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游戏10篇

心理活动游戏篇1

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思想,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效果的心理辅导活动。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学生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学生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产物。正是这种自由,使学生摆脱了某种外在的控制与约束,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我。”这既便于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观察和学习良好的行为,增进合作、助人和自助能力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我上的两个心理游戏活动的片段:

活动一:镜中写名字

如果我问你,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你一定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么简单的事,你还用问吗?我不仅会写,而且我的签名非常漂亮。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岂不是会让人看扁了。果真如此吗?请你做完下面这个游戏再回答我。

请你找一张白纸,把一面镜子放在面前,然后找一本书挡住你的视线,使你只能通过镜子看到这本书。

准备好了吗?现在请你看着镜子,用笔在白纸上慢慢地一笔一画地写下你的名字。记住,既不要写得太快,也不能闭上眼睛。

写好了吗?请你在名字旁边装饰一下,这样看起来可以更好看一点哦。

嗨,是不是不那么容易写?而且写出来还挺难看的。这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写自己名字时似乎想都不用想就直接写出来了。可是现在看着镜子来写,由于镜子里呈现的是反像,所以我们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下笔,这时脑子里的笔画和上下左右方向早就乱成一团,手也不知如何使唤了。哪怕是一条横线,我们也难以自如地画好。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从未尝试过的情境,过去已有的经验非但不能给我们以帮助,反倒成了一种阻碍。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观念的痕迹,重新开始。所以,我们写字的样子就像当年我们刚学用笔时那样的笨拙,写出来的字也难免歪歪扭扭不好看。倘若我们固执地非要按照往常的方式来写,一切都将是徒劳。

写字如此,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些事情,用我们一贯的做法去解决,有时是解决不了的。这就要求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抛开一切顾虑,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不免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你适应了某种环境后,突然要你更改它,你便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浑身都不自在,于是迫切地希望周围的环境能够改变,能成为你适应的。可是环境是你要去适应的,而不是它来迁就你。达尔文不是说过适者生存的道理吗?我看不妨用在这里,倒也蛮恰当。

人们对熟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习惯了以前的思考和学习方式,我们习惯了用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习惯了成为大家瞩目的中心。所以,一旦这些习惯不能再让我们得心应手,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但若要我们抛弃它们,从头开始,我们又会觉得很痛苦,毕竟我们是一点点看着它们长大的,它们又曾给我们带来种种好处。当自己试***去努力却又无功而返时,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不行了?

我们没怎么了,我们也不是不行。就像在镜子前写字,再怎么别扭,再怎么不顺眼,你会怀疑自己丧失了写字的能力吗?你不会的,你知道这不过是游戏,你会根据目前的环境和任务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而且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练习,通过镜子写字,你一样可以写得很好。

活动二:拼板活动

拼板?那还不简单,不就是七巧板那种吗?要拼还不容易啊!不急,等看完活动规则再动。

拼板活动: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五个人。每个小组将会拿到一个大信封,里面有五个小信封,每个人取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是若干卡片。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拼成五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个人必须拼成其中的一个正方形。整个活动中不能说话,对于自己的卡片可主动给别人,但不可以向别人索取。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拼板”这个游戏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根据自己的意愿想怎么样拼就怎么样拼,想拼什么就拼什么。可这次却完全不同,要求与同组其余的人,拼成一样的正方形。从那个袋子里我只拿到两块板,怎么看,怎么拼都拼不出,后来我就把它们全给了我们组的组员,手里空了,没过几秒,他们就把自己多余的或用不着的给我了。可还是拼不出,怎么回事呢?服从游戏规则,只好从头再开始,结果是第三个完成的,仅得第三名。

奉献,人有多少奉献精神,大体从此游戏中可以看出点。我承认我的奉献并不是无私的,我是在奉献时,向人索取,可以换个词表达,交换吧!可我至少做到了先满足别人的需要,我没有一开始就只顾索取。

其实从课上的游戏活动体验中,我都想到了宿舍问题,为什么同住一个屋檐下,还要经常较劲呢?又何必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呢?以后我想我不会那么在意,我会大方点的!

谢谢你的心理游戏活动,让我得到了体验,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希望能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多。

其实以上两个都是团体心理游戏,我们如果按照常规的授课方式,那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有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和收获的,而我们恰恰是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体验的方式,故深得学生喜爱,效果也出人意料地好。

团体心理游戏,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搭建体验的舞台。游戏的场景、形式、主题、环节、冲突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活动。人们将广阔的社会活动浓缩、聚焦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心理游戏。借助于游戏的开场、演绎、冲突,将学习者带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活动,引领学习者体验生活,感受情感,面对挑战,积极探索,激发潜能,获得成长。

那么,游戏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呢?心理学家赫茨格曾对游戏这样描述:“游戏比文化的产生更古老。动物的玩耍并不是从人类那里学来的,游戏并不受人类文明概念的说明或束缚,动物和人类同样需要游戏。游戏的所有特征已经在动物的玩耍中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小狗之间的玩耍,它们喜悦而又勇敢地相互咬着,舔着对方的耳朵,挤成一团,翻滚在地上,充满了欢叫、喜悦和感激之情,小狗之间的游戏不过是动物游戏中最朴素单纯的一种,还有更高级更发达的游戏内容,即在无数观众面前的马戏表演等。”游戏是人的天性,心理活动课如果不能顺势而为,巧妙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难免落入说教的俗套,只得到学生表面的迎合,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是形式主义,再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懂得把游戏活动尤其是团体心理游戏这一有效载体引入课堂,才是心理活动课的活水之源。

心理活动游戏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目标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协助学生认识“真实自我”、发掘“自我潜力”。游戏活动又因其形式新颖、参与面广、操作独特、震撼力强等特色,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的游戏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关键。如何上好活动课,让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

1 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设计合理的游戏

我们都知道心理游戏就是游戏加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虽然游戏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精心地设计心理游戏。所谓心理游戏,就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 但如果给高年级的学生设计过于简单的游戏。学生不但不配合,还会拉开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而给低年级学生设计难度过大的游戏,学生没有办法完成,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所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来制定心理活动课,如小学阶段主要是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要设计好心理游戏,首先要求教育者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爱好,性格变化,身心发育都有哪些特点,针对常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游戏。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长期以来,教师在心理活动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活动讲解、活动实施、学生谈感触、教师小结。多数教师在游戏指导上讲究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讲解规则是严厉刻板,使学生的思维及心情被禁锢在教师的指导上,顾忌太多,反倒体验不到游戏的经历。如果游戏活动中没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游戏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只会期待着教师的游戏后讲评。针对有些难度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尤其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游戏。教师可以选择多次做。先不要给学生定的标准太高,让学生应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要循行渐进的提高要求。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装在心里, 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就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游戏活动课由“不完全”的自主与“有限制”的合作

