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第1篇
[关键词]高校 教学改革 动态过程 ***治理论课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12-02
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立足现实、顺应潮流,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做出适当的回应,给出相应的理论概括,并及时地运用到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去。现实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责任感和时代感,用与时俱进的视角来审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工作。
一、重视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当前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能严格按照“05方案”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的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安排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也有一部分高校在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着“领导不重视、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目标定位过高、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时效性不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贯彻“与时俱进”的理念,来增强其时代性、灵活性,以增加思想***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要在教材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思想性和先进性。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困惑、情感障碍、就业压力、价值取向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疏导,让思想***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真心喜欢的课程。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不仅需要崇高的使命感和高超的理论水平,更需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力求在教学方法上能够有所创新,突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引入课堂,通过文字、声音、***像的多方互动,将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来增强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正是由于思想***治理论课涵盖了不同学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注定了其在高校教学改革的优先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变化着的时代中去主动地寻求教学手段的改进与创新,将我们***的思想***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做好教学管理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高校的发展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正常的教与学的秩序,还能增强教与学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是确保高校教学任务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首先,做好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高校的课程体系是教育的核心,因为“课程集中具体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是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中介,教师和学生都围绕课程进行教学活动”。人才质量的高低最终要落实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来,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任何课程的内容务必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及时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所学专业的新知识和新动态,培养出专业科研意识。
其次,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在对社会需求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各高校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质量标准,由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共性培养方式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培养方式转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使大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有了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能使高校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把握准确的办学方向,明确自身的教育目的,使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为高校的教学运行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再次,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现代的学习观。加强学风建设,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教育,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内化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内在动力。树立现代的学习观,就要让大学生真正懂得:在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信息时代,知识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知识和现存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大学不可能为毕业生的职业提供全部的知识。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终身学习,永无止境。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大学生才能拥有不断更新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时代同步,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此外,教学管理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体系,需要与上述举措相对应,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激励体制等,确保高校的各个教学环节能够及时高效地落到实处,使高校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条不紊地随着社会需求而进一步深化。
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使之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并能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当代高校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在全面准确地掌握所教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把握专业的时代脉搏,主动站在国际国内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前沿,推陈出新,奉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效率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固有职责,这是一名高校教师理应具备的必要前提。同时,高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校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力求改变以前将教学与科研分段进行的做法,明确“以科研促教学”与“结合教学搞科研”的辩证关系。
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就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多下工夫,将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付诸于教学实践。在考核方式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发自内心地觉悟到知识储备与活学活用的重要性,具备现代的知识观。高校教师还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彼此愿意理解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加强高校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的培养,指的是专门教育机构为高校教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的学历教育。使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及时地更新与学习教育科学的新知识,懂得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知识体系能够在动态的教学情境中传输出去,做到科学地教书育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培养和学习,广大高校教师的思想***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尤其是教育能力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
[2]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2.
