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试题篇1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
一、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为了经济发展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目标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亚历山大o基斯说:”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趋势:一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控制某些国际贸易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自由贸易取消所有贸易障碍的愿望。”所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表现为下面两种具体的形式:
(一)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影响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贸易自由,减少各种各样的贸易障碍,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内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Www.133229.COM
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遭受环境侵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制约
正是由于贸易自由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所以整个国际社会都试***在贸易中考虑环境保护,来协调好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体来讲,是在贸易规则中考虑相关环境因素,在环境规则中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进行规定、限制,甚至禁止一定的国际贸易。这样,环保措施在实现其环境保护目的的同时,对国际贸易必然构成一定的障碍,其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构成的法律障碍
首先是国际法中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规则。这类条约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目的,在规定贸易规则的同时考虑了相关环境因素。最为典型的是gatt第20条。其次是国际法中与贸易有关的环境规则。这类规则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规定了影响环境的有关贸易规则。
2.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设置的经济障碍
第一,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某项产品的出口,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还另外加征税款。第二,绿色壁垒。它是进口国以保护国内的环境,人民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根据wto,gatt的相关规定的条款制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限制和约束国际贸易的隐蔽壁垒。第三,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针对另一国违反国际条约而采取的强制性贸易制裁措施。
3.各国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形成的行***障碍
各国为保护本国环境会制定一系列环境管制措施,环境管制是指为环保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各个国家实施环境管制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以保护环境为名,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第二,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进口,其依据是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国的环境要求。第三,推行国际标准,即对未达到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标准的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第四,***府环境补贴。即***府以***治原因或经济原因(如因经济困难商无力支付污染防治费用)而对厂商进行环境补贴。因此,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制定的环境法规和贸易规则构成了环境管制的法律基础和依据。随着环境贸易***策的增多,环境管制措施日趋多样化,由此引发的贸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而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实质
(一)利益的冲突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不能同时达到是一种表面上的冲突,更深层的冲突是南北国家之问的冲突;是南北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环保水平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上的冲突。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希望扩大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尽管过量开发自然资源可能破坏环境,但这些国家迫于贫困很难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放弃出口收入。另外,它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环境法规极不健全,环境标准相对低下,且无力支付改善环境状况的高昂费用。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过程,环境污染的一度加剧,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迫使这些国家逐步完善其环境法规,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措施。所以,环境与贸易之问的冲突其实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意识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的冲突。
(二)规则的冲突
国际上环境与贸易争端日益成为焦点,案例之多,种类之多,是空前的。这里还有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打规则仗,各种各样的规则为争论的各方所援引。而规则的模糊性、规则的不协调正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环境标准截然不同(其中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严格),难以协调,从而导致发达围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环境保护与追求贸易自由上矛盾更趋尖锐复杂。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保护环境是目前国际社会的人趋势,将环保措施纳入到周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中,发达国家的这一行为似乎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发达国家同时又运用各种规则中的例外规定来为自己辩解,规则的原则性、模糊性为其援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这就需要国际社会从全局考虑问题,综合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以求规则的协调统,减少因规则不协调引起的纠纷,加强规则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
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协调
㈠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法律协调途径:
1.不断完善国际法
首先,赋予发达国家更多的国际义务。根据圈际环境法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赋予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各国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存各国之间,丰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这个责任的分担不是平均的。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对一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物质的生产、排放进行控制,率先采取相关措施,列出时间表,而适当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宽限期。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应当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发展中国家额外的资助。所幸的是,这些已经在一些国际性的条约、协定中有所体现,也引起了同际社会的共同关注。
其次,标准的协调。我们应当寻求产品标准的协调。产品标准的高低表明一国在制度选择上是环保优先还是贸易优先。环保优先会阻碍贸易,贸易优先会降低某些国家的环保水平,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产品标准的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法与国际法协调发展,在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上,除了国际法的完善,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法也应作相应调整,把国际法、多边协议的内容以国内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履行国际义务。保护环境不能以经济”零增长”为代价,应当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重目标,所以要完善环境贸易法规,在环境立法中积极考虑外贸行为,在外贸立法中考虑环境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环保产业;推广实施iso14000国际标准;制定和完善外商投资法规:等等。通过这‘系列措施协调好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达到环保水平和贸易自由的共同提高。
3.完善解决争端机制,环境与贸易的冲突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冲突,且这种冲突短时期内不会消失。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表面目的的不一致和根本目的的一致性,环境与贸易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决定了这两者必然会发生交叉和冲突,并最终协调融为一体,但这个协调过程也是漫长的。所以,现阶段,一旦发生冲突,还是要有相对完备的救济机制,妥善解决环境.贸易纠纷与争端,促使两者走上良性循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地球环境,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经济协调途径:
