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四句诗10篇

白露四句诗篇1

写白露的诗,孟浩然的比较直白,诗云:“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再如杜甫这首《白露》诗,也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喜秋风景***:“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诗意挺美:夜里,晶莹的白露在柑橘的果实上凝结,圆润可人;清晨,又在马蹄疾踏之处,纷纷碎散。园圃内的果蔬和园外的石头、树木连到一处;舟船离开渡口驶进河溪。凭几而立,看鱼儿欢快游动;扬鞭而返,栖息的鸟儿急急飞起。越往下走就越发现秋天的果实如此美好;只是那通幽之路上,怕是岔道多起。

但大多数的诗是借白露之景,寄托和抒写诗人内心情愫的。如最早的《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常为人所吟诵。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前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后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其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的情感。

魏晋左思《杂诗》中云:“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仕途甚不得意,这首诗便是他于冷落处境中的心境写照。前四句状秋景,后两句抒秋情,于景于情的映衬中,吐诉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南北朝谢I的《秋夜》很有名。诗说:“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全诗描述的是思妇怀人。一二句以邻人捣衣与己之心事相对比,中间两句以月光与白露暗示彻夜未眠,终句点出题旨,思妇所为皆因“长分居”,且秋尽冬来,日复一日,如之何勿思。一段浓情蜜意全从平言淡语中倾泻而出。

白露四句诗篇2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这一绝句,初看上去,纯然写景,未露丝毫情意。仔细读来,却如罗大经所说:“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其中寓有诗人的一片“真乐”。这种写法,即所谓“融情于景物之中,托思于风云之表”。无怪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白成,两不相背”(谢榛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快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被称作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也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有悠然神远之感。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还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是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后,犹能激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

情景交融的诗篇,能够使人有身入其境之感。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正如梅圣俞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诚然,以情景二者而言,情为主、景为从。因此,徒自描摹,为写景而写景,纵使声、光、色、态俱全,日月迭壁,山川焕绮,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从而完成诗歌意境的创造。大谢(灵运)、小谢(眺),有时不免为后人所诟病,就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而情少。更不必说有些摹拟之作,仅仅是描绘景物,缺少真情实感,窒息了诗的生命。情探是诗歌生命之所系,诗人必得“以情会景”,否则就会造成“本自无意,不能融景”的后果。费经虞说得好:“青山、绿水、白云:红树无诗不有,而必知所以用之,非遂以此为诗也”。刘熙载则提出了“重象尤宜重兴”的说法,他说:“春有草树,山有烟霞,皆是造化自然,非设色之可拟。故赋之为道,重象尤宜重兴。兴不称象,虽纷披繁密而生意索然,能无为识者厌乎?”

诗人写景抒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间,具体写法,不一而足,贵在善于变化。试看杜甫如下三首诗: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倦夜》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一句一个画面,从初更写到天色微明。前四句仿佛客观地摹写,五、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而以飞萤、水鸟相比,暗示着诗人身世的孤凄。第七句点明诗人一夜未眠的原因,第八句总摄全诗,叹息一夜大好时光白白地过去了。这一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有了它前六句景色全都活了。原来诗人忧念国事,感叹身世,才会一夜未眠。作者能对外界的景物变换体察得如此深细,正是因为有“情”贯穿其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一气流转。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这首诗第一联自嘲亦自负。第二、三联,情景相间、虚实并举,既写景又抒情,浑然一体。诗人用“共”“同”“犹…‘欲”四字,把客观景物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最后两句,写出诗人“老骥伏枥”的情怀,显得意气昂扬。赵访曾分析说:“此诗中以情景混合言之,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物也,景也;与天共远,与月同孤,心视落日而犹壮,病遇秋风而欲苏者,我也,情也。他诗多以景对景,情对情,人亦能效也;或以情对景,则效之者已鲜;若此之虚实一贯,不可分别,则能效之者尤鲜。”

通过上述三诗,可约略懂得情景交融的变化之法,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由此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浑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和性情。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正如黄宗羲所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胡应麟语),又如:“耆卿熔情人景,故淡远;方回熔景人情,故脓丽”(周济语)如此等等。

白露四句诗篇3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前言】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着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白露四句诗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统治者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

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起个题目。

③看***,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的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白露四句诗篇5

