童;而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男童优于女童;男、女儿童在被动应付和发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留守儿童的被动应付、发泄与他们的性别关系不大(见表3)。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自我安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均值得分来看,与母亲留守的认知重建优于与父亲留守的,与其他亲属留守的认知重建最差。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的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是最强的,与其他亲属留守的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最差。但是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在被动应付和发泄方面均值得分最高,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的被动应付和发泄均值得分最低(见表4)。
3.养育者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养育者文化程度的留守儿童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均值得分来看,养育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留守儿童的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得分高于养育者文化程度为小学的留守儿童。不同养育者文化程度的留守儿童在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5。
四、讨论
1.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类型。已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可分为儿童单独留守、儿童与父亲留守、儿童与母亲留守、儿童与父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儿童与其他亲属留守等六种。本研究发现,3~6岁留守儿童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男女人数基本持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留守儿童身边多由母亲陪伴,其数量占了调查总数的67%。与2012年全国妇联的调查结果中,43.37%农村留守儿童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相比,广东省留守儿童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比例只有10%。这个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农村地区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但他们也意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尽量选择父母单方外出,而且以母亲与儿童留守为主。本次调查中没有单独留守的儿童,这是由调查对象的年龄决定的,6岁前的儿童还没有***生活的能力,身边一定要有成人的陪护。
2.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则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能力越高。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替代活动的使用频率都是最高的,这可能与儿童自身能力有限,而替代活动是属于相对有效和容易掌握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关。因此,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也越好。
在性别方面,女童的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也优于男童,而男童在问题解决方面优于女童,这些差别部分取决于男女性别的天然差异,也与儿童的性格差异有关。
儿童选择哪种情绪调节策略与留守类型有显著的关系,只与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比其它类型的留守儿童更偏向于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且使用认知重建策略的能力更低,这对儿童日后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而与母亲和其它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地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这样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也暗示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
3.养育者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自我安慰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上。养育者的文化程度越高,留守儿童会更偏向于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也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养育者在面对困难时,总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也会影响到儿童。“办法总比困难多”,持这样积极态度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
五、相关教育建议
1.加强外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发达的通讯技术为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家长在工作之余一定要保证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向儿童表达父母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的心靠得很近,父母是很关心自己的。外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频率和质量,能减少留守儿童心理的不安,维系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弥补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情感缺失和教育缺位。
2.养育者及其他成人对儿童的积极态度。养育者和老师的情绪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人就是儿童的一面镜子,当留守儿童与养育者一起生活,或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时,他们也会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言行及情绪调节方式,并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留守儿童的养育者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待幼儿有良好的耐心,养育者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减轻生活的压力,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3.注重家园共育。幼儿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会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社会性支持,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和引发不良情绪的情景,有利于留守儿童对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会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留守儿童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珍惜,留守儿童缺乏了父母的爱,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放下对他们的偏见。地方妇联、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树立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快乐地生活。愿这个群体不再是孤独的守望者,他们身后的援手越多,他们获得的支持和帮助也会越多。
参考文献:
[1]Thompso,R.A.Emotion regulation: a theme in search of definition[A].In Fox,N.A.(Ed.).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s[C].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59.