首先,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本国,加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积极开发环境无害技术,环保工业产品,实行倾斜扶持***策,发展绿色经济,以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等等,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发达国家繁荣交流合作,借鉴吸收其先进技术与经验,争取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次,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只有本着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思想,各国共同努力,调整现行多边国际贸易制度与多边环境条约之间的关系,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因此发达国家应从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伸出援助之手,使发展中国家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迅速走出生存经济状态,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会议,争取与发达国家一起制定公平合理的环境贸易***策,措施,保证其透明度,以免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或不利于其本国的环境保护。
最后,尊重各自的国情,区别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冲突在许多场合下,其本质上都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作为发达国家,其已经渡过了发展与积累的阶段,在经济上处了二有利地位,因此,在面临环境危机时,对环境问题有更多的倾向性措施,甚至不惜减慢发展的速度。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正在进入艰苦的发展阶段,甚至有些国家还在为国民的温饱问题苦苦挣扎,因此生存才是其第~要事,面对环境问题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冲突时,要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
国际贸易试题篇2
关键词:风险转移 交货时间 cif
一、问题的提出在
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的货物要通过运输工具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在货物安全完整地交至买方前,中间要经过时空的重大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常常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因素等遭受难以避免或弥补的损害,这种由于不确定性给买卖双方造成损失的因素就称风险。风险在卖方尚未将货物交付承运人或买方前、在运输途中及买方在收到货物后等各种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风险的时间如何计算,货损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切实关系到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因此而成为国际货物买卖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即风险转移问题。
二、风险转移的三个原则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的问题,各国经过了长期的争论,在实践中先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合同订立时转移。合同一经订立,即使未付款也未交货.风险即发生转移,货损责任从卖方转移到买方。这种规定大多忽略了对买方的权益保护。当合同订立时,货物仍存卖方手中,风险就已转给买方,这容易造成卖方怠于保管货物的结果,给买方带来损失。所以这种风险转移的原则并不被接受
2、风险随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发生转移,即在货物所有权转移至买方前,货物的风险由卖方承担,但所有权一旦转移给买方,不论货物是否已经交付,其风险即由买方承担当货物所有权因买卖合同而发生转移时,风险自然也应随之转移。它在过去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承运人用先进运输方式运送货物,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往往以海运提单的转移为标志,这种所有权的转移实际上是一种名义上的转移,标的物仍在卖方的控制、占有之下。这样就容易出现货物的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按照”物主承担风险”的原则,风险应由卖方承担,但这明显不公平,因为货物已不在卖方的占有、控制下,很难对其实施保护、管理,以避免风险损失。因此,风险随所有权的转移也不适应当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交货时转移,即以货物的交付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这就把所有权转移问题同风险转移问题区别开来。实务中应以具体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而不论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在这一原则下,风险的转移是从保管货物免遭损害的角度来确定的,货物在谁手里,谁就更容易保护货物。以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而不论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这一原则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普遍推崇。我国采取的是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这一原则。
在这一风险转移原则下,卖方交货方式及交货任务的完成是货物风险转移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讨论各种贸易术语下的风险转移。
三、各种贸易术语的风险转
移《incoterms 2000》的13种贸易术语中,e组的交货时间是工厂交货,是卖方承担责任最小的术语。exw(工厂交货)是指买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即工厂、工场或仓库等)将尚未出口清关且未装载于任何提货车辆的货物置于买方或其人支配时,完成交货义务,风险由此转移到买方。卖方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到货物已置于买方支配下为止。在此术语下,如果卖方以通知或合同规定确定了买方交货和买方接受货物的确切日期或交货期限,而买方在该日期或期限内没有接受货物,风险自该日期、期限届满时起转移至买方。
与e组相比,d组贸易术语下,卖方承担的责任最大。货物在边境指定地点(daf)、日的港船 (des)、日的港码头(deq)或指定目的地(ddu,ddp)交买方接管,风险的转移也随着货物的交接而转移。
f组、c组的术语是指卖方须将货物交至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差别在于f组的是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丽c组是交给卖方指定的承运人。这 承运人应该是由买方委托的。如果卖方用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货物或昔卖方雇用车船代为运送,都不能将货物的风险转移给买方。卖方用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货物,则以双重身份出现,既是卖方,又是承运人,运输途中出现的损失很可能由于卖方的不慎所至,而将这种风险转嫁给买方是不合理的。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采用的fob、cfr、cw术语中,它们的风险转移点是相同的,都是以货物越过装运港指定船只的船舷为界。货物一旦越过船弦,此后发生的一一切风险损失都由买方承担,无论货船停靠在码头上、在运输途中、还是在到达买方目的地后。在这三种贸易术语下,按照《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规定,货物的交货时间和风险转移时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货物的交付标志是”货物装载上船”,这与货物风险的转移一越过船舷有着稍微的不一致。
“装上船”与”越过船舷”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如果是以”船舷”作为风险划分界线,货物在装运过程中跌落受损,但是跌落的方向不是在码头、驳船或海中,而是跌落在船的甲板上或船舱里,那么,卖方就可以免除不交货的责任,因为货物已经“越过船舷”,风险责任归买方承担。如果以”装船”作为风险划分的界线,则相同的情况下卖方就要承担不交货的法律责任,要对买方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负责赔偿所以,在贸易实务中,买卖双方应该就这点做出明确的规定,规定风险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转移至买方,或者规定卖方必须确定将货物装上船舶,承担的风险延伸到货物装上船舶为止,而不仅仅是越过船舷,以免日后为此发生纠纷。
“风险随交货时间转移”这一原则很好地适应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采用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陷。例如在fob条件下,买方负责委托承运人到卖方货物所在地或港取货,卖方将货物在该港交给承运人控制、管理。但货物的风险并非就由承运人来直接承担,而是在货物于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之时由买方本人承担。从理论上讲,买方委托的承运人就是买方的人,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也就等于交给了买方本人。于是我们将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卖方不持有提单,而且货物不再处于卖方实际的或法律的控制之下时,就把风险责任归于买方,这是否真正公平?实际的情况是,货物一旦装运,其就脱离了卖方的控制(归于承运人控制下),但是这些货物也未为买方所实际支配、占有。结果只能是:将风险转移于买方无疑是使卖方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四、小结
国际贸易试题篇3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要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就要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观念的强化和统一,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强化实践环节,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文学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其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在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国际贸易专业既离不开与其他应用型本科专业所相同的共性,又有着其自身专业属性所要求的固有属性。总的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应用”是科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过程,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对实践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有关经济管理知识以及贸易理论的学习作为重点,虽然他在学术研究上不是研究型人才,但也有自己的所长,有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储备,在“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下,属于知识型应用人才而有别于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具有较强的动手实戏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就是对“应用”的最好解读。它要求不仅能将国际贸易领域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已经学到的操作程序应用到外贸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根据已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新间题。
