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怎么写篇1
采集:注意文字,资料的积累,采集范围拉宽,比如理论文章,史诗,神话典故,数据,名人言论,格言俗语,***片等。可进行一般积累和专题的积累,在采集后进行归纳和分析,多翻阅书籍为最直接的办法,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想象:通过想象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可以彼此沟通联结,变化发展。想象时不要胡思乱想,天马星空,注重联想,例如由虎想到猫,适当追忆,化抽象的为具体的,然后把东西从无到有进行延伸。
立意:通过材料表达思想,确定主题,都读优秀的文章,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材料中提炼得到主题,类似于诗歌中的意象,主题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观点明确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结构: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关键在对所写材料进行合理的分解,分解后找出它的主次关系,先后次序,再根据题材的要求确定文章的相应结构,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环境按方位写,场面分全景和特写镜头,事情写发展演变,推荐小伙伴们多分析课后文章和考试中的阅读文章,感受其鲜明的结构。
言语: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注重逻辑和修辞,用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思想,句子成分完整,相关词语要搭配,关联词语要扣紧,事情发展要有层次感和曲折感。语言简练生动,语序正当, 多用修辞。
记叙文怎么写篇2
郭老师:是啊。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尤芳: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郭老师:首先要清楚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事情的经过、因果。
你们看段文章――
家里的新鲜事
今天家里出了件新鲜事――从不出差的妈妈出差,“懒虫”爸爸又做出了这么好吃的菜。我好开心呀!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一进门,感觉很不对劲,家里静的出奇。
爸爸从厨房走了当来。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爸爸,你在干什么?”。“我在研究做菜呢!”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今晚你就能吃到我做的菜了。”“啊?妈妈呢?不是她烧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想,爸爸的饭菜烧的不怎么好吃啊?“这几天你妈妈出差,我照顾你,今天晚上你一定要多吃点饭菜,”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四年级 曹子玉)
要像片段中这样――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写清楚了,别人才能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注意,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灵活一些。
尤芳:我知道――时间、地点不一定非要直接点明,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及变化,间接表示。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郭老师:是的。要写好一件事情,其次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重点突出。六方面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把事情写得清楚,记叙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小楠:老师,曹子玉同学的文章,需要在下面再写写“爸爸怎么样做菜”,写写他如何努力,这样,是不是能突出中心一些?
郭老师:讲得完全正确。想把一件事写好,还要注意条理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自。
记叙文怎么写篇3
1. 记人记叙文: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品性美
记人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记叙文中的人,大多是人类的精英,是为人的表率。我在教学写人记叙文时,力***把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曼谷的小象》,写阿玲不过是个拉车、洗车,看来是小事,可是展现出来的心灵美,却是光彩照人的。在教这一课时,不在事情的过程上花时间,而是把精力放在揭示阿玲的心灵美上。拉车,是司机所冀求的,但没有等司机提出要求帮助,她就主动指挥小象拉车了:主动、自觉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心灵上已经够美的了。但更美的是表现在洗车上,司机只求把车从泥坑里拉出,可是阿玲想到了司机没有想,也不敢想的地方,为了让车干干净净开走,就指挥小象洗车。汽车漂亮了,阿玲的美的心灵也更光灿灿的了。
为了更具体,更真实地展示人物有心灵美,还必须抓住描写人物的词语。如《春蚕》的结尾有一句话:“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对于“银丝”,我不仅仅停留在要学生明白就是“白发”上,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母亲爱家,爱她的儿女,有一颗伟大的母爱之心。她为家付出了全部的精力。这“银丝”不仅是操劳的印记,也是作者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的表现。学生也就感受到母亲之爱,作者之情了。
2. 叙事记叙文: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生活美。
写人的记叙文,人美:叙事的记叙文,事美。这是小学语文课文的显著特点。凡是写事的文章,都是要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点,表现了人们是在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里生活着,教叙事的记叙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人有灵魂,事有内核。如《放风筝》,以前,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风筝是什么样子,怎样放风筝的,为了昭示课文中的美育因素,我就把教学重点放在放风筝的情趣上,通过放风筝体味到孩子的生活美。例如第三小节,我不仅要学生明白“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而且着力使学生感知“放”的情趣:“端端正正”表现了“我”一心在放风筝,“飞快地”跑,是放开来跑,是开心地跑;“赶紧”松手,是为了风筝快点上天。这样做,为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放风筝的无限乐趣。