在教学中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提出的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心理活动课上自主学习应该是“不完全的自主”,合作学习应该是“有限制的合作”。“不完全”是指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具体活动的任务,避免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时的盲目性,这样的游戏活动才会有效。“有限制”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处理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体验到心理游戏活动以一般游戏的区别,以免游戏活动流于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游戏主要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探究解决问题。

4 善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错误”,让心扉在游戏中敞开

游戏活动中教师非常注重效果与活动氛围,心理活动课上比较糟糕的是,教师一看到不去参与或在活动环节做错的学生,教师怕影响其他学生的活动心情就着急,轻者会埋怨几句“老师刚才讲的规则这么不认真听……”重者会中断游戏开始说教。殊不知,就因为你这样的表现,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此游戏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处理此类问题,比如在游戏环节中,把教师设计到游戏中去,如:充当活动中的“正义的裁判”角色,当学生没有按照规则或比较难以控制的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正义的裁判”角色惩罚学生。以和学生平等的角色来纠正学生在游戏中的错误。很容易接受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还比较方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无等级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因此,游戏活动的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真情赏识,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的得到自身特有的体验,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游戏中自由释放。

5 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

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心理游戏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亲自体验、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尽量的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如当教师设计玩一个游戏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是,和学生探讨,游戏的合理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一开始上课学生就情绪高涨。接着,让学生经历游戏的过程后过程,在和前面的遇见问题进行对比。一起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及今后的解决办法。这时就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顿时,班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学生围绕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展开了探索、讨论和交流,那气氛可是热烈非常。学生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逐步发现、猜想和验证,使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就这个游戏活动课对游戏前预设问题和游戏活动后后问题的对比,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6 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艺术评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心理游戏活动课堂后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艺术。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在学生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诚意切、实事求是,从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7 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建立平等民主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心理活动游戏篇3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围绕当代体育游戏这一研究主题,阐述了体育游戏的内涵,揭示了体育游戏的特点,通过对三个年级体育游戏课程之心理健康功能的研究,分析其对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游戏的启示与要求,进而从当代体育游戏的视角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体育游戏;心理健康;功能

作者简介:黄新红(1979.11—),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运动心理、心理健康。

游戏是人类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游戏被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经验。当今,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现代儿童乐园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代社会信息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反映。

1 体育游戏及其心理学基础

在当代游戏理论中,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心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游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他指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生活中各种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1.2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与游戏

桑代克学习理论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练习律和效果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桑代克认为各种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重视和奖励,其差别将反映在不同文化社会的儿童游戏中。

1.3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与游戏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 “同化”。皮亚杰还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也叫“练习游戏”;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发展了象征性功能(如语词和表象),能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想为存在的,因而可以进行象征性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真正有规则的游戏。

1.4 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与游戏

艾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他认为游戏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这一理论已被应用于投射技术和心理***。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智力发展、体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体育游戏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2 体育游戏的特点

2.1 趣味性

辞源中说:游戏乃“玩物适情之事也”。游戏是有趣的玩耍类的活动,它既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欢快,也能满足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因而,尽管它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还是能吸引各种不同的对象主动参加。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必须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只能称之为体育练习或者身体练习,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2.2 教化性

体育游戏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化中具有积极性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游戏参加者遵守游戏规则,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游戏体验有助于游戏者形成行为的社会定势,内化社会行为规范。体育游戏中的群体活动、角色的扮演、角色的转换与互动,能满足少年儿童社会归属或团体归属的欲望,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体育游戏具有的竞赛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可以激发游戏者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健康个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为少年儿童创造一种合作、竞争,又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环境,在这种生动活泼、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少年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得到高度发展。

2.3 综合性

体育游戏的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①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②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方法与训练的手段;③体育游戏可以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

可以说,在已有的体育手段中,体育游戏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

2.4 健身性

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区另于智力游戏的地方在于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这种进行方式与体力劳动一样,本身对人体便具有锻炼的价值,而在实施中,游戏的创编与组织者又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游戏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以便通过游戏达到预定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5 规则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娱乐活动,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玩”,就是人类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上的需要。游戏是“玩”的一种,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或者说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玩。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之为玩,不能称之为游戏。例如,小孩的“玩泥巴”、“玩水”。

由于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引导游戏的技术与战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游戏的规则在游戏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体育游戏之心理健康功能

体育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功能,过去人们认识并不多。1992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发表了名为《身体健康与心理效应》的声明,充分肯定了体育锻炼对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是明显的。学校体育课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不但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以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通过对2008级、2009级、2010级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体育游戏课程,对其心理健康功能进行的研究,表现如下:

3.1 改善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因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产生紧张、忧虑、压抑、悲痛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游戏则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啡吠释放原因,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从而摆脱痛苦和烦劳,振作精神。当今的学生将面临学业考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压力,很容易产生沮丧、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使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焦虑的反应降低,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

3.2 开发学生的智力

体育游戏有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人的大脑发育程度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有关。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任何意志行为或动作都是从外部逐渐转化为内部,从生理水平变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响的。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填空接力跑”等游戏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和应变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体育游戏结合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运动知识、体育名人、体育竞赛知识及学生平常生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有关知识、开发智能。特别是利用雨天无法开展室外教学的特点,在课堂里组织一些益智游戏课,效果更好,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游戏一般都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使参加的学生感到很有乐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外,体育游戏能使体育课充满欢乐,使学生的疲劳在欢笑声中被冲淡,也能让学生更热爱体育课。

