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的习俗10篇

儿童节的习俗篇1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

世界各国的儿童节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

不过,除了这个国际性的节日以及每年4月第四个星期日的“世界儿童日”,全世界不少国家还各自有本国的儿童节,庆祝方式也各具特色,趣味十足,既体现不同国家的传统、习俗,又洋溢着无限喜庆和生机!

中国:

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香港现时虽属共和国一部份,但民间在约定俗成下,香港儿童节的日期仍保留与中华民国一致的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日本:一年三次儿童节

日本是世界上庆祝儿童节次数最多的国家,他们一年要庆祝三次儿童节,而且庆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满了浓浓的日本风情。

?3月3日女孩节

这个节日是专门为日本的小女孩设立的,每到这一天,家中有女儿的父母会在家里设置一个陈列台,台上放上穿着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作为给自己女儿的节日礼物。

?5月5日男孩节

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乐,这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然后把这些彩带串在竹竿上,并和金色的风车绑在一起,挂在屋顶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日本人相信鲤鱼最有精神和活力,希望家中的男孩都像鲤鱼那样,因此这一天又称为“鲤鱼日”。

同时,日本的父母这一天也会在家里放置玩偶,但却都是武士装扮,样子很可怕。

?11月15日“七五三”儿童节

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

这一天,小朋友会穿上最好的传统和服,还会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或鹤等***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齐后,父母会带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哥伦比亚:儿童节戴面具、扮小丑

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巴西:看病打针,健康第一

韩国:缤纷礼物手机受宠

韩国的儿童节是5月5日,每年节日来临之前,韩国的父母们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他们最希望拥有的礼物,各大百货商场也纷纷进行各种促销活动。

尽管父母心目中的最佳礼物一般都是比较实用的东西,如书籍、服装、玩具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些相关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韩国儿童最渴望的儿童节礼物是手机,其次才是游戏机、玩具、宠物、电脑和书籍等。

瑞典:“男孩节”VS“女孩节”

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俄罗斯:国际儿童节在这里诞生

俄罗斯的儿童节和国际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

其实说起儿童节的来历,与俄罗斯有重要关联。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儿童节的习俗篇2

【关键词】儿童社会化;民俗;民俗的功能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05-04

民俗是民族(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课题。不同的学科在研究民俗时的侧重点与视野有所不同。

在民族学看来,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具体地说,民俗是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它表现在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的活动之中,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

社会学者把民俗看作是民族生活方式。民族生活方式是以民族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它涵盖了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饮食生活、礼仪生活、宗教生活、娱乐生活等方面。〔2〕

文化学者认为,民俗是一种文化,即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域、民族或族群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传播、汲取和改造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或表达方式,能够体现某种文化的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如饮食、节日、服饰、建筑、艺术、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3〕

物态化和观念化的民俗是一定个体民族文化的中坚,它参与和影响着社会的文化发展方向,制约着各民族人民的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俗是最早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自然之师。

民俗的功能与民俗产生、传承的历史息息相关。民族习俗有着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也有群众性、传承性、变异性的特征。〔4〕就其功能而言,民俗既有规范集体成员行为与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5〕也有可能阻碍整个民族的进步。〔6〕本文尝试从儿童教育的角度谈谈民俗的功能。

一、知识教化功能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民俗文化涵盖了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经验,也包含了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娱乐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也就是民俗文化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民俗文化对儿童的影响看成是民俗文化与儿童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成员的教化与儿童自身的内化正是这一相互作用过程的两个基本出发点。“社会正是通过外部化而成为人类的产品,社会正是通过客观化而成为独特的存在,人正是通过内部化而成为社会的产品。”〔7〕社会人就是“社会的产品”,民俗文化的教化功能正是促使儿童成为“社会的产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8〕民族习俗的知识教化功能具有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以及随意性、自然性的特征,儿童往往在不经意之中就受到教化,在潜意识之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例如,藏族的节日娱乐活动多数以具有典型藏族风格的歌舞及民间游戏为主,这些娱乐活动大部分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并协作才能完成,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为儿童提供了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直接参与活动,亲自体验和感受;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通过观看、游玩的形式获得间接的体验。藏族在礼仪上的习俗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学习交往技能,如藏族注重对客人的迎送礼仪,这些礼仪习俗能够让儿童学会热情、礼貌、友爱等交往技能。藏族还特别注意从小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到别人家作客要先向老人行礼,家里来客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让座等。这些民族习俗有利于藏族儿童学习社会规范,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正确扮演社会角色。

民族习俗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民俗对儿童的教化功能同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从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的火把节和密枝节来看民俗教化功能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火把节对彝族儿童的影响很大。奢侈的宰牛会餐可能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节俭意识,但对儿童之间的接触沟通十分有益;彝族男女点火把逛街、洗澡戏水、跳三弦舞,这有利于培养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对儿童的朦胧情爱观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密枝节只许成年男性参加,禁止妇女去往密枝林方向,充满了神秘色彩,不利于建立男女平等意识,对儿童科学观的形成也有消极影响;男人们在村中边走边大声喊话,一问一答,批评村中不守村规的人和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正义感,但此节日延续时间长,不许下地劳动,可能会对儿童的劳动观产生消极影响。〔9〕

二、道德教化功能

民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模式,是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与规范。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都具有约束作用,它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这些行为模式、规则或规范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有强大的制约性和约束力,并迫使人们按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行事。民俗学者把民俗的这一功能称之为“规范性”,并认为规范性是民俗文化最核心、最根本、最本质的社会功能。

民族风俗习惯是人类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最初源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习惯风俗,如衣食、居住、婚丧、礼仪、禁忌等,这些习惯约定俗成,最终成为规范。民族规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沟通、调整、制约和控制人们行为的作用。一般而言,民俗规范少有明文规定,但民族成员都能对此了然于胸,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法律作用不到的地方,民俗规范有强大的规范作用。〔10〕民俗规范往往建立在民族成员自觉自愿遵守的基础之上,尽管人们的言谈举止都受到了这类风俗习惯的约束,但人们并没有受束缚的感觉,而是习惯成自然。当然,旧时的某些民俗文化,如家法、族规、宗法、乡规民约,在传统社会中也起着强硬的约束与制裁作用,比如彝族的“习惯法”、苗族的“理词”、侗族的“款词”、瑶族的“石碑话”等,往往还具有法律的威严与制裁功能。

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与儿童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的特殊教育方式,体现了民俗的道德教化功能。民俗的道德教化功能是通过民俗的规范性来达成的,没有民俗的规范性,也就谈不上民俗的道德教化。由于各民族的民俗各异,民俗对儿童的规范性也就不同,其道德教化也会有不同表现。