3. 写景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自然山河美。
写景的记叙文,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山河姿态。而这一幅幅景色,就像一支“出墙的红杏”,透过它可以看到“满园的春色”。即大自然的多带多姿,山河的清秀壮丽。如《五彩池》写出了池美,水美。第二自然段是写池的,为了使学生知其形,而又感其美,因文定法,我就抓住了一些比喻句来进行教学。如:一个个水池怎么形成了一颗颗宝石呢?大小相同,深浅不一,在你眼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池边又美在哪里?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好好体味池形的美,又知又感,学生也就受到审美教育了。
4. 状物记叙文: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环境美
状物记叙文的基本内容是“物”。作者笔下出现的“物”,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或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或增添我们生活的情趣,或启示我们的人生。状物记叙文有两个特点:一是所状之物的特点,二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所以,教状物记叙文就是要展现物美、情美。如《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在奇特中显示了美,而蟋蟀建造住宅本领,不是想我们展现了创造美吗?如果状物记叙文就“物”讲物,把很强的美育因素丢弃一边,这是很可惜的。
记叙文怎么写篇4
1.纵观全文,梳理文章线索
线索,贯穿全文材料的红线。梳理文章线索之前需知哪些内容可充当线索。常见的线索包括时间线、地点线、人物所见所闻所感线、事件线、物线和感情线等六类。梳理线索时,一看标题,二看内容。标题有时候直接充当线索,有时能为你梳理线索提供启示;看内容时可按以上提供的六类线索逐一排查,看看你所圈定的线索内哪一个更能将全文的材料串联在一起。
2.虚实结合,理解标题含义
好文章往往都有一个好标题,而好的标题又往往具有多重含义。但无论标题有几重意思,都不外乎“实”与“虚”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的“实”指的是表层含义,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表层含义就是“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过程;“虚”则是指深层含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层含义则与分步解决困难有关。此外,我们还需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结合起来考虑,看看标题是否涉及到文章的主要事件或反映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这些都考虑齐了,你的回答就会比较完整。
3.结合要素,概括段篇内容
记叙类散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人为主的文章离不开叙事,叙事为主的文章也离不开写人,因此,无论写人还是叙事为主的文章,都需要关注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按“谁(人物)、什么时间(时间)、在哪里(地点)、因为什么(起因)、做了何事(经过)、结果怎样(结果)”的句式来概括相关内容。以上要素,可根据题目要求适当删减相关内容,常常可以省略的是时间、地点或事件的起因。
4.两个角度,理解句段作用
有关“句子或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类问题,一般需要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考虑即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我们考虑的主要方向是: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写人为主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叙事为主的文章)。从写法的角度来看,我们考虑的主要方向是:句段在结构上起着怎样的作用――一般而言,文章开头的句段起引出下文、设置悬念等作用;文章中间的句段起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伏笔或铺垫等作用;文章结尾的句段起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等作用。
记叙文怎么写篇5
所谓“时距”是指故事时长(用秒、分钟、小时、天、月和年来确定)与文本长度(用行、页来测量)之间的关系。“时距”在有些研究者的论著中被称为“时限”,其分类的基本上都是根据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长度之比来测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其分类,也有不同说法,其中相对便于理解的分类是:等述、概述、扩述、省略和静述。这里就前三者对记叙文写作指导意义较大的部分,作重点阐述。
一、等述。等述是指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相对吻合,比如常见的叙事中的人物对话,大体上能体现等述的特点。等述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画面的逼真性等特征,它主要用于表现人物在一定时间、空间里的活动,构成一种戏剧性场面,因此,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又称等述为“场景(scene)”。例如:
外面的妈妈听到了房间里的动静,悄悄地走了进来,弯腰捡起地上的试卷,把它展开放到桌上,关切地问我怎么回事,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不高兴写作业了!”妈妈轻轻地笑着对我说:“傻孩子,学习上怎么可能没有困难?自己要摆正心态,别赌气了,快点来把剩下的做完,实在不会的,留着明天去问老师。”我看了一眼桌上皱巴巴的试卷,又看了看妈妈。(《就从现在开始》)
在这一场景中,人物动作、对话历历在目,事件仿佛在眼前发生,叙述者未加任何评述,而读者却能从人物的言行中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等述具有形象性和客观性,在由人物动作、对话构成的一系列具体事件中,等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等述”是叙事文中最基本的叙述形式,它构成了叙事作品的主干,因此,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等述的作用和特点,多采用片段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学会“等述”的方法,从而提高叙事能力。
