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10篇

职业心理篇1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心理;优化

中***分类号:G4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48-02

所谓职业心理,是指人们在择业、就业、失去职业及重新择业等一系列职业活动中的个体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健康的职业心理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心定,则成功定”。但良好的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需要及时诊断、调整、纠正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

一、当前高职生存在的几种不良职业心理

笔者发现,当前高职生容易受个人和环境的影响出现种种不良职业心理,主要有择业攀比心理、求职浮躁心理、职业适应偏差心理等,具体表现为:

(一)择业攀高心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类高职生往往拿自己和高等院校毕业生比,出现了“职业攀比热”,盲目追求“大公司、大企业、铁饭碗”。对一般的工作岗位热情不高,甚至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持鄙视态度,更谈不上放下姿态从基层做起。即便是与自己专业对口,非常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岗位,往往受这种心理影响而放弃,错失就业良机。

(二)求职浮躁心理

庞大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群体的竞争,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都使得高职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态比较浮躁,在求职过程中希望尽快见到结果,职业方向模糊,无的放矢。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容易导致对用人单位情况了解不充分、语言表达不得体、求职时过分紧张或盲目自大从而屡屡受挫的现象,而其求职受挫后便会更加自卑和无助。

(三)职业适应偏差心理

当前很多高职生陷入了“既无学历优势又无一技之长”的尴尬境地,职业适应能力普遍欠缺,据调查显示:80%新入职的高职生不适应本职工作。同时很多学生习惯了松懈的校园生活,随着角色从学生到员工的突然转换,对于一系列的职业压力普遍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调节能力。导致频繁跳槽,发展受阻甚至对自我认识存在很大偏差。

(四)特殊群体职业心理

特殊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生、女生、独生子女。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比高等院校贫困生所面临的压力更大,造成在求职过程中自卑自闭,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金钱观念和功利意识以及严重的都市情结。女生群体常因在实用型技术人才岗位竞争中面临机会不均等,或求职碰壁或自身不愿从事这一职业而产生迷茫和困惑心理。而部分独生子女则就业期望高,心理承受能力差,昔日的依赖心理和自律不严的习惯导致其精神压力过大产生不良职业心理。

二、优化高职生不良职业心理的策略

当前高职生遇到的种种职业心理问题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从提高人才质量的高度优化学生的职业心理,确保职业指导在学生适应职业等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

(一)帮助高职生确立职业方向,合理定位职业期望

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求职期望,主要原因是没有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而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职业指导,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或了解甚少。因此,职业指导人员要通过发放职业手册或集体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对应的职业群,让学生认清自己所选择的教育类型,避免效仿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期望,从而走上弯路。通过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对应的职业对个体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讲解,指导学生对准岗位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专业培养职业兴趣、找到适合发展的职业,从而实现动态的人职匹配。只有让学生定位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才能从根本克服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的种种不良心理。

(二)加强求职应聘心理的指导,缓解学生求职压力

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人文素质偏低,再加之缺乏求职应聘技巧的训练,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在校期间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系统地为学生进行求职心理指导,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以肯定,对于其消极的一面及时给予疏导和调节。就业指导中心要定期信息,建立校内实习人才市场,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兼职、实践、实习的机会。并确保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吻合,强化其求职技巧,安排模拟面试训练,有针对地培养学生发现职位空缺、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把握面试考官的心理需要、争取展示机会等主动求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假期尝试与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进一步明确行业岗位的基本技术能力,体验职业社会对员工的认知技能、沟通技能、交往技能、面对成功与挫折的自我调控技能等基本技能及其要求便于顺利度过求职关,从而缓解求职压力。

(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调适,更好地实现角色转换

高职生面对的职业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差。单从这点来讲,学生就难以短时期适应职业。因此,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引导学生作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和培养社会所需的吃苦耐劳精神。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频繁跳槽,要有敬业精神。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其初步形成职业角色意识。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基本素质要求,尤其是本专业从业人员特殊心理素质要求并加强职前教育。要特别做好影响就业稳定性的情绪、态度等职业心理因素的调适工作,提高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成功实现角色转变,促进职业稳定与发展。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职业心理

贫困高职生职业心理的影响受多方条件的制约,包括求职活动经费匮乏,就业渠道单一等,使得其求职和选择职业的机会大大低于其他同学。女生和独生子女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制约。关注这一群体的职业心理关键要找出症结所在,由职业指导人员亲自制表调查和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特殊群体主要面对的职业困惑,使指导趋于科学、合理。学校可在经济上对贫困生实行必要的救助,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积极引导他们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合理制定职业目标,考虑到欠发达地区就业,从更广的角度去思考未来职业发展。要鼓励独生子女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行业情况,增加职业体验,培养***自主的能力,逐渐摆脱依赖心理,为以后就业做好心理过渡。女生在面对求职、就业问题时倾向于向父母求助,对于其遇到就业机会不均等所产生的自卑、无奈心理,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要鼓励女生将求职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作出倾诉并且作为案例与在校女生交流,对外界原因进行客观分析,鼓励女生在这种环境下努力做到自尊、自信,或寻求其他途径就业,倾力发挥自身潜力。总之,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优化特殊群体的职业心理,为其排忧解难。如在进行应聘细节技巧指导时,应详细指导简历制作、笔试技巧、面试准备的知识,增加他们求职成功的机会,摆脱不良职业心理的困扰。学校就业部门和心理咨询部门可成立一支心理服务队伍,要在感情上特别给予关注,尽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需求。