藏族是讲礼貌、讲礼仪的民族。在藏族家庭中,子女必须孝顺父母,对于父母的话要百依百顺,即使父母有错,也不得违抗、解释,更不得反驳父母。父母和老人回到家时,子女要起身向父母、老人问好,主动帮他们卸下身上携带的东西,帮助脱下鞋、帽,热情上茶斟酒,而且这些举动要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在藏族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将自己的行为习惯、自己掌握的社会规范、自己已有的观念与意识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儿童,儿童由此逐渐习得了各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我们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对于藏族在家庭教育及生活禁忌方面的许多习俗,大部分藏族儿童在平时都能严格遵守,这就为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了基础。藏族的家庭教育往往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但在儿童的生活中反复循环进行,不间断地影响着儿童,久而久之,儿童自然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并逐步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热情友好和尊老爱幼是苗族最基本的利益规范。苗族谚语说:“逢老要尊老,逢小要爱小,老爱小,小爱老,敬老得寿,爱小得福,处处讲礼貌,才成好世道。”这一谚语深刻反映了苗族是一个很讲礼节、很注重道德风尚的民族。和睦共处与平等相待是苗族处世待人的准则。苗族人民把帮助别人看作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把接受别人的帮助看作是一种权利,把个人融入集体。比如建造房子,苗族人民往往你建我帮,我建你帮,甚至出现一家建房全村出动的现象。追求自由和勤劳勇敢是苗族最为突出的品质特征。苗族有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苗族人每到一处,重新开荒种地,自种棉麻,纺纱织布,熔蜡画花,缝绣衣裙,饲养家禽,牧放牲畜,种稻养鱼,等等。这些习俗对苗族儿童来说是必须遵守的,也是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儿童的道德行为,并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形成儿童内在的道德意识,从而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支配他们的行为。

由此可见,风俗习惯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促进了儿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审美娱乐功能

民俗文化的审美娱乐功能对生养其间的儿童产生潜在的影响,深深影响着儿童对色彩的喜好,对自然的讴歌,对性情的熏陶和对人格的塑造。

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延续的风俗习惯,从儿童出生开始就伴随着他们并影响和陶冶着他们的情操。比如藏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最明显的服饰和居住特色就是色彩鲜艳、装饰奇特,对儿童来说,这些是能够直接感知的,是周围生活中美的象征。这种美的刺激长期伴随着儿童的生活,并不需要成人刻意提醒和教育,儿童自然地感受着色彩、服饰、建筑中的艺术美,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藏族儿童都很喜欢本民族的服饰、住房、饮食。另外,藏族在节日、娱乐、礼仪和文化等方面的风俗习惯,特别是藏族的歌舞,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使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藏族素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之说,这其实也是对藏族儿童艺术能力的概括。藏族儿童从小受藏族节日、娱乐、礼仪和文化的熏陶,逐步锻炼了歌舞技能。藏族风俗习惯对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藏族儿童长期受藏族风俗习惯和文化熏陶,因而在气质和性格上明显地带有藏族特色,如粗犷豪放的性格、“雄鹰”一般的气质,都是对藏族人性格的概括,这与藏族在服饰、娱乐、待人接物以及教育方面的习惯是密切相关的。

苗族歌舞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那悠扬的音乐仿佛天籁之音,空旷而悠远,清新而幽雅,粗犷、奔放的动作给人以力量之美。民族艺术能为儿童提供一种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和空间,不仅能陶冶儿童的情操,还能洗涤净化儿童的灵魂。

民族风俗习惯对儿童的教化往往是在无形之中发生的,它对儿童的社会认知、道德发展与行为方式的选择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儿童获得各种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及发展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社会成员的教化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那么儿童个体内化则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和自我强化,内化民族风俗习惯,将其规范并转化为一种行为模式,这一过程体现了儿童社会化的主动性。

民俗是一个民族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能吸引人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演绎着多彩多姿的民间生活情景剧。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出现,民俗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巨大的冲击。民俗的产生与消失是一种正常现象,某些民俗的消亡也是不可阻挡的。对于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爱之者视其为精神家园,恨之者视其为洪水猛兽。不管爱也好,恨也好,它总是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熏陶着我们,制约着我们,而且它的影响、熏陶与制约作用还要继续影响我们的后代。这就是民俗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又不能不认识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可能是不变的;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可能都是好的,总是良莠不齐的。好的风俗,我们要保存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倡“良风美俗”,以达到“普科学,美风俗;广教化,正人心”的目的;坏的风俗,我们要改变它,摒弃“陈规陋习”,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6〕〔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7.

〔2〕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61.

〔3〕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4〕王红曼.民族风俗习惯三题〔J〕.青海社会科学,2000,(4).

〔5〕钟敬文.民俗文化的性质与功能〔J〕.哲学动态,1995,(1).

〔7〕R・沃斯诺尔,等.文化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44.

儿童节的习俗篇3

文化与教育互联互动:文化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制度产生影响,教育具有传递和继承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选择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抛开教育去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也无由存在与发展。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的传承,除了需要包括专家学者、传人、艺人等各种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之外,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这个文化知识积累的最初环节,更应纳入一定民俗文化的教育内容。

一、儿童需要接受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渗透于民俗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关系到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起着多方面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一个缺乏民俗文化传承的民族,即使有发达的物质文化,都将只会是繁荣的空壳,它没有历史延续的信仰和道德,容易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中被动改造和重塑。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西方文化仰仗其强大的经济势力,趁我国人民对西方生活的向往和民俗文化教育的薄弱,大行其道,在思想和行为上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的少年儿童。许多曾经深刻影响我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民俗文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民俗节日越来越被人们所漠视甚至被遗忘,不少青少年儿童追逐新潮,迷恋过洋节,感觉春节没有圣诞节重要,月饼没有麦当劳、肯德基好吃。儿童对西方文化的浓厚兴趣越来越使他们离弃自己的民俗文化,盲目追随西方习俗,中国的民俗文化传承堪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的发展不能抛弃未来,只顾昨天和今天的发展。西方文化和现代时尚对我国民俗文化的冲击,以及少年儿童教育中对民俗文化传统的忽视,深刻表明儿童迫切需要用民俗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增强其民族自信意识和精神力量,对儿童进行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势在必行。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民族精神,收获整个民族的未来。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们认为,孩子们什么都可以改变,但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特征应该永世不变。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旨在将来他们在闯荡世界时,能对民族、对国家、对家乡更富有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能对民族文化积极认同和无比热爱,能成为富有文化自尊、自信、自豪和自觉的人。

民俗文化是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关民间生产、生活、文艺、娱乐、礼仪、宗教、信仰等风俗,它由历史沿传而来,又在生活中相传相续,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作用重大。如吃年夜饭的习俗体现着家庭和睦的精神,清明节的禁火寒食和扫墓体现着尊老敬祖的精神,节日舞狮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威武雄壮等。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都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对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情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又如我国的民族民间玩具既是民俗文化与育儿科学的奇妙结合,也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生活、家庭伦理与审美追求、文学创作与音乐美术等的奇妙结合,这些都会对儿童成长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成长的孩子需要接受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当然,在对儿童进行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时,我们需要对林林总总,无所不及的民俗文化内容有所选择。因为,在民俗文化的通俗形态中有些是对些科学知识和自然现象进行歪曲,自身携带着不科学、不健康甚至于腐朽落后思想的恶习陋俗,这些会降低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导致社会的无序与混乱,我们惟有对此坚决无情地加以批判,精选那些科学的、健康的、有益的、美好的民俗文化内容来教育儿童。