兴趣是属于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优先认识事物并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与人的感情紧密相连,与需要密不可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从事活动的积极性通常和他们的爱好兴趣密不可分的,可以抓住学生对体育游戏兴趣,从兴趣入手,进一步启发和激励他们学习体育的热情。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情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如“我是什么人”、“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自我概念与身体表象(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像)和身体自尊(个体对自己运动能力及身体外貌、身体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形成正相关,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质强壮,精力充沛,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表象和个体自尊,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3.5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中有些是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有的嫉妒心比较重,也有的是情绪发展或认知发展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诊断和***大学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所以,“游戏疗法”现已作为心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心理机能不正常者的情绪得到了调节和稳定,增加对生活的情趣和信心,并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探索新奇,使其笑口常开,知足常乐,从而达到“治体必先治心”的目的,从而促使其身心机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3.6 完善学生的人格

体育游戏是一种身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体会碰到各种困难,如生理惰性、气候变化、动作难度、畏惧心理、疲劳以及损伤等,体育游戏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可以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且,体育游戏中任何人都必须学会服从安排、遵守规则,理解要求,超脱自我,使身心融入群体,并克服伤害别人或破坏财产的心理和行为。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兴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7 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化的进程愈演愈烈,一方面在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及协同合作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直接的社会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是由各种角色、形式、结构、规则组成的身体活动,是一个增加人与人接触的好平台,可使个体忘却烦劳痛苦,消除孤独感;同时能有效地促进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养成,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4 当代体育游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加强学校体育游戏课程的建设

现行的课程开设中,单独将体育游戏作为一门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从上述体育游戏之心理功能可知,加强学校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的突显,教会学生在课外如何学会放松,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将体育游戏列入课内则为首选,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的体育游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2 将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各大高校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每年的5月25日即“5·25心理健康节”活动,各高校通过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游戏已成为学生受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将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新红,林川,余琼.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6.

[2]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心理活动游戏篇4

关键词:幼儿游戏;活动;问题;分析;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仍然存在着重学科、轻游戏的“小学化”倾向,使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开展十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一些幼儿园游戏活动“小学化”的表现

(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化。

《纲要》中将游戏确定幼儿的基本活动。然而,有不少教师在观念上仍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没有真正把游戏寓于一日的活动之中。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不玩游戏,只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让幼儿玩游戏,因而幼儿游戏活动不能得到正常开展。

(二)游戏活动的教学化。

具体表现为:第一,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游戏的教学因素,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第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被忽略了。

(三)游戏活动的自由化。

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适当的指导对体现幼儿游戏价值的作用,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常常是“玩具一散,幼儿一放”便不闻不问,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没有教师的指导,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四)游戏活动的模式化。

教师在游戏中“导”得过多,使得幼儿选择游戏的自由度极小,游戏的内容也极为单调。教师过于注意游戏的结果而忽视游戏的过程,为了使孩子们的游戏更“逼真”“有趣”“有教育意义”,往往亲自设计,亲自指挥幼儿游戏,一心将游戏导向自己心中的模式,幼儿则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机械地消极模仿。

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基本对策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倾向,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游戏观存在偏差,即教师对于什么是游戏,幼儿游戏的特点如何,游戏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范围等有关游戏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仍较肤浅,有表面化、简单化倾向。那么,游戏活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我的基本观点是:游戏活动是儿童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能带给儿童快乐的,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活动,而不是由教师规定的,或在其“导演”下的,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的活动。真正的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多种需要,可以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从小就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权利,使他们在心理和情感方面都不受外来权威的管束和压制,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教师要掌握过硬的游戏指导技能。

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的主动权应由教师转向幼儿。幼儿的这些游戏权利是否能真正得到,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和组织管理。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指导游戏的能力。

(1)教师应多观察了解。

幼儿游戏活动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教师应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样解决的,通常和谁在一起等等。教师只有多观察,在观察与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是否给予指导及应该怎样指导。

(2)教师要对活动进行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在细心观察、分析、总结幼儿的游戏活动规律之后,应该明确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对哪些幼儿应该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具体做法是:①隐性指导,教师应成为孩子们游戏伙伴。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只是扮演的角色发生转换。以幼儿游戏的伙伴,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②显性指导,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游戏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的偶发事件,会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介入游戏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游戏中幼儿出现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必须加以指导,协调好幼儿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相应材料,或提供方法,或启发引导,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

(3)对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

心理活动游戏篇5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健身;娱乐活动

前言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

种社会活动的经验,首先是劳动的经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如原始社会末期的鄂温克儿童经常进行的“打熊游戏”打游戏”等,正是鄂温克人游猎生活的反映。现代儿童乐园里那些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反映。游戏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们在自然玩耍中,随心所欲,超越了历史及风土规矩,所以游戏含有“玩耍”、“消遣”和“娱乐”的意思。它体现了游戏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表明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正如60年代初,荷兰的文史学家浩依金,在他的《游戏与人》著作中写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除去了那种认为玩是一种恶习的意识,从身心健康出发,玩耍不仅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

何谓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障碍跑游戏等。竞赛性游戏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的统一规则,具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并且需要专门的训练。而活动性游戏,则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它最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活动

1 体育游戏的特点

1.1 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1.2 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1.3 体育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 在游戏时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

1.4 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这就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2 体育游戏的分类

综观我国纷繁众多的体育游戏,可以分为5类,其具体分类情况如下:①按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不分队游戏和分队游戏两种。不分队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集体行动的成份和比赛因素不大。分队游戏要求每队人数、实力上大致相等,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各队都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参加者协同一致完成任务,竞赛的因素亦较强,游戏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协调行动。②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可分为奔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等。③按发展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力量游戏、耐力游戏、灵敏游戏。④按运动负荷可分为大运动负荷游戏、中运动负荷游戏、小运动负荷游戏。⑤按游戏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一般性游戏、***事游戏、球类游戏等。

体育游戏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使游戏能反映动作的性质、组织的特点,以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但每一个游戏都反映着多方面的特点,不可能绝对地属于某一类。例如:“运球接力”这个游戏,就是属于球类与跑的两类,用这个游戏可解决这两方面的教学任务。

3 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

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和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 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要严格禁止那些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损学生身心的游戏。另外,那些动作过于复杂而不违背卫生原则的游戏也要避免。

3.2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如果是太简单的游戏,高年级学生就没有兴趣;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或者难以完成,他们同样也没有兴趣。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内容在反映时代的特点的新的科学成就 通过游戏不仅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反对那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把学生的游戏变成知识教育课,但也不能把那些已经过时了的、陈腐的东西再教给学生。

3.4 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品德教育 我们要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陶冶学生高尚品德和情操。

