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集10篇

古诗集篇1

咏月古诗词集锦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古诗集篇2

黄姚早几年的知名度还不高,我们去的时候游人寥寥。这几年名气攀升,全赖于香港无线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的介绍宣传,使得这座发祥于宋代,在明清时期繁华一时,有着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尘封许久之后再次闻名。

早上7点准时从阳朔出发,9点10分到黄姚,行程2小时10分。

黄姚是第二次去,路况显然比早几年要好许多。路上车辆不多,想必是“春眠不觉晓”吧。

这段路的标志不太明显,还好有导航仪,省去许多问路的麻烦。

尘封已久的千年古镇

黄姚早几年的知名度还不高,我们去的时候游人寥寥。这几年名气攀升,全赖于香港无线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的介绍宣传,使得这座发祥于宋代,在明清时期繁华一时,有着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尘封许久之后再次闻名。

我们到的时候,看到已经有旅游大巴先进来了。

新街不长,虽然是规划好的,房子尽管整齐,但装修不一,有的甚至裸着砖块,觉得和一些村镇没有多大区别。走到尽头是古镇入口处,门口大幅的喷绘正是《酒是故乡醇》里的镜头。从左边的一条岔路走进去,一条清澈的小溪、一棵参天的古榕树边敞开在我们的眼前。

泥土的水泥路变成了古老的石板路,石板路已经被磨得光滑照人,在雨后的阳光里泛出历史的青光。走在上面,似乎真的是在穿越历史的时空。

街上没有什么人,偶尔有几个小孩嘻嘻哈哈从身边跑过,然后坐在桥头用漂亮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屋前坐着三三两两穿着蓝黑外衣的老人,我们微笑打招呼,他们也会很热情回应。我坐下来和他们闲聊,他们饶有兴趣给我说古镇的历史,这些历史他们也许说过很多遍,但他们说得仍然是不紧不慢,似乎应着这古镇悠闲的格调。

在古街巷里寻墨香

整个镇子方圆约1平方公里,静静徜徉在山水之中。一共有三条清澈的小溪环绕,老树、亭台楼阁、石桥随处可见,全镇保留下来的明清老屋超过300多间,还有古寺、神社和1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大宗祠,以及许多诗联碑刻,这些都是黄姚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而这些房屋、街道的建筑也不是杂乱无序,而是全按照诸葛八卦***建造,镇内的8条街道,600多户人家,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现在,在街上穿梭的大多是游人,镇里的年轻人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出去求学,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享受这份世外桃源一般的悠闲。

其实,黄姚古镇还有独特的文化气质,许多楹联、匾额、碑刻都有文人留下的墨迹,也曾吸引不少文人到此居住。在街巷悠闲地走走停停,无意间抬头,你会看见那座表面上并无特别之处的黑瓦黄房可能就是何香凝、张锡昌、千家驹等文化名人的寓所。有人说,“黄姚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我想这样比喻黄姚是最为恰当不过了。

享一份世外桃源的悠闲

漫无目的地走,累了,找个不知名的石桥坐下,看四周不同的方向都自成一景。而这一坐,就到了午饭的时间。

慕名到古老伯家,黄姚大都为“黄”、“姚”两个姓氏,“古”姓应该是外来迁人,我没有细问。古老伯原来是黄姚小学的校长,他说他也是土生土长的黄姚人。在当地的威望和知名度都很高。

午睡后继续进入古镇,早上的一些游客带来的嘈杂声渐渐消失,古镇变得更加宁静安详。我们几个分头行动,我随便走到一户人家,一个长相英俊的小男孩正在玩呼啦圈,见到我并不怕生,他的笑容很灿烂,让我更加喜欢这里。

这户人家的位置也是极好,门前有一水塘,水塘外是广袤的冬水田,田边则是断断续续的喀斯特山峰。水塘倒映着山形和树影,水气氤氲,山色如墨。我就在这儿停留,一个下午看着色彩有明到暗,感觉时间在我指尖滑过。

夜幕下的古镇一片寂寥,偶尔听到几声狗吠。我们离开的时候,四周安静得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呼吸。

TIPS旅游攻略

交通

黄姚古镇很少有直达各大城市的长途汽车,到黄姚可以选择由贺州或桂林中转。桂林有直达汽车,但只有一个班次,早上从黄姚发,下午由桂林回。到贺州转乘经八步、钟山到黄姚,路况不错。现在黄姚通了高速公路,自驾车要方便许多。