下面我将从直接引用诗句和化用诗句两方面来介绍。

一、直接引用诗句

(一)引诗作题,鲜明醒目。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文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章题目,既切合文章的内容,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二)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坡的坦荡……(《美丽的离别》)

这则例子,边诗词引路,边提示主旨,既摆明了观点,又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可谓一箭双雕,令人拍案叫绝。

(三)引诗入文,锦上添花。

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画,似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引领读者徜徉在如诗如画的四时风光中,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四)诗句作结,一箭双雕。

如,“因此你注定要亡国,要成为亡国之君。可是如果你不是丢了江山,你又怎么会是一代诗人,又怎么可能写出如此优美之作?你失去的有很多,但你得到的更多。那些流传下来的作品就像鲜花一样芳香,我知道那是你生命的延续,流芳百世,难道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但愿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里也有芳香。而不是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寂寞吟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05年南通市一考生中考作文《你的生命里也有芳香》)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抒写了对李煜的另一种认识。在文末引用《虞美人》中的诗句,既总结全文,又深化了主题,不着痕迹,流畅自然。

二、化用诗句

化用诗句,比直接引用诗句的要求更高,它要求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已经有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摆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白露四句诗篇6

《杂诗(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忆东山二首》李白: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放言五收(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绝句二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首先看王维的杂诗,作者纯用白描记言,简洁的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态,口吻等表现地十分生动,显示出我急欲知道故乡人事的心情。写的十分传神。二末两句看似突兀,怎么不说亲人,而单单谈起一株梅花呢?其实,窗前的寒梅已然成为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因此,“寒梅”即成了对故乡思念的寄托。然而,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这一问,全部寄托了心中那对故乡的思念,这一问,实则省去千言,而又胜似千言,把作者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王诗《相思》也属于这一类,以富于情致的事物寄托情思,而寄语设问又亲切,令人神远。此外,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以发问表现诗人内心复杂强烈情感的还有如《咏蝉》《寄夫》《绝句》(杜甫)等。

以王建诗为例。诗人写“秋思”并未采用正面抒情,直抒心切,而用疑问语气。可是明明是诗人怀人,诗人却用“秋思落谁家..”,仿佛“秋思”唯有诗人才有。这看似无理,却表现出了诗人的情痴。这种“似放实收”的手法,还有礼李白的《忆东山二首》。那么,从另一种角度看,这种由眼前景以发问形式将读者引向更广阔地方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也是属于类似

另外一类――借外物之口,写自己之心。以骆宾王《咏蝉》为例,诗人以比喻说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他不是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品性却不为时人了解。须交待一点,这首诗是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解忤武后,遭诬以贪赃之罪下狱后写的。诗人借蝉之口,表达了不被人理解的悲慨。诗人这一问,似与蝉浑然一体,而又明明地表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李商隐的《流莺》属类似。

另外一类,以问发人深思。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诗是想说:对人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用漫长的历史去衡量判断,否则极易出现错误。末句一句既警醒了人们,也启示了人们,这正是问句使人深思的作用。

总之以例概全,虽失偏颇,但也能大概的概括问句在诗中的作用:更深入的表现诗人内心,更广阔的转移视线,更委婉的表达道理。这一深入一广阔既可以将诗句进入读者的内心,也可以将读者引向更广阔的视野,而读诗的韵味其实全在这一进一出中。

白露四句诗篇7

关键词:李白诗歌;色彩;白色;人格写照

李白,浪漫主义大师,将我国诗歌文学推向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他的诗歌与人品成为后世文学和文人的光辉典范。李白诗同唐代很多诗作一样,善用色彩来描绘意象,然而,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李白十分偏爱用白色,在他的诗歌中,屡见“白云”“白首”“白兔”“白水”“白酒”“白玉”“白发”“白露”“白浪”等具有白色的诗歌意象。

李白喜用白色,这恰好是他思想和个性的写照。李白一生藐视权贵,傲岸不屈,不愿阿谀奉迎,不屑随俗沉浮,渴望个性的自由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都反映了他的豪放不羁性格。以白色入诗,既体现了他洁白如玉的品格和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又展现出一幅幅生动亮丽的理想画卷。

李白的《赠黄山***求白鹇》:“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四句二十字,连用五个“白”字,讲自己对白鹇的酷好。由于对白鹇的特别喜爱,故将其喻为“白璧”“白锦”,使白雪都觉得自己的颜色没有白鹇好看而感到羞于见人。整首诗的意象纯净无瑕,纤尘不染。既表达了诗人对白鹇的无比喜爱,又表现了诗人向往光明的磊落胸怀。