二、概述。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称之为概述,它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快速叙事。其具体表现为用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囊括一个较长的叙事时间,它具有加快叙事节奏,拓展叙事广度的功用。如:
“长大了我要当律师”。幼小的我有着这样的梦想。现在想来,只觉得有些可笑,记得那时的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全是因为平日里我那看似很强悍的辩论。
不记得有多少次,也记不清是为了哪些事,但我永远无法忘记的是,在我如连珠炮似的反驳之后妈妈的哑口无言,几欲跺脚或举起手掌,以武喝止的情形。虽然有些害怕后果,但那自豪的、飘飘欲仙的感觉总是让我义无反顾地冲入那激烈的辩论战场。
曾天真地以为,我站在高高的塔顶。直到……(《辩论的境界》)
上例中,用两段话的叙述时间,叙述了从幼小到现在的若干年相对较长的故事时间。可见,对故事的某些部分作整体的简要的述说是概述的基本功能。概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用俭省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容,增加叙事的容量;另一方面,通过大容量的内容的积累,为下文的其它方式的叙述内容蓄势,在内容上造成一种铺垫或突转的效果;同时,概述还会改变文章的叙事节奏,使文章错落有致。
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在掌握等述的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概述的特点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叙述语言更简洁,同时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三、扩述。扩述与概述相对,是指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扩述其实是一种慢速叙事,叙述者缓缓地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或人物的动作、心理,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如下例:
风裹挟着淡淡的花香轻轻吹拂,吹过脸颊,吹过发丝,吹过我生命的彼岸,拨动心弦。雨后的花,别有一番雅致,娇嫩的花瓣上缀着几滴清泪,却在风中含笑,微微地浅笑,那么璀璨却又有几分羞涩,那么柔嫩却又有几丝灵动。淡淡的笑颜像婴儿沉睡的脸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微怔,注视着花,注视着花的一颦一笑,我感觉她是绿色的,镶嵌了希望,这就是我生命的色彩。(《生命的色彩》)
在表现叙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时,叙述者往往采用扩述的方式加以渲染,上例中,作者要通过写雨后的花来展示生命的一种色彩,因此,对花的情态采用了扩述的手法加以渲染。
在记叙文写作中,对文章的一些重要环节,比如人物活动中的关键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训练学生学会扩述,能使记叙文的主体段更加出彩,更易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记叙文的档次。
“在文体不限的应试作文中,记叙文好写但不容易得高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出上乘的记叙文,除了丰富的人物阅历、广博的知识积累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也很重要”。在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引入“时距”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几种主要的叙述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叙事的基本能力,还可以形成记叙文不同的结构模式,比如,概述(快速叙事)与扩述(慢速叙事)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同时还能改变全文的叙述节奏,获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记叙文怎么写篇6
1.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倒叙的手法增加文章的波澜。
技法指导
一、宽题窄做。“难忘的记忆”这道文题比较宽泛,学生很难在瞬间找到写作的切入点,不妨将题目做些补充延展。如:难忘记忆中的某个人,难忘记忆中的某件事,难忘记忆中的某段情,难忘记忆中的某个瞬间……使文题变得小一些,宽题窄做,大题小作。例如写父爱,朱自清先生从“背影”这个小巧的角度入手,将父爱描写得细腻温暖。
二、雕琢细节。这道文题适合写记叙文,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写作时,在人物描写上要具体,可以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力争栩栩如生。鲁迅先生是写人的高手,他的《孔乙己》就是经典的范例。
1.外貌细节: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语言细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三、巧设波澜。在事件的叙述中要有曲折的情节,可以采用倒叙、插叙或者悬念设置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例如萧乾的《枣核》,采用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释悬念的思路,使文章的情节一波三折,读来摇曳多姿。
四、扮靓记忆。难忘的记忆中可写的内容包罗万象,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写,这需要用心去筛选。最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尽量避免和别人的思维雷同。写别人所不曾写、不敢写,这样,难忘的记忆才会鲜活、精彩。
五、巧作过渡。最后要处理好过渡的问题。文章的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现实”与“过去”之间就需要巧妙过渡、连缀,才能使文章浑然一体。常见的过渡句有:
1.我的内心一片濡湿,往事便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2.我的记忆的闸门缓缓地被打开。
范文示例
难忘的记忆
姚 丹
闲来无事时,我最喜欢在记忆的乐园里游逛。无意间邂逅了那几颗紫色的桑葚,那小小的紫色的果实于我来说,藏着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记忆啊。
那是小学毕业季的最后一节体育课。男生们忙着考引体向上,女生们就坐在操场边的两棵桑树下说悄悄话。伸出手去,接住穿过枝叶的点点光影,女孩子们藏在心底的秘密就像溪水一般流淌出来。
“哎呀,这是什么?”刘欣忽然拾起一个小小的紫色的果实,“能吃吗?”随后就直接丢进嘴里。
“哎――刘欣!”我们惊到了,“你怎么什么都吃!”