高校教学改革第2篇
经济活动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将允许国外高校到中国来办学或合作办学,国内的大学将面临和国外大学展开竞争的局面。人才竞争的国际化,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即便是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可能面向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主,但仍然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因为他们将要就业的企业正在走向国际化,所有商务活动都正在走向国际化,他们面临的将是国际化的经营环境和国际化的商务活动,必须具有熟练处理和应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科技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包括专业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同时科技的迅速发展还给高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国际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培养不出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管理等各类人才,国家就要落后。要占领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重视教育。
高等教育自身在面临深刻的变革。高等教育正朝着与经济活动更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正在引导高等教育的***。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日益得到强化,科研结合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网络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它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变化。这些都改变了和正在影响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本科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教学改革既是我国***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是:①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紧密。由于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学校经费来源增多,高校将更加重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科技成果为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将和区域经济结为更加紧密的联盟;②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化。这种趋势突出地表现为理工教育强化人文,人文教育强化科学和技术。将文化融入科技,向社会传播先进文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然,因为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个性化。高校都越来越注重扩大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从以强调选读课程为中心的学籍管理,转变为更加重视检查学生学习的最后成效;④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传统专业需要改造,教师资源也将国际化。
2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特点,为提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质量,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2.1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本科院校,要以发展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积极设置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还应积极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2)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增加、补充教师队伍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这是确保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严格地讲,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都要建立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教授、副教授都要承担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教材建设,***鼓励各高校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重要目的是为了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专业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要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基础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实验教学与科研课程相结合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多开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同时,要重视和鼓励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极各类竞赛等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与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灵活机制,积极完善多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形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动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活动,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推广和应用优秀教学成果,使之在教学和教学改革中产生效益。
2.3加强学风建设
校风是高等学校形象和精神的体现,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优化教学工作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校风的基础。高校的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等,都是衡量一所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主要看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国家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当然,评价学生质量的标准要素还要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体育成绩等综合素质。
要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真正重视,把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质量意识,围绕中心工作,实现根本任务。要增加教学投入,达到***要求的学校学费收入的20%以上要投入到日常教学经费中来的标准。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法制、诚信、社会素质感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教学改革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教学是其核心工作,其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校要想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型专业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的满足时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坚持“人本教育观”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其目前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转变,并树立“人本教育观”,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更好的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以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素质教育活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在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开设相关的训练课程,以更好的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能力。最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增设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和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中常见的问题和矛盾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逐渐形成奋发进取、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同时社会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使他们真正的对社会有所了解,使其毕业后可以更好的步入社会。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
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是确保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此时就需要国家、***府部门、各高校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具体做好以下几点:1.积极开展教育思想讨论。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保障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家、***府部门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在资金和***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展国外考察、全国教学会议、专家座谈会、建立教学改革试点区域等***策来更好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2.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作为各大高校,大学章程的制定不仅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而且也是高校实现自主管理、依法治校的保障,是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此时就需要高校领导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大学章程的建设与核准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明确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力度。3.重视对教学改革工作领导与统筹。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实施者,高校对教育教学改革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此时就需要高校领导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纳入到日常的领导与统筹工作之中,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各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更好的提高其改革效果和质量。
三、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
1.建立教学奖励机制。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对现有的教学奖励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不仅可以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可以更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时就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教学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进行部级、省级、校级等申报工作,对于比赛获得好成绩的教师,高校需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经历,以更好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2.重构教师考评机制。教师考评机制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就需要高校重构教师考评机制,通过教师教学评价、科研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更好的提高教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3.健全教学奖惩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优化,提高教师教学队伍质量,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可以通过“人本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慧.关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5,18(9):90-91.
[2]张艳超.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翻转课堂视角[J].职教论坛,2016,4(21):155-156.