三、更好地优化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的条件保障

实施职业心理测验和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可以弥补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在优化学生职业心理上的不足,增加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定期实施职业心理测验

职业心理测验可包括个性分析、面试、情景性测试等,这些可以为学生自我认知提供深层次内容,并作为职业定位的依据和基础。就业指导部门可定期组织各种职业心理测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质,并对其测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为学生答疑解惑。职业指导人员以此为导向,引导他们作自我评价,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遵循量体裁衣的原则,“择己所长,择世所需”,对个性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避免过分注重个人需要而忽略了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而导致职业心理失衡。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学生认清职业方向,扬长避短,走理想发展之路,避免许多不良职业心理的产生。

(二)定期开展心理咨询

首先,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关于专业学习、职业选择中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咨询和指导。可在新生入学时介绍专业情况和对应的职业以及职业观教育,在毕业时提供就业形势、就业***策、就业信息等咨询服务。其次,要因人而异地开展个体咨询。如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针对学生面试焦虑、怕困难等问题,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面试情景、职业环境。个体咨询可通过***留言、电话咨询或现场咨询的方式完成。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人职业心理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职业心理咨询的内容至少要包括“择业观”、“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调控”和“求职与就业”四大块。

参考文献:

[1]唐洁.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6,(1):97-99.

[2]邓志***,蔡水清.当前高职生心理求助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05,(5):115.

[3]戴国强.浅议高职院校职业指导[J].中国大学就业,2006,(13):121-122.

职业心理篇2

1.心理学在职业教育教职工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心理学的概念我们知道,能够引起人类本身需求的因素就可以被称为诱因。诱因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可以产生的来源主要是人们对其自身生活以及在一般条件下这种生活给其带来的发展条件。正是在这种场合下所带来的主观体验,在心理学上就成了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内在驱动力的先决条件。换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人自身有需求,则这个需求就转变成了推动人来自身发展的动机;而正是这种被推动的动机就会直接导致人类行为的产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几个需要是依次实现的。所以,有效地激励机制依赖于详细深入剖析教师本身的特点,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且将他们不合理的需求转化为合理的需求。如果无法满足教师基本的物质需求会大大降低教师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师的物质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所以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稳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一定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职业教育学校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条件、环境以及机会给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促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充电。教师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们会不断努力工作。随着教师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成果、得到满足,进而使得其更加积极的工作。

2.心理学在职业教育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新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心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学校要对新生进行静态心理学调查和相应的心理辅导,促使他们在最开始就形成一种正确的心理。首先,一个班级的动力系统由学生管理规定、班集体目标、班集体舆论以及集体规范组成。当前职业教育学校的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使学生模仿榜样。这是应用社会心理动机机制对班级进行管理。其次,目前,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教育管理则是为了端正学生态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而实现预定的学习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这是对实际激励理论的应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设置更加科学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可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所以职业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形成热爱生活、认可自己的心态,更能承受社会带来的压力。心理学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所以积极研究心理学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张凌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职业心理篇3

其实这只是职业女性的一个缩影。在现代社会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职场中,她们中有身居高位、运筹帷幄的女领导;有商场拼杀、雷厉风行的女经理;有饱读经书、学富五车的女学者及各行业中的佼佼者等。职业女性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自信、能力强、***而有魅力。岂不知她们为这一形象付出了多少努力。生活中人们往往觉得男性压力要比女性大,事实上女性的压力更大。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以及所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女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女性青春期和更年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男性45岁以后心理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45岁之后心理疾病患病率却逐渐上升。英国一份调查表明:有压力的女性比例为63%,而男性只有51%。其中有工作的母亲(即已生育的职业女性)感到有压力的比例更大,高达67%。

人累首先是心累,就每天的压力程度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辛劳,尤其对于职业女性。况且传统观念中女性对家庭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女性感到的压力远远超过男性。面对心理压力,职业女性应及时采取自我调节的措施。心理学家认为,降低女性异常心理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改变性别角色的极端化概念,要让女性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正常的性格模式应该是“双性化性格”,即既具有男性的自信、大度、刚毅等,又具备女性的温柔、随和、细腻等。双性化性格是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职业女性不妨借鉴一下专家的下列忠告:

愉快地生活 无论在家里,在工作场所或在娱乐时,都要学会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有意义地生活 学会确立生活中小而具体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避免目标过于远大或与自己能力相去甚远时,出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心理状况。

自信与乐观 生活并非如镜子般平静。因此在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弃。不妨以“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勉。

遇事莫慌,学会放松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放松,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

改变认识,柳暗花明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你感到沮丧、绝望的事,也有令人乐观的一面。正如俗语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寻求支持,分担痛苦 与人分忧是助人为乐的一种形式。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因此,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这样做并非软弱无能。

职业心理篇4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拥有热线咨询员42人,均为有精神卫生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竞争也更为激烈,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临床实践也显示,在由于高度心理危机而企***选择极端行为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内心矛盾冲突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样的人其实正处于思想情绪的极端矛盾和激烈斗争状态。此时,如果能够科学而得当地给予心理疏导,就能够缓解其情绪,挽救当事人的生命,避免更大的社会性伤害事件的发生。

公众也可登录回龙观医院设立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网站省略,点击“免费网上心理咨询”进行***咨询。