住宿

“市场旅社”――是黄姚最高建筑,在6楼天台可以看到古镇全貌,也是早晨看日出的绝好地方。当然,我认为住在黄姚古镇内更能体验古镇的独特韵味。首荐“泊客驿站”(0774-6722586),位于古镇西门楼内,站在西门楼即可看到。老板是一对来自深圳的年轻人,带着梦想,开了这家小小的青年背包客栈。客栈是古朴幽雅的老宅院,同时又配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标间50元左右。另外金兰居客栈(0774-6722218)也不错哦。干净舒适,主人热情,在楼顶也能看到古镇全景。标间60元,淡季可讲价。

美食

黄姚豆腐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菜,有豆腐和豆腐酿,两种都应该尝尝。黄姚还有新鲜的平菇、糍菇,蔬菜也很鲜甜。

周围景点

文明阁、周家水库。

古诗集篇3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古诗集篇4

让古诗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的心灵

王玉俊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如何使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纯朴的心灵呢?我校在扩大学生读写量实验中开展的诵读古诗的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做法如下: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学生手抄报这些主阵地,开展“一周一诗”活动。学校规定每周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上开辟专栏,抄写一首古诗,并给古诗加以注音注释,配以***画,发动学生吟诵,牢记于心中,创设背诵古诗、积极吸取古文化精华的氛围。    二、开展广集古诗,编辑《班级古诗集锦》活动。鼓励学生大量收集古诗,自学古诗,初步理解,吟咏成诵,并抄写在《班级古诗集锦》中,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或教师指导给古诗加以注释,配以插***。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定期开展诵读古诗竞赛活动。一首好古诗,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方能读出韵味,才能细细地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郭沫若在回忆他幼年读唐诗的情况时说:“不能全懂”,但“琅琅上口”,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不懂的地方,自会领悟起来。这说明反复诵读的好处。我们在教给学生自学古诗、体会韵味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吟咏成诵,力求达到“高声朗诵,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评选“背诵古诗能手”(规定每周能背诵10首古诗以上者为“背诵古诗能手”),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背诵古诗大王”(规定每学期能背诵古诗100首以上的为“背诵古诗大王”),并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公布和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    四、引导高年级学生把部分优美的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时,养成边诵读边想象诗文的意境的习惯,唤起学生的想象,从而与诗作者思想感情交融,并以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把自己理解较为深刻的古诗改写成声情并茂的记叙文。这样,以读促写,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校一年来开展的诵读古诗活动,使我们深深感到好的古诗意境优美,含义深邃,语言生动,韵律铿锵,大量地反复吟诵,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是一种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学校)

古诗集篇5

由于古诗高度凝练,学生受认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理解古诗文意境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读背上,那将远远达不到我们诵读经典诗文的目的,单纯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来体会意境,也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诗文诵读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文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一、培养学生搜集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机械的背诵古诗文素来不受学生欢迎,从开设经典诗文诵读以来,我坚持每周上一节古典诗文综合课――古诗诵读课。上课之前,我都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诵读之前就积极活动起来。诵读之前提前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或查阅工具书或上网搜集有关作者生平、作品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以才艺展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集体共享这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在无形中让学生集体参与到其中,激发了学习热情。

如:《破阵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慨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诗。表现了诗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抱负。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都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回家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书店查询,有的问家长,有的从《宋词三百首》等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王昌龄的《出塞》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并让学生说说是从哪儿搜集来的。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王昌龄的生平介绍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以后搜集资料要根据需要搜集,要搜集跟诗词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然后多媒体课件再打出中国地***,帮助学生知道“龙城”“阴山”的地理位置,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这样,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介绍王昌龄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也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二、由诗到画,感悟意境

清人王夫之曾说,诗人“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中 “意境” ,就是诗人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客观现实中的人情、风物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凭借艺术想象力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让学生融入诗境,必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在诵读《沁园春雪》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景象:远处大雪纷飞,长城在雪中蜿蜒伸向远方,黄河在雪中静立,近处是***沉思的侧影。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想象诗人写诗时的情景,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由老师介绍当时中国遭受日本侵略、国内战火不熄、中国工农红***北上准备抗日的大时代背景,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唤起学生高涨的求知需求,还较好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形象的理解了诗词意境。

古诗集篇6

摘 要: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古典诗词歌曲则是将文学和音乐进行了精彩的结合,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探索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角度将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括为三条脉络,并对当前古典诗词歌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良好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释。