[2]肖颖.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Thompson,R.A.&Meyer,S.Socialization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family[A].In Gross,J.J.(Ed.,).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C].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7:249-268.
[4]刘云,赵振国.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2).
[5]王玲凤.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
[6]吴霓,程秀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升梁山县韩岗镇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3).
[7]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
[8]刘宗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3,(2).
[9]程黎,王寅梅,刘玉娟.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2).
[10]叶敬忠,莫瑞.关注留守儿童: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陆芳.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3
儿女婚事不能代替
■芙琳
刚刚看了一则新闻,一位大龄单身女博士的母亲印刷了“自责名片”,自责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令34岁的女儿至今未有婚姻归宿。“名片”上有这样的文字:“当年只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而不顾人伦天理,坚决反对女儿交往异性,时至今日虽悔悟自责,然女儿青春难再。”
这则消息一方面说明,如果儿女不结婚,中国的父母的思想包袱有多么沉重;另一方面说明,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父母们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
父母们为儿女婚事着急更多是出于现实的考虑,着眼于子女的将来,担心儿女错过婚嫁期。一想到儿女老无所靠,这对疼爱子女的父母们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美国社会学者艾伦・约翰逊曾经指出,社会体系提供给每个人一条阻力最小的路,例如:每个人都要结婚。阻力最小的路也是最容易被社会肯定的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结婚,很容易被贴上一大堆的负面标签。若是儿女选择不结婚,这让许多中年父母感到颜面尽失,甚至被亲朋好友们质疑教养不力。他们更担心选择不结婚的儿女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同,这当然让他们焦虑不已。
儿女不结婚,父母到底有没有责任呢?也许很多父母并没察觉,自己对于晚辈的各种期待经常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期待未婚儿女恋爱,或者急于介绍对象给子女。但是,对于住在家里的子女,父母又往往营造出一种让儿女“难以交异性朋友”的家庭气氛。
举个例来说好了,很多跟父母同住的单身女性,不管年龄多大,在父母的眼光下,往往不好意思穿着迷你裙出门,晚上也不能晚归;在家中打个电话,也被“监听”。单身男性也差不多,很多父母要求儿子放假要跟父母出游、购物,或是读书进修。虽然父母对于儿子晚归的包容度比女儿多,但也免不了东问西问。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听话型的儿女不管长到几岁也往往交不到异性朋友。因为既不能大方地打扮出门,社交以及约会时间也被大幅限制,又不能在家用电话谈情说爱,也不方便跟朋友分享约会心得。
当然很多年轻人“上有***策,下有对策”与异友;但我见过不少人,因为长年习惯“听爸爸、听妈妈”的话,或是觉得单身生活还过得去,连尝试交友的力气也懒得花。他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为情为爱伤过脑细胞,一旦错过了最容易交友的学生时代,就发展成为“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剩男剩女”。
为儿女的婚事着急,是人之常情,但是婚姻不是儿戏,更应该让儿女自己做决定。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获得完美的婚姻,这是比博士头衔更大的学问。父母在尊重儿女选择的同时,应尽全力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婚恋观念,而不是代替儿女们选择、代替儿女长大,这样做才是明智的父母。
无端插手的教训
■李丹萍
又是星期天,是儿子给我们打电话的日子。有一句话老生常谈了:“有女朋友了吗?要抓紧啊!”儿子也会好脾气地回答:“哦,知道了。”
我也纳闷,儿子硬件软件都不错,谈个朋友怎么这么难。看看他的同学结婚离婚又结婚的不乏其人,好像很吃香,可是只有他一个人是孤家寡人。
前些日子朋友介绍个女孩挺不错,由于两人专业接近很谈得来,你来我往每天发信逐步深入了解。女孩善解人意,知道儿子工作忙,所以信的结尾总不忘写上一句:“如果你忙,不用急着给我回信。如果有空,任何时候都可以给我来信。”
两星期后的一天儿子到外地出差,开会接见客户谈合同,忙得每天给我们的短信也是简简单单一句:“我挺好的”。可能没有及时给女孩通消息,女孩的母亲生气了,委托介绍人――我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质问,并说女方的母亲嫌我儿子太没有礼貌了。
我让介绍人一顿劈头盖脸说得有点懵,马上打儿子手机。儿子见家里来电以为有什么事,一听这档子事,他捂着话筒说:“正在开会,等会我打给你。”我受了别人埋怨,不假思索地说:“不行,人家不高兴了,你先简单发封信吧。”儿子孝顺,马上发电邮给女孩。
挂了电话,老伴说这样做不合适。我回过神来,心里堵堵的,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果然从那天后儿子和女孩的恋情就慢慢淡下来,直至没有任何联系。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我想起儿子这次无果而终的恋情还是觉得很惋惜。尽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儿女婚姻成功,做父母的晚年必然要多几分幸福。可是当爹当妈的面命耳提、百般催促也不能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大约是父母的社会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儿女的生活环境了。如今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龄,干涉孩子婚事现象不少。我的教训就是少插手儿女婚事,别因干涉而误了孩子苦了自己。
如此“逼婚”苦了谁
■力仁
弟弟要结婚了,父母终于可以松口气,开心地笑一笑了。
自从8年前父母关心大哥的婚事开始,一直到如今弟弟将要结婚,他们就很少开心过。3个儿子中,大哥至今孑然一身,我则外地打工,不知未来的妻子身在何方。好在弟弟在谈婚论嫁的年龄顺利结婚,父母总算可以舒一舒心了。
8年前大哥年方23岁,参加工作不到一年。虽说年龄还不至让人着急,但父母也开始四处为大哥物色佳人。今天议论张家的大女儿,明天留意李家的二闺女;后天约大哥见工厂的青年女工,大后天又将父亲同事的女儿约与大哥谈谈。大哥见过的女孩子足有一个连,然而终是未成。不是女孩看不上大哥,就是大哥嫌女孩没有共同语言。父母的心随着大哥相亲的历程,时高时低、忽上忽下。稍有眉目之时,两人眉开眼笑,整日喜不自禁;忽为泡影,互相垂头丧气,比大哥还悲伤三分。
时光如梭,一晃几个年头过去,大哥的婚事还是没有着落。父母的心情由初始的兴奋,变为急躁与不安,进而产生隐隐的忧虑。尤其当大哥不满意所介绍的女孩时,父母更是将大哥数落得一无是处,从不注意穿着到不会逢迎取巧;从偏胖的身材至暴躁的脾气。仿佛忘记了大哥是堂堂正正上过大学的人民教师;仿佛忘记了大哥的正直与善良。
在父母对大哥婚事的失望之中,我也步入适婚年龄。母亲很早就“警告”我,“别像你哥那样”。每次我与父亲通电话,父亲不是告诉我“谁家儿子结婚了”,就是讲“谁的孙子已满周岁”。父亲的意思当儿子的我岂能不知,怎奈几段感情都难以维系。
尽管我也曾紧握拳头向二老保证“尽快完成任务”,但为何依然无法让父母露出宽慰的笑容呢?我想首先是我们这一代对结婚的目的不纯粹了,总想通过婚姻得到对未来的好日子的许诺。你想通过一张纸来得到一辈子的东西,是有点难。其次,是人的问题。想娶的人家不想嫁,想嫁的咱不想娶。还有一些人既没有想娶的人也没有想嫁的人,整个一爱情不在服务区。结果,父母就忙着托人介绍,逼着去相亲,甚至代替我们去公园里相亲。我很理解老爸老妈的心理,可是真不希望他们去替我相亲,因为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怀疑。最后,钱的问题。动用父母那点家底,为结婚把房子车子都买了,有几个孝顺儿女能忍心这样做呢?可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结婚这事也得因人而异。虽说我阅历尚浅,但也希望现在多珍重,将来不后悔。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4
生活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东西,如孝,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看到的,现在被拍成一部微电影我感动的都要哭了!
这部电影叫《依靠》,它不足10分钟但却特别感人。