背景介绍

人在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接手的任务(工作)给你的心理带来的巨大压力,令你困惑、窒息甚至精神耗竭。过度的压力是人生一大灾难,它足以摧毁我们生命的堡垒。今天,职业减压将为你沉重的心理包袱买单,职业减压将让人生的快乐与你对饮,职业减压将让成功的喜悦与你共舞;职业减压将让恼人的心理包袱变成温暖舒适的睡枕。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从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等方面适应特定情境。它包括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调节,对自己行为的控制等,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功能之一。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使个体的自我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因此情绪与人的心理状态、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生命质量等密切相关。

?咨询问题 我最近几天总在想,好多心理学书上说,一个很成功的人,要钱有钱,要事业有事业,不一定比一个穷光蛋,一个事业不成功的人幸福,就是说知足长乐。那么,为什么人还奋斗,为什么还要辛勤工作?谢谢指点。

专家回复 你好,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的快乐和幸福比例到底有多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每个人受教育的背景、生活的环境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所造就的理想和抱负也就大不一样,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参差不齐。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事实就是这样,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区别在于心态的差异:即成功者总是亮化积极的一面,失败者总是沉迷消极的一面。人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这种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也就是说要心神恬静。无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个层次,只要你心神恬静,你就会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咨询问题 我有时因工作不顺心而心情非常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但又不能拿同事撒气,更不敢在上司面前流露出来。我觉得烦闷积压在心里非常痛苦。

专家回复 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了烦恼的事情,心情都会受到影响。你能及时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出来,寻求心理帮助,这种做法很好。另外,别让烦恼压在心底,要知道,只有敢于倾诉自己痛苦的人,其心理才会开朗。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试试这几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及时主动找好朋友、亲近的人或心理咨询专家倾诉出来,寻求心理帮助。

2、如果一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可以找个没人地方,尽情地宣泄出来,这样你的心理就不会太压抑。

3、经常使用积极、建设性的语汇暗示自己,可以增强自信心,调整心境。

4、脑子里经常想着“我将要成功”、“我是一位胜利者”,以增强必胜的信念,克服失败感。

5、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使职业生命长久稳定。

6、利用周末,到近郊旅游,给心情放个假。

?咨询问题 王老师您好,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安分守己、随意自然的女人,努力地工作着,简单地生活着,在单位也一直好评如潮。可是去年,把我提到一个主管的位置后,压力也随之而来,首先是工作中感觉做得不是很好,人际关系也比以前难处理了,更有人认为我是上司身边的红人,还在谋取更高的职位。我只想开开心心地生活、工作,不喜欢这么复杂的关系,三十好几的人了,干嘛越活越累呀?现在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也不知以后该怎么办?谢谢!

专家回复 你好,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是个积极进取、肯于付出的现代知识女性,令我顿生敬佩之意。你出色的工作佳绩能被工作伙伴认可和赏识,说明你从事的业务对于你的能力来说应该是应付自如的。那么你说提升至主管位置后压力也随之而来,请问是工作性质改变了吗?如果是,那就着手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如果不是,就要妥善分析具体原因。请你好好分析一下心中难以承受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周围同事、领导(升迁后处理问题和工作手法不同于从前做普通员工的时候了,大家对你的要求自然会提高,这是肯定的,如果有此类因素不必计较,尽快适应角色),还是源于自身?搞清这个问题你就会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应付和解决心中的郁闷情绪了。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确定好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当然要勇往直前,不能气馁,我支持你的想法。

温馨建议

1、放缓自己的脚步,冷静回忆做过的事情的同时,琢磨清楚以后能做的是什么,已经不能做的是什么,一定要做的又是什么,这些要了然于胸。

2、压力同样是动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要经常告诫自己――只要想做,我一定能做好。

?咨询问题 医生您好,我发现自己严重缺失自信。这主要因为自己长得不漂亮,现在已不年轻,又不善交际,_工作又很难做出重大成就。我每天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我努力在完善自己,但见效很慢。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专家回复 看到你的表述,可以感受到你很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你认为自己严重缺失自信的主要原因是不漂亮、不再年轻,你认为只有年轻美丽才是职场女人的优势和资本,是这样吗?

很多女性到了中年,便不自觉地产生“中年期女性心理危机”,倘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动摇甚至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还可能影响家庭的幸福。

其实女人的美丽来自自信,只有自信的女人才会最美丽。时光消磨了青春,但阅历却使你的感情更为丰富深沉,建议你对过去做一个总结,把值得借鉴的经验保存起来,然后卸下那些伤心的经历和怨气,虽然已不是花朵,但要让自己成为果实,自有一份成熟含蓄的风韵。

?咨询问题 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但近两年我发现自己身体有一些变化。以前有紧急业务时我也紧张,但身体上没有什么反应。近两年来,比如我要出差前,会腹泻好几天,最近变成尿痛尿不净,但工作一结束,我大睡几天,有规律饮食后,症状就消失了。请问我该怎样应对紧张情绪,怎样调节自己的身体?