二、儿童易于接受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绚丽迷人民俗文化的文明古国。时代的变迁不但没有淡化民俗文化的存在价值,在岁月的变迁中民俗文化在以不同形式渗入现代生活中。过新年,老百姓贴年画、贴对联、放鞭炮,围在一起包饺子、看电视、吃年糕,有的初一就去寺庙叩拜神灵或逛庙会欢度新年。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民俗节庆,如汉族的端午节,藏族的旺果节、苗族的祭鼓节、瑶族达努节、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花炮节、布依族的龙王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各族人民喜欢通过参与或欣赏赛龙舟、赛马、赛歌、泼水等等民俗活动喜庆民俗节日

这些耳濡目染的民俗文化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较之于那些比较抽象、枯燥的道德说教,民俗文化强烈的生活性、形象性、实践性和审美愉悦性的表现形式,更适合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在儿童群体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易于被接受、最易于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有效形式。如端午节龙舟比赛时,我们借屈原的故事就容易向孩子进行弘扬民族正气和爱国主义教育,过重阳节利用登高和吃重阳花糕等活动就容易向孩子进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过春节利用拜年的形式就可以使孩子懂得增进友邻和睦相处的处世之道等等。

众所周知,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喜用大量龙、凤、狮、虎、鱼和月季、百合、梅兰竹菊等代表力量、权利、健康等美好寓意的象征***形,好以年画、剪纸、泥塑、壁画、雕刻、服饰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大胆地将纯色与黑白金银混合运用,使得画面色彩饱满,淳厚质朴,富贵吉祥。这种用心和幻想表述真实,注重神像胜似形象的最初始的童化视角及中国式的审美意识,表现出东方文化纯朴稚拙、独具个性的艺术美,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因而易于被儿童接受。

三、儿童教育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

儿童教育之所以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儿童节的习俗篇4

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幼儿园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现将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一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幼儿园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现将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 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 美工角:放臵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片,屈原的***片等。

3. 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五)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

[活动过程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准备工作

1. XX月XX日(周X)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事先准备好通知条,发给家长)

(二)xx月xx日—xx日区角创设。

(三)xx月xx日知识学习: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四)xx月xx日,学前班包粽子,大班做荷包,中班折荷包,小班编五彩线。

(五)xx月xx日,品尝粽子,挂荷包,带五彩线,学习儿歌。

附:家长通知条、儿歌资料、活动教案、温馨提示。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各位家长:首先跟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其次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五彩线等过节物品。感受节日气氛。第三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谢谢家长的配合,并提前祝愿小朋友、家长端午节快乐!

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二

一、活动来源: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节庆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节庆活动实施概况

1、屈原的故事(语言)

2、童谣《拍手歌》(语言)

3、观看赛龙舟(社会)

4、美丽的龙舟(艺术)

5、龙舟竞赛(健康)

6、我爱吃粽子(科学)

四、节庆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1、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2、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3、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书、***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4、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可以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六、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片。

活动过程:

1、观看***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三

一、活动背景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迎接端午佳节到来,丰富业主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睦,营造健康文明的好风尚,现向本小区招募一批积极性强,有意愿参加活动的业主。详细方案如下:

二、活动目的

1、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2、通过“包粽子、献爱心”活动,关爱辖区孤寡、空巢老人;

3、使业主在欢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到物业服务品质及文化氛围的提升。

三、活动主题

粽叶飘香迎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

四、活动组织

1、协办:2、组 长:3、副组长:4、组 员:5、参赛人员: 6、相关单位:

五、报名时间

1、报名时间:2020年X月 x 日--2020年 X 月x日下午17:30截止2、报名地点:xxxxxxxx

六、活动地点

xxxxxxxx

七、活动要求

承办、协办单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力物力组织力量到位。参与人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参加活动,并注意保持现场卫生,不能发生乱丢垃圾等行为,也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八、活动方案及具体流程

(一)活动时间

1.时间:2019年6月7日下午15:00—17:30;2.15:00—15:30 负责人致辞、包粽子(限时20分钟);3.15:30—16:00 评选、评优、表彰环节(由与会现场领导颁奖,6位);4.16:00—16:20 品尝粽子(颁完奖即可端上热腾腾的粽子供大家品尝);5.16:20—17:30 送粽子,献爱心(由与会领导分4-6组,分别带1-2名物业工作人员2名志愿者,送粽子)。名单表格事先打印好;6.17:30活动结束收尾工作——全体物业人员。注:15:30活动结束后,参与者每人10个粽子带回家品尝。

(二)活动准备1.***担任活动总策划:负责制定活动方案,邀请相关单位参加,邀请报社,并落实人员分工;

2***负责活动现场布置:横幅(3-4条题字:“粽叶飘香迎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音响话筒准备、桌椅板凳提供(4-6张+10把椅);

3.***任活动现场指挥:负责活动现场计划外需求及临时变更的应急处理,如物品的缺少补给等事宜,***等人协助。

4. ***负责落实购买所需的材料与道具,如包粽子的相关原材料,淘米桶(盆),食品袋、一次性手套等;

5. ***负责文案记录:做好参加人员(领导)及参赛人员的登记或签到工作、比赛名次统计汇总,登记好现场携带的所有物品,并妥善保管。纸质材料表格要提前充分准备;

6.***负责活动现场交通、物品供应保障,确保车辆随叫随到,快速到位;

7.***负责参赛人员所需物品的分发(补充)及参赛选手临时需求;

8.***带领保安现场秩序和应急保障,可配4名秩序维护员,备一个较新的垃圾桶;

9.***负责活动现场拍摄花絮、合影等。要抓住重点照相;

10.***负责活动现场水电,横幅等应急保障,协助***做好现场布置。

注:活动前让会包的“巧手”包好约60个标准型做参考,与食堂联系大锅并在当天提前煮熟,将煮好的粽子妥善保管好(最好专人负责)。以便下午16:00以后给活动现场人员品尝。(***负责)。

(三)学习热身+文化传承

1.设一个学习包粽子的区域,先让参于活动现场的家长手把手教孩子们,共同完学习包粽子,体会包粽子的文化及乐趣,也给参赛选手一个热身(包1-2个);

2.给现场的孩子们带上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香荷包。

(四)比赛活动细则

1.所有相关食材都由物业准备,剪刀自带(注意携带安全);

2.参加人员保证每2人共用一份糯米、蜜枣、粽叶及线绳,根据比赛规定时间开始计时;

3.参赛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用以上材料包出大小均匀,以不露馅、包扎严密、形状规则符合参照标准的为有效数计算成绩;

4.最后评选出最多最好的作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5.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名(10升食用油、10个粽子),二等奖2名(5升大豆油、10个粽子)、三等奖3名(精美礼品、10个粽子),参与奖若干名(10个粽子),奖品由 资助。

九、分享部分

比赛结束,在场人员品粽子,话社区和谐,活动最后环节由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辖区孤寡、空巢老人进行慰问。

十、活动预期效果

儿童节的习俗篇5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

 

2、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二、活动准备:

 

大鼓、花球、布置节日气氛的教室、橘子、重阳糕、幼儿作品。

 

三、活动过程:

 

(一)、介绍重阳节

 

(1)老师引出重阳节主题

 

师: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的节日。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爷爷奶奶请到我们幼儿园里老过节了,开心吗?