一条通往村口的小路,小时候儿子不愿意读书母亲抱起儿子去学校;儿子上大学时母亲都把儿子的行李往自己的肩上扛,怕儿子累着;现在儿子事业有成回家看自己的母亲,但是这回母亲没有把儿子送到村口。之所以没有把儿子上能够到村口,那是因为这位母亲体弱多病她不想让儿子替她担心。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儿子事业有成回答家中母亲给儿子做他最爱吃的菜——荷叶粉蒸肉。在母子吃饭时,一个电话打进了儿子的手机原来是儿子公司的秘书小王。儿子想多陪陪母亲就把电话挂了,秘书小王又打进电话儿子这回接了。母子俩心有灵犀,在儿子打好电话之前母亲就把外衣抱在怀里在门口等儿子。这一回母亲没有把儿子送到村口而是让儿子自己走到儿子的司机开得轿车。母亲刚用手扶腰就看见儿子回过头来,母亲又把手放下不让儿子看见担心。儿子在车里看到母亲疾病缠身不顾工作跑到母亲那里,两人相抱儿子痛哭。
是啊!影片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啊!母亲就像这熟悉的路,一直不会改变,而我是母亲最终的依靠。母亲对我的爱是不变的;母亲对我的关心是不变的;母亲对我的照顾是不变的……
我现在也是一个大孩子了,但是我却很不懂事总要跟妈妈顶嘴不理解妈妈,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母爱,也只有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5
一个家,三人相依,团圆美满。但有的时候,却变成了一人独行,两人为伴,三人成伤。
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早已为世人所共论,可如今,父母虽然没离婚,但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实质上孩子由父亲或母亲单独管教的家庭越来越普通,这种家庭格局被称为“假单亲”。其中,由母亲来抚养孩子的“假单亲”家庭占绝大多数。
正常的家庭结构好比一个等边三角形,父母是底边的两个角,和孩子形成同等的距离,在各自的立场角色上相配合,给孩子的成长构架出稳固的支撑。但是“假单亲”家庭却在三角俱在的情况下失掉了家庭格局的平衡,父母双方缺乏配合造成底边倾斜,与孩子所在的顶点距离差距悬殊,使得最稳固的等边三角形终究化成了尖锐的锥,刺得每一个人心里生生的疼。
空间上的距离不用心去弥补,便会变成铭刻在时间中的伤痕。完整并非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概念,而在于我们作为家人相伴的岁月里,有没有努力触摸彼此的内心,共同携手度过。
案例一 长不大的儿子,变成了妈妈的影子
口诉 张 恒 文 本刊记者 王小艾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 董丽燕
从记事起,在张恒的印象中,父亲就是一个符号,很长时间里,他甚至都记不住父亲的模样,只记得他带回来的五颜六色的零食和各式各样的玩具。父亲在铁道部上班,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甚至几年才能回一次。每次回来,只待几天,留下一堆脏衣服,简单地询问一下他的学习情况,仿佛一个匆匆过客。
丈夫不能在孩子身边陪伴,母亲一直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从小就对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儿子的一切要求。小时候,只要张恒和小伙伴闹了矛盾,他就会叫嚷着“我要找我妈去”,结果母亲不是去邻居家谈判,就是拿出他最爱吃的东西来哄他高兴,总之不会让他受一点儿委屈。而张恒也觉得妈妈就是自己的保护伞,能替自己遮风挡雨,什么问题都不用害怕。
第一天上学,妈妈给张恒带了个煮鸡蛋,没想到放学后他又原模原样带回来了,因为不会剥鸡蛋壳。圆溜溜的鸡蛋他不知如何下手,在家从来都是妈妈剥好后给他的。在学校里,张恒一直都显得不太合群,对班级的事情也不是特别热衷。和同学相处的时候,他也不懂得礼让,总是闹矛盾。他也懒得和同学交往,最爱做的事就是赶紧回家,和妈妈待在一起。
小学三年级,班级组织旅游,张恒竟然要求母亲和他一起去。母亲犹豫了片刻,毕竟是这么大的孩子了,也想让他单独参加一次集体活动,锻炼一下。但经不住张恒的再三请求,母亲最终还是答应了。当张恒的母亲背着一大包零食跟着儿子上大巴车后,全班其他43个同学和两个老师都面面相觑。面对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张恒却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只是需要妈妈的陪伴,其他人的想法跟自己无关。一路上,张恒吃东西喝水都是妈妈照顾着,最后还躺在妈妈的怀里睡了一觉。等到了旅游景点,也只和妈妈俩人拍照,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
其实张恒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面对他人,他怯懦、躲闪、刻意地避开。受母亲的影响,他对女孩比较有好感,相反对那些勇敢的男孩子不太喜欢,觉得他们太蛮横,不够细腻。父亲角色的缺失,让他失去了对男性的定位和理解,“勇敢果断***”这些词在母亲的溺爱之中与他绝缘。
老师曾经和张恒的母亲沟通过,觉得她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去面对生活,不能让他永远有依赖思想。母亲每次都答应老师,但是一回到家,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去保护孩子,替孩子把一切都承担下来。需要儿子对她的依赖,也成了母亲的一种依赖和习惯。
上了初中,张恒个头已经长到了1.90米,但他却仍然不能***,遇到事情就躲在妈妈身后。而且他极其不习惯和别人住在同一个宿舍,因为他每天晚上需要母亲在身边陪伴,和他聊天,哄他开心,才能慢慢地入睡。没过一个星期,他就嚷嚷着不住校了,于是母亲只好每天早晚用自行车接送他。
张恒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觉得母亲过分地溺爱儿子,导致14岁的儿子一点也不像一个男子汉将来又怎能***地闯荡天地?
母亲质问他:“你对孩子的教育做过什么呢?我教养了他13年,你呢,你为孩子都做了什么?”而父亲也很委屈:“我为了儿子拼命挣钱,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难道是我的错?我还不够爱他、还不够关心他吗?”
父母之间的相互埋怨,最后以父亲叹息着挂断电话而告终。张恒的母亲心里虽然有一丝不安,但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对儿子的那种付出。张恒继续在母亲的溺爱之中安然地享受着一切,继续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下,做着永远长不大的梦。
点评: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两个疲惫不堪的父母和一个羽翼难丰的孩子。也许张恒的父母都在抱屈;父亲拼命挣钱是为了儿子,母亲早送晚接是为了儿子,我们哪里做错了?他们错在对于孩子只养不教,感情一个太疏,一个太密。
父亲挣钱养家并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疏忽对孩子的教育。给儿子提供物质条件不能代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代替父亲角色对孩子的心理支持,不能代替男子汉形象在儿子心中的榜样作用。
母亲爱儿子也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与孩子没有丝毫的心理距离,包办儿子的一切事情,成为孩子的全部情感依托。这种爱是畸形的,表面上看似乎母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儿子,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在母亲单调的生活中,儿子成了母亲唯一的情感寄托,把儿子永远当成襁袍中的孩子,为儿子做一切事成为她生活中乐此不疲的程序化习惯。与其说是儿子离不开母亲,不如说是母亲离不开儿子。
而这一切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孩子成为可怜的牺牲品,失去了***生活、健康成长的机会,将来在社会上很难立足、生存。
案例二 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挺好的
口述 田 卉 文 本刊记者 曹 磊
卉卉的爸爸田兵是做地质工作的,在卉卉的印象中,爸爸总是常年不在家,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回家一次,住上两三天,留下一些钱,然后像一只候鸟一样,看着家的方向,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妈妈刘敏是一家商场的总经理秘书,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在外人眼中,刘敏是位非常要强的母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卉卉的眼中,妈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妈妈,工作家庭两不误,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时间长了,两个人的家,卉卉早已习惯,不像过去,总是觉得,如果爸爸在就好了。
卉卉高三时,即将面临高考,但是外语还有些薄弱,她对妈妈抱怨说:“要是爸爸在就好了,他可以帮我补习外语了。”妈妈听了她的话后说:“从生下你到现在,他在家多少天?他照顾你多少天?没有他我还不照样把你养大,别什么事都想着你爸、靠着你爸,你看我,一个人还不照样活得很好。外语不好没关系,我可以帮你请家教……”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夜,卉卉复习功课到很晚,睡到
半夜的时候,突然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她敲开了妈妈的房门,刘敏急忙带着女儿冒着大雨直奔医院。
挂号,爬楼,下楼取药,上上下下折腾好几次,刘敏也困乏难当。偏偏在那个时候,她的胃炎又犯了,把晚上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当她咬紧牙关把女儿背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发现冷清的街上连出租车的影子都没有。那一刻,刘敏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跌落下来,这个时候,她是多么希望丈夫田兵能在身边,帮她把女儿带回家呀!