(三)具有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强调经营项目运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积累,同时具有培养市场开拓的能力和把握客户资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调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能够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四)具有合作沟通的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诸多行业和部门,如银行、海关、船舶公司等,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注重同各方的沟通、联系与介作。因此,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人们在日益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要具有责任心和协同介作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从教学体系建设上如何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深刻的理解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在社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仍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理工科或部分有模拟实践软件可用的应用性课程,实践就是上机操作、就是社会实习等。
而实际上,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前者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文学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贸易、金融、***策、法律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现行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是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外经贸人,这就对国际贸易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的教学方法的现状是,“理论说教”占据了主要形式,显然它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二)课堂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缺乏和落后,课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未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各个高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基本齐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节的需要,但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仍然缺乏必要的动手练习。即使是将课堂移到实验室,似乎学生多了动手实践的时间,但在现有条件下,学生更多的是对电脑和相关贸易软件的练习和操作。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的投人,人力的投人以及感情的投人所限。许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常常依赖老师们个人在社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通常也被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层面、或时间,校企间的合作十分有限。
(三)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比重小,地位不突出
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学计划相同或相近,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仍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实训教学未作为相对***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实践教学附属于实务教学,在实务教学时顺便进行一些零星的实训,没有将实训作为相对***的教学环节来设计。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同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比,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诸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本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也未能接受社会实践工作的锤炼,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更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二是高校对从事实习、实践和实训课不够重视,不能将其和理论课同等评价,使得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习、实践和实训教学,甚至觉得做这些工作低人一等。
(五)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够客观和完善
说到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建设,应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的评价。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还主要停留在课时量,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两项)以及科研等方面,而具体到对实践教学就更缺乏客观和详细的评价标准,某些情况下,甚至和理论课采取一样的标准。这样的结果是,实践课得不到重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实践教学总是处在“呼声高,效果差”的境地。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结束了实践教学后,对其有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因为实践课本身开展的困境和不受重视,使得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流于形式和随意。
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或专业建设委员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文学
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财***投入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投人,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
(三)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虽然目前很多公司企业都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实习、实训,但学校可以通过为对方提供员工培训场所,优秀的师资资源等换取相应的利益,从而密切同公司企业的关系,最终实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
(四)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尤其对那些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学校可以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这里更应该把教师进修的涵义扩大化,不仅仅只是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鼓励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也应当属于进修的范畴并予大力鼓励。
国际贸易试题篇4
【正保网校课程】为了使各位考生能顺利通过2016年自学考试,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将于10月22日-23日进行,考生可点击2016年10月全国各地自考考场座位号专题查询考场信息,也可点击全国2016年10月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进行准考证打印,届时
另外:2016年10月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将于考后1个月左右(2016年11月中旬)开始查询,
国际贸易试题篇5
论文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国际贾易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地占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的份额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积极关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对当今亚须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和对策,这既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的根本所在。
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2000年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5600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基因生物工程技术有关。因此,转基因食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焦点。这种现状对作为传统的农产品贸易(出口)大国的我国在该领域保持并扩大份额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积极关注和预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日显紧迫。