高校教学改革第4篇
一、试点学院概述
试点学院是***设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也是高等学校里的“改革特区”。***共设立了17个试点学院,分别是:清华大学理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开大学泰达学院、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和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17个试点学院来自“985”高校、“211”高校、其他高校的比例分别是13∶3∶1,涵盖工、理、经管、教育、医学等5个学科门类(另1个综合实体学院———南开大学泰达学院、1个培优类学院———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1个国际学院———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比例为6∶4∶2∶1∶1,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占比分别是41%和35%。
二、试点学院改革举措
围绕***《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试点学院改革主要针对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源、师资、培养模式以及体制机制保障等四个方面展开,立足各学院自身特点,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招录与选拔机制改革。在本科生生源招录选拔方面,主要以创新基于国家统一高考的自主招录方式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强调从学校、学科、企业三个角度全面观察选拔学生,设立了“三三制”自主招生委员会[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实行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4];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以实施工程科学“夏令营”和“冬令营”为抓手,选拔具有潜力的学生[5]。在研究生生源招录选拔方面,主要以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优先鼓励招收具有创新实践活动经历的学生,破格录取具有特殊能力的学生[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采取硕士自主命题招生,博士试行“推荐—审核”招生,并单列招生计划[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个性化培养以及文化素质培养等方面。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建立了以课程组为主导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即课程由教授“组团”来完成授课,每个教授至少参加两个课程组以参与一线教学活动,同时制定了教授值班制度,以“OpenHour”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与教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6];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组建本、硕、博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生学业团队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7];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强调校企深度协同合作,建立融合社会资源的工程实践基地,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同时学生可参与真实的企业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养质量[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强调学生的差异化对待和个性化培养,通过不同类型(科学型、技术科学型、工程型)导师的自由选择,获得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差异化培养[3];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建立“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提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能力[8]。3.教师聘任与考评制度改革。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建立了“育人优先”的用人导向,实施了基于学科发展规划的教师选聘机制和基于团队制的教师绩效管理机制改革[5];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学院建立了教师全球招聘、人才引进第三方评价和“一人一价”、“按水平定薪”制度[9];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推行师资分类管理,“以学术水平定岗级、以教学质量保收入”,按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施可并轨AB轨制,“A轨”岗位采用现行考核和薪酬体系,“B轨”岗位设置增量薪酬,实行年薪制[7]。4.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学院均坚持并实行教授治学,相关事务由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处理,确保行***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度分离、协调发挥[4,9]。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三个一级学科为基础组建三个分院[7],理顺学院学科之间的关系,释放学科活力,强化学院实力;同时强调“放权”和“规范”,确保学院办学自的适度掌握和合理利用。
三、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试点学院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0]。这些做法和举措给各类高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改革举措的制定和实施依赖于改革主体本身的特点和现状,全盘照搬并不可取。因此,本文在研究试点学院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效实现改革的一般步骤。1.明确改革目的。改革不是盲目地“去旧迎新”,更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试点学院的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各学院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行业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如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以构建“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层次兼备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从而围绕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出发,打破原有的壁垒,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各环节和要素。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前必须立足现状、面向未来,明确改革的最终目的,理顺改革思路,为改革之路指明方向。2.做好顶层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试点学院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有所依据,如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依据“综合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制订了“一个核心、双轮驱动、三项抓手、四个突破”的试点学院改革方案[5],作为整个改革项目的依据,为改革目的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前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明确各项任务的主题、详细目标等,建立改革战线。3.分步推进实施。改革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改革,而是涉及全校乃至整个高教系统的改革。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活动,往往涉及几个乃至几十个项目的实施。因此必须在改革目标的指引下、在顶层设计的牵引下,明确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时间节点等,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方案,有序推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势必会影响一部人的当前利益,改革进程有可能遭受人为的阻力,因此方案的实施必须宣传到位,获得广大师生的支持,从而集全校之力共同推进。
四、结语
高校教学改革第5篇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raising the high grade talented person aspect to play the influential role, bu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does not favor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and the creativity, therefore, is imperative to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s reform.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university mathematics teaching existence's question, discussion university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reform way.