3.5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不能方便教学,这样的游戏最好不要选用。

3.6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 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接力跑”游戏,其基本方法不外乎“迎面接力”、“往返接力”以及在身后接棒的分段接力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接物”、“通过障碍”、“跳绳跑”、“运球”等一些接力的方法来灵活运用。

4 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要求

4.1 讲解游戏内容与活动顺序 按游戏名称、目的意义、活动方法、规则要求和顺序一一讲解清楚;讲完,请参加者提问,对不清楚的地方,再重点讲解。方法和规则是重点,必须特别强调。

4.2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 教师对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对违反规则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予以教育。要关心参加者在游戏活动中的体力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对体弱与病残者更要特别关心,给予区别对待。

4.3 做好裁判工作 保证游戏活动始终能在公正、准确、有序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4.4 适时结束并总结 活动时间已到,活动次数完成,活动目的达到,参加者尚未疲劳,余兴未尽时,要适时结束游戏并认真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结果,对活动过程中参加者的表现进行讲评,指出双方在遵守纪律和规则、运用技术与战术、发挥集体智慧等方面的优缺点,讲清下次再进行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鼓舞精神,提高兴趣。

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5.1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5.2 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5.3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5.4 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心理活动游戏篇6

关键词:幼儿游戏;活动误区;解决措施

俗话说: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很大的乐趣,同时也没有任何疲惫感。《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保教的重要内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然而,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游戏活动存在的误区

(一)错误的游戏观念。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日益重视,尤其是最近几年,心理学有了迅猛的发展,人们逐步了解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个性和心理品质对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目前早期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课题。由于多数家长知识的欠缺,认为早教就是很早就教会幼儿认识拼音、汉字,为进入重点小学打基础。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以“玩”为特点的游戏活动普遍受到家长的质疑和责难;反过来,幼儿园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满足家长的要求。因此,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具有“小学化”倾向,重点抓孩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导致游戏成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附属物,可有可无。

(二)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幼儿教师评价有失偏颇。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到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会积极加强游戏活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仅重视游戏的结果,轻视游戏的整个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对于结果表现好的就会积极进行表扬和奖励,而结果不好的幼儿往往会受到斥责,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教师是游戏的“掌舵人”,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的本质是自由自在的,但是幼儿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逐步失掉自由的品性。教师对幼儿游戏具有极强的干预性,这就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在游戏活动中,时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主导游戏活动的进行,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进行,完全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和领导者,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尼日欧诺个、时间和规则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幼儿只能在此条条框框内进行,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会被幼儿教师批评。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的打击,更是失去了自由选择适合自由游戏的机会,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单一的集体游戏占据主体。幼儿教师由于受到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和限制,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总是认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高兴的玩耍,游戏活动场面越热闹越好,热闹与否就是教师对游戏效果的评价。虽然集体游戏能够培养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这种集体游戏忽视了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游戏只有表面的热闹,游戏活动的精髓被严重抽离了。

二、幼儿游戏活动误区的解决措施

要改变游戏活动中存在的误区,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幼儿教师能够深入理解游戏活动的特征和本质,从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设置合理的游戏活动,真正使幼儿享受到游戏活动的乐趣,促进其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正确开展游戏活动,改变游戏活动的误区,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必须做到下述几方面:

(一)改变错误的游戏理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合理开展多种游戏,从各个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幼儿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理解和明白差异的存在,要重视游戏活动的过程,轻视游戏活动的结果,对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量避免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三)重视游戏的主体性。幼儿之所以很喜欢游戏活动,关键在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只有幼儿对游戏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并非所有的游戏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必须考虑下述几方面:第一,游戏活动的选定。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第二,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游戏主动性的发挥还存在一定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游戏。为了确保游戏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幼儿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集体游戏,游戏的多样性能够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迅猛、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避免幼儿教育过早的“小学化”,给幼儿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心理活动游戏篇7

【关键词】游戏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游戏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可见,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在于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和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跟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资源引入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正如石中英教授指出:“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展现其游戏性,使教师和同学们的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1]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投其所好,寓教于乐。

一、游戏教学的定义

关于游戏教学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唐文中、郭道明、李定仁主编的《小学游戏教学论》[2]中表述为:“游戏化教学是以教学为目的,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或选择游戏,并将它与教学过程整合,使学生在活泼愉快、兴趣盎然的情绪中开展游戏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它将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传统游戏化教学的延伸。”[3]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路敏认为:“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或设计教育游戏,结合协作、探究、竞争、任务驱动等策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它通过教育游戏创设一种激励的、情境的或是任务驱动的教学环境来达到教学目标。”[4]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可以描述为,根据中学生的游戏心理,教师挖掘教材的游戏内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青睐的具有趣味性、竞争性、互动性的游戏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游戏活动或制作游戏软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基本教学目标。

二、中学生游戏心理的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积极,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机会玩游戏。游戏到底具有怎样的特质,竟能如此有力地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着迷于游戏之中?笔者就中学生的游戏心理做如下几点思考:

1. 1.释放紧张的学习压力

长期以来,大部分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局限于在所谓的“主科科目”上取得良好成绩,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习题。面对沉重的作业负担、残酷的升学竞争,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课上趁老师不注意时偶尔玩一下游戏成了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途径。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为娱乐而设计研发的,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身心愉悦、体验全神贯注的深入投入状态,让长期紧张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

2. 2.获得丰富的主体体验和乐趣

大多数游戏的设计以人为本,每一个玩家都可以在游戏中成为主体,他们通过游戏的布局、情节等,在斗智斗勇的互动中体验乐趣。而传统的课堂总是教师决定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学生找不到主体体验和乐趣。

3. 3.寻求***平等感和成就感

游戏为学生创造了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角色的权利,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利用游戏中的因素形成对自己操作能力、受欢迎程度以及在游戏玩家中的地位等方面与他人比较之后而产生的自我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获得在实际学习中难以获得的短暂成功,收获成就感。

4. 4.推动强烈的互动合作,触发大胆的创造性思维

游戏的交互性良好,一般可以多人参与,玩家以团队的形式在游戏中通过相互沟通、协作来完成游戏任务,具有极强的合作精神。同时,游戏情节、关卡的设置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敏捷地判断和解决问题,甚至站在游戏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和探究,大胆的、创造性的设计自己想象中的游戏世界。