一、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DNA双螺旋结构片段。无数特定的基因相互连结,构成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的过程。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甚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支持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可增强粮食产量,减少食品生产的投人,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间题;(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种,使食物更加可口;(4)转基因技术可准确地生产人类想要的动植物品种,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使癌症等顽症的***可望取得突破。反对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学上的混乱;(2)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问题,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难以确定;(3)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过敏反应;(4)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等问题还未得到证实或解决;(5)一些实验已经表明了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影响。上述两派观点争论至今,双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有待时间来证明。
二、当前国际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达4000万公顷,2000年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进人21世纪以来,其发展势头更是迅猛。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最先进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S0亿美元。专家预计,在本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欧盟以安全为由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使美国出口商每年蒙受约2亿美元的损失。美国要求其出口商向欧盟提供他们出口的玉米并非转基因产品的证明,但欧盟只认自己的检验标准。1999年7月,欧盟环境部长们决定无限期延长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禁令。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受欧洲国家和本国市场抵制的影响,2000年全美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则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也有较大进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谱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面、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1999年中国种植了3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较1998年增长了2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品种是棉花。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国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报道,国家出人境检验检***局日前利用改进的PLR结合核酸杂交技术,从一批进口大豆中成功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此外,广东、江苏等省的出人境检验检***局也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三、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
在世贸组织的现有多边贸易协议中,与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有关的协议有二,即《卫生与植物检哭刻昔施协议》( SPS)和《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前者规定:各成员国为保护境内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检***措施,并允许各成员国在认定某种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时,自行制定本国的规则并建立相应的贸易壁垒。后者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必须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实施的成本必须与目标相称。具体到转基因食品,由于各种观点的科学依据不足,人们的认识不同,现有多边贸易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解释空间过大,对转基因食品缺乏约束力。
转贴于
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世贸组织有关协议的规定不甚严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世界各主要农产品贸易国都对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采取了不同立场,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以下为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1)美国:在生产、流通中不给予任何限制;不人为划分消费食品是否属于转基因种类;基因改造作物毋须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2)欧盟:对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要求在其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产品加贴标签,提醒消费者可能存在风险;强调世贸组织成员国应有权采取预防性措施,主张制订有关生物标签的多边规则。(3)英国:支持发展生物科技,但在没有证据显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况下,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大型连锁超市和餐厅不得出售经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数地方禁止学校和老人院的餐厅使用转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饮食行业必须在菜单上标明食品里转基因成分,否则罚款5000英镑。(4)俄罗斯:不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销售,但对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有在包装上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要求;从2000年7月1日起,没有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转基因食品将禁止上市。(5)日本:持较为中立的立场,一方面对转基因食品有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对其安全性又有所顾虑;规定采用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及食品不能作为绿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种转基因食品目录,对目录中列明的品种需要加注标签。
据上可知,对转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观点和立场,将直接决定一国或地区对此所采取的不同的***策。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在转基因技术开发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前列的国家,极力主张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管理。美国作为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的积极倡导者,认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与非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实质的区别,转基因食品是一种科技创新,是用现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转基因食品通过新成分、过敏原、营养成分和毒性等常规检验,就可以上市。
二是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奉行较为严厉的管理制度。基本的认识是,在转基因食品(作物)拥有众多优越性,如遗传性稳定,有利于保护环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盐碱、抗干旱的能力,增强作物产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着潜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对此则需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来加以进一步的证明,除非有技术的证据支持,并足以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则将不改先前的严厉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对于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应用性开发较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这些国家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权衡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较为温和的***策和措施。基本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作物)是未来农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较模糊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发展,同时又满足本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发展对粮食产量的进一步要求。
四、我国的相关对策分析
各国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一致,转基因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产业规模的不同,更加剧了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市场决定观念,欧盟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实质,则是对美国在这一领域垄断优势的抵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鉴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长期影响,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因此难以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各成员国只能自行制定相应的贸易标准和***策。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应尽早制定有关转基因食品进出口贸易的***策法规。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相应的对策安排:
1.
