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篇1
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一直到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来源:文章屋网 .wzu)
粽子的来历篇2
用电饭锅煮粽子需要40到50分钟。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粽子的来历篇3
相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粽子投水祭之。渐渐地,民间便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隽永的传说,给传统节日平添几分人文色彩。粽子,又叫筒粽、角黍、包米等。叫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称角黍,由汉朝用菰叶裹黍米成牛角状而来;名包米,从元时以箬叶包糯米而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粽也曾有描述:“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近世多用糯米矣。”
端午食粽之俗,在魏晋时已盛行。周处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唐代时,粽子成了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经营粽子的店铺,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唐明皇吃了“九子粽”后赞不绝口,说:“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代诗人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道出了粽子的形状和味道。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描述了粽子的大小。宋代已有了“艾香粽子”,陆游诗曰:“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同时,粽子之馅亦趋丰富,如宋人吴氏《中馈录》做粽子法记云:“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文豪坡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饯为馅的粽子,留下了“时于粽里得杨梅”诗句。宋时粽子的形状已五花八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粽子名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到明代,出现了以豆沙、肉茸或干果仁肉为馅的粽子。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袁枚《随园食单》载:“洪府制粽,取顶高粽米,……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入火腿一大块,封锅焖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贵,知味易牙同。”就写尽了火腿粽子的妙处。
粽子,蕴含着隽永的饮食文化。在古代,粽子不单是“纪念美食”,也寓吉庆之意。民间有将粽子当结婚礼送的风俗,象征“种子”,寄寓早得贵子;也有用作考生贺礼,将粽子特制成笔形,寓意“必中”,而有的以红枣作为粽子馅,寓意“早中”,以讨个吉利。有趣的是,湖南湘西溆浦县民间以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每逢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这天举办以粽子为主食的宴席。粽子一般第一天包好,文火焖煮一夜,次日金鸡啼晓,全家团聚开席。开席时,首先吃连心粽,它又圆又长,形似枕头,主妇边吃边念祝词,祝全家和睦、老小康乐;接着吃辈份粽。因人而异,老人食狗脑粽,男子食牛角粽,孩子食宝塔粽,女人食镶配红枣、板栗的斧头粽,品完粽子可进行猜谜、对对子等活动。
民间流传许多粽子谜,如谜面为:“标字添两点,看你怎么猜”、“珍珠白姑娘,许配笔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宽衣裳”、“四角尖尖草缚腰,滚烫锅中走一遭,若是遇着钟旭爷,浑身剥得赤条条”等,这些谜面的谜底皆为:粽子。食粽之时,猜猜谜语,风趣诙谐,别有情趣。
每逢端午,民间不时会请人撰写一些嵌“粽”字的对联,如“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白桡划出四时情”、“包粽子,举国欢宴亲友;赛龙舟,把酒吟讨慰圣贤”、“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这些对联形象生动,烘托了节日的氛围。一些流传在民间与粽子有关的轶事,别有情趣。如:清代,山西寿阳人祈隽藻出身书香门第,幼时聪颖过人,在五岁的那年端午节,奉母之命给三哥和三嫂送去五只粽子。自恃才学不凡的三嫂,见机想试探一番小弟的诗才,脱口吟出上联:“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好香!好香!”隽藻不假思索地续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伴三哥,好亲!好亲!”三嫂虽羞得脸红耳赤,但心中却佩服不已。
粽子的来历篇4
泡4-5天。每天换三次水,煮3小时,这样口感才会更加糯。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粽子的来历篇5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二
活动背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随之而来,例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针对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设计了端午粽飘香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个小朋友带30个粽叶,带一点绑绳(尽量用草绳或麻绳等环保材料),伙房准备质量上乘的糯米和红枣(不能再用黑米,很难煮)。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亲子一起包粽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3、幼儿品尝粽子,体验端午节的快乐。
4、离园时带一个粽子回家让大人品尝,体验成功与分享的快乐。
活动时间:本周午上午。
温馨提示:各位教师和伙房工作人员,尽量早做准备,9点以前包完,保证午餐按时进行。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三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端午粽飘香亲子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浓浓的亲子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粽子的来历篇6
朝鲜轮粽 朝鲜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粽子外形是扁圆的,被称为“车轮粽”。其棕用料是把鲜嫩的艾叶煮熟捣碎,掺和在硬米粉中,拌以其他配料做成扁圆状。吃时拌白糖,其味清香甜蜜,老少宜口。