“嗯,味道不错哦。”刘欣向我们扮了个鬼脸,“这是桑葚,桑树的果实。我们摘一点如何?”
于是一呼百应,我们都站了起来。
高个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伸手就能摘到桑葚。几个矮个子只有望“树”兴叹的份。机灵的平晓凡将跳绳往树枝上一甩,使劲往下拉跳绳,这样就抓住了树枝,很快就摘下了桑葚;然后又抽下绳子,转向别的树枝。矮个子们见了,纷纷效仿。
“嗨!绳子借我用一下。”
“哎呀,你甩到我了。”
“抱歉啊!”
……
我们的笑声也像那穿过树枝的光影,洒落一地。
“徐凤仪,你干吗呢?”一个女生忽然大叫道。我们纷纷转向徐凤仪:她正踩着树杈往上爬呢。
“低处的都摘光了,高处还有更好的呢。看我的。”徐凤仪又往上爬了一截,突然树晃了一下,她抓住树杈,忽而胆怯起来,望着树下的我们。
“别担心,”我走到树下,“我们都在下面呢。”她听了,停了几秒,似乎胆子大了些,慢慢腾出一只手,摘下几颗紫红色的桑葚丢了下来……
下课了,我们去洗手间把桑葚洗干净后平分。38颗桑葚,16个女生,每个人只能分到一点,但每个人都兴奋不已。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记得那桑葚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像是能沁入人的心底。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紫色的、酸甜的记忆呀。
点评
习作选择的是作者记忆中难忘的一件事:和小伙伴们在体育课上一起摘桑葚。材料真实而新颖,显示了作者选材上的独具匠心。那紫色的、酸甜的桑葚是小伙伴们真挚的情谊的见证,读来真切感人。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活泼的语言将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描写得非常可爱。文章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浑然一体。
片段演练
1.如果遗忘了幸福,怎么快乐?如果遗忘了快乐,怎么乐观?如果遗忘了乐观,怎么憧憬明天?与其这般,不如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在心间。如果记忆了苦难,你要重新站起;如果记忆了悲伤,你要重新微笑;如果记忆了今天,你要拥有更灿烂的明天。记忆是一种快乐,丝丝入扣,滴滴沁心,暖人心脾。
请以“记忆”为题写一个片段,不少于300字。
记叙文怎么写篇7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呢?这要用问,多少年来,我不是一直把培养作家当成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吗?还有,为了将来能够写信、写总结……作文对将来很有用途呀。不过,对学生来讲,这一次又一次的作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小学作文教学真的是为了培养作家吗?我开始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
头脑里,一个过去的我,一个现在的我,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这么多年来,我切切实实把培养未来的作家当成了自己的职责。我给他们讲作家的故事,按照作家写作的过程来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我指导他们读小说,写笔记,连观察,连思考,连立意,我做了多少工作呀。这么多年来的工作,也很有成效呀?那么多的学生发表习作,那么多的学生习作获奖。丁立泉、吕春霞、王陆、王璐、王亚萍、刘晓卉、杨小明、刘大元、刘瑞梅,那么多的学生,在作文方面名胜很响的,自己不也是因为这些而小有了一点名气吗?