对转基因食品的***策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转基因食品的***策选择上有三种模式或路径:一是将转基因食品视同其他普通农产品,对其进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转基因食品的进口;三是在严格检***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口,并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包装上作出提醒性标记,让消费者判断是否购买。不难发现,第一种选择可能对我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导致某些农产品市场最终被几个拥有转基因技术的跨国公司所垄断,以致对经济安全造成影响;第二种选择可能会给我国对外谈判、履行承诺带来很大压力,并可能引发贸易战;第三种选择符合国际惯例,可能是对我国较为有利、可进可退的***策选择。此外,对进口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转基因检***,张贴提醒性标记,会加大进口商的成本(约增加10%左右),消费者也可能会持慎重态度,从而削弱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以维护我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国际贸易试题篇6
关键词: 尝试教学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 尝试成功率
1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的现实背景及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方法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业背景看好,因而在中职学校招生时, 国际贸易专业受到了众多初中毕业生青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属于理论知识性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基于其涉外性、应用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能够应战经济全球化,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毋容置疑地成为这一专业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作为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的一线教师,遵循《***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笔者也慢慢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得以逾越,开始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而且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展开使用一种尝试教学法, 应用后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自学能力,许多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颇佳, 我们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也较好, 总之全校教师普遍乐于运用,现在业已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但笔者发现, 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 过于浮躁, 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 学生是否熟悉, 能否理解,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学, 自己盲目理解练习, 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 逐步纠正错误,希望学生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这种尝试过程,多少带有一点盲目性,有可能让错误先入为主。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当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基础差,成绩不理想, 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指责和任课教师的埋怨, 很多学生都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欠佳,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心理, 如果本专业的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一点也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下, 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 那就未免显得过于急进。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序, 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2 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施“递进式尝试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在以前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尝试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相信学生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要求教师的帮助的可能性,看到中职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素质导致他们在尝试过程中, 缺少“遇到困难,主动学习,解决困难”的热情。
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是学生比较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老师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尝试题时, 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扯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使课程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程序顺利进行。最终导致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 还是采用科学的尝试教学法, 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尝试的始终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应对以上现状,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真正有可能有兴趣有成功感地投入尝试、解决问题,递进式教学法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 ]
2.1 引入准备题( 架桥),为出现尝试题作准备, 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
以一个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 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并掌握理论知识点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授之以渔。为解决尝试题做好准备。
2 . 2 出示尝试题( 探索) , 与例题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尝试题,由于已经有准备题的练习和熟悉,对于尝试题的处理,应该能应用正确的方法, 以较高的效率和正确率解决问题,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有80%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尝试题, 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国际贸易知识增强了信心。同时,有准备的尝试,也可以防止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纠正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以及错误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
2.3 实际操作。
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最好能与当地外贸公司挂勾,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阶段性地到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尝试题解答, 毕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模拟。让学生亲历亲为地参与外贸实际工作, 才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尝试和实用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 把知识直观化, 为以后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现实中, 外贸公司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书本上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2 . 4 教学中网络的应用。
利用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在网上进行。
学生实训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 一是在试验室,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实训软件主要是模拟现代外贸业务网上操作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经验和能力。
2 . 5 联系外贸公司实际业务, 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动手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除了将一些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操作放到课堂上, 模拟外贸公司的运作, 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亲自做一回“单证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师”以外,课题组还将尽可能联系当地外贸公司, 创造让学生深入现场,亲手操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国际贸易试题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考试是衡量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考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览无遗,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改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同时,考试虽然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通过考试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要改变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的考试模式。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价都不完善,因此,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一)考试形式单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形式单一,只是根据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评定,这样评价形式太过客观,教师在考试的前一周给学生划考试重点,学生根据教师划的考试内容进行背诵,在考试的过程中所考的内容并不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相关知识,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因此,这样的考试形式不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考试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在考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抄袭的现象,对部分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付出的努力与回报没有成正比,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发展。同时,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重复的考试内容,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一门管理类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来说理论知识大于实践知识,因此,使部分脱机取巧的学生利用这一现实情况大做文章,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信息缺乏真实性
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师依据考试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缺失了真实性,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划分。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利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改革的方式过于追求形式化,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方式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要创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模式,在考试模式中增加先进的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创建新型的考试形式
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模式的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考试形式的改革,要创建新型的考试形式,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只是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要改变期末考的形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并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
例如:教师不仅要设置闭卷考试的形式,还应设置开卷考试,让学生在开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设定口试的考试形式,通过口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考试的真实性,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水平。
(二)革新考试内容
传统的考试内容只是针对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为提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革新考试内容,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考试内容。在考试内容上增加新颖的考试命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考试内容的设定中,要提高试题内容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要针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推测试题,以防止出现重教材、轻能力的现象。
例如:在进行《进出口合同的商订》与《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的考核的过程中,要减少对《进出口合同的商订》与《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的理论知识的试题,在出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开放性的题目。教师可以拟定一则商业性的广告,通过广告让学生笔拟商业合同,分析利弊,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考试信息系统
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片面,因此,要建立健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考试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反映学生的真实信息,有助于教师深刻的了解学生,从而改进考试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完善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记录,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还可以依据学生的日常记录表进行观察,通过全方位、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了评价的真实性。改变传统的形式上的评价,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性。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在考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考试融入到真实的企业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要积极的改变考试模式,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以此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以便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月、王贵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2(26):31-32.