关键词: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发展脉络 发展现状

翻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中,有着精深的内涵和超高的艺术价值的古典诗词便是这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古典诗词,从第一部传承至今的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古典诗词从起源到发展一直都与音乐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由于古诗词的格律性与音乐有着天然相近的亲联关系,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在诗词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韵律美。音乐与诗词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如果说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华彩乐章,那么以古典诗词为词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则可以说是中国声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人词调音乐,在古代是配合着词进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这类歌曲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所创作或参与创作的,歌词大都采用历代文人的诗词佳作,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文人音乐的存在和发展,许多文人所撰写的古典诗词在历史上都有入乐的传统,其中大部分即是中国古代词调音乐所遗存下来的歌词。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是第一部把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因此也可以称它为最早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集。它包含了上古时期各类歌曲的精华。到了唐代,诗歌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作品的入乐歌唱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许多诗人的诗作都被谱成歌章在宴会上传唱。后来,又逐渐出现了曲子词,宋代的曲子词作是我国长短句的鼎盛时期,这种长短句文词高雅并且易于传唱,其与音乐的结合比诗句更为自由灵活。元曲则是一个可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具时代标志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利用音乐曲牌来叙事、写景、抒情的一种清唱形式,倾向于通俗化。

其实以上所述皆可以概括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的第一条脉络。即由古代文人传谱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我们知道从公元前周代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汉代的《相和歌》,到唐代的格律诗、绝句,宋代的长短句、曲子词,元明清的散曲、琴歌等种种古体诗诗词,皆是可以读、吟、诵、唱的。但由于记谱法的滞后,以及各朝的战乱变迁,社会动荡,绝大多数优秀的音乐歌谱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流传,更多的仅是限于文字的记载、徒以文学的形式流传了下来。现今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人传谱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极为少数。其实,唐宋时期的姜夔、何满子、李龟年、田顺郎等文人均可称之为音乐人。他们懂得音律,自行按词牌或自己读词谱曲,谱写出的歌曲作品音韵优美,格调清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二条脉络,就是由近现代作曲家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20世纪初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音乐运动随之而来,效仿西方创造新音乐的趋势明显增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20年,留学德国的作曲家青主运用西洋作曲理论技法,创作出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大江东去》(宋,苏轼词),实现了由传统的学堂乐歌创作向艺术歌曲创作的转变。这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正因与古诗词的结合,使之具有浓了厚的韵味和特点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此后,黄自、刘雪庵等一批作曲家也尝试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中大部分的歌曲曲词来源于古典诗词,如黄自的《花非花》(唐,白居易诗),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诗)等。此外,冼星海1944年《古诗十首》歌集的创作完成,黎英海1982年《唐诗三首》的创作完成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又一发展。它的创作,彰显出了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和极大重视。

第三条脉络则是由作曲家借用古典诗词体裁加以谱曲为现代人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相交融的形式。当代作曲家们在继承前辈对古诗词歌曲良好创作的同时对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手段加以运用,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声、韵律等元素融入作品中,独创性的创作和发展出了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有很多词作家尝试结合历史内容创作古体诗,在曲作家的配曲下,呈现出中国味儿十足的现代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如韩静霆、徐沛东的《梅花引》,姚明、付林的《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当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曲调旋律优美动听,成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虽然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相当盛行,但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杰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毕竟有着上千年的深厚历史,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母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找到了美妙动听而又能准确揭示其思想内涵的旋律及其演唱来表达时就会很快的为欣赏者所喜爱,并且能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浏览与欣赏,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自身音乐修养与内涵。同时,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也给流行音乐的创作带来了一股古朴的清香。一些流行歌手发行的歌曲专辑中借鉴了古典诗词歌曲的元素,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古典韵味及丰富的文化蕴含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而这些新型的古典诗词歌曲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也更加显示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百花争鸣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这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艺术依然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艺术的发展没有穷尽,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也必将继续发展下去,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相信必会拥有一片宽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歌曲论》李曙明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问题》郝建红 古典音乐(1994一2007)

古诗集篇7

其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就知道阿古拉泰了。当年,作为《诗选刊》的编辑,年轻的阿古拉泰选发了很多诗人的优秀作品,一个写诗又编诗的人,自然就为诗友们所熟悉,说他是广交天下也不为过。可是囿于我疏懒联络的天性,等见到他时,已是在彼此神交的许多年以后了。

在读阿古拉泰的诗歌之前,我首先认可他的鉴赏能力。在一起聊天,我们喜欢的诗人大多一致。也许和从前在《诗选刊》的工作历练有关,他对诗歌的判断有着职业的敏感。眼睛有准儿,评价一首诗,三两句话就到位,有些评点相当精彩。看上去高大健壮的他,艺术感觉却是细致精微而敏捷的。