刘敏强忍着胃痛,把女儿背回家,折腾到家时天已经快亮了。就在她躺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时候,卉卉醒了,说肚子饿。刘敏只好强打精神站起来给女儿熬粥去。
当卉卉一不小心把粥碰翻的时候,刘敏终于控制不住,对女儿发起了火:“我说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啊,尽给我添乱。我天天一个人容易吗,你就不能给我少惹点事……”说着说着,说到痛心处,刘敏禁不住泪水长流。
卉卉看着满面憔悴的妈妈,想着她天天买菜、烧饭、打扫卫生、洗衣服,卉卉的内心非常难过。
那次的胃病让刘敏几天卧床不起,看着妈妈气息恹恹地躺在病床上,卉卉直掉眼泪,她怯怯地问:“妈妈,你没事吧,要不要把爸爸喊回来?”刘敏心里忽然觉得很难受,或许不应该给女儿那么大的精神压力,她抱住女儿,笑着对她说:“放心吧,妈妈没事,这点小病就别惊动你爸爸了,我能照顾好自己。”
从那以后,刘敏几乎不再发火,也不再哭泣,因为她明白了,哭和发火都没有用,不管生活赋予她怎样的艰辛,她必须去战胜它!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以卉卉的估分,应该可以考个很不错的外地大学。就在她拿不定考什么学校时,刘敏对她说:“别考外地,就上我们本市的学校吧,离家近,有什么事也好照顾一下,周末可以回家吃饭,你还可以改善一下伙食。”卉卉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她认为有个这样的妈妈真好,什么事都可以替她做主。
也许是生活真的想考验一下刘敏,就在这时她所在的商场因为连年亏损,下岗了。但是刘敏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也没有告诉远方的丈夫,她每天依然按照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出门、回家。
直到一个多月后,卉卉的同学无意中告诉她:“我在大学城附近看到阿姨在卖东西。”卉卉以为是同学看错了,怎么也不相信。但是当同学带着她来到大学城后,她在大风中看到妈妈单薄的身影,那一刻,她的心像被刀子划了无数道,疼痛直达心窝。躲在树的后面,卉卉的眼泪哗哗往下流,泪眼模糊中,她看到妈妈的长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
在母亲的影响下,卉卉也成了特立独行的人,朋友不多,不爱交际,仅有的一些朋友也都是女孩子,没有一个异性。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谈恋爱的谈恋爱,结婚的结婚,唯独只有卉卉还是一个人。好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她处了一段就对同学说没兴趣了。她说和人家合不来,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相处,对方还管这管那的,说哪有一个人自由啊,想干吗干吗。在卉卉的世界观里,她就想做一个像妈妈那样的女人,不依赖任何人。
当刘敏问女儿怎么还不谈对象时,卉卉反问道:“男人有什么用啊?和你在一起生活挺好的,妈妈,我要陪你一辈子。”
点评:
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强人”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另一个小“女强人”。但是外表的“强”,难掩内心情感的缺失,而情感的缺失是造成这对母女身上只有“外刚”却找不到“内柔”的原因。情感的缺失根源于这个家庭难觅男性形象的踪影,妈妈缺乏夫妻之间的爱、女儿缺乏来自父亲的爱。而妈妈对爸爸的抱怨,使女儿内心产生了男人没用、靠不住的误解,打破了女儿心中对爸爸的渴望和长大后对男性角色的认同与期待。
女人需要自强、自立,但是女人的***并不能以否定男性为基础,更不能与男女之间的爱情对立起来。许多真、假单亲父母,就是在这样的抱怨、谴责声中,把孩子培养出了“婚姻恐惧症”。
母亲的坚强背后,很多时候是深深的无可奈何,但这种淡化家庭中父亲存在的做法,却在无形中给孩子一个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失也可以”的认识,放大了错误的家庭观念,并使其合理化。今后孩子走向社会与人相处、面临婚恋时,会投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假单亲家庭父母应该怎么做:
1.营造幸福
虽然生活中候鸟父母没有与孩子长久生活在一起,但是,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却不能少。信件、电话,网络、视频、礼物等都可以是情感交流的载体。候鸟父母虽远在天边,但浓浓的牵挂、深深的关爱却会让孩子感到亲情无处不在。幸福感也会让留守父母无怨无悔。
2.以质抵量
候鸟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但通过努力可以让每一次的相聚以“质”取胜。珍惜每一次与孩子相聚的时间,减少对外的应酬,而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设计让孩子日后回味难忘的亲子活动,充分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当你像候鸟一样远离的时候,你仍在孩子的心里。
3.塑造形象 候鸟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他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如何,主要靠留守父母的语言来塑造。留守父母如何描述候鸟父母呢?真实、欣赏地向孩子描述他运方的父母有多么辛苦、多么出色,让孩子知道远方的父母是爱他的。这样,孩子心中的父母形象是健全的,他会充满自信。
4.防止偏执
即使候鸟父母真的那么不尽职尽责,值得谴责,留守父母也不必把对那个人的情绪泛化在生活中,在孩子面前极尽谴责之能事。缘分散尽时平静分手,缘分未尽时妥善处理自己的怨恨和悲痛情绪。“怨妇”式的诉苦、抱怨、贬损,丝毫不能减轻你身上的负担和心中的怨气,反而在贬损对方的同时也贬损了自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你的宽容和理解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豁达的人。
案例三 为了孩子,她维持着假单亲家庭
口述 沈 露 文 本刊记者 张慧娟
澜澜坐在屋檐下,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雨。母亲从身后递来一碗热汤,笑着说:乖乖,把它喝了感冒就会好。澜澜接过碗,认真地喝着,她想尽快好起来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澜澜喝完热汤把碗递给母亲的时候,竟然发现母亲的眼里有泪。
那是澜澜4岁时的记忆,依稀而又遥远。那时候,母亲带着她刚刚从爷爷奶奶的那个大家庭里出来,暂住在外面的一个小房子里。
母亲和父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时候的澜澜不懂,她只知道,后来只有她和母亲两个人在那个小屋子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呈现在面前的两人生活,让澜澜觉得像是少了些什么,尤其是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她更觉得清冷。父亲在他们搬来后不久到过那个小屋,他和母亲谈了很久,然后在黄昏的时候离开了。澜澜只记得那天她听母亲说过:我不想回去。
父亲走的时候,懵懂的澜澜尾随在他身后走到了门口,却没有再向前挪动脚步,因为
她想起了身后的母亲。
“爸爸,再见。”澜澜盯着父亲离去的背影脆生生地说着,父亲回望时眼里有复杂的神情。
母亲重新找了份工作,对外以“夫妻单位相距较远”为由,开始带着澜澜独自生活。母亲把澜澜送到一个离自己单位很近的幼儿园里,早送晚接。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父亲来接他们的时候,澜澜都会想:自己的父亲现在在哪里?他已经许久没来看自己了。
一个月后,父亲又来到小屋,同样又和母亲谈了许久。从那之后,父亲隔一段时间来看看澜澜和母亲,给他们带些吃的和生活费,而平时,一家三口就分隔在两处。父亲住在爷爷奶奶那里,而母亲带着澜澜。
懂事之后,澜澜从母亲那里得知 父母是经人介绍认识的,认识后不久他们就结了婚。由于缺乏相互了解,婚后许多问题便凸显出来,终究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作为长辈的爷爷奶奶却在儿子儿媳的婚姻里始终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切让母亲伤透了心,她想到了离婚,可眼前的澜澜又让她心软了:孩子以后能够面对没有亲生父亲的现实吗?她能经受得住周围的压力吗?
反复斟酌之后,抱着让澜澜“有个亲爸爸,有个完整家”的念头,母亲没有再坚持离婚,而是开始了分居生活。
澜澜上了小学,虽然她还不能真正明白完整的家庭是什么概念,只是在与同龄孩子的比较中她发现,自己身边没有随时可以依赖和撒娇的父亲。虽然母亲对她的爱无微不至,但她却总感觉生活里好像缺了点什么,尤其她和母亲走在街上,看到别的孩子偎依在父母身旁的时候,空落的感觉似乎更加明晰。
每天,澜澜在家里面对的只有母亲,多少个夜晚,她躺在床上想,如果父亲生活在她身边,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又该是什么样的情景?想着想着,澜澜竟然落泪了,泪眼朦胧中她转头看着窗外,一轮满月悬在天空,她想到了“团圆”两个字。
有时候同学去澜澜家玩,他们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爸呢?“他的单位离家远,有时候住我奶奶那。”澜澜的搪塞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到后来的信口说来,她似乎开始习以为常。尽管如此,同学无意中说起“爸爸给我买了什么带我到哪里玩”的话,却还是冲击着澜澜稚嫩的耳膜。
母亲努力让澜澜的生活里什么都不缺,努力让她在吃穿上不亚于其他孩子,但即使这样,澜澜的心里还盘旋着一个词汇――父亲。
父亲定期出现在澜澜的眼睛里,却没有鲜活地存在于她的生活里,她感觉父亲的身份形同虚设。澜澜一点点长大着,人却似乎变得沉默起来,因为有心事压在她那稚嫩的心上。她开始不那么喜欢跟同学一起玩了,而是喜欢一个人躲在屋子里,也喜欢课间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个人看窗外四季的变化。偶然有小鸟从她眼前飞过的时候,她的目光会追随着那欢快的身影,一直到很远的地方……
如今,澜澜已经快小学毕业了,母亲发现,处在天真烂漫年龄里的澜澜却是那么沉默、内向,她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甚至和母亲的交流都越来越少。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
点评:
当爱已死亡的时候,维持一个名义上的家,又有什么积极作用呢?对澜澜来说,父亲只是一个模糊、遥远、似有似无的“隐形人”,母亲为了家庭形式的“完整”,而宁愿坚守着感情的残缺。她没有想到,形式完整的家并没有给孩子完整的家的感觉;父母情感的疏离、母亲的忧郁带给她的是无望的期待、内心的犹疑、自卑、敏感和不安。
当大人们自己的情感纠葛还梳理不清的时候,他们纠缠于争吵、解释、悲伤、愤怒等情绪之中。但是,他们忘记了身后那一双比他们更孤单、更无助的眼睛,他们不知道沉溺在父母情感裂缝中的孩子甚至还不会求救。
不论是否真的离异,父亲能否在孩子的情感世界“现身”,走近孩子,让自己在孩子心中变得更清晰、更真实些吧!