脑子里面,过去的我站了上风。
不是吧。现在的我开始反驳。你是培养了一些在当时写作很不错的学生。不过,你再看看他们的现在。丁立泉原来就不喜欢写。他素质好不错,但是,没你逼者写,能够出成绩吗?到了初中他就不写了。高中的时候几乎不想学习。后来,怎么样?子承父业,大老板!吕春霞但是不错,初中的时候,作文还得了市里的一等奖。可是现在如何?在给别人打工,做服装。王璐,对了,这么多学生重,就是王璐最后走上了新闻岗位。可是,为了写作,差点误了学业——高二的时候,还没卖力气地写小说。你不觉的她高考成绩受了写的影响吗……
你说,你要培养作家,呵呵,你培养出了几个呀?那么多的学生怎么办?他们对作文如何?
现在的我直指要害。
过去的我不服气——没当作家,但是,我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高的,很多学生都讲自己小学阶段的作文基础好,对后来续西有很大的影响。这,不是事实吗?高振玉就是典型!(此时,当年的学生高振玉就在上海一家外企发展。他常讲,他的作文,主要是小学打下的底子,受益很大。——到上海以后,他把我接到了家中,聊了很长时间。)这又怎么说?
现在的我马上还击:这正好说明了:小学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较好的写作素质。
……终于,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为什么”的讨论,告一段落,过去的我不的不承认:作文,不是为了培养作家。
而我们过去的教学大纲、作文教学研究理论又是怎样的呢?
这一阶段重,我认真地翻看了过去的教学大纲、许多本过去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专著。93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的规定:以写记叙文为主。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专著上面,这样写道:小学一些记叙文为主,也要学习写应用文。不过,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介绍,都是“以记叙文为例”了。那些叙述是什么内容呢?呵呵,文学。再看一下小学作文刊物,发表的都是些什么呢?呵呵,“少儿准文学作品”。好要说什么呢?过去,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大纲要求,到教师把握,几乎都放在了“准文学”的记叙文上面。
可是,我们小学阶段培养的学生重,有多少人将来会成为文学家呢?他们更多地需要什么?
记叙文怎么写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记叙文 阅读 教学方法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此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记叙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也是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本人就以巧妙利用记叙文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抓线索明结构
线索是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记叙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统帅全篇的线索,看看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的,一段中各层意思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的,寻找记叙文谋篇布局的规律,从而理清课文的结构。
1.巧抓时间线索。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大都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进行记叙。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一天深夜”“事隔三天”后,学生就能明确文章是分两个时间段叙述故事的,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就非常容易了。
2.巧抓情节线索。故事性比较强的记叙文,大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情节线索进行叙述。根据这类记叙文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划分结构层次的方法。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赛马”一词进行突破,于是学生很快理清了赛马的对象、赛马的原因、赛马的经过、赛马的结果这些故事情节,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有了清晰的感知,文章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3.巧抓空间线索。游记、参观记等,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移步换景,写一路见闻。教学中抓住空间位置变化的线索,也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循着文中“天安门北端”“天安门前”“河上”“金水桥两旁”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就很容易对天安门广场的整体布局有准确认识,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天安门广场的概况。同时,对此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也有了了然于心了。
4.巧抓情感线索。有些抒彩比较浓的记叙文,故事情节不明显,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也无明显体现,看似没有线索,其实这类记叙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番茄太阳》一课,作者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就是“我”的情感变化:灰暗无比——温暖——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温暖。教学时,抓住作者情感变化这条线,探究变化的原因,就能读懂盲童明明美好的童心。
学会了抓线索,学生自然就分清了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也容易得多了,并从中学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掌握了有效阅读的方法。
二、突出重点促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记叙文一股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语段进行细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抓关键词语的鉴赏。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关键词语的鉴赏,围绕课文表现的中心,多层次、多角度挖掘词语内涵,引导学生借助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水》一课,将“痛痛快快”与“痛快”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叠词确实能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进而对“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一句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从“渴望”“盼望”“期盼”三个词的区别中感受水的珍贵。抓住“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句中连用的三个“滑”,联系上下文,反复琢磨、推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文本的人文美和汉语独特的魅力。