一套厚重的《阿古拉泰近作选》,让我见识了这个蒙古族诗人的创作实力。而我,在这套丛书中,最为喜欢的,就是这本装帧雅致、名字特别动人的诗集《青草灯盏》。

这真是一次愉快的阅读。我不知道还能有谁把青草写出这样的韵味。这本面貌独特的诗集,让我更加了解了诗人阿古拉泰,知道了他的来路和他经常眺望的远方。这个蒙古族男人,果然没有辜负草原。他就像草原的草派出的使者,发出了那么清新动人的声音。这声音里没有杂质,是雨水洗过、月色照过、牛羊漫过,骏马驰过的草原的声音,是带着根脉、能开出花朵、能深藏和包容的土地的声音。

“每一行字都会长成一棵青草/我在纸上放牧着牛羊/那些散漫的牛羊/被我的心/一一照亮/我轻轻翻过一页白纸/大风翻过草原/牛羊漫过四季”(《纸上的草原》)。

一种单纯之气,像最轻的风拂过,这是干净到了透明的诗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静气,而这种静气,仅仅靠浮光掠影的草原体验和感受,是不可能获得的。

“在众鸟高飞的草原/迁徙的我们/总是从歌声和马背上起飞……众鸟高飞/那是我们从前的样子”(《众鸟高飞》)。朴素如斯,如信口吟出,像远古传来的歌谣,又像神灵前的悄然诉说。一种伤怀之美,弥漫在句子里,让我们会一下子想到这个古老民族血液的源头,想到一个伟大民族历经的沧桑苦难和风雪。苍茫辽阔的背景,雄浑豪迈的气概,沉默坚忍的性格,都在其中了。

这是一部关于青草的传记,整个诗集里一百多首诗,都是写草和草原的。一路读下来,竟毫无重叠之感。草原上万物和人的精神履历,与草原相关的一些心灵情节,都在诗行间跳荡。朴素的诗句里,这个有着赤子情怀的诗人,一会儿站出来为青草歌唱,一会儿又深入到草的根须之处,让青草说出自己的心事。他知道“一棵青草的忧伤/露珠一样/凝结着/大地的光芒”(《青草的光芒》)。诗人从青草入手,深入到生活与事物的根部,饱含深情开掘出生命的新意,让心灵受到震动。“晨风洗亮了一棵草/内心的暗”,这样的句子,在整本诗集里俯拾即是,与其说这是一个成熟诗人的技艺,不如说是一个诗人心灵的温暖和体恤。

读着这样的诗,让我看到,真情的诗人像一个忧伤的少年,提着青草灯盏,正从他祖先的土地上,向我们缓缓走来。他的身后,是古老民族蜿蜒的历史,是族人扶老携幼跋涉的身影,是勒勒车轮深刻的辙印,是蓝天白云下明净的湖水,是风雪弥漫中穿行着的马队,是蒙古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柔软心肠和刚毅的性格,是整个蒙古民族草原一样博大的襟怀和天高地阔的仁慈。

青草的眼神,青草的光芒,青草的呼吸,青草的忧伤……诗人笔下的青草,从语义的角度,转化为内心的景象,层层递进的表达,蔓生出来的是绵绵的乡愁,是对土地、牧人、生活的礼赞,是对生命和灵魂的问询。一棵草、一簇草、一片草乃至整个茫茫草原,无尽地铺展在我们眼前,这种淋漓酣畅的抒写和表达,是浓郁的情感,是深邃的思索。犹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草原,“那是故乡啊,正从远方返回/一个牧人内心的深处” (《那是什么在草原上奔跑》)。这充满灵性的,被神的光芒照耀的草地,其实,就是一个诗人无尘的心灵,是诗人精神的原野,是他诗的根基,是他语言的圣地。