关键词:高校数学 教学改革 问题 途径
key word: University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reform question way
作者简介:倪中华: 男 (1977-1)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 学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高校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地位也随之更为凸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的各个专业基本上都很重视,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的及格率是挺高的,但是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不理解,不知道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到生活实际中去。高校数学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造成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高校数学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对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事在必行。本文从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 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数学教材编制存在缺陷。高校数学教材比较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教材中没有贯彻现代数学观念,使用此种教材,学生也学习不到现代数学观念。现行数学教材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涉及的实际内容较少,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总的来说,数学教材比较注重教材体系的严密性、抽象性,而缺少实用性与针对性。教材中所设的习题是对所学公式的简单应用,注重对理论的分析与技巧讲解,而对数学建模方面重视不够,激不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高校数学教学手段与方法存在不足。高校数学教学方法还是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讲解为中心,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比较单一古板,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是理论讲授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公式、概念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只有理论课与习题训练课之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这些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只要会做题就行了。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也很少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很少开设数学实验课,导致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不高。
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1.高校数学教学要改革教学内容。高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的安排逻辑性比较强,逐层推进。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为了学习一项知识,就要先安排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每一步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逻辑性非常强,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刚开始学生会觉得学这些基础知识不知道干什么,脑海里没有一个目标,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高校数学教学内容在选择上要根据专业进行相应地调整,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需求有选择地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对一些抽象性比较强,而又很少能够用到的知识可以少讲或者忽略;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数学知识要精讲、细讲,并教给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高校数学教学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模块的数学教学,介绍现代数学动态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紧跟时展步伐。
2.高校数学教学改革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认识,督促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增强责任心,跟上时展的步伐,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高校数学教师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根据其特点调整相应地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比如数学课公式繁多、符号复杂、概念抽象难懂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导者,其渊博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称职合格的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教师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要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之,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迫使高校数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作为高校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良 时立文,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707
[2].孟晓玲 喻***,对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经济师,200609
高校教学改革第6篇
1.1高校扩招给高校数学教学带来的压力
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扩大招生状态,这是为解决我国高等人才短缺问题而实行的对策。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学生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过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压力也逐年加大,这之中以基础教育学科最为突出。高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授模式始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课方法,而最终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只是期末的学习成绩。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将很难在如今注重实践的高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3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基于***府、社会及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教师的结构配置并不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也一同被忽视了,这直接导致高校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高校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数学专业背景,而并不注重其教学能力,师资力量的薄弱也不能够兼顾已任职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1]。
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及对策
2.1针对学生的教学改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数学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石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首先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让教学为学生服务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高数教育需要真正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确切期望。应与学生换位思考,积极互动,通过学生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深度,以达到动态发展,实现高校数学教育的有机发展。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积极互动。第三,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在每一次教学中都充分地体现高校数学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具有怎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2针对教师的教学改革
教师是高校数学教育的主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好地将自己的学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是高数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首先,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以教育为本。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尊重教学规律,以授课为主,练习为辅,突出重点,多讲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应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和思想素质。针对高校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普遍现象,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提高高校数学教师的思想素质,务必使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宽容、积极的环境中学习[2]。第三,培养教师的教育热情。教师的教育热情是课改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才能够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的大融合,才能让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2.3针对学校的教学改革