专家回复 你好,看到你能拥有一份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很为你高兴,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幸运的。你自认为是追求完美的人,这种人往往对工作、生活总是精益求精,要好上再好。但结果是费尽力气完成的工作到头来却总是处在懊悔中,认为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完善,从内心不断苛求自己、批评自己,从而在下一次的工作任务中会加倍认真、努力地去干。但是如果每次完成工作后没有进行很好地、及时地心态调整,总是处于焦虑、紧张、自责、不满意的情绪困扰当中,给自身造成无形压力,这些消极情绪经常反复出现,引起长期或过度的精神紧张,就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产生各种心身疾病。因此,你在躯体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未能及时调整而造成的。

温馨建议

1、先到综合医院就躯体不适进行检查、***。

职业心理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职业素质 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教育是各类教学活动中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 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在校学习期间,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校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极大程度的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部分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但却出现了就业定位不准,工作要求不当,不能面对工作压力,难与社会接轨等现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养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心理意识严重缺失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高职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职业》杂志曾做过一份《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量表,结果显示:调查的总人数9776 人中,有51%从没有想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行业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 8%,回答 “还行吧”、“大概能想像”的人占33. 7%。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意识不强,我们的学生只是重视考试得分数,几乎没有重视过自身的职业素养,而这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心理严重缺失。

2、职业心理准备不足

职业心理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做好本职工作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心态,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并不高,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不强的整体印象。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诚信感觉;不考虑能为企业创收,单纯比较自己的收入水平。这些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职业心理素质,这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重要问题,影响了学生持续性发展。

3、职业活动中的心理不适应

高职学生都有自己一个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就业渠道相对固定。不同专业学生进入对口企业中,每一类企业员工都会遭遇相似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专业教育中并未具体实施,如建筑、船舶专业学生是否接受过如何面对突发心理创伤性事件,目睹工友的不幸过世。食品、化工专业学生能否坚守岗位,面对每日单调的工作合理进行心理调节。

4、不正确的自我定位

从日常表现症状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负面心理,如自我定位中出现偏差,主观认为自己只考取了高职院校,自卑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社会,往往事倍功半,徒劳无功。另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自负自傲、独断独行、自命不凡,难于与人进行很好的交流交往,害人害己。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外届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正是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突破口。首先要从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跨入校门,就及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可以利用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积极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道德潜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善的职业工作者。

2、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意识

学院可多搞一些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及注意的问题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步入正轨,并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行为。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尊自爱的优良品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交往能力培养、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直接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4、对于高职学生工作以后的隐形隐患教育

不同专业学生毕业进入不同领域,不同领域内的具有相对一致的心理特点,造就了这批群体可能面对相对集中地心理问题。在校园内专业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工作以后可能发生的心理隐患进行提前教育,最大程度上减少日后此类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学校要着重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个别团体咨询等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鼓励他们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坚定成才的信心。把学生打造成***自强、不畏挫折、善于自我激励、不懈追求的职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胡炅.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培养 [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6

职业心理篇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凸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通过长期的发展与改革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实践技能的教育理念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备受企业的青睐。在高职院校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将心理学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学教学,培养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教育特点与高职生心理需求职业化倾向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经济市场对人才结构需求的不断变化,单纯的具备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心理需求职业化正向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和时间的安排上有其特定的职业性。二是教学过程模仿职场,具有较大的竞争压力。三是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更加倾向于职业发展需要。四是需要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对心理和行为进行良好的调节。另外,高职学生的反向心理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二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造成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疲惫感。三是不适应高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对职业化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没有兴趣,很难进入实践操作的学习状态。四是学习成绩落后时,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的心理情况。针对以上问题,高职心理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学生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与人格,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接班人。

二、高职心理学教学的职业差异性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分两类:普通高等教育(《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A类)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B类)。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的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二是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如与营销相关的《消费心理学》、与管理相关的《管理心理学》等。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实践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高职教学理念与教育目标完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训模块,提高实践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实训中培养他们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因此心理学课程应结合学生专业,体现各个专业的差异性与针对性。但就目前,我国高职心理学教学教材缺乏对各个应用专业的针对性,教材内容不够详细,缺乏与实际岗位的有效结合。因此,心理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编制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还要了解各专业的特点与学生易在岗位上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学教学与实际工作契合。课堂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对职业理念的重视与应用,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三、以职业为导向开展心理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1.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当对某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学生会不由自主的主动探索,心理学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心理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传统枯燥的满堂灌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对于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方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为教学提供素材。

2.要调整教学目标定位

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各个专业的职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积极的做好课下备课工作。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游客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应对游客的心理与行为等问题;提高对游客心理问题的分析能力;了解如何更好的为游客服务。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

3.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的实践型人才,因此这也是贯穿心理学课程始终的教学理念,心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篇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变革,择业和求职现已成为高职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适时调整好择业心态,在择业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正视社会现实,就业态度和动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满足现状。教师及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良好的求职择业观念,对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变革,择业和求职现已成为高职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好人生这一步,对高职毕业生来说尤其重要。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他们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兴奋甚至是激动;另一方面,也为择业的严峻形势而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适时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与形成原因分析 

 

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正视社会现实,就业态度和动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满足现状,具有较高的期望值、眼高手低等情况存在。 

根据对我校(包括机电高职、计算机高职、会计电算化高职、软件高职等)152名高职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急于求成,就业期望值较高,而且诚信意识不强,实用主义思想支配就业选择,一些高职生在职业追求上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再是,高职生充满就业信心,但有少数学生缺乏勇气,底气不足。可见,高职生普遍自我评价较高,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时,存在着对职业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高职生就业与成才的高期望值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以及他们自身所处的层次环境因素影响,形成了部分高职生在择业和就业问题上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复杂而过度情绪的反应。高职生求职择业中埋怨用人单位录用程序烦琐,盼望面试一锤定音,焦虑心理常使他们签约不慎,后悔不及。 

2、胆怯心理。这是一种胆小、脆弱性格特征的心理现象。有的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面试时,怕见主考官;试用时,谨小慎微,怕说错话。 