 

(2)邀请爷爷奶奶来介绍重阳节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我们的爷爷奶奶本领都很大的,我们请他们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生共同邀请部分爷爷奶奶来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注:假如不够详细,老师可补充介绍。

 

(二)、幼儿表演环节

 

师:小朋友们上幼儿园很长时间了,也学会了很多很多的本领,今天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些节目给他们看,好吗?

 

*歌曲:“我上幼儿园”

 

*律动:“我的小手”

 

*歌表演:“小猪吃的饱饱”

 

*儿歌:“拍皮球”

 

*歌表演:“两只老虎“

 

(三)、互动环节

 

(1)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老师背对击鼓,当鼓声停止时,花球落在哪个小朋友手里,哪个小朋友就和他的爷爷奶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反复进行。

 

(2)小脚踩大脚

 

游戏规则:小朋友的脚踩在爷爷奶奶的脚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看哪一队先走到终点,先到终点的那一队为胜。游戏可反复进行。

 

(3)剥橘子

 

师:以前在家里,都是爷爷奶奶剥橘子给我们吃,现在我们长大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今天,我们也来剥个橘子给爷爷奶奶吃,看一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剥橘子,剥的最快。

 

(4)品尝重阳糕

 

和爷爷奶奶一起品尝重阳糕,交流一下品种、味道等,并尝试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制作重阳糕。

 

(5)赠送礼物给爷爷奶奶

 

将自己画的,粘贴的,剪的等作品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本领,认识到我们在长大。

 

四、活动结束:

 

教师表扬和鼓励今天幼儿的表现,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愉悦气氛。

 

五、活动延伸:

 

教师让幼儿回家以后为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做一件鞥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2:

主题产生:

 

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是中国人凭吊先人、敬老尊贤的传统节日。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性的节日,并存在多种习俗,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拜访老人等等,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节日。我们能从中挖掘出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第一引导幼儿加深对老人的尊敬与热爱,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老人。第二感知体验重阳节的各种习俗,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习俗。第三增强家园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与指导幼儿活动的潜力。

 

环境创设:

 

1、用小朋友做的重阳旗装点教室。

 

2、墙面布置出重阳节的气氛,有和爷爷奶奶的照片,爷爷奶奶吃的重阳糕,为爷爷奶奶做的事情的记录表等等。

 

活动一:我为爷爷奶奶做什么

 

目标:学习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自己想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

 

准备:记录纸,笔

 

过程:

 

一、引起兴趣

 

明天就是重阳节,是谁的节日,爷爷奶奶怎样样疼爱我们的。

 

讨论:你想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

 

二、幼儿记录

 

三、互相交流

 

活动二:重阳节故事

 

目标:在故事中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人们的习俗,对传统节日有探索的兴趣。

 

准备:记号笔,纸,故事资料。

 

过程:

 

一、传统重阳节的习俗

 

1、教师写出文字,数字,了解重阳节在哪一天。

 

2、重阳节这天会做什么事。

 

二、故事:重阳节的由来

 

你听到了什么引出重阳节的五大习俗。

 

三、讨论:如何一向做爷爷奶奶的小帮手。

 

活动三: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目标:在愉快的歌曲中体验为爷爷奶奶敲背捶腿的乐趣。

 

准备:录音机,钢琴,爷爷奶奶的头饰。

 

过程:

 

一韵律活动,幼儿轮流按节奏:敲背,捶腿。

 

二欣赏歌曲请幼儿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并表演出来。

 

三幼儿表演唱,请部分幼儿扮演爷爷奶奶,另一部分幼儿表演宝宝进行表演唱。

 

活动四:关心奶奶

 

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懂得关心奶奶,照顾奶奶。

 

2、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

 

准备:小床,电视机,竹竿。

 

过程:

 

一、情境表演:

 

1、看电视:幼儿自己坐在沙发上,奶奶作腰酸痛状,奶奶生病了,谁来看望奶奶启发幼儿将一句关心老人的话。

 

2、奶奶晾衣服,幼儿帮奶奶晾衣服。

 

二、谈谈自己在家中是怎样样关心奶奶的

 

活动五: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目标:

 

1、透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到作者作诗的用意。

 

2、明白古人在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材料:古诗一首(录音),故事一个。

 

过程:

 

一、倾听故事

 

师:作者是谁故事中讲了些什么?

 

二、听录音(古诗)

 

1、理解词语:异乡,宾客

 

2、理解什么是插茱萸

 

3、学念诗歌数遍:群众,分组

 

三、归纳

 

教师归纳全文的意思,并激发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3: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片线索展开合理想象,讲述小朋友帮忙老奶奶的过程与情节。

 

2、能大胆地在群众面前讲述。

 

3、明白做错事要勇于承认,懂得应尊敬老人、关爱老人。

 

活动准备:

 

表现小朋友把老奶奶的菜撞翻了的情景的教学挂***四幅。

 

活动过程:

 

1、观察***片,自由猜想。

 

2、观察***片,理解***片资料。

 

3、想象***片的资料。

 

4、观察***片,进行讲述。

 

5、根据***片完整进行讲述。

 

(1)自由结伴讲述。

 

(2)群众讲述,丰富讲述语言。(教师在讲述后帮忙幼儿小结: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要尊敬和关心爷爷、奶奶等。)

 

6、尝试根据资料给故事取名。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4: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感受民间童谣上口的特点,能有表情地朗诵。

 

2、在实物提示下学习、记忆童谣的资料。

 

3、增强关心奶奶的情感,体验帮忙老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锅、面条、瓜子、碗、花生、米饭等实物。

 

活动过程:

 

1、理解童谣的部分资料。

 

(1)观察老师出示的实物,明白名称。

 

(2)在老师的提问中学习童谣中动词的使用。

 

2、学习童谣。

 

(1)欣赏教师念童谣。

 

(2)在实物的提示下学习念童谣。

 

(3)边拍手边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

 

3、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关心奶奶的情感。(教师扮演奶奶,幼儿自由地尝试根据童谣中的动词做动作表演。)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5:

主要涉及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在学会念童谣的基础上,尝试匹配旋律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曲的资料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增进对爷爷、奶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过童谣《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活动过程:

 

1、回忆童谣的资料。

 

2、欣赏歌曲的旋律,尝试用拍手表现歌曲的节奏。

 

3、学习演唱歌曲。

 

(1)自由尝试随歌曲的旋律进行配唱。

 

(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

 

(3)群众学唱歌曲。

 

4、根据歌曲的资料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根据歌曲资料讨论表演动作。

 

(2)扮演主角进行表演唱。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6:

主要涉及领域:

 

综合

 

活动目标:

 

1、在和爷爷、奶奶一齐过节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重阳节人们喜欢进行的一些活动。

 

2、能用心参与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心、爱护。

 

3、增进和爷爷、奶奶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重阳节的初步经验。

 

2、邀请老人来园和幼儿共同过重阳节。

 

3、重阳糕,幼儿自己制作的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幼儿排练的童谣、歌曲等节目,爷爷、奶奶准备的节目。

 

活动过程:

 

1、欢迎爷爷、奶奶来园一齐过重阳节。

 

2、了解活动的资料,讨论相关问题。

 

(1)谈话,初步了解重阳节人们喜欢进行的活动。

 

(2)讨论怎样帮爷爷、奶奶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3、和爷爷、奶奶一齐登高。

 

4、表演、品尝活动。

 

(1)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送礼物。

 

(2)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和幼儿共同品尝重阳糕。

 

(3)向爷爷、奶奶说一句祝福的话。

儿童节的习俗篇6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相关的活动,2021年也不会例外,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片:小朋友,你们知道***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对民间活动有兴趣,知道龙舟赛活动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2、乐意尝试剪贴添画的方式表现龙舟的细节特征。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龙头的***像、浅蓝色纸、剪刀、固体胶、PPT、视频、放碎纸的小篮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意***:观察龙舟的特征,知道赛龙舟活动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1、PPT:看看大人们在做什么?他们划的船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哪里是船头?