李白性格倔强,心怀坦荡,十分喜欢用纯洁的白色塑造自我,表现自我,突出主人公的独特个性,“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洛阳陌》全篇没有一处正面描写,但香车宝马、白面俊郎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浮想翩翩。

同样以“白”喻美的还有《越女词》五首,以“雪”“素”“霜”来描写美人的形象。“屐上足如霜”,“吴儿多白皙”“东阳素足女”“耶溪女如雪”。越女因白而美,美好形象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

“白衣千万乘”(《留别西河刘少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忆山东二首》),“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用“白云”“白发”“白露”“白衣”“白首”表达了心慕高洁,渴望功成业就,却又无奈青春已逝,韶华不在的悲怀慨叹。

同时,李白还有许多优美意境的山水诗。“白浪如山那可度,狂风愁杀峭帆人”(《横江词》),“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月光皎洁,云天渺茫,露珠晶莹,江水明净。这与其说是对自然的生动描绘,不如说是绘写个性化的理想***景。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本来是“绿水”,这里偏偏要写成“白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现其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的人格,表现出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亦足见其对白色的钟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诗中“青山、碧水、白帆”等色彩景物,巧妙组合,构成一幅雄伟秀丽、意境深远的山水画。诗人通过色彩描写,表达了奔放豪迈的气概和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即使没有直接写白色,但是也充满白色的情调。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梁园吟》)二句十四字,竟有四个白色意象。“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送杨山人归嵩山》),一条白龙在向前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意境。

李白诗千首,白字四百四。诗人将白色运用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境界,其诗歌和人生都充满了白***结。

参考文献:

白露四句诗篇8

【关键词】曹植;诗歌;意象;少年;理想

建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乐府诗逐渐转变为文人诗,诗由外在的言事而转入对诗人心灵的展示。曹植作为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其创作尤以五言诗为著名,“五言自汉迄魏,得思王始称大成”(李重华《贞一斋诗话》)。古人对曹植的诗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钟嵘的《诗品》更是对曹植极为推崇,称誉“植诗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曹植的诗歌擅用意象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诗赋创作方法,曹植兼笼前人之美,结合自身的思想阅历,形成了柔情丽质又兼有肝肠气骨的诗歌风格,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个人意象群。曹植诗歌中的意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意象,如“少年”、“美女”、“怨妇”、“仙人”等;另一类是物象,如“飞鸟”、“转蓬”等。诗歌中的意象可以被看做是诗人人格精神的物化,本文试就曹植诗中“少年”的意象进行分析,发掘诗人的自我形象以及寄托于诗歌中的精神理想。

一、乐极衷情来的京洛少年

《名都篇》是曹植早期(公元二一九年以前)的诗歌作品,此时期是曹植一生生活最为优裕的时期。上乘父母的宠爱,下有亲好的游从,虽然曹丕被立为太子,曹植不无失意,但是毕竟骨肉无恙,知交如故。所以曹植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叙酣宴戏乐之事,《名都篇》就颇具代表性: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问。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后人大多数认为此诗是诗人早期贵族享乐生活的写照,这类叙酣宴戏乐之事的诗歌确实给人以“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邀游”的印象。郭茂倩则认为“名都者,邯郸临淄之类。刺时人骑射之妙,游骋之乐,而无忧国之心也”,郭茂倩虽看到了篇章外的箴规讽谕之意,却仍忽视了乐极背后的哀情。奢侈享乐的贵族生活带给曹植的并不都是欢乐,还有欢乐背后更深刻的悲凉。吴淇认为《名都篇》写驰骋,写宴饮,“只是牢骚抑郁,借以消遣岁月一片雄心无有泄处。其自效之意,可谓深切著明矣”。曹植此时虽得享华服美酒、知交欢宴,心中却忧思曲终人散、时不再来。“按子建黄初元年即被遣就国,此当系建安中居京师所作。结云清晨来还,则盘游无已可见,却含而不露。信如陈胤倩云‘万端感慨,皆在言外’”。