专家意见
这三个貌似完整的家庭,却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不完整”的伤害,谁之过?也许父母各有各的理由,但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父母的不作为”。
当父母打孩子或长时间地斥骂孩子时,我们很容易认识到这是***行为;当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对抗、争吵时,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对于能够发现的问题,我们会引起重视,会寻求解决的良策。
当父母离异,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的时候,家长也会面对这个现实,承认并尽力弥补由此带来的家庭教育缺陷,努力去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但是,许多家庭的父母角色名义上存在,有一方却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自动“隐形”、找借口逃离了。这种伤害对孩子却是隐晦的、难以被发现的,因而造威的后果也是长久的、难以消弭的。
首先,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使孩子丧失了积极的角色榜样,没有这种榜样,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便极为困难。男孩缺少父亲的榜样,很容易产生对自己性别角色的错位和不自信,形成退缩、胆小、懦弱、内向的性格。
其次,由于父母一方角色的不到位,另一方可能过分补偿孩子,阻碍孩子社会化和***性的发展,使其很难融入集体和社会,影响自立谋生的能力;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又可能使孩子形成狭隘、自私、叛逆,暴躁等性格,不能容忍别人的逆拂言行,容易情绪化、走极端。
第三,由于家庭生活中不能呈现父母作为男人和女人相处、相爱的完整画面,孩子的成长中缺乏异往的范本和经验,如果再加上亲子一方不断向孩子传递关于另一方的负面信息,孩子会对“隐身”一方的性别产生妖魔化、不信任等歪曲认识,最终影响将来的恋爱和婚姻。
第四,由于配偶长期不在身边,整天朝夕相处的母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之间,容易出现角色错位,孩子成为父母复杂的情感寄托。母亲会不由自主地让儿子扮演丈夫角色,父亲会不自觉地让女儿扮演妻子的角色,导致孩子不堪情感的重负,或产生恋父、恋母情绪,影响日后的择偶和婚姻生活。
无论远近,教育孩子都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父母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只有互相理解、配合、共同承担责任,研究符合自身家庭的对策,才能把“假单亲”格局对孩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董丽燕 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早教项目专家、高级家教指导师)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每一个公民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其中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然而,我们的婚姻真的能够自由进出吗?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体验,就是,我们选择的爱人一定是要过父母那关。民主型的父母可以做到,就算孩子选择的爱人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者看好的类型,还是可以给孩子留出充分判断和选择的权利与空间,让孩子自行处理他们的生活和婚姻问题。然而强势的父母,恐怕就不会给孩子出让这样的空间了。
先不说父母阻挠孩子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的原因,单纯从阻挠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就已经够暴力了。一边是自己的恋人,一边是自己的父母,无论怎样选择,都会造成伤害。
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并试***让我说服孩子,改变其对婚姻选择的家长大有人在。父母的理由很堂皇:我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着他往火坑里跳。父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都是:“这是为你好”。
但这是真正的原因吗?
深层心理学对这个问题有另外的解释:父母希望通过干涉孩子的婚姻,替代孩子的人生,“让孩子替自己而活。”
曾经有一对父母带着他们的女儿来找我咨询。他们三个人有三个诉求,女儿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对婚姻对象的选择,父亲希望女儿不要嫁给这个穷小子,母亲希望女儿选择自己看中的一个出身大家、留学归来的小伙子。
他们在我的咨询室里争吵和痛哭。我正要说话的时候,父亲突然暴怒起身,对一直喋喋不休的妈妈怒喝:“虽然我不同意女儿嫁给那个穷光蛋,但你看上的那个人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你这么坚持,不要以为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不就是这个小白脸和当年把你甩了的、让你至今还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很像吗?你要死要活地逼着女儿嫁给这个人,不就是想让她替你完成当年的遗憾吗?休想,我找一个女婿,结果还找出情敌来了!”
父亲这段话让我几欲喷饭。没想到,这个看似木讷的中年男人,居然能够看到这么深层次的替代补偿心理动机。或许,这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而是因为这位母亲把她的遗憾在平时生活里表露得太多了吧。
生活艰苦的母亲不满意自己婚姻的经济状况,就希望女儿嫁给一个经济条件好的男人。自己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母亲,希望女儿嫁给一个好好先生。自己丈夫牢骚满腹、行为不果断,就希望女儿嫁给一个阳光积极有决断能力的男人……这样的状况比比皆是。
强势的母亲会横加干涉女儿的婚姻,从意识层面上说这是爱,她们害怕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从潜意识层面上说这就是替代补偿。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人生的延续,她们便是在女儿的身上延续了自己对婚姻的期待。
但这样做往往是无效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无条件地认同两个人,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在婚姻处理技巧方面,我们也会习得父母相处的方式。孩子是看着自己父母的婚姻长大的,作为父母,你若希望你的孩子选择一个和自己现实当中的妻子不一样的女人,无异于让他否定了自己的家长。大部分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长辈是一个需要被否定的人。如果他勉强接受了强势家长的安排,一方面会陷入因否定而产生的深深愧疚当中,另一方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学习的模板,使得婚姻中的磨合变得更加艰难。
当父母的,或许能够通过对孩子婚姻的决断来弥补自己当初的遗憾。但作为父母,你得到的,恰好是孩子失去的。
而这,算不算是一种掠夺呢?
只有在自由的选择之下,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婚姻的幸福与甜蜜。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7
明 月
剩下最后一个晚上了,母亲带着儿子来到路边散步,母亲拉着儿子的小手,儿子攥着母亲粗糙的大手,许久,谁也没说话。天上的月亮是那么的安详!一丝丝云朵飞过,为她遮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宛如一位害羞的少女,忽地,她又掀开面纱,露出了那皎洁的面庞,她是那样的动人,她默默地凝视着那母子俩。明月下,母子俩的身影显得那样令人怀念,很长时间,他们不曾在一起散步了,依稀记得,那时,儿子还曾指着天上的明月,疑惑地问,姥姥怎么把盘子扔上去了?现在,儿子长大了……母亲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搂着儿子,和蔼地问道:“有信心吗!”儿子点点头,母亲慈爱地抚摸着儿子的头说:“放心去吧!妈妈相信你,永远支持你,因为,你永远是妈妈心中的冠***!”