2、小结:大人们划的船样子像龙,抬着头很神气的龙头,细细长长的身体,上面有鳞片装扮,龙的尾巴向上翘。

二、师生演示

(意***:重点学习剪贴“龙头”***像的方法。)

1、我们也来玩玩赛龙舟的游戏。

2、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做龙舟。

三、幼儿创作

(意***:有序的使用工具材料表现龙舟的特征。)

1、龙舟我们自己做。

先用小剪刀(剪下***片上的龙头),用固体胶固定龙头的位置,用记号笔从龙头下方接住龙舟船身,让尾巴向上翘,最后添上鳞片。

2、幼儿创作。

(1)提醒幼儿按步骤剪纸、添画,完成龙舟。

(2)邀请谁坐在你的龙舟上和你一起划龙舟。

四、分享交流

(意***: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喜爱民间活动的兴趣。)(播放音乐“龙舟夺锦”渲染气氛)

1、用倒数计时,表示赛龙舟游戏开始。

2、幼儿布置作品在场景中,最快的幼儿就是龙舟赛第一名的胜利者,以此类推2、3名……

3、找一找人数最多的龙舟、数一数龙舟上划船的人数。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五月五,端午日,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片,艾条等;

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片;

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片,我们共同阅读,***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师:知道了前面那些***片是描述春节的。

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片,***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

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

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

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片)

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学习下蹲走,锻炼腿部力量和协调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初步竞争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节奏轻快的音乐。

2、龙舟头饰8个。

3、小红旗1面。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这节课老师教小朋友做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游戏,想不想做呀!在做游戏之前先跟老师来运动运动做做热身操好不好?

2、听音乐,师生一起做模仿动作(体育项目)游泳操(活动上肢)射箭操(弓箭步,左右开弓)乒乓球操(半蹲,体转)竞走操(全身运动)。

二、"开龙舟"游戏

1、谈话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龙舟比赛》的体育游戏,哪个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龙舟"?

2、老师出示挂***,向幼儿介绍《龙舟比赛》。

过渡语:要想进行龙舟比赛,我们先要学会怎么"开龙舟"。

3、幼儿四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蹲着向前走。

(老师只交待"开龙舟"游戏的基本玩法,让幼儿自己在玩中体验怎样使"龙舟"前进的技巧)

4、集中让幼儿一起说说,"开龙舟"游戏玩得怎样?遇到什么困难?怎样才能使龙舟开好?

①大家要一起走。

②要一起喊口令。

③还要一起出同一个方向的脚。

师:如果大家速度一致,有节奏地走,"龙舟"是不是就能开得快呢?小朋友们再试一试。

5、幼儿八人一组再玩"开龙舟"游戏老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三、竞赛游戏:赛龙舟过渡语:现在小朋友们的龙舟开得很好了,下面我们来进行龙舟比赛,看哪条龙舟最先到达终点,就算胜利。

1、幼儿从起点出发,开展龙舟赛。

2、给胜队表扬鼓励。

四、放松整理活动。

1、师:小朋友,我们刚才进行了龙舟比赛,大家表现真不错!现在是不是有点累呀!下面我们就来放松放松,跟着老师来:甩甩手,转转头,扭扭腰,踢踢脚,拍拍腿,深呼吸。

2、整队回教室。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儿童节的习俗篇7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两广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地区的中秋习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烧塔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儿童节的习俗篇8

六一儿童节是一项国际性的节日,是孩子的节日,那么中国孩子过儿童节有什么习俗呢?

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小主人们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前,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却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欢乐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和***府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尽管***初期物质条件不足,困难重重,***中央还是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决定将这一天定为中国儿童的节日。***中央对新中国的第一个儿童节非常重视。为了筹备庆祝六一儿童节,响应民主妇联等团体发出的“保卫儿童权利、争取和平”呼吁书,我国11个人民团体和中央人民***府有关部门,专门组成了筹备委员会。***挥笔题词:“庆祝儿童节”。朱总司令殷切地希望:“新中国的儿童,要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准备好好的建设新中国。”***、***、***、***等***和***也为孩子们题词。

这一天,5000名儿童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庆祝自己的节日,苏联、朝鲜等国家的小朋友和母亲们,也应邀出席了联欢会。朱总司令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说:“你们的年龄,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强壮,准备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把贫穷的落后的中国变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儿童节的习俗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发展价值;社会;儿童

民俗文化是民众在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选择和优化的结果,是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的根源,也是推动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力量。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过学前教育文化课程,但是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教学内容中经常会出现有悖于人文常理和幼儿发展规律的地方,也缺少对儿童真善美的教育。儿童的发展迫切需要民族文化课程的重构,儿童生命和生活的整体性、丰富性也需要民俗文化来帮助构建。在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作为文化传承最主要的载体,更应认识到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发展价值,加大发展力度。

一、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内涵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是为了满足学前儿童的发展需求而存在的,以学前儿童生活中的民俗文化作为主体,兼顾其他多民族文化,以儿童学习发展规律为指导的并通过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有益的教育性经验。

当前的民俗文化教育课程,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将儿童文化背景作为课程设置依托,使儿童在教育环境中能够获得有益的教育性经验,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整体进步。课程体现了对境遇性知识的尊重,把普适性和境遇性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使儿童能够对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生活知识和学科知识全面融会贯通,最终促进儿童拥有在人类生活文化情境中体验生活、优化生活的能力,进而实现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自身发展的超越。此外,结合学前儿童的身体特点,课程把学前儿童看作是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建构者,从而帮助他们身心、意志、情感、智慧的全面发展。当然,教师作为施教者,是儿童发展的积极促进者,也充分发挥着在课程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课程良性循环机制的生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超越。

二、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对儿童的发展价值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认知、个性、情感等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但同时儿童具有极强的感知力,对生活中的文化背景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民俗文化直观形象的特点相融。因此在课程教育中,应遵循从自我到他人、从熟悉到陌生的认知规律,切入儿童生活中当下的、此时此地的民俗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和提炼,从而建构起适合本地区儿童发展的课程,完成儿童的发展。