二、幽并游侠儿的英雄少年

曹植早期的言志诗以《白马篇》为代表,云: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桔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是乐府诗,此诗题是赞颂英雄侠士的。《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有精绝的武艺且兼有为国献身的美德的“幽并游侠儿”。诗人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角度诠释了这一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形象。这位英雄经征战而“扬声沙漠垂”,长期不懈地刻苦勤练,他的武艺已极为精深,“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更难得的是,为了解除国家的灾难,他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不是直接说自己“甘心赴国忧”,而是把他的激情壮志,凝聚在更完美的白马游侠身上,尽情歌颂他,倾其才力来塑造这个有血有肉的高大形象,从而寄托自己沙场杀敌渴望为国立功的壮志雄心。有学者认为《白马篇》中游侠儿的形象是曹植的“自我写照”,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贴切。如果说此少年的形象是曹植理想人格的化身就更为精确一些。它包含了曹植对建功立业的追求,这与曹植生活于汉末***时期“生乎乱,长乎***”的经历有关,更是体现出他对从小接受的儒家文化对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人生“三不朽”之“立功”的不懈追求。《名都篇》和《白马篇》这两首诗“恰恰表现了曹植人格的两级,《名都篇》中豪华放诞的‘京洛少年’,是子建的‘本我’,《白马篇》中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幽并游侠儿’,是子建的‘超我’。此两级的融汇、交壤变生成了早期子建之‘自我’”。

三、利剑不在掌的无奈少年

魏文帝自被立太子时就对曹植深有忌讳,因为魏武帝尚在,隐而未发。所以一当即位,便想法设法要杀掉曹植,诛杀曹植的***羽,使其失去左膀右臂。基于环境的突变,曹植的诗歌内容和情调也大异于前,写法上往往索物寄情,引类譬喻,所以常有言外之意。“友失之痛”是曹植中后期(公元二二零年至二三二年)诗歌中常反映的情感,《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云:“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虞并其男口”,眼看昔日挚友被诛,还是为自己所累,曹植只能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痛苦。《野田黄雀行》云: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问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白露四句诗篇9

开头两句,似不顾诗题,破空而至,突兀高远,使人不知其从何而来。两用十一字长句,奇崛如万仞壁立。倘化为“昨日不可留,今日多烦忧”,似无不可;但从全诗基调考虑,却万万不可。“弃”表无情,“留”示不舍;不说“我心乱”,而说“乱我心”,将时日拟人化,诗人不称意的抑郁愤懑之情便表露无遗,往昔可眷念之情谊亦蕴含其中。这个开头可谓奇崛。忧愤之深沉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的日趋腐败和诗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三、四句突作转折。面对天高云淡的万里晴空,看长风送雁,美景能起逸兴;登高楼畅饮,酒醉可发豪情。从开篇到三、四句,大起大落,仿佛“意识流”般,从极度的郁闷忽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却都是围绕李白思想情感这个轴心运转的。他向往那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憧憬那无拘无束的生活。目接秋雁,心有所悟,精神为之一振;豪情大发,不顾所以,烦忧为之一去,诚不为怪也。

五、六句借“蓬莱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文章之刚健遒劲,同时以南齐诗人谢朓自况,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七、八句就“酣高楼”一联,进一步渲染主客双方的逸兴,彼此都豪情万丈,雄心不已。酒酣兴尽之时,更是神思飞扬,飘然忘我,岂止“欲上青天揽明月”,简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豪兮,狂邪?已莫能辨,只觉得和谐,只觉得极致,这正是李白形象的自我写照。

九、十句又一“跌”,从驰骋想象的幻象虚境落入眼前的残酷现实中来,因而内心更加苦闷抑郁。强烈碰撞之后,终于顿悟,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联形象地表达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不可调和,似“抽刀断水”,如“举杯销愁”,水不能断,愁却可增。既然如此,何不远遁山水之间,飘逸方外之地;大江之中,一叶扁舟,岂不逍遥?何用“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呢?这是李白形象的又一写照。