三、游戏教学的潜能

目前,普遍家长和老师对游戏存在某种偏见,认为玩游戏会“丧志”,会荒废学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游戏教学,到底有怎样的实质意义?笔者从游戏、学生、学科三个方面浅析游戏教学的潜能:

1. 1.“学技术”变“玩技术”

杜威认为:“一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要的动力在于儿童本能的、由冲动引起的兴趣上。”就游戏本身特点而言,一般具有互动性、竞争性、新鲜性、刺激性、娱乐性等,它能激发玩家兴趣,从本能上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之中。游戏教学以游戏为主线,游戏内容是知识的表现形式,玩游戏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下学知识、练基础、促提高,在做中学,巧妙地将传统的、枯燥的“学技术”转变为“玩技术”。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2. 2.激发学习动机,感受快乐学习

将游戏的形式和资源有机地与教学内容融合,在学生看来,学习知识就像在玩游戏一样,他们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的状态来自于教学方式和内容对学生游戏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游戏化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心理条件。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质量,对于学习也逐渐呈现积极乐观的态度。

3. 3.适当融入游戏资源,有助于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游戏教学将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相关的游戏引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上看,游戏化教学的形式有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

四、游戏教学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游戏教学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游戏教学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否结合在一起?如果结合在一起又应该遵循怎样的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游戏教学又有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1. 1.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课标需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点的教学。”看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心理出发引申出的游戏教学法显然是不二选择。

(2)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游戏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游戏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相互竞争、合作、刺激获取知识和技能。

娱教理论:祝智庭教授指出:“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恰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看来,游戏教学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生活中的游戏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符合娱教理论和寓教于乐的思想。

2. 2.游戏教学的设计思路

(1)选择和分析学习内容,找出教学与游戏的关联要素

笔者认为,游戏教学并非要求每堂课、整堂课都希望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或玩游戏软件,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游戏教学。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分析教材,找出教学与游戏的关联要素,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用游戏的方式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游戏时间,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2)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为背景融入游戏元素

生活中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信息技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前提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应当以生活为中心、以生活为逻辑展开。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为背景融入游戏元素,是游戏教学的设计思路,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

(3)游戏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一切教学游戏的实施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游戏只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不能盲目的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导致信息技术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内容丰富、情节合理、环环相扣,实质上知识点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致使教学被游戏牵着走,失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陷入学生不知道在玩什么、老师不知道该玩什么的窘境。

3. 3.游戏教学模式

(1)知识类游戏教学模式

所谓知识类教学模式是根据教材基础知识设置的游戏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适合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于理解的抽象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系统、组装、维护以及网络知识等。用生动的游戏来呈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以网咯游戏“连连看”和“大家来找茬”为原型,设计Flash游戏讲解计算机系统和硬件知识就是该模式的成功应用。

(2)技能操作类游戏教学模式

技能操作类游戏模式是指为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设置的游戏模式。对学生技能操作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占据了信息技术课程很大比例时间,可见对这种游戏模式的设置存在需求。游戏教学模式适用于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学习内容,如:文字输入、编辑、网页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对鼠标和键盘操作的训练引入“扫雷”和“金山打字通”游戏是该模式的应用实例。

(3)探究式游戏教学模式

探究式游戏教学模式是指将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隐藏在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游戏,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游戏模式。教师通过游戏创设智力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模式不仅适合知识类学习内容的教学,也适合操作类学习内容的教学,是对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笔者认为的游戏教学是从学生游戏心理出发,尊重学生当前阶段的生活价值,投其所好,寓教于乐,将游戏资源与恰当的学习内容巧妙融合,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潜能,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学习动机、获得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游戏教学并非要用游戏完全代替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而应该在引入游戏方面注意度的把握,决不能滥用,要讲究方法策略,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游戏,对遏制目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唐文中,郭道明,李定仁.小学游戏教学论.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一12

[3] 洪文秋.我国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2:70

心理活动游戏篇8

[关键词]心理咨询;游戏***;儿童;游戏***理论

[中***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42-04

心理分析大师S.Freud曾经说过,个体的心理发展深受其早期经验的影响。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初始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对个体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问题在学前儿童身上往往不会表现得很突出,所以家长对它的重视程度较低。事实上,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我国2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因此,要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让儿童健康成长,在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儿童心理咨询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主要是以语言交流来展开心理咨询的,但是儿童的语言发展尚不完善,他们不能充分而准确地用语言表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不过幸好儿童热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有丰富而真实的内心表现和行为反应,因此。以游戏为媒介。利用儿童的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心理援助的“游戏疗法”就成为一种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新型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方法。

一、游戏***的定义及分类

从达尔文开始。人们就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给游戏下了种种不同的定义。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说法。同时。由于各研究者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方***不同,以及研究角度和实验对象不同,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相继出现。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游戏的性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持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家都同意儿童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认为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而且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虽然研究者对游戏的定义没有一致的说法。但是关于游戏***的定义几乎一致。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以游戏为手段或媒介来进行心理***。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师可以借此解除儿童的各种困扰.使其获得发展;有的研究者认为,游戏***就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治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一种***方法。

由于游戏***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它被广泛使用。关于游戏***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个别游戏疗法(一名***师面对一名儿童)和团体游戏疗法(一名***师面对五、六名儿童);根据游戏活动的程序化程度,可以分为自由游戏疗法(让儿童随便玩)和限制性游戏疗法(如让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特定角色);根据游戏疗法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不同,可以分为精神分析类的游戏疗法、儿童中心游戏疗法、行为主义类的游戏疗法等。

二、游戏***的相关理论

1 分析性游戏***

分析性游戏***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Freud,他将其精神分析的理论运用于儿童游戏***之中。S.Freud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过儿童的游戏,但是他在论述其心理学观点时曾涉及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受快乐原则的驱使,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使儿童受压抑的消极冲动得到发泄。在游戏***中,Freud把游戏看作是症状化行为,并很自然地将游戏用于他对儿童的心理分析之中。此后。Freud的女儿Anna和学生Klein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儿童的实际***。