1.明确文化归属,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一个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觉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性生活经验,在情感和心理上都能够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和文化价值,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是自我认同的一种形式,也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认同包括种族、现代的族群性、传统的族群性和生活方式等四种形式。其中,种族文化是最强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先天赋予的、流淌于个体血液中的。而另外三种则是人身体之外的,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是较弱意义上的文化认同,生活方式则是最弱的,可以多次改变。传统的族群性认同则是以成员关系为基础的,这种关系往往是一种时间活动,部分和遗传活动有关,但是随着成员的流动会发生变化。现代的族群性则主要集中在个体上,是一种非制度的文化认同。人们长期生活在民俗文化中,在不断的习惯中会逐渐产生对这种文化的熟悉感和认同感。比如,我国各族人民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就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产生的民族认同,同时各民族又有过年吃团圆饭的传统,这又是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国家认同。再如,我国射日英雄神话、女娲造人神话、开天地辟地神话在内涵上都有一定的相近性,都表明了阴阳对立和统一的世界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内涵惊人一致的神话背景下,必然有本民族共同和普遍一致的无意识心理结构,这又是我国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而对儿童的学前民族文化教育就是要实现这一民族认同、社会认同,使儿童能够认同本民族文化,并以本民族文化为自豪,这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当代社会尤为重要。如果儿童从小不接受汉字、古诗等文化教育,那么以后也难以认同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当然,教育中应坚持“中和教育”方针,不能简单地顺应和屈从本族文化,也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吸纳其他文化,以帮助本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获得新鲜血液。

2.培养文化包容意识

意识是指精神心理活动的某一阶段和形式,是人眼、耳、鼻、舌、身之外的第六意识,也即是心智思维。文化包容意识即是对待其他文化时应保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去接受或宽容对待的思维活动,这是文化包容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国各民族和平共处的重要基础。我国有56个民族,民俗文化也正是在这56个民族的分分合合中通过不断接触、碰撞和交融中发展而来的,具有各自的特色,也能够互相学习。苗族的酿酸技术被各民族习得,丰富了饮食文化;黎族的织锦技术被黄道婆学习,为汉民族创造了惊艳的织锦文化;汉族的织棉机被壮族学习,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民族文化都是在互相学习和互相迁移中不断创新,形成适合本民族的独特文化,也使得民族文化不断获得生机。儿童时期是人的意识初步形成时期,通过对各民族丰富文化的讲解,能够使他们明白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从而学会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文化多样性,防止出现狭隘的文化意识,造成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心理。

3.寓教于乐,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长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而我国各个时期对儿童教育都极为重视,并总结了许多为实践证实的育儿经验,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学前儿童的抽象思维意识尚不成熟,思考能力处在较低阶段,但是他们的模仿意识极强,而民俗文化中的许多事例都可以帮助他们成长。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会帮助孩子学会谦让、爱心,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让儿童学会机智、帮助,这些故事对孩子的影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各民族还保留了许多爱幼抚幼的习俗,比如各民族妇女为儿童缝制装束,绣上吉祥物保佑儿童健康;有很多成人和儿童一起玩的传统游戏;饮食上都注重健康,科学饮食,比如苗族人常吃糯米不易消化,需要酸菜搭配来促进消化;民俗文化中娱乐活动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歌舞、竞技、游戏、杂技等,流传较广的有丢石子、跳房子、老鹰捉小鸡、打水漂等,使儿童在观看、参与中愉悦身心。

4.亲善和睦,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民俗文化蕴含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是儿童重要的成长背景,也是儿童与社会的联结桥梁。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道德、礼仪知识、俗话谚语、民歌民谣等,常常活泼生动、入木三分,育人作用明显。尊老爱幼方面:比如布朗族、朝鲜族、哈尼族,如果家里有较好的食物,应请老人先吃;侗族路上遇到老人应帮忙,家里缝衣服时应先给老人缝;***族、彝族遇到老人时应恭敬地为他让路;各少数民族也没有打孩子习俗,侗族尤为进步,认为男女平等,任何孩子都应爱护。团结互助方面:这方面在少数民族上表现尤为明显,少数民族大多生活艰辛,因此很多时候需要依靠集体互助才能战胜困难,这也就形成了他们一家有难、全寨支援的优良传统,遇到公共设施如水渠、道路时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出力。

三、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对社会的发展价值

1.树立文化公平和社会公平意识

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衡量标准,而文化公平则是指人类所有成员都拥有公正的创造文化、持有文化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和自由,也是人类文明阶段的必然需求,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促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到现今的法治社会建设都表明了人类对于社会公平的向往和不断追求。每个儿童都有一个潜待开发的大脑,而特定的社会环境无疑对其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儿童生活于社会环境中,人类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审美意识都会作用于儿童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一地区的儿童都是不同环境中的***的个人,而不同环境中的文化传统必然有很大差别,尤为突出的反映在民俗文化的差异上,各民族相处、互动和理解的基本文化指令都蕴含其中。所以民俗文化是与人们休戚相关又人人可以接触到的文化,也是社会最公平的文化系统。所以,在民俗文化基础上构建的学前教育课程是帮助儿童树立文化公平和社会公平意识的最适宜课程。

2.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多种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日益激烈,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强势文化消灭、打击弱势文化的现象。对此,联合国曾专门《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规律,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号召人们像维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去维护文化多样性。20世纪30年代赫斯科维茨和本尼迪克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相对论思想,认为不同社会生活中会产生各种文化,而对待不同的文化人们应当采取互相尊重的态度,从而才能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防止本民族文化在一潭死水中生命力消逝。而社会的和谐也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存在的,通过对和谐文化的教育能够帮助儿童认同文化多样性,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我国民俗中存在着大量的和谐思想:崇尚自然。彝族有“阿衣俄西格”餐传统,也即是一种儿童在大自然的娱乐聚餐,儿童在这种和大自然的相处中加深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侗族则认为山林是大自然的主人,而人只是客人,因此不能滥伐树木和捕猎;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在这一点上,各民族都非常一致。比如,不能挑拨是非引起他人不和,否则会遭到全村人的敌视;家庭内部也讲求和谐治家,相敬如宾,如果遇到有人求助则应热心帮助;各民族间团结互助。我国各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融合成为一个大家庭的,因此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思想认同让各族人民都盼望天下一家,亲如兄弟,即使在今天,民族团结、发展、繁荣也作为基本的民族相处原则写进我国民族***策。

3.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沉淀下来的习俗、信仰、价值观等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民族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民众创造力和智慧的深层次展现,也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的一种依据。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和各国家相区别的特殊标记。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具有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将其和普适性知识融合,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儿童来说,形象生动的内容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更容易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印象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将民族精神深刻地印在骨血中。

4.追求和谐共生,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民俗文化也是一个对这种理念追求的文化系统。我国古代建筑多取方形、圆形搭配而成,以取天圆地方之意。北京名闻天下的四合院的建造也是根据北方风少大气候寒冷的特征,而采取四周合围的形式以达到保暖的效果。我国的民居也多是依山傍水,根据地势而造成,讲求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还有很多人会在屋子前面种上植物等,以达到草木葱茏的效果。在饮食、服饰上也都讲求五味调和、色泽相称,这些都是以和天气和平相处为目的,达到有序和谐的状态。而这些和现代课程的环保观念都是相通的,可以建立起文化和课程的共生系统,促进人与之然和谐相处。儿童在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教育下,就不会把人当作自然的唯一主体,而以统治者自居,对大自然肆意掠夺,不会把人和自然看作对立或制约与被制约、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人类相依为命的好朋友,从而和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和谐相处。