白露四句诗篇10

关键词李白 诗品 清丽 天然 无雕饰

中***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他从小就不拘泥于当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受的儒家教育,而很有兴致地接受了儒、道、任侠等多方面思想的影响和熏陶。李白青年时正是唐王朝“开元之治”的时期:经济上的繁荣,***治上的安定,思想文化的发达,使他对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事业充满了信心。他决心为巩固和发展这种局面而做一番事业,热烈希望“投竿佐皇极”。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经道士吴翁的推荐二入长安,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大学士,但此时的唐玄宗己不思励精***治,“渐肆奢欲,怠于***事” 无情的现实粉碎了李白的幻想。“赐金还山”的李白终于步入了中国古代一切文人学士的必由之路――即由儒家的出世为官,待宦海失败后,便步入道教的隐世为仙。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他坚决反对***叛乱并想为平定叛乱、维护统一而贡献力量,但是“有策不敢犯龙鳞”,继续受到当权的统治者的排斥,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只好避乱江南。次年,唐玄宗十六年,出镇江南的永王 ,以平定安禄山的叛乱为号召,率大***沿江东下,李白应永王之聘,参加了永王的幕府。但肃宗认为永王要夺取自己的帝位,于是派大***镇压,永王兵败身死,李白也因“附逆”的罪名,被捕入河阳狱中,流放途中遇大赦回家。始终“思欲解世纷”,一直到六十一岁时还想参加征讨叛***的战斗。

空有一腔热血,终无所事事,这是我们对李白一生的概括。李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李白在其短暂的求学生涯中所学很多,却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没有经过严格的诗作训练。李白的诗歌从其体裁上分析师承诸家,各体皆有却又不擅一体,曾写出了《雪谗诗赠友人》这样工整的四言古体诗,却又为数很少,沿用乐府旧题写成了乐府诗《将进酒》、《行路难》等却又行走自如。生活在格律诗盛行的时代,却又写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唐宋古体诗。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格律诗体虽有却又不受对仗平仄等规律的束缚,五律《夜泊牛滔怀古》:“牛诸两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这首诗中“无”、“望秋”、“挂帆”是拗字,颔联、颈联(即三、四、五、六两联)均不对偶。又如《宿巫山下》:“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渌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梦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全诗音律谐和流美,完全符合五言律诗平仄要求,但中间两联也不对仗。再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起句“青山”、“白水“对偶(律诗并不要求起句和末句对偶),而颔联“此地”、“孤蓬”两句反而流走,用散文句式。

李白在遵循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对凝固的平仄、对仗的规律加以突破和革新,论者各有己见。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称“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既承认它们是五律,又说它是古诗。《唐宋诗醇》称:“大匠运斤,自成规矩”。称赞其自创新格,不墨守成规的精神。闻一多先生称李白的五律是“古体的灵魂蒙著近体的躯壳,带着近体的藻饰”。的确是这样。因此,我们就称之为非古非近,亦古亦近的李白体。

然而,李白终究是诗人, 只有李白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里既指出了诗歌本质:是人们感情激动的产物;同时,也指出了诗歌的特点:同音乐、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李白的诗歌最是诗歌一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往往在优美、悠扬的韵律和铿锵和谐的节奏中把他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敏锐感受,以美妙而自然的语言破喉而出,似颗颗珠玉,连贯而下,灵光闪烁,给人以不尽的回味和温馨的享受。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有感于汪伦之真情盛意,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身在桃花潭,就近取喻,以桃花潭水比汪伦深情,自然流畅达到了情真、景真、情景交融的境界。王琦《李太白集注》引唐汝旬语云“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戴老黄泉下,还应酿‘大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不如此。

想想看,哪一首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又有哪一首是为作诗而作诗的呢?所以说李白的诗最是诗。正因为李白的诗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才显得如此清新自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落彩云间。”偶读这首明白如话、质朴如顽童的散文般的《古朗月行》,我惊得叹了一声,这会是李白的诗?再吟几遍,这只能是李白的诗,非他莫属。因为好诗才应是这样子的。

读着这些诗,人们还真误以为李白不会作格律诗,只能作这亦古亦今、亦散亦诗的了,其实非也。生活在格律诗盛行时代的李白,焉有不会作格律诗的道理?“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首五律写得格律严整,平仄、对偶运用自然和谐,充分表现了感情的变化转折,而绝无人工雕凿的痕迹。中间四句,对仗工整、音韵圆转流美。颔联“两水”、“双桥”之咏宫景而壮丽,展示出诗人“我觉秋兴逸”的开朗胸襟;颈联“人烟”、“秋色”之叹,明丽中带凄寒,蕴含深沉丰富。但都语出自然,无佶屈聱牙、晦涩难明之病。充分表明李白在格律创作上的功力。而其清词丽句所显示出的清新、俊秀,都来自于李白对前代诗人谢眺的敬仰。