3、依赖心理。某些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不主动去联系单位,不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亲属,坐等学校优生优荐,指望父母包办。 

4、自负心理。这是一种缺乏自我客观评价,心理素质极不成熟的表现。高估自己,低看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胜人一筹,在求职择业中,好高鹜远,一旦未能如愿,则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 

5、自卑心理。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自卑还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破罐破摔,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6、挫折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希望一蹴而就,害怕失败。 

7、攀比心理。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总想谋到一份自己认为比别人强的岗位。 

8、从众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忽视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 

分析起来,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就业形势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制度日趋完善,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的或与往年持平,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导致许多心理困惑的产生。 

2、用人单位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录用观念上还存在首先看毕业生的毕业学校,甚至对高职毕业升有能力和素质认知上的偏见,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用人单位挑肥拣瘦,使毕业生对就业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不得已的选择,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容易产生自卑或者自弃心理。 

3、办学机构因素的影响。各高职校为了宣传和招生等需要,表面上是为了增加高职生的自信心,称高职生为大学生,他们在学校学习和实践的影响下,就接受了“大学生”的称呼和概念,高职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大学生”自居,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4、毕业生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大都是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本身就存在学习能力不高和方法不当等问题,心理承受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高,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关注,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二、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应对措施 

 

就业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 致使高职生求职择业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就业能力。如不及时有效解决,将会损害个人身心,破坏家庭安宁,贻害学校生存,危及社会安稳。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1、学校要加强高职生求职择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学校不仅要注重生源进口和专业教学,而且应注重生源出口,关注毕业生就业。要广泛深入宣传就业***策法规和就业信息。要积极开设求职择业指导选修课,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保持良好心态,掌握求职心理与艺术,更好地就业。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高职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及时解除心理冲突,迅速消除心理误区,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2、要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理智评价自己,要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要有正确而客观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定位自己,从而使之切合实际的合理设计未来的人生目标。 

3、要鼓励他们勇于竞争,让他们能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包装,自我推销,自我实现。 

4、引导他们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社会、面对挫折。高职生与普高生相比,更需要自知、自信、自立、自强。要清醒认识到,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5、***府主管部门要***策引导,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发挥社会上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6、家庭也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 

总之,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毕业生如果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社会环境,弄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地选择职业,也就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帮助高职生树立良好的求职择业观念,也必将对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光哲,张春林,张元等主编《职业生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钱景舫主编《生涯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职业心理篇8

一、我国当代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环境条件

就业再就业、择业与创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课题。它们纷纷提出对策,尤其对就业教育、职业心理教育情有独钟。

当前,随着我国***府机构的精简,原国有企业的大量裁员,几年来我国大学不断“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的就业(包括择业和创业活动)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对大学生就业实行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策,要求大学生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即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形势下的国家统一分配,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和自谋出路的方向转变。因此,大学毕业生应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培养良好的心态,强化竞争的意识,树立科学的职业意识,积极迎接新世纪人才市场的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

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大多数毕业生能保持良好的正确的心态;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毕业生常常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困惑;少数毕业生会产生心理障碍。

(一)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的矛盾和困惑

1.理想与现实

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理想和追求更是强烈、更加远大。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个人理想往往会脱离客观现实与主观条件,在择业问题上往往与社会需要存在着差距。据几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调查统计表明,有81.7%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工作,而愿意到内地中小城市或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分别只有8.6%和4.3%;有40.9%的大学生毕业后希望到“三资”企业工作,有39.8%的大学生毕业后希望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而希望到私营企业工作或做个体工商户的分别只有5.4%和3.2%。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的一般趋向。

2.竞争与勇气

一些大学生渴望在择业方面国家能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可是,当真正的面对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时,又顾虑重重,缺乏勇气;一些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灵活调整择业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打了退堂鼓,拱手让出了竞争的权利。

3.专业和未来

大学生们在校的学习中,很看重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择业中只要是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就认为该职业不适合自己。其实他们不知道,社会中真正与他们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或工作是不多的,于是就产生了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矛盾。

4.工作与求学

择业和继续求学之间常存在着矛盾。表现为:一是时间上的矛盾;二是用人单位选人条件上的随意性,用人单位有的明确条件在不考研的学生中选择,有的用人单位比较宽松,并且承诺如果你考上研究生,签署的毕业就业协议书自动失效。这些变化着的因素,极大地困扰着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与求学方面的两难选择。

(二)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的冲突与偏差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和偏差,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的主观认识和个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1.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

一般认为择业的期望值是指大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个人愿望的一种评估。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个人的愿望极易脱离实际,就会失掉就业的大好机会。专家告诫大学生们适中的期望值,是择业的一个关键性条件。

2.对择业没有信心

由于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看着那花俏”。在对用人单位的比较中瞻前顾后,迟迟不敢与用人单位签约,有的甚至签约又违约。这样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失掉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3.对择业抱有盲目乐观态度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一相情愿地认为,择业志愿都可以无条件地得到满足。他们自我感觉自己的条件最优越,社会上各种工作对自己来说都不在话下,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对就业提出苛刻的条件:“非广州、深圳不去,非管理、公关工作不干,月薪少于4000元的不行。”根本忘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激烈的现实。

4.择业中的虚荣心理

有些大学生毕业时,为了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过分地粉饰自己,推销自己,抬高自己,甚至弄虚作假,认为:能签约就是有本事。结果事情败露,追悔莫及。