整本诗集气韵静谧,弥漫着青草之香,而诗句中,那种沉稳的节奏,又让我们依稀听到了马头琴委婉悠扬深沉的旋律。

古诗集篇8

关键词:文章辨体文体明辨歌行乐府

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是明代前期和后期出现的两部有一定规模的选集。它们所划分的文章体裁种类繁多,复杂细密,对各种体裁的源流、种类和体制规定都有或详或略的研究。其中它们对乐府诗与歌行的分类和研究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明人习惯上将乐府作为诗歌的一种体裁,但它自身又包含着许多体裁,怎样对乐府进行分类和研究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罗根泽先生认为吴讷的乐府“去掉《杂歌谣》是对的,去掉《近代曲》和《新乐府》也还可以,为什么连《舞曲》和《杂曲》也去掉呢?分类而以‘杂’名,似近于‘驱龙蛇而放菹’,但不如此便不周延。”(1)罗先生认为徐氏是根据吴书补充修正而成的,只就乐府分类而言,徐氏远胜于吴氏,“但为什么又去掉《横吹》呢?”(2)罗根泽先生认为吴讷为了维护乐府音乐的纯粹性而去掉《杂歌谣词》、《近代曲辞》、《新乐府》,甚至去掉《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徐师曾为什么去掉《横吹》、吴讷为什么去掉《舞曲》等歌辞他并没有进一步推究。其实,吴氏和徐氏的选集对乐府的分类和取合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皆立歌行一体,其所选录的诗歌就是传统的乐府诗。吴讷所选的歌行体涉及了《乐府诗集》中的杂歌谣辞、杂曲歌辞、新乐府辞和郊庙歌辞,多为汉以后作品,以唐代诗歌为主;而徐师曾的歌行体也大致为《乐府诗集》杂歌谣辞的汉以后的诗篇,但不选《乐府诗集》中的杂曲歌辞和新乐府辞。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在吴讷和徐师曾这里被分人了乐府和歌行两类诗歌中。吴讷和徐师曾对歌行的认识和归纳也不一样,吴氏将古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歌行等,他把歌行看作是古诗中的一体。而徐氏的歌行非常复杂,在徐师曾的体裁体系中有两种外形相似但性质又非常不同的歌行体,即近体歌行和乐府歌行。同时,杂言古诗、七言古诗跟乐府歌行也非常相似。吴讷将歌行从乐府中分离出来归为古诗,徐师曾则区分了两种相近的歌行,那么他们的各种体裁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吴讷首先说明了歌行体是歌辞的性质,它属于“有辞无声”的歌辞,这些歌辞往往没有曲调。然后他暗用了姜夔对歌行篇名的解释,“本其命篇之义日篇;因其立辞之义日辞;体如行书日行;述事本末日引;悲如蛩螀日吟;委曲尽情日曲;放情长言日歌;言通俚俗日谣;感而发言日叹;愤而不怒日怨。虽其立名弗同,然皆六义之余也。”吴讷又交待了其选诗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即事为题,无所模拟;二是辞义不过于***伤者。前一个条件至关重要,是后一个条件的基础,它是区别歌行和乐府的首要条件。可以看出,吴讷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元稹的歌行的观念。元稹《乐府古题序》说:“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惟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3)元稹归纳了沿袭古题、寓意古题、即事名篇等乐府诗歌创作的三种情况,沿袭古题就是沿用乐府古题,遵循古题的情调和意义甚至词语来创作;寓意古题就是沿用古题,可以不遵循古题的情调与意义而是根据作者的所思所感来创作,做到刺美见事;即事名篇就是不沿用乐府古题,根据作者的遭遇和情思,采用乐府的调子(声调、意调和情调)来创作。元稹认为这三种情况是有高下之分的,沿袭古题的诗歌于文采可能有好坏短长的区别,但于文义却是重复累赘。对于寓意古题他是肯定的,但是这类著作太少。相比之下,他更加肯定杜甫即事名篇的诗歌,这类诗歌能够较自由地发挥作者的主观意***,充分表现作者的所遇、所感和所思,当然对于这种创作方式的义理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必须有助于朝廷、社会和民众。在元稹那里,这三种情况都是乐府,只不过是题目不同,寓意不同,他并没有明确涉及其体裁是否相同的问题。吴讷在这里把那些沿袭古题和寓意古题的看作乐府,把即事名篇、无所模拟的乐府诗歌看作歌行。但吴讷在选诗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一标准贯彻到底。如其所选歌行沿用古题的有鲍照的《行路难》、李白的《沐浴子》等。《行路难》在刘宋之前就有了,鲍照的创作不是即事名篇,而是沿用古题,而且在意义上也与古调同。李白的《沐浴子》也是这种情况。吴讷在其“歌类”所选录的《天马歌》更是如此,《天马歌》为汉郊祀歌,古辞为三言,李白所作则是三、五、七言杂行的歌行。其所选“行类”的李白的《少年行》严格说也是沿袭古题《结客少年场行》。除此之外的大致为即事名篇之作。以是否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作为区别歌行和乐府的标准显然是有问题的,吴讷尽管涉及到了歌行与乐府的体制区别和关系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徐师曾对歌行与古诗的关系问题探讨得较为深入。在他的诗歌文体体系中,近体歌行是与七言古诗、杂言古诗和乐府歌行形体相似但又有明显区别的。徐师曾在解说近体歌行时说:“按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所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其名多与乐府同,而日咏,日谣,日哀,日别,则乐府所未有。盖即事命篇,既不沿袭古题,而声调亦复相远,乃诗之三变也。故今不入乐府,而以近体歌行括之,使学者知其源之有自,而流之别云。”(4)他认为乐府歌行与近体歌行的首要区别就是是否入乐的问题。近体歌行是不入乐的,为有词无声者。其实,徐师曾时代乐府歌辞的曲调也大都失传,从音乐区别它们是不切实际的,即使通过音乐,也大多评借古代的书面材料,所以最直接的区分就是近体歌行多为后人所作,乐府歌行多为古辞。但“后人”是什么时代的人呢?从徐师曾所录诗歌来看,除晋代刘琨、陶渊明和刘宋的颜延之之外,其他都是唐人,也就是说“后人”为晋代之后的人。