但是,格律一方面在体现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音韵和谐悠美,节奏明快整饬的优点的同时,多少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心灵的锁链,而才力过人、气魄雄浑的李太白则可以化有形为无形,自然飘逸地超脱形式的禁锢,大胆地摆脱格律的束缚,表现自己高超的创造精神。在《古风》第三十五首中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遗风:“一曲斐然字、雕琢丧天真”,同时对“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白发死章句”的鲁儒给予了辛辣的嘲讽。“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廷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公正地披露了李白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诗歌革新作出的巨大贡献。李白的诗作理论如此,诗作实践亦如此。李白的更多的惊天地、泣鬼神,咨肆如黄河流水般的诗句集中在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切感悟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待我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最高期盼。

“茫茫大泽中,唯我独先觉”,“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是自己的***治见解不被采纳而***治愿望难以实现时的悲愤。

“淮阳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忘贾生”,“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必殒身”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观照。

“噫吁哉!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停杯投筝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及《行路难》诸首都表达了自己进身***坛的艰难。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 是对黑暗的统治的强烈控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出东南隅,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无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是对宇宙奥妙的探索,同时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审视宇宙和人生,最终认识宇宙和洞察人生是李白上下求索的主题之所在。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表达了伴君如伴虎的从***的艰难和身受诽谤与排挤,难以与燕雀为伍而欲归隐深山的决心。

因为抱负难以实现,生命无故蹉跎而产生的万古愁绪即笼罩着其人生的全程,同时又是诗作表述的重要主题:“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正兰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亿三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而于李白,似乎“愁”字更笼罩了一生。其愁情愁绪尚且如此,还有何心绪在格律诗的音韵、对仗、押韵、平仄上虚耗生命呢?

分析李白其人,发现其诗的形成乃是经历了“无心而有心,有心而无形”的进程。也正所谓,本无作诗的打算,而内心的感受不吐不快。吟之,则为诗,其为诗也则全然不顾及诗体与诗论对各体有甚要求。作诗,全然不顾诗歌形式要求的限制。有道是“大道无形,大诗无式”,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不受形式的限制的,李白作诗,时而日月星辰,时而花鸟虫鱼,思接千载,视通八荒,诗情如蛟龙出海、猛虎下山,更如大江决堤咨肆而无法扼止,成诗则急速而无规律,令人难以捉摸。然而,它又倾注了真挚的情愫,感情炽热灼人,最能显示诗人诗思活跃、灵敏、自由不羁的个性和他超群出众的纵横笔力,也最能显示诗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产生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千古名篇。

在形式上,则存于诸体之中,又出于诸体之上,若神龙出没云端,毫不拘泥。这便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历千古而更意蕴深长的名篇佳作。

从作品本身出发整散相间无规则,句式长短无定数,一切都是情之所至,兴之所至。夸张想象惊天地,字重意重忌鬼神,一切都是感之所至,悟之所由。李白的诗作,不论反映他对***治理想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不论表现他对王侯权贵的高度蔑视和反抗;还是反映他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都是诗人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浇灌的生命之花,理想之花,痛苦之花。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所有诗人之伟大,全是由于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株,深入到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去。”于是这种流芳百世的人类文明的精华便产生了。

李白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外壳而历久不衰。纵观人类文明,所有历久不衰的诗文都是先贤圣哲对于人生真谛和宇宙奥秘的深切感悟。因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是一切优秀作品所共有的审美特质。

参考文献

[1] 林家英.李白研究.

[2]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 中国文学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 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白露四句诗10篇

学习

法制教育总结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法制教育总结10篇,内容包括法制教育讲完该怎么总结,法制教育心得体会集合13篇。一、强化领导、认识到位,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德育处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

学习

寻瑕伺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寻瑕伺隙10篇,内容包括寻瑕伺隙读音,寻瑕伺隙成语。木本水源、源源本本、本枝百世、世道人心、心乡往之、之死靡他、他乡故知、知难而退、退食从容、容头过身、身先朝露、露面抛头、头晕眼花、花甲之年、年近古稀、稀奇古怪

学习

申请奖学金的理由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奖学金的理由,内容包括奖学金申请理由200字范文,院级奖学金申请理由80字。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认真听讲,***自主的完成课后作业。学习上的问题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连续两次得到了院级三等奖学