(三)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1.焦虑心理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因一些问题的压力所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如:理想的失落、什么样的单位才是自己该去的工作单位、什么样的单位才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什么样的工作最有前途,自己看中的工作单位,父母、恋人不同意怎么办……这些问题困扰着大学毕业生,使他们精神负担重重、紧张烦躁、身心疲倦、寝食难安。焦虑心理不仅干扰了大学毕业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娱乐,而且成了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严重的精神障碍。

2.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总是自感不如他人,是一种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状态属于性格上的缺陷。择业时表现出缺乏自信、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自卑感强的学生在择业时往往采取退缩的自我防御的心态,目标追求低指向,可内心却是高指标的追求,将忧愁与痛苦都深藏在心底,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择业乃至生活。

3.怯懦心理

有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过分的紧张和怯懦。择业时有些大学毕业生表现出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在用人单位面前不敢言表,甚至语无伦次,不敢自荐。在公平竞争机遇面前,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当错失良机时,又悲观失望,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丧失择业信心。

三、加强和改善职业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上的多元化、教育的普及化,在学生就业前途的发展方面,个人的出路和选择机会也随之增多。世界的信息化、我国社会的开放形势的要求,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择业的选择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和广泛化。这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如何使这些成长在当今2l世纪的大学毕业生们顺利地度过这一心理的不应期,高校的职业心理教育必须改善和加强。

(一)职业意识的教育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在求职择业中所形成与实现的同职业有关的自我认知的整体。包括人们对职业目标和职业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动的认识及实现职业目标的方式和途径的思考。人们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责任心和义务感等都属于职业意识的范畴。它是人们职业心理的动力源,起着调节的作用。专家指出,职业意识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1.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他的择业标准和对具体职业的评价,反映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也具体地反映出了大学毕业生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发展的需求。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中思考的需求是:(1)能发挥自己的才能;(2)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3)机会均等、公平竞争;(4)收入高;(5)能进一步接受教育。可见,大学生们在择业时,是把职业价值观的发展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做出的这种自我定位、理智地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做出了选择,作为学校就应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积极、适时地做好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采取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获得和掌握职业信息,学会做出正确的择业决策;为学生提供***策指导、职业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指导;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技术培训的机会。***府也应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职业兴趣教育

职业兴趣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主观偏好。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动力。稳定的兴趣对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心理学家根据人格与职业兴趣关系的理论将人格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社会型、艺术型、研究型、管理型和常规型。不同人格类型的人们对某种职业的兴趣,喜爱是不同的。研究表明:现实型的人,在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看重的是“利益得失”,所以他们寻求现实的奋斗目标,喜欢做具体工作,并从工作的成功中获得无限的乐趣;艺术型的人,他们喜爱的工作往往是同文学、艺术、音乐有关的工作。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时,就要根据他们职业心理特点,不同人格类型,不同职业兴趣加以帮助指导,才能收到有益的效果。

3.职业自决教育

职业自决是指大学毕业生对于即将从事的工作做出的选择与决定。有研究表明,随着人的年龄阶段的不同,职业自决阶段特点也不相同:分为“儿童游戏”阶段、“少年幻想”阶段、“职业预选”(青年期)阶段、“实际作出决定”(大学生毕业期)四个阶段。在大学毕业生“实际作出决定”这一阶段,要做好他们职业选择的心理辅导工作。第一要帮助指导大学毕业生确定将来工作的技术水平,并要根据技术水平的要求,做好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充分准备;第二,帮助指导大学毕业生选择确定工作单位。学校在进行职业心理教育时,引导大学毕业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首先,帮助指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要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发挥优势的原则和有利于发展成才的原则。其次,帮助大学毕业生调节和保持合适的择业紧张度,即大学毕业就业前的心理压力。教育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既不要将择业期望值定得过高使之产生高心理压力,也不要因择业条件好,择业过程顺利,任务简单而漫不经心,从而降低了择业的质量。要教育大学毕业生明白,要择业成功,必须考虑自身的综合实力,考虑你是否掌握了择业过程的足够的信息,考虑你自己的信心、决心和决断水平。在进行双向选择的大趋势下,客观地评估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避免因自我期望值过高而产生怀才不遇,夙愿未酬而失落伤感。正确处理好自身条件(身心两个方面)和所从事职业的关系,以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并在职业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所以,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择业和就业的适应性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6-06-22

作者简介:王小侠(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职业心理篇9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偏差对择业心理的具体影响,以及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教育中的几个重点。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关乎其个人前途和全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在计划经济时代,考上大学不但意味着“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份的跃迁。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由计划的统一分配向供需见面自主择业形式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过去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已成历史。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显得尤其重要。而确定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在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核心和驱动作用。高校的职业指导应当重点帮助学生确定一个良好的职业自我概念,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择业,并促进其一生的职业发展。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扩大,经济成分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经济增长点的多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因素,就业趋势也呈现了多元化、全面化。这既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并影响到他们的顺利就业。目前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是他们的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心理圆。本文引用了浙江大学心理学的范巍、冯颖的研究。他们对大学生择业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此调研样本来自浙江大学四个校区,按文、理、工、农、医五个科类分别取样,样本全部由三、四年级本科生组成。共发放问卷204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样本包括男生112人,女生89人。涉及专业有数学、心理、信息电子、中文、新闻、农建、农化、旅游、建筑、临床医学、建工、机械等。对调研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时,其价值取向和择业的参照标准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强调自我实现,重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增强。具体分析如下:

1.择业的职业价值观取向:一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是其职业自我概念的核心。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8.84%),“为施展才能和完善人格”(20.9o%),“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5.92%),依次排在职业价值取向的前三位。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这种意识的形成,是随着他们的文化知识的迅速增长,生活阅历的不断积累和社会接触面的日益扩大,而从内心萌发出的强烈的成才渴望。但是,在社会上,虽然将他们称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可他们实际接触社会的经历告诉他们,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并非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与完善,大学校园中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意识和成才意识亦逐渐加强。择业时,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和长远的战略考虑,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2.择业标准:由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主要参照因素排前三位的是:“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64.68%),“经济收人高”(64.68%),“能实现个人抱负”(23.88%)。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工作时更为注重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希望尽快从对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早日实现经济上的自主、自立,自己创造出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并尽可能争取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深受社会变革的冲击与震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把自身素质的高低看作是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在择业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意识、自主意识和成才意识。在这种务实的择业心理上,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是择业的基础,因此职业自我概念教育是大学生择业前的必要准备。

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偏差对择业心理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概念上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常常在择业心理上出现一些偏差,影响了对职业的正确选择。

1.自我评价过高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些毕业生自认为自己读的是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将求职目标定得很高。他们在择业时,非外企不去,非知名大公司不去。希望找到一个职业,马上职务就能得到提升,立刻就能拥有丰厚的经济待遇。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能力很强,因此对择业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一旦被用人单位拒绝,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

2.由自卑导致的惧怕竞争心理: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常常过分贬低自己。常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对竞争产生畏惧心理。过于自卑的学生,常常因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怯于竞争,而坐失了择业的良机。

3.择业价值观上的模糊心理和急功近利心理: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个人的内部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决定人们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评价和选择职业,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某种职业特点如何满足人们个体的需要。每个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例如,经济待遇,个人发展,进修机会,人际交往,个人休闲需要等等。清楚自己的价值需要,是正确择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清楚自己的价值系统中哪一些对于自己最重要。这种对职业价值观的模糊认识,常常使他们在选择面前犹豫不定。另外,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急功近利,过分看重经济待遇和某一职业暂时的物质条件,对个人的长远发展考虑甚少。

4.对自我缺乏全面了解而产生的盲从心理:由于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他们在职业选择中常常不能***思考、***选择。有的顺从于父母长辈的意见,有的追随于社会潮流。这种盲目选择的结果,常常在从业之后,因为所选职业不符合个人的特点,使自己不能获得自我的认同。有的人则频繁跳槽,难以在职业中获得个人发展。

5.因遭遇挫折而产生的自我挫败心理:职业选择本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次应聘就能成功的可能性很少。不被用人单位看重、遭受拒绝的事情是很常见的。但是一些毕业生则因为一次应聘失败,便对自我产生了否定,怀疑自己没有能力,甚至一蹶不振。这种自我挫败造成的消极情绪,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择业行为,常常使他们陷入一种“选择不成功——消极情绪——再次选择不成功”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培养正确的择业心理

由于职业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的择业与职业发展具有核心和驱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中的职业自我概念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重视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是职业自我概念的核心。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都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物欲满足、只重视眼前利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应当对广大毕业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和艰苦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在职业选择时能够自觉地将个人需要与国家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拥有很高的爱国热情,愿意为国家的现代化奉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毕业教育中,我们应当继续强化这种正面教育,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体系。同时协助毕业生进行价值观的澄清,使其能够清楚自己价值观体系中各种需要的权重,使他们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并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2.提升毕业生的自信:积极的自信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择业的重要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自我概念,要首先重视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我们要帮助他们克服对自我苛求完美的心理。一些人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于完美,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接纳自己的不足,盲目与别人攀比,他们时时担心自己的失败,不敢参与竞争,所以常常给自己的职业选择带来许多压力和困难。因此我们应当协助他们克服完美主义影响,使其能够正确地接纳自我,在择业过程中,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长处。要鼓励毕业生大胆尝试,提高自己的自信。

职业心理篇10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必须明确自身的本质属性,制定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程的启动,如何完成符合高职教育角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护理心理学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1、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在国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 (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因此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职业导向性体现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是把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实际能力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2]。

2、职业导向性应贯穿于高职护理心理课教学改革过程

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部课程教学之中,护理心理课教学也不应例外。因此,护理心理课也应以职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护理心理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保障和引导作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与契合点,将高职护理心理课教学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把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作为护理心理课教学改革的追求目标[3]。

二、职业导向视域下高职护理心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目标有偏差,满足职业需求的特点不明确

目前高职教育的护理心理课内容结构反映出学科目标有偏差,更倾向于把护理心理学作为护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理论知识,忽视了它对学习者自身的实际效用及将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教材知识体系不完善、重点不明确、缺乏实用性

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中使用的护理心理学教材知识结构由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心理护理知识简单拼接而成。其中发展心理学中阐述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征,及如何维护各阶段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容没有涉及或不充分。另外心理学基础部分抽象概念过多,所占比重过大,导致其他部分学时偏少,既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影响了学生对心理卫生和心理护理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3、学时少,开课时间过于集中,缺乏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护理心理学课程一般30-50 学时,大多安排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之间。如此安排的不足有:①学时少,直接影响了护生心理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及提高;②开课时间过于集中。新生刚入校时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毕业时升学、就业的压力常导致护生发生各种心理问题,但护理心理学知识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另外当护生学习护理心理课时必要的临床专业课知识还未学习,违背了教育规律,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不高。