A.Freud和Klein最早将游戏引进对儿童情绪困扰的***。她们都相信,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游戏可以取代语言式的自由联想。为儿童提供通往潜意识的途径。她们的差异在于.Klein十分强调在游戏中揭示儿童的潜意识。她用游戏和玩具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通过解释将儿童的一些无意识的体验变成有意识的体验,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A.Freud则强调游戏能够帮助儿童与***师之间建立正向情感联结,以便***师进入儿童的世界。她不直接解释具体的游戏行为,认为不一定每个游戏行为都有象征意义。她只是在与儿童建立友好关系时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幻想,然后分析这一想法背后的意义。

2 发泄性游戏***

一些学者在A.Freud和Klein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主动式游戏***”理论,主张为儿童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安排儿童进入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场景。1938年,David提出发泄性游戏***法。主张设定场景和选定玩具来重新激起儿童焦虑反应的经验,以便儿童发泄痛苦及紧张的情绪。他认为,儿童之所以会产生问题行为,是因为儿童内心有一种动力和能量。这种能量由于社会规范、道德良心而受到压抑。当能量积累到一定限度时,个体便开始出现情绪问题,而当个体通过行为将情绪问题表现出来时,能量便会消失,情绪问题随之得到解决。游戏之所以具有***的功能,是因为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释放累积起来的能量。因此,***师不必探索儿童的潜意识,不需要了解能量是由什么造成的,只需在面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时想办法消除儿童累积的能量,即可矫治儿童的行为问题。

发泄性游戏***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类型。提出主动型***的学者认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在判断儿童情绪困扰的原因所在后,***师可以主动设计游戏方案,引导儿童重新经历产生情绪问题的事件,以主动的姿态宣泄压抑的能量,所以,这种宣泄能量的游戏都有特定的处理对象。主张被动型***的学者则认为,以上做法的局限性在于从成人的角度去揣测儿童的想法。无法确定揣测的准确性,因此***师应该是被动的,没有必要设计特定的游戏,只需为儿童提供游戏场所和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表达,自然地宣泄和抒绪。

3 非指导性游戏***

Carl Rogers扩展了关系***的一些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非指导性游戏***。Virginia Axline则将非指导性游戏***运用于实践。他们相信,人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别人,人是由源自自己内心的力量所改变的。因此,他们并不重视如何安排游戏,而是强调***师的工作是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儿童提供一个无条件接纳、无条件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发挥内在的自主力量,然后自己作出改变。Axline认为对儿童进行游戏***时应坚持八个原则:(1)***师必须

和儿童建立友善的关系。(2)***师必须接受儿童真实的一面。(3)***师在和儿童相处时要具有宽容的态度,让儿童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师要能敏锐地辨识出儿童表现出来的感受,并以能够让儿童领悟的方式把这些感受回馈给儿童。(5)***师必须尊重儿童,承认儿童拥有能够把握机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6)***师不要企***用某种方法来指导儿童的行动或谈话,而应该是跟随儿童。(7)***师要知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进度不能太着急。(8)***师应该作出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的目的是要让儿童知道他在***中应该担负的责任。Axline提出的八个原则,除第八条原则外,都是从Rogers提出的***师必须具备的无条件正向尊重、同情心和真诚等三个态度衍生而来的。

4 行为取向***

行为取向***是一种由行为主义理念发展而来的行为矫治方法。与以精神分析理念为基础的游戏***不同,提出行动取向***的学者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塑造的,行为后果对行为本身又有强化作用。关于行为取向***没有一个一致性的理论。有的只是在行为基本原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种种技术,例如系统脱敏法、代金券制度、厌恶疗法以及适用于儿童心理***的角色游戏扮演技术等。角色游戏扮演是一种很方便的示范技术。***师和儿童一起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师扮演儿童或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人。这种方法常常用来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三、游戏疗法的实施技术

1 游戏***室的建立

***室面积以25m2~30m2较为适宜。一般不超过40m2。若游戏室太小,儿童在活动时会受到束缚;若游戏室太大,儿童可能会产生恐惧与不安的心理。***室内应色彩柔和,不宜太刺激。***室设施一般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沙坑,包括沙子、铁锹、小翻车等;一些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发泄攻击性和其他情绪的打击乐器,如鼓、铃等;一些锻炼儿童平衡能力的游戏器具,如滑梯、蹦蹦床等;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玩具以及用于儿童自我情感表现的绘画工具等。

2 游戏***方式的设计

游戏***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目的制定。例如,让儿童玩电动火车可以观察儿童的手指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让儿童弹钢琴可以观察儿童的手指、大脑、身体配合的协调性;让儿童玩弹子游戏机可以观察儿童的注意力和操纵能力。每一次***中进行什么游戏,每项游戏进行多长时间.***师都要预先安排和设计妥当。游戏***要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一般每周安排1~2次。刚开始时游戏时间可视情况略为缩短。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再逐渐延长时间,每次时间以1~1.5小时为宜。游戏时间一旦确定,就要固定下来,不能随便更改或取消。为了保证游戏能顺利进行。游戏***中应有一些必要的规则或限制,使儿童明确自己的责任。制定规则时要保证让儿童能有充足的时间充分表现自己,不能因催促或时间不够而使儿童产生焦虑,进而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师对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表现都要保密。***师应对游戏***的过程作连续记录,以观察儿童的发展变化及***效果,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游戏***的成效主要与***师对儿童的态度有关,***师要无条件地尊重、理解儿童,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让儿童进入游戏室,使他产生被许可的感觉。愿意表达他的全部感情及内心体验,这是***成功的关键。

3 观察与记录

进入***室之前,***师要观察亲子分离的状态,记录儿童的不安程度。在游戏过程中。***师要观察儿童是否主动接触玩具。此外。***师还要观察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游戏种类及次数、儿童的语言表述是否清楚以及儿童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不同语言表达。

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十个方面:(1)儿童参加活动的兴趣、动机的强弱变化。(2)亲子分离状况。(3)游戏疗法构造。(4)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高低的变化。(5)儿童与***师的关系。(6)攻击性,即儿童破坏玩具的倾向性的高低。(7)***师对儿童活动是否有限制及儿童是否理解这些限制。(8)儿童的情感、情绪表现。(9)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和注意力。(10)儿童适当的语言表现。