日本锤粽 日本的端午节在公历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日),吃粽子是节日的标志。粽子原料是磨碎的米粉或葛粉,裹以竹叶或菰叶,其形为锤子状,上面缠以兰草。粽子品种有宫廷粽、道喜粽、葛粽、饴糖粽和朝比奈粽等。节日里可根据不同的人家赠送不同的粽子,如过生日、结婚、生小孩就送喜棕,给小孩送饴糖粽,给老人送宫廷粽等。
越南方粽 越南同我国风俗相同,也在端午节吃粽子,不过口味是咸的,棕形有方有圆包扎得很好看。粽子的主科是瘦肉,配以虾仁、蛋黄、红豆做馅,很有我国福建一带的风味。
缅甸角粽 缅甸人爱吃粽子,不仅端午节时吃,就是平时也爱吃,家里来了客人就用粽子招待。粽子以糯米为原料,馅是当地特产的熟香蕉、椰蓉和白糖,用芭蕉叶包成三角形,然后用牙签或自制的竹签固定封口。这种粽子煮熟后软酥酥、甜滋滋的,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印度多角粽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有三角形的,也有多角形的,样式很多,以包裹得扎实、漂亮为标准。人们十分讲究粽馅,主要原料是鲜牛肉、瘦猪肉末,另加香菇、青葱配料,吃起来香滑而不腻。也有根据自己的口味另选配料的,如菜豆、香豆等,其粽香喷喷,特别爽口。
菲律宾条粽 菲律宾人除端午节吃粽子外,还在圣诞节时必定要吃粽子。粽子外观裹成条形,有如春卷样,仍保持着我国战国时期粽子的形状。其粽米糯而不烂,肉馅肥而不腻,很有我国江浙一带的风味。还有一种’双拼”粽子,一头是甜馅一头是咸馅,一粽两味,独具特色。
柬埔寨袋粽 埔寨人吃的粽子与众不同,外包不是用叶子裹的,而是用透气性很强的布袋盛着。做时将糯米、红枣、赤豆等间隔相装填满约5cm高的小布袋,然后扎口上蒸。吃时卷开布袋,用小刀纵向切开,形如糕片,内外拌糖吃,其味香甜美口。
墨西哥角粽 墨西哥人吃的粽子又香又辣,别具风味。其棕馅是以粗玉米为原料,配以肉片和辣椒,用玉米叶和香蕉叶包裹而成,墨西哥人称之为“达玛尔”,其形状很像我国的三角棕。该国在玉米收获后要举行粽子节,并评出清香、可口、甜辣俱全的最佳粽子,对获奖家庭还要给予物质奖励。
粽子的来历篇7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节之一。老北京人习惯上俗称为五月节。
早在清乾隆年间,端午节要摆粽子设“粽席”,人与神共同享受端午节的乐趣。
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古时称粽子为角黍、黏黍。清代也把粽子说成是角黍。
端午节这天,宫中用膳主要是粽子, 因此有“粽席”之称。皇帝皇后、皇太后及诸嫔妃膳桌上粽子堆成一座座小山,有的用三号银碟装,每盘18个,有的用二号银盘装,每盘装22个,还有的粽子20 0个算作一“方”,每个膳桌上摆两方。
据乾隆十八年端午节膳单上记载, 乾隆帝膳桌上摆粽子1276个,皇后膳桌上摆400个。皇太后、皇太贵妃各一位, 皇贵妃两位,妃三位,嫔五位,贵人两位, 常在四位、阿哥七位、公主一位、福晋两位,共摆粽子650个。吃粽子前,还做一些小游戏:“亲教宫娥群角黍,金盘射得许先尝”。即把许多的粽子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让人们站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就先吃哪只。用膳时,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茶果,是桑葚、樱桃、茯苓等适时的鲜果。
端午节这天,乾隆帝朝冠上戴艾草尖,身穿蓝棉纱袍,红青棉纱绣二色金龙褂。拴龙舟大小荷包,五毒小荷包。皇后、皇太后及宫中女眷头上戴五毒簪, 艾草簪,绸布制的老虎簪。宫内的陈设无不体现端午节的特点:墙壁上挂的是龙舟呈祥缂丝挂屏,桌上摆大青葫芦音乐座钟,瓶内插五福五瑞花……就连各宫里用的熏香都是菖蒲根、茎为原料制成的。艾草和菖蒲都是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艾草,又称艾蒿、五月艾,功能是祛寒湿。菖蒲有提神、通窍和杀菌的作用。菖蒲还可以去寒热、除三尸九虫,天时行疾。用它泡酒,据说喝了能延年益寿。端午节头戴艾草,熏菖蒲香喝菖蒲酒,可以驱除邪气,消去病毒。至于雄黄酒,除了人喝外,还用此给小孩擦鼻耳,也有人把它倒在地上,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紫禁城里的粽子风味独特
宫内御膳房承担端午节包粽子的任务。因宫内上粽子供、设粽席及赏文武大臣、太监宫女每人一份粽子,因此对粽子的需求量是十分惊人的,原有的膳房厨役是远远不够用的,需临时调入许多帮厨,还得日夜包煮。为博取帝后的欢心,厨役们从节前十几日就绞尽脑汁,精心策划,从粽子的外形到粽馅逐级呈报,直到皇帝批示“钦此”为止。有时还要反复多次,才能讨得皇帝的批示,因此,紫禁城里的粽子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味道。乾隆帝曾作诗:“粽席蒲觞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
过端午节宫中还有许多活动,演屈原沉江应节戏,圆明园福海内赛龙舟,“画船箫鼓,飞龙首络绎于波浪间,颇有江乡竞渡之意,召近侍王公同观”。再有端阳赏赐及各地所进的“端阳贡”也是端午活动的一种。端阳赏的多为纱、葛、扇子、香饼、香包、香袋、宫佩等对象,还赏紫金锭、蟾酥锭、盐水锭这些避暑药品。
粽子的来历篇8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活动地点:**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活动内容: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2.包粽子(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方法: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5. 蒸煮。
三)诗歌朗诵(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第一:xx朗诵。第二:小组朗诵。第三:女生齐诵。第四:男女朗诵。第五:大家齐诵(诗歌内容附后)四)观看赛龙舟录像。(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七.吃粽子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八、领导讲话:**,今天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对我们活动的热情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1、故事概况。(1)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粽子的来历篇9
活动日期:2012年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XX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2012端午节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大家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八、领导讲话:
粽子的来历篇10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称“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