2.抓重点段的理解。重点段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难点。在记叙文教学中,抓重点段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富有系统性、层次性、研究性。
《全神贯注》一课的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从读人手,围绕“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交流体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叽里咕噜…‘异样的光”等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情的词句,进而从人物的外在表现读懂罗丹的“全神贯注”。也可以采用品词析句的方法。更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恰恰是由那些看得到的动作和深情背后展开的联想——“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如果去掉这些联想,句子的表达效果就会逊色。
另外,抓重点段的理解,还可以采用理清重点段中句子间关系的方法。教学中由重点段人手,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理清作者思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突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利用留白练说话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能给人以想象之余地,以无胜有。教师要善于在“留白”处挖掘和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天鹅的故事》一文写道:“经过这次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湖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的省略号就是一个体会老天鹅精神、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空白”。此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看,这感人的画面还在继续(提示:省略号),老天鹅还在第四次、第五次……地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冰面。老天鹅一次次用身体扑打冰面,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1:“第四次扑打冰面时,老天鹅已气喘吁吁,它是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在扑打呀!”生2:“第五次了,此时的老天鹅头昏眼花、眼冒金星,但老天鹅还是站了起来腾空而起。”生3:“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扑打冰面了,老天鹅的胸脯流血了,翅膀流血了,白羽片片血迹斑斑,可是老天鹅还是站了起来。”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又让学生读活了老天鹅的形象,使学生读懂了文字,内化了文本。
四、明晰要素学写法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结合年级的特点,充分发挥课文写作范例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特点、常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1.抓住记叙要素,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写入记事的记叙文,大都要在文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师要强化对记叙要素的训练,引导学生抓住记叙的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习完整叙述事情的方法,从阅读中学习写记叙文的方法。
《船长》一文,要引导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概括出故事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要告诉别人一件事,一定要写清楚记叙的要素。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
2.抓住描写语言,体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作者的真情实感,可以体现在作者描写的人物、景物、事物之中。
《九色鹿》一课,作者写九色鹿时用“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丸色鹿”这样的语言,刻画了九色鹿“美丽”的形象,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了真情实感。作者写调达时用“连连向九色鹿叩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郑重起誓”“千恩万谢”“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等语言形成对比,鲜明地刻画了调达在利益面前背信弃义的丑恶形象;作者的喜恶跃然纸上。
作者的真情实感,还体现在议论、抒情的语言上。《少年闰土》一课,在“我”和闰土的对话描写中,插入了“我”的议论和抒情。“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写出了“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表达了“我”的羡慕之情。“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写出“我”对自己单调、孤陋寡闻生活的叹惋。这是通过议论和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情动而辞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中具体形象的描写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及充满激情的抒情和议论,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五、抓住细节练读写
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即可,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细节放“大”。教师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几次出现的数字,是一个凸显人物的重要细节。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句子,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句子,思考讨论:透过这些数字,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交流到“6次”修改,感受谈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时,教师拓展:今年的课文与前年不一样,在两处做了改动(屏显两处改动之处)。为什么改?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字的表达效果。此时,教师追问:“你们眼中这还是一组数字吗?这一组数字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组数字阐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学生不但把文字读懂了,还把文本读厚了,这一细节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细节描写对学生作文来讲尤为重要,因为文章的出彩常在其细节。
记叙文怎么写篇9
想和选手比拼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来吧,来稿如被刊载将会得到一本精美的大赛作文集!