高校作为教学主要场所,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并支持高数教育的多样化[3]。学校应该对数学教育的硬件设施给予大力支持,如授课中的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课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及各种数学考核的条件,以帮助教师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其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应该采取多种考核手段,使学生真正从试卷考试中释放出来。分阶段分程度进行考核,真正将学生从试卷考试中释放出来,让同学在高数学习中真正以应用为出发点,更有效率地掌握数学的精髓。最后,应建立积极健康的奖惩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切身需求,建立一系列的奖惩,竞争机制,并全程确保在该机制内良性竞争,以达到主动激励,积极教学的效果。
高校教学改革第7篇
在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于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体而言,涉及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针对教学对象的未来就业去向是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主的实际情况,弱化古代文学课程的重理论、重学术的现状,转而改为重文学基础知识、重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业务能力之一就是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向学生准确表述出来;同时,能够辨别学生作文的优劣,并能够给予恰当修改和指导示范,这又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史论和作品两个部分,现在多是二者并重。近年来,由于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压缩,讲授时间不足,部分老师只能侧重一个部分,即史论部分。本改革的构想是侧重作品部分。历史理论部分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地介绍,对其掌握的详细度和深刻度降低要求,而把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讲解、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即要学生真切理解什么样的作品是优秀的,这些作品为什么优秀,它们是怎样做到优秀的。在课上,一方面先是老师讲解,学生体会,一方面学生口头评论,老师指导。在课下,要求学生扩展阅读相关作品,并写书面的赏析评论性质的作业,进一步使学生真切体会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高妙之处。这样,阅读配合写作,二者相辅而行,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另外,针对教学对象的中学语文课程所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分配一定的时间用于弥补,包括语言文字各个方面。因为中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打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如果教师相关基础薄弱,势必后果严重。现在这类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和中学阶段教师基础薄弱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阅读作品过程之中,注意语言、文字、语法、修辞等各方面语文基础知识的反复提示和强调,尽可能地弥补学生文言文底子薄弱的缺陷。
其次,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针对地方院校***书资料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自学的指导,包括本校校园网***书馆站内的数字资源,诸如电子书、期刊库、讲座视频等,也包括公用网络的免费的相关专业的学习资源,诸如专业网站、免费文库、高校论坛等。具体而言,每一章内容讲解完毕之后,留出一定时间指导学生如何自己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具体的阅读书目,***书馆网站的相关名家讲座视频,载有相关文献资源的文学网站,以及一些著名高校的校园网论坛相关交流版块,使得学生知道课后扩展学习的内容该是哪些,相关文献资料在哪里可以便捷找到,学习这些可以达到什么效果,甚至可以上线发表言论与同好交流。另外,针对学校扩招后校区分散,师生难得机会当面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拓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强课下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和答疑。诸如利用QQ的群组功能组织讨论、用MSN的视频会议功能实现问答、用邮件批注作业、用网盘共享资料等。这一方面尤为重要,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知之甚少,难得利用网络信息帮助学习,多是消遣娱乐。而传统科目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兴趣偏少,很少积极尝试利用网络解决课下辅导的难题。实际上,这二者都是容易实现的,而且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向。具体而言,为上同一门课程的所有班级建立一个QQ群,定期组织群组讨论,这样老师不必进校,学生也不必集中,同时各自在电脑终端发言对话讨论交流,其提供的文字、***片、语音、视频等多样化的交谈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交谈效率,节省时间。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教师随时以微博形式发出,其即时性、随身性能够大大缩减传播时间和成本。对于学生课下完成的赏析评论性作业,学生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老师以电子版的形式批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officeword和adobeacrobat的强大功能,更为直观地予以批注和修订,同时网络传输不受见面限制,可以反复修改,多次传递。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把工作做细。通过上述具体改革措施的实施,力争达到如下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弥补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以适应将来职业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形式方面,指导学生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加强对学生的课下辅导,以巩固学习效果。最终让学生学到就业后直接可以运用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通过这项改革,根本解决现在的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学无所好、学无所获、学无所用的现状,使得学生乐于学、能学到、可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可用人才。
二、实施的方案
首先要调查摸底。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切实了解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因此调查摸底是第一步的工作。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全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二是找各科任课教师了解。要了解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基础情况,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之中,哪个方面最为薄弱,亟待提高,在平时上课古代文学过程别给予关注,重点弥补。二是学生最希望学到哪方面本领,是阅读还是写作,这和他们的就业理想密切相关,决定着培养能力方面老师的侧重。当然,各个阶段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各有侧重,一年级新生主要了解其中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四年级学生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实习,因此主要了解他们在实***历中亲身体会到的自身缺陷和必备的能力。二三年纪的学生主要了解他们写论文作业时候体会到的困难之处,也就是在阅读、写作方面各种具体的能力局限。其次是实践检验。根据调查了解的信息,针对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地推行改革措施。分阶段观察实验效果,通过个人检查,辅助调查问卷。最后是总结经验。经过对任课班级古代文学课程的相应考察,总结各项改革举措的得与失。相应的考察包括: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试卷、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情况;通过老师组织的师生座谈、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通过教育实习的带队老师和接受单位来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等。综上所述,这一教学改革设想的创新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直接面向就业去向而对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具体意见;二是强化传统理论性学科利用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辅导手段的意识。这种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预期效果是,彻底改变这门传统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打实基础,真实提高语言文学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得以应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