学习

十月再见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十月再见10篇,内容包括十月再见十一月你好的文章,十月再见十一月你好日记。4、九月再见,愿你带走,所有的疲惫和焦虑;十月你好,祝你用花一样的飘香,净化我的心灵。5、秋风卷走炽热的暑气,十月伴着凉风洒脱走来。一场秋雨,迎来新生,九

学习

人生的哲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的哲学10篇,内容包括人生哲学的感悟10篇,人生的哲学道理。二、人生鹄的刘咸炘先生曾说:“明乎人居宇宙,以本身言,必有所守;以对他言,必有所事也。诸动物只全其生,以物养物,是谓事物。人之稍上者,更全其情,以心交心,是谓事人。其

学习

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家委会工作总结。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家委会所有的成员,把这学期为孩子们做的一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简要的向大家汇报如下:1.家委会成立及时,分工明确,确保家委会有序地开展工作

学习

如何写策划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策划书,内容包括怎么写策划书范文,服装店策划书合集15篇。二、活动宗旨/目的:――――――――――――――――――――――――――――――――――――――――――――――――――――――――――――――――

学习

六一游园活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游园活动10篇,内容包括六一游园活动美篇的内容,六一游园活动作文。愉快的六一游园活动真是太有意思了。

学习

学生自我总结评定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自我总结评定,内容包括自我总结评定100字,学生自我总结评定100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冷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

纳兰容若词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纳兰容若词10篇,内容包括纳兰容若100词集,纳兰容若好词大全。4、容若的选评后来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并没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的顾太清收藏过这样一个抄本,爱不释手。她在一首诗里这样记录过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

想象力测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想象力测试10篇,内容包括想象力训练100篇,想象力训练测试题。语言测试学现在是一门相对***的学科,但事实上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注重的是语言的应用。而语言本身就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手段。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

边坡防护网施工方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边坡防护网施工方案10篇,内容包括边坡主动防护网专项施工方案,边坡防护网设计方案。[中***分类号]U4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2)03-0088-0003一、工程概况龙州县那花边贸城边坡防护工程,位于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那花

学习

最后的决定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的决定10篇,内容包括最后的决定k歌,最后的决定解析。

学习

街道人大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街道人大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街道人大工作总结怎么写,人大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思路。一是服务中心工作,认真制定街道人大2019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区人大2019年度工作要点要求,紧密结合街道实际,制定街道人大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做到街道

学习

白露谚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白露谚语10篇,内容包括白露谚语经典句子有哪些,白露节气谚语精选100句。旱天无露水风大夜无露可见,劳动人民对露水生成的条件在谚语中总结得多么完美。白露节气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早晚凉,中午热。有以下

学习

关于白露节气的诗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白露节气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节气白露的诗词和内容,有关白露节气的诗的书法。阴历日期:八月(小)初一,星期二开始时刻:2021年9月7日,17:52结束时刻:2021年9月23日,03:20关于白露的由来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

学习

白露诗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白露诗词10篇,内容包括白露的诗词,白露诗词推荐。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2、《秋露》(唐·雍陶)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3、《南湖

学习

中秋古诗四句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古诗四句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的四句诗,中秋诗句四句经典古诗。一、分类我国古诗可以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近体诗要求律诗为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绝句四句,五绝二十

学习

白露露水入药中

阅读(21)

白露节气之后,早晨就会出现露水。露水是夜晚或清晨近地面气温下降,加上空气的湿度大,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如植物的叶面)所凝成的水珠。李时珍指出: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在道旁万物上沾濡而成的。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

学习

白露:露从今夜白

阅读(26)

真的是露从今夜白?都说白露的时候,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很多年前,白露的时候,我还是一个赤脚的少年,走在田埂上,在朝露里扯着地里的杂草,或者沿着一条条的田埂捡拾那些已经变黑的

学习

智者的四句箴言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智者的四句箴言,内容包括智者四句箴言,智者的四句励志箴言示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带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

学习

枫丹白露纪行

阅读(27)

离京赴巴黎前,曾经在法国长期工作的老同学正华兄(张澜嫡孙)叮嘱我:“枫丹白露太美了,你一定要去。”这委实令我心驰神往。可是,也许由于枫丹白露距巴黎市区太远了,我参加的旅欧团队没有安排这个行程。因此,等大部队回国后,我一个人留下来,在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