四、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1 游戏为儿童问题行为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心理***师和来访者主要是以语言交流来展开咨询的。然而,受儿童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咨询师通常无法通过儿童的语言去理解儿童的行为及其对应的内在心理状态。但是通过游戏疗法.***师能够根据游戏场景去洞察儿童的潜意识。还可以了解儿童的能力、兴趣和特长,比如通过魔方游戏可以了解到儿童精细动作的能力和对事物反应的灵敏度,拼***游戏则能反映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等。另外,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反映其情绪状态,***师发现有些情绪失调儿童的游戏模式往往比较刻板、混乱,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偏差。

2 游戏***促进了儿童情绪的发展

游戏***可以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儿童常常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愉快情绪,将生活中的快乐感受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儿童也可以在游戏中把不快的情绪发泄和诉说出来。游戏培养了儿童表达情绪的能力,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在每一个游戏中获得的小小的成功都能令他们感到满足和欣喜,这对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改善恐惧、忧虑、害羞、冷漠、退缩、攻击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是十分有利的。

3 游戏***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活动游戏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有效措施

中***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36-01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会使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使他们爱学英语,乐学英语,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1.开展课堂游戏活动的意义

1.1有助于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游戏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更多的学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符合"乐学"原则,有利于化难为易,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2有助于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游戏中,老师可以设计各种真实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很多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知识,通过玩玩、说说、演演、画画等各种游戏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种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思维、猜测、想象,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新知,在玩中学,学中玩。M·韦斯特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游戏教学还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生长环境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游戏活动经常通过各种小组、个人间的竞争来完成,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时便参与到与伙伴之间的合作中,体验到了与人共事的乐趣和困难,能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通常参与游戏的孩子都会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样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和思考,有助于克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提高竞争意识。

1.4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主要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包含了从直观形象的感觉游戏到需运用一定抽象思维的逻辑推理游戏。在游戏中,各种游戏信号物的感官刺激和各种游戏任务的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控制运用所处的环境和手中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又促进了身心的发展。

2.教师设计游戏应注意事项

2.1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和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课堂上开展英语教学游戏也正是为了借助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还应具有新颖性和竞争性,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例如,"连接身体部位游戏"、"排兵布阵"、"动作比赛"、"Simon Says"等游戏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自信心十分有利。

2.2游戏的规则要明确,且有激励性和可控制性。为了能使英语游戏活动收到实效,游戏规则一定要明确。教师作为游戏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游戏前应把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向学生介绍清楚,要克服边组织学生做游戏边不断补充游戏规则的现象。因为学生在不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的情况下,往往不明白教师的意***,因此在活动中表现得无所适从,容易对游戏活动失去兴趣。必要时,教师要将如何做游戏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明确它们要干的事情,就不会混乱了。

2.3游戏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小学英语教学游戏不仅能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愉悦身心,还能使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最终形成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学游戏,使游戏为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服务。

2.4游戏的安排要注意适时性和渐进性。小学生模仿性强,情绪活泼,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语言技能训练的需要适时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游戏。如在学生刚学完大量食物名称后,组织他们展开" What's missing "、" memory game "、"传话游戏"等,这样不仅能使游戏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同时又能消除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身心疲倦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上围绕某一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开展多个教学游戏,一定要注意游戏内容和要求的渐进性,即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例如孩子们学完水果后,针对训练学生听的技能,教师依次展开"听听、指指"、"听听、画画"、"听听、写写"等教学游戏,就遵循了此原则。

2.5游戏要突出全员参与性和合作性。英语教学游戏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能体现学生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因此,教师应多创设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培养其合作精神。

心理活动游戏篇10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强调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只有大胆践行课程游戏化策略,才能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寓教于游戏之中。本文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良策,值得同仁一起商榷。

【关键词】 生成策略;游戏资源;游戏情境;课程游戏;幼儿教学

自从有了人类,便诞生了游戏活动,正如越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麦克法兰指出:“人类一向被定义‘游戏的人’”。而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此,现代心理学往往把“幼儿期”称为“游戏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重点强调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只有大胆践行课程游戏化策略,才能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寓教于游戏之中。笔者想幼儿所思,给幼儿所需,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获得了一些收获,现借此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尝试生成策略,把趣味化游戏合理融入课程

趣味化游戏是每一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有利于调节幼儿的情趣。但目前幼儿学习的语言、数学、美术、音乐等本身不是以游戏形式呈现于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实际所需,千方百计地把游戏有机融入于幼教课程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生成游戏:

1.社会领域游戏化。学前儿童往往在老师、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外园社区社会环境,通过幼儿的直接参与和观察,逐步了解社区解周围的中小学、邮电局、银行、医院、超市等设施,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重要来源,不少幼儿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趣事借助游戏形式表现出来。

2.文学鉴赏游戏化。这种游戏资源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①神态与动作比较突出的角色表演,例如:当幼儿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后,他们就学以致用,在游戏时立即模仿小蝌蚪的动作,可谓其乐无穷;②内容丰富、角色较多、情节性较强的主题游戏,例如,孩子们在欣赏《老鼠嫁女》引后会诱发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根据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自然生成较长时间的主题游戏。

3.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语言、数学、美术、科学、体育、音乐等教学活动中渗透丰富多彩的游戏,能营造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而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般包括两大策略:

其一,整个教学活动全部以游戏形式出现,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重复进行,诸如音乐游戏“找小猫”、体育游戏“老狼抓小兔子”和科学游戏“吹泡泡”等。

其二,游戏局限于每一个教学时段里进行,既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又可以把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压轴戏,从而让幼儿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这种游戏化教学形式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和教学实际效果。

二、深挖游戏资源,使幼儿的课外生活要游戏化

践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游戏化活动:

1.晨间活动游戏化。晨间活动是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不管设置“数学区”、“创造区”,还是“***书区”、“建构区”,幼儿一入园就可以按照自身根据的兴趣选择性参加参加相应的游戏活动。凡是在“创造区”内活动的幼儿,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美妙的作品;当幼儿进入“建构区”内,可以利用各种积木堆积成为“小轿车”、“小火车”和小飞机等,从而为迎接新的一天唱响了前奏曲。

2.区角活动游戏化。区角活动游戏主要包括玩角色游戏区、积木区、语言***书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等。其中,通过角色游戏区开展游戏活动,不仅激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常识。