乐府歌行与近体歌行的又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题目和声调。近体歌行是即事命篇,不沿袭古题,乐府歌行则沿袭古题。既然不沿袭古题,但近体歌行“其名多与乐府同”,这是怎么回事呢?从语言上来看,乐府古曲题目的构成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词或语加上“篇”、“歌”、“辞”、“吟”、“行”、“怨”、“引”、“操”等名词构成,如《燕歌行》、《秋胡行》,《白头吟》、《梁甫吟》等;另一种就是没有“篇”、“歌”等名词而直接由其他词语构成,如汉铙歌十八曲的名称,《朱鹭》、《将进酒》,汉横吹曲辞中的《出塞》、《折杨柳》等等。至于第一种方式中“篇”、“歌”、“行”等概念也往往被当作乐府诗的名称或命名方式,前面说过的姜夔是较早研究这些名称意义的学者。徐师曾也吸收了姜氏的观点,

“又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慨謌,悲优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又有以诗名者,以‘弄’名者,以‘章’名者,以‘度’名者,以‘乐’名者,以‘思’名者,以‘愁’名者。”(5)

古诗集篇9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应实施以下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古诗中多用表现力强的词语表现作者的情感,其语言精练、简洁,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握古诗中难以理解的意象或情景,从而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景物,促进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和领悟。因此,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要求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积极鼓励学生及时质疑。教师适当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想法,师生互相配合,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第一步: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在美好的音乐中开始解读古诗。第二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使学生感受到春意绵绵的早春的气息。眼观、耳听、口读、心思集中到一起,才能充分理解古诗表达的暖暖春意。第三步,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深对古诗的感知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或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效果。

二、品味语言,读出诗韵

新课标认为,应“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重点选择切入点,突出古诗内容和形式的特点,从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把握适时、适度原则,达到对古诗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意蕴深广,我们通过多媒体与古诗教学的整合,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更真切地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讴歌,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从而在鉴赏中获得某种启迪与感悟。

例如,在品味唐诗《山居秋暝》时,可以课前播放优美的音乐,在清幽、舒缓的音乐中开始进入课题,品读诗中描写的空山、明月、松林、清泉、浣女、等景物,重点欣赏雨后空阔山野,松林间朦胧的月色,淙淙的流泉声音,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等美好的画面,把人引向秀丽明净、洋溢着蓬勃生机的境界。学生自然对作者发出的“王孙自可留”的感慨就易于理解。

三、渲染气氛,入境悟情

多媒体与古诗教学的整合不只是追求形式的奇异,而是能有效突破古诗教学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的隔阂,更注重突出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讲求平仄、注重押韵,读来朗朗上口,采用情感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古诗表达的丰富情感。教师应根据古诗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材料,巧妙地设计资源丰富的教学课件,将无法看到或听到的景物或意境再现于课堂,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古诗教学的情趣和魅力。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每首诗的特点,挖掘每首诗蕴藏的情感,再配以适当的***片和背景音乐,使多媒体适宜、适度地为古诗教学服务。首先,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准备”,进而开始诗文的讲解。其次,教师应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把握蕴含在古诗中的丰厚的情意。

例如,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应先让学生听歌曲,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满怀激情地唱,趁学生兴趣正浓时引入课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播放歌曲录音,或让学生唱,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诗歌蕴含的离情别绪。一节课中,通过学生的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考、讨论、问答非常活跃,教室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四、捕捉意象,寓教于乐

意象是理解古诗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古诗中的意象。古诗教学课件是吸收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和影像资源等多种营养,表现为***像、声音、视频、文字等多种素材优化组合的艺术品。有效使用教学课件,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明确搜集哪些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而后对这些资料予以分析、综合、评价和应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料、搜集民间故事等方法获取与古诗相关的知识,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形成优质古诗教学课件,给学生以美的启迪,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的技能。