雨 伞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8
2015年4月2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珠海一名18岁的罗某自去年6月从某校毕业后,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又患有斜视加近视的毛病,毕业后迟迟找不到工作,至今待业。4月17日,心急火燎的父亲在网上代替儿子简历,求企业招聘:“请求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忙找份工作,希望企业能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这位父亲还解释道,自己曾考虑让儿子送水,送煤气,但儿子视力不好,万一收到假钱,还要家里倒贴,没有办法才求助网络。而且,自己给儿子求职,某种程度也是担心孩子未在社会上历练过而被骗。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自己下岗后靠打散工维持生计,希望儿子能早点***,于是制作这份简历上传到网络,希望好心企业帮忙。当然,这位父亲也很郁闷:发帖至今,尚无任何一家企业提供工作,如今眼看儿子越来越大,自己越来越老,很为儿子的将来担心。
这则新闻一见报端,立即引来激烈的争论,有人同情,有人吐槽。老爸代儿子找工作,你怎么看?
素材压缩
珠海一父亲在网上代替毕业一年的儿子求职简历,希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忙儿子找份工作。
寒若冰霜 可怜天下父母心!要以同情和理解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对于18岁的性格内向的儿子,父亲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帮孩子一把,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再说儿子还有视力方面的缺陷,做父母的不帮,谁帮呢?
害羞的女孩 我理解这位父亲。对于才18岁的儿子,父亲把他扶上马,再送一程又何妨呢?如果你和罗某相似,你父亲会让你独自历练吗?世上有很多平凡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活!喷子们,请尊重他人的生存方式。
没有来由的爱恨情仇 可以理解啊,儿子有弱点,父亲弥补一下,不正体现了父爱如山吗?大家为何如此毒舌?害羞的罗某,加油,不要害怕,慢慢来,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变得强大,哪怕迟一点,没关系的。
风沙不语 现在找份工作很不容易,职场竞争很激烈,托关系、走后门的情况比较常见。对于一个性格内向、害羞的青年,父亲出手帮一把,很温情啊。
洪福齐天命不齐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不完美。不要指责别人的所谓教育方法,如果你处在这样的家庭,你也性格内向、害羞,你还会指责这对父子吗?
风花雪月的邂逅 这个年龄的青年害羞是正常的,适应适应就好了,做父亲的不能什么都为他分担,要给他锻炼机会,否则,将来还是这样。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让他去尝试,去体验,这样才能变成熟。
无线的风筝 18岁的人了,还要父亲帮忙找工作,***性也太差了吧。如果我是考官,肯定不会考虑这样的求职者。没有企业会给你锻炼的机会, 企业不是学校,企业花钱是要请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人。
受宠当不惊 家长太过溺爱了吧,虽说害羞可以努力克服,但家长要是老这么惯着,那孩子一辈子都改不好,迟早会毁在这上面。父母的职责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如何生活,而不是事事包办。别怪我说的话不好听,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存在未必合理 大家都知道,孩子学会走路前,总会摔几个跟头,父母要做的是别让孩子摔在石头或容易受伤的地方,尽可能在旁边保护好,要摔下来时及时提供保护与帮助,如此而已。不让孩子走路,孩子永远无法走好自己的路。就这样还求什么职啊?!难不成等上班了也让老爸去代替吗?
我无兰心有慧质 可悲的父亲啊,你的儿子已成年,你该放手,他才能成长。什么都要家长代替的孩子还有什么用呢?要让他自己出来面对世界。害羞而不自立,终究不是办法,老是长不大的孩子,往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哇?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性格内向、腼腆,待业在家一年,做父亲的能不着急吗?帮助儿子在网上求职简历,把儿子“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啊。什么是父爱?父爱为什么伟大?从这件事上应该可见一斑。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9
风流儿子不可靠,留下遗嘱给孙子
雷绍梁是上海雷士集团创始人雷重文的长子。雷重文原系福建人,上世纪60年代来到上海,白手起家创办了令上海商界瞩目的雷士集团。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作为“雷士王朝”的创建者,雷重文很希望它能世代延续,代代兴旺发达下去,所以人到中年,他就开始在子女中挖掘接班人。雷绍梁作为长子自然首先进入父亲的考察对象,将他送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攻读博士……
雷绍梁学成回国后,他的能力深得父亲赞赏。但是,父亲最终却没有把雷士集团交给他,而是选择了让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雷绍绥继位,因为一个叫梁小祺的女人。
梁小祺,一个姿色炫目的三流歌手,1982年和雷绍梁认识时,她还在一家夜总会做歌手。雷绍梁第一次看到她,就被她的美貌勾去了魂魄,此后便每晚重金包她的场,将她弄到手后又买了海滨别墅金屋藏娇。而此时,雷绍梁和妻子黎雅筠结婚尚不到一年。黎雅筠端庄秀气,却生性文弱,对丈夫的花心毫无办法。
这事被雷重文知道后,可把他气坏了。在他看来,雷绍梁不只是花心,而且蠢,梁小祺这种浸***在娱乐场的女子,他居然就舍得背叛妻子为她一掷千金,照此下去,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他败呀。因此痛心地让他的弟弟替代了他的位置,做了“雷二世”。
父亲的做法让雷绍梁很是生气。随后,他自立门户创建了金山工业(集团),凭借留洋学来的先进经营理念,他的公司日益壮大。但是,这并不能让雷重文放心。雷重文一有机会就教训他:“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当年自己创建雷士集团时的影子,我很欣慰。但我要告诫你的是,你要是不改掉你的花心,你辛苦打下的江山迟早要毁在女人手里!”