[2]于文婷.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2,30(27):266-267.
国际贸易试题篇8
关键词:尝试教学;递进式尝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尝试成功率
一、递进式尝试教学法的现实背景及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方法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业背景看好,因而在中职学校招生时,国际贸易专业受到了众多初中毕业生青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属于理论知识性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基于其涉外性、应用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能够应战经济全球化,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毋容置疑地成为这一专业的教育目标。
“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而且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展开使用一种尝试教学法,应用后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自学能力,许多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颇佳,我们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也较好,总之全校教师普遍乐于运用,现在业已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但笔者发现,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过于浮躁,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学生是否熟悉,能否理解,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学,自己盲目理解练习,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逐步纠正错误,希望学生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
二、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施“递进式尝试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在以前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尝试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相信学生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要求教师的帮助的可能性,看到中职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素质导致他们在尝试过程中,缺少“遇到困难,主动学习,解决困难”的热情。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是学生比较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老师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尝试题时,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扯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使课程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程序顺利进行。最终导致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科学的尝试教学法,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尝试的始终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应对以上现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有可能有兴趣有成功感地投入尝试、解决问题,递进式教学法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
(一)引入准备题(架桥),为出现尝试题作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
以一个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理论知识点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授之以渔。为解决尝试题做好准备。
(二)实际操作
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与当地外贸公司挂勾,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阶段性地到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尝试题解答,毕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模拟。让学生亲历亲为地参与外贸实际工作,才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尝试和实用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直观化,为以后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现实中,外贸公司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书本上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三)教学中网络的应用
利用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在网上进行。
学生实训可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在试验室,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实训软件主要是模拟现代外贸业务网上操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经验和能力。
(四)联系外贸公司实际业务,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动手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将一些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操作放到课堂上,模拟外贸公司的运作,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亲自做一回“单证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师”以外,课题组还将尽可能联系当地外贸公司,创造让学生深入现场
,亲手操作的机会。
结语:近年来,作为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的一线教师,遵循《***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也慢慢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得以逾越,开始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亚东.谈创新教育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运用.文教资料.2005年.第36期.
[2]任道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国际贸易试题篇9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 06600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066004,China)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地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展国际贸易专业,但培养出来的人才特色与针对性不够明显。外贸企业抱怨国际经贸人才数量之少,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益增加且逐渐成为就业高危专业。是什么造成现今尴尬的局面,致使外贸业务的实践需求与教学目标不相吻合结合调查,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launched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but the specific features and pertinence of the trained personnel is not obviou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complain less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becomes the high-risk specialty. What causes the current embarrassing situation and result in the demand for foreign trade business practice and teaching goals do not coincide Combined whith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and makes superficial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se problem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 : 专业外语;训练方式;外贸实践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training methods;foreign trade practice
中***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71-03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涉外性与日俱增,其对涉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自入世以来,外贸公司以及协作企业对外贸人员语言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这一要求,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贸易谈判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外经贸人才。但是,从几十年来的我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重外贸理论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缺乏从事经济商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从专业外语角度有助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人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需求分析理论
根据《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一般理论并具有实务操作能力,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方法教育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系列目标,专业外语成为必备的工具,由此产生了对专业外语的需求。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需求分析。
Hutchinson和Waters(1987:54-63)将需求分析理论细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目标需求是指未来的工作情境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做的,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学习资源等。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教师开展了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如陈冬纯(2013)、钱坤(2011),但是鲜有学者对目标需求,即未来工作环境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2013年,已有学者指出,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深入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本研究正是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以外贸实践需求为基础,但主要探讨国际贸易这一外贸对口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调研,明确未来工作环境对学生的外语能力需求,探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外语的教学缺陷和提出改进措施。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的具体问题有:①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多大及趋势如何?它们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②外贸企业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③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满意度如何?④外贸企业对在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有哪些要求与建议?