古诗集篇10

关键词:诵唱法;古诗词;适时反馈

《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中要求:“古代诗文教学要以诵读积累为主,以整体感知为主。以课标推荐背诵篇目和教材设置精读课文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其他篇目则以学生自读为主,***思考。要防止学生走向字字落实、句句讲解的繁琐串讲模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素有“诗国”之称的国度里,古诗词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值得我们回味品评。今天,古诗词不仅纳入高中生能力考查的范围,还起到学习语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古诗词教学。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三年的时间要学习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选修1-15,共20本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可以说教材已为我们实施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载体,但纵观我们的教学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

我从教师教学和高中生学习古诗词两个角度,分两个层面来看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教师层面:教法落后,课堂低效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往往存在一种模式化教学:“解题―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文学常识―分析关键字―解释句子含义―概括主旨或诗人表达的情感―赏析写作特色”。篇篇古诗词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体悟得少,且僵硬、呆板的教学方式多年不变,结果必然造成古诗词教学的低效,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让最富空灵性、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诗词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在日益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中,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因此,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已显然不适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

2.学生层面:兴趣不强,成绩堪忧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下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不断冲击着学生的知识构成,学生阅读空间日渐狭小,阅读品位日渐降低,出现不少学生认为学古典诗词落伍、不够现代的现象。此外,很少有学生是因为喜欢古诗词、觉得古诗词美才去读,更多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目前,古诗词俨然成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瓶颈。高中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对古诗词毫无兴趣,或者毫无知识需求,学习就很难持久下去。可见,进行古诗词教学,首先要挑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如果让古诗词走进课堂并能扩展到生活中来,教师教学能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得以激发并促进,那么我们的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感悟古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出路――诵唱法

古诗词一般利用短短的几十个字和涵盖率很高的词,却表达了无比丰富的内容。一般说来,古诗词给人的感觉就是晦涩难懂,让人捉摸不透。如果不是把《唐诗三百首》全部背会,如果不是欣赏了很多的宋词与元曲,如果不是在反复地吟诵中逐渐体会诗人内心充盈的感情,仅靠平时的现代汉语知识来阅读古诗词,都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们要读懂古诗词,就必须心里有对古诗词的积累。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呢?我认为方法无需很多,只要学生能够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去做,一招即可,那就是――诵唱法。

1.认识“诵唱法”

诵唱法,又可称为诵唱古诗词背诵法,是指在学习古诗词时,利用现代多媒体播放技术,将古诗词配曲演唱出来而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此法是借鉴了现代青少年喜欢说唱、以歌代诵的特点而创造出来的方法。

诵唱法,就是反复地实现“唱―诵―唱―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古诗词的词句牢牢印刻在学生的心里,久久不忘。以诵唱来带动整个古诗词教学可以简化头绪,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不同形式的诵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涵咏诗歌,体悟诗意诗情,探求诗歌内在的深层意蕴。这种方法特别受学生的喜爱,每天只要有一个学生唱起了第一句,全班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投入到诵唱的行列中,没有老师的邀请,没有学生说古诗词题目,学生自发性地诵唱着,而且唱得那么整齐、那么投入、那么动听。时而活泼轻快、时而优美抒情、时而激昂奋进,悦耳的歌声久久地回响在教室里。

2.实施“诵唱法”

(1)形成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此时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班级里形成合力,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网络资料等高科技手段,收集所有能够诵唱的古诗词,或是收集所有与古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等辅助资料。

(2)引导诵唱,体悟感知。在诵唱时,加入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对古诗词文学常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词句蕴含感情的理解。

(3)适时反馈,激励创新。导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在诵唱时,提醒学生温故知新,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4)创造机遇,提供舞台。借鉴青少年表现欲旺盛的生理特征,利用文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周活动等,提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舞台,能更利于诵唱古诗词活动的顺利开展。

(5)方法得当,拓展延伸。古诗词中有大量典范、精美的语文材料,我们平时多积累些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以积累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性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诵唱古诗词不仅利在古诗鉴赏等题型,也利在其他题型的考查,如写作等。此外,适当由古诗词拓展到其他题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教育的急功近利等因素,我们的古诗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要自我反省,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当然,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也教无定法。古诗词的教学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都将是死路一条。但是,只要我们勇于踏出探索的第一步,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最终,古诗词教学定会迎来喜人的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古诗集10篇

学习

记叙文怎么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记叙文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记叙文怎么写最好有范文,很长的记叙文应该怎么写。立意:通过材料表达思想,确定主题,都读优秀的文章,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材料中提炼得到主题,类似于诗歌中的意象,主题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

学习

赞美祖国的文章10篇

阅读(26)

我朝觐过祖国的四时美景,我拜谒过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当扎进祖国母亲的怀抱,我的这颗心啊!就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我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到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河姆渡口一粒稻种证实了: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