总之,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作为民俗文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帮助儿童形成多样性思维及促进儿童的社会化都有重要作用,而在全球化和一体化带来的民俗文化冲突和竞争中,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教育者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视,为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巨乃歧,王建***.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范畴:兼论价值哲学的本体论基础[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儿童节的习俗篇10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儿童立场

***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司法办、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意义重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儿童法治素养培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只有基于正确的儿童立场、顺应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的法治教育,才能引领儿童学会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法律,尝试在生活中践行法律,使法治教育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将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一、小学法治教育要基于儿童立场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小学法治教育亟需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承认童年期无可替代的***价值,承认儿童“此时此刻”成长的意义,而不过度关注未来的价值和意义。过度关注“时间上的儿童”,就是把精力放在儿童未来的价值上,没有把儿童放在当下的生活、体验当中,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从时间上理解儿童教育的未来价值是指向“此时此刻”的。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从而使儿童教育成为可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处在连续的和不断前进的发展变化中,而这种发展变化是有阶段性的,儿童在其发展变化的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点。”[1]教师要“看得见”儿童和他们的需求,要尊重儿童的兴趣,要理解更要尊重儿童看待世界的方式。儿童是***的人,具有***的人格,儿童有自己的逻辑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或是成人世界的逻辑强加给儿童。进行法治教育是对的,这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儿童还是儿童,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时不能对儿童放任自流,也不能填鸭式教学,教师需要在对儿童世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使儿童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尤其需要进入儿童的世界,理解、尊重,从而内在地激励儿童对法治至高境界(自律)的追求。杜威指出:“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把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传递给社会的未来成员。”[2]由此可见,杜威认为社会的未来样态是由现在儿童所受教育和生活决定的。社会这个大的有机体,未来想要成就怎样的样态,是由未来将要不断加入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新鲜血液——当下的儿童决定的。可以说,今日儿童之发展,决定未来国家之发展和命运。同理,今日儿童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决定未来国家之法治进程,这也是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二)顺应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

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而且每一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教师在进行儿童法治教育时,不仅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此基础上更要了解儿童法治意识的发展规律,进而顺应规律,帮助学生建构法治知识体系,实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规则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0—2岁),儿童未意识到规则;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认为规则神圣不可触犯;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表现出社会性,认为规则就是大家赞同而制定的法律;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11—12岁),儿童已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将规则编集成典,并自觉遵守,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3]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4]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品质发展和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个体从外部约束的他律阶段逐步走向内在约束和调节的自律阶段,并逐步学习和接受当前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习俗水平),以此来进行道德判断,并调节其道德行为。依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学儿童道德发展有两个重要过渡期。其一,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在这一时期道德认知水平从前习俗水平过渡到习俗水平。所以小学法治教育在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前法治教育”为主,包括简单规则教育、道德教育等,而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是“法治教育”,它分散渗透在3—6年级各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突出法治意识培养。其二,是小学六年级,儿童将由习俗水平逐渐向后习俗水平过渡。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法治教育逐渐增加,逐渐由零散化向系统化发展,所以六年级上册设置了法治专册,意在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使儿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现实中,小学道法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多采用知识化取向的法律条文的传授教育。这种知识化取向的法治教育与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阶段不匹配。小学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要从教育场域中的儿童立场出发,顺应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明白儿童对法治的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变化。所以,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从低年级的规则教育,到中高年级的法治教育,再到六年级进行系统的法治专册教育,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和由分散向系统转化的双运动轨迹。同时,教师要明白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应定位于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刻板传授。通过儿童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自己作为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了哪些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这些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儿童作为公民的整体法治素养的提升。而现实中却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把学习法律条文作为授课的重点,把是否掌握了法律条文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例如在进行“认识居民身份证”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提问“身份证号码包含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相关链接”回答问题,则此环节的教学显得“意犹未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一些小游戏,例如猜猜他的出生日期等等。这样能够使学生知道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独一无二且终身不变的,还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泄露身份证号码对不对,为后面学习如何保护身份证信息做铺垫。教师如果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儿童却不知道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直接联系,这样的教学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不符,超越了儿童的理解范围,就无法达到儿童的内心。

二、小学法治教育与儿童生活

(一)小学法治教育的起点要源于儿童生活

很多小学道法教师都觉得六年级法治专册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认为自己不是法律专业人员,无法将法治内容讲深讲透,二是法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其次是纠正教师对法治教育的误解。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明确指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背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生活才是法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为法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和实际需求,反过来法治教育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融入生活。一旦教师不再关注法律条文的灌输、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困惑和生活经验,而是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聚焦他们的实际需求,琢磨儿童的真实心理,组织教学也始终围绕儿童生活,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教师就会发现法治教育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积极挖掘儿童生活事件中的法治教育因素,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时***新闻和法治事件,能为法治主题教育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法治专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被邻居的噪音扰乱过正常生活的经历。由于问题源于真实生活,学生发言踊跃。教师随后追问:“你是怎么解决的?”有的说可以协商解决,有的说找物业解决,有的说可以报警,有的说和他吵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认知的冲突点设计问题,如吵架解决好不好?你认为怎么解决比较好?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观点,建构知识。教师再追问:“你们有没有过其他权利被侵害的经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通过正当程序维权,同时也知道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

(二)小学法治教育的过程要贴近儿童生活

1.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对外界环境的不断感知中,将获得的经验转化、建构为知识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必定是要经过“做”来达成,即杜威的“做中学”,也有早期“学徒制”的影子。人的道德成长源于真实的体验。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到法治教育中,如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参观国家机关、采访人大代表、模拟“场外代表”进行社会调研提出议案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知识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及经验内化。教师要明白经验的发展是开放的,因为它没有呈现结局,唯一的结局就是生长,是一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例如教师在教学“身边的国家机构”时,要以“在场因素”(即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以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调查采访自己身边的国家机构,通过“拍一拍、查一查,访一访”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拉近国家机构与学生的距离。最后,学生通过交流最终实现“不在场因素”的学习,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体验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2.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只教授法律知识是完全行不通的。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法律条文比较晦涩难懂,儿童无法产生共鸣,这样最终达不成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法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法治内容与现实案例的结合,这样的法治教育才更具有生命力。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鲜活的案例,运用视频、文字、剧本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案例,学生在案例情景中进行思考、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走向生活世界,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例如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网民“辣笔小球”诋毁戍边英雄被刑拘的案例,来说明《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护。案例直观,有时效性,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新闻的习惯,也能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