2.2 研究对象 因为是基于外贸实践业务的需求,所以研究范围锁定在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公司和在校大学生,而主要的调查对象则为贸易公司工作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接受本次调查的若干家用人单位中,有202人参与问卷的填写与访谈。由于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业务员或经理看问题的深度不同,所以本次调查尽量使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大一些。其中22-25岁调查对象有75人,占据总调查对象的37%;26-35岁调查对象有99人,占据总调查对象的49%;3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有28人,占据总调查对象的14%。
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共收回电子档问卷120份,纸质档问卷8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共202份。同时通过与部分业务员进行交谈,对基于外贸实践需求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更深一步探讨。
问卷分为问卷1与问卷2,问卷1的调查目标对象为入职学长学姐、企业老板和HR,问卷2的调查目标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问卷分为“人才需求”、“满意度评估”、“期望与建议”、“学习障碍”四板块,前三个板块隶属于问卷1,第四板块属于问卷2。问卷1共6道题(5道选择题,1道开放题),问卷2即“学习障碍”板块有5道题。本调查力求从不同维度,结合外贸实践需求与学生自身需求调查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中现有的缺陷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后,选出没有解答清楚或需要重点了解的问题作为访谈问题,然后随机抽取10名工作人员和10名的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访谈或电话访谈,并做好记录。
3 调查分析与讨论
下文通过问卷中几个代表性问题和访谈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3.1 人才需求 根据表1、2,约有41.5%的用人单位每年招生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32.2%的用人单位呈下降趋势,26.2%的用人单位近似不变。综合访谈结果,我们发现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呈增长趋势。在实际访谈中,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目前企业对于很多专业的对口招聘不是非常注重,更希望能找到综合素质全面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对于最需要的人才类型,部分表示,相比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他们有时会倾向于选择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表示,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工作期间努力弥补,而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3.2 满意度评估 根据表3、4,可以发现,目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力不甚满意。综合访谈结果可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并不一味看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他们也同样看重考查应试者商务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BEC)证书,他们对应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无上限,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建议英语底子好的大学生如果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力争考取托福或是雅思证书。
3.3 期望与建议 除了可以胜任工作的个人能力这一考量之外,英语能力已日益成为企业家和HR看重的能力之一。而外贸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入职人员建议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表5为问卷调查代表性答案展示。
3.4 学习障碍 根据笔者对200多人8所高校的研究发现,80%的学生对现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满意,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太理论化,没让他们有真刀实***的模拟业务操作,既让他们根据太抽象而难以理解,也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建议增加模拟业务实践这一环节或是期末考核时将理论知识和商务技能结合起来的灵活考试方式。
4 对从专业外语方面进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建议
4.1 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基础课应该得到深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应强化。不能仅仅将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标准,应着重从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然后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力求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学通过商务英语中高级考试。
4.2 应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多增加让学生动手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多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并利用好寒、暑假,让学生们多接触和了解社会,努力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4.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我国高校专业老师不能同时精通英语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而且缺乏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及单据制作方面实践经验的现象,我们鼓励承担专业外语教学的老师利用假期到进出口企业或银行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由此达到培养他们英语和外贸实践相结合素质的目的。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校做培训或讲座,要求相关老师去参加。
4.4 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考试方式 鉴于现在高校学生考试临时突击又能取得佳绩的情况,传统的考试已无法准确地测试高校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对于理论课程的考试可选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从课程内容有关的课题中分解,让学生写课题论文、调研报告等。这种测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观点。再如对英语要求较高的《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课程,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的测试出学生对该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测试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老师临时因材施教。在口试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补充,不用局限于书本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面对具体外贸业务问题时的反应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结束语
国际贸易专业为我国外贸公司源源不断地输送贸易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如今外贸公司对人才的英语刚性需求和高校教学目标不和谐的情况,笔者认为,其专业外语的教学重点与方式设应立足于培养“重外语基础、强外贸理论、高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避免语言与商务的分离和纯语言能力培养的单一模式,实现外贸业务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的教学重点与方式具有借鉴意义。高校只有通过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多增加让学生动手的案例,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业务工作者,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宗文.外贸英语专业教学、实训与实习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钟霖.从外贸实践视角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08,11.
[3]宋梅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改革与实践——以《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为例[J].2012,1.
[4]潘冬梅.试论高职双语教学与外贸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结合[J].经济研讨周刊,2010,14.
[5]孙跃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J].2006.