3.室外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室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游戏活动的重头戏,一般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通过适度的室外游戏,除了锻炼幼儿的身体以外,还让幼儿逐步掌握为人处世的要领,并且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课间活动游戏化。课间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也不能采取放鸭子的办法管理小孩子,应该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课外业余生活。譬如,我每一天在午餐过后和放学前的短暂时间里,指导孩子们进行形形的小游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学习生活的无比快乐。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孩子参与师幼互动的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可谓百玩不厌,教师在执教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只有创设趣味盎然的游戏情境,才能激发孩子参与师幼互动的兴趣,使小孩子中在爬、滚、摸、打的游戏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1.在体育游戏中合理渗透数学教学知识。一般而言,体育游戏逐步培养孩子的操作技能,假如把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操作动作技能,而且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可谓一箭p雕。因此,我在平时有的放矢地改编体育游戏,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譬如载幼儿玩“拍皮球”游戏时,我结合10以内的数数,孩子一边玩,一边数数字,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而且自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

心理活动游戏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理活动游戏10篇

学习

资金项目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资金项目10篇,内容包括项目资金策划,衔接资金项目。虽然再三斟酌,他还是用了“乱”这个字。无计可施的突击项目有意思的是,在我们采访的9个地方财***之中,几乎众口一词的表示对“突击项目”的棘手。其程度甚至超过了突击花钱。

学习

机械专业技术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专业技术总结,内容包括机械专业技术总结,机械加工技术总结200字。二、主要事迹简介XX年各期转炉系统排污不集中,管道易锈蚀砂眼,阀门不易维护易损坏,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系数低等情况,我提出集中排污技改项目,并全身心投入技改

学习

最新影评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影评10篇,内容包括影评10篇经典,最新影评排行。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彰显出再生资源行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

学习

鼓舞士气的诗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鼓舞士气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高考鼓舞士气的诗词,再接再厉鼓舞士气的诗词。据流传地民间世代相传:唐玄宗年间,诗人李白向玄宗辞官还山。离京之日,文人学士设宴相送。席间,众学士或放歌,或奏乐,或起舞,场面壮观动人。与李白同时的李

学习

我是一颗小小草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是一颗小小草10篇,内容包括我是一棵小小草散文,我是一棵小小草电视剧。假如我是一棵小草,当洪水来临时,我会我的兄弟姐妹手拉手,不让这可恨的洪水把这宝贵的泥土私藏进它的怀抱。假如我是一颗小草,我会告诉人们:虽然我很弱小,但

学习

今天是父亲节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今天是父亲节10篇,内容包括今天是父亲节感慨,今天是父亲节祝福语。父亲节学校校园广播稿父亲节学校校园广播稿: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传播校内外新闻,抒发学子心声,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

学习

悼念亲人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悼念亲人10篇,内容包括悼念亲人经典的话语,悼念亲人词语。这天我代表我全家在此深情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前来那里给我们敬爱的父亲哀悼送别,开追悼会。2月24日我父亲突然中风医治无效,于4月3日,19点30分不幸在家病逝,享年79岁。&em

学习

尊师重教的故事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尊师重教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简短,尊师重教十个小故事。本课通过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数学王老师的关心、培养、教育下成才的故事。说明了人民教师从事着既繁重又复杂的劳动,日以继夜地在教育、教学

学习

家庭教育经验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经验10篇,内容包括家长家庭教育经验,纪琼家庭教育经验。二、强化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学校阵地作用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家长学校主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市幼儿园、中小学、镇村及社区家长学

学习

个性宣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个性宣言10篇,内容包括个性入职宣言,个性宣言文案。3、我将一切回忆掩埋,只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4、爱自己,靠自己,做自己5、天不给我路走、我自己找路走、地不让我的路平、我自己踏平!这年头不气盛就不叫年轻人!6、注定得不到幸

学习

清明这首诗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这首诗10篇,内容包括年年清明十首诗,清明这首诗意思。(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有关梅花的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梅花的诗10篇,内容包括甄嬛传里梅花的诗,描写春天梅花的诗。4、《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学习

瓷砖知识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瓷砖知识10篇,内容包括瓷砖切割方法知识大全,瓷砖铺贴知识大全。指导老师:赵久玲活动名称:瓷砖与我们的生活活动时间:1.活动准备阶段:一周。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两周。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一周。活动人员:2010级-(5)班化学兴趣小

学习

被爱的感觉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被爱的感觉10篇,内容包括想要被爱的感觉,女人被爱的感觉。天渐渐转入冬季,我的心也跟着冰冷了成绩考砸了,这如何让我向妈妈交代?站在校门口,迷茫地仰望着灰霾的天。远处,一缕黛影显得极为单薄,那那是妈妈!我含着泪,冲了过去。

学习

六一游园活动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游园活动10篇,内容包括六一游园活动美篇的内容,六一游园活动作文。愉快的六一游园活动真是太有意思了。

学习

英语教学游戏10篇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学游戏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游戏内容及方法,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摘抄。游戏引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我在上初一某课的

学习

游戏文章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游戏文章10篇,内容包括游戏类文章大全,游戏随笔精选40篇。报道中被丈夫赶出家门的那个女士,一到半夜便惦记着别人的“菜园”,窃心不已,半夜不到自己“菜园”转悠一下睡不舒坦,不想法去别人“菜园”里猎取点不义之财心也难甘。这

学习

幼儿园游园活动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游园活动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游园活动游戏大全,幼儿园游园活动园长致辞。活动地点:育英幼儿园园游会流程:一、家长进班签到集合(8:50)二、幼儿英语节目表演(9:10开始)三、园游会(10:20开始)家长配合及注意事项:1、家长带宝宝8:

学习

区角活动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区角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区角总结电子版,区角活动月总结。2、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和体现。由此可见区角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然所在。中班的孩子来讲,对事物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这一年龄段幼

学习

创新创业活动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创业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活动感悟与总结,创新创业活动总结词。二、明确重点,认真查摆,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一)不折不扣抓学习。利用中心组学习会、职工会、局务会、周***治学习会等集中时间组织机关人员先后学

学习

年会游戏惩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年会游戏惩罚10篇,内容包括公司年会惩罚游戏大全100例,年会惩罚游戏的100种办法。当年的击鼓传花,大家最怕的是花落我家,常常鼓已停而花不止,最终的护花使者,实际上是游戏的失败者,受到的惩罚就是表演节目。可怜哪,贫瘠时代,人人只

学习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内容包括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一、小学生的心理孤僻问题目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不擅长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