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即知行合一。仅仅只学习法治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践行法治,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掌握法治理论可以指导法治实践,而法治实践又能够检验法治理论学习情况,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法治教育,达成法治教育的目标。知行合一才是法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行”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使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最终让儿童更好地融于生活。在法治教育专册中,始终贯穿知行合一的原则,强调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学生需要完成从“知”到“行”,完善知识建构的闭环,实现知识建构的循环往复。例如“身边的国家机构”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课前调查作业,让学生了解各级国家机关是如何划分的。课上,教师讲解后,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区法院和省法院,自觉进行反思,通过“再次实践”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该教学设计源于儿童生活,经过教学实现了知识的进阶,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了儿童生活。通过课前调查作业设计,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国家机构,使国家机构在学生认知“够得着”的地方,学生带着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来到课堂,教师设计学生“蹦一蹦”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完成“知”的重构。课堂结束后,教师又设计轻松好玩的扩展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再次观察身边的国家机构,将课堂上所获得的法律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做到知行合一。此外,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好课上“加法”和课后“减法”,尤其需要做好作业设计和建立评价机制。课前调查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等体验式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领儿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的趣味与价值,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课堂目标。教师还需要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来保证学生有效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并非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法学理论的学习,更不是生硬的法律知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教师绝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关照儿童现实生活,用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在其心中植下法治信仰,为中国培养适应“社会理想”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霍力岩.试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06).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M].傅统先,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M].郭本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儿童节的习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儿童节的习俗10篇

学习

最后的常青藤叶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的常青藤叶10篇,内容包括最后的常青藤叶电影台词,概述最后的常青藤叶的故事。“嘎吱”,老贝尔曼打开了门,顿时一阵风灌进了屋里,狠击在老贝尔曼那沧桑的脸上,他的身子也在那风中如芦苇般虚弱的颤抖。“咳咳咳。”一连串的咳

学习

教师演讲稿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演讲稿,内容包括教师立德树人演讲稿,年轻教师成长演讲稿。

学习

国旗下讲话安排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国旗下讲话安排10篇,内容包括国旗下讲话稿及安排表,国旗下讲话汇总。主讲人12.9理想篇怀揣理想奋进22.16自尊篇自尊无价32.23自信篇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43.2自律篇自我约束,遵纪守法53.9自勉篇留一只眼睛看自己63.16劳动

学习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文10篇,内容包括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作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作文。我躺在床上,想象着……突然,一只白鸽落在我的肩上,我似乎变小了许多,白鸽载着我飞向天空。我抬头仰望,啊?我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怎

学习

龙年祝福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龙年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龙年祝福语四字成语,龙年拜年祝福语。元旦春节不送礼,发条短信送给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新春好,好事全来了!亲人朋友笑,喜气围你绕!欢庆节日里,生活美满又如

学习

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立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立秋感怀的诗句,立秋最有诗意的诗句。4.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5.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6.立了秋,便把扇子丢7.一场秋雨一场寒8.十场秋雨要穿棉9.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1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

学习

关于梅花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梅花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梅花古诗词意境手绘图,最美的梅花在古诗词里。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高考中,古诗词赏析是必考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通过平时

学习

我们的声音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的声音10篇,内容包括我们的声音时代,倾听我们的声音。微风伴着我来到老桥的身边,咯吱、咯吱,老桥欢迎我的来到。捡起一块岩石,轻轻敲击,我听见了时间隆隆的回声,啊!我知道了,大自然用声音告诉着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应该做有限的生

学习

我爱妹妹10篇

阅读(26)

姥姥是个剪纸高手,没用一分钟,一幅“小猴吃香蕉***”就剪好了,表妹见了开心极了!姥姥技术高超,就是因为常常剪。表妹因为这个就处处刁难姥姥,用布条捂住姥姥的眼,让姥姥剪“喜鹊登枝”就剪好了。表妹是一个小淘气,小可爱,机器人。就用机器人的...

学习

护理学教学模板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学教学模板,内容包括护理学答题模板,基础护理学十分钟模板。1.2.1目前大多数男性报考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该专业,而是存在各方面原因被迫无奈选择护理专业[5]。因此巩固专业思想是保证男性护生认真踏实学习的根

学习

财务工作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财务工作总结范文大全,财务结算岗位工作总结。一、费用成本方面管理规范了库存材料核算管理严格控制材料库存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建立了材料领用制度改变了原先不论否需要、不论那个部门使用、也不论

学习

你一直在我心里10篇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你一直在我心里10篇,内容包括你在我心里何止好几年完整版文案,你一直在我心里美文。海风阵阵吹来,仿佛是在为他们祝福。男孩希望就这样一直下去,牵着彼此的手到海枯石烂。可是有一天,女孩的一句话打破了这个男孩美好的愿望。女

学习

缅怀先烈的诗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缅怀先烈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缅怀先烈诗歌,朗诵缅怀先烈的诗歌。各校及时下发活动通知,做好东城区数字德育网“网上祭先烈低碳过清明”主题活动宣传。(一)清明习俗知多少通过清明节民俗知识闯关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清

学习

法在我身边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法在我身边10篇,内容包括法在身边文章,法在我身边内容。你知道父母为什么养育我们吗?你会说,是他们爱我们。这只是其中一个答案。法律还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

学习

庆祝六一儿童节诗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庆祝六一儿童节诗歌10篇,内容包括庆祝六一儿童节的现代诗歌,关于六一儿童节诗歌。我守在你梦的边缘,用我的根护住你。我的和黑夜的。唯一的蜡烛。冰凉的手。你的床明净如波,风把云藏得很好。明天来和你游戏。在深深的水里,和,睡

学习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古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六一儿童节表演的古诗朗诵,六一儿童节的古诗配画。女:我们的心象怒放的花朵,象欢乐的海洋男:“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节日,在深深浅浅的梦里,“六一”是柔和的,她伴随着槐花的香味悄然而

学习

六一儿童节开幕词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儿童节开幕词,内容包括六一儿童节开幕词简短100字,六一儿童节晚会开幕词10篇。[晚会致辞]庆六一“金星闪烁”文艺晚会开场词[晚会致辞]“快乐童心,畅想六一”暨校园艺术节闭幕式主持词[晚会致辞]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

学习

六一儿童节家长寄语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儿童节家长寄语10篇,内容包括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家长寄语简短,六一儿童节家长代表感言。祝愿惠农二幼越来越好,祝愿所有的老师永远健康、年轻、美丽、平安、顺心、幸福!

学习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难忘的六一儿童节10篇,内容包括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作文,难忘的六一儿童节100字以上。“掌上明珠”的游戏规则是:一只手拿乒乓球拍,然后把乒乓球放在乒乓球拍上,绕着两张齐放的桌子走一圈,乒乒球不掉为成功,掉了则为失败。轮到我了,

学习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习俗有哪些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习俗有哪些文字版,中秋节的习俗100种。旧时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五,寿县城乡有喝当头酒、喝月色的习俗。人们依据对月行规律的认识,认为一年中只有十一月十五日半夜时的月亮正对此地,直射于

学习

儿童节黑板报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节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儿童节黑板报祝福语,儿童节粉笔字黑板报。长大了你就可以去远方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路踏遍万水千山那时候,*我就盼呀盼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像大人一样去远方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路踏遍万水

学习

儿童节贺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节贺卡10篇,内容包括儿童节贺卡制作,儿童节贺卡女生。3.小时候盼望:一觉醒来,随便赖床;长大了盼望:一觉醒来,人在课堂。亲爱的,儿童节来了,不管啥愿望,愿你快乐天天一个样。4.一粒糖果,打跑眼泪;一个故事,哄你睡觉;若受委屈,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