[6]倪伟清.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
[7]李琳娜.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
国际贸易试题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外贸模拟实验 职前教育 “211”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改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效果、及时跟进国际贸易实务动态信息,对培养能***思考、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一、关于外贸模拟实验教学
1. 外贸模拟实验的价值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均引进了外贸模拟软件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仿真操作训练,学生不仅对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了如何做一笔外贸业务的完整思路,基本掌握了如何与外商进行业务往来,尤其是对于对外报价、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审核信用证、制单结汇等关键业务环节都能够掌握,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增加外贸模拟实验学时和提高实验成绩
绝大多数学生对外贸模拟实验非常感兴趣也认为非常有价值,但同时反映实验学时不够。故拟将外贸模拟实验学时由原来的总学时的1/3调整为1/2,这也是其它很多高校(包括中南财经***法大学)的做法。
同时提高实验成绩(在后面学业评价中具体说明)。
3.外贸模拟实验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我们的外贸模拟实验的操作方法非常熟悉,教师需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或实验报告,否则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和影响学生的实验进程和效果。
4. 关于实验时间的安排
实验时间的安排非常重要。以往都是安排在一个学期的中段(第十周)开始,主要是考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还不了解;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感受真实的贸易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在教学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学习,或者知道了自己哪些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所以,在介绍完绪论(2学时)、贸易方式(2学时)和贸易流程(4学时)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即实验可提前到第五周开始。
二、关于理论教学内容
1. 按照业务流程顺序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合同条款、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国际贸易方式,大多数教材的结构安排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有的教材因贸易术语的重要性将之从合同条款中单列出来,放在教材的第一个部分介绍)。实际上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程序应该是:交易前的准备 交易磋商 合同的签订 合同的履行,当然,从事贸易活动还需要经过一定的方式才能实现,因而会涉及对贸易方式的内容,因此,应该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内容的顺序与实际贸易流程保持一致,即按照合同的商订(主要包括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 合同条款(主要包括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的详细内容及所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贸易术语及相关的业务理论与知识) 合同的履行(主要是进口合同、出口合同履行的程序)。
对于国际贸易方式,本文认为可以提前到绪论之后介绍。因为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实务》教材都是以介绍进出口贸易为主体,实际上国际贸易方式非常多,比如经销、、直销、租赁贸易、寄售、拍卖、加工贸易、期货交易等。放在最后介绍给学生的印象不深,放在前面介绍效果更佳。
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贸易,并能与我们的外贸模拟实验流程同步,真正教会学生做国际贸易,学生对所学内容也易于理解和掌握。
2.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与其它课程内交叉重复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它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在一笔具体的进出动中,会涉及到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款的收付、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报关等诸多内容,它会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因此,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本课程与《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等课程的结构与时间。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与其它课程内容中存在的交叉重复问题,我们教研室是通过集体讨论和分头协商来解决的,比如《国际结算》放在《国际贸易实务》和制单课之后进行,《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函电》同时开设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相互参照、相互融通和灵活运用。
三、关于学业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成绩评价需要综合统筹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验成绩和期末测试结果。总的评价原则是: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主要体现为课堂问题的回答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出勤、作业三个方面。优良的学风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人从日常的课堂教学组织出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行不定期考勤制度。作业的设计和讲解也非常重要。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分阶段布置,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以巩固所学为目的,内容上更多地考虑现实性和拓展性,使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创新空间。比如设计一些实训题,例如合同条款翻译、修改信用证等,以加强学生对实际业务工作的演练,增强其实际运用能力。作业的批阅需要指出错误和优异之处,讲解习题时注意计算中的不同方法以及有些题目并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以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的突出表现。
在外贸模拟实验操作中,教师随时对一些关键性环节,如成本核算、合同条款、信用证审核等进行指导,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修正和讲解。测试这一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修正课程教学的依据。贸易实务课程的测试重点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成绩的评定可分三部分:平时成绩占20%;模拟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占20%~30%;期末闭卷知识笔试占50%~60%。期末测试计划尝试开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可分为(1)根据往来信函制作合同;(2)审核修改信用证;(3)根据合同制作各种外贸单证三大部分,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课程所要学的重点内容。开卷考试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也无现成答案,它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如此综合地考察学生的表现和能力。
四、关于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极可能成为学生以后工作中的助手,因此选择教材也须慎重。目前,我们教研室主要采用地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吴百福主编和东北财经大学徐景霖主编的教材,各本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下一步我们将采用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财经类高校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集百家之长,优中选优,为我所用。
五、关于我校“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
我校“211”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公众的认知和好评,“211”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即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其基本内容是:一二年级打基础,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夯实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功底;三年级进行专业方向教育,夯实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和实习,提升学生面向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年来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人才的。在第四年的培养计划中,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安排有几周的综合实训,内容包括国际商务沟通场景模拟、外贸谈单技巧、国际结算实务等;近年来教研室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培训,同时还开设了职业化形象塑造、跨国公司求职技巧、跨国公司工作礼仪等培训内容,由双师型教师和有工作经验的公司专家、经理到课堂讲学,为学生进行职前教育培训和传授国际商务动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答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一次性就业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景秀: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文化教育市场,2009(6)
[2] 冯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当代经济,2009(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