4、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灌输为主,没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层次、学时的分配;没能采取适当的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导致教学质量的提高遭遇瓶颈,不能满足护理职业的需求。

5、考核体系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心理课考核以考试形式为主,通过考试成绩鉴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这种考核形式的缺点是: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忽视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平时学习和实践表现。这种考核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充分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1、教学目标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护理心理学课程担负着培养护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及心理护理能力的重要任务[4]。因此护理心理学的学科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做到:①掌握和解释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现象及行为。②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人们的人格及其行为特征。③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④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⑤指导人们以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⑥掌握人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征,并助其维护心理健康。⑦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力,为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解决心理问题。

2、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能力的教育

护理心理学课程应包括3部分内容:①以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主。使护生掌握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开课时间第一学年,30学时。②以发展心理与心理卫生知识为主,为护生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心理护理的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开课时间第二学年,40 学时。③以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知识为主,使护生掌握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和完成良好的心理护理的专业能力。开课时间第三学年,40学时。

3、教学方式要注重职业能力的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开展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答辩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之外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校园公益活动等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我心理管理和问题应对的能力。通过以上方式改变传统护理心理课单一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评价体系要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

护理心理课的考核体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设置考试方式和内容,侧重于考查能力与素质。一方面考察护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表现,一方面增加期末考试综合运用型题目,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将成绩考评和能力养成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职业心理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职业心理10篇

学习

元宵节灯会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灯会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灯会习俗推荐词,元宵灯会的来历20字左右。元宵灯会《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20xx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

学习

我的美丽乡愁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美丽乡愁10篇,内容包括我的美丽乡愁,美丽的乡愁完整版。一听到“绿色”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清新、舒爽的感觉,使人联想到那一片片森林,一棵棵小树,一朵朵鲜花。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绿色的,未来的广州离不开绿的渲染,在绿的帮衬

学习

日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日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日工作计划模板,日工作计划怎么写啊。l仪表、着装加强规范自身的仪表、着装,尽量是职业装,重点是端庄大方。l电话接听和转接,收发传真、信件和报刊1、做到迅速辨别来者者地目的,问清对方姓名,再给领导、同事

学习

篮球夏令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篮球夏令营10篇,内容包括篮球夏令营南京,篮球夏令营名称大全。福建厦门集美区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三年级:黄文松

学习

仓库管理员简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仓库管理员简历10篇,内容包括优秀仓库管理员简历,仓库制单员简历。

学习

关于雪的诗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诗词文案,雪的句子唯美诗词。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小雪日戏题绝句(作者: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和萧郎中小雪日作(作

学习

财务人员个人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人员个人总结,内容包括财务人员年终个人总结,财务工作个人总结简短大气。其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其四、忽略了团队管理,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其五、工作思路上没有创新意识

学习

时间管理教案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时间管理教案,内容包括时间管理教案设计原理,时间管理教案故事。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课题(湘教通[2008]263号);湖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校行发教务字[2008]200号)作者简介:熊汉富(1956-),男,常德汉寿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

学习

梦想飞扬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梦想飞扬10篇,内容包括梦想飞扬儿歌,梦想飞扬的故事。

学习

计件工资方案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计件工资方案,内容包括计件工资薪酬制定方案表格,计件工资方案范文。(鉴定专用章)委托单位:委托日期:送检人:送检材料:×年×月至×年×月,某银行所提供的储户活期历史明细对账单和乙公司、丙公司、丁站有关记录工资发放信息等涉案

学习

花木兰朝代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花木兰朝代10篇,内容包括花木兰是哪个朝代故事,花木兰朝代的皇帝。

学习

完美妈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完美妈妈10篇,内容包括完美妈妈多晶,完美妈妈10。想起之前我在中学教书时,有次去学生小安家做家访。她妈妈一看就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在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里,小安多次不耐烦地打断妈妈的话或者指使妈妈。后来听熟悉她家情况的

学习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手抄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手抄报顺口溜,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手抄报文案。(一)宣讲健康生活,提升认识。各班大力宣讲何为健康生活,利用空中课堂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知识,利

学习

新年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新年手抄报内容文案,新年手抄报内容摘抄。在中国,由于实行两种不同的历法,新年有不同的定义。按照公历,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按照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1920xx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是亚

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10篇,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最新10篇,教育***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心得。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

学习

心理活动游戏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活动游戏10篇,内容包括心理游戏活动主题怎么写,心理活动游戏。活动一:镜中写名字如果我问你,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你一定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么简单的事,你还用问吗?我不仅会写,而且我的签名非常漂亮。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岂

学习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内容包括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一、小学生的心理孤僻问题目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不擅长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推荐,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2常见心理问题2.1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大学心理咨询机构选取2009年度四月和五月份做心理咨询的同学119人,以来访者的登记的基本资料

学习

职业理想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理想10篇,内容包括职业理想怎么说,职业理想。

学习

心理学考试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学考试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心理学咨询师考试。2.考试中观察方法。第一,把握试卷中的关系信息。我们可以将试卷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分为两类:一是解题信息,它包括题目所提问题,给出的已知条件,解题的要求与说明等。二

学习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形容心理活动的成语100个,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200个四字。3、怒不可遏欢欣鼓舞怒形于色痛快淋漓4、容光焕发呆若木鸡忧心忡忡心事重重5、神采焕发欲哭无泪心驰神往张皇失措6、大发雷霆平心静

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