雷绍梁本就因“传位”之事对父亲耿耿于怀,他没好气地说:“爸爸,你不是也正大光明地娶了两个老婆(雷绍梁的母亲就是雷重文的二太太)吗?你都没毁在女人身上,我怎么会?何况我比你理智,只是把梁小祺当二奶,不会娶她。”雷重文气得无言以对。
1989年2月,梁小祺为雷绍梁生下一个儿子。加上黎雅筠已生的两个儿子,雷绍梁已有三个儿子。这让雷重文更加替他担心:梁小祺生了儿子会不会要名分?她会不会威胁到黎雅筠母子三人的家庭地位?梁小祺要真是有歪心思,黎雅筠哪是她的对手啊!家业旁落的担忧令已经74岁的雷重文大病了一场,自感来日不多的他单独把雷绍梁叫到身边,说道:“绍梁,我知道你一直恨我,但我要告诉你,我即使要死了最放不下心的还是你。我走后,我刚买下的御翠园的豪宅由你母亲居住,你母亲百年后,房子就归你。你别小看了这套房子,以我的眼光看,20年后,它至少值5000万……”
雷绍梁非常感动,握住父亲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可这时,父亲话锋一转:“但房子不能直接给你,我要留下遗嘱,把房子留给你的两个儿子家骏和家骅。两个孩子太小,这事就先不告诉他们,遗嘱我写好会交给你母亲保管。我这也是为你好,你要是哪天把家业败光了,或者你负心不要黎雅筠了,她娘仨起码还有个栖身之地。”
雷绍梁以为父亲只是换了种方式教育他,便连连应允“一切都听从父亲大人安排”,哪想到,父亲当即吩咐助手取来纸笔,当着雷绍梁的面,亲笔写下一份《申明》。雷绍梁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窖:“爸爸,你这不是存心让我难堪吗?这套房子值多少钱是小事,关键这事要是传出去,我颜面何在呀?我又如何在儿子面前维持父亲的尊严?”但雷重文不为所动。
雷重文的病一拖就是两年多,因为“旧怨新恨”,雷绍梁几乎就没去看望过父亲。1991年年底,父亲病情加重,雷绍梁惦念着的却是父亲手里那份一旦曝光就会让他颜面尽失的遗嘱。他哭丧着脸向妻子黎雅筠求助:“雅筠,你是父亲替我物色的儿媳妇,他非常疼你,他立遗嘱把房产留给两个儿子也是为你着想。你帮帮我,去向父亲要回那份遗嘱,他一定会听你的。父亲一旦走了,遗嘱就具备了法律效力,我在儿子面前还有何尊严?”黎雅筠流着泪说:“好吧。我去试试,希望你以后能对我和两个儿子好……”雷绍梁连声发誓,只要她能将那份“丢人”的遗嘱要回来,他一定会想办法和梁小祺断绝关系。
让雷绍梁兴奋的是,黎雅筠果真将遗嘱带了回来。他狂笑着将它撕得粉碎,抛向空中,在片片飘散的纸屑中,他陡然间看见了黎雅筠异常平静的脸,忙问她何故。她静静地说:“你什么时候和梁小祺断绝关系?”雷绍梁长叹一口气:“就这样不是很好吗?你在家带儿子,锦衣玉食,梁小祺又没招惹你,何必要除她而后快?”黎雅筠的眼泪便溢出了眼眶,见丈夫欲转身离开,她淡淡地说:“你撕掉的是副本,正本还在爸爸手里。爸爸告诉我,让我用副本先试试你是否真的愿意和梁小祺断绝关系。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试出答案来了。”
雷绍梁如遭雷击。
父子冷漠,亲情呜咽
1993年4月,78岁高龄的雷重文与世长辞。按照遗嘱中的相关条款,御翠园豪宅由妻子梁娇珍继续居住,直到她去世后才交由两个孙子家骏和家骅继承。此时,两个孩子年仅16岁和13岁,他们还不知道,爷爷的一份遗嘱使自己已经拥有了千万身家!
然而实际上,兄弟俩的人生却也因为这份遗嘱悄然发生了变化。黎雅筠非但没有替丈夫要回正本遗嘱,反而用一份副本揭开了他虚伪的面纱,雷绍梁心中仅存的一点夫妻之情也荡然无存了。父亲的丧事一办完,他就向黎雅筠提出离婚,却遭到了家族成员的一致反对。虽然离不了婚,但雷绍梁的心中已然没有了这个家,他的心完全放在了梁小祺和她的孩子身上。黎雅筠就此被彻底打入冷宫。看见父亲对母亲这样冷漠,家骏兄弟俩对父亲的恨意与日俱增。
这年暑假,雷家骏切身体会到了父亲带给自己的伤痛。这天早上,他听见母亲打电话给父亲,让他回来陪两个儿子玩一玩,但父亲却说他在新加坡,回不来。母亲便带着他和弟弟去了海边玩。没想到,到了海边,却看见父亲和梁小祺母子在那里嬉笑、追逐和拍照。他气得要跑过去打梁小祺的儿子,却被母亲一把拉住了。回到家里,听见母亲躲在卧室里嘤嘤的哭声,他的心都碎了。
在雷绍梁不回家的日子,能带给两个孩子心灵慰藉的就是祖母梁娇珍。每个周末,她都会亲自做一桌菜,和两个孙子一起吃;兄弟俩有什么要求,她也总是有求必应。但是,1995年6月,家骏18岁生日前夕,梁娇珍却没法满足孙子的生日愿望,因为家骏想要一辆奔驰轿车。梁娇珍自从老伴去世后,生活开支主要源于儿子雷绍梁和雷绍绥,她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钱给孙子买这么昂贵的生日礼物。但她还是答应了下来……
然而,家骏看到奶奶一转身就在打电话,他一听,奶奶正是给父亲打电话。电话打完后,奶奶告诉他:“骏儿,奶奶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给你买奔驰,就给你买辆丰田吧。”雷家骏知道,这是父亲给她的答复,但想到是奶奶替自己求来的生日礼物,他还是高兴地答应了,心里还想,兴许爸爸真遇到资金困难了。
生日那天,雷绍梁真的将一把丰田车的钥匙交给家骏。可家骏很快就因为这辆车品尝到了屈辱的滋味。这天,父亲喝了不少酒,去厕所的时候,放在桌上的手机响起了短信提示音。家骏下意识地打开来看,短信竟然是梁小祺发来的:“老公,你那儿子有没有看出车是开过一阵子的呀?我可告诉你,他就算不要这车,你也得重新买辆保时捷送我!”一时间,家骏什么都明白了:这辆丰田车是梁小祺淘汰掉的;父亲有钱给她买保时捷,却没钱给他买奔驰。待父亲出来后,他狠狠地把车钥匙掷在桌上,拂袖而去。
雷家骏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在他的感召下,弟弟家骅也和他一起对父亲“同仇敌忾”,发誓不再花父亲的钱。但他们毕竟生在豪门,同样富裕的叔叔和姑姑们得知他们与父亲紧张的关系,都主动给他们资助,供兄弟俩先后顺利念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兄弟俩拒绝到父亲的公司工作,雷家骏到了叔叔雷绍绥的雷士集团任职,而雷家骅宁肯选择去外人的公司打工。
两个儿子的做法,让雷绍梁很没面子,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和梁小祺的儿子身上了。然而,天不遂人愿。2001年4月14日,梁小祺驾车带着儿子去兜风时,遭遇车祸,母子俩双双遇难。这场灾祸对雷绍梁的打击太大了。这时候,黎雅筠表现出了一个贤淑女人的胸襟,她用自己柔情安抚他:“外面的小家散了,你还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呀;私生子没了,你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吗?你主动一点,缓和一下父子关系吧。”
但是,雷绍梁不愿意向两个儿子妥协。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沉迷于女色。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与多位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女明星曝出绯闻,与两个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僵。
2008年年初,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上海天天都有公司倒闭。金山集团也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就在这节骨眼上,母亲梁娇珍一病不起。雷绍梁不由得想起了掌握在母亲手里的那份遗嘱,如果那处豪宅能由自己支配,把它卖掉,或许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这年5月底,眼看母亲的病情越来越重,雷绍梁对母亲说:“妈妈,父亲留下的那份遗嘱你交给我吧,别让它落在家骏兄弟俩的手里。我现在特需要钱……”