【高中组作文题】1. 代价;2. 穿越;3. 心中的桃花源。
【参与办法】将你的同题作文、评论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发给我们。(通讯方式请见目录页)
开放与限制同在,是各种按要求作文的共性,而纯命题作文,其限制又总是大于开放,这就给“明确题意、确立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作文大赛中,以“穿越”为题的作文,水平的高下也多与此相关。作文,切题要准,立意要高,关键是思路和步骤要得法。一是分析命题的“所指”与“能指”(是什么、指什么);二是选定叙议的“对象”与“目的”(对什么、为什么);三是思考材料的“选取”与“编排”(会怎么、该怎么)。
首先,要仔细推敲纯命题作文的“题”的指向,也就是题目用语所指及能指的对象、范围、情状、特点等,以保证作文的立意、选材、表达等都不至于错位或跑偏。以“穿越”为题作文,就是要先搞清楚“穿越”是怎么回事。不能不辨方向、轻重、效果地把从一处到另一处一概当作是穿越,也不可随随便便地将“穿越”混同于“跨越”“超越”一类说法,因为“穿越”的重心在穿的过程,“跨越”的中心是要越过去,“超越”的核心则是有所升华。
可以由词义本身得知“穿越”的行为一定蕴含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再借助联想分析,明确“穿越”通常是指某人为某原因,经某过程(也会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穿越并不仅限于回到过去,也可穿越到未来,或穿越到平行空间、平行世界、平行宇宙,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A穿越到B身上,也有可能空穿到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时代或时空。实际上,只要能悟出题语的核心意义即可,无需这么繁复。
简言之,穿越,强调的是通过和穿过。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称之为“穿越”,不在乎是实有还是虚拟。2011年央视春晚上,魔术师直接从大玻璃镜子里走过来,就是一种具象的“穿越”;而电视剧《宫》中,那名现代女子跑到清代所演绎出来的故事,就是一种虚像的“穿越”了。那些以“穿越冬天”“穿越失败”“穿越情感”为表达主体的作文,叙、议都难免偏离题意。
不管是写实实在在的穿越,还是表虚拟梦幻般的穿越,构思或选材,作文都必须有作者的目的意***,也就是要渗透着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在确保作文所写一定是属于“穿越”之说的同时,要有“我为什么要写如此穿越”的思考或追问。不在乎意义的大小,要讲求立意与文体的匹配。
以叙述的方式写“穿越”,就要详细描写“穿越”的前前后后,并且把其中的过程作为行文的主体。这就需要用心“放大”“穿越”各个时段或阶段的细节,不能一穿而过或一越即过,因为一旦篇幅不足,往往就会以对如此之“穿越”的评价来代替叙述,结果导致文体变形。
写议论文,不要只是泛泛地议“穿越”这一说法或概念。论述之前,要将“穿越”落实到具体的时空、人事、境况之上,而后再对此种或某次“穿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要防止对“穿越”只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或意义取舍。如表述为:穿越体现了一种追求;穿越实现了一种理想;穿越带来了一种成果等等。宽泛地套贴,题旨似有似无似是而非,使议论变得无厘头、缺联系。假如能将“穿越”点化为“何时何地何人为何穿越什么”,再对此展开议论,其价值意义就比较熨帖合拍了。
在大致确定作文表达目的以及所用的文体之后,就要思量“穿越”的题意与作文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配置。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要保证详尽描绘“穿越”的篇幅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二;写议论文,阐发自我对相关的“穿越”的见解和观点的文字至少要占全篇的二分之一以上。在明确全文表达“总量”配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再将行文的内容具体分解到前后各段落层次之中。这样,无论叙或议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以保证行文自始至终贴近“穿越”的题旨。
更为重要的是,对作文布局的思考和安排,能够“强制”自己对命题做更为深切的审读。譬如以“穿越”为题写记叙文,考虑到记叙文的层次结构特点,就会围绕“穿越”的行为来调度相关的记叙要素充实相应的叙写内容。要是写议论文,也会注意到论述的角度以及角度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规定以“穿越”为题作文,叙的主体或议的对象是否确为“穿越”之人之事之情之理,可谓作文的底线。事不在乎大小,理不在乎深浅,不符合题意题旨,怎么写都是白搭。所以,不管是笼统的议论,抑或是细致的描绘,都必须给人那种确实是在写“穿越”谈“穿越”的感觉。像写穿越到古代去会陶渊明见李白一类的作文,假如全文的主体不是穿越,而是穿越之后与古人的对话交流或自我的感触感想,应该说,重心及中心都没能准确定位。
记叙文怎么写篇10
一、整体感知
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二、分析综合
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
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题“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此题考查对文中短语的理解,这类题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不能简单地割裂地理解词语。
三、鉴赏评价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如河南省2005年中考试题《宝石项圈》中的第二题“从第六段第七段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做这类题目要求答全两个方面:一是句子运用的手法,二是表达的内容。回答此类题,学生很可能只答一个方面,或仅说明使用的手法,或单纯说明句子的作用,使答案不全面,而不能得满分。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对象是歌颂赞美还是批判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