学习

安全警钟长鸣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警钟长鸣10篇,内容包括安全警钟长鸣倡议书,关注安全警钟长鸣演讲稿。行走时的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开车时的一次违章,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飞旋的车轮会无情地吞噬掉行人的生命。曾

学习

公益捐款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益捐款10篇,内容包括全民公益捐款事迹,公益捐款感言。“**微公益”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各地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儿童以及保护山川河流等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以捐款***段为依据,按季度

学习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孙悟空三借芭蕉扇10篇,内容包括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历简介,孙悟空借芭蕉扇真人版。第一幕[音乐起:《西游记》主题歌,乐声渐低。画外音: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火焰山。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过山,只有向翠云山铁

学习

小河污染调查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河污染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小河污染调查报告作文200字,小河污染调查报告怎么写。分析1.这条河常年清澈见底,鱼死的也很少,又没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况,应该不会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实际上却糟得很!2.我从调

学习

松下幸之助自传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松下幸之助自传10篇,内容包括关于松下幸之助自传的感悟书,***阅读松下幸之助自传。成功的偶然表象背后都有其必然。让松下幸之助事业起飞的产品――1923年推出的弹头型自行车车灯,正是他创业前在自行车店和电灯公司两段工作

学习

销售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总结,内容包括销售总结范文大全集,销售八步骤的总结。乙:卖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香的信徒中有个女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一种对菩萨的不敬,终于说服了两家

学习

国庆宣传标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宣传标语10篇,内容包括国庆中秋安全标语,国庆标语100个。3.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学习

东施效颦文言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东施效颦文言文10篇,内容包括东施效颦文言文翻译大全,东施效颦文言文讲解。2、《东施效颦》的寓意。不能盲目的去模仿,一味的模仿别人,就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

学习

画家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画家乡10篇,内容包括画家乡作品简介,画家乡的一幅画文并茂。我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在五莲。我画的水那么清,树那么密,山那么高。房前有一片片碧绿的菜地,还有绿油油的禾苗。屋旁养有一群可爱的小鸡,天空中有几

学习

六国破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六国破灭10篇,内容包括六国破灭的借鉴意义,关于六国破灭著名的文章。让我们先来看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再回过头来看苏洵归纳的“六国破灭”的原因。随着春秋以来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长期战乱的社会环

学习

活动组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组织10篇,内容包括活动组织方案,组织活动方案大全。二、总体目标1、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2、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全员学习、他程

学习

描写秋景的诗句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景的最经典诗词及原文,有关描写秋景的诗句有哪些。宋柳永《八声甘州》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

学习

叶芝诗集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叶芝诗集10篇,内容包括叶芝诗集经典语录论文,叶芝诗集全文及译文。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艾略特评价叶芝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我敢说,他也是任何语言中最伟大的诗人。”国内研究叶芝诗歌的论

学习

仓央嘉措诗集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仓央嘉措诗集10篇,内容包括仓央嘉措诗集原文,仓央嘉措诗集字帖。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

学习

诗集大全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诗集大全10篇,内容包括诗集十篇,诗集大全。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行七首其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midd

学习

白居易诗集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白居易诗集10篇,内容包括白居易诗集朗诵,白居易诗集大全讲解。收稿日期:2011-03-08作者简介:卢燕新(1967-),男,陕西柞水人,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唱和活动,宴集者均为9人,白居易诗

学习

艾青的诗集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艾青的诗集10篇,内容包括艾青的短诗诗集100首,艾青的诗集大全最长的。我由此想到了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感觉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写下来供大家参考。第一点就是两人的命运太相似,两人的爱国情感也相

学习

席慕容诗集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席慕容诗集10篇,内容包括席慕容诗集摘抄大全,席慕容诗集十首。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席慕容《错误》2

学习

席慕蓉诗集《七里香》中的时间书写初探

阅读(28)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中的诗篇多以主观视角切入,或以古典情怀书写爱情悲喜剧,或怀念早逝的青春,或抒发浓厚的乡愁,其平实古朴的文辞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受众效应,在艺术特色方面更是有卓越的成就。本文将从时间书写的角度出发,通过

学习

四行诗集《鲁拜集》的翻译浅析

阅读(43)

四行诗集《鲁拜集》是英国文学的瑰宝,其在汉译本中,属物理学家黄克孙先生的译本影响深远。黄克孙先生的译文被称之为“衍译”。本文以黄克孙先生的译文《鲁拜集》为例,指出衍译的实质是在互文性基础上翻译和创作的结合,是译诗的有效途径。关