梁娇珍双眼含泪,说了一句颇让儿子难堪的话:“绍梁,我和你都有儿子,为什么你只苛求我对儿子好,你自己却对儿子那么坏呢?”顿一会儿,又说,“我已经将那份遗嘱放在了我想放的地方,让上天来决定它的归属。如果它落到你的手里,你可以选择将遗嘱毁掉,你作为正常继承人想怎么支配这套豪宅都可以;如果落到你儿子手里,那只能是天意。”
就这样,雷绍梁失去了最后索回那份“丢人”遗嘱的机会。2008年6月5日,梁娇珍去世。
21年秘密一朝捅破,父子对簿公堂亲情何在
母亲一去世,雷绍梁便开始进入到母亲居住的豪宅进行搜查。但是,他翻箱倒柜找遍了每一间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先父留下的那纸遗嘱。他不死心,又将后花园掘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他绝望地望着挂在大厅墙上的母亲遗像哭了起来:“妈呀,你究竟将那份遗嘱放在哪里了?你告诉我,我需要它呀!”哭过之后,他干脆把母亲的遗物,包括母亲的衣服、家具、书籍全部付之一炬。看着母亲的遗物化为了灰烬,雷绍梁似乎放心了,他相信那纸遗嘱也已经化成了灰烬……
雷家骏兄弟得知父亲将奶奶的遗物统统烧掉后,非常痛心,对父亲一阵痛斥。雷绍梁对此的解释是:“你奶奶死了,我很难过,看到她的遗物就更难过,所以才烧了。”雷绍梁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却骗不过妻子黎雅筠。但雷绍梁不把她放在眼里,对她说:“父亲留下的遗嘱我已经烧毁了,你要是不想看到我和儿子成为仇人,就别把那事告诉他们。当然,你告诉了也没用,遗嘱毁了,父母去世了,死无对证!”其实,不用丈夫“提醒”,黎雅筠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作为眼下除丈夫之外唯一知道这份遗嘱的人,她愿意将这个秘密永远烂在肚子里。
让雷绍梁感到欣喜的是,就当他准备将豪宅出售用于运转公司的时候,雷士集团的弟弟雷绍绥向他伸出了援手,资助了他5000万,让他顺利度过经济危机,豪宅因此暂时保留了下来。尽管如此,经过金融风暴的摧残,公司状况已大不如前,雷绍梁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到2010年年初,雷绍梁瞄准了一个新项目,需要投资数千万元,这时候,他再次打起了出售豪宅的主意。雷重文当年的预言没错,20年后的今天,豪宅价值已翻了几番。2月中旬,雷绍梁以6010万元的高价将住宅成功出售。
然而,让雷绍梁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豪宅出售仅三天,他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将他告上法庭的赫然竟是两个儿子雷家骏、雷家骅,兄弟俩以祖父雷重文的正本遗嘱为据,要求法庭判令父亲雷绍梁将6010万元的售房款分文不少地交还给他们。手握传票,雷绍梁像一只被掏空了的布袋,猝然瘫坐在地。
雷重文21年前写下的遗嘱,怎么会“如愿以偿”地落到雷家骏兄弟的手里?事情还得从雷绍梁两年前焚烧母亲遗物那天说起。深爱自己的祖母去世,雷家骏本就非常悲痛,得知父亲烧光了祖母遗物更是悲切,对父亲痛斥一番后,他来到了祖母生前居住的豪宅。偌大的住宅,已被清除一空,只有大厅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祖母的遗像,这是祖母去世前两年就挂上去了的,因为她喜欢这张笑得最灿烂的照片。看着祖母孤单地“住”在这个空寂的家里,雷家骏不禁泪如泉涌。泪光中,他看到祖母的遗像布满了灰尘,便将它取了下来,用手掌轻轻地擦拭,边擦,眼泪边掉了下来。突然,他握遗像的手感到背面有什么东西,一翻过来,就看到背面贴着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页纸,一张是祖父于1989年2月留下的遗嘱,另一张则是祖母的笔迹:“家骏、家骅:我相信这世界上会抱着我的遗像痛哭的人,一定是我的两个孙儿。看了爷爷留给你们的遗嘱,是什么感受?我知道你们一直很恨爸爸,但奶奶还是最后求你们一件事:原谅你们的爸爸,也许我走后,他就会转变态度,重新对你们好……”
同样是梁娇珍的遗像,雷绍梁和雷家骏同样都面对遗像哭过,然而一心要找到遗嘱的雷绍梁却没能发现遗嘱,而根本没有想过要得到它的雷家骏却得到了。
雷家骏随后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弟弟雷家骅。兄弟俩虽然从母亲那里印证了父亲早在祖父立遗嘱之时就知道遗嘱内容,却一直隐瞒真相,并试***剥夺他们的继承权的事情,但还是决定听祖母的,再给父亲一次悔过的机会。这以后,他们天天都等着父亲来向他们和解,可是兄弟俩失望了,祖母去世的两年来,父亲依然对妻儿冷漠如霜。当父亲将本来属于他们兄弟二人的豪宅出售后,他们知道父亲已经不可指望,这才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
4月22日,法庭上,雷家骏兄弟一起痛斥父亲长期以来对妻儿的冷漠,尤其不该无情掠夺祖父授予他们的继承权。而雷绍梁则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现实逼的”,并坚称父亲雷重文的遗产分配“很不合理”,雷士集团已交由雷绍绥继承,晚年所剩唯一值钱的豪宅又留给孙子,称自己“一直就在遭受极不公平的家族待遇”,因此要求法院取消父亲遗嘱的法律效力。由于双方争执不休,法庭宣布择日再宣判……
这段隐藏了21年之久的豪门秘闻在上海曝光后,人们无不为之嗟叹。其中最大的感悟就是,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经营好事业,同时还得经营好亲情,只有两者齐头并进,人生才算得上完美。
母亲替儿子相亲篇10
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歌谣,就产生疑问,但又不敢问人.
稍稍长大以后,我开始偶尔看到,并蓄意去注意看起来好像很幸福的人。我想,幸福的人,必是幸福住在他们家。幸福肯住在他们这儿,他们当然是与旁人很不一样。
看到一些幸福的人,果然是很不一样的。譬如,常看到一对夫妇从花园宅邸走出来,衣着华丽,面带笑容,手牵着手。他们的表情是那么自信,那么快乐地笑。我想,他们是幸福的.
当时,我们家很穷,父亲不在,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我们是很不幸福的。
凡是幸福的人,都是很陌生的人;凡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好像都不怎么幸福。我的二姑妈,嫁到一家很富有的人家,听母亲说,二姑妈应当很幸福的。但二姑妈每次到我们家就向母亲倾诉婆婆待他不好。丈夫欺负她,有一次我还看到她悄悄擦眼泪。自此在我心目中,她那华丽的衣服不再代表幸福。大姊出嫁了,嫁的是很体面的人家。她每次回来,面带微笑,邻居们都对母亲说:“你女儿嫁的好福啊!母亲与大姊都默认。但我好几次看到她们两人单独相对时默然无言,神色悲戚,我不敢问,但我感觉得出大姊并不幸福,而且非常不快乐。
于是我开始有了一点了解,幸福一定是住在很遥远的地方,一定是住在山的那一边。因为遥远的人是美丽的,陌生的人是很遥远的。陌生的人走来走去,穿着美丽的衣服微笑,你只看见他们的幸福,你并不知他们回家后,是否擦过眼泪,是否神色悲戚。
母亲生了一场病后,脸色苍白,身体衰弱。她要去菜市场,我有点不放心,我说要陪她去。母亲说:“在家里用功读书。”但我一再坚持,母亲便欣然同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母亲替儿子相亲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